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2-08 17:4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

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同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核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模式。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首先,教师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体现。师生之间定能产生丰富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上交流,学生能够变得勇于发言、乐于发言,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这种体验和参与会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实践;最后,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生提供必需的材料,让学生凭借这些材料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二、加强学生课前的有效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教材内容,保证预习质量。教学流程一般程序是:“出示预习目标明确任务和方法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检查与反馈”。教师在整个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参与到各小组的预习活动中,与生互动;另一方面,捕捉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共性或代表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并做好具体的反馈。通过反馈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不懂的字词,读熟课文,试着解决课后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了解重点,发现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这样学生上课时,听课就有了针对性,自己哪些地方不明白就要认真听,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质疑与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握好质疑的时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但是,对那些差生的学习情况不容忽略,也要予以关爱,进行协调,对他们遇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个别解决,以此促进差生的学习进程,让全班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都能分享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好问”的特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精心设计导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自我探索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教师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学生通过观察,搜集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必须靠自己的主观努力。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五、倡导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在当今社会,是否具有协作精神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由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优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学习活动,明确活动的目的,选择探究的策略。让其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互相碰撞,互相启发,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

六、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自我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因此,只有注重学生思维表露的指导训练,开展反思、评价,才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才有助于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创造条件。

总之,广大小学语文老师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内涵,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参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意识,提高学习成绩;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地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学生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悦群.关于语文学习策略的教学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1997,(12).

篇2

何谓导读?按字面意思理解为引导学生去读。实际上,它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一个目标导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过程。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教学时间一般为1个课时。单元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有:整体感知单元学习专题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学习要求;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激发学习的兴趣,孕育求知欲望。其中兴趣的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与专题是要点;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它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1.连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2.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内容。3.学习导语,明确学习。4.尝试实践,规划学习策略。

明确了导什么,必须得清楚地思考导读的意义究竟何在,就像在知道要做什么事之前要搞清楚做这件事的意义。笔者通过多次的导读教学尝试与思考,认为导读的意义在于导趣、导读、导学、导行。

一、导趣: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单元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文本,文体中蕴含的故事、哲思、美景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让文本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继而产生“一探究竟”动力,那么阅读期待就此形成。总之,激趣应贯穿导读课课堂始终,并让这种兴趣延伸至后面两周的学习。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

二、导读:全面感知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度阅读期待

“导读”里的“读”,不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复读,而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疑惑点和兴趣点,选择定向阅读,进行阅读分享,激发深度阅读期待。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会激发出更大探究欲望,实践欲望,这种深层的学习期待,将伴随孩子经历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打下基础。

三、导学:引领学生读好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笔者以为,胸无点墨不以文,学需得法方有效。一组课文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

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它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随着孩子的自主意思的觉醒,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教师要利用单元导语,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四、导行: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从课内延伸课外,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学习一组课文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我们往往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导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提出诸多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设计方法

一、学段目标的错位与归位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于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存在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现象。这一点,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课上尤为明显,听低年级的课,我们常感到“低段教学高段化”。

如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课文《美丽的丹顶鹤》,前十几分钟进行字词教学,抓得很好,但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教师却提出了中高学段才常提的“从这句(段)话你读懂了丹顶鹤什么”等问题,有的段落还要求学生进行默读后回答。从中可以看出,此教师对年段目标要求不清晰,课堂上没有把识字学词放在首位,没有把精力用在指导学生读书和语言积累上。

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段的识字与阅读其中的7条尤为重要: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年段目标,根据年段目标将教学目标一一归位,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各项目标。

二、内容分析的越位与退位

在我们的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注重课文内容分析的越位现象比比皆是。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狼和小羊》一课,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第一步,揭题,复习导入;第二步,精读感悟;第三步,明理深化;第四步,拓展阅读。单看这四个环节就是高年级“教课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可以看出,教师注重的是课文内容的分析,最后给学生留下的是这样的结论:狼很凶恶,羊很温和,跟像狼这样的坏蛋是没道理可讲的。我们知道,低段目标应该是把识字学词放在首位;其次是朗读,以及对少量重点词语的理解;再次是语言的积累。而上述低年级阅读教学是一种严重的越位现象,没有找准年段目标要求,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其实,小学低段教材的主体内容(拼音除外)是两类课文――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教材编者将这两类课文交替编排,其宗旨就是为了增强字词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小学生在规范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兴趣。所以,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不管是教授哪类课文,都必须紧紧扣住上述重点不放松;要把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感上;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阅读态度和优良的注意品质。这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绝不能忽视或偏离。

三、识字写字的缺位与补位

在低段教学中,识字、写字没有被摆在突出位置,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有的课就是有识字写字教学环节,也显得机械呆板。如教“蜜”字,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个宝盖头,中间是个必,下边是个虫,合起来就是蜜,蜜蜂的蜜。试想,每个字都这样教,一节课下来,学生口干舌燥,还能对我们的汉字感兴趣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源头,展现的或是一段历史,或是一个故事,或是一幅画,或是一个梦想,等等。然而,实际的识字写字教学淡化了汉字的文化含量,有严重的缺位现象。作为肩负传承祖国文化重任的语文教师,应该赋予识字写字教学厚重的文化含量,要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一幅幅画面、一个个谜语中形成对汉字学习的期待。

汉字是我们祖先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事实证明,教师如能把汉字文化知识自觉地引入识字教学,把以象形符号为基本特征的表意汉字的源流知识有意识地引入课堂,学生不仅会受到直观视觉的熏陶,而且能激发识字的兴趣,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激发起对中华母语的热爱之情。

另外,要提高学生写字的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始终把识字写字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必须保证充分的课堂识字教学时间。写字是一种技能,必须花时间练习,否则,提高识字写字的质量就是空谈。其次,要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写字的兴趣。低段小学生写字需要模仿,教师要让学生在分析、描绘字形的过程中,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同时,要十分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一年级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静态的、错误的写字姿势,如,斜肩、驼背的画面,接着出示一组动态的画面,如戴眼镜的近视患者打球时的不便,球落下时的危险等,再出示正确姿势并详尽讲解,让学生对照画面中的正确姿势反复练习。教师要加强巡视,逐个检查。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习惯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好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资料拓展的出位与定位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语文课更关注学生的视野,一般的教学中都有文本拓展这样一个环节。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文本拓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会让人感到其背后隐含着贫乏和肤浅,远离了年段目标,脱离了文本内容,导致语文课的浮躁和低效。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与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语文教学课堂设计,就是探讨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怎样教?”、“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等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设计应该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对此,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实践:

一、注意教学设计中的导语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也是一样,课堂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但是教师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导语设计要具备知识启发性,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进入该堂课的学习氛围中,大致了解课堂所要教学的内容,因此,课堂导语的设计要遵循知识性与启发性原则。其次,课堂导语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性,课堂导入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就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是否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是向学生明确整堂课教学目标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就奠定整堂课的情感基调。初中语文的教材都是经过选择的,都是在其特定的写作背景下完成的,具有作者特定的情感态度,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有意识的铺垫这种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课文,还能够有效的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进行情感教学。

二、注重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教育过程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切入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让情感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那么该如何具体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情感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过程。仅仅只是依靠讲授书面知识,忽视学生的体验过程,那么情感教学是很难取得成绩的。针对情感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情境当中去,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体会到语文课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知识。

其次,通过诵读欣赏培养学生的情感。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都非常重视诵读的环节,正如古人所f:“三分诗,七分读。”学生通过大声地、反复的诵读,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教学环节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有态度的读,不能够只为了读文章而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欣赏与诵读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一大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问题设计必须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利“法宝”。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原则:首先,问题的设计要难度适中,太简答的问题没有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难的题目很容易又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次,教师的问题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能够只关注“优等生”,而忽略了“差等生”的学习。

四、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的课程标准来编排的,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以及要求。在新课改要求中,无论是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还是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材的编排都将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因素,融进了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仅只是教授课本表面的知识技能,还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准确的把握住教材的编排意图,在教学课堂上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使教学的“三维”目标能够得到实现,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此外。只有通过对教材的专研,教师才能够牢牢的掌握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脉络以及精髓,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掌舵者,才能够准确的开展课堂教学反馈,并能够使这样的课堂教学反馈是在教师的掌握之中的,教师能够及时快速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来改变或提升自身的教学策略。

五、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拓展学生视野

新课标要求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拓展学生视野,根据语文课程的不同内容巧妙的进行实地的知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是涉及的知识面是非常广的,中学的几本教科书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课程目标设计

当前,口语交际水平对个人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儿童是对语言能力进行培养的最好阶段,对儿童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对口语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依据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辟的阐述,是行动的准则。《修订版大纲》要求小学生做到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还有一些新的教育理论著作,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面临问题分析

在人们的生活中,口语交际是主要的交流方式,是生存的一种必备能力,它对于人们思维能力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小学生语言能力以及语言习惯处于养成时期,所以,对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大多数小学在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比较落后,很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差,另外,很多家长没有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进行重视,使得我国很多小学生无法很好地开展社会交往。所以,教师与家长一定要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以重视,做好这方面的教学工作。

和写作、阅读等课程相比,口语交际课程在很长时间来没有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首先,口语交际课程相关教学效果评估工作比较困难,在很长时间来,我国对于语文教学进行评估时一般采用的是笔试形式,没有对听说能力进行重视,有的仅仅走过场,无法实现良好评估效果。另外,口语能力评估在操作时具有困难,评估标准没有统一性,口语考试比较少。其次,对于口语能力,教师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以为口语即日常说话,认为这种能力一般是由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无需进行学习与培训,但是,实际上语言技巧以及沟通能力是要在后天进行培养的。再次,口语交际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化,但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状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导致学生无法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改善与提升。最后,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影视资源等多媒体,但是因为受资金等限制,很多小学并没有这些资源,对口语交际教学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设计分析

1.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其兴趣。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没有形成有效学习方式,从而对学习兴趣造成了影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心理以及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消除其畏难情绪,不断鼓励其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比如,在对“说说我的家人”这一版块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利用普通话对自己家庭进行介绍,勇敢在课堂上说话,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之中,要利用主题的揭示,使学生能够对家以及家人形成比较正确的认识,利用说家人和说照片的形式,从中领悟到亲情,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创造力,同时还能对其思维品质进行培养。

2.对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培养,定期开展口语交际的相关活动。在小学口语交际过程中,阅读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阅读积累能够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养和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一定要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培养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另外,阅读还能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视野得到丰富。在对学习的内容加以回顾的时候,为了提升其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不但要对其学习课程的兴趣以及阅读的兴趣进行培养,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各种口语活动。教师要以年级以及班级作为单位,开展辩论和演讲大赛,使学生得到正确体验,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口语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对于口语交际交际能力的提升也起到重要作用。

3.对于不同的年级,教师要注意教学难度的不同。在开展口语交际的相关教学活动时,一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形成各个组成单元,之后依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开展相应的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设置,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对于低年级来说,教师在对交际目标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其设置为与人进行积极交流,对于高年级来说,教师在对交际目标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求提升和人之间进行积极交流的能力,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从新课改之后,这项能力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所以,在对口语交际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之上,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解,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使这项课程具有全面性以及系统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思考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这就迫切的需要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与思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实践应用效果

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因为小学生对一些抽象性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果应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小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改善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采用动画、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种方式,将语文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享受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起到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帮助。这就进一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语文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达内心的想法,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思考

1.从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出发,保障多媒体应用的合理性

从本质上来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只按照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这会将语文教学限定在框架内,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过于频繁的使用的多媒体,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还会阻碍学生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直接使用课件将课本中描述的景物、情境展现出来,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无法进行自主体验和领悟。教师一定要注意多媒体应用的合理性,不能在整堂语文课程中全部使用多媒体,还要采用板书的途径来深化课堂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合理设置教学重难点,使语文教学更加形象。语文知识偏向于理论化,都是以文字、语言的形式进行讲授,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都有一定的限制,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使学生以动态的形式接触语文知识,了解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

(2)构建教学情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利用多媒体的多种知识表现形式,使语文可养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得给学生无限的灵感;

(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改善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能够简化教师书写板书的过程,保障了教学进度,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让学生接收更多的知识内容。

3.统筹把握多项因素,整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是教学的根本,在运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方法时,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遵循基本教学规律,给予学生思考、探索和总结的时间,发散自己的思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做到适时、适量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分析语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知识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最佳的多媒体技术,并对多媒体应用的时间进行控制,设置相应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三、结语

通过研究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发现其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然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和学生过于依赖多媒体,学生对课堂重点知识把握不牢固。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设计,针对课堂内容,合理的应用多媒体,将其同传统教学模式融合起来,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徐素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特点 运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校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方式,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他们对生动、直观的画面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想象空间,扩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目前,多媒体技术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如图像、文本、影像等,同时对信息具有处理、编辑、展示等功能,将信息的表现形式与计算机技术同时放在一个环境中,这样一来,计算机从单一的文字、数据处理转变成一个可交互、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多媒体教学指的是,结合教学目标与对象的特征,按照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紧密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结构,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首先,多媒体教学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任何地点、时间多次传授相同的内容。其次,专业设置较灵活,能够随着发展来调节专业与方向,从而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再次,教师不受学校的限制与约束。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由于学生受阅历等的限制,因此,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作品情感和学生情感有一定差别。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的调控优势,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变成形与声相结合的画面形式,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振。

2.动静结合,体会文章的意蕴美

一般来说,文章作者都是借助对生活的感受来揭示生活的本质与真谛,并蕴含一定的审美属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艺术境界,使学生融入文章的情境,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多媒体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优势,这样一来,多媒体不仅能展现出色彩美,而且还能表现出音乐美。

3.不受时空的限制

对于课本教材中的诗歌教学,我们应该结合文学的特点,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既简练而又富有节奏感语言的美,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大量信息的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边欣赏音乐边观看其相关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感情,将学生带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读文章的欲望。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决疑难问题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来说,是以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展开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教师更容易将问题的难点与重点划分详细,从而真正解决问题。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文本阅读。可以说,文本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没有用心去读文章内容,那么学生也不会有所收获。尽管语言文字过于枯燥乏味,但是,却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同时,这也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受多媒体的影响而忽视了文本阅读的要求。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国语言文字具有无穷的魅力,留给人们更多想象的空间,而且对于语言的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大大缩小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让学生理解文章,然后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情境,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教学最有效的手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将科学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去努力探索。与此同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使两种教学模式形成互补,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从而使语文教学步入高效发展的轨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新月.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9).

[2] 程琴芳.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技术,2008(4).

篇8

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素质全面得到提升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

心理教育是实行小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在语文教学设计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本人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即构建和谐课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等策略与措施。

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推进与实施。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体会,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充分利用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不是处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外,甚至相互割离开来。总之,我们必须着力帮助小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认真调整好心态,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当学生处于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一般都会思维活跃,身心放松,乐于学习,积极提问,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学习接收知识效率比较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较明显。反之,就会极大地抑制、禁锢学生的思维,其学习积极主动性必然遭受极大的挫伤和打击,这样其学习质量与效果也就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发挥语文知识的感染力等,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使其人格与情感受到不断的陶冶和熏染。总之,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地把握与分析研究,并尽量做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创设集美、智、趣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和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比较乐意参加各种角色表演活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

教育家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其中,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老师既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又不能对学生专横跋扈,而要采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多创造合作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达到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与规律,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意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或人物的心里,进而更为真切地受到感染与启发,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娱乐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网络信息化;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育改革也逐步融入进了网络信息技术。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对小学生的潜能给予一定程度的激发,着重关注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给予学生创造快乐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有效结合网络信息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信息化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学习涉及的理论知识范围比较广,而且知识的内容较多,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过分看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书本的理论比较关注。这种固定模式的学习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压制,虽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是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真正将理论与实际有效联系起来,同时也影响了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信息化,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丰富起来,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比如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也对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当然,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需要更多的备课准备,这也是一项挑战。但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会降低教学成本,大大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的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措施

(一)对信息资源有效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效率的提高,是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苦苦探求的,也是大家共同重视的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资源的利用,主要有如下两点注意:

1.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专业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板书减少利用,对网络信息化的技术加以合理利用。

2.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小学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是教师最重视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对网络资源加以利用,或者通过网络信息化设备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启发设计,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例如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有关的优秀作品进行收集和掌握,像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古诗文等,都要进行搜集,通过这些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示范,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资料,吸引学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引导学生主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知识的探索,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带动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己积极主动探索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积累。

课堂上借用多媒体,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将网络设备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兴趣的激发带动学生求知欲望,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学习,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将语文知识内化。通过网络多媒体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对于网络多元信息的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网络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进行补充和调查,在课堂上对信息进行整理,传授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使学生在信息设备的使用下,更好地感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对丰富的知识进行汲取和掌握,不但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还能对发展过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三)加强教师教学信息化的应用能力

首先,要对教师的信息化设备应用能力加以强化和培训,鼓励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设备。要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彼此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将教学方法以及好的经验进行探讨和共享。这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教师应该看到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便捷以及丰富的资源,积极对其进行利用,实现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合理开展。

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不断的尝试,对多种教学进行创新性设计,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要开展教学设计的评比,集思广益。对于设计的方案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积极学习新知识,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并且要定期对新的优秀课件进行分享,促进新的知识血液的流动,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知识的完善。

最后,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对应用的长处继续发扬,对应用的不足积极改善,从多种源头吸收应用过程的经验,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意见、想法进行沟通和掌握,通过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实现网络化教学新时代。

(四)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给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授与领悟的过程中带来更为轻松的手段,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学习的氛围也越来越好,这对于传统的板书是一种创新和突破。但是教师不能完全打破板书的应用,要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在当今多媒体应用广泛的情况下,教师很可能只关注到了多媒体应用的便捷,但是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完全接受这种形式带来的新知识,并没有真正关注到,而且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很大,学生能否真正掌握和接受,都需要教师深入观察和把握,将信息量传授的尺度把握好,合理应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清晰认识到语文的学习是需要不断改革的,要在语文课堂上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发展,给小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谢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2]周伟东.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3(4):147.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强化 高效 重点

一、实现角色转化,实行有效指引

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认知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学生是具有比较强个性的独立个体,教师不应该一味地面向学生强制性地传输知识内容,而要站在发展和活动的角度分析学生的特点,要把学生看成是主动学习、生动灵活的人之主体,将传统的教学变成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变为现在的教师引导的角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操纵者的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接受知识的角度发展。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自行阅读,分析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出学习问题,并且独立分析解决总结知识规律;另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无定法,通常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领学生展开学习。首先就是自主式,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同时结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讨论式,教师可以提出讨论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定向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全班展开交流。这个教学形式重点在于强调班级学生的互动,重视其集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强集体意识和成就感,还能强化学习兴趣。最后就是辩论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辩论内容,分出正反两部分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的知识内容、独立查找资料,之后在课堂上辩论,最后教师做出教学总结。

二、认真设计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有几个步骤,各个步骤的组成部分几乎一致,教师一定要明确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适当安排。虽然不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会有些许不同,但是不管如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要突出重点的文章和内容,要做到快速、高效、重点的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具有递进性的难易程度以及启发性的思考内容;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训练习题,在设计练习内容的时候要保证习题具有代表性、难度适当,并且切合新的教学思想,要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讲解适当,强化实践训练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过于注重内容讲解,讲解过程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际训练方面就会有所忽略,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把作业留到课后让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大了学习负担,也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新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混淆点,不要在课堂上将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学生自学能够掌握的、还有讲了学生也不能掌握的内容。要强化实际训练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认知。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此巩固并提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并提高其学习效果。首先,要布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布置课后训练,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不断变化的内容,教师要紧抓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强、有极强的训练价值的课后练习内容;再有教师要通过一些多变性并且有挑战性的题目,结合教学重点,布置一些数量少内容精的课后训练;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语文课堂上重点训练的内容,进一步反馈学生的训练效果,分析教学训练的实施效果;要强化学生高效的作业完成时间。要实施精讲多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并指出学生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重视强化实践,提升创新水平

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才能实现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能力,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获取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学会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角色,重视教学指引,要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强化教学效果,结合适当的讲解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为其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诗岚.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2 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