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方向范文

时间:2024-02-07 18:1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卫生方向

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 健康行为 相关 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63

1 职业学校学生健康行为涵义

健康行为这一概念最早由Kasl等于1966年提出,认为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行为。Rice认为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多采取的积极行动,它包括改变危险生活方式,消除健康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及无保护等),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如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等)以及遵从医生指导等行为,是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人类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运动锻炼,规律生活,戒烟限酒,心理健康,意外伤害和环境污染防护,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健康教育卫生常识的知晓及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远离、洁身自好等。可见,健康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产生比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中专班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200人,随机发放问卷200份,无效问卷6份,可用问卷194份。

2.2 研究工具

在李克特量表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职业学校学生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考察学生在不同户籍、性别的被试的不同的健康行为相关级差异。本问卷内容包括: 28个题目,7个健康行为维度即饮食、习惯、体育活动、心理健康、饮酒、抽烟、网络。其中饮食维度6题,习惯维度8题,体育活动维度2题,心理健康维度4题,饮酒维度3题,抽烟维度3题,上网维度2题。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有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五个层次,反向计分题目共16题。统计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关于健康行为诸因素的学生户籍差异

不同户籍学生的健康行为差异表明:农村与城市在习惯、抽烟两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习惯上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习惯好。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抽烟少。在其他维度上未见差别。

3.2 关于健康行为诸因素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健康行为差异表明:饮酒、抽烟在性别方面显著差异,但男生明显比女生在饮酒、抽烟上多。在其他维度上未见差别。

4 讨论

4.1 健康各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第一,饮食与习惯、心理健康、饮酒、抽烟、网络呈显著正相关。习惯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习惯好心理健康则好。第二,体育活动与饮酒、抽烟呈显著负相关,体育活动越少饮酒抽烟则越多。饮酒与抽烟呈显著正相关,饮酒多抽烟则多。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及心理健康的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运动、心理卫生等方面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

4.2 职业学校学生健康行为在城乡地区上存在差异

本研究表明,城市的生活习惯较好于农村学生,而农村抽烟学生较少于城市学生。以往研究显示,在职业学校学生中经常抽烟、饮酒者占5%,偶尔的占3%,其中来自城市的学生抽烟饮酒者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原因有助兴、消愁、受他人影响、炫耀、谢恩等等。城市的学生相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经济较为富裕,零花钱较多,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零花钱,结合心理方面的炫耀等因素,使得城市学生抽烟和饮酒的行为较多。另一方面,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城市的学生就是在家长的饮名酒抽名烟这种环境下长大,受到家长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开始有饮酒抽烟的行为。

4.3 职业学校学生健康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本研究表明,学生健康行为在性格上差异,男生明显比女生在饮酒、抽烟上多。以往研究显示,每周不少于(2次)者男生占12%,明显多于女生1%。在日常观察中也发现,在学生聚会时,男生主动敬酒,平时生活主动吸烟的次数较多,以表达谢意。当今的新词汇“中国式的吸烟文化”“酒桌文化”俨然成为了当代职业学校学生影响健康行为的避风湾。职业学校学生常常以吸烟能给人灵感来说自己抽烟的理由,抑郁、无聊、上网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会嘴里叼着一支烟或者用“借酒消愁”来表达饮酒的状态。

5 结论

第一,饮食习惯越不好,则习惯、心理健康、饮酒、抽烟、网络习惯越不好。

第二,生活习惯越好,则心理健康状况越良好。

第三,农村与城市学生在习惯、抽烟两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别,农村学生抽烟少,但是生活习惯较城市学生差。

第四,在饮酒、抽烟方面性别不同也有差别,男生饮酒抽烟的较多。

6 解决方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预防与干预相结合,教师与家长和社会相合作:

第一,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校园心理活动月,向学生宣传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健康行为,不良的健康行为会带来什么样得后果。

第二,对于职业学校抽烟喝酒等不良的健康习惯应该主动干预,严肃对待,通过一些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干预。

第三,在心理健康和行为的问题上,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该积极沟通,除了给学生开设心理课程以外,还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学习正确的心理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教师和家长也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篇2

关键词: 卫生理化检验 本科毕业论文 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2]。下面就如何组织实施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总结和探讨。

一、毕业论文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质量;不少学生没有按预定的毕业论文计划开展工作,以致相关材料、工作进展记录、时间上的安排都无法跟上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实现毕业论文工作由“重规范”向“重质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因学生就业、实习、考研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影响。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并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又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经费的短缺使毕业论文的实施难度加大。

大部分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应充分重视此类情况,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二、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

1.结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卫生理化检验采用的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卫生理化检验中。目前,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理化检验正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已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卫生理化标准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颖的分离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压容器萃取、超临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较常规的前处理方法省时省事,分离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析仪器自动化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检验程序的设计、优化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检验工作大大简化,并处理大量的例行检验样品。例如蛋白质自动分析等,可以在线进行样品的消化和测定;测定食品营养成分时,可以采用近红外自动测定仪,样品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进样,通过计算机系统,即可迅速给出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装载了自动进样装置的大型分析仪器,可以昼夜自动完成检验任务。

仪器联用技术在解决卫生理化检验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联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仪器连接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等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已经用于水质、食品、空气等样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和多种有害元素等的同时检测,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二因、氯丙醇、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的检测。

近年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全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过去需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样品、试剂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检验,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仅用微升或纳升级的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数十或数分钟)即可完成大量检测工作。目前,DNA芯片技术已经用于转基因食品等样品的检测,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卫生理化检验中逐步得到应用,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试剂用量,成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检验方法。

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仪器联用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领域。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既保证课题的分量与难度适中,又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使毕业论文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2.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进原方法。通常应该对影响分析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步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1)检测条件的优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或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优化的条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优化的条件有合适的显色反应、显色缓冲液种类和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气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进行选择,然后对柱温、气化室温度、载气种类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氢气和空气的流速等条件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需要选择的也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再对流动相的组成、酸度、流速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必须考察在所选择的最佳色谱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分离情况。

(2)校准曲线的绘制。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测定时,所配制的标准系列,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应在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二者的区别在于标准溶液的处理步骤不同。在绘制工作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和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中省略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样品的前处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之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消化或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对于金属元素或无机物的检测,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湿消化处理样品,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可以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振摇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样品的分离和净化,可以选择并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液相色层分离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扰试验。

根据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成分进行试验。通过干扰试验,可以确定干扰组分的允许浓度,通常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成分,以测定值变化±10%作为是否产生干扰的判定依据。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5)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说明方法的适用性。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给出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对照等方法学指标的评价。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要重视毕业论文的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工作,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保证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实施。对于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毕业论文,尤其应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题目不宜过大,以免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定目标,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0,28:229-230.

篇3

[关键词] 血液透析;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 R459.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077-0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以低血压为特点,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伴出汗,头晕眼花,哈欠,腹痛,乏力及四肢某部位肌肉抽筋,便意或便失禁等。2006年1月至6月我院血液透析室共进行了2 000次血液透析,曾出现100次低血压,全部及时得以纠正。本文针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低血压现象分析其主要的产生原因,并初步提出防治的原则。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0~76岁,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1.2透析方法

德国产Fresenius4008S及4008B型透析机,进口血仿膜及铜膜器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及颈内静脉,股静脉临时插管,全身肝素化抗凝,每周透析1~3次,每次4 h,每次脱水量0~6 kg,血流量150~260 ml/min。

1.3低血压情况

100次低血压现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肌肉痉挛,重者可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障碍等。其中一部分为透析早期低血压,发生于透析开始后数分钟至1 h,多发生于老年人。一部分发生于透析中后期,与超滤量有关,当体重的增加超过未透析前体重的3%时,低血压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占发生低血压总数的60%以上。

1.4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抢救

①减慢血流;②减少或停止超滤;③吸氧;④快速给予50%葡萄糖40 ml或生理盐水100~150 ml回输,降低透析液温度,提高透析液中的钠浓度;⑤上述处理无效后,可使用抗休克活性药物,加用多巴胺,间羟胺静脉滴注,低血压均可纠正[1]。

2 结果

100次低血压,其中习惯性透析早期低血压者,上机时给生理盐水100~150 ml补充体外循环所致的血容量不足,防止低血压的发生。习惯性中后期低血压者,采用可调钠透析,有效地预防了低血压、乏力、抽筋、心动过速等血容量不足症状的发生。

3 讨论

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1 有效血容量的减少

透析早期低血压,发生于透析开始后数分钟至1 h。多见于老年体外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的透析诱导期患者,其原因为体外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而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低下,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所致,此种情况可在上机时给生理盐水100~150 ml补充体外循环所致的血容量不足,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3.2 透析速度与体液变化

透析中后期低血压常见,透析中需清除透析间期体内潴留的水分,这些液体首先来自血浆,然后液体从组织间隙进入血管系统(此过程称为血浆再充盈)来补充血浆容量。超滤速度过快,大于血浆再充盈时间,使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发生低血压。此种情况可采用可调钠透析。根据溶质扩散原理,透析开始时透析液钠浓度高于血钠浓度,钠由透析液侧进入血液,血钠浓度逐渐上升,弥补因透析过程中尿素及肌酐的清除而导致的血浆渗透压的下降,甚至可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缩短血浆的再充盈时间。但如果全程高钠透析可导致透析间期口渴,多饮和体重增长过多,另外长期高钠血症可导致高血压发生或加重,并对心功能造成影响。所以要采用透析液钠由高到低变化。当透析液钠逐渐下降,低于血钠浓度时,血钠进入透析液,血钠浓度逐渐恢复。可调钠透析,透析液钠浓度起始148 mmol/L,终点138 mmol/L,呈指数下降,线性下降或脉冲型下降,与同等数量的普通透析(钠=138 mmol/L)病例比较,低血压,乏力,抽筋的发生率均较普通透析患者要少[2]。

3.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慢性透析患者50%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颈动脉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弧存在缺陷。病人典型临床表现是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血液滤过治疗能使压力感受器反射弧能力改善,可使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减少[3]。

3.4 其他因素

透析过程中采取低温35.5~36.0℃,可使外周血管收缩,提高外周阻力,避免低血压;应在透析后期避免进食;透析当日暂停抗高血压药物以及使用血管加压素等。

综上所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可有效防止低血压发生,保证患者平稳顺利地进行透析。

[参考文献]

[1]古平.尿毒症患者血透后长期低血压3例[J].临床内科杂志,1996,13(3):48.

[2]左力.可调钠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9,8(5):28-30.

[3]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5.

篇4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2011年1月-9月对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8例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实施前发问卷调查一次,以后每季度对48例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前后患者抑郁程度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结果 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实施前与一个季度后无明显差异,随着健康教育的重复,三个季度后患者与实施前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一个季度后与实施前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个季度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和家属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大大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保持良性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维持性血液透析;生活质量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替代方法之一,但仍不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在透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以及疾病本身引起的高血压,贫血,纳差,乏力,皮肤瘙痒,腹水,皮肤外貌的改变等症状和心衰、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生理、心理、睡眠均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标非常明确,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1]。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保报销制度的改革,大多数患者能坚持规律透析,对治疗充满信心,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思想,促使患者和家属更好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加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透析质量达到最佳状态,提高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9月在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大专文化3人,初中以上文化27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8人。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5.6岁。透析时间3个月-12年。48例患者均意识清醒,有正常的认知功能,能正确表达。

1.2 方法

1.2 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利用透析时间随机口头宣教和休息室出黑板报,列出含钾高的食物。

1.2.1 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治疗阶段、病情变化、典型不适症状、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装订成健康小手册。

1.2.1.1 健康小手册前10页主要介绍血液透析的基础知识、目的、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体重控制,各种不同血管通路维护知识等。后面利用表格形式以周为单位,内容包括患者的血压、体重、服用药物的用量,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每日饮水量,蛋白质摄入量,血管通路情况,建议参加的社会活动,均予以说明,教会患者和家属填写表格。以及出现不适时或有任何疑问与工作人员联系的电话号码。并发下健康小手册带回家与家属共同执行。给予患者和家属进行系统、动态、连续而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1.2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患者及其1-2名家属参加学习相关知识,指导表格的填写,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提问,针对共性问题开展讨论,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护士也可以提出问题让患者及家属回答,对于积极回答或回答正确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1.2.1.3 如病情平稳,每周评估一次,如有病情变化,则及时评估,根据病情调整健康小手册内容。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掌握病情动态,有力地督促与鼓励患者和家属坚持遵守医嘱。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的能动性,有资料显示,在家属的配合监督下患者能更好地执行医嘱。积极配合水、盐、体重的控制,用药管理,营养搭配,作息时间,运动,心理调适等。

1.3 评价方法: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前1月初发问卷调查一次,以后每季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采取Zung抑郁量表调查,按量表的标准以总分40分判定为抑郁状态,40分判定为无抑郁状态。第二部分为自制表格,内容包括饮食,饮水,体重控制、遵医行为、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家庭关系、血管通路维护知识等,均为选择题。共发放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抑郁情绪实施一个季度后与实施前无明显差异,随着健康教育的重复,三个季度后患者与实施前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一个季度后与实施前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个季度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能力显著增强。

传统的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能动性,是医护人员以灌输的形式给予知识教育,让病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接受,而通过持续改进健康教育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反复讲解,为病人量身定做健康小册子,利用简单的填表方式,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到病情记录中来,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掌握病情,有问题可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及时得到指导。促使患者主动了解病情及相关知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配合医生指导,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有效减少心衰、心律失常、内瘘闭塞、透析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而从表中可看出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后患者抑郁情绪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随着健康教育的重复性和时间的延长,反复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可得到有效提高。

3.2 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可更有利的获得家庭支持。

通过组织家属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不定期的与家属电话联系沟通,让其了解医务人员对其亲人的关心和爱护,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对病人的管理,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3.3 通过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可促进医护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运用健康小手册,并及时给予评估,可及时发现重点、难点问题,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再反复、系统的指导患者及家属。促使医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4 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可促进医患关系.

通过医务人员反复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务人员对其的关心和重视,改善护患关系,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透析环境。

4 小结

透析患者中抑郁是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且知识缺乏,通常表现为持续的压抑心情、自卑、失望。心理问题绝对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透析质量也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3]。通过持续改进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和家属反复地宣教,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多的保健知识和心理支持,并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可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4]。所以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并持续改进,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师爱枝,方江胜.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7):552

[2] 刘彩玲,张月玲.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月刊》,2010,3:49

篇5

【关键词】药剂专业;课程体系;调整

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原已形成的“学训结合、技能为本,随岗提高”“2+1”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兼顾了知识与技能的一体化,但在课程建设中,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方向,与专业培养定位有一定偏差。通过对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结合培养定位确定“学岗融通、项目训练、顶岗实习”“2+1”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研结果,确立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领域及工作任务。通过研讨、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改革目前涉及面宽,针对性不强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结构为核心”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培养定位

1.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

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医院(乡镇卫生院)药房及药剂科、医药公司、社会药房、药检机构等;核心就业岗位有药品调剂、药品制剂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等。

2.药剂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定位

药剂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检验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

二、药剂专业学生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1.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

①具有药用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疾病概要等基本知识与技能;②具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学、药品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③具有药物开发、生产及药动学、药效学的基本理论及药物的专业知识,并了解最新进展;④熟悉国家关于药物的生产标准、质量控制、药品营销等方面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⑤具有职业资格考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⑥具有药剂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2.专业方向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药学服务方向:①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能开展用药指导和宣教工作;②具有一定的药剂知识,在职业药师的指导下,能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工作。

药物制剂方向:①熟悉一般原料药、常用制剂的基本生产过程,了解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使用技术;②具有常用制剂、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常用制药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方法;③熟悉药事管理知识,具有了解国内外新药进展信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了解国内各类药品市场信息的初步能力;④了解GMP的相关知识和质量检验方法等。

药品检验方向:①掌握药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检验能力;②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食品、药品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和质量检验等工作。

药品营销方向:①了解我国药品市场运作的特点,熟悉药品销售的基本程序;②具有药品流通企业的采购、销售、质量检验、仓储管理、物流等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③具备在药品营销部门开展用药咨询、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能力,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区药剂服务等工作。

3.素质要求

①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体魄健康、行为文明。

④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药剂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1.药剂专业课程的增设及删减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及发展的宽口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将原来执行的医院制剂方向的课程体系拓展为药剂服务方向、药物制剂方向、药品检验方向和药品营销方向。相应地增设职业方向课程,调整拓展课程,删减针对性不强的课程等,如增加“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删减“药用植物学基础”,开设“社交礼仪”等。在选择课程时,既要考虑学生就业需求,又要考虑职业生涯发展因素,还要考虑学校教师、实训等具体条件及组织教学实施的可能性。

2.药剂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及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选择《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为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参照国家职业药师考试和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就业岗位上岗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全程德育渗透。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中职毕业证外,毕业前还需通过考试获得以下其中一种资格证书。

表1:岗位及资格证书

3.药剂专业的四个课程模块

根据培养方向及能力结构,对所开设课程进行重新归整。将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整合为职业基础课程模块;根据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对应典型工作任务为原则,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按照药剂服务、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四个职业方向能力要求,整合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围绕职业活动这条主线,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设置顶岗实习模块,形成“融知识、技能,理论、实践于一体,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结构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框架。

表2:药剂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4.药剂专业课程教学时数的调整

根据市场对药剂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培养及学生基础素质,对课程教学时数进行调整。适当减少社科类课程教学时数,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使实验、实训课时接近60%,顶岗实习达1800学时。

5.药剂专业课程开设的顺序

根据知识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第一、二学期开设职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四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加设职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技能;第五、六学期全部安排在行业一线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锻炼,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与职业能力,实现毕业后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篇6

为加快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出台了《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 1198号),正式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从2010年开始,分三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大批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学生。学生在校期间每生每年补助6000元学费,毕业后必须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

一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但是,对于免费医学生来说,其职业方向已经基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定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由此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以求独特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免费医学生毕业后将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他们由于就业方向明确、就业岗位有保障、就业压力轻,导致他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

自我定位模糊,自我认识片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自我定位、自我认识即对自身做全面的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免费医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方式比较单一且不科学。要么是通过单纯的测试认识自己,要么是通过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来认识自己。在自我定位和自我认识上,要么过分肯定自己,要么过分否定自己。没有结合自身的心理状态、专业前景等因素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对专业认识不够清晰。许多免费医学生抱着“毕业后工作有保证”的心态,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没有很清晰的概念,甚至对未来发展领域也缺乏必要的了解,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不够端正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有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并非自身所喜爱的专业,因而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导致他们忽视了自身的发展,从而忽视针对其自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对职业定向的概念误解。对免费医学生而言,其职业定向化关系着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一些免费医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业成绩落后,影响了他们的未来的竞争力。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其职业定向不是人生的定向,仅仅是六年职业定向,而大多数同学由于对职业定向概念的错误理解,导致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发展规划的错误认识。

二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当代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以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择业,通过努力使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变成现实。因此,对免费医学生来说,其职业生涯规划也同样重要。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因此,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关系免费医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关系到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免费医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免费医学生没有就业压力,毕业后工作有保障,但是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免费医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并客观地分析环境,帮助他们做好职业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特殊群体的免费医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职业定向化的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免费医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对其人生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医学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来说,做好免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工作也显得相当重要,有助于国家免费医学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

有利于免费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层层推进,人生最高的层次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免费医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他们只有在社会中寻求和争取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质,体现自我价值。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免费医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而且可以帮助免费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升自己,为服务人民、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免费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免费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坚定免费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对于免费医学生来说,他们的职业理想就是毕业后奉献基层,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但是,免费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比较模糊,比较脆弱,需要不断的坚定。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自我分析、挖掘,深入、客观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理性地进行自我定位,寻找符合自己的生涯路线,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有利于增强免费医学生的职业准备意识。免费医学生作为我国免费培养的医学人才,肩负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应该树立起准确的职业准备意识,明确当初报读医学专业不是为了免交学费,减轻家庭负担,也不是为了顺从父母的意愿,更不是仅仅养家糊口,而是要真正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真正担负起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激励他们为将来的目标做好准备。

有助于我国免费医学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我国从2010年开始培养免费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对于我国免费医学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带来不利因素。在免费医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免费医学生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助于弥补我国培养免费医学生政策的不足,有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对免费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加强免费医学生对免费医学生政策的理解,更加坚定他们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信心和信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函〔2010〕513号.

[2]路正社.免费师范生就业定向化分析及对策研究———如何使免费师范生走向基层留在基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3]李昶.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01).

篇7

【关键词】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38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发展,还可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体现现代化教育中终身教育的理念。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教师而言是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教学工作当中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落脚点。长期以来,我国的免费医学生由于受到“定向发展”的影响,在学习与工作时显得被动、茫然、缺乏自主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因此,对免费医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展开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免费医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帮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进行明确,从而对免费医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工作目标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实际情况中,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紧缺,医疗人员素质较低,且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这些问题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免费培养医学生是近年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之一,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免费医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对其自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以自身的实际况为依据,结合现实中的机遇与制约因素,确立职业目标、职业方向和发展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但对于免费医学生而言,其职业方向在确定专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其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免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一般比^淡薄,其原因是学生毕业后就回到定点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其就业方向在毕业前就已经明确,就业压力较小,就业岗位固定,导致他们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足。

(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却需要在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审视当下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然而当下的许多免费医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并不全面,在专业选择前对自我的定位及分析不够全面,部分学生的选择都只在亲友或老师的建议下进行的,并未结合自己的心里状态与专业前景,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存在着偏颇。

(三)许多免费医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前,对于所选专业的认识并不到位,抱着毕业后即可参加工作的盲目心理加入到免费医学专业的填报队伍当中,对所选专业缺乏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对专业的就业前景及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够明确,因此,在学习时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些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合理性,影响到免费医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开展。

(四)误解职业定向的相关概念,对免费医学生来说,职业定向会对其未来的确切发展方向造成影响,但部分学生为了就业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医学知识的热爱程度不够,学习动力缺乏,因此,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这会严重影响其未来的竞争力,职业定向并非是人生定向,对于这一概念的忽略很容易导致免费医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设计不合理。

三、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相关对策

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免费医学生向成功迈进的第一步,深刻影响着其人生的发展道路。针对免费医学生当前职业生涯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现提出解决措施如下;

(一)加强自我认识,了解自身发展需求。每个学生在选择专业前都应对自身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更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发展目标,不能因为某些主观或客观原因选择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

(二)加强对专业的认识,许多免费医学生之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选择专业前对将要学习的专业了解不够,因此,学生在选择免费医学的相关专业前,需要对专业进行全面的审视和透彻的掌握,确定该专业为正是自己要学的专业后,再进行填报。

(三)对于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来说,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不仅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推动国家免费医学教育政策的实施。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当对免费医学生开展适当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坚定其职业理想,帮助免费医学生树立奉献基层,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

(四)学校要注重免费医学生职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人文关怀,在开展免费医学生的教育工作时,渗透诚信教育,加强理想教育,帮助免费医学生客观审视自己,全面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特点,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客观矛盾与内心冲突,增加心理辅导,帮助免费医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结语

免费培养医学生是近年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之一,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免费医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对其自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学生在就业时的指路明灯,对于免费医学生来讲,其指导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免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满足新时期下社会与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一、办学层次的高等性

我国的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大多是近几年在中等卫校的基础上单独或与其他职业学校合并升格的。虽然体制升上去了,但是,长期的中专教育、中专管理的理念仍然在人们的头脑中烙上很深的印迹。教学的安排、教育教学的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都很难摆脱中专层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新升格的高等卫生职业学院必须自上而下从领导到群众,从教师到工作人员进行理念大转变。

1.人才观的转变。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性,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确定后必须要对学生全面实施人文教育,提高培养人才的层次和品位。改变以往中专层次一味突出业务知识素质训练的观念,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基础、人际沟通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学生人格的塑造,把他们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创新精神、创业素质的培养相提并论,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

2.质量观的转变。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教育形式,根据招收学生文化起点的实际状况,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事求是地确定质量评价标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抛弃过去“精英教育”的传统观念,和只强调理论卷面成绩的高分,不管操作技术技能是否达标的做法。

3.教育观的转变。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知识、有技能的卫生专门人才的。因此,应该尊重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办出学校自身专业特色、专业品牌,必须打破以往中专卫校统得太死的格局。彻底改变过去全国几百所卫校“一个计划、一个大纲、一个进度、一个模式”的“千人一面”的传统做法。

4.服务观的转变。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发展为动力,以依托行业为支撑的,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因此必须打破中专办学时的“等、靠、要”,主动调研市场,调研行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主动加强与我国西部地区联手,主动为向国外卫生人才输出服务,拓展办学思路,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宽广大道。

另外,高等卫生职业院校不能为了迎合大众心理,拼命地扩大教育市场,盲目追求在办学目标定位上向高等医学院校看齐,这样就会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上也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办学方向的职业性

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是十分明显的。是面向医、药、卫生行业服务的。除了医学类以外,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专门人才都是需要培养的。特别是我国一旦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策略,必将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的职业技术岗位和良好的契机。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周期短、专业适应性强、服务行业快等特点,我们必须紧贴行业实际、紧贴群众需求、紧贴社会发展、紧贴区域经济增长实际,在专业设置方面,在学生的就业岗位上与时俱进,并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很好的驾驭市场,服务社会。采取两手抓的做法:

一手抓住传统专业,做大做强,办出特色。我国护理专业领域紧缺性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全面实施以后,各校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以护理专业的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在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两方面加大投入,制订特殊政策,引进高层次、高学历、双师型师资,充实、调整、完善师资队伍。争取资金,建成了融见习、实训、实验为一体的,先进的、现代化的护理实训中心。同时还深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为广大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社区护理工作者。另外,还应引进国际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教育理念,开办涉外护理专业,与国际护士培训认证中心联合办学,为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向国际输出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在护理专业建设的引领下,药学专业、影像技术专业、检验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一方面抓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引进高层次教师、深化课程改革、增加课程模块、拓宽就业岗位;一方面主动进行社会和行业的专项调研,寻求药厂、影像设备等大型生产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新路子。

另一手抓住新专业开发,立足区域、面向全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医疗战线面临新技术的挑战,如: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扫描、多普勒超声扫描、电脑网络等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医院数字化系统的开通等等。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必须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如增设康复技术专业、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专业、医学信息技术专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老年保健专业、妇幼保健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等等,保质保量地为社会、为行业、培养合格的急需的卫生技术专业人才。

三、办学方法的技术性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技术的训练和培养,适应他们将来就业岗位能力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卫生高职培养的毕业生比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更具有与社会要求贴近的紧密度,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不同层面的需求度。这也是卫生高职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但如何突出办学办法的技术性?就必须:

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技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必须要打破传统医学教育以学科为系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做到:合理取舍、优化组合、贴近行业、贴近岗位,突出专业技能、突出核心能力,形成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大刀阔斧地缩减医学基础课程,缩减理论课、缩减论证性实验课,增加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时,确保在校学生全过程的培养是围绕着专门技术应用的培养培训上,让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完全上岗顶班。

2.建好实训基地,配好实训导师。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方法的技术性,必须要有满足学生训练的基地作为物质条件来支撑,必须配好“双师型”实训导师来指导。卫生类高职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人,其技能性要求更特殊,更高。除了利用院内实训中心以外,在校内明确实训导师,尽量多的从临床第一线引进“双师型”实训导师。对每届学生专业技能严格训练,逐个、逐项把关;生产实习阶段在校外实习医院,聘请各实习医院科室副主任、护士长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每个科室严把出科考核关,凡实习生操作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毕业考试,必须补实习,待考核合格后方可准予毕业。这样就能在校内、校外共同营造学生人人重专业实践,个个注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

篇9

[关键词] 就业意向;护生;社区;综述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a)-0140-03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munity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LI Jia-jia

Tieling Health Career Academy of Tieling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Tieling 112008,China

[Abstract] Community nurses is a nursi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engaging in community nursing work in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is the backbone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One of short boar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 China is the shortage of nursing talent.The plasticity of students at the school of nursing specialty is strong,and they were selectedas a new force of timely replenishment of numbers of nurses after graduation.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ing the community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has important meaning inten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argeted community nursing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students and enhancing community employment intention.Study status of impact factors of employment intention in community nursing students i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dividual factors of nursing students,community nurse occupation characteristics,social influence factors and so 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mployment intention;Nursing students;Community;Review

社区护士是指在社区卫生机构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1],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干。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短板之一是护理人才数量缺乏,在职社区护士改行多、临床护士转社区护士少、护理专业毕业生社区就业少,是社区护士短缺的三大最主要原因[2]。前两种原因研究方向都立足于在职护士的职业稳定性,而后者则针对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校生可塑性强,可作为新生力量及时补充社区护士数量。调查护生社区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对今后在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职业教育,增强护生社区就业意向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影响我国护生社区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护生个人因素

1.1 家庭背景

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护生,就业时要考虑减轻家庭负担[3],独生子女要考虑父母的赡养,而家庭条件好的护生对经济收入无顾虑。护理专业女生居多,依赖性强,自主性差,在就业决策时易受他人意见影响[4]。农村护生信息来源相对狭窄,在就业决策时更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5],且希望以就业为渠道进入城市生活。

1.2 对社区护士的认知

护生可通过教师授课、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了解社区护士职业的工作状态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今后自主选择社区就业信息基础[6]。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在我国起步晚,群众认知程度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对侧重于医院就业的传统学科感兴趣,对侧重于公共卫生的新兴学科不够关注,只是被动了解[7],导致认知不全面。我国社区护理入门把关不严[8],现有的社区护士一部分从临床淘汰、年龄偏大,另一部分刚刚毕业、经验缺乏,导致整体素质偏低,自身提高意识不够,工作内容只在低水平局限重复。在校护生对工作抱有很高期望,上述工作状态使其认为“做社区护士将学无所用[9]”。也有很多护生认同社区护理前景好,对社区护士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毕业后不愿意直接到社区工作,仅把社区护士作为“备选项”,而优先选择其他岗位[10]。

1.3 对自身能力的评估

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广泛多样,因此“社区护士即是全科护士”,要有综合护理能力;社区护士工作深入千家万户,具有较高的自主性,要有应对突发事件和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1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相关的经验教训以及榜样都不多,要有自主学习新知识和采纳各类信息的能力,在摸索中进步[12];工作时既要与上级部门联系协调,又要与护理对象交流互动,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13]。目前,我国护理理论教育侧重于临床,实践环节也缺少社区护理专门训练[14],导致护生的知识结构不利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1]。由于相关知识储备缺乏, 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必然会影响其社区就业意向[15],担心自己不能胜任[9]。有些护生打算先到医院积累临床经验,综合能力提高以后再到社区工作,说明护生认同社区护士职业,也认同护士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才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4]。

2 社区护士职业特点

2.1 工作状态

我国的社区卫生事业处于发展初期,工作环境不理想、设备不足[16],导致社区护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无法体现职业价值。我国社区护士与居民人数的比例是1∶2.3万,社区护士与医生人数的比例是0.7∶1,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理想比例1∶2600和1∶1差距很大,社区护士人数严重缺乏导致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社区护理工作主要由护士独立完成,主观能动性强,挑战性大[17],锻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比临床护理工作更能够发掘护士自身的潜力,但目前社区护士的自主性工作仍受到诸多限制,缺少政策支持。社区护士的工作性质属于全科医学范畴[15],需要更广泛的医学知识作为工作基础,难度更大[9],而社区居民对护士主动登门进行家庭访视普遍不接受、不习惯、不合作的态度,使社区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另外,社区护士须对居民上门服务,工作时间不固定,存在人身安全风险。也有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压力较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对社区护理理念的推广和普及仍显不够;另一方面是护生仍然对从事社区护士的实际难度认真对待并予以重视[18],有轻敌思想。

2.2 工作的价值体现

社区护士学历、职称普遍比临床护士低一些,工作单位经济效益也比临床医院低一些,导致社区护士的福利待遇均比临床护士低[17]。相比临床岗位,社区护士资质积累浅,外出培训机会少,职业竞争实力差[9],被认为是“没前途”的职业。部分护生虽然对社区护士产生兴趣,但为了更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和职称晋升机会放弃社区护理[17]。很多护生认为,如果社区薪酬职称待遇能够不低于临床,其愿意考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1]。

2.3 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同,工作期望值不同,所承受的就业压力也不同。据统计,目前我国在职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13],占半数以上。在对社区护理的意义和社会地位的认同方面,本科生比专科生更消极[19]。本科生就业资源丰富,不愿选择社区护理工作;专升本学历护生大多数经历过就业困难,愿意考虑社区护理;高职护生就业压力更大,更愿意从事社区护理[20]。

据张彩虹等[3]调查,各院校各年级间社区就业意向无差异,是否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对社区就业意向无影响,说明学校教育没有在学生中造成良好影响,为社区护理队伍的壮大做好铺垫[21]。学校设置社区护理课程的实习学时及内容少,学生只能脱离实际地死记硬背,对单纯理论学习也缺乏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良,影响护生对社区护理知识的掌握[8],说明单纯理论学习效果不好,学生缺乏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切身感受和实际锻炼,应加强社区护理实习[16-17],但很多院校的实习计划中并未安排社区护理内容[17]。

3 社会影响因素

3.1公众的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职业价值定位、追求、选择的一种倾向[22],对择业方向有很大影响[23]。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择业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逐渐由注重实际收入的“经济实惠型”变为注重职业抱负的“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公众整体价值取向制约与支配着护生个人职业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护生认识到只有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竞争的社会[5]。有些人认为社区护士职业发展空间大,能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与临床护士的“治已病”相比,社区护士的“治未病”对居民健康更有意义;也有些人存在功利化倾向[24],只注重经济收入和职称晋升等具体收益,认为“社区护士的地位比临床护士低”[5],无法实现人生价值[6]。

3.2 公众的具体就业取向

李玮等[25]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士工作,说明随着公众认识程度的提高,护生逐步对从事社区护士工作持认可态度,但当面临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两个岗位,需要护生作出就业选择时,其仍然更愿意去临床医院工作,说明护生认为临床是更好的就业去向。公众的就业取向已形成定势,认为低成本、高回报、低风险的工作是就业的最佳选择,社区护士这一职业还未被公众就业取向认同,导致护生个人就业视野受限,择业面狭窄[6]。我国护理人才一直缺乏,但很多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导致大批不称职护士下岗,出现人员相对“过剩”的现象,使职业稳定性成为影响护生就业取向的主要指标[26]。

3.3 政策制度支持

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重心正逐步向社区转移,未来将有大量护理人员从事社区护理工作[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政府拨款公益性单位,各项工资福利主要依赖于国家资金投入,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度可影响护生的社区就业意向[9],因此,政策保障有力和资金及时到位是吸引优秀护理人才社区就业的重要因素。学校、社区、政府的积极态度也对护生社区就业意向有直接影响。学校应充分利用便利条件,创造机会,使招聘途径畅通,引导护生进入社区工作[8];社区应积极配合各级部门,提供平台,充分接纳,使护生看到明确的就业方向[7];政府应注意政策导向,加大对社区护理的政策倾斜,完善设施,宣传指挥,使社区护士受到应有的回报与尊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Z].2002-01-08.

[2]王芳,朱晓丽,丁雪.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2):108-110.

[3]张彩虹,何国平,王秀华,等.3所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57-760.

[4]谈学灵.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向调查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1,25(11):2857-2859.

[5]高金玲.护理本科毕业生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118-119.

[6]董方虹,蔡碧娥,徐建美.山东省本专科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20):6-9.

[7]张迪,吉文晶,丁亚媛.对南京市医学院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1A):2948-2849.

[8]于浩.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331-332.

[9]康丽华.阻碍临床护士从事社区工作的原因调查及应对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1):1218-1220.

[10]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士职业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7):1713-1714.

[11]孙桂香,姜海霞,高修银.陆召军社区护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9):742-743.

[12]温亚彬.聘任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8):779-780.

[13]齐玉梅,王生锋.医院高年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意向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2):72-74.

[14]张建洲,娄金凤.学生实习前对社区护理认知的调查及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21(1):64-66.

[15]马海波.大学生能力培养与择业方向研究[J].新学术论坛,2008,(8):25-27.

[16]冯娟,罗芬芳.实习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态度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4B):72-73.

[17]罗芬芳,冯娟,李颖清,等.社区实习对护生从事社区护理意愿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15):16(6A):71-73.

[18]胡晓秋,严笑金.温州市部分临床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11,28(12B):24-27.

[19]姜小鹰,张旋,胡蓉芳.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8-9.

[20]胡蓉芳.不同学历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2):312-314.

[21]邓仁丽,夏同霞,付其刚.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42.

[22]康延虎,王晓庄.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求职自我效能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475-479.

[23]戴立丽,陈瑜,史瑞芬.某校一至三年级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取向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6B):18-21.

[24]孙小娅,宋悦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6-7.

[25]李玮,刘宇.在职护理专业学生对社区护理学课程学习的测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98-100.

篇10

说起妇女职业卫生,很多人会觉得陌生;提起女工劳动保护,或许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职业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卫生”。采访中听到的这句话,让记者至今难以释怀。

40岁的S在一家床垫厂工作快10年了,这个厂已经连续6年没有进行过女职工体检,理由是厂子的效益不好。

北京市妇女保健所女工保健室的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女职工保健工作出现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是首要因素,而一些单位领导对女职工保健工作的不重视也明显存在: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认为对女职工保健工作的投入是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大量的下岗女工面临着再就业,谋求生计被放在首位,卫生保健问题无人过问。

我国著名妇女职业卫生专家保毓书教授曾经强调:“女工”包括全体职业妇女,按照国际惯例,“女工劳动保护”更确切的定义应为“妇女职业卫生”。

提起女工劳动保护,我们会更多地想起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女工人,其实女农民、女公务员、女教师、女护士等,都是妇女职业卫生的保护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定义,妇女职业卫生的保护对象也包括专职家庭妇女。

“任何一种职业都存在职业危害”。一位在国内外已颇有名气的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女科学家,在实验中接触的几种化学试剂都是对人体有危害的。这些试剂可以造成基因突变,可以危害女性生殖系统,而有时为了赶实验进度,她自己都忘了采取防护措施……这位女科学家无疑是妇女职业卫生应该监护的对象。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妇女职业卫生对妇女的保护不应只是生理上的,还应该有心理上的。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职业妇女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白领”女性,失眠、体质下降、经前期综合征、早产等,已成为颇为普遍的现象。电视台的一位女记者曾这样讲述自己的职业感受:“每天都在奔跑,不停地奔跑,睡眠严重不足,无暇顾及家庭……别人总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在透支生命,可是又不敢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恐怕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