公共利益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4-02-10 17:5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利益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共利益;公权力;基本权利;立法界定;判定
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235-02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中也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和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从法律条文的字面上分析,公共利益是限制私人利益的条件,私人利益在碰到公共利益的时候就应该让步,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宪法的立法精神来重新分析这些法律条文呢?试想一下,如果说忽视公共利益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的功能会造成社会的无秩序的话,那么忽视公共利益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宗旨,则会使公共利益成为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危险源”。实践当中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首先是立法对公共利益定义的界定,然后是如何对公共利益进行合宪合法合理的判定。
2 立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
2.1 现在有关公共利益界定的研究情况
因为实践当中“公共利益”的概念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土地征用和城市房屋拆迁中引发的一系列的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后,人们才意识到:公共利益不再是简单的道德说辞和空洞的口号,而是作为具体行政决策的法律依据,并直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其特性表现在:
首先,由于公共利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而在表述上难以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其进行定义。一般认为,公共利益往往涉及国家行为的正当与否,而国家行为总是与代表者的特殊身份紧密相连,只要国家出现某种需要,代表者就可以利用其特殊身份而赋予公共利益一个特定的含义。这样,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领域都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成为公共利益的潜在外延,使得这个概念的外延在理论上硕大无比,难以把握。
其次,由于公共利益的内容往往都是具体的,即具有多样性的统一,因而难以用抽象思维的放大加以绝对化,同其他利益分开。公共利益所具有的这种多样性的统一,使它既区别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同时又蕴涵在这些利益之中;它既不是游离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之外,也不是私人利益、集体利益简单的相加,而是社会共同的、普遍的利益。
另外,由于公共利益还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运动性的概念,难以机械的拟订一个静止的标准,生硬的规范各个社会领域的实际操作。毋庸质疑,公共利益在实体法上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概念,但是它的内涵往往在不同的领域表现为不同的侧重点和构成要素。其实这种特性也可以表述为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这使得公共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描述而不能定义。
2.2 立法上对公共利益的界定
通过上面对公共利益性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律中对于公共利益的表述都是一种概括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会导致权力滥用的情况。的确,要科学的界定公共利益的定义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为了满足社会实践的制度需要,为了防止政府权力的恣意扩大,切实保障公民和集体权益不受国家的不当侵犯,上述原因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界定公共利益的理由。
我们试着通过确定以下两个原则在立法上对公共利益的概念加以界定,具体表现为:一是关于公共利益的判定标准与程序,只能由法律根据宪法来科学界定。确立这个原则的目的,在于充分体现现代法治社会的控权理念。这样,立法者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将成为控制政府的行政权力行使的重要依据,以保证政府成为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忠实的“奴仆”。二是采用分散立法的模式,由各个部门的基本法各自界定本部门的公共利益。就我国法制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宪法是规定国家权力和人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大法,如果宪法不能界定公共利益,那么,只能由各个部门法分别根据自己所需要公、私权益的实际情况,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建立立法标准。由于各个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是特定的,所设定的公共利益也就有各自的特殊性。由于各个部门的调整对象基本上是确定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界定公共利益成为可能。
3 对公共利益的判定
如上所述,立法上将公共利益在不同的部门法中分别进行合法合理的界定,这是权力保障权利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公共利益这个最终目标的必要条件。对立法上所界定的公共利益判定的任务就部分的落到了行政机关的身上,为了防止公权力机关利用其代表者的身份随意对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所以属于公权力机关组成部分的行政机关在进行决策时特别是为牵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时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3.1 对公共利益的判定要符合主体标准
主体包括供给主体和受益主体。首先,公共利益应当是由公共组织提供的供公众享用的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组织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经法律规定或者授权的享有行政职能的组织。这些主体在为行政行为时应当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以营利性为目的的主体进行的营利虽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公共利益的作用,也不能定性为公益性活动。其次,公共利益的受益主体则是开放性的,没有什么特别条件的限制。比如城市环境的美化、公益设施的建造,其享用的主体都是开放性的。
3.2 对公共利益的判定要符合范围标准
前面谈到说各部门法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各自领域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这种界定的方式我们也阐述了应该属于一种列举加反面排除式,对于这种立法界定的方式,行政机关在为具体的行政行为时,出于追求公共利益和保障私人利益的考虑,应该要严格限制在这个范围之内,并且我国相关的立法也可以参照国外很多已经很成熟的做法具体掌握不同部门法中不同利益标准的范围,对此严格进行适用。
3.3 行政机关在对公共利益进行解释和裁量时应该遵守比例原则
诚如翁岳先生所说:“国家为追求公共利益而限制人民自由权利时,不能逾越必要的限度,尤其人性尊严已经成为‘宪法’之基本理念,行政与实现国家目的时,更须予以尊重。”在行政机关为行政行为时,对公益的追求和公民基本权利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比较利益的大小,如果选择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则这种限制必须合乎比例,并且限制必须是必要的,即符合“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包括三个分
原则: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在行为时对个人基本权利的限制应当能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二是在多个可以选择实现公共利益的手段中,所选择的手段侵害应当是最小的,三是所侵害的利益与所保护的公共利益之间合乎一定的比例,也就是前者应当大大小于后者。
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比例性原则当中利益大小如何比较的问题,德国学者拉仑兹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则,列举一下以供参考:第一以基本法的价值秩序,一种利益较他种利益是否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二,当涉及位阶相同,所涉及的权力有歧义,一方面取决于所受保护的利益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假使某种利益让步时,其受害程度如何。第三,选择最轻微侵害手段或可能最小限制的原则。
3.4 对公共利益的判定应当遵循程序的正当性原则
笔者认为,确立关于公共利益判定的程序正当性原则,就是利用程序的正义来保证公共利益实体上界定的定义的正确运用,其内容至少应当包含两个方面:
(1)行政机关的程序要求;包括以下几点:①引入听证制度,根据自然正义原则对于正义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理解,一个理性的公共利益判定的过程应当能够听到代表不同利益之呼声。听证制度就是将这些呼声有机融入公共利益判定机制的制度化选择。②明确举证责任承担规则,凡是权利争讼的问题,与此相伴的就必然涉及到举证责任的承担问题。鉴于程序的发动者以及个体权利的保护等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在公共利益的判定过程中,权力机关应当对公共利益承担举证责任。③建立说明理由制度,权力机关必须对其最后作出的有关公共利益判定的结论――尤其是对行为作出过程中不同意见的取舍问题说明理由。这使得权力机关的行为也是以一种物理的状态呈现于社会公众,权力的行使也必将因其透明度的提高而受到无形但却极为有效之监督。
(2)确立一套关于公共利益的司法审查的标准;使司法机关的裁决在平纷争方面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在法治社会,司法保障之所以具有终局性的权威,主要在于这种制度安排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充分的举证权和话语权。能够通过法庭审理而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依法形成各利益主体都能接受的博弈平衡,在公共利益的判定机制中确立这种程序制度,需要打破现行诉讼制度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人民群众拥有公益诉讼的权利,以便建立实体加程序的双重约束机制。
篇2
1、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2、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3、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
4、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旅游翻译;呼唤性;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1功能翻译理论综述
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其核心在于3个方面:翻译的实质、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以及翻译功能理论的原则。其代表人物有赖斯、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诺德等。1971年,赖斯在她的著作《翻译的批评性和限制》一书中,首先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在认同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论的同时,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形式,也就是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从而建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1984年,曼塔利将功能翻译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她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她的“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这一概念。传统的“翻译”只涉及原文的使用,她则把“翻译行为”看作是一种“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从而区分了“翻译”(translation)与“翻译行为”(translation action)两个概念。德国功能学派的最后一位主导人物诺德则对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并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翻译的“功能+忠诚”(functionality+loyalty)原则。总之,文本类型和翻译类型学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依据。功能翻译理论跳出了对原语文本一一对应转换的樊篱,将“翻译放到了一个综合原文作者、译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多重关系的动态的行为范畴,从文本的交际功能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2旅游翻译的特点
2.1行文用词华美
汉语旅游材料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显得“文采浓郁”,辞藻的渲染加上汉语言常采用的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使得文字力求达到音形意皆美、诗意盎然的境效,给人以美感。
2.2文化上强调“意与境混”
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因而人们常常将景物的内在意蕴依附于其外在的表象之上,使具体的景象获得抽象的人格与情感,做到情与景相融、虚与实相生、意与境相谐,在描绘外界自然美的同时无时不在传递一种内在和朦胧之美。其语言表达常常人文色彩浓郁,物我一体,一景一物,皆有灵性,主观色彩极浓。
总之,汉语旅游材料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文采浓郁,大多依靠华丽辞藻的渲染而不是物象的明晰展示。其语言表达常常伴有大量的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以求行为工整,声律对仗,文意对比,达到意境美、色彩美、音韵美和情感美,以及诗情画意、情意盎然的效果。这极大地迎合了汉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汉语旅游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上的差异,在翻译的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是旅游翻译能否实现其“呼唤”功能,有效达到交际目的的关键所在。
3汉语旅游材料的翻译策略
汉语旅游材料文本的多样性决定了翻译策略的多重性,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省 译
一些旅游资料中会存在无多大实用价值的表达,若全盘直译出,会破坏译文美感,致使臃肿堆砌。为保证译文流畅,必须对原文进行删改,以有效吸引读者。
例如:她(黄河)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忽而惊涛裂岸,势不可挡,使群山动容;忽而安如处子,风平浪静,波光粼粼。
It tears and boils along turbulently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at some place, flows on quietly with a sedate appearance and glistening ripples.
3.2增 译
增译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带有源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在译文中,采用适当阐释或加注释的形式来明确原义,避免译语读者的误解或不解。
例如:(桃花源)始建于晋,初兴于唐,鼎盛于宋,大毁于元。时兴时衰于明清,萧条于民国,渐复于解放后,大规模修复开发于1990。——《桃花源》画册
Taohuayuan(the peach flower source)was first built in the Jin Dynasty(256~439A.D), began to take shape in the Tang Dynasty(618~709), flour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97), and went to ruin in the Yuan Dynasty(1279~1368).With ups and downs through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1368~1911), it was almost abandoned in the tim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Its restoration was made from the year 1949 and a large-scal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began in 1990.(贾文波,2003)
3.3拆 译
由于汉语不可能在句型结构上与英语完全对应,翻译时必须从结构上对原文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
Carrying distant mountains in the mouth and swallowing the Yangtze River, the vast and mighty Dongting Lake stretches endlessly. It turns brilliant in the morning and gloomy at dusk. The scenery abounds in changes.
3.4改 写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汉语讲究声韵和谐,整齐对偶,表现为大量使用四字结构和华丽辞藻。在描写景物时,喜欢用大量形容词,讲究诗情画意。因此,对景物描写中过多的言辞渲染,有可能被英语读者认为是极度夸张。英译时,不应将原文内容以及大段的华丽辞藻和平行结构逐一直译,而应根据英语景物描写的规范加以调整。
例如:西湖在杭州市区的中部,面积约6.03平方公里。沿湖四周,花木繁茂;群山之中,溪泉竞流;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湖光山色,千古风情,令多少人流连忘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真是恰如其分。[2]
Situated to the west of Hangzhou, the West Lake area covers 6.03 square kilometers. The causeways. bridges, pavilions, springs, trees and flowers in and around the West Lake make it a paradise on earth, where one can’t tear himself away.
3.5篇章整合
一些旅游资料中会出现许多中国特有的表达方式以及汉语独特的语言结构,如果按字面翻译成英语,必然使不熟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预期的译文功能,达到吸引游客的宣传效果,可酌情对那些一时无法翻译或者勉强译出却让人不知所云的段落进行重新组织,甚至可根据译人处理同类语篇的习惯加以改写。
例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位于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塔高468米,三面环水,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3]
这是一个由散句组成,典型的汉语句子,句中短句一个接着一个。英语讲究句子结构的完整与严密。如果按常规直译,造成的结果或是不合英语语法,或拖沓冗长。因此,我们可采用改译法化零为整,将其缩合成符合英语习惯表达的译文:
Situated on the Huangpu River and at the point of Lujiazui in Pudong. The Oriental Pearl Radio and Television Tower is surrounded by waters on three sides and faces a row of buildings of variegated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s in the Bund across the river. This 468-meter-tall tower ranks first in Asia an d third in the world in height.
综上所述,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有助于向西方国家传播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为有效达到旅游材料的翻译目的,译者应以翻译功能理论为依据,从传播中国文化与实现语篇的预期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同时把握好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酌情选择适当的翻译技巧,使原文的意图及内容能准确得体的再现给译文读者,进而获得他们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26~127
2 张建平、陈二春.论旅游文本的语篇功能与英译[J].商场现代化,2007(493):207~208
篇4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含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工程造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每个从事此项工作的工程造价人员所面临的问题。所谓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和施工阶段把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力求在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此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得出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节约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就是工程建设的费用,它可以是工程建设的实际所需开支固定投资费用,也可以是预计开支投资费用,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所需费用的总和,也叫做建设工程投资。人们对工程造价也有另外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解释:建设某个工程项目,在材料设备,土地、承包以及技术方面等一系列市场活动时,花费的实际或预计建筑工程价格的总和。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有三个主要部分,设备费用,安装费用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费用。设备费用指为了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建设单位根据标准要求购置配办相关的机器设备所花费的费用。安装费用指在建筑工程建设时在建筑和安装方面所花费的费用,由建筑工程费用和安装工程费用两部分组成。其他工程建设费用指按照国家规定,为了保证工程能够按期顺利完成所花费的其他所有费用,它们不属于设备费用和安装费用范畴。
2.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2.1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设计是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工程项目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益显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大,控制效果显著。二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率高,投入产出比大。因此,此阶段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1协助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方案优选,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竞选比较、技术经济分析,可以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技术方案。
2.1.2严把设计投资审核关,在设计会审时对合理的质量目标下超出投资的设计问题提出造价审核意见。
2.1.3充分调查分析市场上主要材料、设备的用途、功能及价格,了解建设单位的实际需求,使主要材料、设备的选用及采购更趋经济实惠。
2.2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方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是指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招标文件,投标单位以此为基础,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按企业定额或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现行消耗量定额以及造价管理机构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投标报价,招标单位择优选定中标人的过程。
2.2.1在招标准备阶段,招标人首先编制或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或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包括符合要求的工程量清单。
2.2.2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发给各投标单位。投标单位在接到招标文件后,可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简单的复核,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即可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工程报价,如果投标单位发现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与有关图纸的差异较大,可要求招标单位进行澄清,但投标单位不得擅自变动工程量。
2.2.3投标报价完成后,投标单位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
2.2.4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定标。由于采用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所有投标单位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而竞争更为公平合理。
由投标文件组成也可看出,在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后,投标单位真正有了报价的自,根据招标文件及有关计价办法,计算出投标报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投标策略和技巧,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和工程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报价,以便提出更有竞争力的报价。
2.3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2.3.1 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一定是真正发生了在原设计或原招标文件中所没有的工程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设计变更,尤其是对造价影响较大的变更,对确有必要变更的项目,应注重对变更程序、变更价款的确定及变更工程量的验收和计量。正确计量因工程变更而引起的工程量变化,防止在工程变更中以小充大,高估冒算。工程变更的资料要有相关人员签字认可。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办理变更资料,将会损害承发包双方的利益,带来合同纠纷。对施工图以外的设计变更,必须写明时间、地点、事由、几何尺寸或原始数据,不能笼统地签注工程量和工程造价。
2.3.2 签证管理
现场签证以书面形式记录了施工现场发生的特殊费用,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合同文件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而达成的补充性合同文件,是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
(1)对于现场签证,要明确签字责任人和签证权限,分级把关,限额签证,并严格现场签证单的管理。现场签证必须做到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由于工程本身的特殊性,施工时有一些隐蔽工程及工序存在着交叉作业,工序结束后其客观的数据资料就难以甚至无法核实,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签证、纪录。明确签证范围,要注意哪些项目该签,哪些项目不该签,哪些项目是合同内的,哪些项目是合同外的,哪些工作内容已包含在综合单价内了。对于清单范围外的签证,有必要会同预算、审计部门共同参与现场签证。
(2)杜绝事后签证和竣工验收时集中办理签证签字手续的现象。对于一些隐蔽工程或交叉作业的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标明被隐蔽部位、项目和工艺、质量完成情况。如果被隐蔽部位的工程量在图纸上不确定,还应标明几何尺寸,并附上简图。
2.4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目前,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建设单位片面压价,侵犯施工单位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两者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工程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有尊重事实的工作态度。要针对这类情况做出相应对策,如在工程结算前要求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建立工程台账,对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做详细记录,并且把工程量追加、削减、修改、材料更换等详细情况记入台帐,这样有效地防止了通过虚报、多报材料量、工程量、重复计算等方式套取工程款,任意加大工程造价问题的发生。还有就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国家现行的工资制度改革和市场劳务价格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人工费单价;依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依据机械原值、折旧年限及零配件等价格的变动情况,适时做好机械台班费用的修订和调整工作。还对管理人员不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这就促使造价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掌握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规定,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指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效果。其任务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项目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效益,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转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141-02
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焦化、钢铁、煤气发生站及机械加工等工业生产企业。
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在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时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若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堵塞土壤空隙,妨碍农作物生长。
高油化工废水中含油量过高,不宜直接进行彻底的生化处理。需通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后处理三部分完成,其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1预处理
经过包括除油池、气浮池和调节池的预处理,可除去约为30%的污油,达到初步的除油效果。
一般是先经由隔油池初步油水分离后,再进行第二步上浮或混凝的油水分离。既可防止处理装置被油品堵塞,又可更好地发挥各个装置的除油性能。在用泵提升前可先进行一次除油,以减少乳化程度。对于粒度大、凝固点高的含油废水,需配置加热、保温设备以保持适应的温度,防治油凝固。
2生化处理
通过除油预处理后的高含油水的含油量已达到30mg/L以下,可以进行包括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中沉池、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的生化处理,以生物降解方式处理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害物质等馏物及悬浮物。
生化处理多通过厌氧好氧两段式处理废水方法,采用两段串联的厌氧-好氧(A/O)工艺,以充分发挥两种状态下的各自优势。
废水首先在厌氧段的无分子态氧条件下,通过包括兼性微生物的厌氧微生物作用,经水解酸化将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成易降解的有机物,把长链的有机物转化成短链的脂肪酸、醇类、醛类等简单的有机物,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利用厌氧菌作用可去除废水中的部分COD,并在产氢及甲烷菌的作用下,将部分有机物分解转化成H2,CH4,CO2等另种能源。之后,废水进入好氧段,好氧微生物不仅能将废水中的脂肪酸、醇类、醛类、短链烃氧化成CO2,H2O等无机物,还能降低COD和含油量。
处理过程中,可在两个池中设置一些弹性填料,池内既有均匀分布的生物膜,又有大量的悬浮污泥,保持比一般直接接触法高很多的生物膜,极大地强化了处理能力,增强了设施的耐负荷性能,提高了生物膜的作用。
其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可通过推流式鼓风瀑气和膜法A/O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两级生化处理。将经气浮处理后的污水,用污水提升泵送入一级生化池的选择段,其气浮进水先在选择段与二次沉淀池中回流的污泥充分接触,形成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液后,再从瀑气区的鼓风瀑气中获得足够的溶解氧,并进行碳化及硝化反应,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即可被活性污泥吸附,且被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降解。经此将有约75%的COD被去除。
之后,一级生化池出水自流进入二次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被回流提升泵回流送入瀑气池前端选择段,出水则自流进入二级生化池。
污水在二级生化池中,通过缺氧-好氧(A/O)工艺,选用利于生物膜成长的悬浮球形填料,在进一步去除COD的同时,进行生物反硝化脱氮处理,以保证出水氨氮指标合格。
A 段池内设置提升式微孔瀑气器进行布气搅拌,利用电动阀门控制并调整间断进气周期时间,将A段空间变成缺氧状态,其溶解氧需控制在0mg/L~1mg/L。O段溶解氧控制在1mg/L~2mg/L。可同样采用提升式微孔瀑气器布气来保证好氧氧化所需的溶解氧。
在二级生化池出水进入混凝反应池后,需与投加的聚丙烯酰氨进行充分混合反应,混合反应后的出水再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中剩余污泥可由提升泵提升送至三泥脱水罐。经此剩余的COD又可去除71%。
新近发展起来的序批式好氧生物处理工艺SBR工艺,是处理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新型工艺,其在充氧去除有机物时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机理相同,但在运行时,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及空载5个工序,能在一个反应池中依次周期性运行完成,无需专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系统可自动进行污泥培养、驯化。
3 后处理
后处理是经过包括混合反应池、混凝沉淀池和过滤器的污泥浓缩和污泥脱水的污泥处理。
其工艺流程见图2[1]。污油罐、调节罐罐底油自流至油泥浮渣池,经油泥浮渣泵送至三泥脱水罐浓缩脱水。混凝沉淀池的剩余污泥定期用泵送至三泥脱水罐。浓缩脱水的油泥用离心机进料泵送入离心脱水机脱水,形成泥饼,送到锅炉房做燃料。可加入两种高分子絮凝剂,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氨促进脱水。脱出的污水自流进入含油污水池,用含油污水提升泵送至含油污水调节罐,重新处理。
4 结论
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在生化处理前,先经过除油预处理,既可降低污水中的含油量,又能减少或去除部分有毒有害的有机物,改善其生物降解性。再经后续的生化处理及污泥处理,其水质即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更应重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减轻末端处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周爱民.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工艺探析[J].云南化工,2009(4).
[2]黄伟.含油污水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J].大科技,2010(8).
[3]郭宏.永宁采油厂含油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J].科园月刊,2010(9).
[4]赵文军,颜昊,陈永强.石油炼制企业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及其特性[J].陕西环境,2002(2).
篇6
关键词:含油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污泥处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pretreatment (except oil processing), biochemical treatment and the post-processing (sludge treatment) of oily water that can be up to the national discharge standard.
Keywords: oily water; Biochemical process; Sludg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减粘、焦化和重油处理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储油罐中排放的油罐底水,成份复杂。
含油污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在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时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若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堵塞土壤空隙,妨碍农作物生长。含油污水被排到江河湖海等水体后,油层覆盖水面,阻止空气中的氧向水中的扩散; 水体中由于溶解氧减少,藻类进行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 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使水生动植物有油味或毒性,甚至使水体变臭,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如果牲畜饮了含油废水,通常会感染致命的食道病; 如果用含油污水灌溉农田,油分及其衍生物将覆盖土壤和植物的表面,堵塞土壤的孔隙,阻止空气透入,使果实有油味,或使土壤不能正常进行新陈代谢和微生物新陈代谢,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死亡。另外,由于溢油的漂移和扩散,会荒废海滩和海滨旅游区,造成极大的环境危害和社会危害。但更主要的危害是石油中含有致癌烃,被鱼、贝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含油污水中含油量过高,不宜直接进行的生化处理。需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后处理三部分完成,其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工艺流程图
污水自装置来―均质池―隔油池―调节池―污水提升泵―聚结
聚合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
除油器―一级气浮―二级气浮―中间水箱―增压泵―厌氧池
泥渣 - - - - - -泥渣 - - - - -泥渣―污泥池―板框压滤机―干泥外运
∣压滤水回流到污水池
压缩空气曝气泥渣
―兼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泥水分离器―活性碳过滤器
部分回流到兼氧池
―监控池―计量井―总排口
1预处理
经过均质池、隔油池、调节池、污水提升泵、聚结除油器、一级气浮、二级气浮的预处理,可除去80-90%的污油,达到较好的除油效果。
一般是先经由隔油池初步油水分离后,再进行第二步上浮或混凝的油水分离。既可防止处理装置被油品堵塞,又可更好地发挥各个装置的除油性能。调节池污水由污水提升泵进入聚结除油器,聚结除油器主要除去污水中细小的微油和加入破乳剂,将剩余的微油基本上去除,聚结除油器出来的污水自流入气浮装置:一级气浮和二级气浮,在进入气浮前都投加入聚合氯化铝PAC,起到凝聚、降解的作用,污水经前两级气浮处理后,COD、BOD、硫化物、氨氮均有大幅度的下降。
2生化处理
通过除油预处理后的含油污水的含油量已大大下降,污水进入中间水箱由污水增压泵进入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生化系统是整套工艺中的主要部分,在生化处理系统中,对废水中的COD、BOD(有机物)和前级预处理未去除的硫化物和氨氮,在生化处理系统中处理后均达到设计值使污水达标排放。
活性污泥法(A/O工艺)是生物脱氮的主要形式。生物脱氮主要是靠一些专性细菌实现氮的形态转化,最终生成无害的氮气,从水体中脱出。
工艺原理
①氨化
在氨化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NH3-N,以氨基酸为例,其反应式为:
RCHNH2COOH+O2RCOOH+CO2+NH3
②硝化
生物硝化作用是利用化能自养微生物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的一种生化反应过程。硝化作用由两类化能自养细菌参与,亚硝化单胞菌首先将氨氮NH3-N氧化成亚硝酸盐NO2--N,硝化杆菌再将NO2--N氧化成稳定状态的硝酸盐NO3--N。后一反应较快,一般不会造成NO2—N的积累。反应过程如下:
第一步,氨转化为亚硝酸盐:
NH4++3/2O2NO2-+2H++H2O-ΔEΔE=278.42kJ
第二步,亚硝酸盐为硝酸盐:
NO2-+1/2O2NO3-+2H+ -ΔEΔE=72.58kJ
这两个过程都是释放能量过程,亚硝酸盐和硝酸菌就是利用这两个过程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新细菌体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总反应式为:
NH4++2O2NO3-+2H++H2O -ΔEΔE=351kJ
综合氨氧化和细胞体合成反应式如下:
NH4++1.83O2+1.98HCO3-0.02C5H7O2N+0.98NO3-+1.88H2+ 1.04H2O
③反硝化
生物硝化工艺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出水中的氮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本工程中不仅要去除有机氮和氨氮还要去除硝酸盐氮,因此必须在生物硝化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硝化工艺,即A/O工艺。
生物反硝化系指污水中的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微生物还原为氮气的生化反应过程,参与这一生化反应的微生物是反硝化细菌,这是一类大量存在于活性污泥中的兼性异养菌,如产碱杆菌、假单胞菌等菌属均能进行生物反硝化。在有氧存在的好氧状态下,反硝化菌能进行好氧生物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去除BOD5;在无分子氧但存在硝酸盐的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能利用NO3-中的氧(又称为化合态或硝态氧),继续分解代谢有机污染物,去除BOD5,并同时将NO3-中的氮转化为氮气。
反硝化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由亚硝酸盐转化为一氧化氮、氧化二氮和氮气:
NO3-NO2-NON2ON2
事实上这只是硝酸盐还原的其中一个过程——异化过程。在异化过程的同时,还有一个同化过程,硝酸盐转化成氨氮用于细胞合成。在反硝化过程中要有含碳有机物作为该过程中的电子供体,碳源既可以是污水或细胞体内碳源,也可以外部投加。以采用甲醇作为碳源,反应过程如下:
第一步: 6NO2-+2CO2+4H2O
第二步:6NO2-+3CH3OH3N2+3CO2+3H2O+6OH-
总反应式为:
6NO3-+5CH3OH5CO2+3N2+7H2O+6OH-
典型的同化作用反应如下:
3NO2-+14CH3OH+CO2+3H+3C5H7O2N+19H2O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综合反应式为:
NO2-+1.08CH3OH+CO2+H+0.065C5H7O2N+0.47N2+2.44H2O+0.76CO2
新近发展起来的序列间歇式好氧生物处理工艺SBR工艺,是处理含油污水新型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能在一个反应池中依次周期性运行,无需专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系统可自动进行污泥培养、驯化。
3后处理
后处理是经过二沉池、泥水分离器、活性碳过滤器、污泥池和板框压滤机对污泥脱水处理。 生化处理后的水和污泥进入二沉池,在二沉池内固液分离,上清液自流入中间水池(泥水分离器)沉淀污泥由污泥泵回流入兼氧池,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污水进入泥水分离器后由提升泵进入活性碳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是污水排放的把关装置,在这装置中,污水进一步吸附,氧化,以保证污水各项指标均全部达标排放。一、二级气浮,生化系统所产生的污泥全部排入污泥池,进入污泥池的污泥由污泥泵打入污泥脱水机(板框压滤机)经压滤脱水后干泥饼外运。脱泥水回流污水池重新处理。
4结论
含油污水在生化处理前,先经过除油预处理,既可降低污水中的含油量,又能减少或去除部分有毒有害的有机物,改善其生物降解性。再经后续的生化处理及污泥处理,其水质即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更应重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减轻末端处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陈美荣,孙宁,高崇峻,金美娟.石油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0(01).
篇7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 压力容器 防治措施 焊接工艺
前言
不锈钢在航空、石油、化工和原子能等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不锈钢按化学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按组织分为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在不锈钢中,奥氏体不锈钢比其他不锈钢具有更优良的耐腐蚀性;强度较低,而塑性、韧性极好;焊接性能良好,其主要用作化工容器、设备和零件等,它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不锈钢。虽然奥氏体不锈钢有诸多优点,但是若焊接工艺不正确或焊接材料选用不当,会产生很多缺陷,最终影响使用性能。
奥氏体型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GB150-2011《压力容器》标准认可的奥氏体不锈钢分18Cr-9Ni型和18Cr12Ni-Mo型两大类,主要钢种有S30408、S30403、S32168、S31608、S31708和S31703。
总之,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在焊接过程中,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不发生二次相变,通常焊前无需预热,焊后可不作热处理。但在拟定焊接工艺时,也要考虑下列不利因素:
(1)热膨胀系数大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比碳钢大50%~60%,导致焊接接头的变形增大,特别是薄板焊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以防止焊接变形。厚板接头焊接时应注意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2)热导率低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导率约为碳钢的一半,使焊接热量不易散失,加剧了热影响区的过热,促使晶粒长大,并扩大了敏化温度区间,降低了接头的耐蚀性。为减少这种不利的影响,可采用水冷钢垫板,以及焊缝背面喷水冷却的办法加快焊接区的冷却速度。
对于不锈钢压力容器焊接来说,其最重要的是保证焊接接头的耐蚀性。奥氏体不锈钢在500-800℃的温度范围内加热时,过饱和固溶的碳向晶料间界的扩散比铬的扩散的快,在晶界附近和铬结合成碳化铬沿晶界的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敏化。在敏化过程中,铬在晶界与碳结合成碳化铬,促使晶界附近区贫铬而降低了这些区域的耐蚀性,其严重的程度与不锈钢本身的碳含量直接有关。大量的试验数据证明,当不锈钢的w(C)低于0.03%以下或更低时,在常规生产条件下焊接的接头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敏化现象。因此,选用超低碳不锈钢母材和相应的焊接材料是保证焊接接头耐蚀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采用稳定型不锈钢也是保证焊接接头耐蚀性的有效措施。在这些不锈钢中,除了有足够含量的铬、镍合金元素之外,还加入了稳定碳化物的元素,如铌、钽和钛等。这些合金元素与碳的亲和力比铬高得多。铌和钛比铬更早形成碳化物而沉淀,夺取了可能与铬化合的碳,从而使奥氏体晶粒内保留了足够数量的铬,保持了不锈钢原有的耐蚀性。
但必须指出,在稳定型不锈钢焊接接头中,在一些不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在近缝区可能产生敏化现象而形成腐蚀带。这种腐蚀形式由于形似发刀刃,故称为刀状腐蚀。它是稳定型不锈钢焊接接头有的腐蚀现象。为消除这种敏化现象,焊后必须作稳定化热处理。
根据上述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这类钢可采用各种传统的弧焊方法进行焊接,其中包括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等离子弧焊和埋弧焊等。同时应当优先采用焊接热输入低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变形量小的特种焊接工艺,如窄间隙氩弧焊和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分述:
1)焊前准备必须将可能使焊缝金属增碳的各种污染物消除掉。焊接坡口面及两侧20mm范围内应用丙酮和酒精脱脂去水。不得用碳钢钢丝刷清理坡口和焊缝表面。清渣和修速表面应用砂轮、研磨带和不锈钢丝刷等。
2)焊条必须存放在干净的库房内。使用前应按焊条药皮类型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烘,使用时应将焊条放在焊条筒内。焊条保管工和焊工必须戴干净手套搬运和领取焊条。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用焊丝,使用前应用丙酮擦净焊丝表面。
3)采用焊条电弧焊焊接不锈钢薄板焊件时,可选用氧化钛型焊条,其电弧燃烧稳定,焊缝成形美观。
4)对于立焊和仰焊位置的焊接,推荐采用氧化钙型焊条。其熔渣凝固较快,对焊接熔池可起一定的支托作用。
5)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时,应选用铬、锰含量比母材高的焊丝,以补偿焊接过程中合金元素的烧损。在不锈钢厚板接头的焊接中,为使焊缝金属具有较高的抗裂性,宜采用钼和硅含量较高的不锈钢丝。
6)在焊接耐蚀性要求较高的稳定型不锈钢时,应采用铌合金化的不锈钢焊条和焊丝,不宜采用钛合金化的焊条和焊丝。此外,还应注意焊条中的铌都是通过药皮过渡到焊缝金属中的,因此不应使用药皮脱落或开裂的焊条。
7)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将焊件保持较低的层间温度,最高不应超过150℃。焊接不锈钢厚板接头时,为加快焊缝的冷却,可多焊缝背面喷冷却水,或用压缩空气吹焊缝表面,但必须注意层间清理,心止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污染焊接区。
8)焊条电弧焊时,应在焊条说明书规定的电流范围内选择焊接电流。由于不锈钢的比电阻较大,靠近夹持端的一段焊条会受电阻热的作用而发红,焊条的后半段熔化速度加快面焊缝的熔深减小,焊接时会造成未熔合和浮焊等缺陷。虽然目前在市场上已出售耐发红的不锈钢焊条,但焊条药皮类型局限于氧化钛型。
10)在操作技术上要求采用窄焊道技术,焊接时尽量不摆动焊条或焊枪,在保证层间熔合良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焊接速度。
11)奥氏体不锈钢焊件焊后一般可不作消除应力处理。虽然在不锈钢焊接接头中也存在较高的残余应力,但由于接头各区在焊后状态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使残余应力的有害影响显著减小。更重要的是消除应力处理的温度范围正好处于不锈钢的敏化温度区,消除应力处理可能反而会导致耐蚀性的降低,因此,不锈钢焊件的焊后热处理不仅是为了消除接头的残余应力,而且还应同时提高接头的耐蚀性,满足这种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只有固溶处理,即水淬和稳定化处理,即所谓的“免疫处理”。
对于大型焊件来说,稳定化处理更为适用。这种热处理即能降低接头的残余应力,又可消除碳化铬沿晶界的沉淀。稳定化处理是将焊件在700~870℃温度下加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一般为4~5min/mm,使铬扩大散到晶界附近的贫铬区,保温结束后以缓慢的速度冷却。稳定化处理后,接头的残余应力约可消除85%。
结论
综上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是有其独特特点的,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焊条选用尤其值得注意,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措施能达到针对不同材料实施不同的焊接方法和不同材料的焊条,不锈钢焊条必须根据母材和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温度和接触介质等)来选用。它对我们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这样才有可能能达到所预期的焊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李智诚,朱中平,薛剑峰;世界物资出版社[M];1995年
篇8
中外学术界对公司治理结构概念的诸多不同看法,一方面说明了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同时也说明了还有必要对这一概念进行继续深入的研究。
本文认为,要弄清楚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作为理论研究,固然要研究对这一概念如何加以准确的表述,但更要研究这一概念应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一个科学、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公司治理的主体。是指通过各种治理手段和机制对公司治理客体加以监控和影响的人或团体。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客户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都因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而必须分享企业收入、承担企业风险和参与企业控制。因此,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主体,都应当有平等地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的机会。正如杨瑞龙和周业安所说:“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当然,我们说公司治理的主体是各利益相关者,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直接介入公司的经营决策。至于哪些利益相关者可以直接进入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则主要取决于这种介入是否能够带来企业价值的增加。倘若不让某一利益相关者进入公司决策机构,就必然使企业整体利益遭受明显或潜在的损失,那么让其进入就是有效的。此外,各利益相关者是否介入公司治理还取决于这种介入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权衡。
2、公司治理的客体。是指公司治理的对象和边界。公司治理的对象是指被公司治理主体加以监控和影响的人或团体,主要包括经理人员、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治理的边界是指一个治理主体对治理客体加以监控和影响的有效范围,例如,股东大会监控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监控经理人员、监事会监控董事会等。由此可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的划分是相对的,有些治理主体同时又是治理客体,如董事会和监事会等。
3、公司治理的功能。是指公司治理结构客观上能够做什么。从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效果来看,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如下主要功能:(1)权力配置功能,即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加以合理配置;(2)权力制衡功能,即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加以合理制衡,例如,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从而在这四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权利制衡关系;(3)激励功能,即通过各种激励方式,促使人按照契约的要求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或目标;(4)约束功能,即通过所有权约束、外部角色约束、行政和法律约束等约束方式,防止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如偷懒、渎职、道德风险等,促使人增强自我约束力,从公司长远利益着眼,勤勉工作,尽职尽责。通过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就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使公司价值不断增大。
4、公司治理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平衡,以合理配置公司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正如牛德生所说:“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公司所有权安排的合约或契约制度”。所以,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明确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或者说如何把公司所有权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各利益相关者基于一组合约而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个人单独生产或经营所无法达到的合作收益。但是,由于每个利益相关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难以准确判断,其中有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偷懒、欺骗,甚至巧取豪夺,以侵占他人的利益,因此每个利益相关者为了维护其对这种合作收益的要求权,就必须拥有监控和影响对方的权利。所以,实现公司所有权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理分配是公司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5、公司治理的方法。根据公司治理结构所涉及的范围,可把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两大部分。与此相适应,公司治理的方法也就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的方法和公司外部治理的方法两大部分。其中:公司内部治理的方法包括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立、公司章程、议事规则、报酬计划和股权合约等;公司外部治理的方法包括各种法规、合同和市场(如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市场)等。公司治理的方法是否完备、是否合理对公司治理结构效率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治理方法体系”;或者说是“一整套制度安排”。
篇9
【关键词】 提取工艺;干燥;浓缩温度;有效成分;含量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并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清胰利胆颗粒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经临床几年来的验证,深受广大病人的欢迎。
清胰利胆颗粒是根据中医化瘀通腑,清热利胆,疏肝理气等法所组成的复方制剂。该药由柴胡、大黄、牡丹皮、金银花等八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方中金钱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主药;龙胆草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既能清下焦湿热,又能泻肝胆实火,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柴胡舒肝利胆,大黄苦寒沉降,荡涤胃肠,峻下实热,攻积导滞,泻热通便,导湿热外出,化痰降浊,滑石甘淡性滑,渗湿利窍,性寒质重,清热降泄,共为辅药;莪术破气消积,木香疏肝胆,破气滞,散结止痛,二药为佐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舒肝理气之功。故该药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舒肝利胆、解毒通便之功效,临床上常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急性胃炎等病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成品制备工艺提取上一般采用水煎煮提取、滤液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制成,药品质量标准我们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素的含量来作为其成品的质量控制指标。
但经由上述提取工艺制成的成品制剂经检测我们发现有效成分大黄素的含量仅为0.002mg/袋,几乎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也就是说有效成分大黄素几乎全部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科研小组经多次预实验得出结论,就是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极易分解,特别是对温度相当敏感,温度稍高就会分解,因此无论在提取工艺上,还是在检验方法上都应避免高温的影响。以前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先将牡蛎捣碎,加水4倍量煎煮4小时两次,滤过,滤液单独存放,剩余的残渣再与牡丹皮、姜黄、延胡索、柴胡、赤芍等五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再与上述存放的滤液合并,浓缩成膏,再经由干燥粉碎与蔗糖细粉混匀制粒而成,为了保证药品的有效成分及疗效我们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素的含量来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但经检测发现上述生产工艺所制得成品的大黄素含量几乎为0,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治疗效果,这也充分说明大黄素的化学稳定性极差,一般温度高于55℃就会分解,导致含量降低,有效成分全部遭到破坏,没有任何的疗效。
实验小组经研究认为必须从生产工艺与检验标准同时着手改进,经由多次预试验我们发现在工艺环节上,如果采取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的处理手段就能保证滤液既能低温条件下浓缩成膏,又能使有效成分大黄素的含量不遭到破坏,采用这种工艺制成的成品经由实验检测大黄素的含量为0.4mg/袋。在化学检测中,检验标准中实验条件制定的提取温度也必须控制在45-60℃以内,滤液蒸干必须低于60℃恒温水浴进行。所以工艺改进的同时也应考虑检验方法中实验条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这是有丰富经验的药物专家在药物研究领域必须同时考虑的问题,不能只顾生产工艺,不考虑检验方法、实验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与药业同行分享在生产药品过程中,提取工艺对药品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疗效的影响,希望在药品研究领域会给予大家一定程度的思考范围。
篇10
[关键词]一人公司 社团性 法人性 法人独立责任 治理结构
一人公司是指公司股份或出资额由一人集中持有。从存在的时段上,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司成立时即只有一人,另一种情况是公司成立时有数位成员,但公司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只剩一个成员;从公司的组织形式上,又可以分为一人股份有限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两种。
20世纪以来,由于资本投资能力的不断增强和高科技发展,筹集资本作为公司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逐渐淡化,股东的有限责任上升成为绝大多数投资者选择公司作为投资方式的关键着眼点,甚至一人投资者也希望获得有限责任的无限益处。一人公司的立法规制也就自然成了各个国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无论政策是否允许,一人公司广泛存在已成为各国不争的事实。
一、一人公司与传统公司法理念的冲突与协调
法人性、营利性和社团性作为公司的基本特性,从第一次接触公司法开始,无论是授业者的讲解还是学者专论,几乎都是不容质疑的。而面对一人公司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存在,笔者不得不反思:一人公司的社团性何在?其法人性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进而破坏其法人独立责任呢?三位一体的传统法人治理结构在一人公司面前是否毫无意义,一人公司又该如何构建其治理框架?
1、一人公司与公司的社团性
一人公司与传统公司法上的社团性的冲突显而易见,也最为尖锐。按照传统公司法理念,公司是为了一定目的而结合的复数主体,复数主体的意志通过确认公司的团体人格而转化为公司的意志表现出来。然而,一人公司的股东是唯一的,股东的意志便是公司的意志。一人公司单一股东控制公司的事实,严重挑战了公司的社团性。
其实,在英美法系概念下,单一主体成立一个公司,是其固有概念。翻开Black‘s Law Dictionary,查阅Company和Corporation两词便知,corporation可以只有一个成员(股东),而且,不一定是以营利性为目的,医生、会计师、律师在英美法系均可以组建专门职业公司。英美法上的Corporation不仅是营利性的社团法人即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还包括非营利性社团,甚至财团,简言之,相当于大陆法上的法人概念。美国1996年《统一有限责任公司法》第202条规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人,(注:此处所指”人“,是指一个人、法人、商业信托、遗产、信托、合伙、有限责任公司、团体、联营、政府、政府分支部门、机关或者任何其他法律的或商业的实体。)只要向(州务秘书)办事处提交组织章程备案,即可组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成员的有限责任公司。”显然,在英美法系上,一人公司并不存在与社团性特征发生冲突的问题。
那么,我国公司法上所指的社团性、营利性等特征到底源于何处?这一点不难回答。大陆法系传统上对法人从概念上分为两类: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前者是人的集合,后者以财产为基础。社团法人又进一步区分为营利性社团法人和非营利性社团法人。公司即为营利性社团法人。《日本商法典》第52条即规定:“本法所谓公司是指以从事商活动为目的而设立的社团。”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大陆法系国家对公司必须具备社团性特征的立场也逐渐动摇了。例如,德国1993年修订的《有限责任公司法》第1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依照本法规定为了任何法律允许的目的由一人或数人设立。”法国在1985年7月11日第85-697号法律中规定:“公司得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一人的意志而设立。”立法实践充分证明了传统概念法学在公司问题上严格遵循团体性特征是不切实际的,不符合发展要求的。
2、一人公司与公司的法人性和法人独立责任
按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的独立人格是以股东与公司在财产、运营上的分离为前提的,而且公司法人责任的独立是以法人独立人格为前提的。在一人公司中,公司的唯一股东往往掌握着公司的经营权,股东与公司是否真实地分离很难控制,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难以保障。没有了独立法人人格,一人公司的独立责任也就失去了基础。
传统法理学界的担忧从各国学者为解决一人公司的性质问题而进行的理论设计中可见一斑:潜在社团说、股份社团说、特别财产说、法律效果归属点说、政策说等等。(注:朱慈蕴著:《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215页。)其实,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能否分离,与股东的多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可以从制度上予以确定。否则,再多的投资者设立的公司,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也无法阻止股东们损“公”肥“私”,进而危及债权人和职工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和市场秩序。深一步讲,一人股东作为执行董事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也是应有之意。如果私人投资者投资设立一人公司后却不能参与经营管理,一人公司也就没有诱人之处了。正如政策说的观点,在对一人公司的财产和股东个人财产严格分开管理的基础上,应通过立法政策承认一人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
至于一人公司的法人独立责任,其实并非法人人格的必然产物。事实上,法人独立责任的形成完全源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推动。应当说,公司独立责任是股东有限责任的核心内容。(注:虞政平:《法人独立责任质疑》,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承认一人股东在一人公司中的有限责任正是一人公司广受投资者青睐之所在,在维持一人股东有限责任的基础上,探讨一人公司的规制模式,才是一人公司立法的方向。
3、一人公司的治理结构
在公司社团性的法理念下,复数投资主体的存在使公司的产权多元化。为了调整公司内部多元产权(复数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传统公司法理念发展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模式。而一人公司股东唯一的特点,与建立在产权多元化基础上的传统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吻合。比如:一人公司产权单一化直接导致股东大会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使得一人公司的股东无须通过股东大会将其意志转化为公司的意志,而可以直接向外界表达。一人股东兼任公司执行董事,掌握公司经营管理权也是普遍现象,这种情况下,权力的“垄断和集中”,势必真正对公司的独立法人性及股东有限责任产生挑战。显然,如何确立一人公司的规制模式、构建一人公司股东与债权人及相关利害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体系,维护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和各方利益不受股东滥用公司形式的侵害,是一人公司立法过程中必须深入审视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所有权理论和经济民主理论日益发展的今天,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倒是能给予我们不少启发,这一理论将公司理解为一种有效率的契约组织,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各自的目的联合起来而达成的一种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的契约关系网络。公司不仅仅是一个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促成的联合体,更重要的是它在本质上为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债权
人等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充当联接点。在这一理论的指导背景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自然被定义为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之间有关公司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成为这种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主流看法,(注:马俊驹、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比较与重构》,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也为一人公司的规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那就是,一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必须注重职工参与和相应的外界监督,以确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体现多边治理理论的职工参与制度正日益得到认同与重视。(注:马俊驹、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比较与重构》,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可以说,法人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外部投资者和相关利益保护自身利益不受内部人“侵犯”的一套机制。一人公司的出现虽然动摇了传统公司法人的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但一人股东财产与一人公司产权的分离依然没有改变,一人股东财产的管理和一人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必须分离,而这种分离正是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从各国的公司立法来看,并没有因为一人公司的股东唯一性而全盘否认已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一人股东行使股东会的权力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法国《商事公司法》第34条第2款规定:“当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只有一人时,该人取名为‘一人股东’。一人股东行使本章条款划归股东大会的权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在欧盟“第12号指令”第4条中,也明确规定了一人股东享有一般股东会的职权。与此同时,各国公司法对一人股东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均没有特别的限制性规定。显然,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依然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只是在适用于一人公司时,更为注重公司职工的参与,注重外部的监督和相应的审计审查。应当说,建立由职工参与的监察人制度或独立审查人制度,对于限制一人股东的滥用法人资格十分必要。
二、海外对一人公司的立法实践和规制借鉴
1、各国在一人公司上的立法实践
从各国的立法来看,大都经历了一个从禁止一人公司的设立和存在(对成立后的公司一旦所有资本都集中到一人手中时,就构成公司解散的理由),到逐步承认一人公司合法性的过程。只是开放的程度不一,比如列支顿士登、德国等国家既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又同意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而法国等国家则只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当然也有部分国家和地区禁止一人公司的设立和存在,比如,我国台湾地区关于一人公司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注:参见黄虹霞:《由公司之意义浅谈“一人公司”之立法拟议》,载《万国法律》2001年第2期。)欧盟作为一个具有某种超国家性质的国际组织,在协调各成员国家间关于一人公司的立法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其立法非常值得借鉴。下面就以欧盟及其成员国为例进行相关的介绍。
从欧盟各成员国来看,丹麦在1973年就准许一人有限公司的设立,德国在1980年明文规定准予设立一人有限公司,法国和比利时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通过了一人公司之设立限于有限责任公司的立法,荷兰在1987年修改法律允许由一人成立公司,而且不仅允许成立一人有限公司,还允许成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但也有一些国家在一人公司的立法问题上模棱两可,甚至非常保守。英国就是一个例证。(注:参见邵景春著:《欧洲联盟的法律与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为了消除各成员国有关一人公司立法的分歧,欧盟部长理事会按照《欧共体条约》的授权颁布了“第12号指令”。
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允许成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以给予个体业主负有限责任的合法地位,即在第2条第1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在成立时仅有一个唯一的成员,也可以是公司成立后公司所有的股份仅由一个成员持有而成为一人公司。”(注:虽然指令在第7条等款项中规定:成员国的法律规定个体业主可以成立一个有限责任的企业(其责任限于专用固定活动的金额(a sum devoted to a stated activity),如果成员国为此种企业的债权人规定的保障措施相当于本指令的保障措施或相当于其他共同体指令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的保障措施(第1号、第4号、第7号指令),则该成员国可以不允许成立一人公司,但在实质是承认一人公司的。)但指令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成员国要求个体业主对它的公司债务负责。考虑到各成员国在一人公司问题上的态度差异较大,大部分国家只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一人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谨慎和保守态度,为鼓励在一人公司问题上的开放度,指令第6条规定,如果成员国允许一人成立开放型的股份有限公司(public limited company),本指令也适用。显然,理事会的指令与它的一贯鼓励中小型企业、提高就业率的政策是相符的。
指令明确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唯一成员的财产与公司财产相分离的有限责任下,同时,为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指令中规定了公开登记、揭示制度。这就是指令第3条的规定:“公司设立后因其所有股份集中于一人持有而成为一人公司时,该事实以及该唯一成员的身份证明,应记载于公司的档案。”
指令并没有明确排斥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第4条中明确了一人股东享有一般股东会的职权,但同时加强了公示要求,即规定:“一人公司的唯一成员应执行股东会的职权,其于股东会内作出的决定应记载于会议记录或作成其他书面形式。”在第5条中,指令对一人股东与其一人公司的交易作出了规定:“一人公司的唯一成员与该人代表的一人公司所订立的合同应记载于会议记录或作成书面形式,但正常条件下的现时营运不在此限。”显然,这些书面性的要求,对维护一人股东与其代表的一人公司在财产和管理上的分离、保护相应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为防止一个自然人成立几家一人公司以及出现连锁形式的一人公司,指令规定,在一个自然人是几家公司的唯一成员以及一个一人公司或任何其他法人是它公司的唯一成员的情况下,成员国有权制定相应的制裁措施。显然,对于法人是否可以设立一人公司(尤其是多家全资子公司),指令将权力交给了各成员国。
总结来看,虽然欧盟第12号指令在个别条款中为成员国留有相应的保留余地,但应当看到,作为一立法性文件,其对统一一人公司立法,促进一人公司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2、对一人公司的立法规制
一人公司由于其特殊性,比其它类型的公司更容易在实践中丧失其独立人格,为此,各国在确立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的同时,还作出了一些特别性规定以防止其弊端。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方式。这些规制方式,也正是我国在一人公司立法问题上所应积极借鉴的。
(1)导入最低资本金制度,严格资本充实和维持制度。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其对外责任能力直接取决于公司资本的多少。特别是一人公司,能否保障公司债权人等的利益,最低资本金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一人公司极易出现资本不足或资本混同问题,为此各国相继导入或严格最低资本金制度。日本在1985年承认了一人有限公司,同时在商法和有限公司法中规定了最低注册资本额。虽然大部分国家关于最低资本金的规定并非专为一人公司而设,但在适用一人公司时却特别严格,如德国公司法规定,一公司在申请商事登记时,股东仅付清资本额的1/4(但不得低于25000马克)即可设立。当该公司为一人公司时,则单一股东应担保其余出资。如果单一股东不能提供担保,则商事登记机关可以拒绝公司登记。当然,为保证最低资本金在实际中真正发挥作用,各国公司法还非常重
视公司资本金的充实和维持。
(2)强化公示登记以及必要的书面记载制度。为达到公示、公开、保护公司债权人等之目的,为使公司债权人在与公司进行交易时充分了解公司一人股东的状态,许多国家的公司法规定,一人公司在设立时应公开登记,记载于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簿上,以备公司债权人或其他关系人查阅。不仅如此,对于一人公司的运营状况也往往要求有书面形式的记载。对于一人股东与他所代表的公司签订契约,也应当以书面形式记录入档。欧盟第12号指令在这方面规定得非常具体。法国《商事公司法》第50条以及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42条和《有限责任公司法》第48条中也分别有类似的规定。
(3)加强财务审查或审计监督。一人公司的唯一股东兼任执行董事的普遍存在,极易产生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财务管理上的混同,为一人股东损“公”肥“私”制造便利。这就要求有严格的财务监督或审计制度,预防一人股东与其所代表的公司在财产管理和责任分担上的模糊不清。法国《商事公司法》针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相当完善而严格的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资格也作出了严格规定,其别强调了一人股东的相关亲属和特殊利害关系人不得担任一人公司的审计员。(注:具体条文参见法国《商事公司法》第65条或1985年7月11日第85-697号法律。)
(4)对一个投资主体同时投资设立数个一人公司作出限制。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一人公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自然人同时为数个一人公司的唯一股东;二是一个公司同时投资设立数个全资子公司。对于前者,各国一般均作出限制,即同一自然人不得同时为数个一人公司的唯一股东。法国《商事公司法》第36-2条规定:“一个自然人只得成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人股东。”欧盟第12号指令也有类似规定。对于后者,各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欧盟第12号指令将决定权留给了各成员国。但基本一致的立场是,一人公司不得再为另一有限公司之唯一股东。这一观点在法国《商事公司法》第36-2条中也有体现,即“有限责任公司不得以另一仅由一人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为其唯一持股人”。
(5)引入公司法人格否定制度,以一人股东的无限责任作为补充性救济手段。一人公司发展迅速的根源在于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驱动,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一人股东往往在利益驱动之下,以公司为幌子,借自己完全控制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为手段,混淆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的界限,做出损害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的行为。因此,在必要时引进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让滥用一人公司形式的单一股东直接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所要求的。在将公司法人格否定理论运用于一人公司时,尤其应当考虑一人公司的单一股东是否实质干预或控制了公司的经营权、决策权等,单一股东与公司的业务、场所、财产是否有混同的现象,该公司资本是否显著不足以及单一股东是否利用一人公司进行欺诈活动等现象。一旦发生上述情形,一人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即可能遭到严重破坏,此时就应当考虑让该单一股东直接对公司的债权人承担无限责任。
三、我国一人公司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1、我国一人公司的立法现状
我国对一人公司的规制主要体现在《公司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规范中,基本上是允许部分投资者设立一人公司,对这些一人公司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公司法》第20条明确允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二是按照《外资企业法》第2条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以投资设立外商独资公司;三是由中外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企业通过资产转移转变而成的一人公司。按照《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合营一方转让出资时,合营他方有优先购买权,而《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也规定中外合作者可以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部固定资产归中方合作者所有,显然这些规定无疑是允许设立后一人公司存在的。但这也仅限于由外商投资的合作、合资企业转变而来的企业。
对于境内的非国家授权的国有法人投资者(主要是私营公司和集体企业)或自然人投资者设立一人公司,采取的却是禁止的态度。这一点规定在《公司法》第20条第1款和第75条中。对于设立后由于投资者减少、资本集中而形成的一人公司,除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有明确规定外,在《公司法》中并无明确规定,但在“公司解散事由”的相关规定中,却没有“股东减少至一人”的规定。于是有许多学者推定认为我国是允许设立后一人公司存在的。
事实上,对上述我国立法例的探讨,都只限于形式意义的一人公司,而实质意义的一人公司由于其形式的多样性、表面的合理性,在我国更是广泛存在。比如我国《公司法》要求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满足至少2名股东的人数要求,那么,一名实质意义上的投资者(实质股东)可以将其部分出资通过信托、借贷等方式转给另外一名投资者(名义股东),以他的名义投资,从而,顺利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而该实质股东同时可以通过绝对的持股份额或契约等方式将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如此。该种公司即为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
2、我国一人公司立法的弊端
我国现有的一人公司的立法状况,与立法之时缺乏对一人公司的深入研究和认识是有关系的:“对于自然人设立的一人公司的管理还没有很好的经验,如果允许,管理不好,会使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注:唐见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知识读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1页。)但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立法格局,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我国现有立法对外商资本和国有资本的投资者与境内非国有投资者区别对待,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精神。公司法作为规范商事主体的重要法律,其主体类型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投资者的责任承担不同而定,与投资者的财产所有制无关。现代公司立法,一般遵循准则主义的设立方式,凡符合公司法设立条件的,均可到登记机关注册为公司,而不问其出资的所有制形式,由此来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和自由竞争精神。我国这种视投资者的所有制形式而定的立法模式,虽然体现了当时吸引外资、重点扶持国有企业的政策精神,但这既不符合公平竞争精神,也不利于公司制度的规范。尤其是在我国逐渐开放国内市场、迎接入世挑战的今天,世界贸易组织以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为基础的非歧视待遇原则正逐步渗透到我国法律的每一个层面,在国内首先建立起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至关重要。
其次,这种区别的法制不利于我国非国有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会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宪法修订案已明确了私营经济(或者说是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繁荣市场经济、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截止1999年6月,私人投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到全国的79.7%和52.3%.(注:汝信等主编:《2000: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27页。)毫无疑问,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投资市场的不断开放、WTO规则的适用,不允许境内的自然人和其他非国有投资组织组建一人公司,势必会使民营经济在未来竞争中难以与国外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相竞争。同时,区别对待、给予国有资本以组建一人公司的特权,甚至将这种特权扩大到足以破坏公司三位一体的治
理结构:不设股东会,由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权力,国家行政权力足以决定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减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等经营管理权。(注:见《公司法》第66条规定。)这显然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企改革目标相悖,也破坏了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
第三,这种限制非国有资本投资一人公司的立法现状,易于滋生许多不必要的纠纷。私人投资者鉴于股东有限责任带来的极大好处,促使了实质意义的一人公司的广泛存在,在实践中已经引发了许多有关实质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产权纠纷。虽然名义股东并未实际出资,但当公司经营利润可观时,名义股东往往会愿意承担并补交实际出资,或以投资协议、公司注册等相威胁,要求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纠纷自然不可避免。
第四,我国现有公司法区别对待设立时的一人公司和设立后的一人公司,使得法律本身首尾不能衔接,漏洞颇多。比如,《公司法》未将股东减少至一人时的情况规定为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解散事由,似乎允许一人公司的存在,却又明文限制自然人和民营资本等投资于一人公司,显然是首尾不一,法制的不完善可见一斑。
3、对我国一人公司立法的建议
从世界公司立法的发展轨迹看,承认一人公司是大势所趋。明确承认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给予所有投资主体以平等的投资设立一人公司的机会,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体制,繁荣民营经济,参与国际竞争都非常必要,也有利于减少名义投资主体多元化掩盖下发生在实质一人公司中的纠纷。
- 上一篇:中学生个人期末总结
- 下一篇:对企业运营管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