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广告设计;教育

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正在全球各地迅速崛起。尽管这还是一个相对较新,并仍然在不断变化的概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数字经济的崛起,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与经济和技术的融合,逐渐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广泛认可和普遍重视,逐渐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包括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所说,“从根本上看,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的是艺术家、设计师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创意阶层的崛起。”[1]创意经济时代通过激发人的创造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一场争夺创意人才的战争。近几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瓶颈就是创意人才的极度匮乏,创意人才培养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是广告设计教育难得的发展契机。首先,广告本身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包括我国广告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发展,正迎来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其次,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包括出版、动漫、会展等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消耗大量广告策划人才,必然会带动广告教育面临新一轮跨越式的增长。第三,广告设计教育是培养创意人才的摇篮,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的要求与广告设计专业最为接近。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既是广告设计教育面临的紧迫使命,也是广告设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

要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首先必须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营销手段,生产和提供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集群。因此,它的基本要素包括了文化、创意、营销及信息技术,具体如下: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

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要求。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的界限趋于模糊。具体而言,它是以包括商贸、旅游、餐饮、建筑、制造等传统产业为载体,通过融入并深化文化内涵,使消费者能同时获取文化情感新体验的精神满足。[2]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承载的是文化内涵,其起点是文化,即找寻、挖掘传统产业的地域人文内涵,提炼符合目标消费群价值观和潜意识的文化内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意和创新

创意和创新是联结传统产业与文化之间的粘合剂。没有创意和创新的所谓组合,只是简单而生硬地对文化符号的并置,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也就难以唤起消费者深层次文化的情感共鸣。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把传统产业的“实体内容”及文化的“虚体内容”进行分解之后,寻找“实体”与“虚体”的各个分部之间的恰当结合方式。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催化剂是营销策划

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经济等于创意产品的价值与交易次数的乘积。也就是说要有足够数量的消费者,或者足够数量的二次消费者(忠诚用户),才可能产生经济上的巨大效益。要想实现文化的商业化价值,真正发挥创意的效力,营销介入文化产品研发及推广是前提条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使目标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从而获得产品的认同和品牌的忠诚。因此,只有进行深入的消费者分析、市场分析,才能充分了解目标消费者的价值观、教育、偏好、习惯、甚至潜意识,以及了解目标消费者二次消费的真实缘由,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规模化。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加速器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信息技术超越了地域的界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即时交互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思维习惯,这也正是以“即时交互”见长的微博和微信等沟通方式迅速兴起的重要原因。“即时交互”的信息技术加速了传播效率,拉近了沟通距离,颠覆了传统的营销传播模式。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诞生了许多新形式,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要得到真正的成长,必须重视文化、创意、营销及信息技术四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合与促进。没有文化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和长久;没有创意和创新,则会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从而变得软弱无力,难以打动消费者;没有营销策划,则是水月镜花、空中楼阁,难以获得实际效益;没有信息技术,就如同没有翅膀一样不能飞高飞远,难以取得大范围的快速发展。总之,忽略任何一个方面,文化创意产业都难以获得快速而持久的发展。

二、我国广告设计教育的问题

我国广告设计教育经历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在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及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跷跷板”式的学科建设

主要是指偏重其归属院系学科背景的课程,而“顾此失彼”地忽略属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建设。由于广告设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所以,我国广告设计类专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学科开设背景。广告设计专业所属院系多以艺术设计、新闻传播、文学、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类为主。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平台优势,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广告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不同学科的融合显得尤其重要。在现实中,主要是因为师资等多方面原因,形成了对其它学科的偏废。比如,艺术类常常忽略新闻传播和营销学课程,人文类常常忽略艺术设计和营销学课程,营销类常常忽略文学、新闻传播及人文素质类课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培养进展缓慢

尽管创新能力在学界和业界都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进展缓慢。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知识可以传授,但创新不能传授。似乎只有外国人才能拥有创造力,西方发达国家才能培养创造力。这种观点显然是可笑的,其盛行所带来的流毒对我国广告设计教育贻害无穷。事实上,造成创新能力难以培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氛围,使许多人不愿意深入地学习原理性的理论,模仿甚至是抄袭的低成本,让我们的手脚功能越来越退化;二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标准答案培养出来的思维定式,使我们创新的路径越来越狭窄,大脑的创新思维严重荒芜。

(三)互相脱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我国开展广告设计教育30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现象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理论类课程纸上谈兵,忽视动手能力的训练;实践类课程似盲人摸象,轻视理论的讲授。比如,文学类课程方面,往往只重视文学理论的传授,却对文字表达方面的常规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在大学期间逐渐萎缩;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较为强调实践方面的技法训练,设计原理方面的视觉理论却涉及较少,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进行创新的坚实理论根基,模仿、抄袭他人创意成为常态。尽管企业对人才望穿秋水,但是,这种理论和实践互相脱节的教学方式,使大量的学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四)教材及师资未能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

新媒体形态的出现是传媒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广告业和广告设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媒体的环境中,每个人既可以是传播链的客体,又可以是传播链的主体。传播门槛大幅度降低,传播主体无限量增多,使任何传播都可能出现爆炸式地增长效果。同时,传播过程出现的干扰更多,受众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传播的效果更难掌控。伴随着数字电视、楼宇视频、电子杂志、手机媒体、微博、微信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传统的广告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环境。新媒体带来的传播路径、传播形式变化,迫切要求高校能培养出大量熟谙新媒体规律的广告设计人才。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和师资,新媒体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并未真正得以开展。

三、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对策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基本要素的研究,结合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要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必须注重文化素质和创意、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营销策划知识及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学习,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融会贯通的人文素质培养

尽管广告与文化创意产业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产业和文化内涵更加广泛且深入。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3]只有加深传统人文思想的领会,拓展中外文化视野,注重古代文学、易经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知识与社会学、心理学的融会贯通,才能为创意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二)市场营销理论的强化

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广告创意技巧,还要具有市场策划能力。就广告本身而言,它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和繁荣的象征,是营销的衍生工具。作为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沟通方式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营销目的和营销对象的准确与否。开设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及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分析等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其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贯通交融。

(三)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关于思维的广度,重点是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改变原来的单向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横向思维模式。关于思维的深度,要强调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深入研究“为什么产生了这个问题”“如何定义问题”等,通过回到原点去思考问题;对传统的、已经存在的概念进行否定性或颠覆性的解释,促进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提升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能力。如果要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思维的训练,那么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从一个问题点向各个方向进行网络式的深度发散,可以触动并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多思路、多层次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新媒体的课程及辅助教学

围绕新媒体开设专题研讨性的课程,结合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学习新媒体比较有效的方法。尽管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新媒体广告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索,但是,由于新媒体本身正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教材和师资在短期内都是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研讨性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未知空间的探索和思考,寻找新媒体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课堂和课外均可利用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作业的公众点评及传播,把其作为作业评分及评价的一个内容。在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杂志的编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进行内容的推送,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并掌握新媒体的运行规律。

(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广告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都非常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项目,抽取其中的部分任务,进行真题的跟做或真题的实做,结合行业专家的讲座和考察参观,强化产学研结合,了解产业的真实状况和真正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同时,加强理论课程的动手能力培养,重视实践类课程的理论讲析。当下广告和文化创意产业都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对广告设计教育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广告设计教育在前辈及同仁们的不断探索下,对于沟通技巧、创意形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面临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广告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依然年轻,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以使其更加昂然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79.

[2]姚东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J].商业时代,2007(8):95-96.

篇2

关键词:意境;平面广告;设计;作用;营造

一般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不仅需要有视觉上的美观性,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意境,传达出一定的审美价值。一个完整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它包含了标题、正文、广告语、插图、公司名称等基本的构成要素。一个广告设计者会将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整合、重组,最大限度地显现出广告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平面广告中营造意境,是广告最重要的艺术价值体现,也是一幅广告作品的生命力,不仅增强了整个广告的内在情感,还具有审美功能,给人们带去精神上的满足。

1 “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美学形象的最高体现,也是辩证艺术的范畴,需要借助一定的作品来进行创作,传达出作品中的艺术美。一个好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意境美”是整个作品的灵魂,也是衡量一件平面广告作品的重要指标。作为平面设计者,要能充分意识到“意境美”在整个平面广告作品设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要增强广告“意境美”的构建,将“意境美”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时实现艺术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播。

一般来说,“意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实境”,一个是“虚境”。其中,“实境”是指实际存在的物质,也是整个意境形成的基础;“虚境”则主要包括人们的主观感受、作品中所传达出的审美价值等,是整个意境的灵魂主体。“意境”的艺术特征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实境”是“虚境”的重要载体,也是“虚境”的重要表现形式;“虚境”是“实境”存在的精神基础,也是“实境”创造方向的重要体现,“虚境”无法离开“实境”而独立存在。“虚境”和“实境”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是整个艺术作品中营造意境的决定因素。

2 “意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作用

2.1 增强平面广告的文化底蕴

平面广告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一个好的平面广告设计,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真实情感的传达,能吸引人们对广告作品的关注度,提高平面广告作品的大众认知度,形成一种精神共鸣。“意境美”具有很强的导入性,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营造良好的“意境美”,可以让人们“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更能传达出平面广告中所蕴含的潜在文化价值,增强人们对广告作品的认可度。“意境美”是将传统的美学观念融合到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增强平面广告作品的文化底蕴,丰富广告作品的内涵。此外,“意境美”也是广告设计者内在涵养的体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增强了平面广告的辨别度和活力。

2.2 提高平面广告的审美价值

“意境美”体现的是广告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人们在观看广告的同时也在对广告“意境”进行艺术鉴赏,并感知广告作品中所传达出的艺术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是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观性,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层面对“美”欣赏。广告作品具有“意境美”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关键,也能激发人们对广告作品的鉴赏兴趣,人们通过对广告作品所传达出的“意境美”进行深入了解和鉴赏,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增强人们对广告作品的印象。此外,好的广告作品所具有的“意境美”,不仅可以给人们带去“美”的享受,还能提高广告作品的影响力。

2.3 传达平面广告的设计理念

平面广告设计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适应时展的特点,开始将传统的美学理念与现代的艺术审美理念进行融合,使这两种理念都在同一个广告作品中体现出来。这种广告设计理念实现了设计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有机统一。在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中,传统美学理念与现代艺术审美理念是相辅相成的,使平面广告设计实现了“质”的飞跃。将这种两种艺术设计理念相互结合,在广告作品中体现出来,促进整个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

3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营造意境的策略

3.1 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来营造意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意境”产生的文化基础,对具有“意境”的广告作品产生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仅有文学文化、诗词文化,还有书画文化和各种民间艺术文化。广告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入分析这些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文化内涵,选择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广告设计中,不断提高广告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

3.2 巧用“留白艺术”来营造意境

虚实结合是“意境”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留白艺术”来营造高境界的“意境美”,从而不断提高整个广告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留白艺术”在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中运用较多,设计者可以借鉴“留白艺术”,让整个广告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简单、精美、抽象,也能给人们留下遐想的空间。这样不仅能提高人们对广告的新鲜感,还能增强广告本身的趣味性和内涵,从而扩大作品的影响力,提高广告作品信息传递的效率。

3.3 运用图文结合来营造意境

平面广告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图像和文字,是广告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图像是对文字信息的直观表达,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引起人们购买产品的欲望。文字是整个平面广告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对图片作详细说明,增强人们对产品的认知度。图像和文字都是为了加深人们对产品的了解和影响而存在的。此外,广告设计者要具有创新意识,对广告中的图像和文字进行创新,设计出具有新意的广告作品,对营意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营造“意境美”,不仅可以提升平面广告作品的质量,还能增加平面广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实现平面广告设计的最大效益。所以,平面广告设计者对要设计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准确地将人们所需的“意境”融合进去。同时,还要借鉴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运用留白艺术等手法,来传达平面广告的“意境美”。此外,设计者还可以进行自我革新,不断进行艺术创作,努力营造出平面广告所需的“意境美”,推进我国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莉萍.解析现代平面广告中图形创意的艺术意境[D].江南大学,2015.

[2] 阳柳.谈意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营造方式[J].现代装饰(理论),2014(09):109-110.

[3] 赵永立.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意境营造探赜[J].读书文摘,2016(04):121-122.

篇3

平面广告设计要求设计作品不仅要具备视觉美观性,还应注重对特定意境的表达。一个完整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主要包括广告标题、广告正文、广告语、插图、公司名称等构成要素,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合理安排、重组,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广告作品的艺术美。内涵丰富、感情真实和艺术价值高是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普遍要求。恰当的意境创造能为广告作品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加强整个广告作品的情感表达,从而能够更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本文在充分理解“意境”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意境美”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营造“意境美”的有效措施,为平面广告设计人员进行“意境化广告设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意境”的具体内涵

“意境”是辨证艺术的基本范畴,是美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借助具体作品进行艺术美表达的形象体系。“意境美”不仅是设计作品审美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设计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权衡指标。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意境美”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加强构造广告意境,充分发挥“意境美”的积极导向作用,使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在传播艺术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播。

意境由“实境”和“虚境”两部分组成,“实境”是指实际存在的事物,是整个意境形成的物质基础;“虚境”主要包括人们对于实境的主观感受,是意境的审美价值体现,在整个意境中占据灵魂地位。意境具有情景融合、虚实相生的艺术特征。“虚境”是“实境”存在的精神基础,决定“实境”的创造方向;“实境”是“虚境”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表达方式,“虚境”无法离开“实境”而存在。“实境”和“虚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决定意境的整体境界。

“意境美”对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意义

1.加强文化内涵,提高认可度

广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艺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内涵丰富、情感表达真实的广告设计能有效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大幅提高大众认可度,促进大众与广告作品产生精神共鸣。“意境美”具有极强的对象导入作用,通过营造良好意境能帮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更深刻地理解广告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受众对广告的认可程度。“意境美”的运用将传统美学观念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在无形中加强了平面广告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广告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意境美”还能为广告设计注入生命力,大幅提升设计作品的活力,进而提高广告的辨识度。

2.提高审美价值,扩大影响范围

“意境美”的构造可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鉴赏价值,引导广大受众在观看广告的同时对其蕴含的意境美进行鉴赏,感受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使广告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转变为精神层面上对美的感悟。具有“意境美”的广告作品对欣赏者具有更强吸引力,从而激起欣赏者鉴赏“意境美”的兴趣,在深入了解其“意境美”后,该广告作品对欣赏者的吸引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加深欣赏者的印象。因此,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营造“意境美”不仅能够加深受众的印象,同时也能够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进一步扩大广告主题的影响力。

3.传达优秀艺术设计理念

为了更好地符合时代特点、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平面广告设计在营造“意境美”过程中,应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艺术审美理念,使二者统一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这一设计理念有效实现了广告设计的外在设计形式与内在文化精神的有机统一。另外,传统观念与现念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使平面广告设计实现质的飞跃。这种结合性艺术设计理念值得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广泛宣传,进而推动设计业的整体发展。“意境美”独特的艺术鉴赏价值,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更好实现平面广告的艺术化。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营造“意境美”的原则

平面广告设计是在电脑技术和创意艺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设计活动,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产品的销售。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在广告设计中融入“意境美”是为了提高平面广告的艺术性,进而使广告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人员在广告作品中营造“意境美”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确保广告设计作品更好地满足产品的销售需求。

1.充分利用广大受众心理

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平面广告的最终受众是大量消费者,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受众的心理特点,使广告作品更好地引起消费者的精神共鸣,取得良好宣传效果。设计人员应针对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调研,利用市场营销学、人类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度分析,得出消费者的一般性心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意境构造,使广告蕴含的意境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特点相符,从而提高广告的宣传效果和市场影响力。

2.结合产品自身特点

设计人员应始终明确,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对广告产品进行宣传,使之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构建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观念,实现广告的经济价值。因此,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产品自身特点,在广告设计中突出表现产品优势;针对产品特点进行消费者定位,确定主要消费者群体,并根据这一群体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广告设计方案,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让消费者认识到产品的真正价值所在,树立消费观。

“意境美”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营造策略

1.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意境美产生的基础,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营造“意境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供利用的文化元素种类广泛、数量众多,包括文学文化、诗词文化、书画文化及民间艺术等。广告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总结出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因素,并将其合理运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提高广告设计的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水墨画、雕刻、剪纸等艺术表达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表现手法、设计体系已趋于成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设计人员们应深入体会这些传统文化中承载的人类审美思想,将现代设计技术与之结合,形成独有的特色广告设计风格。应多方面地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发掘,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自己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艺术底蕴,推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进程。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应用水墨画艺术,不仅能够提升广告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还可以体现设计人员自身渊博的艺术文化知识,形成特色鲜明的本土化设计风格。另外,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因素,可在传播广告形象的同时,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使传统文化意识深入人心。

2.虚实相生,运用“留白艺术”

虚实相生是“意境”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留白艺术”,可营造更高境界的“意境美”,提高广告作品的审美价值。平面广告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广大受众传达有关信息,这就要求广告作品具有较高的“吸睛率”,在短时间内引起受众注意并留下深刻印象。在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空白部分由于缺少视觉度量标准,往往能够引起人们对“空白”无限联想,产生特有的空间想象美感。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巧妙运用“留白艺术”,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深刻理解广告作品,进而与设计者产生精神共鸣。

“留白艺术”能够使整体广告设计造型更加精简抽象,空白部分的适当运用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新鲜感,增强广告作品趣味性,激起人们的兴趣,从而扩大广告的信息传递效率和影响范围。“留白艺术”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应用广泛。例如,齐白石在其代表作品《虾》中,充分利用“留白艺术”,用空白部分表达整个水体,使整幅画的意境达到较高水平。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广告艺术设计过程中,可借鉴我国传统书画作品中关于留白的应用,将其中的优秀留白技巧充分应用到广告设计作品中,创造新型视觉表达效果,营造 “意境美”,进而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广告中传达的信息,使广告的信息传递能力大幅

提高。

3.应用抽象符号

抽象符号能够将抽象艺术中的“反叛”特质运用于广告设计中,其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可将有内在联系的对象进行高度概括,对于平面广告的“意境”体现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产品的材料、用途及使用对象等相关信息,并利用点、线等基础要素,使抽象符号直观地反映出产品的材料质地和主要用途,实现产品的艺术化。此外,抽象符号的概括性较高,不同的广告受众可从多方面对广告作品进行鉴赏,可实现广告意境的多样化。

4.图文并茂

图像和文字是平面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广告信息表达过程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广告整体表达效果。图像是对文字的更直观表达,可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文字是平面广告的主体,是对广告图像的详细说明,能有效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理解程度。二者相互呼应,共同加深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思维体系中建立针对该产品的消费观念。另外,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帮助设计人员对图像文字进行有效创新,使设计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人员应积极培养创新思维模式,将创新意识很好地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利用超常的广告创意打破“视觉常规”,营造特色鲜明的“意境美”,设计出“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的广告作品,为广告受众带来极具冲击性的视觉体验,从而取得超乎寻常的广告传播效果。

结语

篇4

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是当前存在的平面设计形式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同时也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小到平时翻阅的书籍、便利店货架上摆满的商品包装,大到街头的每一幅广告、商店门口的每一张宣传展板,都是平面设计的体现形式。因此,平面设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最初与平面设计无异,后来针对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概念,又丰富了其内容,将其定义为“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因此,在当前社会,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都成为视觉传达的载体。中国画的概念就相对简单,一般而言对中国画最基础的定义就是国画,它承载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趣以及优秀民族精神的代表。中国画主要是创作者在宣纸上、绢上以及帛上进行绘画,然后进行装裱的卷轴画。而其线条墨色的变化也是中国画独有的特点,其虚实结合,留白等表现手段更是成为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

二、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与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分析

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与中国画在基本要素上有许多相同点,首先从空间角度来分析,二者皆属于二维空间,且是在同一平面之内,完成的艺术创作。而其基本要素,也主要体现在色彩、文字、形象、主题、构图等几个基础方面。通过对二者皆有的这些要素进行比较与分析,可以得出中国画对于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本身的指导作用和创作推动意义,实现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内涵的丰富,推动我国中国画精神与思想的传承与发扬。

三、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基本要素与中国画基本要素的比较

1、色彩方面在色彩表现方面,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更加注重所承载信息的表达,其色彩主要是进行服务的传达,突出表现的是产品本身的特点。此外,由于平面设计经常出现在商品当中,其色彩的表现和传达,更重要的是体现客户以及商品消费者的理念。当然还有一些设计存在于公共标志当中,其对颜色的要求就会有所差别。比如一些公共标志,在色彩的选择上往往比较单一,大多数是选择两三种颜色,以便达到警醒的目的。如禁烟的标志选择的是红、白、黑三色,目的是为了醒目的突出标志本身想表达的意义。但中国画与此不同,中国画中色彩的体现主要是传达和表现整体的形象,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其不会具有商业目的,所以其色彩的专业性以及艺术性要求都相对更高。此外,中国画分为不同的创作手法,而手工属性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中国画颜色的特点,如敦煌壁画,看起来永远都是色彩斑斓,鲜艳无比,主要是因为其创作材料为矿物原料,可以历经千年锤炼而不变色。因此,中国画本身的色彩研究,与其创作手法与材料选择有很大关系。2、形象方面在平面设计中,形象主要体现为图形,平面设计应该包括标记、图案、符号以及具体的商标和插图。这些在平面设计当中,是最为直观和简洁的表达形式。在平面设计当中图形的运用绝非偶然,而是与人们潜在认识很容易达成共识,最终被人们尽可能的认可。例如肯德基的形象是一位老爷爷,这一形象并不是随意打造的,而是企业经过认真思考和概括之后选定的图案。其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主要代表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且始终如老爷爷一般和蔼慈祥的对待每一位顾客。其忠实善良的企业形象和文化成为肯德基独有的品牌象征意义,凝结为肯德基的平面图标,传递给每一位消费者。而中国画在形象打造上,画面是整幅画的主体,也是中国画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创作者会依据不同的创作风格,选择不同的侧重点,绘画在宣纸之上。如人文画中人物必定是画面的主体,因此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节的把握以及形态方面的控制、神态的描绘都会成为中国画塑造形象的重点。与现代平面设计相比中国画更加注重外在“形”的表现,而平面设计则更加注重内涵与思想的体现,与中国画相比,更为直观的体现出其想要表达的内容。3、文字运用方面在文字运用方面,平面设计与中国画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平面设计中涉及的文字类型相对较多,对不同语言不同字体的文字,都比较频繁的应用,所以文字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应用到标志设计当中,文字本身可能就成为图形的附属品,是辅助图形进行阐述的一种方式。而在书籍的设计当中,文字则成为主要的表达元素。但在广告设计当中,无论是广告标题、广告语以及广告正文内容,都可以成为文字要素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文字运用上,平面设计的文字类型就相对较多且复杂。其二,中国画中的文字,可以通过毛笔字进行呈现,在中国的美术绘画发展史上,也称为书法。所以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都是比较常见的毛笔字体,也是中国画中文字的展现形式。在中国画当中,文字部分也可以成为题款部分,而题款部分也有“题”和“款”二者的差别。在“题”部分,主要是针对画卷题写诗文,所以在古代,许多画者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若感到画面无以描述和表达,往往会借助“题”这一部分,进行情感的抒发。因此总结二者之间的差别,平面设计中文字都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而中国画中的文字,往往都是创作者情感的一种抒发与体现。

四、结语

篇5

1项目教学法整体实施方案

1.1项目的选取

在项目的选取上,我设计贴合实际的项目任务,以常见的平面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为主线,包括照片处理、宣传品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服装设计等。内容上由浅入深,涵盖Photoshop中各种工具的使用和各种常见的平面设计作品的设计方法。如照片处理部分,我选择证件照制作、儿童艺术照、婚纱相册内页设计,这些项目贴合影楼的常见工作,既体现实用性,内容上也具吸引性。让项目内容更好地贴合实际,是项目教学的一个制胜法宝。

1.2项目的实施

在项目任务的具体进行过程中,学生先按组内的分工,各自完成任务,其间肯定有些效果做得出来,而有的做不出来。遇到问题,他们可以通过项目组内学习、讨论或项目组间的讨论来试着解决问题。对于他们通过自己的办法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必要而重要了。这些难点其实也是我们教学中的突破口,老师的及时指导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率地接受到知识。学生也正是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由自己来组装知识点,应用知识点到实际工作中。学生为完成项目而主动学习、为完成项目而主动交流、为完成项目而主动思考,实际上也是通过项目对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锻炼。

1.3项目的评价

项目评价是在每个项目完成时,对项目组的作品进行展示、汇报、分析、归纳总结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以项目组的方式提交的最终结果汇总到老师那里,由老师进行评判打分。每个组提交的结果不仅包括最终的效果图,而且还包括学生自己在项目实施阶段制定的项目任务计划、人员分配、知识点的总结、项目中问题的归纳及解决手段报告等。这些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整个项目完成的思路,从而为学生到行业中的就业打下基础。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较好地完成了实训项目。一方面学生提交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由于让每个学生都在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个项目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在如何理解平面设计作品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方面,学生能按客户的要求,独立构思,自己创作,完成具体项目,并能较好的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展示自己的作品。

3总结与反思

3.1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企业的实际项目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同时动手能力得到开发、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2项目教学法对任职教师的要求更新更高。项目教学法对任职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是一个锻炼。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在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中,了解企业对平面广告设计人员的要求,并能从这些基本要素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构思有实用价值的设计方案。

篇6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色彩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和特点分析

目前,人们通常把通过用视觉符号来表达和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信息的发送者是设计者,信息的接受者是传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在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编排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等领域都存在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信息通过视觉媒介向观众表现并传达,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其创作的基本要素是图形、文字及色彩,主要表达方式是平面设计,主要表达媒介是印刷物,主要服务对象是现代商业,主要作用是在企业、商品、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基于此,笔者认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沟通性”。

2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基本原则分析

色彩与图像和文字一起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为了使产品能够顺利销售而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就需要在宣传商品时通过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来引起大众的注意,而在这方面,色彩的设计和搭配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组合如果运用得恰当和巧妙,就能增强感官刺激,提升视觉传达效果的作用。为了能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准确地运用色彩,设计者不但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敏锐的色彩洞察力及能熟练运用色彩技巧,而且更需要掌握色彩与视觉传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笔者认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准确运用色彩,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遵循传达对象的固有形象色原则。由于商品的色彩特征及长期宣传等诸多因素的原因,许多种类的商品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或深或浅的“形象色”、“概念色”或者“惯用色”的观念,这一观念会随着人们长期的感情积累由感性选择上升为理想判断,从而形成人们鉴定商品性质的一个视觉标准。因此,传达对象的固有形象色对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如:在包装设计中,将商品的固有形象色在包装上直接再现。不但能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商品信息,而且还能让消费者产生对商品的记忆和对商品的基本内容、特性的判断,从而起到增强商品表达效果,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的作用。

(2)遵循对主体色和背景色的合理原则。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为了突出设计作品形象的主题,就必须正确处理主体色和背景色的关系。笔者认为在处理主体色和背景色的关系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应注重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在设计作品时应让主体色和背景色形成浓郁的色彩对比使作品具有强烈、欢快、鲜明、华丽、饱和的感情特点,从而对受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二、应注重主体色和背景色之间的对比适度,背景色的明度高低应取决于主体色的明度高低。通常情况下,设计作品时,作品画面的背景色通常采用比较统一的、柔和的、相近的色彩或中间色来突出主体色。为了使较明快的主体色得到突出,可以使用统一的暗色彩作为背景色。如在进行儿童玩具的广告设计时,可以采用鲜艳、明亮、强烈的色彩作为主体色,与绿色、蓝色组成的背景色对比,适应儿童天真、活泼的心理和爱好。

除上述原则之外,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基本原则还有整体策划原则、地域特征原则、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突出局部的原则,鉴于篇幅有限,不一一叙述。

3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应用的方法分析

鉴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实践操作性很强,笔者主要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来介绍其方法:

(1)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对于标志色彩设计的要求一般是醒目、单纯、强烈。在标志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其一、原色配合法。原色具有强烈、单纯、鲜艳、艺术效果好、传播效果佳等特征,适合于在标志设计中运用。其二、同类色配合法。在设计标志时只运用一种颜色,通过改变色彩明亮度的方法来吸引受众的视觉。如:犀牛户外用品公司的标志使用橙色,这种充满活力的颜色体现出勇于进取的精神,这与户外运动的特点高度契合,所以看起来很自然、醒目,给人以很深的影响。其三、补色配合法。通过对色彩的配置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使标志图形鲜艳醒目,对人们产生巨大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标志时,应尽量使用一种色彩,以避免让人产生零乱、难以辨别的感觉,同时还应对各种色相明度、纯度间的关系予以着重考虑。另外,受众人群对于不同颜色的好恶也应在设计的过程中予以考虑。

(2)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在对商品进行包装设计时,色彩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优美的个性鲜明的包装色彩不但起到美化商品,快速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效果,而且还能起到增强商品竞争力的效果。因此,设计者在对包装的色彩进行设计时,应在对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按照商品的属性进行合理的色彩设计。如:在为一款针对儿童销售的巧克力进行包装设计时,就应使用亮丽明快的色调来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把淡黄色的图形与淡蓝色的背景进行搭配,或者把纯白色的图形与淡粉色的背景进行搭配等,使整个包装显得明快而柔和,从而获得儿童的喜爱。

(3)色彩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作为户外广告之一的招贴,色彩是其灵魂,设计招贴的色彩时应注重使主题形象显得鲜明夺目。设计者可以通过运用强烈的对比色调,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信息,并形成很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色彩设计要有象征意义,能引起人的联想。如:白色能使人想到神圣、纯洁,蓝色使人想到和平、安宁等。

总之,发出和接受信息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使消费者更好地接受信息,设计者应对色彩运用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在设计实践中准确用色,创作出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余娜莉,王炜.如何引导学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 曲怡飞.色彩在广告视觉传达中的作用与美学效应[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9).

篇7

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看似简单,但却是基础中的关键。而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平面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将点、线、面等构成要素以一种艺术美感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的设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空间、密集、对比、分割、特异、近似九种,每种基本形式的运用都不是独立固定的,它们可以交叉、循环使用,从而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

2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设计标志中的应用

2.1重复构成

这是一幅意大利曼特地生公司的形象标准,这个标准同样采用了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将四个不同的四边形排列在一起,四边形的设计形象犹如四个重复的箭头,也是他们公司四大主要部门的象征,分别是食品部、纤维部、石化部以及药品部。四个箭头朝向一个统一的、向上的方向,体现了他们集团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目标一致的精神。

2.2渐变构成

渐变是指一种物体形态以有规律性、有节奏性的方式产生连续的变化。渐变是一种强调事物变化过程的设计方法,它往往会将变化中的节奏、韵律很好地体现出来。如图2所示,这是一幅大宇汽车公司汽车标志图。这款标志采用近似正圆形的椭圆为整体外形框架,里面在设计一款犹如盛开的花朵一般的标志,这个花朵的标志正是采用了渐变的基本设计形式。椭圆代表地球、世界,积极向上开放的花朵代表大宇汽车公司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敢于向世界挑战的勇气。而以简便方式设计的花朵是由六条蓝白相间的条纹组成的,可以理解为向上延伸的高速公路,也可以理解为大宇在众多的商业领域中有庞大的发展潜力。该标志的主体颜色为蓝色,象征永远年轻、充满朝气,白色象征纯洁、牺牲、团结的精神,整个大宇汽车标志充满传统儒家“仁义”理念。

2.3发射构成

发射构成是一种有中心聚合点的规律性的构成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中心对称形式,是指围绕一种固定的中心距和点,以不变或变化的形态均速、平缓地向周围扩散或向中心聚拢。发射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如太阳照射、电灯光亮照射、水花四溅等等都是以发射的形式存在。女装品牌为“七色玫瑰”的标志是一款通过将数字“7”设计成颜色各异、形态弯曲的形式,将其向四周发射、旋转而制作成的,不仅美观时尚,还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设计理念上“7”是一个语义双关词,既代表“七色玫瑰”经营的七大服装领域,也代表7种如彩虹般灿烂的颜色,体现女装品牌的新潮、时尚、个性,将女装行业的特征展示的淋漓尽致。

3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POP广告设计 服装品牌 品牌忠诚度

POP广告是英文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的缩写,意为购物点广告,或称销售点广告,是指应用于商店卖场的一切广告形式,如商店的牌匾、店面的装饰和橱窗陈列,店外悬挂的广告条幅,招贴广告、服务指示牌,店内发放的广告刊物,进行的广告表演,以及广播、录像电子广告牌等。POP广告在我国服装零售终端的应用已有多年,其促销作用日益被企业与商家所认识。但是,在POP广告的具体设计与运用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可能对品牌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品牌忠诚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优秀的POP广告对提升服装品牌忠诚度的意义与作用,不当的POP广告可能对品牌忠诚度产生的损害。并提出基于服装品牌忠诚度的POP广告设计要点,供企业与商家参考。

一、POP广告对服装品牌忠诚度的影响

1.增强服装品牌的情感忠诚度

情感忠诚度是指某一品牌的个性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吻合,消费者对该品牌已产生了感情,具有持续购买的欲望和行为。POP广告对提高服装品牌情感忠诚度的作用主要为:

(1)增强品牌认知。品牌认知程度是构建品牌忠诚度的心理基础。一般来说,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越大,品牌忠诚度就越高。服装品牌零售终端中的POP广告,如店面招牌、品牌宣传画册、品牌陈列与展示等,通过这些直观的POP广告形式,能够表达服装品牌的理念,树立品牌形象,是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程度的重要渠道。

(2)提高品牌好感度。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好感是提升品牌忠诚度的现实基础。企业、商业无时无刻都在考虑如何使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产生好感,争相利用各种传播渠道为自己的产品作宣传。服装品牌零售终端的POP广告,以消费者对品牌的愉快、喜悦以及兴趣为目标,形式多样,亲切活泼,能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和亲和力,提高品牌好感度。

2.提高服装品牌的行为忠诚度

行为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实际行动上能够持续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这种行为的产生可能源于消费者对这种品牌内在的好感(内在购买动机),也可能是由于购买冲动、促销活动、消费惯性、转换成本或者市场覆盖率高于竞争品牌等其他与感情无关的因素促成的(外在购买动机)。POP广告对提高服装品牌行为忠诚度的作用主要为:

(1)诱客进店,唤起消费者的潜在意识。据统计,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临时做出购买决定的,而POP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服装零售终端的店面广告通过向消费者介绍品牌及品牌性能、特点,引起消费者注意,进而入店观看,唤起潜在购买意识。

(2)驻足商品,激发购买欲望,催化行为忠诚度。当消费者在POP广告的作用下,进入到店内,店内各种不同类型的POP广告,又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兴奋点,使消费者不由自主地在商品前停留。如服装专卖店的橱窗式广告,它不仅利用橱窗这个三维的小舞台,结合光电等视觉效应打造出一则生动的广告,它更是在向消费者宣传当季产品、展示品牌的穿着效果,以抓住顾客的兴趣点,催化消费者购买兴趣。

(3)最终购买,实现行为忠诚度。激发消费者最终购买是POP广告的核心功效。例如一些高档服装品牌的POP广告,特别注重购物氛围的营造,能针对顾客的关心点进行诉求和解答,暗示消费者在穿着这件服装时,除了美观以外,还能够得到身份、地位等诸多方面的象征。到了这个程度,行为忠诚度就基本形成了。事实上,在优秀的POP广告作用下,“诱客进店――驻足商品――最终购买”这个系列过程会循环往复,产生重复购买,服装品牌的行为忠诚度就最终形成了。

3.不当的POP广告对服装品牌忠诚度的损害

(1)简单重复,令消费者审美疲劳。国内服装品牌零售终端的POP广告存在的最为直观的问题是广告简单重复,令消费者过于疲劳,看到了广告就等于没看到一样,起不到POP广告的基本作用,甚至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对品牌忠诚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2)粗制滥造,直接降低品牌好感度。POP广告的一个特点是反映速度迅速,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无论是长期的POP广告,如店面招牌,还是短期的POP广告,如手绘形式等快速操作的POP广告,都很容易犯下制作粗糙的错误。长期的POP广告还会因为选择的材料不当,或者长时间维护不佳而变得破旧不堪。POP广告其实是一个品牌的“脸面”,“脸面”不佳会直接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形象,降低品牌的忠诚度。

(3)缺乏区别,混淆品牌形象。应该说,我国服装品牌零售终端的POP广告制作都比较精致,问题是缺乏差异性。一个低差异性的POP广告,会降低品牌在同类品牌中的品牌个性与形象,品牌形象的混淆意味着品牌可替代性风险的增加,品牌忠诚度则会降低。

二、基于服装品牌忠诚度的POP广告设计与策划

1.根据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进行设计

品牌忠诚度与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期待视界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审美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在服装的消费方面,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文化心理较为接近的品牌。因此,在POP广告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的文化心理需求,品牌忠诚度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1)大众类型的服装品牌。它的目标消费群体关注的重点是价格,所以,在POP广告的设计上,与价格相关的广告信息应放在明显的位置。例如“艾格”、“班尼路”这类大众类型品牌的价目卡始终置于店内最醒目的位置,与品牌相关的折扣广告制作的篇幅都较大,悬挂在店内最为醒目的位置。让这一类型的目标消费者能一眼看见与价格相关的POP广告,对产品的销售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2)时尚类型的服装品牌。这类服装品牌的目标消费群的注重点不完全在产品的价格上,产品的时尚与否,才是他们真正所关注的。例如“SISLY”、“DIESEL”这类时装品牌,在零售终端往往陈列大量招贴广告,广告中的图形、文字以及色彩及其眩目,对目标消费群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此外,时尚类型的服装品牌为了突现它们的潮流特征,多喜欢运用一些特殊设计的POP广告。当你进入这类品牌专卖店,看到的衣架、挂钟、椅子等,都有可能成为POP广告,令消费者欣喜不断。

(3)高端服装品牌。高端服装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比较特殊,他们对零售终端的整体要求较高,POP广告的设置应做到隐而不宣。例如“DIOR”、“BALLY”等国际著名品牌,它们的POP广告设置主要用于营造零售终端的购物氛围,打造品牌形象。与大众类型的品牌相比,这类品牌的POP广告设置密度不大。在橱窗式的POP广告布置上,高端服装品牌的橱窗所陈列的商品数量非常少,有时只有一件,而大量的空间是背景图片、道具以及灯光的烘托展示。高端服装品牌也会使用一些更为隐性的POP广告,例如在提供的一些饮料、小点心上,巧妙设计相关的品牌信息。这一类型的服装品牌,在POP广告的设计过程中,注重的是给消费者一种独一无二的心里暗示。

2.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心理研究表明,多种媒介组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记,记忆效果优于单一感觉器官的识记 而信息的渐进式呈现符合人们认知及理解事物的规律。在POP广告设计过程中,除了应该注意色彩、图形、文字等基本要素的合理应用外,还应该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让POP广告显得更精致,变得更吸引人。

在设计中,应该注重声、光、电等技术与设备的综合运用。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注重出其不意,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作精心的设计。例如,有些折扣类型的POP广告,可运用光、电技术与材料,做出动态的、闪亮的立地广告,以摆脱单纯的平面二维的视觉。POP广告一旦有了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不但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而且能减轻某些对品牌忠诚度有负面影响的POP广告的副作用。

3.POP广告设计应该注重系列性

当某一品牌的POP广告以系列化形式出现,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同时展开,融陈列展示与参与活动、动态与静态、局部与整体同时进行,其宣传与促销效果较单一的柜台或吊挂POP广告,更能吸引顾客,扩大影响。

系列POP广告的设置也应该讲究技巧。记忆理论表明,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个单位,所以店门口、通道等处的广告应该信息量少,简短明了,最好使用图片和简短广告语。当人们进入专区、柜台,展示厅时,可以增加信息量,并增加广告表现形式,如美观的产品展示架,精美的价目表和商品传单,有动态或照明效果的模拟商品,平面广告画,甚至使用电子媒体播放电视广告片。

总之,基于服装品牌忠诚度的POP广告设计,应以维护品牌忠诚度为核心,综合运用艺术手段、技术手段和美学法则,让POP广告显得有创意,让消费者喜欢,使POP广告在促进销售的同时维护和提高品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杨雨丹:POP广告的营销心理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5.12

篇9

学生们在初识图形设计时,都会困惑于如何才能将自己所画的图形适当地表现出来。简而言之,就是画的少了会觉得有偷懒之嫌,画的多了又显得图形繁琐累赘,表现起来过犹不及。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似乎无论做减法还是加法都变得没有把握了。诚然,加法与减法似乎是数量的上标准,但关乎图形设计的质量上又有审美标准可以为初学者们提供思路呢?总而言之,就是“提取与归纳”的概括能力。提取,即提炼所需之取舍;归纳,则是归聚所求之含纳。提取归纳的要点在于,必须分析明了图形所需要表达的内涵语义。

例如柏志威所设计的《苏州印象》海报设计中,白底的画面中简练地呈现三个瓦片的弧形,并在弧形中隐约可见碑帖的痕迹。恰如其分地提取归纳了作者对于苏州的印象,又通过所提取归纳的图形表现,瞬间将粉墙黛瓦、文化水城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图形设计的表现力上不费吹灰之力。在莱昂纳多•索罗尼设计的《那不勒斯戏剧节》系列海报中,作者将那不勒斯戏剧节拉丁字母中的部分笔画表现为不同表情的嘴形,让观众看来似乎这是喜怒哀乐四张不同表情的脸孔,诙谐幽默地将戏剧节中上演的各类悲喜剧要素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正是通过图形提取了戏剧节的基本要素,又通过图形归纳了戏剧的基本类型。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在图形设计中的归纳与提取,必须围绕创作的主题,在主题中进行发散思维、联想抽象,从而得到一系列与主题有关的要素,然后才能够进行提取与归纳,参照这样的方法,即便是初识图形设计的学生,也可以大胆地去尝试设计出立意鲜明而表现有趣的图形来,在图形设计的世界中创意二字其实并非远在天边,有时就近在咫尺。

二、表达能力:诠释与演绎

学生在抽象、提取归纳后,往往会在创意的表现中遇到瓶颈,一是由于自身的绘画能力有限无法精准地表达所思所想,二是对于自己创意出发点有种有话说不出的苦衷。在日常生活里词不达意,有口难辩的情景在图形设计中也是经常会遭遇的窘境。只不过这一切,都用应该用图形来说话,然而尴尬的是却找不到,画不出合适的图形去表达创意的灵感。在图形设计学习的后期,对于主题的诠释与演绎通常最被学生们重视,因为这个直接能够决定整个图形表现效果的好坏,也就是整幅作品的成败与否。在诠释与演绎的阶段,学生可以更自我地去进行创作。

在设计师南部俊安的海报作品《和平》中,作者将祷告和祈福的手势手型拼贴形成英文单词“平安”,传达了祝愿世界和平的美好祈愿。在这幅作品中,将日常所见的祈祷手势构成和平的文字,这种诠释与演绎的方式不仅表述直白,而且形象鲜明,感人至深。福田繁雄创作的反战主题海报《胜利》,则是用另一种黑色幽默的反讽手法去用图形诠释演绎对于战争的憎恶与和平的向往。

画面中射出去的炮弹的方向却正朝着自己的炮膛,这种虽然通过图形表现了不可能发生的场景,却深深地暗示了可能或者必然导致的结局——战争必然是自我毁灭的。对于主题的诠释,对于图形的演绎在这张海报作品中可谓是经典之作,跨越国界,跨越种族地用图形作为语言诠释演绎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主题。

三、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以及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图形设计已经遍布从二维到三维不同维度的各个设计领域,图形设计并非单一地存在,而是渗透在海报招贴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以及动态媒体设计等等不同专业领域中。

篇10

关键词:招贴设计;初中生;视觉审美

审美(aesthetic judgment),亦称“审美活动”。《艺术美学辞典》将其解释为“人发现、感受、体验、评价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及精神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艺术欣赏的目的并不在于分析一幅画或了解一件艺术作品,而在于辨别作品的价值,并与之发生关系。所以,应该将招贴广告引入初中美术课堂,让学生从招贴广告设计中欣赏美,并融入今后的生活中去,逐渐提升他们的视觉审美能力。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 & Learning这本期刊2015年的第一期中,谈论到美国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的教室里,有许多地方张贴着海报,如在橱柜里、黑板上,这样当学生感到无聊时,便可以在教室里阅读并欣赏。创建创意海报讨论,或者将例子作为这节课的一部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提高视觉审美能力,启发和激励学生学习成为艺术家。学生们学会了探索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视觉文化,并了解了其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的。

招贴广告设计作为传达思想的媒体,具有视觉设计最主要的基本要素,即文字、图形与色彩。一幅优秀的招贴广告必须在这三方面完美结合,精心设计并符合视觉审美的原则。

1 图形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而且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它把观赏者对形的知觉组织也纳入了形的整体研究。在招贴图形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图形是一种被心理、意念、情绪所浸染的感性形象,是意识之中的想象。图形的设计应遵循“阅读最省力”的原则,并且形象应概括、富有新意、通俗易懂和简明扼要,才具备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条件。在视觉意识中,主观理性的审美是带有一定意识倾向的精神状态,和客观的、真实的、可感知的感性图形融合,并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图形绘画的创作,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 招贴广告中具象图形对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影响

具象图形给人以亲切、熟悉的感受,它以直观的形象真实地传达物象的形态美、质地美、色彩美等,具有真实感。招贴中具象图形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平面广告创意与设计的诉求点是建立在具象或是说较为感性表达的基础上的。它采用展示、渲染和煽情的方法来展示它的形式美。从设计中,图形特征鲜明、生动,因贴近生活而富有感染力。有研究表明,感彩能让学生主动地感知这个世界的事物,从而彰显个性,是带动学生认知事物的法宝。我国心理学家丁祖荫认为,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存在着阶段性,而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这一阶段,所以具象图形的内容对初中生观察力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1.2 招贴广告中抽象图形对初中生概括能力的影响

抽象图形是一种高度概括化的图形表现形式,是一种高度理念化的表现。招贴广告中抽象图形的表现手法是自由且形式多样的,能给人创造更多联想的空间,富有时代感。抽象图形能抓住形态的“神”,舍弃具象的“形”,使所得的形象更具个性和视觉效果,它用隐喻、暗示和说理的形式美来表现形象,使其更富启发性。运用抽象表现手法表达一定可视的具体形象,实际上是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从具体、特殊的形象当中抽出其美的共性,综合成一种能在人的精神上起美感作用的艺术语言符号。

英国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的作品给孩子以愉悦的观点。一幅充满欢乐的作品,它的内容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抽象的图形对学龄初期的学生来说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物象的客观外表不是学龄初期学生对抽象艺术的表达标准。学生需要有一个自由想象和表现的机会,美术欣赏应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

2 色彩

2.1 招贴广告色彩语言对初中生色彩认知与偏爱的影响

瓦伦丁在《美的实验心理学》中,对年龄很小的学生做色彩偏爱的实验,发现他们偏爱那些具有较强刺激性的色彩。在学龄初期阶段,刺激性是决定一种色彩的吸引力的首要因素。帕森斯提出了对审美能力认知发展阶段的看法,他在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包括主观偏爱,很少在意他人的观点,没有好和坏的艺术观念,一切都是直觉的愉悦。威廉斯特恩认为,学生对那些产生快乐的艺术对象的特质最初是极其敏感的,如色彩、亮光和明显的节奏。招贴广告中的色彩能传达作品的情感、温度,特定颜色的结合可以唤起人们的各种心理反应和特殊的感觉,因此色彩是图画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因素。“视觉艺术一直把色彩放在创作和审美的中心”,色彩是招贴设计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直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情感上的反应;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形象的个性特点和主题。

招贴广告中的色彩语言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经过设计后能唤起学生对画面事物的强烈真实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要把握住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通过招贴这种强烈的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对学生进行训练,激发他们丰富的思考和想象,希望对他们的视觉审美有所提高。

2.2 招贴广告中的色彩情绪感受对初中生色彩情绪感受的影响

初中生对色彩的情绪感受大多源自人类共同的生活经验,他们重复着人类的色彩认识过程。在最初的阶段,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是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笔者曾经教过一位7岁的孩子画蛋糕上的草莓,由于红色的水笔没有了,笔者让他换一种颜色,他却说:“可是,草莓怎么能是别的颜色呢?”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接触面的扩大,其由色彩所引发的一系列联想,慢慢从一种模糊的状态向一个更丰富、广阔的范围扩展。招贴广告中强烈的色彩情感表现力,可以加深初中生对色彩象征语义的理解。色彩艺术让学生在招贴课堂中观察、接触、感受丰富多彩的形象,这个过程不仅是感知和记忆的结果,而且打上了他们自己的情感烙印,受到思维加工的影响。色彩能够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它并不仅仅从平面的色彩和形状上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更多是从多感观出发,引导学生感知事物,探索事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观察、思索客观事物。

3 文字

招贴广告中的文字对初中生图文结合能力的影响:

虽然有“一幅好的招贴广告不需要文字解释”这种说法,但这并不是说招贴广告都不需要文字。文字的突显程度会影响学生对图片中主角的视觉关注。审美与视觉审美感受的文字图形化,使文字在视觉上显得有美感。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注视时间主要在图画上,在文字上的注视时间一般不到9%;在注视次数上也主要分布在图画上,在文(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字上的注视次数一般不到7%。因此可以说,符号是思维的主体,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由文字构成的字体设计具有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其本身具有独特的图形风格。采用独特的纯文字做编排设计招贴,拓展了招贴设计的表现空间。阿恩海姆是这样看待图像与文字的:“之所以语言是以现行方式使用的,是因为每一文字或字串都代表一种指示上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只能以连续的方式结合起来。”

阿恩海姆认为,随着人的成长,他辨别周围的环境组合本质的能力也在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对事物各种关系的感受能力是在学习的进程中增长起来的。在招贴广告的教学中,虽然构成元素对初中生的不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一幅完整的作品,这三个元素是缺一不可的。所以,“作品是如何组合起来的”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要促使学生在观看作品时关注到形象之间的关系,而不再单纯地让视觉只集中于某个形象。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成熟且有洞察力的感受与理解能力,并通过对形象整体的把握了解作品的内涵。

4 结语

如今,纯粹以绘画代表美术的时代已渐渐逝去,今天的“美术”越来越艺术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艺术院校中,原来最体现美术特征的绘画类科目大多都被压缩到一个有限和狭小的空间内,取而代之的是充满“设计”意味的观念探讨和手段自由、以创新为核心精神的现代美术教育。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在领略设计应用课程魅力的同时,将视觉审美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笔者通过对招贴广告中形式美语言的解读,带领初中生一同领略美术的魅力。加德纳认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有新的审美能力的出现。他们开始理解其自身作品的美学特征,渴望知道作品的绘画方式,渴望知道线条怎样产生,颜色如何调配,怎样描绘阴影、明暗对比、透视的画法及其他效果,并热衷于学习这些课程。他指出,孩子们在此阶段表现出对美术多方面的兴趣,这一阶段正是我们对他们进行美术知识传授和美术技法训练的最佳时期。初中生在党群阶段发展时期,逐渐意识到设计的意义。于是笔者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掌握欣赏一幅招贴作品的技巧,提高其视觉审美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艺术美学辞典[M].上海辞版社书出版社,2012.

[2] 孙平.平面广告创意与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H・加登纳(美).艺术与人的发展[M].兰金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4] 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 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 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邓福星.美术心理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8] 史蒂芬・梅尔维尔.视觉与文本[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9] 杨景芝,黄欢.从直觉到理性――青少年艺术发展中的转型教育[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