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2-08 17:5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运营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公营车辆技术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根据行业管理部门有关精神,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车辆管理
第二条公营车辆机务工作归口机务处管理。
第三条公司办理完毕车辆入户、营运手续后,调拨到各相关车队组织运营。
第四条机务处及各相关车队应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档案和各项原始记录,贯穿于车辆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内部调动车辆,车辆调出单位必须保证其技术状况良好,不得拆卸、更换车辆任何部件和附属装备,并将车辆相关牌证、随车工具以及技术档案随车移交。
第六条各车队应监督、督促驾驶员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工作,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车辆完好率应保持在95。
第七条依据有关技术规定,制定合理的车辆一、二级维护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正常情况下,一级维护停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二级维护停库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一、二级维护不得占用工作车日。
第八条车辆发生故障,驾驶员应及时报告,由车队机务员负责向维修厂报修。维修厂应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修理,不得有因车辆故障未及时排除而造成车辆停班、误班的现象发生。
第九条车辆途中发生故障,驾驶员应及时向车队报告。车队应及时组织旅客接驳,救援故障车辆。高速公路上发生此类情况,驾驶员应主动配合交警部门妥善处理,不得擅自离开。
第十条车辆发生机损事故,车队应组织技术人员分析原因,评估损失,明确责任。属驾驶员操作原因引发的机损事故,由驾驶员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属维修厂责任的,由维修厂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属其他原因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第十一条驾驶员交接车辆,必须由车队有关人员负责办理交接手续,并做好车辆交接时实时技术状况、油料消耗等记录。
第三章车辆的定额管理
第十二条燃油管理
1、燃油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包干使用,节约归己,超额自负。具体定额指标经跟车写实后另行确定。
2、车辆必须在指定的加油站加油,凭票报销。驾驶员按规定燃油标号加油,车队应做好燃油考核记录。
3、车辆进厂维修,不得使用燃料油清洗零部件。
4、车辆因肇事而导致的人力无法控制的燃油损耗,各车队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轮胎管理
1、各车队应对轮胎实行“二账”、“五登记”的管理制度。“二账”即必须建立轮胎总账,个车台账;“五登记”即入库、发放、翻修、异动、报废登记。
2、领用的新胎和在用胎应在胎体侧面适当位置烙上由各车队第一个(或头两个)拼音声母、年份和轮胎编号组成的字样。
3、驾驶员应按相关技术要求合理使用轮胎,适时进行翻边换位,最大限度地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4、轮胎定额里程,主要根据厂方的相关技术数据和车辆运行的道路状况确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具体定额标准另行确定。
5、丢胎、爆胎、碾胎及轮胎早期磨损的处理
A、轮胎丢失:驾驶员应按轮胎欠驶里程折算价格的100赔偿。达到定额标准的,每条轮胎按20元计赔,轮辋按原价计赔。
B、爆胎:按欠驶里程的50计赔(属厂方质量问题已追偿的除外)。
C、碾胎:前胎碾坏、后轮并装胎同时碾坏,按欠驶里程的80计赔;后轮单胎碾坏,按欠驶里程的50计赔。
D、因轮胎早期磨损而达不到定额里程提前报废的,驾驶员应按欠驶里程折算价格的50赔偿。
第十四条配件管理
1、配件消耗定额标准,应依据车辆类型等级、车龄和道路状况确定。
2、各车队要建立汽车配件领用审批制度,维修厂(车间)材料室要建立个车配件领用台账,凭单位批准文书发货。
3、建立配件配送物流机制,实行零库存管理。所使用的配件必须保证质量,必须附有产地、合格证等能证明配件品质的相关凭证,做到不是正规厂家的产品不进,无合格证的产品不用。
4、配件消耗实行年度考核制,以定额为基数,实行节奖超罚,奖罚额度另行确定。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款,对责任人处以20__元罚款。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八条款,对责任人处以200元罚款。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九条款,扣罚责任人信誉质量保证金200元罚款。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十条款,属驾驶员责任的,驾驶员按损失金额的50赔偿;属维修厂责任的,维修厂按损失金额的100赔偿。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款,造成经济损失的,由相关责任人负全部责任。
第十九条上述罚款均上交公司。
第五章附则
篇2
关键词: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出行的关键,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以及缺乏管理人才、资源、技术支持等问题,文章就上述一些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标准不一致
由于我国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也不尽相同,而且各地域的民俗、生活习惯等也不相同,因此,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上也并不统一。该种现实情况通常会导致不同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从而降低了运营协调管理的效率,容易发生浪费运营资源的现象,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管理。
(二)安全评估存在偏差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然而在实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或部门并没有对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的安全措施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缺乏安全监管,未对消防工作进行验收等,安全评估工作不到位;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检查,更没有召开专业的安全会议对交通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情况堪忧。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低、成本高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由政府财政部分进行投资和运营的,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垄断运营状态,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力,致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另外,很多城市地铁车站中的相关设施、设备的造价较高,使用率却偏低,导致地铁车站的总造价提高;同时,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时,缺乏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出现了超载或空载的线路,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利用率。
(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参照铁路的运营标准,来建立自身的运营管理办法,另外,其也参照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办法,建立自身管理制度,这造成管理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不相符的现象,而且不符合当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模式,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并统一规划管理
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需引入竞争机制,使规划管理系统化、统一化,使管理制度更为全面,改变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的现状。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因此,作为地铁公司,应全面提高自身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意识,改变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地铁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民间的资本,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城市实行地铁运营,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深入,很多大城市的客流量持续攀升,很多车站需要限流,才能保证运输的畅通。从城市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积极加强安全管理和责任监督,保证线路运行更加安全。同时健全国家的相关规定,完善安全运管理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的建设。新开通的线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条件,保证验收的严格执行。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线路来说,需要提高其服务水平,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健全安全评估体系,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规范化、安全化。
(三)科W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轨道交通规划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设置轨道交通线路的两端。从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来看,地铁线路所到之处,对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郊区的荒地成为现代新城。不过其中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线路终点选择不合理,则周边的商业、楼宇等配套设施很难跟得上发展,这也从实例证明了,仅仅依靠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轨道交通规划,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利用率。
(四)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想要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水平,就必须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话,就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非常缓慢,运营管理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并逐渐朝着定量化管理方向进行前进,而且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应大力推广和实行完善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度上做出明文规定,进而对全部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限制和规范。
篇3
公司领导把我安排在运营管理部,起初还担心该部门的领导会不会太严肃,同事会不会难相处,但很快的,这些担忧就被排除了。
运营管理部是清一色的男生部落。张经理,这个部门的老大,但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畏惧,反而给人一人亲切感,他对我的工作;杨经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可爱的一个大男生”(可能我对他的这种形容有点不妥,但实在是想不出还有其它更恰当的形容词了),他脸上总挂着他的招牌笑脸;武刚,高大帅气的男生,而且篮球打得挺棒(当然,这是后来才知道的)。这几位男同胞们都挺幽默的,愉快的气氛很快的让我融入了这个小团体。
我对物流的概念,了解的知识浅显。对于物流的本身感到很神秘,不敢想象现实中的物流业和心目中的物流业有那些不同之处。对于物流,我只是知道它是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但没有想到它的实际操作却没有这么的简单。就以我现在所属的长沙分公司运营管理部的工作范围来说,已是很复杂的了。
刚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感觉一头雾水,幸好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逐一对各个业务的进行了解。长沙分公司主要有几个业务单元:销售物流(又分长沙销售物流部、南海销售物流部、十堰办事处)、供应物流一部、生产物流一部。运营管理部主要是负责对整个运输和配送过程进行监控、协调、组织运力,对承运商的管理和关系维护,根据单据及运输评价考核承运商。
例如长沙销售物流部是发车量最多的,但同时事故率也高,有人为因素也有非人为因素,为了提高安全操作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对此公司也相应的制订了安全管理办法。还有其它所存在的问题,都一一制定了管理方案。我觉得更重要是各部门之间,在相关业务方面应该紧密合作,勿以不相干的态度来应对,必须提升彼此的合作精神。
篇4
1.目前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范围
对11个设区市保障性住房行业主管部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5份问卷中有13份(87%)认为,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只包括物业管理,2份(13%)认为后期运营管理包括物业管理和医疗、文化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可以看出,目前河北很多地区对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理解非常狭隘,把目光只停留在物业管理上,这说明他们对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理解还很浅,还没有把住房保障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考虑,对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2.责任主体和直接管理者
对11个设区市保障性住房行业主管部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个设区市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主体都是住房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其中有7个市(64%)是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有4个市(36%)为房屋所在区行业主管部门。有7个市(64%)后期运营的直接管理者是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有3个市(27%)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1个市(9%)委托给专业房屋(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河北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都是政府部门,绝大多数市房屋的直接管理者也是政府部门,3个市成立的专门管理机构亦为保障性住房行业主管部门隶属的事业单位。
3.房租标准和物业费标准
从调查结果来看,房租标准相对较低,甚至有5个市廉租房房租一个月才1元钱。半数以上地方对于廉租房没有征收物业费,已征费地区的征收标准也较低。所以靠房租和物业费并不足以满足后期运营管理的资金需要。
4.后期运营管理资金主要来源
调查显示,目前各市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房租和配套设施经营收益。具体而言,6个市(55%)是财政资金,2个市(27%)为房租,3个市(18%)是配套设施经营收益。从访谈情况来看,各市目前后期运营管理资金压力并不大,其原因在于:第一,管理人员基本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员经费不必负担;第二,目前主要精力在建设,对后期管理还基本没有涉入,连基本的物业管理都没有启动,也就没有产生多少开支;第三,住房基本都是新建成房屋,不涉及维修养护。
5.后期运营管理的难点
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11个设区市中有9个(82%)认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最大的难题在资金,1个市(9%)认为是时间与精力,1个市(9%)认为是住户配合度。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反映,为了建设保障性住房,财政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还负担了大量银行贷款。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开支不仅包括人员费用、行政费用、房屋维护费用等直接开支,还包括还本付息的开支。由于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的特点,租金水平低于市场租金,并且又基本不收取维修基金、物业管理费等费用,房屋的规模越大,时间越久,资金压力也就越大。在访谈中,笔者专门就小区管理养护等工作是否吸纳物业公司参与进行了提问,有3个市(27%)聘请了专门的物业公司介入,其余(73%)全部由部门组织力量管理养护。
6.住户满意度
对住户的调查结果显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小区住户对小区的整体环境是满意的。笔者认为,其原因包括:其一,当前大部分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刚刚入住,基本都是从脏乱差、低矮破的房屋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与之前处境相比,正处于幸福感最高的时期;其二,当前保障性住房都是新房,房屋破损、设施损坏等问题还没有出现,正处于房屋条件优良时期。可以看出,当前河北多数城市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采取政府主导模式。第一,责任主体和直接管理者都是保障性住房行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不仅负责政策执行和筹集资金,并且直接参与到管理运营当中,负责配套商业设施经营、小区养护等具体工作。第二,运营管理资金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后期运营中的人力、材料等所需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第三,管理范围主要包括准入退出和小区的物业管理,但物业管理并不全面,仅停留在配置保安、对小区卫生进行清理等方面。
二、河北省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问题
1.主管部门认为存在的问题
对11个设区市保障性住房行业主管部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区邻里关系方面,6个市(55%)反映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小区的邻里关系比较和谐,5个市(45%)反映邻里关系一般。可见,邻里关系方面满意度稍微偏低。入住保障性住房小区的住户,由于从平房迁入楼房,开敞变封闭等原因,会产生各种不习惯,与邻里公用各种空间,难免会产生种种摩擦,因此邻里关系会受到一定影响。由此可见,要维护好当前的好局面,维护好小区的环境和设施是一个方面,逐渐提高住户互相尊敬、团结友爱的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政府部门在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中,任重而道远。在住户是否注意保护小区设施和环境方面,3个市(27%)表示非常注意,5个市(45%)表示还可以,3个市(28%)表示不注意;在保障性住房治安方面,4个市(36%)反映较好,5个市(45%)反映一般,2个市(19%)反映不好。特别是秦皇岛市反馈,经常有群众反映,自从他们周边保障性住房小区建成入住后,经常发生暴力性事件,治安情况明显不佳。
2.住户调查显示的问题
为了对目前管理者在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小区提供服务情况进行了解,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就两个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一个是“您所居住的小区是否有专人管理”,另一个是“如果有专人管理,都为你们提供了哪些服务”(开放式问题)。在266份有效问卷中,选择有专人管理的有238份(89%),选择没有的为28份(11%)。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填写清洁(打扫卫生)的有126份(53%),填写设置门卫(门岗)和清洁(打扫卫生)的有89份(37%),没有填写的为23份(10%)。调查结果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当前小区管理的范围非常狭窄,基本停留在清洁和门卫两个方面,对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等尚未触及。第二,住户对什么是专门人员管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多数认为有保洁和保安就算有专人管理,少数认为这不算专人管理,或者不知道什么叫专人管理。广大住户对在小区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管理服务心里没数,想法不多,还处于从居无定所到稳定安全,从脏乱拥挤到宽敞舒适,幸福感较强的阶段。此外,针对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小区,特别是廉租住房小区住户就业不充分的特点,笔者对小区住户是否愿意参与小区管理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表明,在266份有效问卷中,有192份(72%)问卷显示,小区住户愿意参与到小区的后期运营管理之中。在谈话中,有些租户甚至表示愿意义务参与,很多住户表示不用太多报酬。这说明,住户参与到小区管理中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的。在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中,可以考虑充分发挥住户作用,吸纳他们参与其中。
3.问题分析
可以看出,当前河北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行业主管部门的精力主要放在前期建设方面,对后期管理运行的关注点主要是准入环节,而对于整个后期运营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对这项工作的实施范围、资金来源等都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
2.制度和法规不健全。
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出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办法,而已制定办法地区的相关规定则很笼统。这致使对后期运营管理的范围界定不清,对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做不好怎么办没有明确的规定,管理运营中各方的权利得不到保护,义务不能充分履行。
3.社会和市场作用发挥不够。
目前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基本上是以政府的行政管理为主,基本没有引入市场,也没有鼓励或者是培养相应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其中。然而,政府的精力和财力毕竟是有限的。从长远来讲,随着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不断增加,后期运营管理的压力必然不断加大,运营管理的成本也会随之越来越高,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独自担负此种重任。
4.小区劳动力资源没有充分挖潜。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住户中存在大量失业或者无业人员,有一大部分人表示愿意参与到管理当中,然而管理者却没有把这部分人吸纳并有效配置到合理的岗位,白白浪费了这部分资源。“以工代费”(以劳动冲抵物业等费用)的模式在吉林、天津等地已经开始推行,值得借鉴。
5.服务范围小。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范围当前还仅限于打扫卫生等低层次服务。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仅是要实现“有居”,而是要实现“安居”。提供便利的交通、医疗、休闲等服务,构建文明、和谐的社区等应纳入到后期运营管理之中。
三、河北省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模式访谈分析
笔者于2013年对河北省和11个设区市保障性住房行业主管部门的12名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主要征询了他们对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政策目标的认定,以及在不同因素下对运行模式的不同选择。基于正式访谈之前赴实地的预调研,笔者总结了三个主要的决策因素,包括:成本、居民满意度和监管难度。正式访谈的主要内容为,在考虑成本、居民满意度和监管难度三个决策因素的情况下,访谈对象对非盈利组织承担模式、私营机构承担模式和政府主导、市场辅助模式的政策选择。访谈结果显示,大家一致认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政策目标为实现可持续运行。在主要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有4个人选择了第1种模式,即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6个人选择了第2种模式,即由私营机构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2人选择了第3种模式,即政府承担主要业务,部分委托市场。可以看出,在主要考虑成本因素的情况下,大部分访谈对象选择了私营机构承担的模式。这是因为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私营机构往往通过注重效率而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在主要考虑居民满意度的情况下,有7个人选择了第1种模式,即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1个人选择了第2种模式,即由私营机构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4人选择了第3种模式,即政府承担主要业务,部分委托市场。可以看出,在主要考虑居民满意度因素的状况下,大部分访谈对象选择了由非营利组织承担的方式。其原因在于,由非营利组织为主对租赁型保障性住房进行后期运营管理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费用,又可提供质量较高的管理服务。
如果采用私营机构承担模式,很可能因为其追求自身利益而无法向居民提供充分的服务;如果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辅助的模式,很可能因为政府管理服务的低效而使得居民的满意度较低。在主要考虑监管难度的情况下,有4个人选择了第1种模式,即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2个人选择了第2种模式,即由私营机构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6人选择了第3种模式,即政府承担主要业务,部分委托市场。可以看出,在主要考虑监管难度的情况下,大部分访谈对象选择了政府为主的模式。这是因为该模式由政府直接承担了主要业务,而使得政府监管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居民满意度两个因素的情况下,有7个人选择了第1种模式,即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3个人选择了第2种模式,即由私营机构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2人选择了第3种模式,即政府承担主要业务,部分委托市场。可以看出,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居民满意度两个因素的情况下,大部分访谈对象选择了非营利组织承担模式。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为,较之另外两种模式,该模式可在为居民提供人性化管理服务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较低的管理成本。在综合考虑成本和监管难度两个因素的情况下,有6个人选择了第1种模式,即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3个人选择了第2种模式,即由私营机构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3人选择了第3种模式,即政府承担主要业务,部分委托市场。可以看出,在综合考虑成本和监管难度两个因素的情况下,大部分访谈对象选择了非营利组织承担模式。其原因为这一模式可在接受政府适当监管的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公众提供公益性较强的管理服务。在综合考虑居民满意度和监管难度两个因素的情况下,有5个人选择了第1种模式,即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4个人选择了第2种模式,即由私营机构承担后期运营管理;有3人选择了第3种模式,即政府承担主要业务,部分委托市场。可以看出,在综合考虑居民满意度和监管难度两个因素的情况下,大部分访谈对象选择了非营利组织承担模式。非营利组织承担模式可在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中发挥平衡成本、居民满意度和监管难度三个因素的效应,而成为大部分访谈对象的政策选择,这为后文提出构建合理的河北省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河北省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模式亟需优化。结合对河北省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现状和问题与模式选择访谈分析,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由非营利性组织负责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推行应该借鉴福利多元主义。Hatch和Mocroft指出,福利多元化可以被理解为在社会照料中由政府、志愿者、商业部门和非正式部门提供服务。福利多元化也可以被定义为福利混合经济,Vogel认为福利传送系统的构成有市场、国家和家庭。上述研究结论可为国内其他省份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模式选择提供借鉴。构建非营利性组织负责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模式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建立非营利性运营管理机构。
当前各地都成立了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公司,建议以此公司为基础成立一个非营利性机构(下简称“运营管理机构”),在公司现有职能基础上增加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职能。将这个机构构建为一个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集、发放,以及房屋建设、运营、管理为一体的机构。该机构具备较为宽泛的职能,可在资金筹集分配、房屋管理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内部协调和运转空间,可为做好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后期运营管理提供坚实的机构保障。
2.实现运营管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笔者认为,管理运营资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租和物业费。费用可以按照普通小区相关费用的一定比率(低于100%)收取。二是配套商业设施经营收入。比如配套建设的商业门面经营或者租金的收入,小区建成后配套设施交由运营管理机构管理,收入纳入后期运营管理基金。三是出售的商品房收入。在建设集中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小区时,配套建设一部分商品房,商品房出售的盈利,部分用于补贴建设成本,部分纳入后期运营管理基金。四是其他收入。如政府可以根据情况每年给予一定补贴,运营管理机构利用小区场地等取得的收入。
3.构建科学的运营管理方式。
运营管理机构根据业务类型分别设置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在每个集中建设的小区按需要设置分支机构,在房屋维修等方面可自己组织队伍,也可根据需要聘请公司。在人员方面尽量压缩固定工作人员数量,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聘用相关人员,避免机构和人员冗余,从而导致成本上升。要注重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大家维护社区环境的积极性,努力建设和谐社区。
4.有效控制成本。
鉴于运营管理机构带有公益性的性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减少运营成本:一是充分吸纳小区闲散人员。低收入人群具有就业不充分的特点,因此,运营管理可以把小区内具有一定能力的失业或者无业人员吸纳到管理队伍当中,这样能降低工资支出费用,也可通过给他们增加收入,为租金和物业费的收缴提供一定保障。二是吸纳社会志愿者。一些不需要特别固定岗位的机构可以吸纳社会志愿者或者大学实习生参与,这样既可以保障工作质量,又可以节省开支,还可以给大学生一个稳定的实习渠道,给志愿者一个服务的舞台。此外,亦可吸纳有意愿、有精力的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助于节省开支,而且有利于与有关政府部门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政府给予支持。优先建设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小区配套设施,对运营管理机构经营的商业、公司等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
5.政府主要发挥支持、指导和监督等作用。
篇5
中国校车市场的运营现状
现有校车大多是非专用校车产品
2010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该国家标准对专用校车的车身强度、内饰材料、座椅构造、被动安全防护设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装备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技术规定。符合该技术条件的客车产品,其安全性将明显高于市场上的普通客车产品。
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国家职能部门监管,上述国家标准成了一纸空文。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所谓校车产品,能够符合该技术条件的屈指可数。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绝大多数校车产品是普通的小型客车,涂成专业校车所要求的黄色,写上“校车”的字样,车辆安全条件稍好,但经常严重超载;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幼儿园、小学,为了节省运营成本,甚至使用微型面包车、微型卡车做校车,并且经常严重超载,安全性无从谈起。
今年4月,深圳共对全市3540余辆校车进行了全面检查登记,发现不合格的校车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一。深圳尚且如此,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运营机制不当和缺乏监管是校车事故频发的根源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校车服务都是商业化运作的。由于该等客运服务运价低廉,大部分地区的政府没有针对校车服务的财政补贴。因此,现有校车服务提供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通常置国家校车安全标准于不顾,使用各种廉价的车辆,严重超载的现象经常发生。此外,《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后,国家路政管理部门、交通警察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国家标准的执行力度不足,对上述行为查处不严,导致大量的不符合标准的非专业校车产品长期违规运行。
由于中国大部分城镇地区的校车安全隐患突出,类似甘肃庆阳的校车安全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我们认为,该事件的处理结果将对广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管理当局产生较大的震慑作用,促使其尽快更换专业的校车产品,并加强运营管理,杜绝安全隐患。该校车事故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敦促各级地方官员,迅速采取措施按照《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着手建立规范、安全的覆盖全国的校车运营体系。
中国专用校车制度尚在逐步试点过程中
今年8月,教育部指定,包括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山东省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六个地区开展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工作。以德清为例,2009年,德清县政府决定由财政斥资2000万元,购买79辆专业校车专门接送小学生,全县实现国标校车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校车的规范运营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招聘专职司机和跟车看护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公司――德清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运营;先后出台了《德清县学生接送工作管理办法》、《德清县学生接送车优先便利通行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赋予校车优先通行权;县财政每年补贴该公司400多万元,学生每人每次乘车支付1元钱,贫困学生免费。
海外成熟校车运营管理机制值得借鉴。
目前美国每年大约有50万辆校车运送约2350万学生上、放学,每年行程40亿英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校车运输网络。据美国交通运输部统计,坐校车的安全系数是乘坐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上学的40倍,校车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校车仅为0.01,而火车为0.04,飞机为0.06,其他公路车辆为0.96。校车事故发生率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的。完善的法律、良好的运营机制,造就了美国安全、高效的校车运行体系。
相比于美国,中国国情与日本有着更多相似之处。当前日本的校车运行方式大致可分为学校运营型、地方政府运营型、专用巴士委托型、专用巴士包车型和时段包车型等五种:
对比如美国、日本等校车广泛推广的国家,可以发现成功的校车运营管理机制,不仅仅是依赖于校车本身安全性的好坏,而是由严格的司机甄选制度,详尽的法律法规,强大的财政经费支持共同整合而成,所以国家职能部门贯彻执行的决心,将成为中国校车运营机制成败的关键。
投资策略
专业校车产品为客车行业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
考虑到中国基本国情因素,随着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城镇人口也逐渐集中,城市中小学生多采用就近就学的原则,主要通行方式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所以校车的主要使用群体是就读离家较远的私立学校学生,以及一些地广人稀的城乡接合处或乡村学校的学生。尤其是近几年来,因为学生数量减少和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我国很多地方“一村一校”变成了“一镇一校”,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变得更加遥远使得农村中小学校车服务需求变得比以前更加迫切。
据统计,美国全国大约有4350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其中54%坐校车上学,人数约为2350万,按照美国当前50万辆的校车保有量的数量来估算,千人校车保有量约为21辆;在日本,约有5000辆左右的专用校车为13万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学生提供接送服务,千人保有量约为38辆。据CEIC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共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在校人数1.8亿,考虑到中国城乡人口的分布结构,并参考美国适龄儿童乘坐校车的比例,我们假设中国27%的适龄儿童乘坐校车,按照每辆校车45个座位估算,则中国的潜在校车需求量大约在100万辆左右,以宇通客车报价约为40万元的专业校车为例,中国校车的潜在市场规模应在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投资标的:宇通客车――专用校车市场的领跑者
宇通公司早在2007年3月就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校车产品“阳光巴士”,2009年5月,参照美国校车标准研发设计的专业校车参展在广东佛山举办的首届教博会。该款专业校车产品不仅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而且结合中国的国情,广泛吸收、借鉴了美国校车产品的设计、制造经验,产品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篇6
一、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的主要模式
按照集中模式的不同,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管理方式主要有:
(一)全集中模式
计划调度、密码管理(仅限使用中央控制锁情况,下同)、账务核算、清机加钞和维护、现金供钞全面集中至同一级机构。
(二)分段集中模式
1.集中调度模式。即计划调度、密码管理集中至上级机构管控,账务核算、清机加钞及维护、现金供钞等实施属地化作业。
2.集中供钞模式。即现金供钞、密码管理集中至上级机构管控,计划调度、账务核算、清机加钞及维护等实施属地化作业。
3.集中账务模式。即计划调度、账务核算、密码管理集中至上级机构管控,清机加钞及维护、现金供钞实施属地化作业,也称为虚拟集中模式。
4.集中密码模式。即密码管理集中至上级机构管控,计划调度、账务核算、清机加钞及维护、现金供钞等实施属地化作业。
二、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操作风险
由于自助设备钞币的清分、装箱、解款、加卸、维护等环节较多,且均与现金打交道,加之自助设备在日常运营中,经常出现长短款的现象,容易因道德原因诱发案件风险。同时,随着自助设备的地域分布越来越广泛,业务运营管理半径和难度随之增加,有章不循、违章操作以及因培训不到位,操作人员误操作而引发的操作风险在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管理中更为凸显。
(二)制度风险
由于各行试行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管理模式多样,许多探索尚无先例可循,出台的制度规程不够严谨、规范,对出现的新问题认识估计不足;制度的贯彻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其内控作用不能完全发挥,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存在矛盾,控制制度风险是各行各层级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管理风险
由于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管理要求细化岗位职责和分工,而自助业务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又客观要求增加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力配置不足的情况下扩大管理机构范围及设备数量和遵守制度、风险防范、降低差错的关系难以处理好。同时,运营风险随着集中管理自助设备运营规模的扩大和设备机型种类增多而增加,运营和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风险产生的重点环节由一线向后台集中,进一步加大了集中运营管理后台的风险防范压力。
(四)服务响应风险
由于实施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管理后,自助设备的运营维护由网点人员上移至后台的集中运营维护人员,虽然体现了专业专注,但增加了管理半径,加大了运营维护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风险。同时,自助设备维修、系统维护、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维护一定程度依赖于各系统开发商和服务供应商,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系统事故、数据库损坏、通信中断等情况,这些外部公司能否为我行提供快捷及时服务响应和服务支持,至关重要,其风险程度必须予以考虑。
(五)系统风险
由于各行在推行自助设备运营维护专业化管理中不断开发各类管控平台或集中作业系统,这些管控平台及系统尚需在业务操作中不断优化、完善,在此过程中,因应用软件的设计漏洞以及系统功能扩充后,其相应操作对应的相关控制点产生的风险也需关注。
三、针对业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内部审计部门的应对策略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1.账务处理。(1)重点关注自助设备清机加钞中现金调拨操作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漏调拨情况。(2)重点关注自助设备后台现金清分、账务核对环节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否遵循“以库碰账”原则完成核对工作。
2.钞箱进出库管理。(1)重点关注钞箱进出库时钞箱的开启权限是否限制,现金风险是否可控。(2)重点关注配装加封后的钞箱出库、进库操作遵循性、准确性,对存在风险是否实现有效的控制。(3)重点关注当封条的完整性受损或钞箱数量有异、进出钞箱归属设备不一致等情况出现时,是否建立特殊情况处理机制并实现授权审批控制。
3.清机加钞监督机制。重点关注是否利用监控录像对清机人员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和遵循性及装填区安防等风险进行监控。
4.自助设备业务外包管理。重点关注业务外包时,外包协议及风险的控制。
5.自助设备集中管控平台。(1)重点关注管控平台中系统参数设置的有效性、用户操作权限管理的合规性、角色对应的岗位管理的健全性。(2)关注在使用指纹认证的系统中,系统用户新增时对新增人员身份认定的严谨性及用户新增审批的合规性,确保系统中用户信息真实、准确。(3)因中央控制锁系统生成的一次性开锁密码是加密的信息,掩码是解密的密码对照表,故需重点关注开锁码及掩码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泄露和失密。
(二)管理部门的应对策略
1.探索并建立与业务发展变化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模式和风险防范机制。由于自助设备的运营包括运行监控、计划制订、任务调度、操作实施等,涉及加钞、维护维修、配钞清点、资金调拨、对账、异常账务及客户投诉处理、安保等多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和优化各个环节的运营管理流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梳理现有运营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包括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应急预案、工作日志和各类登记簿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统一、完整、配套的运营管理制度体系,使之在提高自助设备运营管理效率和控制操作风险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篇7
一是围绕集团公司中心工作积极办好《吉高简报》,5年出版刊发66期,从2014起核算发放稿费近5万元,调动了集团各部门和分子公司的宣传积极性。
二是规范集团公司宣传管理工作,制定下发了《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3次。
三是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5年来,在吉林交通报撰写刊发了215篇报道,做到了集团重要活动无漏报。并邀请吉林交通报和吉林交通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对领导活动、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管理进行采访报道,每年在吉林交通报上刊登专版,在吉林交通广播电台播出专题节目。
四是做好信息采集编辑工作,5年共拍摄各类照片资料19000余张,拍摄视频约6000分钟,并做好资料归档。
五是利用大屏幕做好重要活动宣传工作,从2016年起,制作设计了各类大屏幕宣传动画52个。六是加快推进网站建设。从2015年起进行新网站改版工作,制定了网站改版版面设计、栏目及功能设置方案,参与网页图标及样式设计,并与网站改版公司沟通测试问题,即将正式上线应用。七是加强宣传员队伍建设。举办了宣传员培训班,提高了宣传员的写作水平。
篇8
关键词:教学企业 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实践教学体系不成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与市场需求接轨。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对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一、“教学企业”模式介绍
“教学企业”,原称“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ehnie,简称NYP)在1992年学院发展初期提出的。在此后的学院发展历程中,这一理念被各院系上至领导层,下至每个教师理解、贯彻,并且各院系根据各自特点,将“教学企业”模式予以延续、发展与创新。如今,“教学企业”与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并驾齐驱,堪称世界著名的三大职教模式。
“教学企业”是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集企业生产运作、实训教学、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按市场机制运营和管理的实体。“教学企业”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很多,具体包括:以学校为本位构建的内置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校企双主体共建共管的实训实习基地(包括专业独立学院);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紧密合作、通过公益型第三方组织运作的实训实习独立实体;以企业为本位的内外置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
“教学企业”模式由于具备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实践教学项目的真实性、实践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企业性等特点,较其它实践教学模式更能达到培养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五大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人力资源课程体系。
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第一,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企业”,分别对应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模块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需要,各“教学企业”形成有机整体。第二,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以“教学企业”实践为中心,以“教学企业”的真实项目为主要实训内容,同时与传统的实验课程、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等实践模式相结合。
三、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
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四个要素: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保障。
1.建立以“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通过对人力资源职业岗位、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综合分析,逐步形成由“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为主体,职业素养培养为保障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见图1)。
2.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以来源于教学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学生技能活动等形式,形成“真实项目教学为主,其它实践形式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与企业共同建设成一批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企业”。各“教学企业”与课程对接,服务于不同的能力培养模块,相互之间紧密衔接,形成了立体式的“教学企业”群(见图2)。
3.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具体体现为组织与制度管理、运营管理、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估四个方面。
在组织与制度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实训中心,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分管“教学企业”的副主任负责对“教学企业”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同时,各“教学企业”设一名执行经理,负责教学企业的业务运营和教学管理。
在运营管理方面,人力资源专业根据各“教学企业”的特点,普遍采用了项目制的管理模式。“教学企业”对外承接的项目,首先要经过评估,在满足赢利和教学双重目标的情况下,由“教学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完成项目。
在教学管理方面,各“教学企业”按照学院实训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了标准操作规程(SOP)手册,规范了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各“教学企业”结合实践教学的目标,设置针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制定考核方案。
4.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健全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从师资队伍和项目来源两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保障。
在师资队伍保障方面,首先建立了“教学企业”指导老师的准入制度,要求具备相关工作领域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者才能担任指导老师。具体可采用三种办法加强师资保障,一是校企合作共建的“教学企业”由企业方委派实践专家担任教师,例如豪森威CATI访问中心的指导老师由豪森威市场研究公司的项目经理担任;二是通过派遣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制定了《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人力资源专业每年派遣3-4名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顶岗锻炼;三是适当降低学历门槛,从企业大力引进具有相关领域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担任“教学企业”专职指导教师。
在项目来源保障方面,一方面成立了对外业务拓展团队,积极承接校外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中介的合作,人力资源专业目前已与思源管理咨询公司、新速度教育中心、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等中介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中介机构负责对外承接项目,“教学企业”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及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慎淦.基于校企“双元主体”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36-40
[2]李飞.我国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80-182
篇9
关键词: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经营管理
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审视世界高速公路的发展历史可看出,高速公路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土资源的开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区域间的合作、投资环境的改善、交通出行的消费、生活水平的提升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而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快速、高效、安全、畅通等功能的发挥和高速公路资源的充分利用,对高速公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大致采取四种模式,其一是交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公路管理机构实施行业管理,路段公司或事业管理处负责经营管理的管理模式;其二是交通厅下设高速公路管理局直接管理;其三是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其四是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路段成立公司或管理段负责管理。几种模式下都存在如下问题:
1.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很多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目前是事业性质,行使行政职能,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更不能按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没有竞争机制、缺乏活力;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省(区)在公路管理局以外,又平行设置了高速公路管理局或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政管理局、征费稽查局,致使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造成工作上相互扯皮、推诱,政令不能通达。如广东交通集团公司业务上接受省交通厅指导,而人事、党务又由省委组织部主管,机构改革后,广东交通集团公司应归于国资局管理,集团公司是企业,但它又是正厅级单位,国资局也是正厅级,这样会出现“正厅管正厅”的现象,从而许多问题难以解决。
2.高速公路管理法律制度亟待健全。没有一个健全的法规体系,致使目前的高速公路管理无统一的法规可依,政出多门,职责交叉,相互扯皮,高速公路实施管理的依据仅仅参照普通公路的法律条款,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没有调控手段,无力监管,企业管理目标严重偏离公众愿望,无法体现公路的公益属性,高速公路管理法规滞后已成为影响我国高速公路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路政部门隶属经营单位,双方存在利害关系,无法独立行使执法权,路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制观念淡薄,执法水平不高;部分群众对高速公路认识不够,翻越隔离栅、在高速公路上锻炼、骑自行车上高速的现象时有发生,仅仅通过批评教育收效甚微。
3.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制度需要改革。由于高速公路的多样性、特殊性以及与普通公路的差异性,作为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和通行的养护管理,其要求就更加复杂和严格。当前我国对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和通行的养护管理大多采用“建、管、养一体化”的方式,经营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有效监管机制,这种养护管理模式制约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存在公路病害处理不及时、预防性处理不到位、被动养护较多、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将会大大制约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是我国当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快速、高效、安全、畅通的功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资源,笔者建议:
1. 完善高速公路集团化管理制度。高速公路集团化管理是生产力发展、资本高度集中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组建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运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发挥其投资主体多元化、人才战略科学化、产业经营网络化优势,可为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要循序渐进按市场经济要求,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政府干预为辅助,按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参与竞争,提高自身活力,实现本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健全高速公路管理法律制度。应着手建立针对于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规,以保证高速公路能顺利发展,要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通过立法,调整现有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的地方,理顺高速公路建设特别是运营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依据《公路法》,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的特点,制订、完善高速公路的管理办法、法规和规章;加大高速公路依法管理力度,立法者、执法者和人民大众三方面密切配合,高速公路首先要从路政人员抓起,通过业务培训、物质奖励等多种方式,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行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人民大众的法律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其了解高速公路路政法律制度,支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推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3. 实行管养分离的养护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管养一体”的管理体制,建立管养分离的管理模式,即养护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能与工程施工彻底分开,分离养护施工部门和养护工区为独立核算或具有独立法人主体的施工企业。管理部门通过合同关系管理施工企业,通过监督检查机制保证施工质量,通过计量支付拨付养护资金,施工在合同管理范围内实施养护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发开拓外部市场,管理部门可以集中精力抓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以实现提高养护水平,降低养护投入,提高投资效益,构建精简、高效、统一的养护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联明.高速公路公司化运作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师,2002,14(12).
【2】郭超,樊建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状与改革[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
篇10
关键词:社保基金 运营管理 监督
引文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在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社保基金在征收、管理和使用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保基金的安全和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和特征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是一种为丧失劳动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因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以保证物质、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设计内容已较为广泛,但与国外很多成熟的社保体系相比,我们的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过去,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带有及其浓重的计划经济意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支撑,它不仅关系着社保基金是否能够保值增值,更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效率。
二、国外社保基金现状
1、在瑞典,政府负责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缴登记工作,各个资金管理机构只面对国家登记体系,只知晓交给自己运营的金额却并不知晓资金的来源,这样做是为了降低资金管理机构需要争取资金而产生的营销成本。而且在瑞典所有具备营业执照的基金管理机构都可以参与社保基金的管理,但他们必须按照政府规定对社保基金管理费率有所折扣。在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政府会通过保险公司竞标的方式将其账户转换为保险公司的年金产品。从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看,实行股票、债券、基金、现金、资产等多样化投资。
2、新加坡社保基金实行强制储蓄中央公积金制度,由政府设定基金的存款利率,主要投资于:(1)公共住房及其他住宅。这项举措使新加坡人有着非常高的住房自给率。(2)购买公用事业股票。实行把与政府有关的公司和管理局部分私有化,使得参保人有机会向盈利企业投资。(3)购买经国家批准的股票、债券、信托基金及黄金等等,后来政策放宽,允许购买储蓄保单、政府债券等投资品,但政府对投资品种及限额有着具体限制。
三、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国外社保基金都划拨出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进行运作,一方面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缺乏对社保基金管理的正确认识及专业管理人才。有些基金管理者认为基金管理只是对账务、凭证等进行简单的会计处理,只要对其各环节进行财务监管就可以,但实际上社保基金管理远远不止这些。另外基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较低,专业基础薄弱,知识僵化,无法适应基金运营管理的需要,还有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不强,挪用、占用社保基金的现象屡禁不止。
2、基金管理核算过于简单。社保基金的相关核算数据拥有较高的专业性,包含着很多潜在的相互交织影响的信息。尽管我们实行收支双条线的管理举措,对收入进行集中管理,但这样的管理办法并没有收回基层单位基金管理职能,势必造成基金核算的更复杂化和细致化,也容易导致各个部门对基金运营无法详细透彻了解,造成逃费骗费、重复参保报销等等财务漏洞,致使社保基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社保基金监管不力。社保基金的资金运转及其各项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有力的监管,才能保障资金安全规范运转。我国现行社保基金监管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其下属社保经办机构对社保资金进行行政管理和运营监督,而行政上属于上下级关系的两个部门,下级监管上级,必然出现监管形同虚设的现象。而财政和审计部门也很难甩开手脚独立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如有些地方设置的所谓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在实际运行中枉担虚名,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另外分散型的社保基金管理,无法对资金进行统一规划预算,使用起来随意性很大,风险系数较高。
四、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吸取国外成功经验,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在社保基金的征收环节上,应对基金征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审查,重点审核参保单位的欠费情况、欠费原因及缴费基数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存在少缴漏缴现象。在资金的使用环节,核查各级财政部门是否按照国家社会保障部门提报的计划及时足额划拨资金。同时社保基金在管理上要详细审查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环节。
2、加强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基金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社保基金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养命钱”和“救命钱”。社保资金运营使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社保基金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更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专业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熟悉掌握国家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谙熟财务管理和计算机操作。
- 上一篇:石化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 下一篇:工程公司市场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