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范文

时间:2023-03-13 19:4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物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物理

篇1

英文名称:Physical Experiment of College

主管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主办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吉林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7-2934

国内刊号:22-1228/O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2

【关键词】民办本科;大学物理;中学物理;课程衔接

0引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以不可替代的地位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物理教育提供了建设人类发展所必需的科学基础设施的工具[1]。在高校中,大学物理课程也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生接受科学素养训练的开端。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验表明学生在校时对大学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而很多学生在学学物理时仍旧保留着从前中学生的特点,不能很快、较好地适应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2],尤其是在民办本科院校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且不能达到能力目标,因而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衔接,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3]。

1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知识掌握情况,我们对我校11个非物理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90份,回收490份,有效问卷485份。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入学时的成绩主要集中在66-67分之间,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在及格以下,总体上看学生物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从表2中可以看出,较中学时期学生的预习情况有大幅的下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表3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理解困难。多数学生反映大学物理的内容较中学比较信息量要大的多,且对数学的要求更高,导致其在应用时出现了有思路但求解困难的现象。另外,掌握程度稍好的学生普遍觉得大学物理教学中公式推导较多,应用例子较少。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及未来工作时的关系认识不清楚,更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没有任何联系,导致学生对课程的不重视。但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在后续课程上认为有关联的人数增多。另外,从以往教学来看,学生还存在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不能从过去的思维方式转换到大学物理的学习思维方式,因而在学习时出现用初等数学解决大学物理实际问题的情况。

2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的对策

2.1强强、改善学生课前预习状况

调查中发现,预习情况好的学生在课堂听课、期末考试中均有较好的表现。预习作为课程伊始在中学、大学衔接上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扭转大学物理学习恶性循环的突破口,且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主要采用课前预留相关知识简答题,且在课上收取的强制法、改变教学模式、先导材料给予以及观看微课等方法。

2.2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学生认为的内容较难、不清楚专业课之间联系的问题,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根据不同专业对内容进行了侧重。例如对机械工程专业更侧重于力学部分的讲解和训练,而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则更侧重对电学、光学部分的讲解和训练。同时,对内容进行简化,简推导重应用。

2.3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传统的“现将后学”到“先学后讲”,并在部分章节采用翻转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帮助学生“先学”我们编制了与课节配套的预习材料。学生通过对预习材料的阅读,将已有知识与以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另外同期给出课后练习题,部分程度好的学生在预习时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达到有的放矢,逐步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

3结语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旧沿用他们在中学时的学习习惯,而大学物理较中学物理在内容上、思维方式上都有所变化,极易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内容改革也要注重不同专业上的侧重,在教学上也要注重逐渐从“先讲后学”转为“先学后讲”,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顺利实现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

【参考文献】

[1]袁晓丽.工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9,4.

[2]吴钦,周雨青,丁萍,陈泽中.浅谈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篇3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规定[2],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A为核心内容,B为扩展内容。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的内容为例,其振动与波部分的内容和要求见表1。高中选修模块3-4部分涉及到振动与波[3],其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振动与波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在高中阶段由于振动与波部分的内容位于选修模块3-4,可能只有少部分高中生选修了该模块。因此,许多理工科学生是第一次学习该部分内容。对于大学物理其他部分的教学内容,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规定[2],大学物理教学的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对于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和某些需要加强物理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应少于144学时。然而事实上,由于面临着较大的就业率压力,各个高校越来越加大专业课程的学时数,通识类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学时受到了非常大的压缩。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学时数不足100学时,甚至一些高校压缩到了40-70学时[4]。

2大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现状

在课堂学习效果方面[5],大学物理课堂里集中精力听课的学生相对于中学生下降了约34%,课堂上能够听懂的学生为43.42%,即大学物理课堂的听课效果不是很好。在课前预习方面,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的预习状况更差。在笔者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同样发现许多理工科学生上大学物理课时基本上不预习。在课后整理复习方面,大学生基本上不再整理错题集,已认识到解答题不是学习物理的目的;遇到问题或者做习题时,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也有部分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现象。此外,在同老师的交流方面,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同老师的交流大大减少了。对于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很少有学生在课后和任课教师主动联系解决的。

3对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3.1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针对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大学物理课程[4]。比如,生物学、化学专业对热学等理论要求较高,计算机、数学等专业对力学、电磁学要求较高。因而不同专业不能完全依靠统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不同的专业,应设计相应的大学物理基础课程,即认为对于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取舍。然而,笔者认为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对于不同的专业,也不能随意删除讲授内容。当然,对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讲授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在整个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对于本专业要求较高的部分内容,讲授的学时可以相对增加。但是一定按照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教学手段改革方面

篇4

一、教学理念的挑战

高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一直属于物理教育中的应试教育,而同学们误解了这样的物理学习教育.使同学们认为物理的分数是鉴定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坏得标准,从而造成他们认为学习物理可以和学习数学是一样的,通过题海战术,不停地做大量的物理习题就可以提高物理分数.物理教学以教师为主题,学习内容的枯燥,形式的单一,教学内容的脱离生活实践,考试内容不易懂等都可能造成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抵触.从而丧失了应该在物理学习中产生的乐趣.所以,教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去帮助同学们对大学物理产生新的概念,从而增强对大学物理学习的自信心.首先,要重新认清教学理念,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次,对学生物理成绩的考察应多元化,例如,物理成绩最好包括平日课堂表现、卷面分数、实验操作等等.最后,要让同学们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平日生活中,例如讲电学课程时,将一些电学演示试验用日常生活中的维修电器来代替.这样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讲角动量守恒的定律时,可以将其转换为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参与其中.例如,让同学拿着哑铃坐在旋转的椅子上,当同学张开双臂时,椅子转动的速度将会减慢.当同学合拢双臂时,椅子转动的速度将会加快.

二、教学内容的挑战

物理是由经典物理和近现代物理组成.牛顿定律是经典物理的基础,其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中学学习物理阶段同学们有良好的基础.经典物理是由力、热、光、电四大部分组成的,如何很好地安排这四大部分的学习内容,对大学物理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现代物理是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部分组成.对于学生来讲,现代物理十分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没有好的基础,是因为中学物理学习阶段,对这方面的知识介绍的很少.所以说如何安排好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教学内容的比例对于大学物理的授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另外,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如何将物理学最新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也是一个极大地挑战.比如爱因斯坦研究的黑洞、白洞等.这时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等问题.其次,选择一本好的教科书是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比例的重要前提,因为现在大学物理教科书得教材比较多,这样就需要教师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科书.我国的教材中大多是注重研究理论,大学物理习题微积分的利用率很高,都比较难.国外大学物理教材中用到微积分的很少,而且大量的物理实例在人类、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国清华大学张三慧老师出版的大学物理教材就很不错,教材中不但有当今以及历史上的一些物理应用,其中还附有大量的实物图片.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挑战

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主要还是通过教师利用板书方式传递给同学们,而这样的方式比较单一,同学们接受的信息量也比较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节省时间,丰富了学习信息,还可以使学生们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伴随着大学物理实验的深入化,开展实验的仪器也需要进行更新.而且,作为大学物理老师要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能力,参加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阅读或关注一些世界物理界发展情况等等.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且能够结合我国现状取长补短.在国外,物理实验室全天对外开放,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实地操作.国内,学生在实验室里操作的时间很短,甚至有的学校实验设备都不齐全.学生只能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学习的知识.

四、学生层次培养的挑战

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物理教学经验.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我国培养的学生理论很强,但动手的能力很差,原因是因为国内没有养成动手的习惯更没有动手的条件.而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中国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缺少创新能力.迄今为止在世界物理界,我国培养的学生层次都比较低,我国大陆的学生中还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但美国的卢瑟福一个人就培养出多个诺贝尔奖学生,而且还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我们必须进行反思,我们的教育问题有哪些问题?

篇5

1.1学生基础差,不重视作为本三院校的学生,高中物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许多同学基础概念及定律不清楚,给大学物理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另外,学生的高数基础不扎实,无法在物理模型建立中灵活应用微积分等高数知识.再次,现在的学生学习功利性比较强,学生们主要把精力放在英语、计算机等考证科目,甚至一些校外的考证上,而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重视不够.

1.2教师教学模式固定化教师上课大部分还是采用老式的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照本宣科,致使学生觉得课上枯燥无味.另外,教师教学中教学大纲统一化,不同专业采用同一教学大纲,没有专业特色,与学生专业课课程结合不够紧密和充实,因此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兴趣不够.

1.3考评方式单一本校大学物理的考评方式基本是采用期末成绩为主,平时出勤和作业为辅的的方式.学生学部分还是以应试为向导,学习被动,没有深入领会到物理的奥妙.

2改革方向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针对独立学院特色,大学物理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不同专业区分对待,应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大学物理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光学和近代物理等五篇,如果要全部授予学生,学时往往不够,而且只授予学生点滴皮毛知识而已.教师应该深入各系进行调研,了解不同专业的需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授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大学物理有本专业的特色,为他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之后的工作有所准备.比如对于机械类专业,跟物理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有“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等,对于他们大学物理教授时应重点放在力学和热学篇章,如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动量、刚体定轴转动、机械振动、热学等.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多注重力学的分析和计算,并且多举一些跟专业相关的例子,如飞轮、皮带轮、滑轮的转动问题,桥梁结构的承重、钢架的频率和周期等.而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后续的专业课程里“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跟物理关联较大,对于他们大学物理教授时应重点放在电磁学篇章,并多介绍相关的科研新进展,以增强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兴趣.同时,增设电磁波的知识点并将其作为重点介绍,为后续专业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做好准备.

2.2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都是实验总结得到的.但是很多学校的大学物理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设置的两门课,由不同的教研室不同的老师教授.这样的教学就有可能使得理论和实验相脱节.应该加强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统一,或者直接由同一部门来授课.有些比较复杂的实验在实验室操作,而有些仪器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直接搬到教室穿插在理论课上进行演示.建议可以学习麻省理工学院的WalterLewin教授在公开课《电和磁》课上的的授课方式,用直观的实验来演示复杂深刻的物理原理,使得课程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比如,静电屏蔽、光的偏振、驻波等都可以穿插在理论课上进行演示.这样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亲眼看到,甚至亲自参与验证,对定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3将物理理论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物理学并不是一堆枯燥的定理和公式堆砌起来的学科,它反映的是自然界万物的规律,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物理课程改革要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注重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而物理教师就可以起到这个桥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要特别注意将物理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应用联系起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到涡流时,就可以举电磁炉、涡流探伤、探测金属(安检、扫雷)等例子;讲到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就可以举跳水运动员空中翻转、花样滑冰运动员旋转、舞蹈演员旋转等例子;讲到热学循环时,就可以介绍冰箱、空调的工作原理等.把物理理论知识跟生活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

2.4考评多样化,注重素质教育对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考评单纯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的形式的话,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这种考核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比较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创新.教师可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设其他比较开放、灵活的考核方式,比如李元杰推荐的数字物理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在开学初开设一些小课题或者小应用公布给学生选做,学生可以自由组队选题,也可以个人单独选题.让学生自己检索资料、分析原理,并以科技论文或课件的形式在课上跟大家回报分享和讨论,有些模型还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给大家看.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也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还可以让师生很好的互动起来,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课题的成果最终计入本门课程总成绩中,教师评价的话也可以灵活一点,直接让全班学生现场评分.

2.5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公共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很多学生有问题也很难全部在课上反应给老师,师生互动也会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班里或者整个学校内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也可以建立相关的物理网站和论坛,大家可以聚在一起或者在论坛上讨论问题,各抒己见.老师可以定期参与到兴趣小组的讨论中,并随时到物理论坛上跟同学交流讨论.同时还可以把课件、题库、演示实验、上课视频、物理学史介绍等资料上传到网上,还可以设置网上辅导、在线提问等模块,以弥补课上教学课时的限制,同时扩充大家的视野,拉近师生距离.只有当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个人的直接联系的情况下———这时学生可以讨论概念、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6承上启下大学物理教学要做到承上启下.所谓的承上,指的是要结合中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的基础.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大学物理不是中学物理的简单重复,大学物理比中学物理要更加广博,内容也更加深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已经学过的中学物理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区别,引导学生应用新的思维,采用新的方法来解决大学物理问题.其次要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的密切联系,在大学物理授课之前,都要先了解学生的高等数学基础,对于高数基础比较薄弱的,还要适当的给他们补习高数的知识,特别是矢量代数和微积分运算.大学物理教学也要做到启下,即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服务,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的意义所在.

3结束语

篇6

1.大学物理分级教学的模式

大学物理分级教学有两种模式:

(1)对学生进行分级

大学物理分级教学中对学生分级就是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根据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程度,按照程度相近的原则,归结成同一层次,有针对的加强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2]。根据现有水平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促使学生主体层次化,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化水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针。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

大学物理分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就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不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选取侧重点不同的教材,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给出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选择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学生获取数量和层次不同的知识与技能信息的一种教学模式[3]。

2.大学物理分级教学的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的分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有一个完整的分级系统,笔者认为,大学物理课程分级教学应分两方面进行实施:

(1)对学生分级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学生的摸底成绩、学生独立完成物理实验的能力和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级,将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在学生认可的基础上可对学生的层次进行适当的调整[7]。对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A层次的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基础掌握的比较扎实,在这基础上,可以让该层次的同学在学好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的讲解,对B层次的同学来讲,他们的基础比较差,在讲课的过程中重点讲授基础知识,并和他们的专业知识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加深对有点难度知识点的讲解。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物理技能和物理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取知识侧重点不同的教材,有些专业对物理知识的要求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课时相对较少的教材进行讲解,一般这种教材一个学期就能讲完,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快,知识点没有那么的晦涩难懂,该教材是为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物理素养,及后续课程对物理知识的简单应用,有些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比较大,这类专业适合选择课时比较多的大学物理教材,这类课本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学生会应用的知识也比较多,这类教材要分两个学期进行讲解,因此教师要以《大学物理》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框架,准确的选择教材,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合理地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合理分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整合、调整,对同一知识点的教学实行不同的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掌握的深度不同。

3.对分级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对于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的教学方式而言,分级教学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显而易见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分级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值得人们的深思。笔者建议:

(1)转变观念,正确的看待分级

分级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组织形式上的改革,要使它顺利进行,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首先是对分入B班的同学进行心理上的一个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分入B班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学习不好,而是B班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更有利于他们对大学物理课的学习,使他们走出受歧视的误区;其次就教师来说,要将分级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积极找到最适合的分级标准和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适宜的进度

按照大纲要求并结合学生后续专业课的需要,选择适合各级学生水平的教材,合理安排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要求过高,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要求过低,可能会使学生因过于简单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快节奏的学习进度可能会使一部分同学跟不上;慢节奏的学习可能会使一部分同学厌烦;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的选择及教学的进度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形成科学合理的分级体系

分级是分级教学的基础,如何科学的进行分级,将影响分级教学的质量。

首先要有科学的分级标准。要制定合理的分级标准,如果标准订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分级教学的初衷,所以在分级标准上既要根据《教学大纲》,又要坚持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生的意愿为原则,尤其是对处在边缘线上的学生要进行具体分析,尽量做到让学生满意。

其次要有科学的分级试题。要做到科学分级,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对各级教学的具体要求编制试卷,建立分级试题库。试卷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既要有基本要求题,也要有适量的、一定难度的试题,。彻底清除那种没有统一标准,学生成绩掌握在老师手中,考试成绩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现象。只有这样,分级考试才具有权威性,分级教学才能正常进行,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4]。

(4)加强对分级教学的管理

篇7

Abstract: No matter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purpose, high school physics and the university physic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 of high school physics and university physics to find a solution to move between cohesive device.

关键词: 中学物理;大学物理;衔接

Key words: high school physics;university physics;cohesion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64-02

0 引言

大学物理是工科院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一般都是面向大学低年纪的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刚从高中阶段过来,但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学生总习惯用高中的思维和方法来理解已经比较复杂的大学物理问题,比较难接受新的概念和方法,比如在中学物理中的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没有错,但在大学物理中求物理碰撞后移动的距离再利用这个规律就不对了,很多同学在学学物理的过程中还是习惯用中学的题海战术来学习发现最终掌握知识的效果并不好。

下面笔者从以下方面来谈几点感受。

1 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联系与区别

1.1 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联系与区别

大学物理和中学研究都是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以及原子物理五大内容,虽然在内容上有所重复,但中学物理只是描述了基本的物理现象和概念,而大学物理是通过深入的学习并揭示出产生这些现象的物理规律,研究这些规律所需要的数学表达式和推导过程。

比如在静电场中,高中物理因为数学知识的限制只讲述了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概念,无法描述静电场的相关性质,大学物理通过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环路定理揭示了静电场为有源无旋场,这是在高中学习中无法做到的。

1.2 在教学和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大学学习主要以复习和自学为主,而中学往往是集中时间学习一个概念和公式,然后强化训练举一反三,在教学形式上,高中物理内容比较少,课时多教学进度比较缓慢,教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讲解,分析,提问并进行随堂练习,大学物理在内容上多,课时却相对很少,所以课堂教学知识量需要学习的就比较大,在大学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不能从高中的学习方法上过渡过来在某个知识点方面花过多的时间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学习进度跟不上来。

1.3 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心理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有个理想的分数,所以在成绩决定论的作用下学生学习很刻苦,钻研也比较深,但在大学中由于大学没有了升学率的要求,只需要修完相应科目的学分即可,60分就算合格,所以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起来比较随意,甚至有旷课,考试的时候带小抄蒙蔽过关的情况。

2 如何做好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

2.1 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更新

在大学物理开课时候就要向学生讲解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并介绍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教师要根据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特点,刚开始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从学生由高中比较缓慢的节奏过渡到相对快,学习内容信息大的教学当中,对高中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只需要复习一下,对需要加深的内容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推导和讲解,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在上新课程之前可以向学生以布置作业的形式,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预习教材相互讨论得到初步的答案,教师在上课的同时让学生回答相应的答案,通过答案给予肯定和意见,在比较抽象和深奥的知识点,应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演示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生动画面和实际的操作相结合,这样就使学生从高中的生硬的学习到能自主学习的成功转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

2.2 了解中学物理教学,加强教材改革

大学老师应该首先对中学物理的教育特点,现状和内容有非常明确的了解,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能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可以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需要重点讲解的,比如恒力冲量的定义式和恒力做功公式在中学都学过,但变力冲量和变力做功没有接触,在教学中在可以先通过简明扼要复习高中的知识,目的是引入大学的物理新内容。

在教材上,要了解中学物理教材改革的动向,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把大学的物理教材和高中的物理教材紧密联系起来,避免知识点重复和过大的跨越,内容要做到少而精,真正把高中的物理和大学物理很好的衔接起来。

3 总结

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制定适合本学校的大学物理教材,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物理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所以现阶段作为大学物理教学的工作者要重视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衔接的工作,使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水标等.关于大学物理习题的几个问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 考试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81-01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显然,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1)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主要方式即考试与测验,这也是最为普遍而又易于实施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其中量化评价更为常见。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传统考试的最大问题就是“一考定音”,没有全过程考核评价。过于宽松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临时突击,虽然考试通过了,但这并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显然,在当前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增多而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加强形成性评价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极其必要。

2013年3月,我校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的尝试,大学物理是我校基础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试点课程之一。学校打破以往只在期末组织一次考试的做法,改为增加平时考试次数,多次考试成绩累计成为最终的考试结果。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对于72学时(18周)的大学物理课程增加了4次阶段考试(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也增加相应次数的阶段考试),这就意味着每4周至少要考一次试(因而被学生称为“月考”)。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也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平时学习时间。事实表明学生的期末成绩有所提高,但平时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放弃一些其他知识的学习,有部分同学认为他们用于托福等各种考试的复习时间明显不够,也有同学在阶段考试前几天会选择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如要考物理了,有一些学生上高数课可能会复习物理,从而影响高数的学习。另一方面,增加4次平时考试,教师也增加了工作量: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出题、印卷、监考(对于全校性的基础课,大学物理统考只能放在周末进行)、评卷、登成绩、装订试卷等,往往是上一次考试刚刚结束,而下一次考试很快就开始。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师生显得不太适应。

篇9

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在此前建立起来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和许多重要物理实验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许多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粒子物理等,都得到极大发展.与此同时,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大气物理、海洋物理、地球物理等等.物理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的实验方法向其他学科转移,促成各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其组成部分.

20世纪后半叶,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高度密集,综合性极高,如红外和红外成像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等,都无一例外地与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密切相关,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各学科的发展.

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知识密集性、综合性极高,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近几年来的局部战争向人们展示,现代战争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高新技术的较量.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离不开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如红外夜视、激光制导、激光雷达、三相弹等都与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学实验技术密切相关.

这一切都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不但在历史上曾经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在20世纪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且毫无疑问,21世纪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也必将处于主导地位,它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大学物理课是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些都起着增强适应能力、开阔刘义洪盈赘大争物双教争敬沮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物理课的这一作用,特别为许多专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专家所强调.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的学时一直少于理科.因此,目前实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物理课内容在给定学时范围内一再精选后形成的.总的来讲,工科大学生的物理基础较薄弱,物理知识面也较窄,特别是近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的物理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更显薄弱.如我们的课程基本要求中没有物性学、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内容;没有偏振光干涉、核磁共振、穆斯堡尔效应等内容;量子物理、统计物理等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甚为薄弱.这些内容,工科一般专业在后续课中多不再涉及,而它们恰恰是当今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所要涉及的,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物理课内容“老的多、新的少”.因此,更新内容,加强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知识,特别是有关基础知识,是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必须面向的首要问题.

二、工科物理课教学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很复杂的,也是很困难的,不可能一嗽而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不应改变物理课作为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应着力研究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物理基础;要重点研究如何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及有关近代内容的关系;应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加大力度,与研究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必须系统地研究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内容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物理学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基础和近代物理基础),同时适当地介绍反映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于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时数少,只靠课程内容和体系本身改革回旋余地小,改革要将课内课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与课间关系诸方面综合考虑. 转贴于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以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在保证经典的前提下,进一步精选经典物理内容,突出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避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等,在整个经典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加强近代思想;在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要求部分,加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基础知识,以利于学生在校和离校后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强现代工程技术物理基础专题,这部分内容应侧重物理原理,而不要停留在科普水平上,上述三部分内容的讲授学时,分别约占总学时的58%、27%和15%.

(二)开设物理类和技术类专题选修课(或讲座).物理类选修课:如现代物理导论、混沌、原子和分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嫡和信息、傅里叶光学、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力学等、技术类选修课:如现代工程技术专题、激光技术、光散射技术、全息技术、穆斯堡尔谱学、核磁共振技术、薄膜技术、换能器、红外技术、低温和超导等.选修课应着重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方法,不追求数学严密性,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笔加教鞭不适应改革的需要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几年来,有许多院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改变信息的包装形式,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像集成在一起,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感观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活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发现.同时,这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为教学的顺畅实施与高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人,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成为21世纪教学手段的主体.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也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997年n月6日,中国物理学会正式宣布中国物理教育网建立.这就为网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便,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从网上获取信息服务于教学.名校、名师更应在网上传播自己的教法和经验,使大家受益.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36-02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物理课程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在教学内容改革时,要突破原有框架的束缚,根据专业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决定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框架,从而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对非物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教材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物理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很难涵盖在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把近年来具有时代特点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穿插和渗透为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增肥”。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引入最新物理领域研究成果

学以致用,课程的实用性是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物理的应用处处可见,但是通过大学物理教学说明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似乎不是很容易。特别是物理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如果能穿去,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一,高压物理。我们知道化学成分、压强和温度是决定材料性质的三大主要因素,压力使得组成材料的原子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改变物质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产生压力诱导的新结构和新性质的高压新相,为发展新概念、新理论和探索新材料提供了新的源泉。目前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结合高压实验测量致力于开展典型凝聚态物质的高压性能研究。其中高压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发表在《自然》和《科学》的相关论文,例如,常压下绝缘体碘在超200GPa的压强下变为一种导体;惰性气体氙在100GPa时变为导体;氧气被压制成固态后,再加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超导态的氧;氢气在200GPa以上可以被压制成金属氢;高压下金属可以和惰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高压下金属钠从导体变为绝缘体等。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拓宽人们对物质状态的理解,获得多种常压难以发现的新现象和新效应,为深入认知物质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发展新的物理理论、发现新的物理规律提供了原型和知识储备。例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由薛其坤院士领衔,在实验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首次观测到,这是物理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并且是中国科学家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这项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引起了全世界该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它的意义在于根据此项研究发现,有可能发展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电脑的发热和能量耗散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从而有可能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这是物理学领域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发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北京电视台都有相关报道。在讲解霍尔效应的时候,可以把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同时接触到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物理理论的理解。

二、学生参与调研

现有教材所选择的内容,大部分是按照公认的理论体系编写的规范化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除既要重点讲解教材上的这些内容,还要兼顾教材之外有差异或某些方面对立的观点和理论。特别是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往往与我们传统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进行调研、分析,给学生提供探讨、批判的线索。在讨论和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中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科学批判精神。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在讲解一些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的理论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调研工作,例如高压下NaCl可以形成别的配比的化合物NaCl3、Na3Cl2、Na2Cl、Na3Cl等新型的化合物,那么这些化合物是如何稳定存在的,性质是什么以及有哪些潜在的应用前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探索,相互争论,通过调研获得新知识,新理论,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为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学生参与教学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要彻底转变在高中时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状态,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状态,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穿插讲解最新科学前沿研究成果,以及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调研,他们已经对这些处于科学前沿的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总结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讲解,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调研、做幻灯片以及作报告等这些系统性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比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好,并且是关于科学前沿问题的探讨,所以学生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极主动的完成此工作,这个过程的收获远比几个学时的听课要大的多。近些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