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管理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急管理基本原则

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挑战, 中国宏观经济并没有延续2012年底的反弹趋势,反而出现非预期性回落. 在目前复苏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大幅调低了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去年底,该所曾预期今年中国G D P增速9 .3%,但6月的2013年中期预测认为,今年中国G D P增速将达8 .1%。即使这样,这个速度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仍过于乐观。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各产业用电增速较低,全年供需关系宽松平衡。

一、电力与经济密切相关

为什么我们选择从电力视角研究经济问题?首先,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大特性:即电力的生产、输送与消费同时在瞬间完成的特性,及电力不可大规模储存的特性。这要求发电和用电必须时刻保持完全平衡,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任何供需不平衡都可能使得电网失去稳定运行,导致停电。计算机自动控制保证了电力供需在任何时刻的平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两大特征决定了电力生产、消费的实时性,以及与国民经济的同步性。

其次,电力的上述特性也决定了电力数据具有相对很高的准确性。电力数据是通过发电侧表计与用电侧表计的读数经校合而成,从而客观上保证了电力数据的实时行、可靠性及准确性。因此,电力经济数据对国民经济的宏观参数具有极高的参考作用。

最后,电力消费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及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这也决定了电力数据具有大范围的覆盖性。当今,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种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电。电力消费是一种物理量,它的变化及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出经济运行状况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以GDP反映国家的经济实力,那么,电力消费可以反映该经济实力的物质基础。由此决定了电力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及电力经济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讲,电力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形势是密切相关的,电力的需求在于宏观经济的运转,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走出电力建设大起大落的怪圈,无论是缺电或是过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力工业的发展都会造成很大损失。中国当下亟待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这是支撑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内在动力,留给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的时间窗口不会永远打开,所以改革和转型其实是非常紧迫。

我国启动大部制改革,电监会并入能源局,有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破局。火电板块盈利持续提升,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供需关系发生逆转,电煤价格大幅下跌,火电行业的毛利率和度电利润快速恢复,并创阶段性新高。目前,进口煤仍保持大幅增长,煤炭消费小幅下滑,社会库存高位,2013年上半年国内电煤价格仍将呈向下趋势,火电行业盈利预期良好,行业利润总额达到约1670亿元。

水电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内重点水电厂来水偏丰2成,加上去年蓄水充足,1-2月份水电发电量大幅增加24%,给全年水电盈利带来较好的预期。我国已进入水电投产高峰,大量大型调节性水电投产将增加全流域发电出力,从而带来水电行业盈利的继续提升 ,2013年利润总额将达到500亿元左右。目前,电力板块是A股所有行业中利润增长最快的板块,行业盈利趋势向上,在当前没有“电荒”压力的背景下,应当加大特高压输电和清洁能源配置,加快调整电力产业结构。

三、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3月我国启动大部制改革,改革方案中将电监会并入国家能源局,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电力管理体制,消除之前存在的煤电联动滞后、火电全行业亏损等不合理现象,并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行业带来实质性利好。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随着发展方式转变和节能减排推进,我国电力弹性系数或将长期保持在1以下。

2、有效的宏观调控应该做到提前预警,适时、适度地采取一些调控措施,会比出现了问题再去调控好得多。电力部门、国家宏观经济部门都要把握好经济运行的波动规律。

3、电力改革按照6个区域来加强区域规划。电力系统非常强调电力资源在大区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目前还是坚持省之间的平衡,限于行政壁垒,资源要素得不到充分流动,在这种前提下的电力规划也是不科学的。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促进了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但仅仅将原来的审批制改成审核制,权力过于集中,仍然不会改变主观判断的失误。在市场条件下,有必要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国家如何来调控市场、市场如何引导企业,国家到底管什么,这个事情要搞清楚。如果将一个比较明晰的产业政策及市场信息能够及时向社会公布的话,有许多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完全,或者让地方政府或投资主体自己来安排。国家主要关注涉及到跨省、跨大区、国民经济重大的水电项目、核电项目,市场和地方可以解决的没有必要再集中审批。

4、电网和电源也要协调发展,当前要加大对地方投资企业的监管,防止电力项目的盲目投资。有些是跑了很多马,圈了很多地,如果没有和电网相衔接,虽然装机上去了,电网建设跟不上,同样会出问题。

5、电力改革需要宏观层面的配套改革,政府要进行重新定位,要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要改变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监管。电力问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电力改革也涉及到体制创新的方方面面。需要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妥善解决中央与地方、东部与西部、电源与电网、水电与火电、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电力改革和发展问题,一起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改革确实是一场革命,阻力很大,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中股市的泡沫基本破灭,开始恢复理性的发展。而房地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今后还有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原材料价格走势及国内CPI涨幅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一季度,全国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状态,全社会用电增速4.3%,各产业用电增长均较低。二季度是传统用电淡季,尚不具备用电大幅增长的基础,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平稳,电力消费好于上年,达到6.6%,全国机组利用小时4522小时,供需形势宽松平衡,部分区域电力有缺口,但在特高压输电和清洁能源等投产下,将有效缓解。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将是艰难和痛苦的,但这是必须要经历的。在这段时期,我国经济可能不会再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但也不会有大幅度回落。相信通过调整,我国经济将会继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兆光.中国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探索.宏观经济研究,2004,7

[2]王一鸣.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2006,04

[3]李志兴,王芳.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与展望[J].价值工程,2011,2(3):98--100

[4]王延林.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22):68--70

[5]路琨.“两化融合 ”将引领 “十二五 ”电力信息化[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2(2):67--69

篇2

1.1基本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和设备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和资金渠道,保证新增、改善和更新安全系统、设备、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奖励,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抢险救灾等均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安全投入应能充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安全投入资金要专款专用。

1.2依据

1.2.1国家颁布的劳动保护法令和产业部颁布的劳动保护指示、标准;

1.2.2安全大检查中所发现的,尚未解决的,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1.2.3预防火灾、爆炸,对引起工伤、职业危害等需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1.2.4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1.2.5稳定和发展生产所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职工提出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2.编制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确定项目,落实资金、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安全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与时间投入等)。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2.1安全工程项目资金投入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和职工健康,针对特定危险以及职业危害而进行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如危险源整改资金、职业卫生工程资金、具有潜在危险的工艺、设施的改造资金。

2.1.1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项目范围应包括:

2.1.1.1安全技术:

以防止火灾、爆炸、工伤等为目的的一切措施,如防护装置、保险及信号装置、回收处理、通风降温等。

2.1.1.2辅助房屋及措施:

有关保证生产必须的房屋及一切措施。如淋浴室、更衣室、消毒间等。

2.1.1.3隐患整改项目。

2.1.2安全工程项目维护保养资金;

2.1.3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和安全工程项目维护保养的人员、时间投入。

2.2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

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投入的防护用品以及职工保健的费用。

2.2.1劳动防护用品(如劳动服装、安全帽、安全手套、防护眼罩、防尘、防毒口罩等)费用以及各种用品的使用年限;

2.2.2保健费的发放:保健费(个人)=职工体检费用+职业病预防费用+消暑饮料费用。

2.3应急救援投入

为了有效控制突发事故而预先计划的应急救援系统的费用。

2.3.1应急救援设施(如防火墙、安全通道、消防用具、抢险救灾的工程设施及器具、警示标志、检测报警仪器、通讯联络器材、抢险救灾车辆、围堤、回收装置等)、设备、用具或用品等费用;

2.3.2应急救援组织办公费用;

2.3.3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费用;

2.3.4参与应急救援及演练人数、时间长度。

2.4安全宣传教育投入。

2.4.1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上岗培训、安全知识讲座等)的费用(教材费、讲课费等);

2.4.2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活动费用;

2.4.3参与安全会议以及安全活动的人数、时间长度;

2.4.4安全专题板报(或报纸)、宣传栏、安全宣传稿件、传单等费用。

篇3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综合能力为目标,按照队伍精干、素质过硬、装备到位和战斗力强的要求,加强森林防火应急队伍正规化建设;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坚持标准化建设、实战化训练、规范化管理,确保提高防扑火战斗力,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为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按需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重点建设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森林防火应急队伍体系。着力提高森林防火应急处突能力和扑救能力;坚持“立足实际、稳步推进”,着力发展森林防火应急队伍;统筹兼顾基层人力、财力、物力,有序推进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建设。

三、主要内容

(一)队伍共建

1.依托区人武部民兵综合应急连、区消防大队武警、市森林公安局民警、区防火办工作人员组建15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应急分队。

有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扑火机具装备,人员相对固定,有稳定的经费,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管理规范、装备齐全、反应快速。在火灾易发期,分队人员严格落实请假备案制度,对确需离开本地人员及时安排替换,确保分队人员不失管,接到扑火任务后能迅速集结,且出勤率不低于85%。

2.依托乡镇人武部民兵独立应急排、派出所民警、卫生院、机关干部职工、林业站工作人员组建30人以上的乡镇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并将队员名单和联系方式报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区人武部办公室备案。

每年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有组织、有保障,人员相对集中,具有较好的扑火技能、装备。在高火险期集中食宿,按属地执行准军事任务,接到扑火任务后能在30分钟内完成集结,且出勤率不低于85%。

(二)人员共训

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培训由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牵头,区人武部、区消防大队统一进行,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区人武部每年安排一期专门的森林防火应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森林防火业务知识和扑火技能培训、应急演练、军事训练等,全面提升森林火灾扑救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系统、直观的火灾扑救技能讲解,逐人逐班机具实际操作,参训队员掌握各种扑火战术以及风力灭火机、油锯等扑火工具的操作应用,了解火场的风向和气流变化对扑救森林火灾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各专业扑火队员、民兵应急分队的应急处置和实战技能,切实提高军地联合应对森林火灾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火灾能力。

(三)装备共用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当地的防火任务以及所采取的灭火方式和手段,加大对森林防火应急队伍装备建设的扶持力度,要重点保证森林防火民兵应急队伍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扑火机具、防护用具等基本装备配足配齐,切实满足扑火需要,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组合。对因扑救森林火灾损坏和消耗的装备物资,要及时更新和补充。

区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应有专属营区,营区有规模适当的训练场地和配备训练器材,有装备库、车库及必要的附属设施。

(四)信息共享

依托区人武部、乡镇人武部民兵信息员,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制度。民兵信息员一旦发现森林火险隐患和森林火灾(警)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区防火办,确保火情早发现、队伍早出动、火灾早扑灭。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由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制定措施、确定规模、出台鼓励政策,加强队伍的组建、管理工作。森林防火应急分队动用须由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并及时报区人武部备案。情况紧急时,可以边动用边上报。

(二)运行机制。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除由本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外,同时作为机动作战力量,接受上一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实行联动作战。

(三)队伍管理。森林防火民兵应急分队按要求严格管理,做到作风良好、反应快速、能征善战。一旦接到扑火任务,能够按预案快速出动,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工作目标。

篇4

Abstract: Aquatic maintains cleanliness the project achievements appraisal significance to be significant, needs to establish the perfect achievements inspection evaluating indicator system, selects the appropriate assessment method, can guarantee the measure results the objective and fair.

关键词:水上保洁 项目 绩效评价

Key word: Aquatic maintains cleanliness the project achievements appraisal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我国应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能力的明显提升,水上保洁已经成为了环保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重点水域更是频现“大手笔”,如广东投入300亿元治理水污染,而湖南则提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将治污金额提高到595亿元。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都更加注重水上保洁工作的开展,并采取了招标等方式委托专业化得公司来进行保洁,以便治理好各种污染问题。因此,对水上保洁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

水上保洁实质上包括岸边和水上两个部分,水上保洁项目就是要通过持续的工作,采取集中打捞,水上吊装作业,甚至派出自动化保洁船,进行应急性保洁等工作,及时的清理水面及岸边的各种污染物,从而有效应对水污染,提高水的质量。

当前,我国水上保洁工作的运行机制已经较为成熟,大多为通过公开招标,聘请有资质的水上保洁公司进行专门作业,以此来降低成本,确保保洁工作质量。本文所探讨的绩效评价就是针对这种外包方式下由专业化得公司开展保洁公正的情形。

二、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进行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必须明确考核评价中需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1、推动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改进水上保洁工作水平。一方面,开展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可以发现当前水上保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展绩效评价,可以挖掘当前的成功的经验,提供借鉴,为保洁项目外包、招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次,可以强化监督管理。在完善的绩效评价模式下,不仅会对最终的水面质量进行监督,同时对日常水面质量也将形成有效的监督,并强化责任的追究和责任落实,从而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再次,有助于提高应急能力。当前,我国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在完善的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下,通过将应急能力引入评价内容中,可以有效的提高面对一些突发性的污染问题的处理能力,从而为提高水面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2、水上保洁项目评价的基本要求

进行水上保洁项目,必须遵循评价的基本原则,要让多主体参与评价

首先,要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一方面,在选择确定考核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必须使整个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的反应水上保洁的基本要求,能够客观公正的反应保洁过程中各工作的重要性,并尽可能的使各项考核指标易于量化、便于理解,这就要求考核指标要能够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考核实施过程中,要保证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考核的结果确实能反应保洁工作的基本成绩,这也要求考核要遵循上述原则。

其次,水上保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必须能动态的实施监测,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政府部门由于监督力量有限,监督成本过大,难以实施全方位有效的监控。这就可以引入群众监督这一方式,以此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性。

再次,要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其结果,不仅要向社会公开,让群众来确认这一结果是否客观公正。

三、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进行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首先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评价工作能够科学合理的推进。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体来看,水上保洁项目绩效评价可以从公司实力、水面质量、应急能力、安全和谐四个方面来考虑。具体的考核指标及指标说明如表1所示。

2、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实践中,用于对绩效进行评价的方法较多,当前较为流行的是关键事件法、360度,平衡计分卡评价法,根据水上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情况,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360度来进行评价。

采用这一方法的可以遵循如下步骤,第一,确定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专家评定等方式。第二,实施评价,可以邀请政府管理部门、公司职工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实施评价,以评价取得的基本数据为基础,构建模糊关系矩阵,并实施模糊综合评价。第三,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对照,以便确定考核是否客观公正。

篇5

1.1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是指能够造成重大灾害的根据和状态,在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主要是指影响正常飞行和对飞行安全造成危险隐患的一些因素。其中包括自然危险源、经济危险源以及技术危险源。自然危险源主要是指影响飞机正常起飞以和飞行安全的航空气象、自然灾害以及那些不利的地理条件等。如果在飞行过程中遇到了暴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那么就会严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也不能够保障飞机顺利抵达目的地。经济危险源指的是民航管理中,经济成本的波动以及设备成本的变化等,一旦爆发经济危险,也会影响民航空管的安全管理。技术危险源主要是指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各种事故警报,如果飞机在运行过程中硬件出现问题或者遇到风压、水压的问题,就不能为航空飞行提供能源服务,也势必会大大影响飞行安全。

1.2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识别

对于危险源的识别,应遵循三个步骤。首先,识别危险源之前要注意分析差距,然后观察其所处的状态。其次,要具体分析危险源的构成因素,并将其分类成一般危险源和特定危险源。最后,要分析出危险源爆发后带来的潜在危险,及早防范。对于危险源的识别要紧紧围绕系统的用途、工作状态以及功能等方面,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一切存在的潜在风险,积极应对。尤其是系统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现所处的运行环境以及系统性能降低,就要尽快解决。比如,运行环境中的变化莫测的天气情况以及飞机场的设施布置状况等都是爆发灾难的危险源,要随时监控随时掌握。而系统的性能如通信设备、导航报警设备要检查是否完好无缺,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故障,要及时解决。对于识别出的危险源,民航空管也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将危难止于爆发前。并且还要制定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及其评估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灾难。

2.民航空管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

要想保证飞行安全,促进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建立有完整、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民航空管必须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民航空管的管理水平。

2.1贯彻安全理念,建立安全责任制

要想彻底杜绝民航空管运行中的危险,首先就要提高警惕,贯穿正确的安全理念。相关人员要将安全理念贯彻始终,无论是思想觉悟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并且正确认识安全理念的重要性,将安全作为核心目标。除了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要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避免因个人失误而带来安全风险。民航空管的工作人员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还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培养专业的素质队伍,提高民航空管的管理水平。

2.2完善民航空管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在安全管理措施中,不仅要提高安全思想理念,还要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加强完善。对于一些安全信息如事故数据、航空器运行数据、航空运输监察等信息要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并且将整理的信息共享,作为安全管理的一个依据。还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对于各种信息报告也要及时处理分析,并归纳整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只有这样,空管部门才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快速分析出事故原因,并且能够正确发出指令,也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其办事效率。

2.3制定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

在民航空管的安全管理措施中,预防措施占据重要位置。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一切灾难事故都要做好预防应急救援的准备。民航空管运行更应如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事故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将灾难消灭于萌芽之中。还要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一旦发生事故,要有专门的应急救援准备,这样才不能乱了方寸。预防措施不仅要针对事故的危险源,还要成立专门的事故调查机构,完善事故调查体系,规范飞行事故中的各种规定,并实施监督。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和责任心,让民航空管部门的工作有效的开展,保障飞行的安全。

3.结束语

篇6

1.1员工的职业操守较低电力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违章行为,违章行为主要体现在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违反了劳动纪律、违章操作以及违章指挥。例如有一位配电的修理人员,发现了故障,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修理,结果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同时,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而发生事故情况,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2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而言,其总是将过多的精力和热情放到电力企业规模的生产扩张方面,很少有管理人员会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细节性工作。了解到一部分领导总是习惯于狠抓企业经济建设、企业管理,并没有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事物背后存在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较难通过有效地事前预防来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各个生产设备、安全装置的不定时检查、保养维修、检修记录以及档案记录等均不能够及时、有效、准确、规范地进行科学保管。1.3管理部门对于安全器具管理不到位近些年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对于电力工作器具管理没有严格的流程,使得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对于一些登高的器具来说,其本身质量的合格率就不是很高,同时对于定期检查器具的工作也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报废管理工作只是形同虚设。对于转借器具来说,本身就没有具体的转借手续,在转借之后对于其完好的程度也不进行检查,即使发现器具出现了损坏,也没能进行及时的修理,从而严重地威胁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4事故应急系统不健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应急指挥系统或者其应急指挥机构等建设尚不完善与健全,因此则不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科学、有序、有力、高效的事故抢救工作,并且在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也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应急准备与应急策划,因此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很容易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因此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1.5事故应急抢救人员能力较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活动进行时,一些应急抢救团队的专业性知识培训工作不够深刻,因此培养的应急抢救团队工作人员也就不能满足专业标准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电力企业而言,均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具备足够专业水准的专业应急抢救队伍,主要包括事故的应急指挥以及应急操作人员。并且在全体职工的范围内也需要进行应急处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2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2.1以事前预防为主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活动中,应坚持着“安全第一、事前预防、常备不懈”的基本原则,大力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突出对突发性事故的事前预防与合理控制,定期、定时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检查,及时了解与处理生产设备现存的缺陷,有效防止出现重特大的电力生产事故出现;组织不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事故处理演习,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对于重特大突发性事故的紧急处理、应急抢险及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的能力。

2.2分层、分区管理在电力生产活动中应该严格地按照“分层、分区管理,协调统一,以及各负其职”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系统。每一级别的供电部门应当针对单位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的事故防止与应急处五办法,有效地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

2.3确保生产重需要遵循着“统一协调、保证主网、保证重点”的基本原则,在突发性事故的处五过程中,将确保大范围区域内电网的安全生产放到第一位,运用一切必要的管理手段,限制突发性事故范围扩大。在恢复正常的供电过程中,应当优先恢复比较重要用户的供电需要,并且近况恢复整体社会的正常供电秩序。

3提高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3.1对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的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的培训,可以有效地将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提高。安全的需要和求生的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电力企业工作人员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经过后天的培训才能够得到的,而且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强弱与工作人员所受的生命威胁是成正比的。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只有全员了解安全才能够进行安全的生产。此外,电力企业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时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并且根据岗位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工作人员的整体安全管理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以此来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3.2加强机制建设①电力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②建立一个应急的预警机制,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工作,对于一些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部门进行督促,使其得到整改并达到指定的标准。③对基础管理进行有效的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严格的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作业。④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将约束机制完善。在开展监督考核工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将监督的责任落实到位,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电力安全管理的工作。

3.3杜绝违章操作在进行现场施工时,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推行岗位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严格地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作业,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巡检、设计、操作以及管理方法等。通过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广和应用,坚决杜绝违章操作的出现,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

3.4树立科学的电力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思想在这一环节的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需要科学解决公共危机以及相关问题。明确电力事故的抢修仅是一种手段,那么有效地化解公共危机和现存问题才是根本目标。在事故与灾害来临之时,各级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民生、保安定;那么在事故与灾害有所缓解时,政府的首要任务也就是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所以应急供电、应急照明的有效、及时跟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使得群众安心,最终让政府放心,有效地保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3.5大力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警尽力做好突发性事故的预想,合理、科学地安排好电网有序生产与运行方式,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的协调调度,大力加强核心输变电设施以及重要输电断面的预测和监管,做好突发性事故的预测分析以及供需平衡;不断完善事故及灾害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有效加强自然性灾害与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及时地启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保证应急响应当迅速、应急处置应当有效、保证措施合理有效。

3.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体系需要科学整合电力企业内部所有的事故应急救援资源,最终可以很好地实现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生产经营在更加高层次、更加大范围、更加深程度上的有效结合,并且在此前提下建立好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应当包括1个快速反应的事故应急管理中心与1个非常强大的事故应急抢险团。

4结束语

篇7

一、基本原则

1、各自负责与资源共享相协调原则。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分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按照要求做好各自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同时,建立各通信运营公司间应急通信资源的互换调度机制,在本网资源有冗余情况下,可调度给其它资源缺损的公司应急使用。

2、集中储备与分级储备相互补原则。县电信公司负责本公司全县范围内应急物资储备的计划与监督管理,并集中储备必要的应急装备与物资,确保中心城区通信应急保障和支持乡镇应急通信工作;各通信公司根据网络情况储备部分应急物资,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储备能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原则。各通信公司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与水平要根据本公司通信网络及业务的情况而定,要综合考虑公司网络与业务的发展,相应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与数量。

二、储备目标

按照应对Ⅲ级(黄色)通信保障应急需要,各通信公司根据在网设备的0.5%要求进行光缆等物资的储备,确保中心城区和乡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保障应急通信和通信恢复工作。

三、储备任务

当前,我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拥有各类基站(包括村通基站、小灵通基站、CDMA基站、移动与联通GSM基站)290多个,本地网光缆总长2500多公里。

各通信分公司必须备有以下资料:1:50万省、市、县级地图;各自相关业务分布图;各种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通信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通信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器材的型号、数量、存放地点等清单;相关部门(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

根据储备目标,年各通信分公司(县公司)要储备以下应急物资:

1、电信公司:小型发电机15台;各类光缆2公里,各类别接头盒3只,各类尾纤20根、各类套管20只、各类备件20块等物资。

2、移动公司:小型油机11台;各类光缆20公里,各类别接头盒14只,各类尾纤150根、各类套管100只、各类备件25块等物资。

3、联通公司:小型油机10台;各类光缆1公里,各类子管500米。

从2011年开始每年根据网络和业务发展情况对本公司应急储备物资品种及数量进行合理调整和补充。

四、保障措施

1、建立通信应急物资储备责任制。成立县通信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信息中心、县电信分公司、县移动分公司、县联通分公司的分管领导组成,负责指导和协调通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各通信公司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由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制定储备计划并落实。

2、强化物资储备管理。各通信公司要根据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通信物资储备,年初要列出预算,专款专用。同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按物资管理的要求建帐立卡,建立信息化的物资储备管理体系,保障库存必需的储备物资品种与数量。

3、建立厂家供应保障机制。各通信公司要加强与物资储备相关产品生产厂家及供应商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便捷与顺畅的渠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迅速从多个地方调集所需的应急物资。同时,对通信设备建立完善的维护保障机制,设备发生故障,原厂家必须提供相应的维修服务,保证在短时间内修复或提供替代品。

篇8

一、目的

为了建立我公司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公司安全费用财务管理,保障公司安全费用的使用落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本公司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站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基本原则和依据

1.基本原则

公司安全投入及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按照“企业提取、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提取数额按照“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的规定进行提取和使用,并纳入本站年度预算。

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在当年度经费预算中,列入重点编制项目,并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比例。

2.依据

(1)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

(2)安全大检查中所发现的,尚未解决的,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3)预防火灾、爆炸,对引起工伤、职业危害等需采取的技术措施;

(4)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隐患;

(5)稳定和发展生产所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职工提出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站内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管理。

四、管理和职责

1.总经理对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全面负责。审批安全费用提取、安全投入计划、安全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年度报告。

2.财务科负责对安全生产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安全经费台帐,确保安全投入迅速及时。

3.安全科负责审核、汇总并编制公司安全投入计划,审核安全投入报告,监督检查安全投入落实情况。

4.车间按照职责分工对有关专业安全生产费用计取、支付、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5.安全生产费用实行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挪用或挤占。年度结余资金结转下年度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6.发现安全费用支取人擅自挪用安全费用的,公司将视情节进行严肃处理,处理办法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五、控制要求

1.提取数额:按照财企16号文,第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一)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2%提取;(二)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1%提取;(三)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四)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至50亿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五)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部分,按照0.05%提取。

我公司2018年实际营业收入3500万元,依据2012财企16号文,计划共提取安全费用45万元。

2.制定安全生产费用预算时应切实考虑重大或重要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3.车间在安全生产资金使用上应做到“三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在具体实施项目上应做到“四定”,即:定项目、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期限。

4、财务人员建立“安全费用”科目,按时入帐,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帐》,每月进行记录。安全费用当年结余,可转入下年使用 ;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列支。

六、使用范围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生产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坠落、防毒、防静电、防腐、防尘、防噪声与振动、防辐射和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支出,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支出;

(二)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演练支出;

(三)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测监控和整改支出;

(四)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六)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七)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八)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支出;

(十)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七、检查

1.公司领导、安全科、财务科组织每季度必须检查一次,并在专题会议总结执行情况。

2.重大安全措施项目应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公司名义汇报执行情况。

篇9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建立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健全全市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明确责任,协调一致。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以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共同做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

2.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广泛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3.预算管理,提高效益。按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框架。到2013年,在准公共物品领域基本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有较大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有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充分认识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等工作,对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通过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将部分原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探索建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新机制,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主要内容

当前要加快推进以下领域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并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一)公共卫生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有关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控制,计划免疫,精神卫生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等医疗服务。

(二)公共就业服务。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职介服务、公共就业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等。

(三)社会保障服务。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政府出资购买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将部分社会保障业务办理交由社会保险机构承办,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实施监督,探索“管办分离”的社会保障服务供给模式。

(四)法律服务。由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面向居民宣传法律知识,参与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五)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群众开放;开展为城乡居民送文艺演出、送电影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六)养老服务。向满足一定条件的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服务,建立覆盖全市的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全市老年人福利事业发展。

(七)其他。积极探索开展公共设施维护、环境维护等其他领域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

四、职责分工

市及区(市)县财政部门负责牵头做好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并会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制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成本核算办法;会同政府目标督查部门制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负责审核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项目并将其经费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筹安排;及时拨付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所需资金,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市及区(市)县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的主体,负责制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相关实施方案,承担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市及区(市)县法制、监察、审计、目标督查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合同进行审核,对资金的安排、管理、支付、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对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实行目标督查和绩效考评。

五、工作流程

(一)确定购买项目。市及区(市)县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应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提出拟购买服务项目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项目及其预算进行审核,并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统筹安排。

(二)选择服务提供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中心实施采购,并以公开竞争方式确定服务提供机构。服务提供机构既可以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也可以是营利性社会组织。

(三)签订合同。实施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行政职能部门根据采购文件的相关条款报法制部门审核后,与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合同中除应明确服务范围、要求、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外,还应按照资金支付与服务质量挂钩原则明确支付方式。采购合同报财政部门备案。

(四)组织实施。服务提供机构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各项服务,保证服务数量和质量。实施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行政职能部门要对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依据合同约定条款对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检查、验收;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服务预案,应对服务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五)绩效考评。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由政府目标督查部门组织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实施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行政职能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年度绩效考评。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县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作为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重点,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市及区(市)县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基本方向和框架体系,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深化政策措施,并做好各项制度、政策之间的配套和衔接,逐步使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传媒手段,对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等进行广泛宣传,为推进该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领域广、范围大,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市及区(市)县政府采购中心要加强机构建设,以适应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 应急管理 分析 实践

石油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是针对一旦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以及环境污染等紧急突发性事故,辅助管理人员迅速了解相应情况,通知相关人员,掌控事故状态,提供解决处理办法的一套解决方案。进而保证能够准确快速、高效有序的对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保护员工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避免企业声誉由此而遭受重大影响。

一、石油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在国外石油开发和石油生产中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如美国能源部和挪威能源部在给石油开发作业者签发许可证时,要求作业者必须递交应急计划,否则不予签发。我国石油行业的应急管理系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目前一些沿海油田均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系统,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

在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应急管理系统已是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石油勘探开发、化工生产所在区域人口相对密集,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环境十分敏感的地区,发生事故后污染范围较大,一但失去控制,后果非常严重。因此,若没有健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无法适应当前生产和安全、环保需要的。

二、石油企业应急管理实践实例

1.总体框架结构

1.1框架建立的原则

1.1.1依托现有三级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建立三级预案防御体系,实行分级负责与分工管理相结合。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部)一级预案:处理重大险情专业公司(二级单位、项目部)二级预案:处理一般险情

基层队、站三级预案:处理小险情

1.1.2三级预案之间的关系:

公司总部负责发生一级险情后的应急,是一级应急组织。

项目部、专业公司负责二级险情发生后的应急,是二级应急组织。

基层队(站)负责三级险情发生后的应急,是三级应急组织。

1.1.3体现的管理原则:分级负责。

一级应急: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

二级应急:专业公司(二级单位)、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三级应急:基层单位应急小组

1.1.4预案预防险情分类

主要分为“两类七种”

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造成的险情 ; 另一类是事故引起的险情。

七种:地震、洪水 ;井喷失控、火灾和爆炸、污染事故,人员伤亡、职业中毒事故和急性传染病等。

每种险情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分成了三级。

每级险情中:包含七种具体的预案。

1.1.5预案的管理与分配:体现一套机构完成七种预案。

原则:分级负责(生产运行部门总体负责、协调)与分工管理结合(职能部门具体处理),资源就近调配,体现条管理(专业公司)、区域管理(项目部)与职能管理全面结合。

管理: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协调处,处长兼应急办公室主任;是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指令的具体落实和协调机构,全面配合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负责是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负责一、二级险情预案的管理;负责审核二级险情预案与一级险情预案的接口,以及与各油田公司预案的接口。具体负责防洪防汛 和抗震救灾工作。

(1)前线指挥中心是应急领导小组的前线决策指挥中心,由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和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项目部经理兼指挥,是现场第一决策人,全面决策指挥现场的井控应急工作。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到达现场,为现场第一决策人。

(2)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环保处。

(3)伤亡员工及家属善后处理办公室设在人事处。

2.应急预案的编制

2.1公司总部应急预案的编制,由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策划,生产协调处负责组织、管理,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具体预案。

2.2各二级单位(项目部)、基层队(站)负责编制与本单位生产生活有关的二、三险情应急预案。

3.预案具体内容介绍

3.1组织机构介绍

一级应急小组

组长: 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安全和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副总监。

成 员:生产协调处、总经理办公室、财务资产处、工程技术与市场处、人事处、质量安全环保处、物资采购中心、HSE监督中心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二级应急领导小组

由项目部、专业公司(二级单位)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三级应急领导小组

由基层队(站)长、技术员、安全员、驻井医生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3.2应急管理职责划分与预案启动的基本原则

3.2.1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管理一级险情,下令采取一级应急行动,二级应急启动后,领导小组副组长赶到现场。

3.2.2项目部、专业公司负责二级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二级应急行动,三级应急启动后,项目部、专业公司行政副职赶到现场。

3.2.3各基层单位负责三级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三级应急行动。

3.2.4下一级预案启动后,要上报上一级应急领导小组,上一级预案应处于预警(准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