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员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2:1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员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员职称论文

篇1

园林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是无法取代的一部分,工程中不仅有绿化种植以及景观建设,还有园路铺设以及排污工程,这个类型的工程不仅要经历漫长的建设周期,还涉及到多种内容的施工,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养护,不仅如此,这中间需要综合多个领域的内容,不仅有建筑学,同时还有生物学,除此之外,社会学也包含其中。这一工程同样需要经过工程招标,并签订相应的工程合同,整个工程由施工建设方全权负责,需要经过繁琐漫长的养护过程,园林施工才能够完满结束。

2施工管理的不足及对策

2.1施工管理的不足

随着园林工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伴随着这一行业的兴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针对施工过程制定出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对施工实行最有效的管理,才可以为企业争取一个生存的空间。但是在现实的状况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这方面的意识,管理上依旧停留在陈旧落后的局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就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困境,使得企业在混乱的管理模式上造成大量无端的浪费和消耗,同时还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相关的施工配套系统也没有建立,人员素质低下,技术水平不高,这样就使得工程施工难有规范可言。不仅如此更加难以对整个工程做出科学的安排和统筹规划,这样一来,就使得园林工程很难在正规的轨道上运转下去。

2.2施工管理对策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施工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前期准备,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图纸内容,做到事无巨细的检查,充分掌握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在原图纸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各环节施工内容,并在接下来进行多方的图纸会审,进行查缺补漏,将可能出现的意外在萌芽阶段消灭,最后概括图纸的内容,并进行集思广益的补充,从而保证施工单位能够更明确相关环节的施工内容以及技术标准,这样施工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其次,专管部门基于对整个工程具体情况的详尽了解,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进行各个方面的统筹规划,制定出严格的、完善的制度规范,明确工程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保证工程按部就班的进行,避免敷衍了事的施工出现。第二、施工阶段,首先安排施工现场的专管人员,明确其职权范围,使得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并进行妥善解决,同时明确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的处理方案,保证方案能够严格执行。其次,严格控制施工原材料的质量,设立层层关卡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查把关,确保材料从进入施工现场到投入施工期间不出现任何纰漏,并只有经过总工程师批准才能够投入施工,同时将问题材料及时清理。第三、竣工阶段,在工程全面结束之后,应由工程各方对最终的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层层检查,合格之后有相关领导最终拍板决定工程质量的最终定位,在全部验收程序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进行常规维护,使园林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投入使用。

3成本控制管理

3.1管理成本基本模式

在园林工程中,管理成本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分配职责权限,其次是转变管理模式,最后是协调好管理和施工。首先分配职责权限,就是明确的划分责任,针对工程项目进行各个施工环节责任划分,同时由相关领导针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成本核算,从而达到对成本投入的控制,使其符合工程预算。在此基础上,派出专业监督人员,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施工内容进行管理和监督。其次,突破原有管理模式,将整个工程体系进行层次性的划分,除管理层外,还有项目施工层以及岗位划分层。最后,做好施工与管理之间的协调工作,改善两者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关系。首先成本管理人员受制于公司高层,职权得不到保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最终造成混乱局面。其次公司高层忽视成本核算环节的重要性,只关注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将工作进行明确分配,做好分工。

3.2施工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在任何工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在园林工程中尤其如此,在具体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将施工质量和效果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实施严格有效的管理,这样一来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够发挥出成效。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润空间,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控制:首先控制人工费用,这一费用是依照工程的体情况来确定的,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工程数量,还有工程规模的大小,在这两方面基础上制定人工费标准,并根据具体的人员施工状况进行报酬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并颠覆过去按天算钱的计酬方式。其次,控制机械费用,这方面的费用不仅包含施工器械,还有材料运输器械,这两方面所产生的费用应该通过租赁的方式进行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相关成本在标准范围内。最后控制材料费,这方面的费用主要来自于原材料采购,在这一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做好市场调查,确定市场形势以及供货渠道,在此基础上进行货比三家,对各厂家材料的质量详细了解,以性价比为选择标准进行原材料选择。不仅如此,工程项目中各层次的人员都应承担相应的主管责任,并发挥自身的权限进行材料质量检查,如条件允许建立完善材料选购审批制度,制定出严格标准明确要求各施工环节以及各阶段施工所用的材料规格、数量,并在采购过程中明确规定采购的数量以及成本。不仅如此还应从体制上进行改革,避免因体制的陈旧落后造成的资金浪费,一般情况下,只有公司内部出现混乱,相关制度及原则成为一纸空文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样一来,各主管机构的责任就会出现划分不清,施工团队也将陷入混乱,这样一来整个工程项目体系陷入低效率的运转中。最关键的是在成本控制具体开展过程中,不能反形式主义的错误,要将相关标准彻底执行,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效果。

4结语

篇2

1.噪声影响

水利工程是一种大型施工工程,施工量大使用的工程机械也多为大型工程机械,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污染问题—噪声污染问题,大量工程运输车辆的行驶、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都会对周围环境噪声严重影响,导致施工现场周围居民无法正常休息,干扰学校、企业主体的正常运转。

2.水域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产生的最主要的环境影响就是水域环境的污染问题,这一污染问题又可以细化为生物污水的污染问题和施工污水的污染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临时驻扎会产生较多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的肆意排放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等行为可能会导致含有水泥砂浆的污水流入施工水域,对施工水域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一些大型施工机械的运行可能会导致油污流向施工水域,造成水域油污污染。

3.空气质量影响

在水里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空气质量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型工程机械运行产生的空气污染,一方面是水里工程必要的爆破造成的扬尘污染。其中工程机械的造成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因为工程机械运动过程中不仅自身会产生尾气污染还会激起尘土,增加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施工区域的反复碾压干裂会加剧这一污染问题。与之相比爆破造成的空气污染存在着明显的时间限制性,只会对爆破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4.固体废弃物影响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水里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最为明显的污染现象,施工中挖出的大量废弃土体,以及施工中剩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废弃物不仅会侵占正常的生产生活用地,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同时在固体废弃物的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扬尘污染,由此可见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一个影响较为深远的污染现象,应该在水里工程施工伊始就进行长远的规划。

二、生态工程原理指导下的水利工程施工原则

1.互补共生原则

互补共生原则是从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出发对施工过程的一种优化控制,在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中,互补共生原则要求施工主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同一个施工过程,对同一种资源利用形式进行优化配置,切实实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水利工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为例,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而施工主体的临时生产生活也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

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工程,目的是促进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统一性发展,让自然环境能够发挥出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活动中,应该兼顾水利工程施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具体而言就是即改造区域内的水文环境是吸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利益,同时也要保护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为例,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治理区域内的水文环境,使得河流湖泊能够更好的为沿岸的社会经济活动服务。建设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相左,所以应该严格的控制,在具体施工中应该以挖掘处理池的方式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提升模具严密性、确保施工机械的完好性措施对施工中造成的施工污染和工程机械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3.优化空间利用原则

水利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围很大,在施工中环境问题的影响覆盖面较广,这就要求施工主体在施工设计期间,对空间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从水利工程施工的角度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对水利工程的空间资源利用进行合理配置。以水利工程的噪声污染为例,在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活动中,要根据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因素的实际,对施工位置的选定进行考量,同时要结合周围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运输车辆的运输道路,尽量避开办公区域、学校,尽量避免夜间施工确保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这种“以人为本”的水利工程施工空间利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

4.循环再利用原则

循环再利用原则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水利工程施工理念,主张从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整体出发,对水利工程施工因素进行优化配置。从理论角度来看,如果资源配置主体的视角足够宽阔,世界上是不存在没有价值的物质的,垃圾就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所以施工主体应该开阔视野从更广泛的角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剩余施工材料、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例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净水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洁水资源可以直接放排到自然水体中,也可以直接用于水利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可以借助压力铸模技术压成规格统一的硬结体,用于对水体沿岸位置进行处理。循环利用的思想并不局限于以上种种,强调的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环境实际和工程的施工实际来进行。

三、实例分析—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

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师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是优化水资源分配环境、防洪抗汛、提升农田灌溉水平的重要水利工程。

1.施工方案设计

在施工设计之初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原计划依据“低料低用、高料高用”的原则设计两个原料场,两个原料场的设计将会引起300户居民的集体搬迁,并且要修筑运输公路和必要的桥梁。设计主体运用互补共生性原则对这一施工方案进行了完善,主要的措施内容是将两个原料场合并,采用两个料场合并方案,在工程效益方面可节约投资904.75万元,提高施工效益近一倍;在生态效益方面可减少移民征地并避免了对村民正常生活的严重影响,还可以为规划的旅游业创造条件。

2.废弃物场地、临建场地的统一规划

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比较庞大,最初设计方案中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递解方案,按照这一设计方案土建机修厂、钢木加工厂、沙石料场和拌和楼以及机电安装办公生活区分别位于,水利工程施工场地不同的位置,相应的工程机械停放位置、水泥等原料的储存位置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区域都是分散开的,鉴于这种分散的占地现象,设计主体运用共生互补与时程需求协调等原理,对土地资源占用进行了统一规划,将土建机修厂和钢木加工厂,沙石料场和拌和楼规划到一个区域,不仅提高了相关施工活动的效率,而且节省了占地资金30万元。

四、结论

篇3

摘要: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中,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施工的关键所在。工程建筑的施工企业,在现阶段,应该如何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如何进行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质量问题 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问题是工程建设中的核心,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因质量问题导致工程失亊很多,教训是深刻的,我们时刻要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另一方面来讲,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水利施工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企业在工程施工中的行为是否规范,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是否得到提高,都是评价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要做好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要求工程质量管理者要具有开阔的眼界与丰富的经验,同时还必须要有工程规划发展的前瞻性,在不断的学习与具体工程实践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管理控制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质量,是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那么,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一)施工队伍不合格。施工实践中了解到,一方面,少数施工队伍没有掌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存在施工技能不高,另一方面,工程招投标对施工队伍资职和实际施工能力把关不严,工程层层转包,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

(二)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低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施工管理人员尤其是水利技术人员较少,施工中管理不到位。同时,很多施工管理人员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在施工工作中,对于从上至下传达的事物比较多,很少有时间进行学习,技术水平不高,在实践中缺乏经验,对水平较高的工作他们经常无法承担。

(三)监控措施不完善。在水利工程中,监控措施不完善也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施工中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应该是全过程监督,监管人员在工程监管中往往采取随机抽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形式,而且停留在表面的模式上,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方法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中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建立制度,对监理人员的分配也不合理,这些方面都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科学规划工期进度,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1)首先要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基本程序开展工作,施工进度计划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的一个重要措施。按计划精心施工,才能在施工中争取把握好施工时间,认真做好至关重要的每一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2)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公开招标,(3)明确任务与责任,密切配合,增强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意识,(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在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管理人员都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进度的管理。因为施工进度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出现这种状况时,及时的利用信息技术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是有必要的。在施工总进度计划不变的情况下,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一点,将施工进度计划调整后,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将已经更改好的施工进度计划在几秒钟内传送给其他的施工人员,便于管理,及时的为领导提供有效的资料和变动的信息,帮助管理人员及时的做出决策,规范管理。

(二)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

在施工中,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而重要一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能水平是综合技术的表现,对施工人员来说首先要掌握和了解施工规范,如水工混凝土施工,对混凝土标号的配合比、混凝土运输、温度控制、立模、打毛等等都有严格规范要求,所以,施工规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要加强施工技术培训,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出丰厚的条件,积极吸引高技术、高水平高学历的技术人员,通过他们带动其他施工人员的发展,指导其他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精心施工,规范操作。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安全施工的意识,在施工中,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施工中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让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对于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的认识,有效地杜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三)完善监理措施和制度

在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规范监理委托程序出发。综合近几年的建筑工程招标形式不难看出,目前是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在招标过程中,采取公开招标,可以规范人员的操作。作为业主,应该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严格公开招标。在招标时,必须做好规范化管理,坚持施工企业参与招标的三条标准:企业施工质量、企业施工可信度和企业施工工价的协调统一,严格把关。在直接委托时,应当按照规定正常办理委托手续,要选择有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同时还要注意,要避免施工企业与监理单位为同为一个行政管理单位。业主应当与监理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在建立工作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权利,规定在监理过程中,严禁转包工程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监理逐渐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监理人员无视监理制度,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监理方式,为了一己之私,扰乱了监理秩序,无视业主的利益。因此,在监理中,要加强监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倡导优质优价的监理服务,在监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针对重要的内容更要仔细监理,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优质的监理服务。

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的认识到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质量管理,从科学规划工期进度,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完善监理措施和制度等方面出发,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国军.浅谈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体会[J]. 民营科技. 2010(08)

[2]潘德文.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4)

[3]李庆祥.浅谈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的质量控制[J]. 科技风. 2010(05)

篇4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景观

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 乔、灌、草搭配不当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突破了单一的“艺术”范围,强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灾害为主导思想,建立完美的、生态稳定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系统内,乔、灌、草科学搭配,比例得当,偏重于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系统功能。

近几年建造的城市园林绿地中,有不少配置不当的实例。首先是草坪面积过大,灌木和乔木比例偏少。第二种现象是灌木与草坪比例偏大。第三种现象则是过多栽植上层乔木。

2. 土质太差.植物生长不良

有些绿地,由于原地貌不适于造景的需要,必须深切或填高。深切时,栽植土往往是未经熟化的深层土,不仅营养严重缺乏,而且粘重,容易板结,土壤透气性极差。而填高地段,有的就近采用建筑垃圾、炉渣等不宜栽植的废弃土、深层生土等。栽植时,没有进行客土回填,园林植物就直接移植在这样一类生长条件极差的土壤上,造成移植后成活困难,即使成活了也由于营养缺乏或根系发育受阻而生长极为衰弱,无法体现园林植物生机勃勃,挺拔向上的活力。

3. 光照不足,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

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具有某些固定的生长特性,如阳性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多处于植物群落的上层。而阴性植物则只需全光照的20~50%就可正常生长,在自然群落中处于下层。在一些城市绿地中,植物配置时没有很好地考虑植物的这一特性,在具有遮荫度较高的成片或成行的乔木下面、高大建筑物背荫处、或是长年不到阳光的城市立交桥下不是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而是笼统地采用一些常见的灌木或草种,致使很多植物失去其本身观赏价值,也降低了总体的景观效果。

4. 乔木树苗截头,小树冠与整体不协调

在早些年的城市绿地建设中,从山上采集野生本土树种,进行乔木配置较多。而在采集过程中,为了保证成活率,往往将原有完整树冠毫无保留地截去,留下独立主干,根系保留极少,树龄又大,虽经苗圃几年的恢复生长和树冠培育,但冠量相当的少。从个体来说,干径与冠量比例失调,从总体来说,乔木的总冠量与绿地相比,也极不相称,这就使得绿地的乔木在总的比例和体量上不协调,无法达到一种美的意境。

二、解决方式

1. 优化设计

合理配置乔、灌、草。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所有园林植物具有最合适的绿量、最和谐的配置、最协调的布局。

园林植物景观是单株植物的组合体,个体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效果。在设计和选择乔木树种的苗木时,要考虑建园初期的整体效果。单株冠量要有大有小,切忌一味地使用截头树和小径级苗圃苗。 在遮荫度较高地段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者要根据现场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避免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

目前对绿化苗木规格没有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不同苗圃出圃的同一树种和同一径级的苗木诸如冠幅、冠量、树高、枝下高等因子不同。故必须出台统一验收标准,至少在同一绿化工地要根据实际配置规定苗木规格和控制因子。主要因子要符合设计意图和造景的需要。在栽植时,要严格按设计图案放样,定位要准确。走样和偏移的栽植会使整体显得松散、杂乱。单株苗木栽植时,要注意景相的调整。使之与整体协调达到最高意境。

栽植地段土壤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植物能否正常生长,要使植物更好地展示其自身特有的景观素材,就要给植物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所以,我们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对栽植植物的土壤要先进行摸底调查。如果土壤状况不好,则必须改良土壤,特别是对那些土壤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更要优先满足这一基本条件。一般常见的办法是客土回填。客土回填的量和方法要根据土壤和植物的要求及运输条件等综合考虑。

苗木在移栽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和保持较好的冠形,都必须经过适当的修剪。修剪的方法和剪去枝或叶的量根据具体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有部分或全部剪叶、剪枝的,有为了简单省事,截头而除去整个树冠的。简单的大量剪去枝和叶或截头的修剪方法无疑可以较好地提高成活率,但对栽植后景观的形成和冠量、冠形的恢复都是非常不利。

3. 培育标准绿化大苗

城市绿地建设需要大量的大冠幅的乔木树苗来进行点缀和配置,而现在大部分的苗圃因考虑经济效益以及传统育苗方法的影响,常规树种的苗木种植密度都比较大,培育的苗木也就径级中等,冠幅偏小,树高偏高,如大部分的大叶樟、杜英等都是这一类“竹竿苗”。栽植之后,冠形恢复期长,景观效果差。

为了适应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园林苗圃要彻底改变传统育苗方法,首先是制定绿化用苗标准,规范出圃苗的各项指标,再就是规范苗木培育措施,各径级苗木除达到冠幅、冠长、枝下高等主要因子的相应标准外,还要规定移栽次数,并有详细苗圃档案备查。这样虽然会增加单株育苗成本,但苗木品质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保证了单株树木的个体美,也就提升了整个绿地的整体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