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写作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作文写作指导

篇1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师指导;写作方法;作文评改;语文素养

想让学生真心实意地喜欢写作,需要教师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而要写好初中作文,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的要求、要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甚至达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发展等级,就需要让学生有生活体验,并把这种生活体验倾注笔端,结成文字。

如今学生的考场作文多因为缺乏生活的真切体验,阅读量又非常有限,靠着臆想,写出的文章干巴枯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为文造情;或者空洞无物,抒情议论“空对空”,缺乏情感的载体和落脚点,这样的文章自然无法感染读者或者评卷老师,更加无益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此,教师只有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感知、感受、感悟。在有限的校园学习、生活空间,积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第二课堂”活动来延展体验的范围。或者组织好文情并茂的朗诵比赛、唇枪舌剑的辩论比拼、心旷神怡的校园采风、满怀爱心的社区服务,布置语文课外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任务,设置独特的语文家庭作业等等,有了这些真切的体验,要求学生及时记录、积淀和升华,建成写作的情感素材宝库,成为写作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作文的评点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及时、科学的评点和评价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写作的不足,弥补写作的缺陷,巩固写作的技巧,延续学生的写作热情。但现在有些教师作文评改已经习惯于慢条斯理,经常拖两三个星期,然后打一个分数,写上一些空泛、简单的评语,结果是学生都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大作”写了什么内容,激情全无的时候教师再来讲评,效果也好不到哪

里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评改,主要采用了学生“互助评改”模式,激发写作正能量。在学期初就通过作文例文分析,明确互助评改的原则、评改方法和评语标准写法,设置初评和复评两个步骤:

初评,要求学生用红笔重点圈出并修改学生习作中的错别

字、病句和不规范标点,达到人人在评改中互相学习、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效果;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作文;写作;特点;要素

任务驱动型作文概念的核心在于任务驱动,即具体明确的写作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这与以前的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区别。首先提供叙事体材料,材料贴近生活,提供真实的情景。其次,任务驱动。再次,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带有应用性写作的色彩。然后,围绕任务,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最后文明交流,呼应他说,包容异见。

一、读懂材料,明确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型的宗旨在于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需要拥有读懂材料的能力,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给定的任务指令进行作文,所以学生在审题时,需要具备较好的领悟能力及阅读能力。以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类卷作文为例,给出的材料是“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更多角度的讨论。(详见全国Ⅰ类卷)。”题目提出的要求是针对材料,以写信的方式向材料涉及的人物:小陈、父亲、警方、网友、媒体,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首先对材料进行精读,抓对象法和关键词句法,深入挖掘材料当中的内容及含义,以上文的材料看,要明确其中的人物(即小陈、父亲、警方、网友、媒体);明确事件“女儿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父亲受到警方的教育和处罚,这件事在网上引发热议,有质疑有点赞。”其次,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明确任务指令,针对材料所述事件,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发表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完成写作任务,角度自选,确定立意。这跟传统的材料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有一定的封闭性,从上文的分析来看,作文写作的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学生需要在材料给定的真实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二、分析材料,就事论事

基于上述的分析,分析材料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材料中的关键概念,找出其中蕴含的或对立、或递进的问题角度,以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大特点之一,即在真实情境中,就事论事。这就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明确要写的立意角度。以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类卷作文题目给的材料为例,以父亲(老陈)作为观察点,在材料中抓关键词句,“总是”“高速路”“开车接电话”“屡劝不改”,根据这些关键词句,可以发现父亲无视交规,违规成性。以女儿(小陈)作为观察点,抓关键,“迫于无奈”“出于生命安全考虑”“举报父亲”,这些词句表明女儿在无奈的情况下讼亲。以警方来看思考方向在于执法;网友点赞或质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探究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王丽华疑是社会舆论,媒体报道则是宣传。

三、辨析概念,比较论证

任务驱动型作文给出的材料当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人物、多角度的看法,这些人物或看法的关系,相同或相反或相对或递进等,学生就需要对每一个要素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方便后续“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将2015年全国Ⅰ类卷作文题目的材料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样以本文涉及的材料为例,上文已经对材料中的关键概念进行了逐一分析,此时就需要对立意的方向进行考虑。就高考内容改革而言,高考语文的命题方向在于将“一点四面”渗透在作文之中。所谓“一点四面”,“一点”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四面”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依法治国等方面。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要通过“一点四面”,发挥语文的育人导向作用。那么根据材料来分析其中各人物行为的内涵,以小陈(女儿)为例,小陈因父亲的违规成性,举报了自己的父亲,从伦理上看,这种行为是不孝的,与古已有之的文化传统“亲亲相隐”不符。从法律上看,小陈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对父亲实施终极关爱。据此,就可确定作文的写作方向——为大义“灭”亲的好闺女点赞,但采用的方法值得商榷,也就是法治精神、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要注意确定立意,开始写作时,需要对其他角度的看法进行呼应,包容异见,文明交流。

四、转变观念,提高水平

基于上文的分析,学生在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应转变观念,对这种类型的作文予以正确的认识。要明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核心在于任务指令,必须要针对题目给出的任务进行写作,否则就可能出现偏题。这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差异极大,传统材料作文可以抓住材料当中的一个词确定作文的立意,准备几个范文例子就可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防套性、探究性、导向性是其基本的特点,基于此,以前的作文写作学习方法已经达不到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学生必须在平时增加自身的阅读量,积累作文写作的素材,同时要对时事热点予以关注,针对这些热点阐述自身的观点,也就是写“读后感”。以此为基础开阔自身眼界,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方能在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时,围绕任务读材料,写作文。

【结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高考改革的尝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领悟能力、思维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差异很大,对于学生来说,作文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因此,要让学生理解这种作文写作类型,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指导,同时学生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在平时多积累,多读、多看、多写,方能从容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

【参考文献】

【1】谢启团.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提升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

【2】施仁港.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J】.语文知识,2016(09)

篇3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以及姐妹们孤独的泪水。我曾希望皇帝会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寿弯腰低头!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

约客(赵师秀)

l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材料二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秋天树上枯黄的叶缓缓欲坠的姿态令人驻足,它总是在落地之前,做出最后的拼搏,到少再做一个优雅的后空翻或者再转个圈,然后才心甘情愿地成为人们脚下那一声不以意的脆响。

2、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1、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2、他呆坐在地上,双目呆滞,两眼无神,一切都无法挽回。一切还浮现在眼前,刽子手刀起刀落,自己便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他想到了死。

篇4

一、认真审题,理解比喻义

比喻性题目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到对应的本体。需要注意的是,找本体时要把握两者的相似性。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而比喻意义通常来自材料,所以要紧扣材料寓意理解该比喻的含义;如若没有材料,我们应当理解喻体在生活中的含义,充分而深刻地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

例如2007年安徽高考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 一是“春光” 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 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 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 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 “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 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 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二、巧妙构思,引出比喻义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文当然也不例外,文章开头就应该简洁明了地引入话题,吸引阅卷者的眼球,然后再渐渐深入话题。针对比喻性的题目,我们更要在立论时对喻体有适当阐释。

例1 “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树,那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树木长高,变粗,变壮的过程,难免会长出多余的枝干和树叶,就会吸收多余的养分,影响树木的生长。这些多余的枝干和树叶就好比是影响我们成长的种种缺点,这就需要一把剪刀,剪掉长在我们身上的多余的“枝和叶”。

此文段中“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树”“这些多余的枝干和树叶就好比是影响我们成长的种种缺点”直接将本体喻体带出,再出现人生“剪刀”就不会显得突兀了。

例2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句话道出了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放弃某些东西。我们都需要一把剪刀,来剪掉生命之树上多余的枝桠,使其长得更加繁茂。

此文段有了“我们”前的阐释,比喻性的中心论点含义更加清楚。

可见,开篇无论是开门见山还是打比方抑或是排比反问,都要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抓住本喻体的关系。如前上面三个例子,都能恰如其分的引出需要“剪刀”,并且我们能通过阐述知道要用“剪刀” “剪去”我们身上的各种恶习、杂乱的思想等。但是最后一个例子,只是用排比给我们指出人生有哪些必需品,可是为什么需要“剪刀”,“剪刀”能做些什么呢,这就无从得知,显然,这样的习作属于“贴标签”,无法扣住主题。

三、行文过程,扣住比喻义

写文章要有好素材,但是不是素材好,文章就好呢?显然这不能成正比,尤其是在比喻型作文中,行文过程更要认真琢磨如何把材料与喻体紧紧相扣。那么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就是本喻体必须有着相似之处,否则再精彩的材料也不适合写在文章里,如有同学写到“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剪掉我们的自私。一家著名电视台招聘节目主持人,经过层层筛选,只剩下两名女孩。最后一场是让应聘人用英语简述自己和对节目的看法,最终,其中一个女孩获胜了,她就是现在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导演在谈到她的成功秘诀时,说自己在准备进入面试间时,发现另一个女孩正在向杨澜请教几句英语,而杨澜在很细心的给那位女孩讲解。最终杨澜在发音方面比较占优势的情况下而被录用。因此,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剪掉我们的自私。”看,这就让人有些莫名了,这个例子怎么体现了杨澜的大度,又为什么需要“剪刀”,“剪刀”有什么喻义, 所有的这一切在文中都无从找寻答案,明显的“贴标签”。就此放弃这个材料又有些可惜,所以这个同学进行了些修改“……发现另一个女孩正在向杨澜请教几句英语,在这样势均力敌的状况下,杨澜完全可以给那女孩致命一击,可是她没有,而是很细心的给那位女孩讲解,最终杨澜在发音方面比较占优势的情况下而被录用。杨澜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胸坦荡的她,如果她自私一点,或许今天她也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如今的社会中,谨记,自私的人注定会被别人所排斥,也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就需要一把大度的剪刀,剪去我们的自私。”这样改后,我们就知道原来本体是“大度”,“剪刀”的作用是“剪去自私”,各方面都照顾到了,且形象生动。

四、精彩结尾,引申比喻义

篇5

1.游戏法

游戏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喜欢玩,在玩中体验到无尽的快乐。游戏、比赛活动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击鼓传球、气球新玩法、放风筝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学生动在其中,乐在其中。当学生感到无话可写时,就让他们通过游戏有感而作,如参加“玩陀螺”、“玩吹泡泡”、“猜字谜”、“画鼻子”等活动,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让学生通过游戏再写日记,指导他们相互交流活动中难忘的情节,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绪、心里的描述,从而愉快、轻松地完成了作文。这是因为,学生经历了活动全过程,真正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就会情不自禁地学会了写作文。

2.实践法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参与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学生帮父母做家务、擦玻璃、拖地板、刷碗、做健身运动等;帮助同学参加公益劳动,参加社会实践,试验生活新方法、饲养新方法、种植新方法等,或举行写字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班级文艺演出等。指导学生把参加活动的“实况”和体会,写成“作文”、“消息”、“通讯”、“偶感”等等;又如背诵比赛:每组推选代表互相竞争,其他同学当观众助兴,要求每人仔细观察其他人在比赛中的神态、动作,体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拟题,写出真情实感;再如参加“烧不坏的纸船”、“蜡烛跷跷板”、“杯子‘跳高’”等科学小实验,既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做”中体验,从“做”中感受,从体验中找灵感获得写作材料,让自己的文字从体验中来,让自己的真情从心中流淌出来。

3.参观游览法

尽管生活丰富多彩,但学生往往疏于主动观察,导致对生活的感受往往肤浅,写作文极似流水账。教师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安全地开展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名胜古迹、展览馆、博物馆等。教师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参观点之后,让“知情者”当导游,使“参观者”能有更多的观察感受,然后写日记、游记。教师要精心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学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用眼睛多角度去看,真实记录。如观察一朵花:可以看花的颜色、形状,还可以看花瓣的纹络、柔嫩的花蕊,以及鲜嫩的花儿和落花的区别;用耳朵听:听清脆的鸟叫、蜜蜂的歌唱、蟋蟀的琴声、蚯蚓的呢喃、孩子们的欢笑等;用双手摸:摸春天的嫩草、秋天的落叶、漂亮的蝴蝶等,感受生命的律动和生活的多彩。

4.读写结合法

学生平时读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些课文不仅是阅读的范例,也是学生写作的借鉴。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可以与练作文同步进行,如学了《瀑布》《乐山大佛》《家乡的红橘》《高原》等课文后,指导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写景状物写作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实地仔细观察日出、月色,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写出眼中独特的家乡风景。也可以将典型文本作为习作资源,努力拓展典型文本的可利用和可创造的空间,学会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如学了《奇妙的桥》后,我让学生进行小创作,为自己的手工制作开一个产品会,同学们都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地积极参加。实践证明,这样的习作活动,学生不但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还有助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5.知识竞赛法

篇6

正文一般采用文章式,有时为了醒目,也可采用广告式。广告式要力求简明扼要,一个句子可分几行。每行第一个字母一般要大写。

看例文:

(2005年湖北)明天(星期五)全班同学将去参观科学博物馆(the Science Museum),由你(班长)通知全体同学。(通知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内容如下:

1. 早上8点钟在校门口集合,步行前往。

2. 下星期一交一份有关参观的报告。

3. 参观时要认真听,仔细看并记下有趣的东西。

4. 不可在博物馆内大声喧哗及拍照。

5. 带笔和笔记本。

要求:①不要逐句翻译。 ②字数60~80。

Fellow students,

篇7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 写作

一、感情要真

所谓“真”,就是要求文章有真情实感,言从心出,在情字上下工夫。“情动而辞发”,自己心中有感情的冲击波,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以冲击波叩响别人的心扉。

诗人艾青说:“我的保姆你们可能认为很美,其实长得不好看,诗里没有写它的相貌。他养了好多孩子,喂养我时已是第五个了,奶已不多,不可能哺育得很好。不过我幼小的心灵中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还是深深地爱她。”“是在一种比较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能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出于一种感激心情写的。”正因为诗人在写作时说真话,抒真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所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发表出来,就“轰动了全国,许多人看了流泪”。由此可见,作文要有感而作,写出真情实感。微型作文更应如此,切不可矫揉造作,为文造情。

二、角度要小

所谓“小”,就是要求作者从平日生活的零碎见闻中,点滴感恩,信笔成文。重岩叠嶂,悬泉飞瀑,固然使人惊心动魄,而夜宿山村古寺,卧听山谷中一声声纤细的岩滴,不亦撩人情思吗?因为你可以从中想见宇宙的深沉。置身于争气斗艳的百花丛中,自然使人赏心悦目,而郊野路旁的一枝野花,则使你凝目遐思,因为它使你感受到大地的温馨。

微型作文,就像这山谷的“岩滴”,路旁的“野花”,叫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处所”,走进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极乐世界”。你可以从树声、鸟语里聆听到宇宙的妙理;你可以在绿潭清溪边明心见性,或者在“一缕感想”、“一星冥想”里,咀嚼出人生的甘苦滋味。总之,写微型作文角度要小,着眼点要集中,精选突破口,切不可求大求全。朱自清的精短散文《白水濠》便是最好的范例: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濠。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许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亮”,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哪里,无可凭借,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当那空出,最是奇迹。白光变成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都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涓涓地成了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贴贴地缩回来了。我所以猜,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是个老大的证据。

朱自清十分强调体物察真,他总是发掘描写对象的“新异的滋味”,要写“独特的秘密”。在《白水濠》里,他通过精密的观察,选择精小的突破口,灵思独用地借助风力的描写,捕捉“影子”的存在,从而把那渺如“飞烟”的细流写得活灵活现、富有生气。风吹水动,薄细的水流在微风吹拂下波动不已,这完全是实际情景,又有两只纤手在争夺它,则完全是想象了。作者通过这一奇思妙想,把那“凌虚飞下”薄如飞烟、渺如影子的薄流“奇迹”写得充满灵气、富有韵味。

三、立意要新

所谓“新”,就是在严格的题意要求之内创新,不落前人S臼。密切联系当前实际,内容富有新意,写新人新事新风尚,论新形势、新任务、新精神。

微型作文要想立意新颖,应注意两点:一是开掘寄托点,使其丰富内涵与作者的深刻认识相沟通。作者以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将事物内涵丰富的内容含蓄地揭示和表现出来,这样写的虽然是万物之一鳞,却能暗示出深广而复杂的生活背景,让人悟出深刻、精辟的人生意义。二是深化感受点,使“万虑一交”,加强对寄托点的“投射”。自然物本身并不包孕丰富深刻的生活内容,但一经“人间趣味”的“投射”,便有了动人的生命和思想。请看阿富汗著名作家乌尔法特写的短文《生活》:

同是一个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边,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时候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求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篇8

针对学生的现状,我觉得教师应该注意联系生活进行进行作文指导。

1 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寻找作文的源头。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源头,泉就流不起来;没有生活,文章就写不出来。可见,充实的生活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农村学生的生活虽然没有城市孩子的丰富多彩,但却有城市孩子没有的田园乐趣,他们有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快乐。可由于他们年龄小,经历少,知识不够丰富,致使他们了解生活观察事物的能力还不强,因此,他们对周围事物及自己的行为不太留心,好端端的材料往往从眼皮底下溜走。于是,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事本”,记下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或事。对于这个本子,只需要有每周两至三次的数量要求,内容不限,同学间还可以传阅、借鉴。其实,这是一种作文素材的积累,为他们以后的作文提供了大量的可写的、可借鉴的东西。

让一本小小的记事本,像摄象机一样,摄下了他们看到的点点滴滴,摄下了他们经历的风风雨鱼,有邻居打架,有追逐打闹,有欣喜若狂……也正是它,引导了学生认识了客观世界,体会了生活,积蓄了经验,做了生活的有心人。以后的作文中,再写好人好事时,没有了扶盲人过红绿灯,而是邻居间很平常的互帮互助了。假话套话空话少了,代之的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在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闻到来自田间羊肠小道的清新空气,可以看到田野上满是举着红缨乐滋滋的玉米,可以感受到金黄的稻穗带给人们沉甸甸的幸福。

2 指导学生注重积累,优化作文的语言

有了好材料,等于房子有了坚固的结构,要想使房子舒适美观,还得要好砖好瓦,可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地域、知识面的原因,致使他们有了好材料却缺少的词句来进行修饰。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他们准备 “积累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好的词句,马上记在积累本上面,以后随时拿来写作就会轻松很多。于是,我校在黑板上开辟一块积累专区,每天由老师抄写优美语句,让学生课后读、背诵并且抄在积累本上。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节日的到来、农事的忙闲,天天更新内容。春天,抄写春景;夏天,抄写炎热;十月,抄写田野……滴水穿石,半学期下来,学生作文时的语言生动多了,“积累本”也越来越厚了。事实证明,积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大帮手。语文课上,我一直告诉学生“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并对偶尔引用课文中的词语、段落的同学大加表扬。

课外读物,也是学生积累的好途径。 我要求孩子每月读一本好书,并且自己要准备一本心灵鸡汤,把读书感想和读书笔记写在上面和同学老师交流。这种课外阅读,虽然没有强迫学生积累,但无形中带给学生审美享受,让他们受到熏陶,也在无形中优化了他们的作文语言。

3 教师更新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3.1 批改作文的方式进行变革。我逐步抛弃了传统的“老师改作文,学生看等第”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改,先是自己改,改标点,改病句,然后是小组讨论改,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当组长,牵头批改小组内的作文,看是否离题,是否详略得当,最后由老师过关。老师批改时,不仅改该学生的作文,还要改批改者的批语,并对两者进行讲评。三篇作文下来,被改的和批改的,水平都有明显提高,我也终于摆脱了语文老师最怕的改作文的苦差事。

3.2 评价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自己认为好的方面,特别其中有真情实感的、精彩的语句,培养自我评价能力。通过种种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天地,以调动他们的写作的积极性。

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级里发表了,被广播里播出了,谁都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愉悦感、成就感。这种发自内心的内驱力可以激发创造潜能,帮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篇9

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的重头戏,综观2014高考18套英语试卷,书面表达不外乎有以下六种形式:半开放性作文,开放性作文,看图作文,提纲类作文,读写任务型作文,应用文。

在《江苏省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示例部分多了读写任务作文,这一作文类型在《江苏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上是没有的。当时就有专家预测:2014江苏高考英语写作要求必然出现变化。果然,今年江苏高考英语考查了读写任务型写作。

读写任务型作文中要求先用约30个词归纳所提供文章的大意,再用约120个词就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两部分看似关系不大,其实前一部分的归纳大意是事实的提炼,它和后一部分的发表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看起来好像容易写,但事实上思维如果放不开,会觉得无话可写,更写不出出彩的文章。如何才能较好地完成这样的书面表达呢?

一、归纳文章大意

根据文本内容,文章一般分为三类:叙事类、论述类和说明类。

1、叙事类文章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和主旨”三个方面,其中情节是主要部分,“主题”和“主旨”有时藏于“情节”之中。但在写摘要时,不能仅仅写情节,必要时要点出“主题”和“主旨”。叙事类文章通常用what-who-when-where-how-why的方法去总结和串联文章的大意,这几个要素有时全有,有时只有一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故事讲述了什么,要省去其中的细节,不要拖泥带水。

2、议论文的内容包括“观点、论据、结论”三个方面,所以议论文的摘要就是把这三个方面说清楚。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是论证的过程,论据占有很大的部分,但在写摘要的时候,不需要详写论证的过程,因为它有很多细节信息,而细节信息是写摘要所应该剔除的,所以议论文的摘要应当将“观点、论据、结论”三个方面同等对待。通常在文章的首段或末段中找出主题句;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找论据或事例。需要注意的是概括大意只是概括文章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你的观点,所以一定要客观地陈述文章的观点,不能添加或转变。

3、说明性或描述性短文是用概括的文字来说明某种现象。如阅读材料是一个故事,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故事讲述了什么,不能拖泥带水,而且最好讲述该故事给你的启示或其中的一个道理。

二、发表自己观点。

读写任务型作文要求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通过阅读所给材料,对信息进行加工,并结合积累的相关知识,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完成写作任务。发表观点即表示作文属于议论文范畴,即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第三人称。要特别注意思想的辩证性,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化。要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句式,也要使用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使文章显得更有档次。以2014年江苏卷为例,卷面要求是:

【写作内容】

1.用约 30 个单词写出上文概要;

2.用约 120 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

(2)用 2-3个理由或论据支撑你的观点。

【写作要求】

1.可以支持文中任一观点,但必须提供理由或论据;

2.阐述观点或提供论据时,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3.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4.不必写标题。

解题思路为:

1、认真审题,领悟题意

用约 120 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表明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的态度;

(2)用 2- 3个理由即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

根据写作内容确立以下要点:

①文体:议论文

②人称:第一人称

③时态:一般现在时(主体时态)、一般过去时(“经历”)

2、整理要点,布局谋篇

在明确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后,不要急于动笔写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段落,理清文章的层次。如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把主体部分直接按照写作内容中的两个点分成三段。这样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把要点写全。此外,第二段的笔墨分配要有机平衡,不能光用理论也需要事实论据。

3、组织材料,充分论证

(1)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由第一步分析可知,本文是议论文,要求我们首先表明自己的认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目前英语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大家在讨论汉语词典是否需要收集英语词汇。然后直接阐述自己对此事的观点

(2)收集材料,逐步论述

写作要求中提到:阐述观点或提供论据时,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那么,在材料中查看有无可以利用的论点、论据后,再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归纳总结,用以充实文章的内容,从而达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如原文中有: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ke these are getting popular.They have already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anguage.可以转述为As the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is on the rise,it’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se words in Chinese contexts.要求说明理由和提供论据,那么,可以阐述事实:Most people nowadays use “IT” instead of its translation “xinxi jishu.”也可以阐述其他国家的做法,如In English,there are many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French,or even Chinese.还可以从自身的做法出发,汉语曾经引进过日语,如Chinese has never stopped tak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say,“ganbu” or “minzhu” from Japanese.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就能将论据整理得清晰全面而又有说服力了。

4、勘误润色,锦上添花

打好草稿后,需要认真复查,尽可能减少失误。检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时态、语态是否正确,主谓是否一致,句子结构是否完整,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单词拼写是否有误,标点符号是否准确等。

篇10

【关键词】作文;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体会,粗浅的谈一谈小学生作文教学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

1.从阅读教学入手,要上好阅读教学课,从中学习其写作方法

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 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课文,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的范例。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因此作文经常是从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人家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等。

2.要让孩子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

孩子觉得作文很难,主要的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代教育家朱熹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的发展。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孩子作文应该开展丰富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还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在认识中学认识,在理解中学理解。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孩子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3.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学生必须自己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关注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4.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5.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