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扶持贷款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扶持贷款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扶持贷款政策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政策扶持 融资难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166-03

一、中小微企业发展势态总体向好

截至2015年末,山西省朔州市中小企业单位数6744家,同比增长3.8%,净增245家。从业人员23.8万人,同比增长4%。累计完成增加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工业增加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现价产值744.6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工业产值完成380.1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11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上交税金50.8亿元,同比增长13.3%。中小微企业发展总体向好。

2015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8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43.2%;比年初增加17.1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27%,增长16.2%,分别较大型企业和全部企业贷款增速低23.1和2.3个百分点。其中,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50.2亿元、70.2亿元和2.4亿元,占比为41:57:2,分别较年初增加11.7亿元、4.8亿元和0.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0.4%、7.3%和33.3%。近年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受经济金融发展环境、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单纯从统计数据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增速仍然缓慢,可若考虑部分个人名义贷款用于小微企业,实际中小微企业贷款发展比较可观。

二、政银合力积极推进扶持政策落实

1.制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山西省政府针对省内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相继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省15条”和“金融12条”政策措施。朔州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人民银行、银监局连续多年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朔州中小企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朔州市经济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后,市中小企业局通过朔州电视台、朔州日报社等新闻媒体搭建宣传平台,开设宣传专栏专题、开展政策解读、组织系列专访等,有重点的针对中小微企业政策以及中小微企业地位、作用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

2.加大财税政策的正向引导激励力度。一是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如,扶持应县锦华科技公司成功申报山西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20万元;扶持右玉县图远公司等1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扶持朔州市绿源粮油公司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30万元;2015年共扶持近30家中小企业,获得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扶持资金近1000万元。二是通过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加强与税务部门协调配合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开展宣传服务、政策咨询,发挥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作用,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3.健全中小微企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朔州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充分发挥创业基地带动、引领、提升工业园区,以及孵化、聚集、创新小微企业的作用。积极申报右玉县梁威工业园区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财政下拨资金140万元,用于创业基地建设。预计两年吸引100家中小企业落户、孵化200户小微型企业。二是建成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和6个县级小微企业服务站,搭建政企沟通、会员交流桥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近两年来,共派出10多家企业参加省中小企业局及其他对小微企业主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实施了“清华大学・朔州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培训工程”。四是建成集股权交易、银行(信托)、担保、证券、私募投资等金融要素搭建的“五位一体”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平台内录入省、市重点项目,企业(中小微企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担保、评估等金融机构信息,实时政府支持企业的政策信息、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信息和融资方面的知识。

4.创新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是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全市各家银行积极贯彻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助保贷”、“玲珑透”、“信贷工厂”、“微小宝”等金融特色产品。特别是政府出资担保的“助保贷”业务快速发展,2015年,辖区怀仁、山阴、应县三县政府安排风险补偿金1550万元,带动银行为30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1895万元。农业银行建立了重点支持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库,涉及资金30亿元。晋商银行朔州分行累计为126户小企业发放贷款3亿元。二是成立政策性担保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中介。朔州市于2006年底正式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2009年陆续成立了6家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截至2015年底,市担保中心累计为129户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320笔,累计金额133440万元,其中,在保金额36124万元。三是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体。2015年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达80家,当年新增贷款7.2亿元,贷款余额38.37亿元。同时,晋商银行、晋城银行、大同商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大量进驻,市级银行较过去增长1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不断丰富,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四是开通“五位一体”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提供网上融资申请服务,实现政、银、企三方信息互通,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五是通过政、银、企对接会,银企洽谈会等形式,增进政府和银行、企业的信息交流,促进项目资金快速对接,实现三方共赢。

三、政、银、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政府视角。(1)缺乏统一的部门规划和机制约束。我国虽然在地方成立了中小企业局,但国务院层面并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服务中小企业管理制度,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往往涉及发改、财政、科技、商务、工信、人行、银监等多个部门,部门多头管理,各自政策侧重不同,难以形成合力,缺乏长远统一的发展规划。(2)上级资金扶持政策在基层受惠面小。近年来,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了多种资金扶持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如山西省陆续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小微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补助资金、出口企业保费补助资金、开发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和补助资金、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支持资金、小微企业人才培训资金等。但多项扶持资金受政策门槛高、申报条件限制多、补助资金少、企业发展等制约,带动效应并不如意。据对朔州市20户企业调查,仅有两成企业获得过资金支持。(3)基层政府扶持配套资金难以做大。对于大部分资金扶持政策,上级政府往往要求基层政府配套资金支持,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是不愿意去支持,更多是自身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配套资金。如朔州市在煤炭行情较好时,要求煤炭企业一矿一企支持地面企业发展,政府财政收入也较可观,基本可以满足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但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市场的走弱,煤炭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已有力不从心之感。(4)政府处于办法不多无计可施的境地。面对我国复杂的经济环境、宏大的中小微群体、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扶持中小微企业难度可想而知,由此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和能力,而基层政府在这方面的办法并不多,大多是跟着中央步子亦步亦趋,少有探索和创新,甚至处于不知如何入手,无计可施的境地。部分企业屡屡受助却扶而不长,甚至政府扶持反而助长了企业的惰性,靠扶持资金无忧度日,使政府处于无奈和困惑的尴尬境地。

篇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但是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了政府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一)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从2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实体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省,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变得异常的严峻。为此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这对于政策制定者以后把握政策的重点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方提供了方向。

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可以分为四类:信贷及金融服务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政策和信用担保政策。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受益对象有选择性,信用担保政策是一种间接优惠政策,而信贷及金融服务政策主要是指国家通过调整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及银行金融机构内的组织形式,以保证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在实务中得以落实,缓解或较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达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综上考虑,本文选择对信贷及金融服务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回顾对于政策效应的评价,多数研究都是对政策效应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对中小企业信贷及金融扶持政策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都是从大金融机构和小金融机构两者对中小企业企业作用大小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也存在一些差异。Berger等人(1995)认为小金融机构更适合小企业信贷;而Jayaratne和Wolken(1999)对小金融机构在小企业信贷上的成本优势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并不支持此结论。而国内大多数学者是支持Berger观点的(如林毅夫、李永军,2001)。林毅夫等(2001)认为在间接融资中,大企业在经营活动的透明性、抵押及贷款规模效应等原因,大金融机构更偏好对大企业的贷款。与大金融机构不同,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这主要得力于信息方面的优势。陈晓红(2000)指出,应从三个方面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第一重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建立中小企业的主办银行制;第二建立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第三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性中小金融机构。他们认为小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

程慧霞(2004)选择我国1997年~2002年的中小企业产值为因变量,以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中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中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增加对中小企业产值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金融机构贷款额增加对中小企业产值增加的作用没有中小金融机构显著。

王婷(2007)选取“浙江省民营企业工业产值”为因变量;以“浙江省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全省地方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和“全省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全省地方金融机构的年末存款余额与全省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的增加能够存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全省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与民营企业的总产值负相关。

上述研究中都是以研究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对中小企业产值的促进扶持作用,但是在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中,中小企业的贷款只能占很小比例,尤其是大金融机构。因此用大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中小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并不能代表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实证分析

为研究大金融机构和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促进扶持作用,本文以浙江省中小企业总产值为因变量,以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和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间跨度为1990年到2008年。其中大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机构。

(一)回归模型构建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Y=a+b1X1+b2X2+§

其中:a为回归常数;b1、b2为回归系数;§为随机误差;X1为浙江省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 X2为浙江省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Y为浙江中小企业总产值。

(二)数据来源“浙江省中小企业总产值”直接来源于《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为“城市信用社对中小企业贷款年末余额”、“农村合作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和“城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三者之和;“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为“浙江省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和“浙江省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的合计数,其中,各银行对中小业的贷款余额为各银行对农业贷款、对乡镇企业贷款和对个体及私营经济贷款三者之和。“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和“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数据根据《浙江金融年鉴》整理而得。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

Y=327.88+6.58X1+24.79X2

方程的R2为0.981,调整的R2为0.980,模型的拟合度整体较好,自变量对解释变量具有97.695%的解释能力。方程的F值为837.495,整体显著性水平在95%以上。

从上述的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当大金融机构和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均无贷款时,中小企业总产值为327.88亿元;“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和“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款余额”为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与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年末贷款余额的增加,都能够促进中小企业总产值的增加,它们若是分别增加1元,可使中小企业的总产值分别增加6.58元和24.79元。这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大金融机构目前还处于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大金融机构的目标客户一直定位于大企业,虽然在政策的指引下,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团队,但是中小企业从大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远远低于大企业从大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例,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门槛相对是比较高的,能够符合大金融机构贷款标准的中小企业在本行业中处于较高层次,属于优质企业,也可以说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量较少,但是质量较高,所以1元的大金融机构贷款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更高的总产值。二是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中,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只占23%―40%。而且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对于大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而言,比例太小,所以1元的大金融机构贷款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更高的总产值。

三、对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结论,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商业银行)和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分别增加1元,中小企业的总产值分别增加24.79元和6.58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在绝对值和相对值上与小金融机构相比都较低。所以短期内在增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产出。然而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实行综合治理,逐步加以解决。根据上面的实证研究,应该从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一)政府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与金融服务政策。所幸的是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信贷政策来加强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如2009年1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金融机构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备忘录》。2010年3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加强和四大金融机构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各自优势,发挥四大金融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银行方面由于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客户细分、市场细分、立体化、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在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还占70%以上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依然要依赖传统的大金融机构,但是要对这些大金融机构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制度政策和程序、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

(三)中小企业方面既然大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对象是高品质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不能仅靠政府的扶持政策,应该从自身考虑,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同时可以从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中小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两面提高中小企业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婷:《民营企业融资政策评价――以浙江省为例》,《时代经贸》2007年第9期。

篇3

民营企业力量不可小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些早期很风光的民营企业如今已不见了踪影,而有些已经发展成为巨无霸型的大企业,也有很多仍然处在默默无闻的发展状况。中小型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到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为民营企业比较灵活,而且国内提倡国有经济作为主体多元化经济。多元化指的就是民营经济也就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就业人群,并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起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民营经济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半边天,尤其是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中小企业因数量多、分布广、经营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社会的推进器和稳定器,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渠道,是最活跃的创新基因,也是大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下,今年是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困难的一年,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此前举行的2011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通信业运行形势会上表示,中央对中小企业十分关心,对于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会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陆续推出。

新华社记者近期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调研发现,在“三荒”“三高”影响下的沿海中小企业普遍陷入生存困境。相关人士建议,需加强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在下决心顺势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同时,有区别的加大力度扶持一批优质企业,避免民营中小企业主丧失信心。

中小企业利润率已不足3%

前7个月整体利润率不到3%,60%~70%的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困境……一组最新数据再度引发了各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关注。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9日表示,今年1~7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但困难企业更加困难,特别是小微型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黄利斌是在当日举行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并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重点扶持小微型企业。另据可靠消息,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在即,届时,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出台。

多措并举解决难题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引起高层关注,对于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会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陆续推出。

根据10月9日的报告,相关部委将继续落实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形成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特别是针对融资难问题,报告建议,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小企业资金支持,多措并举,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采取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营业税减免等方式,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企业贷款。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密切关注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相互拖欠引发资金链断裂。

此外,报告提到,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各项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等,安排资金给予补助,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出台9大措施支持小型企业脱困

另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主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金融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小型微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

(三)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

(四)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考核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五)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

(六)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严格监管,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

财税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途径 财税支持 政策引导 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继续承担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的同时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急需资金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然而对于那些手头有项目、心中有抱负、发展缺资金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解决上述问题既需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更需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不足与成因分析

1、财税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国内的财税政策体制,政府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仍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政府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资金总额仅为财政一般预算的1%左右,占比较低。因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惠及面比较广,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获得扶持资金十分有限。远远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二是科技金融发展缓慢。由于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补偿专项基金注入较少,因而使得协作银行放大中小企业授信额度增加有限。三是推进税收改革力度不够。尽管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普遍推行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但在我国至今未能实施,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更新速度慢,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上不了档次,国际竞争能力薄弱等状况。

2、政策性担保公司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在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项目贷款担保与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比例不协调,对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占比高达80%以上,而对技术进步项目贷款担保不足20%,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持续跨越式发展;二是政策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率偏高,一般为利息的1.5%以上;政府投入政策性贷款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比较少,可贷资金规模较小;三是尚未开展吸纳民间游资工作,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扩张速度慢,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匹配。

3、政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仅仅停留在一般层次的服务。主要表现:一是在引导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兼并等方式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路子还不宽;二是在帮助龙头企业低成本扩张和上市融资,从而实现以资本来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探索还不够。

4、政府的政策与政务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一是对有形资产的评估、质押虽能基本满足企业部分融资的需要,但存在等待时间长、费用高等现象;二是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贷款等管理办法需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二、对策与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政府财税扶持的政策。中小企业尽管对财政的贡献份额比较小,但企业数量众多,若加以扶持培育,完全可以使这些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地对本地区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作详细分析,运用政府财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从资金、税收、融资、财务管理等方面出台和整合相关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一要积极推进增值税的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的抵扣范围,积极推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计算法、企业利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的行为进行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所得的资金仅用作为企业再投资的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强化内源融资机制。二要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速度,为其快速健康发展注入动力, 逐渐形成一批小而特、专而精、优而名的特色特色产品,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提高创新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差的特点,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来全面提升竞争实力。因此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和培训,加大科技创新扶持资金。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创新基金的使用范围。重点扶持国家鼓励的产业并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着重支持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初期的原始创新,如申请自主知识产权、买断专利所有权等新项目的实施给予科技创新基金的重点倾斜扶持。制定科技创新基金的监督制度与绩效考核办法,使政府的科技创新扶持资金更具安全性、规范性、效益性,同时政府也应合理地分担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失败的风险。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盘子,引导协作银行向企业以发放项目贷款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即:政府对中小企业注入风险补偿资金(政府财政资金),协作银行在政府风险补偿资金的基础上给予放大贷款授信额度。政府财政资金注入越多,协作银行授予信额度越大。重点扶持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内企业、省级以上高新区内企业、省级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所创办的企业,促进这类科技型企业的成果早日产业化。

(二)政府引导企业相互参股、相互担保,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一是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低成本扩张,对实力相对较小又急于投资的企业进行参股或担保,以使资金紧缺的企业尽快获得资金用于项目的建设投资。二是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板块的上市融资。通过企业之间的重组,以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为龙头与资本市场对接,带动一个或数个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三是要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有计划地建立债券融资市场,向企业或社会发放企业债券,以实现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政府要对财政扶持资金应作一些改革的偿试。变一昧的拨付为政府、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互助机制。政府为每个中小企业设立专项基金账户,企业每年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进入专项基金帐户,并在税前列支,进入企业专项基金帐户的资金一律计息。企业专项基金由政府统一调度使用。企业需要融资的项目,经过权威机构的评估后首先从企业自己的专项基金账户中支出,不足部分由政府协助企业调度专项互助基金为其融资贷款。政府负责对企业项目资金的使用全程监督。政府还可以向民间游资募集,增加政府专项基金的盘子,对民间募集资金实行保息分红。融资项目完成后,再从项目投产后的若干年内所取得的销售收入中提取略高于其它产品的销售收入的比例提取专项基金。从而使中小企业的专项基金的盘子越来越大,融资渠道越来越宽。

政府要创造条件搭建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既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熟悉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得有关融资的信息,又便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深层次的了解,与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建立稳固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同时通过搭建中小企业的融资网络服务平台向外界宣传展示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吸引外部投资者。

(三)政府既要努力办好具有政府担保职能的贷款担保公司外,又要积极扶持鼓励由企业法人组成的股份制贷款担保公司。政府在向具有政府职能的贷款担保公司一次性注入开户注册资本金后,每年还要从其担保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不断注入贷款担保公司,使其资本金持续得到补充。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入股,使资本金不断得到扩充,增强其贷款担保的额度与抵御风险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鼓励由企业法人组成的商业性质的股份制贷款担保公司,从而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相互共存的贷款担保体系,扭转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政府下属的办理财产抵押登记、评估、保险、公证等行政管理部门应为中小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减少中小企业获得抵押担保贷款的成本。同时要努力提高对机器设备、企业库存、无形资产等的评估能力,以尽快适应抵押担保贷款的创新趋势。

(四)政府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市场的建设。知识产权市场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国外知识产权市场的完善与权威。无形资产评估难是造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的关键之所在。特别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资金不足是束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一是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权威评估机构,提高知识产权的权威评估水平,准确评估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与潜在价值,从而使银行能放心给予授信额度。二是建立知识产权作为股权的登记中心,可以掌握企业的股权结构及其变动。三是对质押物的知识产权必须产权明晰,并可以进行交易与变现,使得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交易透明化,并可通过竞买的方式以解决融资。四是协助银行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后的跟踪管理,防范违规转让已经质押的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动态监督,对出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有明显下降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资产促使措施,确保知识产权市场的健康发展。五是政府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决不姑息。

(五)政府可以组织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促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融资的中小企业应规范地披露自身的信息,减少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为了降低金融机构获取中小企业信息的成本,政府与当地银行共同建立企业信用和经营状况的数据库。对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分类,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贷款额度、利率优惠、担保手续等区别对待。对有意骗贷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政府要与金融机构一起引导和规范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防止和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史进峰.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则亟待完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3-25.

[4]武巧珍,刘扭霞.中国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篇5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二轮危机正在逼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资金短缺、利润大幅度萎缩,经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商务部研究院不久前对温州35家企业抽样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企业亏损,利润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据媒体报道,浙江温州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效应,尽管银监部门和浙江省有关部门否认温州中小企业存在“倒闭潮”,但也承认其维持生存确实有困难。事实上,不仅是温州,珠三角、长三角等广大区域的中小企业多已陷入生存危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869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37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4%。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数据,所谓规模以上是指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而多数中小型企业并不在这一统计口径之内。工商联4月份在对江苏、浙江、广东等16个省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时,不少企业表示,现在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艰难。

随着通胀抬头,当下政策紧缩预期也在升温。流动性持续收紧,银行头寸紧张,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资金链吃紧。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抵押贷款,必须提供资产负债、利润、现金流量三张报表,提供固定资产数额,此外,金融部门还要到现场考察。融资的门槛高、条件多、审查严。除了融资难,融资贵也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左右。

“新非公36条”出台之初曾被寄予厚望,但实施一周年,效果令人失望。例如,为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国务院多次出台文件,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兼并重组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但具体执行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的垄断行业态度消极,只有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为数不多的省市制定了实施细则。一些政府部门积极支持国企投资,对民间投资则有意无意地加以限制,使得一些垄断部门或行业如铁路、金融、能源等领域民间投资没有进展,而其垄断却有强化趋势。在金融领域,“新非公36条”明确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城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但目前金融机构执行的仍然是2008年的规定,即城镇银行发起必须由商业银行作为控股股东。

税负重是中小企业经营条件和经营情况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税负涵盖项目较多,而且很多领域还存在同行业不同税、重复交税等问题。一份基于某地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财务指标及入库税款数据的统计显示,我国东部某省2008年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小口径总税率(企业承担的纯税收收入占其商业利润的比重)为28.64%和32.79%,而大企业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为14.59%。另据调查显示,2010年一季度,49.9%的企业认为“税费、社保等负担过重”是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仅次于“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税负重再加上成本的压力,致使很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不偷税漏税基本上就难以赢利。这又导致中产收入阶层难以扩大,市场内生动力难以培育和形成。

造成目前中小企业困境的,是其所置身的对其不利的市场环境: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体制资源,能够获得巨大的垄断利润;而中小企业要承担繁重的税负,却在资金和政策优惠方面却被边缘化,使得其生存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整个经济系统的细胞,是经济运行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如果运转不灵,发展受限,不仅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而且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受阻。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根本上说,扶持中小企业要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使其形成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机制,从而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够不断成长壮大。但在新一轮危机来临的当下,中小企业连延续生存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发展。因此,当下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是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为其创造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改变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劣势地位。

1.给予中小企业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不可否认,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没有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撑,国家的强大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国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团队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发展已经变得十分强大。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1992年中国只有2家,2003年为12家,2008年达到26家,2010年更猛增至54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较为充足、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过度发展国有经济和大企业,不利于资源禀赋丰富的产业发展,还会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影响就业和民富。“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告诉我们,企业多样化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才能充满活力。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的领域越来越多。但目前一些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仍然太高,尤其是外资能够进入的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却不能顺利进入。因此,要改变政府深度干预经济、过度偏好外企、歧视和过于约束民营企业等有违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打破行业垄断格局,允许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入石油能源、通信、交通、金融等领域,给中小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可以救活众多中小企业,而且迫使国有垄断型企业加速改制,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加速经济增长。

2.实施优惠的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国际上很多国家对中小企业都有明确的财税扶持政策,普遍对中小企业采用低利率、高免税额的做法。如美国将与小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降低25%,资本收益税下调至20%,对小企业的R&D投资采取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并规定联邦政府采购合同的23%必须给小企业;日本的中小企业在遇到经营困难时可以获得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可以得到税收优惠和资金补助。日本、泰国和卢森堡对小企业销售额的税率分别为0.3%、1.5%和1%,德国、爱尔兰、希腊和意大利规定的免税额为年销售额12,108美元、48,273美元、7984美元和14,825美元。当下,中小企业面临困境,要通过进一步调整税收结构和优化税制,通过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以帮助其减轻要素成本上涨压力。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要给予财政补贴,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其提供政策性融资。要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直接的财力保障,分摊企业的研发成本,补偿企业的外溢损失,鼓励企业自主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支持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中小企业创新打开偏好风险的股权融资渠道,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中小企业应给予税收减免。要加大力度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乱收费,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还要综合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手段,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3.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特殊的政策支持。给予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支持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要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切实得到改善,必须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调整信贷结构,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良好、有市场、有竞争力、有订单但经营或财务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加大信贷及多元化融资支持。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必要将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单独列出,以防止信贷资源被大企业挤占,保证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为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可实行差别利率,尤其是降低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为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必须着力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由于给中小企业贷款承受较大风险,审贷成本又高,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根据“麦克米伦缺口”的讨论,银行偏向于减少中小企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的内在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而政府担保是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最重要的手段。为此,应着力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省级的、地市级以及县级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克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同时要加强中小企业金融统计和信息动态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其金融服务信息。还要推进专门的行业金融机构建设,借助这一银行专业化经营的有效方式,开展差别化的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4.对中小企业实施多样化的扶持。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分散,涉及面广,企业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单一的扶持政策显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实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美国就实行针对性较强的小企业政策。如对具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小企业,政府将其作为提供银行贷款担保的重点对象,贷款限额高于一般小企业;而对于少数民族、残疾人等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人员所创办的小企业,则提供更为优惠的直接贷款,以改善这类人群的就业状况。我们可借鉴美国的做法,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而不应施以济贫扶弱式的扶持政策。具体说来,对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政府要从财政、税收、金融、信息等方面加以帮助和引导,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对于具有创造性和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就要根据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途,对其实施倾斜性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推动其向最有利的领域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扶持政策的效果;对于弱势群体人员创办的企业,应给予更多的更直接的政策扶持。政府也应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而不应是政府单方面的。在服务内容上,应以满足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方式展开,进行菜单式服务,由中小企业自主进行选择。

篇6

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就业岗位的主要创造者,具有巨大的就业容纳量,吸收就业效果最好,发展中小企业对增加就业具有倍增作用。这不仅因为中小企业技术构成较低,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单位投资安排的就业人员比大型企业多得多,而且中小企业反映灵敏,上马迅捷,建设周期短。创业者由于拥有某项专利或发现某个市场机会,或找到某个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等,都可能创办自己的企业。据测算,在我国,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大型企业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需投资12万元,小型企业只需投资8万元,微小型企业(家庭工业)的投资更少。

从根本上说,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扶持中小企业要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但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就业面临困境的当下,政府尤其要在下列几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改变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劣势地位,从而扭转就业困局,促进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1 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从实践上看,多年的“抓大放小”已使得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团队十分强大。为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从“抓大放小”转向“扶小放大”是一项现实的选择。在国有企业复兴之时。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目前一些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太高,民间资本不能顺利进入,不能享受“国有待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间资本通过地下通道短期逐利的现象。因此,要加快打破行业垄断格局,允许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通讯、石油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

2 强化对中小企业创业的支持。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为保持中小企业的活力,应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要降低创业门槛,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降低企业注册资本要求,放宽高科技产业的知识产权投资比例限制。搭建资金扶助平台,给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者提供优惠贷款或贴息贷款等。要特别鼓励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创业,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辅助资金,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帮助创业者掌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融资理财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帮助。要大力扶持微小型企业(家庭工业)的发展。

3 实施优惠的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很多国家都有明确的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美国将与小企业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降低25%,资本收益税下调至20%,对小企业的R&D投资采取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并规定联邦政府采购合同的23%必须给小企业;日本的中小企业在遇到经营困难时可以获得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可以得到税收优惠和资金补助。我们要扶持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就要通过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帮助其减轻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当前,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从事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品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其提供政策性融资;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应给予税收减免;政府采购政策应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个人独资和合伙制中小企业可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征税;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适时提高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大力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乱收费,以减轻企业负担。还要综合利用财政和金融政策手段,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篇7

关键词:农村金融;财政政策;评价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016-03

一、中国现行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政策梳理

(一)中国现行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

1.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2007年,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办法》(财金[2007]25号),启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对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和四川等六省的五种农作物给予保费补贴,试点险种的保费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各负担25%后,其余50%由农户承担,或由农户与龙头企业和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担。

2.针对农村贫困群体发展的贷款贴息。为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农村贫困地区,中央财政自1998年起安排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并不断改革和完善扶贫贷款贴息制度,扩大承贷主体,丰富资金来源。另外,为提高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率,2008年,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开办发[2008]29号)。该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将扶贫贷款管理权限和贴息资金下放到省,其中到户贷款管理权限和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县;扶贫贷款由自愿参与的任意机构承贷;到户贷款按年息5%、项目贷款按年息3%给予贴息。

3.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费用补贴。自2008年起,财政部开始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费用补贴,减轻财务压力。2009年财政部出台《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9]31号)规定,对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上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2010年,又将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纳入补贴范围。

4.针对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资本金补贴。这主要是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多等问题,定向给予的财政扶持政策和措施。根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统计,目前,这种政策共实施了三次。一是支持农业银行改革。2008年,在农业银行股改过程中,财政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向农业银行注资1 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提高农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二是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对1994―1997年因开办保值储蓄亏损的农村信用社给予补贴,累计拨付88.5亿元。三是支持农业发展银行拓展业务,强化政策性支农功能。

(二)中国现行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税收政策

1.营业税优惠政策。201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及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延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1号)对上述通知中第3条规定的“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政策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15年12月31日。

2.所得税优惠政策。20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对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实施税前扣除。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4号)规定上述通知中规定的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3年12月31日。

201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比例减计收入。

(三)其他财政政策

1.财政奖励。2009年财政部出台《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9]30号)规定,在黑龙江、山东等六个试点省(区)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2010年,财政部进一步完善试点政策,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省(区)。

2.财政相关配套制度建设。金融财务制度方面,财政部放宽了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授权金融机构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涉农贷款进行重组和减免,可酌情减免本金和表内利息。金融机构业绩考核方面,将涉农贷款等指标作为加分因素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使支农业务对金融机构的薪酬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激励金融机构主动支农。

二、中国现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评价

(一)现行财税政策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系列财税政策的频频出台以及政策协调性的不断增强,使得近年来,对农村金融扶持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目前,这种正向的激励引导作用已初步显现效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了农村,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11.7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1%,比2007年末增长92.4%。其中农村贷款余额98 017.4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83.3%;农村贷款中农户贷款余额为26 043.3亿元,比2007年末增加12 644.8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22.13%(见图1)。

(二)现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中国虽在多项规划、政策等方面涉及对农村金融发展的财税优惠,但目前,中国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仍然是不够的,农村金融的供给依然是严重不足的。

首先,从结构上看,由于目前很多政策处在试点阶段,所以,政策实施的地区差异明显,受益范围也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就覆盖面来看,2009年,全国还有2 549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大量的农户或者农村产业集团贷款需求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同时,涉农贷款不良率达7.4%,明显高于工业贷款的2.29%,大企业贷款1.15%,中小企业4.5%的不良率。①

其次,从作用时效来看,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政策机制(见表1)。

最后,从作用对象来看,财政对农户小额信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足,亟待加强。具体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对农户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户小额信贷是以农户为特定服务对象,以农户的信誉作为担保、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其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农户发放贷款额度小、风险大、受益少,大部分金融机构对此兴趣不是很大。因此,作为农村金融市场重要构成的农户小额信贷亟须国家的扶持,尤其是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但是,目前财政政策对农户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例如,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和额度太小的特征使得其管理成本和固定成本相对于其他类型贷款业务要高得多。高成本、高风险决定了它的利率应该比较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就是或允许对农户提高贷款利率,但这可能影响农户对贷款的使用,或通过财政补贴来维持较低的小额信贷贷款利率。但中央政府和全国大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即使有些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有所扶持但扶持的力度不够,这就必然导致农户小额信贷发放机构积极性不高。

2.财政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减轻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其积极性。但对于某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言,目前的政策,优惠力度不足,效果一般。(1)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由一个自然人设立,其经营业务主要是为种植业、养殖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户个人等提供质押贷款、抵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目前企业的整体税负仍然较高。按照现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属一般工商企业,需缴纳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等七个税种,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约占营业收入的30%,远高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税负较重,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回报率较低,远不及投资实业的投资回报;其自然人股东税后收益率仅为5.4%。① (2)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是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在财政支持、税收管理等方面,村镇银行执行着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的标准,而村镇银行的发展有其自身独特之处,在目前的政策体系中,针对村镇银行自身发展特点的政策较少,故现行政策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可操作性不强。例如,村镇银行成立的初始阶段恰恰是其发展最艰难的阶段,但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它开办的前两年基本得不到任何补贴。

参考文献:

[1] 许宁.刍议中国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的完善[J].农村金融研究,2009,(7).

[2] 王家传.尽快完善涉农贷款类政策扶持体系[J].中国农村金融,2010,(3).

[3] 张宇.新农村发展需求与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浅析[J].商业时代,2010,(16).

Comb and Evaluation of Fiscal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ural Finance

ZHANG Zhi-jie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Faculty of Pubic Finance and Taxation, Beijing 100070,China)

篇8

努力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中央财政及时采取措施,努力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主要包括: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二是多次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使涉及相关产品的广大中小企业得到实惠;三是及时出台办法,明确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办法,增强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资产的能力,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四是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这些措施实施以来,成效已陆续显现。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巨大冲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中央财政在年初安排2亿元担保业务补助资金的基础上,下半年进一步追加安排10亿元,资助了330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央财政担保业务补助资金政策显示出较强的示范效应,地方各级财政纷纷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据统计,2008年下半年,安徽、江苏、广东等15个省份财政部门共增加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资金约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等方面。地方财政在效仿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政策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探索实施了准备金补助、业绩奖励、风险补偿等多种扶持方式。如江苏省出台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资补助办法,安排2亿元补助资金,带动了93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新增注册资本38亿元;江西省试行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平台的孵化融资模式。与此同时,部分地方财政出资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以发挥其增强信用和分担风险的功能。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目前,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资信等级不高,商业银行出于强化风险控制、降低管理成本等要求,加之缺乏有效的中小企业信贷激励机制等,更青睐将资金投放于大型企业,致使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规模十分有限,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银行放贷难的问题同时存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通过信用保证的方式,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架起了一座资金融通的桥梁。

一方面,信用担保有利于银行控制风险、降低管理成本、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具有严密的风险管理措施,在担保对象的准入门槛、融资担保规模的控制、反担保措施的落实、担保运作程序等方面,均有明确的管理规程,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信用担保介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后,将从道德、财务、市场、政策、过程等方面对受保中小企业、企业业主和主要经营者实施全方位的考核和监控,与银行注重企业财务报表、严格考核企业财务风险的信贷管理体系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了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水平。同时,信用担保的参与,增加了风险承担者,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强银行贷款的信心,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

另一方面,信用担保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经营规范、运作专业、社会公信力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控制和化解能力,协作银行对其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因此,由上述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将为中小企业贷款起到信用加级的作用。此外,担保机构除为受保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外,通常发挥其信息量大、人才多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技术、质量、财务、信用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规范管理、开拓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今后,中央财政将重点从“加大资金扶持、减轻收费负担、疏通融资渠道、拓宽市场空间”等方面入手,努力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资金政策方面,中央财政将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突出工作重点,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继续推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努力改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二是围绕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专业化发展,为大企业提供协作配套产品,带动社会就业,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具备较强服务能力的公共服务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中小企业的创办设立、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等提供公益性、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外贸企业 扶持政策

一、前言

2007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市场需求变少、反倾销贸易壁垒等摩擦不断,许多中小外贸企业都出现了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流动资金减少、发展空间骤降等问题。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提高等因素也导致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大量处在产业链最低端的中小企业在双重夹击下面临生存危机,甚至走到了企业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帮助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走出困境,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系列出口补贴及扶持稳定政策,从而为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平稳渡过金融危机这一历史时期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次研究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对广大中小外贸企业的系列扶持政策,旨在为广大中小企业探寻相关金融风险防范措施提供理论借鉴和实际帮助。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出口订单急剧减少

由于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具有自身规模较小、准入门槛较低、管理机制灵活等优势,在我国扩大出口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的这些优势却成了限制其应付动荡市场的致命因素。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订单的持续大量减少。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增长17.2%,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8.5个百分点。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更是下降了16%。对于规模较小、刚刚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小外贸企业来说,这一“寒冬”式的市场现状直接是对企业生存的严重挑战。

(二)反倾销或者贸易壁垒摩擦增加

在发生重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都会制定相关措施来刺激本国经济恢复、扶持本国的生产企业,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其他相关的贸易壁垒就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企业的重要手段。2008年,美国就中国内地产品开展了10宗反倾销调查和5宗反补贴调查,并制定了针对中国商品的相关反倾销政策。2010年中国遭受的“两反一保”调查更是达到了66起。上述近似严苛的贸易壁垒使得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更加艰难,极大地减少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市场需求,为中小外贸企业渡过难关设置了人为障碍。

(三)增加收汇风险和资金压力

金融危机爆发前,国内经济在数年高速发展推动下,原料价格和人工费用都有大幅提升,事实上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危机爆发后,产品需求的减少和库存时间的延长又迫使企业降低销售价格来争取市场,从而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并增加了额外的财务费用;同时市场萎缩所带来的订单撤销、顾客违约等系列问题使得进口商无力偿还贷款,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坏账增加。此外,各大银行纷纷收紧银根,中小外贸企业的常规融资渠道难以达到效果,这使得本就无力应付沉重资金压力的中小外贸企业更加举步维艰,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境地。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

(一)资本市场稳定政策

为加强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金融救助,中国人民银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限制,并对各级金融机构下达了“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增值税改革、自2009年开始实施减免1200亿元税款的企业救助政策”的通知,并在2008年9月16日,10月8日及10月29日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技术革新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对企业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将原有的“生产性增值税”转变为“消费性增值税”,从而使企业减少重复税收,降低投资成本。

(二)搭建企业融资平台

2009年3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成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0000多家,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相关资金支持。为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我国各级金融机构都开展了金融创新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各金融机构推出的中小企业金融创新产品超过360项,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循环贷款、周转贷款、打包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上述措施为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建立了困难时期减轻负担,增强盈利能力提供了金融保障。

(三)出口补贴扶持政策

除了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及对企业技改项目、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外,出口补贴扶持等国家政策也对危机时刻的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有力扶持。

为缓和外贸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在2008年8月1日、11月1日和12月1日以及2009年1月1日和4月1日,我国政府分五次提高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增值税退税率,涵盖了纤维、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医疗药品等尖端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克服经营困难缓解城乡就业压力;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上述政策直接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中小外贸生产型企业度过金融危机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信心保障。

(四)出口信用保险费用减免及保单贷款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信用环境恶化,收汇风险加大,导致了一些企业出现有单“不敢接、不愿接、无力接”的问题。到2009年6月11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5月份出口额时,我国外贸出口额已连续7个月下降。6月15日,商务部发出通知进一步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费率,由0.63%降低到不超过0.45%,降幅近30%。将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包规模由上年的432亿美元提高到840亿美元,并且“上不封顶”,力争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由当时的6.5%提高到15%左右。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出口企业融资。多地省市级政府纷纷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再减免50%的保费。这些政策在帮助企业控制出口收汇风险,增强企业出口信心;推动贸易融资便利化,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出口综合竞争能力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到2008年,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自2008年底到2010年6月21日重启汇改,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呈双边振荡状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使中小外贸企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下保市场、拓市场,稳定外贸出口。

此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及通关报关手续的简化,也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资金扶持及操作便利。

四、结束语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一次重创,然而也引发了相关企业对于探寻经济衰退背景下自身发展途径的思考。本次研究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并详细论述了我国对中小外贸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文章认为:通过出口补贴及企业扶持政策、资产市场稳定政策及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提高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并尽力营造出良好的贸易环境和金融环境。此外,面对美欧等传统出口市场的衰退,我国中小外贸企业也应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借助市场的多元化来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道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而动态调整的。我国广大的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者应积极利用政府的相关政策,实现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技术含量的提高,真正地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对潜在金融危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继勇.中小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韦丹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挑战与机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0):20-21.

[3]陈绵水.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结构调整方向及策略分析[J].国际贸易,2010(4):12-15.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经济结构调整、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已进入增长发展阶段,如何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近年来,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筹划推出中小创业板、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财政支持担保机构建设、采取了差别利率、两免三减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和措施在实际当中往往无法实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问题。

2、金融体系不健全

(1)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2)国有银行惜贷严重。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数量多,规模小,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及违约率均高于一般企业的平均水平。而作为银监会评价银行资产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是不良率的高低。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更加谨慎,也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的增加,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3)缺乏健全的直接融资渠道。虽然中小企业创业板早在筹划之中,却迟迟没有推出,而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证券交易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尚未列上议事日程.这类小型资本市场的缺乏,使中小企业失去了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

(4)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发展担保业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目前政策性担保机构少,多数民营担保机构没有得到财政支持。此外,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协调难,一方面由于征信体系不健全,与银行一样,担保机构也要面对甄别客户信用风险、贷款定价等问题,结果增加了融资环节和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苛刻。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实际上中小企业常常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担保者而逼迫放弃贷款.

3、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小,基础比较差,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贷款风险,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2)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据调查,我国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低,缺乏管理知识,治理混乱,多头开户,多头贷款,财务报告不真实,通常是上报主管部门一套,税务部门一套,银行的又是一套,常常令专门搞企业财务的信贷员也难识“庐山真面目”,增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的作用。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融资难,因而需要政府适当的扶持。(1)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政府应尽快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通过立法为解决融资难题提供法律上的支持。(2)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如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优化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3)完善我国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政策。政府部门主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2、完善信用担保机制。(1)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制度,加强抵押物市场建设。(2)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允许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为抵押;建立政府贷款担保基金,为经过其评估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建立中小企业共同担保基金,由政府加以引导,从而可以调剂各企业间的担保资源。(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制。担保信用制度的建立,将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规模扩张起到积极作用。但为了防范信用担保风险,应强化信用评估机制,一方面应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约束,防止信用评估机构监督不力;另一方面应对中小企业进行约束,可以建立中小企业资信档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个人行为信用进行追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