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金融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金融政策

篇1

关键词:文本量化分析 科技金融 政策

前言

常州市作为国际花园城市是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标兵,并将成为我国科技金融创新城市。科技金融的发展依赖于政策,而政策是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科技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与推动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常州市2005年至2012年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能过将文本信息与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量化分析,对我国常州市技金融政策存在的问题、发展以及演进通过分析探讨,达到促进我国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的发展[1]。

一、科技金融政策文本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5年至2012年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常州市政府颁布的关于科技金融政策文件为选择标准,通过数据库搜集法与官网搜集法两种选择方式。

(一)数据库搜集法

常州大学自1978年成立以来收录了万余篇法律文件,是常州市主要的法律信息数据搜集的地主,其中万余篇法律文件经过整理后细分为25个法律文件子数据库,分类清晰可以按照不同的检索需求找到需要的法律文件。本文主要是在常州大学的法律文件数据库中输入检索司为“金融市场”、“金融风险”、“融资风险”、“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科技金融”、“融资租凭”、“科技风险”、“科技贷款”等有关法规与金融标题,时间以2005年至2012年常州市的有关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文件为标准进行检索[2]。

通过常州市政府官网搜集与常州大学数据库搜集,初步搜集了2005年至2012年常州市有关科技金融政策文件368份,其中以常州市政府的关于科技金融政策文本数量最多,并且每一个文件与常州市科技金融的政策都不相同,所以为了确保常州市政策文本选取的代表性与准确性,针对初步搜集的常州市有关科技金融政策文件368份进行整理筛选,按照以下原则:①的文件与常州市科技金融方面有联系;②的文件是常州市政府部门;③文件类型不包括政府规划文件、法律法规文件、政府意见文件、政府批复文件、政府通知文件、政府行业标准文件等。

(二)官网搜集法

常州市政府官网包含着丰富的科技金融与政策信息,其中法律规章文件主要是在“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信息公开指南”两个栏中公示。也因此,本文所搜集的资料主要是从常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官网、常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常州市金融工作局官网、常州市财政局官网等网站中搜集的。通过搜集整理政策文件,最终选择200份有效的政策文本作为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研究样本。

二、科技金融政策文本分析框架

科技金融政策文本具有多维特性,包含丰富的信息内容。为了探究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发展趋势、演变过程等内容,将搜集的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信息转化为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的形式进行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3]。

采用先总后分的思想结构,从常州市总体科技金融演进与数量发展进行总体分析;然后,从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主题、政策主体、政策作用三个方面对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先总后分的思想结构,先引入时间维度,将科技金融政策文本转化为二维的数据面板,进行科技金融年度数量分布分析;然后从横向分析,将政策文本转化为数据形式,然后再进行科技金融政策文本总体分布分析。

三、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一)从政策文本的总体演进分析

通过对网上以及数据库的搜索结果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2年常州市的政策中,含有“科技金融”的政策文件标题只有二条,而的政策内容中包含“科技金融”的有70多项。由此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常州市的政策文本中关于“科技金融”文本数量少,需要进一步扩展,并建立具有常州市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中心[4]。

(二)从政策文本年度数量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年常州市政府关于科技金融政策的方本越来越多,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的金融政策大多数都是响应国家科技金融政策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科技金融政策的大力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的量化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常州市的政策具有间断性,且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响应国家政策。虽然常州市科技金融涉及的部门多,但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并不合协,且常州市关于科技金融政策文件不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常州市政府过多重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导致常州市政府关于融资租赁、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较少。因此应扩大常州市政府政策的辐射范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5]。

参考文献:

[1]唐五湘,饶彩霞,程桂枝.北京市科技金融政策文体量化分析[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3,137(56):127-130

[2]侯羽.基于文本研究的广州市智慧产业发展政策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2013,352(115):155-159

[3]汪涛,安暄.类定量化科技政策文本分析框架构建及北京市科技政策演进分析[J].技术经济,2011,233(225)174-176

篇2

一、从商业银行来看

当代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之上,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动银行等,具有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特征,能大幅降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减少客户的交易成本,并使得商业银行交易无时空限制,这样我国传统的网点经营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数字经济对我国银行的第二大挑战是高科技为支撑的结算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结算和运作效率。在数字经济时代,谁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平台,谁就占领了战略的制高点。但我国商业银行的结算网络不仅各大商业银行地区之间的技术版本不同,而且银行之间的资金汇路也不通畅,商业银行的结算效率已严重制约其竞争能力。

另外,银行与非银行的界限日益模糊,这是对传统银行经营的严峻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0以及互联网的超常规发展,非银行特别是工商企业通过网上交易提供金融服务将成为可能,这使得我国银行的市场环境将变得十分严峻。

当然,任何交易活动都离不开人,现代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体――衍生交易和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覆盖全球的高效结算网络、新产品的开发、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高技术人才;开拓市场,对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投资组合顾问离不开复合型的金融人才,可见将来的商业银行是建立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基础之上的。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素质不理想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从中央银行来看

电子货币系统是网上银行的基础,按公认的观点,电子货币是一种“储量”或“预付”产品,即将客户所能支配的资金或货币币值存储于其特有的某种电子设备上,如银行卡、电子支票和数字化电子现金等。因而,其它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公司也可能拥有发行电子货币的权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公司必然涉足此领域,若不对其进行限制,将部分剥夺我国央行垄断发行货币的特权,与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法定的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的单位”相冲突。其次,电子货币发行的目的是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其大量使用势必减少流通中的现金,进而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这又可能引发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变相萎缩,使得货币总量的监测和货币供给的控制变得更为复杂。

网上支付系统的效率性、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困扰网上银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对网上银行监管必然涉及到电子货币发行管理、金融认证管理、电子货币工具管理、安全电子交易管理、电子货币运行监管等,这无疑对央行运作中的科技含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应对策略

我们要以电子化、网络化为依托,借助现代科技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以获得更广泛的生存、发展空间。

1、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潜在的电子商务市场,将为网上银行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商业银行应当认清形势、顺应大势,快速反应、抢占先机,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2、网上银行解决方案必须基于先进的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移植性和升级能力,以保持科技开发的一贯性、兼容性和高起点,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统一电子支付平台、全面兼容多渠道的商业银行,为业务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打好基础。

3、长期以来,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要我们的防范意识强,管理制度严格,技术手段先进,保护措施得力,能够切实把住对安全运行监测、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估等重点环节的控制,网上银行的风险还是能够得到有效防范的。另外,业务部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也应十分关注风险控制,要有超前意识,在传统业务流程和模式发生变化时适时出台相应操作方法和管理规定,把创新风险估计充分,对新的业务采取新的做法,逐步摸索,渐趋成熟。

4、在运用可靠的防火墙、先进的电子验印设备等硬件设施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规程培训;各支付系统的技术人员、监管人员共同建立对话、磋商机制;在电子支付的风险防范和金融科技的资源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行业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使用电子支付系统的客户和商家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保护知识。

5、网上金融业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央行必须尽快为网上银行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必须加快网上银行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尤其是对电子货币支付交易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明确清晰的界定。要对电子证明书和数字签名作为支付的指令和认证中心加以确认合法,并制定针对网上银行犯罪的严厉处罚条例。

篇3

关键词:金融政策 自主创新 市场竞争 企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

一、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自主创新与金融政策

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主要在于生产技术的创新,在当前不断更新的经济形势下生产技术的竞争依然占据主要的经济市场竞争焦点。全球化带来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同时也给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关联性的金融危机冲撞。随着全球市场的经济泡沫毁灭,金融市场贸易遭到国际性的打击,全球经济活动活跃度降低,经济生产总量损失巨大,一场世纪性的金融危机让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纷纷转移生产模式,聚焦新能源开发与新技术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够带动相关行业一系列的产业构造优化,制造新的经济行业与职业岗位,从而开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技术的开发不只是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关键步骤,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另一个起点。我国企业经过世界性金融风暴的洗礼,其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让企业能够以较快速度恢复发展,但实际上我国无论是实业基础还是自主创新能力与其他相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巨大进步空间。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是重置生产资源的一系列过程,将产品开发从概念设计落实到生产实践,再进一步推广到社会市场中,市场经济下的产品具有更新速度快,产品特征鲜明以及面众范围广等特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困难等级上升,企业不得已承担来自成本资金,市场销售以及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开发风险,让金融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与扶持的必要作用更加明显。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政府的金融指导与政策扶持行为的参与,政府针对企业采取的政策倾斜,发展引导以及生产资源协调等手段为我国企业开发生产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满足市场新需求等经济行为奠定了优质外部条件,让企业更好地发挥内部创新潜力。我国企业在自主开发创新的起步阶段首先需要针对市场不同需求进行产品开发规划行为,企业经营者缺乏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让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开发生产风险,大多使得投资与技术开发活动陷入沼泽困境。企业原始发展资本不足导致业技术自主创新行为停滞,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具有促进与协调作用的角色,应当从金融税收以及发展政策上采取有效性手段,让相关企业缓解来自技术开发资金成本上的压力,扩大技术性企业的技术开发空间,让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保持持续性。

二、国内外不同金融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影响

(一)西方国家金融政策对于企业生产创新与开发有效性

一个国家经济创新水准与创新成就不能缺少必要的创新资本参与。欧洲国家早于我国开始生产技术创新行为,其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幅度领先于我国。同属于亚洲国家的日本、新加坡等虽然缺乏大量的生产发展经验积累,但是由于在创新资本的积极参与下,其生产企业技术性发展程度已经能够与发达国家相媲美。创新资本的投入除了实际发展资金的投入,还存在其他发展因素的影响。企业除了获取大量的创新资本,还需要来自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支持与向导。一般包括金融政策的指导,主要受到货币政策、银行利率调控以及国际汇率转换等方面的影响。国家对技术型企业的发展支持,一般通过降低企业发展贷款利息利率,贷款利息补贴以及降低企业发展贷款门槛等路径实现。西方国家政府针对企业自主创新发展采取的金融政策有效性十分明显。例如,美国政府对于起步阶段的技术型企业专门政策性资金投融补偿,让国内银行降低针对技术型企业的贷款门槛,从而缓解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压力与风险;日本针对技术创新型企业专门出台了由政府买单的企业信用担保系统,让政务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风险负责,这种来自政府的支持行为大大鼓励了技术人才投向生产创新活动;另外,欧洲国家采取的低贷款利率、低贷款门槛等方式都为该国国内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开辟了得天独厚的经济、社会环境。事实证明,西方国家的鼓励性金融政策对于其国内企业的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性4F5C用,让苹果、三星、索尼等具有自己独立产品技术、品牌定位明确的新一代电子行业在世界经济大流中脱颖而出。

(二)我国金融政策对于企业生产创新与开发有效性

金融危机的背后是我国企业发展模式的落后,是我国政府政策调控手段不力的印证。

经过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政府充分发展市场调控职能,不断出台指导性的金融政策,对于生产企业的发展政策扶持,更多焦点在于自主性创新生产的强调,让将金融政策成为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促进性保障。首先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行为更加向国际标准化看齐,其次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更需要参考来自政府、市场、社会的经济反馈,企业自主创新之路最基本的发展因素在于政府的金融政策倾斜。

目前我国经济市场中存在的非国营企业,其根本的经营发展动力来源于技术产业的开发,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投入到企业创新开发研究中。然而由于技术型企业研究、生产、开发等多重身份的特殊性,导致此类企业后期的经营持续能源稳定度不够,也往往受到来自政府金融政策手段的影响,需要加入其他调节平台的资源协调作用来为企业生产以及市场需求两方面牵引经济关联。政府作为最大,调控手段最有效的调节平台,其金融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作用的有效性不言而喻。我国技术型企业发展初期,政府都给予相应的扶持与照顾,在技术与人才的国内外交流引进,生产开发资本的投入以及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等方面都为企业创造了优势发展条件以及广阔发展空间,直接缓解了技术型企业经营者的经济风险与开发压力,让金融政策对于企业生产开发成功率起到明显的有效性作用。

三、我国金融政策促进技术型企业发展有效性的表现

政府利用经济政策手段,塑造经济型指导型政府形象,不断增加金融资本对于技术型企业发展的投入,用政府财政预算促进技术产能的开发。市场经济不能缺少政府的调控手段,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扶持经济企业的发展,利用金融政策强化针对技术型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力物力的支持,对于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技术产业等都政府能够依据现已出台的金融政策给予一定经济扶持,开发企业的贷款渠道、企业贷款额度以及后期还款利息等都能够享受到实际的经济政策优惠。自主创新型企业受到政府直接的政策倾斜照顾,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丢开经济压力开发风险,对于企业以及市场来说都具有积极性作用。例如:我国国家开发银行专门受到中央财政部门的特殊指派,针对国内具备高新技术发展资格的企业采用股份融投资方式扶持技术项目开发;海关进出口金融政策专门降低技术产业生产设备进口限制,减轻税收压力。

金融政策的不断规范让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升级为企业服务性能。自主创新型产业中多是中小型企业,多而密集的中小型企业是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针对庞大的金融服务对象,完善、规范的金融体系能够保障金融服务的畅通。因此,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政策都要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发展特点,从抑制技术创新开发阻力为基点出发,从技术创新角度上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才能够让我国企业不断获取巨大的生产资金投入以及发展政策倾斜,更一步进新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占据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市场。利用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市场技术创新鼓励模式以及市场反馈机制来调节政府金融政策与市场金融机构的的平衡。政府在自主创新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冲动风险担保人角色,为企业发展扩展开阔空间,另外采取鼓励制强化地方商业金融机构对于此类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我国自主型企业专享的银行资本融投优先序位特权,构建起了一套专门适用于自主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之间减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耗损。

金融政策加强了经济市场对于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促进要素能效性,使得市场对于企业经营活动更具促进弹力空间。经济市场是自主型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创新的主要场所,是高新技术产业能够保持基本发展的物质动力来源。市场经济活动主要来自政府以及市场行为本身,经济市场行为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有着直接联系。金融政策能够调和政府、金融体系以及企业三者之间的有机互动联系,形成互相的促进式活动模式,让企业从该特定模式中获取最大的经营发展空间与权益,是金融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促进的直接有效性表现。比如针对企业技术开发需求的进口物资设备等,国家银行都能够依据具体情况提供资本投入;生物科技等技术型产业则享受来自国家银行的政策倾斜照顾,一般的金融商业银行则与当地具备创新实力的自主创新企业结合。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各个企业关于经济市场领域的竞争是多方面的,企业之间除了在硬件配置以及软件服务上存在巨大竞争空间之外,在经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改革,生产水平提高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等都成为企业竞争白热化的主场地。总的来说,企业之间的经济市场竞争主要在于生产技术革命,技术革命的力度与企业能否保持优势竞争力,能否持续地向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企业生产中技术革命的力度是企业在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中最为关键的生存条件。我国自八十年代以来才结束计划经济,从此踏入市场经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与地方以及中央政府的向相关金融结构与金融政策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王聪,郝素利,张会议,王华,邓美红,王俊阁,杜稳灵.第二十九章 WTO与中小企业发展对策[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2]房东升,孔平,丁春红.企业的“矛”和“盾”――浅谈知识产权与企业技术创新[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3]殷浩.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李莉,武桂莲.开发专利文献信息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王贞扬,唐凤雄.大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访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韩丽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3期

[6]李宏贵,熊胜绪.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景周桂林.网络沟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资源获取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晓涛

[8]舒丽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10年07期

篇4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44;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124-0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良好的金融支持政策成为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包括金融支持、财政资源支持、税收资源支持等多方面内外支持因素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政策分析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到,我国需“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形成了包括银行信贷间接支持、资本市场直接支持多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银行信贷支持

“十二五”纲要提到“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银行信贷市场等金融体系的支持。从江苏省以往信贷资金的使用来看,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其风险高、规模小、资金少、有形抵押物有限、缺乏市场信任,较多企业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考核要求。金融机构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资金投入主要放在成熟的大型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较为谨慎保守,主要通过调低贷款利率扶持其发展。

对发展初期的企业,信贷投放给予政策性地支持可适用于其风险高、收益低的特征。发展至中期具有中风险、中收益特点时,政策性支持可让步于市场性信贷支持,两者协同配合。发展到后期,已发展成熟的产业具有风险低、收益高的特征,已无需政策性的信贷支持。

虽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仍不成熟。因此,国家倡导各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及贷款评审方面对新兴产业适度放宽,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镇江市及苏州市都开展了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新型金融产品试点;积极发展新型金融服务,并发展了一批中小型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效能。省内各市还建立了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综合运用了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

江苏省政府设立了奖励基金对新增科技贷款进行奖励。为更好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省政府建立了科技型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补偿机制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无锡市科技局与农行无锡分行达成创新创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了科技信贷“绿色通道”和科技资金监管银行等合作新模式,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苏州市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新增贷款增速。

(二)资本市场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融资渠道狭窄,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市场直接支持力度不足。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了包括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新三板的多层次体系。为解决融资难,国家倡导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发展初期高风险低收益的企业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可通过创业板进行上市融资。发展中期中风险、中收益的企业,可通过中小企业板获得金融支持。当企业发展成熟具有低风险高收益时,增长速度趋于稳定,主板成为其必然选择。

2010年3月,证监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明确保荐机构应重点推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国家也在加速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专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三板市场加速推进。完善各级市场之间的转板,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最终实现各层级市场之间能够做到有机衔接,使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得到满足。

在完善证券市场同时,国家也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建立,如私募股权基金、原点基金等,并争取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基金体系。江苏省近年来正努力构建自己的区域股权投资中心。2013年,南京市成立了江苏省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截至2016年4月底,苏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达303家,企业获得直接金融支持的渠道大大拓宽,占比达到30%。

国家还大力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开拓更多的债务融资渠道,重点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国家倡导扩大其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并针对其情况开发信用低收益高的债券、私募可转债等产品,南京、苏州、南通等市均发行了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性支持vs市场性支持

我国金融支持可分为政策性和市场性金融支持,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产业的发展。政策性金融支持是政府通过干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在某些领域开展倾斜性金融活动,使得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政策性金融支持从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优惠或政策性担保鼓励金融机构政策性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实现政策性支持。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需要政策性的金融支持加以保障。市场性金融支持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所从事的金融支持活动,也是我国金融支持的主体。国家在大力倡导发展完善多层次的货币市场信贷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效能。

政策性金融支持与市场性金融支持相辅相成,然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支持体系,两者的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国家应通过立法明确政策性金融支持所服务的领域及功能。其支持模要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地区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在新兴产业发展前期,一般采取政策性金融支持为主,市场性支持为辅的策略,使政策性金融支持的作用体现在市场性支持暂时不能发挥作用的时期和领域。然而,长期政策性金融支持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许多项目产生了不良贷款,金融支持财政化的问题日益明显,使资产质量大大降低,不利于信用建设。因此,随着产业壮大及市场金融支持的领域越来越宽,政府应将政策性金融适时地向市场性金融转变,除保留必要的财政补贴,设立创投基金以吸引更多市场金融资本进入,更有效地实现政策性与市场性的协调,并逐步消除政策性金融支持产生的不良贷款、金融支持财政化的现象。

三、金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机制

(一)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十二五”规划以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实施400多个专项项目,财政支持超过100亿元,并带动了1 000多亿元的社会投资。金融支持存在财政化现象,这与金融运行的效率和安全存在着不协调问题。针对这一点,江苏省坚持以政府和市场调节的方式来推动产业发展,减少财政资金直接无偿支持比例,更多采用产业基金、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地方财政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对科技贷款进行奖励和风险补偿,形成金融与财政支持的有效配合。此外,各地级政府也制定了《新兴产业发展倍增计划》。苏州市提出,“市级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60%以上将用于支持市区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优化升级、重大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各地转型升级等财政专项资金也应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金融支持与财政支持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手段,具有互补性且相互影响,所以两者的协调机制也是完善金融支持的一项内容。

(二)金融政策与税收政策的协调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金融支持上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不足,在税收方面可通过相关税收政策来引导其投资机制的多样性,充分发挥社会和民间资本的潜力。此外,政府也要对该类产业进行税收扶持,鼓励更多的资金进入该类产业。

目前,我国并未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门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现有优惠政策均为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及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判定。主要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盈亏互抵、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和退税等。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这一情况,政府已积极开展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全面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的研究,优惠将涵盖流转税、所得税等各个税种。税收政策影响到企业的税负,从而影响其盈利、产品开发能力等,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具有整体思想,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处于培育期的企业,帮助其渡过最艰难的起步阶段;针对成熟期的企业,可向科技创新方面倾斜,给予一定的优惠,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综上,税收政策与金融政策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与一致性,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政策的执行中,金融与税收密切配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 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演M的金融支持体系及政策研究――基于市场性金融的支持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

(7):98-103.

篇5

>> 小微企业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探讨 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 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分析 金融支持河南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分析与研究 发展草根金融 支持小微企业 浅议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研究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研究 借助民间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外有哪些支持小微企业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 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分析 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沧州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效果分析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的综合评价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制度设计及实证分析 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效率的调研分析 融资视角下天津市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沈国儒:“河北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调查报告”,《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第24~28页。

③刘宾,潘倩,郑佩亚:“保定市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4年第1期,第43~44页。

④张红兵,李炜,张寅:“河北省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路径选择”,《企业家天地》,2012年第6期,第78~80页。

⑤程建国:“助力小微企业走向发展的春天―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中国金融》,2012年第14期,第86~92页。

⑥韩俊华,干胜道:“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3年第4期,第105~108页。

篇6

关键词 资源富集地区 农村金融 发展 浅析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不断扩大,使得资源富集的陕西省榆林市能源工业迅猛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地方金融业迅速扩张,形成了特有的资源带动型金融发展模式。资源型经济爆发性增长,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了资本积累的有利条件,但也造成资金的高度集中,制约了资金匮乏农村的金融发展,本文将对资源富集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一、榆林市农村经济金融发展概况

(一)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较低。

2011年,榆林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2亿元,较1998年增长564.16%,年均增长13.1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同期GDP增速15.69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17%,拉动GDP增长0.56个百分点。

(二)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良好。

截至2011年底,榆林市拥有银行类金融机构636个,从业人员7363人,全市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844.51亿元,贷款余额1179.39亿元。其中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509.04亿元,较1998年增长6935%,年均增长35.35%;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17.62亿元,较1999年增长4026%,年均增长32.87%,农村金融有力地支持了榆林市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榆林市近1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三)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较快。

榆林市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等五种机构,截止2011年底,共有机构数490个,占全市金融机构数的77.04%,从业人数4777人,占银行业从业人数的64.88%。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榆林市已形成以农村政策性信贷业务为主的农村发展银行、国有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地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榆林市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发展缺乏政策有力支持。

1、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对农村金融客体农户来说,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加,但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财政对农村公共使用发展的保障力度仍需加大;对农村金融主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说,虽然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很大,但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制经营风险的扶持力度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差异性等问题关注较少,同时存在中央政府投入多,地方政府投入少问题。

2、金融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金融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贷款需求出现大额化、长期化趋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于理财的需求日益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却以盈利为目的,将资金逐渐转向利润更高的城市资金需求及建设资金需求。金融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大信贷指导力度,设立对于投向农村及农业相关信贷投入的奖励机制,督促农村金融机构在盈利性的前提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3、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支持配合应更加深入。目前,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与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已形成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但是财政支农资金由政府投入,金融支农资金由金融机构投入,两者的目标不同,前者追求社会效益,后者注重经济效益,在现实中让两者结合有一定的难度,造成财政与金融在支农项目上缺乏应有的协调和配合。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家独大。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联社以及由其改制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截止2011年底,共有机构数为331个,占涉农金融机构总数的67.55%,从业人员达到3015人,占涉农金融机构总数的63.11%;各项存款余额为498.37亿元,占涉农金融机构总量的53.89%,各项贷款余额为317.62亿元,占涉农金融机构总量的58.16%,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62.40%,存贷款余额均超过涉农金融机构总量的一半,形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家独大,其他涉农金融机构发展不足的局面。对于农村金融客户,由于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基本没有网点,邮政储蓄银行只吸收存款,农户对金融机构基本没有选择余地,信贷需求只能通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得以实现,这种局面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三)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和城市多元化金融服务相比差距较大,同时资金运营向城市发展,向大项目集中比较明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品种单一,除存贷款外,中间业务几乎没有涉及,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差,经营模式简单;基层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学历水平偏低,人员短缺现象严重,制约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随着农信社改革的深入,企业以营利为经营目标的确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渐显示出资本的逐利性,将资金投向效益好、周转快、额度大,信贷管理成本较低的非农行业和产业,偏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地区资金融通的本来属性,致使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资金需求额较小的农村地区成为金融服务的盲区,影响农村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降低了金融支农的综合社会效益。

三、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协调机制。

1、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特别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应坚决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对于农村信用社应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和财政补贴,特别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其加大在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放,使农村金融机构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财政资金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对重点涉农业务的适当补贴和扶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信贷业务,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2、提高金融政策支持效率。对于农村金融现状,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大协调监管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信贷指导力度,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符合国家结构调整政策,二是尽力督促农村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三是扩大农村抵押品范围,开发政府担保与农户联保相结合的综合担保模式。

3、完善政策协调机制。一是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充分利用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就最新的金融情况与财政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使得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强金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人民银行应积极与商务、工商及农业科技等部门加强联系,相互配合,从农业生产、销售及深加工等各方面都能享受政策支持,使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度。

1、强化金融支农主体机构地位。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其支农主力军地位,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农信社产权关系,明确其功能定位,实行高级管理人员聘任制和职业化,真正实现所有者、经营者、监督者分离和制衡。加强农村信用社植根农村,服务农村的使命感,保持与“三农”的天然联系,提供满足农村基本需求的金融服务,保证农村地区更多的农户和涉农企业获得更多低成本资金,从而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

2、激活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加快推进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建设,完善独立运行机制和和考核体系,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大力推进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积极开展商业性涉农贷款业务,将政策性业务拓展到符合国家政策意图的农业产业化领域。结合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控水平,督促全面开办各类支农信贷业务,巩固完善资金回流反哺农村的机制和渠道。

3、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探索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逐步解决金融服务空白问题。

(三)依靠新技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农村地区提供低成本、低风险的基础金融服务。在低成本拓展存款、汇款、贷款和保险等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同时,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供适合农村特点的理财产品。

(作者: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农业推广硕士)

参考文献:

[1]程兴财.新形势下金融支持“三农”的对策建议.西部金融.2011年第1期.

篇7

关键词:云南省 制造业 金融加速器效应 行业差异

一、实证研究

根据实证研究的目的,本文选取云南省制造业25个子行业1998-2006年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产总值、短期负债、长期负债总值年度数据以及货币政策变量M2的年度数据。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所有数据均通过云南省各年CPI指数折算为真实值。

本文的模型设定如下:

(一)行业资产净值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其中,α代表截距项,代表第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自然对数,Ni代表第个行业净资产的自然对数。解释变量中的行业资产净值变量Ni选取上一期指标是因为行业资产净值对行业投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结合本文采用的数据为年度数据,滞后期采用一期滞后较为合适。

(二)货币政策对行业资产净值的影响

其中,α代表截距项, 代表第个行业净资产,M(-1)代表滞后一期的货币供应量M2。解释变量中的货币供应量M选取上一期指标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行业资产净值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经验研究一般认为我国货币变动对经济产生影响一般有三个季度的滞后,结合本文数据,滞后期采用一期滞后较为合适。

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货币政策变动首先影响到行业的资产净值,行业净值的变化改变了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从而使得行业外部融资成本和内部融资成本差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投资。因此,为了分析各行业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差异,本文将行业的固定投资对行业净值的弹性值乘以行业资产净值对货币供应量M2的弹性值,从而比较行业间的金融加速效应差异。通过计算,剔除行业投资的资产净值弹性系数、行业资产净值的货币政策弹性系数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或系数值不符合经济理论要求的行业,共有16个行业表现出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具体数值如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6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6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3;医药制造业:1.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6;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0.82;农副食品加工业:0.74;纺织业:0.44;饮料制造业:0.12;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10;塑料制品业:0.08;造纸及纸制品业:0.08;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0.08;电器器械及器材制造业:0.08;食品制造业:0.06。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不同行业表现出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表现出最大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同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呈现出较大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最后,食品制造业表现出最小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另外还可以发现,金融加速器效应较大的行业多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大的行业,而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小的行业均表现出较小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结合1998-2006年我国基本上实施的是宽松性的货币政策,这说明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云南省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大行业的投资增速都快于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小的行业,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对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大、中等行业投资的影响大于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小的行业,这也说明在货币扩张期云南省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较大份额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大、中等的行业所占据,金融资源有向这两类行业倾斜的趋势。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小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金融制约,这可能因为一方面这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即使是在经济繁荣期,内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也谨慎投资;另一方面,这些行业内企业的可抵押资产少,导致外部融资成本相对于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大、中等的行业高,这也限制了投资。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投资对资产净值的弹性较小。

总的来说,在所研究的云南省制造业25个子行业中,在统计上有16个行业表现出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并且行业间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余9个行业并未表现出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在这些行业内存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外部融资的担保,致使投资不受企业资产水平的限制;一方面是当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得企业资产净值增加时,一些企业投资增加、一些企业投资减少,两种情况相互抵消,从而使得行业层面并未表现出金融加速器效应。

二、政策建议

(一)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制定灵活的行业金融政策

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云南省制造业不同行业投资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具有差异性。因此,应该针对不同行业对冲击反应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

(二)加强区域间金融资源的协调配置

由于行业间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不一致,导致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区域的行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行业结构的特征,统一协调,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提高金融资源在区域间配置的效率。

(三)制定合理的区域行业规划

针对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表现出的差异性,政府在制定行业规划时,应重视行业的合理搭配,从而减少货币政策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减少区域经济的波动。

参考文献:

[1]袁申国.刘凤兰《中国货币政策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行业差异性分析》[J].《上海金融》,2009,(3):36-39

[2]赵震全.于震.刘淼《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J].《经济研究》,2007,(3):27-38

篇8

关键词:经济复苏;产业调整;金融政策

坚持计划经济的主要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愈减加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已经在全球经济链中占据了低端消费品的大量份额。但我们也需要明确我国经济体制的不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经济效益低下,是我国目前保留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复苏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但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运作出现了严重问题,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我国产品输出受到了严重阻碍,人民率汇率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了经济保护政策,而由于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导致了诸多行业出现了发展迟缓的现象,部分行业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以房地产为首的国家重要经济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让人堪忧,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国家就业率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度。

国外经济的增长速度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许多发达国家企业纷纷投向我国寻求经济缓冲,资本风险加大,国内产品经济力下滑,不公平竞争现象愈加明显,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如何改变目前经济状况,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重要难题。

二、优化产业结构,选择有效金融政策

1.财政政策优化

面对着竞争力日渐激烈的国内经济环境,首先要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保证国内市场的稳定,维持本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滑,出口额不断下跌,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之下,首先要做的便是稳定国内市场,谋求新的对外贸易出路。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本国企业的扶植力度,扩大政府的投资,提高本土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减轻失业率的增长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灾害地区基础建设,转移国内经济压力,创造就业岗位。

同时,要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综合消费水平,使国内产品可以保持正常流通,防止企业生产力下降。首先,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现行社保和医保政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品经济收入,其次,要加强保障住房的建设,减少资金的恶性流通,保证居民消费能力,刺激人民的消费欲望,提升整体消费水平。

此外,还应该实行企业的免税政策,提高企业的发展的速度,降低企业运营压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面对目前市场消费状况,企业为谋取自身利益及保持经济地位,势必会采取较为恶劣的市场竞争手段,这样一来,及破坏了市场竞争环境,也对消费者构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减少企业税赋,给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减少恶性竞争的发展趋势。同时,降低企业发展压力,也能够降低人员的失业率,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2.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主要以生产和加工基础产品为主,获取的利润低且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企业配置,以科技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首先,国际应该出台相应鼓励政策,促进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快速发展,加大企业研发力度,以知识产权来赢取市场主动权,以科技来刺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提倡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以优势促优势,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也要相应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技术发展。

同时,还应该加强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优化,引进更为陷阱的建设技术,如轨道交通发展、矿产开采、电力能源、机械制造业等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基础行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优化货币政策

世界经济的低迷,导致了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对我国经济货币施压政策,不断改变人民币汇率,造成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等问题。因此,国家必须采取一定经济手段,优化国家货币政策,减少国家失业人口,改善国内市场状况,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

除此之外,国家在经济调控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控措施,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本国消费水平刺激,提高本国企业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国内经济发展势头,降低市场大环境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三、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有所转暖,低迷状态有所缓和,给予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发展契机和发展机遇,如何走出经济困境,打破经济困局,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求,需求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道路。就目前而言,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金融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维持国家经济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大潮提供稳定坚固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晓芳:从全球价值链解读中国贸易现状及其影响[J].中国商界,2010(6).

篇9

区域型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载体,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企业往往忽视了对财务环境的研究,严重影响到具体融资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导致资金的筹集无法满足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一、财务环境的含义

财务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产业政策的宏观层面,又包企业组织日常生产经营各项财务活动等微观层面,相对于企业而言分为一般性外财务环境、具体性内部财务环境。

(一)一般性外部财务环境

一般性财务环境是指公司治理结构以外的其他影响公司主体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企业机制运行的外部条件和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环境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对于企业融资活动影响最大的是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

(二)具体性内部财务环境

具体性财务环境是指企业以内部法人治理为主,组织开展日常经营等生产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内部财务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战备规划、企业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财务决策机制、生产经营和运营模式、企业融资资源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财务决策机制、生产经营模式、企业融资资源。

二、区域型旅游企业融资概述

(一)区域型旅游企业的融资特点

区域型旅游企业主要是依托所在区域某一景区景点的开发为主导的企业,属于重资产投资性企业,其特点是投资规模大,规模期限长,投资回收期长,但在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后,将呈现现金流量回报稳定且时间长的特点。根据这一特性,对于区域型旅游企业的融资存在融资额度大、融资期限长、前期以项目融资为主,后期以流动资金融资为主的特点。

(二)区域型旅游企业主要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两种主要的融资方式,而区域型旅游企业受行业特色和投资特性的影响,呈现出前期以债权性融资,中后期以股权性融资的特点。前期债权性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基金及信托融资等,后期股权性融资主要有项目开放股权融资、股权私募融资、企业上市场股票融资等。

三、财务环境在企业融资决策中的作用

(一)一般性财务环境的导向作用

一般性财务环境是站在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层面,根据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形势而确定的全局性、宏观性的政策,这一政策在每年会根据上年度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在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行业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尤为明显。因此一般性外部财务环境在企业融资决策中应作为导向性因素考虑。

(二)具体性财务环境的决策性作用

在分析融资主体是否合规合法、信用状态是否正常、担保措施是否得当、生产经营是否正常等具体性内部财务环境,如果与一般性外部财务环境不相匹配,出现偏差,将无法实现融资。具体性内部财务环境作为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内因,应作为决定性因素加以考虑。

四、企业融资过程中忽视财务环境的表现

(一)对金融政策研究不足,影响融资战略的制订

旅游企业受行业特点影响,往往只盯着项目层面在制订融资战略时缺乏前瞻性。往往从个体出发,以当前的利益为着眼点,忽视了金融政策导向性作用。国家的金融政策指向那里,资金就流到那里,信贷支持就到那里,这是一个基本的方向。而对金融政策研究的不足,直接导致企业在制订融资战略时存在短视性和片面性,以及战略执行时的不确定性,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

(二)企业内部财务环境建设不足,影响融资决策的实施

企业融资的根本目的是盘活现有资源,以提高盈利能力,保证其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内部财务环境建设的不足,影响到融资战略的执行。其主要表现为企业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融资主体不合格,内部管理不健全、信用状况不佳、抵押物产权不清晰等,与金融机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判定标准不相匹配。即使企业融资战略符合一般性外部融资环境要求,但与具体性内部财务环境不匹配,其直接导致融资决策无法很好地实施,因此达不到预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与金融机构、投资人沟通不畅,影响融资的效果

区域型旅游企业受到的经营环境和旅游项目开发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爬坡阶段。在企业的初创期或成长期,业绩不突出,现金流量较小,市场不稳定等特性明显,这与金融机构、投资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企业未能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较强的盈利能力、充足的抵质押资产等方面展示给金融机构和投资人,造成认知上的偏差,直接其导致失去对企业融资的信心和耐心,很容易失去融资成功的机会,增加了融资成本。

(四)盲目追求融资数额,忽视融资质量,导致资金配比失衡区域性旅游企业在实际的开发运营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规模,追求速度,追求大干快干,片面地认为融资金额越多越好,而忽视了融资的质量,导致资金需求与项目开发不匹配。有时融资金额数量过度,项目开发进度跟不上,造成资金闲置;有时融资金额数量欠缺,导致资金紧张,项目进度缓慢。为了项目尽早竣工投入运营,不管是哪种方式的融资,只要能融到资金,照单全收,忽略了融资质量与融资成本的配比,忽略了资金需求与项目进度的匹配。从而增加了项目的投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五)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融资过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融资全过程,在融资过程中忽略了融资规划的合理性、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成本的高低,资金需求的匹配,盲目的追求高融资金额,大而全的融资产品,会存在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投资成本过大,投资预期不可控,投资收益不高等财务风险。因此,在整个融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财务安全底线,提高财务风险应对意识尤为重要。

五、企业根据财务环境合理进行融资决策的建议

(一)保持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联系,更好把握金融政策企业应主动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掌握金融政策,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关注金融市场动态。同时将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项目开发、融资诉求等及时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进行反馈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为企业融资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

(二)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影响到具体性内部财务环境,而内部财务环境又影响到企业融资决策,这是一个线性反应链。企业内部顶层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具体的生产经营,影响到投融资决策,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加强决策机制的设计,提升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引进外部的专业人士,以科学的发展观评价决策事项,建立一套高效、科学、专业的决策机制。

(三)加强信息沟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正确的选择融资渠道,关系到企业能否融资到资金,融资金额的大小,融资成本高低等,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融资,资本市场融资等。单一的渠道融都会存在弊端,企业应选择多元化的渠道,一般综合性方案优于单一的融资方案,结合到区域型旅游企业的特点,前期应以债权性融资为主,等项目投入运营后再以股权性融资替换前期债权性融资,通过组合型,分阶段的融资,以期最大化提高融资效果,降低融资成本。

(四)做好融资方案设计,注重融资质量,合理配置资金融资方案的设计和执行是关系到项目资金需求配置,提升融资质量的关键在。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业务的梳理,针对区域性旅游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生命周期,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业务开展的经验,总结出决定业务来源和重要因素,设计融资方案的大致方向;二是提升业务预测的技术水平,通过专业技术来弱化业务的不确定性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对立资金需求与融资活动的联动机制,以融资政策为导向,渠道为前提,授信额度为基础,合理的配置项目运营资金,从而提高融资质量,降低融资成本。

(五)把控财务风险,提高融资效果

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应树立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将风险控制由融资的事前,延伸到事中、事后,通过融资的质量与融资成本的匹配来提高融资效果。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选择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不断的优化财务环境,改进财务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全局的把控能力,将财务风险降至可接受范围。

篇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贸易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促进就业、活跃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不容忽视。但由于受到中小企业自身运营状况、社会地位等情况的影响,使得融资问题成为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极其重要,不但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实施体制改革、开展技术创新、扩大市场出口,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而且在解决就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方面也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1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比重较低。由于大部门中小企业的发展还不稳定,银行对其放贷存在高风险性,因此在银行信贷结构中,中小企业成为弱势群体,银行给予中小企业的贷款形式存在金额小、次数频、期限短等特点,造成银行放贷的管理成本较高,以至于银行不愿给予中小企业放贷,特别是对于尚无盈利记录的新兴企业,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且由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又缺乏风险补偿机制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受到限制。

1.2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为狭隘。中小企业因为其资信等级低等原因,导致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贷款,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资金的大部分来自银行间接贷款,极少部分来自信贷,另有小部分来自民间资金筹集。由于挣钱市场的门槛过高,创新创业投资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造成中小企业初期的融资渠道较为狭隘,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1.3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失衡。我国中小企业从初创到壮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需要依靠自身积累。但大部分中小企业资源资金缺乏、规模教学,且内部积累有限,需要外部资金支撑起发展,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业主资本、内部收益留存资金占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 26%,公司股权融资和债券所占比例不到1%,反映了融资结构的失衡。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状况比较困难,不仅融入资金比较少,融资成本较高、融资风险较大,而且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迫在眉睫。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企业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一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整体的素质不够高、资源资本不足、信息不透明、发展状态不稳定、企业信誉等级不够高等特点,因而为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许多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决策时,缺乏有效的分析研究,导致决策的偏离原本计划,将企业带入较大的风险中,也增加了金融机构放贷风险。三是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完整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资金管理较为粗放,只注重账面资金数量而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总体而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导致资金效益低。

2.2外部融资环境不佳。一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存在一定的信用歧视,包括对中小企业放贷的资金少、周期短等,且银行融资程序复杂,耗时较多,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二是由于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中小企业无法发行股票、债券,促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且银行偏好与大型企业合作,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造成中小企业很难与银行维持长期、密切、稳定的合作管理;三是我国的金融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无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国内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优,融资收益低、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导致收益成本不相符,出现借贷双方无法对接的局面,进而导致借贷的积极性不高。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3.1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综合素质。一是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管理素质,只有高素质经营管理者才能带领企业发展,才能通过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施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灵活运用现有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资金的筹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解决融资难题;二是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的监督控制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财务信息透明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合理纳税、依法经营,形成良好的商业信誉,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信誉监督,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心;三是加大企业创新力度,中小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力量,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吸引多方投资;四是改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提高信用意识,认真履行企业签订的借贷合约,及时归还金融机构利息与本金,建立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与金融机构的再次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通过吸纳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增加企业资产,加大企业实力,增加银行对企业的信心,并以科技成果为企业资产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融资,实现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