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大学生创业计划书

篇1

一、创业计划书

是创业者计划创立的业务的书面摘要。

它用以描述与拟创办企业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要素特点,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指示图和衡量业务进展情况的标准。

通常创业计划是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职能计划的综合。

写好创业计划书要思考的问题:

(一)关注产品

(二)敢于竞争

(三)了解市场

(四)表明行动的方针

(五)展示你的管理队伍

(六)出色的计划摘要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样本

二、创业计划书的内容

一般来说,在创业计划书中应该包括创业的种类、资金规划及基金来源、资金总额的分配比例、阶段目标、财务预估、行销策略、可能风险评估、创业的动机、股东名册、预定员工人数、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封面

封面的设计要有审美观和艺术性,一个好的封面会使阅读者产生最初的好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计划摘要

它是浓缩了的创业计划书的精华。

计划摘要涵盖了计划的要点,以求一目了然,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作出判断

计划摘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公司介绍;

管理者及其组织;

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

市场概貌;

营销策略;

销售工作计划;

生产管理计划;

财务工作计划;

资金需求状况等。

摘要要尽量简明、生动。特别要说明自身企业的不同之处

(三)企业介绍

这部分的目的不是描述整个计划,也不是提供另外一个概要,而是对你的公司作出介绍,因而重点是你的公司理念和如何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

(四)行业分析

在行业分析中,应该正确评价所选行业的基本特点、竞争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关于行业分析的典型问题:

(1)该行业发展程度如何?现在的发展动态如何?

(2)创新和技术进步在该行业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3)该行业的总销售额有多少?总收入为多少?发展趋势怎样?

(4)价格趋向如何?

(5)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如何?政府是如何影响该行业的?

(6)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

(7)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

(8)进入该行业的障碍是什么?你将如何克服?该行业典型的回报率有多少?

篇2

关键词:“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95-02

大学生创业难吗?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何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张卫民为大学生创业量身定制的力作――《大学生创业方法》全面回答了上述问题。张卫民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同时,还作为课题组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人学基础研究”。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该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操作的实践对策。因此,该书既是一本少见的研究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著作,也是一本难得的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书。

2014年,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后金融危机时期。但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复苏显现出不平衡和不稳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迫切要求中国经济把握战略方向,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减缓经济增速,压缩产能过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大学生作为创新性人才的后备力量,必将成为创新驱动促发展的生力军,正如于2015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的: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笔者极力推介《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就是要大学生理性地应对与适应“大众创业”的时代。《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人类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失,也可能在一些有利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而个人不得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大学生实现创业是有条件的,是需要适应环境的。创业当然需要借鉴他人的创业经验,但是创业是不能复制的。因此,创业更需要积累知识、方法与技能,创业更需要特殊的知识结构。

当今时代,全民创业的浪潮不断涌现,“创业”已经成为有志青年趋之若鹜的理想。早在十报告中,党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做出了“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笔者2014年在《马克思人学视野中的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文中建议“大学应该实行规定学制下的弹性学习年限制度,允许部分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途暂时休学,进行创业或实践尝试,获得对社会、对自身的深刻认知”。各地各高校也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和重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方针的引导,地方政策的支撑成为大学生选择是否创业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成为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推动力,“大学生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

《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也为高校毕业生们摆脱就业压力,为创业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49万人,加上2014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015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学者和业界人士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著作不断面世。然而,深入探究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从大学生的角度探讨创业机会识别,“手把手”地指导大学生创业的著作还很少见。梦想创业的大学生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常常为找不到一本适合自己创业的指导书而苦恼,《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也许正是为他们而写!

纵观国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

一、从学术层面看,对大学生创业方法研究的成果较少,创业方法研究过于宏观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方法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到的创业方法也比较单一,多倾向于对一些成功创业的大学生经验的介绍和推广,创业方法的可靠性有待商榷,仍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方法体系。

二、从高校层面看,对大学生创业方法指导的师资不足,教材匮乏

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方法研究起步较晚,教授大学生创业方法的主要是两类教师:一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大学中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同时又具备创业或投资经历,熟悉企业运行的教师严重不足。在创业方法专业教材方面,多为《创业学》《创业基础》等基本属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系列的教材,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从大学生角度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方法的著作少之又少。

鉴于上文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创业意义重大,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道路非常艰难,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与指导仍然是隔靴搔痒。研究显示,目前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比较低。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大约为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是20%~30%,创业成功率的比例是2%~3%,浙江省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仅有4%,与全球20% 的“生平均创业成功率”相差甚远。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方法研究现状,《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无疑给梦想创业的大学生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带来宝贵的指导和参考。作者张卫民是国家职业指导师、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中国中心创业实训师,长期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第一线,外加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理论和实战经验非常丰富。该书基本以其亲身经历为蓝本,结合多年来在就业、创业、管理、用人方面的思想和理念,精心撰写,丰富的学术和实践研究会给大学生们开启智慧之门,让大学生们在创业的路途上少走弯路。笔者相信,《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的面世,会影响更多大学生,激励更多大学生!该书中蕴藏的创业精神种子必将种在当代大学生们的心坎上。如若将来有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创业队伍,那么实现“中国梦”将不再遥远。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的主要特色有:

1.模块清晰,可操作性强。该书从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创业生态系统分析入手,分模块(创业选择、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计划书撰写、市场导向、知识创业、创业营销、创业融资、新创企业管理和创业风险管理)逐一阐述,以解决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障碍,模块环环相扣,论述清楚、生动、具体。从内容呈现看,该书从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困惑入手,在指导读者对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认清自我的基础上,阐述了创业机会识别方法与技巧,并给予读者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具体方法与要点。该书花了较大篇幅分析大学生创业及企业运作的一般原则与保障条件。书中的内容完全是“手把手”教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或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创想转换为行动,让他们学会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内外部环境,学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科研项目、学校科研平台、身边的生活、产业分析等识别创业机会;教他们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把握创业计划书的基本结构和特色及注意事项,做好市场分析和调查,选择好目标;教他们怎样善于抓住市场,对创业营销、创业融资及新企业管理中所要强调的重点及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一一做了阐述。作者希望用自己多年来反复实践总结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排除他们创业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2.贴近实际,参考性强。该书在创业案例选择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挑选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小”案例,举出的都是大学生耳熟能详或能感同身受的事件。例如,湖南师范大学一学生因酷爱轮滑运动创立的“风火轮滑”专卖店,目前已拥有三家连锁店,为大学生们熟知;长沙理工大学七名大学生读书阶段参加了创业计划大赛,虽结果不理想,但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经营了“久创科技”电脑服务公司;还有在学校期间就开始卖土特产,毕业后进军电子产品市场的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张宗华;由学习外语启发灵感,提倡“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国内最大外语学习门户网站――沪江网的创始人、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系的伏彩瑞等。这些身边成功的“低”起点的平台,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很大的认同感,使大学生创业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用书中提供的工具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参考性。

3.内容全面,系统性强。该书从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开始分析,涵盖了大学生自我评估方法、创业机会识别方法、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创业的市场导向法、创业营销的方法、创业融资方法、新创企业管理方法、创业风险管理方法等大学生创业的方方面面。作者认为,大学生创业优势是知识创业,创业成功的根本是市场导向,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创业营销,创业成功的助推器是创业融资,创业成功的组织基础是新创企业管理,内容系统性极强。

在大众创业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方法》的面世,既与时展吻合,也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相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们会感到受益匪浅,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一定大有裨益。笔者认为,该书独到的视角和精彩的内容必将吸引大学生创业者们,帮助他们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与从容。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案例 信息库

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我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有数据显示,从2001年的全国高校毕业人数114万,经过12年的高校递增式扩招,2013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虽然国家每年有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事业单位等各种体制内招考,但是录取的人数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消化这样庞大的就业群体。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出路,就是鼓励他们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江西省的创业环境和江西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有着自身的特色,探求一条适合江西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于推动全省大学生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信息途径实地采访、交流、收集、整理65位江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事迹,将他们的创业案例整理编辑并由江西省高校出版社出版,作为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的辅助教材。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为探索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模式、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复合性创业人才,促进江西省高校案例教学提供实战式的信息库,为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架起一条有价值的桥梁。

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研究背景

(一)国外大学创业教育案例研究现状

国外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比较成熟,创业教育案例库也比较丰富。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一直是重点与核心,而案例库组建工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教材。Gerald E.Hill(1988)指出,早期大学创业课程有三种模式:一是创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BP)。许多创业入门课程都是帮助学生分析一份创业计划书,而以后阶段的课程仍以创业计划为中心环绕展开。二是企业生命周期。指企业从创意到创业计划书、募资再到公司成立、上市等。三是企业功能。即以创业为主所衍生出来企业管理功能的课程教育。无论哪种方式,其教学的主流方式都采用案例教学,因此提供一个全面的案例库显得尤其重要。

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早,成功的高校教育要数百森商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美国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国家,美国年轻人创业很多。特别是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的模式。Jonathan Levie在1999年对英国133家开设创业课程大学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院校理论导向课程采取课程论文学习与采用固定教材教授方式为主,分别占55%和58%,而实践导向课程则集中在创业计划和创业者讲座方法上。Vesper对941所大学商学院调查发现,本科生教学基本采用案例教学,而且许多大学都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案例库。

(二)国内创业教育案例研究现状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创业教育案例研究才刚起步。1990年下半年,由国家教委牵头,成立国家协调创业教育实验和研究小组,对创业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1998年,清华大学在其MBA教育中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2002年5月,我国正式实行高校创业教育。北京航空大学举办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以中国人民大学等八所院校为试点单位,为我国创业教育进入实质性阶段拉开了序幕。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在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分别召开了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不够,仍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课程还未成体系,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还有待完善,仍然没有研究者完成一个相对成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库。

目前关于创业教育的教材相当缺乏,大多数教材缺乏好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做支持,致使创业实践课程缺乏参与性、互动式。案例库组建工作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参与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文字整理,是一件非常复杂而艰辛的事情,研究者将在此方面进行探索。

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组建的作用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是当今高校扩招和就业率低下的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案例信息库的组建是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教材。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源于教育体制的模式,我国的教育从启蒙开始就是应试教育,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互动的因素极少,学校班级要完成教学计划,学校要提高升学率等硬性指标,学校的竞争力突出表现在各学校中考、高考的重点升学率上,严重扼制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我国的家长经历改革开放、企业改制等社会转型的各种时代,绝大多数认为人生还是求稳的好,所以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听话,督促孩子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好的学校,其它读书之外的一切事由家长操办,造成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成为眼高手低的无竞争实力的一代。面对中国式教育成长的青年学生,如何改变他们的创业观念,激发创业信心?笔者认为组建江西省高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通过现实中成功创业校友的创业事迹的宣传和感染,鼓励他们做有闯劲、有理想、有意志力的有为青年。课题组人员经过几年的采访、收集、整理、编写了江西各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中小企业案例65例,并由江西高校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为创业教育实践案例教学提供辅助教材。

(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点和帮助

建立江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导师库并由江西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颁发创业导师聘任证书。聘请这些创业成功的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到高校开展创业讲座、各种创业大赛的指导,为大学毕业生创业途中提供指点和帮助等。各位案例库的创业导师非常乐意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基地,也接收毕业生到自己的企业去学习和工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中,经济市场是无情的,如何规避创业的风险、选择适合项目,个人的性格、经历、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了解自己的创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之处,可以少走弯路,也逐步历练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大学生创业案例信息库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江西省高校案例信息库的创业者都是各个学校的校友,创办的企业的规模都是中小企业,这样的关系让在校大学生没有距离感,也容易与校友进行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很多高校大学生也承认,在大学里没有掌握多少创造力、实践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害怕创业,整天忙着考编制内的岗位。比如:2013年1月,哈尔滨7名研究生为获得“事业编制”而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许多毕业生在外企做过,工作经常加班,没有个人休息的时间。也想过自主创业,虽然国内还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错过了黄金就业期很可能一辈子沦落。而很多家长都用一辈子的坎坷证明了“编制内”的优越,这也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从这些方面看,有编制就意味着有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也理解有“编制”身份的份量。

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任远认为,“编制内”不可否认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却反映出人力资本配置的方向出现了扭曲。如果知识生产部门和企业不能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将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繁荣与活跃。如果最能吸纳人才的部门都是“编制内”,说明社会的活力在减弱,体制壁垒可能会形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割裂。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激情,开展各种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关注有关各种创业信息、创业舆论宣传。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多锻炼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可以在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孵化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团队进行跟踪调查,让学生采访创业者、收集资料,通过创业导师经常性的工作指导,让大学生重新燃起创业的激情,因此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信息库组建的意义

(一)创业案例信息库建立有利于创业教育教学课程的探索和改革

创业教育案例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部分课程中,有利于提高创业教学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教育理念,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推广创业教育工作。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开始试点。在这种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成立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源于对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的拓展、性格的因素、经济的压力等。2013年全国共有69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是缓解就业的途径之一。高校在对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创业教育集于浅层次。许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竞赛、报告。第二,创业师资缺乏。兼备理论和实践教师非常少。第三,创业教学课程不系统,且缺乏参与式教学技巧。建议高校的本科教学确保学生基础课程不变,适当弱化某些公共课程,着力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开设企业家精神、团队拓展、思维训练、领导力、创业管理等课程。通过对大学生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案例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部分课程中,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只有拥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融入课堂,从而大大提高创业教学效果。

(二)创业案例信息库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创业复合型人才

创业案例为大学生建立社会网络关系,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观平台和实践的平台,有利于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少大学生往往只是有创业的想法,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就害怕难操作和坚持。对创业大学生而言,创业是加深个人历练的过程,创业的路程举步维艰,从创业计划的方案制定到异地创业的实践,会出现与事先计划方案的不同点,比如由于对目标的不熟悉,方案制作可能与实际活动不相符合,对突发事情应急措施不够,这些往往让创业者措手不及、无法应对,从而体验到市场经济是无情的。如果通过创业导师的提供帮助,建立和积累社会的各种资源,积极主动去学会拓展能力,在创业的路程中会少走些弯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案例信息库的建立,有利于高校案例教学的效果。创业教育是立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教学特点。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组建适用于江西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于推动江西全省大学生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开展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复合性创业人才、发展大量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最终促进江西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实现江西省经济在中部地区崛起。

参考文献:

1.杜侦,陈文华.江西大学生创业故事.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2.关小燕,陈文华.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69-03

创业是创业者利用自身已拥有或通过努力可以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新一代的希望,最具活力的主力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使用不仅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更是为经济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在如今国家提倡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和创新也正在这样一个优良的环境下蓬勃向前与成长。大学生们也将迄今所学所感所悟在创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既能让大学生对自身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有了自我认识与成长的平台,又能解决了如今就业难的问题。届时通过剖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现状,整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以更好地指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近日,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学生随机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回收146份,其中5份无效。对调查数据进行整合后可知,现今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相对较高,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同学愿意尝试创业,但并不愿意付出实际行动,缺乏主动性,归结而言,大学身创业具备以下特点:

(一)创业意识高,实践能力弱

随年龄的增长,步入社会节奏的加快,无论从实现自我还是获得金钱的角度上来看,创业算是一条既可以实现自我又可以获得金钱地位的快速通道。这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诱惑的,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得不去考虑诸多主客观因素,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创业在意识上积极性颇高。但真正付出实际行动的大学生群体少之又少。通过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都抱有“想过但没有尝试”的心态(见图1),也就是说明对于创业,大学生还是具有创业意识,但由于各种自身及外界因素(见下页图2),而各种因素里,经验、技术不足占了主要原因从而未能进行真正的创业实践。

(二)责任意识不强

无论身居何位,“责任”这个词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和否认的,就好比一个人身为学生,首要责任就是学习一样。一名创业者,一定要肩负同等代价的责任,管理、经营、操作、创新、洽谈等,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做支撑,创业者不仅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更不能肩负起创业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责任。

(三)创新点集中且小

根据2015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2014年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统计资料可知,大学生自主创业集中的行业包括了中小学教育机构(约占6.5%),教育辅导服务业(约占3.8%),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约占2.8%)、其他金融投资业(约占2.4%)、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约占2.4%),如此看来,大学生创业多集中在教育培训相关、其他金融投资行业上,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点的集中。

(四)缺乏创业文化

对于多数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来说,这一想法并不能很好地得到来自家庭、朋友、甚至是学校的认可和支持,实际上,创业是一项具有风险性、挑战性、开拓性、现实性、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庭对于自己子女今后的发展态度始终是“平淡安稳”即可,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去吃苦,并且无从给子女一些有关创业的实际经验引导,或者说,父母自身都不愿意或者是没有胆量去尝试这一过程。除此之外,国家对于支持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信念还不够坚定,导致一些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未能得到普及,79%的大学生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都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由此可得,相比国外来说,中国的创业文化不管从自我还是外界都没有达到一个广泛的普及,并且创业文化根基还不够稳固。

二、大学生创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占少数的愿意创业者已经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了。针对这一部分少数的在创业者,进行重点调查的访谈方法,了解该部分创业团体创业的全过程。总体上看来,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各方面的困难:

(一)资金不足

在重点调查中,大三年级的张某与其他两名同学合伙预备开一家做“互联网+”公司,就现阶段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放宽了项目资金申请的门槛,但对这样一个正在研发阶段的创业团队来说,申请创业贷款并不经济划算,并且在申请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附加条件,而很多的O2O模式的电子商务公司,大多都是在“烧钱”,资金的不足甚至会导致项目中断或变更,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因此,资金不足对于任何发展阶段的创业团队而言都是最大困难。

(二)人事结构不完善

张某与同学合伙设立的“互联网+”公司,三个人都是典型的IT工科人士,在对资金、人员分配、项目调整与变更、人事构造等问题上都尚缺成熟的管理模式,这是他们在创业初期就未认识到的漏洞,导致现在团队内部每一个人都身兼多职,对管理知识等进行再学习深造,增加了团队人员的负担,最终可能会影响项目成果。此外,同是大三的陈某,在选择团队人员的时候缺乏理性判断,原定五人的创业团队,因出国、专业不对口、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团队内部人员流失,项目实施的各方面必须亲历亲为。以上两位同学的创业经历无一不说明着,人事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创业遇到了瓶颈。大学生创业的发起者必须是大学生,而该发起者要根据他的创业理念,利用自身的人际关系网络搜索出他认为具备创业条件的同龄人,来组建成一个创业团体,这样的团体根据创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但管理决策者是任何一个团队都应具备的智囊主干,管理决策者根据创业性质制定创业计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书,来使得整个创业团体更加高效地合作,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缺乏市场背景

陈某的项目内容是学生宿舍网络圈内的网上超市APP平台开发,在项目推广初期,他们通过地毯式的分楼层分宿舍的宣传,务必让在宿舍的每一个同学都认识这个APP,但60%的同学还是不愿意下载,只有足够诱人的优惠活动,才会吸引少数同学下载并成功注册会员。而且整个创业团队的人员都是在读或应届大学生,无论是资金、经验、口碑都不如类似饿了么、宅猫网等先发起的、具有一定市场背景、正规的网络销售平台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可,这对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项目宣传推广环节中的一大壁垒;另外,由雷某与同学合伙开办的墨笙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缺乏市场背景,无法与大中型知名传媒公司公平竞标,而导致业务开展滞缓,公司运作进入了胶着状态。两则案例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处于市场最基层的大学生营销团体,由于没有知名度和信誉度而导致缺乏强大的市场背景做支撑,很多人对于这种基层团体抱有一种防范的心理,使得在项目推广与宣传的过程中举步维艰,致使创业项目前进与发展更为艰难。

(四)硬件、软件储备有待于提高

在本次参与重点调查的创业者中,当问及现在创业的进程和创业目标是否还在原计划轨道中时,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已经或多或少地脱离了原计划。资金不足是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的置办上,而软件储备的不足,则是由于创业过程各方面知识技能准备不够充分,导致不得不对项目进行变更或调整。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都局限于书面知识和浅短的社会实践中,当这些认识真正落实到实处时,才发现之前的学识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这一点,都是每个创业者后知后觉的问题,从而致使在创业过程中,软件、硬件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以及熟练度不够。

三、解决途径

(一)制定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创业之初必须通过真实有效地市场调查之后,客观分析创业理念,拟定一套包含社会背景、行业预测、创新点与特色、生产与运营、投融资方案、管理模式、风险预测及应对措施、效益预测等全面的创业计划书,并在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短期目标。

(二)拥有周密的资金运作链

在上述大学生创业环节出现的问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不足。因为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创业的艰巨性和风险性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就必须做好自负盈亏的准备,无论是盈是亏,都要为项目的开展准备足够的储备周转资金以做保险处理,严格来说,就是要有周密的资金运作链。

(三)采用初期人事管理,后期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模式

初期人事管理的方式,可以适当减少员工量、从而减少创业成本,在这一阶段,以实现组织短期目标为目的,以事为中心,减少组织用度;在组织运行进入正轨后,再灵活机动地变更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视员工为第一资源,以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利益为首要目标,分别从战略层、管理层、决策层、执行层的金字塔层级结构来统筹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相对灵活地规避一些由于初期资金、技术、人事结构漏洞带来的组织危机,更具备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四)选择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确定一套符合组织发展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不仅能对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维护、传递和使用,还能为战略层的决策提供关键因素成功法的科学依据,并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上组织内部各层级间及多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同时也是传统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是创业者实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力举措,是大学生自我实现和解决就业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创业实践环节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这项重要工程的成功与否。本文通过实证数据从资金不足、人事结构不完善、缺乏市场背景、软硬件储备有待提高四个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制定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周密的资金运作链、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模式及选择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四个方面的解决途径。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创业者,通过此次研究与调查,了解现今的创业风向,切实改善大学生创业的实践状况,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参考文献:

[1] 商应美,方琳,马成龙.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1):43-47.

[2] 杨宝忠.美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51-53.

[3] 周清华.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9):73-76.

[4] 万刘军.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研究[D].成都: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融资 对策

当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今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同时,还将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推出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引航”“护航”。

尽管全社会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呼声很高,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据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所作“中国2007-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表明,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高职高专自主创业比例则高于本科),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并且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构成为:父母/亲友投资或借款占65%、个人储蓄占15%、政府科研/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占1%、风险投资占2%、银行贷款/信用卡透支占6%、其他占11%。显然,高职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家庭、亲友和个人储蓄(80%),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极少。此外,该调查结果还显示,“2009年开始的政府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的资助并没有实际增加,资助政策未见效果。”尽管各级政府已出台了各种优惠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融资难仍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绊脚石。因此,探讨解决高职大学生创业融资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并具有现实意义。

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造成创业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启动资金,以致创业难以启动或难以持续而夭折。帮助大学生破解融资难题,需要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创业者的共同努力,以使他们能将创业激情转化为创业行动,实现从梦想走向成功。具体对策如下。

一、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扶持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使他们从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变成新岗位的开拓者,不仅可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而且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无疑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因此,国家应在现有的诸如放宽大学生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减免个体经营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之外,在资金上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更多支持。可设立“国家大学生创业基金”,给经济困难的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并在制度上完善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体系,由国家为主要出资人成立类似风险投资公司的机构,并吸纳社会捐资,贷款给大学生创业项目、入股大学生创业企业或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服务等。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处机制,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申请项目进行评价和资金审批。

二、学校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就业率,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营造一种创业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业行列中,从而带动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实现上述变化,大学生所在学校更应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推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在资金上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支持。首先,学校可以从有限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成立专门基金用于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者直接的资金帮助;其次学校还可以利用校舍资源,兴办大学生创业园,为入住者提供场地和办公设施,减少创业者的场地租金投入,从而降低启动资金的数额;此外,学校可利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资源,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从创业理论学习、创业咨询、创业跟踪等方面提供服务,以提高创业成功率,使创业者更容易获得创业基金、商业贷款甚至风险投资。

三、家长应理解与支持子女自主创业

尽管我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但就目前而言,家庭依旧是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资金来源。尽管有很多家庭因经济困难,无力为子女提供创业资金,但仍有一些父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想让子女冒险,总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到政府机关或大公司就业,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从而阻挡了孩子创业的脚步。这些父母应跟上时代的脚步,努力转变观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有创业意愿的子女以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探索,尤其是当他们遇到暂时挫折陷入困境时,更应成为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坚强后盾。

四、企业界应积极做好参谋与顾问

企业界要从战略高度看待大学生在创业中所蕴藏的巨大创新活力和无限商机,给予创业者必要的资金帮助和创业指导。商业银行应适当降低融资门槛,对有周密计划书的创业者,取消财产抵押条件,增加小额贷款的额度。企业和个人可以捐款给国家、地方或高校创立的创业基金,以汇聚大家之力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问题。企业家和创业的成功人士,可以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传授给准备创业和初创业者,成为大学生的创业导师和咨询顾问,对他们进行创业指导和投资指引,使他们少走弯路树立创业信心,对其中有发展前途的大学生创业者给予直接的资金投入,以此为示范带动全社会的创业热潮。

五、大学生应充分做好创业前的准备工作

除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外,大学生自己也应积极主动去筹集资金而不是坐、等、靠。首先,应该尽可能熟悉自己所处的创业环境,研究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个人创业融资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尽可能用足、用好、用活各类优惠政策。其次,充分做好创业前的准备工作,在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创业计划书和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减少创业盲目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有效的作用。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应根据自己的特长量力而行。初期可以先从资金需求量小的项目做起,逐渐积累资金和经验,然后发展壮大,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苏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思考[J].经济视角,2009,(2).

[2]廖卓彦.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9,(5).

篇6

其实,袁清清只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国家专利的学生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学院已经有114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20名学生获得软件著作权,并有150余名学生在国际竞赛、国家级竞赛中获奖。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2月6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还曾莅临学院考察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学院连续六年被评为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

提高认识,培育创新人才,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育社会需求的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坚持将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学院工作的重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通过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工作中,学院紧密结合教育政策、社会人才需求、专业实际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形成了创新人才培育工作思路: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龙头”,把握“三个结合”,突出“四个作用”,构建“八种载体”,积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特色校园文化,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围绕“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抓住“一个龙头”,即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龙头,带动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把握“三个结合”,即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突出“四个作用”,即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导员的组织作用、院领导的引领作用;构建“八种载体”,即科技竞赛载体、科研项目载体、科研论文载体、科技专利载体、科技下乡载体、对外交流载体、创新论坛载体、创新基地载体。

综合筹划,构建创新环境,工作方法新颖,形式多样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辅导员的组织作用、院领导的引领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等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举办科技创新报告会、编印科技创新指南、开辟网上创新专栏、制作创新成果展板、布置学术名人文化墙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同,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与、重点突出”的新格局。据统计,学院在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达867人次,参与指导的教师达387人次。

学院还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学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通过制定《关于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发挥了辅导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组织作用;通过制定《关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定》,激发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和活力;通过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协会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协会的规范管理,使它们成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平台。

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结合,是学院长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总结。学院通过调整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科研项目引入第二课堂等方式,把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如把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教师业绩考评、职称晋升和工作量计算的重要指标,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加强第二课堂的课程化建设,如开设《大学生数学建模》选修课,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等,增强了第二课堂的专业性,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对接;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实践、调研、启迪创新思维,将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活动转化为生产生活实践成果,使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院在推行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中,实施精品化战略,注重实践应用,通过精品项目、品牌活动的示范影响作用带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2006年至2012年,学院连续七年组建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们骑单车、携带电脑深入新乡市周边农村开展宣传调研、电脑维修、技术培训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又服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2006年,学生郝晨旭、于冬菊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中原环保稻草板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2008年,学生石俊飞、张晓节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垄上行三农信息服务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六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特等奖;2010年,学生宋艳佩、王静等通过实践调研,撰写了《大后方教育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铜奖。

此外,学院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更广阔、更优越的实习实践平台。学院与甲骨文中国、文思海辉、浙大网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协议,协同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可持续化。2008年,受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学院组织120余名社会实践队员对新乡市市区的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任务,并提交《新乡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报告》。为此,学院还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

求实创新,彰显学院特色,工作成效显著,认同度高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教师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高涨。据了解,学院每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有1500余人次,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达100余人次,相当于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指导1个科研团队。

自2005年以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类奖励308项,其中国际奖23项、国家级奖29项。2013年,学院学生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学院学生4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0年,学院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一等奖(全国共10个),同时学院还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国共10个)。此外,学院学生还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26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获得国家专利2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经过科技创新活动的锻炼,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先后有70名学生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为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考研率稳定保持在30%以上,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凝练工作经验,持续创新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总结出了三条宝贵的经验,即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机制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实践是创新活动的源泉。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理念,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通过政策引导、表彰鼓励、奖金激励等措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能动性,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

机制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适时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有效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进。

实践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深入实践开展调研,将科技创新智慧转化为生产生活实践成果,用知识回报社会,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永无止境。在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强化机遇意识,更加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开创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7

就业特殊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大学生正常群体而言的,其在社会环境、家庭经济情况、受教育情况以及生理因素等方面与大学生正常全体相比具有弱势地位,其在生活、学习、工作和情绪情感等领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往往是由高校“五困学生”即存在经济困难,心理困扰,思想困惑,学业危机和就业困境的学生群体演变而来。在就业形势严峻,移动互联终端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创业环境逐渐优化,创业教育服务越来越体系化,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创业教育风靡一时。如何抓住当前机遇,运营互联网思维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就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经济、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的问题,上述就业困难大学生特殊群体本身在面试和求职的过程中,机会就显著少于正常大学生群体;其在求职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碰壁的现象,随即产生的自卑心理、挫败感以及盲目从众等心理问题更加影响其自信感的缺失,造成恶心循环。高校特殊群体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特殊群体在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始终无法摆脱。互联网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互联网+专业,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家族企业,互联网+公益服务等等,大学生可以发挥自我创意,自主创新,发现商机进行创业。在这种形式下,分析特殊群体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创业者素质角度来看却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特殊群体在创业过程中的团队打造与市场调研也需要有专业的师进行指导。因此从创业实践角度来看,加强特殊群体创业教育十分必要。

创业教育研究经过多年发展,体系基本成熟,但是针对高校特殊群体创业指导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也没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从以往研究来看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创业教育的系统化研究较少,零散研究的较多,有部分学者分别对女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和残疾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研究,鲜见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创业教育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也很少能够提出有效地解决途径。因此如何借助互联网创业的时机,引导特殊群体大学生选择创业。如何搭建创业通识教育、实训教育的基础上,对特殊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创业指导成为做好特殊群体创业教育的主要课题。由以上可知加强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迫切性。

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我国创业教育已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重在培养创业意识,构建创业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搭建平台,通过企业家讲座,创业竞赛活动。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第二种以普及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为重点。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工科院校通过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融资平台及创业咨询服务。很多大学尤其是江苏省各院校都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第三种是综合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强调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提升学生基本素养,另一方面提供创业资金与技术咨询。根据前期调研,驻保各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各高校竞赛成果丰硕与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因此做好高校就业特殊群体的创业教育具有前期基础。

保定市创业信息和其他省市创业信息缺乏互动与联系,高校与政府、企业等缺乏有效沟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区的中介作用有待提升。但保定创业孵化园如雨后春笋,集聚增加,并逐步成熟,创业实践的服务基本实现社会化运作,大学生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就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来看,对于失业大学生和特殊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较明显。可以说针对就业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咨询、服务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投入,提升特殊群体的创业个性化指导、资金支持、特殊帮扶有社会政策环境基础。

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借助互联网提供创业教育资源系统。随着中国大学慕课、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线上精品课、移动互联终端APP、各种专业学习微信公众号、个人及官方教育微博的开发及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异常丰富。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使用的主要群体,能在线上获得的免费学习资源越来越多。互联网带动的创业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位高校特殊群体创业教育课程的搭建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单个高校在创业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创业教育老师整合资源在做好创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提供一套个性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服务于特殊群体的创业素质。而在充实特殊群体创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求创业实训实践平台,真正的提升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

创业教育的实施无论依托于互联网还是依托于线下资源,都需要师资体系作为支撑,因此要建立创业教育的师资体系,高校可以鼓励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高校教师每周都应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公司兼职,从事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内容;或者脱岗一定时间与企业进行交换,去研究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使教师具备理论和实践经验。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通过选拔一批教师通过创业引导师、创业讲师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创业指导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讲话的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一批责任感强的教师辅导帮助特殊群体创业就业,实现高校特殊群体的就业导向,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效水平。

篇8

关键词:创业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03-02

一、引言

创业管理作为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传授学生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课程,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其目标是使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学生的创业特质和专业素养。目前,《创业管理》课程教与学环节中存在一些不足: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即便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已经重视采用案例进行教学,但是案例往往是靠教师收集的资料,有些案例稍显陈旧,缺少时代性;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业经历,未参与到企业的创业管理过程中,因此对于创业实践案例体会不深,讲授重点和案例核心问题时会有偏差,所以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实践实训,对课程实践性体会不深,多以获取学分为目的,缺乏创业的主动意识。鉴于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和创业活动的活跃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广泛需求,《创业管理》课程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其相对“陈旧”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因此亟需针对当前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希望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实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创造业绩、创立事业的潜能。

二、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引进创业学和创业管理方向的专业教师,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与理论建设的先进性,建立健全教师间的合作机制,聘请高水平创业教育专家为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理论培训和创业教育实践指导;突出教师实务性,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聘请具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和成功的创业者以及企业家参与到教学团队中,一方面是作为本课程实践环节的师资配置;另一方面,这些具有创业理念和创业经历的专家和创业者定期开展创业系列讲座,进行创业交流并指导学生创业,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重视教师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各种方式让教师参加创业和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定期派出教师参与实践基地创业企业的项目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在企业创业管理中的应用与转化,在为企业创业管理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持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建设

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理论与案例研究,组织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内容和案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内容建设中,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课程教学资料,不断丰富完善教学资源,编著创业管理教材,修改与完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从《创业管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内涵出发,以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主线,进行理论教学内容的建设,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突出创业,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创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力求创业管理教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认知与实践逐步发展的规律。

案例教学内容建设重在内容新、实用性和适用性强等方面,针对不同章节和不同理论知识安排相应的案例。案例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和校内外教学团队以及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等途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原始案例资源,逐步建立案例库。案例内容建设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一方面注重引入国外知名企业成功案例;另一方面,基于大学生创业集中在国内小企业的特征,重视本土中小企业的案例分析,分析中小企业在中国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创业环境、机会以及创业计划,让学生通过更具现实意义和更可操作的实践案例,了解创业模式、创业过程以及创业管理等创业实践内容。案例要符合典型性、客观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关注社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满足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案例要体现宽口径、大基础、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以后面对复杂的创业问题,能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二课堂教学、企业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寻找各章节相应的典型创业实例,导入创业案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还原创业情境,进行分组讨论,撰写创业方案,最后形成创业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中采用PowerPoint的方式进行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展示每组按照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要求,根据所选择的创业案例进行创业情境下的模拟演练。充分利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及创业教育学院资源,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和成功创业者或知名企业家举办理论前沿知识讲座或者座谈,使学生了解创业管理的前沿发展以及国内外企业管理及运行状况,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对企业的实地考察能增强学生对企业创业过程的真实感知。重视课后反馈式教学,依托互动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与学习平台。围绕实践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通过学习交流、讨论等环节,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畅通的信息频道。

五、实践平台建设

安排非实物创业实践环节,通过创业模拟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情境模拟,引导学生对创业过程中的决策、运营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有助于学生对企业的创业过程有切身体会和认识,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管理知识。鼓励与指导学生组成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立项,为学生进行创业提供实践平台。联系并安排学生到创业实践基地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六、考评体系改革

基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课程采用考试与平时观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案例分析、团队创业计划书撰写等作为考核内容,同时将创业实践活动作为加分选项纳入到考核体系,依据创业实践活动的参与实践程度予以加分。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主要是针对课程中的案例进行讨论,按照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进行评分。创业计划书撰写环节的考核以团队分组形式打分,一方面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团队责任心。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加分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参加创业比赛或者申请创业项目予以加分。

七、结语

《创业管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不仅适用于《创业管理》课程教学的合理化开展,也适用于所有以创业教育为背景的专业课的教学指导。通过对《创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实践性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业锻炼,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可以使得社会获得更多实际有用的创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玉利.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姜彦福,张帏.创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3]魏丽红,卫.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创业型人才培养[J].教学研究,2009,(2):39-43.

[4]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70-71.

[5]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7l-75.

[6]武增海.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问题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8):96-97.

[7]卢福财.创业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0149-02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认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教育,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和怎样创业。如果以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作为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那么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已有近15年的历史。面对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把“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思想,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既有利于转变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致使创业教育还不能完全达到全面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的要求,因而创业教育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

1.创业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一直按照“就业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还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去。在认识层面上,把创业看作是少数人的专利,没有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是创业之地、人人是创业之人”的创业意识;在操作层面上,更没有将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使其仍停留在开设部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以及举办一些创业计划活动上;在教学方式上,往往局限于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实际创业技巧的培训,忽视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2.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高职院校尚没有建立完整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基地建设仍停留在表面层次,致使学生缺乏了解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参与实践设计的机会更少,缺乏相关的市场开拓经验,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并对其进行管理的能力,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另外,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不够,缺乏社会实业界的支持,导致创业教育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艺术设计专业虽重视对学生个性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学内容仍停留在课程实验、校内外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层面上,与社会生活实际严重脱节。

3.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实践能力,创业服务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当下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绝大部分没有经历过创业实践,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导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等问题。

4.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潜在风险,而资金缺乏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难题。因缺乏资金,导致创业教育设施不完备,缺少实际体验创业的基地和场所。另外,由于尚未建立创业投资机制,使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缺少渠道。虽然政府方面已初步建立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保障机制,但是很多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尚未建立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社会体系,普遍存在大学生创业成本高、创业效率低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1.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欲望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以下简称试点班)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创业教育试点班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真题实做,参与实战;在课余时间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社团活动、“创业竞赛”等,如与校企合作的设计公司共同开发项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优秀项目团队的负责人和作品的设计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奖金或有机会签约进入该设计公司进行实习。经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磨炼,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懂得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应怎样与客户打交道,应怎样使自己设计的作品得到客户的认可。以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他们敢于创业、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与能力。

试点班还邀请本专业成功人士或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为学生讲授该专业的社会需求、行业状况以及目前的就业形势等,使学生能够按照社会及行业的需求提升自己。尤其是学校还邀请了本校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创业专题指导讲座,致使不少学生在了解了往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故事后,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并着手实施,如试点班学生组团入驻校创业园进行自主创业,并创立了CAES艺术工作室,主要经营CAES广告、CAES慢递和CAES笔墨三大业务。

2.传授创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创业能力

试点班的学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分阶段进行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

第一阶段,围绕创业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导师的辅导下,通过调查、实验、文献检索等建立创业问题意识并从中发现创业问题。通过解决某创业问题,培养创业探究兴趣,丰富创业学习体验,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第二阶段,采用项目引导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应根据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适合他们自己的可行性项目,为他们确定目标,帮助他们制订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帮助学生进行项目选择。例如,有的学生热爱动漫,则可以帮助他选择设计制作或销售DIY动漫周边产品,包括手绘团扇、手绘纸袋、手绘衣物、马克杯、杯垫、书签、抱枕、人偶等,通过项目引导使学生迅速融入创业氛围中。

第三阶段,在项目确定后,需要制订一份行之有效的任务驱动方案,即可行创业计划书。由选择相同项目的同学组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到与项目相关的企事业部门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哪种方案可行,哪种方案需要调整。这样的社会调查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针对典型项目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在进行案例分析前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方面,由创业导师来收集案例素材,精心挑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系统整理并进行理性评析;另一方面,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针对典型创业案例,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与配合,还应为其提供典型性的创业案例素材,由行业成功人士参与创业案例分析教学(教学形式为座谈或讲座)。由于学生与行业成功人士“零距离”进行接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创业问题的能力。

3.培育创业精神,进行全真创业

经历了分阶段的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后,我们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创业园里进行全真或模拟创业项目的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试点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团队。

第一团队(创业实战班):由10名学生分别组成了两个创业团队进驻校创业园,进行全真创业训练。对于参与全真创业的学生,创业导师除了帮助他们开展创业活动外,还要为他们提供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与训练,从“市场调查”、“创业计划制订”、“创建企业指导”、“财务管理及法规指导”到“工商、税务知识培训”、“创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训练”等,凡是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都被编进了创业实战班的课表,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第二团队(创业模拟班):由8名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活动,分别组成两个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模拟公司),针对创业大赛要求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开发产品或者服务项目,以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为目的,围绕产品或服务,两个竞赛小组分别完成一份完整、具体的商业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公司的介绍、产品与服务调查、市场分析、竞争营销策略、公司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等。

“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案例分析为重点、以全真创业或模拟训练为补充”的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解决了创业理论脱离实际的难题。试点班的学生在进行了全真或模拟创业项目的训练后,饱尝了创业的酸甜苦辣,不论成功与失败都有助于他们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创业目标和方向。

三、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转变观念,通过创业教育试点班的带动,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创办企业将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最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创业定位,为日后的真实创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学位论文,2005.

[2]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8).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模式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49-02

一、高职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迫使大学生自谋出路,为了就业而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很多高校也开设了关于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得大学生创业成为热门话题。而高职院校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以理论教学为重,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技能、动手能力。所以高职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不多,就业岗位也不能走高端路径,主要是一线岗位工作,拿的薪水不高,还得看上级的脸色,于是有些有才能又好强的年轻人就会选择自主创业。高职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其他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为此,国家各级党政部门,纷纷把“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化解当前社会就业难的主要政策之一。

2.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高职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感兴趣、愿意做和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在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获得合理的报酬。当前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虽然这是从化解就业难的角度,但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其创业的主要原动力则在于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3.提高高职学生自身素质。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就成为社会的疑问,而在提高大学教育管理水平与大学生素质的各类探索实践中,大学生创业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高职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要低。通过创业与创业实践,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就业心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也只有这样,大学生创业才能成功。对于一个能自我学习,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与财务,善于拓展人脉关系,并能够主动调适工作心态,积极适应社会的大学生,其就业将不存在任何问题。

4.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业者。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大学生的创业比率一直在20%以上。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这是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根源。中国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永恒则离不开旺盛的创造力与创新追求。

二、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模式分析

优良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加入创业队伍,但是创业的成功率却不高。创业模式的选择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创业之初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尤为重要。不同的创业模式,要求的素质也不同,所以选择适合自身素质的创业模式显得很重要。

创业模式是指创业者为保障自身的创业理想和权益,而对各种创业要素的合理搭配,即创业的组织形式、创业的方式确定、创业的行业选择组成了创业模式。一个合适的创业模式,就是创业者有能力操作的并且能够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的模式,却未必需要投资大笔资金,或者很大规模。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的创业模式不断增多。目前学术界从各种不同的维度对创业模式进行划分,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大学生创业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

1.按照参与创业时间有四种模式。

(1)兼职创业:是指大学生不放弃或中断学业利于课余时间从事创业活动。这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主流模式,为了不影响学业,需要妥善安排时间。例如义乌工商学院(又称创业学院)的学生创业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主要是开网店批发、销售一些小商品,成功的例子比较多。也有在校园周边开实体小店的,主要是课余和假期经营,上课时关门或者请人看店,有些只是短期的,如新生入学时摆摊销售宿舍用品。或者是作为自由创业者。

(2)休学创业:为了创业选择中断学业,申请休学。因为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选择这种创业模式的极少。休学之后何时复学也不能确定。

(3)毕业后创业:即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再创业,通常是为了解决就业或者实现自我价值,大学毕业后创业者的知识技能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对创业的考虑也比较成熟。这种模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也是国家提倡和引导的创业模式,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都是针对这种模式的。

(4)退学创业:为了创业提前结束大学教育,这种模式对创业者的成长和创业的成功来说应该是弊大于利的,所以一般选择这种模式的很少。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如比尔·盖茨就是典范,他在哈佛大学只读了一年就放弃了锦绣学业,与人一起创办了计算机公司。

2.按照创业的形式有四种模式。

(1)加盟创业:是指大学生个人或两三人加盟某知名品牌的“办公室型小企业”的创业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占很大比例,选择的行业主要是科技含量比较低的服务行业,通常是立足校园服务学生消费群体,由于创业者自身对学生消费需求的了解,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消费市场。该模式启动资金比较少,规模不大,风险较低,尤其适合一些勤工俭学的在校大学生,且加盟品牌形象好、顾客信任度高,省去了前期的广告宣传费用,所以很受大学生创业者的青睐。

(2)网络创业:当今的大学生对网络可说是游刃有余,自身就热衷于网上购物,于是创业的大学生也就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业活动。在网上开店从事销售,或者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的门店的形式经营。这种创业模式门槛低,投资少,风险小,方式灵活,所以在大学生创业者中也很比较普遍。

(3)入驻创业园、以技术创业:主要是一些高新技术专业的大学生采用的创业模式。随着高校不断涌现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各地也创建创业园区,又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发挥其专业特长、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业,撰写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吸引风险投资商,进行创业。该模式要求创业者具有高新专业特长及统筹计划能力,能够取得投资商的信任,同时要有好的产品和创业理念,经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这种方式创业可以得到政府和创业园的各方面帮助,信息通畅,所以风险低。如上海大学生创业园、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的一些企业是很好的成功例子。

(4)法人股份制的小型公司:即多个大学生以股份制形式合资从事创业活动。选择这种模式的主要是临近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由家人提供资金支持,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这种模式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种创业组织模式相对稳定,但是风险大,直接面对市场机遇和挑战,投入资金也比较多,同时需要创业者在管理、人事、财务等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多数是大学毕业后先在其他企业的某些岗位工作两三年,取得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后再开始创业,这样成功的机率会大一些。

三、高职学生创业模式探索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不能掌握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他们通过系统的实习实训、职业技能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一些一线岗位上比某些眼高手低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适应能力更强。所以高职学生创业多在专业技术层次比较低的领域。目前笔者所在的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专业的创业教育中,主要采取以下递进的创业模式:

第一步,可以成立模拟公司。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建一个模拟公司,设立若干部门,分别安排学生负责。学生可以进行仿真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再安排一些创业竞赛,也可以对外联系业务。如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房地产策划工作室”、“物业管理公司”和市场营销专业的“某某营销公司”等,都有完整的企业制度,几乎不需要投入成本,却对外承接了一些业务,获得了实际的创业经验和一定收入。

第二步,建立小型实体。在校园内成立小型实体企业,由教师指导,学生具体经营,面对本校师生消费市场进行营业,建立财务核算制度。如市场营销专业的“8度超市”、“复印社”等,既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学生又得到创业的真实体验。

第三步,成立真实企业实体,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出资,设立企业,由学生经营,或者找合作企业,成立分支机构。如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正在筹备中的“房地产中介公司”,是我们2009届的三个毕业生成立的“万汇房地产经纪公司”的分公司,由总公司出资50%,教师和学生出资50%,教师指导,学生经营管理,对外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既可以帮助学生创业,又可以带动就业,还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也可以由几个学生合伙共同创业,如上述“万汇房地产经纪公司”就是2009届的三个学生创立的,他们通过毕业前半年的顶岗实习所取得了经验和客户关系,进行创业,经过几年的经营,其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已经开了两个分店,也为我们的在校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创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创业者在企业定位、战略策划、市场营销、生产经营、团队组建和财务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无论选择哪种创业模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保持创业激情的同时,要做好创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发展目标;寻找合作伙伴,组建团队,加强协作;学习企业管理运营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撰写详细的创业计划,做好创业规划,使所创企业尽快走上商业化和正规化的轨道。同时,创业者还要在人际交往、信息辨别、经验借鉴等方面加强培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彭小娟,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2009(5)

2.万细梅,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2007(1)

3.张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2009(3)

4.徐小慧.怎样设计高校的创业孵化机制[J].中外企业家,2011(9)

5.罗碧华等.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设计研究——以湖南省为例[M].数字时代出版集团,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