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裁范文

时间:2023-03-17 21:0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体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闻体裁

篇1

然而,都市报这样的“新潮文体”,在近年各类新闻作品评奖中却屡屡遭遇“体裁不符”的尴尬,按照现有评奖序列,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难以对口。在各种级别的新闻奖评选中,一些都市报新闻作品导语与消息主体“分离”、消息类作品不带消息头,都被视为不合规范而遭质疑,甚至出现个别优秀作品被挡在“体裁”这根“红线”之外的现象。这不仅给参评单位和作者带来困惑,也不利于新闻从业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和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如何看待都市报新闻的“新潮文体”,在新闻评奖中是否有必要对体裁把握的尺度适当放宽,或者如何调整评奖作品的体裁范围、设立“新体裁”项目等,都是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都市报版面上的两种“模糊体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进入黄金时期的都市报在办报理念、运行机制、操作手法上,相对于传统日报都有一些变化甚至突破。被一些新闻奖评委称之为“消息不像消息、通讯不像通讯的模糊体裁”也随之出现,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将传统的、为读者所熟悉的消息模式的导语撷取出来,更换字体(楷体或黑体)乃至放大字号,省略“本报讯”,代之以“核心提示”等,在报道开头突出显示。就其内容和功能来说,它仍然相当于传统消息的导语,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在新闻开头概括性展示。就其实际阅读效果而言,笔者认为不失为一种比普通消息导语更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方式。

第二种往往由这么几块内容构成:事件报道+新闻背景+专家观点+网络评论+短信言论等等。这种形式有学者称之为“套餐式新闻”――“几个品种拼起来,成为一个模块,即主新闻+若干副新闻(包括图片、资料、点评)组成,即成‘套餐新闻’或‘模块式新闻’,也有称‘母子体’、‘链接式’新闻。”

“套餐式新闻”无疑是一种报道手法的创新,“其优点在于:报道事实充分,反映事实全面,叙议结合,图文并重,观点更突出,形象更鲜活,文风更简明,资料更详尽。在版面上,也是有一定的声势……避免了新闻报道的零敲碎打、支离破碎的分散性、局限性。”②

这两种新的报道形式的出现,也反映了版面编排思想上的革新。“我们过去的版面安排似乎存在着一种浓厚的‘人文自恋情结’,表现在过去强调版式的‘美学语言’,有一种将版面艺术化的雕琢倾向。但这种努力恰恰忘记了版面安排的本来依归:方便读者……当代报纸编辑的世界性趋势是:简洁明快,一切从方便读者对报纸的阅读出发来结构版面。”③

两种“模糊体裁”产生原因分析

1.新闻体裁的创新。马克思说:“人们要求新东西――形式和内容都新。”新闻报道、新闻体裁亦当如此,内容新鲜,形式新颖,阅读方便,才会为读者所关注、所品味;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营养价值,才能为读者所吸收。

2.新闻包装的需求。纵观传播实践、传播形式的每一次出新,都不仅仅是‘包装’形式范畴的改进,同时也是传播内容品质的提升。

3.报纸网络互动、新闻资源共享的结果,是传统媒体报道手段与网络媒体编辑手段相结合的产物。

4.都市报在新闻操作中实行编辑主导制的结果,许多都市报的新闻采访写作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新闻制作”。编辑职能前移,如郑州晚报的“编辑主导制”,编辑积极联系采访部门,主动参与选题策划甚至是调度、指挥记者采写;如都市快报的“编辑主任制”,在制度层面干脆由编辑主任直接负责记者的线索汇报、选题确定、稿件采写,而后自己进行后期制作。可以说这是新闻业务流程方面的一个重大变革。

新闻奖评选中对新闻体裁的尺度把握

有效而必要的新闻作品奖励机制不仅给新闻事业带来生机,也给为新闻事业做出贡献的个体或集体增添了动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裁形式作为文章内容的载体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产品之规格型号,完善规范的形式有助于准确表述、抒感、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效果体现,从而使作品增强表现力、感染力。新闻奖评选对新闻体裁作出相应规定是规范评选制度的有力手段,中国新闻奖及各省(区市)新闻奖所列评选项目:消息,评论,通讯,系列、连续和组合报道,新闻版面,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等,都是在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论证和考察的基础上设立的。它符合新闻作品体裁的发展要求,对于规范新闻写作、增加信息承载量、方便报纸生产、快速传递信息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时俱进的号角时刻在提醒我们,不要为传统思想所禁锢。以国内最为权威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为例,关于网络新闻作品奖项的设立,就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2002年中国记协就开始着手调研,2006年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了网络评论和网络专题两个评选项目,同时把网络新闻专栏纳入了评选范围。之后,又相继增加了新闻访谈和新闻网页设计等评选项目。目前,网络新闻作品参评项目已达到7个,和报纸作品的参评项目数量大致相当。

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奖项的设立,体现了新闻奖评选与时俱进的精神。相比而言,都市报这种“新潮文体”或曰“模糊体裁”因“不合规范”而被拒门外,则多少是一种无奈。2009年3月,笔者就本报稿件参评中的体裁问题与全国晚报协会联系,秘书处的同志向我“支招”:干脆有“本报讯”的(稿件)就按消息报,不带“本报讯”的(稿件)就按通讯报,这也算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据同行间的交流和评委们的善意提醒,在一些地方的评奖中,导语与消息主体“分离”,就难以迈进获奖门槛;消息类作品不带消息头,也会遭到“否决”。对此,笔者认为有诸多可讨论之处:

1.关于本报讯

本报讯是报社自己的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的标志。其作用在于:“(1)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2)有了电头或本报讯,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④

其实,哪一条消息中没有“本报记者××”或“本报通讯员××”的署名?难道署名位置不同就说明不了稿件系本报记者或通讯员所采写?就没有“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的作用或功能吗?笔者以为,加了“本报讯”反倒有重复之嫌。

对此,学界也有人认为:“有无消息头并非消息的绝对标志。有些消息,例如有些描写性消息,也不一定都加消息头。不同国家、不同媒体,做法也不尽相同。⑤可见,有无“本报讯”并不能作为判断新闻体裁是否消息的标准,最起码它不应当是唯一的标准。

2.关于导语与核心提示

自19世纪80年代“导语说”产生以来,100余年间,消息导语已由“全要素导语”到“部分要素式导语”(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进而演变至第三代导语。而第三代导语的特点就是无特点,它没有固定的写法,往往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处理,随物附形,如间接导语、延缓导语、复合导语、双导语等。但万变不离其宗,一条优秀的消息导语应具备的品格是:开启全篇,吸引读者;包含并突出新闻中的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表明新闻事实的时新性;简明。

那么,都市报版面中将导语取而代之的“核心提示”,是不是具备了这些要求呢?笔者的看法是:具备了,而且满足了。虽然还不能说它有什么突破或者创新,但起码它给读者带来的是清新明快,形式新颖,阅读方便的视觉享受。

任何一种体裁都有一个兴起、发展、演变、完善的过程。新闻体裁也是随着报道范围的不断扩大、新闻内容不断丰富而日益多样化的。浙江日报高级编辑林永年先生在其《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修订本)》中称,我国目前新闻报道形式不少于68种。尽管这种说法目前仍有争议,但它也反映了我国新闻报道体裁的多样性,也体现了我国报业日益繁荣的面貌。

新闻体裁的创新历来为名家所重视、鼓励,穆青同志曾在《新闻业务》上撰文,提出“有的同志现在尝试着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也是力求创新的一种努力……为什么新闻就非受一定的格式束缚不可呢?”1982年,穆青同志在新华社四川分社的讲话《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进一步提出和发挥了这一业务思想和学术观点:“我们要鼓励和支持记者捕捉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生动、最活泼的新事物,鼓励记者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新闻形式。在西方,新闻报道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长期以来当作新闻规范的‘倒金字塔’的形式正在被突破……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的明快的形式。”虽然,“新闻散文化”的提法至今仍存在争议,但“拿起刀子,进行改革”已是新闻界的共识。新闻写作改革成为新闻改革的重点之一,记者逐渐学会了“‘在新媒体环境中讲故事’:在文章的结构上,采取‘T形模式’。水平的横线是导语,垂直的竖线可以采用任何结构形式。编辑记者可以采取线性的故事叙述,也可以采用非线性的‘板块堆积’,通过超链接把读者引入漂浮的倒金字塔宇宙空间里。”⑥

结语

新闻报道的力量主要不在于稿件体裁如何,而在于事件本身的力量。关于这一点,业界、学界乃至读者都已达成共识。同时,在我国报业百花园中,作为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新闻体裁日益多样化。新闻评奖,也应该以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态度,及时更新评奖标准,鼓励创新。因此,我们呼吁,不应该因体裁标准,把真正的好新闻拦在新闻奖评选的大门之外。■

(作者系郑州晚报新闻研究室主任)

注释:

①梁衡:《都市报现象研究:一支生龙活虎的方面军》,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②周胜林:《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喻国明、喻国英:《都市报现象研究:什么样的报纸“卖得动”》,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篇2

一、体育诗歌

体育诗歌的特点是语言高度凝练,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内涵和情感的释放,节奏比较明快,集中反映了体育文化背景和体育事件。对体育事件的高度概括、作者富有深情的感情流露、语言的言简意赅、形象的高度表达是体育诗歌的主要特征。在西方脍炙人口的《体育颂》就是代表作之一,我国胡乔木的《中国女排之歌》更是根据当时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佳话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真情表达了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之情,带动了当时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开展,成为一段佳话。像后来的《今夜无法入眠》《赛马节》等都对当时的体育事件进行了叙述和表达,成为当时体育诗歌的代表作。但是在21世纪体育诗歌逐渐开始萎缩,出版数量和质量开始下降。

二、体育小说

体育小说,是通过塑造体育人物和体育事件中的主人公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表述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参与体育的动机。人物描写、环境的表达、情节构造是其三要素,通过对人物的加工、环境的具体化、情节的完整性来表达体育事件的整个过程。对体育的真情表达和虚构的故事情节、人物是体育小说的本质。在20世纪,体育小说作品较为广泛,对体育的各项活动都有所展示,像对田径进行描写的莫言的《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对武术进行描写的冯骥才的《神鞭》,对足球进行情感释放的徐坤的《足球》《八月狂想曲》等。体育项目非常丰富,涉及了各种各类的体育项目,讴歌了体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体育项目的喜爱之情,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小说的产量也逐渐在萎缩,这与当前大众的喜好有一定的关系。

三、体育散文

体育散文,即一种情理性和形象性表达的叙事抒情议论作品,它的特点是表达手法灵活,构思巧妙,表达方式的选择较广。它既有体育杂文、展示体育赛事的通讯报道,展示了自身的议论观点,还有抒发体育情怀的体育小品文。体育散文作者通过体育散文表达自身不同的体育观点和体育情感,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报道手法经体育的内涵和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委婉曲折的讲述、深入的理解和感情流露的体育报道,让受众充分欣赏到体育的魅力所在。20世纪的作品例如《门外观球》《歪看足球》《观世界杯足球赛》《儿子球队》等对中国足球进行了情感的释放,对中国足球的艰难历程进行了散文手法的表达。让读者在体育散文中收获了体育的熏陶。

四、体育文学

体育报告文学是体育散文乃至体育文学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文体,它是以现实体育生活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迅速反映体育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广大群众所关心的事物,其中包括以某一特定体育人物的成长为表现中心的体育传记文学。体育戏剧影视文学是专供体育戏剧、体育电影、体育电视剧演出的文学作品。体育戏剧作品通过对体育事件的加工处理、辅之以蒙太奇的手法来表达对体育事件和体育人物的表达,通过对体育事件和体育人物的加工,以塑造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当前的体育事件为研究重点,加上电影文学的动作性、画面感以及情节的加工,真情再现当时的体育事件和体育人物,最终在银幕上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感、信服感,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国外这类的影片主要有《一球成名》《火的战车》等,描述了体育人物的不同经历,表达了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同时代的国内产品相对较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女篮五号》《沙鸥》等,但是由于当时的国内拍摄技巧有限,拍摄手段较为单一,对于体育人物的构造缺乏,这一时期的体育作品相对较少,但是这一时期的影片为以后体育电影的拍摄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在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沙鸥》更是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优秀电影。这些作品借助当时的体育事件对当时的历史进行表达,故事情节再现和时代的语言特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对体育项目的技巧性和动作性的表现却有所缺陷,体育作品主要表达了人们对体育人物塑造的体育精神的再现,奋勇拼搏、努力对抗,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在作品中时刻显现。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片,《筑梦2008》表达了全国人民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期望之情,通过对鸟巢的建设,人民的搬迁,体操运动员的选拔、训练,人民公安的保卫工作的努力练习等表达了对奥运会的向往和期待,用最朴实的人物塑造展示了感性、感动、感人的人物和情节;从众人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奥运的向往和对奥运会、对和平、对中国强大的期盼。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为体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一些体育网站开辟了体育文学报道的窗口,让人们来表达对体育项目的感情,如新浪体育、南方体育等多个网站造就了一批体育文学作品,尽管具有语言诙谐和文风粗放的特点,但是表达了对中国体育强盛的希望之情。主要作品有《中国球迷的品味》《我心目中的最佳阵容》等体育文学评论。体育文学网络小说也日渐增多,自由的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赋予了他们表达的权力,从中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热爱之情和喜怒哀乐。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 “草根” 题材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草根”释义为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通俗点讲,现在我们国人津津乐道的“草根文化”实际上指的就是平民文化。而时下的电视荧屏,电视新闻不再是表现大事件的时政新闻一枝独秀,百姓的平淡生活故事一样成为当今电视新闻争抢的选题。

一、民生新闻以“草根选题”打造亲民形象

内地很多电视台近些年都开始重视自己的电视新闻的发展,他们往往都选择了避开与央视的正面抗衡,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通过选择本土民生新闻或其他的生活服务类软新闻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海南台的《直播海南》,以及湖北经视的《经视直播》,这些新闻栏目的定位都是民生新闻,选题都是以百姓的草根生活为主。

何谓以百姓的草根生活为主?与传统新闻关注大事不同的是,民生新闻以草根市民的“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亲近感,在亲近之中凸显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和情感价值。

湖北经视的民生新闻栏目《经视直播》开播第一天,曾推出一个新闻故事《千里追妹》,一共三集每天播出一集,每集8分钟左右,这部片子里主人公并不是公安警察,而是一个掉人传销陷阱的湖北女孩,讲述的女孩的哥哥和记者一起到广东寻找妹妹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新闻故事里,编辑不再像以往那样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广东、武汉警方怎样立功破案救出妹妹等等程序化的采编模式,而是选取了妹妹在电话中向亲人惊慌的哭诉、传销人员的威胁恐吓、哥哥和记者在广州街头跟踪传销人员到窝点、到了窝点后只看到血迹斑斑,却没有见到妹妹、公安干警机智突击救出妹妹……等等一系列扣人心弦的细节和情节,呈现给观众的仿佛不是一个新闻报道,而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人物,而是我们身边的邻家妹,民生新闻借助这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吸引着受众,吊起受众的牵挂,也借助这个草根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拉近了和受众的距离。这种全新的新闻报道理念是目前民生新闻在报道新闻事件中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在这种手法里。新闻人物更强调草根普通人,内容更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亲民性,过程更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民生新闻以此打造草根亲民的特点。

二、“草根”主持拉近电视媒介与百姓的距离

每天下午五点半,打开山东齐鲁电视台。白白胖胖的主持人“小么哥”便笑眯眯地出现在背景是一面屏风的小演播室里。他不是专业科班出身的“精英”主持人,而是一个已经说了十几年相声的戏曲演员,此时的“小么哥”不是长衫马褂的老行头,却变着花样地穿上花里胡哨的T恤衫。在他那似乎被剃刀剃成三角形的眉毛一抖之后,便操着山东口音对观众说:“现在我们开拉。”(注:“开拉”是山东方言,就是“开讲”、“开说”的意思)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在整个山东省,这档名叫《拉呱》的节目平均收视率是55%。这意味着每100个正在看电视的人中,有55人在看这个节目;在济南这一指标高达75%。齐鲁台台长闰爱华说:他们正在制造一种全新的“曲艺新闻”或“新闻曲艺”,这就好像郭德纲的相声,他的大多数相声说的都是一件一件的身边的小事,这与《拉呱》没什么不同,《拉呱》每天有35分钟时间都在“说相声”“说发生的身边的草根小事”。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村偷牛贼猖獗,老乡们只好挽着牛缰绳睡觉。新闻结束后。“小么哥”点评道:“逮住这几个,我给他们拴上环,让他们犁地去。”还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小伙子女扮男装,顶着一个头盔去女澡堂偷窥,为了扮得更像女性,他在胸前的衣服里放了两个苹果。新闻结束后,“小么哥”说:“唉,你这个小子啊,怎么不放两个西瓜呢?”

“他已经不是在‘播新闻’,也超越了‘说新闻’,他是在用自己原来舞台上说曲艺时积累起来的草根形象在‘表演’新闻。”《拉呱》节目的主创人员之一、齐鲁台报道部主任孙珊直言不讳。的确,与传统的新闻节目相比,这种走亲民、娱乐方向的新闻节目架势看起来似乎有些“离谱”,主持人其貌不扬,普通话不标准,甚至说的就是方言。肢体语言上也极尽表演之势,点评也更像“逗贫”,还时不时地把新闻编进顺口溜,但人们感受到了这种“草根”主持的魅力,这种新式模式使新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接受。

无独有偶,2007年,湖北经视推出一档全新的栏目《阿星笑长开讲》,主持人是时下江城武汉最火的笑星“阿星”,他原本就是演艺厅里表演的演员,是个十足的草根艺人。每天晚上七点过五分,这个身穿桌布一样的绿格子衬衫、脖子上系着又短又红的领带、肥头大耳眼睛瞄成一条缝的“阿星”就从电视里蹦出来,他说着一口武汉话,每天讲着一天中值得关注的大事,再说上一两条新闻,讲上二三个笑话和一堆让人笑断肠的搞笑图片,临了再回答观众发来的短信,其间阿星幽默诙谐的逗乐、“挤眉弄眼”的表情。让观众在二十五钟的节目时间内“乐翻了天笑断了肠”(这是该栏目观众给阿星的评语),老百姓大呼“过瘾”,新闻变成了一种说笑的轻松亲近方式传播给了大众。

这档被湖北观众特别是武汉观众所喜爱的电视节目栏目很另类,说它是娱乐节目,它不是。因为主持人阿星每天都在节目里讲新闻,新闻的篇幅占了节目播出时间的一半;说它是新闻栏目呢,它也不像,因为在阿星的故事里,连时间、地点等新闻最基本的元素都未必完整,甚至连人名都忽略了,在阿星的新闻里,主人公可能就叫“一个姓王的老几”或者“胡嫂子”等等,它打破了虚构非虚构、新闻非新闻的界限,它更像脱口秀,真、假混在一起。走的就是草根武汉人喜欢“嘴一嘴”传播方式。

《阿星笑长开讲》的主创人员说,《阿星》从主持人到选题都很“草根”,都是老百姓关注的新闻:溜门撬锁、鸡毛蒜皮、路见不平、拌嘴饶舌、第三者插足、儿子打老子;当然也不乏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家庭和睦、邻里相帮……或者一些很有启示的创业故事,这些新闻事实并不是以新闻播报的方式说出来的,而是通过阿星的表演和开逗讲出来的,观众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新闻,还有哈哈一笑的轻松娱乐。从该节目不俗的收视率和占有率上看,这种亲民的草根说新闻的方式是很受观众欢迎的,据AC尼尔森提供的数据,2007年《阿星笑长开讲》节目开播的第一年的平均收视率是7点多,占有率35%,最高时曾达到9,6的收视率和44%的占有率,这意味着每100个正在看电视的人中,就有44个人在看这个节目。开播不到一周年。收视率和占有率两项指标都是湖北地区所有落地频道的所有时段的最高值。甚至长时间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央视的《新闻联播》,足以见得草根主持人受观众喜爱的程度。

喻国明教授从传播学的角度表达了他对这种新型新闻播报方式――草根、亲民、轻松搞笑的认可。他认为,在新闻产品内容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媒体想取得竞争优势,形式就显得特别重要。美国一个战略学家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只在本市场本领域范围之内援引别人的某一个模式,只能产生改良性的改善、修饰、局部的提升。但是你能从他市场他领域援引市场,就能有完全不同的模式革命性的突破”。新闻从以前的时政新闻为焦点的状态中突破出来。转变成又一种草根亲民的风格,成为新闻与现代生活的很好的结合。

三、警惕新闻“亲民异化”之伤

篇4

关键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

Abstract: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is generally guidance hot coefficient less than or equal to 0.2 of the material. In the building and industry using good insulation technology and materials, and building i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building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PS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heat preservation material has the good economic effect.

Keywords: heat preservation material; 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中图分类号:TU7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国内常见墙体材料的的内使用的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大,而且有些材料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其性能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新型的保温隔热墙体材料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EPS轻集料混凝土墙体保温材料具有表观密度低,导热系数小,强度高,隔声、抗震性能好,且造价低的性能。

1 材料导热机理

导热是指物体个部分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做热运动热引起的热能传递工程。

在传热过程中,往往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三种传热方式。例如,通过实体结构本身的透热过程,主要是靠导热,但一般的建筑材料内部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孔隙,在孔隙内除存在气体的导热外,同时还有对流和热辐射的存在。

2 导热系数

热量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如图1所示。

图1热量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实践证明,在稳定导热的情况下,通过壁体的热量Q与整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壁面之间的温差、传热面积和传热时间成正比,与壁体的厚度成反比。

式中:

总的传热量(J);

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壁体的厚度(m);

壁体内、外表面的温度(K或℃);

传热时间(s或h);

传热面积(m2)

由上式可以说明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即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相对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1h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是由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所决定的。导热系数越小,保温隔热性能越好。绝大多数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介于0.023~3.49W/(m·K)之间,通常把值不大于0.23 W/(m·K)的材料称为保温隔热材料。进而根据材料的适用温度范围将在0℃以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称为保冷材料,适用温度超过1000℃者称为耐火保温隔热材料。习惯上通常将保温隔热材料分为三档,即高温保温隔热材料(使用温度700℃以上)、中温保温隔热材料(使用温度低于250~700℃)、低温保温隔热材料(使用温度低于250℃)。应当指出,即使同一种材料,其导热系数也不是常数,它与材料的构造、温度和湿度等因数有关。

3 导热系数的测算

导热系数是通过传热系数换算而来,传热系数的测定采用的是标定热箱法,其适用于测定干燥或不同含湿状况下轻骨料混凝土的传热系数。

其测试传热系数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传热系数测试的实验原理图

图3显示的是试块中热流传递的途径。

图3 试件和框架中的热流路径

4EPS轻集料混凝土保温材料配合比实验

4.1 实验原材料选择

(1)水泥: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2)细骨料:陶砂,粒径小于5mm。

(3)EPS颗粒:再生EPS颗粒,堆积密度3.5kg/m3,直径为1~4mm。

(4)粉煤灰:干排灰,Ⅰ级粉煤灰。

(5)搅拌水:自来水;泡沫剂;玻璃纤维。

4.2 实验配合比设计

实验方案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陶砂和EPS颗粒为骨料,粉煤灰为掺合料,外加泡沫剂和玻璃纤维,将其按一定的配比组合而成的轻质混凝土材料。根据《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选择各组成成分的用量。

实验方案的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

4.3实验结论分析

(1) 轻集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与其干表观密度有关,其导热系数随干表观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轻集料混凝土干表观密度越小,混凝土内部的孔隙越多,导热系数就越小。

(2)泡沫剂的掺入改变轻集料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使混凝土内部形成许多微小的孔隙,减小了混凝土的表观密度,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泡沫剂掺量较小的时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着泡沫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当泡沫剂的掺量大于一定值的时候,泡沫剂的作用不明显,此时,随着泡沫剂掺量的增加,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略有上升的趋势。

(3) 利用玻璃纤维的高抗拉强度可以提高轻集料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当掺量较小的时候,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玻璃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其掺量超出一定值的时候,玻璃纤维的掺入降低了轻集料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性,从而也降低了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

5 经济分析

目前国内常用的墙体材料有很多,表2列出了几种常用的墙体材料,以及它们的热工性能指标。

表2 几种常用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论文所研究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为0.15 W/(m·K),与加气混凝土的保温性能相近,且比其他的一些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小的多,即保温性能好。

5.1保温材料的经济性分析

在进行保温材料的经济性分析时,人们仅进行单位体积保温材料的造价的比较,这种比较忽视了保温材料之间保温性能的差别,显然是不合理的。下面推荐一种比较方法,这种方法将材料的保温性能和单位体积的材料造价结合起来,可供选材时进行经济性分析。

5.2单位热阻费用比较法

评定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近年以热阻作为保温性能比较的基本指标广泛应用,即单位热阻值所需费用。

对于平板材料,导热系数与传热系数由如下关系:

式中:

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壁体的厚度(m);

热阻是一定厚度的保温材料对热流的阻抗能力。值越大,保温性能越好。热阻是传热系数的倒数,即

单位热阻值所需费可以理解为保温材料在一定厚度下所需的总费用除以该条件下的总热阻,即

式中:

单位热阻的保温费,元;

保温总费用,元;

保温材料的总热阻[m2·k/W];

5.3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的单位热阻费用

先计算单位体积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的材料费用,其费用及各材料的单价见表28所示。

表3 新型轻集料混凝土费用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单位体积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的材料总费用为365.2元,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为0.15 W/(m·K),再根据公式(5-1)、(5-2)、(5-3)可以计算出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的单位热阻费用为54.78元。与实心粘土砖相比较,实心粘土砖的单位热阻费用173.25元,两者相差较大。与其它的几种常用墙体材料相比,它也是比较经济的。

6 总结

通过对保温材料的传热机理的分析,提高墙体材料的内部孔隙率可以降低其表观密度,减小导热系数,但是也降低了保温材料的强度。为了达到较好的保温性能,在轻集料混凝土中掺入泡沫剂,为了满足强度要求,在轻集料混凝土中掺入玻璃纤维丝。。实验结果表明,在泡沫剂掺量小于一定值时,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随着泡沫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最终确定泡沫剂的最佳掺量为每立方米轻集料混凝土的泡沫剂掺量为0.5kg。在玻璃纤维掺量不大时,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随其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玻璃纤维的最佳掺量为每立方米轻集料混凝土的泡沫剂掺量为0.4kg,最后得到保温隔热墙体材料的最佳配合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修订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桑国臣.节能环保型保温材料的研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

篇5

到2005年3月26日,在1355家A股上市公司中,588家已公布了2004年的业绩。

总体来说,企业的盈利增长保持十分强劲的势头,比2003年上升42%,达1065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则保持35%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国的上市企业的盈利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在已经公布业绩的588家企业中,有21家盈利超过10亿元人民币,后者的总利润达470亿元人民币,占所有已公布业绩企业利润的44%和新增利润的47%。这些公司集中于钢铁、石化、电力、银行等行业,跟居民消费比较直接相关的只有中国联通一家。

如果我们对这588家企业作一个行业分析(从证监会行业标准来划分),金属与非金属、石化、电力、交通运输这四大行业已分别占总利润的31.5%、11.2%、10.7%和8.8%;整个制造业则占总利润的61%。可见,中国整体工业利润的走向,将对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影响巨大。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为16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远低于2003年(42.7%)和2004年(38.1%)的增长速度。现在的问题是,不但利润增幅下降,而且其纵向分布非常急促地向上游采矿业倾斜。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采矿业的利润增长在2005年1-2月间保持非常迅猛的速度,分行业看,利润增长最低为石油的39.3%,有色金属矿则为200.8%。反之,中游行业的利润增长则有大幅减慢的迹象。

以钢铁行业为例,笔者测算,按统计局的口径,在2003年和2004年,这个行业的利润增长为102.9%和74.8%,但钢铁行业的利润增长在今年前两个月只有15.8%。

原因非常简单:钢材价格上升的幅度远低于原材料,包括铁矿石和焦煤等产品的价格上升。众所周知,在中国钢铁企业与海外铁矿石供应商(如澳大利亚、巴西等)签订的供货合同中,铁矿石价格将大幅上升71.5%,提价因素非常可能还没有在今年1-2月的钢铁企业利润中反映出来。更坏的情况还在后头。

其他中游行业的表现也很差。化纤行业利润在这两个月中下跌5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包括水泥)下降54.9%,炼油下降19.3%,电力下降24%。盈利下降的原因跟钢铁非常接近――因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可以想见,在2003年和2004年中出现的消费品行业毛利率下降趋势将在2005年中蔓延到中游行业,如钢铁和水泥等。

既然如此,上游资源行业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对象呢?从短期而言,可能是;但笔者并不看好他们的长期前景。中国是一个人力和资金相对充裕、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在低廉的资金成本下,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有极大的投资冲动。如此,资源和技术便成为抑制中国过度投资的惟一力量。

因此,在投资周期开始时,消费品行业的毛利率首先受压,因原材料价格上升而产品缺乏定价权。在这段时间内,中游企业的盈利还相当可观,因需要较长的时间新增生产能力才能出现,他们的产品还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以抵挡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到周期的末端时,因上游资源(如铁矿石和石油等)的生产能力是最难增加的,所以他们的产品价格还十分坚挺。

但问题在于,当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产能过剩问题又开始显性化时,中下游的投资冲动将大幅减弱,这将对上游产品的价格造成压力。上游企业利润一枝独秀的情况在投资周期开始下滑时也将不能维持。

中国的投资增长从2001年开始起步,在2003年-2004年间很有可能已达到顶点。

从现在的数据看,投资增长的调整速度暂时还不是很快,但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泡沫和通胀压力的上升,已表明周期下滑只是时间问题。一个非常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上游产业利润在2005年(特别是上半年)一枝独秀,到2006年时则跟随所有其他行业大幅调整。

篇6

一、企业老板最关心的十大问题

1.现金短缺问题

2.存货管理与滞压问题

3.应收账款收不回来问题

4.应付账款问题

5.产品定价竞争性问题

6.财务人员的管理问题

7.税务查账问题

8.盈亏平衡点的问题

9.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10.内部贪污舞弊的防范问题

二、针对以上问题,企业老板每个月只需要对财务提出以下疑问

1.公司今天可以使用的资金有多少?

2.公司目前往来和往来款情况?

3.这个月公司的钱花在了哪些方面?

4.公司累计销售额、利润是多少?本月是多少?

5.每个客户购买了我们哪些产品?数量和金额是多少?

6.每个业务员销售了多少产品?销售给了哪些客户?

7.目前库存的产成品和原材料有哪些?有多少?库存金额有多大?

8.这个月的产量是多少?

9.这个月职工工资是多少?每个职工本年累计领取了多少工资?

三、企业老板最关注的几项财务数据

1、经营现金流。获得净盈余是不错,但现金流却有着真正重要的意义。前者是一个抽象的会计衡量标准,而后者却反映了公司现金流动状况这一严峻的事实。现金流表与其他两份财务报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损益表(记录营收和支出)以及资产负债表(记录“营运资本”账目,如应收款和应付款)。例如:假设您公司某月的营收为1000美元,但所有商品都是以赊账形式出售(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现在假设当月总现金支出为75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您的损益表上会显示“利润”为250美元(1000美元总营收减去750美元开支)。但同时,现金流却减少了750美元。这是因为公司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750美元的费用,但却未能从客户处收到任何用以抵消费用的现金。应收账款增加1000美元,实现了账目的平衡。

要注意的具体标准是:经营现金流(与来自融资或投资收益的现金相对)。经营现金流代表公司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从本质上说是企业的核心。计算公式为:净盈余+折旧与摊销(均为非现金费用)-资本支出(新设备等)-营运资本的变化。关于现金流另外重要的一点在于:投资银行家通常利用这一标准来判断您公司的价值。

2、库存周转率。公司留在公司货架上的时间越长,这些资产的回报率就会越低,而这些存货的价格也更加容易下跌。这也就是你为什么希望你的存货不断流动或“周转”的原因。为了计算库存周转率,在特定的会计期内用营收除以库存平均价值,得出的比例(或周转率)越大,你的资金回报率就越高。(另一种计算方法:将分子改成售出产品的成本,并用该成本除以库存,这种计算方法反映的事实是以最初采购价计算的库存值会记录在你的资产负债表中,而营收却是按当前的市值来计算。)

3、应收款增长VS销售额增长。不要担心应收款的增加,只要应收款是随着销售额按照比例增长就没有问题。如果应收款超过营收,表示没有收到货款,这就意味着在你最需要现金的时候,你手头可能会没有足够的资金。

4、及时交付。没有什么比失去客户的信任和尊重更糟糕的事情了。而当你无法遵守交付日期时,这种事情就会发生。推迟日期应加以标注并就推迟原因开展调查。这种情况也许只是偶然,但你可能再一次发现系统中的小漏洞。像关注任何其他衡量标准一样,请持续对交付动向进行关注。

5、未交付订单。这周的销售额可能不错,但90天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关注这个有关将来的衡量标准(即已承诺订单和预测销售额,基于落实这些交易的概率权重),确保不会陷入困境。

篇7

关键词: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类型;特性和问题;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

中图分类号:TU1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266-01

1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类型、性能和问题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将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共分6类:(1)非粘土砖,包括孔洞率大于25%非粘土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混凝土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烧结页岩砖;(2)建筑砌块,包括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石膏砌块;(3)建筑板材,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建筑平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集料混凝土条板,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石膏墙板,金属面央芯板,复合轻质夹芯隔墙板、条板;(4)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工业废渣、农作物秸秆、垃圾、江河淤泥的墙体材料产品;(5)预制及现浇混凝土墙体;(6)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目前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新型墙体材料应新型建筑材料科技含量高,往往价格高于目前使用的一般材料,对市场推广起制约作用;材料的施工工艺、技术、检测手段等目前尚无规范限制。部分产品质量不稳定;个体利益驱动影响了新型端体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推广等等。

2 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的简介和应用

在建筑中,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内保温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内保温应用时间较长。技术成熟,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是比较完善的。在2001年外墙保温施工中约有90%以上的工程应用内保温技术。

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

但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外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于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目前比较成熟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挂式外保温。

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简称聚苯板,EPS、XPS)、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该外挂技术是采用粘接砂浆或者是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抹抗裂砂浆,压人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加做装饰面。

还有一种做法是用专用的固定件将不易吸水的各种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上,然后将铝板、天然石材、彩色玻璃等外挂在预先制作的龙骨上,直接形成装饰面。由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总行办公楼的外保温就是采用的这种设计。

这种外挂式的外保温安装费时,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占用主导工期,待主体验收完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在进行高层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不易得到保障。

(2)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

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一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然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该技术解决了外挂式外保温的主要问题,其优势是很明显的。由于外墙主体与保温层一次成活。工效提高,工期大大缩短,且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而且在冬季施工时。聚苯板起保温的作用,可减少围护保温措施。但在浇注混凝土时要注意均匀、连续浇注,否则由于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会造成聚苯板在拆模后出现变形和错茬,影响后序施工。

其中内置的聚苯板可以是双面钢丝网的,也可以是单面钢丝网的。双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主要是依靠内侧钢丝网架与墙体外侧配筋相绑扎及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其结合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单面钢丝网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主要依靠混凝土与聚苯板的粘接力以及斜插钢筋、L型钢等与混凝土墙体的锚固力,结合性能也较好。与双钢丝网相比较,单面钢丝网技术因取消了内侧钢丝网和安装保温板前的板外侧抹灰,节省了工时和材料。其造价可降低10%左右。但此两种做法都采用了钢丝网架,造价较高,且钢材是热的良导体,直接传热,会降低墙体的保温效果。

我们对于混凝土与无网架聚苯板一次成型复合墙体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水泥浆量合适的条件下,直接利用混凝土作为粘接剂来粘贴聚苯板,是完全可能的。当我们对聚苯板的背面进行处理之后,其与混凝土的粘接力进一步提高(其平均粘接强度可以达到0.07Mpa,而且破坏均发生在聚苯板内)。此技术取消了钢丝网架,其保温性能提高,而且板的成本再次降低。在经过对其长期耐久性论证之后。工程中可以推广使用。

(3)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

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简称为EPS)加工破碎成为0.5~4mm的颗粒,作为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含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其中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及技术在1998年就被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工法。这种工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外墙保温技术。

该施工技术简便。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避免了别的保温施工技术因找平抹灰过厚而脱落的现象。同时该技术解决了外墙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界面层易脱粘空鼓、面层易开裂等问题,从而实现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重要突破。与别的外保温相比较,在达到同样保温效果的情况下,其成本较低,可降低房屋建筑造价。例如与聚苯板外保温相比较,每平方米可降低25元左右。在天津云琅新居高层外墙保温工程中采用的就是此种技术。

此外,节能保温墙体技术中还有将墙体做成夹层,把珍珠岩、木屑、矿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以现场发泡)等填入夹层中,形成保温层。

篇8

内容摘要:我国现行法律对可转换债信托没有明确规定,这不利于保护债券持有人利益,也不利于挖掘可转换债的融资潜力。信托财产的存在是信托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本文认为可转换债信托的信托财产包括转换权、担保权、还本付息请求权三类。

关键词:可转换债 信托财产 转换权

可转换债信托立法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称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可转换债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等内容,但没有关于可转换债信托的明确规定。2007年8月实施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以下称为《试点办法》)确立了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作为公司债的一种,可转换债理应适用该办法,并适用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但《试点办法》将可转换债排除在其调整范围之外。

《试点办法》第16条:“保荐人应当对债券募集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尽职调查,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声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条规定普通公司债券的募集说明书仅需要保荐机构签字,并没有要求保荐机构代表人签字。而《管理办法》第2条第二款:“本办法所称证券,指下列证券品种:(一)股票;(二)可转换公司债券;(三)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品种”。同时第57条:“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应当对公开募集证券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尽职调查并签字,确认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声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见可转换债募集说明书不但需要保荐机构的签字,还必须有保荐机构代表人的签字。

《试点办法》第23条第一款:“公司应当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债券受托管理人,并订立债券受托管理协议”。该规定说明发行公司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受托管理人是发行公司债的必备条件, 即在公司债融资中正式引进了信托制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如今普通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均有关于受托管理协议的内容。如,2008年3月广东电力发展股份公司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就有关于债券受托管理人管理制度的规定。作为公司债一种的可转换债的发行理应遵守此项规定,但是如今仍然有效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3号――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2003修订)》中没有关于可转换债券受托管理人的要求。事实上,遍览如今的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发行案例,可转换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皆无关于受托管理协议的相关做法。

基于以上两点理由,笔者认为,《试点办法》规范的公司债是纯债,不能有任何“股性”。结合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现行法上并没有对于可转换债信托的明确性规定。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立法者鉴于可转换债信托的复杂性,无法对可转换债信托作出成熟合理的立法安排,尤其是对于可转换债信托客体以及权利义务体系无法作出成熟的安排,所以出现了立法空白。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妨碍对可转换债信托的研究,也不妨碍当下发行可转换债时采用信托的可行性。依据私法上“法无禁止即可行”的原则,在实务中完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采用信托制度来充分发挥可转换债融资优势。虽然如此,笔者建议在将来的立法中能象普通公司债一样,对可转换债信托作出强行性规定,加强保护融投资双方的利益,更好的发挥可转换债的作用。

可转换债信托的可行性分析

可转换债能否通过信托形式加以管理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可供信托的财产。如果存在可供信托管理的信托财产,那可转换债信托就是可行的。

(一)外国相关立法的经验

公司债的发展历史表明,为了顺利地发行公司债券,发行公司常以一定的财产作为发行公司债的担保。但是对不特定的多数债权人逐一提供担保是不切实际的,特别是在担保财产需要依法登记时更是如此。加之随着公司债券的流通,债权人享有的担保权也会随之转移,导致繁杂法律关系的产生,履约成本大大增加。因而,除非立法者设计出特殊的法律制度,否则为公司债的发行提供担保将无法实现。为此,公司制度极为发达的美国巧妙地引入了信托制度以配合公司发行附担保的公司债。基本做法是:由公司债的发行人与受托管理人签订信托合同,以将来所有公司债的债权人为受益人,以将来所有公司债债权人享受共同担保利益为信托设立的目的。信托财产是发行人提供的担保财产上的担保权,受托管理人取得该担保权并为受益人加以保存与实行。如发行人按期清偿公司债的本息,则信托目的完成,信托关系归于消灭;但若发行人违反信托合同时,则受托管理人应拍卖担保财产以清偿公司债。此时,受益人以其持有的公司债按比例平等受偿,最终所有公司债债权人获得了一致的利益,并在程序上大大简化,节约了交易成本。这种法律设计主要是利用了信托制度中受托管理人具有集中分散化权利的独特属性。

(二)我国相关立法的困境

事实上,在发行无担保的公司债时,同样存在由发行人和受托管理人签订信托合同的情形。例如《试点办法》第11条“为公司债券提供担保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可见为发行的公司债提供担保是一种可以取舍的选择。而该试点办法在第23条第一款:“公司应当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债券受托管理人,并订立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可知发行公司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受托管理人是法律的强行性规定。但无担保公司债的发行中可供信托的财产不易确定。首先,债券不属于债券信托人――发行公司,债权人作为债券凭证的合法所有人而“持有”债券,显然债券不会转移给债券受托管理人。再者,如果债券凭证是信托财产,该凭证就要转移交付给受托管理人,那么受托管理人就对债券享有普通法上的所有权,而债券持有人就仅享有债券上的受益权,也就是衡平法上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如何实现流通呢?根据证券法原理:债券和息票是随权利的转移而随之交付转移的。债券的受让人决不可能认为自己所买到的只是受益权。因此,在无担保公司债的发行中,债券发行人在为债券持有人的利益与受托管理人签订的信托合同中约定的合同权利,可视为受信托关系支配的信托财产,该合同权利为到期还本付息请求权。债券发行人直接给予债券受托管理人关于请求兑付债券本金、利息的权利,是与债券持有人的权利是并存的。如果债券发行人按期履行了对债券持有人的义务,就免除了发行人对受托管理人的义务。

可转换债信托之信托财产的确定

依《管理办法》第20条第一款:“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提供担保,但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十五亿元的公司除外”。可见发行公司发行可转换债时一般情况下必须提供担保,主要是为了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但是依据上述法条“但书”的规定,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十五亿元的公司可以不用为其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一则是为简化可转换债发行程序,降低发行成本;二则是因为这样的发行公司拥有雄厚的财力资本,债权人利益有可靠的保障,发行公司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很小。可见在我国可转换债同样存在附担保可转换债和无担保可转换债。笔者认为,附担保可转换债信托的信托财产包括担保权和转换权,无担保可转换债信托的信托财产包括还本付息请求权和转换权,以上二者中关于转换权作为信托客体的内容是一致的。

(一)发行公司用以担保可转换债的担保权

《试点办法》第25条“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二)公司为债券设定担保的,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应当约定担保财产为信托财产”。同时依《管理办法》第20条第一款,可转换债券发行人在发行债券前一般应当与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依担保法原理,在主合同尚未成立之前,作为从合同的担保合同没有成立的基础,而且在可转换债发行时,债权人尚未确定,担保合同如何签订呢?对此《法国商事公司法》第325、327条的规定可资借鉴:在发行提供担保的公司债时,为了公司债债权人集团的利益,该担保应在发行前由发行公司设定,并且在公司债券认购之前公告担保的事项。投资者一旦认购债券即意味着接受担保,接受的效力追溯至担保设立之日。需要进行登记的担保,接受的效力追溯至登记之日。发行公司提供担保后,从有资格担任受托管理人的金融机构中选中一家作为受托管理人,并与之签订信托契约,由发行公司负担其报酬。一般情况下,信托财产的形成,是由于财产所有人将一定的财产权利授予受托管理人行使的结果,这种权利可以包括管理、运用和处分等方面的权利。因而,附担保的可转换债发行公司在发行可转换债时,信托财产是发行公司用以担保可转换债的担保权。受托管理人取得该担保权以将来所有同次可转换债债权人享受的共同担保利益为目的,并为所有同次可转换债受益人的利益加以保存与实行。

另外,依《试点办法》第11条:“为公司债券提供担保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二)以保证方式提供担保的,应当为连带责任保证,且保证人资产质量良好;(三)设定担保的,担保财产权属应当清晰,尚未被设定担保或者采取保全措施,且担保财产的价值经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不低于担保金额”。同时依据《管理办法》第20条第二、三款规定:“以保证方式提供担保的,应当为连带责任担保,且保证人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额应不低于其累计对外担保的金额” 。可以看出,此处的担保方式既可以是财产担保,也可以是信用担保。以特定财产担保时信托客体无可争议,而采用信用担保时笔者认为,信用担保也是保证人用自己的全部一般财产为债权人提供债务清偿的担保,此时的信托客体应当是担保人的一般财产。所以不管是财产担保还是信用担保皆属于发行公司授予受托管理人的一种财产权利,如发行人按期清偿可转换债的本息,或者成功行使转换权,将可转换债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份,则因信托目的已达成,信托关系归于消灭;但若发行人不履行清偿可转换债本息的义务或给付迟延时,则受托管理人应行使担保权,以实现担保权的所得清偿可转换债。此时,受益人按其持有部分自价金中平等受偿,这样所有可转换债持有人在实质上可获得与个别被提供担保同样的利益,而在形式上则可省去个别担保的烦琐手续及其他不便。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了信托财产多元化(即担保权也可充当信托财产)的特性,以及信托具有集中分散化权利的功能。

(二)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所拥有的转换权

可转换债的巨大魅力在于除了可能涉及到请求债务人还本付息外,还可能涉及到由公司债转为公司股份的阶段。可转换债持有人将可转换债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份,是发行公司所期望的,因为只有在可转换债的发行和转换都成功的情况下,可转换债对发行公司的积极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发行成功而转换失败将有可能使发行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于可转换债的持有人而言,由于可转换债的利率较普通公司债的利率要低,所以只能将可转换债的投资收益寄希望于债的转换价值,转换价值实现的前提是将可转换债转换为股份,可见,为了能够获得较高的转换价值而将债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份也是债券持有人所期望的。

转换权是指可转换债持有人享有的将其所持有的可转换债请求转换为发行公司股份的权利。因此在可转换债持有人请求行使转换权时,发行公司负有将可转换债换发为本公司新股的义务。《管理办法》 第21条:“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期限由公司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存续期限及公司财务状况确定。债券持有人对转换股票或者不转换股票有选择权,并于转股的次日成为发行公司的股东” 。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62条:“公司债规定的转换股份者,公司有依之转换办法和给股份之义务;但公司债券人有选择权”。可见转换权是一种形成权,即意味着它的行使与作为债务人的发行公司无任何关系,转换的请求在送达约定的交付场所时,即产生效力,请求转换的公司债消灭,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接受发行公司换发的股份而成为发行公司的股东。这是一个质的转变,因为转换权将财产所有人的财产性质加以变更,属于财产处分权的一种。

既然转换权是一种形成权,那么可转换债持有人的意见表示就非常重要了。转换是基于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自由判断为基础的,在发行时已确定的转换请求期间内,通过对可转换公司债行使转换权而得到实现。可转债持有人既可以自己行使该权利,也可以将该权利委托给他人代自己行使,这就为转换权的信托提供了前提。另外行使转换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转换权是可转换公司债信托的根本目的。因为转换权的行使涉及到转换价格及其调整、转换期间、以及对于发行公司未来成长前景的预测、转换年度债券利息和股份红利的计算及归属等问题,不是一般的投资者所能掌控的,所以有必要采用信托的形式,由专业理财的受托管理人为信托人利益的最大化来决定是否转换以及何时转换。综上可知,转换权是可转换债信托的重要客体。

(三)可转换债持有人的还本付息请求权

在无担保的可转换债的情形下,债券持有人由于不享有担保权,可转换债信托的客体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笔者认为,此时无担保可转换债的发行人在与受托管理人签订的信托合同中为可转换债持有人的利益而授予给受托管理人的权利,可以被视为受信托关系支配的财产,其中包括兑付到期债券本金和利息的权利。《信托法》第14条“受托管理人因承诺信托而取得财产是信托财产。受托管理人因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也归入信托财产”。即可转换债受托管理人因承诺信托业务而取得的债券持有人请求兑付债券本金和利息的债权请求权成为信托财产,该权利与可转换债持有人的债权请求权是并存的。当债券发行人对债券持有人按期兑付本金和利息后,就能免除发行人对受托管理人的偿还义务;反之,在发行人对债券持有人有违约情形时,受托管理人就可以行使信托权利以自己的名义,对发行人行使加速偿还的权利、回售权以及诉权,以保护可转换债持有人的利益。因此,在信托合同中,发行人授予受托管理人的还本付息请求权就可依据前述原则被视为可转换债信托时的信托财产。

参考文献:

1.黄仁杰.证券法律制度与实务[M].法律出版社,1997

篇9

通过这次研修班的学习,本人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收获。

首先,本课程要把两个循环和三块知识模块讲解透彻。

两个循环:

1、 财务管理的内容循环;

2、 财务管理的方法(环节)循环。

三块知识模块:

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循环(概论、财务分析、预测、预算与控制、货币时间价值、债券和股票股价及风险价值)

2、财务管理内容循环(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活动—股利分配活动)

3、财务管理专题:深化与扩展(期权、企业价值评估、集团财务、财务与战略)

注意:对于前两个模块是必讲,第三个模块为选讲内容。

学生们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会掌握大部分财务管理内容。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我一般选择教材遵循此原则:“教材厚一点,讲得薄一点,学生看的更多些”。

其次,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

实践教学对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应用性人才而言更是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本课程,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设计教学实训环节;二是通过课外的实习和社会实践。主要有金融案例分析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证券投资模拟教学等。

另外,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精品课程常常以它:“精美的界面,清晰的图片,逼真的动画,丰富的影像和真实的声效”传达着以往口授,板书,挂图无法表达的更深更广的知识信息;与传统的电视教学片相比,它又以强大而灵活的交互性,随机性和模拟性将抽象与具体,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为教学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手段,同时也给学员的学习带来了乐趣,学员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在运行软件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教育的,因而改变了过去的那种一成不变的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提高了学员对学习的主观性和自觉性。

2、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

用多媒体网络课件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注意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认识客观事物与规律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即心理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较轻松地从形、声、色等第一条件反射向语言文字等第三条件反射飞跃,使“有意注意”自然地转变为“无意注意”,对多媒体课件所讲的内容在这种愉悦地情境中达到教学效果。

3、目标设计

篇10

[关键词] 信息家电 信息技术

信息家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用电器,也不是电脑,它是可以直接与因特网连接的新型家用电器产品。信息家电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消费类家电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一代家用电子产品, 是集计算机的某些功能、视听功能、通信功能、上网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家电(蒋和伦,2003)。目前,信息家电存在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在传统的家用电器产品上应用信息技术,使之能与网络对接,把微波炉、电冰箱改进为能够上网的微波炉和电冰箱,以更加方便消费者使用;二是赋予传统的家用电器以全新的含义,使之成为连接消费者与信息高速公路的新型终端产品,如掌上电脑、网络电视、智能电话等,属于换代或创新型产品。信息家电概念是1996年8月由美国的NETSCAPE公司提出的,一经问世就倍受瞩目,IT业和家电业普遍认为信息家电将超过现在的传统家电系列产品,成为21世纪家庭信息消费的主流产品。我国现有的生产企业至少都有15个,既有电视机三雄长虹、康佳、TCL,也有中国电脑业精英联想、实达,还有科技界实力派数源科技、上海金陵,更有世界软件之王微软,但是目前各家产品的消费者接受程度都很低,信息家电的年销售量不容乐观。因此,通过研究信息技术采纳模型来解决我国信息家电的接受问题就尤其重要了。

技术采纳理论(Technology Adoption Theory)是近年来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它以行为科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从用户的角度,研究技术在被采纳的过程中的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总结技术采纳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并从而反过来为“技术”的开发、推广、采纳提供依据(宋振晖2005)。按照Rogers(1995)的定义,“采纳是个人或组织在意识到创新时,形成一定的态度、决定采纳或者拒绝、进行实施等决策的过程”。其中由Davis F.D(1989)提出的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简单易用、高效合理的计算机实用模型典范,并且也是迄今为止描述采纳行为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TAM模型的理论基础是源于社会心理学Fishbein和Ajzen(1975)等提出的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理论,TAM在此基础之上,替换了TRA理论中的态度因素,加入了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两个重要变量,为外部变量解释内部决策态度等提供了一个基础。2000年,Venkatesh 和Davis又把诸如主管规范、印象、产出质量、工作相关性等社会和组织因素引入模型。从而提出了所谓扩展的技术采纳模型(TAM2)。Venkatesh(2003)等人又提出了整合八个重要信息技术采纳模型思想的技术接受使用统一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其中对经典TAM模型的研究最为广泛,研究对象涉及范围包括电子邮件、语言邮件、文本编辑、传播表单、图像显示等办公室自动化,还包括教育网站、远程医疗、网上商店、企业用商务系统等。研究结果在相当程度上肯定了模型的解释能力和有效性,从而奠定了该模型在理论上的重要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娱乐性信息系统的采纳研究开始于2002年前后,并且逐渐成为娱乐性信息系统领域热点领域之一。娱乐性信息系统是指与家庭生活联系紧密,用来满足使用者娱乐需求的信息系统(Heijden2004)。国外研究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经典理论的扩展和修正。例如:Moon, J.-W.和Kim, Y.-G.(2001)的“TAM在万维网的拓展”、Bruner. Kunmar(2005)的“对手机冲浪设备的采纳”和Astrid.Dickinger(2006)的“对移动娱乐科技在社交生活应用的采纳过程的再思考”等都是在对经典采纳理论模型扩展和修正的基础上完成的。Hans van der Heijden Heijden Heijden(2004)对娱乐信息系统接受者的文章,发表在MIS Quarterly上,可见理论界对该类研究的认可。

国内对采纳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很快成为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几年,研究者进行了一些系列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如宋振晖和邓超在我国信息产业部企业信息化标准研制过程中,依据创新扩散理论提出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标准技术采纳实证框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张朋柱、王刊良和李霆利用Davis模型研究了社会规范对技术接受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用户接受信息技术的关键因素。刘文雯、高平和徐博艺介绍了国外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状况,并将Davis模型与任务技术匹配模型整合起来,研究我国企业中影响ERP采用和实施的行为因素等。而且目前理论模型与技术采纳场合的深入结合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因此,针对信息家电的娱乐性信息系统的采纳研究是符合我国采纳研究发展趋势的。

参考文献:

[1]Astrid. Dickinger, Mitra. Arami, David. Meyer Reconsidering the Adoption Process

[2]Enjoyment and Social Norms -Antecedents of Hedonic Mobile Technology Use System Science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