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时间:2024-02-08 18:0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道器合一: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学意义的回归
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发,总结、比较日、美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被誉为管理理论的“第四个里程碑”。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人类对于管理规律的认识并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管理丛林以至如今的文化管理,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不再是单纯依靠科学理性的制度管理,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制度与文化的结合。这种对企业的文化管理,一方面强调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把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外化于员工的行为之中,实现企业的良性运行;另一方面,强调从文化的角度来影响和感染员工的心态、态度和兴趣等,以员工观念进行根本性改变,来适应现代的管理过程。文化管理是企业人本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那么,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对员工进行行为养成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它凭借的是一种非权力因素的“文化控制”,使员工从内心真正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且外化为行为,使行为变成习惯,使习惯成为生活,从而形成文化管理。换句话说,企业文化不是强制人们遵守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而是强调文化上的“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但人的思维是复杂的,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单纯依靠这种“非强制性”的文化管理,而忽视了引导其达成文化“认同”的制度约束,那文化管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墙上风景”,文化管理的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同样,在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以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些文化的精神元素为导向,没有将文化理念真正贯彻到企业管理制度中,制度建设与文化管理相脱节,一方面造成了制度的随意性,使制度建设缺乏“灵魂”,使员工行为导向变得离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文化的空壳,使文化管理成为响亮的口号和精美的手册。 所以,管理必须“软硬兼施”。回归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学本源,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文化与制度的高度融合,互为载体,互为依托。“道器合一”是文化管理里程碑意义的最鲜明特征。
文化制度化:企业文化深植的重要途径
所谓“文化制度化”,就是文化的精神理念要通过制度来贯彻和实施,这是企业文化深植的重要路径,也是企业脱颖而出并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一个企业的文化力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更取决于企业的价值观等文化理念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遵循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拥有60余年历史的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是商业成功的一个典范。沃尔玛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个人、服务顾客、追求卓越”,它将这三项基本信仰贯穿于《沃尔玛员工手册》的始终,成为引导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大家熟知的“三米原则”、“8颗牙微笑原则”,就是沃尔玛员工对待顾客的基本原则,要向三米之内的每一位顾客打招呼,微笑时要露出8颗牙齿,体现沃尔玛“服务顾客”的真诚与热情。这样的制度规范,是沃尔玛文化理念深植于制度的具体体现,是沃尔玛文化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要深植,制度是保障。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群体与组织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将组织所倡导的文化理念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是最好的载体。制度限制了某些行为,同时也鼓励了某些行为,通过奖惩导向,制度不仅可以发挥其强约束力作用,严格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还可以极大激励员工表现出企业崇尚的行为,从而有效传播企业文化。
从心理学上讲,对一种文化的接受,对一种理念的贯彻需要改变原来的很多习惯,必然会遭遇到内外部的强大阻力,如果企业内部不能为新理念的推行提供一种可靠的、刚性的动力,那么只能寄希望于员工个人的觉悟和自制力,可想而知其效果一定是难以保证的。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缩短企业文化深植的周期,使企业文化建设收获事半功倍的成效。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体制、机制、规范、标准、纪律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这些年迅速崛起的“华为”备受瞩目,它就是将治企之“道”融入制度建设的方方面面,最权威的《华为基本法》,化无形为有形,“道”“器”合一,融会贯通,使其分布在全球各地的13余万知识分子的血液中都流淌着“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一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文化管理的一面旗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机制、梳理管理流程、变革组织架构,来促进文化与制度的高度融合,推动企业文化的深植,形成文化软实力,助力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制度文化化: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保障
所谓“制度文化化”,是将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包括体制、机制、规范、标准、纪律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企业文化的精神之“魂”指导企业的制度建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制度建设的生命力与活力就在于与企业精神文化这个“根本”和“泉源”所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推进“制度文化化”,就是通过审视各种制度是否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是否以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为目标、是否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相一致,来不断地推动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使之与文化充分交融。“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制度建设体系就是通过“文化制度化”与“制度文化化”的多次嬗变而形成的,并由此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同一价值观和统一意志的“战士”,形成了一整套对知识劳动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锤炼出“客户、奋斗、开放、妥协、灰度”的管理精髓,落地生根的文化管理也让“华为”的成功颇具神秘色彩。众多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制度文化化”,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保障。
“制度文化化”,关键是企业的管理者。“通用”的杰克・韦尔奇,“华为”的任正非,“海尔”的张瑞敏,这些商业巨头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给企业树立了“文化与制度相融合”的典范。当杰克・韦尔奇对“通用”旗下的企业实施“数一数二战略”时,对未达标准的企业就做出“整顿、关闭或是出售”的制度设计;当任正非坚持“以奋斗者为本”时,在“华为”从创立之初就给具备一定资格的员工戴上了“银手铐”;当张瑞敏面对全球市场提出“自主经营体”这个管理理念时,“海尔”就开始推行“倒三角”的即需即供的新的商业管理模式。管理者所具有的对文化与制度高度融合的意识,以及所采取的同步推进、互为支撑的策略,是企业形成文化力的最高境界。
“制度文化化”,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具有人性化的成分,它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为管理的着眼点,追求物质管理与精神管理的有机融合,注重引导培育员工在价值取向上与企业达成共识,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和道德纽带。当企业倡导的价值观或理念经由制度化过程已经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已经变成员工的“习惯”时,那才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标志。
企业文化力是“文化制度化”与“制度文化化”的内在统一,是“道器合一”的必然产物。当然,企业文化建设并不局限于此,本文谨针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文化与制度相脱节的现象,提出要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学属性,关注企业文化深植与落地在于“文化的制度化”与“制度的文化化”,关注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道器合一”的思想指导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从而进一步彰显文化管理的魅力。
《华为基本法》核心价值观
追求
第一条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员工
第二条 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技术
第三条 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我们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
精神
第四条 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利益
第五条 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文化
第六条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
这里的文化,不仅仅包含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篇2
一、熔铸企业精神,塑造企业灵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全体职工所能接受的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的利益观念、竞争观念、道德观念,它代表着企业信念和职工的一种价值观。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精神的培育,要注意实际效果,切忌空谈。企业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把培育企业精神渗透、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对每项工作、每项活动都要选准角度,倡导企业精神;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工作,都要充分体现企业精神。要针对煤矿特点,在苦脏累险的环境里,培育职工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树立参与市场的竞争意识,发扬开采光热的奉献精神,敬业爱岗的主人翁精神。特别要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鼓励和支持职工中涌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和内在美,增强职工的整体意识和向心力,使每一个职工真正感到自己和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焕发出潜在力量,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二、强化安全宣教,打造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头戏、核心点。煤矿是一个特殊的高危险行业,其安全工作也是各级领导最关注,最重视,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但是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安全文化还没有真正融于职工的心中和行动。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就要搞好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的思想防线。抓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关键就是要管好人,教化人,激励人,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知识,达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抓好了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就是把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到了实处,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门新的艺术。艺术就要掌握方式和方法,就要如春风化雨,给人良好的精神享受。安全文化宣传教育要严格围绕安全管理,思想认识,行为管理,技术培训,影响带动,人物激励等各个方面人手,做到丰富多彩,方法创新。要将安全文化融于职工心,就要把煤矿企业提炼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使其深入人心,促成全体职工对安全和安全文化有高度的认识,全面的理解和认同。要将安全文化融于职工眼,就要处处有醒目的安全文化标语、口号、警语和安全报警标志。要将安全文化融于职工口,就要使安全文化理念朗朗上口,安全文化人人讲,安全教育、培训、宣传常规化。要将安全文化融于职工手,就要使干部职工都要树立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是在控制的意识,做到《安全文化手册》人人有,操作规程握在手。要将安全文化融于行,就要领导先行、全员参与、典型引领安全文化建设,让员工观就有果,感就有受。
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要认真实践安全文化,阐释安全文化,传播安全文化,唤起员工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觉悟,在保证安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灵魂作用。在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中要结合工作实际常抓不懈,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出,讲求实效”的方法,精心培育,积极探索,创造稳定的安全文化教育新环境。
三、创建企业文化,关键是“塑”人
人是企业的主体,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主要还是人、人才的竞争。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总归要由人去操作,总归要依靠广大职工,这是搞好社会主义事业最根本的原则。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关键要“塑”人,确立人的价值观,强化人本管理,千方百计策划催发企业员工中蕴藏的不可估量的潜在能量,将企业的全体员工聚合在企业精神的“灯塔”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精神理念支配行为,以潜在的意识影响行为,激励每个员工都关心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声誉,创造性地工作,自觉地施展才能,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共求生存与发展。
坚持人本管理,发挥人的作用,首先要把职工的积极性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源泉,启动人的活力,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人才脱颖而出,为企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其次,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智力投资,开发智能资源。扎扎实实抓好职工教育工作,要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为基本目标,加强爱国主义、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全员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培养造就一支高文化结构,高技术素质,高道德水准的职工队伍,使企业保持永不枯竭的发展源动力。
第三,注重情感管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激发人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视职工为主人,给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使员工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自觉将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行为规范融入职工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中,主动为企业振兴发展释放全部能量。同时还要培养职工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注重环境建设,改变煤矿形象
环境是企业的外在容貌,是职工生产、工作的场所和迎来送往的集体活动空间。文明整洁的环境面貌,既向社会展现出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又是陶冶职工思想情操,改变煤矿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条件。因此,要进行必要的经济投入,对矿容矿貌统一设计、规划,合理布局,整体绿化,治理环境污染。要优化井下现场管理,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搞好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特别是人身伤亡事故,实现文明生产,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环境脏乱差、工作苦累险的不良形象,从而增强职工的光荣感。
五、注重载体建设,创造文化氛围
煤矿企业一般都远离市区,属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小社会,文化生活尚显得贫乏。这与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节奏不相协调。因此文体活动对员工则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并且也成为寓教于乐的具体操作手段,要把企业文化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投入专项资金营造文化环境,造就良好企业舆论环境,加强礼仪动态文化对职工的熏陶。有条件者可以修扩建文化娱乐设施,图书馆、歌舞厅、游艺宫,举办文艺演出、演讲会、时事政治报告会,开设文化技术培训班,举办征文和体育比赛等活动,满足广大员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娱乐环境,使职工在文化的环境中陶冶情操。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研究
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构建基本具有三个性质,那就是公司成员信仰的共同性、对内部资源的综合性、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这也是每一个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即:为何经营、如何经营、怎么经营。首先企业管理层面需要意识到精神文化的重要性,再对其进行建设;其次“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对于企业这种及其强调组织合作的事物;最后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都是企业实力的一种呈现,比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策略,产品包装和产品服务等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
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由于企业文化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以下几种功能:凝聚功能,也就是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信条种植在员工的头脑中,让员工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导向功能,它对于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和外部的经营理念有指导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会让企业更具有发展动力和活力;激励功能,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重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会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最初议定的克制和规范,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将会带动整个企业的行为;互动协调,当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了,员工就更能够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出发,自觉的进行协调与合作,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工业会更加的亲密与和谐。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概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比如企业具有一项或者多项深受大众喜爱和信赖的产品或者科技,企业拥有更加完整和强大的资金供应链条,企业内部的健康运作机制和企业强大的品牌响应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核心价值的竞争力体征分别为:能为企业发展和竞争带来优势的价值性;区别于其他企业文化、独具匠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历史得来的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限于企业内部,它将会随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延伸到产品和社会上的可延伸性;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无论是内部的环境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是稳定的,因为核心竞争力需要有连续性,而缺乏这一性质的企业往往在市场中都是昙花一现。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离不开文化和载体,首先指导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并通过信息床达到每一位企业员工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载体来传达到更远的地方例如企业的创新、企业的文化制度和工作制度、产品的质量是否被消费者认可、企业的技术是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进步等等。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整体型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我们逐渐发现“短板效应”,因此企业如果希望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就需要从整体开始进行文化建设。例如企业需要确定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价值观,这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之一,并且这个价值观是需要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宗旨相统一的,随后这种价值观将会从各方面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的引导;每一个人都具有社会责任,尤其像企业这种多个人组合形成的团体,其社会的责任就更加重要,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一些不良企业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些不良企业不光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更为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企业就需要承担起内部员工教育和发展的责任和对产品、消费者、社会、自然的责任。
(二)培养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最珍贵的资源是“人才资源”,而企业既然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留住人才,推陈出新。而推陈出新的动力就是“创意”。想让公司更具有创意,首先需要让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更具创意性,在工作中培养员工的冒险精神,并且创新需要员工兢兢业业、不骄不躁、对市场需求具有美瑞的嗅觉;思想的先进就需要随后技术的先进,通过长时间对市场产品的观察,我们发现很多产品被人们淘汰,究其原因是技术落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技术的创新无论是对自身产品的完善,还是对公司的发展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三)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公司就需要对于优秀的员工进行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体质,并且鼓励这些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让员工具备精湛的工作技能,帮助员工认识到自身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也需要成为员工的“伯乐”让员工不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
(四)塑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而企业就需要将企业家的“榜样力量”在公司内部最大化,企业家的精神将会引导着员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人格、信念、道德会从多方面影响着员工,而员工也将会从人际关系、行为等方面表现更加良好。同时一个企业品牌的受众不光是消费者,还有企业内部的员工,良好的品牌将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而消费者也更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当然良好的企业形象更会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分,那些更具有责任感和行动力的企业,往往更加的可靠,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四、结语
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概述,重点分析和阐述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构建整体型企业文化、培养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塑造个性化企业文化。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益忻.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赢家之道[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素质;核心竞争力;企业形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89-02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步以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市场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传统施工企业向现代管理型企业蜕变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家所认识。但在实际中,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问题,①重形式轻内容,仅仅把精力花在环境建设、营造场面和统一企业形象上,结果是流于形式。②企业文化不能体现自己行业特点、企业特色,创造性不够,互相模仿的成份较多。③急于求成,缺乏良好的工作基础,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企业“包装”的需要,搞短期行为。鉴于此,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有机结合,在求实效上狠下功夫。
(1)突出人本理念,使提高员工素质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提倡以 “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归根到底在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素质,发挥员工的智能。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尊重广大职工的人格和民利,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转化功能,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自律能力,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员工的付出与贡献,要注意通过精神褒奖及物质利益,及时多途径、多形式地予以肯定,形成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员工的良性循环。要坚持把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给员工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随着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层面飞跃,从过去的施工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充分解放生产力、释放员工潜能,最终以文化力推动生产水平、乃至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向。这种文化力的源泉在于基层,特别是广大员工中,它反映了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业做强做大的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重要作用,结合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需要,开展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活动,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各项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防止克服形式主义。
(2)坚持突出个性,使增强核心竞争力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建设企业文化,不能大而化之、整齐划一,这样容易失去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的“标准件”组合,既看不出企业的行业特征,也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个性,不同的企业应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决定了它必定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不会表现为统一的、固定的某式。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有没有个性,也反映了这个企业是否真正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否真正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源于企业传统,体现出自身的行业特征、价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只有使企业文化的种子植于实践的沃土中,它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对于具体一个企业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和视觉形象设计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要借助必要的载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与各项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按照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形神统一,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防止盲目照抄照搬,避免表面化、庸俗化和形式化,不搞化架子、不急功近利。
(3)坚持提升品位,把塑造一流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企业品位、形象是企业文化外在的体现。①通过抓有形文化展示企业形象。首先,要逐步完善自身形象识别系统,使之成为企业文化标识的有效载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和增强员工的职业及行为规范意识,注重仪表,热情待人,礼貌用语,同时要开展一些有益于增强员工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召开工作例会以及体验式培训等,用活动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在这方面,应强化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大型集团而言,建设集团文化应以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大集团有形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度,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集团发展的重要动力。②要通过打造品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致力于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的培育。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的发展突破,首先是产品的突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产品就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我们说的品牌产品是各种“品牌资本”在产品上的综合体现,具体到建筑施工产品而言,是质量品牌、安全品牌、技术品牌,文化品牌等的集合体。也就是说,要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行中心,通过这种产品的综合效应,建立起社会、特别是客户对企业品牌全方位的强烈认同。因此,要积极建立企业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施工企业的技术开发及应用工作,努力提高施工的科技含量,加强和提升品牌的内涵和管理能力,合理配置企业优势资源,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③借助现代化传媒宣传企业形象,大力宣传企业品牌,先进的管理经验及两个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积极宣传企业的优秀领导者、项目经理,特别是他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企业的宣传策划工作,做到有计划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有效益地宣传。
(4)坚持思想引导,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多年来,人们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经历一个长期的认知过程,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产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有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不能崇洋;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较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已经过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就可以;也有人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看待。其实,这些都是一叶障目的表现。我们所建设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意识形态,它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一致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一方面,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渗透性、有效性,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容易犯的形式主义毛病。另一方面,国有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的政治优势、工作体制和成熟的工作模式,利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和优势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把人文观念与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结合起来,努力把先进的文化熔铸于企业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有利于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使之最终服务、服从于企业和谐发展的这个中心。
总之,较好地做到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托,继而形成强大的文化优势。对于企业而言,拥有了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就必定能在市场经济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篇5
Abstract: It has become popular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bring i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reate distinctive vocational school culture atmosp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iginality" and "imit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determines that campus cannot indiscriminately imitate enterprise culture but should achieve an "excellent likeness in spirit". Useful exploration of the fusion method of these cultures has been do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rofessional classroom, in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classroom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关键词: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真与仿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campus culture;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rofessional classroom;originality and imitation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09-03
0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中职学校要改革培养模式,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伟大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就业时的专业对口率。由于中职学校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中进行的,因此,必须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一体化教室文化的建设中,模仿真实的企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1 中职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物质、管理、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基础,由企业的产品、服务、技术、车间、厂房、设备设施、企业环境风貌、员工各项福利待遇等组成;管理层面是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是由企业管理观念、管理风格、管理行为等构成的一套管理模式,如规章制度、运营战术,成员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等;精神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由企业核心领导提出并确立的价值取向,包括企业成员认可的企业使命、经营哲学及大家共同追求的意志和情感,以及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氛围。真实的企业文化因行业、产品、发展历史、区域特点、领导风格等不同,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改革发展思路应该是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和终点。当前,企业选择员工除了要求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外,更看重员工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进程与成效,而这种职业素养只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难以形成的,必须通过校企融合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因此引入企业文化,营造有特色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以利于他们由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已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
2 中职校园文化是对真实企业文化的“仿”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很多职业院校强调引入真实的企业文化,追求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我们认为是不可取的。首先是校企产品不同。中职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人的培养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企业的产品是具有一定功能、满足用户某种需求的物,产品的形成完全由制造者决定;第二是校企文化目的不同。企业文化更多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让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是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高质量的对口就业,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学校不能把真实的企业文化照搬入学校;第三企业文化多样性、特定性的特点,决定了学校照搬企业文化是不现实的。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的自身行为,不同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时,应研究、探索企业文化的共性,吸收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归纳总结真实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真”,而又要高于具体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提炼与升华;校园文化应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广泛的岗位适应性、育人的针对性,做到与真实企业文化的“神似”。
3 在工学一体化教室建设中实现企业与校园文化“真”与“仿”的融合
现代中职教育专业课程已基本实现在一体化教室中开展,这就决定了实现专业培养与企业岗位职业素质要求对接的主战场是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由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着“真”与“仿”的关系,在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文化的建设中,如何模仿真实企业环境来营造职业氛围,如何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接,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结合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实践,谈一些建设经验。
3.1 企业物质文化的“真”与一体化教室设备的“仿”
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是既能满足正常生产要求的工厂或生产场所,又能满足学生实习操作之学习场所,它是依据企业生产车间或岗位任务来配备设备的。但是如果完全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来配备,常会出现下列一些问题:一是一般中职学校资金不足,能购置的设备台套数少,造成学生操作训练时间不够;二是设备运行必须的电、材料、刀具、油料等消耗太大,学校承受不起,所以一些学校购进设备后基本不运行,只作为招生宣传的道具来用;三是场地占用过大,不利于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差;四是安全隐患较多。对于这些问题,我校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解决:
3.1.1 采用仿真设备,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我校与上海厚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其开发的小型化设备,建设了数控车、数控铣两个工学一体化教室,每个教室布置有8台小型车床,小型车床结构、功能与实际设备一样,保证了学生训练获得的操作技能不失真、不走形。同时教室内还配备有电脑、资料柜,而教室的中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作为学习、讨论、活动区域,非常适宜项目式、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完全得到了保证,既节约了投入资金和运行成本,又保证了学生足够的实训时间。
3.1.2 采用实际设备加微机网络系统,实现“真”“仿”的有机结合。在汽车整车实训一体化教室中,我们采用了景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整车实训系统,只用一部整车加计算机网络,就实现了多小组同时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因为故障设置、诊断排除都是在实车上进行的,各小组通过网络就可获得与实车一样的故障码、检测数据,这种模仿与真实的工作情景是完全一致的,实训与真正的维修完全同步,解决了师资有限、教学组织困难、教学场地局限、教学设备缺乏、工位不足等问题。
3.2 企业岗位任务的“真”与一体化教室综合化功能的“仿” 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任务往往比较单一,或加工组装,或检查维修,而学校一体化教室的功能必须是综合性的,以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功能,强调理实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这就要求一体化教室必须模仿一个工作过程的全流程,拥有完成完整教学过程的条件。所以在一体化教室布置中,我们是高仿企业的文化,而不可能照搬企业的全部。
为实现一体化教室实现企业岗位任务,还必须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环境建设:①合理布置适应小组学习教学需求的场地;②营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配备咨询所需的相关设施。如产品图纸、工艺文件、设计手册、网络查询系统等;③配备具有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施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3.3 企业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的“真”与一体化教室文化的“仿” 企业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必须在一体化教室
建设中得到真实的体现,要把一体化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突出“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①企业管理文化氛围必须高仿。要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励志用语等。②角色认同感必须真实。要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如统一实训服、携带工具包、按企业标准要求规范着装等。③组织纪律性要求必须真。要按产业工人的标准进行考勤、考核,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进行实训,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职业素质。④现场管理必须真。必须按照企业标准实施6S现场管理制度。6S管理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和安全,6S管理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职业氛围,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通过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不断规范现场、现物的活动,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和重视细节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
3.4 企业文化中激励的“真”与校园文化激励的“仿”
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使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社会美誉度是自己得到的文化待遇,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积累是宝贵的个人竞争资本,学习文化是自己的一种隐性收入。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提升了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现实社会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薪酬分配,因此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手段;三是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是激励机制的基础,只有在公平、公正、合理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企业的激励机制在一体化教室文化建设中必须予以充分的借鉴。在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①参与激励,促进认同。一体化教室的文化环境,应高度模仿专业岗位工作环境,增加学生对今后就业岗位的认同感,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学习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归属感,提升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②建立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使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项任务的完成都有成就感,激励其不断探索进步。③把精神激励、声誉引导融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把生产车间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作业日报、产值统计、看板管理等,移植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实施中设计管理看板、文化墙等,把各小组学习成果,如任务实施计划、实施成果、任务完成情况统计、团结协作情况等展现出来;开展各种评选活动,比如优秀员工、优秀团队、最佳方案、最佳创意等,进行精神激励、声誉引导;有条件的话最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笔、笔记本等低值物品。只有把生产车间管理文化的“真”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营造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积极进取的育人环境,才能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奖惩和激励作用。
总之,由于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存在着“真”与“仿”的辩证关系,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不能完全照搬企业文化。在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中,吸收真实的企业文化元素,形成高度仿真的教室文化,既体现车间生产文化的“真”、又具有育人文化的“特”,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汉荣.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J].交通职业教育,2008,05.
[2]王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途径[J].读览天下,2011年8月下.
篇6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以及推进企业自身改革;是培养人才、强大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是对企管方式的一种突破与深化改革,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结果导向采取的有效措施,可以极大地加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对企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油田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教育
1 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加强队伍整体素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目前油田建设中应用了大批的新技术,技术的革命正在席卷而来,员工在学习新技能,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应该提高综合能力,适应新的发展,在新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平衡,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1.2 激励员工不断上进
目前的员工考核机制为量化考核方式,与薪酬挂钩,该方式无法全面考核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对员工的思想政治考核不够,影响员工在思想上的积极上进,而只注重员工的量化考核结果,极大的降低了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上进心。
1.3 岗位分散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打折
油田企业的特点是区域跨度大,面广点多、人员分散,难以进行集中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仅依靠简单的岗位思想政治工作培训,较难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目的,员工的思想水平差参不齐,差异明显。
1.4 新员工多,人员流动率高,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较重
随着油田企业的扩张,为了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人员扩张迅速。这些员工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工作不了解,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指导,这种情况使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加重。
2 如何建设油田企业文化
以前的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其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新形势新技术下,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从理念与方法都应该得到改革,以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达成企业文化建设效果。
首先,应该改变以往的授课式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思想强化目标以灌输的形式填鸭给员工,这种形式无法达到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要改变这种状态,应该将学习的目的从被动变为主动,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的课程才能吸引员工主动学习,自主消化;
其次,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逻辑上改变以往的理念,如,油田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通常企业文化建设基调都很严肃,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也倾向于说教的方式,大部分是上级给下级做讲解等。但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飞快,有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亮点人物出现在基层,员工会对身边的优秀人物更有体会,可以利用目前的大数据平台作为窗口,改变以往的上传下达方式,将思想政治学习设计为“亮点”模式,即,某一员工在日常中发现某人的思想政治水平突出,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可以树立身边的人为榜样,自行制作企业文化建设材料,甚至开展学习会来进行学习。这种理念一旦形成,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思想政治上进意识,深入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对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最后,应该改变以往书本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也改变报告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在设计上,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选择权交予员工,由员工来根据需求与喜好决定哪些切入点是有益的,哪些领导做企业文化建设更有吸引力等等,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一种良性有效的循环,既让员工喜欢,又达到目的。
3 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
3.1 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调和人与事之间的矛盾,让二者和谐统一。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人与工作的配匹度显得尤为重要,但员工与工作的不协调是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想解决这一矛盾,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虽然问题的解决可以是人员调动,也可以是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但人员调动是被动的,而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则将被动变为主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加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事业观,让员工通过自行改变,思想进步,对自己提高要求来适应岗位需求,以达到员工与岗位的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与政治家发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渗透的重要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思想与灵魂,对油田企业更是如此,想要一个企业上下同欲,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深度与广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企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可以让后人在前人的基业中发扬优势,改掉劣势,固本培元,实现企业长足的发展。
3.2 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设计、制定是企业发展方向的缩影,要在思想政治工作计划方面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完善与管理。
员工方面,要广泛收集与参考各个基层级别与部门的意见与建议,可以以问卷的形式将数据与信息汇总起来;
人事部门要针对这些问卷与反馈意见加以分析整理,统计出员工思想政治倾向与需求,结合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观,将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制定出管理蓝本,供企业管理层查核与补充;
最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终稿,对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细节加以实施、完善、将所需精神逐步落实。
3.3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转化的过程。所以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很多油田企业,因为受历史传统影响较大,思想政治工作只是种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没有意义的。要珍惜员工的劳动与付出,重视员工情感归属的培养,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传承推进。
所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是重中之重,需要各个机构与部门的全力配合,既在宣传中让员工有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更应该让员工养成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习惯,即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这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中结果导向的最佳体现。
4 结束语
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保证,是一种财富。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提高企业整体发展的有效措施,可以使员工的思想水平、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稳步推动了油田企业的长期发展,不仅为油田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人力保障,也为国家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锡坤.胜利油田分公司内控管理初见成效[J].中国石化,2007(6)
[2]孟海龙.胜利油田ERP应用现状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22(1)
篇7
山东恒联投资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研究会在二一三年工作中,从加强体制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和围绕中心开展主题活动三个方面入手,使群众性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了凝心聚力、提升素质、促进发展的作用,工作成效明显。
一、提高认识,加强企业文化体制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工作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是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认为:一个优秀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职工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职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积极推进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
第一,加强企业文化组织建设。恒联集团党委历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并加强对企业文化研究会的组织领导。为全面落实集团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实施方案》,进一步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使主题活动常态化,促进恒联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向高层次、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与企业文化研究会职能合并、合署办公,在集团公司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会办公地点设在党群工作部,使该项工作有领导抓、有部门管、有专人负责,彻底改观了原来企业文化建设多头负责、各领一隅、内涵外延不重叠的状况,保证了工作一头负责、高效运转。
第二,完善企业文化工作体系。定期召开研究会会员大会,选举领导机构,制定组织《章程》,确定研究课题,推广工作方法,培训骨干队伍。日常工作中,在保持会员基本稳定的同时,着力提高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能力建设,会员常态化课题研究任务有两项:一是年度课题研究,确定攻关方向后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二是月度课题研究,全体会员每月提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关注日常工作行为,纠偏养成好的习惯,研究会采取这样年度、月度课题研究的办法,既有利于缩短问题整改周期,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推进速度,又有利于会员形成良好素养,锻炼提高研究队伍水平。同时强调研究会会员不搞终身制,每年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人员调整,将由于岗位、职务变动或不出成果等不符合会员条件的人员退出,将热心企业文化研究和活动的优秀人才吸收到研究会,补充新生力量,提高工作覆盖面;在思想和能力建设上,研究会坚持为会员赠阅《恒联报》“企业文化专刊”,购买专门培训教材,组织进行经验交流等,定期布置课题、组织研讨、推出成果,帮助会员提升理论功底、研究水平和写作能力。在“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上,研究会会长范美林同志作了《把握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夯实企业文化研究基础》专题讲座,要求会员了解企业文化基本知识,把握企业文化建设流程,掌握企业文化建设步骤。全体研究会会员按照要求,认真读书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积极撰写企业文化研究论文,有33名会员按照要求,撰写了理论水平较高的研究论文,紧紧围绕企业科学发展和员工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好的论述、措施,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加强研究会的自身建设,较好地构建起一个结构合理、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文化研究网络和一个纵向领导、横向交流的工作体系,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搞好研究会制度建设。为使企业文化研究会工作健康进行,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如《企业文化研究会章程》、《研究会办公会议制度》、《研究会年会和临时会议制度》、《研究会会员条件》、《研究会会员登记制度》、《优秀理论文章表彰制度》、《企业文化研究会工作方法》等,使研究会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研究会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证。
二、明确职能,创新企业文化工作机制
基层企业文化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具体讲,就是要做好理念提炼、故事传播、活动筹划和课题研究四项工作。我们根据职能定位,从恒联集团的实际情况出发,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集思广益,确立工作思路。企业文化研究会广泛发动职工提建议、出主意,从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出发,围绕企业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智能化、差异化的“五化”建设和年度工作任务目标,经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充分调查研究,确立12项主题实践活动,做到每月一个题目,每月力争实现一项突破,每月争创一项新成绩,使主题活动符合公司发展需求,同时使活动机制和活动计划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这种活动机制能够充分发掘员工需求,提高活动目标与员工需求的契合度,同时,这样的活动机制也给员工创造了一个自我锻炼提升的平台。
第二,积极探索,把握主旨要求。企业文化研究会把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常态化作为工作探索和机制创新的主攻方向,在“常”字上提要求,在“态”字上下功夫,在“化”字上做文章。将主题活动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使主题活动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常态化的主题活动从企业文化的特点出发,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从企业的管理层面,使组织架构适应常态化活动,员工的精神面貌符合时代要求。常态化的主题活动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可靠载体。
第三,培养典型,全面推进工作。典型犹如企业的“灯”与“火”,“灯”可照路,“火”可暖人。树立一个好的典型,可以使职工学有榜样,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树典型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展示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使员工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不懈追求,而且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为企业发展壮大献计献策。我们在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中,十分注意培养选树典型,用典型的启示,影响面上工作,做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例如在“动作规范技术比武”活动中,我们推广了永新纸业公司全面动员,全员岗位练兵,全员理论考试的做法;推广了恒联玻璃纸公司将物检、化验等岗位全部纳入练兵比武和现场纠正不正确操作法的做法;推广了冠骏科技公司全面完善操作规范,并且评选优秀操作规范的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各子公司纷纷向典型学习,紧密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掀起了练兵比武的热潮。立足生产实践,突出学以致用,提高技艺,规范操作,降低成本,实现了技术比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快了企业向学习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企业迈进的步伐。
三、围绕中心,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
企业文化研究会的生命在于活动,必须通过活动,实现研究会的四项职能。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贴实际的活动,使恒联企业文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工作发展的作用更加显现。
第一,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活动主题。恒联集团企业文化研究会强调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秉持活动以研讨为主、课题以当前为主、成果以应用为主的方针,把制度的执行、机制的运行都体现在这一原则之下。每个月的主题实践活动,都通过不同形式,组织职工大讨论提建议,集中群众的要求和需要,制定实施方案。如“《员工手册》宣贯月”活动中,我们重新修订了《员工手册》,对其中的理念故事,发动全体职工,三上三下发掘一线职工身边的闪光点,从众多事迹中,选取最能诠释恒联理念的典型作为入选故事,做到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同时为故事配发了新颖的漫画,使其图文并茂,形式喜人。在全面学习《员工手册》基础上,集团3935名职工都写了“培训心得”,统一装订,规范存档。同时举办“《员工手册》知识竞赛”,促进学习提高。这些工作,在很多方面创造了恒联历史的“第一次”。通过宣贯月活动,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铸魂、聚力、塑形的作用,强化“奉献恒联”观念,树立“我是恒联人”意识,增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努力争当践行《员工手册》的模范。
第二,根据群众意愿确定工作内容。当前,“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和干部职工思想、情绪、心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化解。我们做到发挥研究会联系广泛、工作面宽的特点,发现问题,积极研究,提出解决建议,促进工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企业文化的工作价值,才能既“有为”又“有位”。我们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月度问题提报表”制度,研究会会员每月通过调查研究、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经过分析归纳,提出一条群众最为关心、当前影响较大、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产生的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改进的措施等,报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会经过认真研究,按照先易后难、先重要后次要的原则,将问题和建议报企业党委,转企业执行层,督促解决和改进提升。运行半年以来,广大会员共提出310条建议和意见,经汇总后转执行层33条并已全部解决或落实,促进了和谐型企业建设,改进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受到广大职工热烈欢迎。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研究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和宣传贯彻企业文化理念的作用。
第三,根据“五化”建设需要做好班组基础工作。研究会工作要取得实效、赢得实绩, 必须面向基层、搞好服务。研究会的工作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只有坚持虚实结合,虚功实做,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把为生产经营和基础管理服务当作研究会虚功实做的重要方式,根据企业“五化”建设急需加强和改进班组基础管理工作的要求,专门举办“班组长培训班”。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 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在领导层的提倡下,逐步形成的企业上下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道德规范等意识形态的总和以及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塑造出来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动力之源、管理之本、凝聚力之魂,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在当前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根基发生巨变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新华书店作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广大新华书店同仁需要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建设人才文化
重点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开创“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用”的大好局面;要积极创造富有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培养一大批具有开创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宽松和谐、心情舒畅,而又奋发有为的企业工作氛围,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为此,新华书店应该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在加强岗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岗位技能上下功夫;还可以实行员工建议制度,鼓励员工适时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新华书店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身上潜藏的巨大活力,这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特点和规律,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本质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之本的人,首先是要有高素质的员工群体。高素质的新华书店员工群体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为图书出版发行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具有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三是掌握与其职业身份相匹配的业务技能和图书发行理论知识。
二、建设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我们新华书店应积极寻求企业与家的结合点,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努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倾情创造出一个注重需求、人尽其才的工作空间,使员工在思想上有归属感,精神上有寄托感,从而激发出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其最大潜能的发挥,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将企业文化充分落实到平时的文娱活动中去,使全体员工能全方位地感受到企业的温馨生活。比如不定期地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例如书画、摄影、乒乓球赛等。此外,书店还要积极开展“职工之家”的创建活动,设立阅览室、健身室、荣誉室、台球室、乒乓球室、书画室等,以便于大家在工作之余踊跃开展各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健身文娱活动,调剂工作节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彼此间的沟通联系,树立员工以店为家的观念。
2、美化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家园。单位要逐步改善广大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同时搞好环境美化单位拥有一个洁净优雅的办公环境。
3、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感受文化的熏陶。在积极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注重从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经营方针、人生价值、发展目标等多方面精心提炼出的企业文化,并根据环境特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在楼道、会议室、营业厅等各种场合,精心营造新华书店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置身其中,随时抬头可见,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良好熏陶,从而唤起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出旺盛的工作热情与干劲。
三、建设营销文化
其重点是创新营销体制、创新营销模式和创新营销机制,通过实践打造出一支过硬的营销队伍。同时,要加大营销队伍的培训力度,包括思想素质方面的诚信服务、职业道德培训和业务素质方面的市场和营销知识等培训。要健全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营销激励机制;要群策群力扩大销售市场,研究销售策略,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提供有力保证。
四、建设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是约束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这样不但能节约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制度保障。同时,还要依靠制度文化在育人、选人、用人、激励人、约束人等方面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二是要建立经营目标考核体系,开展干部职工年度考核。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评议,并力求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三是要设立突出贡献奖,大力提倡工作创新。对业务发展、经营管理和其他单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要不惜重金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公司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新华书店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始终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从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就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企业文化早已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如何弘扬新华书店已有的企业文化,同时重新塑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企业发展的全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不断发展与创新,是我们这一代新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正悦.新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群众,2008、1.
篇9
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加强企业党建研究工作,才能够更好地破解企业党建工作的困难局面,才能够不断地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党政工作部是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工会三个部门合并机构,接下来,本文重点阐述宣传与党建的关系,同时写点怎样通过加强宣传工作来提高党建工作,带动企业发展。
二、企业新闻宣传与党建工作的联系
党建工作位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对企业全体职工的个人发展以及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通过企业新闻宣传,能够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当前形势下,怎样更好地肩负起为党的建设鼓与呼的重大使命,怎样让党建宣传报道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全体职工所认同和接受,是党政工作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怎样通过加强宣传工作来提高党建工作,带动企业发展
第一,培育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党政工作部必须借助于报告、培训、企业内网、厂报、座谈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企业党建以及职工职业道德等等各个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引导企业负责人、职工养成只有奉献社会才会取得良好发展的意识。与此同时,党政工作部在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必须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国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企业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在企业内部,通过开展“总经理接待日”、设立意见箱等各种各样的方法,保证职工与企业领导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密切,为职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企业外部,党政工作部必须积极地搜集外界对本企业的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将这些建议和意见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和企业领导层进行反馈,从而能够不断地对于企业及其职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整。与此同时,党政工作部也必须引导企业负责人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让企业全体职工积极地进行扶贫帮困、支援灾区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负责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地培育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加强规范和监督,不断地推动企业取得科学的发展。
在通过企业新闻宣传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加强规范和监督,不断地推动企业取得科学的发展。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维护产品质量。发挥企业党政工作部熟悉企业生产情况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全面培育诚信意识,保证每一个职工都能够具备良好的产品质量的意识,从而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必须促进安全生产。充分发挥企业党政工作部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活动,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切实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必须推动节能减排。党政工作部要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
第三,企业党政工作部应立足于发挥组织优势,合理确定企业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
企业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的培育,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保证每一个职工都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通过企业新闻宣传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切实保证党建工作内容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更易于为党员职工所接受。一般来说,党政工作部可按照“有意设计、无意灌输、潜移默化、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有意设计”,即党政工作部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有机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结合企业党建与人文特点,增强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无意灌输”,即通过各类主题鲜明的教育引导活动,以及宣传条幅标语、企业内部刊物等,让职工感受到真切的企业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就是整合方方面面的文化教育资源,使职工耳濡目染;“协调发展”,就是将党建活动融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培育之中,生动活泼地开展党建工作。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水平;品牌;质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它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员工群体,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尤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从市场需要出发,提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要从市场发展需要出发,注重从三个层面提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一是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经营领域、施工区域的日趋扩大,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日趋缩短,使企业频繁地组建和撤消工程项目部,职工队伍高速流动、高度分散,企业管理跨度不断延伸、难度不断增加。尽快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文化管理,实施科学化、文明化、人性化管理,提高全员素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市场发展对我们建筑企业的迫切要求。
二是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企业的文化品位成为市场认同的重要标准。有的工程项目,因为安全、环保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形象,丢失了市场。项目管理滞后,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后。建筑市场的竞争,是企业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
三是从国际竞争的新情况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加入WTO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相比,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的差距,更多的是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员工的价值观念等软件方面,也就是企业文化上的差距。因此,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企业软件建设,从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培养员工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下工夫,全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工程项目品牌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品牌形象是关键。品牌形象能够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信誉的标志,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中国质量奖”都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信誉和形象的象征,是企业形象宣传中无形而巨大的资产。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无论规模大小、工期长短,都要严格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规范运作,真抓实干,坚持使用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歌曲,优化、美化室内室外及施工现场环境,向社会展示企业去的良好形象,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品牌。
三、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塑造诚信企业文化
诚信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商之本,而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关键就是向业主拿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这就要求项目积极培育高品质的质量文化。“人无诚不立,业无诚不兴”,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做企业更是如此。一个企业不讲信用其产品就没有市场,更不可能长久地兴旺和发达。有社会学家说,中国目前由于诚信的缺乏,导致了交易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就以现在的投标为例,为了取得发包方的信任,从资格预审开始,施工单位提供的所有资料必须经过公证,并通过银行向发包方办理投标保证金、履约保函,甚至有时还得有第三方做担保。在目前的建筑业市场,信誉是取得市场的基石,没有信誉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要想取得信誉,必须打造诚信力文化。
一是对顾客诚信。企业建一幢楼房,将来住这里的人就是企业的顾客;修一条公路,将来行走在这条公路上的人就是企业的顾客。必须对顾客讲诚信,对顾客负责,这就要求保质保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无论工期多么紧张,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质量意识放首位,责任重于泰山。
二是对业主诚信。从经济角度上讲,业主就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也是施工单位赖以存在的基础。无论在哪里施工,都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每一个施工项目部同时也是经营开发部,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密切的合作,取得业主的信任,为以后的工程中标打好基础。
三是对监理诚信。虽然监理是为业主负责的,但监理的工作业绩是通过施工单位来体现的,从这点上讲,监理和施工单位并不是矛盾的,只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和监理达成一致,取得监理的信任,必将会极大地促进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反之,一旦失信于监理,必将处处被动,处处受限,甚至连正常的施工也无法顺利开展。
四是对分包商诚信。多年来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的外协队伍,与企业共同形成一个施工产业链,作为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均应视为企业身体上的一个器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待外协队伍要同内部队伍一样,既要严加管理,更要关心保护,只有彼此之间互相讲诚信,才能实现共赢,保持长久的密切合作。
四、推进工程项目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要不断强化科学管理理念,积极将企业文化融入项目全面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工程项目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自身的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推进管理创新,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实现制度与文化的理念对接。要突出抓好安全文化、文明施工文化、环保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推动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推动企业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特征之一,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活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一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企业各种创新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一个企业不断创新的保障。没有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创新活动就不能保持持久和长期有效。我国已加入WTO,竞争的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企业开始觊觎国内的“蛋糕”,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将创新体现于企业制度当中,使施工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协调,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实现经营。
二是市场创新。“蛋糕”理论告诉我们,惟有创新才能做大市场。细分市场是市场创新的理论基础,而要进行细分市场,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通过市场定位,确定施工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细分市场从纵向上讲,就是对现有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通过老客户为后续工程中标打下基础;从横向上讲,要根据地域、工程类别进一步加以挖掘,拓展市场。
三是技术创新。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只有在技术创新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产品的更新,失去既得市场,企业就难以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来促进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是管理手段创新。企业必须注重管理手段创新,积极引导各级管理人员树立靠文化、靠制度、靠创新管理企业的思想和变经营产品为经营企业、经营品牌、经营文化的新观念,破除靠命令、靠亲疏、靠经验管理的陈旧方式,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名职工的自主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凝聚力,从根本上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实现职工在企业统一目标下的自主经营和自我管理,进而形成企业创新的动力。
六、培育企业人本文化建设,营造企业和谐氛围
- 上一篇:卫生间的设计要点
- 下一篇:初中体育委员竞选演讲稿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