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合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08 17:5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企业合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业企业 资金管理 重点 控制
一、引言
工业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是由于这样的市场地位,通常来说,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整体工作要求要比其他一些中小企业严苛很多,受到的监管也更加全面。在企业众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重中之重,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整个工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烟草企业,作为传统的垄断型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都受到政策的保护和限制,其内部管理还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严重影响,资金闲置、无故占用、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较为普遍。可以说,资金管理是烟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烟草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这也在客观上要求烟草企业必须开始有意识得解决自身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条件下,实施合理高效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而保障烟草企业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提升工业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资金的运作管理,提升对货币资金的控制能力
一方面,工业企业只有具备快速、高效的资金周转能力,才有可能切实发挥资金的实际效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资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可能。鉴于此,工业企业可以从控制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入手,重点关注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财务指标。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现金比率指标,这是工业企业进行资金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现金比率不仅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工业企业近期从事的投资项目情况,也能直观体现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这对于强化工业资金的运作管理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工业企业还需要针对专项货币资金做好管控工作。首先,专项资金的控制需要划分具体的控制范畴,在控制范畴内,货币资金的每一项收支都能被覆盖和包括。其次,要把握好货币资金的控制方向,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与业务相关的清点和盘查,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最后,工业企业还要注意资金控制手段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各项正规管理机制进行大力贯彻,尽可能地采用票据、签章等管理方式。
(二)推行信息化资金管理系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企业资金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及时、全面的了解自身财务信息的方方面面,尽快进行必要的财务信息筛选与甄别,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企业资金的流转与运行。工业企业在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资金的循环往复将伴随企业的所有经营环节,所以企业需要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机制,成本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金管理水平,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鉴于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生产成本,优化成本结构,将成本管理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其次,工业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注意其完整性。为了保障信息系统能够涵盖到企业资金管理的所有方面,需要细化到每一笔支出,将资金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同时缩短资金使用申报的周期,来计划和控制资金的合理占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加强资金的合理配置,树立起良好的风险意识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的合理配置,树立起良好的风险意识。作为烟草企业,在其进行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时,需要将人力、物力、财力三类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与整合,以保障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根据相关规则的要求,我国的烟草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管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便在整体层面上提升企业识别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客观上来说,在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下,烟草市场的竞争程度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收益与风险的对应关系,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工业企业的资金管理中探索资金管理的创新模式,对于推动工业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这不仅是提高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规范的客观需要。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更加要求工业企业要具备较高水准的财务管理水平,尤其是在资金管理体系上需要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拓展工业企业的发展空间,促进其投融资能力的全面提升。唯有真正掌握了科学管理资金的方法,才能有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可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面临着更加严酷的竞争,只有在资金管理体系中进行改良和优化,才有可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浩雨.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篇2
关键词:会计监督;市场经济;企业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和价值
会计监督是指企业和单位的会计人员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相关资料的分析,从而确保经济活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法》,其中对会计人员的职能、责任和义务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整体上保证了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规范,确保了各项工作内容得以实施,将企业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有效的结合了起来。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货币的计量和运算,并借助特定的技术手段来确保经济活动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因此,会计活动是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经济活动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会计法》中,对会计监督这一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会计监督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建立来确保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合法的会计账目记录、会计凭证合适及其他资料的记录和存储。其核心是企业和单位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接受财政部门的审核与检查。简而言之,会计监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规章制度的建立、会计核算和接受监督检查。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会计监督是在会计的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变化,企业管理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也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经济性得到了更多的强调,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甚至有意降低会计监督的力度。而会计监督对于提高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十分必要的。
1.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会计监督理念,将会计监督的重点放在了季度或年度的审核结果上,而没有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及时有效的财务分析,对历史会计资料的利用程度也明显不足,缺少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分析,无法为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依据,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2.没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
大多数企业应对风险的方式是在风险发生后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事后的补救,但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即使采取一定的措施也难以进行弥补,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风险产生前就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进行风险的预测,另外,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又存在对个别案例过于关注的问题,导致整体的预测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缺少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
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企业在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上没有投入应有的力度,没有形成完整、系统性的会计工作流程,在会计报表上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会计指标不合理,会计数据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不明确,这些问题都将进一步恶化企业风险控制的效果,阻碍管理措施的实行。
4.没有意识到会计工作的价值
许多企业管理者尚未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仍将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对会计资料的管理、核算等都没有进行有力的执行,更没有通过会计信息的分析和总结来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而企业的管理质量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企业的规范管理和高效经营是以会计工作的有效性为前提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经营策略的科学性。
5.内部会计管理监督缺位
企业的会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外部的监督,即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监督。尽管这些部门拥有制度和执行力度上的优势,但若没有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相结合,仍然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一些企业尽管制定了内部管理的机制,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却没有有效的执行,许多管理项目形同虚设,内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与外部的管理机制相结合,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足,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6.没有充分利用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是进行财务管理的依据和前提,但许多企业的经营者无论是在产品的生产还是销售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利用财务信息的作用,而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制定经营计划,很少利用财务信息来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因此也就无法得出具有可行性的会计监督经验,限制了会计监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7.对宏观经济环境没有足够的把握
宏观把握是建立在良好的微观控制基础上的,但仅仅依靠微观的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宏观的经济效益是微观经济效益的基础。但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仅仅注重特定项目的经营和营利情况,很少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在财务报告上也没有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总结,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更无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发展的机遇,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
8.轻视专业会计队伍的培养
许多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大误区,认为在人才培训上花费大量的资金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但又希望企业员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当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应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员工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创收。企业不仅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制度筛选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还应当在聘用员工后对其进行应有的培训,确保员工的素质和质量,并且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有更好的保障。没有健全会计监督体制,财会人员对经济活动没有控制权力,在进行财会监督时受到很多限制,不能在发现财务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
三、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和建议
会计监督是确保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手段,是经济监督中最为有效和有力的方式,其本质是相关会计人员通过执行国家相关的财政法规和会计行业的相关规定,对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是良好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质量仍不尽如人意,要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必须首先认识到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体制建设,明确会计人员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加快监督队伍的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和约束机制
法律手段是最有效的约束方式,会计监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提高其约束机制。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可以以现有的《会计法》为依据,进行相关条款和内容的补充。在建立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时,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内容和管理需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明确管理权限,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措施,为会计监督的执行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防止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产生不恰当、不合法的行为,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为监督机制的实行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2.强化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
要提高实践的效果就必须进行首先进行理论上的创新。虽然我国已经在会计监督体制中建立了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但在理论建设上仍有不足。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会计监督的理论发展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实践相脱节,因此进行理论的创新迫在眉睫。要进行理论的创新首先要明确会计监督的作用、方法和影响,其次在根据企业运行的现状制定合理的优化对策。此外,我国的企业还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趋势的会计监督体制,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
3.加大执法监管和外部监督力度
在进行企业会计监督质量的提升时,要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的力度,并且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为此,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应当改变职能和管理观念,采取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
4.提高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
管理者的素质包括各项专业技术及能力,主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协调组织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等,并且在组织管理、策略制定、人员分配和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管理者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积极改变传统的观念,积累新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实践的过程,并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实战经验,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通过素质的提高在员工当中树立威信,并通过人性化的方式来进行人员的管理。要带领一个企业走向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更新经营管理的理念,在员工当中树立模范,通过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奠定基础。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理论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和会计活动开展的主体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确保企业会计业务的水平,就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培训,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上的教育,另外还需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计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对员工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行提升。因此,企业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洁身自好,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业准则,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根本的目标和准则,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提高会计工作的诚信度。
6.提升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服务水平
会计监督的实质内容包括测算、计划、审核和分析等过程,通过以上这些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管和控制。其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事前测算、事中控制、事后审核这三个过程。事前测算是对计划中的经济活动进行预先的估计和运算,事中控制是指对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事后审核是指对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的核对和检查。这三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事前预算为事中控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是进行会计核算质量控制的前提;事中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事后审核能够对会计活动的质量和结果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提高会计监管的效果。在制定实际的资金预算方案前,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并形成一定的备选方案来预防意外的情况,也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预算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还需要根据方案的实行效果和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方案的调整或更换,一旦发现方案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就要向上级部门及时进行反馈。在预算方案实行后,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还要根据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来分析方案的实行效果,形成最终的评价,帮助管理者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管理中进行改善。
四、结语
会计监督在会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确保会计活动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始终需要关注的内容。在进行会计监督时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树立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坚持客观、真实的监督原则,将会计监督的相关规定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进行企业的管理和决策的制定,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会兰.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监督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4(3).
[2]田蓉蓉.会计监督职能对企业的影响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9).
[3]虎雅娴.分析如何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4(8).
[4]张淑霞.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监督作用[J].财经界,2014(2).
[5]郝聪聪.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J].新经济,2013(23).
篇3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环保总局将对这些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季报制度,以及时采集污染物排放信息、加强执法监督,有效促进污染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解读:重污染企业被监控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2007年3月底,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环境统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5〕100号)关于“筛选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季报制度。企业名单由总局与各省环保部门商定,原则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企业排放量65%以上的企业为基础确定”的要求,环保总局经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反复核对与协商,确定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是指环保总局需要直接掌握其排污信息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或者有毒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0000吨日以上)、危险废物处置厂等。为了及时采集污染物排放信息、加强执法监督、促进污染治理、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确定重点监控企业。
各地环保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在辖区内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基础上,再确定一批省(市、县)控重点企业。
此次确定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包括:废气污染源3592家、废水污染源3115家,其中,合并重叠的641家,共有工业污染源6066家;城市污水处理厂658家。扬子石化、蒙牛股份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位列其中。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环保总局将对这些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季报制度,以及时采集污染物排放信息、加强执法监督,有效促进污染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重点监控的确定方法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是指环保总局需要直接掌握其排污信息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万吨日以上)、危险废物处置厂等。据介绍,环保总局经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反复核对与协商,确定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废气污染源监控企业中,山西省最多占了403家,而废水污染源监控企业中,河北省最多占了313家。
重点监控的废气企业的确定方法是:在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库中,以8万多家重点调查企业为基础,分别对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排队,筛选出排放量之和占全部工业排放总量65%的一部分企业,作为国家重点监控对象。3种污染物中有1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进入65%范围的,均纳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国家重点监控的废水企业的确定方法是:在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库中,以8万多家重点调查企业为基础,分别对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排队,筛选出排放量之和占工业排放总量65%的一部分企业,作为国家重点监控对象。2种污染物中有1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进入65%范围的,均纳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2005年底前投入运行的、设计能力等于和大于10000吨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均纳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国家重点监控的危险废物排放源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名单另行确定。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司长樊元生表示,被监控的污染源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地的污染状况。据介绍,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督管理仍然按现行管理体制和权限,由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樊元生表示,出台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实际上也是各项工作的一个基础,排污许可证制、全国污染排放统计等工作都将由此展开。
监管重点也是治污重点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督管理仍然按现行管理体制和权限,由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要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监测、统计、执法监督和污染治理的重点,抓紧抓好。
――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重点。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核发排污许可证,率先落实减排责任。对符合有关规定的,要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监督性监测的重点。所有重点监控企业都要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并与各级环保部门监控系统联网。监测部门至少每月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并与自动监测数据比对。
――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执法监督的重点。环境监察机构至少每月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一次现场执法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和自动监测、监督性监测数据,会同监测、统计等部门逐月核定其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并据此征收排污费。
――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环境统计的重点。环境统计季报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为基本样本,在此基础上科学测算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汇总得出全国季度统计结果,并向社会公布。
――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污染治理的重点。各地在安排污染源治理项目、先进适用技术示范项目和污染治理专项资金计划时,要优先考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作为污染源建档和信息公开的重点。建立健全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档案,及时记录其污染排放与相关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依照有关法规,定期公布其排污信息。
环保总局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信息采集、执法监督和指导,并在执法与监测能力建设、污染治理项目方面给予支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将每年调整一次。各地环保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在辖区内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基础上,再确定一批省(市、县)控重点企业。
链接:水污染地图“纳新”
公众在污染防治中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环境知情权和信息公开对污染企业能起到怎样的作用,环保NGO组织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如今,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社会监督的力量正日益显现,成为督促违法企业改正其不法排污行为的重要力量。
2006年9月,环保NGO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开办了“中国水污染地图”网站(省略.cn)。这是一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汇集和整理了全国各省、市的水质信息、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
目前,这一网站公布的污染企业近5000家,其中既有松下、百事可乐等大型跨国公司的在华企业,也有不少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有的是超标排放,有的是违反环评、“三同时”等制度,还有的是被要求限期治理和挂牌督办而被记录在案。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达标排放是对企业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但仍然有很多企业做不到。怎样才能让环境法律、法规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动力之一来自民众,尤其是受到污染影响的民众,让公众参与成为企业环境治理的真正动力。我们不但提供了带有不同着色标识的河流,而且还对具体污染源进行了定位。我们正从地图走到实际,发动当地的NGO组织,看污染企业的排放对周边的社区和民众会有怎样的影响;同时,我们也从实际走上地图,将污染企业的位置具体标注在电子地图上,让当地社区和公众看清楚,究竟谁是污染的根源。只有让公众了解了身边的风险源,才能让他们也参与到对污染源的监督中。
据了解,数十家被“中国水污染地图”曝光的企业,做出会改进治污设施和环境管理、确保达标排放的承诺,还主动要求接受第三方的环境审核,以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说,目前,公众环境意识正在增强,各种法律也保证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与参与权。“中国水污染地图”从地域和空间上对污染的河流、区域进行了定位,而且把污染源追溯到点源上,落实到污染企业头上,最终公众会要求企业对此负责,进而对企业的环境表现产生压力。
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云南大众流域等数十家环保NGO组织对这种环境信息披露和公众监督参与的方法表示了赞赏。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说,我们以信息公开为手段,希望通过与企业的对话和协商,以互助互动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
中国首张水污染地图
由“自然之友”主编的2007年中国环境绿皮书《2006年:中国环境的转型与博弈》昨天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绿皮书显示,“中国水污染地图”上的污染企业总数已超过5000家,一些跨国公司也在其中。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按目前的环境执法力度,已经形成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尴尬局面。“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让罚款更高,而是要通过社会对企业造成压力,也使企业产生治理污染的动力。”
一张中国地图。在绵延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海水的蓝色已基本上被显示污染的紫色所覆盖,且随着紫色加深而加重的污染示意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沿海的海洋污染状况。使用搜索按图索骥甚至可以看出这些污染的源头企业是哪个。这就是由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制作的中国水污染地图。这张地图的“炮制”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透露,目前地图纳入的“黑”企业已达5000多家,较半年前地图刚时增加了3000家。
其实这就是一张中国地图,它东边的海岸线原本是用海蓝色标注的,但现在用紫色显示污染的区域。而内陆河流由于面广河多,故分成流域图,用不同颜色来显示该流域各个干、支流的污染状况。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中国水域的污染现状,同时也可找出造成该河流污染的企业。据马军介绍,这张地图完全是按照国家海洋局、各地环保局向社会的完全官方的水污染数据综合描绘制作的,应该说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我国的水污染现状。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水污染地图的推出,5000余家曾被当地环保局或媒体曝光的污染企业“黑名单”也公之于众。而这张“黑名单”也来自官方的正规,只是人们没有留心去归纳,而马军这些有心人却把它按地区整理出来。
谈起制作这张地图的本意,马军一再强调,他们做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违法排污的成本。因为按目前的环境执法力度,已经形成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尴尬局面。“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让罚款更高,而是要通过社会对企业造成压力,也使企业产生治理污染的动力。”马军还表示,他们将在完善水污染地图的基础上,筹划推出大气污染地图。这种环境信息的透明公开,将使公众能够深度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让污染企业无法立足。
这张水污染地图及污染企业“黑名单”,由于涉及了一些跨国公司的在华企业,已经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日本的朝日新闻和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均就“黑名单”上的本国企业进行了报道,对这些污染企业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污染企业已开始回应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开始转移,正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为跨国公司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利润在国外,而把生产过程的污染留下来。这样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盯住自己的环境阵地。”马军认为,我们既要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又要解决环境问题。这次的污染企业黑名单中有不少是跨国公司,其实也是要起到震慑的作用。
这份“黑名单”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详细的写出其污染行为、污染流域,并留出了其解释、整改到最后审核的空间。
“当我们的‘黑名单’出炉的时候,不少公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回应,希望解决环境问题。”马军说。这些都是“黑名单”上的企业对此事的回应,有的解释原由,有的澄清问题,还有的已经整改。但这些企业更多的集中在跨国公司,不论它是受到上下游企业的压力还是受到社会的压力,马军说,“只要回应我们都是欢迎的,说明它有改的愿望。青岛啤酒也给予了回应,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也都能做出回应,因为沟通是最起码的。”
那么如何确定企业真正不污染了?马军解释说,当然只有污染企业自己说改好了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第三方审核。“但是第三方审核我们认为应该公开、公正,应该有环保组织参加,在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审核。要看他的防治设施是否证明它有能力可以不再污染了。因为企业不能只是生产,它还要与NGO环保组织交流、要与周边沟通。”
马军也表示了他目前的忧虑:“现在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本土化趋势,如果再带来环境管理体系的本土化,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跨国公司应该把好的管理方式带到中国来,而不应该实行中国和国外的双重标准。”
为了达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目的,他们联合数十家环保组织在“世界水日”向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发出了绿色选择倡议,希望大家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污染企业证明已经改正之前谨慎选择其产品,用自己的购买权利促使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
观察:地下水资源保护已刻不容缓
《中国建设报》记者刘伟撰文:中国地质调查局最新公布的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实际年开采量达到了11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供水总量的15。
地下水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资源,也是地表水的战略性后备经济资源,是宝贵财富,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以及地下采矿疏干排水,地下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已经到了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威胁人类生存的程度。“两会”期间很多政协委员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地下水环境日趋恶化无情现实已发出警告
由于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不合理不珍惜的现象,导致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地下水管理制度滞后,对破坏和盗用地下水资源的现象处罚力度不够。随意打井盗用地下水现象较为普遍,其中某些用水大户成为超采、盗用地下水的主力军。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有些高污染企业从不主动交水资源费,也不交污水处理费。这些高污染企业往往就地盗用地下水后又直接排污。一些企业更是打深井排入地下,对地下水资源构成严重威胁。他们的利润是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得到的,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却是其利润与资产全部加起来也无法弥补的。
我国一些地方不合理抽排地下水已经造成大范围的区域水位下降,使得地下水水位(水头)长期低于允许临界值,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截至2003年,全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沉降面积扩展到9.4万平方公里,形成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面严重沉降地区。在隐伏岩溶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岩溶塌陷,造成楼房开裂倒塌、人员伤亡、铁路中断。
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因地下水位下降发生的海水入侵,已经呈现由点状向面状发展的趋势,造成群众饮水困难,土地盐渍化,农田减产或绝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导致大部分地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土地达到175.81万平方公里。
目前,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已成为影响供水安全的重大隐患。有些地区深层水中已检出有机污染物。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很难通过自然降解过程去除,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发生累积。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超量、不规范使用农药、化肥,也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被污染的地下水治理难度大、费用昂贵。由于地下水的循环周期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几千年,甚至数万年。地下水系一旦遭受污染,便难以永久性清除,整治的难度要比地表水大得多。
分析恶化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表水资源不甚丰富的华北、西北地区对地下水的依赖性更强,地下水被广泛地开发利用,其开采量以平均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最终形成掠夺式开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现在我国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80%%以上的北方城市供水不足。
大规模地下采矿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有关报道表明,我国每年矿坑排水量惊人,粗略估算,全国因采矿疏干排水总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且采矿排水利用率不高,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导致地下水资源恶化。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雨季降水丰沛,江、河、湖泊及浅层地下水迅速得到补充,不少地区甚至江河漫溢,造成洪涝灾害,此时的水利工程以排涝为主,促使地表径流迅速排泄而不能充分利用;在旱季,一些地区的地表水体不能满足供水要求时,不得不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甚至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难以得到补充的深层地下水越用越少。
空间分布上我国东南沿海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华北地区一般为600~800毫米,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少于50毫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年地表迳流量占全国的75%以上,华北和西北地区仅占10%,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极不均衡,使得地下水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导致地下水资源恶化。个别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于企业超采和盗用地下水以及造成的危害睁只眼闭只眼,随意发放地下水开采取水许可证,放纵工矿企业的污染行为,水资源成为营造人脉的“礼物”。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文件中,公开标明可以任意开采使用地下水。
某些自来水公司大量盗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资源恶化。这些自来水公司既不想积极改制,更不考虑国计民生,完全不顾水法,为满足局部利益,大量盗用地下水,不按实际用水量计量上缴国家,只是和有关部门约定,象征性上缴小数额费用。这些供水企业作为用水大户,危害更大。
水污染防治未能很好落实,导致地下水资源恶化。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供水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城镇人口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量也骤然增加。工业的发展速度迅猛,产生大量工业废渣、废水,并且未经治理就随意排泄。污染物的增加、水污染防治措施的不力成为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根本原因。
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操作困难,导致地下水资源恶化。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规,相关内容都分散在有关部门法中,例如在《水法》、《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定》、《国务院取水许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中都包含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有关规定。由于规定不够细致,可操作性不强,加上多头管理,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执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完善立法和执法以求“亡羊补牢”之效
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但是,都不够系统和具体,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加强和完善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势在必行。为此,有关专家建议:
首先应该由国家制定专门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规,即《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通过法律或其他方式授权,使《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调整范围涵盖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人类活动。包括各类地下水资源、地热资源、矿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下采矿和建设施工疏排地下水,地下水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环境保护等相关的社会经济行为。
第二,各地应制定和完善地下水资源利用保护规划,明确规划的等级、内容、编制单位、审批程序、修订条件等。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地下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类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农业用地下水规划,工业用地下水规划,生活用地下水规划,疏排地下水规划,地下水环境治理规划,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地下水环境保护规划等等。
第三,应将地下采矿、建筑施工等工程进行的地下疏干排水行为纳入法规管理。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应当明确包括采矿对矿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规定企业进行的地下疏干排水方案中包含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内容,可以采取封堵、排供结合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地下水的疏干排泄,加大矿坑水的处理回用力度,提高地下采矿的准入许可条件。对矿坑排水量大、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回采率低的小矿,应当坚决予以关闭。
第四,根据地下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工业、农业生产使用的地下水和可供饮用的地下水水源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长期稳定的地下水开采井应当设立专门的井房、电路、水泵、水表等设施。自然人或法人需要取用地下水时,应当向管理部门申请取水井施工许可,并附取水井施工设计方案,包括井位、水井深度、取水层位、开采水量等内容。施工时由管理部门派人或委托监理单位现场监督,实际情况与施工设计方案有较大出入时,应当得到管理部门的批准,并将实际情况报管理部门备案。对于长期停用的取水井应当按照报废井处理,采用专门材料予以回填封死。
第五,地下水库建设工程、地下水回灌工程等地下水环境治理工程,是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硬件设施。应当具体明确规定上述地下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实施等内容。可以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筑建地下拦水坝修建地下水库,也可以利用地下废弃的矿井、巷道构建地下水库。应由专门机构对地下水水位、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变化原因,采取相应对策,适当调整开采布局,引导地下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通过动态管理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专家还建议,既要避免地下水资源的枯竭而产生地质环境问题,也要防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除了加强污水治理工作以外,要坚决禁止直接在岩溶沟谷、地下水源补给区排放废水或污水。应当坚决回填封死废弃水井,防止已污染的地下水通过废弃水井扩大污染范围。加大地下水污染的惩戒力度,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其法律责任。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减少村办企业废水、村民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刻不容缓,在有关法律、法规没有完善之前,应当要求各地限期完成地下水资源利用保护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的独特优势,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评论:以污染减排促进和谐发展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持续开展污染减排行动,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转变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和优化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与空间格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工业“中循环”、经济社会“大循环”。加快推进污染防治、资源节约、新能源等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三是提高园区环保门槛。坚持先环评后建设,超过环境总量和生态承载能力、不符合环保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能进入园区。
强化综合整治,从整体上推进减排工程。一是加大污染整治力度。细化年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水、气、固废减排工程。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加强水污染企业的深度治理,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推进集中供热,提高集中供热率和覆盖面;加强各类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减少生产环节的污染物排放。二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对超标排污单位的管理,对擅自停运或故意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的行为,从严处罚;对于达不到治理要求的,一律进行整改或升级改造,甚至责令停产整顿。建立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提高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水平。三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建设,切实加强风景名胜区、湿地、山体资源的保护,对耕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坚持社会联动,从机制上确保减排实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做到目标任务、职责分工、治理措施、时间进度、治理效果“五个明确、五个落实”。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对污染减排推进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把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对拒不实施减排任务的单位,进行严肃查处;对于工作积极、措施扎实、按期完成减排任务的单位,市政府按投入治理资金额度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对减排成绩显著的单位进行宣传表扬;对拒不执行政府决定、不服从有关部门管理、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毫不留情地批评曝光。
(陶 平)
马军观点:
“不环保的商品你有权拒绝”
中国正面临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威胁着水环境和公共健康,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2007年世界水日,21家环保组织向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发出绿色选择倡议,希望大家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污染企业证明已经改正之前谨慎选择其产品,用自己的购买权力促使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据3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
迄今为止,多数中国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仅限于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很少将其和企业的环境表现联系起来。一些企业超标排放,甚至造成恶性停水事件,而其产品却依然在市场上热销,这就给企业传递了扭曲的市场信号,导致它们降低环境标准,通过减少环保投入来赢得市场竞争。生产过程的污染,最终损害了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如果您关注水环境保护,却又苦于缺乏参与环保的渠道,那么您不应该忽视自己所拥有的购买权力。希望您留意环保组织收集的不达标企业名单(具体名单见省略.cn),留意他们的品牌,这样下一次当您走进超市,就可以识别超标企业生产的产品。您一念之间的消费选择,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却会给企业发出一个正确的信号,形成真实的市场压力,促使其履行环保责任。
今天,绿色选择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保护水资源成为社会共识。其次,中国已经形成了活跃的消费品市场,同等价位和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常常有多种品牌可供挑选。而最为重要的条件,是环保部门近年来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力度。仅我们收集到的2004年以来政府和官方媒体披露的超标企业已接近5000家,其中既有大量的本地中小企业,也包括许多大型企业,甚至包括一些跨国公司。
实际上,近期公众对污染企业的关注已初见成效。在去年底媒体开始报道我们收集的污染企业名单时,一些企业也曾来接触,但它们还不情愿真正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甚至不愿公开回应违规问题,而是寄望于公众会淡忘这些事件。绿色选择倡议发出前后,有20多家中外企业前来沟通,他们中多数非常认真,提供了大量书面材料,对当时发生超标排放的情况作出了说明,提出了改进措施,有些还提供了政府部门的后续监测数据。
显然,这是企业和公众良性互动的开始。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必须和周边的社区进行交流,向社区介绍自己生产活动中的一些潜在环境风险,说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避险;同时听取社区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期待。
一些国际领先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不只需要一张工商部门颁发的执照,还需要一张社会执照,也就是要赢得社会的信任。
相比日用消费品的组装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原材料和配件的上游生产企业的污染常常更加严重。仅仅针对制成品进行绿色选择,很难对位于生产链条上游的大量污染企业产生有效的影响。为此我们倡议大型零售商和大型企业主动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照不达标企业名单对供货商进行筛选,对其中的不达标企业开展严格的环境审核。
目前已经有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开始在内部试用不达标企业搜索引擎来管理供货商,我们希望有一天他们可以公开向社会承诺不从环境违法企业进货。
可以相信,随着环境信息公开的进一步扩大,绿色选择将创造正向的市场压力,协助各级环境部门更有效地对污染源实施管理;我们期待,公众能通过购买行为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找回曾属于自己的碧水蓝天。■
绿色选择倡议
发起单位:
北京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 自然之友、甘肃绿驼铃、天津绿色之友、淮河卫士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报绿岛、全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绿石环境行动网络、守望家园志愿者、环境友好公益协会、绿色汉江、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河北绿色之音、重庆绿色志愿者协会、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云南大众流域、温州绿眼睛、野性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在2007年世界水日(3月22日)到来的时候,我们向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发出绿色选择倡议,希望大家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污染企业证明已经改正之前谨慎选择其产品,用自己的购买权力促使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
中国正面临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水威胁着我们的水环境和公共健康,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一些企业超标排放,甚至造成恶性停水事件,而这却并不妨碍其产品在市场上热销,这就给企业传递了扭曲的市场信号,鼓励它们降低环境标准,通过减少环保投入来赢得市场竞争。生产过程的污染,最终损害了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绿色选择也是绿色消费的一种形式。今天,绿色选择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中国已经建立起活跃的市场经济,而市场中多数产品常常有多种品牌可供挑选。其次,政府环境主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力度,仅我们收集到的政府和官方媒体披露的超标企业已接近5000家,其中有大量的本地中小企业,也包括许多大型企业,甚至包括一些跨国公司。 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留意我们收集的环境不达标企业名单,留意他们的品牌,这样下一次当您走进超市,就可以识别超标企业生产的产品。您一念之间的消费选择,会给企业发出一个正向的市场信号,形成真实的市场压力,促使企业考虑其违法排放行为给品牌和市场份额带来的影响,促使其遵守环境法规。
我们同时倡议大型零售商和大型企业主动地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照环境不达标企业名单对供货商进行筛选,对其中的不达标企业开展严格的环境审核。这些对供应链条开展绿色管理的企业,其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将更加清洁,他们值得公众更多的信任。
- 上一篇:防控金融风险的措施
- 下一篇: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