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消耗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消耗分析

篇1

一、成效

(一)能耗指标下降

今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指数为1.15%,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5.89%。

年耗能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电力等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三)企业节能力度加大

企业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耗管理,改进技术和设备,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全县63家企业,大多数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水平比上年下降。

二、问题

节能降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生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等仍不尽合理,梗阻节能降耗工作加速,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问题亦不容忽视,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在继续。

(一)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水平较低

一是重点耗能行业落后生产工艺仍占一定比重。二是主要装备相对落后。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县能源消费多以煤炭为主,品种单一,优质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偏低。这种过高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低耗能企业被忽视

*县低耗能企业整体指标成下降趋势,但制造业当中的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值能耗有增长趋势,我们须提高警惕。

三、措施

从*县节能降耗工作进程看,要完成“*”制定的目标,今后几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必须采取强力有效的措施,深化改革,抓住重点,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全力推进县节能降耗工作进程。实现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节能降耗涉及到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等方方面面,节约能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企业负责人的重识程度和全体民众的节能意识,使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把节能降耗年度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重点企业,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纠正重经济增长、轻节能降耗的现象,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眼前、轻长远,片面追求利润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降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在工业中重点要降低高耗能行业所占的比例。要继续积极稳妥地加快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一是加快发展低耗能的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是着力推进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工作;四是要提高二次能源产量,加大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同时抓好一次能源生产及调入,缓解供需矛盾。

(三)狠抓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

以电力、建材、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工业节能,坚决遏制耗能高、污染重产业过快增长。继续大力实施节能工程,企业能耗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大,是工业企业节能的重点。要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督促重点节能企业落实节能审计、节能规划措施。组织开展与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比活动,推动各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降低产品单耗,提高能效,以点带面,推动我县工业行业实现低耗高效发展。

(四)着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继续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节能项目。围绕县政府确定节能工程,把节能降耗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列入我县科技支撑计划,下大力解决节能降耗的技术制约问题。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洁净煤技术,发展生物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五)加强政策激励与约束

要尽快研究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研究制订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节能型建筑的经济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低油耗、低排放车辆的财税政策,适时调整高能耗产品的出口政策。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实行用能定额管理,制定我县高耗能行业能耗标准,采取限供电力、超额加价、违法处罚等措施,加大超标用能惩戒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节能降耗的扶持力度,采取补贴和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

篇2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在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能源的相对稀缺与绝对稀缺、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消耗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如何实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无疑是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的。

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自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更是达到了约7000亿吨,位居全国首位;我国迄今最大规模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被发现,天然气地质储量规模达到5000亿立方米以上。托依托着巨大的能源优势,内蒙古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将分析的能源消耗,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此,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内蒙古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一条协调地区发展与能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论背景

(1)理论发展

早在20世纪20年代,Pigou就提出了外部性的概念,到了20世纪30—40年代,Hichs、Kaldor和其他学者建立了现代福利经济学。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经济学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Hardin在20世纪60年代提到关于资源产权属性产生的不同环境影响和环境后果问题,丰富了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单纯的通过污染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积极探求环境能源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为各国寻求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和道路。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环境伦理学家首先提出,并迅速为发达国家接受和推广。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相继将循环经济作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必将成为中国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主要的发展模式,目前,在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南海国家生态示范园区、辽宁省以及贵阳市等多处,均开展了有关循环的试验和试点。

二、内蒙古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1.概况

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区内矿藏资源储量巨大。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发展较快,经济带人口数量增长速度也较高,因此经济实力较强,发展速度快,能源消耗量产量也相应的偏高。由此可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染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2.资源状况

的煤炭探明保有储量累计为2317.1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在 12250吨,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也十分可观,已探明有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为2700---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题就位于鄂尔多斯盆地。

三、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分析

1.内蒙古经济增长状况

内蒙古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的天然资源优势。区内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1539.12亿元激增至2009年的9740.25亿元[8],平均每年增速达到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502元/人增长至2009年的40282元/人,年均增速18%。见表1。

图1显示了内蒙古1986—2009年人均GDP的增长趋势。从下图中可以发现,自1991年开始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1996年开始)实施以来,内蒙古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4457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40282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

图1 内蒙古1986—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内蒙古能源消耗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区内矿产、畜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日益严重的能源过度消耗问题。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内蒙古的能源消耗量也日益增大。表2列示了内蒙古2000—2009年每年能源消耗的总量。

表2 内蒙古2000—2009能源消耗总量

图2显示了2000—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趋势。区内能源消耗量从1986年的1856.66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9年的17473.68万吨/标准煤,增长近10倍[9]。内蒙古年平均能源消耗量为5803.43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0.39%。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自2000年开始,内蒙古的能源消耗总量则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且增张速率逐渐加快,2004年达到过最高值30.08%。这意味着如果不重视能源消耗问题,不能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内蒙古能源消耗量将持续增长。虽然能源储存量大,但也不是可以永无止境开采利用的,必须在当下采取措施,减少区内能源消耗。

图2 内蒙古1986—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

3.内蒙古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

表3列示了2000—2009年内蒙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情况。可见内蒙古的能源利用率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区内能源利用存在浪费、过度使用现象,这导致了内蒙古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大投入、小产出”的不合理现象,表3 2000—2009年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对比

图3列示了1986—2009年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变化趋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986—2009年内蒙古单位GDP耗能一直高于全国单位GDP耗能,1997年前比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差异幅度比1997年后高。虽然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都显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图3 1986—2009年内蒙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得出以下结论: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经济增长伴随着严重的高能源消耗的现状,在确保能源的前提下,应当发展循环经济,保持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造,制定和实施发展无害工业的发展概念。

2.实施技术革新。加快科技创新的步法,将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依靠先进技术,加强对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实现自治区经济增长与能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自治区应积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及消耗,使能源消耗污染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编辑.2010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 广西;能源消耗;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107-03

[作者简介] 匡爱民,湘南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湖南 郴州 423000)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否拥有充足而稳定的能源,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后20年,我国能源消费在翻一番的情况下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成就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奇迹。本世纪头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完成工业化,实现GDP翻两番,同时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为此,国家已制定了相应的能源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能源问题的挑战。随着广西经济快速增长,必然面临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稀缺性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对于广西经济社会的长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

关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国外学者侧重于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Kraft(1978)等首次探索了美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后,这种实证研究迅速扩展到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法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YU和Choi(1985)在标准Granger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了韩国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Glasure和Lee(1997)利用Granger检验方法发现了新加坡能源对GDP的因果关系;John Asafu-Adjaye (2000)在基于协整性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中,显示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能源消费对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国内学者则将Granger检验分析应用于我国特定经济空间,得出了与国外学者相同的结论。赵丽霞等(1998)利用C-D生产函数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万红飞等(2000)根据节能率分析了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韩智勇等(2004)进行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关系分析;张明慧等(2004)对能源与经济增长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周祖根(2004)根据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能耗增长速度、能耗弹性系数和节能率,分析了上海能源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杨文培(2005)探讨了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李金铠(2005)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然后从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入手,阐述了我国要构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文采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针对这一关系,结合广西能源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强化节能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加强管理和科技节能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二、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分析

格兰杰因果分析法是识别判断一组变量(Y,X)有没有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设两个平稳时间序列{xt}和{yt},建立yt关于y和x的滞后模型:

yt= c +t-i+ixt-i (1)

式中:c表示常数项,滞后期n的选择是任意的。检验x的变化不是y变化的原因,相当于对统计原假设H0:β1=β2=,…,=βn=0进行F检验。RSS1表示方程(1)的回归残差平方和,RSS0表示方程(1)在原假设成立时的回归残差平方和,统计检验值为:

F=[(RSS0-RSS1)/n]/[RSS1/(N-2n-1)] (2)

式中:N为样本量;F统计检验值服从标准的F分布,若F检验值大于标准F分布的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说明x的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否则,接受原假设,说明x不是y变化的原因。

(一)变量和数据的选择。反映能源消耗的指标,用广西1978-2005年能源消耗总量ENERGY(万吨标准煤),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用经平减指数计算后的真实GDP(亿元)。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06。

(二)单位根检验。序列的平稳性是指一个序列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是否稳定。如果一个时间序列具有稳定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则这个序列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大多数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是不稳定的。一般地,当时间序列具有不平稳性时,会导致“伪回归”现象及各项统计检验毫无意义。因此,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确定其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利用Eviews5.0,按不含常数项与趋势项、只含常数项、含常数项与趋势项三方面,对Energy、GDP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ENERGY、GDP分别在三种情况下都是非平稳序列,因而说这两个序列都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ENERGY、GDP分别在三种情况下仍是非平稳的。于是,对ENERGY、GDP进行二阶差分后的单位根检验,这时ENERGY都通过了1%水平下的ADF检验;而GDP也在不含常数项与趋势项通过5%水平下的ADF检验,在含常数项与趋势项通过了10%水平的ADF检验。可见,经过二阶差分后ENERGY序列为平稳序列,GDP序列基本平稳。继续对ENERGY、GDP以及它们在一阶、二阶差分后的序列做时间趋势图(如上图)。由上图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ENERGY、GDP都表现出非平稳特征;经过一阶差分后,两者仍表现为非平稳特征;在二阶差分情况下,ENERGY为平稳序列,GDP基本平稳。

综合单位根检验和时间趋势图,我们可以断定ENERGY和GDP都是二阶单整I(2),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格兰杰因果分析的条件,由于ENERGY、GDP是二阶单整序列,我们便对它们直接进行因果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原假设ENERGY≠>GDP,当其滞后期为1时,p值为0.03517,拒绝原假设。也即是说,能源消耗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在短期便可发生影响,比如:煤电的紧张会影响经济增长。

对于原假设,GDP≠>ENERGY,当其滞后期为2、3、4、5、6、7时,p值分别为0.00443、0.03519、0.00651、0.00487、0.01816、0.03976,都拒绝了原假设。也即是说,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增大。

三、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研究结果证实了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滞后期为1时,能源消耗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在短期便可发生影响,比如:煤电的紧张会影响经济增长;滞后期为2、3、4、5、6、7时,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增大。随着广西经济快速增长,必然面临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稀缺性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对于广西社会经济的长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有不断扩大的能源供应作保障,对能源供应可能出现的波动和短缺,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应付的准备。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刺激能源需求的增长。因此,为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以资源依赖为主向以3R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少污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节能降耗减排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广西能源方面的实际情况,一是要强化节能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节能产品,以节能求发展,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价值。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工业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往的经验证明,盲目地发展高能耗的工业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我们在制定产业及相关政策时,要更加关注能源问题,通过税收、法律等手段约束和引导相关产业向低能耗、高效能的方向发展。三是要积极向东部地区学习,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关停一些能耗高、污染大、产值低的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四是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措施,对节能工作有突出成绩的部门给予奖励。五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节能。通过技术进步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节能型产品,加大节能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1]Kraft J,Kraft 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Energy Development,1978(3):401-403.

[2]ErolU,Yu ZSH.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and income for industialized countries [J].Journal of Electricity and Employment,1987,13:113-122.

[3]Yu ESH,Choi JY.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and GNP: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85,10:249-272.

[4]Glasure YU,Lee A R.Co 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lectricity:the case of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 [J].Resoure and Electricity Eco-nomics,1997,20:17-25.

[5]John Asafu-Adjay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J].Energy Economics,2000,22:615-625.

[6]赵丽霞,魏巍贤.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预测,1998,(6).

[7]万红飞,周德群,高亚平.我国能源与经济关系分析[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8]韩智勇,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12).

[9]张明慧,李永峰.论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J].工业技术经济,2004,(4).

[10]周祖根.上海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相关建议[J].上海综合经济,2004,(9).

[11]杨文培.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5,(1).

[12]李金铠.循环经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J].财政论丛,2005,(5).

[13]熊文,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的因果及冲击响应分析[J].资源科学,2006,(5).

[14]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协整检验 VEC模型 能源消耗 经济增长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Kraft.J和Kraft.A(1978)是学术界比较早研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学者,他们利用美国1947-1974年的数据,发现美国GNP和能源消费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Lee和Chang(2007)研究了部分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Hwang和Gum(1992)在对中国台湾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韩智勇、魏一鸣(2004)对1978-2000年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分析,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国内外学者大多侧重于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并且大多是先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而后直接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相应的结论。国内的学者由于在选取变量、数据的跨度上有所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对1952-2010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在验证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后,直接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通过VEC模型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全面、更系统地研究二者之间长期和短期的相互关系。这与国内外多数学者先验证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后直接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来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有所不同。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

1.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其实质是检验自回归模型中滞后变量的显著性,常用DF检验和ADF检验,前者适用于一阶自回归模型,无法保证随机干扰项的白噪声,所以,一般常用ADF检验。ADF检验的模型如下: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1与另外两个模型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实际检验时从模型3开始,然后模型2,再模型1,直到检验到拒绝零假设,即原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如果三个模型都不能拒绝零假设时,说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可以检验时间序列的差分形式的平稳性。若一个时间序列经过d次差分后成为平稳序列,则原序列为d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协整的定义:如果时间序列y1t,y2t,…ynt都是d阶单整序列,即I(d),存在一个向量a=(a1,a2,…an),使ay`t:(d-b),其中yt=(y1t,y2t…ynt),d≥b≥0。则序列y1t,y2t,…ynt为(d,b)阶协整,α为协整向量。为检验两变量xt和yt是否存在协整关系,Engle和Granger在1987年提出两步检验法,即EG检验。对于同阶单整的序列xt和yt,首先,采用OLS法建立回归模型:

Yt=α+βxt+εt

α和β表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则模型残差估计值为ε=yt-α-βxt

然后,对ε进行平稳性检验,若ε:I(0),即ε本身是平稳性时间序列,ADF检验的结果不存在单位根,则xt和yt具有协整关系。

3.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是对各变量施加了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VEC模型只能用于有协整关系的序列建立模型。协整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内,两者可能出现失衡,误差修正模型反映了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包含有协整关系,用协整组合的均衡误差对模型进行修正。若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可以建立如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1)

(2)

其中,表示差分,ECM表示长期的均衡误差。

通过VEC模型,可以更系统、更全面、更细致地研究变量之间长期和短期的相互因果关系。在式(1)中,若βi显著不等于0,则在短期内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若βi显著等于0,则在短期内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若λ显著不等于0,则在长期内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若λ显著等于0,则在长期内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同样,在式(2)中可以判断经济增长是否是能源消耗的长期和短期格兰杰原因。

(二)数据说明

经济增长指标,用GDP是衡量经济增长是目前最常用的做法,本研究选用GDPP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意在排除人口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源消耗指标,本文主要以每年我国消耗的标准煤(万吨)为指标,用EC来表示。本文选取1952-2010年的有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EC和GDPP取自然对数, 分别记为LEC和LGDPP。

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我国1952-2010年LGDPP和LEC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序列的ADF值均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说明LGDPP和LEC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一阶差分后两个时间序列的ADF值均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说明LGDPP和LEC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二)协整检验

因为LGDPP和LEC为同阶单整序列,需要进一步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运用E-G两步法对二者进行协整检验,步骤如下:

运用OLS法对LGDPP和LEC建立回归模型:

LGDPP=-8.36+1.39×LEC

(-9.636) (17.647) (3)

R2.adj=0.842 D.W.=0.057

由于D.W.的值远远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模型存在严重的一阶自相关性。所以,考虑添加适当的滞后阶数来消除模型的自相关性,引入滞后项后得到的LGDPP和LEC回归模型如下:

LGDPP=-0.36+0.40*LEC-0.62*LEC(-1)

(-2.829) (6.309) (-5.845)

+0.26*LEC(-2)+1.52*LGDPP(-1)-0.53*LGDPP(-2)

(3.824) (14.317) (-4.984)

(4)

R2.adj=0.999,LM(1)=0.068,LM(2)=0.154,LM(3)=0.207

加入滞后变量后,因为该模型中含有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D.W.检验实效,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经过检验模型已不存在自相关性,此时的LGDPP和LEC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只需检验其残差水平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否则,则二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对其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很明显,残差序列的ADF值小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本身是平稳的,因此式(4)为LGDPP和LEC的协整回归方程,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另外,该协整方程修正的R2达到0.999,且各个系数也是显著的,所以建立的协整方程非常好。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对LGDPP和LEC的协整分析可知,二者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内,两者可能出现失衡,由于短期的失衡不会长久,两者之间的误差总会向长期均衡收敛。可以通过建立VEC模型很好地把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联系起来。根据AIC原则,LGDPP和LEC的最佳滞后都是2,所以在建立VEC模型时取滞后项为2。VEC模型估计如表3和表4所示。

所以,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可以建立VEC模型为:

其中:LYt=(LGDPP LEC)`;VECM=LGDPP(-1)-2.4×LEC(-1)+19.4

由表3可以看出,在长期内,D (LGDPP)作为因变量时,均衡误差的系数的t检验值为-0.26597,系数显著为零,因此,长期内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D(LEC)作为因变量时,均衡误差的系数的t检验值为2.45028,系数显著不为零,因此,长期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在短期内,D(LGDPP)作为因变量时,D(LEC(-1))的系数的t检验值为3.15577,系数显著不为零,因此,短期内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D(LEC)作为因变量时,D(LGDPP(-1))的系数的t检验值为2.29487,系数显著不为零,因此,短期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

综上可知,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长期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在短期内,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结论及启示

本文运用我国1952-2010年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序列不平稳,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建立VEC模型发现,在长期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在短期内,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从实证结论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在长期内,由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所以长期内,我国能源的大量消耗并未促进经济的显著增长,说明我国的经济属于非能源依赖型经济。长期内,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不会对经济产生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在短期内,由于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的因果关系,所以短期内,能源消耗会拉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也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在短期内,如果采取节能、减少能源消耗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三是虽然节能减排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长期内节能减排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长远利益来看,节能减排的政策一定要实施,但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时期地实施,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短期内势必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参考文献:

1.韩智勇,魏一鸣.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22(12)

2.王莉,高巍.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长期依赖及短期拉动性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5)

篇5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马尔科夫预测

1 引言

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且,能源利用的不断变革就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发展标志之一。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存在依赖性,另一方面能源作为经济发展促进因素的同时也会成为一种制约因素,这是由于能源的稀缺性以及能源的利用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给经济增长带来负产出。

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能源对内蒙古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高度依赖能源推动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悖的。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气候问题、节能减排、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等问题已成为大家众所瞩目的问题。

2 实证分析

2.1 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1.1 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

论文选取2009年-2013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记为参考序列X0。能源消耗指标由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其他能发电4个指标作为比较序列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相应指标见表1。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能源统计年鉴》。

表1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指标

2.1.2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第一步:初始化,即将该序列所以数据分布除以第一个数据。得到:

第二步:求序列差

第三步:求量极差

第四步:计算关联系数

取 ,有:

从而:

第五步:求关联度

计算结果表明:煤炭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高,为0.74,其次是石油消耗和水电核电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天然气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低,为0.54,排列顺序为 。

2.2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灰色模型GM(1,1)

以原煤为例,对原煤原始序列作一次累加得到序列

原序列如下:

一次累加序列如下:

均值序列如下:

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计算得 。所以基

于GM(1,1)理论计算的方程为 。

由于-a≤0.3,此时GM(1,1)可用于中长期预测。由次可以得到GM(1,1)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

累减还原,得 的预测模型为: ,得预测模拟值为:

只有预测数列与原始数列高度拟合,才能对未来数据进行准确预测。在建模后,须经残差修正后模型的准确性才能得到提高。得出模拟值后进行误差检验,下表为误差检验表。

表2 误差检验表

后验差检验:C=0.0443

关联度检验:关联度r=0.62354>0.57,通过检验。由表2可以看出,模拟误差较小,进一步计算残差平方和。

平均相对误差:

通过灰色关联度软件,我们可以预测2014-2016年的消费数据为

3 小结

篇6

关键词:能源消耗;低碳旅游;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问题对旅游业造成较大影响,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等问题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是当前旅游研究亟须解决的重要内容,旅游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研究成为国内外旅游业研究的热点,而构建旅游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是该研究的重中之重。当前已有不少国外学者从多个方面对旅游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进行了研究,然而国际上缺乏统一规范的系统评估旅游产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理论与方法,而且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与资料,导致旅游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难以被科学测定。构建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体系对于推动目的地旅游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定量测度旅游业能源消耗的方法主要有: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投入产出方法、延伸式旅游卫星账户、生命周期评价法、支出法与生产法。总体而言,当前较多研究集中于旅游业直接能源消耗的测度,对于间接能耗的测度研究较少。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有些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能耗很低,但是间接能耗很高。马涛与Li Hong等计算了产品的完全能耗(包括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也发现不少产品部门的间接能耗大于直接能耗。Liu J等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成都市旅游业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研究中发现,旅游产业中间接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上述研究表明,旅游产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研究必须考虑旅游业间接能耗。当前多运用投入产出分析表来测度旅游业完全能耗与间接能源,然而投入产出分析表每五年编制一次,难以逐年开展分析,其主要从产业视角,难以从企业视角精准测度能源消耗,不利于旅游地旅游业精准节能减排。因此,本文首先拟界定旅游业能源消耗的概念介绍资源流理论基本内涵。其次,运用资源流理论,分析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流动过程。并界定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的系统边界。最后,设计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框架,从直接能源消耗与间接能源消耗两方面构建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体系。

1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1.1旅游业能源消耗概念辨析

能源消耗可分为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两种形式,能源直接消耗是直接以能源商品为消耗对象;能源间接消耗则是通过消耗非能源商品和服务而引发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的能源消耗。旅游业直接能源消耗是指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旅游业的间接能耗是指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所消耗的其他产业产品所消耗的能源。例如,旅游巴士的运营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属于旅游业的直接能耗范畴;但生产旅游巴士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则属于间接能耗范畴。旅游业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之和称为旅游业完全能耗。

1.2资源流理论的基本内涵

资源流是指资源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在产业、消费链条或不同区域之间所产生的运动、转移和转化。它既包括资源在不同地理空间资源势的作用下发生的空间位移(横向流动),也包括资源在原态、加工、消费、废弃这一链环运动过程中形态、功能、价值的转化过程(纵向流动)。资源流的内涵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复杂性。这里的资源是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2)动态性。动态性包括资源的动态性和流动过程的动态性两个方面。(3)时空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资源的流动过程中同样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第一,资源的种类多,具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其流动过程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规律和特性,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地域,受外部环境影响,其流动也表现各异。第二,资源流动包括了资源在不同空间位置、不同产业组群、不同消费链条之间的运动、转移和转化。

2目的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流动过程分析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社会经济效应,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因此,运用动态的系统科学思想,对旅游业能源消耗流动过程进行分析是构建目的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体系的核心,是理清能源生产运输能源消耗能源消耗后效应三大过程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流动的重要理论基础,有助于把握我国旅游I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合理利用方向,构建旅游产业的能源高效持续利用模式,挖掘旅游产业中能源节约潜力以及阐明能源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负面效应产生的环节和机理,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调控对策。

2.1区域旅游系统的能源流动

根据Boniface和Cooper从地理学视角将旅游系统分成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从产业角度分析,旅游系统可分成旅游产业六要素与旅游关联产业两部分。结合上述分析,区域旅游系统应包括两个层面,即区域旅游地域系统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旅游业能源流动实质上是能源在由区域旅游地域系统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所组成的区域旅游系统中消耗流动,包括区域旅游地域系统的横向流动(能源从生产区输入区域旅游地域系统中的消费区)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纵向流动(能源在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流动)。后者能源流动必须以前者为地域空间,而旅游产业则是地域各类旅游活动的支撑载体。因此,旅游能源流动的横向与纵向二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图1为能源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横向与纵向流动。各类能源从横向与纵向两方向流入区域旅游系统之中。

(1)区域旅游地域系统的横向流动。将区域旅游地域系统从游客在地域空间的流动分成三大部分,即客源地系统T、区域交通系统与目的地系统D。在客源地系统T中,一般由多个客源地T1所组成,而区域交通系统往往具有多种区域旅游交通方式,如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旅游者可通过不同的交通方式达到目的地系统D。能源由能源生产区运输至这三大区域旅游地域空间内,不断地横向流动而消耗,进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效应,形成区域旅游地域系统能源横向流动的综合效应。

(2)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纵向流动。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旅游业具有影响深远、带动性强的产业关联特点,18个重要国民经济产业与旅游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度。区域旅游产业系统包括区域内旅游产业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和区域内外的旅游关联产业(建筑业、信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保险业、旅游装备业、其他关联产业),而各要素与关联产业又包括了多个子产业部门。各类能源由生产区运输至旅游产业的各要素部门与关联产业部门,并在不同旅游产业及其关联产业中纵向流动,以直接与间接的方式消耗。

2.2目的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流动过程分析

流动性是旅游活动的特点,为了避免在不同区域尺度重复计算旅游业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影响,有必要确定温室气体排放的地理界限。旅游产业绝大部分的能源消耗均围绕着“离开居住地一达到目的地一返回居住地”这一过程而产生,而这其中旅游产业绝大部分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因此研究区域旅游系统的能源流动与消耗问题,关键在于以旅游目的地为能源消耗中心进行研究,分析各类能源在旅游地的旅游产业各部门间的流动消耗。资源流动过程实际上是资源的生命周期过程,而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流动过程也是能源消耗的生命周期过程。基于上述分析,采取生命周期理论与资源流理论构建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流动过程分析,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该过程分成三个过程,分别为:能源生产与运输过程、能源消耗过程、能源消耗后效应过程。

2.2.1能源生产与运输过程

该过程为整个旅游业提供能源基础。虽然不少旅游地具有能源生产的功能,但是大部分的旅游地旅游业消耗的能源往往需要外地生产,并运输到旅游区,且电力均已并网,因此旅游地绝大部分能源供给都需要从外界生产并运输进来。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的重点在于:测度旅游地旅游业每年从外部区域运输多少种类的能源量;明确因旅游地旅游产业发展所引起能源消耗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区域空间上的转移。需要指出的是,旅游地消耗柴油等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绝大部分发生在旅游地内部,然而电力的绝大部分碳排放由其生产过程所产生,即发生在电力生产地,而太阳能的大部分碳排放则是由于生产太阳能板等发电设施所间接产生的碳排放,也就是电力与太阳能的碳排放大部分排放在非旅游地范围之内。

2.2.2能源消耗过程

该过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旅游地旅游业六要素部门与旅游关联产业部门运营所需要的直接能源与间接能源。根据旅游业的主要消耗能源的部门,将其分成七类: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其他。直接消耗能源包括这七类部门运营所直接消耗的电能、石油、煤炭、天然气、太阳能等各类能源。而间接消耗能源包括这七类部门与旅游关联部门建设所消耗的各类能源。能源消耗过程的研究重点在于:科学测度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科学分析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时空分异特征;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旅游地旅游产业的不同低碳发展情景。

2.2.3能源消耗后效应过程

该过程主要包括由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即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环境效应与文化效应等。经济效应是指旅游地旅游业消耗单位能源所产生的旅游业收入及其关联产业获得发展所产生的GDP等效应;社会效应是指旅游地旅游业消耗单位能源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旅游地物价上涨等各类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环境效应是指旅游地旅游业消耗单位能源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与环境效应;文化效应是指旅游地旅游业消耗单位能源所产生的各种文化效应,例如文化传承与传播。能源消耗后效应过程的研究重点在于:科学评价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综合效应;对综合效应,制定应对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所产生各种影响的响应机制。

3目的地旅游业能耗系统边界

3.1界定的原则

1)系统科学性原则。由于目的地旅游业能耗测评涉及生态学、资源科学、旅游学、地理学、环境学、能源学等学科领域,也涉及旅游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具有多学科、广领域、多部门的特点。因此,目的地旅游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研究系统边界的界定应坚持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原则,从多个相关科学与研究领域出发,确定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边界。

2)地域空间性原则。由于旅游业能源消耗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突出表现在随着游客往返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而能源消耗也随着游客的不断流动而流动。因此本研究首先明确提出研究地域范围界定于旅游目的地,而不包括游客在客源地与区域旅游交通体系中所消耗的能源,为此本文所有的直接能耗测评以目的地为研究地域范围而开展。

3)产业关联性原则。由于旅游产业具有关联性强的特点,因此其能耗也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的特点,即旅游业内部及其关联产业的能源消耗存在很强的连续性,而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界限的确定应尊重这种产业的关联性。尤其是针对间接能耗,其绝大部分来自旅游地之外,因此,必须坚持产业关联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如何界定其研究范围,满足不同地域尺度旅游地的旅游业及其各部门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研究,是界定的难点。提出研究范围界定要兼顾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在科学把握整体态势的基础上,适度忽略难以测度的能源消耗微小部分,以确保旅游业能耗测评的科学性与综合性。

3.2研究地域范围界定

目的地是一个拥有旅游吸引物的特殊区域,是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和专用设备及其他相关条件的有机结合,其中旅游业是否占主体地位,旅游地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切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因此,旅游地成为旅游业消费能源和最终处理旅游产品过程中直接与间接所消耗的能源与产生的碳排放的主要地区。区域旅游交通体系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主要由交通部门来经营管理,旅游部门难以直接促使其节能减排;而客源地的旅游活动所消耗的能源与产生的碳排放相对较小。因此,本文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的地域范围界定为旅游目的地,简称为旅游地,不包括旅游地当地居民外出旅游所消耗的能源。

3.3目的地旅游产业范围界定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根据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以及对从事旅游业务经营的具体经济部门加以分析,旅游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旅行社部门、交通客运部门和住宿业部门。在国际旅游研究中较具代表性的另外一种看法认为,旅游业通常是以旅游目的地(主要是国家或地区)为单位来划分的,例如中国的旅游业等。李天元提出,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角度去认识,旅游业则应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即除了上述三个部分之外,还应包括以旅游者景点为代表的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以及各级旅游管理组织,如表1所示。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在发展中经常以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作为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相关的统计资料也均以这六类为标准,因此本文也以旅游六类要素作为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说明:(1)由于本文旨在分析目的地的能源消耗,所以客源地所消耗的能源不考虑。(2)研究内容主要考虑由能源消耗所产生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没有考虑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能源类型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与电力等。(3)旅游地旅游产业范围不包括由于旅游地居民外出旅游所发展的产业能源消耗。(4)假设旅游者在旅游地的食物消费全部为餐饮消费,而不包括旅游者在旅游地消费的各类矿泉水、零食等。(5)部分间接能耗由于采用资源流动理论与生命周期评价法,其涉及到旅游地以外区域的能耗,可在测评体系中说明。

4旅游业能源消耗测评体系

4.1总体框架

将旅游产品的能源消耗按旅游活动的6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分为3类,6类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按照直接与间接能耗进行分类分析,如图3所示。能源消耗类型主要包括:电力(年/月耗电量(kwh))、天然气(年/月耗气量(M3)、石油(年/月耗油量(L))、煤炭(年/月耗煤量(t))。

4.2直接能源消耗测评体系

根据旅游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流动过程分析,从部门、系统边界、能源消耗载体、能源类型、能源消耗的指标等方面构建旅游业直接能源消耗账户。(1)餐饮类直接能耗载体主要包括星级宾馆、酒楼、特色餐馆、其他旅游食品;(2)住宿类设施直接能耗的载体包括星级宾馆、经济型酒店、社会宾馆、其他;(3)交通类工具直接能耗的载体包括汽车、轮船、索道,等交通方式;(4)游览类景区为游客提供服务活动所直接消耗的能源,主要体现在景区活动,等;(5)旅游购物类场所消耗的能源,例如旅游购物中心、主要购物点;(6)娱乐类直接能耗包括开展旅游节事、娱乐活动消耗的能源,游乐场、戏院,等;(7)其他类直接能耗包括邮电通讯,等邮电局,等。

4.3间接能源消耗测评体系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结合目的地旅游业能源消耗流动过程分析,从部门、系统边界、能源消耗载体、使用寿命、能源类型、能源消耗的指标等方面提出旅游业间接能源消耗研究范围,如表2所示。旅游建筑能耗以单位建筑面积O为计量单元;旅游道路以单位道路长度km为计量卧;旅游装备以各类型装备的计量单位为准,例如旅游巴士以辆为计量单位;旅游商品以件为计量单位。

篇7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 能源消耗 向量自相关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74-04

一、引言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省。每年能源供需缺口大,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在强调“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找出能源消耗与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极具重要性。由此可见,研究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发展转变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辽宁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有切实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Yang,H.Y(2000){1}运用Granger检验,使用1954―1997年的我国台湾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能源消耗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双向因果关系;Glasure(2002){2}提出了实际的石油价格是决定国民收入和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的指标;Wankeun Oh和Kihoon Lee(2004){3}采用了Divisia指数方法,使用韩国1970―1999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能源消耗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因果关系;Stern(1993){4}采用多变量自回归方法,使用美国1947―1990能源消耗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检验了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朱跃中(2002年){5}从经济结构着手,剖析了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消耗因包括部门结构、行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在内的不同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变动,并发现了在节能方面由工业部门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技术进步以及产品结构调整在工业部门各行业中均能体现节能带来的重大贡献。刘小丽(2007年){6}通过对1981―2004年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消耗量与GDP的原始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的关系及影响程度。喻毅(2010){7}以因素分解模型为主体并以构建Laspeyre指数方法、Paasche指数方法和Divisia指数方法,聚焦于能源的变化以及强度,建立合理修正模型对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于辽宁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转变研究的文献很少,而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的更少。为了探讨辽宁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首先通过对变量相关时间序列的常规检验(ADF检验及协整检验),为实证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数据基础,也为进一步对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奠定基础;然后通过对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因果关系的深入分析(包括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进一步建立了二者的VAR和VEC模型。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有:两者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两者在长期可达均衡,前者对后者的长期作用影响显著。

二、辽宁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

1.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能源消耗(EC)是指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由生产活动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是对有关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构成的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指标,它的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8}。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能源消耗量用煤当量计算,单位是万吨标准煤。

产业结构的变动(M)可以通过考察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我们选取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指标。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年鉴》,样本期为1978―2014年。分析工具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

2.单位根检验。在模型构建前,首先应该对时间序列进行ADF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我们用,和分别表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用EC表示能源消耗,并通过对变量数据取对数处理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及数据波动。

首先,通过单位根检验得到在5%的显著水平下,四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拒绝原假设,说明其都是单整变量,即I(l)(原序列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变量。然后,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在规定的显著性水平下,轨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根统计量均拒绝CE小于或者等于1,接受CE小于或者等于2,即最多存在2个协整关系方程。但是由于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并不能准确确定这种因果关系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了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将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分析,并在5%显著水平、滞后期为2的条件下具体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耗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同产业的的变动与能源消耗都成单向因果关系。其中,能源消耗变化是第一产业变动的原因,反之不是;第二、第三产业变动是能源消耗变化的原因,反之不是。

究其原因:辽宁省是工业大省,从建国之后,国家将其发展重心聚焦于重工业部门,这些产业部门的快速发展自然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陡然上升;其次,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始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使得第三产业在辽宁省有了较快的发展,这种结果自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

4.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格兰杰检验不能揭示存在因果的变量之间产生影响的正负性,以及这种影响的持续时长,针对这种局限性,本文将采用VAR模型的新息估计法{9}继续对变量数据进行分析。

(1)VAR模型建立。早在1980年,外国学者Sims便提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10}{11}。该模型以估计方程中涉及的所有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为目的,基于多方程联立形式而以一个内生变量作为因变量,内生变量的滞后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的方法。

由上述协整检验可知,lnec、lnm1、lnm2和lnm3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建立VAR模型来研究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根据AIC和SC最小的准则,可以确定该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数为2(见表2),即建立VAR(2)模型。

为了能进一步反映二者的长期动态关系,本文将分别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前者可通过图示形式显示模型中的能源消耗对分别来自三次产业的变动冲击产生的影响,后者是把与二者相关的各变量数据预测误差的方差按一定的规则分解,但分解后各部分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与其他变量相关联,以此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反映能源消耗和三次产业变动的变量的相对重要性{12}。

(2)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可用来描述由不同变量误差变化导致的模型定内生变量所产生的反应,即根据模型来判断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13}。在以上对变量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该函数来判断存在因果的变量之间产生影响的正负性,由此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之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能源消耗对数值的响应(单位:万吨标准煤)。

首先,由图1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第一产业变动一个正向冲击后,能源消耗在第2期即下降到最低点后,从第6期开始平稳增长,但是对能源消耗始终都是负向的响应,这也和前面协整关系的第一产业变动前系数为负相吻合。同时,也验证了格兰杰检验的结果,第一产业变动不是能源消耗的原因。

其次,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期给第二产业变动一个正向冲击后,能源消耗在前2期上升到最高点后,即是能源消耗增加1.045万吨标准煤(InM220(2)=0.074525,所以,M2=1.077)从第3期开始逐渐下降至第14期趋于平稳。这表明第二产业变动的某一冲击会给能源消耗变动带来正向影响,而且其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和较为长久的效应期限。同时,也验证了格兰杰检验的结果,第二产业变动是能源消耗的原因。

再次,由图1可见,在当期给第三产业变动一个正向冲击后,能源消耗从第一期起反映就非常明显,是负向的,并一直增长到第10期,反映变为正向的,并且增长的速度减慢,到15期左右到达到最高点。这表明,第三产业受外部条件的冲击后,传递给能源,给能源消耗带来负向转为正向的冲击,冲击幅度较大。同时,也验证了格兰杰检验的结果,第三产业变动是能源消耗的原因。

(3)方差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只能描述模型中各个内生变量由于对方的冲击而受到的影响情况,却不能详细说明由冲击的不同部分产生的不同影响程度,方差分解则可以通过对由变量产生的冲击的分解,来具体测评同一冲击的不同部分对特定变量的影响情况,进而分析不同冲击引起的不同作用效果{14}{15}。也就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n个)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信息相关联的n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12}。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对各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我们给出能源消耗变量lnec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着重分析影响lnec预测误差的4个方程新息的重要性。

表3的第一列是预测期,第二列S.E中的数据为能源消耗(Inec)变量的各期标准误差,后三列分别代表以M1,M2,和M3为因变量的方程新息对各期误差的贡献度。

由表3可知:第4期之前,方差分解结果还不稳定,第4期之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最大的影响来源于首个方程信息,占预测误差的66%左右,说明其他因素对能源消耗的作用不大;在产业结构走势的波动中,第二产业结构比重的逐步增加使其在中长期内对能源的贡献明显提高至约55%,成为促进能源增长的关键因素;第一产业比重对能源消耗的作用总体不太大,仅为5%,而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耗的贡献有较弱的逐渐上升趋势,大约占9%。这表明持续的产业结构变动能有效促进能源消耗量的增长。

5.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通过前面的Johansen协整检验,可知能源消耗EC、第一产业产值比重M1,第二产业产值比重M2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M3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变量之间却并不一直如此,在短期中并不均衡,协整关系使得变量可在误差校正机制的作用下在长期达到均衡。通常变量之间的这两种特性存在一定的联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可以将二者连接,得出变量由不均衡转向长期均衡状态时所涉及的速度向量。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一般表示为:

由误差修正项ecmt-1可知能源消费与三大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上式中误差修正项ecmt-1的系数是-0.136,表明该机制是一个负反馈过程。同时,上式还表明前一期能源消耗、前一期第一产业比重、前一期第二产业比重和前一期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以-0.259、-0.223、-0.558、-1.410的比例影响本期能源消费的变化ln ect,并且当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误差修正项ecmt-1将以0.136单位的修正速度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

三、实证结果与讨论

1.研究结论。由实证结论分析辽宁省内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动现状如下:

第一,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会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由于格兰杰因果检验是基于因先于果的思想进行的,所以由该检验发现,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能源消耗变动的原因,反之则不是,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并不是互为因果关系。这主要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制度政策造成的,当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时,能源消耗的市场化较为滞后,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因此,能源消耗的变动相较于产业结构的变动略为缓慢。

第二,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分析可得,辽宁省内的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比率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动将带来相应的能源消耗变动。这在经济社会中表现为二者的相互作用,即能源消耗水平的变化与不同产业的内部需求相关,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引入使得产业结构的变动将反作用于能源消耗的快速发展。通过构建的模型可知,与第二产业相关的系数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格外注意,它显示了其对于能源消耗的巨大影响作用,它不但验证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变动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处于我国政策环境下辽宁省能源与产业之间的现实情况。

第三,能源消耗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力在短期内确实无法展现,但在长期内有显著影响。有实证可得在短期阶段内,能源消耗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不存在正向冲击,在中后期阶段内,这种冲击转负为正。在长期内,正向冲击逐步加强甚至超过其自身的变动,由此可获得进一步结论,能源消耗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作用是以不同长度时间区间为前提的,时间越长则会体现越强的作用效果,最后演变成为引起后者变动的重要因素。

2.对策建议。

首先,由于产业结构变动将引起能源消耗的巨大变化,所以相关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合理考虑前者对于后者的影响作用,只注重增速与增量的经济粗放型增长已不再适应当下的内外环境需求,还应考虑到发展的现实问题,更应该注重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耗水平的一致性。

其次,大力挖掘产业结构内部的科学技术潜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辽宁省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在2016年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4%以上的目标,在拓展外部市场的期间,也应从内部重视并推进省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外部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并综合多种创新模式以优化产业结构,由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注重产出品的质量,创造环境友好、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创建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此来沉着应对辽宁省可能会面临的各种能源挑战。

最后,通过政府管制宏观调控能源消耗的增加。辽宁省第二产业能源消耗量巨大,众多高能耗企业聚集,只关注于工业效益的增长,不仅会导致能源消耗量剧增,更会使得环境问题甚至是安全问题接踵而至。解决此类问题绝不是单方努力即可,必须依靠政府这双有形的手进行调节,比如相关能源利用政策的出台或增加能源使用税等等,利用此类强制手段将有可能调整工业企业在发展时对于能源的利用效率,也会促进企业内部的技术转型,从内而外共同保持产业发展向可持续而高能效的方向推进。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L08BTJ005)]

注释:

{1}Yang,H.Y.A note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 tween energy and GDP in[J]. Energy Economics,2000,22

{2}Glasure, Y. U. Energy and national income in Korea: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omitted variables [J]. Energy Economics, 2002,24

{3}Oh, W. , Lee, K.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and GDP: the case of Korea 1970-1999[J]. Energy Economics, 2004,26(1)

{4}Stern, D I. Energ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SA. A multivariate approach [J]. Energy Economics,1993,15

{5}朱跃中.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2(72):26-32

{6}刘小丽,卢凤君.中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9):55-58

{7}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

{8}张慧敏,魏强,佟连军.吉林省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13(12):1678-1688

{9}邢毅。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信贷投放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碳排放强度分组的省级面板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5(12):17-31

{10}Sims C A.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 [J].Econometrica, 1980,48(1):1-47

{11}张延群.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中的识别问题――分析框架和文献综述[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05):805-812

{12}刘润生.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D].合肥工业大学,2009-04-01

{13}曹慧丰,毕巍强,曾诗鸿.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气污染治理效应――以河北省为例[J].管理世界,2015(12):182-183

{14}于振英,段亚敏.矿产资源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外部时滞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23):140-143

{15}白战伟,李树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滞的测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4):1-5+42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商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

篇8

纵观今年的节能降耗形势并不乐观,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上半年虽然下降了1.25%,但下降幅度不大,随着“十一五”进入最后一个季度,这项工作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来自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电力企业作为能耗大户,责任尤重。笔者根据在能源生产部门的多年工作经验,通过对电力企业能源消耗计算的详解,以期对企业准确预测未来,更好把握能源消耗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有所帮助,真正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正确理解万元产值能耗应注意的问题

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企业实际消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能源,它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不包括用于生活为目的所消耗的能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589-81)。根据能源消费量统计的相关原则:谁消费、谁统计;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能源产品消费统计与能源产品产量统计相对应。统计范围不同,所研究目标值的意义也就不同,电力企业能源消耗量是通过确定计算口径,按规定统计范围来确定的。

电力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口径可划分为用于生产消耗的能源和非生产消耗的能源,其中生产消耗是指机组通过168,进入商业运行以后,机组在发电、供热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数值上应等于计算发电煤耗、供热煤耗所消耗的标准煤量及二次能源(综合厂用电量);含基建、机组试运的消耗是指机组在基建(在生产厂用电扣除部分)、试运和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数值上应等于计算发电、供热所消耗的能源加上基建、试运所消耗的能源。非生产消耗的能源是指非工业生产用能和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非独立核算单位用能。根据能源消费统计原则,电力企业统计的范围是指为生产电力和热力消耗的能源,它包括生产消耗,基建期间消耗及新机组试运的消耗量。

确定万元产值能耗的主要步骤

首先明确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应包括为发电、供热消耗的原煤量、焦炉煤气量(或天然气)、柴油量、燃料油、电力以及基建期间和机组试运用电量。计算中采用实测值作为折标系数,某种能源的折标系数=统计期间某能源的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发热量。

其次,计算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其是指各种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二次能源产品,包括:电力(发电量)产出量;热力(供热量)产出量。采用当量值作为折标系数,电力折标系数为1.229,热力折标系数为0.0341。

最后,得到电力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它是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净值。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合计一加工转换产出能源合计,万元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综合能源消费量/现价总产值。

实际操作中,确定万元产值能源消耗指标的分析过程

企业生产消耗的原煤、焦炉煤气、天然气、柴油和燃料油的折标煤量之和等于企业为发电、供热消耗的标准煤量,即计算煤耗口径的标煤量加上机组试运消耗的标煤量。其中:发电煤耗(克/千瓦时)=发电标煤量/发电量:供电煤耗(克/千瓦时)=发电标煤量/(发电量一发电厂用电量);供热煤耗(千克/吉焦)=供热标准煤量/供热量。当研究的对象为纯发电企业,且用于生产消耗的能源不合基建和试运机组,外购电为零;且指标计量单位为发电煤耗(克/千瓦时)、电量(万千瓦时)、电力单价(不含税)(元/千瓦时)、上网率=1-综合厂用电量率,则: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合计(吨标煤):数值为发电消耗的标准煤量即0.01发电煤耗×发电量。

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电力即发电量,扣除为生产所消耗的电力即综合厂用电量(含外购电量)等于企业的“上网电量”

(限于能源计算)。即发电量一综合厂用电量(含外购)=“上网电量”(限于能源计算),当外购电=O时,发电量一综合厂用电量=上网电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吨标煤)数值为上网电量的折标煤量1.229(发电量一综合厂用电量),或1.229×上网率×发电量(1.229×(1-综合厂用电率)×发电量)。

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生产消耗指标×相应折标系数一∑能源加工转换产出指标×相应折标系数;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数值为生产消耗指标一能源加工转换产出指标即0.01发电煤耗×发电量-1.229上网电量。

现价总产值(万元)=电力总产值+热力总产值=∑上网电量×电力单价+∑供热量×热力单价;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数值为综合能源消费量/总产值,即(0.01发电煤耗×发电量-1.229上网电量)/上网电量×电力单价;即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0.01发电煤耗/上网率-1.229)/电力单价。

结论:纯发电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与发电煤耗、综合厂用电量率和电力单价有关。因此,万元产值能耗的目标值,是通过降低发电煤耗、综合厂用电量率和努力提高电力单价来实现的。

根据能耗约束指标进行预测的案例分析

某装机容量为两台350MW的纯发电企业,2005年万元产值能耗实现6.81吨标煤/万元,发电煤耗是308克/千瓦时,2006年计划发电量41.3亿千瓦时、售电平均单价(不含税)为0.306元/千瓦时、综合厂用电量率为5.6%时,综合能源消耗如果比2005年8753741屯标煤下降10%,发电煤耗至少下降多少,单位产值能耗是否下降。

分析:根据已知资料2005年综合能源消耗为875374吨标煤,如果下降10%,则目标综合能源消耗量为787837吨标煤,即:目标综合能源消耗量=875374×(1-10%)=787837吨标煤,则:目标发电煤耗=100目标综合能源消耗量/发电量+122.9上网率

目标发电煤耗=100×787837/413000+122.9(1-0.056)=306克/千瓦时

万元产值能源消耗=(0.01发电煤耗/上网率一1.229)/电力单价

万元产值能源消耗=(0.01×306/0.944-1.229)/0.306=6.58n屯标煤/万元

篇9

[关键词]铜矿企业 电气管理 节能 关键因素 节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D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93-01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对于国内一些能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多。这些能源的利用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不小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对于能源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使得各种能源的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从而导致我们发展的脚步越来越慢。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研究出了新的战略口号――节能减排。特别是在铜矿企业中,节能减排将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战略目标。如何能够对电气能源进行合理利用,使其实现最大的效益成为了铜矿企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1、电气能源在铜矿企业中消耗过高的原因

在我国大部分的铜矿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电气能源消耗的偏大,根据数据统计,在我国所有能源消耗中铜矿企业中电气能源消耗所占的比重最大,高达65%以上,因此,铜矿企业必须要足够重视其电气能源的消耗。通过对我国几家铜矿企业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电气能源在企业中消耗过高最主要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点。

1.1 缺乏电气能源消耗智能管理与监控

目前,一些铜矿企业在对电气能源消耗管理与监控过程中采用的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这种记录与分析的方式无法做到对电气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也无法对其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一旦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就无法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电气设备中记录的一些数据来源也不具备可信性,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在检修的时候造成浪费或者不足的现象,白白浪费电气能源。有些铜矿企业在记录与分析电气能源消耗时已经采取了自动化的管理,然而这种管理方式仅仅是根据电气设备中的不同功能进行配置,不同的电气设备系统中所具备的数据并没有做到共享利用,也没有达到信息交叉使用,从而使得每一台电气设备都需要一个单独的信息系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电气能源的浪费,因此,在铜矿企业中建立自动化的通信系统成了必要趋势。

1.2 配电质量的下降

目前,我国的铜矿企业大部分都是比较大,耗电也比较高,在这种企业的配电输电过程中就需要比较多的电子以及电力之间的换流装置,需要一些感性电气设备比如说电弧炉等来进行负载,这样一来就会大大消减企业中的配电质量。配电质量的下降会很大程度上导致电气能源消耗的增加,同时也会大大消减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2、铜矿企业电气管理节能措施

2.1 建立电气智能管理系统

为了能够实时地对铜矿企业中的电气能源消耗进行监控,从而对其进行智能化管理,我们需要设计一套电气监控系统,此系统应该包含实时监控,传输电气以及配电管理,电气能源消耗数据查询,以及智能分析电能消耗等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功能:

(1)信息的显示以及监控。为了能够实时对电气能源消耗进行监控,我们需要在系统中配置上合理的传感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通过联网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到我们的控制中心处,并将监控的数据显示出来。

(2)数据的查询。想要对电气能源消耗进行分析就必须有数据,而数据的来源则需依靠系统中的查询模块。在所设计的系统中,可以对电气设备消耗的能源数据进行保存,我们通过保存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如此一来,用户在了解电气能源消耗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从而了解电气的使用是否合理。

2.2 变压器的节电管理

目前,很多铜矿企业在使用感性电气负载的时候都会选择配电变压器,而变压器其实具有很大的节电潜力。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影响其稳定性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所占比重较重的有两个,分别是无功和电压。如果在运行变压器的过程中,其电压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偏离,那么就会造成整个变压器运行的不稳定,在无形中增加了变压器的耗电量,如此一来,在造成用电设备负担加重的同时也会损坏电网。为了稳住变压器的电压我们就很有必要引入无功因素。然而,无功在对电气设备的电压进行调整过程中会降低部分功率,从而对电气设备供电的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整个电气能源的消耗增加。因此,对于铜矿企业这种比较大型的企业来说需要综合考虑电压与无功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变压器电压比较低的一方我们可以进行电容器的并联,这样就会补偿部分无功,从而使整个系统的电压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也可以大大降低电气能源的消耗。

3、结语

对于铜矿企业来说,每日所用电气能源数不胜数,没有一定的管理就会造成大量电气能源的浪费。本文主要针对铜矿企业中电气能源消耗比较多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节电管理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对铜矿企业的节电管理做出一定帮助。利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对电气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与变压器的节能潜力,对铜矿企业中电气能源消耗进行管理,降低能源浪费,从而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芳.工程电气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年1期.

[2] 左德鹏.工程电气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22期.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备节能;节能设计

1 水利工程节能设计的编制依据

1. 1 有关法律、法规

在水利行业节能设计相关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 节能设计编制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工程所在地有关节能的规划和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 年10 月修订,2008 年4 月1 日起施行)。该法律明确了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节能技术进步、激励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方面, 分别对工业、建筑节能、交通运输、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等各类用能单位的节能进行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在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要求中, 明确规定了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a.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b.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 000 t 以上不满1 万t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从目前我省大量大型排水泵站工程来看,许多工程运行期间的年综合能源消耗( 主要是电能) 都超过了以上标准, 将按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管理。

( 2)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编制。大纲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 采用各类措施, 规范节能技术政策, 用于指导各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开发, 产业发展和节能项目重点投资的技术方向, 为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能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1.2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建筑物组成、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运行要求等, 对工程建设期、运行期的能源消耗种类进行分析。从一般水利工程来看, 工程建设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施工设备的电力、燃油消耗, 工程运行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各供水泵站、电动控制闸门、水库管理部门日常办公等设施的电力消耗。

1.3 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

根据工程能源消耗类型, 对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水利工程能源消耗以电力为主的特点, 重点分析当地电力供应能力、电网及变电站分布情况、电力建设发展规划情况等, 以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的电力供应有足够的保障能力。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对当地现状及规划能源消耗种类、能耗指标( 主要是单位GDP 折合标准煤指标) 进行分析, 以作为确定工程节能标准的主要依据。

2 关于项目的节能措施

2.1工程布置节能措施

( 1) 水库水头的利用。对于以水库枢纽为主的水利工程,供水及水力发电工程均直接由水库取水, 主要节能手段是充分利用水库水头, 以降低泵站扬程( 或增加自流引水能力) 、增加发电水头。a. 水库供水发电洞高程按照满足水库最低运行水位( 即水库死水位) 的引水要求确定; 水泵、水轮机机组安装高程根据水库调度运行要求确定的各供水对象最低引水位确定。b. 直接由水库取水的泵站水泵机组及电站水轮机机组尽可能采用压力进水, 机组选型按照满足水库最高运行水位的要求确定, 以保证水库高水位运行时的供水及发电能够利用水库水头、降低运行时的电能消耗。

( 2) 供水线路输水方式及输水线路的选择。供水线路输水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利用地形高差, 有采用重力流自压输水条件的尽量采用。对于城市及工业供水工程一般要全部采用封闭管道输水, 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供水线路根据地形条件, 尽量减少平面及竖向折转, 以减少输水局部水头损失。

2.2建筑物设计节能措施

建筑物设计节能技术主要用于泵站厂房、水电站厂房、管理站用房等工业及民用建筑物的设计中。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建筑物节能标准体系, 建筑物设计节能措施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 1) 建筑墙体、屋面和门窗节能技术。包括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外墙外保温技术, 限制并逐步淘汰内保温技术; 采用各类新型屋面节能技术、节能窗技术, 控制窗墙面积比, 改善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等。

( 2) 采暖和空调节能技术。包括根据工程所在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研究采用集中供热技术、优化配置冷热源技术、空气热回收技术、太阳能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减少采暖、制冷方面的能源消耗。

2.3 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节能措施

水利工程中的水泵机组以及各类闸门启闭设备的电能消耗是工程运行期间的主要能源消耗。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的要求, 到2010 年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将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与水利工程有关的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见表。

在各类设备选型设计中, 应按照有关政策要求, 选择运行效率高、节能效果好的设备; 同时, 对于运行工况变化较大的泵站, 应配备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设备, 以保证运行期间水泵机组能在高效区运行。

2.4施工节能措施

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各类施工机具、运输车辆的电能、燃油消耗, 特别是在土石坝施工中, 坝体填筑所需的运输、碾压机具的燃油消耗是施工期间的主要能源消耗,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应根据坝址区、料场区的地形、交通条件, 采用施工网络技术优化施工运输、碾压工序, 以减少施工期的燃油消耗。

3.关于项目节能效果的分析

项目节能效果的分析首先要确定项目的能耗指标。从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标来看, 通常都采用单位GDP 所消耗的标准煤数量进行衡量。对于水利工程来说, 能源消耗的目的是向不同用水户供水, 从而产生供水工程的供水效益以及财务收入。因此, 项目的节能效果分析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确定工程的能源消耗总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一般都是短时期的, 其能源消耗主要是在运行期间,因此, 工程的能源消耗总量可以只考虑运行期间的年能耗总量。折合为标准煤消耗总量( 单位为t) 。

( 2) 分析计算工程的经济效益及财务收入。分析计算方法可采用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经济效益及财务效益计算方法进行( 计算结果单位为万元) 。

结束语

能源是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保证,水力能源的合理利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加大水利工程环节的节能控制,就要从工程设计上入手,落实每一项设计,坚持完成水利工程的设计评估和审查工作,加大水利工程的服务质量,使其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蔡侃.加强建筑节能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