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铁路运输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铁路运输方案

篇1

随着国内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煤炭产量的持续增加,山西交通运输更加紧张,铁路运力不足,公路堵塞严重,每年都有大量的出坑煤积压,有关部门不得不极力压缩煤炭生产计划,实行“以运定产”。而另一方面,山西煤炭交叉迂回运输的现象还有很多,调运手段落后,调运方案不合理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煤炭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效率降低。为了提高现有煤炭运输网络的利用率,降低煤炭运输成本,有必要对山西省的煤炭运输网络进行优化。

2山西省煤炭运输网络现状

2.1铁路运输网络现状

铁路运输是晋煤外运的主要运输方式。2011年国家铁路新增运煤能力6000万t,新增运力主要集中在北通道上,其中大秦线新增运力5000万t、神朔黄线新增运力1000万t,大秦线分配给山西的运力与省内北部地区煤炭外运需求基本平衡,但省内中南部地区铁路运力没有增加,目前铁路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煤炭外运的一个“瓶颈”。就单位吨煤运费而言,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请车费的高低,与煤炭运量直接相关,例如大秦铁路一般请车费在每吨20-80元不等,受到具体运输状况影响较大;二是铁路货运价格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运输距离远近上,长途运输1000km以上这部分费用上百元,远远超过请车费。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省内中部和南部仍然存在煤炭运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缺口约7000万t到1亿t之间。要解决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扩建铁路。山西省正在积极筹建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该铁路规划全长1188.898km,年运输能力6000万-10000万t,以河东煤田为起点,覆盖省内晋中、晋东两大煤炭基地,经河南至山东出海,由山西与河南、山东及铁道部共同出资建设。但扩建铁路耗资大、需要的时间长,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目标,因此当前解决山西省煤炭铁路运力不足的最佳方式仍然是公路运输。

2.2公路运输网络现状

目前山西省高速公路基本覆盖了全省的六大煤田和主要产煤地,4个东向高速出口(孙启庄、旧关、下烷、韩家寨)和2个南向高速出口(风陵度、平陆)成为山西煤炭外运的快速主通道。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一般干线公路作为高速公路的补充,沟通了各大煤田主要煤产地和铁路集运站,成为省内集疏运的主要渠道和山西煤炭外运的主通道。山西公路运煤车辆可直达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东、河南、湖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公路运输煤炭主要通过京大(同)、石(家庄)太(原)、邯(郸)长(治)、晋(城)焦(作)、运(城)三(门峡)等高速公路以及109国道、309国道等公路流向山西周边地区,其中京津冀地区占山西煤炭公路外运的65.9%。公路运输成为铁路外运的重要补充,为缓解山西煤炭外运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1]。公路煤炭运输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2009年山西公路外运煤炭达到12855万t,占全部外调量的22%左右,这种公路运输以相对稀缺的石油资源换取相对富裕的煤炭能源,即用优质能源换取低级能源,严重违背我国多煤少油的基本国情,不符合能源安全战略[2]。同时由于公路运输载重量大、在路况不佳的公路上行驶缓慢等原因,公路运输的重载卡车耗油量惊人。在油价不断飙升的今天,公路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公路煤炭运输的另一大问题是沿途交通、路政等部门的各类罚款,及因交通堵塞等带来的时间与物资的浪费,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煤炭运输的成本。据测算得知,公路运输成本是其他运输方式的10倍甚至20倍。图2是2011年山西煤炭公路运输的网络图,图中标出了各条公路的煤炭运输方向及运输量。从图2中可以看出,目前的公路运输网络中存在较多舍近求远的运输路径,这是导致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对煤炭公路运输网络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3山西省煤炭公路运输网络优化模型

3.1公路运输网络优化模型

山西省煤炭公路运输问题可以看成一个多个产地、多个销地的单品种物品运输问题,如果按照当前的产量及需求量来分析,该问题可以看成一个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

3.2优化前后方案的比较

根据表2中的单位运费及图2中实际运输方案可以计算出优化前的运输方案对应的总运费为127亿元。显然优化后比优化前总运费降低了9亿元,平均每吨煤炭的运费降低了9.5元。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方案:(1)从吕梁到天津的公路运输优化为从朔州运输到天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分公司完全可以完成向天津输煤量的任务,这样不仅缩短了运输距离,还减轻了公路中通道的运输压力。(2)从长治、晋城、吕梁、临汾、运城向河南运输优化为只从长治、晋城向河南运输。由于长治市与晋城市位于贯穿山西省南北方向的太焦线上,所以可将煤炭通过铁路运输到河南,这样就减少了公路运输量,节省了运输成本。(3)吕梁市从供应天津、河北、内蒙、山东、海南和陕西转变为集中供应河北地区,晋城市从供应河北、安徽、山东、河南转变为集中供应河南,这样有利于发展供需地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长期合作后,车辆在返回供给点的过程中可以附加其他交易,减少车辆空载现象,实现煤炭运输长期绿色发展。(4)运城市从供应河南省转变为供应陕西省,大同市在对河北和内蒙的供应中,加大了对内蒙的供应量,都是出于对运输距离的考虑,采取就近供给的原则做出优化,可以减少运输里程,节省运输费用。

4结论

篇2

论文关键词:煤炭运输 铁路深化运输改革 建议

论文摘要:根据已进行的运输改革方案分析,铁路运输管理更加趋于集中。主要体现了铁路运输整体观念和铁路运输一盘棋的布局思路,提高了铁路运输管理的集约化程度。带来的新问题是行业垄断管理的进一步加剧,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观察。在铁路实施大规模建设缓解运能压力的大背景下,对铁路运输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铁路运输是生产力。我国运输市场供需情况决定了铁路运输是一种稀缺的垄断资源。由于铁路的公益性和垄断性双层特点,同时又要面对竞争的走向市场,改革和利益的协调将十分艰难。铁路运输还要应对春运、假期、学生和民工流、农资运输等,有限的运输资源在日常经济中的地位更显重要。

1 煤炭运输改革

煤炭运输检验着铁路的运力。煤运比重一直位居铁路货物运输之首,然而铁路煤炭运输缺口也一直居高不下。为避免和客运高峰叠加,铁路部门常需组织煤炭运输应急行动,全国铁路抢运煤炭大会战多次刷新煤炭运输的历史最高纪录。但有识之士指出,要打破运力瓶颈,根治运输之乱,不能依靠单个部门力量,必须进行一场联合上下游部门的运输改革。仅仅靠铁路部门恐怕难以奏效。要从根本上打破运力瓶颈,消灭倒卖车皮等现象,关键还是扩大铁路建设的投资规模。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测,2007年全国煤炭需求25亿t左右。全国现有煤矿核定产能生产能力23.5亿t/a,在建矿井规模8亿t/a左右,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投产。

根本解决煤炭运输瓶颈,还是要靠大能力煤运通道的建设。有关煤炭运输专家称,让煤炭企业资本加入铁路建设,或许是煤炭与铁路双赢的一个选择。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山西和新疆,然而铁路干线比较少;东部地区铁路网密集,但煤炭资源紧缺。中西部地区修建铁路,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收益。而很多煤炭企业都有长短不一的自营铁路,自营铁路的赢利甚至不低于煤炭主业。何不让煤炭企业自建铁路进行融资呢?深度分析,铁路改革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产权配属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在所难免。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铁路产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既是有望进行铁路改革的初级行动者,又是必须进行改革的对象。也就是说改革者竟然是被改革者,被改革者也是改革者。因此,这场改革考验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这种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2 从煤炭运输角度分析当前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

结合煤炭铁路运输的实际和特点,当前的铁路运输实际与需求之间,或多或少还存在以下差距及矛盾:

第一,从运输计划上,当前煤炭运输普遍存在着大运力小计划的矛盾这样虽然对于保证重点用户的需求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阻碍了铁路运输市场化的进程。从宏观上考察,统计结果能够直接体现这种差距的客观存在。从微观上考察,存在着大运力小计划以及小运力大计划之间的矛盾。有些实际运力增长而运输计划就是保持不变,有些煤炭企业几年来产量几乎翻番,但运输计划依旧。近年来,铁路运输计划调整幅度尚不能与供需关系形势发展相适应,制约经济发展对运输增长的合理需求,导致运输企业垄断市场化观念日益加深。

第二,铁路运输改革还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特别是合同与计划并列,部分运输环节将铁路计划作为牟利的一种手段,不能体现市场经济运作的内在要求和规律。铁路运输企业是提供劳务获取用户给予的合理报酬,应该体现市场原则和合同约束性观点。由于现阶段计划与合同并列,合同与计划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依靠铁路自身无法完全摆正。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就出现合同兑现不均衡的问题。正确的车流组织应该体现供需关系,是车流服从货流。但是实际运输过程中,却存在着货流服从车流的问题。

第三,实行双重标准一些铁路企业在合同不能履行,对煤炭供需双方造成的影响时,采取回避的办法。无法改变的现实导致供需双方多年来逆来顺受,甚至对于运输问题造成的合同难以兑现,都顺理成章地接受,这表明铁路垄断运输的影响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在相同性质运输的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铁路企业往往对己不究,而对用户十分严格,违约的永远是用户,制度仅是针对用户的一种手段。许多时间里运输安排缺乏相对均衡性,或车流低于正常需求,或大量车皮涌入,让煤炭企业装车及货源组织措手不及。铁路往往可以十分轻松地取消任何运输计划,对供需双方不作任何合理解释。但是,对于煤矿装车发生延时一向严格处罚。

第四,代垫运费现象屡禁不绝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矿几十年来替铁路代收代垫运输费用,承担很大的呆坏账损失。在企业进入市场以后,这种代垫费用承担风险的做法仍然无法消除。铁路运输企业使用这种办法实现了经营风险转移,通过垄断手段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煤炭产销双方身上,并替铁路无偿承担运费部分的呆坏账损失。运费在煤炭到站价格构成中占1/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炭行业经常承担的运费达300亿元。这种现象表层显示的是煤炭企业利益损失,深层反映行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3 改革的建议

第一要有利于运输资源的市场化优化配置和铁路运输企业走向市场,把有限的运力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促进铁路运输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国家运输结构的协调发展。运能要从政策布局向市场需求布局方向发展。

第二要严格运价管理。主要是国家管理铁路运价体制的落实,实行运输明码标价,参考借鉴其他垄断服务行业由银行代收费用的做法,运用银行联网代收模式收取运输费,同时实现与煤炭企业之间的运输联网调度。一是可以减轻煤矿代收负担;二是可以实现异地付款,提高收费效率;三是能有效降低煤炭企业代收代垫费用的呆坏账风险;四是可以有效实施预防监督,防止乱收费或搭车收费。要转变铁路现行的运输管理和经营观念,以合同和供需关系规范运输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开拓运输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新格局。煤炭企业也要以《合同法》为基础,全面调节与运输企业的合作关系,用合同规范供需双方的市场行为。在合同的基础上,车流服务与货流的格局将会逐步形成,运输合同最终将基本能够反映供需关系的真实情况。

第三要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有助于重点物资和重点线路的运输。利用铁路运输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使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配套工程项目发挥作用。从煤炭生产的布局分析,应该有利于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基地的煤炭运输。从运输中转的角度分析,应该有利于交通部我国煤炭运输七大港口煤炭的运输和中转。从煤炭的消费和需求角度分析,应该重点解决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能源调入地区的煤炭运输需求。

第四要有利于排除行业垄断经营的影响。改革运输垄断的关键是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线路经营与运输经营的完全分离。对铁路多经三产进行资产清理,确立资产关系解除挂靠,使其脱钩自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辅分离。严格执行《煤炭法》,禁止铁路运输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经营煤炭。

第五要有利于市场主体利益的平等,重新确立运费原则。新《合同法》已经明确调节运输企业与托运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规范运输只能依靠《合同法》,过去的《煤炭送货办法》,其内容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所以,煤炭企业代收代垫铁路运费,必须明确损失处理原则和风险分担原则。

第六要积极引进和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三级管理的效率。煤炭运输合同计划可以采取网上上报,免除煤矿企业的奔波之苦,提高效率。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能否真正适应新的客货运输需求,需要铁路深入研究提高管理水平的实作能力。

第七要防止产生新的体制壁垒。应该注意新设路局造成的跨局运输计划和资源衔接难的倾向性问题。特别是在煤炭运输紧张、铁路运输垄断等不能消除的情况下,将会提高煤炭运输协作的难度,降低煤炭运输效率,提高煤炭企业特别是消费者的成本。一句话,就是要降低改革的成本而不是让其增加。

第八要有利于吸纳社会资源进行铁路建设。尽快采取铁路股份投资工程试点,提高地方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比例,推动其他产业资本与铁路运输资本的兼并融合步伐,通过体制改革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不同产业资本。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煤炭运输;物流体系;运输优化

一、优化陕西煤炭运输物流体系必要性分析

(一)是保证能源输出的需要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输出省份,肩负着保障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重任。截止2020年,预计陕西省煤炭外运量将高达39435.9万吨,但是由于目前主要的运煤通道陇海线、西合线、神朔线已属超负荷运行,且其扩建能力远远小于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导致在较长的时间内铁路运力还无法保障陕西煤炭的外运需求,使得相当一部分煤炭不得不通过公路运输出省,这就不可避免地提高了煤炭的运输物流费用。同时由于陕西的公路运输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煤炭的运输风险比较高,也无法保证货物的安全、及时到达,既不利于陕西省煤炭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因此,优化陕西煤炭运输物流体系,促进煤炭运输物流能力的可持续增长,对保障煤炭企业的运输需求、实现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意义重大。

(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从煤炭的供应方来看,由于运输物流体系的不规范性,造成了煤炭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服务质量差的特点,无形中衰减了陕西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煤炭的需求方来看,居高不下的运输成本导致下游行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市场煤价来看,煤炭的运输物流费用己经和煤炭的坑口价格不相上下,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的煤炭运输从业人员,容易导致运输物流市场的无序竞争,增加运输行业的监管难度。因此,优化陕西煤炭运输物流体系,对优化煤炭市场结构,压缩运输成本,提升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问题分析

目前,陕西省煤炭运输物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输能力不足及现代化运输物流信息技术的欠缺。通常来说,煤炭属于大宗货物,使用铁路运输是最经济合理的方式,它具有运输成本小、风险低、运载吨位大等特点。但是,近几年随着煤炭需求市场的蓬勃发展及铁路运力的制约,公路运输物流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因此,本文在考虑陕西省煤炭运输物流体系优化方案时,主要从整合铁路运输物流、公路运输物流及构建现代化运输物流信息平台等方面着手。

三、陕西省煤炭运输物流体系优化思路与对策

(一)铁路运输物流体系优化思路与对策

陕西作为全国煤炭生产大省,在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优化煤炭铁路运输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从优化体制入手。体制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陕西省煤炭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在现有煤炭运输物流体系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物流运作模式,做好现有运输物流体制的改革优化工作。

2.解决煤炭铁路运输专运线与国家的衔接工作。它是运输物流体系优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输物流成本,对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沟通合作,选择合适的通道连接点,保证衔接工作的合理性、通畅性。

3.加快战略装车点的建设工作。陕西煤炭行业应争取在参股的铁路中选择出几个作为战略装车点,使得全省的煤炭可以通过装车点进行运输,加快煤炭装车速度,提高车皮周转效率,缓解陕西省煤炭铁路运输物流压力。

(二)公路运输物流体系优化思路与对策

优化陕西省煤炭公路运输物流体系,应把握以下几个实施重点:

1.提升公路运输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陕西公路运输物流分散程度较高、现代化信息程度较低,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公路运输物流模式。因此,整合现有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是优化公路运输物流体系的重要途径。

2.加强与铁路运输的联运合作。对于没有铁路专运线的矿井,采取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辅助出矿的互助模式,实现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并仔细计算运输成本,合理安排铁路运输部门、公路运输部门之间的利润分配工作。

3.提高公路运输物流的信息搜索能力,争取做到往返运输车辆不空载。充足的货物运输信息量是保证公路运输部门实现运输物流成本最小化、运输盈利最大化的重要途径。这需要公路运输物流依靠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扩大物流信息搜索范围,得到全面、及时的运输物流信息。

(三)物流信息平台优化思路与对策

总的来说,优化陕西煤炭运输物流信息平台,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组建煤炭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省内煤炭生产企业与全国甚至海外用户的有效对接,保证供需均衡,实现信息交流、业务共生、运作互动、利益共享的良好局面,维护陕西煤炭行业的整体利益。

2.构建陕西煤炭运输物流信息平台管理中心。对运输物流信息平台的所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实现运输信息的高效畅通。

3.保持与陕西煤炭公路运输物流体系的交流通畅。做好公路运输物流的货物信息工作,提高运输活动的整体透明度;同时及时向公路运输物流体系反馈最新的物流需求信息,实现双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赵媛,丁鹏.我国煤炭资源空间流动的基本格局与流输通道[J].经济地理,2007(2):196-200.

篇4

关键词:煤炭销售;资源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354-02

一、煤炭销售科学体制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煤炭行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实现了大规模建设扩充,在煤炭人的共同探索、不断发展中,煤炭企业逐步适应新形势、总结管理经验、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并创造了新型管理模式,令传统营销机制得到了全面改革,致力于做大做强。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则创建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输格局,拥有自己的铁路运销单位、煤炭经销单位、公路营销单位与国际贸易单位,同时创建了煤质中心、战略信息研究中心、研发洁净煤中心等研发、煤质管理与综合经营机构,其营销的良好格局逐步得到了确立。通过完善的运输格局发展建设,煤矿企业可全面提升经济效益,通过构筑一体化产学研体系,全面扩张经营规模与贸易功能,提升煤炭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并真正推进煤炭运销产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与领域的不断扩张。

二、煤炭企业销售格局的完善建设

(一)合理调整煤炭企业销售结构

煤炭企业为提升销售综合水平,应适应市场格局变化、时代需求持续优化调整煤炭产品的销售结构,对煤炭订货品种与行业结构进行持续优化,并由传统单一动力煤管理销售逐步转型为多品种、多元化、多渠道的煤炭效益型销售模式。例如煤炭企业应努力拓展喷吹煤、洗精煤与洗块煤等优质的效益型产品的平衡发展,打造优质煤炭品牌,优化调整的煤炭品种结构与销售结构,为煤炭企业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推动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优化建设销售煤炭通道

煤炭销售阶段中铁路运输一直是行业的瓶颈问题,并持续对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制约影响,为扭转这一不利格局,煤炭企业应着手优化建设销售煤炭通道,争取铁路的核心重要运力,令品牌煤与铁路的重点运力实现显著增长,并扩充铁路外运总量。同时煤炭企业应大力发展公路综合运输,扩充运输规模,提升销售能力。另外煤炭企业应发展铁路自营公司,创建煤炭装车点,提升综合外运能力与铁路总运量,进而全面完善外运格局通道,令其具备一定规模,并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引领煤炭企业真正实现快速发展。

(三)创设“四位一体”煤炭企业销售格局

完善的煤炭企业产品销售通道优化建设,可令其实现以铁路运输营销为主逐步发展为自营铁路、铁路、战略装车点、公路四位一体的营销格局,并促进其在铁路运营、运销、公路营销与煤炭经销公司的联合经营与管理负责中实现协调与多元化的发展。该实践进程中应将铁路销售营销作为主体,自主营销、公路营销及装车点营销作为辅助补充,进而令四类营销公司及模式实现互相补充与配合,促进营销管理信息共享,通过周密的配合全面依据运销公司综合部署开展煤炭企业的科学营销工作,进而为其的良好、健康经营管理创设有力保障。

三、煤炭销售资源分配管理包含的问题

基于煤炭生产产品与煤种的多元化与丰富性,产量标准不均衡、每月数据不一致,给煤炭企业销售资源组织分配提出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较大可变性问题。在没有构建统一四位一体管理销售模式之前,各煤炭销售分公司为全面完成销售任务,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势必包含争抢煤炭产品资源、市场份额与用户的不良竞争状况。同时,各煤矿企业还包含公路、铁路装车运输没有合理分清主次,存在以次充好、装车运输质量较差、严重亏吨等不良现象。再者,各个基层矿井在开展煤炭产品销售进程中还包含装车管理秩序混乱、没有良好的顾全大局、没有分清主次,一些公路用户恶意的抢装煤炭等不良问题,对各个煤矿企业的健康、秩序化的经营销售与资源管理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四、强化煤炭企业销售资源实施计划管理的科学必要性

煤炭企业在逐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管理销售格局的基础上,对销售煤炭资源实施有序、科学的计划管理具有现实必要性。依据全面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煤矿企业应结合四位一体战略化营销格局相关要求,为深入开展煤炭销售统一计划资源管理,进行合理科学的煤炭装车与外运安排,确保煤炭销售经营的最优化结构、最大化效益、合理化布局。同时应依据各个煤矿的库存与生产状况、公路、铁路、自用与自营市场状况、现实用户需求进行销售方式的统一调整,并对销售资源作出计划性的统一分配。

(一)煤炭企业销售资源实施计划管理的科学原则

煤炭资源的科学计划管理应遵循统一实践原则,即应以铁路运输营销为主体,辅助开展公路运输营销,铁路销售应以国铁为核心主体,辅助开展自营管理。而公路销售则应以重点长期合作的用户为核心,辅以国贸、经销公司与小用户。当然无论进行公路营销还是实施铁路营销,均应对煤炭总公司树立的确保重点、优先品种煤、效益煤、兼顾一般营销理念进行严格执行。同时对煤炭企业销售资源实施有效的计划管理应具体由运销公司的相关计统部门进行承办,设计实践预案,并报送至总公司运销会议作出综合的研究决定,煤炭企业各个部门则应进行严格的执行。

(二)煤炭企业销售资源实施计划管理的实践策略

煤炭企业实施计划管理实践中,各个生产矿井应在每月月底向总公司运销统计部门进行次月生产、公路、铁路销售建议计划表的提报。同时在每月月底,运销公司、煤炭经销单位应面向计统部门提交各个分矿点采购煤炭的次月建议计划表与销售建议计划明细表。煤炭公路公司则在每月依据各个矿井的用户需求、地销状况面向运销计统部门报请次月煤矿矿井品种明细表及具体销售预案,同时应提供具体的分析市场报告与采购煤炭、重点用户经营生产状况的相关说明。煤炭运销公司的管理计统部门应在全面收集各单位具体报表之后,依据集团企业的总体销售生产计划参照各个矿井出具的销售生产建议、本月及上月各个矿井单位公路、铁路、自用、自营的实际销售状况,煤炭经销、公路公司、日常运销单位的计划建议量,依据销售煤炭统一资源计划管理科学原则,作出综合平衡后,制定全局各矿次月分渠道、分品种的总体营销预案。在总公司次月运销工作会议上,计统部门应对具体的销售预案作出相关说明,而后通过集体会议商讨后则由公司总经理履行签发权力。煤炭企业各部门则应实施严格细化的执行,无论任何子单位、部门不应扰乱正常营销管理秩序,作出自我主张,影响销售资源的科学计划管理。煤炭运销公司的相关调运部门应依据该方案进行各个矿井外运煤炭的计划组织,结合总公司运销调度要求命令面向生产矿井传达下发铁路运销装车安排,铁路运营与公路公司应依据通知单传达计划总量并安排矿井装车外运的具体数量。公路公司、运销单位与铁路公司应依据销售方案进行严格的销售组织,运销、经销单位应依据相关销售方案合理组织运输车辆到矿点指定地点进行定量采购。煤炭企业各个生产矿井则应依据总公司运销部门下发的分配单通知严格组织公路外运与铁路装车,应确保有序的装运,首先应进行铁路装车,而后再进行公路装运。倘若面临紧张的资源状况,则应首先为铁路营销运输装车提供必要的保证。煤炭企业各个部门应每日召开必要的调度会议,并对具体各项执行状况作出汇报,对于特殊需要调整的状况,应进行各方计划平衡,由经营各个单位面向运销计统公司部门出具书面报告申请,报请总公司执行批准,当获取批准并进行幅度调整的原则基础上,应控制不大于销售方案安排的上下百分之十幅度。同时煤炭公路公司应合理创建调度每日台账,并进行每天外运汽车运输状况的全面通报。

五、煤炭销售实施资源计划管理的良好试运行效果

为说明煤炭企业实施销售资源计划管理的运行效果,我们可通过对煤矿企业的管理试运行进行衡量评估,通过持续深入的观察跟踪,不难发现在实行计划管理一定阶段后,煤炭销售单位与矿点均能树立牢固的全局思想,依据总公司制定的分配资源销售计划方案进行科学的销售组织,同时各个矿点能依据总公司方案进行计划进度的调配安排,令公路、铁路运输的装车营销更加规范有序。另外企业煤炭品种的销售则更加旺盛,营销比例实现了明显提升,并显著增加了煤炭企业销售的平均收入效益,取得了稳步上升的综合销售业绩。由此可见煤炭企业实施销售资源的科学计划管理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基于煤炭企业销售实施资源计划管理的现实必要性,我们只有完善建设企业销售格局、科学建立销售体制、依据分配资源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管理策略途径,才能全面提升煤炭企业综合营销水平,优化资源管理营销格局,并促进煤炭生产营销事业的持续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运销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主要技术标准、研究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community stand (the good, and SuiXi stand, xu floor standing), along with private sidings topography condi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using both railway network planning, to the proposed hongyuan projec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stand, to project investment etc,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construction scheme, main technical standar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5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项目概况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

濉溪县鸿源煤化有限公司座落在濉溪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国铁符夹线以西、青阜线以北。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市场广阔。按照公司发展规划,煤化工项目分二期建设,逐步完善。其中一期年产20万吨煤焦化项目,已兴建运行。公司二期年产100万吨焦化技改项目总投资4.5亿元,目前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2项目运量预测及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分析

2.1项目运量预测

本工程主要为濉溪经济开发区的鸿源煤化有限公司提供铁路运输服务,近期通过铁路精煤运量为168万吨年,焦炭120万吨/年;远期通过铁路精煤运量为336万吨/年,焦炭240万吨年。新建铁路专用线须满足精煤进厂及产品焦炭外运的需求。焦炭主要销往皖南、江苏、上海等地;精煤主要来源于淮北的青町地区和淮南地区,部分来源于山东、山西、内蒙等地。

2.2既有能力与预测货运量适应性分析

按照货物的流向特点,鸿源煤化焦炭发送和精煤到达主要经过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符夹线、京沪线等国铁干线,运量比较紧张。根据预测的客货运量,近、远期线路在改扩建后能力较为富裕,能够满足本工程运量增长的运输需要。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新建濉溪经济开发区鸿源煤化铁路专用线,承担开发区鸿源煤化的煤炭运进和焦炭运出任务,是煤化企业基础条件之一,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新建铁路专用线,能发挥铁路运输大运量、长距离的特点;能充分运用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点对点的服务等其他运输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有利条件,从技术条件上根本保证鸿源煤化的正常运转。在保证煤炭及产品运输的同时,利用鸿源装卸站承担濉溪经济开发区有关厂家的运输业务,对提高市场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建设方案研究

根据濉溪经济开发区鸿源煤化有限公司的具置,鸿源煤化装卸站的位置和站型基本相同,专用线接轨主要考虑三个方案:青阜线百善站、徐楼站和符夹线濉溪站。如何根据运量和能力利用率情况、工程投资,解决运输需求、增强运输灵活性,提高运输效率是方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3.1方案Ⅰ:青阜线百善站接轨方案

百善站共有14股道,其中有2股正线,5股到发线;11道和13道为百路物流基地东货场线,牵出线2股,南侧有机待线1股,货物线2股,青龙山方向端接有百善煤矿专用线和石油专用线。濉溪经济开发区鸿源煤化铁路专用线接轨后,百善站运量增加,站场能力不足,需进行改造。本次在百善站新增3股到发线,以满足运量的增加需要。

濉溪经济开发区鸿源煤化位于百善站北偏西方向,距百善站不到14km,专用线在百善站青龙山端接轨后,在青阜线西侧平行青阜线向北前行,上跨沱河和S202省道后,进入经济开发区鸿源装卸站。线路全长13.826km(含站场正线),区间共设5个曲线。

3.2方案Ⅱ:青阜线徐楼站接轨方案

徐楼站不办理客货运业务,站场共有6股道,其中有3股正线,2股到发线,1股安全线。鸿源煤化铁路专用线接轨后,徐楼站运量增加,站场能力不足,徐楼站需进行改造。本次在徐楼站新增3股到发线,以满足后期运量的增加。

濉溪经济开发区鸿源煤化有限公司位于徐楼站北侧,距徐楼站不到8km,专用线在徐楼站阜阳端接轨后,右转在新汴河北侧前行,上跨S202省道后,进入经济开发区鸿源装卸站。线路全长9.252 k m,区间共设4个曲线。

3.3方案Ⅲ:符夹线濉溪站接轨方案

濉溪站现有7股道,其中有2股正线,4股到发线,1股货物线。专用线接轨后,濉溪站运量增加,应进行改造。本次在濉溪站新增3股到发线,以满足后期运量增加的运输要求。

濉溪经济开发区鸿源煤化有限公司位于濉溪站西北方向,距濉溪站7km左右,专用线在濉溪站青龙山端上行方向接轨后,在符夹线西侧向南前行,先上跨101省道和新濉河,再跨王引河和S202省道,进入经济开发区鸿源装卸站。线路全长14.798 km,区间共设6个曲线。

3.4综合分析结论

以上方案的区别在于拟建铁路专用线接轨点位置的不同,鸿源煤化装卸站的位置和站型基本相同。经过上述综合比较,从项目功能定位及运量预测分析,从专用线的技术可行性及运营管理角度综合分析,结合专用线的运量、能力的适应性、工程投资和工程实施难度进行综合分析,方案推荐采用百善站接轨方案。

方案优缺点比较表

4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

4.1相邻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相邻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表

4.2本次新建铁路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

拟建铁路专用线近、远期运量分别为288万吨和576万吨,根据《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采用工业企业I级标准。

本线主要技术标准表

5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专用线接轨站方案研究和比选,综合项目功能定位、运量预测、技术可行性、运营管理,考虑投资费用和工程实施难度,从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对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提高国铁接轨站设备能力利用率,而又满足运输要求综合考虑,推荐百善站接轨方案。新建铁路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采用工业企业I级标准。

参考文献:

1、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2、GB50091-2006,铁路车站与枢纽设计规范[S]

篇6

【关键词】 SS铁路公司 运输组织 技术引进

铁路是我国煤炭运输的最主要方式,煤炭的铁路运输量占全国煤炭运输总量的70%左右。[1]SS铁路公司主要担负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神府东胜煤田的煤炭外运任务。该公司铁路全线地形复杂,桥隧相连,是一条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铁路。随着该煤炭基地产量的提高,提高SS公司的铁路运输能力,保证煤炭及时外运,成为SS铁路公司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1 SS铁路公司煤炭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货运基础管理较薄弱

当前,SS公司经过生产力布局大规模调整后,一些站段在基础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各种作业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现场作业中存在不落实、简化作业等现象。(2)一些中间站货运基础资料不全,基本台帐不清晰,中间站货运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较低。(3)管理上与发展速度不匹配,执行力不够,工作效率低,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站段撤并调整后,管理跨度较大,铁路公司与站段货运管理部门对一些中间站的检查指导帮助不够。

1.2 地区落后,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

SS铁路是一条条件较差的山区铁路。地形地貌复杂、沿线自然环境恶劣、不少地段高山大岭相连,狭谷河道不断;同时,SS地区因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科技人员比例偏低,人员素质偏低,信息十分闭塞;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与建设现代化大型企业不相适应,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现代化建设,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与建设现代化大型企业不相适应。总之,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科学技术落后是SS地区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1.3 在运输组织上,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公司煤炭运输呈供不应求型。主要干线和部分地区通过能力严重不足,运力和需求矛盾突出;货物运输能力不足,制约铁路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机车牵引能力较弱,重载能力较低,导致开行车次较多;车种箱型结构不合理,造成运输能力不能有效利用;运力配置不规范,突出表现在货运站点布局不合理。[2]

1.4 技术及设备落后

目前公司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消化程度不高,对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少有借鉴。例如,无缝铁轨少,承载能力小;超长无缝铁轨更少,影响提速;用人工检修线路,耗时长,效率低,车辆停留时间长,运输时间短,运输次数少,运输量少。

2 SS公司提高铁路煤炭运输量的主要策略

2.1 加快铁路煤炭运输的技术现代化步伐

第一,要有适度超前的理念。SS公司要在目前铁路发展的情况下,需要以现代化管理为指导,以适度超前的理念促进铁路快速发展,力争以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环节和较少的代价,快速提高铁路货物的运输量,并以此来增加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煤炭的运输量,实现铁路快速发展。

第二,加快铁路技术创新步伐。SS公司要应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并重,走有中国铁路特点的技术跨越发展道路。建成全路技术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上,应面向市场,形成以铁路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市场营销体系。[3]

第三,快速引进国外铁路先进技术。技术开放、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及铁路的发展是以技术装备为重要支撑和基本要素的。SS公司要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及创新机制,加强既有线的技术改造,组织开发研制适应快速运输、重载运输的机车和车辆,从而逐步完成运输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一是要加快运用铁路货运先进技术,全面实行提速工程。在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可动心轨技术,通过道岔速度限制较少,提高线路的平稳性。二是要进一步强化重载运输技术的研究与设计。如重载线路的修建,现有机车的改装,新购机车的型号。三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对设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如扩大机车牵引能力,更换P75型钢轨,采用钢轨冻结技术,将普通无缝钢轨线路改造为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等,全面提高线路的承载能力, 来提高煤炭的运输量。四是在线路基础设施方面,以繁忙干线为重点,大力提高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建设GSMR和光纤为主体的技术。采用大功率机车,大幅增加重载列车开行数量。

2.2 加快铁路现代化管理

第一,要确定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在SS铁路公司这样一个高起点,高技术的现代化大型铁路,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彻底改变那种工人凭经验操作,管理人员凭经验管理的情况。因此,对于SS铁路公司的各级管理者来讲,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一是要充分认识强化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企业现代化管理意识;二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从经验型管理的思维中解脱出来;三是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并能结合中国的国情和SS铁路公司的实际,敢于大胆尝试,把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第二,要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企业现代化管理要靠一个层次分明,运转灵活,科学合理,网络健全的管理体系来实现。首先,合理设置机构。为了保证SS铁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与统一,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生产建设需要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和经营管理体系,设置必要的组织机构。其次,明确职责范围,实行层次管理。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按管理业务性质设置的机构,必须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密切协作。二要坚持统一领导,层次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避免管理中的随意性实行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序化。

第三,提高管理者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迫使企业管理者必须站在时展的最前沿,以身作则,挑战现状,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现代化生产和建设。一个企业的高层次管理者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规划、制定规范、选人用人、决断、调查研究、学习。要把SS公司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特大型铁路,提高人的素质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应同铁路基本建设工程同步进行,或超前进行,而那种单凭一身气力干铁路事业的传统观念,在SS铁路是行不通的。

2.3 开发信息化系统

第一,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SS铁路公司规模较大,发展较快,仅靠人工管理有很大的难度及不足,同时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也不高。介于这种形势,SS铁路公司应快速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扩大他们的管理幅度,使其能控制管理更多的人和物;这些都可以减少管理人数,减少组织层级,使组织扁平化;而扁平化的组织使得企业的所有部门及人员更直接地面对市场,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从而达到了减少资源提高运输量,提高效益的目的。

第二,开发货运安全预警信息化系统。为了保证铁路运输顺畅,列车检测也是铁路运输加快的重要组成部分。SS铁路公司应快速开发货运安全预警信息化系统,加快铁路运输,提高煤炭运输量。货运安全预警信息化系统——红外线可以预警车轴故障,高速摄像可以对运行中的车辆关键部件实时抓拍,运用声学技术可防范早期轴承故障,“鼠标革了检点锤的命,屏幕代替了检车灯,可以使一线劳动者可以从室外走进室内,实现了静态检查向动态预警的转变。”这样,既可以对列车检测的准确全面,又可以减少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4]。

2.4 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

加强智力开发,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关键,公司要快速引进技术人才,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由于SS公司地处偏远,受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局限,有些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来这里工作,这就需要加强宣传SS铁路公司开的光明前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在引进人才方面,要改变几种偏见:一种是把“精简效能”和引进人才对立起来。认为现在人员已经过剩,不能吸收外来人员。“精简效能”控制人员增加是对的,但只要是真正公司建设需要的人才,就应当不受限制地吸收进来;对大中专毕业生,每年都应有计划的进一批,积累人才,培养人才。当前的主要矛盾并不是有用的人才多了,而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一方面对现有不适应工作的人员要想办法消化;另一方面,该进的人才,应当积极地引进来。另一种偏见,是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窄,认为SS铁路主要应当引进铁路方面和与铁路联系紧密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事实上,SS铁路的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大批铁路方面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其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众多门类,众多学科的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短缺更是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SS铁路公司应利用铁路煤炭运输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采取经营管理科学化,建设技术现代化,运营管理信息化,安全装备系统化,货物运输重载化、快速化等策略来克服铁路煤炭运输的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加快铁路运输,提高铁路煤炭的运输量。

参考文献:

[1]李宏.中国煤炭运输:能力、消耗和价格[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8.

[2]张莉.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篇7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8]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4.

篇8

1.1铁路煤炭运输存在问题

(1)现有煤炭运输以铁路为主,公路、水运的煤炭无缝联运基本没有形成,煤炭装卸地及公铁、水铁倒装货场以露天为主,环境污染大、煤炭损耗严重。

(2)铁路运输煤炭选配以简单铲车混拌为主,由于各种电煤、炼焦等锅炉需要煤灰分、硫分、水分、耐磨度、破碎度均不同,现有铁路煤炭运输除少数用量极大企业拥有自有煤炭仓储基地外,根本无法提供各种锅炉需要的煤炭,造成煤炭资源燃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污染进一步加剧。

(3)既有的煤炭装卸场地仓储能力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不高,铁路煤炭运输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起到调节我国煤炭市场“蓄水池”的作用,严重影响国家能源安全。

1.2铁路煤炭物流运输的战略机遇

国家发改委2013年12月的《煤炭物流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13)2650)》中指出:“到2020年铁路煤运通道年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结合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建设布局,重点建设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30个年流通规模2000万吨级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其中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的企业10个;建设若干个煤炭交易市场。”以上规划正是铁路由一个单纯的煤炭运输企业向煤炭物流企业转变的战略机遇,在煤炭储配基地建设中必须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设以铁路为依托,集煤炭仓储、选配、加工、运输、交易功能一体的铁路煤炭物流基地。

2铁路煤炭物流基地的分类

2.1产地输出型煤炭物流基地

是指煤炭产地集中外运煤炭储配基地,主要作用是把一定范围内煤矿产地煤炭集中至物流基地,根据需求提供不同种类煤炭外运的同时根据煤炭市场波动进行存储,降低煤炭市场波动性对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及物流运输成本影响,典型的例子是山西大秦铁路的云冈支线、口泉支线上的集运站。该型的特点是靠近煤炭产地,煤炭公路运输至基地,铁路以装车为主。

2.2消费输入型煤炭物流基地

主要靠近煤炭消费区域,大部分专业性很强,专门为单一的工业企业服务,与工业企业生产流程联系紧密。例如较大电厂的储煤场、炼焦企业的煤炭仓储场、热源厂的煤炭供应点都是典型的消费输入型煤炭物流基地。

2.3路口中转型煤炭物流基地

一般建设在公路、铁路、水运交通比较发达,不同产地煤炭铁路运输路径交汇点,以及国家北煤南运、国外煤炭进口的重要节点。这种煤炭物流基地的功能比较齐全,规模也比较大,是煤炭中转、混配的重要基地。例如秦皇岛港、锦州港等港前煤炭物流基地,通辽正在建设当中的蒙东煤炭物流园,都是这种基地的典型代表。

3煤炭物流基地货物流线及设备选型

煤炭在物流基地内的货物流线主要分为卸车、检、仓储、洗(或选)、混配、粉、装车等工序,铁路卸车采用翻车机或螺旋式卸车机,传输采用传送带,仓储采用的主要是圆形简仓(每个筒仓直径约为二十米,高六十米),装车采用简量漏斗仓,同时在卸车及简仓内设有自动采样机,称重设备有汽车衡和轨道衡。

3.1翻车机

翻车机指一种用来翻卸铁路敞车散料的大型机械设备,每套系统一般由翻车机、空车调车机、迁车台、重车调车机、抑尘除尘设施、夹轮器、止挡器设备、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PLC)等部分组成。翻车机的翻转形式主要有转子式和侧倾式两种,按照布置形式可以分成贯通式布置、折返式布置,根据具体项目的地形条件选择不同的设备方案。3.1.1转子式翻车机转子式翻车机的原理是将在本体定位好的车皮满足翻卸条件后翻转一定角度,将每节车皮上的煤卸到煤斗,由给煤机给料到皮带上,由地面皮带机将卸下的煤运送到煤场或原煤仓,配合具有旋转车钩铁路敞车使用。有一次翻一辆敞车“单翻”,也有“双翻”、“三翻”,已建成煤炭卸车基地采用“双翻”居多。以“C”型转子“双翻”翻车机系统为例,适用于C60~C80车型,最大翻转质量240吨,一套系统综合卸车能力为0.6辆/分钟,按C80车型电力牵引万吨列车编组96辆,一列车卸车时间约为160分钟,按照到发线单线环线考虑,场站贯通式布置,列车到达作业35分钟,出发作业25分钟,起停车附加时分按照3分钟考虑,天窗维修时间120分钟.

3.1.2侧倾式翻车机。以摇架代替转筒,车辆在摇架上被夹紧后,随同摇架绕上方的轴旋转140°~170°后卸车。由于旋转时摇架和车辆的重心升高,驱动功率和结构重量有所增加,但可以不需建造地下料仓。以CFH-Ⅱ型称重侧倾式翻车机为例,该型翻车机主要由回转部分、回转驱动装置、压车系统、翻车机平台部分、下部桁架和电气系统组成,双翻效率0.5辆/分钟,按C70车型考虑万吨列车编组104辆,一列车卸车时间约为210分钟,按照到发线单线环线考虑,场站贯通式布置,列车到达作业35分钟,出发作业25分钟,起停车附加时分按照3分钟考虑,天窗维修时间120分钟,日卸车能力为:(t日装卸列车数)=(1440-120)(/210+35+25+3)=4.84列/日T(日装卸煤炭量)=0.72万吨/列×4.84=3.5万吨/日经过计算单到单服模式,年卸车能力为1278万吨/年,如到发线按3条配置贯通式卸车,根据班计划推演,多到单服年卸车能力约为1500万吨/年,两套该系统满足单线万吨重载铁路年输送能力(3000万吨/年)卸车需求略显不足。

3.1.3翻车机选型。煤炭物流基地翻车机设计方案选型中必须综合考虑区间输送能力、铁路技术标准、场站布置情况、辅助机械设备功率(重、清车调车机功率)等匹配情况,根据列车班计划合适确定建设方案,做到各种设备互相匹配。

3.2定量装车系统

定量装车系统是机车牵引列车通过装车线不停车装车的一种装卸方式,列车进入装车线启动系统,煤从输送机运至装车系统的塔架顶部,通过溜槽进入缓冲仓,确保缓冲仓中总保持一定量的煤。煤通过缓冲仓底卸料闸门向定量斗给料,定量斗经过称重后,煤通过定量斗下部的卸料闸门进入卸料溜槽,开始装车时直接伸到接近车厢底部位置卸料,卸料后关闭装车并把溜槽提高,当另一车厢过来,再重复刚才的动作。由于列车不间断地向前运行,当定量斗放空后,也正是列车行驶到车厢和车厢之间的空档距离。这时,缓冲仓向放空后的定量斗配料,为下一个车厢的列车做好准备,这样不断地重复,实现连续自动定量装车。定量装车系统最大功率约为8000吨/小时,按照环线布置,单到单服计算,日装车能力约为8.36万吨/日,年装车能力约为3000万吨/年,一套该系统环线布置即可与万吨电力牵引单线区间输送能力匹配。

3.3其他设备

3.3.1煤炭混配要点。煤炭仓储圆形简仓由混凝土建成,直径约为20米,高60米,与皮带输送机配合使用,煤炭卸车后用胶带输送机将不同品种的煤,装入不同的贮煤斗(或仓),通过圆盘给料机或箱式给煤机闸门的调节,控制不同品种煤出煤量的大小,不同品种煤经滚筒筛或振动筛分混配,筛下物即为配煤,筛上块煤如质量较好可取出销售而增值,质量差的块煤可再粉碎后,经过混合也掺入配煤中,然后贮存或外运。在铁路煤炭物流基地建设煤炭掺配生产线,正是现在铁路煤炭货场最大短板,实现配煤过程全程PLC控制,根据锅炉要求进行配煤计算,确定不同锅炉及不同产地煤种的约束条件,确定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完善煤炭全过程供应链,正是铁路煤炭物流基地软件建设的必要条件。

3.3.2称重设备。称重设备铁路主要是轨道衡、汽车采用汽车衡,铁路轨道衡分动态轨道衡和静态轨道衡,按外形分直线轨道衡、曲线轨道衡。现在主流设备采用动态直线轨道衡,场站设计时尽量考虑轨道衡设在平直线路上,两侧预留不少于100米平直段。(主要考虑大组保温车过衡,煤炭物流基地平直段可以适当降低)。

4铁路站场布置形式

4.1装车布置形式

(1)环线布置形式。站场货物线设环线布置,机车作业时不摘头,简量漏斗仓设在环线上,铁路列车装车动态装车,直进直出,配煤仓储等设施均在环线内布置。方案优点是装车作业效率高,缺点是占地面积大。

(2)纵列式布置。铁路到发场纵列设置,简量漏斗仓设在站场中部,列车动态装车,装好后摘下车头,车头经机走线至尾部挂头出发。该形式适合场地狭长布置,但作业效率较低。

4.2卸车布置形式

(1)横列布置形式。列车来车进入重车线,摘掉车头后由翻车机翻卸煤炭后利用移车平台至空车线,车列移动依靠重、轻车调车机,清车线外侧设清车场地,典型站场布置形式是“两重两空一走行”。

(2)纵列式布置。该种布置方式主要为旋转车钩列车设置,列车到达后不摘头动态进入翻车机室,翻卸后由本务机车牵引,经环线进入出发场或纵列式出发场。

(3)底开门车布置。车辆均采用底开门车辆,列车来车后至卸车线,煤炭卸车列用地沟内设皮带传送机输送至煤仓,打开车底卸车后,列车转线至到发车,车场可以纵列布置,也可以设环线。

5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大准铁路;信息化;业务优化

0 引言

神华准能大准铁路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6日,它的前身经历了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铁路筹备处、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运输部、神华西部铁路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五个阶段。自2014年11月起,负责准池铁路的生产运营管理工作。所辖管的大准、准池两条铁路连接东西、南北相向,正线里程为448公里,运营里程为502公里。通过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两大运输通道直达沿海的港口码头,形成了强劲的运输能力,对保障神华集团乃至国家能源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运输组织模式优化

1.1 采取计划主导型运输组织模式

基于国内外先进数字铁路建设实践,结合大准铁路编组方式固定、运输需求稳定且以直达为主等运输组织模式特点,建议采取计划主导型运输组织模式,以运输组织计划为主导,严格按列车运行图和编组计划组织列车运行,日班计划由集团总部集中编制,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统筹规划装卸设备、线路、机车、车辆等运力资源,实现资源运用的最优化。

计划主导型运输组织模式以货源、货流、车流、运能和运输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系统规划的原理,编制流、线结合的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组织的核心,各运输生产部门必须围绕列车运行图开展生产活动,完成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生产任务。调度指挥的职责主要在于协调好各个运输生产部门之间的配合,维护列车运行秩序,保证实现按图行车。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列车调度人员干预列车运行秩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事故、自然灾害、线路损坏、列车严重晚点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发生时),才根据事先约定,按照规定调整列车运行秩序。在这种运输组织模式下,货车定点集结,列车按图行车,结点站之间的车流有良好的接续关系,列车编组顺序表记载了列车中货车及装载货物的相关内容。

大准铁路以服务内部产品运输为主,具有货源稳定、计划性强等特点,建议进一步推动资源运用和运输组织的职能分离,实现神华铁路运输组织的统一规划和指挥。

1.2 计划主导型组织模式可行性分析

1.2.1 社会可行性分析。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符合经济总量增长的需要。神华集团的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集团货物运输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货运总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铁路运输部门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运输总量的增加。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能够有效协调铁路运输内部各环节的生产组织,提高运力资源效率,在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

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符合神华产运销一体化的要求。计划型组织模式的实行,将进一步提高运输计划的兑现率,有利于提高运销能力,有助于煤矿、铁路、港口间的生产协调,对产运销一体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符合建设国际一流重载铁路的要求。为实现国际一流重载铁路的目标,必需实现国际一流的铁路运输管理。国际一流的铁路运输管理,必须要有一流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其核心是科学合理周密的计划。计划性组织模式的核心,也是提供科学合理周密的计划,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1.2.2 技术可行性分析。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通过优化运能资源的配置,使进一步缩短机车车辆的周转时间成为可能。大准铁路科学发展,要求全面调整运输生产力布局,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进一步推进,优化了运力资源配置,提高了机车车辆使用效率,改革了维修体制;通过合理布置车站、机务、车辆等运能资源,可以减少机车、车辆换挂等技术作业,进一步缩短机车车辆的周转时间。

利用计算机编制编组计划和运行图,为计划型运输计划的优化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准铁路运输比较简单,装车地集中在准格尔的几个矿区附近,卸车、转运地集中在几个码头、国铁的几个交界口、几个电厂附近,编组内容基本固定,编组计划非常简单,运能计划主要是运行图。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下,列车运行图以详尽的货源、货流调查资料和准确的运输统计分析数据、车流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系统规划的原理来编制确定,具有流线紧密结合的特点,质量良好的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的系统设计,达到了可直接执行的要求,除特殊情况外,车站在日常工作中可直接组织按图行车。因此,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下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求大大提高,不仅需要大量详尽的数据资料,也需要精密的系统规划分析。计算机编制列车编组计划和运行图技术的发展运用,为运输计划的优化和调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支持。

1.2.3 经济可行性分析。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计划型运输组织方式,可减少货车技术作业时间和集结时间,加快货车周转,压缩货车周转时间。“实现按图行车”,有利于机车的规律运用,提高机车使用效率,可以大大节约运输成本。为推进货运组织的集中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实现铁路货运的集约化经营,为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符合运销部门快速运输的要求,对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煤炭市场占有份额,对增加集团总体收益有着重要作用。采用计划运输组织方式,实现按图行车,可提高货物运输正点率,加快货物送达速度,大大提高铁路货运质量,更好地为运销公司、用户服务,提高销售的信誉度,提升神华集团的形象。

1.3 计划主导型组织模式经济效益分析。铁路运输能力是神华有别于其他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神华集团最主要的基础板块之一,维系着集团产销渠道的畅通。铁路运输业的性质决定了运输业本身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远远小于其所创造的整体效益。因此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效益分析中要特别注重整体效益的分析。

1.3.1 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经济效益的特点。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具有多种速度组合、大负荷、远辐射、高效益的运输特性,拥有其他运输组织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相应地,其经济效益也有许多与技术特性相联系而区别于其他运输组织模式的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宏观性: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应用于全公司路网,因而对其分析应着眼于全局,考察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注重效益宏观性。

区域性: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经济效益按点―轴扩散规律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实现了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强区域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间接性: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是通过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交互作用来实现的,这其中有直接效益,也有间接效益,更多的是通过波及效应产生的间接效益。

长期性: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前期投资额巨大,要求配套设施多,因此其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通常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期,具有长期性特点。

1.3.2 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相关运输线路因多运货物增加的正效益。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实施后,同一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相关运输线路(如既有调度组织型铁路、公路甚至民航)上的大量货流将转移到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线路上。因此其余的运输方式可以腾出能力增加货物运输,从而将增加整体经济效益。

从整体经济角度分析,该部分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其他组织模式直接获得的效益,二是所运各种货物为整体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

从调度型组织模式转变到计划型组织模式货运时间的节省。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实施,会使既有铁路上的很大一部分货流转移到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线路上来。相对而言,这部分货流量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线路上的旅行时间应少于在既有铁路上的旅行时间,由此运输时间的节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部分效益可以根据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列车与既有线调度型组织模式的列车全程运行时间的差值和转移的货运周转量计算。

2 基于计划主导型组织模式的核心业务优化

大准铁路运输核心业务框架定义基于计划主导型运输组织模式和大准铁路自身特点,综合国内外铁路行业的先进业务分析模型,制定大准铁路目标业务框架。本框架在打破铁路行业“车、机、工、电、辆、供电”传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大准铁路业务进行了整合,并对大准铁路运输板块在“战略规划、货运营销、运输组织、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将数字铁路运输业务领域进行了划分。

2.1 运输生产计划。货物运输计划是铁路运输主要内容之一,是铁路货物运输工作的基础,是集团整体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基础,是计划型运输组织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确定货运设备、货运机车车辆修造计划及货运运营支出计划的重要依据。编制货物运输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挖掘运输潜力、组织货物均衡运输、提高货运服务质量、保证货物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行。

2.1.1 计划主导模式下运输组织过程。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组织过程分为四大部分:货源调查与预测,编制技术计划,编制日常计划和调整计划。大准铁路的货源调查和预测工作,主要由运销公司承担,而且相对比较准确。未来编制技术计划、日班计划及计划调整将逐步由集团总部集中负责。

2.1.2 月度运输计划编制。月度运输计划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准铁路的运输特点,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下,月度运输计划应该作为产运销协同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月度货运计划中,建议突破国铁现有模式,加入销售对运输期限的要求,同时在技术计划中考虑这一因素。

针对大准铁路目前的技术计划编制现状以及大准铁路的路网建设情况,对于技术计划的编制工作建议增加车流径路调整计划,定义各分界站交接列车的调整方案,同时,增加货车备用车计划,在技术计划完成后,自动生成运输方案。

2.1.3 日班计划编制。运输日常计划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证年、月度计划任务的完成,依据运行图等基础技术文件编制。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下,日常计划是指导日常运输工作、保证合理运用技术设备的具体行动计划。

2.2 运输生产作业。铁路运输生产作业管理是执行层面的内容,包括日常运输管理、车站作业、机车作业、列车运行等和运输直接相关的具体业务活动。本规划将重点从行车自动化、施工管理、调度命令管理、车站作业流程等方面对运输生产作业过程进行优化。

2.2.1 行车自动化能力提升。随着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和日趋成熟,建议未来在大准铁路进行推广和建设,以提升大准铁路行车自动化水平。

CTC系统目前已在我国铁路干线尤其是高铁线路,如武广高铁、京津城际、大秦线和胶济铁路上得到了应用。朔黄铁路目前也已建成CTC系统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了CTC在无人值守及减员增效等方面的优势。

2.2.2 施工管理流程优化。大准铁路干线为货运重载铁路,具有列车轴重大、运输密度大和行车速度不高的特点。铁路施工需要比较充分的天窗封锁时间,需要限制列车行驶速度,对运输效率和行车秩序有所影响。大准铁路目前主要采取固定天窗、集中施工的方式,部分铁路子分公司已经实现了施工计划和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

通过对施工计划内容的优化,使运输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现场劳动强度有所降低,施工管理更加精细化、准确化。

2.2.3 调度命令管理优化。铁路行车工作遵照集中指挥、统一领导、逐级负责的原则,调度员下达的调度命令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系统采用了数据字典选项方式来解决大部分的字段输入,在命令正文方面也提供了可分级的命令内容以及常用词汇的选填功能。但在调度命令信息化程度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2.2.4 车站作业流程优化

2.2.4.1 优化车站作业流程,提高车站作业效率,实现减员增效

车站是铁路运输生产组织过程中的最基本的执行单元,负责运输生产计划的执行落实,是资源、人员高度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影响运输效率和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神华的车站作业包括计划、接车、取送、装卸、摘挂、发车等活动,基本是传统信息条件下手工作业的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2.2.4.2 优化车站数据采集和作业卡控,保障车站作业安全

车站是运输组织过程中重要的信息采集源点,采集内容包括列车到发时间、编组内容、机车、车辆、调车作业及货票等。通过数据的及时采集和综合运用,各级运输组织人员可实时监控现场作业状态和进度,通过预设阈值和标准作业时间对现场作业进度进行分析和卡控,在作业进度可能影响计划时给予分级预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字:大准铁路 挖潜提效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大准铁路概况

(一)大准铁路路网

大准铁路正线全长264.2公里,龙王渠至南坪支线全长21.9公里,其它支线、联络线16.3公里,运营里程共计302.4公里。代管代维修线路63.7公里。大准铁路东起山西省大同市境内的燕庄车站,西至内蒙古准格尔旗薛家湾站,途径两省六县市(旗)。东与国铁有两大交接口,一是与太原局大同东站接轨(交接站燕庄站),连接大秦线、丰沙大线;二是与呼铁局丰镇站接轨(交接站丹洲营站),连接京包线、集通线。西与准东铁路在薛家湾站接轨。随着周边电厂的兴建,先后接轨了托克托、岱海及新丰三条电厂铁路专用线。规划中的准通铁路与大准线樊家站接轨,届时将形成巴准-大准-准池-朔黄线、大准-准通-集通线两大煤炭运输新通道。

(二)大准铁路设备设施

大准铁路为单线一级电气化铁路,最高允许运行速度为80km/h,限制坡度为上行4‰,下行9‰(点支线12‰),最小曲线半径400m,到发线有效长1050m、1700m。开通运营的车站28个,其中万吨站14个。大准铁路现支配电力机车75台(其中租赁26台),内燃机车21台(其中代管2台),通勤客车8辆,货车377辆,救援列车1组。

二、大准铁路挖潜提效必要性

(一)铁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矛盾日益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煤炭市场的兴旺,极大推动了大准铁路货运量,铁路发送货物量不断突破铁路本身的设计能力,即使如此,依然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导致出现了较大的运能缺口,如2008年,大同口发货量3900万吨,而实际需求运输量却达到了5100万吨。

(二)线路设备对运能存在制约

“五站应急”改造前,大准线仅设有10个万吨站,且中间万吨车站的到发线大多只有两条(不包含正线),万吨站不足对运输组织产生制约;空车集中到达造成装车站阶段性的待检、待装时间长,车流积压,停时增大,影响了列车周转,燕庄、点岱沟等站的万吨到发线数量不足,对车流调整造带来较大影响;万吨列车开行后,牵引供电能力逐步成为运能增加的制约因素,受供电臂网压的限制,在上坡地段,供电能力对上行重车运行速度限制较严重;

(三)设备故障对行车干扰程度增加

随着运量提升,行车密度增大,设备故障对行车干扰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设备维修,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对行车的干扰,也是挖掘运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部分作业环节存在优化空间,尚有潜力可挖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用以及作业方式的改变,部分作业环节存在优化空间,尤其列车旅速、车站停时、全周转时间等指标。

三、大准铁路挖潜提效措施

(一)改造基础设施

为进一步提升大准线运输能力,满足增开万吨列车的需要,进行对大红城、外西沟、二甲、天成、黍地沟五站应急改造工程,将既有到发线有效长延长至1700米;二道河至老牛湾间不具备万吨列车会让条件,造成装车站车流调剂困难,进行清水河站万吨线延长改造,提高行车组织灵活性;对燕庄站进行万吨扩能改造,将万吨线由4股增至7股,满足日均交接46对能力的需要;随着万吨列车开行对数的增加,桥墩受到的冲击力也在不断加剧,为确保行车安全,大准铁路加密了对隐患较大桥墩的检测,针对出现的横向振幅超限问题,采取加固措施;将50kg/m轨有缝线路更换为60kg/m轨无缝线路,将Ⅱ型枕更换为Ⅲ型枕,保证了运输安全,缓解维修与运输的矛盾;增大变压器容量、增设变电所,对全线6座变电所进行增容改造,满足运输供电需求;采用载流承力索,增设加强导线;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方式,消除谐波,增加供电臂网压等。

(二)提升运输装备水平

随着运量的不断增加,牵引动力不足的制约影响越来越大,大准铁路机车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牵引动力需求,为提升运输装备水平,先后购置了SS4型电力机车17台,加上联运单位24台,共计支配机车75台,其中SS3型6台,SS4型69台。

大准铁路支配电力机车概况表

2009年大准铁路投用TMIS、TDCS和供电远动系统,加强了调度中心与车站的联系,极大提高了调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运输能力;将既有6502联锁设备逐步更新为计算机联锁设备。实现了办理进路从有接点到无接点的变革,提高了车站作业自动化程度和作业效率。

(三)加强运输组织

加强运输组织,主要是从增开万吨列车、强化装车作业组织、优化车流调整、增大管内电厂普列编组四个翻模进行。加大太原局协调力度,增大大同口进车量,将日均进车由28列增至44列,减少普列的进车比例,增加C80型列车比例,提高货车净载重;提升装车站列检作业的效率,引进“5T”设备,采取人机结合的检修模式,压缩了作业时间,加强与选煤厂的配合、沟通,压缩了等装时间,加快了车辆周转,制定挖潜提效考核办法,优化作业流程、加强各作业环节之间的衔接;采用“钟摆式”行车模式,缓减万吨站不足对增开万吨列车的影响,抵消车流不均衡扰动,提高了大准线整体运输能力,适时增开管内电煤列车,确保均衡运输,实施了托电煤列绕行呼准的措施,缓减大准正线的运输压力;合理利用到发线有效长,将管内电厂列车编组由54辆逐步增加至68辆,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四)优化施工组织

通过“集中修”施工模式,转变维修模式,实施“旬天窗+状态修”, 优化施工管理,为运输创造有利条件等方式,对大准铁路施工组织进行优化。为适应超能运输与繁重施工任务之间的矛盾,大准铁路采取“集中修”施工模式,集中人力、物力,加速施工进度,攻克工程难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实施“检”、“修”分开的设备维修模式,提升了检修效率,压缩了检修时间,合理利用列车间隔,安排部分维修任务;结合大准铁路车流特点,对方案提出合理优化建议,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运输的干扰等。

四、大准铁路挖潜提效取得的效益及下一步挖潜提效的思考

大准铁路,通过采取挖潜提效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成效。自开展挖潜提效以来,大准铁路技术指标,如技术速度、旅速、停时及全周转时间等显著提高;通过挖潜提效,大准铁路在超能运输的形势下实现了运量的快速增长,预计2013年发送8300万吨,是大准初期设计能力的5.5倍,是万吨扩能改造后设计能力的1.7倍;运输量的提高,增加了运营收入,预计在2013年,大准铁路运输收入突破30亿元;站点改造工程成果显著,大准干线满足了20对万吨列车的开行需要等。

为确保铁路运输效益,需要做长期的挖潜提效工作安排,随着大准铁路本身运输能力的提高,加上周边修建了多条铁路,导致运输形势的变化,从运能紧张转变为货源紧张,面对新的形势,大准铁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集装站建设,吸引周边煤源;利用线位优势,吸引其它煤矿专用线与大准铁路接轨,提供运输货;压缩各作业环节时间,加快车辆周转,增加管内煤炭发运;优化生产、装车、运输协调工作;增加业务外包范围,研究从机制挖潜向体制挖潜转变,全面提高铁路运输效益。

五、结语

大准铁路在运行过程中,面对铁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存在的较大矛盾,为确保运营效益,积极实施铁路挖潜提效措施,通过铁路基础设备改造、提高运输装备水平、加强运输组织与优化施工组织,最终获得了良好成效,极大提高了大准铁路运输量,并获得了良好的运营效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准铁路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大准铁路只有立足于大环境下,不断加快铁路挖潜提效工作,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建钊,孟召国.塔韩铁路支线挖潜提效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