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

篇1

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的设置与比赛内容,反应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人才培养只有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才能真正实现技能大赛的办赛初衷,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例,从分析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入手,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构建课程体系与技能大赛的有效衔接进行了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技能大赛;有效街接

基金项目: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研究项目“延安职院‘授人以渔’使命的思想内涵及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ZK201301)

作者简介:刘月梅,女,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04-04

截止2014年,教育部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有98个项目,赛项设置面向职业院校已开设的量大面广的主要专业(群),并体现专业核心技能,强调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同步。[1]三网融合(4G网络)、云安全、智能家居、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等赛项的举办,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办赛理念。[2]赛项内容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体现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产业前沿技术,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这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职业院校如何将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效街接,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我们每一位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石油化生产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构建与技能大赛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以赛促教,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在带领学生参赛的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参赛、研读评分标准,教师能了解到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和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方向,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了教师与企业和同行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带动整个专业团队建设,锻炼了教师队伍。

化工类赛项包括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生产设备维修和工业分析检验,其中,化工生产技术属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余4个赛项内容也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赛项的内容和评分标准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导向作用,加速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提升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步伐。

(二)以赛促改,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引领指导教师在吃透大赛赛程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内容的实用性,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完整性和针对性。[3]化工生产技术赛项核心内容是化工工艺实操和仿真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大赛参赛项目,以此为载体创设相关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进而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等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以赛促建,引领实训基地建设

技能大赛中所使用的设备以及操作和评价的衡量指标全部以企业为标准,这就要求参赛学校与企业合作,改善原有实训条件,促进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内容企业化,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促进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4]依据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化工实训基地一般包括基础化学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产品分析实训室等。其中,化工单元操作主要设备包括精馏操作、吸收-解析、流化床、流体输送、离心分离、过滤、反应釜、DCS操作等,这与专业技能大赛相对应,并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四)以赛促学,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技能大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而且涵养了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更培养了学生团体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会更多地受到企业的青睐,就业质量明显提高。[5]目前,各类化工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技能大赛吸引着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其中,并在大赛中不断的学习成长,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效街接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与技能大赛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应借鉴技能大赛中化工类赛项评比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职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技能发展的规律,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和生产任务的课程体系,创新“任务引导、能力递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6]

(二)课堂教学改革

1.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改革与创新把学校变成了企业,把课堂变成了车间,真正做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体化设计,教室、实训室与施工现场的一体化配置,理论、实训、实习的一体化结合,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一体化培养”。[7]在日常教育教学始终与技能大赛相衔接,并建立起长效机制。在日常的课堂和实训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时刻按照技能大赛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把每一堂课当作真实的比赛,当作真正的工作场所。

2.小班化教学。受专业技能实训场地、工具及指导教师等因素的制约,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常也是采用班级授课制。[8]但在技能大赛中,通常指导教师都是对几名参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快速提高。化工类课程尤其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化工设备维修、管路拆装、化工工艺实操等也应采用小班化教学,分组学习和实训。

3.强化过程考核。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和相对客观公平的体系。[9]职业学校可以借鉴技能大赛的评比考核标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强化过程评价和实践环节的考核,并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践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的目的是强化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实践教学中应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10]为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应形成“校内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校内专业综合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11],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发出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四)技能大赛与学生成长相结合

让技能大赛应贯彻学生大学三年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训练中深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12]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和才华,增强学习的信心,增进同学间的合作与友谊,磨练意志品质。

三、结语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13],这是教育部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职业院校只有将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才能真正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职业院校专业和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路。

参考文献:

[1]钱金萍,钱大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的研究综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5):48-50.

[2]廖春蓝.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玩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6):126-129.

[3]谢海燕.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13-115.

[4]钱金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的内涵、特质比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2-43,60.

[5]钱大庆,钱金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机街接的价值意义[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5-67,77.

[6]薛新巧.以地方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构建高职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J].职业教育,2013(10·下):60-63.

[7]凌霞.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4(8):132-133.

[8]丁震,邵泽东.职业教育发展与技能大赛制度化——以烹饪专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作用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4-66.

[9]凌璟.与技能竞赛相对合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6-57.

[10]张兰.构建与技能大赛及职业标准相街接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J].江苏教育研究,2013(9):26-30.

[11]白术波,王彦伟.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486.

[12]党韶丽.当化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之瓶颈探析[J].科技信息,2012(30):254.

篇2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防止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发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和创新的欲望和潜能[1],将讲授式逐步转化为启发式、讨论式和引导式。例如,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5版)第五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中关于“危险度评定”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承前启后,拟定出部分教学引导题:①何谓危险度评定中的不确定因素,不确定因素的意义是什么?②何谓危险度管理,主要措施有哪些?③采取公共卫生决策时,除考虑危险度评定结果,还需考虑哪些因素?④结合实例,说明危险度评定各阶段探讨的主要内容和对最终结论的影响因素[2]。这将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灵活性,培养出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综合性专业人才。逐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从网络上搜集各种媒体资源,如《健康之路》、《每周质量报告》、《焦点访谈》等中央电视节目中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能够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刻录成光盘,供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观看,既增长了他们专业知识,又丰富了课余生活。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使文字信息转变为直观形象的信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他们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例如,在讲述“矽肺”一节时,通过观看《新闻1+1》节目中关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报道的视频,使学生们对矽肺的实际危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继而对矽肺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措施等内容产生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不仅会加深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实行双语教学,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日益扩展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学生们接受国外最新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进展方面的信息能力,“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公共卫生领域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面对越来越多的公众健康问题和越来越严峻的全球传染病防治形势,人们逐步意识到国际医疗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开展运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为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高专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双语教学”还为老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机会。

四、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教学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课的理解与记忆,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课堂讲授“噪音”一节相关理论内容后,安排学生到咸阳西北国棉二厂的生产车间进行实际参观、调查,让学生亲身体会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噪声、高温等),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教学,还使他们知道了在生产环境当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如何控制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如何保护广大职业人群的健康,懂得了作为21世纪的预防医学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这种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的信心,对毕业以后从事相应的工作具有良好的作用。

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作为预防专业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应突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专业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实践能力强、适应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斌松.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10(2):27-28.

篇3

关键字:职业学校 烹饪饮食营养与卫生 教学方法 创新

烹饪饮食营养与卫生在职业学校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学生掌握基础营养卫生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搭配饮食的操作水平,为解决现实存在的卫生与营养问题奠定基础。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组织教学。

首先整个教学分为两大块:

(一)理论教学。烹饪营养卫生学的理论教学本着“必需、够用”为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保证基本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注重与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内容是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重点,辅以形象的幻灯、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综合分析等教学方法,其目的再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同时开设《营养配膳与制作》的实验教学,密切营养与卫生理论和烹饪实践相结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验课着重开设营养配菜、配点、配餐;膳食和菜点的营养卫生质量的评价;食谱、快餐、套餐、筵席设计的营养原则和方法;针对某些特殊人群进行营养配膳与制作等。以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重点。

其次是教学中还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改革课程,创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和依据,因此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创新。烹饪饮食营养与卫生是一门基础的认知课程,需要让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平衡膳食、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食品的卫生与管理、餐饮企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因此,不仅要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学校目标,还要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感官的认识,通过实验实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烹饪饮食营养与安全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自然感知的机会,在多媒体课件的指引下,模拟实景讲授,真正的将知识理解和吸收,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合需求,丰富知识

烹饪饮食营养与安全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做到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的需求,不断拓宽知识的模块,丰富知识体系。例如,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肥胖成为一个难题。因此,需要借助该课程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四)加强实训,提高能力

在烹饪饮食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根据课程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课程实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根据教学的内容编制不同的实训任务或者是项目,充分的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设置对特殊人群编制健康食谱的任务,利用所学服务社会。

(五)拓展思维,鼓励创新

烹饪既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和文化,因此需要将其传承和发扬,因此要明确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提高审美意识和营养配膳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设计科学的、营养的饮食规范,进而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要。

(六)明确定位,加强道德修养

民以食为天,因此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就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烹饪课程要本着未来饮食专职人员的原则,做到认真负责,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因此,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视,提高其饮食健康和安全的认识,并根据未来工作岗位不同的需求,讲解不同的质量卫生控制点,进而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

以上仅就烹饪营养学课程提出一些浅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营养健康问题将愈加关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也在与时俱进,在调整和创新中不断发展,营养学课程也要根据应用型本科建设的要求,不断地探索、改进,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总之,在《烹饪饮食营养与卫生》的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联系,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震.激活《烹饪营养与卫生》课堂教学的集中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8(05)

[2]陈明之结合实际进行烹饪营养学课程的教学优化[J].现代商贸工业, 2008(20)

[3]钟厚尧.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浅谈《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J].福建轻纺, 2007(09)

篇4

关键词:班主任管 素质 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54-01

一、前言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当下,高等院校扩招日趋激烈,中职院校学生生源下降明显,所招学生的质量也是一路走低,自中职生入校就存在着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受损等等问题。加上中职教育有着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如果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就成为当下中职班主任较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在综合这几年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中职班主任进行学生管理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如何有效开展管理学生技巧进行了论述,为中职班级管理献计献策。

二、中职班主任进行学生管理具备的基本素质

1.班主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班主任班级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较强的工作,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定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素养,正确对待可能发生的一切思想问题。此外,班主任善于开展民主评议,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密切联系好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将班级拧成一股绳,公共搞好班级工作。

2.班主任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班主任要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心胸坦诚;要热爱学生,具有奉献精神。班主任是学生的师长,应在学生与教师间建立信任感,从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师生进行有效沟通创造基本条件。

3. 班主任要有较高的自我认识能力

班主任要想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活动,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自我认识能力。有了较高的自我认识能力,班主任教师才能够很好的理解自己的能力,并有能力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源自于沟通与理解,而沟通和理解都是双向的,理解别人和让别人理解自己是有效沟通的两个不同方面。把握好这两个不同方面,才能提高学生管理的效能。

三、 中职班主任有效开展学生管理的技巧

1.充分尊重学生是有效开展学生管理活动的前提

充分尊重学生是有效开展学生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说到底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真真切切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但是,有的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常常把自己放在“训导者”的角色,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久而久之,换来的只能是学生的不信任,对班主任工作的排斥。由此,教师一定要客服这种心态,把自己与学生放在人格平等地地位上,以商量的方式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就像是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所言——“商量是一种平等。在商量中体现尊重,在商量中体现了平等,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平等地与教师交流,使学生和教师感觉你是一位朋友,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达到彼此的沟通。

2.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是有效开展学生管理活动的剂

班主任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从对方去考虑问题,真正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学生的处境去体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教师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感受,学生会很受到这种理解和诚意,自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和温暖感,从而营造一种相互体谅、相互爱护的氛围。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要注意把握沟通的时间和地点,有的班主任教师不论是课前、课间还是在饭后,都习惯把问题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沟通。实际上,在其他教师众目睽睽之下,无论你是如何的设身处地,学生的内心都是很抵触的。根据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对于新生,在学生寝室进行沟通是最有效的;对于体育爱好者,在运动场就学生的某项技能进行赞美导入主题,沟通效果较好;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是电话聊天进行;对于外向的学生,可边走边聊,这样的孩子一般会对你吐露心扉。

3.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是班主任教师有效开展学生管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成功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学生沟通,过多采用粗暴、呵斥类语言,必然会使学生害怕、望而生畏。而适时地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有时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某中职院校学生胆小害羞、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自己的学习更是没有信心,自暴自弃。某班主任老师合理运用语言艺术,在一次试卷批改中,发现此学生新颖的解题思路和独特的解题方法。在评讲试卷时,善于把握时机,将此学生的姓名和解题办法公诸于班级,并大加赞美之词。其后,数次找学生谈话,帮助其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学生自信心暴涨,有了非常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三年后顺利考上了一所好的专科学校。由此可见,善于运用的语言的艺术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四、结论

总之,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如此才能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熊志坚,王晓晶.新时期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06)

[2] 伊梅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职卫校学生管理工作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07(03)

[3] 雷蕴.浅谈新形势下卫生职业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7(13)

[4] 何利.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试论在我校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必要性及设想[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2)

篇5

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MedicalBoardofNewYork,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acation,IIME)。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供指导。“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

制定“基本要求”的任务由IIME的核心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资深专家组成IIME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的总体工作,也指导核心委员会的工作。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咨询委员会还为医学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咨询的论坛,希望其他机构的工作能对IIME的工作进程起补充作用,而不发生冲突。

2IIME项目的三个阶段

2·1第一阶段为“制定基本要求”阶段

这一阶段从成立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开始,其任务是在参考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包括基础医学、临床经验、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价值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各学校的教育计划可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

2·2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

这一阶段将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的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评价。为了能评定参加试行的各校的长处与不足,各学校将使用适合他们自己经验的评价方法,但评价内容必须包括所有7个领域的60项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在第二次评价开始前,各校应尽力改善自身不足之处。这将促进医学教育项目的国际性评估和认可。

2·3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

通过试行阶段所取得的经验,对评价程序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将这套标准提供给全球医学教育界使用。希望这个“基本要求”能成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手段,并为建立国际医学教育课程评价制度打下基础。

3背景

全球化的力量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正变得日益明显。十分自然的是,医学正在成为一门全球性的专业,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已经跨越传统的国界,医生在不同的国家学习医学和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此外,人类的创造力也需要包括知识和文化领域活动的全球化。各种多边协议和条约为全球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促进了建立共同的教育标准和相互承认专业人员的执业独立核算及执照颁发过程。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00万医生为60多亿居民提供服务。他们在全世界1800多所医学院接受培训。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课程看起来好像很相似,但实际上内容有很大差别。尽管已经有一些针对授予医学博士或相当学位的教育过程进行评价的成功例子,但是针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却不多。

此前,在界定所有医学生在完成医学院学业后和进入专业培训或毕业后培训前应当具备的核心的或最低要求的能力的工作未见报道。此外,在一些国家,缺少教育质量保证的新办医学院正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卫生保健系统不能得到足够的资金,卫生服务和医疗实践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医疗价格的不断上升,以及有关的遏制价格的政策,都会对医生的人道精神和价值观发生影响。因此,就需要在经济压力和紧张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维护社会利益和公平的目标。另一方面,生物医学科学、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正在迅猛发展,这些发展既为医学带来新的伦理、社会和法律方面的挑战,也要求科学与医疗技术的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培养未来的医生具有适应迅速改变的卫生保健环境并进行医疗实践的能力。

因此,医学教育界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利用全球化作为一个契机,来提高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在制定所有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时,必须更多地强调对敬业精神、社会科学、卫生经济、信息管理和卫生保健系统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当考虑世界不同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特征。各学校之间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能力要求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基本要求”的概念并不是指全球医学课程计划和教育过程的统一。另一方面,制定“基本要求”并不会违背医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医学教育必须阐明和遵循医生接受培训和提供服务的地区的特殊的社会和文化需要。

为了达到“基本要求”的目标,各医学院将采用各自特殊的课程设计,但他们必须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简言之,各医学院应当“放眼全球,立足本地”。仅仅依靠制定“基本要求”,并不可能就此改变毕业生的能力,必须把制定“基本要求”与对医学生能力的评价结合起来。因此,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所用的测评方法就成为实施“基本要求”的基础。这将会保证使任何国家培训的医学毕业生在开始进入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培训)或开始医疗执业时,都具备同样的核心能力。

4“最低基本要求”的领域

核心委员会将“基本要求”分为下述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

4·1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医科毕业生必须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

①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②正确的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同情心、移情、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③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④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的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系;⑤用合乎情理的说理以及决策等方法解决伦理、法律和职业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包括由于经济遏制、卫生保健的商业化和科学进步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⑥自我调整的能力,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包括个人医学知识的不足等;⑦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并具有和他们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的能力;⑧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包括缓解症状的道德责任;⑨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的权益、保密和剽窃的伦理和医学问题;⑩能计划和处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面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有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认识对每个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有的个人责任。

4·2医学科学基础知识

毕业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毕业生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的各种原则,并且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做出必要的反应。为此,医学毕业生必须掌握以下的知识:①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生物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②疾病发生时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③正常和异常行为;④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要因素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⑤维持机体动态平衡的分子、细胞、生化和生理机制;⑥人类的生命周期及生长、发育、衰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⑦急、慢性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生发展过程;⑧流行病学和卫生管理;⑨药物作用的原理和使用药物的原则,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⑩在急、慢性疾病防治、康复和临终关怀中,恰当地采取生化的、药物的、外科的、心理的、社会的和其他各种干预措施。

4·3沟通技能

医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为了提高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①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②会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的家属有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③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④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⑤具有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⑥对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的关系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因素的敏感性;⑦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⑧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⑨能综合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的可达到的和可接受的行动计划。

4·4临床技能

毕业生在诊断和处理病例中必须讲求效果和效率。为此,毕业生必须能够做到:①采集包括职业卫生等在内的相应病史资料;②进行全面的体格和精神状态检查;③运用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对所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问题的性质;④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在挽救生命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⑤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⑥识别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见的急症病例;⑦以有效果的、有效率的和合乎伦理的方法,对病人做出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在内的处理;⑧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指导病人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⑨懂得对人力资源和各种诊断属于干预、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的适宜使用;⑩发展独立、自我引导学习的能力,以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4·5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

医学毕业生应当知道他们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并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他们应当了解卫生系统组织的原则及其经济和立法的基础。他们也应当对卫生保健系统的有效果和有效率的管理有基本的了解。毕业生应当能证明他们已达到以下各点:①掌握对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人口学、环境、社会、经济、心理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②懂得他们在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以及在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应能采取的行动;③了解国际卫生状况、具有社会意义的慢性病的发病和病死的全球趋势、迁移、贸易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各种国际卫生组织的作用等;④认识到其他卫生人员和与卫生相关的人员在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中的作用和责任;⑤理解在健康促进干预中需要各方面共同负责,包括接受卫生服务的人群的合作和卫生保健各部门间的以及跨部门的合作;⑥了解卫生系统的各种基本要素,如政策组织、筹资、针对卫生保健费用上升的成本遏制、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效管理原则等;⑦了解保证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效果和质量的各种机制;⑧在卫生决策中运用国家、地区和当地的调查资料以及人口学和流行病学的资料;⑨在卫生工作中,当需要和适宜时乐于接受别人的领导。

4·6信息管理

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的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和信息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使用计算机系统有助于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因此,毕业生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用途及局限性,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各点:①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检索、收集、组织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②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③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对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监控;④懂得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局限性;⑤保存医疗工作的记录,以便进行分析和改进。

4·7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篇6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提高感染管理 认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6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69

院内感染管理是关系医患健康,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基层医院要做好这项工作,得从以下几个环节下功夫。

院内感染管理是关系医患健康,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基层医院要做好这项工作,得从以下几个环节下功夫。

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

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

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缺乏,意识不强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1]。目前,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内涵不是很理解,院内感染工作的开展只停留在管理层,加之好多医院多数是兼职人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甚至管理者认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是感染科的事,没有意识到这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另外,好多医务人员认为自己从事医疗工作多年,并未发生大的感染或暴发的感染,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这些都是缺乏感染管理意识的、对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的现象。因此,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势在必行。

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缺乏,意识不强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1]。目前,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内涵不是很理解,院内感染工作的开展只停留在管理层,加之好多医院多数是兼职人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甚至管理者认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是感染科的事,没有意识到这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另外,好多医务人员认为自己从事医疗工作多年,并未发生大的感染或暴发的感染,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这些都是缺乏感染管理意识的、对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的现象。因此,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势在必行。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控制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①建立健全组织: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护理骨干组成。②完善相关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并在工作中不断地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控制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①建立健全组织: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护理骨干组成。②完善相关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并在工作中不断地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是控制院内感染重要手段[2],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手卫生方面存在意识淡漠,而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极为重要。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是控制院内感染重要手段[2],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手卫生方面存在意识淡漠,而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极为重要。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认识手卫生在院内感染中的重要性,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对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认识手卫生在院内感染中的重要性,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对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加强投入力度,为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购置控制医院感染的设备-病房空气净化设备;安装非触摸式洗手装置;购买快速手消毒液、三合一抑菌洗手液等,并为了时刻提醒和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可制作“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法”图示,张贴于洗手装置旁,病区醒目的墙面张贴宣传画,让病员及家属重视手卫生。

加强投入力度,为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购置控制医院感染的设备-病房空气净化设备;安装非触摸式洗手装置;购买快速手消毒液、三合一抑菌洗手液等,并为了时刻提醒和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可制作“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法”图示,张贴于洗手装置旁,病区醒目的墙面张贴宣传画,让病员及家属重视手卫生。

加强手卫生细菌监测,每季度将手卫生监测情况反馈给各科室,并纳入科室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的认识。

加强手卫生细菌监测,每季度将手卫生监测情况反馈给各科室,并纳入科室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的认识。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加强消毒、隔离技术的执行,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确保消毒灭菌效果,避免医源性感染。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性操作不断增加;另外,ICU病房患者由于使用呼吸机的较多,加之长期卧床,患者抵抗力较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加强消毒、隔离技术的执行,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确保消毒灭菌效果,避免医源性感染。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性操作不断增加;另外,ICU病房患者由于使用呼吸机的较多,加之长期卧床,患者抵抗力较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学习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和监测目的,使临床一线人员能够及早诊断感染病例,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才能把感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学习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和监测目的,使临床一线人员能够及早诊断感染病例,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才能把感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①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掌握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及经验用药的指证,能够有效地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菌群失调的发生。②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选择抗生素,将抗生素使用量控制在50%以下,杜绝滥用抗生素。充分发挥微生物室验室的作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正确选择抗生素,以免盲目及滥用抗生素。

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①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掌握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及经验用药的指证,能够有效地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菌群失调的发生。②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选择抗生素,将抗生素使用量控制在50%以下,杜绝滥用抗生素。充分发挥微生物室验室的作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正确选择抗生素,以免盲目及滥用抗生素。

加强消毒监测工作: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院内感染病例上报管理力度,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必须进行统一采购,并加强环节验收,在物品的接收、领取中按规定做好供需双方的签字记录以供备查;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出现热源反应的,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单独存放,按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暂存、转运、和最终处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市场。

加强消毒监测工作: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院内感染病例上报管理力度,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必须进行统一采购,并加强环节验收,在物品的接收、领取中按规定做好供需双方的签字记录以供备查;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出现热源反应的,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单独存放,按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暂存、转运、和最终处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市场。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中严格加强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漏。实行标准隔离[3],加强手卫生;按规定做好一次性用品的处理,防止锐器刺伤;严格无菌操作;使用防护用具;保持环境清洁等。发生职业暴漏须按流程正确处理。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中严格加强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漏。实行标准隔离[3],加强手卫生;按规定做好一次性用品的处理,防止锐器刺伤;严格无菌操作;使用防护用具;保持环境清洁等。发生职业暴漏须按流程正确处理。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职责,才能使基层医院院感管理步入正规化;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才能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随着院内感染知识的不断更新,工作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新的诊疗技术的不断出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职责,才能使基层医院院感管理步入正规化;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才能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随着院内感染知识的不断更新,工作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新的诊疗技术的不断出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雪芹.县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51-52.

1 陈雪芹.县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51-52.

2 宋丽红,贾学会,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37.

2 宋丽红,贾学会,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37.

3 叶兰英.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采取标准预防的紧迫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476.

篇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61-01

有人说过“道德是百业之首”,那么各个行业的职业道德也就成为行业内各个员工的行为应当遵循的原则。职业道德主要是通过行业内每个员工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员工的言行、举措都将会给行业、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医疗卫生行业的医德也是如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了这一意识才能以高尚的医德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尤其是现代医疗卫生体制下,医疗服务行业的不和谐因素日益尖锐,减少医疗纠纷和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成为当前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很重要一条就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然而,医德是同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职业生活是紧密联系着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从事自己的职业。因此,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践行职业道德水准,对每个医务人员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坚定内心信念,奉献护理事业

护理道德除了与医学道德原则的一致性外,由于护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对护理道德也就有其特殊的要求。护理工作的广泛性,不仅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护理内容和护理方式,而且还要具有多维性协调的道德要求,与医、患及其他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护理工作的整体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道德责任感,主动地做好心理护理和社会护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工作的严格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医嘱做到及时、准确、无误。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要求护理工作对病人的各种信息主动向医生反馈,并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等。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对护理事业忠诚献身,热情勤奋,技术精良等进取性的护理道德。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卫生改革的广泛深入,代之以是竞争,主体意识增强等新的观念出现,我们内心信念应更加坚定。我们从选择了护理的职业起,就意味着我们愿意接受这种职业的价值体系。就应忠诚护理事业,就必须在工作中审慎无误,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病人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2 转变观念,塑造与时俱进的可贵素质

每个时代都有着与之相应的价值主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护理观念必须转变,必须把服务对象视为心里、社会、文化和发展的人,护士不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需要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根据病人的需要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对伴随市场经济出现的新认识能否理解,这就有赖于对道德与利益的正确理解,特别有赖于对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正确理解。与时俱进的可贵素质就要体现时代感。对未来思考,对原有形象反思是个绝好机会。与时俱进的可贵素质,它要求人们在新的起跑线上保留原有的积极因素,摒弃消极的方面,吸纳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成分,把握时代的脉搏,进取、执着、创新、多思、多想、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迎接时代对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这也是道德境界升华锻炼的大好时机。

3 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俗话说:“无知必无能”,技能的高低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基础的。一个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人,必然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做好本职工作而努力。职业道德呈现的特点是不能离开业务水平来谈论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2]。一个医生如果没有高超的医术,就会贻误病人。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和技术操作的训练,练就全面的观察反应能力和娴熟的治疗护理技术,这是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前提和手段,也是优良道德产生的基础。

篇8

一、做好职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职业型人才首先要对岗位需求进行调研,才能确定好培养目标,进而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整合。根据药剂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获知,其主要分布在药店、药厂、医药公司和医院药房的一线岗位,这就要求毕业生同时具备调剂、制剂与销售等技能,以适应灵活多样的岗位需求。而笔者所任教的药剂学这门课程由于内容主要涉及药品的制备,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制剂技能就成了探索的目标。而中职的毕业生在药厂中的制剂、质验、包装等车间虽都有分布,但是以一线的生产操作工居多,所以培养目标就更明确为能独立于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

二、渗透职业理念

教师要做好职业理念的引导工作,特别是中职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还很匮乏,如果教师仅仅只是灌输知识而不渗透职业理念的话,一方面,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没有切实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就业时感到非常彷徨,不知何去从。要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理念,首先就要对学校的生源进行分析。来中职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初升高的失败者,年龄在15至18岁之间,他们思想稚嫩,对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大多数是随父母或随同学而进入卫校学习。通过与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并没有对药剂这个专业有太多的认识,只是简单地认为药剂相对于护理和检验来说更加容易接受。这真实地反映他们对职业的懵懂。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渗透职业理念,让学生认识自己所选的专业,认识今后的就业方向,认识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树立职业目标,以便使学生毕业后能切实服务于社会。例如,教师在讲到某个剂型或某个工艺时,可以相对缩减复杂理论的讲授,而是细致讲解在生产线上的实际操作。

三、合理安排课程,理论、实验、实践相结合

药剂学是药剂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专业性强知识量丰富,课程安排就显得较为紧凑,目前共安排128课时,其中理论课68课时,实验课60课时。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安排接近1∶1。因为专业课在职业教育中技能操作非常重要,所以每个内容都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课,为了让学生边学边练,每个内容讲授完都会及时分组安排实训课,这样理论课与实训课就能较好地衔接起来。此外,实践的安排也是必要的,在学习药剂学课程的同时,可以分组带学生到当地药厂的制药车间进行参观见习,让学生对工作环境、岗位设置、人员要求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目标性。所谓刀要石磨,人要事磨,技能要多实践才能见真功夫,仅在学校闭门造车是不够的,所以职业学校都要求学生有不少于8个月实习期。梧州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实习生主要安排到药企及医院药房进行顶岗实习,夯实技能操作。这样,理论、实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配置充足的器材

在中职,实验、实训设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物质基础。设备配置要符合岗位需求,满足实际需要。不宜为了显示学校实力而一味地追求高端仪器,这样反而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设备的引进,要在学科所需的基础上,调查岗位操作需求。目前梧州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总人数不多,每届共三个班,为了满足基本剂型制剂实训的需要,学校积极地引进了药剂相关实验、实训设备以满足实训需求。学校建设有药剂制剂实训室、中药固体制剂实训室、针剂制剂实训室以及其他小型操作间等。在器材配备上,也尽量做到满足学生独立操作的基本数量,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仪器如中药制丸机、包衣锅、摇摆制粒机、中药切片机等各配置24台,以每人配备一台设备来算,可以满足24人即一个大实验组同时进行操作。这样的实训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独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同时,每年定期举办校级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技能,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市技能比赛。通过以赛促学及模拟训练等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达到学生毕业时的“零距离就业”要求。

五、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将职业教学细致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的准备大到整个课程设计,细到每一个课堂甚至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细节决定成败,每一堂课的设计都非常重要。在实际课堂中,笔者宁愿讲的知识少一点也不愿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为即使讲授内容再多,学生无法接受弄不明白也是徒劳。

很多教师总想着要把知识点都教给学生,总觉得课时不够,其实,教师要明白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就要有所舍弃,而且中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即使教师讲课很生动,但是学生对过大的知识量难以接受时就会产生挫败感,容易导致厌学等心理,这样,既不利于教学的延续性,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灵活变通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次,要对所授知识进行提取、整合,挑重点挑真正学生能用上的知识来讲,并配合具体的操作方法。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操作技术人员而不是研究型人员,不需要太多推断性创新性的理论,而更需要实际操作的方法。例如,教材第二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其课时大纲设定为4学时,而内容非常多,显而是不合理的,如果要将内容完全讲授的话至少需要8学时,相差两倍的课时量,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删减的话不可能讲授完。如果教师讲授这些剂型的概念后,附上药品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对剂型特点有感官认识,再讲授其工艺流程以及具体操作应用到的仪器,再将工作岗位上需要人员操作的某些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并配上多媒体图片或视频等,这样,会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制剂工作,培养职业感观,提高对职业技能的认识。

篇9

【关键词】实习护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分析

恰当合理地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动机,使护生在实习期间得到良好的培养,拥有足够的知识与经验在医院科室独当一面。对实习护生的带教老师、实习环境、人际氛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进行优化调整,有计划的指导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同时,注重科室轮转,强化护生考核,在激发护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上综合培养实习护生的能力。实习阶段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只有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稳定和发展好护理队伍,重视护生的培养教育,不容有失。

一、对实习护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分析

(一)学习理论内容偏难。在实习护生学习一些理论课程时,有的同学听得很认真,而有的同学则不是那么认真。有些同学对于理论缺乏理解,往往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这点就需要一个有趣的代课老师来解决了,面对艰涩的内容,老师或可以幽默的讲授,或可以调动课堂氛围,以优带差,将护生们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缺乏对实习学习的重视。有些实习护生感觉学习的东西可能与他们今后所从事的专业关系不大,因而缺乏一个发自内心的重视,不愿意听,不想学。 对于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的情况,更加需要得到调整与指引。

(三)对职业存有误解。现代社会,职业本不分三六九等,但由于市场经济的隐形影响,金钱至上,很多人误解了护士这一高尚美丽的职业,对护理存有不必要的自卑感,这时,需要有教师为护士正名。护士一直被称为白衣天使,是因为她一直处在救死护伤的第一线,无私奉献,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教师需要为实习护生树立职业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二、对目前实习护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的分析

(一)自我内驱力的提高。主观的学习愿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最大驱动力,因而,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动机的最佳方案是护生自己保持求知状态,将自己的行为指向未来学校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自觉的将享有知识融入生活。

(二)选拔优秀的代课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带教老师是培养合格护士的根本保证,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关系着实习护生的职业素质。带教老师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医德、师德,其次要有生动的讲课能力。第一点,在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向护生传授知识和医疗护理道德。代课老师要有对护理工作的热情,热爱护理工作,感染和带动实习护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一批学生进入医学领域,在见习临床护理技术时,注意方法,亲自指导,逐个培养,不敷衍不放松,严格要求,有错误及时给予纠正,时时注意实习护生的规范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实习护生的理解。课下,主动与护生交流,主动向护生传授知识和经验,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保证医疗安全。第二点,在讲述理论课时,结合实践讲述了理论的作用与运用,协助及指导临床的治疗,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点,为学生订立学习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使讲授的内容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目标容易实现,循序渐进,掌握好教授的节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将见习护生的考核日常化。进行护生考核可以很好的督促护生巩固临床知识,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出科考核,将考核的成绩与奖惩制度相结合,以此激励实习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学习更有方向感和动机。考核内容包括实习护生的工作责任心、工作服务态度、临床病例分析、实际技术操作、书面考核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基本素质的深度和广度,掌握技术操作的正确和熟练程度,以及实习护生面对突发状况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关系着护生的正式工作的合格性,保证实习护生护理理论知识考试和临床护理技能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四)制定带教计划与方法。第一点,培养护生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修养,这胜过丰富专业知识,排在护理的第一位,作为一名护士,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美丽心灵。第二点,制定强化临床护理教学的计划和措施,丰富实习护生的专科知识和临床经验,培养其护理操作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三点,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医院内部方位概况、护士礼仪、护理文件书写、基本手续办理、对专有仪器的使用能力等。第四点,教学反馈工作要与教学同步并行,边教学边解惑,针对护生基础知识薄弱问题要进行理论讲解,针对临床动手能力差、护理操作技能欠缺问题,要组织临床模拟,争取熟能生巧。

三、结语

在现代护生培养中,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日益加深,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强对护理工作的喜爱度,树立职业自豪感,激发职业化的学习动机。在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结合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激发实习护生的求知欲,培养主体意识,针对具体需求,细细讲解,重视护生教育,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出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敖琴英,郑小龙.护理中专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篇10

新编《医古文》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在有关课程定位和作用上明确表述:“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言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研读古代医籍,消除文理上的障碍”,“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医古文课程主要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的各种现象,旨在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在已有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古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标点、今译与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并能顺利地阅读古医籍,为学习后续的古典医著课程与毕业后研读古代医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课程的教学还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医古文精髓,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并进而提高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求有益于实现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医生气质形成,为其将来从事中医药临床或其他各种医疗卫生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医药学古文与相关的古代语言文化知识是医古文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这决定了本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中医或中文课程,它涉及中医、古代历史文献、古代汉语、古代自然科学、古代哲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医籍选则是向学生展示中医药优良传统、文化底蕴、思维方法和古文献学术价值的生动窗口。”[1]那如何让这个学科在卫生职业学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选编教材,传承中医文化

自1957年,北京中医学院等四所高校开设医古文课程以来,医古文教学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医古文》课程自开设伊始,教育的平台便大多局囿于高等医学院校。在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医古文课程,在国内并不多见,尤其在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五年制卫生高职校,更是凤毛麟角。我校作为江苏省内的一所卫生类高职校,也是在2011年首次为学生开设该课程。针对学校的教育现状以及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实际,学校制定了既高屋建瓴,又求真务实的医古文课程标准,将其明确定位为“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由于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是以初中毕业为起点,与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相比,其学习基础明显薄弱。因此在查阅文献,追溯历史,借鉴其他医学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以“医古文课程标准”为基准,以传承中医文化、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公共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强强联合,秉持“去繁存简,去芜存精”的原则,共同选编出极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校本教材《医古文基础》。“中医药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母体孕育下生长而发展起来的,而医古文正是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通向更高深中医药学理论领域的一个纽带、桥梁。”[2]

二、教学相长,创新教学模式

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双向互动,共同为医古文课程的推行扫清障碍,成功护航。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一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基础之上,在二年级开设该门课程。《医古文基础》分“古汉语模块”和“文选”两个模块,共102学时。古汉语知识的学习,旨在奠定学生学习古文的基础;而文选的学习,却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洞悉古代医学的精髓,为学习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渗透,依托校内资源,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对古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向。医古文本身有融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为一体的特点,有关医德的论述和记叙名医风范的事例很多,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医学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医古文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以医古文课程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其人文素质与医德修养,走出一条兼具专业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

三、搭建平台,“精彩”课堂教学

完善多媒体教学,建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教学平台。借助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搭建网络平台,如开通博客、QQ群、邮箱等,师生借助网络就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切磋讨论。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教师就能及时地跟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能适时得到解决。学生也有了一个彼此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各显身手,学习的自主性空前活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由此可见,卫生高职校开设的医古文课程只要牢牢扣住以上三个“抓手”,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教理念,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宽基础的基本原则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定将迎来自己蓬勃发展的春天。

注释:

[1]赖文.医古文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0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