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范文

时间:2024-02-07 18:1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

前言

对于初中教学而言,由于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但是考虑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识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初中教学大纲对物理学科教学成绩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加深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支持,确保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一、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分析

尽管新课程标准对加强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以往传统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老师沿袭传统教育思想实施教学,对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究能力不强。老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的定义、公式等,学生机械地记忆与背诵,对学生主体性的保障造成不利影响,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除此以外,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教学形式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形式的作用得不到合理的发挥,从而造成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与进步。

二、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应从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入手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还会带来抹杀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严重后果。基于这一现实,初中物理教学只有立足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分析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性格特点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只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性格特点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把握侧重点,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力量

考虑到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实际难度,只有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达到降低教师负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朝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才能保证自助式教学模式获得成功。

三、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应重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从目前初中教学模式创新来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在教学模式创新中,重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中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精神,如果学生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或者学生缺乏足够的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都不会取得积极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第一步。

2.初中物理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物理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学生要想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就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鉴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初中物理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3.初中物理教学应制定探究式教学方案

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制定过程中就引入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并以此为契机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保证探究式教学能够得到有效推行。

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应注重趣味教学的开展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基于这一认识,初中物理教学应将趣味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来推广,确保初中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深入挖掘初中物理课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章节入手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入挖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章节教学,同时,还要优化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演示实验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活泼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良好的教学指导,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思路。

3.合理选择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选择中,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之外,还要注重教学手段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鉴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难度,只有从教学手段选择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五、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创新应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必须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划分多个学习小组

在因材施教策略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基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能够在学习水平、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上都能比较接近。

2.根据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实际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习小组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使教学措施能够做到与学习小组相称,提高教学措施的针对性,满足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引导,提高引导质量

在分组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引导,确保因材施教能够取得实效,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保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实施。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应从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重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注重趣味教学的开展以及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策略等方面入手,确保初中物理教学得到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益森.启动探究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3,(06).

[2]张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2012,(33).

[3]代旭东.初中物理八步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物理,2013,(02).

[4]赵明香,梁娟.初中物理“尝试探索式”教W模式初探[J].中学物理,2012,(11).

篇2

1初中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

1.1为初中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

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物理实验自主学习的机会.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教学的辅助和支持,物理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和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基础条件的限制,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物理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物理实验操作教学的重要性,这使得许多初中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学生也没有多少亲身实践操作的机会.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物理实践操作学习的机会.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能够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实验操作学习的机会,对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因此,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具有帮助作用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开放式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来辅助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调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1.2丰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丰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爱好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丰富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丰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从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全面、科学的提高.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正好满足这一需求,相较于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而言,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给予了很大的创新,它能够从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理念来说,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它能够帮助初中物理教师意识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开放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丰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吸引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将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地融入物理实验教学当中.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角度上面来说,“半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可以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由课堂拓展到课堂外,从而很好地丰富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初中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离不开物理实验的辅助教学,但是由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初中物理实验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验和反应,因此,这给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说对于一些物理实验程序复杂和实验时间较长的高难度物理实验,学生在专业的、实验气氛浓郁的物理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操作,比起在课堂上只能观看教师的实验操作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来辅助初中物理的教学,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化.

2初中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策略的实施要点

2.1时间和空间的开放

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是开放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两大基本条件,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想利用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来辅助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首先应当做好物理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许多初中学生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操作学习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人多器少”.人多器少是指学校里学生的人数非常多,而物理实验器材的数量和物理实验室的空间很有限,满足不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开放式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时,应当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开放初中物理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物理实验室的时间与空间的开放:第一,放宽初中学生进出物理实验室时间段的限制.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与学校方面提请解除早、中、晚规定时间段让学生进出物理实验室进行实验的限制,放宽实验室接待学生的时间跨度,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进出物理实验室操作时间方面过于集中的问题,避免出现争器材、争位置的问题;第二,增加学校物理实验室的器材数目.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与学校一起努力,为初中学生争取更多的物理实验室器材数目,增加初中学生的实验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对于学生接触实验室的限制,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开放式的物理实验教学.

2.2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想让开放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教学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须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予以开放.在传统的常规实验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大多采取的是集中式实验教学,也就是“任务式”实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策略比较方便于教师的统一管理,但是它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发散.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任务式”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转变为“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如图1所示的图片,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内容的选择,从而有效地锻炼初中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实验操作能力.

2.3改进管理系统

开放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一大核心特点就是开放性,给予初中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主性,让初中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这一特性对初中学生的学习而言,帮助是非常大的.然而,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性,其所要面临的问题也具有不确定性,比如说,初中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操作的时间相对较为分散,进出物理实验室的人员因素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许多高难度的物理实验操作和流程非常复杂,甚至少数物理实验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想很好地利用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来辅助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就必须首先解决这些基础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改进物理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比如说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通过这种方法来有效地加强初中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以及对学生的有效地管理,从而保证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有效运行.

篇3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在初二时开始接触物理,随着学习深度的不断加强,往往有许多人出现学习物理较为吃力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物理的各种原理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很难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努力改变自己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将物理理论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开放实验室,让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达到充分理解直至熟练运用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由于初中生年龄还小,各方面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不像高中生那么成熟,所以,初中物理实验的开放式教学开放需要引导,也就是开放要有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放实验器材

打破传统的做什么实验就提供刚刚好的实验器材,学生无需思考和选择就进行简单的单向实验。而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器材,甚至鼓励学生自带和自制器材,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做自己想做的实验,真正体会科学研究的自由以及科学理论并非简单地通过一个实验一次到位地进行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二)开放实验内容

打破传统的实验内容被定死,为验证某个物理结论而做被规定死的实验。在开放式实验课堂中不限定学生做某个实验,而是给学生实验方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锻炼。

(三)开放实验时间和空间

在实验时间上,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时间,学生也不要求在课堂上一定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在课余的实验室开放时间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在非开放时间需要使用时也可以申请使用。在空间上,也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申请把实验室的器材借出来,将实验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开放人文环境

物理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要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变 “教”为 “导”,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满足感是在一种允许提问与充分交流的自由环境中获得的。

三、初中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课堂的组织形式

(一)重视引入,建立概念,激发兴趣

初中的开放式物理实验课不能一上课就开放给学生,需要有一个好的引入建立概念,引导实验方向,激发学生实验的冲动。

(二)自主实验,教师指导,解惑推进

概念建立后,就要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实验(课前要让实验室准备好尽可能多的学生可能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老师只要在学生不够自信时给予肯定,需要帮忙时并非立马直接告知,而是给予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做不同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不断深入

通过引入激发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明确了实验要求之后,自然而然地会有许多想通过自己实验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让学生独立思考,有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把学生确实地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一切都水到渠成,并不需要老师去规范要求和步骤,也不需要老师强调观察什么,引导得出结论。一切都是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的引导下自主地完成。

(四)展示成果,交流评价,提出新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搭建一个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平台。通过交流与评价,学生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经历了科学家从问题,到兴趣,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且不断修正结论的过程,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各组的实验得到充分交流学习,相互激发,思维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

四、开放式物理实验的效果

(一)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验基础选做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这样既照顾了中学阶段未接受正规实验训练的学生和实验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使得实验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对物理实验有一定兴趣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步骤和自主完成实验,采取开放小组交流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实验技能进一步得到锻炼,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培养。

(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通过自选实验内容,自主进行实验,学生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相同的条件下学生各自凭着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完成实验,有的完成的很快。有的还有新意,无形中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竞争意识。这种竞争会进一步升华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不少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扩展实验内容。学生预习之充分,实验之认真,实验报告撰写之完整,是开放之前所没有的。

(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放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崭新教育模式。由于参加了开放性实验,学生得到了系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锻炼,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心应手,为后续的教学做了最厚实的铺垫。

(五)促进老师的发展

实验室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验经验,还要有维修仪器的能力,能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需要教师放低身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的实验,还要跟踪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不断地设计和开发出新实验,促进学生发展。

(六)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篇4

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这势必要求教师归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改变一直以来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应答的局面,教师如何应对全新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老师们重新审视课程价值,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变革,如何在老师指导下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我们老师和学生都要思考的点;对于课堂就目前而言,物理学科属于全新教材,教师应用新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不能仅仅局限课本教学,要将物理走向社会,生活走向物理,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窗外”是一个更大更宽的“课堂”。

而面对农村教学,每个班都有1/3左右的学生父母一年只回来1-2次,和爷爷奶奶在家,没有家长的监督;留在家的父母有2/3以上的家长不懂知识,忙于劳务,没有能力辅导学生学习;有不到1/3的家长虽然识字,可以监督孩子学习,可是专业的物理知识几乎一点都不懂。老师就要花心思给孩子安排作业,怎样才能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就是关键,因此,结合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走“轻负高效”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就给我们白云学校的老师带来了难题。面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一是如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进行分层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问题;二是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练习选择,这样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要设计很多符合自己学生预习案,大大占据了教师的休息时间;三是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课后辅导学习,面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初中物理教师一致认为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经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下几个有价值的数据:

1. 如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进行分层次问题中,根据考试成绩分层占50.5%,根据上课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分层占26.4%,根据同学的性格分层占20%,其他占3.1%。

2. 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练习选择问题中,根据学习能力分层占85%,根据教师要求分层占10%,根据同学们自愿选择分层占5%。

篇5

一、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只让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都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涉及这种方法的内容较多。例如,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实验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在教材中还有:(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4)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5)研究电流做功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转换法

从效果相当的角度,借助于力、热、光、电、机械等方法之间的转换,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现象或问题,实现可观察、易观察或观察效果明显的目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例如,微小压强计是把压强的变化转换为连通器中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以及盒式气压计等,都是把电学量、力学量转换为指针的偏转来进行观察的。

三、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条件或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效果、结论不变。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用一个化繁为简的替代思路,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得到解决。例如,曹冲称象的方法,把不可分割的大象,用可以加减变化的石块来替代,大象重就等于等效时(同船同水印)船中石块总重;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是:大气压强等于它支持的水银柱的压强,计算出水银柱的压强就知道了当时的大气压强。用等效替代法使托里拆利成为最早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这种方法在教材中还有一些:(1)平面镜成像实验。(2)引入“合力”概念的实验。(3)“捞铁牛”的故事中,铁牛替代船中扔出的部分沙子。(4)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5)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四、类比法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理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建立概念时常用这种方法。例如,用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这种方法教材中还有:(1)以运动快慢(速度)类比做功快慢(功率)。(2)用水波类比电磁波。(3)液体压强类比大气压强。(4)用水流做功类比电流做功。

五、理想模型法

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研究方法。把研究对象具有的特征理想化,突出研究对象主要特征或某些方面特征,忽略其他方面特征或次要特征。目的在于集中研究对象某些方面本质特征或运动规律。例如,光线、力的图示、电路图、手摇发电机、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条件等。

六、比较法

通过对实验条件、过程、现象、结论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初中物理的常用方法,凡是观察或实验,都要用比较法。例如,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用重力相同的铅盒与铅团作比较;研究物体吸热本领时,用形状相同的黑白物体作比较。

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 实验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说,培养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首要目标,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措施落实“兴趣”目标。方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实验激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所以笔者在此想重点谈谈用实验引入的方法,如何做到激趣的同时又能引思,发挥实验的魅力,达成“兴趣”目标。

案例一:《磁体与磁场》一课的引入课堂实录片段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这是一支‘圆珠笔’,这是一张百元纸币。下面呢,老师就用这支笔,先把这张百元纸币戳通!”(神秘状)

(学生发出唏嘘声,好奇)

(老师拿纸币出来,完好)

师:“这张纸币上应该有个洞吧!为什么没有呢?”(慢点讲)

(学生惊讶)

师:“等学了今天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揭开这个秘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磁体与磁场》。”

案例二:《物质的比热容》一课的引入课堂实录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玩一个点火游戏,大家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这里有2根筷子,一根是竹子做的,一根是金属筷子。我请一位同学来帮我一起完成这次点火。我用一个酒精灯来同时加热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的筷子。大家一起倒数15秒,好吗?”

(看现象,金属筷子将火柴点燃了,竹子筷子没有点燃火柴)

以上所举的两个案例都是笔者在新授课过程中创新的两个小实验,不是教材本身提供的,但是这两次引入的效果却超乎寻常的出彩。由此我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在我们身边其实随手可以拿来做实验的“道具”真的很多,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也不少,很多新、奇、特的物品都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比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的时候,我们可以拿一个有两个内胆的茶壶,内部分别倒上牛奶和咖啡,外表看上去很普通,老师引入时可以像变戏法一样的一会儿倒不出来,一会儿却能倒出牛奶来了,可是一会儿却又变成了倒咖啡,接着想倒一杯牛奶就牛奶,想倒咖啡就是咖啡……这些魔术道具也好,自制道具也罢,都可以用“情理之中”的原理来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这就达到目的了。

用来引入的实验有什么要求吗?笔者认为应该满足这样几点要求才是合适的。

一、时间不宜过长,做到点到为止

以上笔者提供的案例时间都很短,一般在一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这堂课的重点内容的达成,还会让人怀疑指向学习主题的有效性不够。

二、有可观赏性,现象一定要明显

比如,在《平面镜》一课中,苏科版教材上有一幅图片“浇不灭的蜡烛”,教参配套的光盘上也有这个视频。但教师如果想亲自演示这个实验就会面临一个问题,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学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没有了观赏性和神秘感,这个引入就没什么价值了。如果就是看一下课本的图片,也没有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所以笔者进行了一个改进,取两支相同的短蜡烛,点燃玻璃板前的一支,另一支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位置使烧杯中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对准玻璃板后面的烧杯和里面的蜡烛,正好把点燃的那支蜡烛也遮挡了起来(当然还要做好必要的遮挡和保护措施)。再通过教室里面讲台上的多媒体设备,用大屏幕投影给学生看,通过老师亲手表演的“浇不灭的蜡烛”,不仅现象很直观明显,而且比看图片或者视频更有观赏性,学生更喜欢。

三、激趣的同时要能引思

用来引入的实验,老师一般会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魔术、游戏等活动,学生往往会感到新奇有趣,课堂气氛也往往会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会比较开放。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有趣的活动有效地指向我们的学习主题,这就要我们教师所选的实验原理应单一,目标指向较为一致,但是要制造“意料之外”的现象。同时设计好你的引问和设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我们要研究的学习主题上,而不是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胡侃乱发散思维。

篇7

关键词:物理方法教育;原则;能力培养;实施方法

过程和方法的重要地位在新课程中已显而易见。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有效实施,没有现成的模式。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反思和总结,归纳出进行科学教育方法的原则和方法,本文就物理科学教育方法的实施进行初探。

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我们在强调素质教育时,尤其应该重视方法教育,不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介绍物理方法。开展物理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开展物理方法教育的原则

1、物理方法教育应遵循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内容的形成过程,当教材内容确有进行方法教育的必要时才进行物理方法教育,而不应为了方法教育而进行方法教育,反对脱离教材而空谈方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就应注重其形成过程和在形成过程中新涉及到的物理方法的介绍。在讲蒸发和哪些因素有关,蒸发可以致冷等结论时,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通过实验和观察,再归纳出物理结论这一方法。

2、物理方法要遵循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就是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要根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两个方面来挖掘教材的方法教育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难、过高。

我对物理方法的掌握程度用字母A、B、C、D四个等级来划分。层次A、B、C、D的含义如下:

A:了解物理知识和某种物理方法之间的简单对应关系;

B:将物理知识的讲解和物理方法的介绍联系起来,将物理方法穿插于物理知识中;

C:能应用物理方法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D:能将物理方法用于新的情境中或能提出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物理方法教育应注意融合性原则

所谓融合性就是要把物理方法的教育和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三者有机融为一体,使物理方法的学习促进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教育的实施方法

1、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进行物理方法介绍和剖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了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方法,有了数学公式的准确表述,物理才能成为一门定量的科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物理方法。要让学生知道,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掌握好物理方法。比如初二物理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介绍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但这些内容因在考试中很少涉及到,所以常被师生忽视。教师应在教学中尽量将这些认识的程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它的思维和方法,使学生对研究物理学的“实验事实――提出假说――授受检验”这一基本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能正确使用仪器,熟练操作,又要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及规格,制定实验步骤,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做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够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解决。如初三教材中“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可先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精心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实验时应测定哪些物理量,各个物理量应选用什么器材来测”、“滑动变阻器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哪个位置?”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确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步骤。

3、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训练

物理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物理习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明确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确定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如:用25N的水平压力将重10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上静止不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当压力增加为40N时,摩擦力多大?

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发现,主要是物理情景不清楚,不能从“静止不动”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再进行受力分析,习题的教学中教师应站在科学方法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4、在复习中进行物理方法的总结、归类

在对章内容进行小结的同时,也要对该章所用到的物理方法进行讨论和归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物理学各章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既有知识上的联系,又有物理方法上的联系。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较紧密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其中的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5、对学生中迸发的思维火花进行物理方法引导

学生时代是思维处于最活跃的时期,学生接触了一些物理方法之后,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迸出火花”。教师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物理方法引导。这不但是对该同学的肯定,而且对其它同学又有极大的教育作用。一方面激励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探求,另一方面加强他们对物理方法本身的理解和掌握。

三、总结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科学这驾马车的两只轮子,前人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产生了许多有用的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也大大推进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上进行物理方法的教育,学生对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激发他们对知识和科学的探求欲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素质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自主实验教学、运用

新教材和过去的教材比较起来,实验内容更加多,在课堂教学的角落里,告诉人们实验到处发挥作用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初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用实验仪器,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的量。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记录实验的数据,灵活运用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会写实验报告,运用科学术语和物理图表来记录实验结果,丰富实验形式。在实验教学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为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物理实验做得很少,学生实验素质很低,因此,教师要采用全方位指导的具体的策略,指导实验过程。初中物理教师要运用一边学习一边实验的教学方法,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研究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的观察才能和表演才能

物理教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物理讲台是教师尽情展示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教学的听众。学生是教学的旁观者,不能参与教学过程,就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究的热情,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实验教学要实现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充分调动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质态。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的能力,教育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学会操作,提升实物的感受能力,教师可以进行实物触摸,教育学生全面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可以提升学生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物理仪器的结构,学会使用连接方法,重视改变电流的大小,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愿望。物理教师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自己要学习,教育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要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科学研究,提升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实验探究会让学生感到意外,教师要重视沿着学生学习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科学铺垫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情景创设,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层次。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要积累物理学习经验,改变思维障碍提升物理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建立正确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研究为什么浮力的大小有时候可以托起一艘万吨的巨轮,有时候又不能托起薄薄的铁片?那么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指导学生行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用像皮泥进行造船,也可以比赛谁的小船的排水量大,研究失败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怎样克服困难,增长勇气,提高研究的能力,迎接新的挑战。

教师可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育学生在想象中学习,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减少矛盾冲突,解决问题,重视在实验教学中领悟测量浮力的大小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设计哪些物理实验,通过一层一层的研究,逐渐深入地增强研究问题的能力,摸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在实验设计中提高探究问题的意识,增强探究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学生的团队能力。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成为物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增强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物理分组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教育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科学合理的配置,重视发挥组长的重要的作用,教育学生成为学习的老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实验内容,按照实验原理,加强实验步骤的研究,注重科学实验的事项的研究,教育学生学会掌握。教师也要组织组长进行学习,加强指导,督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解决异常的情况,指导学生理解独到的见解,重视分析思路,给予及时的表扬。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指导学生加强实验工作,科学地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做好实验,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活和生产中物理现象很普遍,物理教师要提升观察能力,重视研究物理现象,掌握物理知识,运用物理原理,指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物理教材顺应了这一点,因此,物理教材中要增强学生想象和实践的能力,教育学生丰富知识,重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1、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物理实验和物理制作可以在教学中完成,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演示实验,教育学生完成实验。例如在物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体验声音,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编写实验练习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计算,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观察习惯,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再如,在物理“杠杆”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文具盒中的物品来模拟撬石头的情景,指导学生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找到不一样的支点,把握研究的方向,教师也可以根据物理作用力的不同,指导学生把握用力的方向,把握用力的大小,教育学生总结并交流物理学习经验,重视节省力量,并教育学生科学编写杠杆题目,收获好的学习效果。

2、在学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将物理实验内容和物理实验结合起来,增强物理制作的能力,重视科学安排实验的秩序,通过实验制作完成想和议的过程,教育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掌握知识,教育学生科学顺利地完成实验。

3、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过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丰富物理学习生活,指导物理实验过程,运用物理制作完成实验活动,并丰富物理课余生活,加强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升物理学习能力。例如在“分解太阳光”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天气的影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脸盆来代替水槽,用挂历纸来代替墙壁等,进行科学研究,指导学生分解出七色光。另外,在教学“声音的特性”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好喜欢的乐器,进行音乐会的研究,引导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收获物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的本领。

4、扩大实验研究的范围,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重视实验研究,增加趣味性的实验。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用热水淋一只玻璃杯,并留出少量的水。教师可以将杯子迅速扣在光滑的桌子上,这样微风吹过的时候,或者羽毛推过的时候,玻璃杯就能够在桌子上轻轻地滑动起来,并减少摩擦力。在活动中,教师教育学生经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够提高实验研究的趣味性。

四、科学使用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常用的仪器进行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实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视教学改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重视把握宏观的、微小的、快的或者慢的物理的过程,重视突破教学时间的界限,改变空间的约束,进行实验模拟过程,科学地放大或者缩小物理的场景,指导物理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认真分析问题,重视理解问题,并进行多媒体的测量,减少误差,进行数据处理,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图像描绘,加强数据的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论证进行研究,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多媒体作用于实验教学的研究,重视搜集实验信息,接收通道,创造好的情境,教师要教育学生运用教学情景,重视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内涵,丰富实验教学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创设广泛的物理研究的前景。

伴随着物理实验教学的推进,物理教师要加强物理教学实践,重视教育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物理课程的学习观念,重视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实验教学;创新

现代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区别,现代教学方式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科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出学科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对于学习物理和其它学科都很重要。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是学生动身操作,亲自参与的过程,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完善物理教学知识体系,还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教师真正与同学融合在一起,教师带动学生一起进行物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进行拓展性知识训练,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面,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摆脱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小组可以独立去进行实验,能够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对实验的理解。

二、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实验设备的不足,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基础,然而由于部分学校对物理实验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其重要性,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较少,造成物理实验设备问题,有的设备损坏不能使用,有的设备较老无法与现在的物理实验相适应,造成物理实验难以正常进行,形式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这表现在教师自身上,教师的教学理念无法与时俱进,在实验教学计划安排上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导致实验本身缺乏趣味性和时代性,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低,在实验过程中无法高度的参与进去,降低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三、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1.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很明确,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很关键,教师要进行教学创新,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注重在实验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不定时进行问题提问,对于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允许学生进行小范围讨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当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同时,适当给予学生指点,为学生打开新的思路,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升。

2.开展探索式实验教学模式

探索式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同学生共同进行实验,学生是思考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实验的引导者,这种实验教学模式适用于没有危险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规定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能够扩展学生思维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观念,在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逐渐找到一个合适的实验步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优势。

3.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物理实验一般是课本上的实验,这些实验虽然说比较经典,但是缺少新意,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验安排上可以选取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通过这种方式丰富整个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实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巧妙的实验设计,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所以说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要真正将实验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跳脱课本的约束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予以学生充分的自由,对于学生新奇的观点要予以肯定,坚决杜绝传统教育中的否定式教学,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自我想象的发挥,可以尝试进行学生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这样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真正认识其优势及重要性,明确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角度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动性,同时注重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意识 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即以问题作为学生思维以及感知的推进对象,在学生心中构建问题待解决的求索状态。当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学习的根本动力之一,是强化感知的重要基础,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结构的重要模式。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生情绪状态对问题意识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需要多种思维的参与,甚至凭借灵感、直觉,而这些心理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烦恼、焦虑、恐惧、紧张、疲劳的干扰,处在一个悠然、松弛的放松状态,就容易引发问题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心理安全”,即摆脱周围人的冷遇、排斥、歧视和心理上的威胁,处于和谐、宽松的气氛;二是“心理自由”,即无拘无束地从事创造性的活动,笔者认为,这两个心理条件正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所需的,为此,我经常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教会学生自学质疑,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通过学生听课感、QQ群等方式经常进行师生间情感交流,赢得了学生支持型的课堂情绪氛围,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二、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物理的核心学科地位就越明显,初中的物理教育不仅为培养未来的物理学家打下基础,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索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老师在教学活动的初期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我为什么要学物理”这一问题,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到:无论是我们学习用到的文具、书本,还是生活中各类的生产用品、生活用品,都与物理息息相关,物理这一科学系统大到环境保护、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能源资源,将人类的衣食住行一一涵盖,“几乎处处是物理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我要学好物理”的积极性。老师得当的指引,和学生之间的你追我赶的相互启发,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论与实践都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切思维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这一切的基础。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敢问,而且要让学生想问。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1)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通过真实、直观的小实验,创造新奇的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如教师在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可以在盛一定盐度的水中先放入一块石头,石头沉入水底,然后放入一个木块,木块浮于水上,最后将鸡蛋放入其中,鸡蛋悬浮;再将此鸡蛋捞出,将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沉入水底,然后逐步向清水中加盐,并慢慢搅拌,以使其充分融化,学生会看到鸡蛋逐渐从水中浮起,直至浮出水面。看到这些物理现象,学生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为什么相同的液体里放入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沉浮不同,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里其沉浮情况也不同。(2)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物理源于生活,因此,可以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各种生活经验和实例,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解决了一些疑问,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解疑,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逐步培养他们从“会问”到“善问”。在学习铁的时候,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去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比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处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境界。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与信心。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氛围中。唤起创造的欲望。

五、合理积极的课堂评价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失去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发问热情教师的课堂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有的教师不喜欢学生打断自己的讲课,对总是提出疑问的学生进行阻止。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受到阻碍,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慢慢被扼杀。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正确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发问精神,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进行表扬,肯定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提出的缺乏代表性或者意义不大的问题,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敢于发问是一种精神,善于发问是一种学习能力,要想学习进步,必须敢于并善于发问。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为如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兴军.初中物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华章,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