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08 17:4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设问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39-01

对于艺术设计这一特殊的专业,既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艺术能力,又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设问教学”的提出就是众多新的教学方式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一、“设问教学”的概念和实施方法

设问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大纲的要求,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成相应的学术问题,在课堂上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教师给予相应的引导启发,实现学生主动思考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教学方式。设问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收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思考问题中去,在思考和探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但这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

在进行具体的问题设置时应根据需求对问题进行分类,有教育专家从某种角度将问题分为这样几类: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分析类问题、综合类问题、评价类问题。良好的问题设置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自己,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才能更高。

注意运用良好的课堂组织方式,良好的教学成果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支撑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首先就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组织轻松活跃又能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功底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增长见识。为了适应艺术设计课程艺术性与实践性皆有的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做到虚实的结合。

二、“设问教学”对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作用

设问教学是一种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设问教学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讲解而是问题的解决建立在对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双向式的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多提示、少灌输的创新性,这种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考能力、悟性。

设问教学是一种学研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设问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大多层次不一,有简单的基础性的理论记忆内容,也有提高型的应用分析问题,还有研究性的内容,问题涉及的难度越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高,学生从中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问题进行研究,做到了学研结合,提高了学习能力。

设问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曾这样来形容教育:“优良教学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有效的学习习惯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创造力正是源自于这样独立的思考。”由此可见,独立思考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设问教学正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既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又使得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三、提高“设问教学”作用的措施

正确的理解设问思考的本质,设问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设置是整个课堂的点睛之笔,但并不是整个课堂都只有问题而没有教师的知识传授,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设,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把握设问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并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

设问教学中的问题应该要构题严谨,张弛有度。在进行设问教学的问题设置时,不仅要考虑设置的问题的严谨性,注重所设问题与相关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还应该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得设置的问题具有艺术气息,不能设置过难的问题从而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涨。

四、结语

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性的培养,又要注意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的培养,设问教学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上都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在运用设问教学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但是要想设问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周瑾.体验式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11).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个性化教学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的质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互动式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法,并进一步扩大这种新兴教育模式,从而为语文教学带来促进。

一、营造良好情境,提升互动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知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仍存在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比如古诗、诗歌等。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抽象思维养成的阶段,由于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面对抽象课文时,难以形成表象,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去在教学中,教师要费很大力气去讲解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好,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授课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制作PPT。这些影像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吸引学生深入其中,逐渐理解抽象的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授第六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师备课时,从网上下载一段《望庐山瀑布》的动画视频,用生动的方式还原古诗的情境。课堂上,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将古诗所表达的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看完视频后,教师为学生仔细讲解每一句诗,并提问:“哪个同学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被画面气势磅礴的瀑布所感染,联想到诗人精妙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于是踊跃举手,畅所欲言。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古诗内容,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句,并将其深刻地记忆在脑海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网络资料,增强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逐渐重视师生互动对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由于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解,忽略了学生主体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网络环境下完全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教师要尽量设置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的教学环节,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为保证老师和学生可以完成强有力的交流,首先,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绪,老师可以上网查找学生心理的相关资料;其次,教师要利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注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并融入教师自身的情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想法,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从多方面激发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海伦·凯勒》时,教师利用网络上的相关视频、文字资料,为实现互动教学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可选取有关海伦·凯勒的电影资料,节选其中富有教育意义的片段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这个伟大的女性。学生们观看电影片段后,被海伦·凯勒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所感染,学生的内心情感涌现。这时,教师要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海伦·凯勒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学生在感叹海伦·凯勒人格魅力之余,也有很多感慨,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将自己的感受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再问学生:“同学们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教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反思,使他们将海伦·凯勒的精神升华,变为自身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强化学习评价,完善互动式教学过程

1.增强语言评价

在教学互动完成后,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即语言评价。评价过程既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激励、矫正作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标。教师评价后,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改正存在的不足,同时拓宽思路,接受更多的知识。评价的作用还包括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后练习、课外实践等。

2.巧设激励评价

小学教学中,常采用的激励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处,开展“争先树优”的学习活动,可以给那些课堂出色、学习进步、思想道德良好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学期结束后,可以根据同学所得小红花数量给予其物质激励、口头表扬、奖状等。物质奖励可以是一本小小的书法练习簿,教师在练习簿表面写上一个大大的“奖”字,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对于没有获得物质奖励的同学,要给予其情感激励,教师通过适度的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感到无比光荣。

综上所述,我们要积极地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当前的网络化社会。广大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改革教学手段和手法,并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互动式教学的新途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网络环境的有机融合。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点,使其推动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淑英.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120-135.

[2]陆颖.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3(10):157-158.

篇3

关键词:高职;教学方法;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然而,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教学质量问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工科专业的重要学科,对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设计及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机械设计基础”的重视,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一、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不够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且涉及面也相对较广泛,同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得也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往往会感到非常的吃力。此外,该课程中含有较多的图表及公式,内容也比较枯燥和单调,往往造成教师即便讲了多次学生依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的现象发生。此外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将教师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虽然有融入多媒体教学,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会逐渐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2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许多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往往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实践教学,许多高校甚至没有完善的配套实训教材,而且实践教学往往是由相关老师决定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使其能很好地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而且,单纯地注重理论教学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严重地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该方式就是以某个案例为依据,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个观点、理论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同时要保证案例的典型性及争议性,通过学生间及师生间的讨论、分析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启发及学生的讨论分析能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在加深其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二是实践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针对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章节,教师要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情景模拟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形象的语言、现代化技术手段、直观的教具等的应用,对抽象的内容进行模拟,触发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其对相关知识的把握和认知,培养其观察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

三、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单位逐渐加大了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内涵;命题界定;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91-01

在小学语文课程原有的教学法类课程中的常规教学内容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同时也是小学课程教学专门探究的话题之一,其概念属于下位概念。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常作为策划、预设教师主观意图而存在,而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则远不止这些,具有广泛的含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问探究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为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经验,文化通识、理论指导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结论,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文化素质进行整合,并结合具体的学要素、学情,对现代媒体资源、教育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设计语文教学全程。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设计”一词,不但具有名词所包含的指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动词所涵盖的行为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理论来源,其中一方面是根本土语文教育发展而来的三级学科,其中心为“语文教学”,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或者是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另一个理论来源是从西方设计科学的发展而得来的,其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育学”,或者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的形式。

所以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探究具有历时性的教育史,还要研究具有共时性视野的技术学,其主要的核心问题内容有:如何明细的界定语文教学设计的范畴;在鲜活的基层教学实践基础上如何将其规律性的精髓抽象出来;如何落实顶层设计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辨析设计的现实语用、科学认知等等。另外还需要深入的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方法,确立何种质量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标准,建立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相对简单易行、通用的模型等问题。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具备明晰的命题界定。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概念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设计的解释有多种,如从事设计工作的人、一种职业;根据相关要求预先制定某项工作的方案或图样;对某人进行陷害;设下某种计谋等。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会被称为设计界。由于欧美国家关于设计界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所以设计的相关理论更多的是以欧美国家的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为主。所以从科技术语的角度来看,设计在工艺美术、建筑业、工商业等领域应用的较多。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设计也从传统的专业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中,而教学设计就是在其不断演变下出现的新概念。

在定义教学设计的时候,加涅曾将其定义为对教学系统进行系统化规划的过程,而从利于学习的角度安排程序、资源是教学系统的本质含义。所以提出最优的教学方法的学科就是教学设计,通过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技能、知识朝向理想的方向发展。所以也称教学设计为教学科学,即教师按照正确的教育原理、思想、要求、目的,对教材、教学对象、总体结构、具体环节、整个程序等进行科学的策划,并将自己制定的策划进行落实。其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就是如此,语文教师按照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总体预设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并在课堂教学之前完成这些工作,预设好之后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课程内涵

为了对教学规划纲要进行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等作出了改革,同时对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2012年国家教师建设立项教育精品资源指南可以了解到其中有60门小学教师教育,在这些小学教师教育课中有11门是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其中位居首列的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而且从新课改中也可以看到教师教育类专业小学教师教育层次的学科专业课程就包括小学教学设计。根据语文学科的示范性、基础性,还可以将语文教学设计看作是教师教育类的非中文专业课程。具体的说,小学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模块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所对应的课程教学,其内涵属于小学活动指导、学科教育的范围内[4]。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命题界定和内涵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从课程教学、课程本身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体系的构建、其内容的分析、其内涵的厘清、其意义的统筹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大对其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 越.徐继红.知识点提取――教学内容的微分析技术[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0:77-83.

[2] 杨天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J]. 语文建设,2014,23:3-4.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积极意义;具体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像数学科目那样有固定的公式或是原理可以参照。由于语文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给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一些难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需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消除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以生为本理念的积极意义

1.1存在问题: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实际情况而言,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在客体地位,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到农村地区,但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理念,教师仍旧处在主体地位。第二,教学活动较为主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但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上,教学活动仍旧是教师从自身主观的角度出发,没有考量到学生实际。第三,在教学方法模式上也比较单一局限,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但是依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而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1.2积极意义: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融入可以转化当前学生的客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当中切实转变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主体思维意识。其次,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实现高度参与。最后,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施行,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切实渗透,可以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不断进步发展。

2以生为本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

2.1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也忽略了学生兴趣。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就需要从教学设计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考量,依照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时,在教学设计的阶段,教师就应该充分考量学生实际作出教学设计。首先,小学生对于一些新奇的故事都比较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将课文后边的小故事整体出来作为导入教学的素材,在教学前设置一个讲故事的环节,先学生讲述关于李四光的一些故事。其次,学生对于单纯的文字在理解上会比较缺乏兴趣,对于多媒体、课堂表演等形式则较为感兴趣。因此,在具备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若是不具备多媒体条件,也可以设计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李四光的老师、其他学生等等,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如此,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必然可以让教学方案更加贴合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2.2以生为本展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课堂教学。具体而言,这一阶段最为主要的就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段展开课堂教学。而考量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就存在不同。比如,从学生自身存在的语文水平差异出发,就可以设置分层次教学。从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出发,就可以设置游戏教学法。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可以使用。但是考量到小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虽然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并不大,没有采取分层教学的必要。因此最好还是使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一类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爸爸带着“我”去爬天都峰,以及在路上的见闻故事。由于课文中涉及到了多个人物,而且有明显的故事线索,因此可以采取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教师先构建几个不同的情境,分别为“我”、爸爸和其他人,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如此,自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2.3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价,不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信息。因此,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评价。比如在上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融入到情境角色之后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活跃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判,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了解自身的优点,以便可以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实现全面发展进步。

3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目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生为本理念在新课改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优化。具体而言,应该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改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代湘玲.以生为本追求实效———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101-102.

[2]罗应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9):35-36.

篇6

语文教学艺术包括五大特征:“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灵活性、魅力性。”科学性是教学艺术的首要特征。语文教学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育理论的指导性,教师熟悉并驾驭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能量,是教学与学生的认识结构产生沟通,以便进行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学习,扩大、深化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得到教养、教育和发展,否则就谈不上语文教学艺术了。

创造性是语文教学艺术重要的因子,施教中创造的主体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教材和学生,创造的任务是传播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塑造灵魂,创造的手段是教学方法,创造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创造的产品是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创造的本质是求异。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即文章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教学中,只有这“三情”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篇7

【关键词】把握学情;前见;备课;了解;增强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主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习得与经验,造成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该问题是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关键之一。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而设计教案,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把握学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学情应真正进入语文教师的备课视野

好的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从 6 岁学龄才开始的,儿童也不是带着零认知步入语文殿堂的,咿呀学语的听说练习从几个月的幼童就已经开始。日常生活中习得,各种传媒中汲取,很多孩子在上一年级时,接触到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卡通人物、科幻神魔已经车载斗量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对学情的把握非常重要,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强调:如果学生的特点能够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2 正视、欣赏、悦纳学生的“前见”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坦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习者的“前见”。“前见”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条件“正是以先有、先在、先识构成的前见”作为阅读的创造性的力量,进入到文本中实现了阅读的意义。 正视、 欣赏、悦纳学生的“前见” ,教师在课堂上就会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并在学生“前见”的基础上开展有效教学。

3 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4 增强学情意识,倾听学生心声

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师们很在意的,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长,学时少,学新课之前都会事先留一些预习作业,但教师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等一般性任务,对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会或理解障碍不甚关注,心中无数,备课时学情分析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更多时候是照抄教参或下载他人的教案,这不是一个学情观照的态度。学生在母语习得中是带着已有的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进入阅读的,是带着儿童特有的心境去认知的,并由此而形成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差异性。真正关注学情的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对文本的初读认知水平,倾听学生的心声,摸清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未知和困惑。

5 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课堂 有效性 解决策略

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启动,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是基础教育必须学习的科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构建有效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为其今后的接受高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总体呈现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新颖,教学设备信息化,对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新课程不断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较好,但容易忽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另外,虽然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受到传统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限制,也直接对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一直呈现出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目标,往往是误认为是一种过渡性教学。反之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下降,非常容易忽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比以前更活跃,教师采用教学手段和方式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对于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真正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教学观念并未完全转变,形式主义严重。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诸多语文教师接受了新式的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完全彻底的执行。如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实际操作中教师会在40分钟课时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表面上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但是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少,甚至不存在任何关系。这种语文课堂教学被严重的形式化,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理论基础。多年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是通过听课的形式来提升业务能力,把获得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再加上繁琐的日常工作,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理论基础的语文教育是先天不足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进行整体性、构建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质量很难从根本上有提高。第三,教学设计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语文教案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师教案比较普遍存在问题:一是科学性不强。语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过多的关注语文知识的教学,没有考虑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感、人格等方面培养。二是缺少系统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没有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性进行分析,编写教学设计时比较随意,不注重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其他别的问题,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势在必行。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再借鉴国际和国内语文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手段,并在课堂中进行验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操作和实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传授,对于语文学习应该是开放性,应该启发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语文课程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在课余或者是课程计划中因较多添加实践的部分,小学生可以再实践中学习书本知识,反而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应该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式

针对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因材施教,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天赋和擅长之处,需要根据孩子的喜好,并加以鼓励,才能教育出优秀的语文人。小学语文学习应该是教师构建课堂,让学生提出问题,给出观点,然后通过思考研究加上实践,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说明,这样使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应该是通过证实或者转变这些观念,来支出或反驳学生的假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对事物能够有全面了解。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语文形式,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像学唱和学演奏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形式来针对性教学。

(三)引导创新学习

语文学习自主性较为重要,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特征,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激发自己进行创造思维的思考。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得征求并且重视学生的意见,应该积极鼓励创新。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学会并灵活运用知识,甚至挑战权威,发现新知识。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工作。

篇9

【关键字】]大语文观 立体化 语文阅读 教学设计

传统语文教学,一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二是强调“文以载道”,但这里的“道”主要指思想教育。而大语文观则强调语言文字是各种知识的载体,所有学科都要通过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来领悟观点、概念、内涵、外延、逻辑、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不仅仅是一科学问,还是所有人类文化的基石,是解开所有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大语文观要求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让学生生活在语文中。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用系统性的思维、多元化的视角、发展性的眼光思考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育中,无论是读懂语言文字,还是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知识等,再到结合思想内容、文学形象或者科学知识用通畅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环节,而如何科学地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步骤。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们还必须明确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要求。

1高万祥先生提出:阅读教学设计有这样的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关键的是12个字: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这和语文教学的立体化设计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什么是立体化教学设计?下面进行了探讨。

1、立体化

所谓立体化,含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共存、兼容等特征,有一定的时空范围。立体化教学则应该体现在知识结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方面,它必须使学生得到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多方位的情感升华,达到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动机与效果协调一致的效果。

立体化教学必须始终贯彻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这种教法,教师应把教材里那些理论性强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具体形象,从而减弱知识难度,增强理解力,相对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立体化教学设计

要实现立体化教学前提是要设计好立体化教学。本文重点从教学目标的全方位、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教学策略的多功能、教学方法的多渠道、教学过程的多阶段、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立体化介绍立体化教学设计。

①教学目标的全方位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立体的。②钱梦龙先生提出他对于立体化课堂的理解:“我们听名师或优秀教师的课,常常会感到教学内容的厚实。在这样的课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陶冶、意志培养、个性发展……浑然交融,汇成一股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巨大影响力,学生在这股力量的驱动下,无知者变为有知,少能者变为多能,愚笨者变为聪明,懦弱者变为坚强,懒惰者变为勤奋。听这样的课,既感到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却又无法仅指其一端,只觉得一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其功能是综合的、多维的、全方位的。这种感觉,叫‘立体感’,这样的教学,就是‘立体教学’。”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立体化。

阅读教学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字、词、句、篇方面的知识;2、听、说、读、写实际技能;3、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实际技能;4、识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学习方法;5、阅读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这些目标应该始终牵引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②教学内容的多层次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立体的。③袁卫星先生在《精神生产,有效阅读》中写道:如果要给基于写作的阅读分层次,那么,首先是“读”,读通全文,读出文章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也即泛览、感知;其次是“解”,解析要点,解出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也即精研、沉思;再次是“悟”,悟出内涵,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也即体会、创造。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另辟蹊径,我们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境出来。以《清明》为例,将它作“小令”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词的节奏明快,一扫原诗愁绪。如果我们读成“短剧”:“清明时节(时间),雨纷纷(背景),路上(地点),行人欲断魂(人物神志),借问酒家何处有(对白)?牧童(人物)遥指(动作),杏花村(远景)。”剧情展开,只见细雨中,行人快速穿过田间阡陌,向杏花村酒店走去,留下长长的空白,暗示人生匆匆,寄寓无限惆怅,则又是一种意义。这两扇“风景”都不错,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看一看。可见,语文阅读的功夫在课外,教师在解读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地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大体了解到具体掌握的过程,使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小结等多项教学环节一次或同时进行。

③教学策略的多功能

语文教学的策略是立体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要争取教学功能多元化,即由传统教学追求的“百发百中”教学思维过渡为追求“一发百中”的现代教学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抛弃传统语文教学一对一的教学设计思路,每一步教学策略都应包含立体的教学功能。

教学过程的立体化,主要是通过教学策略的立体化来体现的。立体化提问可以详细说明教学策略的多功能。课堂提问是一门组织教学和启迪学生的艺术。传统语文教学泛滥提问现象严重,就是提问的单一性所致,提一个问题就是指向一个答案,提问缺乏立体性。现就这一现象提几点主要策略:A、采用不同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二难推理的提问,也可以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还可以是接龙式提问等。B、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可从不同角度设计多个问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学习。C、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意识,引导学生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同学挑战、向自己挑战,可以提自己不知道但很想知道的问题,虚心地向周围的人请教。D、多提困惑性的问题,少提刁难性的问题。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答案,而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困惑才会有学习动机和行动。总之,问题提出不只是少数人能回答是衡量“问题”质量的一个标准。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立体化了。一方面,全体学生都接受和理解了知识和锻炼了思维。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思维方面得到了不同的培养和锻炼。对任何内容的教学,都必须引导学生尽可能同时掌握多种思维方式。

④教学方法的多渠道

语文教学的方法是立体的。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空白教学法”、“双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课堂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课堂的灵活多变。在阅读教学中,重点是“读”。④高万祥先生指出: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多好。高中语文教师大多不重朗读或不会朗读。抑扬顿挫地读,深情并茂地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人范读,集体齐读;从头到尾诵读,分角色表演朗读;台上读,台下读;坐着读,站着读;睁着眼睛读,闭着眼睛读;端坐身姿读,摇头晃脑读。不要以为高中生用不着如此“小儿科”式的方法了,其实,语言感觉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全都离不开一个“读”字。另外,让学生大声朗读,还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大胆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语感。

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让课堂活动生机勃勃,启迪学生思维立体化,使语文课堂实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⑤教学过程的多阶段

语文教学过程是立体的。通过语文教学的多阶段来表现其立体感。用“立体思考”方法安排阅读教学结构,发挥教学的立体功能。“立体思考”是全方位地把纵向、横向、环境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它与直线、平面、单层、片面的思想方法相对立。

(一)纵向递进

即根据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安排阅读教学的程序。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学生是在掌握教材的过程中发展能力的。“立体式”阅读教学以学生学习课文的程序为其教学结构的主干,其程序为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前后承接,层层递进。感知阶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理解阶段:弄懂课文的词、句、段及全文内容。在这个阶段,强调入情入境,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和理的启迪。积累阶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教学目标的要求,记忆生字和语言材料,积累词汇、句式,背诵课文,提取表达方法和学习方法,积累自然知识、社会常识和思想法则等。运用阶段:在积累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运用,如选字填空、用词造句、说话、仿说、仿写等。这一程序除了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去认读、理解、表述、体验、评价以外,还根据当前阅读中的缺损现象强调积累和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横向联系

1.根据学生识字的心理特点,在阅读全过程中识字。学生理解字义习惯于直接理解,若将理解字义与学词、学句、学文结合起来,则容易理解和记忆。“立体式”阅读教学强调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字义,然后分析字形与写字。感知阶段以字音为重点;理解课文阶段以字义为重点;积累阶段以字形为重点;运用阶段巩固生字的音、形、义的统一联系。阅读教学中,这样教学生识字,符合学生识字的心理特点,能减少或消除过去先识字后阅读所造成的知识上、认识上、心理(情感、意志)上的梗塞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和学生活动的有效率。

(三)立体发展

所谓立体联系,即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主动地进行立体联系,通过其立体联系对阅读的能力要素进行联系性训练,也就是通过立体联系发挥教学的立体功能。在《孔乙己》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用“为什么要用个‘排’字不用‘摸’字呢?”来提问,学生会结合上下文分析,也可能想象动作的情形,也可能体验孔乙己的心态,体会到用“排”出的五文大钱,表现了孔乙己的矜持和自视清高。学生在脑子里便默默地选用和组织词语,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这个过程,不仅使他们自觉地掌握了有关的字、词、句,而且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这样,教师的一问,引发了学习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的联系,并通过要素联系中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动一举几得,发挥了教学的立体功能,加速了学习系统的全方位发展。

⑥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语文教学评价是立体的。它是通过评价的多元化来体现的,给予学生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改革传统的“一纸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标准,实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了解自己,提高自己,树立起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自信。

四、结语

本文只是粗略地论述了实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立体化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对立体化教学设计还应该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源情境、教学媒体呈现方式等方面考虑进行多维设计;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多层次上还应该结合各学科的交叉,语文教师应该全面地灵活地考虑各种影响阅读教学立体化的要素,才能实现课堂结构的饱满和内容的饱和。

参考文献:

①高万祥 写在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教学 2002年11期

②钱梦龙 引而不发,跃如也【J】中学语文教学 2003年7月18日

篇10

高职语文课程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虽然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像“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未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填塞知识的仓库,忽视了学生主体参与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见解、发现问题的机会很少,教学设计陈旧老化,教学方法死板,这与当前职业教育目标不相符合。为此,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由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沟通、逻辑思维、信息处理、主动思维、学习创新等各方面应充分体现在语文教学设计上。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和主体作用发挥,探索高职语文教学设计模式是推动研究性学习进程、突出能力主线、充分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有力契合点。

二 高职语文教学设计

1.语言幽默、以乐促学

教师的教要突出一个“乐”字。教师将兴趣、审美、理解、尊重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教师的语言要富于幽默感,做一个学生热爱的老师。讲课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乐”教不应无的放矢,而应犹如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收放自如。这不仅是教,更是一种艺术。教师要灵活地掌握时机,因势利导,因势促学,达到乐教的目的。

2.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的设计思想

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单打独斗,都会与相关学科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这正说明人的多元智能并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与其他智能相互结合发挥作用,以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以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主训练语言文字智能,通过综合活动的设计,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多元智能的训练拓展空间。

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以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核心,嵌入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理解感悟的同时将计算机基础的技术应用进来,以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为主,应用计算机技术为辅,从而更有效、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将专业技能应用到更有用、更广阔的地方;运用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将语文学习的成果沉淀稳固下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内涵修养。在这样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语文的审美教育,也增强了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训练;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生不仅要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从而进行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

3.高职语文课程的考核要求

考核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督促学生加强学习的重要方法。各校应积极推行多元化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厅将定期对各高职院校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指导建议,帮助学校规范教学管理。从高职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技术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这个基本点出发,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迁移知识的基本能力,这种基本能力就是自学能力,因而构建学生自学能力的学习空间对高职学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高职语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德高尚,有较渊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出色的教学技能。各高职院校要主动加强高职语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配备足额师资,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提供外出进修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高对高职语文教学新目标、新理念的认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塑造品味高雅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语文课委会”将根据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正视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高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满足社会岗位工作需要;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思考探究能力,并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地探索、创新,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在自我修养提升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语文教育一定能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及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良伟.高职语文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王慧清.高职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困境[J].神州,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