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范文
时间:2023-04-05 20:1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特点;习惯;兴趣;方法
高中物理在高中的教学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学习好高中物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想学好高中物理首先要对高中物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还要调整好自己学习高中物理的心态,最后还要有一套科学正确的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就这些方面,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一、了解初、高中物理的不同点及自己目前的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肤浅,所涉及到的知识面也较窄,多数知识只是停留在认知层面的具象的物理知识,基本涉及不到抽象知识,比较浅显易懂。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也不需要学生对此有太多的理解,以至于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这对日后的高中物理学习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高中物理涉及面广,知识研究探讨更为深入,好多知识都由浅入深,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也越来越复杂。比如动力学中的牛顿定律、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电磁感应等知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涉及到很多内容,单靠初中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物理学习。
二、调整心态,端正态度
一些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就感觉到很吃力了,更何况进入到高中物理学习。由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是由浅显到晦涩的转变,这一巨大的转变给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障碍。好多同学没有克服这一点,导致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高中物理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丧失了学习好高中物理的自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应引导排除心理障碍,应认识到学习物理和学习其他任何一门课程一样,都有一定的难度,对所有学生,起点都相同,只要投入时间多一点,采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就一定能学好物理。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经常是为了追求应用,牺牲了有趣。当我们把学习生动而丰富的内在过程简化为对学习结果的追求,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结果的标准时,学习就被简单地等同于对考分的追逐。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过多地强调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却削弱了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动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追求高成绩,过多地注重灌输和管制,以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快乐的体验和对学习内在的热爱。快乐、有趣和学习物理就像鱼和熊掌一样,是不可兼得的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教学中若能有意识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得是如此密切,如此有用,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我们每天都要走路,脚与地面间向前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这是许多学生很容易搞错的地方。这个世界缺少了摩擦力,一个小孩可以拉动一个大力士,自行车、汽车将跑不起来……那将是多可怕;我国的人造卫星可以监测地质灾害,通信、导航可以展示国力;核武器保护着我们的国土,人民的安全,核电站给我们带来了清洁的能源;天宫一号奔向太空,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的能力。原来学好物理可以认识事物、掌握本领,跨越时空去追溯远古、畅想未来,传承文明、改造世界,可见物理学习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
1.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要重在理解,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2.要学会运用知识。对于学到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那么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不丰满的,而且不能在运用中获得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已学的知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做好练习。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一题,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做习题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解决不懂的,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
4.及时复习,适量练习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必经途径。要告诉学生每天都要主动地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不要等深度遗忘后再费力地去寻找。要由听懂变成会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不论题目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物理知识其实会变得很简单;练习时一定要规范完整地做一些练习题,列方程式后一定要代入数字运算,不要依赖计算器,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这是学好物理的必经途径。
篇2
一、前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心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著述颇多,在物理教学方面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教育是青年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际上还是和初中物理一样在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因此,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引入不当、推导呆板、僵化,就可能变为老师武断地把学生往前“拖”,“拖不动就可能抱着学生或背着学生“走”,从而使学生变为死记结论。所以“引入”和“推导”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如果老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则“话不多”而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
“引入”的方法有:实验引入法(实验要求明显、新奇、巧妙)、类比引入法(类比要恰当、生动形象)、现象引入法(现象要典型、充分,这种方法也叫举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也叫提问法,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推理引入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
2.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用逆向思维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按事物发展的过程先后,从起因分析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称为正向思路;按相反的程序称为逆向思维,即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溯起因。牛留信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从五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研究对象的逆向思维;条件的逆向思维;思维程序的逆向思维;因果关系的逆向思维;光路可逆的逆向思维。笔者认为,这确实符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其实逆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处处时时都可进行,并结合正向思维开展,效果会更好。下面,我们以《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1)引入新课时的问
师(引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如果运动物体不是沿直线运动的话,那将做什么运动?
生(回答):作曲线运动。
师:肯定吗?是不是一定得作曲线运动呢?
学生(犹豫):有回答坚持说一定做曲线运动,还有的说是静止。
师:请注意我们指的是“运动物体”。
在学生终于搞清后,我让一个同学上黑板来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给机械运动分类,即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对课堂教学中得到(归纳总结)的结论进行反问
例如,当得出“一切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后反问:“一切变速运动都是曲线运动吗?”
(3)在巩固应用知识时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问和反问
可见,通过课堂上这种反问式的逆向思维陪养,不但上课效果明显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用开放题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传统教学,其中改变唯一解题方法的传统题(或封闭题),但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理由是:①按照“马登理论”,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又由于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变异维数(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又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正确)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有效地拓展了学习空间。②另外,由于常规的物理教学主要集中于收敛思维,因此,这就凸显出开放教学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即特别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叫任何好的题目,如果没有适合形式的教学去保证,这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可能性就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例如,一质量m的小物体(可看作质点)以Vo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倾角为e的斜面冲上去,当它静止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多少?已知物体m与水平面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p,且近似认为m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可见,教师要进行思维教学,必须本身是问题解决(当然包括解物理习题)方面的高手,并且能够根据各种资料上的习题或网上的习题,结合生产、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物理情景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题来。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不轻易就相信。学生作业中有错误,老师批改后找出来归类,然后让学生相互评定,找出错误原因。也可尝试学生互批作业,然后让学生报告发现的错误之处。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物体,质量是2kg,受到互成1200 角的两个力FI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分析:此题其实只要一提醒,学生很快就清楚它的“缺陷”了,可提问:“该物体受几个力呢?”学生自然会提到重力,再问:“F1与F2的方向是竖直方向、斜向上或下还是水平方向呢?”最后问:“按这样一分析本题能求出其合力吗?”然后,介绍教材编审者的意图,指出其编题粗糙。这样的习题如果想当然地按教材去解,势必束缚学生的思维。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 经典力学 学习方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76
力学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学好经典力学的板块,有利于他们今后在物理方面的深入学习,让他们后续的物理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当然,要学好某种知识讲究的是方法,方法对了,自然离成功也就近了,下面就来分享我经过多年教学而提炼出的针对高中生对经典力学的学习方法及相关建议。
一、理解掌握概念,巩固基础知识
对于理科学习,如果仅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理科知识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尤其对于我们的物理学科,学生需要的是理解和记忆。只有这样两项结合,学生才能把基础知识学的更扎实,才能得巩固所学的知识,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谈得上更深入的学习。 就拿学生学习摩擦力来说,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其次通过定义需要总结出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的条件:第一,物体间有相互接触、挤压;第二,接触面必须要粗糙;第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者是相对运动。我们不需要学生硬性的去记住这些定义以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但是,学生需要通过理解的方式来掌握我们所讲解的知识点。再者,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感受摩擦力的存在,领悟产生摩擦力所需要的条件。比如,人在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在我们前进的时候也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移,也就是与地面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且地面也是粗糙的。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而且也包含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是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上应该具备的能力。
二、掌握相关解决经典力学试题的典型方法
(一)整体隔离法在物理上的有效运用
所谓的整体法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大物体。当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就不需要去考虑物体之间的内力,就只需要考虑外力对于物体的作用效果。在使用整体法时,学生省去对内力的求解。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做题时计算量减小,而且更容易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然,学生在使用整体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系统的运动状态、过程;其次画出系统的受力示意图;最后根据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列方程并求解。
隔离法就是把需要我们分析的物体从一个体系中隔离出来。这时需要我们学生的想象,把我们隔离出来的物体想象成单个物体,通过对隔离出来的物体进行分析。此时,不用考虑其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对于隔离法的使用,学生应该注意的是:首先要明确隔离的对象,其次对隔离出的物理运动状态加以分析,再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最后在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列出方程求解。
在物理经典力学中,连接体处使用整体隔离方法 ,可以让学生的计算量简化,并且对于物体的受力分析更清楚。计算量的简化在考试中能节约学生的时间,也让结果的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
(二)改变研究对象法在经典力学上的运用
在我们的物理试题中连接体的试题是非常常见的。这类题会让学生求出其中一个物体在克服摩擦方面做了多少功。往往要分析清楚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不容易,而且也很容易出错,而与此物体连接的另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是很容易分析出来的。这时我们便可以通过改变研究对象来解决此题。就比如说,一个放在粗糙的木板的A物体经过一根细线,再通过一定滑轮连接一竖直静止的B物体(通过手捧住,保证物体最先处于静止状态),当松手后,B物体往下运动的过程中,求物体A的内能如何变化?对于该问题,当我们只对A分析时,过程是比较复杂,如果我们更换研究对象。对于体系来说,B物体的机械能的减少也就等于A物体的内能增加。对于这类题,当我们改变研究对象,把复杂的运动过程简单化,让我们的物理解题速度加快,正确率也会提高。
(三)模型法在高中物理之经典力学上的运用
所谓的模型法就是通过模型去揭示原型的本质特征。在物理上通过模型法,去解决试题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我们有理想化模型质点、点电荷,有想象模型电场线、磁感线……,总之模型法在我们物理上运用是比较多的。在遇到的试题中,同样有可以采取模型法去解答试题,比如我们常考的板块模型。学生可以通过老师讲解板块模型的基础知识去应对考试中改编版的板块模型试题。
三、端正态度,学习物理
(一)端正态度学习物理的好处
有了前面介绍的对高中物理经典力学的学习方法后,学生还应当作的就是端正学习态度。态度是决定做好一件事情的因素之一,有了好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后,学生还要端正态度去对待物理的学习,这样才会让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
(二)课前预习,课中听课,课后温习
我们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进行预习,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听课,学生不可能一节课都做到全神贯注,所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堂中我们要求学生是在他们困惑之处认真听,当然,课后的温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再者,在温习时去发现上课没明白的地方,通过问老师或者同学,可以把知识点弄明白。
(三)学会归纳总结
篇4
1、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2、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3、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4、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问题;对策
高一学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都迫切希望在新的环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但实际上就连入学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物理成绩都会普遍下降,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他们便抱怨物理难学,有的甚至讨厌或害怕学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
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像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2.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4.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很多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很难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这就使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感觉吃力,所以老师一定要适当改变教法。
二、解决策略
1.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讲得比较简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
2.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3.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
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烦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需要作图分析解答,尤其是一些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而作图也必须正确规范,否则不但不能帮助解题,还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的答案。
4.教师要提高备课效率
篇6
[关键词]学困成因 “阶梯”成因 初、高中物理衔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88-01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跨度很大,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阶梯”。由于“阶梯”的存在,给初中毕业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严重分化。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建一个坡度较缓慢的“阶梯”,平缓地引导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消除台阶,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这是每一位初、高中物理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出现台阶的原因及消除台阶的措施。
1.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的差别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感觉困难的原因是: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别。
1.1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差别
初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多半是以直观现象为依据的形象思维,涉及计算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只要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结果。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习惯背公式、代公式。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分析问题常常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
同时,高中物理概念多,规律多,题目类型多,解题方法灵活,再加上科目多,如果再依靠初中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行。即使背熟定义、公式,不理解其意义,不注意适用条件,乱代公式,面对千变万化的题型,也是束手无策。
1.2学习内容上的差别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比较直观浅显,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并且只要求定性地了解相关现象,并不要求定量地了解其本质。而高中物理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不但要从现象出发,更要建立物理模型,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例如动能、重力势能,实际上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接触,但仅仅只是要求知道它们的决定因素,而高中物理中则从定义、决定因素、它们的关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并要求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具体物理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2.初步分析初中、高中物理“阶梯”的原因
2.1环境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是全新的,教材、同学、教师和集体都是全新的,学生有一个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此外,学生刚刚经过中考紧张,大部分学生必产生“松口气”的想法,思想上怠慢,也影响的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2教材变化
高中内容抽象,多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2.3学法变化
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客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复习。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3.初高中教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较初中来讲知识容量大,难度增大,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初高中教学物理教学的衔接存在的问题有二:
3.1初中所学知识不系统
由于初中“课改生”学习科学课后,所学知识不系统,知识储备不足,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较差,升入高中后,定量研究的多,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3.2初中难度降幅大,高中要求未降低
近几年,科学课中物理部分的难度降幅较大,高中教材虽有调整,但由于高考物理内容及要求并未降低,这使课改生进入高中学习时遇到极大困难。
4.如何让学生顺利初中升高中物理衔接
4.1课前预习
就是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对第二天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进行预习,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4.2专心上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4.3及时复习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
4.4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4.5系统总结
篇7
在教学中,常见一些初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学习后,物理成绩一再下降,这主要是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首先,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基础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教学,内容比初中更深更广更抽象,进度也较快,课堂上反复练习时间少,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其次,从要求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必须适应高考的要求,达到选拔人材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另外,初中物理要求较低,利用“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使学生误认为只要上课听懂了,公式记住了,考试就不怕了,这种用不着下苦功也可以搞好学习的错误认识也会妨碍他们学好物理。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一、树立学生信心,增强抗挫能力
让学生回顾两年来在初中物理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有哪些提高,使他们在回顾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多举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例来说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对物理感到亲切,产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每个学生都要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肯定有困难,有挫折,但不动摇,不懈怠,不放弃,增强自己抗挫折的能力。只要积极投入,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解题的方法增多了,有自觉分析问题的习惯了,自己也就进步了。因此,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欣赏,但不自我陶醉。
二、指导学生,培养物理思维
高一学生最不适应的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喜欢记忆结论的学生,他们忽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感觉“听得懂”,解决一些套用公式的题目也挺简单,但是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是大部分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定源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要求学生尝试着将教材作为指导我们学习物理的说明书,不要急于去看书上的结论,更不要急于去做练习题,试着将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寻找出来,找不出来时也要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必然收获较大。复习时则要求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消化,有些物理问题课堂上没有及时理解的,课后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讨教,或查阅资料。总之物理的学习重在分析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课堂是物理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的活动过程。因此首先要注意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积极参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构过程,要准确地理解概念和规律,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而是科学研究的思维。
其次初高中物理的内容和要求差异较大,学生必须转化思想,正确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开始教学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在对高一第一章力的教学时,对于按性质分类的第一个力——重力,不能因为初中已学过而轻描淡写。而应从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认真分析,为以后不同性质的力做示范,通过比较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弹力、磨擦力。注意纠正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知识时养成的思维定势而产生的错误认识,例如初中学习速度时,速度等于路程跟时间的比值,结果不少学生误认为“物体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的平均速度等于路程跟时间的比值,一定不会等于零”。
三、加强方法指导,落实良好的自学复习习惯
首先,要切实理解每个知识点。理解的标准是“熟悉,清晰,准确”,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并由点到面形成自己的体系。还要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因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认真阅读教材:教材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理解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
(二)认真听讲: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般会比教材更具体、更详细、更贴近学生。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利用问题,提高自学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弄清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同时让学生判断:“摩擦力是阻力,方向总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的说法是否正确。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怎样建立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学习,提高思维能力。高中物理理论性强,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清楚地了解每一个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不要满足于熟悉课本,记住公式、概念。要使学生知道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向学生介绍“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这样,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扩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篇8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把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提高升学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传统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是向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器和消化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只是知识的机械记忆者和运用者。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在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挑战。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只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教学观念和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以新课标指导物理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也是学生最信任的人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培育者,引导学生走上正确学习的路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为学生创设物理学习情境,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反映物理难学。但是,物理又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从生活当中总结出来的。学好物理知识又有助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物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生活场景入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物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进行物理学习。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物理探究的欲望,树立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念。
通过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把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等引入课堂,学生们会被这些现象所吸引,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会感到有话可说,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谈论当中,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在被情境所吸引的同时,也希望从中寻求相关问题的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他们也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去解决问题。
二、加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运用好物理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他们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用在了知识的单纯讲授和物理习题的演练知识,而对于物理实验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新课改中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物理课堂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好物理实验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师要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不要让实验流于形式,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细微的实验现象,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由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所获得的认识导致有些同学对自由落体运动产生了误区。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教师要进行多种方案的设计。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从同一个高度释放,同时下落;然后让一个小球和一个纸团从同一个高度同时下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留心观察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实验的作用。学生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高中生都爱动手,他们在进行实验时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实验一般采取分组实验的形式,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理分工,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形成合作意识,为今后走上社会能够和他人更好地相处奠定基础。
三、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还需要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一定的影响。教师必须把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肯定,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多会给他们带来激励,推动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前行。
篇9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是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而是更注重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不仅对人类进一步深入认识自然界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抓好初中物理教育,无论对科学素养本身还是对国家兴旺,民族振兴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现根据本人自我成长的经历和多年从事物理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对抓好初中物理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充分准备好“开场白”
从七年级进入八年级则是知识又上一个台阶,学生将面临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如何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爱好和兴趣呢?
首先,抓好学生本位思想。由于学生经历前面七年的学习,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一种共识:谁的成绩好,谁的成绩差。学习较好者可能骄傲自大,对物理课掉以轻心;学习较差者则可能会自暴自弃,或许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习物理的料。作为新学科物理课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足够的自信心,采取先抑后扬的方法较好,先不关心他们的成绩哪怕都是零分,因为之前都没有学过物理课。大胆地肯定他们,用爱和智慧点燃它们的希望之心。让他们看到幸福的喜悦就在物理课本里,用胜利的曙光填满它们幼小的心灵,将来都可能是一百分。
其次,尽最大努力发挥好首印象。师生第一次见面,老师要极大地展示自己的亲和力,以谦虚、朴素、和蔼可亲的慈祥面孔,而不是“铁”一般杀气腾腾的冷脸。最好不用“铁”纪律像颁布法令一般。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需建立“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内心世界会有受尊重般的滋味。这样容易激发他们产生学好物理学的动机。
再次,极大地调动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心。踏入新课堂前老师必须充分准备好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与物理知识相关的事例,必要时露一手小实验。例如,带一杯水斜放入一只筷子,筷子看起来是弯曲的;猴子捞月的故事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光学知识。语文课本中的死海不死;钢铁做的飞机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呢;同样钢铁做的轮船又为何能在大海中航信呢?上谈天文下侃地理,直到下课铃声响起,让学生感觉到意犹未尽的首印象。让学生感到老师知识博大精深,从而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自然对物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2 严抓课程教学环节关
首先,物理课程教学中,不仅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取决于老师自身知识的多少,而是要以老师自身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用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编写的科学家、名人轶事探求科学求是认真的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达到灵魂教育的目的。
其次,课前需分析学生群体的共同点和个体差别。立足于课本,讲解要浅显易懂,课堂氛围尽量做到活跃,语言风趣适当幽默,提倡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增加课堂教学艺术,注重思维变化,做到随机应变、临变不乱,收放自如,严肃活泼。如,平面镜成像一节,可大胆引用猴子捞月的故事捞激发学生兴趣,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并选择晚上作为授课时间,因为夜间教室玻璃就是平面镜成像的好时机;在光的颜色一节,可选择有阳光照射进教室的时机为最佳。
再次,必须做好书本中的演示实验。书本中的演示实验大都是知识的根基,更是动手动脑的突出体现。做好演示实验,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如惯性一节击打象棋子实验中,选择象棋子要大一些,击打的力度要大速度要快。老师演示后,可以让学生登台来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给他们贴身的感知和体会惯性。
3 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再唯师是从。学习方面对老师的依赖性慢慢降低,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
断在加深增广。经对各省市状元研究发现,他们所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均来自于老师对他们严格的教导和平时各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力的获得不能一蹴而就,靠的什么呢?源自于老师平时教学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训练和培养,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进步。
比如,老师上新课前给学的比较好的学生一些针对教学要求的问题,让其自学然后给老师讲授所学得的知识,并与之交流心得体会。成功后再给其他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使所学知识更牢固。这样使其深感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激发他们有超前学习的动力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学习竞争氛围。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篇10
关键词:高度重视;掌握技能;实验研讨
【中图分类号】G633.7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经几年来,我们认真调查研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状况时发现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1)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2)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因此要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如何才能正确的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呢?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在上实验教学时要做到:
一、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
四、重视口试和笔试:
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仪器的选择及性能、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误差的产生和讨论等。从口试中发现问题及时追问。从追问中既能发现学生的不足,又能及时纠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正确理解及完整叙述。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注重操作:
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否会对实验仪器进行调整,是否能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在实验中正确测出实验数据等。
六、注重课本实验及创设性情景实验考查:
这几年中考试题中经常有课本上的小实验出现,如教科书中的:测量爬竿的平均功率,测自己的步行速度、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统计表的设计等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七、重视学生通过动手做实践活动,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