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卫生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卫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卫生教育

篇1

【摘要】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穿插讲解必要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学生在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之后更能够了解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避免在运动中受伤、避免体育运动的盲目性、使学生在运动中能够做到合理、科学、高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目的。

 

现代科学证明,要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须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疾病的预防和体育锻炼相结合,忽略了任何方面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学现状

 

第一,中小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率总体不高。根据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我国普通小学的体育卫生课程教学计划规定,一二年纪规定为每周5学时,三四年级规定为每周6学时,五六年级规定为每周8学时。从实际调査来看*我国小学的卫生保健课与国家规定的16学时相比差距还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中小学大约只上2学时的理论课,内容为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课的目的任务,再有1学时为风雨教材,内容为体育明星的故事及大纲中规定的其中一项教学内容,卫生保健课大约只有1学时,实施好的学校可能多一两学时,而差一点的学校则1学时也保证不了。可知,普及率是相当低的。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初中部分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部分相当于每周2学时。而在卫生保健教育与实施方面,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均为12〜14学时,这里还包含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可见,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总课时除去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大约只有18学时。有许多学校只考虑升学率,可能每学年只有一两课时,差的学校可能1课时也保证不了,而高中部分,学校升学率抓得更紧,情况更糟。

 

第二,教育职能部门还需切实督促学校落实教学大纲要求。现实中国家教育职能部门虽然对各级学校和下属各部门下达了有关体育教育的文件,但并没有对各级学校和下属部门进行全面的核査,没有完全检査他们是否按文件的要求去做,或者说没有对那些学校和部门给予一定的压力,也没有根据学生的成长和时展的需要,提供学生所必需的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导致诸多中小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以及有关体育保健知识的教学。

 

第三,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尚未普及,许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常规管理,这就导致了许多学校只片面地注重升学率,任意剥夺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或者有的学校开体育课只是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而不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甚至在一些中小学的毕业班停止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更不可能重视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的培养。当然,也不可能去根据《体育法》的要求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四,体育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在教学中,由于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片面强调抓升学率,提高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对体育课形成一种若有若无的心态,随意支配,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部分体育教师即使有加强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诉求,也因为学校的种种规定和要求使体育教师自己放弃这一工作激情。再次,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的修养不够,存在一种混日子的念头,认为体育课还是以前那种“放散羊”的形式对体育课不负责任。诸多情况的影响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在理论课上不给学生提供有关的体育理论保健知识,在实践课中也不能提供必要的保健知识,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二、对策与措施

 

第一,教育职能部门应加强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卫生保健教育是全面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应尽义务。国家职能部门应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要求下属各级职能部门,亲自检査各个中小学所安排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设施条件等方面,特别是卫生保健知识课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以及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程度更要进行认真的考核,要由面到点、有表及里地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必要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另外,教育职能部门要制定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中小学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学大纲,同时指定国家统一的教科书,并适量增加体育卫生和生理保健知识,为小学生的体育基础课保驾护航,同时要对中小学进行监督'使规定能够落到实处。如制定大纲指定上课时间等,使卫生保健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并适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应鼓励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科书和选用教材 “一纲多本”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卫生保健教育办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第二,要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知识的基础教育。建议对学校体育、卫生保健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成立学校健康组织,制定规章制度领导挂帅,由教育职能部门进行检査与评估,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培训,使体育教师对此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对体育教师加强思想意识教育,要使其对中小学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做好中小学校长的工作,要让校长认识到学生身体的健康远比文化课知识要重要的观念。学校应认真重视对学生的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由领导到教师、各级加强,做到以提高和普及学生的健康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必要的体育运动损伤,同时学会在运动损伤发生时及时进行科学的处理,真正做到教育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三,加强体育卫生保健课程在体育课中的授课比例。加大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部分。例如,在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时,有些学生认为没必要。这时,应向学生阐明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适当举例指出不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会造成的损伤;在夏季体育教学中,应及时向学生传授预防中暑的常识,传授科学的饮水方法,加强游泳的安全教育等卫生保健知识,这样做都能收到好的效果;进行长跑教学时,结合长跑当中长出现的“极点”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极点”的出现和如何掌握克服“极点”的方法。

 

三、小结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积极手段,卫生保健则是保护学生健康有效的预防措施,两者是从不同角度共同作用于学生身上。各个中小学校应该在国家职能部门的监督下,每个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认真地进行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更要重视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合理地安排体育锻炼和学习,使体育锻炼和学习都科学化、合理化。因此,中小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篇2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要点

中小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尚未成年的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中的关键点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我国的中小学的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中小学学生在我国的法律中大多数还处于未成年人,他们不管是从心理还是从生理上来讲,都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而且大多数的中小学学生都有一个青春期,其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很可能引起他们心理的波动,因此,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要针对其特点来进行辅导。

当前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纷繁变化的现代社会,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进行加强和及时引导,可以为中小学学生在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和树立上起到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有效防止中小学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产生不良的心理以及不良的社会行为。

二、我国当前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适应不良行为

中小学学生由于升学原因或者是分班等原因,会容易出现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要经历从幼儿园直接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教育阶段,面对的是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不但是环境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系统教育的方式和环境,但是面对从小学升入初中或者是初中升入高中,要面对与新的同学和老师进行相处,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敏感的他们来说,也很不容易。中小学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一般会出现在性格较为内向且自卑的学生当中,他们适应社会和适应学校的能力较差,容易产生逃避和厌学的情绪。

(二)怪癖行为

中小学学生的怪癖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对外界的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比如抽烟酗酒等。抽烟可能是中小学学生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觉得抽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也可能是中小学学生特有的一种叛逆心理,越是家长和老师禁止的事情就越要去尝试,因此,在中小学学生中,特别是男生,抽烟的现象较为明显。而酗酒厌食这些行为也在中小学学生中的怪癖行为表现较为明显。中小学学生酗酒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生学生的独立意识的萌发,他们想要通过一种方式来展示自己已经有独立的决定权,但是由于其心理尚未成熟,一旦被不好的环境或者是思想误导,就会产生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青春期问题

中小学学生的青春期问题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早恋以及叛逆等行为。处在青春期的中小学学生对异性有一种需要得到其关注的需求,他们愿意与异性同学或者朋友分享以及得到其关注,这种愿望和需求本应该是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在处理中缺乏正确的健康的交往方式,就很可能对双方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理波动比较大的青春期,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在跟异往的过程中产生偏离,从而导致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三、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建议

(一)通过开展活动,及时引导疏解学生的紧张自卑情绪

不适应行为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升学或者是转学时期,学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容易产生厌学以及跟不上课堂进度等问题。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这些不适应行为,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学校可以在新学期开展多种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活动来认识班级中的同学,并通过拔河或者是其他需要团结和凝聚力的活动来增强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感,还能够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学校对班级以及对同学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及时改善不适应行为。

(二)加大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力度,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

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怪癖行为,可以通过社会在宣传戒烟以及烟酒的危害方面多做宣传和报道,使中小学学生能够感受到抽烟以及酗酒对自身的危害和不良影响。而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和环境之一的家庭,在针对中小学学生的怪癖行为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例如,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面前少抽烟或者不抽烟,少喝酒或者不喝酒,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学校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怪癖行为,应该要及时与家长以及班级老师积极配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三)针对青春期问题利用专题讲座等形式,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青春期问题,社会和学校应该举办一些针对青春期问题的专业性讲座,请中小学的家长和学生参加,并现场请心理卫生保健专家为中小学学生的家长和学生解答关于青春期常见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青春期心理卫生保健辅导,指导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四、结语

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方式方法研究和探讨,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提高和加强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体育卫生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适应新的课改需要,学科的教学设计、设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于课堂教学为辅,课外教学为主的体育、卫生科,相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课改要求体育卫生教师不能再作总导演,一言堂,学生也不再是演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促进者,学生诗问者、说者、做者、思者。

二、具体要求

1.体育方面

根据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学工作具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上体育课的目的,了解体育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向学生讲明体育课的常规要求,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足以事项,上好体育课。

(三)懂得早睡早起的好处,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直到为什么从小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有什么好处。

(四)知道锻炼身体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懂得一些准备活动的方法。

(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身体素质,适当选择体育器材,选择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根据小学生体育达标要求,保护性的学习、锻炼。

(六)懂得动作、要领、保护,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要求。

(七)有组织、有纪律的参加运动会及体育活动。

(八)上好“三操二课”,多参加户外活动。

(九)责任教师对学深的安全负责。

2.卫生方面

(一)校园卫生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卫生工作制度,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2、对校园实行美化、绿化、净化措施,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3、对教师、各功能教室、厕所分工到班,做到定期打扫,保持清洁,无异味。

4、严加管理,及时清除学校死角。

5、学校定期对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有记录并及时进行表扬。

(二)饮食卫生

1、学校对广大师生的饮食进行严加管理。教育学生不乱买零食,不吃霉乱变质的东西,不喝生水。

2、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注意防毒。

3、教师对学生的饮食卫生负责。

(三)健康教育

1、各班每周至少一节健康教育课,教师要认真准备,精心备课,保质保量。

2、利用宣传栏、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3、建立健全健康档案。

4、每天有教师对学生个人卫生进行检查,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学校,是指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

第四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第五条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六小时,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大学不超过十小时。

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第六条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其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竣工验收应当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七条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寄宿制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洗澡等卫生设施。

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第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

第九条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加强营养指导。

第十条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对参加劳动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普通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不得让学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从事不安全工种的作业,不得让学生参加夜班劳动。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保健待遇。学校应当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加强卫生防护。

第十二条学校在安排体育课以及劳动等体力活动时,应当注意女学生的生理特点,给予必要的照顾。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

学校应当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学校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

学校对残疾、体弱学生,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配备可以处理一般伤病事故的医疗用品。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章学校卫生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考评学校工作的一项内容。

第十九条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中小学,可以设立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学校的卫生工作。

第二十条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第二十一条经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

区域性的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一)调查研究本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二)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矫治;

(三)开展中小学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第二十二条学校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考核、评定,按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和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学校卫生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卫生保健津贴。

第二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培养学校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列入招生计划,并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为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提供进修机会。

第二十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学校卫生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

第二十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疗单位和专业防治机构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防治和常见病矫治,接受转诊治疗。

第二十六条各级卫生防疫站,对学校卫生工作承担下列任务:

(一)实施学校卫生监测,掌握本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动态;

(二)制定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计划;

(三)对本地区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开展学校卫生服务。

第二十七条供学生使用的文具、娱乐器具、保健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第四章学校卫生工作监督

第二十八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其职责是: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

(二)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卫生监督;

(三)对学生使用的文具、娱乐器具、保健用品实行卫生监督。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的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对前款所列第(一)、(二)项职责行使学校卫生监督职权。

第二十九条行使学校卫生监督职权的机构设立学校卫生监督员,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并发给学校卫生监督员证书。

学校卫生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交付的学校卫生监督任务。

第三十条学校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出示证件。

学校卫生监督员在进行卫生监督时,有权查阅与卫生监督有关的资料,搜集与卫生监督有关的情况,被监督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配合。学校卫生监督员对所掌握的资料、情况负有保密责任。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对在学校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施工或者限期改建。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第七条和第十条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可以同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致使学生健康受到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进。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会同工商行政部门没收其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物品,并处以非法所得两倍以下的罚款。

篇5

一、学校的基本概况

我们*中心小学创办于*年,校址几经变迁,由村小演变成中心小学。最早校址在*初中身下,上世纪80年代校址定于*镇*,即现在的老校区。进入新世纪,适逢布局调整,村小纷纷撤并,学生大量涌入我校,导致生员爆满,校舍紧张。20*年镇政府会同教育局商定,在现在校址征地38亩,投入151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幢1300平方米,办公楼一幢479平方米。计划中还有二期工程,但由于多种原因,资金无法到位,一期工程建成后便停止了建设。20*年9月,学校搬入新校址,校园内一片荒芜,什么配备设施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动出击,多方筹集资金,建篮球场、跑道等。但凭学校财力,实在无力再建校舍,以致今天各位大驾,我校连个接待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委屈各位,实在抱歉。但让我们欣喜的是,县政府已经批准立项,我校将再建1*2平方的教学楼、宿舍楼各一幢,到明年八月底,我校将是一个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崭新完善的农村中心小学。

二、创建卫生特色校情况

在创建卫生特色校活动,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陋习、树新风、讲公德、美环境”为宗旨,不断强化全校师生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优化育人环境,推进教育跨越发展。

(一)全员动员,创建浓厚的创建氛围

自县创建动员大会后,我校随即召开学校动员大会,让全体师生充都分认识学校卫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办会、教职工会议和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形成创建工作制度,并制订具体方案上报县局。各班级召开专题队会,出刊创建主题板报,学校利用画廊、广播、网站等大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把创建工作变成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全员动手,彻底整洁校园

我校所有师生人人动手,个个上阵,没有一个人游离于创建工作之外。学校全面清理,保证不留死角,教室经常通风,厕所保持清洁。狠抓每个细节,分工到位,落实到人,时时检查,日清日高。师生个人卫生也是检点,从头发到指甲,从手到脖子到脚,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里外上下,全面清洁,让学校环境和师生员工都焕然一新。

(三)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科学规范管理

为保持创建活动的成果,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下设各组要加大对各班级和村小检查的力度,督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检查签字汇报,责任从上到下。学校德育处为此次创建的第一责任部门,进一步规范了活动各环节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电教处积极宣传卫生教育知识,宣传报道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充分利用此次机会进行教育老师和学生,真正做好育人环境,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三、群策群力,把握契机,打造特色陈小

篇6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概述

行为习惯是指特定动物物种的特征模式,有如下特点:

1.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

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一个孩子一直都碌碌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觉得,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要从小处着手,抓细节。学校德育教育体现在我们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抓住这些细节,开展教育。

2.我认为学校德育教育应该生活化。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只有将德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3.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可以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教育。

4.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镜子。

5.所谓习惯是需要通过多次不断地重复才能养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用赞赏、鼓励的方式面对学生。

三、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儿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为此我校相继开展了“弯弯腰”“文明礼仪”教育、“五个十”道德体验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语言习惯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因此,各科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行行为的规范化训练。在教学中,各学科教师要有目标、有标准、要求一致,切忌朝令夕改,各科教师各行其是。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防御的作用。

3.注重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避免单一的说教,批评的教育方法。在上学期,我们学校四年级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行为展演活动,三至六年级开展了“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的演讲比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塑造了小学生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诚信感恩、尊重他人的良好形象。

4.狠抓学生纪律,形成良好习惯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而班级纪律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学伊始,班主任老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哪些不能做,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得及时批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违反。

5.用爱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思想单纯,自制力不强,难免会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出现。教师必须对他们更加呵护,用情感去影响、感化他们。

6.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可忽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严于律己,讲究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每次只要我发现操场上或楼梯上有纸片的话,我都会主动弯下腰去捡纸片,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同学在和我做着同样的事情,有时候我特别困惑:为什么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老是停留在口头上呢?有些事情是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7.利用“国旗下的演讲”进行规范教育

国旗下的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我校每位担任“国旗下演讲”任务的班级都能紧跟目前形势或有关节日、纪念日,进行相关内容的演讲。一是通过英雄人物故事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二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习惯伴随学生健康成长;三是通过纪律法制教育,把纪律要求和法律知识变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四是通过五爱教育,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7

一、榜样教育

在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逐渐形成过程中,榜样起了表率催化作用。在榜样教育中,我除了定期讲述老一辈革命家、英雄人物、全国优秀少年儿童等高层次榜样的事迹外,还经常介绍教师、学生中先进人物事迹。如在“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中,每班每月在学生中选出一位在学习、守纪、助人、文明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队员作为“文明礼仪之星”,并在宣传栏张贴他们的相片、事迹,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例如:现在的学生看到掉在地上的一角钱也懒得弯腰去捡,更别说是纸屑。有一次,我跨进教室发现地板上有很多纸屑,二话不说,马上弯下腰捡起纸屑来。学生看到这一情景,便也纷纷弯腰把地上的纸屑捡了起来。经过连续几次的示范教育后,只要我走进教室,眼睛往有纸屑的地方一瞟,同学们便主动地捡起来。又如在大扫除中,教师如果参与劳动,而且专挑重活干,与学生共同来完成劳动任务,学生热情高涨,干活既积极又卖力,师生争先恐后,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这样比起教师做旁观者指挥,不管是从教育目的,还是工作效率来讲,都更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达到“言传身教”,以教师良好的行为规范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导之以行

现阶段我所接触的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必须认真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引导,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们,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例如:我班有两位平时经常迟到,行为较散慢的学生,我通过让他们负责班级的点名工作,锻炼他们的恒心、毅力和自我约束力。学生得到了重视,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不但不再迟到了,还坚持比别的同学早。这样不仅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增强了他们控制自我行为的意志力。因而,教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不仅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还要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

三、创设氛围

开展班队活动是德育工作的生命所在,也是养成教育的好途径、好载体。寓训练、养成于活动之中,有利于丰富教育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效果。开展活动时,我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诸如开展的争当“荣誉升旗手”、“文明礼仪之星”、“小小卫生监督员”、“环保小使者”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增强主人翁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养成教育活动除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外,还要力争使活动系列化。如我们学校开展的“争创无零食班级”、“弯弯腰,捡回一个洁净的校园”等活动,这两个活动就形成了序列。学生不在校园吃零食,乱扔的现象就明显减少,再鼓励他们主动捡起校园里的果皮纸屑,更进一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少吃零食,主动捡起废弃物,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文明素养,达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三,开展活动要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比如,在使用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我把学生活动过程的一些积极表现,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及时填入其中,激励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走出一条圆满的人生轨迹。在班队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上,实行竞争上岗或轮流上岗的形式,还可以实行一人一岗,轮流换岗的形式,力争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服务他人的机会,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养成自理、自立、自治、自强的品德素养,提高领导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步使养成教育中的一些要求和行为规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另外,学校还开设“文明好少年”专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规范教育信息,报道文明少年事迹等,推荐好的班级当升旗班,开展“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班班争当文明班”的活动,周周评选文明班,年度表彰文明班,这些教育氛围的创设,对学生形成规范认知行为有一定的驱动力。

四、家校联系

篇8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庄子曰: “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因此,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而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养成教育是一种点滴入微的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一、养成教育要注重对好习惯的认知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朱熹说“: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注重认知的实施。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实施养成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必须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做作业、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书、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等;另外还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成绩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需要形成多位一体的机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齐抓共管。

1、教师要言传身教。

“身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孕育着教育。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的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那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垃圾就随手把它捡起来,有了废纸、垃圾总是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有时老师的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动作,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家庭是抚育孩子的摇篮,既是孩子的第一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家庭教育的这种广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难以比拟的。作为小学阶段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尤为突出。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向学生的过渡,要与孩子共同度过多个重要的转折点与学习的关键期,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好对接。因此,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3、联系社会各部门。

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4、重视学生的相互影响。

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会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养成教育应从“早”从“小”抓起

养成教育行为细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小学生的细微行为。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待到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再改正,难度就会增大。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要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不在校园走廊上打闹,衣着整洁,见到老师要问好,要主动给老人让座位等。这些看是平常的小事,都会对小学生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很多良好的道德习惯上的。如果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某种行为的出现,对行为学生肯定这种行为,对这样行为提出表扬或奖励,这种细微行为就会让执行者认识的升华和飞跃,会不断时间这样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弱化坏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养成教育。

四、养成教育需要在体验中落实

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学校的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实际的体验,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养成教育需要评价体制来促进

篇9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用细节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马霜,学习认真,性格开朗活泼,但身体素质差,常生病。每当她生病了,有时找不到她爷爷,我就带她去看病。但是有几天,我发现她作业马虎,眼睛里藏着忧伤,注意力也不集中。在课堂上,也不像往日那样积极发言,下课也呆坐在座位上……当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时,她摇摇头。但从她那伤心的神情中可以预测出一定有什么事。我轻轻地对她说:“有什么事别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会生病的,说出来会好过一些,有什么事别人还可以帮你。”过了一会儿,她才吞吞吐吐地对我说:“余老师,我……我想爸爸妈妈。前几天我又生病了,爷爷……爷爷骂我装病。”话刚说完,孩子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发酸。我给孩子擦干眼泪,并对她说:“你爷爷已经那么大年纪了,每天忙里忙外,干那么多家务活,又要照顾你和你姐姐(她伯父的孩子),你又常生病,爷爷累不累呢?”孩子小声地说:“累。”我说:“爷爷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才说了那样的气话,你能原谅他吗?”孩子的脸有些红了,不好意思地说:“余老师,都是我小心眼,我不该生爷爷的气。”我又劝慰她一阵,她笑了。的确,每个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有的充满了快乐,有的充满了悲伤;有的平静,有的激动……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并及时进行询问,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打开心结。 

二、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由于场地有限,学生人数多,课间追打疯玩现象严重,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难题。为此,一方面,我班开展了“礼仪之星”活动,课间派两名班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参与疯打的学生根据班规一次扣操行分1到2分,每周操行分100分,如果被扣除10分,本周就取消评选“礼仪之星”的资格。这一活动开展后,课间追打疯玩现象少多了。另一方面,我利用课间、放学或其它时间,在教室里和操场上到处走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利用星期五的德育课时间,进行总结。对文明休息、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大声吵闹或野跑野玩,做剧烈运动的予以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逐渐增强了。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有益。我要求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要认真完成,错了就要及时订正。我有一个作业情况记录本,把当天作业优秀的学生记录下来及时表扬,每次作业工整无错就奖励一颗五角星并加操行分1分。作业不能及时订正的,我也记录下来,督促学生订正。现在,我班学生基本上养成了有错就及时改正的好习惯。我班还配合学校工作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生学习提供文化底蕴。

篇10

20*年度全市学校健康教育与卫生安全管理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对这次培训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各位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下面,我就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学校卫生安全水平,并就如何办好这期培训班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使命感

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学校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受学校性质、地位、功能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作为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保障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卫生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薄弱环节。自03年“非典”事件以来,这一状况已明显改观。近两年来,在市、县教育、卫生部门和各学校共同努力下,全市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和基本条件,为改进和加强学校卫生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学校卫生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学校卫生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各地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组织执法检查,进行不定期巡查等手段,加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督查与管理;多数学校能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责任制,卫生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全市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公共卫生事件,为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市学校卫生安全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未能把学校卫生工作真正摆上位置,表现为工作措施要求不落实,相关制度流于形式。二是学校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学校卫生管理规范化、常态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工作要求,具体操作不规范、工作流程不合理,卫生设施设备使用效益低下;校园商店出售的多是劣质食品。三是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比较薄弱,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率上升,体能水平下降,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部分学校体检工作流于形式,学生体检表上医生不签名、无结论,体检结果不反馈、数据不分析,资料保存不全、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工作无人过问,对学生群体性不良行为不能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今年春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射阳、东台、盐都等地的少数学校相继发生肺结核传播、感冒流行事件,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给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了很大干扰。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马虎不得,麻痹不得,松懈不得。各位校长、主任、校医都是学校卫生管理者和具体的指导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思想,从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指导,提高学校卫生安全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卫生防病能力。

学校人员集中,开展健康教育,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控减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学校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学校健康教育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向学生宣传常见病防治知识,并结合不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季节特点,面向全体师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二要重视和加强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从最基本、最细微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三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针对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状况,主动适应,正确面对,提高自我调适能力,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四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差,因而中小学生是意外伤害事故的易发群体。学校有责任有义务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要把预防意外伤害事故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五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把增强体质与抵御疾病有机统一起来。六要开展健康促进行动。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卫生工作实际,普及健康知识,对学生行为实施积极的卫生干预,促进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

三、进一步强化管理与督查,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各项措施和要求。

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有效落实地方和学校制定的学校卫生管理各项制度。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要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管理:食堂内外环境要保持整洁;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品及原料;采购食品及原料必须索证,并保存好进货单,严禁购买无厂名、无产地、无检疫证、价格明显偏低的食品及原料;制作食品必须符合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发生投毒事件;加强学生生活饮用水管理,等等。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方面,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切实将学生晨检工作落到实处,切忌流于形式。一旦发现传染源,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在学校的传播途径。在学生常见病防治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学生体检工作,统一体检项目、体检标准和工作要求;要对体检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查把关;体检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学生,对检查出的共性健康问题,要实施群体行为干预,对个性问题,要提出指导性建议。要重视和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应急预案要具有可操作性,预案的内容和工作要求要宣传到每一个责任人,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立即启动,有效实施。强化督查工作,加强对食堂、校园商店、教学场所、宿舍及其他生活设施的检查,加强对食品及原料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重点环节的检查。

四、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学校卫生从业人员素质

我市学校卫生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般卫生从业人员,主要指学校食堂、校园商店的从业人员,这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卫生知识比较贫乏,责任感不强,个人卫生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普遍低下。校医、保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校医、保健教师存在着年龄偏大、水平不高、业务不精、专业意识不强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的卫生管理人员多是教育出身,普遍没有卫生背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公共卫生管理学习与培训。

对一般卫生从业人员,着重加强学校内部的岗位培训。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着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卫生习惯、行为规范和操作能力。

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一方面,我们要求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岗位要求,主动学习,熟悉学校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和具体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市、县联动,自训和送培相结合,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全市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轮训一遍。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帮助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校医(保健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我们举行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志们丰富学校卫生管理知识,增强学校卫生管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本次培训班时间两天,共设立了三个专题,分别是:学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生体检与常见病防治,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讲授。

为保证培训质量,我提几点要求,希望各位积极主动,参与培训:一要遵守作息时间。按照培训日程表上的作息时间安排,准时参加听课,特别是驻盐学校的参训人员,一定要统筹安排好学习和工作,保证所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二要严守培训纪律。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交通安全。三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注意联系工作实际,把培训内容与自身工作特点结合起来,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四要坚持自学与互学相结合。提倡相互讨论,交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既可以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五要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把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观念和方法,切实运用到学校卫生管理实践中去,对培训中提出的规范性、操作性要求,要结合实际,在今后学校卫生管理中认真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