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运输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7 18:1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材运输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立足源头、依法严管、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共管、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坚持路面治理与源头监管相结合、部门协作与两区联动相结合、行政措施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统一标准,依法管理,确保中心城区道路管理整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二、管理整治内容
(一)建筑流散物体指沙砾石、渣土、余土等。建筑流散物体运输车辆按规定标准装载运输,禁止超载未覆盖车辆在城区道路行驶。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限载30吨;次干道和支路禁止重型运输车辆行驶,保护城市道路。
(二)建筑流散物体运输车辆禁止从井冈山大桥、吉安大桥通行进入城区,如需运输从赣江大桥通行。吉州大道以东、青原大道(含青原大道)以西的主次道路原则上禁止白天(6:00至18:00)运输建筑流散物体车辆行驶,如需运输报公安交警部门批准后,市城管部门备案。
(三)禁止运输建筑流散物体车辆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禁止运输过程中沿途撒漏沙砾石、渣土、余土等建筑流散物体。
(四)中心城区(吉州区、青原区)沙砾石运输车辆统一在市办证中心城管窗口办理运输通行证,并按规定在城区内指定路线行驶。吉州、青原城区建筑渣土原则上禁止交叉运输。
三、部门职责分工
(一)城管部门负责指定运输建筑流散物体车辆在中心城区行驶线路;根据不同时段装运建筑流散物体车辆的行驶规律,组织人员在城区的主要路口设置流动整治点,及时查处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车辆;负责对沿途抛撒建筑流散物体运输车辆的查处;负责对中心城区建筑流散物体运输车辆过程中遗漏的抛撒物进行清扫。
(二)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对无牌无证建筑流散物体运输车辆的查处;负责对冲岗、不服从管理的车辆进行处罚,对拒绝服从执法人员要求驶离现场的车辆,实施强制拖离;在道路路口设置禁行标志,并增设提示牌。
(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对已核发营运证的建筑流散物体运输车辆超载进行查处;组织超载车辆现场卸载。
(四)规划建设部门负责核定城区道路运输承载重量,核定和提供设置禁止标志、提示牌的道路名录;对中心城区支干道上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性限高栏杆,防止超载车辆压坏道路。
(五)水利部门负责河道采砂场日常管理、监督和检查。加强沙场源头管理,督促中心城区赣江沿线采沙点经营业主禁止装载沙砾车辆超载未覆盖出场上路,对拒不服从的,从严处罚。
四、管理整治措施
(一)在中心城区道路不定期进行治理超载沙砾石临时流动治理检查。即:跃进路市委党校路段、华能大道华能电厂路段、朱北线吉州区工业园路段、105国道原天玉收费站路段,对沙砾石、渣土、余土运输车辆超载撒漏按有关规定依法实施检测、卸载、处罚。
(二)在中心城区内路口设置渣土、余土检查点。根据不同时间段建筑流散物体运输车辆的不同运行路线,对不按照指定线路行驶及沿路撒漏建筑流散物体运输车辆依法进行检查、处罚。
(三)根据需要在中心城区支路上或非机动车道设立临时性限高栏杆,防治超载车辆损坏道路。在吉州区对大桥西路、吉州大道、吉安南大道、沿江路闭合组成环形道路以内的所有城市道路,全天候禁止超载超高车辆通行。在青原区除青原大道以西的新干路、井冈山大桥东路、滨江大道、和气路、公略路、白云山路、赣江大道,以及青原大道以东的丹青路、科教路、学苑路、正气路、坪田路、公略路、白云山路、赣江大道、青原山旅游大道允许通行外,其余城市道路禁止装载砂砾石、渣土、余土车辆通行。
(四)为确保车辆文明运输,各车主向城管部门按每部车辆10000元的标准交纳文明运输保证金。
(五)由城管部门牵头,交警、运管等部门配合,组成联合巡逻执法组,严格查处超载撒漏损坏污染道路的违规车辆。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治理运输流散物体车辆超高超载撒漏工作,是实施中心城区城乡洁净工程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四城同创”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职能分工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形成执法管理工作合力,共同做好车辆超载撒漏治理工作。
篇2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污染;
Abstract: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which the sludge treatment are important issue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analyzes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different ways, considering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strength, sludge and mud sources of various factors in Tianjin, local conditions to choose sludge disposal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ianjin.Key words: sludge; heavy metals;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TU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引言
天津城区内所有的污泥,即排水管道疏通养护的污泥、污水厂污泥、水厂污泥、河道底泥,由于这几种污泥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因而在处理处置方式上也要区别对待。目前要同时解决所有城市污泥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项目实施理念是必须的。
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
1.1土地利用
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在于污泥中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污泥含有的大量重金属大部分会在土壤表层累积,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污泥中含有较多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污泥土地利用时候应当控制这些风险,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类食物链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
1.2污泥填埋
污泥填埋是目前天津市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但是,毕竟污泥填埋不能彻底的解决污泥的二次污染,只是延缓了污染产生的时间,并且,随着各种污泥量的增加,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也不能满足污泥量的需要,而市区内可作为填埋厂的建设用地也非常有限,当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预处理之后可以满足填埋要求时,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土或进行填埋亦可作为近期解决本市污泥处置方案之一。
1.3混合焚烧
受天津市市区内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制,加上未来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要求和运输费用的制约,而且污水厂80%含水率污泥的性状明显不同于含水率45%以下的污泥,目前污水厂80%含水率污泥只能在循环流化床类型的锅炉中焚烧,因此只能部分运到某个发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混合焚烧。而当污泥含水率降至45%以下后,则可以作为燃料或者助燃材料,适合多种类型的锅炉焚烧。
1.4建材利用
污泥建材利用是污泥资源化方式的一种,其内容包含了利用污泥及其焚烧产物制造砖块、水泥、陶粒、玻璃、生化纤维板等。我国在污泥建材利用发展方面有些落后,虽然在污泥制砖方面的研究确实不少,但缺乏实际的工程应用,还处于研究及尝试的阶段,技术成熟和推广应用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天津市污泥处理处置可行技术路线分析及建议
天津的城市规模较大,未来的污泥处理和处置方案要考虑到天津城区内排水管道疏通养护的污泥、污水厂污泥、河道底泥等。由于这几种污泥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在处理处置方式上需区别对待。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几种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在此分别进行评估,以选择符合天津市实际情况的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路线。
2.1首先处理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
由于天津的城市规模较大,污水厂污泥和河道污泥的产量巨大,这两点在做技术方案和物流运输方案时都应给予足够重视。目前要同时解决所有城市污泥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项目实施理念是必须的。
2.1.1污水处理厂污泥首先进行干化处理
无论填埋、焚烧、农业利用还是热能利用,污泥干化是污泥处理处置发展方向,是污泥处置第一步,是目前天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应该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
污泥干化属于污泥处理范畴,可以显著降低污泥含水率,污泥干化能够使污泥显著减容,体积可减少4~5倍并形成颗粒或粉状稳定产品,污泥性状大大改善。干化后的污泥无臭且无病原体,减轻了污泥有关的负面效应,使处理后的污泥更易被接受并具有多种用途,如作肥料、土壤改良剂、替代能源等。所以无论填埋、焚烧、农业利用还是热能利用,污泥干化都是重要的第一步,这使污泥干化在整个污泥管理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天津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干化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主要途径之一。
2.1.2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利用
(a)污水处理厂污泥暂时不考虑农田利用
制约污泥农田和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是重金属和致病菌。但是,我国在污泥土地利用时,由于施用处理不到位,污泥在很多地区成为了一种污染源。污泥土地利用的安全性正在受到人们的质疑。由于污泥农用会与人类的食物链发生关系,我们应将污泥农用和其他形式的土地利用区别对待。目前市中心的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部分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的规定值,因此暂时不适于直接农用。
(b)园林绿化利用
我市由于城市发展需要,需要大量的园林绿化用土,但是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
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逐渐分开,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可能会随之降低,当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的规定值时,污水处理厂污泥可以在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方面应该可以得到应用。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之后作为园林绿化使用可作为优先处置途径之一。
2.1.3填埋
(a)单独填埋
污泥填埋不能彻底的解决污泥的二次污染,随着污泥量的增加以及填埋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单独填埋的处置方式应该逐渐摒弃,因此该种污泥处置方式只能作为本市污泥处置的过渡方案。
(b)混合填埋
天津市目前有四座垃圾填埋场,但受垃圾填埋场容量以及运输成本的限制,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不能满足污泥量的需要,而市区内可作为填埋厂的建设用地也非常有限,因此与垃圾混合填埋处理量有限。当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预处理之后可以满足填埋要求时,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可解决本市垃圾填埋场覆盖土短缺状况,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可作为解决本市污泥处置方案之一。
2.1.4建材利用
污泥建材处置指在通用的建材生产装置如水泥、制砖、纤维板等工艺设备中,进行污泥热值利用并对产生的灰渣进行材料化利用的方式。这些技术应用通常需要与其它处理技术相结合。而由于污泥含水率高、需要添加辅助染料、臭气、二次污染等原因难以在现有的建材生产设备上直接进行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置。该处置技术据实际应用还有些困难,但是污泥作为水泥原料、燃料在本市具备实现的条件,可以作为一种处置途径。
2.1.5污泥焚烧
因为污泥中有机物的存在,污泥也具有了一定的热值。根据污泥分析数据,污泥干基低位热值应该在3000以下,略低于褐煤热值,可直接焚烧,但需要添加燃煤,因此,干化后的污泥可以作为燃料作为热电厂、垃圾焚烧厂的燃料使用。从长远看,污泥混烧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特别是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等问题。因此污水处理厂污泥混燃不作为天津污水处理厂污泥最终处理方案,仅可以作为临时性处理措施。
为实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针对天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性质,近期应该将上游污染物控制、污泥干化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方案考虑重点,处置方式可考虑污泥园林绿化使用、建材利用、垃圾覆盖土利用,对于污染严重,不能实施资源化利用的污泥考虑干化加焚烧处理方法。
2.2管网清通污泥和泵站污泥处理处置
天津市管网及泵站的疏通污泥比较分散,为便于集中处理,首先要在合适的地点建设若干污泥中转站。根据《市政污泥处置专项规划》,天津市将在南开区、河东区、河西区和北辰区建设4座中转站,分别就近接纳和处理市排水管理处所属八个排水管理所和各区属排水所或市政园林所在管网疏通中产生的市政污泥。天津市的市政疏通污泥预计到2015年将会增加到450吨以上。污泥经收集后拟采取的处理方案是:污泥首先通过粗格栅分离装置将杂物分离,再通过砾石粗分离机械将大于10mm的粗物质进行分离,经冲洗后外运,其余的污水混合物再通过后续的细砂分离器进行进一步分离,分离出来的细砂外运填埋,而污水则重新回到下水道。
2.3河道污泥处理处置
河道淤泥特点是有含有大量泥沙,有机质含量少,无机物含量高,不适合燃烧。污泥中很高的重金属含量又制约了其作为肥料使用。南方有很多城市已经采用河道污泥制砖和轻质陶粒,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但是在天津还没有这方面的工程实例。考虑到天津周边的陶粒厂和砖厂都离市区较远,物流组织和运输成本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因素。由于本市已经开始进行大沽排污河道的清淤工作,将有大量的淤泥急需得到妥善的处置,因此,填埋应是目前优先考虑的方式。据了解,本市目前已专门为处置河道淤泥在青凝侯建设了一座规模为45万方的填埋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含水率高达99%以上的淤泥处理到含水率60%以下以满足污泥单独填埋的要求。结合河道淤泥含砂量大、杂物较多等特点,建议单独对管网清通污泥和河道淤泥处理,先对其进行预处理,再进行脱水和干化。
3.结语
目前,对于河道疏浚底泥或淤泥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困扰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过去走单一化填埋的道路,对填埋场周边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加上城市扩张对于土地的需求,已经不再可行。但是,我国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的处理处置已经开始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各大城市正在开始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希望通过建立天津市淤泥处置技术指南和管理政策研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文件,可以使天津市在淤泥处理处置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参考文献
[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CJ248-2007)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指标体系;实施策略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material resource use in green building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system, the study presented in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resource use" index system should follow, supporting the work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material resource use.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index system;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面对当今世界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巨大挑战,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绿色建筑“四节二环保”的重要一 环,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开展研究和实践,使其科学合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绿色建筑材料
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提出了“绿色材料”(Green materials);1990年,日本科学家山本良一提出“生态材料”(Eco-materials);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并提出绿色建筑材料。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环保、循环再生等角度对绿色建筑材料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不同于单一性的新型功能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在满足建材行业基本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原料采集、生产制造、材料使用、废弃再生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减少对地球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的负荷,有利于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满足建筑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建筑材料,其内涵与绿色建筑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
低消耗,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减少材料的用量,达到减少材料资源消耗的目的。
低能耗,主要是指在材料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工艺减少能源的消耗水平,或在材料使用过程中能降低建材能耗水平。
低排放,主要是指在建材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如使用本地化材料,碳排放量低的建筑材料等。
无污染,主要是指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清洁无污染,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
多功能,主要是指满足环境、健康、舒适、降噪等使用者功能需求的建筑材料,如抗菌材料、隔声材料等。
可循环利用,主要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再利用,包括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研究
2.1研究路径
从三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国的绿色建材评价指标体系。
2.1.1现行国标绿色建材指标体系
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一节,主要是围绕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对建筑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及优化。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建筑材料的总用量,提高本地化材料的使用比例,降低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建筑材料的比重,尽量多地使用可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以及符合国家政策、技术要求并己成熟应用的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建筑材料,例如粉煤灰砌块、脱硫石膏制品等,以减少建筑材料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2.1.2 国外绿建体系中绿色建材指标体系
笔者搜集了美国LEED、日本CASBEE、德国DGNB、英国BREEAM 等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中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相关的内容,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国外标准在某些关注点可供我国借鉴,包括:更高的建材环保性能;原有结构、构件的再利用;防火和建材排放值;建筑构件在全寿命周期易清洁和更换等。
经比较也不难看出,我国现有国标考虑范围己经较广,内容较丰富,有自身的特色。
2.2框架结构
在对绿色建材内涵的分析和对国内外绿色建材体系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在国际控制项、一级项和优选项的一级结构下,指标体系可围绕“设计”、“安全”、“耐久”、“再生”和“功能”十字原则展开,可通过权重表征评价指标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贡献率,评价指标突出导向性,体现创新点,同时考虑将于施工节材相关的条文单列。
2.3重点内容
近几年通过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的研究,支承了绿色办公建筑、绿色医院建筑、绿色超高层建筑、国标修编等率建标准/细则的编制工作,笔者认为绿色建材指标体系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1)对建筑材料耐久性的要求;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要求;
3)通过结构体系优化减少用材量;
4)高强性能材料的使用;
5)建筑工业化构配件、部品;
6)低排放建材;
7)环保建材;
8)管理节材;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实施策略及实践
3.1实施策略
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首先应结合当地资源、建材产业、建筑需要等多重因素因素缺点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总统目标并分解到土建装修等各个部分;其次是在建筑设计、材料采购和施工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努力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综合使用率,在这一环节,需要绿色建材基础研发、行业推进、政府监管、认证体系的支持,也需要详尽的技术配套方案的支撑;最后,在建筑竣工后,总结经验,积累数据,建立、应用并完善绿色建材综合分析评价方法对绿色建材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3.2案例实践
篇4
关键字:全寿命周期 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指“产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能源,经开采冶炼、加工制造等生产过程,又经储存、销售、使用消费直至报废处置各阶段的全过程,即产品从摇篮到坟墓,进行物质转化的整个生命周期”。
全寿命周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技术和方法。从全寿命周期视角出发,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是指从原材料开采、建材加工、构配件制造、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行使用、维护保养、拆除报废到回收利用的生产建筑产品的全过程。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思想是最近才提出的新的设计理念,它来源于价值工程该设计理念是借助设计对象全寿命周期中与其相关的各类信息,利用寿命周期评价、价值分析和系统优化等手段进行设计,使所完成的设计作品具有绿色等特性。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尚不十分成熟,还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但在一般制造工业产品设计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运用。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最起码应能够满足全寿命的基本使用要求。
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技术先进性准则 技术先进性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的条件。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强调在其全寿命周期中的每一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从技术上保证建筑安全、可靠与高效地实现其各项功能和性能、保证建筑寿命周期全过程具有很好的节能特性。
2、资源最佳利用原则
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尽可能减少不可替代资源的耗费,控制可替代和可维持
资源的利用强度,保护资源再生所需的环境条件。尤其要注重节地、节水,充分
使用洁净能源,可循环、可重复和可再生材料。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与气体污染物、污水等废弃物最少,带来的环境负荷最小。
3、经济合理性原则
经济合理性是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即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获得丰厚的寿命周期经济效益。所谓寿命周期成本是指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建设费用、使用维修费用、残值及清理费用等。
绿色建筑实施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投资成本会高很多,实际上,通过增强条例与技术间的协调,加强管理,综合性的设计可以使绿色建筑以较低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收益。
建筑的一次造价和使用期间操作运行费用、维修费用、更换及改造费用等构成经济学家所称的“全寿命费用”,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方案的优劣。建筑产品的后期投入与一次造价的比例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项目而异,但后期投入始终是非常可观的。事实上,绿色建筑由于能源、资源的节约而带来的建造成本与使用成本的降低,由于自适应性设计带来的维护、改造费用的大大减少,以及后期环境成本的降低等,都为其带来可观的效益。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根据建筑生态模型,建筑在时间维度上需要考虑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与转换。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建筑一旦建成投入运营,将与其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直到整个物质生命过程结束。就生态化设计而言,不能把建成环境当作静态不变的系统,认为它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不会产生相互作用。设计者应当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认识到建筑,其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即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包活确定设计目标、初步方案构思、备选方案设计、寿命周期评价、分析改进与确定最佳方案等,如图所示,这几个阶段构成一个反馈系统,并不断地互相交换信息。
1、 确定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指明了设计的目的和方向。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满足建筑使用舒适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寿命周期中的能源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影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制定相应的目标,体现其特性和要求,确定合理的系统边界。设计目标同时还是评价指标制定的依据,决定着设计成果所要达到的性能标准。
2、 初步方案设计
在明确了设计目标之后,应根据设计任务所规定的条件对建筑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分析是设计的开始,是指导设计的基础。对建筑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需要建筑师、规划师、环境工程师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协作。分析的内容包括:建筑的选址、容积率、朝向、外形、能耗等。
把建筑作为整体的系统来对待,就意味着综合的结果比个体的特征更重要,系统方案之间整体的比较比个体的比较更具有意义;融入各项指标的整体函数的模型评价比逐个的评价更具说服力。
在对建筑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形成初步方案,确定实现初步方案的主要材料、结构选型、构造方案以及初步的施工方案、设备系统等,形成多个备选建筑方案。
绿色建筑是由相互协作且环境友好的产品、体系及设计元素构成的高效联合系统。简单的叠加或重复系统不会产生最佳的运行效果或费用的节约。相反,建筑设计者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建筑体系和元件作为整个结构中相互依存的部分,而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这种概念需形成于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并在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得以贯彻,直至建筑完成并投入使用。
3、寿命周期评价 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种系统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也是对设计系统实现优化的过程。因此,应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与评估,寿命周期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
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建筑师总是在不同的方案间,在可供选择的选项上进行取舍。这些选项我们称之为变量,建筑设计中的变量包括:材料的选择;建筑的朝向;开窗大小;屋顶形式等等,每一个设计变量代表了一个设计问题及其设计对象的描述参数。参数的具体数值随着设计过程的不断深入,逐渐地由粗向精、由模糊向清晰转化,直到最优解,达到整个设计目标。对每个变量进行分析,选择和优化组合是进行评价和设计的最终目的,这些变量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环境性能表现并决定着建筑设计的内容。
4、确定方案
分析评判结果,并据此对原方案进行反馈改进,使方案进一步优化,选择出最佳方案。
四、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措施
1、建筑建材获取阶段节能措施。大力研发环保节能型建材,在预算可行的情况下,建设决策者应以“机会成本”分析,即通过评价使用节能材料的预期收益来决定节能材料的使用量。国家对于节能材料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原材料的开采、加工技术遵循国家环保标准;建材采购本着因地制宜、就近优先的原则,以减少运输中的能耗。
2、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节能措施。建筑规划设计满足实际需要的建筑功能,不追求无效、冗余的功能,以避免不必要的能耗。科学、系统统筹设计建筑功能布局,与环境协调,以便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规划时,要考虑建筑物的间距、朝向、体型、体量、绿化配置和地域气候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尽可能扩大节能材料使用面积,如积极采用新型保温隔热墙体,尽可能多使用节能设备,提高新能源使用比重。
3、建筑建造阶段节能措施。施工现场建筑材料集中放置,分类管理;存放地点围绕施工点进行科学布局,以减少施工中建材运输的能耗。材料使用依据建设需要限额使用,合理配置和使用周转性材料和工程设备。施工中采取合理技术,既尽可能减少不可替代资源的耗费,控制可替代和可维持资源的利用强度,又能保护资源再生所需的环境条件。通过科学管理制度建设营造安全、卫生的施工环境,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参考文献
[1] 孙璐. 从寿命周期的角度看绿色建筑设计[J]. 城市环境设计, 2005,(05) .
[2] 林学浩. 刍议建筑节能设计体系的优化与创新[J]. 建筑节能, 2011,(01) .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低碳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碳排放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输过程中的碳排因素和施工现场的碳排因素。
(一)运输过程中碳排的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运输会引起二氧化碳的排放,一般与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效率、驾驶人员操作水平等等有关。
(1)运输方式选择
建材运输方式一般有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运输四种方式,海运和铁路运输所引起的碳排放量较少。海运和铁路运输是较为有效的减排运输方式,据统计公路运输占有80%-90%的比例,铁路运输、海运和航空运输三者累加占了10-20%的比例,因此在远距离运输时尽量选用铁路或者海运的方式较为减排。
(2)平均运输距离
项目建设应该就近选择材料供应商,缩短运输距离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3)运输效率
车辆的运输效率不仅跟施工企业成本和进度挂钩,也关系着汽油的耗用和运输碳排放量,运输效率高不仅能够使建材和设备按时进场,还能省去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碳排放。
(4)操作水平
据调查,不同操作水平的驾驶员驾驶车辆油耗相差达7%-25%,由此而引起的运输碳排放差异也较大。
(二)影响施工现场碳排的因素
施工碳排的主要来源是施工现场二氧化碳排放,施工现场碳排放来源主要由施工过程碳排,管理人员办公和工人生活所引起的碳排放。
(1)施工机械的选择
在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的碳排放占据施工现场总排放的90%以上,施工生活及照明仅占10%左右,高效节能的施工设备要比普通设备的工作效率高5%左右,碳排放也比普通设备减少25%左右。节能机械设备的使用较为重要,如变频节能升降机要比普通升降机减排20% 。
(2)施工生活及办公照明
据统计在相同条件下,LED灯的使用所引起的碳排放仅为白炽灯的20%,仅占日光灯使用所引起的碳排的30%,这就说明了施工生活和办公照明的减排潜力巨大。另外,对照明强度和时间应当进行有效地管理,可按照需要划分不同的照明级别。
(3)施工管理
施工方案的不同,意味着施工机械设备的选配不同,同一个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方法不同,则其建筑施工碳排放必然产生很大的差异。施工管理水平不同,现场时效化水平不同,施工管理水平较高的项目工序安排合理紧凑,窝工现象、占用机动时间机会较少,少有重复和多余工艺过程,因此施工碳排放也控制地合理。
(4)临时用房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施工现场,应该注重维护建筑和生活办公所使用的临时用房的隔热和保温性能,使用较好的隔热保温材料,隔热保温性能好则会减少对空调和取暖设备的使用,以减少施工用能之外的10%的能耗,进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5)废弃物碳排
建筑废弃物处置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运输废弃物时会产生运输碳排放,焚烧或者填埋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所以要减少废弃物、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6)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使用效率跟能源质量有关,也和工人操作技能有关,一般情况下,能源均不能达到理想状况下的使用效果,总会有一些损失,比如由于机械的磨损,启动机械设备所要耗费的能源就会比理想状况下多。
(7)施工机械的磨损程度
施工机械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效率降低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对设备进行修复、更新、升级,将有可能严重影响生产使用效率。设备磨损分为有型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型磨损是指设备实体产生的磨损、变形和损坏。这使得设备的生产率下降,故障频发,重复启动,油耗量或电耗量增大,因此也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
二、建筑施工低碳化技术措施
为减少环境污染和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不断的进行改进,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碳排放实现低
碳建筑的目的。低碳施工不应该只停留在概念上,而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建筑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就需要能源供应的支持,而建筑能耗过高就会直接影响建筑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的情况下就需要给予建筑施工技术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推荐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才能收到很好的节能效果、环境效果以及社会效果
(一)施工方案优化
施工方案的制定极为关键,在招投标中,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企业向招标单位展现其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阶段,好的施工方案更容易中标,在施工阶段,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又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确保质量、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
(二)提高机械效率
(1)强化机械设备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设备进场关,防止技术性能落后、效率低、耗能高属于淘汰性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尊重工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和能源;实施科学管理,合理调配与使用生产第一线的各种机械设备,改造和淘汰高耗能设备,推行机械设备的计划保养维修制度,保证机械设备良好的技术状况,防止机械设备因带病作业而导致的高耗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合理匹配设备,实现经济运行。要选择额定功率恰当的电动设备,避免功率不合适而造成的浪费和电动机损坏;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或过小会导致费用增加和变压器负荷大而烧坏;对现场的机械设备和照明设备严格管理,做到即用即开以防止空载运转。
(2)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
在材料的运输阶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输碳排放与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因素关系巨大,过多地使用外地主材,不仅仅增加了成本还提高了运输碳排放,因此,除非业主另外要求,那么,使用本地建材会比较节能减排。
(3)施行装配化施工
装配化施工就是通过将建筑商品和配件进行标准化生产后再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运作,装配化施工可以减少繁杂的现场加工,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降低施工碳排放。因此,装配化施工方式,可以使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减少中间环节,优化资源配置。
(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施工节能的两大目标就是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地研发和推广新的能源利用技术。目前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减少建筑能耗及降低污染就要不断的推进节能建筑的整体系统观念,从管网以及热源和建筑系统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选择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来提高建筑的维护,减少输配管网的热损失,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施工机械的选择上要着重选择功率和负载相配的施工机械,从而有效的避免小功率机械设备的超负载运行或大功率机械设备低负荷运行。除此之外,还可以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来避免机械设备无人运行的情形。
(四)低碳环保材料利用
低碳建筑材料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排放及低污染,最好能够做到回收利用。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通过采用低碳建筑材料来增加墙面的强度来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另外还能达到很好的防水就保温的功效。但是由于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上就严重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使得建筑施工材料浪费现象严重。为了有效减少由于过量建筑材料的使用给建筑施工现场带来的建筑垃圾,就要加大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可以
在建筑施工中大量应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系统、保温节能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等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实现建筑施工的低碳甚至零碳化目标,以建成高标准的低碳建筑。
结语:综上所述,将低碳节能理念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建筑施工中要充分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新材料,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建筑的节能化、智能化、低碳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婉莹 建筑施工低碳化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04)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问题;策略
1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的意义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成本控制是核心管理环节,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还能够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质量,有利于项目工程成本控制指标实现,这对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每个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重点关注的问题。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问题
2.1制度问题
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需要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施工费用进行合理配置、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工程开销,实现工程建设资金规划目标。但是在成本管理工作当中,部分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无法结合工程量、工程建设要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工作效率非常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程建设成本。再者,工期确定不够精准,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由于各个部门过于注重眼前业务,对工程总建设流程不够重视,各个作业班组之间无法形成合作,导致各个施工工序衔接不当,提升了施工材料浪费,无法按照指定工期完工。
2.2施工作业规划问题
在施工作业前,没有开展周密的工程量预测以及施工规划,施工当中频繁出现施工调整情况,这就增加了资源浪费量、建设成本。施工不规范,施工队伍接触不到正规图纸,无法和甲方及时开展技术交流,增加了项目施工中的矛盾。任何工程缺陷都会导致返工,产生大量浪费。在项目建设与施工作业当中,有可能出现没有预测到的业务费用。如施工周期大幅度拖延,为了能够跟上工期进度,会提升工程外的成本;为了提升工程建设便利性,投入临时材料运输通道建设费用、排水费用、清理费用等。
2.3工程材料问题
建筑工程65%的造价都是来自于材料成本,如果材料管理不当,会直接增加材料浪费。由于建设资金配比不当,工程材料没有开展严谨的使用控制,也没有及时采用先进施工技术降低材料浪费量,在建设当中选择了价格高昂的材料,从而造成工程成本超出预测成本。此外,管理决策过失费超标,也就是在项目建设管理当中,决策人员因为粗心疏忽导致决策失误,或所指定的成本管理方案不够严谨,造成工程材料严重浪费问题,增加了施工成本。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优化方法
3.1招投标阶段
工程招投标阶段,需要对招投标文件进行认真审核和调研,针对招标文件工程量、业主要求,综合预测工程成本,为投标工作做好预先准备。投标企业不能一味地压低价格,要结合企业实际施工水平以及最低承受价格能力投标,否则会因为施工水平不足、成本控制能力不足,造成企业亏损,坚持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对招投标主要负责部门加强管理。
3.2工程方案设计阶段
工程方案设计阶段需要不断加强图纸审查工作,并针对图纸内容制订修正方案。拟定有关项目的调研报告。在此阶段,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材料、收集工程数据,将各项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特别是要对建材市场、技术策略进行调查,掌握建材市场的价格走向,还需要考察成本概算、风险评估、财务预审、筹资流程等各项内容。在建设环节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在能够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会审,针对有问题的部分给出补充建议和意见,避免在施工当中产生意外的经济损失。编制经济适用的工程建设方案,作业方案需要提出两种及两种以上,每个方案都要经过精挑细选,确保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并从诸多方案中选择经济性强、操作性强的最优方案。在施工方案选定当中,要着重关注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流程、施工程序,合理开展组织安排工作,科学选取工程作业方案,这样既可缩减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3.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开展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为了能够有效加强项目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需要根据施工方案预算、劳动定额、费用开支、材料消耗费用为标准,对工程施工预算成本和实际所需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贯彻“开源节流”的原则,做好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的控制工作。在工程施工中不断探索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强化施工功效的新方法,选择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的技术方案,提升工程建设中的作业空间。每个施工环节都要事先进行成本预算,并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的实际发生成本,成本控制人员做好现场巡查工作,避免施工人员浪费问题,如果发现浪费问题需要给予施工人员以及管理责任人一定处罚,提高自觉性。制定施工成本控制制度,要求在非施工情况下,必须关闭照明以及施工设备,不得空转;施工废水需要集中处理,并进行过滤二次使用。此外,材料成本控制也十分重要,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控制施工材料用量。制定施工材料领料制度,材料管理人员按照制度标准给施工班组发放材料,坚持节约原则,分期、分批限额领用,并对所领取的材料进行记录。积极采用新基础、新设备来降低材料消耗量。二是材料价格控制。在采购过程中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优的供应商。在采购前对建材市场进行调研,采购价格与网络供应渠道价格进行对比,同时考虑材料运输成本和实际成本,根据材料使用时间,结合材料价格走势图尽可能选择低点买入。
4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的管理手段
4.1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
在项目成本管理当中,其首要任务就是获得上级领导的政策支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对成本管理岗位的权、责、利三方控制,实现权责利的透明与统一。确保成本控制体系的规范性,严格控制成本割裂问题。项目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的主体,成本管理要结合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工作,加强成本规划,并赋予成本控制人员一定权力,构建奖罚制度,提高成本控制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成本控制力度,保障项目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做好成本控制方案的宣传工作,让施工实际发生成本和利益挂钩,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权责,加强成本控制机制的落实力度。
4.2强化成本控制体系
确保成本控制工作有序开展,强化成本控制体系,提升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项目管理要求每个建设环节都要列入成本控制体系当中,严格按照成本控制体系要求,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发生成本以及工程建设情况,对成本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保证每个成本控制环节都有章可循,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益。此外,为了有效落实成本控制体系与要求,要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监管部门,监管部门监督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情况,第一时间提出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要做好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完善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方法,对资源浪费问题严格禁止,确保工程建设成本在预算范围内。
4.3优化人员配置,合理缩减成本
在成本控制当中,人工费用控制同样占据建筑总成本的很大比重。在人员配置方面,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有效组织现场施工工作,加强各个施工组织规划,避免产生窝工现象。二是不断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建设效率。三是将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程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降低工费。裁减多余的工程管理人员,对机构组成人员开展合理调配,降低非直接性工程建设成本。推动管理部门朝向精干化方向发展,避免部分人员浑水摸鱼,提升建筑工程的人工成本,杜绝预算外的劳务费用开销。结合工程实际预算标准,合理控制办公费用以及非工程建设成本。项目管理部门的组成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程总量水平、施工复杂度条件,根据组织标准编制施工规划,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岗位需求定职,并根据职位要求选人,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还需要重视综合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降低工程建设中管理业务的成本消耗。
4.4做好培训工作,提升成本控制质量
任何部门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成本管理部门同样如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成本控制水平,还需要发挥人才的作用,这就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做好培训工作。构建管理人员培训体系,除了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案等内容开展专业培训外,还需要融入素质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培养、安全意识培养、岗位知识培训、成本控制培训等,这样才能够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确保成本控制质量。为了发挥培训工作效益,还要求建筑企业构建培训考核制度,对受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上岗证,要求每位一线工作人员都持证上岗,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晋升机会,提升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屡次考核都不合格的员工,要给予调岗或辞退,确保工程建设队伍的质量。
5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步入了高速发展期,提升了建筑行业间的竞争性。建筑企业想要在“价格战”中获得优势,就必须强化成本控制工作,通过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优化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成本控制质量等,以建筑工程项目为核心,抓住每个成本控制环节的管理要点,从细节抓好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效益,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范厚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探究[J].江西建材,2016(12):252-253.
篇7
关键词:环境保护思想;建筑设计;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进程的飞速发展,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也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由此引起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威胁,也严重制约着人类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各种施工行为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并尽可能减少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威胁,以促进人们生活的长治久安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新理念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由设计师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并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正是由于建筑设计涉及到了整个工程前期组织工作、施工开展、施工人员及材料、机械设备选择等,因此其设计理念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能源与资源损耗,做好建筑设计理念建设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大体说来,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新理念、新原则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由于建筑设计对于改造自然环境、建设人工生活空间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应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高度的和谐。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应是回归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更不是为了满足人们一时的居住而大肆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环境失衡。因此,建筑设计应将环保意识最为最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并在环境保护思想的指导下来进行建筑设计。
2、高度的环境责任意识
在建设设计的过程中,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并在众多矛盾中分析其逻辑思维过程,尽可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这种对环境保护、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应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与此同时,建筑设计师也应具备强烈的文化观念,将民族与个性、特色与内涵更好的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为人们提供具有大众观赏性质的建筑产品,弘扬建筑文化。
3、扎实的环境知识基础
由于建筑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学科,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建筑设计的基本物理原理,还涉及到文化、历史、艺术、施工技术、光学、电学、材料学等,涉及到的学科较为广泛,因此,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设计师也应具有基本的环境知识,并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学习符合时展需求的建筑设计知识,以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品。
二、在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为了能够使建筑设计更符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活动中,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营造自然生态景观,与建筑物相融合,但是也不能进行大肆的开发改造,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大范围污染。因此,在环境保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所进行的建筑活动,应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防止过度的开发改造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担。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积极对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探索。
1、确保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能够确保居住者的健康,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洁净,并有效隔绝噪音、辐射、磁场等因素对人身体的不良影响。因此,在设计中,要尽可能采用毒性比较低或者无毒的材料,例如在进行墙壁和吊顶粉刷时采用毒性含量较少的涂料,建材尽可能选择甲醛含量较小并最好使用陶瓷、硬木等硬装饰地面。在选择室内装饰材料的时候尽可能避免选择木料、纺织物、涂料等,防止其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对室内温度及气流应进行改善,以提升人体的舒适程度。对房屋结构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居住者对于阳光和通风的需求,并也也能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对于周围的噪音,要采用隔音效果好或者具有吸音效果的材料,防止其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节约能源主要是尽量少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而尽可能的选择天然的、无污染的能源。当前使用较广泛的天然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考虑到能源对建筑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能源,使建筑物的采暖、防风、照明等尽可能的利用天然能源,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对建筑的结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方面中,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等的利用,并且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对资源进行处理和使用,最好增加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还要考虑到建筑建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建材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尽可能的选用生产过程能源消耗较少的建材与本地的建材,减少建材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降低建筑对周围环境的负荷
绿色建筑的核心思想就是降低建筑物本身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轻对环境的威胁和破坏,尽可能减少垃圾、污水、空气等污染物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对周围环境负荷较小的材料,例如一些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性能较高寿命较长的建材、具有保健功能的建材等,并且尽可能选择组装较为便捷的建材来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与此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施工方法的选择,不管是在建筑物造型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室内结构的设计上都应选择便于施工的方案,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给周围环境中带来的环境负荷。
4、采用灵活的设计手法,满足经济适用原则
在面对众多不同户型的时候,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结构的改造,采用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来适应不同户型对于阳光、通风的需求,以提升建筑的节能环保特性。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经济适用原则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经济适用效果的强调与突出,通过设计方案来降低工程造价与后期维护费用,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维护周围环境的费用。
三、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建筑设计师承担着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应在建筑设计中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设计理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科学选择施工材料与工艺,并积极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设计策略,以促进建筑产品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以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健辉. 浅议基于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J]. 科学之友,2010,18:163+167.
[2]汤清泉.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J]. 民营科技,2011,08:296.
[3]白铁岭,伍安钦,薛文利. 浅议基于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J]. 河南建材,2012,05:141-142.
篇8
针对新城市区道路的特点,道路保洁是出发点,干净整洁是落脚点,降低运作成本是着力点。新扩大的道路保洁既要区别城市道路的保洁,又要让道路的保洁形同城市道路向外延伸的展示,达到既节省运作成本又凸现新城市区干净整洁的环境形象。新增道路的清扫保洁环卫作业可采用以下方式加以运作。
由环卫部门实施清扫保洁。
环卫部门按常规的运作方式,根据清扫保洁的实际工作量,组织人员清扫保洁,负责管理和考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由于用工须考虑福利、保险等,此方式运作成本较高。
由当地村居实施清扫保洁。
由于道路的保洁量不是太大,道路运输大多又是当地的村运,村居可以及时协调。清扫保洁要求由环卫部门提出,村居组织人员清扫保洁,考核由环卫部门实施,环卫部门根据实际的工作量和考核的结果拨付经费。此种方式运作,工作难协调,管理不专业,负责人和清扫人员与环卫部门不形成劳动关系,人员积极性不高,长期实施较难。
由牵头人实施清扫保洁。
环卫部门的环卫作业人员熟悉了解作业量及人员的安排和管理,由环卫部门选择现有素质高、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环卫人员牵头负责某一区域范围内的清扫保洁环卫作业任务,人员由牵头人自行组织,经费由环卫部门与牵头人结算。这种方式运作成本相对较低,清扫保洁人员与环卫部门不形成劳动关系。
由环卫保洁公司实施清扫保洁。
目前实施较多的是环卫的市场化运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组织专家对投标方的保洁方案和基价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环卫保洁公司对新扩路段清扫保洁。承包基价和保洁实施方案应是招标方最为关注的两大重要因素。按照清扫保洁面积和工作量及达到的清扫保洁质量要求,核定人员,再根据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及清扫保洁应支出的环卫设施添置、维护、垃圾清运等固定费用和运作管理费用确定基价核算实际运作成本。此方式运作成本最高。原因:一是环卫工人必须按公司运作享受福利、社会保险等;二是公司还须发生管理、税收、利润等费用。公司运作,公司变成了环卫部门的人,既是完成环卫作业任务的运动员又是对环卫工人和作业进行管理的裁判员。
新扩大的道路清扫保洁可采取以下形式,达到干净整洁的目标。
定期清扫与天天保洁相结合。
对于新城市区的道路,由它的特点决定了不同于市区繁华道路的保洁,可采取一周时间组织人员进行一到二次的清扫,以清除整个路面的垃圾;一周的其余时间采取巡回保洁,以清除重点的,显眼的垃圾。
提高意识与清除污染相结合。
对于新城市区道路,由于运输及市政、绿化、管网等施工经常污染道路,对于此类污染道路,一是实行污染申报制度,向环卫部门申报污染道路内容、线路、时间,清除道路污染的时间和达到的标准。二是加强巡查,提高保洁意识。对运输建材、渣土等车辆,引导他们采用密闭车辆、车轮清洗等办法尽量减少沿途抛撒、车轮带泥行驶等污染道路现象;对市政、绿化、管网等施工,要督促他们分段施工,分段清扫,避免大面积污染道路的现象。三是加强城管执法。对不申报、又不进行道路污染清除的施工和运输单位,要依据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篇9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就是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尽可能的利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来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绿色环保,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绿色环保指标,、。这种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建筑施工的环保和绿色化,能够有效的坚持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概念和运用就是坚持以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来减少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环保理念以及资源节约理念下的综合产物,是符合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技术。
一、绿色施工技术
1、绿色施工技术内涵
绿色施工技术指在工程的施工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来认真贯彻执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规范合理的操作方法,构建出一个符合文明施工、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等有关要求的施工模式。
2、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技术运用的意义
绿色施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取得更多的市场分额的重要依靠,尤其是绿色施工技术,更是对当前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巨大支持,是站在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技术改革。
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完工,若是抛开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就,那就只剩对环境所造成的巨大改变和破坏。尤其是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将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在人口、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社会,建筑施工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行业会与绿色环保产生对立关系,应用而生的就是绿色建筑施工的发展。它将建筑施工与绿色环保有效结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引用各种先进技术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消耗。这一施工技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它不仅将建筑施工技术作为管理的一部分,更是积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立一种环保的意识,极大的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运用
1、节材
由于我国对建筑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在消耗同等资源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建筑成就少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必须提高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节省建筑施工中的材料使用量。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在建筑项目施工前完善施工方案,利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减少材料消耗。在购进材料时,尽量选购绿色环保,质量好的建材,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建筑材料选够,对现场施工建材使用要加以管理和限制,有效的对购进建材进行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需要注意的是,对建材的节约是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为了节材而偷工减料。
2、节能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采取经济合理、社会接受、技术可行以及利于环境的措施,来降低能源的消耗或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可通过增强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利用墙体保温技术、门窗保温技术和屋面节能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应在施工现场选取功率和负载匹配的机械设备来施工,还应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方案,科学安排有关工序,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满载率,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来发电等,以完善建筑施工用能结构,减少使用石油或者煤炭等化石能源,以缓解用能紧张的形势,进而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3、节地
建筑项目施工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施工过程中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在不影响建筑施工的前提下减少建筑项目的施工用地面积。尤其要注意保护当地的地下管道、电线等基础设施,还要注意保护人文历史建筑,减少对施工场地的破坏。若需设置施工临时用地,必须遵循用地最小化原则进行施工操作,以提高施工用地的使用效率。若要铺设施工道路时,则应将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环状铺设方案,以减少道路占地面积。
4、控制扬尘
由于建筑施工使用到的多种颗粒状建材,若是控制不当,将会导致巨大的扬尘,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尤其建材的运输过程和混凝土的搅拌过程,都会产生巨大扬尘。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如提高运输车的封闭性,避免建材的散落,加强混凝土搅拌的机械化,避免人工的搅拌;在建筑施工场地用围挡围护,避免扬尘的散落,采取洒水、定期清理等措施对扬尘问题解决。
5、保护土壤
为了预防建筑施工导致土壤侵蚀或流失,需制定保护土壤的措施,对因施工导致的裸土现象,需及时种植草种,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因施工导致的地表土壤的流失现象,需构建地表水排水系统或加大植被覆盖率、稳定斜坡,以控制土壤的流失;对因施工导致淀池、化粪池等发生堵塞、溢出等情况,需及时委托相关资质单位进行清理;对于有害废弃物涂料电池等,应及时回收并交予资质单位进行处理,不可随意处理丢弃,以减少或避免土壤、空气及地下水受到污染。
6、节水及控制水污染
对水资源的俭约也是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建筑项目的施工是离不开水资源的消耗,如何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也是绿色绿色施工技术考虑的重要部分。在节水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不影响施工进展的情况下减少用水。二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使用,减少消耗。三是对施工用过的废水要严格排放,不能随意排放到水源和土壤中,避免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在一个建筑项目施工开展之前,要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质量检查,确定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在建筑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再进行一次检查,并与之前的水质数据进行对比,若是出现污染现象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在对水资源的节约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避免水污染,要对.排放水严格质检,满足排放要求后在排放。
三、结语
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同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将其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环保意识,跟进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才能走出一条建筑企业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曹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建筑科技,2011(15).
篇10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我局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有关事项,专门指派一名副局长分管该项工作,并安排2名工作人员长期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责任。
二是健全工作方案,确保有序供应。在对全县土坯房改造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预计全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共需水泥13.58万吨,通过招标,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万年青公司签订了供货框架协议,确定万年青贡江牌(系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P.C32.5袋装水泥为供应产品,限定供货期限为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供货价格:实行统一最高限价260元/吨,为农户到厂家提供的出厂价(含上车费),运输费用由农户自行解决,24小时开票装车。并实行票据管理,由各乡(镇)派人到县危改办领取“2012年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水泥专用票据”(5吨、1吨),票据实行实名制发放到农户,并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农户凭票和身份证到供应点提货,现金付款。各乡(镇)对每一户发放票据的农户信息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宣传到户,确保水泥建材有序供应。
三是督促扩大产能,确保足量供应。作为唯一指定供应商,县万年青水泥公司是一家今年初刚投产的新建企业,部分配套设施尚未全面完善,一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目前每天生产量为1000吨左右。为此,我局协同县工业小区管委会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快推进万年青水泥项目建设,督促完善生产线和辅助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确保水泥保质足量供应,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产品宣传工作。
四是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质优价廉。我局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万年青公司生产现场进行察看,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协调会同质监、建设、工商、环保、物价等部门采取日常监测、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水泥质量、供应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抵制囤积居奇、提高物价等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执行最高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