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教学设计;针对性
1.准确把握定位
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责任定位。教学设计按层次区分,应当有明确的分工,即:课程教学设计通常由教学组长(教研室领导或学科带头人)负责,课题教学设计一般由课题主讲责任教授(主课教师)负责;一堂课教学设计由任课教师负责。
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功能定位。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教学管理文件,其主要功能是突出如何实施教学。也就是说,一堂课教学设计功能就是一堂课的教学指导纲领,要求其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内容定位。目前,各院校统一规范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课程(题)名称、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组织实施、考核的组织实施六项基本要素。任课教师必须对每一教学设计要素进行认真地研究,把诸要素的本质内涵搞透,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与教学实施相关的结论。特别要搞透教学对象的现状和需求,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流程和教学实施的思路。
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动态定位。教学设计因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1]。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学设计的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需求协调发展,不能一个设计管“永远”。
2.熟悉教学对象
熟悉教学对象,掌握教学特点,是教师搞好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前提。因此,教师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情况,熟悉教学对象特点,才能使一堂课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2]。
了解教学对象对本课内容的熟悉程度。如在我院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药物分析这门专业课时,他们已经学过分析化学,而这两门课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学生对药物分析这门课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教学对象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当通过查询课表、与已为该教学对象授过课的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堂课教学设计。了解教学对象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设计的基本依据。应采取各种媒体结合、案例分析与练习结合、学生登台讲演等手段,启迪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其有机融进教学设计中。
3.把握设计重点
整合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必须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由了解、熟悉、理解、掌握、学会等术语构成。任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之前,教师必须全面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所有知识点的数量及表达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配套。
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一堂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任课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和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教学条件、课程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联性,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就是进行教学的程序。一堂课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引入、宣布授课内容(标题、目标、重点、难点等)、讲授、读书、讨论[3]、答疑、小结、提问等。授课教师对每一步骤都应进行精心设计。引入课题内容,要设计得自然、合理,可采取提问、实例分析、复习前课内容等方式设计;授课内容按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已确定的方法、时间区分等进行设计;讲授按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标准,启迪学生思维、传输前沿知识、互动主题内容的思路设计;读书、讨论按照读什么内容、思考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运用什么方式的程序进行设计;答疑按照共性问题(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解答,少数问题局部解答,个别问题个别解答的分层答疑思路进行设计;小结按照归纳、提炼、升华内容,注意把握的问题,对发展(前沿)问题思考的思路进行设计。
设计教学课件。课件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设计、制作课件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要根据整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设计好课堂授课课件。课件要形象直观、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力求简洁明快,切忌把课件设计得过于复杂、花哨,以免冲淡主题[4]。教学设计,并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是单一媒体或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是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规划。因此,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坚持的基础。
[1]梁金昆.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 光,刘腊梅,李江霞.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教育,2011.30
篇2
关键词: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12-02
随着我军军事教育法规逐步完善,军事基础课程建设重点已由宏观层面的整体框架、体系的构建,深入到微观层面的课程教学设计和细化流程管理层面。教学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灵魂”和“总纲”,发挥着引领和指导教学的关键作用,加强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对于提高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打牢学员智能、技能、体能、多能基础,培养能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掌握起点,找准教学设计依据
军事基础课程是对学员军事素质培养起基石作用的课程,要特别注重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为此,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加强军事教育法规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学员素质特点的分析掌握,为教学设计提供准确依据。一是系统学习军事教育法规性文件。现行的军事教育法规性文件主要包括《合训分流学员军事基础课目教学大纲》、《军队院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以及《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等[1]。只有系统学习掌握这些文件规定,才能从军队建设发展全局高度理解军事基础教育地位、目标和任务,树立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才能全面掌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的原则、方法途径和要求,保证教学活动规范实施。二是深刻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课程指导、管理、评价、督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必须深刻理解掌握。要严格依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筹划训练、安排保障,切实把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标准、如何评价等问题研究透,全面系统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科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重点,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三是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对象类别上看,“4+1”、直通车,青年学员、部队学员,本科生、研究生各不相同,应区别对待、分类施教,根据不同对象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方法、标准和要求。从军事基础素质上看,即便同一类别的学员,也会因文化程度、受训经历、认知能力等因素,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不能简单搞“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应充分考虑学员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制定统分结合、强弱兼顾的教学方案,让基础好的“吃得饱”、基础弱的“吃得了”,促进训练水平整体提高。
二、突出重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具有“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要在有限时间内学会多项技能,并打到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教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每个麻雀都去解剖,而应善于把握重点、选准突破口,通过对重点知识技能反复学习、熟练掌握,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一是吃透教材、区分层次。认真熟悉掌握教材,理清教学内容中的一般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基本内容注重“广”、重点内容注重“精”、难点内容注重“深”。基本内容注重“广”,就是需要学习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基本技能要广泛涉及、全面培养、打牢基础,不能出现遗漏和偏差。重点内容注重“精”,即对于重点内容的教学要集中精力认真准备,精雕细刻严密实施,精益求精确保质量。难点内容注重“深”,就是对于教学难点问题要深钻细研、勇于创新,找到问题症结,集智攻关突破,切实拿出破解难题的有效对策。二是联系实际、丰富拓展。教学实践中,为使教学内容充实新颖、贴合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更新,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识、新信息,尤其是一些前沿性知识和热点信息。近年来,世界新军革蓬勃发展,在几场局部战争牵引和高新技术推动下,网络战、太空战、无人战等新的作战理念付诸实施,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编制体制调整力度空前、影响深远,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步伐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相继配发,部队面貌每年都有新变化。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必须紧跟军革形势发展,前瞻先进理论前沿,折射部队建设新貌,直面学员疑问思考,做到向实战聚焦,与部队接轨。三是组织材料、转换语言。一方面,着眼进行高效率的课堂交流,采用便于学员思考和沟通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组织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金字塔结构,恰当地引用数据、绘制图表、列举事例、推理论证,通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另一方面,对教材语言进行必要的口语化转换,运用学员熟悉的语言来诠释晦涩难懂的理论观点,删去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语言,改造必须掌握而又难以理解的语言,使教学用语通俗易懂、更“接地气”,让学员愿意听、能听懂、记得住。
三、把握节点,合理设计教学步骤
军事基础课程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应用是一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过程,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实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按计划分步骤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一是要准确把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规律。只有准确把握特点规律,才能实施科学有效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感到,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有四条基本规律:第一,通过讲授自学感悟理论知识。讲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把握重点、启发思考、强化记忆,自学则是按需选择、消化理解、固强补弱。对理论知识的感悟为掌握动作技能奠定了基础。第二,通过观摩示范建立标准影像。以正确的要领、标准的动作、规范的步骤、科学的方法进行示范,把学员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调动起来,在头脑中建立起标准影像,确立起标杆样板,以此比照进行模仿训练。第三,通过分步细训掌握动作要领。把每个训练课目内容、动作技能,合理分解成若干小项、细化为若干步骤,通过逐内容训、逐步骤练、逐环节抠,使学员把握标准要求、学会动作要领。第四,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状态。在掌握动作要领基础上,通过循环练习、反复强化、持续训练,增强深层记忆,养成惯性动作,形成条件反射,全面固化定型,实现娴熟自如[2]。二是要严格落实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步骤。针对军事基础课程全面系统、循序渐进的规律,必须严格落实教学步骤,抓实教学环节。军事基础理论教学,通常按照“先预习、后讲解,先研讨、后归纳,先作业、后考核”的顺序,区分为“读、讲、议、练、归”五个环节实施;军事基础技能教学,通常按照“先理论、后操作,先模拟、后实装,先分解、后连贯”的顺序,区分为“示、讲、练、比、评”五个环节实施;战术教学,通常按照“先室内、后室外,先分段、后连贯,先分组、后集体,先要素、后集成”的顺序,区分为“讲、摆、议、练、评”五个环节实施[3];示教作业,通常按照“先提示、后示范,先研讨、后归纳,先作业、后讲评”的顺序,区分为“讲、做、研、练、评”五个环节实施。一般不要随意跳跃步骤、简化内容、减少环节,否则容易出现“夹生饭”现象。三是要科学分配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时间。做到“突出重点、精讲多练,预复兼顾、张驰有度”。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就是重难点内容教学多分配时间,一般性内容教学少分配时间;练习、作业、演练等“练”的环节多分配时间,讲授、演示、示范等“听”和“看”的环节少分配时间。预复兼顾、张弛有度,就是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都要科学计划、合理安排,使整个教学有始有终、紧密衔接;把控好教学节奏,既不能过于松散,不利于学员连贯、系统地学习训练,也不能过于紧凑,盲目赶进度,造成学员“囫囵吞枣”,吃“夹生饭”。
四、着眼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
灵活选择针对性强的方法施教组训,能使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教、学、练”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开展自主式学、启发式教、评比式练,在教与学的深层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益。一是自主式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员的能动性和学习潜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督促检查,促使学员开动脑筋、因情因地、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可开展个人自学、集中自学和岗位自学等。个人自学,就是由学员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时间、地点进行学习;集中自学,就是在同一时间、地点集中组织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岗位自学,就是紧密结合模拟连工作、俱乐部活动、部队代职等,让学员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工作实践领悟知识、掌握技能。二是启发式教,变灌输为启迪。摆正学员的主体地位,通过富有启发的教学唤起学习兴趣,诱导学员同步思维、积极参与、有效互动。可开展研讨教学、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等。研讨教学,就是围绕研讨话题,引导大家各抒己见、广泛探讨,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教学,就是不直接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我问你答”或“你问我答”的方式不断提出问题、启迪思考,引导学员逐步深化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案例教学就是以典型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提高学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评比式练,变压力为动力。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小考核、小评比、小竞赛,激发学员的荣誉感和训练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可采取正反对比练、分组对抗练、典型示范练和考核检验练等。正反对比练,就是组织训练水平高的和低的进行对比展示,让训练突出者有动力,落后者有压力;分组对抗练就是把学员编为若干小组,小组内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组与组间开展对抗、评比竞争;典型示范练,就是发挥训练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训练高标准,让学员看清差距、明确目标、找准方法、刻苦训练;考核检验练,就是坚持以考促训、及时奖惩,通过严格公正的考核来检验训练成效、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金丰年,张强,王文龙.深化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创
新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2]刘粤军.大抓基础训练,提高质量水平,全面夯实部队战
斗力根基[R].2015.
篇3
本篇运用“非指示性”教学设计中“基于自主教学”的样式设计,该设计主要用于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有较浓学习兴趣的文本。自主教学,笔者此处界定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变换角色,以“小老师”的身份,按照一定的准则,自主设计出教学方案,以“教”促“学”,“由基于教师教的学转变为基于学生教自己的学”(王尚文语)。该教学设计的标志性环节是“四介绍”:一是教师介绍设计的基本准则;二是设计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三是评价者介绍自己对他人方案的评价;四是反思者介绍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
该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步骤为:教师介绍学习方式;教师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则;设计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评价者介绍自己对他人方案的评价;反思者介绍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
该设计的教学如果在网络教室里进行学习效果会更好,每人面前都有一台网络化的电脑,每人的教学设计可以即时上传,互动交流。
【设计展开】
一、教师介绍学习方式
今天我们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变换一下角色,每人都来当“小老师”,设计出自己理想的教学方案,在设计中自我学习,用教的方式促进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同时按照你的设计方案组织同学学习,要学得有趣又有效。
二、教师介绍设计的基本准则
这个基本准则可以概括为“三个遵循”――
第一,遵循学科特点。语文姓“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设计时要有“语言意识”,一要学习文中语言表达了什么(如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二要学习文中语言是怎样表达的(如运用了什么形式、技巧,有什么效果)。不能设计成没有语言学习只有思想教育的“泛语文课”甚至“非语文课”的方案。
第二,遵循课文特点。一是课文《老王》在散文文体方面的共性特点,二是课文《老王》在内容方面的个性特点。设计时要参考语文课程标准和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语”及课后思考练习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下(用多媒体呈现):“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单元导语”和课后思考练习题请自己直接看教材。由于本教材“单元导语”不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且有“泛语文”倾向,因此建议不照搬。
以上两个方面,在设计时基本可以通过“两特一先”的原则来简约体现: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其中有语言学习选项时)语言学习优先。
第三,遵循设计特点。教学设计要分出先后步骤,每个步骤标上序号,取出名称,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写出自己对该内容(问题)的基本理解(解答)。
请每位同学根据以上基本准则,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展开设计,争取设计得准、细、深、新。“准”是指方案设计准确体现学科特点和课文特点,符合“两特一先”的原则;“细”是指方案设计细致完整,体现设计的特点,有步骤,有名称,有内容,还有对各个内容(问题)的基本理解(解答);“深”是指方案设计的内容或自己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新”是指方案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有新意,形式能突破俗旧套路并能学得有效,内容能突破既定结论并能自圆其说。教学环节原则上不少于三个环节,不多于五个环节。
每人独立设计,时间30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再充裕些,可以第一节课设计,第二节课交流。)
三、设计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先相互传看书面的教学设计稿,然后口头补充介绍。
之后每组选派一位设计得准、细、深、新的代表向全班介绍,该代表在介绍完自己的方案后,还要综合介绍本组的设计情况。
最后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介绍的过程是继续深化和提升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一要介绍得慢,二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一起思考,一起探究。
教师介绍的是原创的“课文之最教学法”的设计,具体如下――
第一步:读了课文后,你最想说的一句初读感受是什么?
自己的基本准备:读了这篇课文,我最想说的一句初读感受是:老王的不幸人生让我伤感,而老王的高贵人格让我敬佩。
第二步:读了课文后,你对老王的为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请从文中引过来,并用自己的一句话评价老王的为人。
自己的基本准备:我对老王的为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句话体现了老王心地的善良和品性的纯朴,自己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对落难的知识分子始终心怀同情和尊敬,不会有落井下石的势利之心,更不会有趁机敲诈的奸猾念头。
第三步:读了课文后,你认为老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特点中最突出的是什么?请你引用一句读过的古语来概括,并用自己的一句话对这句古语进行解释。
自己的基本准备:老王身上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特点中最突出的是“贫贱不能移”。就是说,即使自己生活贫困、地位卑贱,也要恪守做人的准则和道德的底线,坚守美好的节操。
第四步:读了课文后,你认为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态度中最突出的一句话是什么?请你透过这句话,说说作者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员,有着怎样的传统美德?如果你还能想到古代知识分子关注下层百姓的相关话语,请引用一两句。
自己的基本准备: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态度,最突出的一句话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老王深深的歉疚和对自己深深的责悔。透过这句话,可以看到作者身上具有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善于反思,勇于自剖;同情弱者,心存悲悯,对下层百姓充满人文关怀。这个传统美德,屈原就有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则有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也有诗句:“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教师趁此介绍作者的有关资料:杨绛生平、轶事(略)。
教师继续总结作者特点:了解了杨绛平日的为人,再看她写的《老王》,就可以更清晰地知道,作者是一个富有爱心、品格高尚的知识分子。
第五步:读了课文后,你对作者描写老王肖像的语言,印象最深的一两句话是什么?请你说说这一两句话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和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
自己的基本准备:我对病重不治的老王在去世前一天给杨绛家送来香油和鸡蛋时的肖像描写印象最深。此时的他“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句话运用想象、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老王行将就木时的僵硬举动,写法新奇独特,特别恐怖,但也特别有震撼力,读者读了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第六步:读了课文后,你认为作者写老王,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你先用一句话概括,然后找出具体的例子来佐证阐释。
自己的基本准备:我认为作者写老王,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没有雕琢之痕,但又是精心选材、巧妙布局。请看课文,先写老王在适应社会的能力上的“底层”――脑袋慢,晚了一步,没进集体合作社,成了一个失群落伍的单干户,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再写老王形象上的“底层”――两只眼睛,一只瞎的,另一只有病看不清,乘客不愿坐他的车;后写老王住所的“底层”――破破落落的大院里几间塌败的小屋;接着却写老王品德上的“高层”――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却相等;“”开始后送作者丈夫钱钟书到医院看病却不肯收钱,作者一定要给他,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久病不治的他在去世前一天拖着僵直的身子给作者送来香油和鸡蛋,表达自己的谢意……强烈的对比,让人为老王不幸的人生感到怜惜,对老王高尚的人格油然起敬。而这些,都归功于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有人评论说:“杨绛写人常通过一些小事的平静似水的叙说,描摹出一个人的最具风采的性格侧面,立起一个‘人’的形象。”(钱理群、罗岗编:《野地里,听听那冷雨》,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七步:读了课文后,从学习语文的角度说说你得到的最大启示。
自己的基本准备:读了这篇课文,我得到的最大启示是:感人的文章,不在于用语的豪壮,而在于用心的真诚。同时,阅读写人的散文,不仅要细心赏析文中的人物,还要用心品析作者本人。
四、评价者介绍自己对他人设计的评价
首先每人都当评价者,评价本组成员的设计;然后整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者,评价参与班级交流的其他小组的以及老师的设计。
评价语分两句话,第一句肯定优点,第二句指出不足。评价标准是四个字:准、细、深、新(见前面)。四个方面都达到的,教师给予特别的鼓励。
但如果设计方案在“细”字上不合格,只有笼统的步骤和环节的名称,没有自己具体的理解,则都评为不合格。因为只有在设计中写出自己的具体理解,才能达到以“教”促“学”的目的。
五、反思者介绍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
每人都当反思者,反思自己的设计跟同学的设计、老师的设计相比,有哪些优点值得肯定,有哪些不足需要调整。
教师最后也介绍自己的反思(只是基本预设,需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随机调整和生成):我的这个教学设计,就优点来说,努力体现文体特点和课文特点,在原创设计中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以“最”串起教学环节有一定的新意;就不足来说,每个环节设计得比较简单,环节名称有欠缺,环节内容还不够具体。
篇4
一门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所有的知识点和每一堂的教学内容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作为教学者应该注意引导和促使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知知识组成内在一致的表征。如,在《运筹学》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求解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图1),这种组织体系能够帮助理解教材和知识点的安排思路,有助于对于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二、促进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整合过程中可结合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给学生以易懂的、通俗的语言表述。组织者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的作用是为新知识提供类属,如教学背景。在《运筹学》线性规划模型的提出教学时,可提供一个企业在已有资源条件下的生产利润最大化案例供大家讨论,然后引出知识点。
而在对偶模型提出时,自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收购该企业,让大家给出收购计划和收购报价,然后在讨论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对偶模型的概念。比较性组织者的作用是指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点间的异同来帮助理解。在《数学模型》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中,可提供初等应用题(已有知识)案例,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a)给出已有的知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甲乙两地相距750km,船从甲到乙顺水航行需30h,从乙到甲逆水航行需50h,问船的速度是多少?b)教师设问:如何解答该问题?学生回答:假设x,y,列方程组,解方程组,*答。c)教师设问:为什么以前老师说不"答"要扣分?学生回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接下去的学习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不"答"要扣分。
篇5
【关键词】原型;快速原型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44―04
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超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还有人们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传统的学习观点与方式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培训形式所存在的问题的认真思考与反思,以及力图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探索适合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全新的教育、教学、培训形式的不懈努力。20世纪90年代快速原型教学开发技术(rapid prototyping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techniques)逐步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就快速原型法教学设计的研究笔者主要从快速原型法特征属性、原型的界定、快速原型法与时间周期的关系及其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来对进行快速原型法教学设计进行论述。
一 快速原型法
所谓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 Method)是指为了克服生命周期法的明显缺陷应运而生的一种开发策略和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依据原型进行快速开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修正,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系统。运用快速原型法进行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比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 快速原型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引入了迭代的概念,可以明显地加速处理进程,缩短时间周期;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整个过程是线性的,周期较长。
2 快速原型法自始至终强调用户的参与;在传统教学设计中设计和使用过程是截然分开的,用户只是终端使用者并不参与设计的过程。
3 快速原型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描述以及系统实现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用户需求可以不十分明确,系统功能描述也可以不完整,对于界面的要求也可以逐步完善;在传统教学设计中要强调用户的明确需求,灵活性较弱。
4 快速原型法可以用来评价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且评价的灵活性比较强;传统教学设计只是进行总结性评价。
5 快速原型法可以用来单独建立系统的某个部分,可修改性强;传统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整理模式一般一次定型。
6 快速原型法不排斥传统生命周期法中采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说它是与传统方法互为补充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快速原型法逐渐被信息系统开发者所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种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可以说原型法是一种达成系统需求的定义的策略,近年来这种技术被逐步影响和渗透到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快速原型法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在教学设计项目的及早阶段对一种原型产品的快速开发,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快速的尝试与修正的循环,直到制作出合格的产品的版本的过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人员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兴趣不断增长,因为这种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能在尽少的时间内进行高质量教学材料制作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和设计者的需求,而且对许多传统的教学工作都能适用。
二 何谓“原型”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所谓的原型?很多人认为原形其实就是模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所谓模型,就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有的是借助具体的实物,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利用模型进行的描述一般是以简化的认识对象、舍弃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为特点,而在教学设计中的原形并不是指简单的模型描述,相反却是一个复杂的构想设计框架。
一般而言,原型可以是最终产品的可使用的模型,也可以简单的是表现预计结果的框架。在很多项目制作中应用快速原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最终产品的概念框架。原型的格式会因最终产品的使用媒体和用途而有所不同。在有些情况下,原型在使用后被抛弃了,而在其他情况下,原型经过不断的优化会演变成另外一个原型并最后演变成最终产品。所有的原型都能够帮助教学设计师准确的确定最好的产品格式和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会认可接受而不是降低真实教学情境的复杂性。
当然,在真实的设计环境中我们也可以将其设想为一系列非正式的、连续逼近的教学设计原型。必须强调这些原型都是非正式的,因为这个开发方法非常依赖为保证最终产品的成功而进行试用时所收集到的信息。
三 快速原型法教学设计
学过教学设计的人们多少会了解快速原型教学设计这个概念。快速原型法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对教学产品工作模型的设计和开发。在这一方法运用于项目的早期,用于帮助设计者对教学创新的分析、设计、开发和评价。许多人认为快速原型法主要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运用于项目的早期,并可在整个项目中重复使用;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快速原型法则涉及到的是传统教学设计方面更深远的变革。
典型的,快速原型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软件工程中,但是其它一些相关领域,包括教学设计师们也已经设计出了很多途径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他们的教学设计工作项目中。例如,在国外一些教学设计中快速原型法被用来:
1 指导模拟一所大学的注册表公告进程;
2 进行中等教育程序教育性软件设计;
3 协助研究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4 指导用户文档设计;
5 进行教学影片设计;
6 开发课程软件产品等等。
当然快速原型不只是应用于基于计算机的产品设计,还被用来作为设计纸质产品的媒介工具。一项关于设计和开发工程表明快速原型法已经在以不同的方式被采用。通常使用粗略草稿进行试验的想法也可以认为是快速原型法的要点之一,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北京大学汪琼教授翻译的《教学系统化设计》这本书中所举的那个比较通俗的“草稿”例子。做草稿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产生一个设计版本,这样你就有东西来指导最后的制作,或者将其用于形成性评价,与领域专家、几个学习者或一组学习者一起试验。这么做的基本想法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这些“草稿品”还可以被修改,并且不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通过不断的循环往复和并行操作,由在纸上打过草稿到对其反复修改再到最后的定稿。这一个过程其实就好比快速原型设计的缩影。
四 快速原型法和设计周期
在设计项目中应用快速原型法的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减少用以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时间。通常开发和测试复杂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次修改并进行多次形成性评价的想法往往令人沮丧。因此很多教学设计师都在寻找一种可以处理与缩短设计周期等有关的问题方法。有些人在试图寻求修改设计过程的方法,其他人则在不改变教学系统化设计方法、继续运用那些被重复成功运用的方法的情况下,寻求缩短设计周期的方法等等。快速原型法就是一种可以缩短周期的好方法。笔者认为,快速原型法能够缩短设计周期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 项目初始阶段,运用最终产品的工作模型能够消除后面费时的修改工作;
2 设计任务与项目同时完成,而不是按照顺序进行直到项目完成为止;
3 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能够对真实产品进行广泛的形成性评价,能够至少确保提高质量产品和顾客满意度,并且这种逻辑已经得到了在真实工作场所相关研究的证实。
Toni Stokes Jones & Rita C. Richey2000年发表在ETR&D上的关于快速教学设计的实践的研究中也曾指出,快速原型教学设计是一项重复性的工作,因为很大程度上当前的分析阶段会渗透到整个项目。但是总的周期(特别是开发周期)还是被缩短了,即使分析时间会增加。
在设计过程中这种方法完全是协作性的,高度依赖于技术支持和高水平的设计知识。尽管教学设计的这种方法在整个领域内并没有普及,但是类似的策略可以作为缩短开发周期而不会牺牲产品质量的方法,很可能会越来越来流行。另外,这种方法,即使在遵守基本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信条的基础上,对顾客需求也可以实现弹性化和反应性。这也是快速原型教学设计法逐步被认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 快速原型法教学设计在真实环境中的应用
快速原型法在提高教学设计进程方面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那么这种教学设计原型是不是可以直接应用于真实学习实践环境中呢?如何应用?经过前人的很多证明我们发现,通过快速原型设计开发出的原型,在经过了多重步骤地修改和验证后一般是可以直接应用的。如在Jones和Richey的研究中他们就曾提出了如下的快速原型教学设计过程步骤,如下表所示:
应用快速原型法进行设计的处理过程其实是一个并行处理的非线性的过程。尽管只有很少的证据能证明大部分的设计都是典型的线性的,传统的教学设计因为是线性的而通常遭到批评。当然上面这个设计步骤看起来还是有些繁琐,但它采用并行处理和非线性设计来进行的设计开发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并发处理的设计任务和非线性设计未必总是可取的。为了更好的理解快速原型教学设计的设计进程,通过对以上步骤地分析笔者认为快速原型教学设计过程可用这样一个流程图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分析Jones和Richey研究中所列的快速原型设计开发步骤,可以发现分析和需求评估在快速原型教学设计中仍然很重要。作者所列步骤可以说是基本能做到逐步求精。软件工程中对“逐步求精”的定义是:首先考虑程序的整体结构,忽视一些细节问题,然后逐步地、一层一层地细化程序,直到用我们所选用的语言完全描述每一个细节,得到所期望的程序。如果说系统积累战略是针对结果而言,那么我们会发现快速原型开发与逐步求精战略则是针对过程。
六 思考与总结
在现时的许多学习环境下,技术和培训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教学设计师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更好的做出应变。应用快速原型法的第一个策略就是从教学设计模型的早期分析步骤开始,快速开发教学材料原型,使用快速交互周期完成形成性评价和修改,以形成材料的最终形式。快速原型法所使用的第二个策略是同时进行设计和开发,即在进行大量前端分析工作的同时开发第一遍初稿。对于大型教学开发项目,如包含基于计算机的交互或者基于web的多媒体项目,其快速原型过程更是复杂,在这样的项目中,教学设计的许多阶段,如教学设计、材料开发和形成性评价都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在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教学时,一个功能可能正处在设计阶段,另一个功能在开发阶段,还有一个正在进行原型测试。大家很容易认为教学设计是严格的线性过程,但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对设计和开发活动的跟踪揭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存在着螺旋式循环重复的过程。
快速原型法似乎只是提供了一个缓解大多数设计者目前所面临的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的压力,它是值得继续研究一个方法。我们只是在开始了解一些所涉的快速原型有关重点设计和开发的问题,例如性质定义问题,时间周期问题等等,这些都还停留在对理论问题的探讨上。任何一项开发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大家的合作精神,在实际的设计开发工作中需要设计研究人员以及使用者等的通力合作才能充分发掘这一方法的潜力。由使用者和研究设计者组成的研发团队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对确保产品最终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他们不仅要反思他们制作的产品的目标,还要根据终端用户者的需要来进行和评价模型。随着用户和设计研发人员的在每一个成功的模型上的相互反馈,他们渐渐会发现不管怎样最终结果一定会实现。每一种看法实际上都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并符合他们的所描述的最终产品。用户――设计师团队在快速原型环境中工作,他们的长处互补可以很好的预言是否可以在花费有限情况下的有效应用。
通过以上对快速原型法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论述,我们可以对快速原型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表征。在各种真实教学环境中利用快速原型教学设计开发教学项目可以更好的克服传统教学设计方法的弊端。相信不久的将来快速原型法将可以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高文.教学设计研究的未来――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三)[J].中国电化教育2005,(3):23-27.
[2] Water Disk, Lou Carey, James O. Carey著, 汪琼译.教学系统化设计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02-203.
[3] 孙绍荣.教育信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8-90.
[4] Reiser.A Hist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Part II: A hist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J]. ETR&D, 2001, 49: 57-67.
[5] Toni Stokes Jones, Rita C. Richey. Rapid Prototyping Methodology in Action: A Development Study [J]. ETR&D, 2000, 48:63-68.
篇6
微课程资源的合理设计,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路径。面向学习者的微课程资源设计不是为了指挥学习,而是为学习提供支架,其基本框架中,至少包含如图1所示四个方面的内容。各内容要素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围绕学习主线,在十分钟之内结合内容,组织素材,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和步骤,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体验。
微设计
微设计,即教师针对选定内容进行完整的教与学的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相似,需要有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流程等基本环节。在此基础上,微设计可从两条线进行思考:一条是显性的“教”,主要是关于内容计划用什么形态来呈现,而另一条隐性的“学”,更多的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是以学习活动设计来明确学习主题,落实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的规划是这部分的关键点,也是微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最本质的差异点。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明确选题方向、确定知识类型、选择教学方法、遴选制作方式、规划教学流程、准备配套资源六个要素。在笔者主持的课题研究中,借助微课程教学设计模板教师能较好地规划过程、组织素材、落实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路径动画――植物大战愤怒的小鸟》微课程,选取的学习内容是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Flas制作中的关键技能点“路径动画制作”。针对路径动画技能学习的特点,笔者采用操作过程的演示录制屏幕生成视频来帮助学生学习。“植物大战愤怒的小鸟”情境的创设,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且具有挑战性,是有学习意义的学习情境。在教学流程的规划上,笔者从认识规律出发,通过复习旧知、方案探究、问题产生、操作示范、知识梳理、实践任务六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笔者在微视频的脚本设计中,增加了与学生互动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有思维的跟进和操作实践的机会(表1)。本例中,笔者以微导学及微任务的形式为学生构建有缓的学习支架,以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微导学
微导学,即帮助学生使用微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指引性材料。教师提供的有导学性的材料可以是学习指南、学习计划、学纲等形式。此类材料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形成有目的的学习驱动,让学习过程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从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角度考虑,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学习的路径,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本例中,学生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是通过微导学来引导的。微导学可帮助学生集中学习点,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思考,以便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路径动画”的《学习指南》中,包含了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学习任务及学习资源几项内容,具有可引导的特点(如图2)。研究表明,目标的指引对学习是有激励和良好的驱动作用的。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指南》能了解学习内容和目标,同时明确基本的学习流程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对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支架性文档做到心中有数。
微任务
微任务,即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学习检测性材料,微任务可以是客观测评、实践练习或主观反思等形式。微任务的完成,不仅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掌握学习的内容,明确哪些方面需要巩固和提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合理定位,帮助他们逐步成长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学习者。
本例《学习手册》(如表2)由知识框架、实践任务和学习反馈三个部分组成。学生可以结合微视频,在知识框架部分,通过完成实例分析,回顾补间动画的知识、制作要点,以巩固所学;也可以使用思维工具来整理归纳路径动画的制作步骤,将知识系统化,学会高效学习。实践任务有基本任务和提升任务两个环节,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要完成的作品,同时《学习手册》中提供有多种学习支架,让学生从制作路径动画的易错点着手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路线,也对学生合理评价作品给予引导。学习反馈则是针对路径动画制作的关键点进行自我检测,对微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研讨深化巩固”进行深度思考,提出有价值的研讨问题。《学习手册》促进了学生的微课程学习,学生既动手实践了,也动脑思考了。
微视频
微视频,即用视频的形式,以简洁的画面、恰当的素材、合理的策略高效直观地呈现学习内容。微视频是微课程学习的主体,一般来说须符合有趣、有用、易学三个基本设计原则。“有趣”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和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内容、画面或情境设置等方面来吸引学习者观看学习;“有用”是指微课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有价值”的,视频中的内容能激发思考、提供方法、促进实践、给予体验等,值得学习者付出时间来学习;“易学”是指在微视频中呈现的内容能将复杂、难懂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而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更易了解、掌握相关内容。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视频大致可分为操作指导类和概念讲解类。对于操作指导类的微视频,大部分教师是直接利用录屏工具将各软件的功能按步骤的操作一一示范呈现,并在后期视频编辑时再增加批注、字幕等提示性内容生成最终成品;而概念讲解类的微视频往往是将课件录屏制作成微视频,供给学生学习。
篇7
一、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结果,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对落实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来确定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所以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新授内容之前,将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予以掌握。教学目标有两种表述方法:第一,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的目标;第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2.明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
接受新知识,必须建立在和它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基础上。学习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已具有的与学习新知识相关的能力水平或知识储备。传统教学虽然强调备课时要备教材、备教法,但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备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如: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且传统备课中对“学生情况分析”不作要求。但是,一节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习需要、个性特征及差异、认知水平等学情分析,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作反复比较,从而让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能力,也对于学生学习和巩固新知识更有利。
3.合理地安排学习步骤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许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思路选择教学方法,确立教学步骤,通常是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谈不上有的放矢,更难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的调整没有计划,只是依照教学内容的深浅和教师的猜测断断续续地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科学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选择适合学生特点以及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与学习规律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步骤设计至少需要四个相互联系渗透的环节:第一步,复习导入,从而找到新知识立足点;第二步,出示新课标要求,从而明确学习目标;第三步,讲授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知识网络;第四步,巩固课堂,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迁移升华。只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师才能准确地掌握课堂节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科学测量学习结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知识的理解性和拓展性应用要求较
高。所以在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时要有针对性,要做到量化,要正确认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类别。广义的知识目标学习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检测上述两类知识主要是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如果要检测预定教学目标和预期学习效果,就必须要有科学检测学习结果。
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1.以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2.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要改掉以教材或教师为本的教学传统,真正地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至上”的意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实际情况,应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分层教学,降低教学中心,深入了解学生。因而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储备、技能培训,还包括情感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距离,调动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学习任务。
3.强化教学目标管理,规范教学
教学规范与否,关键在于课堂设计。规范教学环节包括规范备课、上课、教学效果测评等。要规范教学的上述环节,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这一重要教学活动,规范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共同分析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共同商讨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任务的测量方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共同论证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学习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以目标导教、导学、导测,从而保证最优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教学
过程。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 《电工学》 教学设计 五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减少和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加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否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介于课堂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施的中间环节。《电工学》是很多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因此,进行《电工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
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是教学实施方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教案将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化,用文本的形式展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设计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功与否。一份完整而又优秀的教案融入了一名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是一项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工程,体现了一个由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一份好的教案应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备课根本,确定授课内容
备课的过程是“备学生”的过程,要充分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只有关注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方案科学有效。在设计、编写教案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学生)的需求。新教师由于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可以向本专业的老教师请教,先获得一个比较粗浅的印象。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座谈及个别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比如交流信号计算时会用到《高等数学》积分、求导和向量等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过《高等数学》或者《高等数学》相关知识还没有讲到,就很难进行正常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预留时间进行补充讲解。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情况,对授课对象(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设计思路。
二、着眼人才培养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志,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有些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上不够重视,或者说没有充分体现这一中心环节的重要性。着眼人才培养标准,是以学生在教学完成时的行为,其中包括知识、技能和身心等方面的变化为标志的主要因素,因此确定好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环节的基础,它影响和制约教学设计环节的其它内容。人才培养标准是框架目标,课程标准是支柱目标,课次目标是具体目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到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重点是教学对象的层次、教学对象将来所从事专业的需求。如对于从事建筑设计和从事自动化控制的学生,应区分《电工学》中哪些知识作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识需要具体掌握和理解,而不能搞“一视同仁”,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加以应用。
三、加强教学内容加工,构建合理框架
备课的过程也是“备教材”的过程,教材是教师讲课的依据,但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应该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遴选恰当的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加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做到取舍得当。一般来说,选择教学内容把握以下三个原则:基、精、新。基,就是基本知识和理论,突出掌握基础知识点;精,就是重点内容突出,突出教材精华;新,就是充实电工技术的新知识和信息,开拓学生视野,弥补教材不足。然后对素材进行提炼、组织、加工、磨合,通过添加必要的辅助材料,构建合理教学框架。具体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应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将教材“备薄”,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具有吸引力。《电工学》中概念、公式众多,可以对这些概念公式提炼总结出规律和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刚刚学习交流稳态电路时,概念很多,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可以和直流电路对比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四、规范教学设计要素,编写详实教案
接下来就要形成教学设计具体产物了,即编写教案。教案大多是按课时编制,不能强求一致,应该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由以下四部分构成:(1)封面部分。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班次、时间地点、重难点及课前检查等环节,主要体现本次课的基本要素。(2)纲要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步骤、方法等,是本次课纲领性的东西。(3)教学进程部分。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实施的步骤、教学手段运用、时间分配、课后小结、作业或思考题等。(4)注释部分。这部分因课程、因人而异,主要包括:板书、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影像资料等。编写教案通常以个人为主,并融入平时集体备课中形成的集体的思路、建议,会使个人教案更趋于完美。不管是什么课,照搬别人的东西都是不可取的,教案也应该是有“名”有“姓”,能够反映独有的教学风格,从这个角度看,备课的过程更是“备自己”的过程。
五、注重实践检验作用,完善修订教案
教案是否科学合理,一定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每次授课后不断总结来实现,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另外,在集体试讲中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是它的重要环节,如教学内容有无错漏、重点是否突出、方法是否得当等,更细一点包括时间分配的合理度、教学准备的细节、辅助部分如课件的改进等,有利于教师准确查找分析原因,继续进行准备,使其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当然,有了一份好的教案,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发生,故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邢守宝.“五部三环”目标教学法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篇9
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观念正确,设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上好一堂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传统学科型课堂教学设计,往往围绕教科书和学科知识系统来进行。课堂内容与职业岗位实际严重脱节;课堂职业能力目标笼统、含糊;职业能力训练随意、零乱。而设计的最终体现——教案,则主要是抄录教科书章节目录和内容要点,缺少职业能力训练和知识认知的过程控制和行为引导的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及要求格格不入,必然会导致学生兴趣低落,职业能力难以提高,课堂效果低下。
一、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以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课堂教学质量观为指导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获得相应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能很快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衡量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主要看能否通过各种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这逐步提高。教师应立足手高职教育层次,彻底摒弃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观念,以符合高职特征的教学观来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1)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中心。高职课堂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进行。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堂职业能力目标,然后考虑用何种项目、方式、手段、素材对学牛进行训练以实现既定目标。不能首先考虑要讲授哪些知识、怎样讲清这些知识。职业能力训练没有知识的支撑,难以顺利进行,但是高职课堂教学绝对不能颠倒“应会”和“应知”的地位,知识目标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职业能力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规律所决定的。职业技能和其他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不是老师一讲就会的,必须经过反复、大量的实际操作或现场实施,才能形成和提高。知识也是如此,必须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牢固掌握。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功能不应是传授知识,而应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前者是以教师为主体,后者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应放在如何调动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职业能力训练上面,包括训练目标的把握、训练项目的选择、训练活动的过程控制及考核等等。
(3)以项目为驱动,以职业活动为训练素材,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具体要求。这里所说的项目,是为实现职业能力目标,需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具体事项。如“制作年度报表”、“完成某种商品的价格策划”、“制作某种零件的工艺图”等等。职业活动指学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内容。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并且引入职业活动作为训练素材,才能使课堂教学贴近职业岗位实际,做到学用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能力训练。最关注最感兴趣的才会最主动、积极地参与,这是学生的心理依据。另外,每堂课设定的训练项目必须在课内完成,不能延至课外演变为课外作业。这样才能客观验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4)“教、学、做”一体化安排。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安排,指一堂课中知识讲授和职业能力训练应有机结合,不能分离。其结合点即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提高职业能力,并掌握必要的知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项目训练的过程之中。第一要务是要学生动手做,知识要融入到做的过程,根据项目训练的需要来讲授。一堂课应该从出示实例、学生试做或教师示范操作开始,不应从概念、特征等知识的讲述开始。一定要先将知识讲清讲透再让学生做、将知识认知和能力训练分离开来。
(5)符合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的规律,课堂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的规律。如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由模糊到精确等等。教师在课堂目标的设定、训练项目的设计、训练素材的选择、课堂考核、特别是训练过程控制等方面都应符合上述认识规律。要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考虑,从直观实例出发,重视学习行为引导,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参加职业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6)重视课堂考核。每堂课都应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及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如学习纪律、学习态度、组织带动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等)进行考核。课堂考核应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赋予合理的分值。要让课堂考核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行为和职业素质养成的有力杠杆。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确定职业能力目标不能以教科书为依据,必须以学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并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必须明确、具体、可检验,并设定可展示的成果或具体的检验参数。确定知识目标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不能以教科书的理论框架或学科体系为依据。
(2)课堂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是为实现课堂目标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具体事项,课堂目标需要通过它去实现,教学内容需要它去承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它去激发和驱动,课堂成绩考核需要以它为依据,因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训练项目设计应切合学生专业方向,具有实用性、典型性、新颖性、可检验性和趣味性,还应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创新意识和操作安全意识等素质的培养。训练项目要逐一编号列出,明确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拟使用的训练素材,并对实施步骤、方式、场地、设备及工具、安全事项、考核方法等作出整体筹划。
(3)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指项目训练使用的实例(案例、习题、工件、图纸、工具软件等等)。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应体现“实、足、新、趣”四个特点:实,即与职业岗位实际活动和课堂职业能力目标相适应;足,即充分满足训练项目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对比性和丰富性;新,即体现职业活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新知识;趣,即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内在动力。职业能力训练素材要力求采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真实实例。
(4)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这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细致、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设计得好,职业能力训练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课程目标水到渠成:设计不好,则会忙乱无绪、劳而无功。项目教学过程一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①项目训练过程和步骤。即设计训练项目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分几个步骤进行、各步骤问怎样衔接和过渡、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怎样融合等。一般可以分为以下过程和步骤:①告知;交代本堂课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明确要完成的项目;②引入:出示实例,教师示范或学生试做;③初步归纳:教师或学生初步归纳完成项目的操作要领和知识要点;④强化:出示改变了参数、增加了难度的实例,让学生操练,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步骤和支撑知识的认识和体会;⑤系统归纳:教师系统归纳能力和知识要点,化解难点;⑥深化:从正、反、错等各个角度出示实例,继续让学生操练,巩固、拓展和检验学生的能力和知识;⑦课堂总结:综合归纳操作要领和知识要点,形成体系,并进行课堂项目考核。
篇10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等因素,那么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这些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
1.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2.教学重点和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及突破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确定难点,进行教学。也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设立关键点,所谓关键就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把一个单元、一节课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与知识学好,就可顺利掌握、运用教材,这就是知识的关键.
3.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根据素质教育的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4.板书的设计
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板书是教学思路的体现,也是学生在课后如何复习的指导法略。我们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注意板书要条理清晰、思维逻辑推理合理、简明扼要。
5.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到的物质条件。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媒体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先进。除了传统的挂图、模型、标本及实验设备外,录像、投影、录音等设备也已广泛地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运用也已不再是新鲜的事。但从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来看,还需要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拓展。
一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条件。二是要重视研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在信息时代具有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各种公开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已不鲜见,这些多媒体的课件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数课件在交互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直接带领学生网上冲浪的更少。因此在研究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时,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上花功夫、特别要尽量创造条件进行网上的教与学。带领学生到网上去收集信息资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是无形的但是它比教案要重要的多,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比赛来引起大家的重视,毕竟这是我们提高个人教学能力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6.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课前如何激励学生预习与复习、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反馈、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批改等.
- 上一篇:大学生素质拓展策划案
-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