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妇联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妇联存在问题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基本情况简介
全市妇女组织现状是:市妇联机关1个,乡镇(办事处)妇联12个,市直单位妇委会60个,村妇代会160个;工作条件方面,市妇联有专门的办公场地,乡镇妇联、市直妇委会大部分也有办公场地,村一级没有办公场地。市妇联全年工作经费(除工资外)10000元,市直妇委会、乡镇和村一级基本上没有工作经费。工作运行方面,近年来各级妇联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交点上开展工作,发挥了作用,但也有部分基层妇女组织特别是乡村一级妇女组织,工作内容以中心为主或者以兼职为主,工作方式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落实工作的形式来开展,上级有任务、有要求就办,有时甚至搪塞、拖延了事,工作随意性很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建设方面
基层妇联组织无法保证独立设置。目前,就市一级妇联工作来看,还基本上能正常运转,但也存在问题,由于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上级要求有专人、专项经费,但我们一直未能落实,妇联现有人员编制少,人手紧张而疲于应付,易造成协调、调研、督查、服务工作的不到位。乡镇(办事处)一级妇联组织能够以独立形式存在,但却有相当一部份妇联干部身兼数职,使妇联工作退为次要位置,问题更大的是村级妇女组织,多数只是挂起了妇女组织的牌子,根本无法保证妇女工作的开展;村妇代会主任80%以上的精力是抓计划生育工作
2、干部队伍方面
(1)、妇联干部流动渠道不畅通。在调查过程中,妇联干部转岗困难,流动不畅是反映较强烈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市有的乡镇妇联主席已任职近20年没有变动,女干部流动缓慢,队伍结构老化,不利于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更不利于妇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这与中央提出的“把妇联建设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这一目标要求不相符。
(2)、基层妇联干部待遇问题。市委20__年已通过常委会研究决定,乡镇妇联主席享受副科级待遇,但是现在也没能落实,另外村一级妇代会主任由于受编制、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的限制,有一部分没有固定工资报酬。有的村妇代会主任的工资补贴多年得不到兑现,以上都严重影响了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工作条件方面
主要表现在工作经费无保障。妇联要在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权益、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我市妇联的工作经费每年才10000元,现在物价飞涨,办公经费多年未变,办公设备老化不适应工作需要,更新缺乏经费。开展活动基本上是一事一请钱,有的活动因无经费支持也只好放弃,各种活动和培训都很难开展,使得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要从妇女是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主力军的高度认识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带头学习与妇女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经费上支持、工作上指导、政治上关心,切实消除妇女工作中的不利因素,为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保证。
2、争取支持,夯实基础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建带妇建,促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及各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之中,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争取分管领导的关心、支持,使妇联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3、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当前,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对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所以市妇联要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正确引导、教育基层妇联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求地位,同时要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上级妇联也要积极提供条件,组织妇干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
4、创新工作,提高效能
面对新形势给妇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妇联要自觉把妇女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把握,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点作为妇女工作的切入点,把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受益不受益作为履行妇联基本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打破妇联单打独奏的传统做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规模大、档次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篇2
一、基本现状
在全县38个行政村26个社区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都活跃着基层妇女的身影,每个网格单位均配备了3-5名基层妇女。目前全县网格妇女小组数156个,参与网格妇女人数784名,网格妇女特色团队43支。据调查,参与网格团队的妇女自身素质相对较高、思想相对活跃,在城乡政治宣传、沟通交流、协调服务等方面能积极发挥作用,是全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中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
二、主要做法
目前嵊泗县妇联通过强化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有机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网格妇女代表的作用,积极开展“巾帼共建网格,妇女共促和谐”活动,努力推进妇女网格更好地对接全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一是建网立基,合理设置妇女网格规模。根据该县乡镇网格实际,推行“I网格、I新妇女组织、X特色服务团队”的妇女网格组织模式,即依托现有的网格划分,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将原来的妇女小组改建为网格妇女小组。点上以社区妇联(村妇代会)为统领、面上以“妇女网格”为单位,设立一个网格,一个网格妇女小组,若干个特色服务团队的管理模式,建立妇女网格服务网络。
二是科学组队,合理配备妇女网格队员。依托常规组团,结合妇女代表和网格布局实际,发挥社区女民警、女性陪审员、社区妇女维权站联络员、社区女医生等社会各界、各层、各类现有的女性人才和“老舅妈”、家庭志愿者、渔民老大家属、文艺骨干、创业能人、女党员、女代表等巾帼志愿者资源与妇联组织优势,将各类服务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实行立体化组团,以“妇女所求,我有所应”为宗旨,组建妇女特色团队,为网格内妇女提供菜单式、多元化、个性化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如成立巾帼网格科技服务队、巾帼网格就创业服务队、巾帼网格维权服务队、巾帼网格爱心服务队等为基层网格内群众提供后援支持、志愿支持。
三是创新求特,努力形成一乡一品的妇女网格格局。为把妇女代表更多更有效地融入常规网格中,积极促进乡镇网格体系建设,进一步凸显妇联在网格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各乡镇妇联结合妇联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妇女网格活动载体,按照妇女互促、网格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老舅妈”工作室、“美丽书屋”、“爱心驿站”文明家风点评栏等阵地建设,通过开展创业致富、“美丽加油”、“家庭互助”、文化自娱、文明互评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的“美丽网格”格局。如五龙乡妇联推行渔民老大家属与“海上网格、妇女代表与陆上网格对接的“双网格、双服务”模式;花鸟乡妇联开展空巢老人、网格队员、部队班组的三结对活动,并对外迁菜园的异地妇女实行异地联络和管理;菜园镇妇联在城市社区推出“1+X”爱心志愿服务模式;嵊山镇妇联围绕民生工作,开展“三进”“三跨”服务活动。
四是立制规网,促进妇女网格工作规范化。为明确巾帼网格服务团队队员的工作职责,规范妇女网格管理和服务团队在处理网格事务、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县妇联把在开展网格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举措用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建立健全与乡镇党委网格建设制度相配套的妇女代表联系妇女群众制度、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民主恳谈、工作汇报、定期分析及激励考核制度等相关长效机制,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和长效运行。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基层妇女在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与党委政府及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
一是妇女自主开展网格活动积极性不高。目前,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最基层妇女多数是家庭妇女,凭借的多是热情和责任。当家庭与网格工作出现矛盾时,往往会出现顾了自家、漏了联络的情况。同时在工作开展中,部分组团妇女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在融入网格化管理工作时有时会带有盲目性。大部分参与网格管理工作的基层妇女都是政府社区要其干什么就干什么,自觉服务妇女意识不强,影响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二是网格妇女队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高。服务群众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主轴,网格服务团队成员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实效。目前,妇女网格服务团队成员除了一些乡镇机关、社区干部和责任医生、教师等外,大部分为社区(村)妇女代表,不仅文化层次不一,而且与群众沟通交流、解答各类问题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相对缺乏,尤其是向群众解答相关政策、法规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也影响网格工作在群众中的人气和威信。
三是奖惩机制难以健全。乡镇妇女工作经费没有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只有开展活动时才向政府申请活动费用,更没有妇女网格工作的专项活动经费,妇联难以建立与全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相配套的网格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妇女网格队员经费难以落实,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也不能共享有限的网格工作资源,从而影响她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热情。
四是妇联的主体地位难以凸显。在网格工作中,妇联组织的作用就是服务党委网格工作为主,目前妇联主动参与网格工作过多可能容易在乡镇党委层面引起争议,有喧宾夺主的味道,从而影响对妇联服务网格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对策思考
为使基层妇女在全县开展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全县妇女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总体水平能进一步提升,实现与全县网格的有效对接,将零散的做法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基层妇女参与网格化管理是妇女参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女代表联系制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有效载体。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妇女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要采取各种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广大妇女对“巾帼共建网格”工作的知晓度,切实加强组团妇女的工作责任感和联户家庭、群众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是大力开展网格点示范创建工作。继续推进特色网格创建工作,根据各乡镇工作实际,结合示范点创建,积极开展富有特色和成效的网格活动,有重点地推进一乡一品的特色网格创建,为党委网格工作推波助澜,共同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篇3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现状 问题 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推动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农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和灵魂,在社会地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的追求和渴望。各级党委政府在提高农村文化素质品位,丰富群众生活,牢牢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
1、更新观念,认识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和谐文化与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放在同等位置,常抓不懈,并调动农村基层干部搞好农村文化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健全了一批基础文化设施。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构建了文化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文化广场,户有文化大院等,都配备了一定的文体娱乐设施。
3、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了文化队伍。乡镇有专职文化干部,村有文体协会,财政提供一定的专项文化活动经费,必要时还拉动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
4、部门协调联动,开展一定的文化活动。坚持形象与创建相结合的原则,组织青年团武装部、妇联、文化站、业教、农林科技、卫生、土地、司法等部门配合,开展一系列送文化下乡活动,并在大型节日举办一些联欢和比赛活动。一些业余文化团体还联合文化部门,拓宽文化渠道,拓展文化产业,为社会提供一些有偿服务,弥补了文化经费的不足。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小。认为物质文明是硬指标,精神是软任务,有的只重视经济发展,忽略或轻视文化建设,甚至放弃对文化建设的管理,造成文化队伍不稳定,组织机构不完善,设施落后简陋,人才涣散缺乏,场所虚设或被挤占,经费不足或被挪用等现象出现。
1、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差。部分乡镇、村无文化办公室、公共娱乐场所和基本设施。有的即使有也配套不全,规模薄弱,维护不当,无论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都跟不上实际需要。
2、农村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不完善。部分乡镇无专职文化干部、编制和经费,有的即使有也形同虚设,甚至被“断奶”或挪用,村级无文化协会等。造成文化部门呈现“一无人力,二无财力,三无权力,四无活力”的局面。
3、农村文化建设队伍不健全。部分乡镇虽设了专职文化干部,却身兼数职,不能专职专用,有的调动频繁,不适应长期从事文化事业。有的存在人才匮乏、人员老化、人才断档、业务培训稀少等现象。
4、农村文化建设开展活动形式困乏。由于经济的制约,文化人才的流失,致使开展群文活动无法保证经常性、趣味性和丰富性。许多活动都是应时而生,应运而生,缺乏广泛参与和喜闻乐见。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为了提高农村文化建设质量,满足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实现党和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开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1、强化领导文化意识,突出文化地位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升到高度加大对农村谇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含量和分量,充分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对经济发展兴衰成败有影响和促进作用的事情来抓,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确定长远目标,持之以恒。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文化编制,配备专职干部,提供专项资金,加强对文化组织的形成与管理,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条件。
3、完善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保障活动阵地持久实用。建立办公、娱乐场所,配备整套文化基础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鼓励壮大文化户,提供社会参与,确保文化阵地和设施不被浪费或破坏。
篇4
一、《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
《*妇女发展规划》涉及七大领域,271指目标,其中统计指标260项,工作评估指标11项。经监测评估,已有239项指标实现规划中期目标,18项指标突破规划终期目标。主要目标进展情况:
1、参政议政。目前,全市共有女干部3800名,占干部总数的35.2%。市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班子中配备女干部6名,配备率达到100%;副科级以上女干部87名,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0%;60%的市直部门配备了女干部;9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到100%;市人大女代表比例达到15%;政协女委员比例达到23.7%;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达到42%,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发展女党员比例达到27.3%,高出规划终期目标2.3个百分点。
2、教育培训。目前,全市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制得到规范。*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普及率达到100%,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65%,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大力开办农民技校、成人学校,对妇女进行文化、科技教育。在农村,90%以上的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4320名妇女获得“绿色证书”,1220名妇女获农民技术职称,突破《规划》目标要求。在城镇,95%的女职工接受了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3、妇女就业。*年,全市社会从业女性20.2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5.8%,超出规划中期目标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从业女性达到6.94万人,就业率达到40%以上,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五年来,共向外地输出妇女劳动力1.3万人。妇女就业领域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卫生、金融业妇女就业人数逐步增加。在毕业生就业、干部招考等方面都体现了男女平等。
4、卫生保健与计划生育。目前,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们在济宁市率先启动了母婴保健保偿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超过《规划》中期目标2个百分点;婚前医学检查率降至4.1%,比2000年降低78.1个百分点;妇科病检查率达到16.1%,比2000降低20个百分点。积极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大力实施避孕节育措施和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开展四大病毒检测工作,全市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受教育率达到100%,四大病毒检测率达到100%,男女出生性别比保持在105.9:100。
5、法律保护。全市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148”妇女法律热线、家庭暴力致伤鉴定中心、妇女特邀陪审员以及司法部门最大限度的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妇女儿童有59人。农村收养利机构覆盖率达到8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女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城镇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8%,比2000年提高3个百分点;女职工查体日趋规范。劳动、工会、妇联每年对企业女职工保护情况进行检查,有效防止了侵犯女职工权益案件的发生。、猖等社会不良现象得到遏制,侵害妇女权益的案件从重从严处理,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二、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妇女事业摆在和谐发展的重要位置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妇女事业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市里调整充实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各成员部门和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年度妇女规划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下发了《〈*妇女发展规划(*-*年)〉目标职责分解》和分阶段分年度目标实施计划,各成员部门、各乡镇(街道)也根据各自承担的指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把指标分解到相应科室、单位,做到了职责清、目标明、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联牵头、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网络机制。为全面启动新规划的实施,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妇儿工委实施规划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和妇儿工委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妇女工作的意见》,调整充实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也都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职责明确的妇女工作组织网络。
2、完善制度,形成高效运行机制。在人、财、物上对妇儿工委办公室给予倾斜支持,每年拨付5万元专项经费,确保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完善了工作报告、联络员、协调议事、监测评估等八项制度,配置了微机、打印机等信息网络设备,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强化责任,创新目标管理机制。制定下发了《目标职责分解》和分年度分阶段实施计划;指导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制定了本系统、本单位妇女规划实施方案;确立了鲁城、书院、组织部等8个示范单位,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与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签定了《*-*年*妇女儿童规划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自责任,纳入年度考核,确保了目标责任真正落到实处。4、监测评估,创新监督激励机制。调整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专家评估组和监测统计组;下发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实施意见》;先后完成了*、*、2004年重点指标的监测评估和*-2003年第一阶段的监测评估工作,形成了评估报告,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的予以了研究和解决。市里每年召开一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妇儿工委成员联席会议,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评选先进的必备条件,对目标完成好的单位大张旗鼓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本着面向领导、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体,通过开设栏目、悬挂过街横幅、制作滑动画面、动用宣传车、开辟宣传一条街、巾帼文明队入户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新规划的目标任务、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宣传重点指标部门实施规划的新经验。先后组织拍摄了实施新规划专题片,开设了《*妇女儿童事业网》,举办了“电信杯”妇女儿童新规划知识竞赛、“农行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男女平等演讲比赛、“健康杯”婚医学检查知识竞赛,广泛开展了《纲要》、《规划》知识竞赛和重点难点问题调研等一系列活动。五年来,在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专题栏目5次,举办妇儿工委成员、乡镇市直分管领导、妇女干部参加的规划知识培训班3期,下发知识竞赛试题3200份,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1次,宣传重点部门12个,悬挂过街横幅480条,制作宣传图版66块,下发宣传材料5000份,制作滑动画面宣传栏8个。国务院妇儿工委网、两纲通讯、中国妇女报、山东妇女、山东妇女网等网络杂志就*实施规划工作情况多次予以报道或刊发。多种形式的宣传,使《规划》目标深入人心,公民知晓率达到了85%以上。
(三)整合多方资源,解决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重点、难点指标的实施,是推动纲要规划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五年来,我们在年初下发全市妇女儿童工作要点的基础上,着力从三个方面解决了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制定政策,促进妇女参与发展。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每年听取妇儿工委全面工作汇报,针对实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年以来,针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特点、妇女参政议政、妇幼卫生保健等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的意见》、《关于在换届选举中保证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进“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市妇幼保健保偿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妇女发展的文件,优化了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
2、加大投入,切实为妇女办实事。市政府把妇女事业纳入每年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的重要内容,明确部门责任,统一部署考核。*年,市妇儿工委结合*实际,确立了落实男女同龄离岗、建立特困儿童教育基金、实施大病妇女救助等10件实事,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向社会公开承诺,*年低,10件实事已件件落实。同时,先后投资2亿多元,加强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国千所示范学校的标准高质量建设了新*一中,极大的提高了高中学生入学率;投资760万元,扩建了市妇幼保健医院;投资20万元,购置了优生检测酶标仪和自动咨询服务台,在济宁市唯一开展了四项优生病毒检测工作,覆盖率达到了100%;吸引外资90万元,建立了3所希望小学;争取上级投资80万元,改建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妇女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抓住关键,解决妇女发展的突出问题。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了妇女发展中的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市里成立了培养选拔女干部领导小组,建立了女干部人才库。组织部门从提高女干部自身素质入手,会同妇联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8期。先后选调18名妇女干部到省委、济宁市委党校学习培训。在市直机构改革、市、乡镇班子换届时,做到了文件中有要求,动员会上做强调,深入基层时重点安排,为女干部成长优化了社会环境。二是拓宽渠道,最大限度的安置妇女就业。市里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用工和下岗职工管理程序,在企业用工和减员增效的情况下,对女职工给予照顾和保护,全市妇女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45%以上,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外地就业,五年输出妇女劳动力1万余人。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竭力为妇女办实事。市委、市政府出台为妇女儿童办十件实事意见,免费为特困妇女办理新型合作医疗,免费为转移妇女劳动力、下岗妇女培训等。为特困妇女提供科技、信息、资金服务,使262名妇女摆脱贫困;全市协调社会资金209万元,对全市11000户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市慈善协会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扩大救助范围,五年共资助贫困家庭350户,为困难妇女解决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
五年来,由于各级各有关部门措施得力,实施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通过这次统计监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妇女参政议政比例较低,正职、实职女干部偏少;二是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还不能适应标准化农业和建设新型农村的需求,城镇女职工技术技能较差,不能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三是规划中的一些指标弹性较大,部门指标有下滑趋势;四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五是经费投入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妇女的利益,关系到规划目标能否实现。为进一步推进规划目标如期实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领导力度。近年来由于基层党政领导变动比较大,有些领导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妇女规划》实施的要求了解和研究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目标的实施。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女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视,将其摆上重要位置,强化政府责任。
2、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由于妇女儿童规划是政府颁布的,各级政府是实施规划的主体,各成员单位是执行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把规划实施看成是份分内的事,全盘有位置,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主动配合妇儿工委,自觉协调,使规划目标如期达标。
3、继续重视妇女参政的进程。要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意见,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要拓宽选人渠道,为培养选拔女干部提供源头活水;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女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强化政策措施,对确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女性要及时大胆提拔任用;要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女干部在岗位竞争中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篇5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16-1
1 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吉林地区周边乡镇,在家务农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保守,平时只顾低头种地,不闻外界时事。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学习兴趣,将成为今后吉林地区农民科技培训的立足之本。
1.2 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不足
我地区农民科技培训技术力量主要分布在市、县级农业机构,各乡镇村屯技术人员比较少。面对当前农民培训规模,往往是顾此失彼。加之培训经费投入缺乏,目前培训仍以举办各种养殖、种植培训班、田间地头面传口授为主,培训手段科学技术含量不高。一些先进的“声、光、电”教学技术和设备没有得到普及和利用,缺乏生动的现代化声像、影视等科技教学设备,甚至在偏远村屯,还没有固定的科技培训场所。
1.3 农民科技培训缺少跟踪调查
农民科技培训的目的是推动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在培训过程中,普通只注重培训环节,而忽视培训效果。农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总结并修改培训内容,只能按照计划进行多次重复培训,培训内容脱离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1.4 农民科技培训网络信息薄弱
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载体,在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所占比重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对网络比较陌生,基层农技人员对网络接触少,网络知识缺乏。目前在我国农村,通过互联网获得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的家庭仅为9%,在互联网熟练操作出售农产品的家庭还不足 5%。
1.5 培训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
目前,吉林地区农民科技培训资源还未能得到有效联通和衔接,组织培训工作的单位和部门除农广校以外还有市妇联、科技局、就业局等多个单位。这些单位各自培训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同,致使农民科技培训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由于各部门举办的培训没有做到合理整合配置,教育培训资源不能得到统筹运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培训、无序培训,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时间。
2 改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的领导工作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培训部门应联合植保、环保、土肥等相关部门,创立研究、培训、推广三位一体的协作模式。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经费投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要有足够的培训经费预算,培训部门将培训专项资金切实的用在农民身上,用在农民科技培训的项目上,任何部门和个人不挤占,不挪用,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贡献。
2.3 培训要符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求
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必须先调查研究,统筹规划,根据当地的生产特点,制定培训计划。不能搞“一刀切”、“大帮哄”,要了解农民的需求,培训内容要迎合市场需求,培训形式要多种多样。2011年冬季,市农广校举办农业创业培训项目——肉食鸡养殖技术培训班,所有学员统一食宿、学习在一起,学员学习热情高,此次培训紧跟培训学员所在地的农业结构调整,教学形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员的专业需求补充专业知识,教学中有必要地技术介绍,有专家现场解剖讲解及现场精彩答疑,课堂气氛热烈。亲自到各大养殖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及技术咨询指导,让学员更是大开眼界,培训效果反响极好。
2.4 开展培训后跟踪调查活动
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开展有效的跟踪调查活动。形式有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跟踪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培训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培训改善和提高。通过亲自与培训农民交流,积极实现知识和信息的互动,了解农民的想法和要求,完善相关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更好地完成培训工作。
2.5 强化农民科技培训的宣传和引导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利用“12316”热线,农业网站等涉农信息传输渠道,让农民轻松地利用电话、点击鼠标就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业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等宣传媒体向农民公告农业市场行情信息,用科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从而避免或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篇6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自9月份我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习交流,领会精神实质。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座谈交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不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在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根据党委的要求,就分管的工作结合实际撰写调研报告。为了写出紧密联系实际,真实反映现状,能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调研报告,我查阅资料、分析形势、召开群众座谈会,听取建议,认真撰写了调研报告,对我们区域内妇女在创业、就业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三是认真对照检查,集中查摆问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问题,初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基本做到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存在问题的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二、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各项分管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带领分管部门的同志们围绕全年目标,克服困难,团结拼搏,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1、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全镇动迁安置工作。能积极带领机关干部积极参与拆违集体行动,并与小组人员一起入户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二是认真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按照要求,与小组人员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及时掌握稳控对象的信息及思想动态。2、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生育文化建设,弘扬婚育新风,营造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的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服务方式和“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信息咨询”的服务功能,积极为全镇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温馨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三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结合操作实际,规范了基层计生工作台帐资料、流动人口四项手术经费的报销标准等工作。经过上下努力,今年我镇荣获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3、认真做好妇联工作。一是依托妇女学校和“巾帼文明示范岗”,以妇女骨干和巾帼志愿者为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志愿者宣传服务活动。二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双带双富”等活动。三是为引导妇女正确对待家庭和社会矛盾,提高依法维权和学法用法的本领,今年开设了“女性大讲堂”,共举办10期,受训人数达800多。4、建立全镇价格监督服务网络。根据区物价局的统一部署,我镇成立了价格监督站,在各个村、社区建立了价格监督点,并在下塘菜场建立物价监督台,聘用监督员11名。各个价格监督点都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在政府大厅内设置了触摸屏.方便群众对相关物价政策进行查询。同时,还健全了物价站工作制度,明确了物价监督员的工作职责和义务。5、正常有序地开展机关党总支的工作。组织、带领机关全体党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学习的要求和实质渗透到具体工作中,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三、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各级党纪、政纪规定。在对待个人利益,运用手中权力,对待小节问题上,始终坚持“警钟长鸣”,除了享受政策、法律规定的权益外,不,公正透明,并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能经常教育分管部门的同志,在工作中要清政廉洁,多为群众办实事,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仆。
四、不足之处
一是学习不够深入。本人尽管主观上比较注重学习,但个人学习不够深入,有时是事务较多,有时不能很好地克服工学矛盾,在政治理论方面和分管的业务方面,学习还不够系统深入,工作忙碌起来往往疏忽了学习,存在着边学边用的实用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不够强,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开拓。
二是思想解放不够。今年以来计划生育、妇女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可以说自已很重视,抓得也比较紧,但是对于计划生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创新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等方面还探索不足,分管部门的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问题。
五、今后努力方向
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拓宽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引领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在加强学习上用心思。要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实践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主动研究新形势下分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解决复杂问题和破解难题的能力。
2、在改进作风上有转变。要坚持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要力戒浮夸和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取得实效,提高效能为工作标准,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摒弃工作一般化的观念,不断在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增强激情,激发创意,在具体工作的方法上,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篇7
1.1规划先行找准致富路
科技扶贫人员入村后,找准优势,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以扶贫人员王玉富为例,针对原州区杨河村干旱、种植小麦等传统产业效益差的状况,制定了杨河村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规划和杨河村养羊三年发展规划,教农户建标准羊棚、饲草配置、防疫等科学养殖技术。经过3年帮扶,杨河村从事特色养殖的农户占86%,人均纯收入由3770元增加到7436.6元,科技示范户人均纯收入9584.16元,该村经济来源由原来的种粮、养畜、劳务输出分别占50%、30%、20%,转化为养羊、种粮、劳务各占60%、30%、10%。据统计,百名科技扶贫人员帮助贫困村提出发展思路500多条,制定、完善和实施各项发展规划170条,科技扶贫成为贫困村发展致富的领路人。
1.2科技引领转观念促发展
科技扶贫人员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操作、手把手教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给农民教技术。累计培训农民5.66万人次,编印技术图书132套,发放资料7.79万份,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64个3456.9hm2,培养科技示范户2400户,领办成立合作社75个。为农户探索了“合作社+农户”、“农户+基地+公司”、“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使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走向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道路。
1.3技术支撑产业提档升级
3年来,科技扶贫人员为100个贫困村引进枸杞、中药材、苗木、牛羊等新品种189个,推广旱地精准覆膜、免耕覆膜、测土配方施肥、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秋覆膜玉米种植多功能变形机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185项,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在贫困村得到推广应用,增产增效作用突出。
1.4聚合资金,着力改善民生
科技人员积极争取区市县三级农牧、扶贫、财政、环保、妇联等部门资金7508.4万元,实施自来水入户、村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建设、配置村部信息化设备、设施牛羊圈棚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力推进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居环境。
1.5信息应用,架起致富桥
信息闭塞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重要障碍,科技人员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农民使用互联网查询、获取需求信息,进行网络信息和交易,利用农村信息平台和手机信息,为农民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政策信息。
2存在问题
2.1部分人员不能尽快实现角色转变
一些人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欠缺与农民妥善交流方式,导致不能尽快融入群众,工作开展迟缓;一些在既承担教学或科研任务,又要做好扶贫工作的双重工作任务下,难以恰当分配和协调个人时间和精力;个别缺乏借力发力开展工作的开阔思维,特别是个人专业特长与扶贫村主导产业不相适应时,找不着抓手和突破口,工作成效不明显。
2.2资金短缺,制约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一是扶贫村普遍偏僻,交通不便,交通食宿补助费偏低;二是每人每年安排8-1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建立的示范基地覆盖群众面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和规模化推广应用等科技推广工作。
2.3相关保障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对自治区下发的《关于向贫困村选派扶贫开发的若干意见》中,科技人员可执行艰边地区津贴补贴标准,优先评中级职称,退休人员工资差额予以补发的政策落实不及时;二是有些派出单位没有按要求支持科技人员工作,仍然给其安排了较重的科研或教学任务,并且科技扶贫的帮扶工作没有计入派出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帮扶成效不作为派出单位年终评优评先参考内容。
2.4农村青壮劳力匮乏、文化程度低影响扶贫推进
现阶段,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在村里的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这些人员文化素质低、劳动能力弱,接受技能培训难度大,农业生产规模小,是制约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问题。
3措施建议
3.1做好选村、派员
建议新一轮工作部署强化调查摸底,掌握帮扶村产业情况;严格标准条件,按照“自愿报名---资格审查—单位推荐---科技厅审核”的步骤,选派专业能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热爱农村工作的科研人员,有针对性派员,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3.2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取消生活、交通补助一刀切管理办法,对单位在银川、扶贫在固原的和帮扶村特别偏远的,适当增加交通补助;二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3.3县(区)委重视,捆绑帮扶
一是帮扶县(区)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安排分管扶贫的县级领导,统筹安排,为扶贫在财政、科技、扶贫、乡镇、农牧等部门间架起通力配合桥梁;二捆绑贫困村“一个区级部门+一个县级部门+县级扶贫办+乡镇干部”的多部门帮扶资源,让科技扶贫牵头,大力推行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主的扶贫方式。
3.4深化措施,打造科技示范村,实现精准扶贫和整村推进
选择一些主导产业明显、扶贫工作成效突出的扶贫村,多部门协调、聚拢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措施,建设科技示范村,使科技扶贫从培养示范户带动农户模式转型为建设科技示范村带动周边村镇模式。
3.5强化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篇8
一、石油行业女职工保健工作的现状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是导致妇科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女性平时忙于工作和学习,比较忽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尤其在石化行业女性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油气、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各种疾病,往往导致不良后果。经输油场站现场访谈,调查发现影响女职工健康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生理危害。因石化企业属高危行业,储油场站高温、高压设备多,储油罐、输油管线、装车设备跑、冒、滴、漏等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毒物质与粉尘、噪声、射线、高温等直接危害职工健康。其二是心理危害。在输油场站工作的员工由于高强度作业、精神高度集中等原因,致使输油场站工作人员压力要大于非场站人员;由于经验的缺乏,工作时间短的职工心理压力要大于工作时间长的;基层场站倒班女工压力要大于机关职工。
二、影响女职工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女职工自我保健意识薄弱。我公司女职工保健工作无论在保健管理还是防护措施方面均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行业性质在区位选择中受到限制。大多数一线职工生产劳动条件差,防护措施不得力等因素, 忽视自身的保健,造成遭受有毒害化学物质侵害的情况依然存在。二是女职工卫生保健知识贫乏,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如有的认为不痛不痒没必要检查的,有的认为妇科检查难为情的,有的担心检查出重病治疗困难的,因而不愿参加妇女病检查。
2.女职工对自我保健缺乏系统学习。虽然在女职工保健教育学习方面我们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作了一些培训、教育工作,广大职工也表示收益很大,但现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培训表现出系统性不强,具体表现在:参培人员大多是被动学习,职工参加培训多因单位组织、要求,将此类学习看成是牺牲休息时间产生抵触情绪,有很多人抱着听听看的消极态度,致使培训效果不佳;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很难做到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和评估,使培训缺乏针对性,导致培训内容与职工需求差异较大。目前大多数培训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可以尝试以单位内部培训和参加外部短期培训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可以帮助女职工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竞争能力。
3.宣传力度不够,协调管理能力薄弱。有些单位领导自身不是很清楚女职工保健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从而也就对女职工保健宣传工作重视不够。有些女职工缺乏对《母婴保健法》、《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四期”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关于女职工保健工作的宣传工作还仅停留在口头上和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此外由于各输油单位地处不同地市相距较远,因此女职工保健工作需要各地区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时无法及时召开协调小组例会解决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应参与企业女职工保健监管工作。政府应针对不同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机构,理顺有关规定的下发渠道,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对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应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根据《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企业负责人重视与支持。领导重视是关键,只要企业领导重视, 有分管领导负责,女职工保健工作各种措施就能落实到位。企业分管领导可以定期召开各基层单位女职工干部会,发挥集体智慧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与改进女职工保健工作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逐步增强各级领导对女职工保健工作的责任感。
3.通过多方协调共建劳动安全卫生专项目标合同机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女职工保健管理工作制度,关键要健全评价考评制度。积极争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支持,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由工会牵头开展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目标合同工作,把女职工保健工作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逐级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和妇联组织在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方面的作用,切实保护女性职工合法权益。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一要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岗位特点的合理的考评体系。把考评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科学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指标,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并且将考评与选拔、任用、晋升、奖惩制度挂钩。二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分配制度。不断的完善激励机制和职工工资奖金二次分配相挂钩的制度,调动全体职工对女职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做到考核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加大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同时也需通过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把个人价值与单位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通过系统培训、学习强化女职工保健意识。针对前述关于培训缺乏系统性而导致的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加强女职保健培训系统性。首先,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女职工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教育。其次,我们应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建立女职工保健工作长期计划,深入职工调查,根据女性生理和日常碰到的最多、最急需掌握学习的知识特点建立系统的培训计划,协调好计划内容与职工需求的矛盾。再其次,注重培训教育形式多样化,除聘请妇幼卫生方面的专家针对机关和基层不同岗位女职工生理、心理等方面特点有所侧重地讲解相关知识,另外可在例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前后召开女性保健方面的相关知识竞赛与户外运动等活动,通过长期不断的普及女工保健知识,强化其思想意识,逐步增强高危行业女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保障职工劳动过程中女职工保健工作。
5.加大宣传共建女职工保健工作良好氛围。借助公司内部网络、报刊和单位自编的安全技术指南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把《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转发至各处室、场站并发放到女工干部手中,组织全公司女工干部学习,使《规定》为每个女工干部和女职工所熟知,并针对各基层单位的实际, 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
篇9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五个到位”。一是警力、物质保障落实到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办案业务部门倾斜,打牢调解工作的物质基础。两个民庭各配备7名干警、三个派出法庭各配备5名干警、立案庭配备4名干警,并优先保障办案用车、办案经费及电脑等办案装备,努力创造良好的办案条件,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质保障。二是奖惩激励落实到位。强化审判人员的调解意识,将调解率、巡回办案率、服判息诉率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及民事法官绩效考核并实行重奖重罚,鼓励审判人员主动采用调解的方法解决纠纷,并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三是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为了使民商事案件能够圆满解决,在调解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要求,即:把“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作为案件处理的“第一选择”,强化调解理念;坚持自愿、合法“两个原则”,依法规范调解;找准案件争议焦点、矛盾转化交叉点、法理与情理融合点“三个切入点”,及时公正调解;做到公开调解过程、公开案件事实、公开双方证据、公开调解结果“四个公开”,提高调解水平;尽到以爱心赢得当事人认同、以诚心赢得当事人信任、以耐心赢得当事人理解、以公心赢得当事人尊重、以恒心赢得当事人支持的“五心之责”,增强调解能力。四是典型示范落实到位。培植调解典型,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了法官调解积极性。五是人才发展落实到位。对办案数量多、调解率高、没有涉诉案件、有基层法庭工作经验、民主测评得票高的干警在晋级提职时优先考虑。近3年来,广南法院5名法官因调解工作出色被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
(二)更新管理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平面化管理为立体化管理。以开展“调解能手评比”活动为载体,着重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利用纸质报表、台帐和法院内网动态跟踪全院调解结案情况;不定期组织内部经验交流,总结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技能,推广调解经验;评查回访调撤案件,查调解案件质量,看当事人对法院审判工作、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的评价,促进调解工作规范;开展调查研究,剖析调解工作存在问题,总结司法调解实践经验,推广调解工作的新成果。从而改变过去调解只看指标、仅有结果的状况,使调解评比动态化、调解管理规范化、调解经验理论化,调解成果效益化,有效发挥立体化审判管理的效益。二是变段落式调解为全流程调解。为提高调解成功率,广南法院实施案件“全流程”调解,把调解环节前移,从案件立案阶段即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为调解成功打好基础;进入审判程序后,审判人员接手案件就通过电话、约谈、走访等方式了解当事人分歧焦点、掌握诉讼心理期望,做初步协调工作;庭审中强化调解,在吃透案情基础上分清责任,促使当事人接受调解;判决前进一步释明法律,敦促当事人自愿调解;对少数确无调解可能的案件,判后继续做协调和法律释明工作。通过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多年办案零上访。三是变单一型调解能手为全能型调解能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狠抓干警调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能力训练,加大“双语”培训力度,变单一型人才为全能型人才。让干警会做思想工作,会做群众工作,会做宣传工作、会做协调工作;通过一批老法官的言传身教,带动年轻法官调解能力迅速提高。
(三)创新调解方法,落实“四个转化”。一是在实践中把“法律理论”转化为“调解方法”。在吃透案情基础上,让法官充分履行法律释明权,使法律理论成为向当事人提示诉讼风险、展示同类判例的权威依据,督促当事人正确面对诉讼风险,主动接受调解。二是先进行“冷却处理”再转化为“热情服务”。对矛盾积怨深、对抗性强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先对当事人进行“冷却处理”,不马上组织双方正面接触,让双方先冷静下来,在增进双方理解基础上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律释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服其接受调解化解矛盾。三是把“坐堂问案”转化为“巡回调解”。在巡回办案中注重对民意、当地风俗习惯的采集、分析和运用,做好案件的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在审理时注重抓住主要矛盾,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预期,拟定初步调解方案;另一方面法律释明到位,严肃法律教育,打破他们法外获利的侥幸心理,引导他们协调解决纠纷。四是把“说情人员”转化为“调解骨干”。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所具有的“人情社会”特色,将一些当事人信任并委托向法官“打招呼”的说情人员作为做调解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他们理解法律,并主动邀请他们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做委托者的思想工作,增进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从而为案件成功调结作好铺垫。
(四)拓宽调解渠道,健全“四项机制”。一是在法院内部建立覆盖整个辖区的调解互动机制。在民事调解工作方面形成以县院两个民庭为中心,东南角有八宝法庭、西南角有珠街法庭,西北角有珠琳法庭,覆盖全县案件辖区的调解互动网络。二是建立社会联动调解机制。与县司法局、妇联、交警等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关系,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涉军案件合议庭”、“青少年维权岗”、“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法庭调解进交警”等专门调解组织,与相关单位共同研讨诉调对接当中存在的 问题,促进诉讼调解联动机制运转顺畅。三是建立全员参与调解机制。对群体性纠纷、涉及民生的重点案件,主动汇报并邀请院领导参与调解,从而在院内形成独任庭、合议庭、庭长、分管副院长、院长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调解机制。对上级机关和社会群众关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主动邀请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协调,化解矛盾;对疑难复杂案件、判决确有难度的案件,则邀请人民陪审员、对当事人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员参与协调,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四是建立案后释疑回访机制。坚持把法律释明延伸至案件结束后,对调解结案但未履行完毕的案件,审判人员主动电话督促、上门催促、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督办,促使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2013年1至10月,五个民事审判部门共动员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262件,执结标的814.25万元,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矛盾愈复杂激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办案经费保障标准偏低,物质装备较为滞后,辖区山高坡陡路远,物价上涨加快,办案成本高,工作难度大,工作任务重,巡回办案干警缺乏安全感。
2、案多人少问题依然存在。民商事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一些疑难复杂案件需要耗费法官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化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工作的进展。
3、少数当事人有滥诉的现象。有的原告把一纸诉状交到法院便无法联系,出现法官们戏称的“原告也要公告送达的尴尬”,部分当事人难寻,更难的是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缺席审判案件增多。
4、诉讼调解要求严格。《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审判实践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主持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且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但当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时,一方当事人又反悔,导致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5、人误导干扰。有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了开辟案源收费,进村入户动员老百姓打官司,把小事扩大,大事搞炸,增加法院工作负担和社会不和谐因素;有的案件当事人同意调解而律师、人不同意并误导;有的律师、人为了收取费而鼓动原告不撤诉“将官司打到底”等,给法院调解工作造成困难。
三、加强和改进法院民事调解的建议
一要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提升调解能力。法官应进一步加强对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准确归纳矛盾和纠纷焦点,坚持调解必须合法的原则,确保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当事人对案件实体和程序的的处分权,保证调解实体和程序的公正。针对有些法官不会调、不愿调的情况,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强化法官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不断提高法官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意识,以增强调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组织庭审观摩、座谈研讨等形式,提升法官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调解工作热情。加大对减少申诉率、增加自动履行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以激励广大法官多以调解方式结案。针对当前民事缺席案件审理,特别是公告缺席案件的审理,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台账,登记务工人员的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如有变动应及时的反馈信息,做到有址可寻。要加强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系,在形成诉讼后,人民调解委员将掌握的信息及时与审判人员反馈、沟通,掌握当事人的心理动态,便于诉讼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要建立调解协议效力,明确签字确认制度。针对巡回审判调解成功的案件,应规定法官在当事人达成协议后要征询双方意见,对于双方明确约定在调解书送达签收之时生效的,以送达签收为生效要件,但对当事人的意见应明确记录在案。如果双方表示同意协议当庭生效的,则调解协议经记载于法庭笔录双方签字后,即产生效力;同时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先在调解书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事后将打印好的调解书邮寄双方当事人签收保存。
篇10
一、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年来,本人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将学习摆到重要位置,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与分管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开阔视野,努力拓宽知识面和改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县委中心组、政府党组集中学习和上级组织的有关培训,做到领会实质,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行政事务的水平。
二、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切实推动分管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把握导向,新闻宣传成效显著。以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县九次党代会贯彻落实情况,积极宣传我县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和大开放”的发展战略。截止到目前,县两台共播发新闻节目10000余条、专题节目1000多条,在市级媒体发稿近197条、在省级媒体发稿27条、在中央台发稿4条。《总理四下蒙洼》、《铁马金戈鏖战急》、《众志成城战洪图》分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分会)二等奖及三等奖,《铁马金戈鏖战急》、《为了妈妈的爱》在市优质稿件评比中均获一等奖,《百岁老人新入户》等四件作品分获二、三等奖。
二是繁荣文化,群众生活丰富多彩。利用“流动舞台车”下乡镇、进社区进行巡回演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截止目前已演出100多场。组建10个流动电影放映小分队,深入到农村、学校免费放电影。截止目前已完成放映任务3400多场。开展“万册图书进农村”活动。多渠道筹措经费,为“农家书屋”购买各类图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供农民群众阅读,目前,已为一个社区和23个村室配备图书28800册、电子出版物2000多盘、电视机10台、电脑一台、影碟机10台。春节前,将建成设施完备、图书资料齐全的“农家书屋”27个。争取资金40万元,对县淮光影剧院进行修缮,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县体育场馆建设已经启动,并正在有序进行。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今年将有17个乡镇38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
三是资源整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今年以来,先后出动执法车辆100多次、执法人员500多人次,没收有线电视覆盖区域内的“小锅盖”400多个,捣毁、拆除非法电视台10座,基本消除影响我县广播电视发展和安全播出的不利因素,保障党的舆论阵地不受干扰,优化了广电发展环境。
四是加强监管,理顺文化市场秩序。开展文化市场“奥运保障行动”,共出动文化执法人员600多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800多家次,受理群众举报十余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一千多盘。开展公共娱乐场所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组织文化、安检、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对文化市场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面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每月地毯式清查一次,每半月对重点场所检查一次,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目前,查出存在问题的企业26家,已取缔4家、关门停业16家、限期整改6家。其中,街心公园7家练歌房和1家KTV,万宇广场内的一家网吧和三家游艺厅已被关停。开展网吧专项治理活动,利用已建成的网吧监控平台,24小时对网吧经营情况进行监控,还组织公安、工商等部门取缔黑网吧8家,收缴电脑18台。
五是严谨周密,全面开展文物普查。按照上级部署,我县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同时县政府拨出专款,确保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顺利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动员和培训会已经召开,目前各项普查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六是挖掘整理,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申报工作。在成功的将嗨子戏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又成功挖掘整理、申报了一批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黄岗柳编、琴书已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工艺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积极争取把嗨子戏和黄岗柳编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是多方筹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值已经接近4亿元。其中,**柳编工艺品是我县文化产业的支柱和龙头,年产值达到2亿多元,今年已被省文化厅批准命名为全省10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通过积极努力,近期又有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3家落户**。
八是发挥优势,加强旅游外事工作。积极争取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编制上报了淮河风景区“农家乐”生态游园、吕蒙纪念园和王家坝淮河风情园等项目书。王家坝镇已争取到项目资金10万元。邀请江南大学教授张光生为我县编制王家坝旅游发展规划,已召开两次座谈会,详规正在紧张制作中。积极加强外事交流合作,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接待外宾10批23人,争取香港同胞胡钦先生、香港信爱基金会捐赠的总价值70万元的洗胃机。
三、摆正位置,促进团结,切实维护政府班子形象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维护县委领导核心和县政府班子的形象及威信。工作上立足全局,摆正位置,服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与班子其他成员经常沟通,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自觉维护领导班子团结。涉及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请示和汇报。严格按照政策、法律法规办事,以较强的政治敏锐性,积极应对处置事件和突发事件。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向班子主要领导建言献策,工作中能够广泛征求分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安排部署分管各项工作。
四、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还不断提高廉洁从政意识,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和决策失误。通过深入学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廉政观念,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工作中,我坚持以身作则,在深入基层调研时,从不搞特殊化,不讲排场,一律吃工作餐。
我坚持把开展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分管部门廉政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廉政制度,约束和规范言行。开展“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活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案件剖析会等形式,切实对他们加强警示教育,让分管范围内的党员干部时刻警钟长鸣,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创造一种氛围,营造一种环境,形成一种意识,使正气上扬,邪气收敛,达到有效抑制腐败的目的。
五、认真反思,正视不足,切实加以整改提高
一年来,本人虽然在分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工作争先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探索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今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进一步探索学习方法,在理论深度上下功夫,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