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08 17:5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专业实习计划

篇1

关键词:电算化;专业会计;模拟实训

会计模拟实训是会计的实践活动,但是会计需要模拟实训和会计理论的结合。在会计教学中,而理论和模拟教学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中,实际却很难适应。培养学生能够自如的从事会计岗位,是高等教育学府的每一位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被社会淘汰,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城市的节奏很快,一不留神就会落伍,因此,电算化会计教学的模拟实训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践的重要性

在会计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加强模拟实训的教学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理解财会核算、制作表格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动手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发现自身的那些方面不足,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

1.会计模拟实践是对传统课堂的教学突破

所有的教学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专业知识和掌握这门专业的技术,传统的课堂一般都是通过老师获得一手知识,老师进行演绎推理,开放的老师会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传达知识。然后老师会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辅助练习,传递会计准则、制度、实务的处理,但是在课堂的举例中一般都是简单明了的形式带过,听和做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会计模拟实训促使学生在实训基地通过对具体实务的操作,模拟正常的会计事务来促进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其中扮演更为主要的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为主动,从归纳和操作就可以看出来,这不仅仅是对某一会计准则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以实际操作的角度开展某一个会计业务的学习。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上,进行综合全面的操作,使学生对会计循环工作有了高度的认识,把概念化的认识运用在实际问题中,才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为会计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经济市场储备人才。

2.增强职业意识,强化技能训练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偏重于理论的知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际操作的培养不够,这也违反了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因此,学生参加工作以后,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会查账、不会核对、不会制票、不会登记结账,是语言上的巨人,实践中的矮子。会计模拟实训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应对突况。比如让学生充当会计、出纳、原始票证的核算等一系列会计的业务,大大缩短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差距。由于他们完全融入于会计的范围中,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实战训练,才能在岗位上不生疏,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3.解决校外实习的条件困难的问题、节约开支

以往的会计实习会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中,给职业会计当助理,这种实践操作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校外实习也有困难,比如没有一个公司愿意给新手机会,认为他们会耽误正常的工作,一是联系困难,大多数企业不会接受实习生;二是成本高、开支大,每次校外实习学校要安排车辆接送,耗费人力以及物力、财力;三是学习效果差,在企业中能接触社会,但是学生刚走进岗位,还没有完全适应会计工作,所以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学校的模拟实训比企业的工作岗位更加灵活和简便,既解决了学校的额外开支,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模拟实训增强了学生对专业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开展仍处在建设阶段,有很多体制和教学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

1.实训资料太真实,缺乏代表性

会计模拟实训的资料都过于真实,影响会计模拟实训的可操作性。将某一企业的资料完全照搬到模拟操作上,忽视了公司会计资料所代表的特殊性,强调真实的同时,却少了企业会计实务存在的代表性问题。

2.在实训实践的教学中一味的强调了技能,忽视监督环节

目前的学校会计模拟实训都是要求学生根据凭证,完成账簿,制作报表的过程,却没有关注到审核和监督,这两个重要的方面。由于老师在准备资料的时候,没有准备一些不合法、没有凭证的资料供学生参考,使学生就忽视了审核这一关键的环节。

3.在实训教学中以手工模拟为主,以计算机操作为辅

当今社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教学模拟颠倒了主次,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模拟为主,若是一直以手工模拟为主,到了会计岗位上,还是要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方法,毕业了之后没办法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4.模拟实训的老师为指导员和会计专业担任

模拟实训的操作是以个严谨的教学过程,而指导员和会计专业的教师,缺乏真权威,他们只把教学当做是上班,下了班便什么也不管,把会计模拟操作看做是一项任务,而不是自己的义务。模拟实训的指导员和会计专业的老师都不是亲身经历过企业的会计具体业务,就算是曾经在企业中担任过此职位。但是多年过去,会计电算的系统一直在变化,他们认为的技能早就被社会淘汰,在教学课堂上知识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权威性自然也会受到质疑。

三、未来会计模拟实训的设想

1.拓宽实训的内容

在现代社会,单一的以企业为模拟的对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模拟教学的质量要求。在编写模拟实训内容的时候,可以以跨领域的企业为模拟和研究的对象,以不同的经济类型划分不同的模块,比如酒店企业,对其下属的子公司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企等不同的经济类型对象进行模拟。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适应不同的行业和层次的岗位需求。

2.在会计模拟实训中,覆盖计算机信号对电算化进行模拟

在实训模拟中,要求学生在完成手工模拟后,以现有的资料为主,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重新的收集和处理。通过手工和电算化操作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达到了会计全面型的人才培养要求。

3.创造会计教师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

为了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面前的具备权威性,就要让会计专业的教师多接触企业中会计专业的人,多参加一些研讨会。学校应该有计划的将老师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实力。从师资力量上来说,会计专业的教师本来就少,年轻的会计师都选择从事企业的会计实务,只有一些稍微年长的教师愿意到学校中,参加教学活动。年龄较大的教师就不会有继续深造和充实的想法,这点与年轻教师之间存在不同。同时也希望在模拟实训中,改变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多创造校内的实践机会,比如校园的图书馆管理以及校内的实习机会。此外,还要多加强与外企的合作,如校企合作办培训基地,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为企业培养人才。通过合作办学,也能使我们的专业会计教师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与企业合作,教师就必须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转流程,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的教育人才,教学水平也相应的有所提高,师资力量更为雄厚。在创造条件方面,学校应把缺少经验的教师定期的送往专业单位进行短中期的岗位熟悉。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定期的选择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到全国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参观,与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学术研讨,正所谓教学有相长,为了避免一些教师对专业会计模拟训练认识不是很清晰,也就不用谈教学改革,或许让教师出去走走,看看别人是怎样开展模拟实训工作的,可以引发新的思路,对模拟实训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财会教学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教学,教学的内容以及目的、教材的编写和实训的考核要求应该要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也应该是一套完整且相互羁绊的有机组合。会计模拟实训不仅是对企业会计具体业务的模拟,还应该要有前卫的意识,在教材的编写时,要注意会计改革的具体方向和国情,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敦实的理论基础,成为能适应社会、国家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建文.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2]李均.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3,(3).

[3]王国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形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9,06:25-26+40.

[4]白媛媛.高职会计专业手工和电算化综合模拟实训浅析[J].企业导报,2013,12:153-154.

[5]贺叶飞,彭才根.高职会计模拟实训有效性路径的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7-19.

篇2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 在进行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学校和朋友的努力,在哈尔滨隆华包装有限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会计实习报告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计划,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会计实习报告。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4月全部的出纳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事业单位会计流程,应前辈的教诲还认真学习了《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了三门财务软件的使用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会计实习报告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让我感到感动的是,领导让公司的前辈教会我处理公司的综合事物。例如税务登记的有关事项。一般纳税人的申请。以及如何进行企业合法节税的运用。等等。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领导同事,让我对会计实习报告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除了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外,我还看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业务的过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的管理等等。另外我也看到公司存在的一些漏洞,例如内部控制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现金收支制度执行情况,公司在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方面也不容乐观。然而在现实的小规模私营企业这种情况可能普遍存在。 作为一名会计实务人员,通过这次实习也更加让我看清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会计实习报告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要面临正式的实习了,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三、实习报告总结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四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

篇3

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急剧增加,引发了会计行业职业道德风险,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慎独”精神,才能在职场中坚持原则,坚守准则。“慎独”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对于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对于职业和自身的强烈信心。基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在对技能要求比较强的同时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很好的职业素养的特点,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实行立体化长效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考核评价和长效指导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设计,以利于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综合实现。

【关键词】

慎独;会计;立体化;长效;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职会计专业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型企业中,一方面,会计工作缺乏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管,会计人员和企业所有者不能形成相互制约关系,会计工作往往不是依据会计准则和制度而是依据所有者意图而进行;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接触到企业核心的业务内容和财务数据的同时本身待遇又不高,导致高职会计从业人员在面对准则和企业利益的冲突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提倡“慎独”精神,这是会计人员在工作能够坚持原则的有效保障,也是整体经济的更有序运行的有效保障。“慎独”精神一直在会计职业道德中被强调,但目前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对“慎独”精神的培养尚无系统研究。“慎独”最先见于“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思是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和做人原则之事。如果把其特定到会计领域,则指会计人员无论相关法规、制度是否有漏洞,无论是否有人监管,都能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依法依规处理会计业务。

二、研究意义

“慎独”是会计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会计道德修养中的一类更高境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加强会计专业学生慎独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慎独”精神的具备,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心,离不开对于自身以及会计专业的强烈自信。而这一切,应基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自身经历的历练。会计专业的专业深度和专业广度都较其他专业更强,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在对技能性要求比较强的同时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很好的职业素养,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化的专业思维。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从业生涯总是跟考证考级联系在一起,会计证及会计职称的考试强度越来越大,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因为考不到更高一级别的职称资格而放弃专业或者从业状况不佳,失去对于会计专业的职业信心。“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离不开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准则的坚持,但会计职业生涯漫长枯燥又历经诱惑,缺少了“慎独”精神,会计人员将无所适从。基于会计知识体系逻辑性强,前后呼应,思维的系统性需要反复的探索和求证,逐渐累积的特点,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渐臻成熟的前提下,我们提出立体化长效教学模式,通过立体化长效培养机制的研究,立体化运用项目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立体化从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校期间,更延伸到工作中,用更长的时间跨度来打造高职会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而具备“慎独”精神。目前,项目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大范围铺开,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多关注的是单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忽略了会计类专业的系统专业思维的培养。我们的研究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慎独”精神形成的研究相结合,提供一种知识、技能、素养教学与职业道德形成相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满足会计类学生的知识及心理需求。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正式的科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B.Joyce&M.Weil)于1972年合作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的,但教学模式的最初思想则可以追溯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三论、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统计,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教学模式就达23种之多,立体化教学是其中一种。而立体化教学又集中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这两个方面。

(二)国内立体化教学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所提出的教学模式也有10多种。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己经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将立体化教学与长效培养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在我国的理论界立体化教学模式定义有很多种说法同时并存,主要集中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纵观这些不同的说法,我们发现,专家们的分歧点主要在于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不同。基于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不同,在众多说法不一的观点中,主要呈现出两种核心观点,即“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持大整合论的专家认为:整合是指一个比较大的课程概念。这种观点客观上有利于研究者从一个比较高的视角去思考和关注信息技术的地位及作用。而持“小整合论”的专家学者认为,课程就相当于教学。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需要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这次应用研究就采纳了“小整合论”的观点。隋晓冰(2013)认为信息网络背景下的立体化教学实施,可以将有效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突出个性化培养和能力发展,如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和网络课件、开展网络化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立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信息社会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等,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国内外研究集中在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教学相结合,“慎独”作为国学精粹,国外并没有类似的提法。而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慎独”精神的培养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建立相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少之又少。

四、立体化长效培养机制

“立体化”就是多维度、多层面和多样型。立体化教学就是通过网络支持,将网络教学、CAI教学、个性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分层次实践教学+就业后指导”的立体结构,从而实现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整体提升的教学目标。以培养“慎独”精神为新视角,在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知识结构的立体化的前提和背景下,从以下层面展开教学:

(一)课程设置立体化。

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我们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操作,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三个层次的目标也会分派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中。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均衡培养,一方面结合各个课程自身特点,一方面综合考证要求,来设置我们的课程体系,从基础到专业、从易到难的过程逐期排课,每一门课程的课标在撰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与其他课程的配合。

(二)教学手段立体化。

目前,基于信息平台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各类基于此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我们认为,基于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在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应放弃或淡化传统的教学手段。以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为例,在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课程既有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点,又要在课程内掌握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养成细致、整洁、不做假账的职业素养。针对理论知识,我们还是应该使用到传统的讲授法,同时用信息平台做补充,把知识点做成当下流行的“微课”,学生可以在听讲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概要,并在信息平台中进一步消化吸收。针对技能操作,我们可以使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明了工作步骤、工作内容,进而内化完成工作所需理论知识。教师在学生的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中进行控制、评价、反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素养。

(三)教学资源立体化。

信息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资源的建立平台。一方面,我们建立微课资源、词条、热点问答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另外还建立考试题库,提供练习和考试平台。整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指南、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等与教学和业务相关资料,方便学生进行查找。同时,共享教案、教学经验等教学资源,方便老师进行教学交流。

(四)教学过程立体化。

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了立体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但缺乏整体的体系和理论指导。我们用立体化教学的概念来进行整体实施。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职业素养要求都比较高,配合相关教学内容,我们既有书本理论教学,也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还有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综合运用。甚至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对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引入沙盘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形成业务、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学。

(五)教学实践立体化。

高职学院一直在推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实践机会,毕业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但是鉴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很难和企业达成一致。目前能与企业达成的意向是大一大二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现场实践,虽然不能直接进财务会计岗位,但生产现场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经济业务,进而更好的把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涵。另外我们引进了网中网教学实践系统,学生可以在电脑程序中进行课程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加深理论知识和会计处理技能的掌握。核心课程会安排周实训,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提升学生综合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整体课程结束后会有各门课程综合的大型作业和毕业实习,目的是将所学的技能与知识融会贯通。

(六)考核标准与评价模式立体化。

传统教学沿用平时+实践+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往往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一方面,成绩构成比例难以科学确定,期末考试的比例如果定得过高,容易引导学生忽略平时学习而注重应试学习,定得过低又达不到考试效果;另一方面,考核方式注重结果忽略过程,平时成绩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大,实践成绩学生可以抄袭实践作业,或通过考试舞弊,也能取得较好成绩。建立立体化考核模式,把考核评价融入日常教学进程,合理的运合考核评价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优秀的学习能力。

(七)长效指导立体化。

会计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大,最终形成对会计知识体系的系统思维,需要毕业后实际工作经验及专业学习的后继补充。我们利用网络空间技术,构建学生毕业后的交流平台,进行系统专业的长效指导,形成入职后的专业氛围,最终使知识结构立体化,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职场发展。

五、实施与控制

我们以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为立体化长效教学改革的实施对象,在立体化课程开发中,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证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立体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培养等的影响。建立学生认同的网络交流平台,为毕业生制定长期的专业知识系统提升计划,解答入职后热点问题,形成专业交流的良好氛围,进而提升毕业生的职业信心。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对比,提升项立体化长效教学理论,进一步在会计类专业的其他课程中进行立体化长效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付海兰,雷晓军.网络环境下职业技术教育立体化教学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2]施英.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会计 校企联合 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进人信息时代后,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变,信息成为了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会计也因此从过去的“独立核算”融入到当今的“信息化”之中。环境的变化使会计学科发展到一个新的平台,然而,我们的会计教育还停留在过去的会计“核算”平台上。笔者以为,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滞后,是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够较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主要原因。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呼唤着会计改革的同时,也呼唤着会计教育的改革。本文基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研究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会计教育的新模式。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企业步入了以应用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对企业来讲,应用ERP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制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运作平台也由过去的自然环境变成了当今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平台,会计数据处理的技术基础也由过去的手工劳动变成了如今ERP环境下的计算机的实时处理。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统计,企业招聘大学生看重的条件里,70.18%是综合能力,42.94%是潜力,30.42%是品德,专业成绩只占10.54%。一份来自某省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每年平均招聘到的员工只是所有招聘需求的71.17%,招聘不到员工的原因主要是核心技能的不匹配。面对市场竞争,企业经历了产品竞争与技术竞争,发展到今天,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人的能力的竞争,也就是说,在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能力的竞争,这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来讲也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强调专业技术水平发展到今天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并进一步要求有较高的企业运作的能力,象科恩所说的那样,成为企业的“能动性”资产。因此,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纯的会计,还需要他们具有运作企业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ERP的知识。

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相关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相应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像《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还存在内容交叉的现象。至于实践课,课时一般较少,还常常流于形式。随着电算化的普及,虽然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也是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独立的课程“设置”进去的。基本上是在原来的教学上增加了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等,实质上就是在传统的会计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操作基础,因此,在这样一种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其实验教学时数也一般偏少,教学中也只涉及会计软件的模拟实验,缺少相应的计算机处理的会计、审计等课程的大型、综合性实验。这样一种模式将手工会计与计算机会计隔离开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也使得学生很难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无法站在企业全面现代化管理的高度来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更无法把握企业全面的现代化管理,笔者认为,这是目前高校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普及,网络通讯的信息技术也已深入到人们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高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教学实践过程都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与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极不相符。如会计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板书为主,即采用教师写,学生记或者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会计教学,虽然有的用上了多媒体,但多是简化的板书,甚至有的还不如板书的效果,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与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与当前会计工作的发展极不相适应。目前,各高校的教学内容在组织上同样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有的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然后再集中进行课时不多的会计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外,对于新增实践课较强的会计电算化来讲,各高校主要是在帮助学生掌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术,让学生能够完成账套的新建、系统启用、初始设置及凭证的录入、填制、审核至记账、结账、生成报表等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于软件操作中的案例基本上是模拟资料。有的院校为了加深与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水平,会让学生把手工实习的会计资料用计算机运行一遍。至于软件的选取,大多数院校采用的软件主要是用友、金蝶等商品化软件的财务模块。目前,用友软件、金蝶软件已由会计核算软件发展成为ERP软件系统,财务作为其核心的模块也已融入到企业的全面现代化管理系统中。软件不断更新换代,体系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强,而我们的教学还在以独立的方式讲解“独立”的会计核算模块,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站在企业实际运作的高度,致使会计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或社会需求越来越严重。

(三)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人才培养强调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是“工具”式的培养。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传授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外在的、僵硬的和现成的东西,培养的学生可能获有学位,具有像机械似的效率,但不一定具有智慧。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和运作的能力,并非只是一些常识或知识,也并非只来自书本。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往往把考试和学位当作衡量智慧的标准,却培养了一种躲避人生重大问题的心智,这种教育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结果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高分只属侥幸,低能却是必然。另外,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强调课堂讲授,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手段引入课堂与学校,但还是没有跳出旧有的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适合被安排做具体的事,缺乏企业全局的整体运作观,综合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学了高深的知识却不知怎么去运用,十分的可悲,传统的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三、会计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架构设计

(一)教学理念 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时代的变迁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因此,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会知识背后的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变成智慧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笔者以为,要更

新教育理念,以“系统论”为指导,站在会计学科,仍至经济学科的学科高度,以唤醒和培养学生的这样一种“能力”为基点,并围绕“能力”展开的教学工作,并将一种“系统论”、“整体观”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教学组织框架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否成功,关键要看推动这一事物的教学组织结构。因此,建立一个新的教学组织结构是推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与保证。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此,笔者建议构建新的教学组织结构如下:以ERP导向,建立直属校级或教务处领导的经济类实验中心,有关经济类各院系的教学院长或系主任担任中心副主任,并聘请合作企业的有关人员作中心的业务顾问;会计(手工与电算化)或其它专业方向实验室从属实验中心,由实验中心进行跨专业地构建现代企业模拟平台,并由实验中心与院系共同领导,权责分工明确;建立专门的测评小组,由校企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测评教学效果,分析人才培养情况,拟定相应的最佳培养方案。建立这种教学组织架构的目的是:彻底更改旧有的教学模式,以系统论的整体观念建立教学组织架构,并使教学组织架构与教学理念及教学目的在思想观念上保持一致;由有关经济类各院系的教学院长或系主任担任中心副主任,更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调用各院系的教师资源,为中心的教学工作服务;聘请合作企业的有关人员作中心的业务顾问,可以时时把握企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把握学校人才培养情况,以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不脱离社会的需求。

(三)课程设计 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应以现代企业运作平台为基础,以系统论为指导,重新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开设会计与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课程外,更需要开设适应现代企业所需的课程,具体来讲如下:首先,在新生进校时通过ERP手工沙盘向学生进行ERP总体介绍。会计是企业价值活动的反映,而现代企业的运作是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为技术支撑,建立在ERP的平台上,因此,需要对学生介绍ERP,介绍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与运作平台。其最大的特点主要是构建了一个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分组进行的,每组5个至7个角色: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生产总监等职位。每组各自经营一个公司,在相同的财务状况下进行运营。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在同行竞争、产品老化等情况下,保持企业持续盈利并不断成长是每个成员要面临的挑战。6年至10年后,所有者权益最高者获胜。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能将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直观地体现出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应考虑:在新生进校时通过ERP手工沙盘向学生进行ERP总体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企业,并了解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生动、有趣的视觉感受“游戏”,让学生首先建立专业学科的总体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提高自己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分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的重大意义,以利于他们日后的自我培养与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其次,以ERP为起点展开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训练具有令人兴奋的学习驱动作用,教师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所要传递的知识与沙盘训练的实践经验串起来,并以一种更为有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模拟训练具有令人兴奋的驱动力,它真实地反映了“决策是如何影响结果的”,也体现了经济管理类的全课程,由此引出专业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各专业学生都以此为基点,以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为侧重点,展开专业课程学习,并根据自己情况有目的地选择专业选修课程,打破单一的专业学习,为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此时,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生都会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将来有何用。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有努力的方向,就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现在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变为主动的学习,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再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学习,掌握ERP平台操作的基本知识:《会计电算化》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以逻辑的有意义的陈述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目标及其基本原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建立班IP平台上会计信息化处理的整体框架,并使它整个地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培养他们系统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则是站在ERP的角度介绍其财务模块以及相关模块的操作使用,以及与ERP其它模块之间的关系。最后,在以现代企业运作平台为基础的专业培养条件下,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就可以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培养和检查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训练。综合实训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实训与企业运作中信息化的实训。第一部分分为三个内容:小型企业基于在线的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中型制造业的基于ERP的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集团式企业的大型ERP系统会计处理与财务管理。第二部分是对起初ERP企业经营手工沙盘的综合提升,它是基于ERP企业经营电子沙盘,将会计专业知识放在企业动态经营的过程中,这是一场商业实战,学生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再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六年”的辛苦经营能够再次把每个学生学习的成果与能力充分地展示出来,让每个团队的经营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里可以看到激烈的市场竞争、部门间的密切协作、新掌握的经营理念与方法的迅速应用,团队的高度团结等。

四、会计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教学方式

(一)课堂教学的联合 会计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等常规教学内容由学校与软件公司联合编写教材,制定相应的讲义和教学大纲,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在校教师主讲,而综合实训则由在校教师与软件公司或企业人员联合授课,在校教师则是负责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常规内容与业务操作过程,企业人员则是负责讲授实际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特殊情况的处理,让学生从中吸取各自的长处融其一身。在综合实训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定位意向有侧重点地加强实训,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外教学的联合 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样一个时代也不再有某一门课程只是某校某师所独有的,但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教师的授课内容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时时生成,分类选取好的内容与课堂放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适合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企业里选取企业培训中好的授课内容放到校园网上,供学生时时学习,与企业同步学习。另外,在校园网上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财务相关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在线练习,满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同步发展的需求。

(三)定向培养的联合 学校与企业进行定向培养的联合,通过双向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自身的能力等综合情况,把学生派到相应的企业中去学习,进行岗前特训,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管理平台和经营环境下实践,进行职业能力的集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与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开辟就业的渠道。经过学习。实训再到企业实践等多次反反复复螺璇上升的综合训练,学生已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已具备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一定的相互了解,此时,学校可以向相关企业推荐合格的毕业生,而企业也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的学生,可以根据企业自己的需要,择优录用,这一校企联合可以为学校、企业搭起学生与社会就业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5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增设了会计信息化的内容作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各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与认识不同,导致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差异。笔者经过对多所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发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课程名称的认知差异导致课程目标定位不一致

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均增开了会计信息化类的课程。会计信息化类在课程名称上最初流行的叫法为会计电算化课程,随后又紧跟时代步伐改称之为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这两种对课程名称的定位有着质的区别。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会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培养这一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会计教育界将开设的相关课程名称称之为会计电算化。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行业,使得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等有了超强的技术手段支撑。在此时代背景下,相应的会计教育课程应称之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但是至今为止仍还有不少的职业院校将这一类课程称为会计电算化课程。课程名称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市面上有关这一类的教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培养操作技能,主要介绍财务软件的操作;另一类是侧重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维护等。很明显,选用的教材不同,实现的教学目标自然存在差异。只注重操作能力和只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能力都无法实现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应构建起将两者相融合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

应设置哪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实务信息化能力呢?各职业院校的做法不一。至今为止,不少的职业院校仍在倡导“一门课程论”,仅将会计信息化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将课程定位为某一两类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应用教程,旨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日常会计业务的核算处理能力,忽视对学生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缺乏信息系统的专业维护能力,毕业后在专业岗位上无法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技术问题。而有些职业院校则主张开设多层次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从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开发到高级语言的编程设计等。知识维度过高的课程设置让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生无所适从,且从学制与学时上无法进行相应的时间配比。知识维度过高或过低的课程设置都不利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应从时代的需要出发,构建起以培养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综合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课程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三)专业课程知识不能相互衔接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出纳岗位实务、财务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流通会计岗位实务、纳税申报与税务处理岗位实务、查账岗位实务、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岗位实务、会计信息化岗位实务等岗位课程并分岗位、分模块、分阶段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实务技能。但是由于各岗位的知识体系是分散的、割裂的,相互间不能融合,会计岗位实务知识与会计信息化知识不能相互衔接,导致知识内容分散,专业岗位实务能力与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不能相互融合,不利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一)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应构建起一个脉络清晰的课程框架,以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先修课程,以会计岗位核算实务和会计信息化操作实务等课程为核心专业课程,以综合实践的课程作为能力拓展及延伸课程。学生通过先修课程掌握了会计专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而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将基础知识应用在相应的专业岗位上,进而通过综合能力拓展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专业岗位实务操作能力及信息化处理的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二)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以就业导向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任务为内容主线,以岗位实务信息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以综合岗位运用能力为评价标准。将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技术应用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操作有机融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理念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课程设计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探索学习过程与学习领域目标、工作项目,设计学习情境,分解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要素和条件、场景、环境等客观要素,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角色扮演、仿真操作、实训强化、项目教学等形式展开教学,让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培养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培养的途径是工作情境与项目,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与规范的行为,锻炼学生迎难而上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零对接,有助于学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实现途径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31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1 会计信息化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已逐步成为企业管理变革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革新,更是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变革。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化有利于企业运营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还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高,要求其了解会计信息化、掌握会计信息化管理方式。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机构。为使高职会计专业能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不断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利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信息化的会计人才。因此,进一步实现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非常重要。

2 会计信息化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2.1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

从管理角度来看,会计专业可分为以核算为基础的课程和以分析、管理、决策支持为基础的课程。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培养方面都是以手工会计来进行设计的。因此,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任务势在必行。

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必须围绕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来展开,重构会计专业知识,并将其与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岗位联系起来,进一步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2.2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

大量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大中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程度非常高,而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程度较低,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将教育目标在横向方面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机构上,而在纵向方面应定为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在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转变以手工制作为处理手段的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变为以信息化处理手段为主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会计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2.3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会计专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在科学分析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

2.3.1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典型案例,“边讲边练、多讲多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2 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会计课程与会计专业项目训练,都应要求学生实施现场案例、演练现场场景,这不仅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条件达到“一人一机”,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网络支持,以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学生按时提交课堂作业。

2.4 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服务于企业的,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而存在的,所以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实践教学,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使其能胜任各个会计工作岗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应设置实践模块,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实践模块要包括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纳税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基础会计实训模块等。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5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培训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时,应着重加强教师参与会计信息化技能的实践,将实践结果同教师的考核、职称等挂钩,从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技能实践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信息化实践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师资水平,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

3 结 语

在会计信息化视角下进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因此,要重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培养出符合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萍.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高职会计专业课程重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274-275.

[2]金阳.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273-274.

篇7

一,实习结束,应该交学生实习情况考核表,考核表应认真填写,并由实习单位加盖公章.学生实习情况审核表的格式见附表一,同学们可以从校园网下载;

二,实习报告<>的内容要求与会计<>专业相关,自数不少与3000字;

三,实习报告<>的编排要求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两行.固定内容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标题:即"实习报告<>"四个字用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副标题(可以不设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姓名,系别,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成绩: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成绩栏内容留空,由指导教师手写.

正文文字:另起页,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页码:正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打印,页码位于下部居中.

实习报告<>一律用B5纸打印.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上25.4mm,下25.4mm,左24mm,右23mm.

装订:左侧装订,三个钉

四,时间要求

毕业实习时间至少为3周,系里会为每一位毕业生安排指导老师,学生应在确定实习单位后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并且应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进度完成毕业实习报告<>.

确定实习单位时间:XX年3月1日前

XX年3月15日前至少与指导老师沟通一次(电话或电子邮件均可,指导教师电话和电子邮箱在校园网查找)

XX年3月底应完成实习报告<>的大纲,并请指导教师审阅

4月15日前完成实习报告<>的初稿,请指导教师提意见

修正,充实实习报告<>,与指导教师随时沟通

5月15日,实习报告<>交稿

注意:毕业生一定要按照要求的规格和时间完成实习报告<>,并要求提交实习单位盖章的考核表

附表:

学生实习考核表

姓名

专业,班级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实习报告<>题目

成绩

签 章

年 月 日

实习报告<>的范文之一

税务事务所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成都,曾被《新周刊》杂志誉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中国第四城".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在中国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现又正值中国入世,深化西部大开发的双重历史机遇,如何招商引资,打造城市竞争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好西部城市的表率.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无疑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加深对税收政策的领悟,了解税务机关——税务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我来到了成都锦瑞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7月——8月)的挂职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

成都锦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和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注册税务师事务管理中心批准成立,为企业提供税务,税务咨询和税务策划等方面服务的税务中介服务机构.公司主要分为两个部门:综合部与部,此次实习我主要在部工作.

三,实习成果

部主要业务是为企业做税务,其中主要包括:1,税务登记;2,税款计算和纳税审核;3,申报和缴纳税款并依法退税;4,申请减,免税;5,企业税收复议,提供涉税诉讼税法依据;6,制作涉税文书.

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获取了不少新知识也巩固了许多老知识.

首先,刚进公司的几天我就体会到了公司制度的严明,还有从事税务工作的同事的敬业与热情,他们具备专业素质,不惧日晒雨淋,

对客户体贴备至,只要客户有要求,不管再辛苦同事们也马上行动,最大限度为客户着想,例如:有一次我和同事到春熙宾馆拿报表,结果客户的税控专用发票快用完了,需要马上补充,并且由于税控收款机的限制,必须当天下午之前买到,同事对这额外的工作并没不悦,并承诺17点前一定送到.面对某些客户的故意刁难,同事不仅不恼,而且笑面相对耐心的解开他们的疑惑.例如:成都市政府就安置残疾人员下达了一号政令,这本一项是造福残疾人同志的很好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但是,当同事们把文件和相关资料送达企业手中时,企业却认为,是政府有意借此增加他们的税赋,十分不理解,同事们面对企业的刁难,并不是一问三不知,也不是有意推卸,而是耐心的向企业解释,对企业做工作,使很多企业最终明白了政府的用心良苦.

其次,纳税的申报期决定了部业务期的特点.每月的1号到10号是企业纳税申报期,因此这段时间的部的业务也是最繁忙的,此后的一段时期,时间就相对宽松些,同事们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为自己"充电",在所订的资料中,我能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成都税务公报》这份杂志是由成都市地方税务局主办的,其中,"在税法公告"栏中,我能了解到最新的税务政策,例如,《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检查的通知》"依法治税"栏中我能了解到不法企业为了偷逃纳税所采用的各式花招,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恢恢法网,总是能将其一网打尽;"征管天地"栏是我最喜欢的,它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告诉我们一个税种的征管,并且对一些特例也有说明.比如,我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原来就只知道工资,薪金所得,税法规定以每月收入额除去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实际上考虑到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收入,不征税,要从个人所得税扣除,为便于计算,对不征税的项目从总的所得中扣除200元,加上税法规定扣除标准800元,故在实际操作中按1000元/月的定额标准进行扣除,所以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月收入额-1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四,评价小结

在短短一月的实习时间中,我体会最深的莫不是税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面对如此种种形形的大中小企业,诸多的税种加各种优惠政策,对我们的税务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企业——税务机构——税务机关,三者之间如何沟通以致达成默契,并传递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我想寻求一种好的制度,把税务工作化繁为简,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才能创造出质量和效率.税控收款机的出现我想也是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产物,利用它税务部门就可以方便地取得纳税产每月的销售资料,并记录在税务部门的电脑中,供税务部门实施征收,统计,分析,稽查,为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准确和科学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它又能如实记录每一笔收入,业主不必亲自守在前台,既减轻了业主的管理负担,又担负起在前台监督经营的作用,帮助纳税人加强了企业管理,这样也有效的避免了偷逃税现象的发生.

这次实习是有益的,为我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准备了很多良好的知识与经验.

实习报告<>的范文之一

会计<>部社会实践学习报告

转眼间暑假又过了,又迎来了充满挑战新学期.本人在宏达器材厂的会计<>部进行了社会实践学习,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器材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的是老会计<>霞姐.刚到会计<>部霞姐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以前的暑假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霞姐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 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霞姐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霞姐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应用分析

依据翻转课堂及构建主义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一套“两阶段、五步骤”新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旨在改善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出会计电算化专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两阶段、五步骤”教学模式主要是:“两阶段”是指将学生学习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翻转教学阶段。“五步骤”是指将课堂翻转教学阶段分为组内讨论、个性指导、交流总结、拓展提升和反馈评价等五个步骤。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春季班和普通班进行《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总账和报表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实验。实验过程中对于春季班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对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比较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两个模块进行对比试验,经过学习,采用完成账套的方式进行检验。春季班平均成绩为91.93;普通班平均成绩为86.13。春季班100-90分比重为58.65%,90-80分为22.90%,80-70分为18.45%;普通班100-90分比重为38.1%;90-80分为44.05%,80-70分为16.67%,70-60分为1.19%。90分以上的比重春季班高于普通班20%。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本次共向1班学生发放73份问卷,共收回68份有效问卷。本次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意见。调查结果表明:62%的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效果较好。31%学生认为课前自主观看视频和查阅资料效果较好;3%的学生对课堂时间分配非常满意,39%的学生对课堂时间分配满意;45%的学生更喜欢小组讨论的方式;12%的学生喜欢互动教学的方式。通过调研,还发现学生在课下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其次是咨询教师;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下学习难点主要集中于自控能力较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方面;课堂学习的问题主要是不善于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进行小组交流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组间评价不合理等方面。

通过分析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学生整体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较为认可,同时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可以接受课下学习、课上交流讨论的方式。但也存在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交流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取得成果

(一)重构了课堂教学环节

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视频及相关资料的学习,通过线上答疑及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上,则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通过组内讨论、个性指导、总结交流、拓展提升和反馈评价完成知识内化和拓展的过程。改变了传统课堂较为沉闷的局面,提高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体会到学习重要性,自主、自愿完成学习内容。

(二)构建了双重交流平台

及时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是基于翻转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课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和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之间亦可以同样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课上,教师将原来课上教授时间用来引导和推动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和拓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交流和评价等方式进行学习过程及成果的交流,教师通过参与到小组讨论的一对多、个性指导的一对一、小组总结的评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不再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而是形成一种学习文化,将学习看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三)形成了多元评价方式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平日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过程性考核和结果考核并存的多元考核方式。翻转课堂模式下,增加了以学生参与度为主的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包括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相关情况的考核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考核,还包括组长评价、组间评价等敦促学生之间互相激励学习的考核方面。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1.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翻转课堂的起点就是需要教师去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视频内容。在制作视频时,如何选取视频内容,如何设计视频中相关元素,怎么让视频所呈现出的效果达到最佳,如何通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

2.掌控课堂能力。课堂组织环节如何安排学生互动、如何开展小组交流合作,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进程,如何掌控课堂秩序从而达到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组织和管理能力。

3.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交流互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答疑、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求教师不再是只站在讲台上,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在小组讨论、指导、提升和评价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于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用不懂的语言、动作和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管控能力的挑战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的重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将其付诸于行动。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课下视频观看、资料查阅、总结问题、课堂上交流互动、组间讨论、总结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管控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课下时间,能够自主学习,可以和教师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2]王朋娇,段婷婷,蔡宇南等.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79-86.

篇9

实践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三层双轨六位一体;一体化;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F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80-04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不是“高等”而是职业,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讲是职业胜任力,包括个人适任力,环境适应力和行动胜任力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高职实践课程体系。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实践技能差

调查发现,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中,基本上是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之间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契约的约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不多,专业对口率极低。一些学校仅仅停留在单项实训层面,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集中地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实践操作系统性差。1.专业技能训练少,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尚未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灵活性差,学生职业胜任力差,单位满意度低。2.尚未建立突出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仍以笔试理论文化知识为主,没有突出行业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考核,没有把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二)校企合作开展不力,校外实训基地难以落实,实习锻炼达不到预期目的

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很难实施,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即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签署了"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该专业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往往不可能,顶多是实习基地参观实习,时间在半天到一天。原因是由于学生业务不熟,既不能给公司增效,又增加单位的负担,加之公司财务人员不愿意学生接触他们的财务机密,更不愿意主动培养学生与自己竞争。即便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但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只是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达不到预期实践锻炼目的,这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

(三)模拟实训室缺乏仿真性与系统整合性,人才培养规格不高

通过调查,现阶段90%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及电算化实训室,但70%未能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只不过是一些电脑加几个软件,缺乏会计工作环境,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达到分组轮岗轮训的目的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更何况手工记账资料与电算化资料截然分开,缺乏系统整合性,这样手工实训结果不能得到计算机的验证,学生也就无从体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了。

(四)专职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考取了会计师以上职业格,获得了“双师”职称,但是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由于没有到企业从事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再者一些老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缺乏会计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相关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系统性实践教材和教学案例短缺,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系统性实践教材比较缺乏,没有系统、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资料。1.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大多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其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内容相当分散,不会对一个完整项目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内容组织,而是按照学科设置。2.即使一些院校开发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的实践教材,只是账务处理过程,缺少反映经济自身办理过程,比如审批、纳税、稽核、检查、审计过程。3.对于实验和实习的程序目的、训练项目和具体技能要求、实践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等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缺少系统的指导性文件,致使实践性教学不规范,影响了教学质量。4.不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案例的建设,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重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源于企业及行业,又高于企业及行业,将企业、行业的工作过程提升为高职教育过程。即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践职业领域,进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归纳、提炼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然后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需要开设的实践课程等,构成实践课程体系,最后组织实施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和设计

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出纳、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岗位,在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具体有以下实践技能1.珠算与点钞;2.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3.出纳基本技能实训;4.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5.手工会计单项岗位实训;6.手工会计混岗综合实训;7.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实训;8.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9.校外培训;10.技能竞赛;11.多证强化;12.顶岗实习。

(三)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和递进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账和计算机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岗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构建“职能定学、多证培养、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递进式实践教学组织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即由单项岗位实训(包括基础会计技能、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技能大赛(包括珠算点钞大赛、会计知识技能大赛、ERP技能大赛等)――考证强化(珠算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初级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等)――混岗综合实训(建账、预算、核算、、审批、纳税、记账、报告、审计等一系列会计经济业务)――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软件账务处理与分析――ERP全面预算与控制,提高财务效益,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课证融合,保证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为了确保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我们还得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生态教学,更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相协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实现教学生态化,尤其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更应实现生态教学,使得教学与市场环境的变换相一致,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教育新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生态系统。

(二)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胜任力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演练做”,教师系统性地引导教学,发挥“点拨”职责,开创引导型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采取网络教学、动漫、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在线论坛与答疑,QQ、BBS、电子邮件等拓宽师生联系渠道,提供全面,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思维引导,学生经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个人适任职业发展过程,最后达到、适职适任,与环境相适应。

(三)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柔性化实训教学

实施柔性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更趋于“工学结合”。1.实施集中授课,上午课堂教学、下午上岗操作;2.理论与实践轮留交替一周的“工学交替”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一学期末1~2周安排一门会计综合实训课,实现系统化教学。4.事务所实训基地进行全天候上岗操作或实践培训,使学生在上岗操作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更能增强会计电算化实战能力。5.把毕业综合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训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与具有职业针对的专项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大多是单项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岗位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故实践考核要突出实践应用性,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实验考核体系。1.实践考核成绩能量化的要量化,由分项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完成情况、实验设计数据及流程、实验报告、小组同学评价五部分,对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2.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实施以实行“企业考核为主”,“校内教师考核为辅”的的项目考核法,实现学生上岗业绩与学习成绩双向融合。3.甚至某些实践课程,在考核内容上将“课程考试”和“认证考试”合二为一,从而增强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五)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搞好多方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力争建立仿真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室,应安装先进的ERP软件,从预算、市场、融资、日常运转、财务、人才等全面预算与管理。模拟实习室用隔板分成不同岗位的主管会计、制单员、审核员、出纳员、记账员和报表报税等财务部门,并配置财务工作所需的各种用品用具,包括各种公章、手章、会计科目章、转讫章以及各种银行结算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在仿真实工作、环境、岗位、内容和流程中进行岗位工作的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

切实加大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教产合作,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达到校企双赢、校企互动的良性循环。努力改变校企合作难以落实的局面,与多种企业多方向开展校企合作。1.与生产企业、工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及流通业和事业单位等合作,适当采取对其车间、材料库、仓库、财务部门等参观见习,专家讲解、培训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对企事业单位有所认识,从而更容易接受会计知识,有助于实践技能的提高。2.企业与学校建立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实际经验。重点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突破口建立实训基地,采用记账方式,学生一方面了解真实的企业的经济业务往来账款的会计处理等,另一面给别的公司做账,大大提高了其实践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职业胜任力。3.行业、企业、会计事务所和学校联合创建大学生会计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承担培养合格人才的职责,有义务接纳实习生并培训指导,致力于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质量。4.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可以创办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这是一种新型全真实践教学模式。它对外是开展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是训练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操练场,具备会计人员的教育职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财税咨询公司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有助于提高训练学生的实战经验。同时体验单项实训无法做到的银行的往来转账结算,纳税申报等工作,真正做到理实通融,教学做一体,开创一种独有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六)强化“双师”,“名师”建设,提高专职教师实践技能

1.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职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在职进修、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

2.通过激励措施,让教师考取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双师达到85%以上;

3.分期分批派遣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到主流软件公司像用友、金蝶等参加培训,或者深入企业实习,顶岗锻炼,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安装、维护的技巧与方法,学会用Excel进行成本计算,费用汇总及图形分析等。

4.让一部分骨干专业教师在企事业单位或会计事务所长期兼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真正达到双师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5.要打造会计电算化专业名师团队建设,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做到会教,教得好,会做,做得好,德才兼备,提高专业团队整体素质和实践教学技能,强化院校内涵建设。

(七)加强系统性实训教材和实践案例教学建设,使得课堂实践实训与上岗操作实现零距离交汇

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材要适合高职教学,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职业教育技能鉴定的要求,可以编制实训课程及实训资料,应用改革与创新教材。在编制实训教材时,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系统化组织内容,要把新标准、新方法和新人力及时反映到教材中,以优化教材体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密切结合,以培养社满足社会需求的不同规格的人才。

经典的案例,组织教师开发、编写、,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精心选择具有仿真性、连续性和代表性的模拟实践资料,教学案例既可以来自教师的实际工作,也可以参考经贸报纸杂志,企业财务报表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编写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库,均可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教师进行引导、提示、总结;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和财务软件应用技能。手工与计算机资料要统一,能互相验证,即手工会计实训完毕后,一些案例把资料带进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从建立账套――完成初始化――账务处理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及会计报表核算子系统的全过程,熟练掌握软件提供的各种功能。

(八)深化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加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高职教育要以企业为主体,职院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建立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整合相关实践课程,使其手工记账和电算化实践系统化和集成化,努力提高实践管理水平,保证教育质量,“门当户对,寻亲访友”找行业背景(地市级也管用),寻求行业、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在教产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课与实践课可以组合在一起,边学边练,改变以往按三段式规划教学的惯例。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安排《会计实务模拟》等实践课,以便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注:本论文是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NZK-2010008。

[1]徐新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0.

[2]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

[3]李凤云.简论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措施[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篇10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技术条件下教学的需要,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对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率先施行模块化教学方式(MES),真正实现了将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准确地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MES);课程设置

近几年在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中发现,毕业学生中在每一方面都学有专长的毕业生往往是工作岗位上的优秀者,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很多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能手及技术骨干。而在学校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算差,但没有哪一门课程或哪一方面学得比较精的学生往往找不到工作,或在工作中也是平平常常的,没有竞争力。毕业生就业后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表明,在工作中能帮助他们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往往是那些在学校里学得特别精的、与工作方面相关的几门课程。且由于目前职业院校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专业教学计划又基本是按原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杂而多,因此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都学到一点,但没有哪一方面能真正学懂、会用。这种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企事业单位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1.动手能力差。

2.思维不活跃,适应不了快速变化的技术要求。

3.自我学习能力差。

因此,对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其主要实施方案就是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重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采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由于我校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有专业课老师都希望学生将相关课程学通学精,但由于教学时间少、学生基础差和每个同学的兴趣、偏好不同,学生不可能将每门功课都学通、学精。所有课程都平均用力,结果什么都学了一点但没有哪一方面知识或每项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也不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若将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那么就可以做到既能促进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又能使学生学有专长,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传统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的课程门次较多,涉及教学内容较广,理论课程较多,多而不精的状况,为今后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模块化教学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尝试。

一、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方式(MES)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要求专业的设置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按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来设置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方案,教与学有具体的、唯一的目标,上课教师要按具体的目标来进行专业教学和成绩评估。

二、在我校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按照中等专业学校课程设置,每一个专业的课程之间是一种链状关系,它既要考虑知识的全面性、连贯性,又要考虑知识的扩展性、实用性,各门课程的教学是一环扣一环,不能断开,也不能改变顺序。前面的课程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面课程的学习,再加上每位上课教师都会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就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在各门课程上疲于奔命。加上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基础弱、底子薄、接受能力较差,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针对性不强,学生对于系统化的理论知识难于吸收,导致学生学习的劲头不足,掌握的技能也不扎实。为此,我们提出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模块化教学,该教学模式以“够用、实用”为准则,重点突出一个“职”字。同时认为若还是按照计算机专业原来的课程设置来安排教学,对现在的学生及教学时间来讲都不适用。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并不需要对整个专业所有课程内容什么都懂一点,但没有任何特长的人才,就像一个不懂得计算机维护的学生可以熟练运用图形图像软件,一个擅长程序设计的人不一定熟悉电子商务一样。在各门课程中,photoshop与VF、C语言与网络之间,是独立、互不影响的。同时除了计算机类的课程之外,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还需要补充一些其他的知识。如学习电子商务就要增加财会方面的课程;学习图形图像处理就要增加美学、摄影学方面的课程。我们可以依据课程所具有的独立性,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计算机专业课程结合应用领域的不同,划分为几个模块,注重实际效果,培养实用性人才,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三、在我校实施模块化划分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对初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亦可分为几个基本模块,如办公设备维修、电子商务、图形图像处理、网站维护等。在教学设置中可以考虑把与模块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该模块的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既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明确又学有所长,真正实现了与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模块化教学正是适应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对专业课程进行的一种划分和组合,这种划分能够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使得学校的教学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无缝接轨,使得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使培养出来的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某一方面人才的需求,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胜任各领域、各层次的工作,同时也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模块化教学可分为模块的选定及具体实施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