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泡沫的产生范文
时间:2024-02-08 17:4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泡沫的产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银行信贷 房地产价格 泡沫化
基本假设和理论模型选择
蛛网模型是基于均衡的经典动态供求关系模型。它是指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它引入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蛛网模型理论界主要用于分析诸如农产品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本文认为,房地产市场上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关系及银行信贷与蛛网模型理论分析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房地产市场特性决定了住房市场是非均衡的市场。从房地产供给角度来看,供给曲线的变化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开发商向银行寻求贷款时,银行一般会要求以房地产作为抵押。房地产价格越高,其资产价值也越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越大,这样银行就有更大的动机进行放贷。因此,房地产的价格与银行信贷的供给成正相关,反映出来的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从房地产需求角度来看,房地产信贷需求反映出来的就是房地产价格的减函数,也就是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信贷需求量趋于下降(葛扬、陈孝强,2007)。
根据蛛网模型理论的相关假设,结合房地产市场本身特性,房地产信贷市场蛛网模型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信贷市场的供给对房价的反应存在时滞,并且当期供给量会受到上一期的影响。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它会根据上一期的信贷状况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中包括抵押品价值)来确定当期的信贷政策,控制当期的信贷规模。
第二,信贷市场的需求变动不存在时滞,房地产同时具有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价值,其需求弹性比较大,房地产较大的需求弹性很容易影响到房地产信贷市场。房地产信贷的需求弹性比较大,房地产价格较小的变动会引起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由于房地产价格显著高于普通消费品,价格偏高会压制一部分需求,一旦价格波动,市场中将产生明显反应,相应的房地产信贷市场也会发生变化。
第三,对于信贷市场而言,市场始终保持在出清状态。信贷资金从银行资金池流出,资金如果不投入房地产市场,也可以投入到其他领域,即资金使用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
蛛网理论模型有“稳定型、收敛性和发散型”三种形态,就房地产泡沫这个问题而言,稳定型和收敛型模型的理论应用分析意义不大,房地产市场泡沫主要集中应用研究发散型的蛛网模型。
流动性过剩下房地产价格泡沫和银行信贷之间的互动机理
流动性过剩实际上就是货币的供给量的增加速度超过了实际GDP的增长速度所造成的。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流动性相对过剩比率不断提高。国际因素是国际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发流动性过剩;国内因素是消化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两个途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上涨。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人为压制,导致生活消费品人力成本的有效控制,这样国内的CPI指数一直保持在低位徘徊。因此,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过剩的资金很容易流入到收益率较高的房地产市场,由于投资渠道不畅,房地产也不断依赖银行信贷发展,在货币资本驱动的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价格泡沫随之升高。
如图1所示,在这个模型中,房地产信贷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价格变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信贷需求的影响程度。纵轴P代表房地产价格,横轴L代表用于房地产上的银行信贷,S代表信贷供给,D代表信贷需求。S与D相交于O点,代表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处于均衡状态。直线S与纵轴P的交点P0,其经济含义是,当房地产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房地产信贷将降为0。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价格过低时,失去了开发价值,其自有资金将流入其他行业,不再向银行贷款进行房地产开发;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价格过低,其自有资金足够买房,不需要向银行获得房地产按揭贷款。直线D与纵轴P相交于P5,其经济含义是,当房地产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后,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购房者甚至连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资金都无法筹集,因此需求量为0。信贷供给曲线S和信贷需求曲线D相交于O点,即信贷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在t期,当价格为P1时,信贷规模为L1,在较低价格水平下,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相应的信贷需求也比较大,但是短期内信贷规模无法迅速上升,房地产市场上的供给也无法迅速增加。从而引起价格上升,P1到P2,信贷规模依然为L1。这阶段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价格的大幅度上升。
到t+1期,信贷规模开始增加,从L1到L2,但是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比较长,供给依然没有充分形成,价格仍保持在较高水平P2。同时,房地产市场中还经常出现开发商囤积土地和楼盘惜售的现象,这种现象进一步支持了房地产价格在高位运行。这时期是房地产泡沫的积累阶段。主要特征是银行信贷规模的迅速增加,同时房地产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市场风险加大。
到t+2期,信贷规模依然保持不变,房地产市场需求已经无法支撑较高的房价。一方面,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开始警惕信贷风险,开始惜贷;另一方面,开发商面临资金回笼和还贷的困境,不得不压低价格,同时前期囤积市场上的土地开始释放到市场上,两方面的作用,房地产价格将大幅度下降到P3。因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小,所以P3比P1的价格更低。这阶段是房地产价格的破灭阶段,其主要特征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是发散型蛛网模型的典型特征。
到t+3期,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完全释放,房价跌到谷底,抵押物大幅度贬值,银行大量出现呆坏账。银行信贷进一步收紧,金融机构开始进行调整,价格和信贷都降到低水平。
上述是一个发散型的蛛网模型,在下一周期中,房地产价格将上升到比P2更高的水平。随着信贷规模和房地产价格之间互相循环的助推,房地产市场波动更加剧烈,房地产泡沫化将进一步加剧。而如果泡沫一旦破灭,将危害到整个宏观经济。
预防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的政策建议
(一)银行业层面
银行作为发放信贷的主体,同时也是负债的主体。为了化解这种“两难困境”,银行业可采取策略:一是业务种类和盈利模式创新。银行自身业务种类和盈利模式上必须不断创新,不能只靠贷存差来获得盈利。一方面可以缓解资金流动性压力,以回笼资金继续提供融资贷款,只要证券市场存在需求,就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融资贷款,并且证券化的链条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加以延伸,链条越长,中间的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性风险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容易分散(陶海波、楚东坡,2010)。另一方面,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使我国商业银行由传统粗放发放增量贷款获得利润盈利模式转向通过挖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模式,银行通过发行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获得即时现金。二是实现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创新间接融资方式。大多数个人住宅消费资金主要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方式从商业银行获得,这种融资方式往往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住房抵押贷款期限一般长达20-30年;另一方面,居民储蓄期限越来越短。“短存长贷”现象很普遍,通过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将期限较长、流动性差的住房抵押贷款打包以债券的形式发售给社会投资者,这样既能收回现金又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三是加强内部风险控制。银行内部应该增强信贷投放的审查力度,加大对风险的防控力度,加强房地产金融体系构建中的规范运作和风险防控。
(二)开发商层面
房地产开发商要解决自身融资难和风险控制难问题,就应基于风险和收益相对称的创新原则,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创建房地产投资基金,提高房地产开发中的直接融资比重。房地产融资渠道有商业银行贷款、房地产投资信托、金融租赁、典当融资、短期债券、 上市融资等十几种,但目前主要还是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风险暴露,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出现拓宽了房地产融资渠道,是房地产直接融资的发展方向。其投资最终目的是通过股权融资,导入专家管理,积极培育企业上市。再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的较快增值变现。同时还可以采取其它股东逐年回购和协议转让的办法来实现基金股权的推出与变现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
(三)政府层面
政府监管的缺位和不作为等,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价的上升。一是政府应加强信贷投放和流向的监管,设定房地产信贷投放指标。同时规范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融资体系,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政府应该与其他相关部门紧密联动,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二是政府应帮助企业构建诚信体系,建立金融机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这样可以加强信贷投放的监管,也有利于政府引导开发商对基本保障住房等福利性住房的供给。三是加强对进入我国房地产业外资的监管力度。外商投资开发经营境内房地产增长较快,房地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行业。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竞争能力和提升产业实力;另一方面也会引起诸如投机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陈浩、葛扬,2008)。外资流向房地产领域不仅推动房地产价格的虚拟性和泡沫化,而且还产生明显的金融效应。跨境资本流动会带来资本市场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资本市场开放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突出表现为溢出或关联效应的产生。同时,必须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减少跨境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可根据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并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的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
(四)消费投资者层面
在我国投资渠道不畅通和投资品种少的不完善金融市场环境下,作为房地产的消费投资者,首先应该学会理性思考房地产价格的非理性波动,转变传统的购房偏好。一旦购房,有些人一辈子为还房贷不敢消费,害怕失业,当外部因素变动,如贷款利率的增加、失业等,可能出现断供,这样因还不起贷款房产被收归银行,对社会的稳定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其次,房地产的消费投资者应该量力而行,在自身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购房消费或投资。
参考文献:
1.葛扬,陈孝强.经济转型条件下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互动机理分析[J].金融研究,2007(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健飞.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房地产融资风险防范―理论与实证[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曲波,谢经荣.房地产泡沫的内涵、特征与运行机理[J].房地视野,2003(6)
篇2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泡沫经济总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虚拟经济过度偏离了实体经济,造成市场中的虚拟经济成为了主体,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挤压、限制,其结果是虚拟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远远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价值,经济看似繁荣,实则不堪一击。在分析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时,首先应明确两个基本概念: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和现实资本(ActualCapital)。所谓虚拟资本,就是指那些有价证券,包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股票等,它是能够给股票等有价债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和回报的资本形式;所谓现实资本,则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实物形态的资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其实,经济发展中如果主要以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来运行,那么泡沫经济产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主要是因为以实物形态而存在的资本形态。而当经济发展以虚拟资本运动为主的时候,泡沫经济就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经济最容易在金融领域形成,并且由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土地作为不动产,土地的价格构成特征使得土地的资本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因此,泡沫经济与房地产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经济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为什么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呢?在当前金融经济中,泡沫经济涉及不充分信息、交易费用、外部性、非理性预期等众多新概念,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创新频繁出现,导致金融市场的运行和交易活动非常容易脱离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成本价格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而在金融经济中,它以预期定价为经济模型。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这与泡沫经济本身的双重性有关。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今天,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有利于资本集中,这种集中是对市场竞争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泡沫经济终归是一种虚拟经济,其中主要存在的是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因此,一旦这种经济过度发展,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具体来讲,严重的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即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出现了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经济宏观环境较为宽松,这种繁荣局面和宽松环境极易为资金炒作提供机遇。所以,泡沫经济一般总会发生在国家对银行政策比较宽松、自由的经济体中。也就是说,在商品经济出现周期性的萧条之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动降低银行利息,放松银根,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于是,那些有闲散资金的市场主体就会把资金投放到那些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对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预先调控和及时约束机制不够。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对那些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投机活动进行监控、监督和制止,尤其是对投机过程中的贷款支付活动缺乏监控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监控机制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政府都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这是由于银行只是收付中介,而政府又难以对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进行干涉,甚至还容易被这种投机所形成的虚假繁荣而迷惑。
通过对金融经济中的泡沫经济的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当地存在一些泡沫,对于促进经济活跃和繁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经济中存在过多的泡沫,并进一步形成泡沫经济,那么这种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必然会有破裂、崩溃的一天,最终造成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对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正确认识中国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问题,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泡沫问题主要表现为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所谓股票泡沫,就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内在投资价值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与泡沫绝对额、经济总量、金融资产总量之间的关系有关。同时,股票市场同样遵循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一旦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市场,那么股价与公司未来业绩就会形成较大差距,盈率也会出现太高态势,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泡沫。
篇3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经济泡沫
金融经济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金融经济的稳定性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迅猛,但是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问题却日渐显露,令人担忧。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经济泡沫,分析出它的形成原因,弄清它的表现形式,找出应对的策略。
一、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
全球金融经济的发展规律表明,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有过高的预估,会造成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由此可见,实际上,经济泡沫的产生背景就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预估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金融经济市场中,占据着市场行为主导地位的是虚拟经济,这种市场形势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挤压、限制以及反弹等多种行为。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是,在同等条件的金融经济中,虚拟资本创造地虚拟价值远高于现实资本创造的现实价值。要知道,经济泡沫是无法承受社会考验的,它往往在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发生破裂,给经济发展予以重创。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泡沫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发展形势,相关研究人员就必须要反思:现代金融体系下的市场为何会频频出现经济泡沫并且越来越严重。当我们探究这些问题时,有一些问题值得特别注意:首先,毋庸置疑,经济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上的虚假信息,这种信息具有欺诈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表象上是好的,实则潜藏着很极大的危害。其次,经济泡沫之所以能得以迅速蔓延,主要是人们的经济心理所致,金融市场中有些人贪图小便宜,汲汲于非理性预期收益。以下,我们将对经济泡沫形成的原因作出详细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发展,而社会的进步又能反过来加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金融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多年的时间,发展空间逐渐宽松,风险也逐渐降低。在这种环境下,资金炒作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资金炒作一般是在商品经济的周期性萧条和金融市场银行存款利息下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此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利用这种刺激性的方式,市场中的闲散资金全都会流入金融市场,注入增值保值潜力最大的资源,这样一来,经济泡沫的蔓延就有了相当的社会基础。
(二)金融约束机制的因素
虽然我国的金融经济已有了多年的发展经验,发展成果也相当不错,但是金融经济的体制问题却不容忽视。金融体制尚不健全,落实工作也没有做到位,这是导致经济泡沫产生的体制原因。鉴于这一因素的重要影响,国家的金融工作者应该认识到体制因素的重要性,完善我国的金融约束机制,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和蔓延,降低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经济的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我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实际,经济泡沫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股票经济泡沫问题
这种形式的经济泡沫的形成原因是股票市场价值与内在投资价值之间的巨大差额。金融经济中的金融资产总量、经济总量以及泡沫绝对额指标大小等因素都与股票经济泡沫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经济学的规律可知,供求关系的改变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而供求关系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与实体经济不同的是,股票经济的波动往往是由人为的幕后操纵导致的。一些投机人员存在着不良的投资心理,他们希望通过炒股轻松地谋取暴利,满足自己对金钱的欲望。但是炒股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它风险极高。从近年来的股票市场发展走势来看,股票市场总是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之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股票市场自身的这种波动性也加剧了股票经济泡沫产生的可能性。
(二)房地产经济泡沫问题
这些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引起了许多投资者的兴趣,他们纷纷向房地产的开发与投资投以炽热的目光,并抱以热切的期盼。相关人员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对房地产进行无节制的开发,使得房地产行业出现供过于求的失衡现象,然而在人们对房地产趋之若鹜的追捧下,房地产的价格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高。在人民的生活中,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房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在房地产经纪泡沫问题的影响下,买房是大多数中下级工作人员负担不起的重任,无数人为了住房问题犯愁。而有些投资者看到直线上升的房价,为谋求个人利益购入大量房产。然而,他们的投资预期能否实现就难说了,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房产信息很有可能是有迷惑性的,房产公司为了售楼业绩可能提出一些与现实有出入的售房方案。
三、控制现代金融经济中产生经济泡沫的策略
(一)国家加强对金融经济的干预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给了市场很大的调控权利,国家尽量不干预市场,但是国家对于那些特殊的经济领域一定要适当加以宏观调控,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些年来,金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泡沫,这是市场调控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控的不足,国家必须出手干预金融经济,帮助金融经济实现健康平稳的发展状态。
(二)严格控制房价的不合理性
房地产行业的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它同时也是经济泡沫的重灾区。如果房价还是以直线上升的势头发展下去,它很有可能导致房地产行业向其他领域的扩张,这样是很危险的。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的措施来控制房地产经济泡沫,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政策时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短期政策不可长期实施,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对房地产的预期进行调控。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5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纵观以往的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其导火线都是房地产泡沫的无限膨胀,而且每次危机过后都伴随着经济的长期不景气,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不利影响。鉴于这样一种残酷的现实,房地产泡沫成为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随着房地产泡沫成因的日益复杂性,对房地产泡沫的研究也应当寻求更多新的角度。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在此有必要对房地产泡沫的定义、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房地产泡沫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便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及建议。
2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要分析房地产泡沫,首先要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也就是房地产泡沫的定义问题。帕尔格雷夫在经济学大辞典中将泡沫状态描述为: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买主往往是以投机获利为动机,并不关注资产本身的盈利能力,接着便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一般认为,当房地产价格出现短期内异常快速增长,严重背离其基础价值并大大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时房地产泡沫就产生了。
目前,国内学者对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刘洪玉等认为房地产泡沫是由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造成的。韩冬梅等对以往学者关于房地产泡沫的定义给予了较为全面的解释,认为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必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房地产泡沫以在固定时期内供给缺乏弹性的房产和地产为载体;2)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是买主对价格或收益的不理性预期而产生的投机心理所导致;3)判断房地产价格是否出现泡沫的依据是房地产价格与经济条件决定的基础价值的比值大小;4)必须是房地产价格与基础价值相比出现非平稳偏移时才能判定为出现泡沫。
3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分析
3.1金融支持过度是房地产泡沫生成的直接诱因
早期关于房地产泡沫成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股票市场,如Krugman(1999)认为,在地产市场中所有泡沫都是由银行融资引起的,美国的储蓄和贷款协会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Allen等人(1998)将资产定价等系列模型进行拓展,发现银行等金融中介的问题导致了资产泡沫的产生。可见在金融领域,国际上对于泡沫的成因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金融中介在泡沫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谢经荣等(2002)将Allen 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地产领域,结果发现资产价格与信贷数量相关,资产回报的不确定性将导致资产泡沫的产生,而人们对未来信贷扩张的预期以及扩张程度的不确定性将提高泡沫的严重程度。周京奎(2006)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具体的市场结构(如不完全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的影响,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房地产融资过程中银行和借款人的策略选择,认为银行金融支持过度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根源,并且提出金融支持过度假说和衡量金融支持过度的临界值,对我国房地产金融支持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房地产泡沫生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目前从金融角度解释房地产泡沫的生成,认为金融中介的影响及信贷过度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直接原因,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国内外学者也一致认同。
3.2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投机和炒作导致房地产泡沫生成
笔者认为,存在房地产市场投机是因为其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同人对同一资产的价值评估不同,由此产生房地产市场上投机过多的现象,出现泡沫化趋势。外国学者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的主观信念会产生不同的投资行为。众所周知,特定资产的价格要高于其价值,投资者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人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它们,所以会持续购买此类资产。这种主观信念所引导的投资使资产价格彻底偏离其价值,最终产生了泡沫。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和投机因素在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使得对房地产泡沫成因的解释更加贴近现实,这就对以往单纯地从金融角度研究房地产泡沫成因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基于这一角度提出的假说一般只是单纯地进行数理推导论证,尚需结合实证分析为这一研究成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3相关体制不健全导致房地产泡沫生成
季卫东(2003)等人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日本型经济社会的存在导致和助长了房地产泡沫的生成。对于我国制度缺陷在房地产泡沫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展开了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在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居民只能通过购买商品房来满足其基本需求,这将直接导致房价上涨,从而出现房地产泡沫。有的学者则强调了国家税收制度和地方政府考核制度在房地产泡沫生成中起的重要作用,如尹中立(2005)和李木祥(2007)分析了导致我国房地产泡沫生成的税制因素。尹中立认为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等,迫使其“经营城市”,依靠大量出让土地来弥补财政收入的缺口,这成为房地产泡沫生成的制度基础。李木祥则强调现行税制在保有环节税种少、税负轻,税收制度不合理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直接原因。住房保障制度不健全、税收制度的缺陷以及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不完善都是当前制度设计方面的缺失,也是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中较为特殊的因素。
4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4. 1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影响
国民经济是一个由许多产业构成的庞大的、多层次的体系。房地产业因其产业链跨度大,产业附加值高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发达国家很少有将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一是因为在其他国家商品房在住房供应结构中并没有中国这么高的比例;二是因为房地产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占用大量的资本但直接创造价值财富的能力却很低,但在中国,房地产业是大量资本、人才、优惠政策的聚居地,成为支撑很多地方经济命脉的产业。
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有其正面的经济效应: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拉动GDP的增长,从而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同时,由于其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能够带动其他关联行业的发展,房地产泡沫具有行业经济带动作用。
但是房地产泡沫的发展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经济效应和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房地产泡沫造成大量资本从实体产业流向房地产,抑制了产业结构优化;房地产价格虚高使居民财富大部分用于买房甚至借贷买房,限制了居民的购买能力,不利于我国扩大内需,阻碍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同时房地产泡沫破裂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5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投机炒作、金融支持过度、体制缺陷等因素都有可能催生和助长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通过对房地产泡沫的诸多可能的诱因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对我们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打出防治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的“组合拳”,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5.1加强金融监管,合理利用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
总结以往的经验,金融支持过度是造成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过剩,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个人贷款的审查程序和标准,逐步建立并完善个人诚信系统;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同时,还应当提高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比率和开发商自有资金的持有比例,加强对贷款主体的资格审查等,这些举措无疑都将成为控制房地产泡沫扩张的有效途径。
5.2建立完善的房地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透明度,抑制投机和炒作
将稳定房地产价格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长期目标,引导购房主体形成合理的预期,有效抑制投机。具体来说,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应根据地区人口、收入水平等房地产的基础价值决定因素制定详细的房地产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予以公布。同时,强制开发商对楼盘信息进行公开,避免捂盘、囤积现象的发生。
5.3加强政府约束,转变政府观念;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房地产税收制度
一方面,完善政府考核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避免地方政府为追求地方GDP 的短期快速增长而大量批地的现状和寻租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完善政府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同时,调整房地产各环节的税负比重,增加房地产交易和保有环节的税负,通过税收来抑制投机炒房等行为。
5.4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严格控制房地产的开发总量和建设过程,还要严格控制豪宅的审批与建设,防止出现由结构性过剩而引发的泡沫。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审批规模,根据商品房的需求量来确定土地供应量,严格执行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避免盲目扩大开发用地,以此来平衡土地、房屋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经荣,朱勇等.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7)
[2]杨帆,李宏瑾,李勇. 泡沫经济理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J].管理世界,2005. (6)
[3]李木祥.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4
[4]刘会洪,王文涛. 高房价、泡沫与住房保障[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 (6)
[5]位志宇,杨忠直,王爱民. 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研究的新视角,[J].系统管理学报,2007. (5)
[6]刘维新.正确认识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性质与作用,[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 (4)
[7]葛扬,眭晓燕.房地产泡沫化机理及其影响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 (11)
[8]董志勇,官皓,明艳.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 (2)
篇5
关键词:房地产;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市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认为:泡沫即是“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价钱在一个一连历程中的蓦地上涨,初始的价钱上涨使人们孕育发生价钱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这些人一样平常因此交易资产图利的投机者,而对资产的使用及其盈余本事并不感兴趣。随着价钱的上涨,通常是预期的逆转和价钱的暴跌,着末以金融危急了结。”简而言之,任何一种经济泡沫都可以被笼统的定义为:一种价格背离其价值的现象。在市场上,一种产品在其产品价值的上下做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是合理的,这时候的经济泡沫已然存在,并称之为合理的泡沫经济。但分析查尔斯・P・金德伯格所言,我们平时所关注的“泡沫”其实通常指产品或资产大受人们追捧而引起该产品或资产的价格不合理大幅度的提升,貌似出现一片繁荣,而其实已经出现经济泡沫了。超出合理水平的经济泡沫膨胀,显然背离了产品的经济基础,是经济行为中的风险行为。
一、房地产泡沫
(一)房地产泡沫的主要特征
借助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破裂,可以进一步理解房地产泡沫的内涵。70年代的日本,居民住宅贷款额同比有了1.3倍的大幅度增长。到了8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生产和需求异常旺盛,这种情况下大量剩余资金涌动,一些房地产商、建筑公司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开始蠢蠢欲动,利用土地担保向银行贷款,开始了购买土地、行房地产开发的循环动作。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涨成为现实,日本城市居民开始选择把大部分收入用于住宅储蓄,日本金融机构也耐不住寂寞,投入其中。到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低地价竟然上涨了2倍有余,其中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更是达到了75%以上。当到了1988年,连续多年的地价指数暴涨逼近2倍,日本已经不得不接受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了。到了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总市值2450万亿日元,GDP450万亿日元,是GDP的5.45倍。GDP见顶是1992年 482万亿日元,房地产泡沫先破灭,和曾经的美国一样。日本由此完成了一个房地产泡沫形成到破裂的全部过程,世界经济史上亦是空前。
由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发生、发展及最后的破裂可以总结出,房地产泡沫的主要特征应该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并且这种形态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其次, 房地产泡沫振幅较大,虽有一定的理论轨迹可寻,但不具有连续性,没有稳定的周期和频率。最后,房地产泡沫主要是由于投机行为,货币供应量在房地产经济系统中短期内急剧增加造成的。
(二)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
1.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从某种意义而言,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前提。在地球上,土地的存在面积是固定不变,对地球上的居民而言,他们需要有自己的居住地和居住条件;对于企事业来说,他们的发展也都与地产密切相关。物以稀为贵,房地产有利可图便被一些人趋之若鹜,房地产业泡沫的产生也成为可能。
2.地价的虚构性和房地产市场的不充分性。土地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属性是多重的,它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资产。而地价的虚构性正是由于土地资源价格与其资产性价格的不一致而产生的现象。在房地产业经济交易活动中,供大于求一旦出现,其资产性价格必然大于资源价格,形成地价的虚构。而现实的市场地价中,一般虚构部分所占比例越大,泡沫成分就越多,反之越少。事实上,房地产市场与常规自由竞争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上,即构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充分性,更导致了地价虚构性的形成和加强。
3.不合理的货币金融投资倾向性。房地产作为泡沫经济的载体,本身并不是虚拟资产,而是实物资产。出于投机目的的虚假需求的膨胀,经济泡沫的产生原理是一样的,但房地产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价值量大,且具有不可移动性及保值增值性。这样就造成了一方面没有银行等金融系统的支持无法完成投机需求的实现,另一方面银行系统为了自身的利益又很愿意发放房地产贷款,这样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业,就给泡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4.政府部门的调控和监管不足。在金融系统有巨大倾向性地把房地产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时,房地产金融行业开始鱼龙混杂,甚至有不少公司是挂靠政府职能部门或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向房地产贷款,更有甚者采取了挪用公款或拆借等手段,重复抵押贷款也甚为严重。对此,作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政府部门理应采取有效措施引流资金,进行强有力的监管、调控,以避免资金链无限拉长,造成经济泡沫产生的局面。
(三)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起了一系列不良反应:重创经济、财政危机、通货紧缩、产业抑制等等。而事实上,房地产泡沫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房地产过热,一旦泡沫形成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升就会最终导致新的房产积压,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持久而深远的负面影响。空置商品房的积累,又促使了不规范的住房抵押贷款操作,而房地产价格便跟着虚高,极大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日本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一旦经济不振,金融危机便会应运而生,种种的连锁反应,最后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整个国民经济将受到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
二、经济泡沫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一)知其利害,用其之长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是一把“利害合璧的双刃剑”,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已经达成共识。这主要是基于对经济泡沫的认识和房地产业的自身特点:首先,经济泡沫长期存在具有其自身的客观性,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资金融通,活跃市场经济;另一方面,经济泡沫中确实存在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其次,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业本质,房地产业是实体经济,房地产业部门也是实业部门,即其本身不是泡沫经济。但从事实出发分析,房地产业确实含有经济泡沫成分,在其恶意膨胀的事实下必将导致泡沫经济的发生。比如地产价格泡沫、房屋空置泡沫、房地产投资泡沫、房价虚涨泡沫等等,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
事实上,房地产业没有一点经济泡沫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房地产业与经济泡沫的共存和利害,其关键在于要把握一个度,在于把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而怎样利用现有理论知识、政府政策和市场规律,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作为房地产业以及相关人士要做的,且切实要做好,以发挥其有利的一面造福社会。
(二)剖析现状,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近几年来,房地产业投资已在我国形成较大的规模,并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当前政府应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次,房地产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混乱,势必侵害到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所以解决好房地产市场的秩序问题尤为重要。在我国一些地区和城市,一些开发企业、中介机构采取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手段,哄抬房价;违规进行返本销售、售后包租、拆零销售;违规以预购、认购等形式违规收取费用等等;甚至在部分城市炒楼花、炒房号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也可能导致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激化。另外,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商品房结构不合理,也成为当前房地产业的诟病。
三、结束语
早在2003年,政府在《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事实上,房地产业无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居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当今新的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充分认识房地产业与经济泡沫的关系,保持高度的理性,及早采取避免和应对房地产泡沫的措施,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督导,以防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和扩大。
参考文献:
[1]郭松海.房地产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6
第一:泡沫是传统经济学的阴魂
大家都知道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几个假设基础上的学问,而这些假设都是不现实的,仅仅是为了研究经济而做出的假设。虽然能才假设基础上建立传统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但传统经济学确实越来越不适用于当今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像打开手电筒,让一个醉汉爬上去一样。
而泡沫经济就源自于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逻辑很简单,传统经济学都是假设之下的,泡沫经济还能怎样?泡沫又有什么客观现实的意义?因此,泡沫只是传统经济学的阴魂而已。
第二:泡沫在世界观的冲突中蒸发
中国人接受的都是二维世界观的教育,主观加客观就搞掂了这个世界。但除了二维世界观,还有其他的哲学流派。看经济有没有“泡沫”?“泡沫”与通胀是否有必然关系?“泡沫”能否用来卖钱?如果我们换个世界观,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制度经济学比较推崇三维世界观。三分法之一认为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由此产生自然科学;之二人为是“人与人的关系”,进而发展出了社会科学;这之三便是“符号体系”,或者说是“意义与价值”,也是人们通常说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广义的,反映的是人们的精神与心智,进而产生“文化”及“文化选择”。
“一个概念卖了多少多少钱”,是因为概念的经济学价值恰恰是能够缩短人们认识世界的时间。而“时间”在诸多生产要素之中,是唯一的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不我待”、“寸光寸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能够帮助人们节省时间的概念都是价值不菲的,节省了时间就是延长了我们的未来。
所谓的“泡沫”,如果换在三维世界观去看,是实实在在的资本投入和资本收益,只要有恰当的方法,是完全可以量化的,而不是虚幻。因为,“时间”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死去而消失,不会因为某几个人满口泡沫而变得虚无,只能向资本的“质量”进行转化,而资本的“质量”通过股市向货币“数量”进行转化。
在股市中谁赚到的钱、赔的钱,都不是假币,还说什么泡沫?
第三:泡沫是方法论的无能
“会计学”只是在传统经济学下衍生的管理工具。经济发展了,经济学的发展没能跟上,尤其是我们应用的经济学还停留在原地,还在用传统经济理论下衍生的会计方法,这能适应我们的经济建设吗?
篇7
约翰・卡尔弗利讨论的是一个非常富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经济体系的直接决策者而言都是如此。
过去5年来,美国经济又处于一个非常良性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就是资本市场数字的增长以及房地产等价格的攀升,过去5年里,美国房价平均上涨了41%。但是,另外一个话题如影随形:这其中有没有泡沫?
在卡尔弗利写作《泡沫:从股市到楼市的繁荣幻象》(Bubbles andhowto survive them)的时候,他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境况已经有所担忧,当时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并未完全显现出来,所以卡尔弗利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细致地介绍经济舞台中央地位的房地产价格偏离正常范围而产生泡沫的全过程。
但是,彼时卡尔弗利以及部分识者对此已经有所警觉:2001到2003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调低利率来刺激美国经济,其实质是,“中央银行把泡沫从股市转移到了民用房地产上。”
卡尔弗利还以病理分析的方法尝试地分析了泡沫产生的机制,以及如何积极地面对经济体系当中可能会产生的泡沫,作者试图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判定市场价格是否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重读卡尔弗利此书对于当下来说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他给出了美国经济的另一种解读:由于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带来的破坏力对经济带来的破坏力。而其对美国房地产泡沫产生过程表象的描述与今天的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相似之处。
格林斯潘的政策带来了美国几年3%的经济高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并直接导致了房地产等商品价格的快速增长以至泡沫的出现。在这本书写作之时,即使卡尔弗利也会一度认为自己的疑虑已经部分得到回答。但是到了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大爆发再次验证了泡沫坚实的存在。
深究其原因,同当初美国政府特别是格老的经济政策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90年代后期,当类似泡沫的情况在美国市场,格老和美国政府为了防止抑制泡沫或者刺破泡沫的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通货紧缩而采取了任由其自我膨胀的策略。这样的策略是有鉴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社会经济大萧条和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的教训,其必然性显而易见。
随后的事实证明,这样的一个策略部分地取得了成功,至少在2007年次级债危机爆发以前,主流经济学家都是这样认为的。
借助于迅速有力的利率消减和巨大的财政刺激,虽然美国经济在2001年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后发生了衰退,但这次衰退相对比较温和。并且,在一年之后的2003年,经济就又开始恢复。
“然而,应对泡沫的政策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埋下了新的隐患。”今天,卡尔弗利的预言最终不幸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有趣的是,最近一两周为避免经济衰退,美国总统布什高达14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再次成为各大报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卡尔弗利看来,这样的策略其有效性值得商榷。
布什在其继任总统时就曾经宣布了大幅的减税政策并增加军费开支来带动经济增长。这样的政策配合格老的利率下调的确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样的政策能否避免经济的周期性出现?
卡尔弗利的观点是,看上去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的税收减免政策并不能让经济长期受益,预算赤字过高,将会带来一些长期性问题。
篇8
【关键词】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机理;房地产泡沫;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一、什么是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1]
自1636年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据可查的泡沫经济──荷兰郁金香泡沫开始,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的泡沫经济,较早的有1719年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进入20世纪后也有很多,如美国八十年代的货币危机及2000年的新经济泡沫;日本七十年代的“迷你泡沫”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大泡沫”,特别是2007年开始爆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
就拿最早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来说。1630年,一个新奇品种的培育使这朵花变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富人和王室们对于它的追求不计成本,这种郁金香的价格暴涨。有的郁金香球茎可以和一座豪宅等价。在1634年以后,郁金香市场上的需求量直线上升。1636年10月之后,几乎所有的郁金香球茎都在涨价,仅在一个月之内,平均涨幅达到18倍以上。这时郁金香事件就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仅在第二年的春天,泡沫破灭了。郁金香市场一片混乱,它的拥有者不顾一切的抛售,有几种郁金香降价后的价格仅是它最高点时的0.005%。当一朵花回到了它正常的价值,它的主人的生活想必也在同时颠倒了吧。如此便导致了社会的震荡。
二、泡沫经济形成机理分析
泡沫经济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日本从1955-1985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日本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
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第二个原因是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
三、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中国经济发展最容易产生泡沫经济的经济部门是房地产和证券市场。这两年的证券市场,不会有太多的资金流入。而房地产的资金流入十分严重,是最有可能形成泡沫的地方。那么我们来分析下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
1、投资快速增长
前几年,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比重日益上升:
2、供应结构失调
高档住房、大户型住房、商业用房供应过量,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杭州销售商品房,单价3000元/平米以下3.7%,3000-4500元/平米38.7%。南京苏州市商品住宅户均面积130平米。宁夏全区2003年在建商品住宅,90平米以上户型占69.4%,空置住宅中此类户型占80.9%。住宅与非住宅比例不合理,福建空置商品房中非住宅用房2/3;济南市空置房中高档住宅和写字楼占80%。
3、空置率居高不下
空置率=(新建商品房的空置面积+存量房的空置面积)/房屋总量100%,国际通行标准是10%。空置反映需求强度,影响未来走势判断,空置率居高不下时,市场价格稳定甚至反升,伴随投资膨胀,说明市场运行酝酿着越来越大的泡沫。
4、价格持续上升
1998-2003年我国商品房价格涨幅为3.29%、-0.11%、2.88%、2.76%、5.7%,5%。200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每平米2759元,上涨12.5%。住宅上涨11.5%,沈阳、南京、重庆居前三位,分别为19.2%、17.7%、15.6%。2007年1月至4月又上升12%。
5、收入房价比超出警戒线
住宅价格中位数与居民家庭收入中位之比(收入房价比)合理水平为3:1到6:1。我国大部分城市平均房价与平均收入之比是8:1到15:1。上海、广州等房价收入比维持在8:1左右。北京市房价收入比为11:1。城市中高等收入阶层依靠自己的收入仍旧买不起住宅,分期付款负担沉重,还款意愿建立在良好收入预期上,一旦收入下降,就会产生系统性的贷款风险。[2]
四、泡沫经济的危害及其化解
泡沫经济一旦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很大的。
①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破坏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的投机带动起来的,它并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形成使国民经济的总量虚假增长、结构扭曲。②泡沫经济总是会破灭的,价格总要回归价值。一旦泡沫破灭,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就难以理顺,形成信用危机,这将给国民经济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危害。以日本为例,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出现了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债权。经过五六年的消化,日本的银行至今还有30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这就像一额定时炸弹,威胁着金融系统的安全。③泡沫经济破坏金融系统运作,导致全面金融危机泡沫经济中投机活动盛行,银行作为金融活动的枢纽,必然处在旋涡的中心。股票和房地产投机使得人们对资金的需求量陡然增加,产生利率上扬的压力。[3]
那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化解的方法:
1.遏制热钱流入
(1)遏制热钱的原因
因此长远来看,“热钱”流入中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客观性,而大量资本流入或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必须引起注意。
(2)抵抗热钱的方法
①全面通胀,让物价全面上涨,但老百姓承受不起;②提高准备金率,但这招对中国股市影响有限;③另外寻找一个分洪、泄洪之地,比如让房地产市场再度亢奋,但市民们受不了;④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一步快速到位,宣布几年之内不升值了,但外贸企业就会因此大量破产,失业问题无法解决;⑤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扩容。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已上市优质国有企业整理上市及公开增发,或者加速红筹股的回归,还包括允许外资企业发行A股等。[4]
2.将房地产中的资金转出到实体经济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逐渐恶化,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效应凸显,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国际油价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信贷成本提高等因素,实体经济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实体经济盈利可能性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投资开始萎缩,甚至像海尔这样优秀的企业,也因为家电赢利小,开始转向房地产业,拿出大量的资金去开发商业地产。表面上看是海尔的战略转型,实际上是实体经济不盈利所致。温州已经成名的大企业正泰集团和华峰集团也开始转向投资领域。实体经济亏损面扩大,很多中小企业将退出实体经济。所以国家应该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救活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有利可图,资金就会向实体经济回流。
五、总结
我们主要从泡沫经济的定义开始分析,再到泡沫经济的两罚形成机理的分析,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如中国的金融市场现状、房地产等经济状况,对其与泡沫经济的定义和机理进行核对,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中已经存在了大量的泡沫,应该正确认识泡沫的危害,及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化解,尽快调整好中国的经济,使中国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辞海[M].1999.
[2]包宗华.房地产先导产业与泡沫经济[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3]徐滇庆,于宗先,王金利.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篇9
论文摘要:文章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与危害及其对策作简要分析。2010年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旨在抑制过快增长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的住房权利。
一、房地产市场泡沫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由于人们非理性的经济活动,导致某种交易物的价格剧烈增长,这个价格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这种突然形成的高价,不能长期维持,按照经济规律,经过一定的时间它必然会下降到符合其价值的水平上,这种现象就像泡沫的破裂一样,所以称作泡沫经济。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房地产市场时,便形成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
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大规模爆发最早产生于日本。从1985年开始,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导致房价飞涨,使得国民纷纷投机房地产市场。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各地政府对待房地产项目几乎是一路绿灯,在政策与经济上都给予其相当大的扶持力度,这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过于强劲,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这种非理性的发展,使得房地产业已经显露出超出国民经济承受范围的苗头,房价一路飙升,许多地区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民众的购买能力,“地王”与“天价”楼盘不断地涌现,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的代名词,其产生的经济泡沫也在不断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居高不下的市场需求导致房价非理性上涨。需求是市场的根本推动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国民对住房的需求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加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住房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在这种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下,由于没有政策的限制,开发商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在利益的驱动下,房价的上涨逐渐进入了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并且开始了恶性循环,使得整个房地产市场一直维持在一种高房价、高需求的状态,而且房产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从而促成房地产泡沫。
第二,我国土地的稀缺性导致房价随地价飙升。我国的土地供给尤其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量十分有限,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性,众多的大型企业纷纷介入,大量的国内企业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导致土地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土地出让金动辄几十亿上下,地价的猛涨导致房地产开发成本的直线上升,开发商为了获得高利润回报,只有不断抬高房价,最终把负担全部转嫁到了购房民众身上。
第三,银行等金融行业支持过度。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有超过50%的资金是来自于银行,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将资金大量注入房地产市场,间接地促进了地价的飙升;同时,银行本身盲目的扩张信贷规模,忽略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性,致使各种投机行为愈演愈烈,不断堆积金融风险,也为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第四,各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的追求。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性,其在很多地方都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对于房地产行业,各地政府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导致房地产的政策过于宽松,地方政府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使得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这也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第一,广大民众的住房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房地产泡沫破裂前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房价过高,这使得人民大众无力购房,或者说一旦购房便背上了巨额的银行债务,成为所谓的“房奴”,一方面大量的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人民的住房需求却始终得不到满足,这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利于社会安定与发展。
第二,泡沫破裂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可以看出,无论是银行、企业还是投机者,大量的国民资本投入了房地产行业,一旦泡沫经济破裂,将会引发剧烈的金融危机,企业倒闭,投机者破产,最终银行将会成为最大的买单者,由于银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银行的亏损对整个社会带来的经济灾难是难以估量的,不仅如此,这场经济灾难对国家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
四、房地产泡沫的对策
第一,银行实行严格的信贷审核机制。由于房地产业的主要资金来自银行,要严格的控制银行的信贷项目,杜绝信贷违规操作,严防不良贷款产生;同时,要严格控制房地产业银行资金的比重,防止控制投机行为,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条件。
第二,加强管理土地市场。土地交易价格是房价的风向标,因此要对土地市场进行严格规范,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遏制囤积土地等各种土地投机行为,保证土地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房屋租赁风险恩格尔系数不确定性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
以金融制度因素为代表的内在因素
泡沫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
应该指出,中国的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结合还不完全,联系并没有达到房地产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一方面这个结合正在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因其产业链跨度大,产业高度化明显,产业附加值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然就与金融业有脱不了的干系。
以下将具体从货币制度、银行制度和信用制度三个方面来分析:
货币制度现代货币是不兑现的纸币,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本身已没有价值。货币的这一矛盾决定了货币数量的现代银行制度下具有膨胀的可能性,而货币的虚拟化发展又导致货币越来越远离实质经济。这使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蕴含着泡沫产生的可能性。
银行制度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只要中央银行不断发行货币,商业银行便能不断创造货币。这决定了银行系统的货币供给具有内在膨胀性,导致货币供给远远超过货币的需求,从而为泡沫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
信用制度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后,当它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时,就产生了信用。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也带动了金融机构的发展,随着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样化,它们在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更多的货币形式收入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些投资有的进入了实质经济系统,有的进入了符号经济系统。进入实质经济领域的借贷资本由于投资策略而导致生产经营亏损,到期不能还本付息,使银行金融机构产生呆账和坏账,形成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进入符号经济领域的借贷资本则到处投机,冲击各个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经济泡沫,也就是说信用的产生、发展和运作,给泡沫的产生创造了基础条件。
以不确定条件为代表的环境下的投资行为
由于环境、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和主观观测能力的局限,所确定的基础数据、基本指标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结论,有时不符合评价者和决策者所做的某种确定的预测和估计,这种现象就称为不确定性。也有将不确定性定义为市场行为者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那些难以完全和准确地加以观察、测定、分析和预见的各种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在现在的经济生活中,不确定的因素处处存在,但遗憾的是,投资者大都不是很理性,正如凯恩斯所说,企业家的投资决策大多是“油然而生的乐观情绪而不是根据数学期望来决定的”。这也许是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者内心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致。
房地产投资行为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也许比金融行为更为不确定,因为房地产从建设到具有投入市场的能力到投资回收的时间一般较长,而且影响的因素较多,如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建设的各种费用、建设工期,利率、汇率、通胀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谈何容易。
不仅如此,现在虽然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但这只能说明信息的重要,并不代表信息的拥有量对所有人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存在一种现象:“不完全的信息条件”。企业对各种广告方式的如此重视就是这种现象的明证。在不完全的信息条件下(其实不完全信息条件也是不确定性的一方面,因为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在受到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才呈现出不完全性的,而客观条件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也就是说,不完全信息条件本身也正处于不确定之中),在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建全、市场效率不高的国家,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就发生不理智的博弈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很容易发生局部的投资过度,这就是房地产泡沫的直接动因。
综上所述,在现存的经济制度之下,房地产泡沫是一定存在的,而且,房地产业自身是有能力通过改变自身的投资行为来转移风险、抑制房地产的不良影响的。本文以下将讨论通过发展以房地产租赁为代表的多元化经营的方式来转移风险、抑制房地产的不良影响。
以房地产租赁为代表多元经营方式
房地产泡沫认识上的歧途
房地产是一定会有泡沫的,虽然少量的泡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接下来又有问题了,那就是泡沫是否会破,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破。现在,认为房地产业过度发展,房地产泡沫在不久的将来破灭的言论不绝于耳。
看到沿海大中型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诸多城市较高的房价使许多当地居民只能望楼兴叹,潜在需求无法变成有效需求,投入的资金不能有效的回笼,这“正是房地产泡沫的明证”。由此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发展得过快了,过于膨胀了。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仅根据十六大报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总数将从4.9亿提高到8.5亿。以此为据,就至少会有3亿以上的人口要搬到城里去住。2003年末,中国城镇家庭居民平均面积是23.8平方米,也就是说将需要71.4亿平方米的房子,若以这种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还远没有到没有潜力的时候。
前一种想法只顾眼前,后一种想法却也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对GDP增长的供献率可以达到10%的任何产业都理所应当的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中国房地产业的乐观态度,正如悲观态度一样,也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从房地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引进的大量的指标,大量的标准,到了中国,似乎都没有太大实际的意义。
应从房地产业自身找出路
与其说清点什么,不与想办法做点什么。
有人就建议金融业应该向房地产业下手。本文将不从这方面考虑,而是从房地产业自身找出路。
房地产业,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由许许多多房地产企业所构成的,它们构成了房地产业的主体,以下将以房地产企业的角度去找寻出路。
房地产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先天性欠缺对于房地产业来说,就应根据它的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等自身的原因而属于风险行业,再加上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及不完全的信息市场,其本身就是泡沫经济的温床。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在现有的经济制度之下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说明房地产泡沫是不可避免的,然后分析以房屋租赁为代表的多元房地产经营方式,以期通过房地产业自身的发展来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房屋租赁风险恩格尔系数不确定性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
以金融制度因素为代表的内在因素
泡沫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
应该指出,中国的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结合还不完全,联系并没有达到房地产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一方面这个结合正在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因其产业链跨度大,产业高度化明显,产业附加值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然就与金融业有脱不了的干系。
以下将具体从货币制度、银行制度和信用制度三个方面来分析:
货币制度现代货币是不兑现的纸币,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本身已没有价值。货币的这一矛盾决定了货币数量的现代银行制度下具有膨胀的可能性,而货币的虚拟化发展又导致货币越来越远离实质经济。这使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蕴含着泡沫产生的可能性。
银行制度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只要中央银行不断发行货币,商业银行便能不断创造货币。这决定了银行系统的货币供给具有内在膨胀性,导致货币供给远远超过货币的需求,从而为泡沫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
信用制度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后,当它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时,就产生了信用。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也带动了金融机构的发展,随着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样化,它们在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更多的货币形式收入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些投资有的进入了实质经济系统,有的进入了符号经济系统。进入实质经济领域的借贷资本由于投资策略而导致生产经营亏损,到期不能还本付息,使银行金融机构产生呆账和坏账,形成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进入符号经济领域的借贷资本则到处投机,冲击各个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经济泡沫,也就是说信用的产生、发展和运作,给泡沫的产生创造了基础条件。
以不确定条件为代表的环境下的投资行为
由于环境、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和主观观测能力的局限,所确定的基础数据、基本指标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结论,有时不符合评价者和决策者所做的某种确定的预测和估计,这种现象就称为不确定性。也有将不确定性定义为市场行为者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那些难以完全和准确地加以观察、测定、分析和预见的各种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在现在的经济生活中,不确定的因素处处存在,但遗憾的是,投资者大都不是很理性,正如凯恩斯所说,企业家的投资决策大多是“油然而生的乐观情绪而不是根据数学期望来决定的”。这也许是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者内心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致。
房地产投资行为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也许比金融行为更为不确定,因为房地产从建设到具有投入市场的能力到投资回收的时间一般较长,而且影响的因素较多,如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建设的各种费用、建设工期,利率、汇率、通胀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谈何容易。
不仅如此,现在虽然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但这只能说明信息的重要,并不代表信息的拥有量对所有人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存在一种现象:“不完全的信息条件”。企业对各种广告方式的如此重视就是这种现象的明证。在不完全的信息条件下(其实不完全信息条件也是不确定性的一方面,因为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在受到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才呈现出不完全性的,而客观条件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也就是说,不完全信息条件本身也正处于不确定之中),在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建全、市场效率不高的国家,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就发生不理智的博弈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很容易发生局部的投资过度,这就是房地产泡沫的直接动因。
综上所述,在现存的经济制度之下,房地产泡沫是一定存在的,而且,房地产业自身是有能力通过改变自身的投资行为来转移风险、抑制房地产的不良影响的。本文以下将讨论通过发展以房地产租赁为代表的多元化经营的方式来转移风险、抑制房地产的不良影响。
以房地产租赁为代表多元经营方式
房地产泡沫认识上的歧途
房地产是一定会有泡沫的,虽然少量的泡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接下来又有问题了,那就是泡沫是否会破,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破。现在,认为房地产业过度发展,房地产泡沫在不久的将来破灭的言论不绝于耳。
看到沿海大中型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诸多城市较高的房价使许多当地居民只能望楼兴叹,潜在需求无法变成有效需求,投入的资金不能有效的回笼,这“正是房地产泡沫的明证”。由此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发展得过快了,过于膨胀了。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仅根据十六大报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总数将从4.9亿提高到8.5亿。以此为据,就至少会有3亿以上的人口要搬到城里去住。2003年末,中国城镇家庭居民平均面积是23.8平方米,也就是说将需要71.4亿平方米的房子,若以这种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还远没有到没有潜力的时候。
前一种想法只顾眼前,后一种想法却也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对GDP增长的供献率可以达到10%的任何产业都理所应当的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中国房地产业的乐观态度,正如悲观态度一样,也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从房地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引进的大量的指标,大量的标准,到了中国,似乎都没有太大实际的意义。
应从房地产业自身找出路
与其说清点什么,不与想办法做点什么。
有人就建议金融业应该向房地产业下手。本文将不从这方面考虑,而是从房地产业自身找出路。
房地产业,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由许许多多房地产企业所构成的,它们构成了房地产业的主体,以下将以房地产企业的角度去找寻出路。
房地产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先天性欠缺对于房地产业来说,就应根据它的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等自身的原因而属于风险行业,再加上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及不完全的信息市场,其本身就是泡沫经济的温床。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在现有的经济制度之下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说明房地产泡沫是不可避免的,然后分析以房屋租赁为代表的多元房地产经营方式,以期通过房地产业自身的发展来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房屋租赁风险恩格尔系数不确定性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
以金融制度因素为代表的内在因素
泡沫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
应该指出,中国的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结合还不完全,联系并没有达到房地产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一方面这个结合正在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因其产业链跨度大,产业高度化明显,产业附加值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然就与金融业有脱不了的干系。
以下将具体从货币制度、银行制度和信用制度三个方面来分析:
货币制度现代货币是不兑现的纸币,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本身已没有价值。货币的这一矛盾决定了货币数量的现代银行制度下具有膨胀的可能性,而货币的虚拟化发展又导致货币越来越远离实质经济。这使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蕴含着泡沫产生的可能性。
银行制度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只要中央银行不断发行货币,商业银行便能不断创造货币。这决定了银行系统的货币供给具有内在膨胀性,导致货币供给远远超过货币的需求,从而为泡沫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
信用制度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后,当它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时,就产生了信用。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也带动了金融机构的发展,随着信用形式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样化,它们在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更多的货币形式收入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些投资有的进入了实质经济系统,有的进入了符号经济系统。进入实质经济领域的借贷资本由于投资策略而导致生产经营亏损,到期不能还本付息,使银行金融机构产生呆账和坏账,形成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进入符号经济领域的借贷资本则到处投机,冲击各个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波动,产生经济泡沫,也就是说信用的产生、发展和运作,给泡沫的产生创造了基础条件。
以不确定条件为代表的环境下的投资行为
由于环境、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和主观观测能力的局限,所确定的基础数据、基本指标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结论,有时不符合评价者和决策者所做的某种确定的预测和估计,这种现象就称为不确定性。也有将不确定性定义为市场行为者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那些难以完全和准确地加以观察、测定、分析和预见的各种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在现在的经济生活中,不确定的因素处处存在,但遗憾的是,投资者大都不是很理性,正如凯恩斯所说,企业家的投资决策大多是“油然而生的乐观情绪而不是根据数学期望来决定的”。这也许是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者内心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致。
房地产投资行为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也许比金融行为更为不确定,因为房地产从建设到具有投入市场的能力到投资回收的时间一般较长,而且影响的因素较多,如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建设的各种费用、建设工期,利率、汇率、通胀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谈何容易。
不仅如此,现在虽然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但这只能说明信息的重要,并不代表信息的拥有量对所有人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存在一种现象:“不完全的信息条件”。企业对各种广告方式的如此重视就是这种现象的明证。在不完全的信息条件下(其实不完全信息条件也是不确定性的一方面,因为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在受到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才呈现出不完全性的,而客观条件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也就是说,不完全信息条件本身也正处于不确定之中),在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建全、市场效率不高的国家,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就发生不理智的博弈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很容易发生局部的投资过度,这就是房地产泡沫的直接动因。
综上所述,在现存的经济制度之下,房地产泡沫是一定存在的,而且,房地产业自身是有能力通过改变自身的投资行为来转移风险、抑制房地产的不良影响的。本文以下将讨论通过发展以房地产租赁为代表的多元化经营的方式来转移风险、抑制房地产的不良影响。
以房地产租赁为代表多元经营方式
房地产泡沫认识上的歧途
房地产是一定会有泡沫的,虽然少量的泡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接下来又有问题了,那就是泡沫是否会破,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破。现在,认为房地产业过度发展,房地产泡沫在不久的将来破灭的言论不绝于耳。
看到沿海大中型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诸多城市较高的房价使许多当地居民只能望楼兴叹,潜在需求无法变成有效需求,投入的资金不能有效的回笼,这“正是房地产泡沫的明证”。由此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发展得过快了,过于膨胀了。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仅根据十六大报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总数将从4.9亿提高到8.5亿。以此为据,就至少会有3亿以上的人口要搬到城里去住。2003年末,中国城镇家庭居民平均面积是23.8平方米,也就是说将需要71.4亿平方米的房子,若以这种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还远没有到没有潜力的时候。
前一种想法只顾眼前,后一种想法却也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对GDP增长的供献率可以达到10%的任何产业都理所应当的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中国房地产业的乐观态度,正如悲观态度一样,也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从房地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引进的大量的指标,大量的标准,到了中国,似乎都没有太大实际的意义。
应从房地产业自身找出路
与其说清点什么,不与想办法做点什么。
有人就建议金融业应该向房地产业下手。本文将不从这方面考虑,而是从房地产业自身找出路。
房地产业,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由许许多多房地产企业所构成的,它们构成了房地产业的主体,以下将以房地产企业的角度去找寻出路。
房地产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先天性欠缺对于房地产业来说,就应根据它的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等自身的原因而属于风险行业,再加上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及不完全的信息市场,其本身就是泡沫经济的温床。
对房地产业自身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局部的投资过热,而是先天的发育不全,中国的房改的成就人所共知,但离成熟的房地产业还有距离。而最大的不足在于房地产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是地域的差异,更多的是本行业自身的不完善。如房屋租赁市场的不完善,二级、三级房地产市场的不建全等等,这当然与各种规章制度的不建全或不合理有关,也在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新房犹为看重等有别于外国的观念有关,但在现有的特定的时期,房地产业自身也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笔者认为,应本着规避风险,防范房地产泡沫不良影响的想法,来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和其它的房地产经营方式,同时也使房地产业呈现多极化,使房地产业自身能够有转移风险的能力(当然,这与香港某些大型房地产企业,通过投资其它产业来转移风险是有区别的,内地的房地产还不具备通过其他行业转移风险的实力)。本文主要考虑通过促进市场化住房租赁为代表的多元化经营,来实现房地产业的行业自身的风险转移。
以房地产租赁为代表多元化经营问题一:房地产多元化经营,可以转移风险、抑制泡沫么?回答是肯定的。
作为一种商品,房地产是特殊的,它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其它的商品只要有人想买,就不愁卖不出去,但是,人要有房子住是一定的(尤其是在中国“安家置业”的传统思想的作用下),但真正买不买就不一定了。这说明人们不是不想消费,只是消费不起。如果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满足了人们多级化的需求,房地产业就能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改变先天发育不足的现状,就要大力发展住房一级市场之外的其他多元市场,其中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发展就事在必行了。
问题二:为什么以房地产租赁为现阶段发展多元化经营的重点呢?
首先,住房个人所有化为市场化的住房租赁创造了供给条件。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量和竣工面积逐年增长,住房销售面积和金额也逐年攀升,商品房的空置量也在增加,这就为一级房市的住房租赁造就了成熟的条件与强大的供给能力。
其次,市场化住房租赁的潜在需求为租赁市场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有20%左右的家庭租房居住,在全国租房居住的家庭也是大约在10%,租房已经成了城市居民住房的第二大房源。其实包括西方房地产业发达的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住房的自有化也不是很高。
还有,对于已经建成的房地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想办法买出去,对于闲置了的房地产,想办法租出去,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如果,从一开始就不仅只是想“买”房,而是想到了多元化的经营,对转移风险、抑制泡沫应该是有益的。
问题三:何谓多元化的经营?
其实没有必要对它作什么定义,但有一点是要说明的,那就是:它不仅包括房屋和租赁的一级、二级市场等,还应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居房等。按照国家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的居民,其中当然也包括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居民对房地产的需求呈现了多元化、多级化,这才是必需加快房地产多元化进程的最根本原因。
在此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对各种房地产品、各种经营方式进行比较,更多是希望、呼吁多种房地产品、多种经营方式的到来。
中国的房地产经营应呈现出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基础就是房地产品的多元化。而现在从总体来看,房地产业的产品仍趋单一,而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策法规,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其实早在1998年上海就有有识之士建议“利用空置商品房兴办大学生公寓”,这无疑是缓解商品房空置矛盾的良策。类似如何为空置的商品房找到出路,才应该是研究房地产泡沫的初衷。本文并没有深入的讨论房屋租赁等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对房地产的具体影响,只是寄希望于房地产业的自身发展,能够在房地产业,尤其是在预防房地产泡沫的不良危害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对于房地产而言,能够影响它的因素太多了,但如果只注重外因,而忽略了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它过分的依赖政策法规或是其它制度其它行业,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欠缺,对自然或人为产生的房地产泡沫的消化溶解能力又不足,这只会使本来就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中国房地产业走向畸型。
参考文献:
1.张灿.金融泡沫理论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谢金荣.不动产金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3.谢金荣等.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陈柏东,张东.房地产经济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5.刘秋雁.房地产投资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 上一篇:环境卫生总结
- 下一篇:大学生实习报告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