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范文

时间:2023-03-19 11:1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经新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经新闻

篇1

民众在就业、利率、物价、房价、股票等方面的实际利益,提高了其对于财经信息本身以及合乎情理的解释和判断的需求,因此,宏观经济新闻实际上在危机过程中对国内受众的经济思考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这一启蒙还进一步引申到了行业以及行业当中的经济主体。比如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并推动了投资者形成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的价值投资方式,民众对行业、公司及相关政策的信息需求呈几何水平增长。于是,各级各类的财经媒体都在证券交易时间根据媒体特点开设栏目、板块,以适应这种信息需求。财经新闻还主动承担了媒体监督的职责。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财经媒体能够比较敏锐地发现微观经济运行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近来路人皆知的“乔丹体育”和“活熊取胆”事件。两起事件都来自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前者是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将自身品牌合法不合理地捆绑于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由此误导消费者并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后者是黑熊养殖企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扩大再生产,坚持以活熊体内取胆的方式获得熊胆产品原料,并一再强调取胆过程的科学和人道。针对两起事件的报道,共同特点是专业财经新闻没有停留在对信息的简单处理上,而是在对行业和公司进行信息挖掘的过程中,发出对于经济秩序和道德底线的关注,并引发了全面性的社会参与,并将原本处于游离状态下的灰色地带最大限度地暴露于阳光下,实现了从经济现象向社会领域的延展。此外,财经新闻还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原有的权威认识。比如媒体对中央直属企业中石化动用巨额公款购买茅台酒事件的曝光,以及由此引发对“三公”支出的质疑,实际上突破了新闻报道原有的宣传功能。另外,近年来不绝于耳的矿难、环保、拆迁等问题的新闻报道游走于经济与民生之间,实际上为一些较为高端的财经媒体开拓了一条从经济基础上升到上层建筑的特定传播方式,使财经报道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财经新闻产业的发展阶段

同任何一个产业一样,财经新闻报道有其发展的过程和特定阶段。一般来说,产品的数量、质量、生产成本以及产业结构都是一个产业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对于财经新闻来说,由于标的和受众的巨大差异,媒体在不同细分市场内的分工以及满足特定受众信息要求的能力是财经新闻产业成熟与否的核心标志。近几年来,财经新闻报道对受众的针对性越来越强,目前的财经媒体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界限并不清晰但体系较为完整的行业结构。这一结构的最底层包括数量众多的非专业性报纸、杂志以及一些地方广电体系和门户网站,其特点是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做这一类财经报道的媒体一般不具备自我采集和整理财经信息的能力,而是以转载或简单编辑后发表一些人云亦云的评论为主。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层次的财经新闻实际上拥有最为广泛的受众,但其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仅限于经济信息的传递。中间层则主要由一些专业性的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以及中央级的广电体系构成,代表媒体包括《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央视财经频道以及央广财经频率等。在这一层面的财经新闻报道主要面对最为广泛的社会中坚阶层,以及部分非财经领域内的精英人士。其经营特点在于信息及时、反应快、评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表述相对通俗、可理解性强。最上层也是数量最少的一层,主要由部分期刊杂志类平面财经媒体构成,以《财经》、《新世纪》和《第一财经周刊》等为代表。这部分媒体的时效性往往不及中间层次的媒体,但一般能够摆脱简单的信息传递渠道的定位,具有很强的信息挖掘和研究分析能力,也因此拥有较强的舆论引导能力。这一类媒体的受众主要为财经专业人员,且其产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启发性。不同层次的财经媒体也形成了差异化的盈利模式。这是财经新闻产业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最底层的财经新闻往往依附于一个综合性的媒体,仅能起到完善媒体信息覆盖范围的作用,难以形成实际盈利。中间层次和较高层次的财经媒体一般能够通过广告和受众两种利润来源形成可持续的盈利。但受到竞争激烈程度和网络新媒体崛起的影响,中间层次越来越难以通过受众来直接获得盈利,而较高层次的专业财经媒体由于其受众对产品价格敏感性不高,能够在产品销售环节获得定价方面的正收益。另外,在广告投放上,财经媒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家电、服装、通讯产品等领域,但不同定位层次存在明显的差异。较高层次的专业财经媒体更倾向于毛利率高、宣传成本占比销售收入较大的奢侈品,以及金融、教育等现代化服务行业;而中等定位的媒体更倾向于品牌化的大众化消费品。广告定位的差异化也体现了财经媒体受众的细分,体现了财经媒体的经营与运行更为成熟与专业。有效的市场细分和盈利模式差异说明目前我国的财经新闻产业正在走向成熟。这一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广大受众的不同需求,并以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走向生存与发展的自我循环。

篇2

关键词:财经新闻;新媒体;策略

一、前言

新媒体的出现对平面媒体产生了较大冲击,新媒体作为时展的产物,它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以及传播范围广等特征,它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本文针对财经新闻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

二、财经新闻传播的生存现状

(一)读者人数较少

在纸质媒体发展的同时,阅读纸质媒体的读者也在随之成长。如今,阅读纸质报纸的读者年龄多数在40岁左右,然而青少年不习惯阅读纸质报纸,他们更习惯用iPad,或者通过网站等途径获取信息,而恰恰这类年轻读者是社会中的主体,并且这类读者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这间接显现了传统媒体处于下风的状态。

(二)新型媒体发展较快

目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新媒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手机媒体、社交网站的应用率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体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新媒体总是以新颖的形式吸引读者,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1]

(三)新媒体制约明显

财经新闻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较大,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也会逐渐增强。反之,当经济水平较低时,传统报纸的阅读率也会随之降低,即使传统产品的质量良好。然而新媒体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受新媒体制约明显。

三、财经新闻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发展策略

(一)创新报道视角

财经新闻进行信息传播时,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因此单从传播速度这一点来说,传统媒体就明显处于劣势,主阵地的地位明显削弱。传统媒体应尝试从报道视角出发,通过创新视角,占据阵地优势、提升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同一新闻以不同视角进行分析、报道,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好奇心。同时,在新媒体不断冲击的影响下,传统媒体仍能占据一席之地,而财经新闻能够通过创新视角这一措施来吸引广大读者。[2]

(二)发挥网络优势

财经记者经常借助网络平台搜索、发现、整理新闻信息,记者的这一工作方式值得学习,但是记者的具体做法值得分析、探讨。如今,网络信息庞杂,并且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如何对新闻信息进行分辨,这对财经记者提出了挑战。并不是网络平台中的所有信息都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部分虚假信息以次充好,混杂在各类信息中。如果财经记者的信息辨别能力较低,那么虚假信息就会被当成真实信息对外公布,从而影响读者的选择以及对信息的客观评价。所以,财经作者借助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时,应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获取信息展开深层次的识别和确认,同时求证信息的真假,以此为前提对财经新闻进行深入报道。财经新闻源于网络,检验于网络,通过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能够促进财经新闻报道持续发展,打破发展瓶颈。

(三)开展特色活动

新媒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冲击,但是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发展机遇。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丰富的渠道,通过举办特色活动来拓宽传播面。传统媒体在开展特色活动的过程中,应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例如,《重庆晨报》就打造了特色的品牌活动,如渝商评选,渝商能够打破发展地域性的限制,主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又如,《华西都市报》开展了特色财经人物评选活动,这一活动对商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提高了商界知名人物对《华西都市报》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成都商报》与中央财经频道展开积极合作,媒体合作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契机。特色活动的成功开展,能够为传统媒体增加发展途径,强化传统媒体与众不同的特性。

(四)优化媒体服务

无论是传统财经新闻还是新媒体,二者均以为读者提供新闻信息为发展目标,提供信息的过程即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为了优化媒体的服务质量,首先应确保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优化信息内容。通过服务对比,能够为传统媒体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巩固传统媒体的地位,增强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能力。例如,深圳特区在优化服务质量的过程中举办了理财讲座,这一行为对当时的地区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参与讲座的人数较多,以商业化的形式展开,讲座实施售票制。与此同时,理财讲座获得了较高的冠名费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媒体带来了高收入。经过这一优质服务后,传统媒体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新闻源,而且还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扩大了传统媒体的利润空间,为财经新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经新闻通过优化服务这一方式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能够在提升媒体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赢得广泛的、稳定的受众基础,有利于促进财经新闻传播获得健康的发展空间。[3]

四、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中,财经新闻传播通过创新报道视角、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特色活动以及优化媒体服务等策略进行积极应对,这不仅能够为财经新闻传播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而且还能优化新闻传播效果、扩大新闻传播范围。与此同时,还能为财经新闻传播提供发展动力,促进财经新闻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雅琴.财经新闻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生存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5(06):22.

[2]杨筠.新媒体冲击下县级电视台的应对策略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7(03):155-156.

篇3

国际原油价格继续走高。由于担心飓风对美国石油业造成重创,8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价格盘中创出每桶70.90美元的历史纪录。

二、禽流感牵动全球经济神经

禽流感疫情备受关注,10月份之前,疫情多出现在亚洲国家,进入10月以来,疫情在欧洲、北美洲出现。各国、地区和国际组织纷纷行动起来,抗击疫情。

三、伯南克将接替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

美国总统布什10月24日提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伯南克,接替将于明年初任期届满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可能成为第十四位美联储主席。与格林斯潘经济主张最大的不同是,伯南克认为美联储应当为通货膨胀率设定目标区间。伯南克的接任意味着美国现行货币政策将得以延续。

四、中国企业大手笔海外并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0月27日宣布,已通过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所有上市股份。这一报价总价值约为41.8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6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曾向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发出收购要约,并购金额约185亿美元,后因故撤回收购要约。

五、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创下多个第一

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并创下多项纪录:香港股市有史以来集资规模最大的IPO、2001年至今全球集资金额最大的IPO、中资企业“全流通”上市第一股。此外,百度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涨幅达354%,成为5年来纳市上市首日表现最好的股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登陆美国主板市场第一股。

六、欧元区5年来首次加息

12月1日,欧洲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使欧元基准利率上升到2.25%,这是两年来欧元利率首次变动,也是5年以来首次加息。

七、铜、黄金等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伦敦商品交易所期铜价格在12月8日创出4472美元/吨的历史新高。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在11月以来连续四次拍卖储备铜。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在12月12日创下24年来新高,达541美元/盎司。

八、美元今年持续走强

美联储今年继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在12月13日的议息会议上第13次加息25个基点,推高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至4.25%。但美联储删除了将其货币政策描述为“适应性的”字眼,暗示始于2004年6月的美元加息周期正在接近尾声。受利率差异因素影响,美元汇率在今年持续走强,其中美元兑欧元、日元均上涨了13%左右。

九、香港市场筹资额创历史新高

香港市场包括主板和创业板在内的新股今年筹资额为1881.65亿港元,较去年增长96%,创出历史最高纪录。如果加上再融资,港股今年全年所募集的资金约为3000亿港元,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纽约、伦敦和多伦多市场。

篇4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经济新闻不但在传统的专业财经报纸和综合型日报中常见,在新崛起的都市报、晚报中,财经新闻也获得了令人欣喜的发展,许多都市类报纸,如扬子晚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江南都市报等都开设了专门的财经版面。但是由于报纸的定位和读者对象的差别,都市报类主要面对的是普通市民,他们并不都具备深厚的财经、金融、证券等知识,因此都市财经新闻也有着与专业财经新闻不同的特色:都市财经重通俗不尚艰涩,重描述不重分析,重简洁不重冗长。那么,都市财经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呢?笔者以为,都市财经要适应都市报的特色,在突出财经新闻的动态性、突出抢眼的“新闻点”、突出信息的实用性和表述的通俗性等方面多下工夫。

1.突出新闻的动态性,多做事件新闻

新闻事件是动态进行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报道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实之外,应该更多的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事特别具有动感和吸引力。动态的新闻报道因其具有片段性和连续性特征,最能刺激读者情绪,把读者紧紧吸住。都市财经新闻不能做成一潭死水的官样文章,而应重视新闻事件的“进行态”,力求做到与生活同步,将经济领域的动态和变化展现出来。

经济新闻表现动态的方法有:

(1)充分运用“正在进行时”事件的“进行时态”能把新闻事件生动再现给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用“正在进行时”展现事件的动态性,多用在导语、新闻主体对事件的描绘之中。在使用“正在进行时”表现事件的动态时,一般会借助于时间的变化、动作的描绘等来加以表现。如:

标题:金鹰3天销售突破2400万 (金陵晚报2004-12-17)

导语:昨天晚上9点45分,梅迪亚央视广告招标现场一片沸腾,中央电视台第11届黄金段位广告招标经过全天12个小时的争夺,宝洁出奇制胜,在最后一刻以3.8515亿夺得标王位置,打破了娃哈哈三度称霸央视标王的梦想。(金陵晚报2004-11-19)

上例标题简洁明了,但“3天突破2400万”动感十足。另一则财经新闻在导语一开始就以时间、现场等要素,配以动感味强的描绘――如“现场一片沸腾”、“争夺”、“最后一刻”、“夺得”、“打破”,给读者以事件的场景和过程,动态美跃然纸上。

(2)用对比显示发展动态事件的变化得通过一定的“参照系”才能体现出来,对比就是体现动态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财经新闻中,对比的要素主要有随着时间变化的数字的对比、行情的对比乃至人的态度对比等。这类信息反映在财经新闻中有助于增强读者理解经济事件的变动幅度和变化速度,能增强静态财经分析类报道的动感。运用对比增强动感的方法既可用在标题的制作上,也可在导语、正文部分体现。如:

标题:奥迪A8涨价4万元(京华时报2004-11-23)

导语:北京部分旅行社春节期间的出境游线路昨天全面上市,比去年早了半个月。价格上,欧洲线涨了1500元至2000元,澳新线最多涨了3800元,高于以往任何一年的涨幅。(京华时报2004-12-22)

虽然没有动态的事件,但是由于运用了数字的鲜明对比,读者很容易从上述例子中看出变化,“涨价4万”、“涨了3800元”、“高于”几个简单的短语既给了读者以明确的信息,又说明了价格变化的幅度。

2.突出最抢眼的“新闻点”

都市类报纸面对的是快节奏生活的上班族,他们有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丰富信息量”的需求,因此,都市财经不能像专业类财经报那样长篇累牍,而应该在简短的篇幅中突出最抢眼的“新闻点”。所谓推出最抢眼的新闻点就是要在财经新闻中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新闻最具吸引力的信息要素筛选出来并加以强势表达。突出“新闻眼”的方法为:

一是通过夺目的标题实现,把最抢眼的要素镶嵌在醒目的标题中,在5秒钟内吸引读者的眼球。如:

19寸液晶显示器跌破3000元(京华时报2004-12-03)

32亿!四川长虹面临“烂帐”(金陵晚报2004-12-28)

二是在导语中开门见山,以传统的“倒金字塔”模式行文,首先交代最吸引人的信息。如:

2005年1月10日起,中国银联将正式开通人民币银联卡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的受理业务,届时,内地银行发行的带“银联”标识的人民币卡,就可在上述三国贴有“银联”标识的自动柜员机(ATM)和商户销售终端(POS)上使用。(扬子晚报2004-12-30)

3.突出实用性,重视信息量

报道一则财经新闻时首先要考虑它对普通市民有何报道的必要、有什么作用、贴近性在哪。除了消遣,他们还把实用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读者通常希望能通过经济报道获取一些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益的信息,有的甚至把从财经新闻中获得的信息当做很重要的参考。因此,都市报的财经栏目不在于要多么精深,但一定要重视信息量,突出题材和信息的贴近性,对市民有一定的实用性。如:

(1)北京游易航空旅行网12月9日对本报记者透露,国航从12月8日至31日在12条航线上推出特价机票。其中,优惠幅度最大的北京―武汉航线,往返机票仅为600元。(京华时报2004-12-10)

(2)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昨天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召回报告,计划召回2004年5月15日到12月17日期间生产的VIN码范围为SA49100-SA54937的总共1685辆国产BMW520i和BMW525i轿车。公司决定从2005年1月4日开始实施在中国内地的召回计划。(京华时报2004-12-28)

上两则财经新闻具备的第一个共同点就是贴近性、实用性强,所报道的事件都会引起相关读者的注意。其次是信息交代明确不含糊,消息(1)中机票优惠的幅度和日期都非常清楚;消息(2)中把要召回车型的号码和生产日期都交代得详实无误,读者甚至可以此信息为参考,指导自己的行为。

4.突出形象、通俗性,避免晦涩术语

霍金在谈到自己写书时说“书中多用一个方程式,就会吓跑一半读者”,同样,在都市类报纸中,财经报道多用一个专业术语,就会吓跑一半读者。都市报面对的读者多是普通市民,他们在经济、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深,这就要求都市报的财经报道要突出形象、通俗、贴近的特点,少用专业术语,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用,也得对专业术语进行易于理解的通俗解释。如:

(1)圣诞节晚上,南京高楼门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小偷作梦也没想到,他行窃的一举一动被远在数公里外的“家庭报警公司”锁定,110接警后迅速出击将其当场擒获。据悉,一种据称由北美引进的“电子保姆”,近日打着“家庭报警公司”的经营模式悄然进驻南京。(《南京首现“家庭电子保姆”》。(扬子晚报2004-12-28)

(2)据介绍,黄金作为极佳的避险投资工具,是企业及个人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的重要成分,现在广大客户投资和收藏黄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纸黄金业务(黄金宝)是全国首次推出的面向个人的黄金投资工具,标志着黄金在我国已正式成为普通市民投资理财的一个品种。据悉,中行的“黄金宝”报价类似于外汇宝业务,即跟随国际黄金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报价,客户可以通过把握市场走势低买高抛,赚取黄金价格波动的差价,这一交易新品为客户的人民币投资增添了新渠道。(新华日报2004-12-23)

在上述第一则新闻,以情景式导语开篇,并借助生动的比喻把本来一件平常的事件写得引人入胜。第二则新闻虽然不是出自都市类报纸,但是其方法对于我们做好都市财经有借鉴作用。新闻中报道的“纸黄金”可能并不是普通读者所熟悉的概念,咋一看让人脑中顿声迷雾,而新闻中增加了几句解释的话语绝非多余,它使信息更加明了,有效解决了读者心中的疑问。

篇5

籍贯/天津

出生地/台北

生日/10月7日

生肖/虎

血型/A

身高/160cm

喜爱的运动/保龄 游泳 慢跑 爬山

剧目:《小李飞刀》、《大汉天子》、《双龙会》、 《至尊红颜》、《倚天屠龙记》

她就像一杯调得很棒的鸡尾酒,拥有让你惊艳的“色相”。她用甘香甜美的色彩包围了自己,苹果绿,樱桃红,柠檬黄……她的色相越来越让人有了馋相,她在2001年男人帮全球百位美女排名第66名, 2002 年跃居全球百位美女第3名,今年就成了男人帮全球百大性感美女亚洲区第一名。

果色性感

她的嘴唇上抹了一层淡淡的果冻唇彩,眼部四周轻点着闪亮的光泽。斜肩的沙滩色上衣,浅色牛仔裤,模拟着一种甜美柔腻轻盈健康的感觉,她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瘦小、所以还要娇俏还要可爱些。

她可以做个老少通吃的女人,她的酥胸美臀是台湾年轻一代性幻想对象第八名,她又有玉女的清纯和自然,是一个集古典与现代、婉约与妩媚于一身的台湾新任性感女明星。

尽管贾静雯以三万多票之差,击退众家美女林熙蕾、章子怡等人纠缠,荣获男人帮FHM全球百大性感美女华人区第一名的殊荣,可贾静雯却觉得自己还不是那么够女人,也不是那么够性感。她自认是个十分活泼还有点邋遢的女人。她的概念中性感不是单单露个肩膀,披个披肩什么的,那个词对于女人来说有无上的殊荣,而自己的料确实没有那么猛,她说自己小腿粗了一点,个子矮了一点,还有一双肥肥胖胖的脚。她是个保守的女人,生活中又离性感很远,T恤、牛仔,常常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平常服饰。这个女人对性感的不自信,缘于她的性格,从小,父亲就拿她当男孩子养,而且父亲还教贾静雯练少林武功,耍双截棍。所以她就一直大大咧咧的。

男人的目光是挑剔的,也是很有准头的,在这个女人还没有完全展全自己的魅力,还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的性感与美丽的时候,男人们已经给了她判断。男人认准她的理由很简单,她明眸玉肩、妖娆妩媚。

贾靖雯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能表现得如此性感。对于自己最性感部位,贾静雯表示应该是眼睛跟背部,贾静雯笑着说:“因为这两个地方是大家最称赞我的地方!” 她眼睛本来就又大又圆,又总能流露出妩媚眼神,即使穿得再保守,也有性感意味。

所以贾靖雯说,女人的性感既然来源于男人的判断,那每个女人都应该自信起来,总有一个男人懂得欣赏你。

美色保护

她的背部曲线诱人,她的皮肤柔嫩有光泽,她的大眼睛熠熠幽深,她是个亮色调的女人,包括她的着装,她的角色,她的语言风格还有说话速度。

她的保养方案简单又舒适。她的美肤“密方”其实是“泡澡”,这对于忙得一塌糊涂的她来说,这种方式不仅仅美体、养颜,还放松身心,她还建议女性在泡浴时加许多“生姜粉”,“因为这样可以改善女性一般手脚冰冷、血液循环不良的通病。”

她的私人美容小秘方就是煲汤了。小红枣,枸杞,百合,莲子,意仁,花生,猪脚等等都是她常常用来煲汤的佐料,她一星期还喝两次意仁水,据她的说法,具有消肿利尿的功效。

为了那双勾人美目,她开始放下忙忙的工作,四处旅游,来求得眼睛的片刻休息,早日恢复。

贾靖雯说女为“悦己”,也为“己悦”,常常要保持一种美的概念,不管对着的仅仅是自己还是很多他人。

古铜色男人

贾静雯喜欢皮肤是古铜色的那种男人,她骨子里有一点点传统,有一点点拘谨,所以还是“比较喜欢黄皮肤的”男人。她对于白白瘦瘦或者浑身肌肉的男人不是很有兴趣。

贾静雯品味男人有她自己独到的要素,女人欣赏男人,通常从眼睛开始,而她从声音开始,她认为男人的声音最能表现出性感。当然适合这个美女的男人自然还要有头脑。她和很多女人一样也偏爱成熟年长的男人。“爱我的”、“爱动物的”、“会过生活的”三项条件缺一不可。她希望和另一半生活和兴趣都能契合。因为她爱运动,也需要一个可以一起做运动的男人。

像所有的女人一样,她也喜欢听甜言蜜语,喜欢被宠爱,被包围的感觉;她还有传统女孩的常态心理,认为顾家是一种美德;她说自己对感情有些死心眼,她的爱情观是:喜欢一个人就会一直执着下去,所以很容易会为一个人一直付出。“我如果在恋爱中,就会变成一个小女人,思想完全被男生主导。如果他喜欢吃炒蛋,那我也会跟他说―――啊!我也喜欢炒蛋耶!我这样的女生好象笨笨的……”

如果结了婚,贾静雯绝对是个乖巧的小妻子。如果丈夫要求,她会尽量改做幕后工作,对家中的财政大权也无所谓掌握,“基本上我对钱没啥概念!我的钱都是可爱的妈妈在帮忙管,所以有多少零花钱我自己也不知道。没有钱再跟妈妈要,不过我还算蛮节省的喔!”

贾静雯没有说其实娶了她是一种福气,但她那种健康的心态,确实可以做个好妻子。

亮色精灵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她有些伤感。她也曾经经历过家庭破产、父亲癌症去世的变故,一人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为了养家,17岁开始拍广告,并从此入行。

她性格直率、坦然,毫无造作之意,是个底色很亮的女孩。看她说话飞快好像竹筒倒豆般的语速,就可以想象她的个性特征,连人家问她入选“台湾十大名女人”的感想,她都大大咧咧地答:“没什么,公司出钱买了很多选票!”

篇6

【关键词】世博会 新闻标题 修辞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我国上海市举行,这是世博会多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承办的又一国际盛事,据统计共有240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加本次世博会,其规模创世博会史上之最。本次世博会自筹备之日起就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共有1300余家境内外媒体机构报名采访世博会,国内的很多报纸开设了世博专题报道全程关注世博。从4月份世博会试运行到如今世博会正常运行,无论是园区风光还是相关的服务信息,各家媒体都有详尽的报道,为了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吸引受众眼球,媒体展开了标题大战,本文仅以国内部分报纸为例,让大家领略世博会新闻报道的标题之美。

一、擅用修辞使新闻标题突出质感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写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在新闻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更形象、具体的传递信息同时吸引受众。

1、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①

(1)姹紫嫣红夜上海 火树银花耀浦江 《楚天都市报》5月1日;

(2)福娃海宝手拉手 北京上海心连心 《新民晚报》5月5日;

(3)是否知道邻居名?是否懂得城市心?(主题)

世博会美洲馆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副题) 《新民晚报》5月7日;

(4) 竖耳“看”风景 动手“听”声音(主题)

走进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副题) 《文汇报》5月15日。

标题(1)描绘的是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盛况,“姹紫嫣红”与“火树银花”生动再现了开幕式的壮丽场景。标题⑵中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吉祥物与其举办城市一一对应,体现了北京上海两座城市的友谊,如只用“上海世博会北京活动周启动”则达不到这种表达效果。标题(3)用两个问句排列,具有很强的节律感,同时也高度概括了世博会美洲馆的主题。标题(4)中的“看”和“听”的运用恰当的体现了生命阳光馆尊重生命,共享阳光的人文关怀。

2 、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②

(1)“小明星”的“大精彩” 留心处处有收获 《人民日报》5月12日

(2)“小爱迪生”感动大上海 《光明日报》6月1日

(3)世博园“彩蛋”孵化未来生活 《东方早报》5月16日

(4)城市“伤疤”变成宜居乐园(主题)

中西两个城市公园在世博园“对话”(副题) 《新民晚报》6月3日

上面四个标题中的引号部分各有所指,“小明星”指代是世博园里一些被人忽视的新技术,好东西;“小爱迪生”指代的是一个热爱发明的小姑娘,她发明的筷子套方便了许多外国游客;“彩蛋”指代鹅蛋造型的世博场馆;“伤疤”指代的是城市中的污染地带。这四则标题中所选用的借体都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使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效果形象突出、具体生动。

3、 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1)世博“满月”接待800万参观者 《光明日报》6月2日

(2)日均接待游客3.8万人 中国馆有点“吃不饱”《国际金融报》5月14日

(3)30℃高温首次“烤”验世博区,两天降温措施启动 《青年报》5月3日

(4)世博让上海更美好 上海让中国更美好 《南方都市报》5月1日

标题(1)和(2)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标题(1)中将世博会运行满一个月比作为婴儿的满月,标题(2)中“吃不饱”一词形象的表现出了世博中国馆的内部容纳流量之大,如果写“日均接待游客3.8万人 与预期人数有差距”则过于平实。标题⑶中的“烤”字一语双关,既有形容天气热的含义,又有“考验”之意。标题⑷运用层递的修辞手法,使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的语句,使表达的意义更加深刻。

二、巧施技巧使新闻标题富有观感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提炼,新闻标题制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用简单明快的语言,准确、大量地传递丰富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1、数字的运用

(1)沪地铁“一日票”:单价18元,畅行24小时 《新华每日电讯》4月24日

(2)5条涉博地铁今明运营至0时10分(主题)

涉及4、6、7、8、9号线 演示运营时段15分钟一班车(副题)

《东方早报》4月24日

(3)世博园区七天接诊两千余人(主题)

外伤占四分之一,专家建议少穿高跟鞋(副题)

《解放日报》5月9日

(4)76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成了“世博通”(肩题)

4进世博园 看了112个展馆(主题)《新民晚报》6月3日

标题(1)(2)所要表达的都是上海地铁部门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到来所实施的新的运行规划,几组数字的存在使不论是上海市民还是游客看起来一目了然。标题(3)简单明了,用确实的数据提醒游客要注意安全。标题(4)中数字的存在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世博园区之大,一天能够游览10个场馆已是算是多的了,一位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竟然游览了如此之多场馆,读者不禁要一探原委。

2、通俗语言的使用

(1)世博的哥成“编外”志愿者《新民晚报》5月18日

(2)建筑专家邢同和提醒观博两误区(肩题)

开放式场馆“呒啥大看头” 急匆匆赶场“比谁看馆多”(主题)

《解放日报》5月19日

(3)省市区流行馆 各地领导热闹“串门”《南方都市报》5月2日

(4)七千位志愿者两周服务期已到(肩题)

首批“小白菜”今起“交棒”(主题)《新民晚报》5月15日

(5)《移动“蜗居”很诱人》《郑州日报》6月7日

“编外”指的是组织机构之外的人员,运用在标题⑴中形象体现出了世博出租车在运输游客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标题(2)中的“呒”为方言,不,不要的意思,流行于上海、苏州、湖州等地。“串门”一词常常形容邻里、亲戚之间的相互走访,标题(3)中用“串门”来形容各地领导的活动贴切的体现了我国各省市一家亲的和睦景象。标题(4)所要传递的是世博会首批志愿者换岗的信息,“交棒”用于接力比赛当中,用在这里也体现了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标题(5)中的“蜗居”寓意狭小的住宅,2009年作家六六的小说《蜗居》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以此为标题,抓人眼球。

三、援引名篇使标题彰显美感

1、运用仿拟生动传神

仿拟手法就是仿照人们较为熟知的名言、名篇等组成新的句子,借用这些名言佳作的影响力,为新闻标题增色。

(1)一日暖 一日寒 今年春天似孩儿

申城牡丹知时节 晚点开 等世博《新民晚报》4月24日

(2)曲径通幽 静观博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5月28日

(3)东风西韵“惊梦”山水间 《东方早报》6月3日

(4)激情然手世博开幕夜(主题)

烟花与喷泉齐舞 春水共华灯一色(副题)

《南方都市报》5月1日

今年上海的春天气温很低,乃至4月本应盛开的牡丹都没有开花,这本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是标题⑴中的“牡丹知时节”巧妙的仿拟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单看此标题,便会令读者的遗憾之情一扫而光。标题(2)指出了世博会上一些冷门场馆鲜有人问津的状况,并引用曲径通幽一词恰如其分的点出冷门场馆有一定的参观价值正如唐朝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所道出的那个至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标题⑶新闻中讲述的是“昆曲王子”张军和国际著名音乐家谭盾在上海举办的一场“东风西韵音乐会,惊梦、寻梦等为昆曲《牡丹亭》中的戏段。标题⑷中的副题取材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借用此句将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烟花、喷泉、黄浦江、灯光四大看点融合在一起,可谓妙笔生花。

2、 借题发挥引人入胜

世博会为各国提供了展示本土文化的舞台,各个参展国家和组织都将其国家或地区最有代表意义的文化艺术呈现在世人眼前,标题制作者们索性就像那些闪耀于人类文明长河上的艺术瑰宝直接运用到新闻标题之中,令读者在纸上游世博的同时也感受到淡淡的古典气息。

(1)“小美人鱼”通关记 《人民日报》5月21日

(2) 非洲“狮子山”下:小棚屋,热辣舞 (主题)

写在上海世博会塞拉利昂国家馆日 (副题)

《新民晚报》5月7日

(3)“遣唐使船”驶入世博园 《东方早报》6月13日

(4)“玫瑰王国” 带来美丽芬芳 《解放日报》 6月15日

“小美人鱼”的故事,出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标题⑴的新闻所要讲述的是丹麦的小美人鱼铜像顺利入境,海关做出的细致工作,如果单纯的将标题写为”海关为迎接小美人鱼作出周密安排”之类则不能吸引受众,此则标题则充满了童话色彩。塞拉利昂这个国名在葡萄牙语里意为“狮子山”,一提到塞拉利昂就会想到棚屋和热辣的舞蹈,标题⑵巧妙地将这些元素嵌入其中,形象的勾勒出了塞拉利昂人的生活画面。早在一千年前,日本就有遣唐使者来中国作文化交流,一千年后的上海世博会再现遣唐使船,相信读者的阅读兴趣一定会被吸引。保加利亚有世界上著名的玫瑰谷,是世界重要的玫瑰油出产国,标题(4)中直接用“玫瑰王国”指代保加利亚,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了这个玫瑰国度特有的风情。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直以来就有“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一说法,可见新闻标题对于新闻的重要性。从世博报道的这场标题盛宴中,我们领略到了标题制作者的匠心独具和构思巧妙,在有效吸引读者的同时达到了传播效果,其中的许多技巧值得总结和借鉴。■

参考文献

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64页

篇7

一、 新课引入:(画面―绿色大森林)

1 提问:在一个植物体的各大器官中,你认为哪一种器官能吸收大量的光?(图片展示―银杏的叶片)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并观察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是呈绿色的、扁平的,展放在空间,有利于吸收阳光。

2 (趁热打铁)提问:你觉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应该主要在什么器官中进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同―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叶子,联系所带的叶片了解:叶和叶片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学生未思考过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新知。

4 过渡: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与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反思]: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本节的内容,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主题,同时也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渗透给了学生。

二、 活动一:观察菠菜叶

1 边观察边思考:叶的形状、叶的颜色、叶正面和背面颜色质地

2 把叶片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薄膜,你看到的是什么颜色的?再用肉眼观察叶的内部,你能看到几层?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突破“表皮是透明的”、“叶的正反面不一样”这一难点,事实胜于雄辩,让学生亲眼所见,加深印象。同时产生疑问―这些特点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探究的状态。

[反思]:利用问题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教会学生观察的方式,防止了满无目的的观察,以达到教师的预期设想。

三、活动二:学生实验―显微镜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

教师巡视并指导:

1 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

2 重点观察各部分细胞的排列方式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索未知世界。

[反思]: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在慢慢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正是一个很好的体现,由实验观察结构然后联想功能,紧扣本节课的重点,为下面了解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关系做好准备。

四、 活动三:探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关系

1 表皮

(1) 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

(2) 表皮细胞的这种颜色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3) 细胞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4) 表皮细胞这样的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

(5) 表皮细胞外角质层有何特点和作用?

播放气孔开关的Flash:提问―气孔能开关吗?受什么控制呢?

2 叶脉 指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让学生回忆它们的功能。

展示叶脉书签,思考叶脉的作用。

3 叶肉

(1) 栅栏层细胞和海绵层细胞排列有什么不同?

(2) 哪一种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多?

(3) 为什么接近上表皮叶片的绿色比接近下表皮叶片的绿色深?

(4) 叶肉细胞的这种特点与植物叶的光合作用有何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给出的结构图及视频,进一步对叶片的结构及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反思]:教师将问题细化,梳理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的自学和对问题的理解,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四、 教学后记

一直以来,只要是关于讲述结构与功能的内容都会很枯燥,教师也习惯以“告知”的课堂模式来上课,我也延续了多年的这种方式,原因很简单就是这种方式很容易,教师很轻松,反正学生不懂那我就讲给你听,你记住就行了。可是这种方式我相信所有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睁大眼睛的学生很快就思维疲劳,注意力分散,然后教师就不停地提醒:那边同学认真听啊!甚至差的班级老师还要整顿纪律。所以要想办法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体会探究的乐趣。

本节课是以问答方式开展教学的典型例子。从引入开始到课堂内容的实施、重点难点的解决,包括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都紧紧依靠各种问题。每个问题都是我精心设计的,通过挖掘教材,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所以我尽量做到不重复、不累赘、好理解,便于思考,触类旁通,避免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流于形式,使学生无从下手。

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我也运用了很多方法,例如引入(1)我利用了复习式呈现方式,在活动一(观察菠菜叶)我是先呈现开放性问题,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把开放性问题将其范围缩小引出或提出多个封闭性问题。在讲述叶片的功能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时,我先呈现封闭性问题,然后再由此引出“为什么落叶总是反面朝上”这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思考,最后对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进行界定。除此以外,本节课还运用了启发式、激励性、诊断性等多种问题呈现方式。

篇8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这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亲和力的采写形式特别受到观众和听众的欢迎。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熟练驾驭这种报道形式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做好体验式采访,让新闻报道更精彩呢?我将通过自己的切身采访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找好选题是关键

体验式采访与普通采访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它首先已经知道了采访对象、采访地点、甚至采访的主题,是一种策划后的采访。因此,在策划中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宣传什么样的时代精神,抨击什么样的丑恶现象,对于采访是否成功至关重要。

第一,要做到指导性和可听性的统一。体验式采访的选题既要紧扣时代脉搏,涉及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又要为观众和听众喜闻乐见,不能只顾唱赞歌,假大空,要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解决群众心中的疑问,找到正面宣传和群众关心的最佳结合点。比如五一劳动者系列,如果你把五一劳动者都表现得高大上,其实很难与听众产生共鸣,很难产生好的宣传效果,如果通过体验式采访,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感受他工作的不易,表现出一名平凡人的不平凡,则可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二,要做到大主题和小角度的统一。许多事情主题重大,如雾霾、再就业、食品安全等,每一个问题都是十分复杂、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反映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比如,现在“优化发展环境”是一个很热的词,但优化发展环境在我省究竟实行得怎么样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特别推出了《科所队的九级风浪》,通过记者实地体验的形式,看优化发展环境后我省的变化,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反响,也让各地客商对我省的发展环境有了更好地了解。

二、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

怎样使得被采访者开口说话、吐露心声,这是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体验式采访更是如此。通常情况下,记者在被采访对象心中是一个陌生人,不要急于开展采访工作,如果不能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建立亲密感,那采访出来的东西就会很不自然,和真实的他大相径庭,违背了体验式采访的初衷。比如,我刚开始跟语言训练师沟通要体验他为智障儿童做语言训练的工作时,他很紧张,说话都有些不成句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亮点根本抓不到,于是,我没有马上要求采访,而是先跟他聊家常,我关掉采访机,两天的时间只是在旁边看他如何工作,在他工作之余和他交流。两天的工夫,我们已经有了共同语言,我在他面前不只是一名记者,而是一个知心朋友,他不再紧张,工作起来也游刃有余。于是,在体检式采访中,我抓到了珍贵的音响,孩子尿在他身上时他的从容和平静,孩子会叫“爸爸”时他言语中的喜悦,智障儿童的父亲绝望时,他的温暖话语……报道播出后,普通岗位上的人性光芒感染了无数听众,语言训练师这个过去不被人熟知的行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尊敬。

三、真体验,不做秀

很多记者对体验式的采访的理解就是去装装样子,做做秀,电视记者可以穿上人家的衣服拍个画片,广播记者随便看看,反正没有镜头,采点音响就算了事。其实,这样做秀的做法恰恰违反了体验式采访的初衷。我们为什么要去体验采访,是希望在真实的体验中走近他,融入他,成为他,这样才能有切身感受,让报道更加丰富感人。如果只是走走形式,完全起不到体验式采访的目的,体不体验就没有意义。比如,黑龙江人民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推出的走基层系列,有一个体验式报道,是体验清淘工作的辛苦,为做好报道,记者和清淘工人一起深入到地井,在恶臭的下水道内,挥汗如雨,跟清淘工一同疏通管道,清淘淤泥。记者回来后非常感慨: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亲自干过。真实的体验让她感受到清淘工的不容易,写出来的报道处处流感着真情,让大家对清淘工人多了一分了解和敬慕,少了一份嫌弃和误解。这个报道也正应了那句话:“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设;教材;教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50-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预设教案和学生的学案,才能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一、于存疑生异处,精心预设

“学贵有疑”,疑问是探究新知的开始,教师应认真引导学生据疑探究。教师在执教《爱之链》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时,力求通过乔依修车时的动作,再现乔依修车的艰难,体会乔依修车之苦,丰富乔依修车不D回报、真心助人、无私关爱的伟大形象。但学生们对“擦”是不是乔依修车时的动作而存疑生异,于是,教师就抓住学生的“疑异”之处,精心预设教案。教师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擦”字是个表示动作的词,但在乔依修车时,这个动作发生了吗?二是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擦”的动作还没有发生的?三是乔依为什么“顾不得擦”呢?四是通过“顾不得擦流出的血”,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乔依呢?于是学生们就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积极辩论、探究。通过辩论、探究,学生们在脑海中不断重现乔依修车时的场景,“乔依在寒冷夜晚为老妇人修车,手蹭破、流血了,也顾不得擦一擦的情景”不断扣动着他们的心灵;学生们对乔依的认识不断加深,乔依的形象也由文字的描述,变为学生头脑中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通过辩论、探究,学生对“爱”的认识升华了,也懂得了“爱”的含义,即: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给予别人无私的帮助,那就是爱。同时通过辩论、探究,教师也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由感受“爱”、品悟“爱”,到升华“爱”,已将“施爱”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田。一个看似“疑异”之处,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引导学生积极辩论、探究,既深度解读了文本,扎实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就了语文课堂的精彩,这是现成的课件无法比拟的。

二、于文本空白处,精心预设

课文是学习的好例子,在这些例文中,有不少“空白”之处,如果抓住这些“空白”之处,精心设计,适时引导,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在教学《神奇的克隆》一文时,针对课文中的两处空白(即第三、第八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自然段列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克隆自己的例子,这些例子之间使用分号,结尾使用省略号。教师在教学时做了如下的预设:先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三自然段,学习柳树、马铃薯、仙人掌是怎样克隆自己的,并认识分号的用法,再播放园艺工人繁殖杨树、月季、桂花树等的录像,认识还有哪些植物可以靠克隆来繁殖。然后结合录像,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杨树、月季、桂花树是如何克隆自己的,并写下来。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训练,并引导学生由学习课文进而学习生活,生成新的知识。这样,既进行了说写训练,又补白了课文内容,促进了精彩的生成。而第八自然段主要讲了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教师积极预设:假如你就是掌握克隆技术的医生,你准备克隆什么来挽救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们呢?学生们对克隆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前景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不仅成就了语文课堂的精彩,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三、于品评人物处,精心预设

正确评价人物是解读写人一类课文的基本要求。而怎样正确品评人物呢?如果教师精心预设、积极引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品质迥然不同,教师精心预设了如下导学案:一是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洪教头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他是什么样的人,简要写在句子旁。二是用曲线画出描写林冲动作、语言的句子,并说说他又是怎样的人,也写下来。三是熟读所画的句子,然后演一演。学生们积极自学、交流,通过完成填空“我找的句子是( ),从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洪教头(林冲)”,展演学习的收获,品评人物形象,课堂精彩纷呈。洪教头的蛮横无理、目中无人、狂傲自大、粗俗不堪的形象,与林冲的谦虚、有礼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不断丰富了林冲的英雄形象。然后教师又抛出一个辩论的话题:本文的主人公是林冲,可是作者对林冲写得并不多,对洪教头却写得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通过辩论,体会出本文巧妙运用对比、反衬的写法;体会出虽然主人公是林冲,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洪教头,目的是通过一多一少、一反一正来突出林冲的英雄形象。学生们通过品评人物,了解了本课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借鉴这一写法学习了怎样把写人的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从而提升了习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在学生存疑生异处、文本空白处、品评人物处等,精心预设教案,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新闻采访;技巧;方法

一、前言

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媒体已融入生活的各行各业,改善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借助网络终端就能及时分享新闻信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式而言是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要想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发展下去,必须改善当前的新闻采访技巧,。本文具体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及方法,以期最大限度优化新闻采访的效果,推动传统媒体提高新闻质量。

二、新媒体背景对新闻采访的要求

所谓新媒体,这其中的“新”是相对传统媒体来说的。新媒体,主要是借助电脑及网络等新型科技,改变传统媒体的形式与内容,并且在类型方面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质的改变。从特性层面分析,新媒体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特性:快速化、碎片化、交互性强。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闻采访记者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网路也为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借助新媒体能够更好地处理不同的资讯。当前新媒体在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的展示具有全新的要求,这其中不仅涵盖传统形式的照片及文字,而且还包含视频及音频内容,这更突出了对采访设备的依赖程度,这就需要借助摄像录像设备,才能达到更佳的视听效果,以便更好地呈现新闻现场,带给读者最直观的感受。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形式呈现出多元化,不仅豐富了新闻内容,新闻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这就使得必须要充分借助多种采访技术及相关设备,才能呈现出更佳的新闻。

三、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现状

(一)依赖采访设备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内容呈现形式与传统媒介形式具有相同的流畅度,即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受众观看新闻的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不仅能通过传统的媒介形式,还能借助信新媒体通过视频形式播放。所以,这就必须依赖摄像设备达到良好的辅助功效,以便在呈现新闻内容时,带给广大民众更好的图像及声音感知效果,让网络新闻受众获得更好的新闻观看体验。

(二)采访风格多样化

新媒体对新闻采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新闻采访工作者给予了更高的采访要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采取的采访形式,还有采访方式,对于新闻报道又直接的影响。具体如下:第一,新闻采访过程中,其素材形式主要包含新闻的声音、图像及影像,所以在报道过程中,可以筛选的形式非常多,大都通过其声音、图像及文字等手段,对新闻报道进行有效、直接的处理,或是对其进行间接处理,确保新闻的输出。所以,新闻工作者在组织采访工作时,筛选不同的采访方式及类型,对新闻展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有所提高

随着新媒体在新闻采访及处理中的不断增多,这对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并不是唯一的发声者,新媒体给予每个人新闻发出的资格,同时也可以进行新闻的扩散。所以,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工作技能,不断提升工作技巧。这样不仅可以获取及时的新闻,确保新闻的准确性,而且还能让被采访者与采访人员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形成新的互动路径,能保障新闻最大限度地得以传播与获取。着就需要采访者完善自身的职能,与受访者保持良好且有效的沟通,确保新闻传播的真

实度。

四、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提升新闻采访技巧及方法

(一)强化新闻敏感度

毋庸置疑的是,新闻线索对于新闻来源而言极其关键,对于新闻采访人员而言,他们必须要深入新闻现场通过深入的采访,深入考察事件,从中筛选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除此之外,新闻采访记者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提升新闻敏锐度。对于某些事件来说,表层分析并不能看出具新闻价值,必须要经过深入的分析才能获取结果,发现其中的新闻价值,这就对新闻采访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日常采访过程中必须累积更多的素材,并认真分析及整理,由此从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新闻采访记者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这一渠道,借助不同信息平台,获取新闻线索,然后对新闻予以过滤及撰写,保持极高的社会责任感,兼具良好的新闻敏锐度,以撰写出符合当前社会价值观的文章。

(二)增强新闻敏锐度

现实生活中,部分新闻事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继而能够引发很多的新闻线索,甚至是重大新闻,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从细微处挖掘事件的内在,借助他们自身良好的观察力予以观察,在日常工作中多留心,从而深入挖掘及调查,从各个层面予以分析,最大程度发掘新闻价值,探查更深层次的新闻线索,最大限度地增加新闻的延伸性。

(三)提高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采访者是一个倾听者,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挖掘被采访者陈述中有价值的线索,然后借助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引导的方式并不固定,也并非是语言引导,还可以借助不同的非语言信号。例如: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可以借助脸部表情及眼部表情,同时,观察对被采访者,包括其性格特征,继而采取采访方式,这样才能让被采访者密切配合,提升其对采访者的信任度。当然,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需要把握好度,掌握方法与节奏,不要过分引导,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出现个人色彩,以及不良动机,导致新闻失真。

五、结语

总体来说,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及方法需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为大众呈现出更好的新闻报道,让被采访者配合采访工作,挖掘出有内在价值性的新闻。文章简要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新闻的采访工作,采访记者如何完善职能,为大众呈现更好的新闻资讯。

作者:华静

参考文献: 

[1]赵晖.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方法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7):201. 

[2]桑海斌.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探讨[J].新闻传播,2016,(20):78,80. 

[3]秦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方法[J].新媒体研究,2016,2(1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