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减负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08 17:5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减负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减负工作总结

篇1

一、切实加强收费管理,全面规范收费行为

为落实省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规范收费项目管理的规定,市财政、物价部门通过深入贯彻学习“全市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精神和《济宁市创新发展环境二十条规定》,进一步强化收费管理措施,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加大清理清查力度,全面规范了收费行为,维护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一是严格《收费许可证》办理程序。严格审核收费主体资格,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收费主体资格的,一律不予办理《收费许可证》,对收费主体申请的收费项目,必须符合《山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的要求,切实把好入口关,严禁自立收费项目。

二是实行“两证、一卡、一书”制度。对辖区内的行政事业性单位实行《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企业交费登记卡》和《企业交费监督员》制度,凡是进企业收费,一律出示《进企业收费批准通知书》,否则企业可拒绝交费。

三是加强收费年审,严厉查处违规收费行为。财政、监察、物价和审计等部门联合成立收费年审工作小组,对照收费主体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认真查验收费项目和收费凭证,一旦发现违规收费行为,即取消其收费资格,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四是加强《收费许可证》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对收费项目、标准及时予以变更和调整,该降低的降低,该取消的坚决取消。今年上半年,按照市政府清理整顿社会中介组织的指示,我们重点对社会中介组织进行了摸底调查、清理整顿,并进行了登记造册。其中涉及学会、协会58个,事务所9个。对收费职能、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重新认定,凡与上级文件要求不一致的一律清理,注销收费许可证41个,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实施涉企收费公示,推进阳光收费

一是加强涉企收费公示。推行涉企收费公示是我市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建立阳光政府的必然要求。今年上半年对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将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标准在政府信息网上全新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进一步完善公示牌(栏)内容。对收费公示牌(栏)内容重新审核,把应当公示的内容全部公示出去,做到该公示的项目一个不少,该公示的标准一个不漏,自觉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不经公示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费,并且企业有权拒交;公示的内容必须经物价部门审核,严禁将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乱收费行为通过公示“合法化”。

三、加强审计工作力度

在财政同级预算审计中,结合企业纳税情况审计(调查)一并对企业减负治乱专项治理工作情况予以检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把企业减负治乱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重要依据;在其他财政财务收支事项审计中,除审计被审计对象有无“三乱”问题外,还要检查是否存有不合规的收费项目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企业减负治乱专项治理工作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我们突出对企业维权、继续清理收费项目和治理乱收费、查处“三乱”案件三个重点的审计。一是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出发,着眼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企业涉费项目逐一审核,正确的支持,违规的纠正,不当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把清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和治理乱收费作为主要审计内容,对仍执行已废弃的收费项目提请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对于少数确需保留的项目,提请有关部门完善制度,规范收费行为。对于无证收费、超标准、超范围乱收费等行为坚决依法查处。三是加大经济犯罪行为的查办力度,严厉打击经济领域里的违法犯罪,采取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审计与个人谈话,查帐与核对款物相结合等方式,深挖细查,认真查处那些化公为私、弄虚作假及重大“三乱”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共审计查处2006年以前发生的“三乱”问题7起,涉及款物300万元,责成有关部门纠正不合规文件1个。

四、加强公路“三乱”治理工作

按照省、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实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建立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结合市纪委前段时间通报的部分单位的公路“三乱”行为,我们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鉴,继续坚持“思想上不能松动,工作上不减力度”的原则,更加扎实地做好宣传工作,发放了治理公路“三乱”的宣传资料,使广大工作人员切实增强规范执法行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筑牢思想防线,从源头上杜绝了公路“三乱”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公路“三乱”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层层分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规范执法行为和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常抓不懈,由集中专项治理逐步向常规化管理转变。

三是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在搞好自查自纠的同时,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督导小组,对全市各基层收费单位进行明查暗访,集中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进行,坚决查处和纠正出现的公路“三乱”情况。定期不定期深入到企业、商户和基层执法一线,检查有无上路查车行为,有无与其他部门联合上路查车问题,有无以无证经营为由查扣处罚外地运输车辆问题,以及对营运车辆有无以罚代管、以罚代纠和变相收费问题,有效遏制了公路“三乱”行为的发生。

四是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各项规定和上级各项“禁令”,按照“从严带队伍、从严管干部、从严抓作风”和“学苏北精神,促济宁跨越”的战略部署,坚决杜绝公路“三乱”、搭车收费和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切实规范工作人员执法行为。

五是完善机制和制度。把治理整顿和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公开检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集中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全市各系统、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收费和工作作风情况实施不间断、全方位的督查。严厉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严格实行公路“三乱”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现有公路“三乱”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五、深入开展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减负工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把农产品加工业治乱减负作为民营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全市创新发展环境二十条,就明文规定重点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对所有涉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收费项目和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

二是把治乱减负与严肃党纪政纪结合起来。对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评比,通过检查、检测、检验等不良手段吃拿卡要,给企业增加负担的行为,故意刁难企业,工作推诿,严重不负责任,失职渎职行为,一经发现,纪检监察机关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于反面典型将予以曝光,全市通报。在全市召开的优化发展经济环境大会上,市纪委通报了12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在全市引起了震动,形成了治减负的社会氛围。

六、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规范各种收费行为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企业减负开路清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审查出台了济宁市《规范涉企检查收费罚款行为若干规定》等文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清除行政壁垒,优化发展环境。

篇2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我局为切实加强对走进“百家”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的领导,成立了以张金荣局长为组长,顾劲波、裘岳龙、范奕忠三位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监察大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实施全局“走进”百千万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同时,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走进“百家”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以局党组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科室、监察大队,进一步明确了该项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时间安排,具体落实了活动任务。同时,树立了“查症探结、对症下葯、形成惯例”十二字服务方针,以排企业之忧,解企业之困为出发点,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服务企业理念的“三合一”,监管者、宣传者、帮助者身份的“三合一”,查隐患、帮落实、勤指导工作措施的“三合一”。通过落实结对帮扶企业、开展“安监局长进企业”活动、建立通畅企业联系制度等各种服务形式,真正走进企业,以换位思考方式真正了解企业的难处,帮助企业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尽己之力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困难。

二、合理安排,积极开展

1、合理制定活动计划,分解工作任务。

为搞好专项服务活动,建立了领导干部服务联系点制度,每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冶金铸造、烟花爆竹批发经营等不同行业,确定一家联系企业,采取上门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开展服务调研。在领导干部确定联系点基础上,我局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工、矿、商、贸等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其中120家企业为服务对象,并把这120家服务企业分解到办公室、监督一科、监督二科和监察大队,每个科室30家,各由一名局领导带队,同时确定一名责任人和一名联系人,以方便开展具体服务活动。

2、深入企业,面对面开展安全服务活动。

安监局监督一科主要负责危化行业、烟花爆竹的监管。为了帮助、指导危化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科的同志在顾劲波副局长带领下多次深入企业,帮助其查找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并指导、帮助其及时完成整改。同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危化企业进行检查、指导,获得了企业的好评。帮助指导危化企业做好标准化建设也是重点服务内容。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台账不健全、防护用品发放不全等问题,安监局的同志帮助其完善台账,指导其按照标准化考核标准和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家危化企业,已有5家企业通过了上级的标准化验收。

安监局监督二科主要负责矿山监管。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全市16家矿山企业全部要进行重新挂牌拍卖。相应的16家矿山必须都要通过“三同时”验收。“三同时”的要求相当的高,通过验收的难度大。为了帮助矿山企业做好“三同时”工作,二科的同志多次到矿山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针对走访中发现的运输道路偏多、警示标志不够、未设挡墙、装载运输平台不够宽、不够长等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并帮助指导其完成整改。截至目前,已有15家矿山生产经营单位顺利通过了“三同时”验收。同时,根据省里的要求,每家矿山企业都要建立11本不同类别的安全生产台帐,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日记》、《企业基本情况台帐》、《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帐》等。而矿山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建立健全台帐资料方面能力有待提高。我局多次派人到矿山企业就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台帐进行指导帮助,并定期去抽查日常的台帐记录、管理情况,收到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16家矿山企业均建立了完善的台帐,日常的安全管理日趋规范化。做好省、市级重点工程红胜海塘和垃圾填埋场的安全生产服务工作,也是我局重点服务内容之一。尤其是垃圾填埋场,因红线图边发生巨石塌方,上部存在大量的危石、险石,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对填埋场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在实地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局及时召开了有关部门协调会,邀请专家进行实地勘察,评审边坡治理方案。并积极配合做好指导、服务,落实了排险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

各科室按照服务企业的部署,深入企业,面对面倾听企业负责人关于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事项等情况介绍,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基本概况。同时,实地查看企业生产现场,帮助企业仔细查找设备设施、工作环节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积极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某管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企业,一向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可是工伤事故每年仍会发生。企业负责人一直找不到症结所在,于是就邀请我局派人进行检查指导。我局派人在车间检查后,马上就指出了问题症结所在:锯板器太低了!车间里工人们使用的锯板器约摸60公分高,以正常的成年人身高必须要弯腰进行操作。无形中增加了工人们劳动强度,极易引起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锯断手指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工伤事故很难避免。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局建议企业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情况,适度增加锯板器高度,避免工人弯腰操作。企业在采取了我局的建议后,今年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工伤事故!某液压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企业,工伤事故发生比较频繁,每年都会发生3-5起。针对这个问题,安监局主动联系企业,帮助企业查找问题症结所在,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对企业进行了现场安全生产指导,要求企业对落后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对相关的劳动防护进行完善,并为企业提供了相应改进方案。企业在安监局同志的帮助下,逐步改进和完善,今年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工伤事故。

3、把好源头关,积极做好事前监管环节的服务工作。

⑴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做好源头工作,把好行政审批关。

一是做好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相对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积极争取对方的理解,减少群众的抵触情绪。二是对危化企业生产许可证的申报,确定专人负责,提供上门服务。某油漆调色厂申报企业生产许可证,为了减少企业在申报过程中的“返工”、“误工”、“无用工”等现象产生,我局指派专人负责上门服务,提前告知企业申报所必须做到的事项,如安全评价、人员培训、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根据企业申报许可证工作的进度,多次上门服务、指导,对需要其他部门办理、许可或提供资料的,提前告知企业,保证其顺利完成相应的申报工作。目前,该企业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三是企业有所需,能力范围内义不容辞。对属于向级部门申报许可的项目,如“三同时”、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批准证书等,企业因不熟悉相关的办证流程、办证单位等情况而向我局提出帮助、服务要求时,我局一定会尽己之力,安排专人,挤出时间,帮助企业备齐申请材料,陪同其到上级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申报手续。

⑵从有备无患的角度出发,帮助指导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企业的事故防范和应对能力。

2012年6月,剡界岭高速公路公司准备在甬金高速公路剡江大桥举行一次危化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演习。因为该路段危化品运输车辆经过较多,且靠近市用水的水源,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帮助剡界岭公司顺利、高效、高质量完成应急处置演练,我局多次派人帮助指导其完成应急预案演练文本,就危险因素分析、救援程序设定、应急物资储备、危害后果消除等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议。演练时,做到了组织环节严密、演练现场逼真、效果显著。市常务和工业副市长等领导参与了该演练。通过演练,使指挥层和救援队伍都得到了锻炼。

三、服务到家,成效显著

1、帮助企业强化了安全基础。在本次企业安全服务活动中,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台帐资料120套,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177个,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管人员1800个。通过安全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2、帮助企业提高了安全意识。我局为本次企业安全服务活动投入专项宣传资金5万元,主要用于安全生产宣传资料印制、免费教育培训和安全咨询服务等。在企业安全服务过程中,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局在大型超市门口组织举办安全咨询活动1次,有上万市民参与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组织举办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培训21期,免费为2050人提供了安全培训辅导。累计向企业免费发放各类安全宣传资料4860份。通过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进一步帮助企业提高了生产安全意识。

3、密切了监管部门与企业联系。一是帮助企业力度显著加大。帮助企业覆盖面扩大。今年1-11月份,共督查服务企业1421家,累计1627家(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98家和577家(次)。同时,帮助企业排查隐患力度加大。今年1-11月份,共查处事故隐患724条,完成整改708条。而去年同期,查处事故隐患353条,完成整改317条。二是企业安全生产自觉性显著提高。安全生产违法现象显著减少。今年1-11月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7次,经济处罚29万元(其中事故罚款26万元)。行政处罚次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次,经济处罚减少了1.58万元。三是监管部门与企业的互动性增强。我局通过民主恳谈、发放意见表等形式征求到企业各类意见和建议94条。根据企业意见,我局积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制度建设、隐患治理、人员培训等实际问题278个。接受企业投诉5件,全部帮助企业得到解决。指导8家企业积极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安全保障措施78项。通过加强监管部门与企业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同时也促进了监管部门服务意识的提高。

四、继续开展,建立机制

1、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服务活动。将创建服务型机关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今后,要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定期组织人员下企业开展各种安全服务,真正使安全服务活动成为一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幸福的人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审计局减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2020年泉山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文件要求,对照责任分工,泉山区审计局切实落实本单位工作任务。现将本单位1-12月份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认识。做好减负工作是充分履行质监职能、提升信心、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整肃本单位行风、树立质监新形象的迫切需求。为此,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优化服务、提升能力、强化监督和规范行为为抓手,扎实推进我局减负工作。

篇4

2019年党建工作特色工作总结

一、着眼于健全制度、机制抓整改落实。区审批服务局坚持问题导向倒逼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在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的行政审批材料繁杂、流程环节多、办理周期长等痛点难点问题,开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化审批服务”审批服务便民活动,为行政审批申请人减负担增便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细致梳理,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先后修订了《行政许可服务指南一》《行政许可服务指南二》,进行流程再造,以能减必减为原则,具体明确每个许可事项办理窗口、期限、材料、依据、是否收费等项目。

二、着眼于改进工作作风抓整改落实。把主题教育与政务服务工作落实、改进工作作风紧密结合,对照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的“硬杠杠”,采取负面清单制度,实行绩效考核,从检视作风问题入手,重点围绕风气正不正、作风实不实、是不是按规矩办事这三个突出问题,大力整顿“慵懒散木推”现象,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文明优质服务,致力加强行效能督査,着力规范窗口人员服务行为。通过办事群众满意度测评、以及对办事群众电话回访的情况看,群众满意度继续提升。目前,共收到锦旗6面,群众满意率达100%。

三、着眼于提高服务水平抓整改落实。对党员以创“优质服务”为要求,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通过开展文明引导、微笑服务、党员先锋示范岗和各类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树立文明窗口形象。大厅办事群众较多,志愿者服务队自发为群众引导办事服务,为群众指引窗口,详细的为群众讲解办事所需材料,自助服区内帮助不熟悉电脑操作的群众打印所需材料,为群众在大厅的业务办理带来了便利。

篇5

按照省、州、县有关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国土资源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强化服务基层意识,提升服务基层水平,推动国土资源系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提升行政能力,提高工作效能,实现“力量在一线配置、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考评、形象在一线树立”的要求,打造群众满意的政府机关。我局十分重视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充分认识到推行“一线工作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为确保“一线工作法”取得实效,加强了对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县国土资源局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结合《县国土资源局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方案》的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为主要内容,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责任在一线共担、难题在一线破解、成绩在一线创造,努力打造公正、廉洁、高效、务实、为民的国土资源部门新形象。制定了《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一线工作法”实施方案》,对推行“一线工作法”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布置,明确了“一线工作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变被动坐等服务为主动上门办公,有力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升,服务效能明显提速。

一是工作重心在一线。改变在机关靠会议、靠文件指导工作的方式,削减中间环节,领导干部直接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地在现场调研协调指挥工作,工作重心前移到政务服务中心国土窗口、土地征迁、国土监察一线,重点研究国土一线工作,突出解决国土一线困难,全面增强国土一线力量,为国土一线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注重国土资源难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注重服务民生工程的推进,在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减负不添负,帮扶不包办,帮民不扰民,树立国土资源部门公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二是领导服务在一线。坚持主动上门服务县区制度,不断加强与重点工程用地单位的联系沟通,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县区、企业,摸真情,想实招,解难题。在广泛听取和收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定期列出重点工作项目,采取领导领衔破解难题、挂牌督办破解难题、现场办公破解难题等方式,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解决事关民生和发展的问题。畅通诉求渠道,加强群众投诉举报办理,做到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有举报必查,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作风转变在一线。细化工作规范,实行目标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将办事程序、办事依据等向社会广泛公开,不断提高办事效能,并在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要求国土工作人员以“四个一”(一张笑脸、一声你好、一腔热情、一流服务)的标准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去。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既要保护好有限的资源,又要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深入分局、乡镇、村委会(社区)、企业,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感情,共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争取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达到共识。在依法依规的原则下,积极为他们想实招,解难题,出主意,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

篇6

**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微企办的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全县的微企发展工作有序展开。现将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3年全县共通过微型企业创业评审250户,注册资金1327万元,带动就业人员共计1344人,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在发展的250户微型企业中,经营行业涉及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加工、文化旅游、特色食品加工、创意设计、种养殖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六大重点行业100户,占已发展数比重为40%。创业者人群中,创业人员共计290人,其中重点扶持对象158户(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8户,返乡农民工131户,退伍军人2户,失业人员7人),占总数的54.48%;其它人员132户,占总数的45.52%。从事农、林、牧、渔业109户,占43.6%;制造业78户,占31.2%;民族手工艺品16户,占6.4%;;特色食品加工3户,占1.2%;采矿业1户,占0.4%;服务业29户,占11.6%;零售业7户,占2.8%;创新设计3户,占1.2%;交通运输业1户,占0.4%;文化旅游3户,占1.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具体工作目标

 

按照省、州有关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要求,我县调整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创业评审委员会成员。同时,县人民政府召开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府专议〔2013〕34号),形成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九条意见,一是实行代办制;二是整合资源扶持微型企业;三是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四是个体工商户转微企;五是组建创业指导机构;六是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七是委托乡镇政府(工商分局所在地除外)负责微型企业现场勘察工作;八是如何落实微型企业第二期财政扶持问题;九是落实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经费。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

 

此外,我县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扶持微企发展调度会,对上一季度微企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布置下一季度微企工作,截至目前,共召开3次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调度会,分管副县长亲自参会并安排工作,切实做到微企发展工作有部署、有提高。

 

(二)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微型企业创业激情

 

我县通过有线电视、宣传栏、撰写政务信息、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资料8000份,《微型企业创业指南》3000份。主要利用节庆日和赶场时机进行宣传,出动宣传人员40余人,宣传车辆6台次,分别在各乡镇政府、工商分局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接待群众咨询。“3·15”活动期间,设立咨询服务台4个,张贴宣传标语1幅,接待咨询1000余人次。撰写政务信息17篇,州级以上报刊发表6篇,网络媒体发表37篇(次)。县有线电视台播放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4期,在州电视台播放**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新闻1期。

 

(三)强化工作要求,落实和完善微型企业扶持政策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发[2013]**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办发[2013]**号)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提出要求:一是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办理时限;二是进一步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和税收奖励兑现政策;三是进一步落实微型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四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助推微型企业发展。

 

此外,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年初与全县21个乡镇签订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责任书,规定乡镇扶持微企发展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明确各乡镇2013年微企发展目标任务。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为切实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县微企办组织基层分局负责人和注册登记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微型企业注册登记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于**年**月**日召开全县乡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培训会,对微型企业申请、初审、现场勘察等环节工作向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员进行讲解。同时,利用乡镇召开村干会议的机会,开展微型企业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激发农村群众创业热情。

 

(五)统一微企标识,强化微型企业管理。为统一微型企业标识、加强和规范微企管理、突出微企的扶持效果,县工商局和县微企办以服务、便民、减负为出发点,从县政府核拔的微企工作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为今年发展的微型企业免费制作一块醒目的“微型企业”牌匾。现已为微型企业制作牌匾92个,并分发到各微型企业统一悬挂。预计总费用支出为2万元。

 

(六)加强工商分局微企工作经费支持,县微企办在年初制定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奖惩机制,各基层工商分局每发展1户微型企业补助工作经费200元,并要求按照上级的季度发展目标及时完成季度发展任务。先微企办分别有2013年7月和12月对各分局的微企工作经费按照发展的微企数量进行了核拨,共拨付微企工作经费4.3万元,确保了微企工作的有效开展。

 

(七)开展微企创业培训,增强业主创业意识。**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部分资金作为微企创业培训经费,对参培人员实行免费教学、免费食宿,进一步减轻微型企业负担。截至2013年底,**县共举办了2013年微型企业SYB创业培训六期,参培人员190人。培训会分为专业教师授课,工商、税务、信合等职能单位政策讲解等环节。经过每批10天的培训,理清了微企业主的创业思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了微企的创业成功率。余下的60户微型企业的创业培训工作将继续组织开展。

 

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

 

1、2012年,全县共发展微型企业150户,截至2012年12月底,财政补助资金750万已全部兑现完毕。2013年办理的微型企业中,有187户微型企业已兑现财政补助资金,共计935万元。

 

2、财政补助资金的支付工作有序开展。我县的微企财政补助资金支付按照分批申请、逐批审核的方式发放。共分三批,第一批一万元、第二批二万元、第三批一万八千元(每户留二千元保企业账户)。截至日前,全县已有223户微型企业申请补助资金支付,共支付补助资金776.6万元(其中:2012年办理微型企业140户,共计568.8万元;2013年办理微型企业83户,共计207.8万元。),此项工作正在持续开展。

 

3、税收奖励政策落实情况。县微企办通过与国税、地税及财政局对接,于2013年初对全县2012年度微型企业税收入库及地方留存情况进行了统计上报。2012年度全县共有34户微型企业纳税,税收入库6.77万元,地方留存4.62万元。其中,申请税收奖励30户,申请奖励金额4.58万元。2013年11月初税收奖励已全部兑现到位。此外,按照“三年过渡,五年税收奖励”的政策规定,微型企业三年内比照个体工商核定税收征收,五年内在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十五万限额内等额奖励。同时,根据小微企业免税政策,对于月营业额低于2万以下的微型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进一步减轻了微型企业起步阶段的税收压力。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行业单一,不利于我县多行业发展的微型企业发展格局。

 

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群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全县已发展的微型企业行业结构单一,种养殖业占比重较大,六类重点行业中,又以原材料加工居多。科技创新、创业设计、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极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对市场经济波动的抗冲击能力较低,不利于我县微型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提高微型企业存活率任务艰巨

 

(1)微型企业创业热情与创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凸显。各乡镇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但从已开业的情况看,创业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存在部分创业者准备不充分,对市场考察不细,项目选择仓促,实际营业中遇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小部分创业者尚未开业就感到不适应所选项目要求转项目的现象,极大削弱了微型企业的存活能力。

 

(2)部分微型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缺乏发展潜力。从微型企业发展行业分类来看,从事信息和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少,从事传统经营行业的较普遍,与已经存在的经营户行业雷同,竞争力明显偏弱。

 

(3)部分微型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很多微型企业是家庭式经营,出资者参与劳动经营,没有正式的组织,企业运转基本程序管理知识欠缺,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周期。

 

(4)微型企业经营场所条件普遍较差,很多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使用的是被淘汰的生产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极大降低了其抗风险的能力。

 

(三)融资贷款难。

 

省州在实施意见中对贷款有很好的政策指导,由于我县民间资本弱小,部分创业者前期已将自有资金或贷款投入到其经营活动中,已无财产作为质押贷款,导致资金短缺却难再获得贷款支持。而由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由于相关手续尚在办理之中,使微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财政补助资金兑现步伐

 

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对微型企业的现场勘查力度和审核力度,积极鼓励已办照的符合补助条件的微型企业申请财政补助资金,优化补助资金程序,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尽快完成财政补助资金拨付,真真正正让老百姓看到优惠。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对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宣传的资金、人力投入,增加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频率,将宣传延伸到全县各村、寨,进一步提高微企政策熟知率。充分调动群众创业激情。为2014年微企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全力打造微型企业“孵化园”

 

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房开商介入,利用新建成的商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微型企业“孵化园”,引导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我县已与房开商达成协议,并报请县政府批准,将新建成的民族风情园商贸街定位为全县微型企业“孵化园”,相关优惠政策正在沟通协调中。

 

(四)加快微企平台建设

 

微型企业资金薄弱,创业者的文化水平有限,逐渐成为制约微企发展的限制因素。为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瓶颈,解决贷款难、报税难等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督促县金融办按照政府扶持微企发展专题会议精神,尽快成立微型企业贷款融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筹备搭建记账服务平台,切实解决微企发展资金动力不足问题、记账报税不及时等难题,为微企发展添柴增火。

 

此外还将进一步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关注重点行业的创办期、生存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提高微型企业的“出生率”、“存活率”,确保微型企业落地有“升”。

 

**县微企办

 

篇7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们认真落实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县域经济攻坚年”和“各项工作落实年”,围绕年初提出的“三更”工作目标(目标更高、重点更实、亮点更强)和“1236”工作思路(启动一项工程、完善两个体系、抓好三项重

点、打造六个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启动一个工程,促进企业成长

制定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近期将出台。金海粮油、龙鼎电气、康泰医学、宏都实业、顶大食品、香格里拉葡萄酒6家成长型企业进入全省第二批对接扶持行列,领先科技、华博晶体、四季雪面粉、祖山酒业等8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列为市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对象。

(二)完善两个体系,解决制约难题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出台政策。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力促政策落实。在全系统开展了“政策落实年”活动,对国务院36条和省政府26条辑印成册广泛宣传,对全市各部门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市县(区)两级都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创业辅导体系。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现场会,挂牌命名了秦皇岛市中小企业(昌黎)创业辅导基地,并确定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又命名了3家市级创业辅导基地,县级3家,并实施挂牌管理。建立了我市首批创业辅导队伍,聘请了7名教授、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创业辅导师,10名专业人士担任创业辅导员。争取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家创业辅导基地获得扶持资金40万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对创业辅导基地给予专项重点支持。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创业辅导基地4家,完成省任务的100%,有望超额完成。目前,全市已建创业辅导基地5家(省级2家,市级3家),在建3家,入驻企业和机构近480家,从业人员约11000人。

(3)人才培训体系。市委党校中小企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培训示范机构,建材学院、昌黎职业技术学院2家被命名为市级培训示范机构,确定了6家首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企业。组织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小企业品牌与管理研讨班等20次高规格培训活动。全年企业、县区、市三级培训网络共举办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216期次,完成各类各级培训8.9万人次,完成省任务的113%。

(三)抓好三项重点,提高规模素质 2、抓好信用评价推进。开展了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评选活动,90家中小企业参评。目前,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151家,市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84家。 (四)打造六个平台,夯实服务基础业网上招聘活动”,开通了8个县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网和全市优秀企业家协会网,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

2、打造资金扶持平台。组织参加了全市金融政策通报暨银企项目对接会和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座谈会,35家企业与银行签约,签约金额50.3亿元。申报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推荐项目54项,投资额31亿元,申请贷款16亿元。开展了项目贷款贴息工作,项目申报和考核正在进行中。

3、打造联系领导平台。继续推行了市级领导联系百家民营企业制度,实行了局领导重点联系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县区和重点联系市直部门三项制度。

4、打造维权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了“金色阳光行动”,9个法律顾问室和7家法律服务单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80多件,诉讼案件、协调解决经济纠纷近20起。

5、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等7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其中,新加坡中小企业大会已成为有我局单独组团以市政府名义参加的每年固定的招商引资活动。

6、打造舆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燕赵都市报和省局民营经济周刊刊登稿件50篇,编发市民营经济简报15期,被省局、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650多条。

此外,结合项目建设、调查研究、创新服务等方面,还做了以下工作: 在调查研究方面:开展了民营经济调查研究月活动,深入重点乡镇(街道)、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等多篇调研报告,发挥了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答复政协提案8件,委员对答复件满意率为100%。

在创新服务方面: 3月份首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推出服务项目,辑印成《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局服务手册》,开展面对面服务。把4月份定为全市民营企业招聘月,与市劳动局一起举办大型洽谈会28场,为960家民营企业招聘各类人员728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745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资金、土地瓶颈突出。一是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惜贷,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担保体系不健全,虽有16家担保机构,但70%有名无实,只有5家开展了融资担保业务。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急需融资又没有融资渠道。二是企业用地困难。受国家“地根”紧缩和我市城市功能区规划影响,土地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特别是中小项目的用地更为困难。

3、群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主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缺乏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据统计,民营企业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5%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致使懂现代管理、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外流,据调查,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9%。

4、服务网络尚不健全。除开发区外,其它县区均在工业促进局或改革发展局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但受编制限制,大多仅设立一个科(股),且配备人员少,一般3-4个人,不少工作顾及不到,致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工作网络。

三、2012年工作要点

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引导民营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一项计划

即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向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资源节约化、人才集聚化迈进,为在5年内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结构、效益全方位腾飞夯实基础。

(二)突出两个工程

1、突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针对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明确帮扶重点和工作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使企业在提高整体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部分企业跻身省百强。

2、突出项目建设工程。从强化项目意识着手,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库,加强与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发达地区联系,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行对接,高位嫁接,借船出海。重点组织好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招商平台,开展网上招商活动,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三)拓展三大体系 2、拓展创业辅导体系。出台《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规范运营实施意见》,组织创业辅导师、创业辅导员集中开展创业辅导服务活动。争取每个县区建立1个以上创业辅导基地,形成覆盖全市的创业辅导基地网络,其中,符合市级标准的达到8个以上,县区级的达到6个以上,在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开展服务方面

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3、拓展人才培训体系。启动银河培训工程,利用地缘优势,并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寻求与京津知名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培训项目和培训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专题培训。利用好省、市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开展中小企业公益性培训活动;利用规模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树立一批建立自主培训体系的示范企业,完善市、县、企三级培训网络。

(四)完善三项机制

1、完善环境优化机制。深入开展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优化投资环境活动,制定和实施《关于创优投资环境,服务民营经济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公开职权目录和事项流程。

2、完善领导、考核机制。主要是调整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深化和完善县(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发展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

3、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民营经济十大新闻、民营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十大创业民营企业、十大纳税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十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好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多元化的奖励、激励机制。

(五)抓实八项工作

1、培育产业集群。全面落实《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性意见》,发挥省市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带动作用,对重点产业集群从新建园区规划、用地、税费等提供全方位支持,逐步培育其做强做大。

2、开展信用评价。积极申报省级信用优良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网,逐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体系。

3、完善技术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年内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个,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30个,新增质量信得过产品4个,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5个(省局认定),新增河北名牌产品3个,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

4、推进信息化建设。出台《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完善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网,突出信息、服务功能。举办中小企业产品网上博览会,建立民营企业项目库,并在国家及各省、市中小企业网站进行宣传。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网工程,20强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全部上网,开展信息化试点,对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5、开展法律服务。完善网上政策法规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上网查阅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咨询、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网络平台。辑印民营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真正了解和掌握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法律顾问室服务功能,开展“送法进企”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减负治乱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开展银保企对接。组织2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活动,全年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以上。

7、实施上市援助。开展中小企业上市调查,制定《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上市规划》。组织初步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参加高规格上市培训班,组织企业到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与有关中介组织进行现场对接培训。力争2家以上企业进入上市培育期。

篇8

2019年,综合计划科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夯实企业管理基础,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全市系统各项中心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9年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数据分析,提高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水平

一是把握经济运行分析的重点,把政策读懂。对于上级的部署要求,深刻领会政策出台的背景,准确解读政策的内涵和要求,并认真分析对本单位的影响,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每月跟踪分析、定期汇报。二是督促各单位进行经济运行分析,今年以来,要求各单位每月按照市局的分析模板,对本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差距,提出解决办法,提升了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水平。

(二)开展“百线万户行”工作。

按照省局党组的工作要求,牵头开展了“百线万户行”工作,通过调研活动,对辖区内每位零售客户的基础信息、诚信等级、订货与销售能力是否匹配、如何指导经营等客户相关基础、经营信息进行全面摸底。发现了我们基础工作中九个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三)扎实推进卷烟价格管理

一是出台了卷烟价格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对明码标价,明码实价、社会库存等进行了监督考核,通过明察暗访卷烟市场及查看相关资料方式进行价格检查。每月对信息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市局领导和营销部门,为全市调控省产烟、金圣烟投放提供依据。二是针对目前罚没烟估价、收购工作流程存在时限长、效率低的问题,把整个工作流程时间从原来的28天缩短到10天左右,确保全年罚没烟定价收购工作运行顺畅,达到快速、高效的目标。三是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天价烟”集中整治,制定了“天价烟”监督管理制度,张贴警示标识,纳入月度、季度的日常考核工作中。

(四)强化制度建设,扎实推进“12345”考核体系的建立。

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措施,明确考核层级、调整了考核重点、改进考核方法、落实考核结果,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12345”考核体系的建立,拉开了差距,激励了工作,截止11月份,全市系统各单位正科级实职相差4.5万,省招科员相差1.87万。

(五)提升管理基础,扎实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转版和对标管理工作。

一是落实国家局、省局对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转版工作的要求,对全市生产经营管理各项运行标准、组织流程、管理要素和关键节点进行一次升级优化,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职责,打通管理接口,盘活资源要素,疏通流程节点,促进管理融合,高质量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换版。目前,质量体系文件已经形成初稿,力争12月份。本次换版工作,共细化了152个岗位职责,修改完善了76个工作流程。

二是加强对标管理,根据全省公布的2019年1-11月15项对标指标情况来看,XX市局有3项指标全省排名同比进位,其中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单箱物流费用两项指标改善程度在全省均排名第一位,卷烟库存周转次数改善程度全省排名第二位。

(六)加强投资采购管理

一是按照巡视整改的要求,补齐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补齐管理漏洞,2019年,市局共召开了“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议5次,对2019年采购项目计划实行三关三审,审议通过采购项目97个,预算总金额7395.65万元;公开招项目92个,占比达到94.8%;公开招标预算7267.65万元,占比达到98.27%。采购项目全部汇集到2019年《采购目录》集中管理,全面落实“三关三审”机制。

二是解决了乐安鳌溪烟叶工作站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改建项目已经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并通过当地建设主管部门验收工作,准备产权手续办理。

三是加强了公司的管理,加强培训,对不符合要求的商进行了清理,共清理了2个商。

(七)积极推进QC小组工作

加强QC宣传,提高员工参与QC的积极性,2019年共有39个QC项目参加评选,16个QC活动小组获得成果资格。充分展现了各小组成员着眼现场问题、运用QC管理方法解决问题、推动XX烟草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共评审出QC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6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市经济运行指标发展不平衡,统筹协调还有待加强;二是考核指标量化不够细,在工作目标的数量、质量、标准的要求上,有些环节不够明确、不够统一;三是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工作依然停留在文件上,未能落到实处。

三、2020年工作思路

(一)定目标

2020年初步确定,全市系统总量91011箱,同比增长0.5%,金圣32000箱,同比增4.3%。从全市系统各单位的发展水平看,各单位目标差距不易过大,设定同比系数和历史贡献系数,充分考虑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目标,贡献大的的单位应保持合理的市场份额,避免下降,贡献小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幅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重基础

一是加强对标管理,建立县(区)局对标指标体系。通过对标,提升县(区)局对标意识,找准差距,补齐短板,重点从专卖管理、营销服务、综合管理三大类细分对标指标;二是巩固质量管理体系换版成果,提升企业管理基础,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岗位分工,解决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两张皮”问题;三是完善罚没烟收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梳理收购环节工作流程,简化手续,为基层减负。

(三)强规范

一是规范投资管理,继续把黎川德胜、洵口烟站建设放到全年投资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协助黎川县局做好两个烟站项目施工、验收相关工作,争取年底完成产权手续和省局整体竣工验收,完成黎川日峰镇烟叶集并库及物资库、宜黄棠阴烟站、崇仁礼陂烟站、广昌长桥烟站项目省局整体竣工验收工作,并移交建设相关档案至市局档案室。

二是规范采购管理,完善采购工作流程,实现所有项目通过采购系统审批。严格按照公开招标“六个关键环节”要求,对招标文件公平性、投标人之间关联性、评标结果的准确性、合同的签订、采购信息公开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核把关,防范明招暗定、内外串通、弄虚作假等行为。

三是规范“天价烟”长效治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构建“天价烟”防治长效意见》及配套制度,完善投放规则,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行监督。

(四)建制度

一是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全方位考核,突出岗位绩效考核,坚持“导向明确、重点突出、规则公正,方法科学、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以综合管理、营销服务、专卖管理、规范经营、市场基础管理五大主要指标为考核重点,逐月考核,年终总评。二是建立和完善日常过程化考评制度,加强考核人员的管理,固化工作流程,突出阶段工作重点。

篇9

一、价格监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责定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监管的基本职责是市场监管,同时在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价格监管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目标,依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责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促进和谐。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就是承担起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价格环境的职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价格监管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发展经济的大局,着力解决阻碍发展的价格问题,切实优化经济运行的价格环境,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就是肩负起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任。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经济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民生问题和矛盾,如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格监管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是把改善民生作为价格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价格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价格监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作用

(一)落实价格调控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价格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杠杆,制定收购价格、差别价格政策是利用价格杠杆服务于结构调整的重要形式。以差别价格政策为例,当前差别价格政策的主要类型是差别电价和差别水价,国家对允许类、鼓励类企业执行正常电价、水价或优惠电价、水价,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用电、用水实行加价,从而改变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行差别价格政策必然触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执行差别价格政策的问题。要加大价格监管力度,适时组织开展差别电价、差别水价重点检查,严肃查处不执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的违法行为,确保差别电价、差别水价政策的贯彻落实,扶持允许类、鼓励类企业发展壮大,引导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落实价格改革措施,促进价格机制的健全完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基本建立了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但目前部分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少数产品价格改革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以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为例,导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资源环境成本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资源环境价格严重偏低;资源性产品价格既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也没有反映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治理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价格监管是保障价格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要加大价格监管力度,推动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失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整顿市场价格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要加大价格监管力度,把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作为新形势下发挥价格监管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继续组织开展查处不正当价格行为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商业促销、通信等行业中的价格欺诈行为,及时发现并查处市场寡头垄断定价、串通定价行为以及哄抬价格、牟取暴利行为;结合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组织开展节假日市场价格检查和巡查,重点查处景点门票价格、旅游价格、停车收费、交通运价等违法行为;加强价格诚信建设,完善明码标价制度和价格公示制度,加大对价格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经营者诚信经营和价格自律,进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整顿涉企收费秩序,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整顿和规范涉企收费秩序是价格监管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和生产经营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具体抓手。从近期开展的部分城市涉企收费试点检查的情况来看,由于体制不配套、经济过热、利益驱动、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生产经营环节、管理环节、基建环节的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治乱减负形势不容乐观。要加大价格监管力度,深入整治涉企收费秩序,组织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或重点检查,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政府部门和垄断单位的收费行为进行检查规范,依法查处违反规定向企业乱收费的行为,制止将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收费或利用协会、中介机构继续收费的行为,尤其要大力整治越权定价行为,坚决纠正地方政府或部门违反规定出台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企业治乱减负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积极完善涉企收费公示制度,将与企业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予以公示,提高涉企收费政策的透明度;逐步推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要求所有收费的行政机关及其授权单位,向企业收费时必须填写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企业交费登记卡》,增强对涉企收费的事前监督,从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产经营环境。

(五)加强民生价格监管,维护人民群众的价格权益

民生价格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资源稀缺、利益驱动、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民生价格收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群众反映仍然比较强烈,价格违法案件数量和价格举报数量仍然位居前列。要深刻认识现阶段民生价格矛盾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民生价格矛盾、剖析民生价格矛盾、化解民生价格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牢牢抓住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价格收费热点问题,加大价格监管力度。

(六)加强价格应急工作,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有序

价格水平关系民众生计,价格稳定则民心安定,价格波动则民心浮动。积极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价格异常波动已经成为价格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防范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价格应急信息平台,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价格应急管理体制和反应灵敏、协调有序的价格应急管理机制,完善价格应急预案,提高价格应急处置能力,积极防范和妥善应对供求变化、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等因素引发的价格异动,特别是关乎民生的价格异动,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和价格稳定,维护民众利益和社会安定。

三、价格监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原则要求

(一)坚持科学治价,把握监管规律

要加强务虚研究、调查研究和课题研究,洞悉和把握价格监管规律,谋定而动,运筹帷幄,增强价格监管的预见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加强形势分析。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形势分析,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深入分析经济形势,科学判断价格走势,准确把握价格违法趋势,适时提出价格监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找准价格监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是加强经验总结。要及时组织工作总结会,汇总相关情况,归纳和提炼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反思和剖析阻碍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和改善价格监管的对策建议;要适时组织经验交流会,切磋工作中的有效方式、方法,探讨工作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既总结自己的经验,又借鉴他人的经验,拓宽工作思路。

三是加强工作创新。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选择事关价格监管全局的重大课题,组织人员进行攻关,深入开展理论研讨。既研究价格监管政策,又探讨配套改革措施;既研究基础理论,又探讨方式方法,力争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监管理念,通过理念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方式创新和手段创新。

(二)坚持民主治价,加大公众参与

要积极推进价格监管政务公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一是扩大群众的知情权,依法公布价格监管信息。要继续大力推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行业明码标价工作,采取公示牌(栏)、电子(触摸)显示屏、一日清单、标价签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价格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的覆盖面;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建立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合作关系,开通价格监管门户网站,为广大群众了解价格法规政策、市场价格动态、价格监管举措提供平台,提高价格监管工作的社会知晓程度。

二是扩大群众的表达权,畅通价格利益诉求渠道。要健全价格利益诉求机制,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完善物价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要继续打造“12358”价格举报品牌,加强价格举报机构软硬件建设,加快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上下级互联、全天候响应、快速办理反馈的价格举报信息网络,提高价格举报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健全领导接待日制度和举报台帐制度,做到有报必查,查必有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充分发挥价格举报提供违法线索、反映社情民意、解释价格政策、排解价格纠纷的作用。

三是扩大群众的监督权,积极构建价格社会监督网络。要继续完善农村、社区价格监督网络,企事业单位职工监督网络,新闻舆论监督网络三位一体的价格社会监督网络,设立价格监督站,聘请义务价格监督员,加强对价格监督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一支覆盖面广、专业素质高的价格监督员队伍。

(三)坚持依法治价,规范执法行为

要增强法制意识,大力加强价格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价格监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是完善价格监管规则。要加大价格监管立法力度,完善价格监管规则,抓紧解决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问题。要遵循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价格执法实践和需要,起草、修订一批高质量的价格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继续加强对现有规章的细化、解释工作,增强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价格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是规范价格执法行为。要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监督有效,从制度上防止失职不作为或越权乱作为;要建立健全价格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价格行政执法具体岗位的监督,实行检查、审理、执行“三分离”的相互制衡机制,进一步规范价格执法行为;要加强价格执法业务培训,提高价格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是健全价格监管制度。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总结工作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专项检查、案件审理、市场监管、价格举报等方面的制度,推进价格监管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价格监管工作有章可循和顺利开展,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四)坚持综合治价,注重标本兼治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扭转偏重事后处罚的思维定势,把价格监管的重心转移到事先防范、着力治本上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价格矛盾。

一是前移价格监督关口。要更多采取调查、提醒、规劝、告诫、警示、通报会等工作方式和“主动靠、热情帮、常提醒”的工作方法,加强制度建设,将价格监管的关口前移,把倾向性和苗头性价格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价格行为的规范。

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开心6”为你整理了这篇审管办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全力以赴做好防控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和区委区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我办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扬“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克难精神,快速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

1、守好防控战役一线。车站,码头和居民小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环节,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是防疫的重点和难点。我办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安排工作人员轮流至城站火车站进出口和凤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提前学习防控知识和要点,每天在岗位上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询问、登记、测量体温,守好群众生命健康。

2、保障大厅正常运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疫情期间行政服务中心各级办事大厅均暂停对外开放服务,为了方便群众在疫情期间办事或者咨询,我办将政务服务全面转移到线上进行。办事群众可以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杭州办事服务APP、24小时自助服务机进行办理。同时,充分利用“上城”、“上城行政服务”等微信公众号,提供办事预约、咨询电话服务,实现提前预约,现场办事,审批结果EMS邮寄送达。2月24日,我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对外开放服务。6月初,又在全市率先恢复双休日开放服务。

3、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今年年初,我办根据政府采购相关政策的最新要求,着重完善了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等全流程电子交易采购文件的模板,提高招标效率。疫情发生后,为政采云平台审批建立“绿色通道”,审核应急物资商品和相关企业,优先保障了疫情防控物资和特殊急需品的应急采购。

4、提升风险防范能力。行政服务大厅恢复开放后,日均接待量3000余人,是疫情的重点防控场所。按照相关要求,一是加强体温动态监测。开展值班人员动态防疫监测工作,上岗前后,工作期间定时进行体温监测,统一配发医用口罩。二是加强窗口风险防控。为大厅88个办事窗口和导询台统一加装了92块防护隔离玻璃板,工作人员佩戴护目镜,有效隔绝了沟通交流可能会产生的飞沫喷溅。三是提高群众通行效率。为避免人工检查健康码检查造成疏漏,我办联合杭州联通,引进智能扫码设备。办事群众扫描身份证后,自动显示健康码信息,设备后端管理平台实时记录数据,便于后期追溯、核查。

二、聚焦营商环境提升,擦亮上城金字招牌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 努力在“跑得早、跑得好、跑得久”上下功夫,擦亮上城这块金字招牌。

1、落实惠企政策工作。为全力推进我区惠企政策的梳理、制定、兑现、评价等各项工作,我办牵头建立了区政策专班,梳理了全区惠企政策,共计梳理15家单位、50项惠企政策条目。在疫情期间,依托“尚小二”、“亲清在线”等政策兑现平台,完善惠企政策查询、咨询、申办、兑现“一条龙服务”,加快惠企扶持资金的兑现。为加快惠企扶持政策的落地兑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我区开发了“尚小二”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并积极对接市“亲清在线”平台,将全区各部门的惠企政策集中到两个平台上去,方便企业查询、咨询和申报兑现。截至目前,全区向企业兑现各类资金32.12亿元(含“五减”、“降本减负”、“尚小二”和“亲清在线”平台兑现资金),惠及企业3.7万余家。

2、提供“自主点餐”式政务服务。围绕企业“一件事”需求,创新推出了“营商‘一件事’自主点餐式导办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办事人需求,由办事人任意“点餐”,快速生成并打印出办事材料清单,解决了办事人“咨询难”问题。各审批部门根据办事人需求来提供“一次性办理”服务,企业办事实现了“一窗受理、部门联办、一次办结”。目前,系统中的“营商服务菜单”已涵盖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员工招聘等33个许可事项和10个“一件事”,企业可以任意进行组合搭配。

3、打造“无窗式”保姆服务。窗口人员走出办事柜台,亲临至办事人身边,通过“无窗口”形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新办企业从政务咨询、注册申请到证照邮递全程“陪护”、全程“引导”,有问题第一时间得以解答和解决,让企业真正成为政务服务的“享受者”。坚持“持续服务、终生服务”理念,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档案管理制和回访调查制,全面构建“一对一+跟踪式”服务新机制,继续写好服务企业的“后半篇文章”。为每一家办事企业配备了服务专员,一个专员也可以同时跟进多家企业,服务专员也是首问责任人,后续问题都可以联系服务专员加以解决。

三、立足重点突破项目,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我办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推进网上审批。

1、推进政务2.0建设。依托政务服务2.0平台,窗口收件实现标准化、颗粒化。在与全省政务服务2.0平台同步建设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跨部门的收件系统、收件窗口和出件网络。目前,人力社保局、市场监管局、民政局、文旅局、卫健局、住建局等均实现部分事项通过政务服务2.0平台收件。

2、开启“在线直播”开标模式。为有序恢复各类项目招投标活动和减少集聚风险,针对线下开标项目,推出“在线直播”开标新模式。我办在全省率先采用钉钉在线直播方式进行开标活动,招标人、投标人可扫码进入钉钉群远程观看开标现场,实时获取开标信息,为招投标各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整个开标活动全程留痕、源头可溯、过程可控,确保开标活动公开透明、有序进行。截至目前,已完成17场钉钉直播开标活动,提高了交易服务效能。

3、持续创优交易环境。为保障上城区国有产权处置高效,交易中心利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各类交易手段,提供拍卖、竞价、协议转让等多种交易方式等,从而有效保障各类国有产权交易规范高效完成。2020年7月底在区政府与阿里拍卖签订合作备忘录后,我中心与阿里拍卖达成合作协议,中心入驻阿里拍卖平台,将国有资产处置全面纳入阿里拍卖平台进行网上交易。以往的现场拍卖几个月才能集中拍卖一次,容易造成资产闲置,影响资产处置效率。通过网上公开竞价,方便快捷,提高参与人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成交率。截止2020年11月共受理阿里拍卖网上竞价54笔,成交29笔,实现总成交额286.19万元,溢价率77.77%。

四、夯实窗口服务基础,展现智慧大厅风貌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我办始终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店小二”。

1、网上办事效能进一步提升。大力推广网上办和“零见面”办理。一是全面梳理“云经办”事项,精准掌握办理流程和环节,对存在堵点、流程不合理的问题梳理汇总。二是设立“流动网办平台”,利用平板电脑指导办事群众网上办理业务,提高网报率的同时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三是充分利用“零号窗口”。目前,医保社保和商事登记均设立了“零号咨询专窗”,对现场办理的企业和个人做好网上办理引导工作。四是录制操作视频。对照清单,录制网上办事事项“云经办”操作教程视频,制作操作流程图,标注易错点,并做好动态更新维护。

2、咨询服务进一步升级。启动“上城行政服务咨询电话87823552”进行分流咨询服务,建立“对外一个号码、对内联动咨询”的机制。1-6月“87823552”咨询电话一次接通率为41.67%,较前期提高了8.56%。同时积极开通网上咨询功能,完善“杭州之家-市民之家”APP、杭州办事服务APP和“上城行政服务”微信服务号的预约、查询和咨询解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