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28 06:0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知识

篇1

【关键词】生活素材 物理课堂 实际应用

从事物理教学近二十个年头,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当代孩子的生活经验匮乏,表现为在物理课堂上列举相关生活实例来说明一个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常说不出或道不明,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狭窄,抓不住要点。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不良倾象,践行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创设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基础。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课前涉猎生活中的物理素材,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皆物理”的意识,作为物理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在自己的生活中留意收集物理教学素材。比如,收集日用品中的瓶瓶罐罐;在逛商场时有准备地购买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玩具;看书籍、电视时捕捉与物理相关的资料和现象并记录下来,以备上课时合理运用。经常这样下去,既能使自己的专业授课手段多样、灵活,又能促进学生模仿教师课后积累一定的物理素材,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活化知识的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收集生活中的器具,为课堂探究提供物质保障。物理学中许多知识的构建离不开实验,而“瓶瓶罐罐做实验”既可以降低了成本,又让学生倍感亲切,增强学习动力。在某一章学习之前,教师应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预先计划为达成目标应准备哪些活动?这些活动中可能用到哪些器材?这些器材能否让学生自备?比如苏科版教材第八章“力”,涉及认识弹力、探究重力的方向、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几个主要活动。因此,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气球、橡皮泥、弹簧、橡皮筋等认识形变与弹力的关系;选择细线和任意一个重物便可做成重垂线来检查平面是否水平,教室内张贴画是否端正等;选择带钩的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2.积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课堂活动提供事实依据。探究活动的环节之一猜想与假设常常要求学生对某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而这种猜想是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依据的,不是空想、幻想。为了激发学生合理地猜想,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例如,为了让学生猜想物体的动能可能跟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可呈现生活中不同的交通工具如小客车、大客车、货车限速分别为120km/h、100 km/h、80 km/h的情景,组织学生讨论。再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可让学生在课桌上拉一本书,再在书上用另一只手压住然后拉,做这样的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压力大小有关。

巩固物理概念,经常要让学生列举生活现象或事例。在列举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或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时,我遇到学生哑口无言的如果我来,举例则学生的印象肤浅,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这时,我利用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跳板跳水、撑杆跳高、蹦床运动的视频,又播放用弓射箭的图片,学生很快就说出了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二、课堂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情境,引领学生充分体验获得新知

探究活动是学习物理知识常用的方法,在教材的各大章节均有体现。现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压强》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生活实例有效地推动学生探究活动的层层深入,来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达到锻炼动手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与规律的理解的目的。

1.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可再现真实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如在学生学完压力的概念后,出示如下生活情景:两个学生站在松软的雪地上,一人脚下垫着一只大木板,结果陷的深度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通过这一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产生了迫切解决物理问题的欲望。

2.结合生活实例探究物理规律,实现探究过程生活化。对于《压强》一课由导入情境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不同之后,再次设计两个小实验让大家参与体验、发表意见。实验1:一只手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观察气球的形变情况。改变压力的大小,气球的形变有何不同?实验2: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水笔的两端,两个手指的感觉有何不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再次体验。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了他们的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这为下一步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观点奠定了基础。接着老师提供海绵、装有水的饮料瓶、沙槽(用大号饮料瓶剪去上部分做成)、钩码、用钉子做腿的小桌、长方体木块等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出实验方案,经小组讨论交流后到前面展示。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列举出各自不同的方案,有效地证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而且,学生认识到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方法:(1)受力面积相同时,所用的压力越大时,作用效果越大。(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作用效果越小。接着提问:如果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同,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出示如下生活情景:父子俩并肩站在同一松软的雪地上,父亲的体重800N,两只脚的底面积为500cm2,儿子的体重360N,两只脚的底面积为180cm2,请问谁陷得深?大家兴致勃勃,展开激烈的讨论……思维活动进入了阶段。在老师的引导、自己的实践和大家的交流下,学生对压强概念的引入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一连串物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和实际需要,不失时机地引入生活实例增添课堂活力,吸引学生注意、产生求知欲望、积极亲身探究。在引入课题或在课堂小结时,在习题讲评或在学生练习中,都可以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研究物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种积累生活素材的意识,舍得花时间去研究教法、学法,在物理教学中求创新、突破。

三、课后借助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2

雪龙船的被困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切.直至1月7日,雪龙船所在海域风向发生变化,边缘冰有松动现象.当天下午,雪龙船自主脱困,驶向清水区.那么雪龙船到底是一艘什么样的船?它又是如何自主脱困的呢?

首先介绍一下雪龙号的基本情况.雪龙号(图1)是1993年3月25日,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下水的极地运输船,经过初步的改造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船的总排水量21250吨,船长167米,宽22.6米,满载吃水9米,最大续航能力为12000海里.最大航速17.9节,抗风能力为12级以上,能以1.5节的速度连续破1.2米厚的冰(含20 cm的雪).核定乘员128人. 船上拥有较为齐备的导航仪器设备和气象观测设备.为船舶的安全航行和科学考察提供服务.那么,雪龙船与一般的船只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下面,本文就从八个方面介绍一下雪龙船的特别之处,并从物理的角度加以分析.

1鱼探仪

我国在雪龙船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以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鱼探仪工作时首先由某种传感器发射信号,信号在水域里传播.当发射出去的信号在水中传播,碰到不同于水的介质(这里主要是鱼群、海底岩石等)时一部分信号会沿原路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到,由此便可以确定水底的构造、水深、鱼群位置、鱼的大小等.

分析鱼探仪工作时传感器发出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比较高,人耳一般听不到,它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常用来测距、定位等.又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因此它不能用于天体间距离的侧量.

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超声波的特点和性质、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定位.

2特种钢

破冰船船体一般使用特殊的低温高性能的钢材制成(雪龙船使用的是E级特殊钢),并且在船首、船尾和吃水线附近进行了额外的加厚.

分析当雪龙船破冰航行时,船体会对冰块产生巨大的撞击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冰块也会同时对船体产生同样大小的撞击力,这就要求船体材料必须具有足够大的硬度.要耐撞,一般的钢材是很难胜任的.

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材料的物理属性(硬度).

篇3

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刮风时,为了防止晾晒在铁丝上的衣服叠加或掉下来,可以先用塑料绳子结一环套,然后把这一绳环套套在铁丝上,再把衣架挂在环套上,这样衣架就不会轻易滑动。做的目的是,增加绳环套与铁丝之间的受力面积,以加大阻力。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对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烧开水时,为了节省时间和用电量,可以先加一点热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快分子运动,使分子扩散加快。

在炒瘦肉片时,若将肉片直接防入热油锅里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的干硬。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待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肉的鲜嫩。

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现在的居民楼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块很大的薄铁片做成的挡雨板,这样,在防盗网内的东西就不会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很响的嗒嗒声,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如果在铁片上放一块海绵,那么这个噪音就可以减小了。

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他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声音越清脆、响亮、悦耳的品质就越好。

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凸透镜效果会使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高温现象。时间久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若是在此时打蜡,也容易造成车身色泽不均匀。一般在傍晚或阴凉处洗车。

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充分利用电饭锅的余热。煮饭时,当锅内沸腾后,将键抬起即切断电源,利用电热盘的余热,待几分钟后再按下键,饭熟后电饭锅会自动断开电源。

家用电器不要处在待机状态,如果家用电器处在待机状态,既耗电又伤机器。看电视时,将音量和亮度尽量调低,这样也可省电,而且眼睛也不容易疲劳。关机后由于遥控接收部分仍带电,且指示灯亮,将消耗部分电能,所以关机后应拔下电源插头。

篇4

关键词:物理素养;物理兴趣;物理现象;物理原理

G633.7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是一个全民学习的社会。学习的对象不再是局限于在校的学生了,而是社会中所有的人了。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各项生产部门的细化都在促使着生产过程中的人不断地学习各种技术、掌握各项技能,使他们在一定的生产领域内具有该领域的工作素养。那么,我们的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物理素养呢?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呢?

学生经过物理课堂的学习,随后走上社会,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在物理课堂中学习和研究的物理事实和物理定律很可能被学生忘记。那么,我们的物理课堂希望学生能够留下什么印记呢?是我们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理性思考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所拥有的物理学的素养。让这些物理学科的素养成为他们行为的习惯,成为他们的一项基本素养,这也是我们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价值。

知识是人类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创造和发现的;我们的物理知识就来源于前人的生活中,来源于他们对生产实践的总结与概括;所以,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知识及生活。同样,知识也在人类的历代替换中被继承和发展着,时代的社会烙印总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知识记载着;社会在人们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知识的价值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只有在社会的发展中才能体现,我们的物理知识价值也只有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才具有价值,物理及社会。

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素养,就是要将我们的物理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社会。让学习物理的学生们喜欢我们的物理课堂,热爱物理学习,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并能够挖掘出其中的物理原理和更多的内涵;让我们的学生着眼于社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跃进。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

一、用实验引导课堂的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在内容上是眼于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过程。物理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做实验;在实验内容的讲解模拟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合学生的生活,缩短学生认识上的差异;在实验的组织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最大程度地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我们要改革我们以往的老师或学生简单呈现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疑问,从而提出问题;再大胆地猜想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同学之间再相互交流讨论。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更深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物理学习中,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逐渐被培养起来的,那时学生们就会主动喜欢我们的物理课堂,热爱物理学习,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挖掘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和内涵?

一、老师要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我的物理老师要研究好初中物理教材、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做到有针对性地挖掘重点知识点的应用空间,把握好问题的方向,学会用设计连环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已发现的物理现象的思考,老师要做到精点问题的要点,要有的放矢。让我们的学生容易理解问题,也能学会思考,更能轻松挖掘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和内涵。

二、老师要给学生的物理课堂创建思考的空间

物理课堂内的时间是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老师对物理理论部分做到精点精讲,用动画展现出物理现象,用实验描述物理现象、变化的过程;要求我们的物理老师在解剖物理理论时要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出物理知识点,能够把深奥的物理理论简述成一个个通俗的片段,能够把复杂物理变化过程变成一个个简单的流程让有疑惑的学生们容易理解,能够理解,。尽可能地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

三、老师要学会多闭嘴,少说话。

物理教学核心就是让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让他们能够研究问题,能够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我们的物理老师们要学会多闭嘴,少说话,把时间留给学习中的学生们。不要代替学生分析、解答,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和方法,去发现物理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和内涵。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问题呢?

一、物理课堂中,我们的学生要学会思考,要积极思考,还要要学会逆向思考。物理的学习离不开思考,课堂内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去认真思考,学会用自己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案与别人的方案相对照比较,比较优劣,慢慢扩展自己的思考空间,积累自己的思考能力;当问题出现时,当思路无法展开时,感到思绪不前时,可以尝试另一种思考方式―--逆向思考,也许会豁然开朗。

二、物理课堂中,我们的学生要多开口,多发表个人看法,多讲讲个人的疑问。同学之间要多讨论问题,多争论问题,相互之间要多合作解决问题,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想法,要不怕犯错误;要想说,要多说,这样就会逐渐完善个人的物理思维,也将提高自己的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

希望我们的学生有的远大的人生理想,能够融入课堂,投入到课堂中;对我们的物理这门学科有兴趣,能够做到埋头钻研,拥有很深物理素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社会中应用物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跃进。

篇5

一、顾此失彼

例1:(1992年全国竞赛题)拖拉机的履带是由一块块金属板做成的,睡块板上都有一、二条凸起的棱。

A.金属板和它上面的棱都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B.金属板和它上面的棱都是为了增大对地而的压强

C.金属板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D.金属板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错解:答案A正确。

剖析:究其原因,错选的考生只记住了物理课本第一册97页上的一段话:“大型拖拉机和坦克自身很重,它们又经常要在潮湿、松软的土地上行驶,为了防止压坏田地和陷进地里,需要大大地增加它们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于是,人们给大型拖拉机和和坦克安装了履带,就像在地上铺了可以随拖拉机和坦克一同移动的钢板一样,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对地面的压强。”错选答案A的考生就认为拖拉机安装履带的作用只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其实,这段话只说出履带上金属板的作用,没有说明履带上棱的作用。

正确解答:拖拉机履带上的金属板是为了减小对松软土地的压强,使拖拉机不会下陷;履带上的棱是为了增大对坚硬、光滑的地面或冰面的压强,使拖拉机不会打滑。故原题的正确答案为C。

二、审题不慎

例2:(1993年全国竞赛题)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错解: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实像,而凹透镜只能成虚像,鉴别它们时可采用一支点燃的蜡烛,让烛光通过透镜,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光屏,移动光屏和透镜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或放大实像的,便是凸透镜,得不到像的便是凹透镜。

剖析:上面的判断方法不错,但不合题目中“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这一要求,对这道竞赛题来讲,严格地说是错解。

正确解答:通过透镜观察物体,如果能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便是凸透镜,如果能观察到缩小正立的像,便是凹透镜。

三、机械思维

例3:(1991年全国竞赛题)体积为0.05米的救生圈重100牛顿,体重为400牛顿的人使用这个救生圈,则( )

A.人或圈可以部分露出水面

B.人和圈没入水中后可以悬浮在水中

C.人和圈会沉没下去

D.要做出正确判断,还需知道人的体积

错解:救生圈全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F浮=P水gv排=103×9.8×0.05=490(牛),救生圈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F=F浮-G圈=490牛一100牛=390牛

剖析:本题解题过程是对的,但最后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人在使用救生圈时身体的大部分浸在水中,同样受到向上的浮力,人实际作用在救生圈上的压力远小于390牛,因此,人还是能借助救生圈而不沉没。

正确答案应选A。

四、忽视条件

例4:(1992年全国竞赛题)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这主要是因为( )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

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来了

错解:A或D。

剖析: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膨胀,但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膨胀得最小,液体膨胀得较大,气体膨胀得最大。所以,当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气体膨胀最大,帮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五、分析不透

例5:(1991年全国竞赛题)公共厕所自动冲洗用的水箱里有一圆柱形浮筒P,出水管口有一个圆片形盖子a,两者用短链相连。若水箱的深度足够,要实现自动定时冲洗( )

A.只要浮筒P的体积足够大

B.只要浮筒P的质量足够小

C.盖子a必须比浮筒P轻

D.浮筒P的横截面积必须大于盖子a的面积

错解:若浮筒P的体积足够大,则承受着水箱内水的增多,浮筒P受到的浮力就会逐渐增大,最终可以把盖子a打开,实现定时冲洗,应选答案A。

剖析:错解的原因在于对问题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因为随着水箱内水的深度增加,盖子a处的压强也逐渐增大,且a处的压强Pa恒大于P底处的压强Pp,所以P的横截面积Sp如果不大于a的面积Sa,Fp就不可能大于F。这就是说,靠增加浮筒高度的办法来增加浮筒的体积,从而增大它受的浮力是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浮筒受到的浮力增大,但是盖子受压力增大的更多,不仅不能把盖子拉起,反而会使盖子被水压得更紧,只有通过增加浮筒横截面积的办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正确答案应选择D。

篇6

关键词 比例;物理;应用

一、比例知识有助于物理公式的理解

许多物理公式是用比和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在谈及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时,不能单纯从数学角度理解。

物理量的定义式往往只表示物质的某种性质,被定义量与式中各量是没有比例关系的,公式只是提供了计算该量的一种方法。如在C=Q/U中,只有Q与U之间存在比例关系,不能说U一定时,C与Q成正比等。类似的还有ρ=m/v、a=v/t、E=F/q、R=U/I、B=F/IL。

决定式揭示的是物理量的决定因素,式中各量存在比例关系。如C=εS/4πkd表达了电容由ε、S和d决定,C与ε、S、d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即ε、S一定时,C与d成反比等。

用比例式表示的物理公式中,物理量之间当然存在比例关系。如I1:I2=N2:N1,U1:U2=N1:N2。

注意,有的物理公式变形前后意义往往不同,如R=U/I变为I=U/R后,I、R、U之间便存在比例关系了。

二、比例知识有助于物理计算

(1)在求比例分配的问题时,能够避免中间量的计算。

例1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滑片P在A、B时,电压表的示数之比是4:3,当P在A点时,R1的功率和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之比是1:5。求:①P在A点与在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A:IB;②RA:RB。

解:滑片P在A、B两点,电路分别为图2甲、乙,

P在A、B两点时,IA:IB=U1:U1'=4:9 RA:RB=UAIB:UBIA=3:1

(2)已知条件全为比值的计算题中,常用比例式

例2 把一单摆分别置于半径为R1、R2,质量为M1、M2的两个行星表面上,若R1:R2=2:1,M1:M2=1:4,求它们的周期之比。

(3)用比例式解决“条件不足”的习题可使问题简化

例3 装有两根电阻丝的电热水器,要烧开完全相同的一壶水,若一根单独通电,需要10分钟,若用另一根单独通电,需要15分钟。若电源电压不变,把这两根电阻丝同时串联或并联起来通电使用,各需多少时间才能烧开?

解:设两电阻丝的电阻分别是R1、R2,根据Q=U2t/R,Q、U一定时,R∝t,即:

R1:R2=t1:t2

t1:t串=R1:(R1+R2)

篇7

1、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亮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的粗细不同?

答:①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灯丝通过电流时,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达到白炽状态时,灯丝就能发光。

②它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来决定的,实际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就越多,灯也就越亮。

③因为相同长度的灯丝,越粗电阻越小,反之越大,根据P=U2/R可知,灯丝越粗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大,灯丝越细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小。

2、白炽灯上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灯丝为什么要用钨丝做而不用便宜的铁、铝等金属?大功率白炽灯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一些小功率灯泡灯丝为何做成“W”形?

答:①白炽灯上灯丝、尾部锡块、金属套或螺旋套是导体,锡块与金属套之间的松香、玻璃是绝缘体。

②因为金属钨的电阻率大熔点高,这样才能保证灯丝在2000~C以上的温度下正常工作而不会熔断,而铁的熔点只有1535℃,铝的熔点只有660℃,远低于2000℃,不能正常工作。

⑧由于灯丝较长,为了缩短其长度减小散热的表面积,所以大功率灯泡灯丝做成螺旋状:小功率灯丝做成“W”形,以使热量集中,提高灯丝的温度,使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增加灯的亮度。

3、为什么白炽灯的外形要做成梨形的?白炽灯灯泡内抽成真空,对于大功率灯泡抽成真空后还充入惰性气体,这又是什么道理?通电工作时灯丝发光,而相连的铜丝为何不发光?

答:①白炽灯的外形做成梨形的,是使高温下金属钨升华产生的钨蒸气随气流上升,遇到颈部温度较低的玻璃时,容易凝华而沉积,这样灯泡的下部就不容易变黑,提高灯的亮度。

②白炽灯灯泡内抽成真空是为了防止灯丝氧化,对于大功率灯泡抽成真空后还充入惰性气体是为了阻碍钨丝升华,这样做都是为了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

⑧在电路中,灯丝与铜丝是串联的,通过的电流相同,由公式Q=I2Rt可知,灯丝的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温度高,因而能发光,而铜丝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温度低,因而不能发光。

4、白炽灯上标有“220V40W”字样,表示什么含义?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多大?电阻多大?用久的白炽灯的内壁为什么会出现黑斑?并且亮度也会变暗?

答:①白炽灯上标有“220V40W”字样,表示该灯正常工作时电压为220V,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40W。

②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I=Po/Uo=40W/220V=0.18A,该灯的电阻为:R=Uo/Po=(220V)2/40W=1210Ω。

③这是由于灯丝在工作的过程中,先升华后凝华而形成的;灯丝升华后会变细,电阻变大,在实际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所以亮度会变暗。

5、白炽灯的灯丝烧断后重新搭上使用,为什么会亮一些?灯丝搭接后假如再度烧断为什么还在搭接处?有的新白炽灯为何刚使用就冒白烟?

答:①白炽灯的灯丝烧断后重新搭上使用,灯丝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由公式P=U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所以变亮

②由于完好部分灯丝的接触面积与搭接处灯丝的接触面积不同,灯丝在搭接处的接触面积变小,电阻变大,根据Q=12Rt可知,搭接处产生的热量增多,温度较高,所以再度烧断还在搭接处。

③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熔断灯丝,小功率灯泡抽成真空,大功率灯泡充入惰性气体,当灯泡空气未抽尽或漏进空气,刚使用时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冒白烟而熔断。

6、白炽灯用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在开灯的瞬间,有时会遇到灯丝熔断的情况,这是为什么?晚上用电高峰时,电灯较暗,而深夜时电灯较亮,这又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有些楼梯灯和公共厕所白炽灯用两盏同功率的灯泡串联?

答:①白炽灯用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灯丝的升华造成灯丝的粗细不均匀,这样单位长度上的电阻就有差异,在开灯的瞬间,由于各部位的电阻的不同,造成灯丝各部位的温度差加大,会出现灯丝的局部温度高温而使灯丝熔断。

②晚上用电高峰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多,干路中的电流较大,输电线上分去的电压较多,电灯上得到的电压较小,电灯的实际功率较小,所以电灯较暗;而深夜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少,干路中的电流较小,输电线上分去的电压较少,电灯上得到的电压较大,电灯的实际功率较大,所以电灯较亮。

③两盏同功率的灯泡串联,由于每个灯的实际电压都小于额定电压,每个灯的实际功率也小于额定功率,这样白炽灯工作寿命延长许多倍,省去更换白炽灯的麻烦,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7、一个灯泡标有“220V40W”字样,该灯泡正常工作lmin,通过的电量是多大?一度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几小时?该灯泡工作8小时可使标有“3000R/kWh”的电能表表盘转动多少转。

答:①由于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I=Po/Uo=40W/220V=0.18A,Q=It=0.18A×60S=10.8C。

篇8

一、汽车追尾问题

由于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的行动,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反应时间的长短又是各不相同的,反应时间越短反应越灵敏.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还会继续向前运行一段距离,因此在行车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前后车辆之间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出现阴雨、大雾或大雪天气时,由于能见度较低,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高速公路应当关闭.

说明 汽车在不同的路面行驶,最高限速是各不相同的.特别是在阴雨天气、风雪冰冻等情况下,一定要降低行驶速度.由于雨水的作用,潮湿路面的摩擦因数比干燥路面小,且车速越高动摩擦因数越小,因此最高限速应下调.

二、汽车转弯问题

汽车在转弯时要防止侧滑的发生.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转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静摩擦力提供的.如果转弯时速度过快,汽车所需的向心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的话,汽车将会做离心运动,因此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在公路的弯道处,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行驶的车辆是不允许超过规定速度的.

说明 同学们在观看赛车比赛时,经常会看到由于车速过快,经常会出现汽车滑出赛道甚至是发生侧翻的现象,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大弯道高速公路上超车时,千万不能猛打方向盘使汽车转弯过快,这样很容易发生汽车冲出公路发生车祸,或汽车发生侧翻,导致生命财产损失.由F向=mv2R可知,汽车的转弯半径越小,则所需的向心力越大.当汽车的转弯半径R=20 m,汽车的速度达40 km/h时,人们就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汽车有向外倾覆的离心作用.因此在进行超车变更车道时,虽然必须采取加速措施,此时要尽可能地采用大的曲率半径来进行,以防发生不测.

此外,摩擦力对汽车的质心还会产生一个转动力矩,M=F・L=mv2hR(h是汽车的重心距地面的高度),因此汽车的重心越高,行驶速度越快,其转弯时越容易向外侧倾覆.即使是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的重心越高,其稳定性也越差,也就越容易发生侧翻事故.

三、汽车上坡问题

由于每辆汽车都有一个最大输出功率,即当油门开足时的功率.如果汽车的载重量比较大,则其上坡时所需的牵引力也就大,由公式P=Fv可知,要想增大牵引力,必须降低汽车的行驶速度.因此汽车在上坡时必须采用低速,以确保汽车能够顺利地爬到坡顶,以防意外的方式.

四、汽车的安全措施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坐在前排的乘客要系好安全带,以防汽车突然刹车时伤害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当汽车冲撞障碍物时,汽车几乎是在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的极短时间内停止运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乘客仍以撞车以前的速度向前运动,不论是撞上仪表盘、方向盘还是前座的后背,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力,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严重时,前排的乘客还很有可能会由于惯性会撞破车前窗玻璃被甩出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前排的乘客不仅要系好安全带,而且在前排的司机和乘客的前面还有特殊的防撞击保护装置,这就是安全气囊.

篇9

关键词:专业素质 教育理念 文化素养

教师业务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证。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物理教师,就要热爱物理学科教育,以喜爱专业、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充分的尊重学生,由衷的热爱学生,希望他们成才,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和管理;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风范,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下面就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职中物理老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1、职中物理教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即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但这种改革的步伐缓慢,实质性的进展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思想严重滞后,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偏爱至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传统惯性,以至难以转向,不能不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世界各国的理科教育,特别是物理教育,明显的特征是: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从强调单科教学向注重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转变。应当让职中生体验到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是现代前沿科学中最为激励人心的学科之一。这就要求每个职中物理教师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同时,必须要对物理学现代进展的各个前沿领域,如超导技术、同步辐射、遥感技术、核磁共振、可燃冰、新材料、纳米技术等,有清晰的了解。职中物理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2、职中物理教师应补充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中物理教师是狭窄的专业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知识很多已经陈旧、过时,如果试图靠吃老本,那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各种渠道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新问题,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找到正确答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当今学生这个“杯子”越来越大了,如果教师还靠自己桶里原来那么点水,怎么能够学生舀的呢?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有一桶流动的水,即知识应该吐故纳新,使我们具有一桶永远是新鲜、富有营养、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的水。20世纪的物理学已取得的成就是极其辉煌的。时至今日,物理学仍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整个物理学在21世纪将有一个更加辉煌的发展。由于物理学研究对象的扩展,从宏观到微观,从传统的物理过程到化学过程,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以至很难用传统的眼光来界定什么是物理学了。今天的物理学已代表着一套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步骤和方法,把这套方法运用到什么问题上,这问题就成了物理学。按照物理学发展的趋势,改变我们单一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职中物理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物理教学方法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教育是凭借一定的媒体与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进行的活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运用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这种现象对目前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成为“瓶颈”因素,严重地制约与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职中物理教学,使职中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知识更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如用微机来模拟宇宙大爆炸,使学生了解宇宙初始阶段的物理过程: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宇宙经历了一个由热到冷、由密到稀的演化史,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弥漫的气体凝聚为气体星云,气体星云再慢慢地收缩成星系和恒星,逐渐成为今天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这就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奥秘,揭开暗物质之迷,建立新的时空观埋下了伏笔,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当然,现代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在传统教育体系上的一堆仪器,也不是传统程序上的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体系的时候,现代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否则现代教育技术将无用武之地。诚然,现代教育技术能否成功地为职中物理教育服务,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对媒体的使用,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茂动及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促成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这对职中物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职中物理教师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了解物理学近展的前沿领域。

4.职中物理教师应积极参与物理教育科学研究

篇10

(一)课前关注学情

备好课,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我这里所说的课前备课,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教师对所讲授内容的准备,还包括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准备。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和班级,对所学相同内容的接受和理解情况是有差别的。因此,就某一节课的准备而言,教师除了扎实准备所讲授的内容以外,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所带班级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或是采用讲授法,或是采用讨论法,还是采用实验法,要因班而异,因情(学情)而定。如我所带的三个班级中,其中有一个班是重点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明显好于其他两个班。为此,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我总是准备两套教学方案,一套较容易一些,另一套就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既照顾到了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也满足了重点班学生的“胃口”。如讲授“电路”一节时,对普通班的学生,我让他们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如何画常用的电路图等知识后,就进入练习阶段,让他们举一反三,巩固好基本知识。而对于重点班的学生,我没有进行讲解,而是让他们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动手准备,再让学生分组总结、归纳,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搞清楚这部分内容。

(二)课中努力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的一门学科。因此,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将所讲授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好奇心,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物理现象与内在规律之间的联系,积极思考其中的奇妙之处,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如在讲授“惯性”知识时,我故意迟到了一分钟,跑步进入教室,有意地将讲桌碰了一下,以此来引出“惯性”的概念及有关生活中惯性现象。之后,我让学生列举他们生活中观察到的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并分析哪些惯性现象是应该加以利用的,哪些惯性现象是应该加以避免的。

(三)课后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网络

使概念系统化,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一样,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所以在学生学习了一定时间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一番梳理,使之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将一些相互有关联的物理概念系统化,就会使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进行再反思、再总结、再调高。这样,无疑会使学生所学物理知识形成体系,不仅使学生扎实掌握了所学内容,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重视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那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