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7:5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语文

篇1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

一、高一语文第一课的教学目标

高一语文第一课的总体目标是,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操作技术,向学生介绍自己,讲清新学校、新环境、新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要求等内容,使学生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风格有初步了解,对新的环境和语文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具体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语文学习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教师不断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后使他们在中学毕业时能完全独立的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部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它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办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3.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期待是人进入新环境、新境遇时一种包含期望和等待等心理因素的焦虑水平状态。在正确的引导下,新生的期待能迅速转化为强大的行为动力。

二、高一语文第一课的教学原则

1.教态端正。教态,就是课堂教学体态言语,指执教者在课堂上通过手势、姿态、表情、服饰等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中,反过来有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而高一语文第一课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教学活动过程,意味着教师比乎时更多的受到学生的特别注意。因而,教师神态应该从容大方,战立行走、手势、目光、看稿、教鞭挥动等都应该从容不迫,给人游刃有余的感觉:教学气度要自然流畅,动作力度富于个性,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感染力:教学外表应该脱俗得体,服饰庄重但不呆板。

2.内容明确。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其兴趣、目的、思辨等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对高中语文学习的期待也丰富和复杂了,而教师在高一语文第一课上要交代的内容可选度也很高,比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技巧、语文学习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等,把所有的内容罗列起未讲当然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语文第一课中找好切入点,根据高中语文学习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深入钻研,巧妙安排设计,明确讲课内容,达到执简驭繁、化多为少的教学效果。如果内容不明确,教师试图面面俱到,时间又有限,教学过程中,教师东扯西谈,天花乱坠,言之无物,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

3.语词严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至关重要,是课堂上最可观、最可感、最不可缺少的课堂教学操作行为。高一语文第一课上,必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教师语词的要求更加严谨精确。因而,见面课上,教师言语、板书中,每一个成语、俗语、歇后语、转折词、知识性的概念等务必精确无误,不能出现用词错误、笔顺错误、读音错误、写错字、写别字等。

三、高一语文第一课的教学艺术

1.才华性。前文己经提及,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其自主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对教师的选择相对较为挑剔。语文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最强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才华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一位才华横溢、谈吐风雅的语文教师能极大的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而,在高一语文第一课上,恰如其分的表现教师的才华,能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当然,才华不是空谈的概念,真才实学的教师要么思路敏捷、言语机敏,常有高层概括的点睛之话:要么有丰富的诗词典故,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或举手投足见,不经思索的言语都能给人以文采和思索等等。这些并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厚积方能搏发。

2.幽默性。“幽默是一种使人愉快、机智和诙谐的智力品质。”课堂教学幽默艺术是一种使教学活动在意外的倒错或矛盾中表现出某种教学意图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典雅含蓄的笑声的一种操作机智。教师在言谈、神态、举止等均可以表现幽默感。

3.文化性。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化性,语文教学大纲从教学和素质两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初中升入高申后,语文学习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文的题材、风格、体裁上加大了文学和文化的含量。在这个转型申,有意识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接受文化熏陶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对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使很有必要的。高一语文第一课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掘语文学科承载的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独特内涵,凸现语文学科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感情。

篇2

一、学习要求提高

高中语文在初中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借鉴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细心地品味和感悟,需要准确的分析与表达。因而高一学生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力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生进入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心理障碍,如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加大,考试成绩的失败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背与不背一个样。反正考试时课内知识少课外知识多;再加上课程多任务重,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欣赏、预习与复习这些必要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学生一般不可能抽出课外时间来完成;有的甚至语文作业都是应付差事。所有这些,如不及时调整,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在高一正常的语文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插补知识遗漏,向学生讲明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打好高一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针对语法知识断截的问题,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适当补充。特别是词性、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单句与复句、常见的语病、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的活用,特殊句式等必须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在教学中、作业中适当巩固,找出疑难,区别掌握,使学生“一回生二回熟”。如词性中的能愿动词、介词、副词,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文言文中的词的活用等必须反复练习,学生才能摸索规律,逐步掌握。这样,在高一第一学期全面接触语法知识,第二学期就可以巩固并系统化了。那么学生进入高二高三碰到语法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2.针对容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写、背、思等具体要求,以防止学生在忙碌中跑马观花,不能落实。如预习课文前布置思考题培养学生初读课文找准要点的好习惯;在课文赏析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在课后复习中提示学生一课一得、及时巩固、积少成多的习惯;在作文批改后采用集体评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找共同问题与欣赏优秀作文相结合的方法,并针对明显问题再次作文以提高写作能力;在测试考试后要求学生逐题分析得失原因,及时总结,调整方法,养成严格要求,不断小结提高的学习自觉性。这样,通过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自然会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各项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篇3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在开学之初我首先对未来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一个大概的规划,规划紧紧围绕现代文目标拓展阅读与强化文言诗文基础两个核心工作展开。

在现代文拓展阅读方面规划并实施"万字时文阅读"三年行动计划,意在通过对有鲜明思想性和时代感时文阅读,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积淀思想、提升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理性,帮助学生以现代的、理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本学期已为全年级学生推荐阅读时文13篇文章;在文言诗文的教学中,在抓好语文教材教学的同时,还利用学生的成语习得有计划地实施上海高考"300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打算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渗入古诗词的鉴赏,以期提升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文化等人文素养。

本年度主要担任预高、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所任教的高一(12)班属于xx内高班的学生,汉语基础相当薄弱,尤其是他们的古诗文学习几乎就是从零开始,经过预告一年的汉语学习,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进入高一年级之后,已经能够跟上整个年级的学习进度。尽管因为语言积淀、语言应用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应试阅读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但学生任然在慢慢地进步。

本年度我结合内高班学生的学情,确立一个区级重点课题:《汉语成语习得在内高班汉语学习中的作用》;

本年度共有四篇论文先后获奖:

《xx》在"黄埔杯"长三角城市群"新观念,好实践"征文评选中获三等奖;

《xx》发表在《上海市中小学民族教育教学案例汇编》一书中;

篇4

关键词:高一学生 语文教学 问题 策略

随着一年一度中考的来临,学生升入高中将进入学习的新阶段,升学意味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全面变革,学生心理需要一定的调试。 旧的学习方法加上科目的增加让让学生无法应对新课程,会出现偏科、学习时间与成绩不成正比等现象,特别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是表现突出。此时有些学生开始抱怨高中语文太难学,摸不着门道,找不到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的角度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谈些个人看法。

一、高一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1.初中升入高中后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面对着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使得不少同学出现了心理、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语文难学,实际上是对由初中向高中转换后的学习不适应。

1.1对教材的适应性欠缺。一是初中阶段的课文篇幅短、教时长,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朗读,再加上有老师精细的讲解分析,以至于学生可以背诵课文。但到了高中阶段由于课文篇幅长,并且课时相对减少,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差,再加上学生对复习时间的掌握分寸不到位,几篇课文学过以后就把学生对学习“底线”搞乱了。二是高中阶段所学科目的增加意味着精力的分散,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势必有的科目无暇顾及,再加上学习兴趣的减弱。势必在语文学科上的弱势会逐渐凸显出来,偏科便由此形成。

1.2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一是自学能力在初中阶段,语文考试内容有具体的范围,中考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对学生来讲只要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就没错。高中阶段就不一样了,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教材来学教材,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自学。二是很多成绩原本优秀的学生在跨阶段升学后都无一例外地遭遇了“滑铁卢”,第一次的月考、期中考让他们大受打击,无法应对新课程

1.3学生有困惑畏难情绪。因为经过紧张的中考以后学生如愿以偿的考进高中,从心里上来讲可以松口气了。但对高中语文来说不像数理化那样每日有笔头作业,其他作业一多让学生就将语文放至一边去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了,时间一长,自然就感到语文“难学”了。

2.初中升入高中后语文教学面临问题的成因

2.1沿袭初中语文的学习。一是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往往出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管听不到位下课很慌忙”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继续沿用初中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更注重答题,学习的重点可能更在于应试。二是高一学生要学习九门学科,时间紧,压力大,再加上有的学校强调语数外(其实只重视数学和英语),有的科目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甚至直接被挤掉。语文作业、课外阅读等只能在课内完成。三是到了高一阶段“更注重理解,答题时需要技巧”的学习无法运用,致使表现为学习方法单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学生的个性、学识问题。高一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同学语文基础不扎实,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懂,理解能力普遍较低。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甚至还不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自然兴趣不浓,甚至影响周围的同学。

二、高一语文教学的策略

1.创新教学消除学生困惑畏惧心理。教育专家胡波说:“新生们普遍觉得功课量特别大。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抓紧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但作为教师,则应该在教法上多下些功夫。篇幅较长的课文,最忌的是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巨细无遗的讲法。教师要对教材有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准确确立教学要点,最好一课时完成一两个教学目的,争取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下深记得的印象。这样讲授的结果,能使学生把厚书读成薄书,把长课文变成短课文,对每一节课的重点都有一个深记得的印象,对每一节课的学习都感到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收获,从而增强信心,不断摆脱误所谓“高中语文难学”的思想阴影。

篇5

假期生活作文(一)

每一个人的假日生活,都是截然不同的。过去的往事像一只只五彩的贝壳,时常被记忆的浪花冲上海岸,闪耀光芒。而其中的一只小贝克却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那就是——我在假日中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的上午,我准备去参加书法考级,我在准备东西,当我准备妥当准备走时,忽然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新买的毛笔,还没有泡开,我要怎么去写毛笔字?

我当时心里难过极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但是那时候时间已经不够了,我没有办法再这样迟疑不定了,我决定了我不管怎么样,我要去试试,说不定世界会出现奇迹,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考级的地点。

我骑车在路上,我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更是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粗心大意。以至于我在路上差点就摔倒了。

感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过去了,我很快到达了考场,但是那时几乎大家都已经在座位上等监考老师来了,一个个胸有成足的,可是只有我一个人,低着头,懊悔的在埋怨自己的粗心大意。这时,我的举动引起了我旁边同学的关注,那是一个与我素不相识的姐姐,我心想她是不可能帮我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用柔和的语气对我说道:“你怎么了,是不舒服吗?”我听到了她那温柔的声音,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她给征服了,我说出了我自己的真心话,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给那个姐姐说了一遍,结果那个姐姐二话不说就先把她自己的毛笔给我拿了过来,我刚像拒接她的好意,她却已经转身走出了我的视线中。我也不好意思回绝了,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了她的好意。

时间刚刚好,在这时监考老师进来了,我那是已经是胸有成足了,接过考卷我写出了我认为我能够写的最好的字。结果正在我信心满满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那个姐姐把她的毛笔借给了我用,那她自己要怎么写那?怀着疑惑的心情我回头忘了一眼那个姐姐,她居然在用别人的毛笔在写字,而且看上去那个姐姐是多麽不习惯那支毛笔啊,那时我的心里不禁有一股暖流经过。

果然不出所料——我考上了,而那时我才知道那个姐姐是六年级写字最好的一个姐姐,可是她却因为我放弃了展现自己的机会,我听了之后心里面惭愧极了。看着这张书法考级的证书,我又想起了那位善良的姐姐。

我的假日生活多姿多彩,简直就是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回忆我的假日生活,回忆我的童年。

假期生活作文(二)

每一次的暑假生活都应该是丰富、有趣、愉快、安全与精彩的。当然每年的暑假生活也是如此。暑假生活的天数与寒假生活的天数相比是要来的更多一些。所以有许多的人们都选择了外出旅游,借此假日去欣赏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有些人则选择了给自己“充电”,补充自己的知识面。总之,在这2个月的暑假里每个人都独自享受着自己的生活。

对于身为学生的我来说,经过了一年的紧张学习,暑假的来临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喜悦之情。在这个暑假里,我把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安排的非常充实。在刚刚放假的七月份里,我尝试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的打工生活。整整的一个月打工生活,虽然十分的辛苦,也碰到了许多平时没有碰到过的大大小小问题与麻烦。在这短短的打工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明白了父母们的工作艰辛。但是我却十分的开心。因为每次打工结束,我都会有一种欣慰感、自豪感以及成就感。当然,在体验社会的生活里,我也选择了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来“充电”,以此来扩展我自己的知识面。暑假里难免少不了和三、五个“死党”结伴去街上逛逛。欣赏着上海的变化、时尚的潮流、大自然的风情。不时,我们也会坐在繁华的步行街旁,在清闲淡雅的茶坊里谈天说地,做着属于我们少女们自己的“白日梦”。在炎热的夏天里,我们也会和太阳公公比一比他那般魅力四射的阳光和温度。我们挥洒着自己的舞姿,在火辣辣的天气里,跑着步、打着球、游着泳……

篇6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浅谈汉乐府

倪其心

乐府原是汉代的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

西汉初期的庙堂宫廷音乐大体承袭秦代,掌管庙堂音乐的职官是太常的属官太乐令。专职演奏的乐工是世代相授的制氏一家,隶属于太乐。到武帝时,“定郊祀之礼”,在太乐之外,“乃立乐府”。

武帝立乐府的目的是在崇祀的名义下,要求用新声改编雅乐,以创作的歌诗取代传统的古辞。为此,乐府官署的任务便是采民歌俗曲以创设新声曲调;选用武帝所欣赏的司马相如等当时作者的颂诗以为歌辞;以及训练乐工、女乐进行新作的排练。其实质是改革传统的郊庙音乐歌曲。

从武帝立乐府到哀帝撤销乐府,其间不时有人批评、反对乐府,传统观念和保守势力的影响始终存在。但由于雅乐古奥,“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因而并不流行,不起教化作用。而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从帝王到吏民,都爱好俗曲新声,流行成风。围绕乐府官署立废的这场音乐歌曲雅俗之争,形式上以哀帝撤销乐府而休,实质上是顺应时展的改革取得胜利,新声渐替雅乐,并积极促进诗歌的发展,终于在东汉导致五言俗体取代四言雅体的正统地位。

今存两汉乐府,大致东汉作品多于西汉。西汉乐府广采歌谣与音乐改革相联系,注重乐曲,采地虽广而存录歌辞不多。东汉观听风谣与用人政策相联系,注重歌辞,存录民歌谣辞较多。此外,由于西汉后期风行俗曲新声,贵戚显宦及地方豪强私家蓄养伎乐甚多,到东汉,雅俗之分渐泯,文人作者渐起,因此除官府机构保存民歌谣辞外,文人学者也开始撰录乐府歌曲、歌辞和著录乐府曲题源流。同时由于歌辞和乐曲分别传抄,造成了“乐府”和“古诗”相混的现象。大体说来,存于官府的两汉乐府歌辞,汇录于《宋书·乐志》;传于民间的,则散见诸集,例如《陇西行》“出诸集,不入乐志”,而《孔雀东南飞》则始见于《玉台新咏》,当是长期流传民间,录定于陈代。到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搜集历代各类歌辞,便把他所见的两汉官私所存的各类歌辞及谣谚,都编了进去。

两汉乐府的诗歌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两汉乐府开创了古代叙事诗的可贵的战斗传统,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诗体,即乐府体。从建安时代起,凡以诗歌抨击政治黑暗、反映民生疾苦而取得显著成就的诗人,大都从两汉乐府中汲取艺术养料,如“三曹”“七子”以乐府旧题咏时事,鲍照的拟乐府歌行,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等。至于白居易、元稹、李绅等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以及晚唐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等人的诗歌创作,其源亦出自两汉乐府,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远。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删改)

1.下面关于“乐府”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乐府”本是成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音乐机关,后来演变成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即——乐府体,流传到今。

B.“乐府”成立的目的是祭祀,任务是采民歌俗曲以创设新声曲调,其实质是传统郊庙音乐歌曲的改革。

C.“乐府”的撤销,终止了音乐歌曲雅俗之争,顺应了时展,确立了五言俗体的正统地位。

D.“乐府”诗歌的收集整理有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但由于歌辞和乐曲分别传抄,“乐府”和“古诗”区分并不明显。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哀帝撤销乐府,是由于雅乐古奥,并不像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从帝王到吏民,都爱好的俗曲新声一样,流行成风,不起教化作用。

B.保存两汉乐府歌辞的书目,一是官方的,汇录于《宋书·乐志》;二是民间的,则散见诸集:《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

C.西汉乐府注重乐曲;东汉注重歌辞,存录民歌谣辞较多,是今存两汉乐府,东汉作品多于西汉的主要因素。

D.西汉初期掌管庙堂音乐的职官太乐令,专职演奏的乐工制氏一家。由于承袭秦代,不利于汉王朝的发展和延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汉乐府的诗歌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这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增多的可能。

B.两汉乐府由于有民歌俗曲的加入,因而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C.两汉乐府影响深远,如当时的“三曹”“七子”、鲍照,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元稹、李绅以及晚唐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等人的诗歌创作。

D.两汉乐府在六朝,和“古诗”相对并举,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是其对后世影响的又一表象。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刘三吾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以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宴享,赐坐殿中。与汪睿、硃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选自《明史·卷三》)

4.对下列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南下)

B.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缺漏)

C.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改变)

D.三吾等实属之(通“嘱”,嘱托)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刘三吾“大节”的一项是( )(3分)

①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②得三吾晚,悦之③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④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⑤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⑥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三吾最初名字叫刘如孙,但以“字”出名,其兄刘耕孙、刘焘孙均死于战乱与匪寇之中,后由人推荐,得到洪武皇帝的赏识与信任。

B.刘三吾博学多才,加之天下初定,朝廷典章制度匮乏,故深受皇帝倚重,连皇帝所制《大诰》及《洪范注》也由其作序。

C.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由此被皇帝视为心腹,经常受到丰厚的赏赐,曾被赐以朝鲜玳瑁笔与朝参,与汪睿、硃善称“三老”。

D.洪武三十年,刘三吾主持会试,他秉公取才,却因所取“北士无预者”而被皇帝罢黜,因年老戍边,建文初年被召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3分)

译文:

(2)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3分)

译文:

(3)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 ~ 9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

黄庭坚

投荒①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②。

未到江南③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①投荒:贬官到荒僻的地方。②生出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31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③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8.第三句中“笑”用得好,结合诗歌说说作者因何而笑。(6分)

答:

9.结句“岳阳楼上对君山”,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渔村访友

阿 坚

4个小时闷热的旅程后,就看见水库斜对岸的小渔村了。我的友人正躲在那写书,是他邀我去探访的,信中说:……这么好的风景仅一个人享受实在冤枉,奇景共赏才有雅趣。公路还得盘绕水库十多公里才能到达,而水面直线距离不过两三公里。我很想游过去,一是凉快、痛快,二是惊喜他一下。后来想算了。

一个多小时后,在一个渔人小院见到了他:光着大膀,晒得黑红,若不是眼镜和手中的笔,竟浑然一雄壮渔夫。其房间的炕上桌上摊满书籍稿纸,与四角的渔具颇不谐调。我说:在这里写书太浪费自然了。他说:写得好就不浪费,我写得仅次于自然之美。我俩去游泳,当晚大鱼大酒不在话下。

我欲翌日返城,他道:古人不远万里访友都是小住几日以尽其谊;匆匆忙忙来了就走不成“现代”串门了。我说:依你,去远方看望老友不亦乐乎,我这些年也一直喜欢赶个一两百里去会友人;假如想一个朋友,坐车半小时就见到了,这也太轻易了;我欣赏去途中的渴望和归途中的回味,否则离了朋友不一会儿就回到现实这也太不够味了。

渔村之夜,不觉闷热,那大水库像天然空调,散出柔柔的凉意,顺着南风吹入纱窗。正是7月中旬,我却盖着毛巾被沉沉入梦。到天明全村的雄鸡齐鸣,我半睡之间,鸡鸣不绝于耳,且声音越来越大而近。睁眼一看,院内的红冠大鸡,站在高高侧墙上不断冲窗内吼嗓。伙伴起来说:在这根本别想睡懒觉,那鸡看你不起床就使劲冲你叫,怕你睡死了似的;再就是平常我也没人聊天,总是顺其自然,子时即睡;从不像在城里那样熬夜,作息真有点像古代人了。我俩去村边散步。草上和玉米叶上都有晶净露水,路上,有新鲜的驴粪羊粪。

家家的烟囱上都一缕青白,树林里鸟雀喳然。空气干净得像没有一样。他说:在城里,烟抽多了,肺胀闷,这些日子好多了,好空气有洗肺的功能;城里我住那地方,原先还有片农田,可供散步,今年初盖大楼成工地了。我有时写到一半就想散步,却没地方散步,在小屋里来回徘徊,跟风箱中的耗子似的。我说:别急,再现代一些,会有人修“散步馆”的,墙上挂些大海和森林,广播里放些鸟语虫鸣,水泥地上铺些人造黄土……

第二天上午我俩借了渔船,是站着划桨的那种,桨很长,船头翘。划了一个小时,还没划到水库中央,但已经四周茫茫,唯在天水之间了。风约3级,浪把船颠得起伏如荡。我说:有在海上的感觉,跟在水里游真不一样。他却说:我不喜欢划船,只喜欢游泳,这样才有鱼的感觉;就像不喜欢坐车喜欢走路一样,若是土路的话。说实在的,人的工具发明多了,人就离自然远了。

我说你喜欢梭罗的凡尔登湖吧?他说:我还去参观过呢,不过老在湖畔静处呆着也让人受不了,梭罗没住几年不又回大城市了?我想,人类比较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大自然和现代生存手段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结合,既控制一点现代化的高速,又多多保护自然区域;有时用用电脑,有时故意做做体力劳动;或者从返璞归真的角度反对一下“消灭城乡差别”,城是城,乡是乡,给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留一条退路。

我问:是不是小村没有城市设施你觉得不方便,像你在城里每天离不开电话和邮局?他笑了,说:是有点儿,所以我隔五六天,就走十多里路去镇上,打打电话买些报纸,也逛逛花花绿绿的商店——跟老乡进城似的,觉得镇上的姑娘比村里的都漂亮;可能我骨子里还过不了纯乡下生活。我说:人是贪得无厌的动物,居乡村想有城市的物质水平,达到了又想兼有乡村的淳朴和清净。据说我国富绅多在乡村有别墅,现代和古代的长处兼而占之;也许这正是大多数人的理想。

他仰在船舱,以臂做枕,说:这儿的天和水就是比城里的好,人的幸福越来越离不开好的自然环境,我是真想在这买个院子;每年当3个月城市人,剩下时间做乡下人。安个电话,等你下次来看我,我就摇着船去对岸接你。

(选自《兰州晨报》2006年6月30日)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在一个渔人小院见到了朋友时,他“光着大膀,晒得黑红”,赫然是一雄壮渔夫。

B.天明全村的雄鸡齐鸣,不绝于耳,且声音越来越大而近;连懒觉别想睡,作息真有点像古代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C.“我”与朋友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喜欢划船;友人却“不喜欢划船,只喜欢游泳”,这样才更符合此时的生活状态。

D.对于梭罗的凡尔登湖,友人谈不上喜欢,因为老在湖畔静处呆着也让人受不了,所以没住几年又回大城市了。

E.作者对通过“小渔村访友”事件的描述,通过友人之口,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与喜爱。

(2)去村边散步时,我与友人又聊到城里生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荡舟湖上,我与友人谈到了理想中的社会生活,请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6分)

答:

(4)划船时友人的一句话颇耐人寻味:“人的工具发明多了,人就离自然远了。”请结合全文,谈谈怎样才能离自然近些。(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玉刚:别对着镜头说谎

才会有观众缘

他是继宋祖英之后第二个登上悉尼歌剧院的中国人。他被誉为四大名旦之后,中国京剧旦角的后起之秀。他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的穿梭于男人和女人之间,他把民歌、舞蹈、戏曲完美地融为一体,他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强烈的视听冲击征服了亿万观众。

他就是李玉刚——继世界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后的中国又一传奇。

光明网:奔波的那10年,您当时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李玉刚:会唱歌的人都有梦想,无论是赞扬、嫉妒,方方面面都是来源于有梦想。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成名,小时候看春晚,看到谁站在舞台上,无论是刘欢,还是毛阿敏,我将来也想成为大明星,但是走向社会了,第一年、第二年以后,所有的梦想都破碎了,变得很现实了,有一些事情不可能了,虽然破碎是破碎了,但是生活的信心还是有的,我没有想到这一行向我伸出了援手。

光明网:您不是中国的唯一一个男旦,但是您让人看着很舒服,您觉得您身上的什么特质打动了观众?

李玉刚:我是属于那种不会说太多,但是不愿意面对镜头去撒谎,总之爱说实话,正因为这点给大家留下了很质朴的印象。而且4年前的《星光大道》,大家也看见我一步一步往前走,因为《星光大道》,当时毕老师常说一句话:星光大道,大道直通春晚。我的同伴们一个一个都上春晚了,虽然我没有亮相在春晚舞台上,但是我不会气馁。大家见证了我还是在一步一步往前走,大家看到了李玉刚的努力,也给了我很多支持我的掌声和声音。

光明网:您现在男儿身演绎杜丽娘、杨贵妃、虞姬、王昭君这些中国古典的女性角色,您觉得最大的难度在哪儿?

李玉刚:其实现在让我讲,有的时候我也不能够完完整整讲得好。毕竟在舞台上是我一个实践者,还并没有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但是最近,首先我会很注重视觉的冲击力以及给大家美的享受,我抓住了这些,我就尽量把这些感受传给大家,大家来看我本身就是希望我把最美的东西给到他们,所以在化妆上、造型上、肢体的语言上、音乐的编配上我都选最好的。

光明网:他们说你化妆,连发型、服装、选布料都是自己来的?

李玉刚:其实这样就促成了我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原来的时候,自己想让它更好,然后又没有参照的版本,就要自己去做。有的时候整别人的,不会达到,或者说我想要的东西,他们不会给到我,所以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去学化妆,然后染布,买布料,挺有意思的。

光明网:您现在演出很多,“刚丝”也多了,还有时间练功吗?

李玉刚:还是有的,但是没有原来那么充足了。其实我现在是打基础,并不是说在练功上打基础。人想发展,要有社会基础,现在对于我来讲,先是一个稳定社会基础的时候。我也需要有朋友,和大家一起来共事。我打算过完今年的春节,潜心下来把我自己没有完成的一些东西再完善一下。比如在《星光大道》里演过的长袖,春节之后,我会努力修炼一下。

光明网:通过您个人的人生经历,您想对正在前进的道路上执著追求的人们说些什么?因为您是一个已经取得成功的年轻人,您能给他们什么样的启迪?

李玉刚:其实说来也惭愧,因为最近一直跟很多的艺术家在一起,比如说碰到濮存昕老师,大家一起聊了很多,说看你在电视上的访谈,我特别爱听;碰见范曾先生,他们也是这样说。但是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不敢聊太多。其实,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非常不平坦的道路。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他必须要经历这么多,所以在他们面前,我很年轻,我比他们小。这一点东西在我的感觉当中根本不足道来。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讲,我还是想从自身经历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在思考,现在的年轻人条件比我们当时优越多了,昨天跟一些朋友说,我出生的年代正好是过去时代的尾巴,又占了新时代的头。正好是基于二者之间。这个时代给我的东西,反映到我的艺术作品当中,有传统,有现代,所以我的确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但是真的给你一个好的机会,你抓不住的话,你不可能有成就。对于年轻人,当老天给你机会的时候,你要准备好,抓住它。其实这个准备,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跟很多人聊天,报纸上经常说李玉刚一夜成名,因为别人这样说,我不可能跟他们说我不是一夜成名。我在想很多一夜成名的报道,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一点我特别认同,所谓的一夜成名,只不过是用一夜成名来感觉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任何的一夜成名,在这之前有很多年的精神上的、肉体上的折磨,或者是锻炼、韧性。

(选自《光明网·访谈》2011年1月18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李玉刚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成名,但是走向社会后,所有的梦想都破碎了,变得很现实了,生活的信心还是有的,最终靠着信心,他成为了名人。

B.作为男性演员演绎女性角色难度很大,当记者采访时李玉刚并没有正面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怎样讲,才能让记者满意,让读者信服。

C.李玉刚尽管演出很多,“刚丝”也多了,但仍然抽出些许的时间练功,因为他认为练功是打基础,获得“刚丝”们的支持同样是打基础。

D.“星光大道,大道直通春晚。”毕福剑的这句话,激励着李玉刚和他的同伴们,看到同伴们一个一个都上春晚了,虽然他不气馁,但最终也没有亮相在春晚舞台上。

E.李玉刚跟濮存昕、范曾在一起的时候,不敢聊太多,因为他自知与名家差距太大,无法跟他们聊到一块。

(2)通过阅读,你认为李玉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6分)

答:

(3)请结合全文分析,李玉刚成名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4)从李玉刚的成长经历上,你能得到哪些人生启迪?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学术价值极高的《谈艺录》。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地质勘探队队员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B.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C.在今年央视春晚中,杨丽萍用她那清丽脱俗的表演,为我们展示了精美绝伦的孔雀精灵,表达人类对于自然生命的礼赞,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与“打假斗士”方舟子有关的论战渐成攻讦,言语羞辱与式指责蔓延,且演变成现实世界中的人身威胁,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寒的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好的诗歌作品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但要写好实属不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旦为文造情或者缺乏新意②读起来不仅没有美感③尤其是抒情诗④甚至会让人大倒胃口⑤就容易落入俗套⑥它最容易着手又最难写好

A.③⑥①⑤②④ B.①②⑤④③⑥

C.②④⑥⑤③① D.③①⑤②⑥④

16.下面是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天灾面前,人类就是整体。从去年的海地到智利,从一个月前的新西兰到今天的日本,从地震到洪灾到龙卷风……灾难频繁发生,带给人类永远的创痛,也一次次提醒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令人惊惧的灾难面前,人类能做的,也许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异国他乡的人们祈福,_____________;帮助受灾的人们重新站起来,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我国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有人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不把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当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时,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篇7

高一年级是新课改的起始年级。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XX年8月初备课组全体教师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培训中,人教社的专家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清晰透彻的讲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理念,明确了新课标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发展渐进式目标,同时也对今后的教学实施有了宏观上的把握。通过专家条分理析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语文新教材在编排上创新的内在思路和选文意图,即提升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新教材,关键在于用好新教材。

这届高一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内容的编排与旧教材有很大出入,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加强反思和监控,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的主动和可持续性发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必讲课文,做到深讲细讲,选读课文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老师点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本学期顺利完成了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四》四个模块的教学任务,我们根据新教材认真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好单元过关考试和中段考试、期末考试,认真做好试卷评讲--质量分析--学情分析--培优补差--教学反思等工作。

二、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我们备课组的人员特点是:“新”、“缺”、“病事假多”。“新”:三位新分来的大学生都安排在我们组,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但毕竟教学工作才刚刚起步,各方面的能力需要从头培养。“缺”:由于这届高一扩招,面对教师不足的现状,我们承担了全年级15个班、每班60多人的教学任务,谭嘉璐一直教三个班的课,李杰、陈贞、田维玮、张海英都先后代过3个班的语文课。由于教师的“缺”,又造成了教师的不稳定性,目前有两位是代课教师。“病事假多”:上学期张海英请长期假、方晓雷请病假,王彩姬请产假,下学期张海英、黄仕山请婚假、李杰父亲病逝请丧假。难怪有人这样说:“病假、产假、婚假、丧假,你们组占全了”。有人请假,就意味着需要教师多代课,而我组老师团结互助、见缺就补,轮番上阵,从没耽误学生一节课,也没向学校叫苦叫难,难道他们不累吗?肯定很累,3个班的语文课令人不堪重负。记得一次期末改卷,当时只剩下谭嘉璐、李杰、田维玮等4位老师,但他们只用一天半时间就改完了全年级900多份试卷,谭嘉璐、刘英改完了所有的知识题,李杰、田维玮改完了全部作文,不但没有拖年级后腿,而且走在了其他学科的前面。这样超额高效地完成改卷任务,靠的是大家齐心协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视学校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在关键时刻能够勇挑重担,毫不推脱,充分体现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认真开展各项学科竞赛活动

1.利用辅导课举行“辩论赛”和成语接龙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配乐诗朗诵。首先在班级内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在此基础上选拔出优秀者参加年级复赛,代表年级参加复赛的有:宋楠、贾如、曹嘉棋、杜亭等。从初赛到复赛,备课组精心组织安排,老师们帮助学生确定内容,制作音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指导,5月中旬高一贾如同学朗诵的《呵,母亲》荣获“大曲杯海口市首届中小学生诗歌朗诵电视大赛”二等奖。

陈贞还汇集资料,把年级复赛刻录成光碟,撰写论文《在底吟浅唱中触碰诗歌的真实脉动》报送到在三亚举行的“海南省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研讨及学习方式的变革交流会”上。得到好评

3.影视配音比赛。由学生分别从影视片《马达加斯加》、《狮子王》、《勇敢之心》、《大腕》、《傲慢与偏见》中选出精彩片断进行配音,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4.李锦霞老师热心为备课组设计版报,还把15班学生的笔进行筛选、彩印,精心制作、汇集成册,题名为《走进红楼》,《千古流韵》,作为研究性学习成果报送到在三亚举行的“海南省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研讨及学习方式的变革交流会”上,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5.在全年级举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轮,我们能够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规范操作,在初赛的基础上,按人员比例进入决赛,决赛时间为90分钟,各考场安排有专人监考。

6.香港教育考察团一行来我校听课,潭嘉璐老师所授《拿来主义》,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四、认真组织竞赛,演讲大赛获殊荣

在教育厅举办的全省中小学生“八荣八耻”电视演讲大赛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周密安排,组织高一、高二语文老师从学生中选拔出最优秀者代表一中参加电视演讲大赛,主动与德育处、团委、和高二年级沟通,安排王雪同学在周一升旗仪式上模拟演讲,还多次组织语文老师辅导王雪进行赛前演练。期间,康临华、张玉玲、庄岸文等老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雪同学的演讲以9.79的成绩荣获全省第一名。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源自语文组指导老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源自他们对工作谦虚谨慎的一贯态度,源自他们对学校荣誉高度的责任感。

五、加强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备课组是最基层的业务组织。我们很重视平时的集体备课,定期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宏观悟单元、微观悟文本。我们的做法是: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在备课组活动中,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设想、收集的资料、制作的课件等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及共同探讨,其他教师对中心发言人的解读再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体现“四备”:一备课标:精心钻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体系和基本内容;二备教材: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及知识的内在体系和编排体系,把握重点难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三备教法:从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精心选择适当、灵活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四备学法:教师之间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法指导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强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经常围绕教学进行交流和对话,在教学设想、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了对教材的认识,发挥了集体智慧,挖掘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篇8

一、以旧带新,循序渐进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一册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高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在《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与此对应的内容,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又在初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基础知识的衔接。高中一册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三册的说明文,初四册的议论文。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经互相研讨,以谋求结论。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的意图,这种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次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即对课文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占有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方法等。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高中阶段的“思考和练习”中的问答题,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要想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来,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如果重视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也是可以逐步培养的。首先进行分析,认准解题方向,根据要求提出答案的要点,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组织语句给出解答。这个答题过程的分解,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做好学段衔接

学生上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视语文的读写为“苦差事”。这种不健康的状况,促使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触发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锻炼意志,变怠惰为勤奋;激感,变厌恶为喜好;塑造性格,变脆弱为坚强。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文章,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一个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养默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篇9

高一(1)班、高一(5)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符志坚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本期语文教学工作略作小结,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1)、高一(5)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高一(1)虽是理科尖子班,但班级学风不浓,语文必备知识积累不扎实,关键能力较弱,学科素养和创新意识欠缺,综合能力和水平不高。高一(5)班为平行班,学生基础差,学习意识淡薄,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针对这两个班,加强基础知识积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恰当的学习方法是当务之急。为此,我立足学情,定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立足课堂教学,积累必备知识,训练关键能力,努力提升学科素养,形成核心价值。

2.训练诵读,培养语感,培养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完成6次整篇作文和至少10次片段作文训练。

4. 强化书写训练,每月完成一本字帖,力求改变书写不工整、不美观的现状。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三、必修四。

三、遵循原则: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潜心制作课件,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提升了课堂效益。

2.教学方法实用灵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训练了关键能力,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

3.辅导既注重整体,又关注个体;既重视优生,又不忽视差生。

4.各种考试做到了安排及时、批阅及时、评讲及时。

5.作文训练采用是学生多写老师快改的方法,提升了学生写作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6.讲评月考试卷,做到了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特别是建模训练扎实有效。

四、教学措施:

1.用好配套资料《导学案》和《固学案》,根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

2.以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以培养综合素养为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

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上好每一节课。

①阅读鉴赏课: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阅读并完成文后练习)上课第一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结构思路、文章重点和难点)上课第二环节进入研读,进行研读程序与方法指导课后小结环节,归纳文章阅读程序和研读基本步骤布置课外训练作业。

②梳理探究课:以各种梳理探究的典型实例导入归纳知识要点评讲学习思路、归纳积累方法迁移训练。

③表达交流指导课:表达交流指导与训练,既要分散又要相对集中,既要系统化又要系列化。即作文指导与训练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即系列化),穿插于各单元教学之间,每次训练要保证相对集中的时间对某一板块进行整体指导(即系统化)。

4.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每次单元教学之后要认真总结反思,对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全面清楚地了解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和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对每个单元的复习作出小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五、教学成效:

1.按时完成了人教版教材必修三、必修四的教学任务。

2.强化了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

3.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完成了6次整篇作文写作训练和10次片段作文训练。

4.训练了学生的书写行为,改变了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不美观的现状。

5.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现状。

六、存在问题:

1. 教学进度没把握好,后阶段教学时间比较紧张。

2. 课堂教学方面,讲授用时过多,学生自主探究和巩固训练的时间较少,合作探究能力还处在较差水平。

3. 巩固练习的方式需要改变。学生课下主动背诵、训练语文的不多。作业预留也限于学校所订的《导学案》和《固学案》,虽然针对性和系统性都不错,然数量偏少了。

4. 检查力度需要加强。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实抓得不够,训练要求过低,惩戒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弄虚作假,学习不踏实。

篇10

关键词:高一 语文学习

所谓自我学习水平认定, 即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身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正确的认识。需要区分的是, 许多学校的入学考试并不是对这一概念的实践。因为大多数学校举行考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分出好坏, 贴上标签, 分层教学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成绩, 于是考察形式, 试题内容和结果都与笔者定义的自我水平认定相差甚远, 现实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所以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高一语文教学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但是,语文学习既有一些共同的规范和方法,也存在不同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的差异,高一语文教学应在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机制。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而高一仍能够用的良好学习方法、习惯,不但应该保留,而且还要强化和发展;对于在初中尚未具备,而升入高一必需的方法、习惯,才需要培养。因此,所谓“初高一衔接”,是指保持、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一语文学习要求的方法和习惯,最终完善符合高一语文教学规律的学习机制。

我的衔接对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1.更新观念,强化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提高。目前大多数教师备课、上课关注的还是教材、教学内容本身,而对学生关注不够,造成教学上不能因材施教。按于漪老师经验:“对学生的情况若明若暗,教学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或失之艰深,学生如坠云雾;或失之肤浅,学生味同嚼蜡;或失之繁琐,学生昏昏欲睡;或失之过简,学生索然寡味。”因此,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强化自觉衔接意识;善于分析教材、大纲,学生和教师自我;并注意衔接的科学性,从感性升化为理性。

例如在语法这个问题上,由于中考语文试卷不涉及它,所以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就难免忽略它;而高一教师又感觉这个知识点是初中就该解决的,更因为课程进度、时间等方面的困难而无法过多顾及:由此造成了高一学生的知识“空档”,许多学生搞不清楚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我主张初中教师多了解高一教学,高一教师多研究初中教学,前引后连,自然过渡。

2.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习动力主要是态度和动机,动机源于需求,需求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语文学习提供动力。语文是一门长线课,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最基础的识记水平能够直接体现外,其他的能力不能短时间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心理。所以,在高一阶段,教师更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文学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赛诗会等形式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自学能力的形成。并从肯定鼓励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特级教师陈钟梁说:“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其阅读方法。”他同时又说:“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其着眼点应放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基础之上。”很有针对性。

3.教得活也要学得好,培养自觉主动发展的能力,形成一种风尚和习惯。高一语文教学不仅仅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有意识地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中有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刚刚进入高一的新生,在大的学段跨跃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变化的冲击下,他们不知道哪些初中的习惯应该保持,哪些应该随学习的深入进一步发展。认识的迷茫导致学习行为的紊乱。他们蔑视勤奋努力,嘲笑严谨认真,误把书写潦草当作成熟潇洒,误把作业拖沓当作聪颖脱俗,误把好高鹜远当作蔑视保守……面对这种情况,高一起始阶段,教师应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常规教学,不仅要有针对性的澄清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更要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上,如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考试上培养自觉性,并反复强化,形成定势。使学生养成认真写字、广泛阅读、勤写随笔、注重积累和查阅工具书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学法,拓展知识。初中的语文教学,首先还是扎扎实实教好本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还是立足于课本。那么,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及补充练习,一般来讲,平时的测验考试就基本不成问题。而高一已到了受普通教育的最终阶段,应为将来进一步学习专业打好基础,无论学文科学理科,都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学外语也离不开母语。高一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学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广泛阅读,拓宽知识,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改变过去局限课文,靠老师帮助辅导甚至猜题的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高一语文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