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5:0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学好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即为读和写,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
3、博览群书是培养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4、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理解能力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5、背诵经典,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6、日记能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篇2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学生 语文课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所招收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化课基础薄弱,整体素质相对低一些。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后普遍喜欢上专业课,不喜欢文化课,如何上好文化课、让学生会学文化课是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语文课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根据自己在职业学校从教多年的体会,简单谈一下教学心得。
首先, “亲其师,信其道” ―― 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蕴藏巨大的亲和力,学生热爱一个老师 ,也连带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情感也有迁移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学习动力,可见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发挥着多么大的作用。
每一次给新生上课,我总是不忘告诉学生“老师爱你们是应该的,更重要的是你们要想办法喜欢教你的老师,要学会发现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学生讨厌某一个老师,要学好他所教的科目很不容易。因为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生选择老师的机会有,但不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接纳并喜欢上教自己学科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会爱屋及乌的学好相关的学科,这一点不但在学语文中很实用,还可以推广到诸多的学科中。
当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提高业务能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受欢迎。由此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有全局意识,教纲牢记于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一册教材拿在手中,我总是告诫学生不要急于看自己感兴趣的篇章,要想学好这一册课本,必须心里有个“大纲”。 课本中的文章往往按照类别或共同特点进行编排,因此在学习教材之前,先明确整册课本的学习目标,然后了解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大概阅读每个单元的所有内容,有利于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为此我让学生先看目录,看一下目录部分有几个单元,几课内容,现代文有几篇,文言文有几篇,诗词有多少,这样做是让学生对整册教材“心中有数”。同时,我要求学生知道一个单元里边有哪几篇课文是必学篇、选学篇、自学篇,做到这一点是帮助学生把握所学内容的重难点,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纲”的范围由大到小,最终达到把整册教材的“纲”牢记于心的目的。学会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不但能学好语文课,这种学习方法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很有帮助,这让他们有全局意识。
再次,由面到点,由点到面――深入细致的学好每一课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这一学科。因此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语文课堂学习的一般流程: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知识反馈这几个环节。
课前预习 ,感知教材。预习是掌握学习主动权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会不会学习的一个标志。预习的过程和方法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查”、“读”、“思”:1、查本课相关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身份、作品及创作风格。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这不仅可使泛读达到顺畅程度,还可增加识字量,丰富词汇,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而言这一点很重要。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有同学事先对安塞这个地方和对腰鼓的特色进行查阅,还没等我讲,他已经滔滔不绝了,这极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2、泛读课文,全面把握课文。这是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的阶段,读通句子,读出思路,掌握大意。要完成阅读任务并不是读一遍课文就应付了事,必须多读、反复读,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3、思考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依据课前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题确定学习目标,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文中初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由面到点”。对课文提出更具体的问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课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的;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课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课文,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更能增强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的能力。
课堂听课,理解教材。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是抓住老师的思路;抓住课堂关键内容;积极思维,学思结合;珍惜课堂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注意课堂小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心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只有在课堂上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学习打好基础。
课后复习,做好反馈。先要整理课堂笔记,系统小结,对所学的内容要进行分析、归类,分清主次。同时,复习要做到主动及时,定期重复巩固,在复习过程中,特别要关注难点及容易造成误解的问题,应分析其关键点和易错点,找出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把这类问题进行梳理,记录在一个专题本上,做一个重难点“集中营”,以便随时查阅。通过多练检测复习的效果,做好知识反馈。这里的“练”指的是平时练习。“练”的内容主要是做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庞杂、细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才可查漏补缺。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反馈,因此,学生要认真对待,独立完成。
对于一节的学习,我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练习,让学生由面到点,然后再由点到面的去把握教材的主旨,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篇3
一、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一般来说,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对欲学内容进行深入预习。很多学生预习流于形式,读遍课文就算完了,其实这根本算不上预习,真正的预习绝不是简单地把课本内容看一遍,而是把要学的内容独立地自学一遍。具体过程一般包括:浏览课文提示、了解作者生平、查阅写作背景、通读文本、解决生字词、参照课后题理解文本、查阅资料进一步或重点理解疑难问题并形成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等。也许有学生会说,这样会很累。不错,这种预习当然很累,但对于提高听课效率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非常重要。这种预习我称之为有效预习,学生带着预习所了解的和有疑问的再去听课,并把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相对照、权衡优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牢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搞好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必要前提。
二、鼓励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己要先预习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为了巩固知识,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得更牢固。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析法学习语文
分析是把整体材料化为部分进行深入思考的认识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量涉及的是具体的形象材料,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本质认识,就要运用分析。可以说分析法几乎伴随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的分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极广,从字词分析,句段分析到文章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中心思想的分析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分析,可谓无所不包。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分析,大多是由教师进行的,课堂上教师滔滔不断地分析,学生老老实实地听讲,于是形成了“满堂灌”,学生的活动不过是在最后记下教师的分析结论而已。现代教学观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通过学生的活动去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指导学生尽快地掌握分析的方法,对学生的分析活动及其活动效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分析法的掌握也要经过一个由生疏到熟悉再到纯熟运用的过程,教师应循着示范引导——巩固训练的程序来进行指导。对某些知识的内容,教师应该先做出示范分析,并要讲清这一分析形式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及时把握分析的规律。如对形声字的分析,教师可先示范分析几个字的形旁与声旁,此后指出,抓住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对形声字进行分析的依据,从而指导学生对更多的形声字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仿效的教学过程,学生会较快地掌握某一种分析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联想和想象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丰富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对文章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篇4
1 从字词入手,勤查多记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语文的工具性首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上。因此,语文学习应立足教材,从字词入手,紧紧抓住音、形、义三个方面,做到会读写每一个字,弄懂每一个词。
所谓会读,就是要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规则,明确知道它的声、韵、调,并读准它。特别是对于多音多义字,更要明确知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弄懂,是指要掌握词的意思,要明确知道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要达到这个要求,不仅要掌握它的“词典义”,还要探究它的“语境义”。例如“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2、不顾生命;拼死;3、表达到极点;4、不可调和的;5、固定;死板;不活动;6、不能通过。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还要仔细揣摩,探究它的语境义。例如:1、你真是笑死人了。2、你是我的死对头。3、你这死东西!4、你是个死脑筋5、你这几天死哪去了!6、你走上了一条死路。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就是要关注积累词的用法及其意义,丰富我们的语文素养。
要积累,要研究,就必须备齐相关的工具书。我觉得高中阶段需要备齐以下几种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有了工具,就要勤查多记。
2 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广,难度也很大,而且有没有专门系统的教材,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一书可以作为参考资料,我们可以选择常用的部分系统地学习,例如词法、句法、修辞等。其中,我认为词法中的“词类”、“词的构成”、“短语的类别及其构成”以及句法中的“句子的类型”、“句子成分的分析”,“病句的类型”等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修辞主要是指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语法学习重理解和运用,要把它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关注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我们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与低,基本上就是看这两种能力的强与弱。
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仍然要努力加大阅读量,尽可能地提高阅读能力。要阅读,就要掌握方法。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所谓略读就是知其大概,不求甚解。我们往往对略读产生误解,以为它收效甚微。其实,我们大量的阅读就采用的这种方法,它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所谓精读就是仔细认真地读,弄懂字词,领会意旨,体会写作方法,摘录精彩语段,写作读后感想等。高中课本中的绝大部分篇目都需要我们精读。而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就是指学生精读。精读最有利于加深我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
另外,根据高中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还需要多做一些阅读训练。通过做阅读练习来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写作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多写作,不但可以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想水平。写作可以独自练习,如写日记,写读后感,甚至是进行文学创作。但最重要的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作文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熟练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必须建立个人资料库,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地是用一个本子,把你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名言警句,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4 重视课堂学习
近年来,很多教师和学生忽视课堂,教师觉得讲与不讲一个样,学生觉得听与不听没区别。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现象。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的知识形式系统。因为课堂教学依据的是教材,而教材是有系统性的。
其次,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逐步提高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保持;课堂效益
一、认真设计教案,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远见,也就是在设计教案时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可能说出哪些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师还要在设计课中善于做“矛盾的始作俑者”,故意制作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争论,最后老师来一番释疑解惑加表扬,令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并感受到老师真诚的赞赏。
二、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即使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教师像当年私塾先生一样“请同学们坐好,手放背后……”,姑且我们不评论此中的好与坏,但足见师生情感在此课堂是难以达到有效沟通。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如果我们教师能蹲下身来,换位思考,把其中的“规矩”二字的理解涉及诸如让学生知道为何要学、如何学等问题,或许效果会更好些吧。
三、分层次辅导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可以比对着“非常好、好、一般”的递减层次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最终使分层教学达到不但可以使C层学生克服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而且可以使B层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学习语文的甜头,改
变过去那种“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还能使A层学生不得不改变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因为在这种你追我赶的局面下随时都有可能被人赶过去。据此,我们在学期末发奖时至少应加发一种“进步奖”,让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种自豪感、满足感、紧迫感。
四、每日一练,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必不可少
由于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弱,难以把握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兴趣;塑造;自信;方式
语文学科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科目,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而且,语文学科可以通过其独特的人文性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培养人文品质,教学生做人,让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自己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求知的浓厚兴趣,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所学所得所有为社会服务。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升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通常为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很多的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持有消极的态度,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在学习上的表现也不积极,甚至有些学生对中职院校的学习持有偏见,认为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就是混日子,只要呆三年,拿到毕业证就行。这种态度下,又怎么能够学好知识呢?有些学生虽然在学习上比较积极,但是他们通常是把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之上,对文化课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学习文化课没有用。因此,在中职院校中,教师可以发现语数外的学习效果极差。
一、让学生重塑语文学习的信心,在语文学习上更加自信
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初中学校,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学生都是在各级普通高中选拔之后剩下的学生,在层层筛选之后,这些中职生的成绩如何已经显而易见。语文虽然是各个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之下,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大。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已经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初中时期就没有学好语文,进入中职院校之后,自然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之上。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差,再努力也不会有所提高,有些学生甚至在语文学习上产生了自卑和逆反的心理,他们对语文学习带有一种恐惧感。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想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就必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对给学生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先给予学生肯定。如果学生的回答正确,教师要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赞许,然后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只有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够对语文学习充满欲望。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做好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外,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例如,爱迪生是学生们都熟悉的一位名人。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就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爱迪生的例子。小时候,爱迪生被老师认为是班上最笨的一名学生,但是,在母亲的帮助和鼓励之下,爱迪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了著名的发明家。通过列举一些小例子,教师要教育学生相信自己,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也能够取得成功。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产生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中职院校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像普通高中那样进行过多知识的讲授,在中职院校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为重要,更为容易。
(一)做好课堂的导入工作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先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工作,通过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威尼斯》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导入设计:“同学们都去哪些地方旅游过?”学生们听了之后纷纷说出了自己去过的景区。教师接着说:“大家想不想去外观旅游呢?”学生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振奋,在表达自己的愿望,说出自己想去的城市同时,表现出了无奈的表情,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同学们都不能如愿以偿。这时,教师说道:“大家不要沮丧,常言道,观景不如听景。(在说道这句话时,教师重点强调“听景”两个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请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同去游览意大利北部的水上名城――威尼斯吧!”教师一边说,一边使用多媒体播放威尼斯的美丽图片,教师简单且富有感染力的导入,使学生更加兴奋,对文章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初中Z文 教学衔接
初一新生的特点是充满好奇,做好小学至初中的过渡衔接,让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孩子们顺利走过“新生期”,把好奇因素转化为学习动力,是初一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激趣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新生对新环境、新老师都有新鲜感(哪怕较差的学生也会这样),教师可利用其新鲜感大做文章。面对新生,要抓住开学第一课的关键环节①。如果在第一节课上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后面的教学就轻松得多。
(一)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1.自我介绍
第一节课,首先介绍自己的名字。说到名字,里面挺有学问,包含许多语文知识。好的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正是汉语词语的特点。如:圆圆/冰冰/由重叠的两个字组成叠音词,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又有一股亲密亲切的味道。如:毕梦成,梦是梦想的梦,成是成功的成,毕有“全、都”的含义,这个名字表达了所有梦想都能成真的意思,寄托了父母对他人生的美好祝愿和无限期待。再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
2.明确语文的四大天王――听、说、读、写
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母语。对汉族同学来说,汉语就是母语。对于少数民族同学来说,汉语是民族通用语,也可以算作母语。目前,同学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但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
第一,听。人有“五官”,指的是“眼耳口鼻舌”。人有一对耳朵,却只有一条舌头,而且常常被嘴皮关在嘴巴里。这是什么道理?――听比说更重要,但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三国演义》里“曹操吃鸡肋”的故事(可以安排学生讲)。“鸡肋”两个字,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习得语文知识,注意训练“听”的能力,我们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
第二,说。先讲一个故事《最好的与最坏的东西》:从前有一位国王,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凡是识字的人都可以阅读。但是长期阅读学习的人,读书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家,或者亲戚朋友的家。凡是家里有读书人的,特别是有喜爱语文的人,就会有不少书籍。相反,如果没有读书人,没有喜欢语文的人,那么家里顶多只有几张报纸、几本杂志。
第四,写。不少同学把“写作”当成是一道题目,一道作文题,其实这是一种不太正确的理解。“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前通讯不发达,离得远的人要相互写信,有急事要发电报,这都需要我们写作。现在通信工具很多,但还是离不开写――发短信,需要写。我们编短信给家人朋友,作用跟写信或者写留言条是差不多的。社会上有人把编短信当做主要工作,节假日的时候,那些很有文采、很有趣味的短信,都出于专门的“短信”(可以进行短信的举例欣赏)。据统计,春节期间,一个好的“短信”至少赚钱10万元。有的人上网聊天、上网开博客,不管写得好坏、不管字数多少,都以写作为基本方式。现实生活中,读书时、写检查、写保证、写申请;以后大学毕业找工作,写自我推荐、写求职报告;工作以后,要写计划、写总结、写发言稿、写汇报材料;遇到不公正、不公平的事,要写申诉材料、写举报材料;自己在生活中,要写日记、写书信(用纸笔或网络);如果当了作家、记者、编辑,更是必须依靠“写”生活。
所以,“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语文,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二)必备的学习用具及要求
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任务有了变化,因此应对他们提出相应的学习辅助要求:(1)一个笔记本、一个读书笔记本、一个软抄本、一个练字本、一个听写本。笔记本用来记录课堂学习内容;读书笔记本用来摘抄美文佳句写出感悟;软抄本用来写随笔和周记;练字本用来练正楷字,听写本用来听写字词等。(2)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3)课外书籍:《汤姆・索亚历险记》、《伊索寓言》。(4)每天要交的作业:字词整理。(5)每周要交的作业(周一):读书笔记、随笔各两篇。
这节课让他们悟到学习语文和学习数学、英语一样重要,一样充满情趣;让他们消除了因诸多原因而产生的厌学语文、怕学语文的心理。使他们明白了:要使自己聪明起来,不学语文是不行的。这样,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为进入中学主动地学语文迈出理想的第一步。
二、а
在激趣的基础上,老师要精心准备好不同课型的授课技术,以强化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一)课文的学习
1.现代文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一般浅显易懂,老师对学生强调基础要求,重视字词的掌握和积累。而初中则对文本的研读提高了一层,在加强基础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学生要深入文本,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有自己的阅读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做好示范引导,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2.文言文
小学语文课本里难得见到文言文,就算有,也只是几首古诗罢了。初中每个单元都有文言文,或长或短。刚接触文言文,学生会认为它既难读又难背,更别说理解和运用了。所以我们在学习《童趣》和《论语》时要放慢速度,耐心指导学生文言文的朗读,并注意节奏和停顿,对如何翻译文言文,做好细节的辅导,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写作的指导
初一新生怕写作文的大有人在,一到写作文,有的抓耳挠腮,找不到“下锅之米”;有的绞尽脑汁却只能写出干巴巴的文章;有的干脆套用小学写过的老掉牙材料。在初一第一次作文课上,笔者组织了《找朋友》的作文游戏活动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难题,学生对作文课充满了期待。
在《找朋友》的快乐歌声中导入作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讲解要求:(1)每个学生用100―150字左右写一幅“自画像”:只许写脸部,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如果觉得脸部刻画不好,就可以描写自己的头发。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如一颗痣、一块斑,鼻子特别大,眉毛特别细等。不写衣服,不要署名,不注性别。时间10分钟。(2)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自画像”完成后,甲乙两组交换“自画像”,每个同学都可拿到另一组某个同学的“自画像”。(3)甲组端坐不动,由乙组按图索人――通过这份描写有自己面貌特征的短文,找到自己的朋友,并进行4分钟的采访。完成后,各自坐回座位。接着,乙组端坐不动,甲组根据“自画像”认领自己的新朋友,同样进行4分钟的采访。(4)拟定采访提纲:(可由学生自定)你的名字是什么,家在哪里?父母做什么?你有什么爱好?对于新学校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理想?(5)采访完成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写采访记。
采访记要求:(1)自己拟大标题,如:一个多才多艺的男孩――XX同学采访记。(2)不少于500字。(3)书写工整、美观。
在这节找朋友的作文游戏课上,学生表现得都很活跃。在他们的印象中,老师直接进行作文指导,接下来学生进行写作,课堂显得很安静。这节课,让学生感受了不一样的课堂,每位同学都是参与者。(如果班上的学生人数是奇数,就需要老师加入)。写作内容直接与活动内容结合,材料来得直接,来得新鲜,来得及时,学生既找到了好朋友,又完成了写作,可谓一举多得。学生的作文都能按照要求来做,同时对这样的作文课很期待。
只要是每一单元结束,就要重视单元综合性活动,通过富有趣味的课件,老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培养习惯
兴趣是关键,而良好的习惯则是语文学习的有力保障。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预习习惯
现在的教学都安排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但要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并不仅仅是老师的一句“好好预习”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怎样读课文,怎样对待字词,怎样理解预习提纲,阅读课文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课堂上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知道了怎样预习,就为语文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样体现的。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引导学生课堂上专注听讲,并积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多发言,并注意表达清楚流畅,懂得讲礼貌。
(二)培养质疑习惯
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习惯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阅读的时间,给他们交流的时间。
(三)培养自评习惯
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选出那些责任心强、习惯好、威信高的学生,赋予他们组长的权力,开展组内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四)培养复习习惯
指导学生学完后及时复习,再做作业。
(五)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初一新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量有限,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模仿力强。初一功课少,可利用这黄金时期恰到好处地引导他们好读书、读好书。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鲁滨孙漂流记》,读背更多的古诗词……在不断地阅读中,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在有意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品位。
引导阅读时,可适时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写读书心得比赛等。通过阅读,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文章精彩之处的描写,努力使文章生动起来。
(六)培养查工具书习惯
开学第一课应强调学生准备好必备的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注意及时查阅解决阅读方面的障碍。对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要求学生整理出意思,做到会拼、会读、会写、会用,养成重视工具书的习惯。
(七)培养善观察、多练笔的习惯
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要引导学生多积累素材,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如果你是一个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就可以把随笔、日记作为了解班级工作的一个平台。在工作中,笔者经常安排学生记录下班级活动的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活动感悟,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和学生的交流就不是谈话这唯一的方式了。
(八)培养书写习惯
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让学生多练字。先让学生准备好与课文同步的正楷字帖本,学生握笔的姿势、坐姿都要严格到位,并随时注意纠正学生的姿势。鼓励学生每天15分钟描红,及时上交,批阅后及时反馈,指导学生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到第二学期,鼓励学生对照字帖,在练字纸上进行仿写,每天规定练习内容,强化练字效果。同时,把优秀作品张贴上墙,进行加分鼓励,让学生在这种期待成功、享受成功的心态中进行练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初一新生单纯得就像一张白纸,你希望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为了让他们的初中生活画卷更美,更多彩,我们要教给他们“绘画”的方法和技巧。初一新生的语文衔接教学是多样化的,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
注释:
篇8
所谓五多,一是多读。既要多读各方面的书籍文章,又要反复熟读重点文章,特别是语文书上的文章。因为语文书上的文章是编者根据教学大纲精心编选的,适合教学,适合学生阅读。有的学生学语文不读语文书,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改正。克服的办法有三:一是讲道理,二是提出具体要求,三是督促检查。多读语文书上的文章,多读各种报刊书籍上的文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一些特点和规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能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多读是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正是多读的好处的概括。
二是多听。在课外,要多听那些广播、电视、电影、演出中经过提炼的语言,在课内则要多听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回答。平时讲话,难免有很多不规范的语言,在听的时候,要学会听哪些语言是不正确的,哪些语言才是正确、鲜明、生动的,而且,对照着改造自己的语言。
三是多思。 就是要边读边想,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要善于多想。例如,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别人的文章写的好,好在什么地方;他在这里用了这个词,我换一个行不行;这个意思他是这样表达的,类似的意思我该怎么表达等等。一份思考一分收获,多思才会有更多的长进。
四是多问。要让学生懂得学问就是要学学问问,要多学多问,不学不问是不会有学问的。不要不求甚解,更不要不懂装懂。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首先要独立思考;经过努力解决不了的或者把握不大的问题,一定要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问字典词典,问书本;如果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着提问,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向善于提问的同学学习,看别人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从而逐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五是多练。这是学好语文的一条根本途径。学习语文,离开了实践、练习,任何本领都是不会有的。语文练习的内容很多,听、说、读 、写、背,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可以练习。练时特别要注意两条:一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的地打好基础。哪里是薄弱环节,哪里就要下苦功夫多练。二是要把带规律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例如,叙述一件事情,一定要说清楚何时、何地、何人,起因、经过、结果,这是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就要努力把这种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样,在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指导下,认真多练,语文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快的提高。
所谓“三好”是指课前预习好,课上理解好,课后复习好,这是上好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一定要让学生抓住不放。具体来说,课前预习好,就是要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的要求一般是先通览一遍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新词的问题,然后再边读边想,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出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预习越充分,课上的收获越大。课上理解好,就是要学生专心听讲,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课堂上讲的都是根据教学计划、经过充分准备的内容,理解好这些内容对于学好语文帮助极大;如果课堂上没有理解好、掌握好,课后再补就困难多了,有时甚至会影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学习。课堂上理解好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引导学生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启发;二是从同学的理解中汲取营养;三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积极思考,积极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研究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后复习好,主要是进一步消化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除了按时完成作业外,还要启发学生自觉地、经常地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经常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俗话说的好,好习惯受用一生。小学生处于语文学习的基础时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让学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树立信心。与此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方法通用与参考。本文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目的,提出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程中,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课前将课文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学习,很多小学生由于受一些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是很重视语文的教学,将更多的课后精力都投放到别的学科上,还有一些小学生,由于对语文科目不感兴趣,总是将语文学习放在最后,还有些人认为,反正语文老师上课时也会讲,自己没有必要花时间提前学习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和错误的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以及课后复习习惯。比如,学生在预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可以提前将生字词查出来,将课文中的成语查出是什么意思,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都标注出来,小蝌蚪找妈妈的路线图标出来。同时,也要将没能通过自己查阅出来的问题明确标注出来,在上课时更加注重对这些疑惑的解答。如果有一些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或者是一些古诗词,学生可以提前进行背诵,这样,在上课老师讲解时,学生就会觉得特别的熟悉,也有利于学生自信的建立。
在学习过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加以复习,对上课老师所讲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回忆总结,对上课老师标注出来的重难点更加注重解决,对老师布置的一些课后任务,要求学生也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是课文学习完之后的复习,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还要对以前学过的总体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记得更牢固。
二、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学习中,很少有小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笔记相对较多的学科,稍微好一点的状况就是有些学生把一些笔记记在书上。这样的学习习惯其实是不利于小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的。本来学习的知识都是新的,而小学语文的知识点之间联系很大,小学语文老师难免不进行一些补充与拓展,这些就更要求小学生在语文课上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来没有记过笔记,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教给小学生如何记笔记以及如何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在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或者是一些老师着重要的内容拓展的知识,学生都应该记录下来,这只是针对大多数人的记笔记方法,学生的个人笔记还是应该以个人理解程度为标准,学生应该将自己不懂的知识记下来,对于懂的知识点以及书上有的,可以不记或者选择性记笔记。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时,除了进行“传到授业解惑”,还要注意板书,在板书的时候,一定要字迹工整,并且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去记录。作为一名负责人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平时也要关注学生笔记的记录情况,一段时间内检查学生的笔记记录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记录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从小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好笔记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处于基础积累阶段,因此更多的阅读量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让小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懂的知识。阅读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小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一定的情感感受。但是,就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情况来看,少之又少的学校和老师会给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第一可能是因为没有重视到阅读给小学生语文学习带来的重要性,第二就是应试教学的教育环境下,老师不愿意拿出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
针对以上状况,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阅读实有必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在作业布置中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每个星期设定专门的阅读时间,在家里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这些点点滴滴的零散时间运用起来就又很大的用处。老师还要善于给学生推荐一些报纸报刊,让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和理解,而不是盲目的什么都读,什么都看。老师可以定期与学生交流学生所读到的东西,让学生的观点能与老师达到一定的交换交流。长此以往,让学生的阅读量先达到一定量的要求,从而实现质的飞越。
四、培养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检验学生学习效率,一般通过考试来考察,但是每学期的考试次数是有限的,不能及时检测学生每一阶段每一节课的学习状况,因此,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业可以及时的反应学生当天学习的情况如何,在作业中,让学生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老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看出一个学生学习的吸收状况,学习态度,上课听讲效果。但是在我国小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并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更不要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很多小学生会抄袭作业,会在作业中偷工减料,有的时候甚至会撒谎。
以上情况,都是真实存在于我们小学语文作业中的,这不仅是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学习习惯的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仔细批改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家长签字以保证学生作业的质量。老师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也要善于观察笔迹是否有雷同的。可以说,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的更多付出与努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一定要向学生说明独立高质量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以让学生更自觉地完成作业,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方重视与努力,老师在学校要循循善诱,家长在家里要多加督促,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堂;营造;氛围;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95-01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情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力。因此,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一、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四、多赞扬欣赏,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 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