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范文
时间:2023-04-06 11:1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新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5685
国内刊号:11-1523/G2
邮发代号:82-849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61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综合印度媒体9月25日、26日报道,在印度商工部长夏尔玛近日率团访问加拿大期间,双方同意在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加强战略合作,决定商签全面经济伙伴协定(CEPA),并提出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由目前的45亿美元增至150亿美元的目标。
夏尔玛对媒体表示,印加贸易合作具有“无穷潜力”,CEPA将推动双边贸易和服务合作上新台阶。联合研究组已就两国关键领域开展研究,交换研究报告草稿,建议启动协定谈判CEPA有助于削减大部分商品关税、增进服务合作、设定投资规则、消除非关税壁垒。加拿大的飞机、机电、农林渔产品等将可自由进入印度市场,而印度的珠宝、钻石、服装等对加出口也有望大幅增长。CEPA预计将使加拿大GDP每年增加60~150亿美元,森工、能源、制造等产业将直接受益。
报道称,印加目前正就社会保障、投资促进及保护两个协议进行谈判。此外,两国还同意建立CEO论坛,为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法国出台50年来最大规模财政整顿计划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9月29日,法国政府提出,计划2011年将财政赤字从今年占GDP比重的7.7%降至6%,并进一步降至2013年的3%和2014年的2%。法国已连续25年未能实现财政平衡,该整顿计划是其50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为实现这一计划,法国政府将在2011年增税110亿欧元,冻结中央政府支出,结束经济刺激措施。6月惋法国10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的息差一度上升至55个基点,法国面临失去AAA信用评级风险。在市场压力面前,法国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但为避免激起民意反弹,法国的财政整顿计划并未涉及医疗保障等敏感领域。越俄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据越南政府网10月12日报道,越俄两国11日在河内举行自贸协定谈判互助研究小组首轮会议。越南工贸部欧洲市场司司长邓黄海表示,越俄自贸协定将给参加各方的经济、贸易、服务和投资带来巨大利益。并认为俄热心于与越南的自贸协定是因为越重要的战略位置可以帮助俄重返亚洲,成为俄走进亚洲,特别是东盟的跳板。
自贸协定将有力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越方可以扩大农产品、水产品、纺织服装等商品对俄的出口。俄方可以扩大化肥、油气、核能、重工业及汽车等商品对越出口。预计2011年越俄双边贸易额将达30亿美元,不久的将来将达100亿美元。
南非将与欧盟签订新的经贸协议
据南非媒体报道,南非政府官员最近表示,南非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作为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的一个成员国,与欧盟(EU)达成新的经济伙伴协议(EPA)。这表明南非在与欧盟签订新的贸易协议的立场上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南非、纳米比亚、
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等五国组成的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曾作为一个区域集团,与欧盟就签订新的贸易协议进行谈判。但由于南非在知识产权保护、最惠国待遇条款和本国工业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上与欧盟的分歧严重,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欧盟便单独与SACU的三个成员国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于去年先期签署了过渡性协议。南非政府现已认识到,与欧盟尽快达成新的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对于南非强化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和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因此决定加快与欧盟谈判进程,显示出相应的灵活性,力争在今年底之前最终完成协议的签署工作。
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冻结小麦出口
据巴基斯坦《商业纪事报》10月15日报道,巴基斯坦政府已经撤销先前做出的将多余小麦继续出口的决定,宣布在洪灾损失和国内冻结小麦出口计划。
2009年和2010年,巴基斯坦因小麦获得大丰收使小麦库存大增。巴政府于2010年5月组成由总理顾问领导、财政部、商业部、食品及农业部官员组成的委员会,专门讨论处理消化富余小麦的途径及办法。最近由巴商业部提交的报告指出,如果向国际市场出口200万吨小麦将使巴基斯坦损失250~300亿卢比的政府补贴。基于此,巴政府提出“更有效地利用富余小麦”,并提出在洪灾损失和国内需求评估尚未做出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将不再出口小麦,“以确保国内需求”。
加拿大政府预计2015/16财年恢复预算节余
10月12日,加拿大政府在一份经济更新报告中首次公布其对加拿大财政预算前景的预测。经过连续七个财年的财政赤字,加拿大财政预算预计到2015/16财年将实现26亿加元的盈余。根据加拿大统计口径,加拿大政府财政年度从每年4月份开始到次年3月份结束。2009/10财年,加拿大因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其政府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556亿加元。报告还预计政府的两年期刺激政策将按计划在2011年3月结束,政府中期恢复收支节余的计划已上轨道。
欧佩克将努力维持石油产量稳定
据阿拉伯新闻报10月17日报道,欧佩克成员国在本次维也纳会议上一致同意将保持已实施近两年,且运行良好的石油供应政策不变。不必过分担心由于美元疲软可能造成石油价格的上涨,以及
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认为,石油价格介于70~80美元之间非常理想,他对目前的石油市场表现非常满意。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
另外,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约为8694万桶,其中经合组织成员国为4594万桶,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为4026万桶。按国家地区划分,美国1907万桶,欧洲(主要指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878万桶,中国915万桶,日本435万桶,印度335万桶,俄罗斯301万桶,巴西271万桶,其他国家3652万桶。预计2011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为884973一桶。
俄罗斯与关税同盟成员国就石油天然气问题达成协议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俄白联盟部长理事会会议与关税同盟成员国政府首脑会晤后的新闻会上宣布,俄与关税同盟成员国就石油天然气方面所有有争议的问题达成了折中的决定俄承诺将在签署统一经济空间一揽子文件之后取消运往成员国的石油出口关税。
关于运往白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关税问题,普京也指出,运往白俄罗斯的免征关税石油数量需要根据俄石油出口能力来确定,运往白俄罗斯的天然气关税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目前正在谈判2011年的免征关税石油数量,白俄罗斯希望从630万吨增加到670万吨,俄希
望白俄罗斯提出补充依据。俄财政部副部长C・沙达罗夫表示,俄可能在2012年后在有补偿的条件下取消运往白俄罗斯的石油关税。
民航业即将纳入欧盟排放权交易系统
《欧洲之声》报道,国际民航组织(IATA)10月8日通过决议,同意欧盟将排放权交易系统扩展至航空业,而无需得到其他国家同意。对此,欧委会表示欢迎,称为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排放权交易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IATA还决定。从2020年开始限制全球航空业的碳排放,并在2050年前每年将燃料效率提高2%。目前航空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3%,但随着全球旅行需求的增长,预计这一数据还将上升。2008年,欧盟决定自2012年起将航空业纳入其排放权交易系统,要求所有在欧盟境内起降的航班均需购买欧盟排放配额,但遭到美国航空业。
德国智库联合报告称2010年德GDP增幅将达3.5%
德国数家权威经济研究机构10月14B发表的联合报告显示,2010年德国GDP增幅将创两德统一20年来之最,达3.5%。但由于2009年德国GDP在经济危机影响下萎缩近5个百分点,今年大幅增长后仍将低于危机前水平。报告同时预测2011年GDP增幅约为2%,失业人数将减少至300万以下。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布吕德勒对该报告所持观点表示赞同,工会则要求应鉴于积极的经济发展趋势再次提高工资水平。
巴西成为智利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赐伙伴
智利《信使报》10月18日报道,今年侄怕月,智利和巴西的贸易额达到53.92亿美元,同比增长66%,巴西重新成为智利在拉美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同期处于此位置的是阿根廷。
在投资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截至6月,智利在巴西的投资已经达到6.65亿美元。如果加上Cencosud集团上周五宣布收购巴西连锁销售网点的7.04亿美元,巴西已经取代哥伦比亚,从智利的第三大投资目的地上升至第二位,如果智利航空公司LAN和巴西航空公司TAM的合并成功,巴西将取代秘鲁成为智利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并且智利在巴西的投资还在继续增长。智利在巴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房地产、修船厂,船运、服务、餐饮和工业。
欧盟和韩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据欧盟网站公告,10月6日,在欧盟一韩国峰会期间,由欧盟贸易专员古赫特和比利时外交大臣范纳克尔代表欧盟、韩国贸易部长金勇宏代表韩国,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了欧盟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FTA)。欧盟称,这是至今欧盟谈成的最具抱负的贸易协定,同时也是和亚洲国家首次达成的自贸协定。
按照欧韩自贸协定,在协定启动实施并经5年过渡期之后,除少部分农产品之外,欧韩双方工业品和农产品贸易关税的98.7%将被取消。同时,在服务贸易和双边投资方面,互相提供更多市场准入,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政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也有新进展。预计协定实施后,欧盟出口企业每年将节省关税支出16亿欧元。研究表明,欧韩FTA将每年为欧盟新创造191亿欧元新贸易额。
目前,欧盟是韩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韩国则是欧盟第贸易伙伴,双方去年贸易额为620亿欧元。
以色列和印度将于今年11月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
今年11月,以色列和印度经贸关系即将开始一个新的阶段。以色列财政部长尤瓦尔・斯坦尼兹和印度财政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日前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就两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准备工作。双方一致同意,将从今年11月开始就签署一份旨在促进双边贸易的协定进行谈判,并且商定由以色列斯坦尼兹部长率领的包括许多以色列大企业高层为成员的以色列经贸代表团将于2011年初访问印度。这是继今年2月以色列工贸和劳工部部长本・埃利泽和印度商工国务部长辛迪亚会谈之后,两国就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新共识。
印度是以色列军工产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以色列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02009年,两国贸易额(含钻石,不舍军工贸易)达30亿美元,较2008年下降了25%。扣除钻石贸易外,双边贸易额为17.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其中以色列对印度出口为12.1亿美元,进口为5.58亿美元。
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内需出现回暖迹象
《华尔街日报》报道,近日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德国和意大利消费信心上扬,法国消费支出增加,表明内需趋旺可能使欧元区经济复苏免受出口下滑拖累。据市场研究机构GfK调查,10月份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9月的4.3升至4.9,创三年来新高。GfK表示,消费者信心改善主要是因失业下降和通胀平稳,消费者对总体经济和个人收入的预期也大幅上升,消费意愿处于较好水平。德国消费在渡过由低实际工资、高失业和预防性储蓄导致的长达十年的停滞后,近期其逆转之势越来越强劲,昔日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正在成为增长动力源泉。据意大利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ISAE调查,9月意大利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月的104.1上升至107.2,创4月以来新高。法国统计局,7月份法国工业制成品消费大幅上升2.7%。8月仅略微回落1.6%,这一数据导致一些分析师开始上调对法经济增长的预计。
数字 10000个
2010年10月16日。法国巴黎,法国“反饥饿行动”组织与欧盟委员会在巴黎举行活动。纪念世界粮食日。组织者在埃菲尔铁塔下摆设了1万个空盘.象征每天世界上有1万名儿童死于饥饿。
篇3
一、从微博海量信息中筛选国际热点,提升传播效果
微博让“每日新闻”变成了“每秒”新闻,给广播节目提供了大量新闻线索,参考微博的转发量及关注度,广播节目能从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林书豪爆发”就是其中一例,华裔球员林书豪在NBA几场比赛中连续发挥出色,在篮球场内外掀起了一股“林风暴”,他的微博粉丝数量在一周时间里从40余万一跃飙升到百万。林的影响力迅速蔓延到体坛以外的国际社会,成为微博热帖津津乐道的话题。北京新闻广播国际新闻访谈节目《世界纵览》及时捕捉这一热点,先于其他传统媒体播出相关节目,注重时效性抢占报道先机。微博平台拓宽了广播节目信息来源,尤其是国际新闻节目信源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微博能辅助广播节目找到“人情味”落点。如“访美”话题,在这次中美高层互访报道中,《世界纵览》借鉴经过核实的微博信息,与听众分享美国民众、各领域华人对访问的期待及访问的生动细节,让国际政治新闻带上人情味,会拉近新闻和受众的距离,也让大国关系能在小处得以彰显,所谓“用显微镜观察新闻事件,而非望远镜”。
二、微博、广播即时互动,化单向传播为多向沟通
与听众互动是做好广播节目的基本要素之一,报纸、杂志等其他传统媒体虽然在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优势,但对受众评论的反馈具有滞后性。而由于广播线性传播的灵活性,即时互动可以在广播直播节目中大展拳脚。关于“伊朗核问题”,听众对此既关注又有疑惑,在西方媒体掌握话语主动权的背景下,如何用中国人的眼看世界,做出相对客观的价值判断尤为重要。《世界纵览》邀请多次到访伊朗的中东问题学者参与节目讨论,讲述一个零距离的伊朗社会,节目在微博上提前预告,并把潜在听众的观点和问题带到直播间。微博提供的互动平台能够弥补以往广播节目中采取的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等手段的不足,听众可以通过提问(@某人)、关注转帖、直接评论等方式,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参与讨论,主持人也可以在节目时间以外,对听众提出的观点进行回应、交流,扩展了互动交流范围,听众的问题得到回应、获得关注,参与节目的积极性自然提高。通过节目预告信息、微博头像使用的节目标识和名称区域中的栏目简介,广播节目的品牌形象在微博空间中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三、广播人在“微”时代做好把关人,回归理性
篇4
关键词:国际新闻 都市媒体 本地落点
都市媒体在发展之初,对新闻的价值判断往往简单地以距离计算,一条新闻的发生地距离受众越近,那么新闻价值也就越大。将地域的贴近性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尺,使得都市媒体采编人员心中形成了一个无形的新闻价值排行榜——本地新闻最重,国内新闻次之,然后才是国际新闻。因此国际新闻常常扮演新闻大餐中的佐餐小食,成为调剂。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改革开放也使中国人的足迹几乎遍及五大洲四大洋……国人也越来越渴望了解国门之外发生的事情,关心这些事情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长久以来,都市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过于趋同,缺少特色。究其原因包括很多方面:
首先,从稿源上来看,目前的都市媒体国际新闻采用的大多是新华社国际新闻稿件,稿源单一,使得中国数百家媒体的国际新闻同质化。这样做没有体现国际新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也没有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从报道内容上看,都市媒体也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家媒体一样,偏重于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等内容,较少涉及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闻,而这些正是都市媒体在新闻节目中可以多加报道的。
再次,从报道形式上看,都市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大多是新华社稿件的编辑转发,“二传手”的角色使得报道完全缺少都市媒体自身独特的视角,也正因为如此才无法拉近国际新闻与本地受众的距离。
最后,从人员配备上看,由于条件所限,都市媒体较少设置专职的国际新闻记者,一些媒体甚至没有专职的国际新闻编辑,这些都限制了都市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体现自身特色。
为了扭转都市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现状,都市媒体人近年来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综合这些做法以及本人工作体会,笔者以为,丰富都市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拓展稿源
除了新华社的国际新闻稿件之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时报》等媒体都有大批的驻外记者,和这些媒体建立联系,不仅可以编发稿件,而且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发生时,可请他们协助完成连线报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了走出国门去看一看的机会,留学生的队伍也日益壮大。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特点,可以为媒体所用,比如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熟练掌握汉语和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强、既了解中国也熟悉当地,在他们中间培养一批通讯员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不过,由于缺乏写作训练或者新闻经验,他们提供的内容往往需要编辑比较详细的指导。
微博这种新的大众传播方式也是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好微博,不仅可以更加快速了解新闻事件本身,而且可以通过微博联系更多此时此刻身处于新闻发生地的采访对象,获得第一手采访素材。
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发生时,北京电台新闻广播连线《环球时报》驻日本的记者,报道了当地灾情,广播具有快速及时反应的特点,这个连线报道还使得新闻广播先于当天北京其他都市媒体报道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情况。同时,编辑还通过越洋电话采访到了当地的留学生,使北京听众了解到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地震中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另外,通过微博,编辑还与电影《非诚勿扰》中邬桑的扮演者邬逸聪①以及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②取得了联系,请他们通过电话连线介绍相关情况。
二、丰富报道内容
目前,都市媒体国际新闻编辑的选稿眼光和选稿思路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国际重大时政新闻、重大社会新闻上。其实,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类报道、环境类报道、流行时尚新闻、经济类新闻以及热点人物的深度报道等,都是国际新闻报道关注的内容。
笔者注意到,在2011年有这样两则消息,第一则是“世界奢侈品协会称,‘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第二则是“《文化香奈儿》将于十一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在国人的消费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这些奢侈品对中国人来讲还非常陌生,更不要说消费了,所以这类与时尚相关的消息也根本不会纳入编辑的视野。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国人消费能力的增强,受众也开始需要了解关于时尚方面的消息。可以想见,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之前编辑不曾关注过的内容出现在我们的报道中。
三、扩展报道思路
寻找国际新闻中的“本地元素”,其实就是一个在新闻中再寻找新闻的过程。如何在信息同源的情况下确立自身的风格和特色呢?除了关注新闻事件本身之外,还要服务本地受众。在采编报道时,努力将节目贴上地方标签,使新闻彰显出地方特色。笔者以为不妨从三个方面入手。
1.贴近受众地域。受众在了解国际新闻特别是灾难新闻时,出于地缘的亲近,很自然地就会关心身处新闻发生地的中国人、本地人的情况。如果能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关信息,当然能够吸引受众。
2.贴近受众生活。一些看似是国外发生之事,其实与市民生活密切相连。2011年,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在处理这个消息时,就可以不满足于就事论事,而是将这一事件在财经领域引发的一系列影响也纳入报道,比如美国股市遭遇重挫、国际金价暴涨,以及由此带动的国内股市下跌、北京金饰品和黄金投资产品热销,等等。其实除了投资理财,百姓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也同样可以和国际新闻挂钩。再比如,大白菜是北方老百姓冬天的看家菜,2010 年韩国大白菜价格疯涨,一时间中国大白菜大量出口。北京电台新闻广播的《北京新闻》节目及时关注北京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白菜价格,在采访中业内人士表示,白菜出口不会给北京的菜价造成波动。这则新闻给京城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3.贴近受众所需。随着交通的发展,日行千里早已不是什么难事。收入的增加也使出国旅游被提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计划。一些国外突发事件的发生,首先就会给国内的航空运输业和旅游业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旅游目的地国家。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北京电台新闻广播栏目在介绍了当地震情后,安排了本台记者连线,介绍了最近几天首都机场飞往日本航班的变更情况,以及北京各大旅行社赴日旅游的安排,及时为听众提供了出行资讯,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
当下资讯海量,媒体竞争激烈,要做好国际新闻报道,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心怀天下,具备国际化视野。编辑可以将一些看似孤立的现象联系起来,通盘考虑,注意积累,多观察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2.自如运用网络,具备整合各类资料的能力。编辑是新闻传播学原理中所说的“把关人”,凭借职业经验和专业素质,在海量的资讯中筛选、整合最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新华社的权威及时、《环球时报》的外域视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日报》专业的国际报道经验,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3.敬业的态度。“外事无小事”,国际新闻的角度、落点的把关,需要编辑更加慎重,反复斟酌。
4.外语的掌握。为了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方便和采访对象进行沟通,尽可能多并且熟练掌握外语将对国际新闻采编工作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注 释
篇5
【关键词】都市报 国际新闻报道 趋势
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关注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身边事,国内事,而是天下大事。他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媒体来了解世界上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以新锐主流、权威及时而自居的都市报也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抢占“国际新闻”这块阵地的必要性。很多都市报开始花大本钱,认真经营国际新闻报道,体现在版面上,不仅增加了版面的数量,有时还将其摆到重点的位置。同时,都市报也更加注重对国际新闻的策划。为了追求深度、厚度、耐读,一些都市报还纷纷办起了命名为“天下”、“地球”、“世界”的国际周刊。都市报国际新闻的多样化报道风格使国际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笔者认为,总的来看,当前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有以下几种新的趋势:
一、广开渠道,信息来源多元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国际新闻来源渠道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新华社的通稿,一些报纸的新华社通稿采用率甚至达到95%以上。这就造成了各家都市报国际新闻内容单一雷同,结构相仿的局面,同质化问题严重。为了打破这种现状,很多都市报开始拓展渠道,广泛寻求信息源,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除新华社通稿外,充分采用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稿件。
2、约稿。目前,海外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有时会通过写博客或微博记录所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些都市报通过向他们约稿,让国际新闻具有独一无二的现场感和视觉。同时有些都市报还就重大事件向国际问题专家约稿,从而使报道更具深度。
3、综合编译。随着外语人才的增多,目前,很多都市报,比如《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以及《现代快报》等都储备并强化了自己的编译人员,为重大国际新闻报道的深入、全面与出彩奠定了基础。
4、连线。这是各家都市报现在最惯用的信息来源方式之一。即在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与所在国的华人进行电话连线,让身临其境的他们介绍所见所闻。
5、出国采访。对于一些邻近国家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很多有财力的都市报现在是直接派记者出国采访。如2009年5月至6月,《南方都市报》对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事件的采访。如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中国就有200余名媒体记者获取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的赴日采访签证并先后赶赴日本。这其中有很多是都市报记者,如《楚天都市报》、《信息时报》、《海峡都市报》都派出了两名记者奔赴震区,其中《楚天都市报》更是首次派出记者走出国门。由于这些采访均在我邻国,从事件的相关性来看,很容易引起读者关注,因地域相近,记者前往采访也较便捷。
二、注重策划,重大报道深度化
好的策划是都市报制胜的法宝。长期以来,都市报在地方新闻的策划上舍得花大气力且能做到游刃有余,而对国际新闻的策划则重视不够。随着重大国际事件的频繁发生,国际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在抢时效上,都市报明显不如网站、电视等媒介。因此都市报开始重视策划,追求重大事件的深度化。
比如,今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强海啸。都市报大多是早上出版,所以根本无法赶上对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在这个时候都市报就只能在策划和深度上下功夫。《南方都市报》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次日共用9个版对这场罕见的大地震进行了报道,策划共分七个部分:灾情现场、记者亲历地震、灾区影像、核电站泄漏危机、微博地震、在日粤港游客、震后预测,有文字讲述,有图片纪实,内容非常全面,独具特色。报道层次分明,且角度多元,由远(日本灾民生活)及近(广东在日的游客),又由近(现在的震情)及远(震后的预测),就像电视的镜头一样,推拉自如。充分体现了该报策划的高度和深度。
再比如,今年3月20日,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了空袭。各家都市报纷纷抓住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认真策划。《新安晚报》国际国内部编辑经过策划,在3月21日用5个版的篇幅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内容分为战场传真、实力对比、利方反应、国际反应、未来局势,使大家对这场战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城的一家都市报则用了14个版的篇幅并以特刊的形式对这一国际重大事件进了多维地报道和解读。上述事例都充分说明了都市报现在对国际新闻策划的重视。
那么如何做好国际新闻的策划呢?笔者认为编辑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首先是敏锐的判断能力,其次是整合能力,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能力。
三、紧抓连续,追踪报道常规化
追踪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不断地报道,报道事态的最新进展。重大国际事件在发生后,事态一直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其影响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总会引发相关争议。所以,追踪事件的动态发展,引导读者把握事态走向、对前一阶段事态进展进行总结,也是都市报眼下经常采取的重要报道方式之一。
例如,2009年5月31日发生的法航客机坠海事件,很多都市报每天从打捞遇难者遗体、客机坠海前到底遭遇了什么、失事客机“黑匣子”能否找到、法航坠机事件对空客订单的影响等多方面不断地进行追踪报道,解决了读者心中的一个个疑问。再比如:日本大地震过后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不仅给日本本国人民造成了恐慌,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造成了恐慌。很多都市报对此事件“紧追不放”,自3月11日发生后已经进行了长达月余的连续报道,且每天都安排有专门的版面或栏目。除了每天跟进核电站的处理情况,还关注了核辐射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及日本食品农产品的出口等,追踪报道不再是单一报道事件进程,而是多角度更全面地报道事件影响。纵观对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这一事件的追踪,都市报也不仅局限于战场上的动态,而是从北约缔约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世界多国为呼吁停火所作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报道,从而使读者能够完整地了解事件的全貌,满足了读者的深度求知欲。
国际新闻报道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重大事件多,动态消息多,而且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很多都市报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后续进展都非常重视,追踪报道成了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的一个常规化动作,不仅及时、持续地关注事件的发展变化,而且深入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影响等,使得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
四、力求贴近,国际新闻本地化
虽然说国际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但每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仍是对与自己相关的事关注度更大。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新闻如果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挂起钩来,人们会更感兴趣。事实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几乎每一件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都会与我们的生活发生联系。
国际新闻与地方视角的结合是都市报报道国际新闻的出发点和基本途径。在国际新闻事件中,抓住地域读者心理或利益上与本地读者接近的一个点来展开报道,使地方特色融入国际新闻。很多都市报在这方面都作出有益的尝试,《都市快报》甚至提出了要做符合“浙江人的世界观”的国际新闻的目标。
如日本大地震后,很多都市报不仅连线了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和务工人员,了解他们的安全情况,还关注了核辐射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各省市都检测出微量的核辐射后,读者的关注度更强烈。
另外,还有一些都市报注重挖掘国际新闻与本地民生之间隐藏着的内在联系,从中做文章,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信息的价值。例如4月18日,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美国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前景展望从稳定调降至负面,全球股市随之大跳水。很多都市报结合此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等进行了本地化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五、二次写作,报道内容特色化
面对大量新华体的电讯稿,都市报编辑要根据报纸特点和受众需求在报道视觉的选取、语言运用,叙述方式等方面仔细斟酌,对稿件进行二次加工。国际类新闻稿件有它独特的一面,但都市报仍可改进文风,多采用适合百姓口味的生动语言,深入浅出,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对深刻的国际问题增加兴趣。
如今年4月1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市长格雷和数名市议会议员前往国会山,抗议民主、共和两党就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达成协议,警方以非法集会占道将其逮捕。首都市长游行被捕,这的确是一条很有趣的新闻,网上关注度很高,一些人甚至发帖说“华盛顿市长被捕,体现了美国人权乱象”。新华社也发了条900字左右的通稿,但是《扬子晚报》则综合中国日报、中新网等消息对这条通稿进行了二次改写,把该新闻做成了一个版。不仅内容更翔实,而且语言风格也更活泼。
事实上,现在很多都市报已很少将新华社通稿原封不动地堆上版面,而是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充分丰富内容,并精选视觉、改变报道风格,进行综合加工。如都市快报国际部编辑就介绍说,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上,采取类似于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的主笔制,即值班编辑记者面对新华社通稿,在短时间内海量阅读外文同题新闻稿,并充分利用有限的编辑时间,精确、全面改写每一条报道的5W,用口语化的语言使读者看报时虽然看到的是文字,却似乎有人在耳边讲述精彩动人的故事。在这种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抓新闻细节的主笔制式改写5W手法下,《都市快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同题新闻比拼中往往比对手多出近30%的信息含量。■
篇6
随着现代手机技术地迅猛发展,对手机媒体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手机短信的传播效果,有人将手机短信认定为“第五媒体"。2000年前后,随着短信、彩信的推六手机开始成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融合的媒介。后来,手机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功能。随着的商业化进程在我国逐步推广,三网融合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手机媒体化的特征将更为明显。。此后不久研究者们就认识到手机本身对新闻传播活动和我们思想的重要影响,开始分析手机这一媒体。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分析手机对新闻实践的影响,如《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聪明的移动者:手机与新闻摄影》。还有以手机等媒体为例子探讨媒介融合趋势和手机融合其他媒介的发展前景的。如《手机电视:面对四亿手机用户》、《传统纸媒的新媒体空间》。也有探讨新媒体(融媒)对人的影响,如《论媒介融合的功能》,也有从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三者融合的层面探讨手机的作用和影响的文章。匡文波和保罗•莱文森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手机媒体。匡文波的《手机媒体概论》从新闻传播媒体的角度介绍了手机的历史、手机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互动与融合,以及手机媒体的经营策略、负效应等多个方面。保罗•莱文森的《手机》在介绍手机对新闻传播活动影响的同时也涉及了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童晓渝等人的《第五媒体原理》以手机为例,分析了第五媒体的结构、服务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种种影响。朱海松的《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阐述了无线广告在第五媒体上的运用思路,探讨了第五媒体的定义、第五媒体为基础的无线广告的形式、应用标准和广告效果等时至今日,3G技术促使手机的发展更进一步,人们对手机媒体的认识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趋势:手机媒体传承了移动通信“移动性、个人性、实时性、安全性”的特点,加上手机媒体集合传统媒体优势于一身,从1987年我国第一个手机用户诞生,到2008年4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5.74亿,普及率高达43.4%,并有预测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近7.4亿。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如此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为手机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发展趋势:
1、技术的3G化:在北京举办的2005无线通信应用(国际)峰会为我们揭开了3G的神秘面纱:手机不再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移动音乐等多媒体娱乐功能将引领着新一代通信业的巨大变革。3G凭借其自身优势,弥补了窄带所引发的应用缺陷。
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获得了中国自有知识产权TD-SCDMA的运营牌照,中国电信获得了CDMA2000的运营牌照,中国联通获得了WCDMA的运营牌照。经过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步缩小,纷纷开始全业务运营下的媒体布局。
目前,在国际上由大唐移动主导开发的TD.SCDMA技术与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一起成为第三代数字手机(3G)技术的三大国际标准。TD.SCDMA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不仅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也得到了许多企业的支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2006年将是中国TD—SCDMA技术的成熟年,也是中国颁发3G牌照之年。因此,可以认为2006年是中国基于3G技术的手机媒体元年。随着3G即将在我国启动,个人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日益临近。专家预言,我国3G业务的开通,将带动1.5万亿元的市场需求,其中移动终端——3G手机占据2/3,达到l万亿元。所以说,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3G化。
2、内容的娱乐化和形式的多媒体化: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是一种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的活动,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心态的变化,使大众越发崇尚娱乐化。所以为了满足手机用户的需求,手机媒体必然向着内容的娱乐化,形式的多媒体化方向发展。有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中发送幽默笑话的比例高达51.2%,这充分体现了手机媒体的娱乐功能。有调查显示,基础语音业务仍然是手机用户最基本的需求,而娱乐需求是移动用户普遍存在的需求。手机用户的娱乐需求有如下几种:自我展示需求:自我个体娱乐;个性表达需要。而3G时代的网络带宽可以充分保证手机承担更多的娱乐功能和多种的媒体形式。3G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手机范畴,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平台、甚至一种文化的高度,它代表的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深远影响。而随着3G的越来越深入,必将有越来越多你意想不到的功能被开发出来。届时,我们与3G的关系就像与水、电、煤的关系一样,终日都不可分离。
3、应用的社会化:社会环境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越高,手机媒体的用处就越大。当3G手机在全社会普及,成为时代宠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所以手机媒体在社会中的应用也就范围越来越广。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技术正在向更高的宽带,更大的容量,更好的服务质量方向发展。到时候手机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登陆图书馆。图书馆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了,而是会跟着你走的移动图书馆。手机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就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在线检索,咨询、下载、阅读等。而且还能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实行精准的一对一服务。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劣势
手机媒体是数字化的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就现阶段而言,在延续网络媒体优势的同时也延续了其不足的地方。第一,虚假与不良信息的传播、侵犯隐私、信息垃圾等,使得手机媒体缺乏一种公信力。从目前来看,新兴媒体可信度远远落后于传统媒体。第二,病毒的爆发和黑客的入侵都有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致使信息安全度降低。第三,由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交互性以及当前管理机制尚未成熟,使得手机传播中的个人行为很难组织化,使得手机媒体很难形成一种整合力量。第四,由于技术的因素,手机辐射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吴长伟,万智炯.传统纸媒的新媒体空间[J].中国记者,2006.10:56-58
[2]吴长伟,万智炯.手机电视:面对四亿手机用户[J].中国记者,2006.05:61-62
[3]陈绚.论媒介融合的功能[J].国际新闻界,2006.12:72—76
[4]林振辉.手机媒体化对媒体影响力格局的影响[J].中国记者,2007.6
[5]黄文.聪明的移动者:手机与新闻摄影[J].国际新闻界,2007.2:11-15
[6]盛希贵.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J].国际新闻界,2007.2:5-9
[7]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
篇7
【关键词】:全球化;传媒;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势必对全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更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因此,必须认真的研究和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新闻传媒本质上属上层建筑,是社会的稳定器。对于经济全球化对新闻传媒发展、变动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更加积极地应对,把握主动权。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使我国的新闻传媒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一、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新闻传媒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各个领域与之相适应;跨国物流、资金流、人流的迅速增长,也必然要求信息流有相应的增长,这既有数量上的要求,也有质量上即传播速度和信息内容深度上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和世界范围的市场,它对世界新闻传媒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1、形成了一批跨国传媒公司。这些跨国传媒公司基本上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如澳大利亚的默多克所的新闻公司,美国的时代·华纳公司,这些跨国传媒公司都有多种新闻传媒产品,其电视网、报纸、杂志销售网遍布世界,有的是直接销售自己的传媒产品,有的是采取与当地合作的形式销售传媒产品。传媒的营收也是国际性的。美国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2002年的《富媒体,穷民主》一书说,“时代华纳和迪斯尼公司在美国国内仍然有相当可观的收人,但是,在近十年里,它们的大部分收是来自非美国市场,其他媒介公司也步其后尘,到海外寻求发展”。
2、大规模的新闻信息的跨国流动。英美共有的路透社TV和WTV向世界所有电视台发送电视新闻;美联社每天向全球各报刊发送文字新闻2001万字,新闻图片120万张以及350家电视新闻用户。规模和数量都远远超过以前的简单新闻信息的交换。国际贸易规则已将新闻传媒跨国经营列入市场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WT01997年规定,加拿大不可以禁止时代华纳的《体育画报》在其境内发行加拿大版本。近年来,一些国际贸易谈判已将媒体市场开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3、全球范围内新闻传媒市场垄断局面逐渐形成
全球经济发展规律对新闻传媒的发展和变化产生的制约、影响作用日益明显,新闻传媒市场集中甚至垄断局面也逐渐形成。一是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开始涉足新闻传媒领域,参股或收购新闻传媒企业,二是新闻传媒进人资本市场,兼并浪潮兴起,新闻文化传媒巨头迅速崛起。1970年,西方各国还有125个拥有报社的集团公司,到了90年代西方各国重要报刊已落到不到30家大公司手里。
4、商业行为向新闻传媒全面渗透
经济全球化推动新闻传媒向产业转变,因此,寻求自身资本的增长成为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目的,利益驱动取向越来越明显。一是商业信息在跨国新闻信息的传播中比例越来越大,成为重要的新闻传媒产品。二是新闻传媒内容的娱乐化。美国罗伯特.W 麦克切斯尼在《富媒体,穷民主—— 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一书将公民政治意识减弱、选举投票率低归结为传媒的娱乐化,认为“媒体的娱乐化减弱人们的政治兴趣”。
5、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大幅度扩大了新闻传媒的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开发、扩大市场,增加商品交易、商品输出的过程。这一趋势同样发生在新闻传媒领域。据一些研究者提供的资料,新的媒体,较之旧媒体,不仅扩张了信息交流的范围,加快了信息沟通的频率,还增加了受众人数。以美国为例,报纸和杂志的读者总数约为1.63亿人,占全美人口总数的近60%;而全美广播听众家庭户为9440万户,占家庭户总数9699万户的97%;电视用户则达98%。
二、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新闻传媒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新闻传媒要融入国际化,还有相当的路程,中国新闻传媒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有些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难以解决。
1、传媒观念的滞后
中国的传播观念一直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老问题、大问题、敏感的问题。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传媒按照计划经济方式运作,一切由国家包下来,国家拨巨款扶持传媒,传媒是附属的“事业”单位,成为“有冕之王”和政治的助手。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传媒虽表面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与工具,保持与党和政府的政治一致性,但实际操作上已有很大的变化。例如隶属于上海广电局的“东方明珠”于1994年2月成为上市公司,每年利润回报数千万元。但从理论上讲,这些产业仍是,是国家事业单位,是“限制性或垄断性的行业。”魏永征教授在《中国传媒业利用业外资本合法性研究》一文中指出,按照中国现行法律,“中国传媒单位是事业而不是企业”。这些都是由于传播理论、传播结构、传播体制的现状决定的。问题是,在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传媒作为“喉舌”和“工具”的“事业单位”究竟有无影响。
2、经营观念的误区
媒介经营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关注点。虽然有高层认为不拟提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但随着我国融入国际步伐的加快,已难以回避了。 传媒作为产业不进入市场,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产业,而只能叫“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媒介开始了从经营广告开始的市场化进程,并从实践中认识媒介走向市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我国现行传媒政策对传媒的市场准入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支持,而不少人对传媒走向市场后的发展张力和空间缺乏分析和预测。
竞争是传媒发展的真正动力。五十年代初,我国只有百余家报纸和百余家广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有报社、广播电视台几千家,以及一批网络媒体,以开拓传媒的广告市场为突破点的传媒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媒介初步认识到传媒产业的高回报率,即阳光产业。当前,联盟、整合、兼并远非中国传媒的主流趋势,虽然媒介集团已出现一批。这些媒介集团,也还不能说已走向市场。如果传媒的重组靠政治权威主导,媒介的竞争不可能公平地、市场化进行,集团化也只能是以政治目标为主、兼顾经济利益的联合。
转贴于
3、结构与体制的顽疾
我国的经济模式是国有(即全民)、集体、个体、外资、合资等,但传媒却只有公有制一种形式,传媒业至今仍是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才能进入的行业。虽然在某些地区、某些媒体或明或暗介入中国新闻传媒业,单“广东的报纸或明或暗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已有30多家。”
传媒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国营性质,国家投资,党委管理,这种体制和结构下的传媒业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国际信息一体化的形势下,西方媒体大国对传媒市场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媒介市场资源的分割与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媒体发展受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我国媒体不把自己融入市场轨道,就有可能失去市场竞争力,包括受众市场、信息资源市场。进入市场的关键是思想上的转变,即要树立媒介经济意识、媒介市场意识、媒介竞争意识,把媒介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作为意识形态的内容,把政治上对媒介的控制逐步变为政治的和法律的管理与制约相结合,变为宏观的调控。
4、传媒势大力薄
全国有报纸2200多家,刊物8000多家,广播电视台3000多家,近20家媒介集团,这样大的媒介市场,世界上是少有的,但就实力来说,却是“势不单力薄”。以报纸为例,美国《纽约时报》每天平均广告额为1000多万美元,最多一天可达1700多万美元,也就是说《纽约时报》一天近亿元人民币的广告额,几乎等于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一年的广告额。
中国传媒的势大力不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中国媒介一直吃“皇粮”,没有竞争对象,从未担心“断粮”,充满自信和优越感。如今要融入国际,才发现是小巫见大巫。其次是中国传媒的单一产品模式,搞图书出版发行的不能办电视台,纸质媒介不能搞电子媒介。因此,中国传媒的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和出售媒介产品。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传媒发展的应对策略
对经济全球化世界新闻传媒新变化应对策略的考虑,不应局限于传媒本身,而应站在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整体的高度作宏观的把握。笔者认为,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世界传媒发展的新趋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提高新闻信息产品的竞争力
新闻舆论作为“软势力”就是“通过说服别人追随自己,或使别人同意自己的规范和制度,并以此方式来使别人产生自己所想经的行为”。目前,西方跨国新闻传媒发展和西方新闻信息产品大量冲击世界市场,对此,发展中国家既要提高新闻信息产品量的规模也要进一步改善自己新闻信息产品的质量,才能起到平衡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大力提高新闻信息产品的竞争力,要形成我们自己的新闻舆论影响。在具体策略方面,对外,要主动出击,提高国家影响,应对跨国新闻传媒出现的需要;对内,要增强我们政策影响力,争取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需要。
2、大力培养新闻信息产品的产业
承担着资本经营和社会整合双重功能的当代中国传媒产业,日益从只注重传播的传统观念向重视经营发展。并且,随着拥有资金、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的西方媒体的进入,中国传媒产业将面临的是没有退路的竞争。那么,长期“事业性质”、“”的中国媒体该怎样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怎样在国内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怎样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呢?集团化是中国传媒的大势所趋,自1996年国内出现了第一个媒体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以后,媒体集团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在中国的大地上。传媒集团使资源得到重组,优化了资源配置也优化了管理形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就目前中国广播电视集团来说,其机构之庞大,人员之众多,在世界上堪称一流。但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相较之新闻集团、哈勃·珂林斯出版公司等国际传媒大王,论资金实力、新闻传播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在国际舆论界的地位,它无论如何也排不到世界前列。大量的地方性媒体集团除了能在本地有所作为,基本上没有走向世界的可能。
3、形成国内新闻传媒市场合理的发展环境
市场竞争规则既有其活力,但又有盲动性,对新闻传媒也是如此。随着国际新闻传媒涉足我国市场,以及国内新闻传媒市场的形成,竞争的盲动性、破坏性也会加大。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思维,变重审批为重监管,要把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作为新闻传媒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和健全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工作方法、办法,扶持合理的竞争,处罚违规行为,培育和维护好国内新闻传媒发展的市场秩序。
4、设立必要的市场准入机制
世界新闻传媒北强南弱等不合理的秩序是长期的历史形成的。当今,在西方文化传媒不断渗透和对先进文化传播技能的运用,已经影响或导致了部分民族和国家文化的主权变形与失踪。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和必要的应对办法,决不能让西方新闻传媒借市场化,以其现有的强势,无规则地进人我国内市场,冲击我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要未雨绸缪,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建设,设置必要的门槛和市场活动规则,为日常的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制手段和条件,维护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护我国内新闻传媒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2]张向东:《媒介重组时不我待》,《新闻与传播》,2001年第2期。
篇8
一、十大国际科技新闻介绍
1、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
分子机器是近年纳米研究领域的重点。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转的“分子轮”,并组装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分子机器―――生物纳米机器。这个非常奇特的有机分子包括2个直径为0.7纳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组成的“车轮”,所有分子机器的化学结构均被固定在铜基上。“分子轮”将在复杂的纳米机器如分子卡车和分子纳米机器人制造中占有重要位置。
2、仅一个原子厚的最薄材料问世
2007年3月1日,英德两国科学家宣布联手研制出世界最薄材料,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它的问世有望在电子计算机和医学等领域掀起新的革命。这种膜片由碳原子六边形连接而成,状如蜂巢,但只有一个原子厚。如果层层叠加,需要20万层才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厚度。这是一种比纳米技术更新的全新的技术,连纳米技术都不是描述这种新膜片的适当词语。这种膜片将主要应用于大幅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和研制新药物,比硅更灵敏、更节能,有可能最终取代硅,成为更加有效的晶体管。
3、人类首次合成人造染色体
最具争议的美国“科学怪人”克雷格・文特尔2007年10月6日向媒体透露,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染色体,并有可能创造出首个永久性生命形式。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移植,成功地使一种细菌变成另外一种细菌,且新植入的基因组开始取代原基因组运作。这是人类首次在一个活有机体中一次性移植入其他物种的完整基因组。此外,研究小组还公布了文特尔本人的“双倍体基因序列”,即遗传自父体和母体两套染色体的完整版基因序列,这是迄今最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差异图及全球首份个人版全基因组图谱,它使人类向真正的“个性化医疗”时代又迈进一步。
4、中国发射首颗探月卫星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飞天,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并陆续发回多幅探月照片和大量探测数据,绕月探测圆满成功。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卫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走向深空探测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做出了又一重大贡献。
5、发现4个夸克组成的复合粒子
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发现了一种新的带电荷粒子。它与已知的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介子不同,极有可能是由4个夸克结合形成的新的复合粒子。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加深量子色动力学现象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量子色动力学认为,夸克由于强力作用不能单独存在,而是被封闭在介子复合粒子中。此次发现使科学家对量子色动力学现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6、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
美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转移技术,用灵长类成年纤维细胞成功克隆出猕猴胚胎,并提取出2个干细胞系。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并从来自14只猕猴的304个卵母细胞中培育出2个胚胎干细胞系。
篇9
关键词:机车信号;信息定义;标准化;原则;
我国铁路大量运用的机车信号是建立在地面轨道电路基础上的连续式或接近连续式机车信号。历史上不同的自动闭塞制式产生过各种制式的机车信号,例如交流计数电码机车信号、极频机车信号和移频机车信号。机车信号的车载信号机由于信息量不同曾经采取过5灯位、6灯位以及现在广泛运用的8灯位信号机。虽然我国铁路的机车信号达到了基本普及的水平,在安全与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方面却一直没有全路统一的标准。过去地面信息量少,运用中矛盾不太突出。现在地面信息已增加到8个和18个,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就提到了非常紧迫的议事日程。
1机车信号运用的主要问题
1.1机车信号跨制式通用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铁路在不同线路的区段内建有各种制式的自动闭塞,特别是在枢纽地区,周边相连的几条线路大都有2种以上的自动闭塞制式。当时的机车信号与各种自动闭塞制式相配套,互相之间不能兼容通用,甚至在同一制式的电气化与非电气化区段也不能兼容。由于机车信号不能跨制式兼容,使仅安装一套机车信号设备的列车在枢纽内不能连续地工作。
1.2地面信息不统一问题
早期的机车信号和地面信息最多只有4个,在运用中机车信号和地面显示相符即可。随着UM71的引进和8信息移频、18信息移频的研制成功,对18个信息的定义和使用要制订统一的标准。1998年在“JTl型通用机车信号设备”的标准制订中,曾对移频信息作了初步定义,但UM71是多种定义。移频信息定义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向行车信息中,8信息移频采用30Hz信息,而18信息移频采用7Hz信息。当机车交路扩大以后,机车信号与地面信息不统一、不标准的问题更加突出。
1.3提速与跨交路问题
我国铁路经过4次大规模提速,提速里程达到13000km。虽然速度提高到140,160km/h,但某些区段的自动闭塞仍按120km/h设计,并没有根据提速要求进行相应改造。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按160km/h设计时,其绿黄显示表示按规定速度注意运行,含义是预告注意;而按120km/h设计时,提速后其绿黄显示含义是一级减速信息。特别是提速以后,在半自动闭塞和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列车进站前机车信号预告信息不足,使列车速度控制距离不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要通过特殊规定来弥补这一不足。
1.4不适应新《技规》的“黄闪黄”问题
新《技规》针对18号道岔,在第317条明确规定了1个黄色闪光和1个黄色灯光的显示意义,而机车信号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规定。当地面信号机是“黄闪黄”或双黄显示时,机车信号信息与显示均不能区分,造成列车只能按双黄显示控制速度,没有发挥“黄闪黄”能提高通过能力的作用,因此,要急需补充“黄闪黄”的信息定义。
2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的主要原则
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分配以及典型使用示意图3大部分。其主要原则如下。
(1)要覆盖我国铁路所有闭塞区段。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定义及分配是面向全路的通用标准,因此,必须要适应我国所有闭塞区段,包括半自动闭塞、三显示自动闭塞、四显示自动闭塞以及特殊区段。所谓特殊区段包括5种,即列车运行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的半自动闭塞区段、列车运行速度小于或等于200km/h的自动闭塞区段、列车从制动到停车需要3个闭塞分区的自动闭塞区段、采用双红灯防护的自动闭塞区段,以及上述几种区段的组合等。
上述5种特殊区段又分为普速区段、提速区段和准高速区段。由于变频点式、极频、交流计数电码和4信息移频等制式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并且信息数量少于4个,若维持原信息使用定义和分配,与新标准不会发生矛盾,所以新标准未包含其内容。
(2)信息定义及分配要充分向下兼容。新标准是针对当前机车信号信息使用中,矛盾较为突出的多信息(包含18信息)移频和UM71制式,在满足提速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现有信息的作用,并充分向下兼容。在通用机车信号设备的基础上,以进路预告式向下兼容,做到信息统一定义及分配,即在不同速度区段使用的信息不会出现多种定义和不同的解释,可以保证机车在跨交路运行时,按新标准生产的机车信号设备均可正常接收和显示。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加速非通用机车信号的更新换代。
新标准对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定义了9个信息,在8信息移频制式的区段,要对进站点和带有允许信号的通过信号点进行低频信息增加,并调整所有8信息发送的低频信息。因此,今后要按新标准组织生产移频产品。
(3)坚持机车信号适应160km/h以下范围。在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2种观点:一是认为应明确规定与半自动、三显示和四显示自动闭塞相应的机车信号所适应的列车速度范围。如半自动闭塞和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应明确规定适用于120km/h及以下;二是认为机车信号属进路式预告显示,不是超防设备,同一显示就有不同的速度含义。如11Hz在120km/h区段代表120km/h以下,在140km/h区段代表140km/h以下,在160km/h区段代表160km/h以下。
对于线路上规定的具体速度,列车只能依靠机务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或司机根据各线路不同速度的规定进行控制。因此,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定义及显示不直接与具体速度挂钩,只宏观上按《技规》第92条规定,限定适用于运行速度在160km/h及以下的列车。
(4)要维持8灯位人机界面。目前通用机车信号是建立在8灯位人机界面的基础上,即绿(L)、绿黄(LU)、黄(U)、黄黄(U2)、黄/黄(U/U)、红黄(HU)、红(H)、白(B)。在研究讨论中,一些专家认为,应借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定义的机会,实现行车速度指令数字化显示,以弥补8灯位信息的不足。但具体研究发现,即使是18个信息用足也满足不了速度等级划分的需求。此外,在枢纽地区,绿灯显示的允许速度等级非常杂乱,要实现速度指令数字化显示,需要更大的信息量,现阶段速度数字化显示基本是不可行的。因此,这次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定义仍然维持8个灯位的人机界面。
新增加的信息与机车信号8灯位机构显示的对应关系上,采用了两种办法:一是增加闪光显示,如黄闪黄信息是通过双半黄灯的闪光来显示。红白(HB)信息是通过红黄(HU)灯位的闪光来实现。二是本着列车速度控制含义相同的原则共用灯位,如绿灯位有3个信息,绿3信息、绿2信息以及绿信息;黄灯位有3个信息,黄信息、黄3信息以及绿黄2信息。这样既解决了信息增加后的显示数量,又不必对车载信号机做大规模的改动。
(5)机车信号显示要与地面显示含义相符。这次标准化定义工作,基本以现行《技规》为依据,做到机车信号显示与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机显示含义相符,并增强了速差含义。一是保留原来的基本含义,易于人们接收;二是给司机提供更多、更明确的信息量,特别是速差含义更加明确。不要求与地面信号机显示一致对应,但速度意义必须相符。如在京广线郑武段,其四显示自动闭塞区间是按120km/h设计,当列车速度达到120km/h时由2个闭塞分区保证全制动距离。当列车速度提高到160km/h时,需要3个闭塞分区保证全制动距离。此时地面的绿黄灯显示和其他四显示区段的绿黄灯显示意义完全不同,在其他区段是预告注意信息,而在郑武段却是一级减速信息。在机车信号显示上,为体现减速含义,用一个黄灯显示,这出现子与地面显示不同的情况,但速度含义相符,增强了速差含义。
3新标准的主要特点
3.1增强了速差信号的含义
目前铁路信号主要有进路制和速差制信号2种显示方式。进路制信号以指示列车进入不同进路为原则的信号显示制度。速差制信号是每一种信号显示均表示不同行车速度的信号显示制度。我国铁路既有的信号显示基本属于进路式简易速差信号显示方式,其速差速度含义主要体现在进站信号机(含接车进路信号机)的显示上。世界各国铁路的信号显示方式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正在向速差制信号显示方式转变,随着我国铁路提速,四显示自动闭塞正在逐步推广,其信号显示方式中的速差含义也止在逐步增强。机车信号显示方式也正向着速差方式转变,在复示地面信号显示的同时,速差含义日益十富、在这次新标准制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属于限速运行的信息有双半黄色灯光显示(限速45km/h)、双半黄色灯闪光显示(限速80km/h)以及红黄灯闪光显示(限速20km/h)。属于速差信号信息的有四显示及特殊区段的黄灯、黄2、黄2闪、黄3、绿黄2等信息。它们都明确提出要减速到规定的速度等级,通过接近的地面信号机。属于预告要减速的信息有三显示的黄灯、四显示的绿黄灯信息。所以说,新标准增强了速差信号的含义。
3.2采用了码序的概念在以往的四显示区段,当绿黄灯显示时,预告司机前方可能是黄灯要减速,要注意驾驶,但前方到底是不是黄灯并没有码序的约定。这次新标准对进站信号两个黄灯显示上,明确采用了码序的概念。如收到黄2闪光信息时,越过前方信号机后,下一个信号肯定是双半黄闪光信息。收到黄2灯光信息时,越过前方信号机后,下一个信号肯定是双半黄灯光信息。这样司机可以提前两个闭塞分区就知道进站信号机给出了进侧线命令。这种码序方式明显增强了预告性。码序的概念将随着主体化机车信号和超速防护系统的推广而口益普及。
3.3增加了信息定义及显示方式
这次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新定义了“黄闪黄”信息和显示方式。2000年版《技规》为提高列车侧线通过速度充分发挥18号道岔的运输能力,在第317条增加了进站信号机“一个黄色闪光和一个黄色灯光”的显示。地面信号显示增加了,但机车信号并没有规定这一信息及相应的显示,致使机车信号一律按照双半黄色灯行车,限制了通过速度。又由于我国铁路提速和达速后,列车制动距离加大,三显示自动闭塞在进站口的地面信号显示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要解决上述问题,司机必须在预告处就应明确知道该列车是通过、正线停车、侧线停车还是机外停车等。新标准对进站双黄显示作了较大变化,当进站信号是双黄显示时,在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采取四显示的处理方式;在提速半自动闭塞区段上,机车信号除采用了四显示的处理方法外,还增加了地面发码区段。在纵列式站场及枢纽内,地面进站或进路信号机显示绿黄信息时,机车信号过去是降级为黄信息,这使司机要提前减速度,影响了通过能力。这次增加的绿黄信息,表示前方信号机开放,距停车地点至少有2个空闲区段,要注意运行,这可提高通过能力。
3.4兼顾了200km/h区段运行160km/h列车的需求
目前,我国铁路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km/h的区段,尚未采用数字轨道电路(新建的秦沈客运专线例外),仍使用18信息自动闭塞及分级速度控制超防系统。在这些区段以160km/h及以下速度运行的列车,大都安装通用式机车信号加机务监控装置。对此,铁道部明确要求,新标准要涵盖这一情况,保证通用机车信号设备在200km/h区段能正常工作。这要求机车信号设备在信息接收方面要向上兼容。
为此,本标准将其归入特殊区段机车信号信息定义中,并增加了绿3、绿2信息。机车信号的绿3、绿2信息和普通绿信息在速度限制上没有区别,表示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运行,且速度在160km/h以下。对于200km/h列车的超速防护设备,以上3种信息有明确的含义,绿信息表示前方最少空闲3个闭塞分区,绿2信息表示最少空闲4个闭塞分区,绿3信息表示最少空闲5个闭塞分区。速度等级由超速防护系统作具体规定,这样可使超速防护系统与机车信号在信息使用上兼容和统一。
3.5以3个闭塞分区满足列车制动距离的规定
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当列车运行速度在160km/h及以下时,通常用2个闭塞分区保证列车从最高速度达到停车。目前有些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用3个闭塞分区来保证全制动距离,此时山现了多个速度等级。在这次机车信号信息分配及定义中,用3个闭塞分区保证全制动距离的情况归人特殊区段信息分配及定义,增加了绿黄2信息。这时机车信号与地面信号显示不一致,但含义相符。当地面显示绿黄灯时,要发绿黄2码。地面绿黄信号已不是一般四显示区段的预告注意含义,而是一级速差减速命令。绿黄灯前的绿灯显示要求发绿黄码,此时地面绿灯相当于一般四显示自动闭塞的绿黄灯含义,表示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注意运行,预告前方可能要减速。
上述机车信号显示与地面信号机显示不同,但速度含义相符,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这是本次信息标准化定义的一个重大变化。
3.6“双红灯区段”的规定
篇10
内容理念的创新。我们比较习惯的国民经济管理内容无外乎是物资资本以及货币资本的投入产出,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物资资源的流动,货币资金的存取等来进行经济管理,管理内容也仅在于资金的运作、物资的调动,劳动力也是这些运作和调动中的一个内容。这样的国民经济内容单纯以物质和资金流动来当做主线。因为传统的粗放经济模式,人们对于物资的需求比较高,占的比重也比较多,而如今有了变化,因此需要对内容理念进行创新。
2从运行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1)政府组织的变革
政企分开以及政经分开,政府组织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领域,由民营企业进入其中,参与竞争,给民众创业提供条件,给经济创新提供基础,清除创新路上的阻碍,提供便利。尤其是政府组织的领导,应该要打破行政垄断,让组织结构退出经济领域。如果政府在经济领域过度的活跃,乃至于与民众争夺利益的时候,那么就不能够让经济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从民众可以自由竞争的经济领域中退出来,对民众组织进行扶植,建立社会公共经济组织,促使民众组织得到健康的发展。
(2)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中的社会自组织生长起来
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立第三部门来对法治经济秩序责任进行承担,能够帮助政府缓解负担,同时提升了经济的民主性,对法治社会的完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国民经济管理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实现的目的。社会自组织系统是必须存在的,企业和国家之间形成的社会自组织系统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管理的正常运行。新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除了注重上下级关系之外,微观主体活力也是其关注的焦点,希望能够将微观和宏观主体聚合能量给无限放大。
(3)权利平衡和分割的组织结构
政府进行国民经济管理是利用其行政身份,而当其职能发生了转变之后,其有了更多的责任,因此,新的国家经济管理组织中,权利应该划分得更清楚,防止相互之间的推诿现象,避免责任无法追究的情况发生。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