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点招商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驻点招商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一系列工作会议精神,坚持“143”的工作思路,按照“扩内需、保增长、抓项目、求发展”的理念,突出承接产业转移、搞活流通、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等四项工作重点,真抓实干,招商引资和商贸流通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1-6月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主要工作措施
篇2
以“十大工程建设深化年”活动为抓手,发挥开发区经济主战场的作用,完善规划,加快建设,强力招商,优化环境,借助外力,激活内力,以新思路引领新发展,以大项目带动新突破。年内全县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6亿元。开发区年内新引进亿元以上落地项目5个,确保5亿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突破10亿元以上项目。新增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税收同比增长3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完善总体规划,加快配套建设,全面拉开开发区大发展的框架
一是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以大规划,引大项目,促大发展。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园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立足长远,统筹开发区与宏远石化工业园的衔接,第一季度完成经济开发区工业区30平方公里大规划。着手规划建设扳倒井工业园、国际低碳技术与投资示范园、现代物流园三个专业园区,实施“区中园”示范带动,把开发区打造成为产业布局定位和行业分区明晰的工业项目集聚区。
二是以工业项目与功能配套同步发展为抓手,多条腿走路,多渠道融资,拓展发展空间。1月份完成东二路供水、供电、排污、天然气管网铺设工程;6月份完成北二路及宏远石化工业园供水、排污、蒸汽、天然气管网铺设工程,力争化工区污水处理厂2011年底建成投产,配套热电厂开工建设;完成西一路北首管网配套工程。建议北一路、北二路东延500米,动工建设北三路至东外环,拉开开发区大发展的路网框架。
(二)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在招商理念上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放大集群效应,实现由传统产业招商向高端产业链招商转变;二是坚持“三看四不引”,实现由粗放式招商向大项目招商转变;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实现由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以商招商转变;四是加强与市高新区的联系,实现由单独招商向区域一体化合作招商转变。通过招商理念的转变,努力实现开发区传统轻纺产业的升级、精细化工产业的拉长、机械制造产业的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
其次在招商渠道上优化四种方式。一是开展大项目招商。突出5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引进,积极探讨“飞地”招商模式,把争取的有限的土地指标向大项目和好项目倾斜,用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土地指标,做到项目和土地指标的有机结合。整合现有闲置土地资源,督促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增资扩产或新上项目,激发企业内在发展动力,推动小企业变成大项目。二是开展驻点招商,依托各类关系资源,在上海、北京、青岛成立3个招商工作站,加强与驻地各类协会、办事处和大企业集团的联系,通过登门拜访和对接洽谈,建立起辐射发达地区的招商网络。三是开展以商招商。对引进的外来企业,通过强化服务,创建适宜他们发展创业的诚信环境和法制环境,在促使他们增资扩产、新上项目的同时,借助他们深厚的人脉资源,发挥他们的广告效应,以吸引更多的大项目落户,真正做到留商、安商、扶商和招商的有机统一。四是开展园区招商。全面实施“区中园”战略,发挥开发区产业、政策和基础配套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实现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新突破。
(三)提高工作水平,优化投资环境,全力推进各类项目进展
篇3
本人在2009年的工作中,根据上级党委的分工指示,主要负责科技、环保、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东部工业区招商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用自己的工作实际行动落实党委年度工作目标,坚持深入一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认真组织好各项工作。通过努力,分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东部工业区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一、工作情况
1、注重加强学习,坚持片区科学发展。
一是注重组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带头和组织片区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及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报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注重学习先进发展经验。利用休息日组织片区及园区全体人员赴如东风力发电场、常青土山村、搬经胡刘社区等地参观学习,了解风力发电的装备和前景,结合本市涌现出的新农村建设典型,讨论东片发展的举措。在思想不断大解放中牢固树立持续跨越发展的信念,坚定弯道超越的信心,为片区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理清发展思路,确立园区发展重点。
将发展的思路定格为坚持规划立园的理念,努力用重点企业支撑园区发展,加速新项目的落户速度。园区继续坚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不遗余力地抓好重点企业、规模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发展。
具体工作中,一是实施培强工程。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努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结合千百亿企业培育规划力促九鼎集团、力威机械、力星钢球不断增强技改投入,总量分别达到百亿元、10亿元、5亿元。二是强化过程控制。坚持一切应工作需要而为,为经济发展而谋,积极与各规模企业、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服务环节、注重过程控制、注重创新提质。三是重抓运行质量。在经济运行工作上,通过采取走进企业、走进项目“双走进”活动和按月分析时序进度、对照目标倒轧帐、控制下滑企业比例等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争先。预计至今年年底东片全部工业投入18.5亿元,完成计划的115.36%;规模投入16亿元,完成计划的114.85%;技改投入12亿元,完成计划的116.24%;增幅均达30%以上。规模工业产值31亿元,完成计划的101.25;规模工业销售28亿元,完成计划的100.98;规模工业利润1亿元,完成计划的100.56%;增幅达20%以上。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四是加大园区扩容力度。7月份天南电力企业进入园区,10月份昌昇集团等企业进住园区,有力地拉动园区工业经济增量扩张。
3、加大招商力度,强势推进项目落户。
在驻点招商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领导招商、以企招商、节会招商力度。如皋第七届经济洽谈会召开期间,园区承办了九鼎风电发展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五大国电集团探讨风电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天地风能加快1.5兆瓦风机的产业化及海上大型风机的研发。对于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创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为我园区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风电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建设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新能源基地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指明了方向。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注册外资6096万美元,预计全年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正在办理)。分别引进了香港凯通基础设施,香港同流合发物流园,台湾医疗器械等多个项目;德国高端印刷机械和生物添加剂项目、台湾精密机械等一批高科技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中。
4、加强配套服务,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注重园区的整体发展、多功能发展,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互动并进格局。一是加大配套功能完善。利用东区良好的交通、环境优势,加速约克小镇建设进程,作为拉动消费市场、集聚人气的重要举措。目前,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售房率达100%,二期即将竣工,力争元旦前开盘销售。二是加大发展空间配置。为了项目的顺利落户、企业的开工建设,给企业以发展空间和发展信心,加大了拆迁整理工作的力度。今年共拆迁福寿路东延、九鼎聚乳酸用地、力威海洋工程机械扩建用地、天南电力扩建用地、九鼎风电园区用地、昌昇集团用地6个地块近200多户,整理土地约500多亩,流转土地近千亩,征用土地400多亩。三是强化进区企业服务。在重点抓好项目落户的同时,做好项目服务,促使九鼎、力星钢球、力威机械、顺达船舶工程公司、中铁华宇电器、南山饲料、苏源电器、协和印染等企业尽快达产、达效、上规模。跟踪服务九鼎风电项目、九鼎pla项目、风力钢球、兆丰置业等续建项目,督促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工程推进工作,力促项目快建设、早竣工、快投产,实现大产出。企业加大设备投入,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项目的竣工投产,积聚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5、加大推进力度,高标准建设和谐新农村。
东片原来是全镇经济基础最差、各项工作落后的一个片区,从今年年初,我们与各村均确定了“甩帽子,争位次”的发展目标,通过采取周布置、旬推进、月点评、季总结的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多项工作争先创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高质量完成了绿化造林任务。共完成绿化造林任务1500余亩,沿河、新官、凌青三个村,圆满完成了沿海高速涉及我镇的5.3公里两侧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高标准完成民心工程。今年全片共改造、修建2公里多村级道路,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三、四级河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新官、沿河、凌青三个村,顺利完成了东八里港和凌青河两条三级河的疏浚工程,并一次性通过南通市验收。10月份全镇在东区召开了河道整治现场会。三是农保扩面工作有效推进。在去年的基础上,参保人数上升幅度较大,大殷、新民分别取得了全镇第一和第三的名次,片区实现了农保全覆盖目标。四是秸秆综合利用效果明显,老南村、新官村召开了全镇秸秆综合利用和水稻机插秧现场会,在禁止秸秆焚烧中没出现大面积火点和烟雾。五是加大拆旧复垦力度。利用东片区农村拆旧复垦的优势大力推动拆旧复垦工作,并在长港、老南两村召开了全镇的拆旧复垦现场会,全片完成任务占镇交任务的130%,列全镇第一。六是全力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通过深入宣传发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科学筹划、周密部署启动万顷良田工程,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到目前为止,项目区拆迁安置点规划设计、新一轮产业规划已经到位,坚持招商建区的原则,通过与多家企业的洽谈采用bt方式建区,近期一期7万平米及备选3万平米将全面开工建设,拆迁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并进入实质性的拆迁阶段。由于注重做好过细的群众工作,制定了合理的考核办法,仅用4天时间完成314户的评估工作,打好了开局战。
6、紧扣中心任务,科学指导分管工作。
一是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确保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新企业、软件企业入园,孵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十多家,力争建成一流的省级科技孵化基地。二是以秸秆禁烧为抓手,深入宣传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切实服务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来抓,以生态村和绿色社区建设带动环境保护,着力抓好社区环境、生态环境和企业环境建设,狠抓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两大重点,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健康发展。三是全镇坚持安全发展指标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工作平稳有序。以事故防范为中心、强化责任为主线、严格监管为手段,统筹部署全年工作,推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扼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推动我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全镇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廉政建设情况
能注重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树好形象。一是做到廉洁自律。在园区工程建设中,注重公平、公正、公开,重大工程由党委集体决策。严格按照政府工程招投标的规定,强化纪检的全程参与和监督,保证工程建设阳光操作。在公务接待中,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既办好事情,又控制费用支出。工作中,注重带好分工部门的同志,做好表率、树好样子。二是自觉执行机关“五条禁令”,加强作风建设,注重自身良好形象。
三、学法执法情况
一是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在参与局重大事项决策的过程中,能积极比对相关法律、法规。二是注重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对普法中的每期卡片,都能认真学习,及时消化,积极参加普法知识测试。三是在项目合作协议订立过程中,事先向党委主要领导汇报,再与法律顾问沟通,确保合法性。四是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自觉遵守法律,遵守规章制度,从不做逾越规章之事。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基本完成党委交给的任务,这也是东片区及园区班子成员同心同德、整体联动、各村居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自己觉得还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一是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深入思考少,结合实践、指导实践不多;二是攻坚克难的毅力和韧劲需进一步增强,不断加快破解难题的速度;三是指导各村争先进位的效果有待提高。在东区各村在全镇向“先进村”迈进尚有差距;四是还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引导力度,力争培育出一批高科技型规模企业。
篇4
关键词:引进;台资;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257-03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台资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自南向北特别是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趋势,淮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引进台资、服务台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突出任务和扩大对外开放、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工作内涵,紧紧抓住台资企业升级转移的难得机遇,努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全力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台资集聚新格局,截至2013年11月,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近1 000家,总投资近100亿美元。随着富士康、明基、台玻、大同电子、旺旺食品等岛内知名台资企业在我市的相继落户,淮安已经初步形成了台资集聚的趋势。
一、利用台资的基本情况
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高地的战略构想,正在迅速变成现实。淮安市利用台资始于1990年。经过了1990—1994年的起步阶段、1995—2004年的停滞阶段、2005年至今的较快发展阶段,淮安市利用台资数量不断扩大,吸引台商投资已成为淮安市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2005年,实际利用台资1 878万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2%;2006年实际利用台资3 782万美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市总额的25%;2007年实际利用台资16 243万美元,同比增长329%,占全市总额的46%;2008年,全市新批台商投资项目45个,总投资7.82亿美元,新批协议台资4.54亿美元,实际到账台资1.9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33.5%、44.3%、42.2%、39.9%。总投资不低于 20 亿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城项目空降淮安,旺旺、明基、康师傅、台玻、膳魔师、华达利等多家台企巨头纷纷落户淮安……目前,全市已经吸引 520 多家台资企业入驻。继昆山、东莞之后,淮安已逐渐成为外资尤其是台资企业密集区和品牌企业聚集区,台资聚集高地、IT 产业领地正在加速形成。
二、承接台资的现有条件
1.台资集聚初显。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新高地的战略,全力开展对台招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年多年来引进台企超百家,2010年、2012年两年实际到账台资为8.04 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55%,2013年,到11月底,实际投资近50亿美元,占我市实际利用外资的一半。先后引进了台湾鸿海集团、明基集团、台玻集团、旺旺集团、顶新集团、膳魔师、大同电子、宏盛箱包、源通制帽、兴中集团等一批知名台资企业。
2.交通区位便捷。通过实施公路升级、航道整治、铁路联网、机场建设、港站枢纽等工程,积极推进“借港出海”及与连云港港口间的“无缝隙对接”、“无障碍通关”。公、铁、水、空、港全面提升,构建淮安对外开放的大通道。
3.产业基础良好。IT、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渐成规模,机械、纺织、食品、建材等四个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医药、能源两个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快培育,大资源、大企业、大产品配套空间和市场容量都非常广阔。
4.人力资源丰富。淮安有苏北唯一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大学城,现有各类高等学院6所,电子、化工、建筑等职业学院26所,在校学生11万余人,年毕业大中专学生4万多人。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经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批准,升格为苏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启动建设省级淮安软件园和“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尤其是技术工人较多。
5.承接载体优良。省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园区。目前已具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省级高教园以及海关通关点、保税仓库、物流园、商贸金融园等特殊功能区,使得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接近于珠三角、长三角。特别是2008年8月19日,经省商务厅、省台办批准设立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工业园,台商工业园规划面积2.56平方公里,紧邻京沪高速公路东侧,位于开发区新开发的南马厂片区。开发区专门开建了跨京沪高速公路大桥,使得这一新兴的工业区与建成区连为一体,实现了区域大贯通,园区西距富士康淮安科技城、国家级淮安出口加工区、海关、国检只有5分钟车程,北距淮安机场15分钟车程。
三、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开发区人始终不渝地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投融资渠道,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以来,完成城建投入累计 100 多亿元,基本完成了开发区及高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搭建功能配套平台。淮安经济开发区规划为“一城、两点、三区”:一城即原先开发的22平方公里建成区;两点即新港和范集两个新老盐化工集中点,重点是依托岩盐资源,发展盐化工产业;三区即高教园区、徐杨片区和南马厂片区。
三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淮安经济开发区在着力构筑硬平台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为打造台资聚集高地,IT 产业领地,淮安经济开发区多策并举,扩大交流,增进了解、增强合作。
五是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台商投资有集团性特点,被形象地称之为“抱团投资”,来一个带动一群,比较集中在一些地域。
六是搭建成本优势平台。到淮安经济开发区投资,在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电价、水价以及各种费用相对较低。
打造台资聚集新高地,淮安市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环境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商富商蔚然成风。随着富士康、台玻等一大批台资企业的纷纷入驻,淮安经济开发区正成为继东莞、昆山之后的又一台资聚集高地。
缘何大批台商纷至沓来 ? 是开发区人热情、周到、高效的“保姆式”服务,让台商们找到了家的感觉。这也是他们视淮安经济开发区为“第二故乡”,全力以赴求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了让台商们享受到淮安经济开发区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淮安经济开发区瞄准苏州工业园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先进标杆,加强管理创新,按照国际惯例,以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质的服务,为投资者在项目审批、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工商财税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同时,淮安经济开发区还进一步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突出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服务和支持,严格执行项目审批“一卡通”和项目服务“一站式”,推行项目服务“110”,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商务运营环境和“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浓烈氛围。该区还完善重大项目领导挂钩帮办制度、企业服务日制度、联席会办制度,积极探索行业协会、老板俱乐部等服务新模式,增强个性化、人文化、亲情化服务,促进政企之间顺畅沟通,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成本洼地、创业福地。
2.宜业宜居风景独好。一花引来百花开,台资集聚催生裂变效应。开发区因势利导,主动策应市委、市政府“东进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战略,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内商机无限,百业待兴。涟水飞机场的建成,架起了淮安对外交流的空中走廊,开辟了淮安扩大开放的“通天之路”。机场的正式通航,对于促进苏北地区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构建淮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淮安有 520 多家注册台资企业,总投资额达 60 亿美元,去年实际到账外资 58%都是台资,机场建成后,台湾企业家可大大减少商务成本,无论是从上海还是深圳,都可以直接乘飞机抵达淮安。
3.淮系越来越密切。市委书记姚晓东指出,推动淮安新起点上新跨越既需要全体淮安人民的共同奋斗,也离不开包括市台协和广大台商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打造台资高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支持台协工作和台商发展,进一步加大与台湾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并着力完善台商服务网络、着力助推台企转型升级、着力优化台商发展配套环境、着力营造台湾生活氛围,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开创淮台两地互利共赢新局面。在增强淮安市的吸引力方面,市委书记姚晓东进一步指出,带领全体会员和广大台商,进一步当好桥梁纽带,进一步发挥“以台引台”作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真正把台协办成“台商之家”,不断增强台协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台商论坛情系两岸。台资在淮安不断集聚的过程,也是台商淮安论坛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全市的精心组织下,从2006 年以来,淮安市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台商淮安论坛,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创新、功能不断完善,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淮安与台湾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注重技术密集型、产业配套型工业企业的引进,对研发基地、总部经济的培植和引进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淮安的台资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符合淮安的定位,因为苏北地区工业比较落后,发展新兴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首选,当然也要建立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未来要打造长江北岸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一目标,还需要根据现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2.注重市级经济开发区“龙头”作用的发挥,但在市县(区)上下联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3.注重资金项目的引进,在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等高端资源的集聚方面与发达地区比较还有差距。
4.台资集聚速度放缓。去年1—8月份全市台资占比较前年底降低14.7个百分点,到账台资增幅31.5%,较去年同期下降22.4个百分点;去年1—8月份全市新批及增资台资项目72个,协议台资5.6亿美元,到账台资4.52亿美元,较前年同期分别减少27个、1.44亿美元和0.48亿美元。
全市现有投资3 000万美元以上台资大项目,多为去年以前批准设立的,今年仅新批了台商转投资的9 000万美元台湾啤酒以及9 987万美元的富星新材料项目。
5.投资软环境的优化还有待提升。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台商对我市的总体环境评价还是可以的,但对于台商提到的由于有关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还不能突破。有时还拘泥于原有的条条框框,不能给台商及时地解决问题。同时,我市在注重工业项目的发展过程中,一二三产业并举做得还不够。
五、几点建议
(一)大力加强台资促进行动
积极探索各种投资促进方式,着力提高利用台资成效。
1.以台引台。重点服务好现有台资企业,通过现有台资企业和台商,介绍新的客商信息,吸引关联企业集聚。以台引台比例和现有台资企业增资扩股比例均占40%以上。
2.委托中介。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协会,聘请台湾岛内和台资密集区具有广泛人脉资源的专业人士为投资促进代表,扩大信息渠道。
3.产业链主导。围绕特色产业,成立产业投资促进小组,开展产业研究,制订产业推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在岛内和台资密集区开展产业专题投资促进活动。广泛搜集台湾大型、知名企业信息和投资动态,对岛内和台资密集区可能转移的大项目密切跟踪,力求有所突破。
4.驻点联络。在台资密集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派驻专业人员,驻点捕捉项目信息。
5.园区合作共建。各开发园区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分析研究上、下游产业链,找准岛内产业集聚区、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实行园区产业链定向投资促进。
(二)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一方面,要对各地台资情况及对台招商百日竞赛活动进展情况按月督查、按月通报;另一方面,要加大考核力度,在科学发展目标中追加台资考核分值。一是加大目标考核力度。建议对完成年度台资三项指标的县(区),在市科学发展目标考评中加分,台资三项指标都超过10%的再加分。同时按月、按季度召开全市台资招商推进会,各县(区)长、分管县(区)长及市、县开发区、园区主任、商务局(外资招商局)局长、台办主任参加,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考核。
要加强对台资企业中的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的研究分析、跟踪联系,要通过多元化的招商手段,努力引进规模大、带动强的项目,全力突破台资大项目引进,力争市开发区每年都能引进1~2个过亿美元台资项目,各个县(区)要引进一个3 000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
(三)加大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等高端资源引进的力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人才流动又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台资企业要保持持续稳步发展,必须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为台资企业服务的有关部门要做好台资企业的工作,帮助他们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要协助企业用事业、待遇、感情留住人才。台资企业必须要以优于其他企业的经济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人才,有竞争力的经济待遇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四)全力优化投资环境
1.强化要素支持。设立融资担保公司,专门为台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积极解决台资企业用地、用工、用水、用电等方面具体问题。设立台资企业转型引导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在台资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提供专项引导扶持。借鉴外地服务台商和鼓励台资落户的创新性、突破性政策,保持政策的超前性和引导力。对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实行“一事一议”。
2.强化营销促进。搭建台企产品销售平台,帮助台企扩大内销渠道。将台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同等条件优先采购。在淮安商务网、淮安台资高地网开辟专栏,台资企业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清单,鼓励本地企业主动进行相应配套,扩大台资企业原材料、零部件的本地化比例,降低采购成本。
3.强化生活配套。引进台湾文化元素,让台商增强“人在淮安,家在身边”的感受。建设台湾风情街,引进台湾连锁品牌企业,为台商在淮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在台创园示范区建立以妈祖文化为主的台湾文化体验区。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建设适应台商需求的高端运动休闲设施。鼓励台商投资医院,引进台湾专业团队进行管理、运营,在为台商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提高我市的医疗服务水平。2013年底前,力争开通淮安至台湾的直航航班,便利淮台两地人员交流。解决台商子弟入学问题,在淮安市师资力量强、基础设施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台生班,争取开办台商子弟学校。
4.强化帮办服务。建立项目帮办制,对落户的每个台资企业,明确一名项目帮办人,从项目报批、建设到生产经营,全程帮办。定期召开台商座谈会,开展专题沙龙活动,建立交办、跟踪、回访制度,对台资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交办,并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鼓励税务、海关、金融、外管等业务部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少花多赚。对涉及台商及台资企业的服务,开展专项督查和专题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