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目标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本文结合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1 发展现状
(1)硬件建设
学院建有百兆主干的校园局域网,网通100M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学院基本实现电话网络和互联网的部门“室室通”,校园监控系统成熟完善。目前学院拥有办公用计算机600多台,拥有多媒体教室52个,多媒体报告厅1个;拥有2个网络教室,共150台能正常使用的计算机,承担了学院多项教学及其它相关任务;拥有教学摄录编制作系统一套,包括sony摄像机2台,sony线性编辑器2台,国产非线性编辑器1台,佳能单反数码相机1台。
(2)软件建设
学院积极推行电子校务,已初步搭建能够体现学院特色的网站平台。
(3)软硬件管理和维护
建立了具有丰富的软硬件维护、维修经验的技术团队,维护工作及时到位。制定了多项管理维护制度。
(4)信息资源建设
多媒体影视制作一直是我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的优势,拍摄专题片和记录片几十部,其中多部在全国和省内发行,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2 存在的问题
硬件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完善到位——部分教室、实验室里尚未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大量陈旧设备急需更换。软件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没能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缺乏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学院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成,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学院各信息系统开发缺少科学、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3 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提高学院师生信息素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根本目的,深层次推进学院信息技术应用,形成与学院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特色的高职强院贡献力量。
4 发展的具体目标
(1)硬件建设方面
完善硬件基础设施,让所有职能处室、教研室均可高速、稳定、安全地接入校园网,让部分学生公寓实现上网,所有教室与实训室实现联网,让学院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监控网统一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多网合一,全面建成覆盖全院的共享网络基础环境。同时,增加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全面实现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创新模式。
(2)软件建设方面
加强以学院政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平台。①优化学院网站设计、加强信息管理。以学院常规管理和学院宣传为主要功能,优化学院网站模块设计,逐步添加学生学习支持、师生互动、设备报修等模块,加强信息管理力度,敦促学院各部门及时动态更新,提高信息共享数量与质量,加强信息安全审核、提高信息安全审核效率,转变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方式,全面搭建校务公开网站平台。②学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发展方向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智能信息终端等现代技术,大力加强学院的数字化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教学应用、学生实训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3)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方面
提高中心技术人员管理和维护效率。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学院的管理和维护制度,凡事做到按章办理。制定学院现代教育中心技术人员的培训、参观交流学习计划。
(4)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实施学院信息化素养提升计划
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可更新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我院打造一大批能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教学能手;利用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信息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体系。
(5)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从全院专业结构与就业需求出发,以服务专业整体教学和实训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主体,兼顾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建设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适用性和普惠性的优质资源,建成我院学科齐备、富有我院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硬件上学院大多数课程已具备多媒体教学,但相关教学软件资源配备跟不上,各教研室自主开发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习题集等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共建共享”意识不强,学院可以以网络与教育技术管理中心资源服务器为统一管理平台,以学科教研室为单位收集与“共建”所有优质课与精品课程资源,开展室内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并“共享”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精品资源利用效率,开拓教师信息化应用视野,提高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化素养。加强网络与教育技术管理中心与各个教研室的合作,拍摄实训教学片。
参考文献
[1]陶祥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科学合理的定位是关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7):194.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专业融合了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调整、更新,以更好的适应教育潮流和社会发展。课程是教育目标借以落实到教育对象身上的中介,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下的学前教育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熟练的说、写、算、唱、奏、等实践技能以外,还需不断学习现代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各种应用,不断培养自己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一份有意义的贡献。
1 学前教育的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1],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成熟和广泛的应用,使得学前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前教育从以前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老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改进教授的方式,从而不断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从视听说三方位的角度对教育进行改革,使得学前教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
1.1 目标综合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前教育目标应该综合而简洁,不能过于细节。在选取一些关键性目标时,要灵活借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利之处巧妙的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教育观念。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文精神等等,将这些小的目标整合为综合性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全、健康发展。
1.2 内容综合化
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由许多综合的课程内容组成。内容综合,主要指的是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原本联系较少的各个内容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联想式思维的超常发挥,并激发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内容综合化可以对学习者形成综合性刺激,在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点联结,更加方便于记忆、理解,也便于提取与运用。
1.3 教育方式综合化
教育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使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合为一体。比例如,通过教学、观摩、看电影、绘画、参观等活动,在不同的课程组织中灵活运用“发现法”、“抢答法”、“猜测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这都是一些能实现既定课程目标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步骤。但这些方式要综合化选择要依据教育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习者的准备状态[2]。
2 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的运用能力
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 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下, 对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
全球教育事业的信息化,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专业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树立信息化教育的理念, 具有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 将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个性的知识品质;培养学生综合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其在学前教育中能够全面的应对各种难题。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要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利观察、思考和比较的信息学习环境, 开发出一些有助于教学的软件资源,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 积极开展教学试验, 探索人才多元化培养的规律。
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现代社会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应具有:(1)运用多媒体进行学前教学及制作课件的能力;(2)驾驭丰富多彩并多变的信息的能力,即高效获取信息、正确评价信息、有效吸收存储并快速提取信息、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3)运用现代技术自主、高效的学习与交流;(4)全面健全人格的教养,即努力培养和提高现代应具备的道德,情感,法律与社会责任。
要具备以上素质就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电脑等一系列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学前教学活动,并能形成一些适合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与讲座,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多媒体技能训练、课件制作等课程与讲座来获得。这样不仅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深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把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当中,给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3 学前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首先得学会认知, 这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同时也学会继续深入学习的本领。注重不断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建构获取知识的途径,最终培养出学生的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学会做事,这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营造出供学生参与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不断提升获得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能力。再次学会合作,这要求培养学生在与他人共同生活,共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从过去的集中教学转变到独立自主学习,最终人们所提倡的互相学习。最后是学会生存,主要是学会生活和增强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要在实践教学中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发展性教学,建立多维课堂教学目标, 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高尚道德情操[3]。
信息时代还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相学习。现在很多学校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系统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老师调控多媒体使学生同步学习,老师既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多媒体还允许师生之间实现随时沟通,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相互分组讨论,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老师还能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对远程资源进行查询、分析,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交流,,从而不断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老师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平台, 创造自己所能想到的作品,进行不断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把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过程,转变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通过与老师学生的交流沟通,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在系列过程当中还需要学生不断培养创造意识、平等意识、积极参与和探索的精神。
4 结束语
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方法和技术支持的作用,通过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不断发挥, 我们将营造一种不仅有老师引导学习,同时还有学生参与的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建构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把知识的吸收和智力的锻炼与素质教育紧密的统一在一起。这样将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学生通过信息获取、问题探究和意义形成的过程当中也为学前教育构建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健,王妍莉,王卫军.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动作;体育教学
如今的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所谓的电化教育(幻灯、投影、广播等),而是涵盖了电化教育活动中的媒体与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更多的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手段为基础,引导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以及如何借助这一技术把学生培养成更加优秀、全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了每位体育教育工作者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作为21世纪一个信息化与数字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体育教师应该克服以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是一种不可取代的时代潮流。
1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及应用
1.1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最直接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每一堂课学习动机或者课堂高效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学习兴趣。因为每堂课只有学生对于所教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才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起点。对于以前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无疑是甩了传统教学几条街。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可以将所教授的教学动作,通过动画的性质而不是教师枯燥的文字语言传输,从而达到高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蹲踞式起跑动作姿势教学,教师如果只采用讲解与示范一起,可能示范动作质量就得不到保障;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可控性得到有效的解决,将每一个动作拆分成教学所需要的效果,让动作通过动画的形式最直接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从而达到了边示范边讲解的效果,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1.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由难变易
在现代教育基础未出现以前,体育教师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或亲自示范的形式教授学生,但是简单易于拆分的技术动作可以轻松顺利的教授给学生。对于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如果教师仍然是通过自身示范,然后语言抽象描述,显得枯燥无味,加之不可以边示范边讲解,学生的画面感也不强。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将鱼跃前滚翻的技术动作通过直观、立体的展示到学生面前,画面的既视感也会增加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还可以讲解每个动作的注意事项,增加练习时的安全指数。像这种情况教师又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又可以开心快乐的掌握技术动作,也明确了正确的技术动作。
1.3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会使体育课堂更加清晰
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但学生更多的是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等教学过程。然而对于一些语言难以代替的技术动作就显得力不从心,去给学生做示范又担心技术动作的完整性,放慢节奏可能就会影响动作质量。因此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松愉快的解决,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可控性,达到教学质量的保障。多媒体技术的可控性,可以将每一个技术动作完美的展现给学生,以更好的学习到完整的技术动作,背越式跳高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可快可慢的操作性,将技术动作展现给学生,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1.4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意识。而老师的陪伴确实学生路上的过客,不能一直陪伴左右。学生凭借上学时养成的运动习惯,可以借用现在就艺术,通过上网查询等多种方式将自己所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轻松获取。
2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注意事项
2.1现代教育技术的时空性
现代教育技术会辅助教学,给予最直观的感受,画面感更强,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致使学生练习时间大大减少,可能会使这堂课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以将技术动作制作成课件或者微课的形式,在天气条件恶劣的时候,在室内提前将预要上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为下节课打下良好基础。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而放弃原来实用的教学手段,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保留传统的教学手段又可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两者结合打造更有效地体育课堂。
2.2现代教育技术,切记华而不实
如原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篮球比赛录像展示给学生,是为了更好地讲解比赛中技战术的应用。但学生观看视频中的比赛巧妙地配合获得阵阵掌声,但比赛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结果学生一脸茫然。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教师应该边看视频,边讲解,边示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重难点上。且不要注重形式本末倒置,不能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2.3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
凡事皆有两面性,因此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时髦,而忽略教师的地位,如果教学中使用不当,会导致教与学的失衡,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3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增强,传统的体育课堂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已经很明显的展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体验区域课堂的乐趣。体育教师应积极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机遇。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计算机、互联网等多种技术,以更加完善全面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创新教育;方法研究
一、前言
在高校教育中想要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就要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入手,完善创新教育内容。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落实高校教育改革制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确保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其实就是在落实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创新,保证教育技术与方法的先进性,并落实到具体环节中,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就要将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在有效配置的基础上落实教育技术,教师也要清楚认识到教育技术并不单纯是技术与工具的使用,而是从教育理念与方法上来进行的。因此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就要做好传统课堂教学创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引入创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过程,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说,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做好信息传播工作,发挥出教育教学质量,在保证教育技术先进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不足。通过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以此来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教师也要不断提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度,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实现提高教育效果目标。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要从原有理念与方式出发,做好进一步创新工作[1]。所以说创新教育其实就是从主体层面入手所进行的创新教育。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在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发,结合理论知识点来发挥出创新教育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支持。通过从理论层面入手,教师就要做好课程设计与组织工作,避免单纯从知识点进行教育,实现课堂与课下实践的融合,在引入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来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保证所进行的创新行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在落实创新教育时,就要避免单纯地从知识点灌输出发,结合实践内容来促进创新教育发展。只有发挥出创新教育优势,才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目标。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发挥出教育指导作用,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保证教育的先进性[2]。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中的重点。尤其是对于高校来讲,在落实创新教育时也在逐渐引入新型技术,互联网、慕课等作为先进的教育形式之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大的。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时,就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保证学生思维上的开拓性,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由于一些高校中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虽然已经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更多的是出于响应国家号召的思想,这样也就造成了高校创新存在着形式化的现象,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实现全面落实目标。从本质上来讲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出舒适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3]。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存在着使用过度等现象,这样也就难以实现优化学习效果目标,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学生学习效果。第二,受到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影响,难以在教学中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造成了创新教育过于表面化。可以说创新教育主要是从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来进行的,所以也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通过运用教学工具与手段来提高教育效果。但是在现阶段创新教育中,由于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技术在运用效果上并不理想,或是存在着使用科学性不足的现象,最终也就造成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4]。
四、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方法
(一)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教学模式作为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中介,能够实现理论具体化目标,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教育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现代教育技术入手,做好教育模式划分工作,加强传统教育模式与多媒体教育的融合,以此来实现教育创新目标。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大量向学生讲述知识,虽然所讲述的知识主要以事实知识为主,但是在教学效果上却并不理想。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虽然并不是说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完全实现创新教学,但是却能够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所以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师生之间联系入手,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创新教育中每一个环节都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仅展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讲述,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要从情境化教学出发,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完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协作,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5]。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
教育技术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资源设计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开发、运用与评价等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了时代性的特点,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可以辅助教学开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保持学生学习动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吸引学生,在提升教育容量与范围的基础上来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实践可以看出,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将图片、视频与音频等进行融合,辅助教学开展。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要结合学生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性特点,为学生营造出生工的学习情境,借助直观的教学方式将静态的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其次,在教育中要为学生打造出交互型的平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下能够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打造出有效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注重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大量向学生讲述知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保持学习主动性。所以说,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下能够加强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打造出全新的教育模式,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网络教学有着动态性的特点,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与教师联系在一起,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与学分离的现象。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发挥出交互性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分析中掌握知识点。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去,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6]。
(三)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教育创新中就要做好运用工作,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与作用,避免出现过度使用等现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工具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清楚认识到并不是在教学中使用越多越好,而是要借鉴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优势,科学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高投入学习状态中,学生需要投入全部精力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且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动力,实现思维的有效延伸。在低投入状态中,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在面对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不足,甚至还表现出了思维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在教育中就要清楚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影响与意义,确保学生能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产生出学习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就要掌握学生的具体特点,在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术上来保持学生的高投入学习。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所获取的知识转变成为自身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完善教学模式
当学生处于高投入学习状态时也就可以保证思维上的有效延伸,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创新。所以在教育中就要做好教师指导模式的转变工作,借助交互式等方式来展现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就要做好教育模式转变工作,提高教育的便捷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往往能够更快的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的潜能。通过做好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教学针对性,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教育氛围。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出课程标题,在做好课程概述的基础上来完善教学流程,借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7]。
(五)解决重点与难点知识
创新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点,就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保持教育的先进性。所以在教育中就要科学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借助趣味性的内容来刺激学生,让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状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由于多媒体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画面与声音的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教育中就要从感知教育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在丰富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所以在开展创新教育中教师就要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生动的教育资料来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帮助学生解决重点与难点知识,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结语
篇5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更真实的情景
从本质上说,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某种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分析、领悟和感受,在获得认知的同时获得珍贵的体验。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基础在于情景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恰好有力支撑了情景教学的开展。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当代初中生生活经验的欠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情景或形象。此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也可以给学生展示酸奶发酵的过程。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情景能够带给学生更大的触动,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以此提高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体验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初中生物情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和提高。例如,在“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播放《动物世界》或者《人与自然》等节目。这类节目具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更加生动地讲述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学生不但能够看到直观立体的图像,还能在更专业科学的讲述中进入更生动的情景中。
篇6
关键词: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
作者:王建虎,古丽娜·玉素甫(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小学教育专业是新疆自考热门专业之一,仅新疆某知名社会助学民办学校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招收的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总数近800人,为新疆教育师资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随着新疆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新疆教育的迅猛发展,基础教育对合格教师的刚性需求呈增长趋势,客观上刺激了越来越多的自考生投入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里来,关注和探索这些学生的专业成长是新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自考小学教育专业考试科目加入师范生必修课之一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来,对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也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对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的师范生素养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推进,教育技术课程因各种原因逐渐成为教师与学生感到较为困难、吃力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诸多自考科目中被许多学生认为是最难通过,且感觉有些失望的一门课程。笔者从自己的近7年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助学实践困惑出发,就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的途径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技术课作为普通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类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担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自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在每年的4月进行,7月还有一次补报补考机会,这就意味着自考者每年至少有一次的考试。尽管如此,学生的考试效果并不如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屡遭尴尬,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呈现出许多不容小觑的问题。
(一)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既定的专业标准规划
目前,自考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所遵照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4月制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自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1999大纲”)。1999大纲详细规定了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未来教师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目标是为了“培养考生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要使“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教学媒体的基本特性、教育应用,掌握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新要求”[1]。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制度上保证广大教师具有合格的应用教育技术的专业技能[2]。标准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每个标准同时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对教学人员提出了要求。较之1999大纲,2004年的标准更能反映我国对教育技术课程的准确定位。1999年的教育技术课程在专科阶段的小教专业是选修课,并将其与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并列以供选择,很显然,教育技术在自考小教专科还不足以成为“当代教育的制高点”(陈至立),并不是小教专业的必要条件。同时,从1999大纲看出,教育技术能力目标维度主要采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而标准则采用与新课程标准一致的四维分类,在不同的分类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已迥然不同,继续使用1999大纲很显然脱离了教育部既定的专业标准规划。
(二)现行教材内容体例背离了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行的教材内容体例是根据1999大纲编撰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我国教育技术界对现行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教材围绕“教育技术概念”体系、“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等三个部分展开。毋庸置疑,这三部分内容,至今依然是教育技术的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尤其是第三部分“教学设计”的教学普遍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然而概观整部教材的教学,作为自考生考本的教材却不能全部让学习者买账。例如,在助学过程中就有学习者说:“初听现代教育技术,眼前一亮,但随着学习的推进,不禁失望,现代教育技术并不现代”,“它和许多乏味的课程一样,很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笔者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后学生说“时间好快,期望下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行教材内容体例安排大而全,仅第一和第二章就出现教育技术概念14个左右,使得教材囿于概念的界定与罗列。教材内容的陈旧,让课程总是活在枯燥而非鲜活的历史里,例如,在讲到“投影视觉媒体”时,学生们面对教材上的投影器直发呆,问其原因,答曰:“似乎在老电影里见过……”幻灯片、照相机的原理和使用更是纸上讲技能,学生会问:“我们将来会用到它们吗?”还有诸如电视系统的连接、电视机及录音机的原理、电视系统连接、软盘,window98操作系统以及每种媒体后大篇幅的优缺点等,都很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应用的情景,脱离学生现在及未来工作的实际,在学生屈服于考试命题者对此类知识的乐此不疲时,学习者必然会产生厌恶的情绪,更别说带着兴趣和热情去学习探索及创新了。“知识是过时了,但是考试会考,所以你们得记”,这句话成为笔者在助学复习时被质疑时无奈的选择。因此,自考教育技术已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背离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3]的新人才培养要求。
(三)以应试为目标的助学偏离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心
教育部考试中心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技术的行业标准,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于2006年4月推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强调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实现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4]。很显然,该大纲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重要目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有效而规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不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而是在于造就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教师。但是在“以一考定成绩”的培养格局不能创新的背景下,追求应试和成绩必然成为助学教师和学生的无奈选择。同时实践部分的考核也逐渐简化,降低并异化为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力的考核。笔试和实践考试都偏离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心。笔者曾经试图在新课助学前期介绍引入新的课程内容及新技术培养,因为没有机会和条件动手,纸上谈技术,PPT上讲技能,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能力上不去,从一开始的新鲜降回了原点,紧张的复习更加淡化了学生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重视及学习的积极性。
(四)贫乏的资源环境远离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
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现代,一方面是理论的现代,而另一方面是技术的现代。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告诉我们,教育技术的教学是有一定的资源环境要求的,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然而,笔者在参观调研了新疆几所小学教育专业助考学校后看到:大部分学校或者助学机构的教学是在普通教室进行的。自考生所占有的最有利的资源就是大部分教师是正在就读的硕士研究生,即人力资源。教学所需的硬件环境,即使有,教育技术课程能够加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也是有限的,技术的习得只能让位于各式各样的讲座或者活动,生均资源是比较匮乏的。
二、原因剖析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5]。当滞后的大纲、教材、被扭曲了的助学及不对称的资源配置综合支撑着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时,小教专业自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堪忧,该课程逐渐走出我们当初设置该课程的初衷并落后于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制度的原因,也有现实的人为的原因,只有准确地定位和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为我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找到依据。
(一)自考教育游离于高校教育之外,导致目标制定滞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等三大内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自学教育的定位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课)、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要求相一致”[6]。小教自考在新疆采用的是主考院校负责、社会助学及自考中心相结合的方式,但高等学校在介入自考教育时,并没有将其当做正规学校教育看待,而是将其圈起来,设立诸如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之类的机构,实际上是将自学考试置于正规教育的体系之外,当高等教育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时,自考教育的改革往往被搁置起来。当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改变时,并不能引起自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的主动变革,目标的滞后也就理所当然,这也导致教材内容更新的不及时。
(二)教材的更新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机制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教材更新是教育改革推进的必然结果。现行教材的内容陈旧落后,缺乏时代性、国际性和最新的教育思想和信息,理论缺乏应用的实际土壤,这正是因为教材的更新缺少长效运行机制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教材,尤其是应用很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类教程,不同于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有其生命周期,适时地更新教材也是保持现代教育技术之现代性的重要保证。
(三)助学组织唯考试而教学,缺乏话语权和自我创新力
笔者通过助学实践发现,当社会助学组织将自考生集中进行助学教学时往往能让自学者找到学习的集体归属感,中途退学及完全自我学习的自学者普遍感觉学习困难,这说明助学机构在组织自学者学习方面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实质上,助学组织已承担起了正规高校教育的大部分角色,如教书育人、组织就业等。因缺乏政策制定的话语权和学历授予的资质,往往是助学机构处境尴尬,教学缺乏自主权。当教育技术的课程实施对助学机构提出环境诸如实验设备、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时、助学机构并不能自信创新、独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新路,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考试依然是其原点和终点。在“唯考试论成败”的现实面前,助学机构只能选择服从。以应试能力为核心,以高效通过考试为重点,以顺利毕业为目标的助学现状是必然的归宿。
(四)高校在改革中独享现代教育资源,缺乏社会服务及资源协调能力
正规高校一方面掌握着自学考试的生杀大权,同时又在教育改革中独享着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社会助学机构与自考者相对处于弱势。国家教育改革投入的大量现代教育资源,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并不会因为哪一个机构在从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而自动流向该处。私营、民办的身份和属性使其发展缺乏了很多底气。与此同时,正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也没有发掘和彰显其公共的属性,社会服务意识的狭隘,各自封闭的资源利用以及资源配置及协调能力的不足,使得在培养小教自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时无法形成合力,最终结果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需要“回笼教育”的“半成品教师”。
三、应对策略
现实的困境并不能影响小学教育专业的成长,尤其是当前新疆正处于全疆人民投入在跨越式发展的大好背景下。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为新疆描绘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蓝图,而跨越式发展和长治教育基础在教育,关键是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还提出要以人为本,“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来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7]。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教育课程、高效的教学、掌握先进技术的教师、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等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教育技术学就是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研究的。可见本课程对当前新疆教育的重要性。
新疆的基础教育领域正缺少大量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懂得和善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双语人才,这对自考小教专业的发展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笔者认为,自考小教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地方,抓住机遇,及时改革,具体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构建适应新疆的小教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的自考教育“无论是从其特点,还是从其定位看,它都不可能,也不宜把培养研究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才是它的发展方向”[8]。职业标准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的基本依据,也是设计新型课程的首要环节。标准相对于教师而言是施教的依据,相对学生则是指南。民族地区教育因其复杂的背景,其评价体系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存在地方适应问题。目前,试行的2004《标准》可以作为构建性的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新标准”)的蓝本和依据。新标准应基于新疆特殊的发展时期和地域文化背景。在能力指标设计上,尽可能多地考虑新疆本地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因地制宜地增加一些符合新疆信息化教育的能力要求,如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应用能力水平、双语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共享及使用等,力求新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既能与全国保持同步,又能突出特色,服务于本地的教育的发展。
(二)多元参与,采用更加灵活的教材编制途径更新教材
在教育部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标准以后,有关部门根据其编写的《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初级》,组织专家出版了两套试用教材。自考教材由于其特殊性,目前还没能做到“一纲多本”,内容相对比较稳定和统一,这更加增加其编制的高要求和高质量。教材的编制可以多方参与,能够让专家、助学机构助学者、自考出生的小学教师、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专家共同提出新教材的编制意见。同样让教材既能反映标准的普遍要求,同时又能兼顾自考教育的特殊性及地方属性。同时,支持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源。此外,建议良好的教材更新和适应的长效运行机制,使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永葆现代。
(三)创新考核形式,重视小学教育师范生能力的考核
在教材更新的同时,考试机构及主管院校还必须改变以往重知识记忆轻实践的考核形式。在考核内容上,既要突显理论的价值,又要重视实践的意义。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命题的导向作用,对自考生的自学和社会助学进行导向。命题应该明确考核目标,考什么,怎么考及考的价值是什么必须明确,不能让考试者感到繁难复杂,出现比记忆、抠字眼或玩文字游戏及无助于学习者能力提升的无效考试。其次,重视能力的考核,规范和扶持有能力的助学组织为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创设条件、协调好助学组织的“利”和自考者的“力”的平衡,让自考者获得真正的能力。
篇7
关键词: 师范类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体系建设
新课改已经明确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步达到我国国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我国目前的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为中华民族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此项重任无疑落在广大教师身上。实践已经证明,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将成为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肩负培养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务必探索出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体系,这是高等师范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现状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目前的教材是各师范院校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开发的,版本比较多,各有侧重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教材主要以模拟电子技术为基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视觉媒体教学、听觉媒体教学、视听觉媒体教学和部分综合媒体教学与教学设计等。这一时期的教材,主要介绍教学媒体制作技术和硬件使用维护。代表教材是杨鸿德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程》1996年8月第一版。
二十一世纪后的教材,逐步加大数字技术的内容,有的教材对模拟技术的内容在介绍教育技术发展中只作简要描述,更多教材紧紧围绕教育技术手段的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兼顾有形物化技术和无形智能技术,部分教材强调无形智能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模块更加清晰。以张剑平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为例,该教材共分三个模块,即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
现有的教材体现:紧跟技术的发展,注重新研究成果的应用、强调实用性等特点。
然而在教学应用中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内容偏多且深度不够,部分理论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相重复,实践环节针对性不强。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组织
本课程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开设此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大学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有的学校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在高年级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多数学校的课时为54节。总体来说对本课程的基础课开设不够,显得此课的课时偏少,很多学生没有达到熟练应用的教学目标。
3.现有教师分析
目前,高校的现在教育技术教师主要是师范大学毕业的教育技术专业和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从高校又到高校,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小学的教学特点研究不够,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其他学科教师也会使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但对建构主义的理论的理解不够,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上,教师角色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传授者。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像书本上讲的那样先进,在教学效果上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不利于学生就业时的知识迁移。
4.实验条件和学习支持环境分析
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现代教育技术》属于公共必修课,涉及的学生比较多,很多大学的实验设备不足,特别是多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实验,实验课开出率比较低。有的学校老师讲完“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块后,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数码相机。
虽然所有的师范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但校园网的功能没有充分开发出来,没有很好地支持教学的功能。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学习资源建设。
二、对策研究
以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教学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进行描述。
为使师范生达到“标准”,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1.加强教材建设
针对上面的分析,教材建设应遵循总的原则是:以“标准”为依据,紧紧跟踪新技术、新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突出实用性,加强实践环节指导。
(1)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详略要得当。应系统考虑支持的基础学科的内容,让其有一定的衔接性。例如,开设过《教育学》、《心理学》,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上,只需简要地介绍相关支持理论,引起学生回忆即可。又如开设过《大学计算机》,关于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操作技术、计算机网络组成、网络信息搜索、网络交流工具等方面就可以简略介绍。
加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能以建构主义的观点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2)改变传统呈现知识的策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实践层次上的学科,知识、技能、态度三种教学目标并重,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技能目标的培养。在编制教材时,可以借鉴高职高专教材的特点,即从“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传统方法转变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
(3)注重典型教学案例的剖析。目前有些教材上也有优秀教学案例,但多数没有进行评析,学生学习后看不出该案例的优点和不足。在教材中要加大教学典型案例的剖析力度,让学生加大练习,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要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设计出符合新课改目标的教案。
2.促使培训教师观念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求广大教师要转变一些观念,如学校观(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上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将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学观(教学应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验能力)、教师观(教师角色应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观(学生地位应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建构主体)、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的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应由原来单纯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助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就能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在决定教学效果中,无形技术支配有形技术。在培训教师时切勿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师培训不同的内容。如:教育学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加强教育学专业,其他专业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学习,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最终使每位教师都达到现代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在校教师都在积极应用现代教育的理论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受感染,从而认可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就业时的知识迁移,避免“小鸡下小蛋”的恶性循环。
3.教学组织兼顾整体性和有序性
现在,各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主要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还要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改变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单一模式,根据“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师范院校要成立一个“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小组,成员主要由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各师范专业教学专家共同组成。对“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方案。此方案要符合“整体性”和“有序性”原则,在组织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时,严格把握住该课的重点和难点,避免多门相关学科的内容重复性。对“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在相关教材上要体现出来。
4.加强实验室和学习资源建设
技能的提高是靠学生进行实践而获得的,为了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该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学校领导要认识到,如果此课程开设得好,将会使学校所培养的师范生更有就业竞争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师范院校主要建设数字素材的获取与编辑实验室。其他实验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完成。学习资源建设是各所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校园网的教学功能的发挥不尽如人意。打开很多师范院校的网页,关于课程学习内容特别少。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时比较少,内容比较多,很有必要在本校的网站上建好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项课改的系统工程,只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培养出符合“标准”的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李玉斌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杨鸿德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教程,1996.8.
[3]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4]黄荣怀等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5]许之民等.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重定位.现代教育技术,2009,(4).
篇8
容体系和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的意义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内容体系和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能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一个培养标准,让师生在进行能力训练的时候有标准可循。以往有些同学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培训的时候并不知道当我们在完成这一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从而使学生在培养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时候没有目的性。除此之外,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内容体系和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也能促进在初等教育专业中教师专更加业化的发展。前不久国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在我们初等教育专业内对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内容体系和训练模式的构建也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的实施提供有效途径。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现状调查
为了能够更完善准确地制定新的初等教育专业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对我校的师范生及一些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及结果为:学生对学习理论的了解还可以,经过教育技术理论部分的教学学生能够更进一步深化地了解每一种学习理论的含义,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每一种学习理论到今后的教学当中。在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中对现代的教学设备了解还是有限的,尤其是一些新发展出来的教学设备了解很少。有些同学对一些教学设备甚至连看都没看到过。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求我们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要加强硬件设备的教学,让学生有具体的实物去操作学习,从而可以达到在实际的应用中进行学习。
三、原有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课程定位不准确清晰
在现有的师范教育中当我们提到教育技术往往会有人问道教育技术就是教授师范生计算机课程的么?其实这是对教育技术课程的定位不准确。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及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首先它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指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指的是认知的内容。教育技术研究的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还有学习的资源,两者是并重的关系。往往学习过程我们常见的课程体现在有教学设计、教学理论学习、教育学。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我们常常体现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视频的开发与制作等课程。其次,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不仅仅强调理论的学习还强调实践一些教学活动。在每学期之前进行课程设定的时候专业并没有注重到教育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并重性。在教学理论方面往往是只注重理论而没有注重实践,并没有让学生学习完教学理论之后利用相应的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方面只注重实践而不强化理论,学生在教学实践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根据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活动。在学生们学习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时候,学生往往只强调软件的技术性而忽略了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的教学艺术性。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教学仪器缺乏
由于在讲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备使用的时候没有对应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学生们往往只能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个教学设备,并不能实际去操作教学设备,这让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现代的教学媒体及教学理论本身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改革的,在设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内容时候往往不能紧跟随着新的教育改革形式。
(三)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课程实验实施不到位
在现有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中并没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课的设定,这让同学们只能通过听老师的讲授、图片的观察来了解教学设备及其使用,而不能真正去动手实践操作现代的教学媒体设备。
四、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内容制定
在明确了原有的教育技术课程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后,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内容进行制定,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重组,使其更具有目的性及高效性。要让课程内容的安排更加既有组织性和结构化。要让每一门与教育技术有关的课程都与本门课更加紧密的链接在一起,做到内容的衔接。从而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更加巩固在师范生各类师范素养的培养。这也能更加最大化的发挥我们初等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
(一)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术课程体系能力标准具体内容
1.意识和态度:在现阶段的教育技术能力体系的训练学习中要基本认识到学习训练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2.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培养更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的采集、分类、利用、加工、管理的方式方法。
3.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导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选择合理的学习模式、训练模式。掌握现代的结合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方法。足够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育技术实践的重要性。
4.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在实践中整合到具体课堂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课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实践中做到自主创新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内容,协作的教学方式,终身的教学模式。
(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术课程体系内容
五、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模式制定
(一)初等教育专业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制定的原则
1.需求性原则。作为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即将走上的是各地的中小学校,要为当前各个中小学校培养出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可以全面适应当今信息化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是初等教学专业的责任。所以,初等教育专业在进行制定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时一定要本着适应各级中小学需要的原则。在详细的了解了当前各中小学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设备能力之后,全面分析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改革对我们初等教育阶段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需求,最后初等教育专业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制定要根据初等教育阶段的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制定,而不是根据原本课程内部安排简单的制定。
2.开放性原则。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本课程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中无论是教学理论的研究还是硬件设备的研究都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以很快的速度不断更新变化的发展的。随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更新发展,教学理论也随着更新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技术课程要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是在不断的发展更新的,在这发展更新的过程中教育技术在不断完善本学科的学科体系。
3.整合性原则。教育技术课程训练中的整合性的原则是指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训练的时候要充分整合到他们的初等教育专业的特色,把他们已经学到过的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充分整合到教育技术的训练中来。当我们把他们本专业的已修课程整合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之后不仅仅可以让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有专业课程的关联也可以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了更加统一的专业观点,使学习内容形成了统一的课程体系。
4.主体性原则。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创造力及能动性,要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我能力的内在学习需求。作为初等教育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他们更大的自主学习动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培养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教学工作中使用教育技术的主观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个随着时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
5.针对性原则。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针对性是指在我们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我们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都是要走上小学的讲台的,所以我们在对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的时候要结合初等教育阶段的特点,让他们结合小学的课本内容及教学方式。同时我们要在教学的时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针对五年制的学生要从简入手,结合一定的趣味性进行教学,激发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热情。
(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
篇9
1.1 加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它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和推动力量。作为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提高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加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导致对各类人才专业水平的要求逐步加大,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能深刻理解应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熟练掌握和支持信息化教学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新型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几点建议
2.1 结合高校自身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内容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从本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不同基础、不同要求、不同专业的教师的特点,认真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针对目前学校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人施教、因专业施教,切实解决教师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和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在培养内容方面,既要涵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比如: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与研究对象及及其应用等,也要包含专业知识,比如: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含义和应用等,更重要的是包含应用技术层面的内容,比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网上授课方法等。
2.2 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两手抓”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的方式使教师更新观念,建构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认识到: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数字音像、卫星广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媒体(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等)的开发与应用。促使教师在子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3加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
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与他们平常的教学实践密不可分,教师有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意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提高教室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并创造积极向上的群体学习氛围,加强教师间、学校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多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交流QQ群、论坛,微博交流,或者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观摩,现代教育理论和经验研讨,网页制作大赛,信息技术论文的评比和交流等。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管理和考核
加强培训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可以适量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刺激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培训工作质量。或者,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范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与评估。例如:我校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老教师或新进教师)因错误的多媒体设备操作导致设备故障出现频率高,无形中也增加了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考虑加强媒体教室设备操作培训,制定严格的过硬的考核制度,提高制度的实施力度,做到示范型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求每位教师都能掌握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设备维修率。
参考文献
[1] 王涵,齐明超,牛军伟.加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策探析[J].商情,2010(8).
[2] 刘国昌.谈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J].教育与职业,2005(33).
篇10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中职旅游英语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0060-02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职旅游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中职旅游英语的教与学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并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职旅游英语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整合为一体,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下面,我就结合工作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中职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中职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根据职业教育“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和“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新理念,中职旅游英语教师将完成角色转变,更多地投入到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工作,课程内容也更多地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专业实践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许多新功能,不仅开拓了中职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资源,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也有利于构造多元化课程,为学生成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中职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传统的知识传授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将对传统基础能力结构的组成要素进行重组,并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多媒体平台和校园网在各地学校已基本普及,师资电教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正因为此,我们才能实现对中职旅游英语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
二、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中职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建议
在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1.坚决贯彻教学为主、技术为辅的指导思想。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中职旅游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适当地配合一些画面、案例或音乐,可以使旅游英语课上得更形象、生动;但若上成了欣赏课,一味地播放预先制好的课件或剪辑的资料,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点、难点的板书,使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这就有悖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衷。
2.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关系。作为众多教学模式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中职旅游英语课堂中,并非每一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并非一定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统统抛掉。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要用其长、避其短。根据问卷调查,使用多媒体课件的频率应该在一周一次为宜,不能一味的“多多宜善”。尤其是毕业班,如高三旅游专业对口升学班,可以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应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点拨答题技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适度,即“适当、适量、适时”,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加强英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目前,许多中职老师不适应或不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失去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机会。他们认为上网搜集资源、做课件太费时间,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缺乏过硬的信息技术,不能自如应付突如其来的事故。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抓好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培训时要求他们用计算机做课件、提交作业,并上课中积极使用,努力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都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但是,目前在中职旅游英语多媒体课中,常常是教师满堂灌,荧屏整节放,学生一直被动的接受,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理念的。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中职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分层教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把刚才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部分调出来重看,自我消化;程度好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允许自设问题,向老师提问。这样,就把“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落实到了现代化的中职旅游英语教学当中。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中职旅游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多的是要迎接挑战,积极实践,不断总结,善于创新;努力塑造自己在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上的独立品格,不断摸索、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规律和特点,为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积极有益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顾纯刚.信息技术与教学课堂整合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