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现象范文

时间:2024-02-08 17:4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宏观经济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宏观经济现象

篇1

从代表制造业指数的PMI来看,跌破50关键点。50通常被业界认为是PMI指数的“分水岭”,PMI指数高于50,说明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良好;PMI指数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制造业生产活动的放缓已经开始影响就业市场,就业指数创下自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3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初值的下降与近期工业生产超预期减速传递了同样的信号。

从代表中国经济重要组成的国有企业来看,经营形势开始走弱。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看,今年头两个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其中中央管理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8%,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这是自2009年头两个月出现利润负增长之后,三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国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在政策红利与政策刺激背景下,其电力、钢铁等行业出现总体性经营不佳,也反映出经济结构发展中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从国有企业增速开始下滑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出现下行态势较为明显。

根据统计,有231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占已发年报上市公司比例为29.35%。在231家业绩下滑的公司中有84家公司净利润下降在50%以上,其中,净利润下降超过100%的有33家,有8家公司净利润下降超过1000%。虽然不少公司年报仍在公布之中,但同比往年净利润增长30%的增幅,已经出现明显下降的信号,因此代表中国优质企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放缓或下调,也显示宏观经济下行态势不容乐观。

篇2

关键词:企业信用风险;宏观经济变量;相关性

Abstract:The paper using statistic models analyses relations between enterprise credit risks and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Comparing individual credit risk, gross credit risk is prone to be influenced b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substantially.

Key Words: enterprise credit Risks,macroeconomic variables,relations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5-0053-03

一、引言

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判断是预测银行风险非常关键的一环。传统方法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计量主要基于财务信息和市场数据,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明显的弊端。为了提高企业信用风险判断的准确性,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宏观经济变量与企业信用风险的关系。宏观经济变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能够改变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从而对信用风险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能够改变企业的外部环境,从而对信用风险产生间接影响。Wison(1998)最早运用系统信用风险的多因素模型,验证了宏观经济变量对信用风险的影响。Bangia等人(2002)最早建立了基于经济周期的风险转移矩阵,证实了宏观经济变量对解释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性,Berger和Udell(2003)、Figlewski(2006)随后又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经济周期因素与企业信用风险的关系。Borio等人(2001)、Pederzoli和Torricelli(2005)的研究表明,在经济衰退时企业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但这种信用风险是由于经济扩张时无限制的金融信用膨胀引起的。Rosch(2003)的研究表明,在经济下滑时企业之间信用风险的相关性增加。

为了论证上述观点在我国的适用情况,本文选择主要宏观经济变量,采取数理统计的方法,证明宏观经济变量是

判断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说明哪些宏观经济变量与企业信用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二、数据与模型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和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违约就意味着信用风险已经产生。本文将违约发生情况作为考察企业信用风险的指标,其中个体信用风险定义为某一时期内该企业是否存在无法足额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的情况,总体信用风险则定义为某一时期贷款由正常调整为逾期户数占贷款到期总户数的比例。本文将个体信用风险和总体信用风险作为计量模型的因变量,具体计算时,被解释变量数据全部来自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山东的数据。对于个体信用风险而言,采用了2004-2006年间参加评级的贷款企业相关数据,如在评级当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反映企业的任意一笔贷款发生了不良,则视为高信用风险,否则为低。对于总体信用风险而言,采用了2002-2006年间以季度为单位的时间序列数据。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选择了四类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第一类为国民预算平衡表中的部分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进出口、财政收支、居民收入和消费等,数据来自山东统计月报。第二类为通货膨胀指标,包括消费物价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等,消费物价指数来自山东统计月报,广义货币供应量来自人民银行网站。第三类为金融市场指标,包括短期国债利率、长期国债利率、国债融资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股票指数等,相关数据整理自中国债券网、人民银行网站;第四类为银行贷款增量指标,数据来自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对于各解释变量,采取了与被解释变量相匹配的原则,尽可能采用山东的数据,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同时考虑了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影响,将宏观经济变量范围扩展至2000-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即考察两年的影响。各被解释变量的计算详见表1。

鉴于个体信用风险的被解释变量为二值虚拟变量,本文采用逐步去掉不显著变量的Logit模型和年度数据,考察解释变量对当年、滞后1年及滞后2年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鉴于总体信用风险的被解释变量为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采用逐步进入的多元回归方法和季度数据,考察解释变量对同期、滞后1季度至8季度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三、回归结果

(一)个体信用风险

表2反映了宏观经济变量与个体信用风险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Nagelkerke R Square值仅为0.01,说明宏观经济指标对个体信用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且能对个体信用风险产生显著影响的指标较少,仅包括消费物价指数、出口增长率指标及短期利率三项指标。

首先,短期国债利率与个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反映了短期利率上升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信用风险。同时,这种影响也可能来自挤出效应,即较低的国债利率增加财政融资规模,挤占企业的资金,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和信用风险,本文将在下面加以印证。其次,出口增长率能够对滞后1年的个体信用风险产生显著的负相关影响,这说明出口的增加改善了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够降低企业信用风险。最后,消费物价指数与滞后2年的个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于企业个体而言,通货膨胀如果同等比例地增加了企业的收入和成本,两者相抵反而会增加企业的净利润,降低信用风险。

(二)总体信用风险

表3反映了宏观经济变量与总体信用风险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较个体信用风险而言,影响总体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变量较多,包括进出口增长率、汇率、财政收支、物价指数、居民消费、股票指数等指标,而且这些指标对总体信用风险影响程度较高,除t-1期解释能力较低,t-2期、t-3期、t-5期无显著变量可以解释外,其他时期解释能力均较高,其中t-3、t-4期分别达到了0.717、0.836。

即期时,出口增长率和汇率对总体信用风险的影响方向一致,与Logit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出口增长和汇率贬值短期内会增加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信用风险。

就1年期看,财政支出与滞后1季度的总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企业信用风险;长期国债利率与滞后4季度的总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Logit模型中反映短期国债利率对个体信用风险的影响正好相反;消费物价指数与滞后4季度的总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增加总体信用风险,也与Logit模型结果相反;新增贷款增长率与滞后4季度的总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贷款总量的增长会在一年后影响企业的信用状况,这与实际情况一致。

在更长的时期,宏观经济变量对总体信用风险的影响又呈现新的特点。首先,进口增长率与滞后6季度和滞后7季度的总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进口企业随着付款期限的到来,面临较高的还款压力,形成较高的信用风险。通过比较滞后6季度与滞后7季度的系数和t值,发现进口增长率对信用风险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减弱。

其次,从1年半开始,连续三个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率与总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逐步减弱。这说明消费支出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增加了产品需求,扩大了企业的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降低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再次,财政收入增长率与滞后8季度的总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财政收入增加导致财政支出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企业信用风险。此外,国债融资发行量与滞后7季度的企业信用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述存在挤出效应的观点。

最后,深圳成指与滞后6季度总体信用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证明了资本市场波动会对企业信用风险产生一定影响,一般而言资本市场的繁荣,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降低企业信用风险,反之亦反是。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宏观经济变量能够对企业总体信用风险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个体信用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出口增长短期内会增加企业信用风险,长期则相反,进口增长会在一段时期后带来信用风险,汇率波动通过进出口变动影响信用风险,与传统汇率理论一致;财政收入增加能够促进财政支出,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降低信用风险,但财政融资会挤占企业资金,增加企业信用风险。短期利率上升会增加企业的信用风险,但长期利率则相反,通货膨胀能够降低个体信用风险,但会增加总体信用风险。消费者支出增长会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逐步减弱;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会增加企业信用风险,而资本市场的繁荣,会降低企业信用风险,这与普遍认识一致。

本文建议要高度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首先,商业银行和信用评价机构在判断个体信用风险时,应将部分宏观经济变量引入风险决策模型,并实时关注宏观经济对总体信用风险的影响。其次,中央银行不仅要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决策执行等方面重视宏观经济变量,而且要应用到金融稳定等工作中,以提高对系统性信用风险判断的准确度。最后,与微观经济变量比较而言,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更加难以预期,因此有关机构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增强对信用风险的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1]Diana Bonfim,“Credit risk drivers: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firm level information and of macroeconomic dynamics”,working paper.

[2]Donald P.Morgan,“The Credit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Evidence Using Loan Commitment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Feb. 1998.

[3]Korajczyk, R.A. and Levy, A.,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8.

[4]Pederzoli,C.and Torricelli,C.“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business cycle regimes:forward-looking modelling of default probabilit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5, No.29.

篇3

关键词:宏观经济因素 企业 财务困境风险 影响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财务困境风险,要想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确保企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就风险影响因素作深入而具体的研究。传统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财务信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宏观经济因素这一非财务变量成为企业和相关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在充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才能进一步明确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为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和安全经营提供重要保障。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运作均是在大的经济背景当中,必然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其财务健康程度和财务困境风险是否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就需要首先通过理论层面的假设论证和分析。

对于整体经济环境而言,如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则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降低,企业的业绩也就相应下滑,且银行放贷难度加大,企业出现财务困境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大。由此可假设整体经济环境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为负相关的关系。具体来看,以宏观经济因素中贷款利率和实际GDP增长率两个主要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

首先,就贷款利率来看,如贷款利率越高,企业在相当的市场基础和条件下,其借贷成本也就同步上升,债务负担也就更加厚重。在出现经营不善情况时,无法进行及时的资金偿还,财务困境也就同步来临。基于此推断,可假设出贷款利率和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应为正相关;其次,如GDP增长越快,则市场经济繁荣,人们的购买力上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均保持较高水平,收益较大,资金的流动性也就更强,财务困境风险发生率越低。由此可假设,GDP增长率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呈负相关。基于此理论分析和研究可得出,实际GDP增长率和贷款利率两个主要的宏观经济因素均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产生巨大影响。

二、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确保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在完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综合判断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影响。

选取我国非ST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将该公司前一年的年报数据作为数据分析对象,并选取该公司的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作为预警指标。财务变量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成长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比率,非财务变量则为消费者物价指数、GDP增长率和M1年度增长率、加权平均一年其贷款利率。综合面板数据,以面板Logit模型作为分析和计算模型。经过模型估计结算,最终得出了非财务变量中的实际GDP增长率和一年期贷款利率。

就非财务变量中实际GDP增长率和一年期贷款利率而言,二者是宏观经济因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年期贷款利率在研究中的参数估计值为正,置信水平为5%时十分明显,由此得出一年期贷款利率和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存在相关性,且相互关系为正相关。在研究当中,实际GDP增长率参数估计值结果显示为负,同时其置信水平在1%时十分明显,则其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为负相关的关系。综合可知,宏观经济因素中贷款利率和实际GDP增长率对于企业的财务困境风险有着显著的影响。

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可总结出,宏观经济因素对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影响显著,且贷款利率和实际GDP增长率与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

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有效策略

(一)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

关注贷款利率变化情况,当利率提高,则相关贷款业务应进行适当延缓,从其它途径实现资金的筹措。关注GDP增长率,如增长率较高,则在应在分析市场状况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生产和销售。同时,将宏观经济环境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基于以上研究,为确保经营的安全性,防范财务困境带来的巨大风险,就需要在注重自身财务状况的有效管理的同时,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最为关键的一点,即建立起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基于市场调研和企业财务管理分析结果,及时发现财务状况,并针对危机因素制定及时的处理措施,尽可能避免财务困境。

(三)重点关注关键性指标

重点关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性指标,使得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预防工作上能够把握重点,最大限度地避免关键指标造成的财务困境风险。如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在此基础上,做好企业信用管理和资金回收利用,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

四、结束语

在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之后,可知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有着巨大影响,且主要体现在贷款利率和GDP增长率上。为了避免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除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外,还应当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抓住关键性指标,才能将宏观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企业走上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卢永艳.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3,05:53-58

[2]过新伟,胡晓.公司治理、宏观经济环境与财务失败预警研究――离散时间风险模型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12,05:85-97

篇4

国内主流的经济学研究沿袭的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从范式到假设、数学模型都基本没有变化。而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可以说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针对他们所遇到的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建立和起来的,已经相当成熟,侧重于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强调实证研究;对比起来,学者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更倾向于引出政策性对策,更重视规范性研究。而且,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和发展的特殊性,西方宏观经济学在建立模型时的很多假设与中国现实不相符,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直接使用造成的“水土不服”。不加区别地将这类研究结论作为制订政策的依据,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调节力度低的情况下,可能带来的不仅是混乱而更可能是对经济的严重扭曲,这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政府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存在“一刀切”的简单化作法。比如去年第三季度对于中国经济中局部存在的由投资拉动的“热”的趋势,就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的措施。作为一剂猛药,立即导致贷款额下降,而实际上,很多行业仍然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如果仔细去看,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经济学界对于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结论似乎有简单化之嫌。要么言之凿凿地认为已经过热或有过热的明显趋势,要么铁板钉钉地咬定不过热。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复杂程度,是很难一以概之地以是否过热来做结论的。而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似乎也只是提供了这样一种认识的途径。作为一种理论范式是无可厚非的,但用来指导中国经济管理的实践就失于简单了。

国内理论界曾经讨论过中观经济学,如何界定中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本文不打算探讨的问题。然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过于宏观,对于中观问题的研究不够,可能是我们无法有效地利用宏观经济学论解决实际宏观经济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我们站在很高的高度,研究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时,我们需要搞清楚这些传统的宏观经济指标在中国的形成和传导机制,而现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似乎没有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工具和帮助。

如果局限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方法论,就很难让我们把视角转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现象的构架过程中去。其实,即使是西方经济学,也是在某种经济构架之上进行讨论的,也就是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所有假设都源于此。而中国的情况却很不同,忽略这样的本质区别,不讲宏观经济学理论适用的条件,就套用其研究范式甚至结论,是无益于事的。尽管关于是否存在中国经济学还有很多争议,无庸讳言,中国经济的特殊性提示我们,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时,不可不顾其是建立在与中国目前不尽相同的社会制度基础上这样一个前提。至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的经济形态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不同,以及现有的研究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以投资驱动为主,主导型,而且投资中政府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政府主导投资和行政干预的作用显著。这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以美国为例,其宏观经济体现为消费驱动,服务业主导,投资基本由私人进行。另外,中国的制度演进的步伐较快,而西方国家的制度体系基本定型了。相比之下,在投资,,法制,人力资源,技术,制度变迁等对宏观经济有重大的各方面,中国的情况都与西方差异很大,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西方在统一的制度框架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环境,而在中国存在着南北、东西、城乡等地理区域上的巨大差异。这种经济环境有较大的动态性和发生畸变的不确定性。而我们在进行宏观经济时,往往存在着不比较模型的使用条件,较多采用静态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缺陷,局限性是很难避免的。方法论方面的尴尬,使我们既不能直接引用宏观经济数据,套用现成的静态模型,又不能只是依赖以前几次经济过热的经验,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做出客观的判断。所以,各家各派的观点也就无法统一,甚至无法建立共同的研究出发点。

但是有些专家还是通过数据和直觉预感到了事情的本质。比如在去年部分行业表现出投资过快,价格上涨幅度和速度较高,汽车,钢铁,建材,房地产,原油,粮棉等都很热,甚至出现了水和电力的短缺。另一方面,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仍然在下降,总的价格指数上升幅度不大。一些先行指标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在上升,引起学者担心消费价格指数会在一段时间后上升加快,引起通货膨胀。这些看法都来自现有宏观学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模型。信奉者认为现在的特征数据已足够,用现有模型分析,通货膨胀必将到来,只是有滞后性,所以不会马上显现,但要防微杜渐。反对者也使用同样的分析工具,但要乐观很多。正是由于他们观点虽然不同,但却大同小异,因此,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成为了数字的估计,不同处只是在程度上,有量的区别而无质的不同。这样很容易使宏观经济研究变成数字游戏,结果只能是看谁估计的更接近实际数字一些,而每年都有很多预测家为此大跌眼镜。

篇5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教学特征 教学方法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其他经济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华,并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所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理解实际生活中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各种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是,由于宏观经济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教学比较困难,学生学习较为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体会,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典型特征及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总量(GDP)、三大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来进行教学的体系。虽然其体系较为清晰,但是,目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大多是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基础上编写的,而宏观经济学的许多规律主要隐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很多原理在经过归纳总结后,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目前,宏观经济学这门课主要是给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此时的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对于这种纯理论性的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课时安排比较紧凑,一般只有40到50课时。而且内容相对较多,再加上学生对西方经济发展本身就缺乏了解,给教学上带来困难。

2.宏观经济学中对不同模型的分析学习,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宏观经济教学基本上是以老师讲授为主,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差。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假设、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经济问题提供了共同的准则和通用的工具。那么,首先,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这些假设和方法,而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经济学首先要能够解释经济现象。其次,能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后,还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对教师而言要做到“对专业中得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而学生也应具备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以及较高的应用数学能力,同时密切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宏观经济现象,学会对其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高校中常用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主要如下几种: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学生大多数是低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选择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很多学生在接触宏观经济学之前。就已经认为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纯理论课,而且非常枯燥。一些学生是带着厌烦甚至是畏惧心理来上课。因此,第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宏观经济学,也是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的相当密切的课程。当前世界经济萧条这一事例,就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案例来启发和带动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

可以给学生介绍经济萧条是由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而金融危机又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而直接引起的,通过这种因果关系,在介绍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银行利率的降低或增加对生产者的生产和消费者的消费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什么金融危机会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萧条的实际表现有哪些方面?世界经济萧条对我国的经济有何影响?世界各国采取了哪些宏观经济措施来应对经济萧条,这些宏观经济措施是如何来影响实体经济的?

一年多来。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一直是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因此,一般学生都已或多或少的了解到危机的一些情况,所以,学生对这些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有的问题则需要老师引导,有些问题则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讲述经济萧条的成因。提出这些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回到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上来。而老师在讲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经济萧条的克服方法。以及学生在回答教师的各种提问时,就已经在开始涉及到宏观经济学的课程中的几个基本方面,即一个总量(GDP)、三大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AD-AS模型)和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内容。

通过对经济萧条原因和经济振兴政策的介绍,使学生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这时,就可以给学生介绍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布局和基本内容,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要通过学到的东西,对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利用模型进行分析。

篇6

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证券研究部工作

年初加入证券研究部后,在谢总的提点与郑总日常的教诲中,让我对证券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基本面分析的要点与方法,改变了原有对市场的简单认识,建立了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市场的变化:

一、由原来单一的关注个股,开始向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关注行业变化的方向转变。

以往个人只关注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背后的根本,以及现象可能引发的变化,对于行业的关注也脱离了宏观经济的变化,所以导致对于行业的变化把握不够。经过这半年的学习与工作,我认识到了证券分析必须从大的背景出发,由面到点的去一步一步进行,而不是单一的从k线形态出发进行凭空想象。

二、从简单的关注个股形态与基本面,向形态与量能结合,关注资金流向方面转变。

过去个人总是通过k线形态结合公开资料进行分析,相对而言比较片面,对于资金流向分析不太关注,且不得要领。近期在郑总的指点下,开始对于这个方面进行关注与学习。虽然目前盘面对于量能变化的敏感度还十分缺乏,对于资金流向的把握还十分欠缺。个人意识资金流向是行情的根本,这个方面将是我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开始端正自己的投资操作理念与心态

过去心态相对比较容易波动,同时投资操作理念相对简单。经过这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个人认为个人心态有所提高。以往个人只在意于结果,对于造成结果的原因不太深究。现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个人操作中,比较注意过程,对于好的结果或坏的结果,个人都进行一定的总结。心态较以前平和许多。投资理念操作方面,个人十分赞同公司关于“跟从主流资金“的理念,虽然对于市场节奏把握的能力目前还十分欠缺;有时候还犯过于使用静态眼光看待市场以及个股的错误。但目前个人在日常看盘分析操作中已经有意识的去纠正与改变。

四、日常工作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帮助公司关注相关的行业以及个股。个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方面作的还很不够。虽然,每周对于自己关注的行业及个股,自己都会收集公开资料,及相关的分析。并在总结文字时,尽量多加入自己分析与思考,少照搬网路上现成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认为,由于对分析的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程度。如医药行业,由于公司之间差异很大,对于医药行业个人比较陌生,虽然对于产品,自己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了解,但对于具体公司的变化,还是停留在盘面和量能的基础上。因此,个人的分析比较简单而肤浅,往往只能简单的提及一点要素而缺乏全面,下一阶段工作中,这个方面将着重改进加强。

日常工作中缺乏主动深入发掘的精神。近期、新股中步步高走势比较强,新华都与其比较类似,虽然,个人曾经在收盘总结时,向领导提及两股行业比较类似。但是事后自己没有主动没有深入分析与挖掘。下一阶段工作中,在工作主观能动性方面需要着重加强。

下半年工作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总结,让我静下心回顾了半年来的进步与不足。

个人认为不足在于:

1、自身知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理顺。

虽然平日自我学习、看书、看资料中,每日与郑总的交流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与知识,但个人认识到,还没有很好的理顺与发展。如,在分析宏观经济中,自己就感到由于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深入认识,导致看到现象后,分析的比较片面,对于未来经济政策的预见性不够。又如在个股分析中,虽然运用了简单的财务分析,但是缺乏全面性,分析的比较肤浅。下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中,个人打算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与加强。

2、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每天都了解市场、个股的,但是个人一定的惰性使我看观察信息时不够仔细与敏感。对于市场的变化,由于主观能动性的不够,导致分析不够。同时,对于其他行业的关注,也缺乏连续性。

篇7

在欧美股市与其它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低迷的背景下,2012年的A股市场一枝独秀,截至2012年6月1日,沪深300指数上涨12.25%。翻开中信一级行业分类指数表现,非银行金融(31.95%)、有色金属(30.93%)、房地产(30.06%)指数列涨幅前三位。

与此相对应的宏观经济背景是,经历了9个季度的连续下行,2012年1季度中国季度GDP增速下行到了8.1%,而2012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也下行到9.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达到-0.7%。于是,如股票市场投资者预期一样,中国政府在5月份加大了对经济的政策刺激力度,批项目拉动投资仍然是政策刺激的主要着力点。我们看到,发改委加快了项目审批力度。2012年1至4月份,发改委审批和核准的项目超过1000个,仅4月发改委批准项目就有328个,近乎2011年同期的两倍。截至25日,5月份获批的项目达234个,其中仅5月21日一天就有92个项目获得核准和批复。与此同时,各个地方政府微调地产调控政策的新闻报道也不绝于耳。

似曾相识的政策刺激,似曾相似的股票市场轮回。与2009年上半年相识,2012年的A股市场首先也是“煤飞色舞”,然后是“地产金融”板块领涨。只不过,与2009年的“4万亿投资与10万亿信贷”政策强力刺激,从而带动的A股市场一轮中级牛市相比,本轮A股市场可以认为是先于政策而动。因为市场“聪明的资金”相信,在欧债危机加剧出口不振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的下行,政策放松与刺激似乎是必然的选择。于是我们看到了2012年A股市场如今的“一枝独秀”。

2009年“4万亿投资与10万亿信贷”的刺激政策扭转了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中国经济季度GDP增长从2009年1季度的6.6%回升到2010年1季度的12.1%。然而,2009年的“4万亿投资与10万亿信贷”的刺激政策却没能给A股市场带来一轮真正的牛市,2011年A股市场“熊冠全球”的市场表现至今让人记忆深刻。分析其中的根本原因,2009年4万亿政府投资的刺激政策虽然能解决短期的国内需求问题,却或许没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经济增长诸如结构失衡等的一些中长期问题,还留下了地方融资平台等一系列新问题。此外,刺激政策的伴生产物——过量的货币发行还导致了2011年的高通胀。而高通胀又必然导致新一轮的货币紧缩。这也是上一轮刺激政策被人所诟病所在。而股票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中效率最高的市场之一,对此种宏观经济现象与趋势会做出前瞻性的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2009年政策刺激后,2010年与2011年中国经济与A股市场的周期轮回。

面对似曾相识的经济环境,面对似曾相识的政策刺激,或许还将面对似曾相识的市场轮回。有了上一轮的经验与教训,相信市场投资者会理性一些。或许只有寻找到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成长股,可能才是目前股票市场上投资获得较好收益的关键所在。

篇8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材料非常重要。经济学院主要采用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该教材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内容简单、框架清晰,涉及的数学工具相对较少,适合作为经济学院本科生的入门教材。然而,这本教材基本上只是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太少。在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宏观经济学太枯燥,太难学。因此,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师为学生列出课后阅读材料作为补充读物,如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等,这些外文教材对数学基础要求不高,而且语言更为通俗,不仅易于学生学习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但这些教材所采用的案例都源自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引导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出较为客观、专业的分析。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除了教材之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阅读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学校图书馆购买了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中经网、国研网的使用权,供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课外阅读的便利条件。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登录相关的经济类网站关注重大经济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宏观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联系起来。

2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

2.1重视启发式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利用大量的图形和数学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推演。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利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进行理论讲解,大多数学生就会感到枯燥难懂。尤其,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主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数学基础都相对较差,过于注重模型推导,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降低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授课内容的引入,可以通过“开端引趣”、“图片引趣”、“新闻引趣”、“视频引趣”等方式,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素材,启发学生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探讨现实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模型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所讲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例如,在设计通货膨胀这一章的课堂教学内容时,通过让学生搜集我国近年的CPI变化情况,利用CPI指标的变化引出通货膨胀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通货膨胀?如何衡量通货膨胀?通过给学生布置题目,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2.2重视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提出,主要用于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的高级管理人才。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这一点正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的,也符合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但是,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案例,选择学生有能力分析讨论的案例

并且尽量选择最新的热点经济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教学和讨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当前经济问题,推动学生学以致用。

2)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应当透彻地把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选择能够说明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现实案例;教师自身应当关注热点经济问题,注重收集新的经济资料,而且能够对经济问题有比较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分析中引导学生。

3)教师要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学习,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考试通过,学生基本上把学到的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更不用谈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了。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案例的相关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积极思索并有针对性地分析,初步形成解决方案。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文字、图标、动画、视频剪辑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宏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2.3重视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地位,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设计。具体来讲,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需要讨论的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引导他们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组内进行讨论并形成观点;第三,在课堂上各组成员代表阐述各自的观点,教师或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形成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分析讨论的结果,并对该专题进行更深入的陈述。讨论式教学适用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2.4重视实践性教学

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性教学,课堂上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时间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辩论会、经济论坛等各种活动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经济学院的“经济案例分析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在实践性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参赛的同学可以以同专业或跨专业的形式组成团队。在初赛阶段进行自选案例分析报告的评比,参赛小组可自选案例进行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最终上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进入复赛的团队需要制作一份自选案例分析报告PPT进行现场展示,展示之后将进行评委教师提问及选手答辩。决赛则由团队风采展示、自选案例分析报告PPT展示、选手答辩三部分组成。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展示过程中表现出团队的风采,协作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除此之外,经济学院每一学期都举办一期“经济沙龙”,迄今也已成功举办7期,通过自由辩论、自由发言的形式,鼓励学生关注经济问题,提高运用经济理论及方法的能力,也成为本课程的特色实践教学方式。

2.5重视研究式教学

德国著名教育家W•V•Humboldt主张把科研引进课堂教学,以研讨作为手段,使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性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把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新进展引入教学活动,赋予教师“教”的创新性内涵,教师可以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打破原有的机械的学科逻辑顺序,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实践,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研究性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设计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应该通过课前调查认识我国经济增长的表现,搜集相关的指标数据,为课堂教学和专题研究奠定基础;通过课堂组织教学,使学生认知经济增长的内涵、特征变现,系统掌握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分析基础;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现实,确立研究专题,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师生进行研讨和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引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或研究报告,教师可以给予修改和评价。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提高了运用经济理论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能力。

3考核方式的选择

篇9

作者为财经作家,新之堂咨询传播首席顾问,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的营商环境和公司案例

在2008年来临的时候,企业家们,别光顾着想钱,先得想想怎么样先站稳、再活好的策略

又到年底,最多听到企业家和管理人提到的,是钱的问题。现金不足、周转乏力,发展需要加大投入,这些都要钱来解决。而且,熟人之中已经买房的,买股票的,都说缺钱。有人统计,VC和PE们在十月份,对内地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只有一单。那些大呼特呼自己是中国的Youtube和FACEBOOK的互联网精英们,相当需要钱哦。

这边厢,突然有做得不错的地产经理人老友,递过来一张名片,哦,原来是跳槽去了某外资基金做项目经理。手上资金数以亿元计算。他还说,如果不够钱,只要项目好,随时海外能够增发扩募,陆续有来。在香港中环,郎咸平教授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年商人学生,连一个开摄影器材店的老板,则也按捺不住,揭竿而起,自己搞了一个私募基金叫做东方摩尔。它成立的时候,首批规模就是十位数字的规模。一年后,集资目标还会增加到十一位。细问之下,原来这家公司自成一格,全部是内地的民营企业家自己掏腰包出现金组建而成。东方摩尔这群商人联盟的商业逻辑出发点是,中国市场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好公司,现在是投资在潜力公司的最好机会,不能光让外资顺势抄底。而他们的出手也比较务实,不来虚的,上来就是一家矿业公司,一家养猪公司。看上去有点土吧?但是盈利乐观。

事实上,钱缺不缺只是个表象。

中国的企业们,面临的绝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当然,你会说,要做大企业,肯定还得人才,也有人说得搞自主创新。事实上,希望基业长青持续发展的企业,都需要经历一个整合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阶段。钱很重要、人才很重要,科技含量、技术升级,统统都重要。然而,换一个角度来说,它们也可以说是不重要,因为,它们不是未来最重要的决胜因素。

股价越涨、楼价越涨,这不是说明经济环境比较好,有成长空间,而是说明赖以成长的模式急速被淘汰,新的游戏规则还在激烈动荡之中摇摆。

今天中国的经济既是过热,同时也是过冷。资金和物资在中国完全不同比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了奇妙的宏观经济现象,这其中最奇妙的一点就是消费性物价没有上升,而投资性物价急剧上升中国的经济之所以经常出现种种稀奇古怪乃至自相矛盾的现象,每每令观察者看不明白把握不住脉络,也是因为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的原因。

所以,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

因此,在面临着宏观经济频频“点刹车”的时候,在特定的阶段。许多内地的民营企业家反而有着自己的优势。典型的例子就是资本市场2007年的三个宠儿:马云、史玉柱和潘石屹。他们在中国经济最为难以看清的纷乱时间,分别到达了事业的一个巅峰。有着足够的本土化经验的这一群草莽英雄,未必有着合乎普世价值的商业体系,但是,他们长期在最前沿打拼,对于第一线的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极强的综合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将远远不是海外VC、PE及其他对于中国一知半解的投资者能够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的。当然,这种能力带来的优势是否能够一直延续下去,那确实也是不容太乐观的。

篇10

关键词:金融发展;贫困减缓;措施

1 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国际经验

1.1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

Bulir andGuide(1995)以及Sarel(1997)指出,最影响贫困减缓的宏观经济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通过影响实际工资水平和通胀税对一国总的收入平等和贫困减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理论上保持较低的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将有助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然而,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并不是金融发展成功的唯一条件。

1.2 实行有效的金融中介机构监管

在实践中,监管当局通常会对金融机构进行限定,如固定的开业时间,设立分支机构的要求,合格员工的标准。过高的要求通常会降低金融中介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从而减少了穷人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

1.3 发挥专业金融机构(Special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的作用

专业金融机构在金融发展促进贫困减缓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评估信贷方面,它们较少地依赖客户的信贷历史、资产数量和会计记录,这使得那些缺少历史财务报表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获得贷款。

1.4 提高会计记录水平

准确的会计记录是金融机构衡量其投资者,所有者和合作者的重要指标。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审计水平和会计水平都不高,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会计师也比较少,这极大地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的评估。为审慎起见,很多金融机构都不会轻易贷款给这些中小企业。因此,努力改善会计记录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1.5 建立征信体系

征信系统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改善一国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它可以促进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给那些在一段时间内还没有建立信誉的新兴企业,以及那些在小额贷款中有过良好记录的但收入并不高的个人,因而被视为担保品体系的一个良好的补充。

1.6 加强产权保护

良好的产权不仅是财富形成的基础,还是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机制,因而有利于金融中介机构评估贷款。研究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就会发现其颇有体系:立法完备;行政管理分工细致;多层次的司法体系是最主要的保护手段;律师作用重大。美国正是通过上述完备的体系得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这给了我们发展中国家很多启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的运行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稳定的契约制度,登记和管理产权的机构,以及发生纠纷时有效的司法和执法体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护所有者的产权,才能让产权制度在低收人人群获得金融服务缓解贫困中发挥实效。

1.7 完善小额信贷机构

小额信贷机构在理论上被认为具有特殊优势,相比商业银行而言,它更了解当地的信息,进入门槛低,更倾向于为当地贫困的农村人口提供贷款,可视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补充。

2 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中国道路

由于我国金融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与贫困减缓不协调的事实,而要缓解这个事实,结合我国国情和世界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外贸出口明显放慢,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减弱,消费热点进一步降温。为此,我们首先要抓紧落实近期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其次,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逐项落实国务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和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六项措施。最后,我们必须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要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变化,既要严密防范外来冲击,也要加强防范和化解内部风险,始终保持我国银行业稳健运行。

2.2 破除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进入

其具体解决措施有:一是正规金融全面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真正发挥功效,形成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建立市场准人制度,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从法律上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允许民间金融更加灵活的利率浮动范围。三是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指导和风险监管。

2.3 解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水平

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普遍还很严重,干扰了银行正常的信贷决策程序。因此,国家应制定合适的税负以防催生中小企业会计造假,此外还应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完善现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

另一方面,银行也应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具体有:重视银行结算账户这一“能把握住”的企业财务信息;提高非财务因素分析在该类企业贷款决策中的作用;强调安全性担保,并注意担保人或担保物与借款人的关联程度,加强风险保障能力;建立借款人信用档案;建立信贷激励和惩罚机制;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信贷从业人员队伍。

2.4 完善我国的产权制度,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

虽然我国私有产权的合法地位得到确立,但歧视私有产权的政策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充分落实保护私有产权的基本制度;二要打破行政垄断,消除对私人产权的歧视政策;三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各种产权的合理流动与重组。此外,还要建立专门金融机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建立定位于为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和由财政补贴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业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第二板市场,从而为中小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