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战略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战略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管理战略规划

篇1

关键词:银行;科技投入;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70-01

前言

银行业成为了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产业与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认清我国银行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从而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技术正向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着广泛的渗透。银行出于内外竞争压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纷纷引入高新信息技术。

一、 银行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系统规划不充分

银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是依据银行资源状况、银行整体管理业务的需求以及当前技术环境,对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目标、总体功能结构、关键功能需求、关键信息需求、系统开发进度等方面做出的安排。最基本的是要搞清银行需要哪些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哪些主系统,有哪些子系统等,搞清银行系统的层次结构关系,合理地确定开发顺序。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小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方面仍缺少深入系统性的研究,信息系统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方面还有待检验。

(二)信息化战略规划不足

银行信息化战略规划,是对银行信息化建设从企业目标、总体策略、实施步骤、关键技术、相关规范、人员培训、信息化阶段划分及费用估算等方面做出的总体谋划。如果银行信息化没有战略规划,系统间信息很难共享,系统发挥的效能有限,系统的生命周期短,满足不了银行的发展要求。应该说我国银行在信息化战略规划上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并且各银行也越来越重视对信息化的战略规划,但行业总体情况还并不理想,直接引用别人的东西的情况多,创新性的、适合自己情况的东西少。

(三)两重一轻

银行信息化工作的内容很多,包含有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信息资源规划,建立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化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调整、全员信息化的培训等,而不仅仅是建机房、买设备和开发建设系统等。而目前的现状是银行重技术、重投入而轻管理,易形

成信息技术的孤岛、技术与业务、技术与管理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整体的优势。

二、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建议

虽然银行信息技术投资是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但银行加快信息技术投资的步伐却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提升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中国银行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创新的步伐

根据银行信息技术投资周期理论和技术演进的S曲线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银行的竞争优势。这一点无论是对于现有的银行,还是对于准备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创新对银行是重要的,而信息技术对于银行创新也是重要的。当前,信息系统已涵盖了银行业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成为金融业服务方式创新的源泉因素,而新的银行产品和服务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市场导向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就要求银行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加强沟通,密切关注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保持对环境的持续监控以及对新兴技术保持警觉,尽早发现创新点。我国银行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服务范围窄,所以银行要加强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沟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加快创新的步伐。

(二)实行有效管理

由于信息技术运用于银行业,银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外部组织模式、服务方式、营销渠道等都发生了大范围的调整与变化。银行要适应这种变化,改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现代银行的管理水平依赖于对市场数据信息的掌握与快速分析挖掘能力,管理层要积极开发和利用领导决策支持系统,使战略发展、业务经营、计划实施、风险监控等决策活动井井有条,使各项管理工作由事后反映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我国不少银行已经开始尝试信息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启动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逐步建立统一的决策支持平台,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业务操作层面提升到管理决策层面,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体系初具雏形。有专家认为我国银行业以后几年中,应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为核心的信用服务体系,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网络。同时应建设面向主题、面向市场、面向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决策信息化、科学化。

(三)信息安全

对于银行业来说,保障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一次系统型故障可以造成上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并对银行信誉带来灾难性影响。与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比,我国银行业的灾备中心、总控中心、应急处理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系统监控、分析、故障诊断等自动化程度不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系统故障的处理能力较差。所以应不断加大信息安全资金投入,将信息安全工作放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位置,建立完善的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银行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集中监控中心;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建立可控的安全防范机制,防范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行为,保障信息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WSR方法论 烟草公司 质量管理

汉中市烟草公司主要负责其辖区烟草专卖行政管理和烟草农业、卷烟营销物流业务,其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发展的经营宗旨,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汉中市烟草公司也在不断探寻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对基于WSR的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汉中市烟草公司发展中的不足,以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

一、WSR方法论概述

WSR是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简称,是由中国著名的系统科学专家顾基发教授级朱志昌博士在1994年与应用HULL大学提出的。所谓WSR系统方法论就是如何将物理、事理、人理三者合理结合配置,以利用其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论,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是实践WSR的准则,在此方法论中认为,现有的一些系统理论及方法虽然能够对从表现上看起来结构较为清晰的问题进行分析,但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忽略了人理分析。WSR方法论具有先进行整体认识,再进行分层研究,最后进行综合解决的特点,此外其还包含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是多种方法的综合统一,属于典型的综合集成的东方系统思想。通过将WSR应用到汉中市烟草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当中,必然能够对进一步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WSR的汉中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1.物理因素

在汉中市烟草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与其实行质量管理有关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数据如产品质量数据、统计计算数据、财务成本数据等,技术支持,如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物流设备等,在所有的物理因素当中,数据是烟草公司实施质量管理的前提,后期进行的统计计算及数据分析都要依靠这些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最后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因此,烟草公司对于数据收集的要求较高,必须保证准确性和全面性,以确保实施质量管理的成效。

2.事理因素

汉中市烟草公司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的事理因素就是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规划,这需要烟草公司的高层领导给予支持,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能够保持长久性和稳定性。此外,要想保证烟草公司的管理能够在公司的各个方面运行,就必须构建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以对烟草公司实行的质量管理策略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实施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要实现质量目标和与企业发展管理的战略规划相协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进行适当调整。因此,对于烟草公司的发展来说,质量就是生命,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烟草公司提高产品及运行质量必然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人理因素

所谓人理因素主要是指烟草公司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人的力量来完成质量管理,这里的人不仅包括公司员工,同时还包括公司的顾客、供应商、高层管理人员等。当前,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就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处理人际关系及利益关系,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质量,更好的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当前,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创新,人理已经成为影响烟草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司的质量管理,构建更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烟草公司的发展需要是当前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基于WSR的汉中市烟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策略

1.健全基础设施体系

关于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物理影响因素较多,对此,汉中市烟草公司应当在已有的基础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的满足质量管理需求。对于硬件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对于数据搜集,应当更注重完整性和及时性,以确保搜集有效性,同时应当注重引进高新科学技术,如综合管理系统等,以更好的满足公司运行需要。对于公司内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应当及时进行补充,以确保健全各项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从而更好的满足烟草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质量管理是关乎烟草公司整体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对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的管理,以从整体上不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烟草公司总体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

2.构建完善的战略规划体系

企业构建战略规划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制定与时俱进的战略规划,能够对汉中市烟草公司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以更好的满足其发展需求。对于烟草公司的领导者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战略规划的制定,不仅要坚持与时俱进,同时还应当充分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发展经验,积极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以实现民主化管理,确保战略规划的制定有每一位员工的参与,从而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使员工不断为了战略规划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对于战略规划体系的构建,烟草公司首先要坚持以质量为本,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为烟草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构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当前,世界上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汉中市烟草公司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在烟草公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当中,高层管理者应当与全体员工一起树立共同愿景,继续加强“天汉”文化和“三和”服务品牌宣传,用文化力提升凝聚力、执行力。同时要加强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烟技员、客户经理、专卖管理员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比赛、竞赛、评比活动,促进员工主动学习、争创一流的积极性,并且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以促使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不断为烟草公司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此外,外在顾客也是影响烟草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顾客可以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从而提高其服务满意度,为烟草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人理因素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烟草公司的发展,应当坚持内外并重,以促进自身的不断进步。

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企业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烟草公司应当坚持构建基于WSR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更好的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对于其中的人理因素应当特别关注,通过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升企业基础管理上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国杰,吴连玉,安丽. 基于WSR方法建构管理体系的尝试[J]. 现代管理科学. 2009(03)

[2] 张蓓,刁丽琳. WSR方法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南方农村. 2009(02)

[3] 顾基发,唐锡晋,朱正祥.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综述[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06)

[4] 王磊,陈国华. 基于WSR方法论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01)

篇3

20XX年是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落地年,是转型升级的突破年,也是管理管控的强化年。战略目标要实现,安全生产是前提。当前,全公司上下正掀起安全生产“零事故”和安全管理理念大讨论活动的热潮。在新的目标、新的要求和新的形势下,安全已经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和员工健康的头等大事,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矛盾。作为公司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广大青年团员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树立全新的安全生产理念,发挥团员青年在安全生产中的示范、监督作用,有效杜绝安全事故,为实现公司全年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在此,公司团委向全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安全生产,青年先行!

一、筑牢思想防线,坚决不做“五种人”。每一位团员青年都要时刻牢记:安全每分每秒都威胁着我们的企业、我们的集体、我们的个人,安全每时每刻都威胁着我们的生产生命、我们的前途命运、我们的幸福快乐。每一名团员青年都要把责任和职责放在首位,把企业的长远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提高本质安全、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禁令。坚决不做不懂安全的糊涂人,盲目蛮干的鲁莽人,害怕麻烦的懒惰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马虎大意的粗心人。

二、强化学习培训,切实成为“五大员”。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害的开端,安全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每一项作业都不容出错,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给企业和个人酿成终身遗憾。我们每一位团员青年要积极紧跟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水平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转变,真正成为操作规程的示范员、查找隐患的侦查员、勇于谏言的通讯员、安全文化的宣讲员、生产一线的服务员。

三、坚持扎实深入,广泛开展“五个一”。搞好安全生产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奏效的,必须依靠扎实持久地推进各项制度和规定、规程、程序的落实。广大团员青年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根据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和要求,努力丰富和完善“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的内涵和形式;要长期广泛地开展“找出一个隐患、控制一个风险、提出一条建议、采取一项措施、总结一条经验”活动,切实贯彻好安全生产的“四全管理”精神。

篇4

水闸管理单位领导班子要有统筹大局的观念,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对单位的机构进行科学设置。领导在进行机构设置时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长远规划,要考虑把“安全生产”放到首位,如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等,然后设置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或人员,构建一个“纵向与横向”交叉的矩阵型安全管理网络。要求职能部门必须定期安排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时发现、排除、反馈安全隐患。设置职能部门时,必须要考虑到职能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独立处理,能够独立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在制定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时,必须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以“五同时”来严格要求自己,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单位工作的同时,要同步进行安全生产工作。

2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实施科学化管理水闸管理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指导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合理合法又符合实际工作条件的管理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位。水闸管理单位还必须要根据指导方针和战略规划去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甚至制定一些详细的工作细则及要求,如检测流程,巡视流程等,让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用政策指导工作,用制度规范工作。水闸管理单位必须熟悉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必须设立各项岗位责任制来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以及用电管理制度等。领导必须根据实事求是、科学制定、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细则,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管理,创新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尤其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规范管理人员工作的最基本的岗位责任制度,是水闸管理单位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把各项管理工作明确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业务技能水闸工程一般建设在较为偏远的地方,交通不方便,工作时间长,不规则,遇到雨季时需要时刻在岗,属于艰苦行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生活配置设施少,生活条件艰苦,责任又重大,因此领导应该重视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建设,加强基层水闸管理工作的生活设施配套建设,注重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生活待遇,优先考虑基层管理人员的评优评先活动或学习进修培训机会,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领导只有通过各项措施来加强管理队伍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才能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和活力,才能让整个单位充满活力。

4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

水闸工程的管理单位必须时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需要各在水闸管理范围内的各个醒目位置设立各种相应的安全警示牌,如:有毒污物、严禁爆破、禁止捕鱼、禁止倾倒垃圾、禁止游泳等,在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等位置要张贴警示标志等。在需要预防火灾的地方配置适量的灭火器,若有需要限载或限高的要张贴明显的警示牌。对于安全操作规程要上墙明示,防护用品、防护设施要齐全到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其可靠性。水闸管理单位的安全检查主要有定期检查、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一般是周期性检查,如汛期前、汛期中、汛期后等,这种检查范围较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经常性检查主要是利用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开展进行的,这类检查可以把它当成日常工作一部分,要求要做好检查日志记录,如对启闭机的日常检查,检查刹车、限位器、行程开关、闸门启闭高度显示器等是否准确可靠。经常性检查的作用主要是能及时发现隐患并消除隐患。专项检查主要是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如利用专业仪器对如液压启闭机系统、各种导线的绝缘电阻等的检查。

5加强技术档案管理

工作技术档案是对水闸管理单位各种安全管理工作真实情况的记录,是水闸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水闸管理单位需要配置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将相关的会议记录、检测维护记录和事故处理情况记录等存档,严格按照档案保管要求来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并按时移交管理局综合档案室。

6结语

篇5

 

一、加强顶层设计,确立信息安全教育国家战略

 

1.《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

 

布什政府在2003年2月了《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其中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培训计划”,指出,“除了信息技术系统的脆弱性外,要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至少面临着两个障碍:缺乏对安全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无法找到足够多的经过培训或通过认证的人员来建立并管理安全系统。“为此,美国要开展全国性的增强安全意识活动,加强培训和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证。

 

2.《美国网络安全评估》报告

 

2009年5月29日美国公布了《美国网络安全评估》报告,评估了美国政府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战略、策略和标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行动计戈IJ。所提议的优先行动计划之一就是“加强公众网络安全教育”。

 

3.《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

 

2010年3月2日,奥巴马政府对前布什政府在2007年制定的一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的部分内容进行解密。CNCI计划提出要实现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有效地保证持续的技术优势和未来的网络安全,必须制定一个技术熟练和精通网络的劳动力和未来员工的有效渠道。扩大网络教育,以加强未来的网络安全环境。”

 

4.《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教育战略计划》

 

2011年8月11日,NIST授权《美国网络

 

安全教育倡议战略规划:构建数字美国》草案,征求公众意见。该规划是美国网络安全教育倡议(NICE)的首个战略规划,阐明了NICE的任务、远景和目标。NICE旨在通过创新的网络行为教育、培训和加强相关意识,促进美国的经济繁荣和保障国家安全,并通过以下三个目标实现这一愿景:增强公众有关网上活动风险的意识;扩展能支持国家网络安全的人员队伍;建立和维持一支强大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队伍。

 

二、做好立法工作,完善法规标隹体系

 

1.《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ISMA)

 

2002年7月,美国政府制定了《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ISMAhFISMA法案以立法的形式表明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信息安全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并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了一个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

 

FISMA法案明确要求:联邦政府机构须为内外部相关人员提供信息安全风险的安全意识培训,为此还提议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国家安全意识及其培训系统。

 

2.国防部(DoD)8570指令

 

2005年12月,为了更好地支持“全球信息网格计戈j”,美国国防部了8570指令。该指令涵盖以下主要内容:建立技术基准,管理职员的信息保障技能;实现正规的信息保障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认证活动;通过标准的测试认证检验信息保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在基础教育和实验教育中,持续的增加信息保障内容。

 

3.联邦政府信息技术安全培训标准(FIPS)

 

FISMA法案明确指定NIST负责制定联邦政府(除国防、情报部门以外)所使用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培训方面的国家标准。目前,NIST已制定和两部权威的信息安全培训标准:《信息技术安全培训要求:基于角色和表现的模型》(NISTSP800-16)和《建立信息安全意i只和培训方案》(NISTSP800—50)cNIST在SP800—16标准中提出了信息安全培训概念性的框架,依据这些框架,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开展了很多综合性的联邦计算臟务(FSC)项目。

 

4.网络安全法案

 

2010年3月24日,美国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全票通过了旨在加强美国网络安全、帮助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有效应对网络威胁的《网络安全法案》。该法案要求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加强在网络安全领域方面的信息共享,强调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开发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

 

三、构建信息网络安全组织机构,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

 

为了落实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美国将协调、执行、监督、管理等权利分配给多个政府部门,依据最新的《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战略计划》的思路,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为整个计划的负责单位,协调其他部门参与计划的实施;国土安全部(DHS)、国防部(DoD)、国务院、教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协力加强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DHS、海关总署、NSF和国家安全局(NSA)共同加强从业人员f支术能力;DHS、DoD、NIST、NSA、NSF和人事管理局(OPM)负责建立高端网络安全人才队伍。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行业协会已经站到了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前沿,成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践行者。其职责主要是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标准,组织持续的教育活动,并向内部成员单位实施培训。行业协会自身作为提供教育和培训的主体,一方面可以根据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需求来设置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政府和产业界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安全领域内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行业协会提供的培训标准是政府制定的培训标准的主要补充,为规范和完善美国信息安全培训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1)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丨SACA)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是一个为信息管理、控制、安全和审计专业设定规范标准的全球性组织,会员遍布逾160个国家,总数超过86,000人。ISACA成立于1969年,除赞助举办国际会议外,还编辑出版《信息系统监控期刊》,制定国际信息系统的审计与监控标准,以及颁授国际广泛认可的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专业资格认证。CISA认证体系已通过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依照ISO/IEC17024:2003标准对其进行的资格鉴定。同时,美国国防部也认可了CISA认证,并将其纳入到国防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技能商业资格认证体系当中。这产生了以下四方面的作用:认可CISA认证所提供的特有资格和专业知识技能;保护认证的信誉并提供法律保护;增进消费者和公众对本认证和持证者的信心;使跨国、跨行业的人才流动更加便利。

 

(2)美国系统网络安全(SANS)研究院SANS是于1989年创立的美国非政府组织(NGO),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从事网络安全研究教育的专业机构。1999年SANS首次推出了安全技术认证程序(GIAC)。

 

GIAC认证程序有以下几个特点:

 

GIAC提供超过20种的信息安全认证,其大多数符合DOD8570指令。GIAC依据国家标准对安全专业人员及开发人员进行各方面技能认证。GIAC安全认证分为入门级信息安全基础认证(GISF)和高级安全要素认证(GSEC)。两种认证都重点考察安全基础知识,保证揺正人员拥有必备的安全技能。其它GIAC安全认证包括:认证防火墙分析师(确认设计、配置和监控路由器、防火墙和其它边界设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认证入侵分析师(评估考生配置和监控入侵检测系统的知识)、认证事故处理员(考察考生处理事故和攻击的能力)和认证司法辩论分析师(考查考生高效处理正式司法调查的能力。

 

(3)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联盟(ISC)2

 

国际信息系统安全核准联盟(ISC)2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信息系统安全从业人员提供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培训和认证的国际领先非营利组织。在(ISC)2各种认证中,CISSP数量最多。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75000名CISSP获证人员,其中,美国获证人员数量超过70%^CISSP获证人员中,约30%在政府部门工作,40%从事信息安全月服务行业,30%从事用户终端工作。

 

注册信息系统安全专业人员通用知识体(CISSPCBK)提供了通用的信息安全术语和原理框架,使得全世界的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能够以相同的术语和理念,讨论、辩论和解决信息安全相关问题。

篇6

一、地质勘查公司经营特点分析

地质勘查公司,在经营业务范围方面,主要是地质矿产勘察、工程测量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矿山施工、土石方及基础工程勘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地质勘查公司的这些业务范围内容,决定了地质勘查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有着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地质勘查公司经营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地质勘查公司经营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采用专业的地质勘察技术和勘察设备。由于大量高新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要求地质勘查公司在业务开展方面的投入较高,为了确保地质勘查公司的效益收入,必须加强对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另一方面,地质勘查公司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方面,整个地质勘查行业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保障地质勘查公司在市场上的稳定有序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控制管理。

二、地质勘查公司的主要风险及成因分析

在市场风险方面,导致风险问题的方面主要是地质勘查公司盈利模式以及盈利能力方面。在地质勘查行业领域,市场环境不断发展变化,要求地质勘查公司也应该积极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果地质勘查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资格抢占大项目,地质勘查业务总量不足,则会对整个地质勘查公司经营带来严重经营风险。在战略风险方面,由于地质勘查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以及高素质人才,需要地质勘察公司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战略规划来制定经营发展策略。如果地质勘查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不当,很容易影响地质勘查公司在设备、技术、人员方面的投入规划,进而对整个业务造成影响。在运营风险方面,重点是在项目管理方面,风险产生的隐患主要是有的地质勘查公司在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不规范的问题,无论是项目组织结构设置、项目财务管理、项目考核分配、业务结构还是资质合同管理等方面,还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容易造成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地质勘查公司风险评估与控制

(1)完善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流程。在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方面,首先应该选取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现阶段应用较多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风险辨识与评估流程图法、映射矩阵法、风险图谱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几种形式,在具体的风险评估方法选择上,应该根据地质勘查公司的实际情况等来选择风险评估方法。其次,在地质勘查公司的具体风险管理流程方面,应该进一步优化完善风险总体流程,按照地质勘查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建立地质勘查公司风险事件库,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风险分类,对经营管理相关风险事件以及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提高评估分析的准确性。(2)完善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工作体系。在明确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流程以后,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评估工作体系。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纵横整合的评估方式,在风险评估范围上应该确保横向覆盖地质勘查公司的各个部门、各单位重点业务事项,纵向方面从政策、制度及执行、组织职责、人力资源、技术等各方面对风险进行分析,尤其是应该加强对地质勘查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生产安全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法律事务风险等的识别评估,并全面深入的查摆分析风险产生原因、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从制度建设、完善管控措施、强化监督执行等方面制定应对策略,在源头上加强风险评估管控。(3)完善地质勘查公司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在地质勘查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不同的风险控制管理方案。对于地质勘查公司的战略规划风险,在风险控制方面,重点应该科学的整理分析有关的行业政策、动态信息,明确地质勘查公司的经营发展环境,妥善的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以战略目标导向引领地质勘查公司的发展。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重点是完善地质勘查公司项目组织架构,加强风险的动态管理,重点对地质勘查公司实施过程中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合同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地质勘查公司项目的整体管控力度。在地质勘查公司的市场风险管控方面,一方面,应该注重根据地质勘查公司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地质勘查市场细分,并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妥善的制定地质勘查公司内部管理方面的资源分配、合同管理、资金管控、客户管理等,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地质勘查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方面,还应该加强地质勘查公司的技术创新及应用力度,积极采用各种新的地质勘查技术及装备,增强地质勘查公司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强化对风险的规避应对能力。

四、结语

对于地质勘查公司来说,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应该重点完善地质勘查公司的战略规划管理,加强项目动态管理风险,并注重改进地质勘查公司的市场运营管理,全面地加强地质勘查公司的风向控制管理,以确保地质勘查公司经营发展的稳健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常培斌 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0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徐帅.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分析[J].硅谷,2015,(3):252.

[2]刘军.如何避免在矿产地质勘查中的风险及诱发风险的因素[J].世界有色金属,2017,(2):111-112.

篇7

[关键词]鸡西二热、信息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鸡西二热”)是大唐龙江公司和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集煤矸石、供热、发电、建材综合开发利用一体化的“大型环保节能示范工程”。鸡西二热是以火力发电项目为核心,向着“北方绿色电厂”建设的方向进行高速发展的新电厂,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实现鸡西二热的资源优化与调配?如何在高速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各业务部门间的协同?如何在鸡西二热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提升各个环节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实现对人力、资产、业务运营的抓与放、管与控?如何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规划化与共享,同时支持各个层面的快速决策。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信息化规划是构建鸡西二热规范化管理平台的必由之路。

1信息化规划总体思路

鸡西二热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有效实施公司“北方绿色电厂”的发展战略,提高鸡西二热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达到鸡西二热各个业务部门、与上级单位及其控股单位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流,并建立起一套从局部到全部的管理信息平台。

信息化系统按照鸡西二热管理体系进行架构,按照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理念进行设计,能有效地将上级单位、鸡西二热的发展战略快速有效的分解到各个业务部门及控股单位,提供鸡西二热的执行力,达到目标可控在控、责任落实到人、行动快速敏捷、零距离管理的目标。

1.1规划总体思路

鸡西二热信息化系统遵循“实用至上、纳总吐简、管控分离、循环修复”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其总体思路为:建立对主营业务的强大支撑、规划建设汇总统一的系统, 规划中的应用系统是一个应用集合,包括鸡西二热和规划建设的下属综合利用公司的应用。

1.1.1建立对主营业务的强大支撑的应用体系

在公司整体方面,通过信息化系统辅助实现管理职能与控制职能的分离,强调系统功能实用性,贴近鸡西二热公司绿色管理模式需求,实现对主营业务强大的支撑;加强人、财、物的信息化管理,将其作为核心业务的支持系统;要建立强大的生产管理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与应用系统之间的纵向集成(与集团、鸡西二热)和横向集成(鸡西二热内部各系统),便于控制职能部门信息获取和协同管理。

1.1.2规划建设汇总统一的系统

系统建设需要结合集团统一规划,对于集团有统一要求且能够满足鸡西二热需要的系统,按照集团要求组织建设;采用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一定的修改;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开发一套新的应用系统,并能够根据公司特有的管理特点进行二次开发。

规范明确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集团侧业务系统、公司建设的各业务系统、未来下属公司业务系统之间需要采用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从而保障业务应用的密切关联。对于系统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应用系统的维护需要跨越多部门边界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机制,满足跨部门的IT服务管理的需要,形成多层级的IT组织管理模式,建设完成高效、可靠、安全的IT运维体系。

2规划描述

2.1.1统一企业信息门户

企业门户是一个面向业务应用、集成Web 信息的平台,能够将现有的各种管理系统、办公系统、文档系统、企业文化等集中到企业统一的信息平台内,实现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及内容、应用的整合展现。企业门户结合信息安全体系,进行单点登陆和安全集成,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统一的信息系统入口。门户的基础应用包含单点登录、个性化定制、多渠道接入、Portlet框架、门户管理与维护、Web内容管理、搜索等内容。

2.1.2统一决策支持管理

统一决策支持管理对以战略、计划、预算为龙头的主营业务管控流程进行辅助支撑,完成生产和经营监管的数据集中展示、生产和经营的绩效分析和、生产经营的趋势预测与分析、辅助决策支持与商务智能分析功能等。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管理、企业绩效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移动应用管理。

战略规划管理:用于管理公司各种各类发展规划,提供编制规划的模板或向导,保存不同规划期的规划及集团公司审批或备案意见,开展战略规划实施评估。

企业绩效管理: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平台以辅助鸡西二热领导者、部门管理者、业务人员实现企业、部门、个人的绩效目标。通过指标体系库构建企业、部门、岗位、事务的综合指标模型,并通过该模型为各级管理者能够实时辅导、指导、跟踪业务人员的绩效,完成对标管理、业务绩效管理、员工绩效管理,建立企业绩效管理指标(KPI)体系,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监控、绩效分析、绩效报告等功能模块。

决策支持管理:依据管理层实际需求定制的指标综合展现、综合业务报表,建立管理驾驶舱;进行生产经营预测、经济活动分析、BI主题分析、过程监控等。

移动应用管理:能够快速全面的将生产管理、资产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E-mail和OA等系统延伸到员工的手机中,为企业提供移动的实时的信息化服务。

2.1.3三大应用范畴

生产管理系统将在电厂运行管理、资产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管理、安监管理、实时管理、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鸡西二热生产管理系统平台,系统需要采用先进的EAM管理思想,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与生产实时信息一体化设计,实现以设备管理为核心,以工单流转处理为纽带,实现设备、检修、运行、生技、物资、技术监督、安监等方面功能需求,建设一个一体化、网络化的生产业务处理平台,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生产维护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生产经营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具体建设目标:

建立以利润为目标,以安全生产监控为中心,以高效标准化管理为管理手段的业务应用平台。同时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落实到具体业务管控过程中,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综合管理三大部分。

2.1.4三大保障体系

IT 管控体系:IT管控体系是保障信息化对业务系统强力支撑的组织与决策管理体系,其中主要包括IT组织机构和IT决策管理流程,以及集团化的IT管控等部分。

信息安全体系:从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架构、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说明信息安全的规划内容。

IT技术体系:体现一体化平台的思想,构建统一的基础设施架构、统一网络架构、统一服务器架构、统一权限管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流程定义、统一报表平台、统一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平台、统一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统一的便捷维护管理等方面内容。

篇8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化;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怎样才能够更好的通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方式这种适合人民群众的交通方式作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边界的服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1.1城市化和城市交通智能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最近的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每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特大城市,我国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人口聚集中心部位,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人口,这就给城市的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调整,所以,针对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也应该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交通的正常需要。

1.2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智能的交通系统

目前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来自于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的美国以及欧洲,智能交通系统的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实际上就是指利用不断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从而使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能够不断的向着新型智能化的模式去靠近,最终实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

2.对我国城市智能化交通战略规划进行介绍分析

2.1根据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定义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目标

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指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将现金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有关的垫资信息管理技术融合到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进而实现智能系统的管理,同时也能够实现人和车辆以及道路之间的相互统一,最终也能够实现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之中的智能管理系统,同时也能够全方位的对城市的交通信息进行实时性的准确安全管理防护。目前必须要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设置交通管理系统,其中主要包括有以下内容:城市管理系统当中的车辆控制以及安全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的对行人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当中的自动生成的公路管理系统。

在具体的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设置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城市交通技术的发展看做是一种工程技术上面的进步,同时也要将城市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看作是对我国城市人民群众的出行目标的满足程度作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在对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就是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的模式之下,进而实现城市居民的交通环境能够得到协调的发展,从而也能够使城市交通的运行在社会的范围之内和谐的运行,最终做到促进城市交通运输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的提升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以及交通安全。

2.2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寻找出正确的发展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系统的管理之下,从而使得我国的城市交通运行是在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之下运行的,这种城市交通运行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于我国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所投入的巨额管理资金为依靠屏障的,这样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做不到对城市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的正确反映,也难以对城市交通运行之中行人和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统计处理,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就是依靠政府机构的投资来完成依靠在城市交通的战略规划之中采用先进的UITS智能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智能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各种交通信息的集约化智能管理,通过对城市交通运输各种车辆和行人信息的登入实现有效的管理发展。

2.3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发展寻找正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运输的管理办法里面,所有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都有一个最长的管理使用期限,这个期限到了之后就要求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运行进行整改目前,根据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运行的需要,要求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各种信息进行持续化的智能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战略规划的时候考虑到智能管理城市的交通运输模式绝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更要根据智能管理系统信息的连续性来保证子孙后代的城市交通运输安全。

对于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战略的空间范围层面,并且在我国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的系统当中,在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我国城市的规模问题。当前,我国的每个城市的规模都在不断的进行扩大,并且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的上升,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城市交通运输在运行的过程中要面临着空间的尺度发展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在对其进行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靠考到城市空间的局限性以及城市每个区域之间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通过对有关的信息采集以及智能的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定出最合理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模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每个区域当中的交通运输的合理发展。

3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之路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成后,尤其是形成网络后,能够安全通常,首先取决于交通工程基础设施的设计是否科学以及合理,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完善,这项基础包括:对城市交通管理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的建立,从而科学以及系统、全面地对城市交通各项基础信息进行掌握,把影响城市交通的各项综合因素进行找出,在一定程度上要全面认识城市交通问题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进一步预测以及把握未来可能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还包括对整个城市的路网进行宏观交通组织、交通流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条主干道、每条次干道的交通流量均衡以及合理,包括对城市每个交叉口、每条路段进行相应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渠化、相位设计、标志标线的设计等等。

另外一项相对比较重要的基础就是城市信息系统,任何一个系统能否得到高效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准确以及科学有效、实时信息。在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及产生的社会变化与进步我们已有目共睹。信息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同样,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建立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也是发展ITS的重要基础,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是否完备,能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准确实时有效的交通信息,将进一步的影响到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总结:目前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如何才能够实现我国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是成为了目前人们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本文当中通过对智能管理模式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简单的说明了目前我国城市智能化交通战略的规划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冬辉.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232.

[2]王宙h.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岗位定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17?03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一直是该专业争议的焦点。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四种类型: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市场营销类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以及物流管理类岗位。这与行政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重合,造成了与之“抢工作”的现象。而与其他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度方面还欠缺竞争力。因此,本文以现实企业管理职能为中心,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明晰自身就业定位,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独特职业能力。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岗位定位

一般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包括战略规划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研究与开发中心、生产管理中心和营销管理中心等部门。按照学校学科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研发、营销管理都对应各自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能够进入的部门为战略规划中心和生产管理中心。

其中,战略规划中心负责对各部门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协调,属于综合能力的应用,对学生的个人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较高,可以设定为就业若干年后的职业定向。生产管理中心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岗位,相对而言侧重于操作层面的技能要求。因此,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科性质和各个职能单位的工作内容,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做出了取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职能如表1所示。

二、基于就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分析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定位,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分析,结合高校本科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应用型管理人才可以从塑造学生专业的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层次构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如图1)。

(一)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能力,即与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的联系而与完成专业任务密切相关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一种从事该专业相关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就是管理诊断与优化,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能力。

图1 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体系

(二)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是指从事具体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即学生就业后从事具体工作所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岗位职能模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生产组织与管理、经营计划与管理、物资采购与管理等业务能力。

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根据相关技术数据与要求合理制定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ABC法、产能平衡),采购计划(订货点、订货周期),保证企业生产有序、协调,充分利用人力与设备。

经营计划与管理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的各种资源,合理制定企业的长中短期经营计划,协调与平衡各部门的部门计划,并对经营绩效进行统计与分析。

物资采购与管理能力:能够根据生产需求编制采购计划,平衡生产,进行采购业务的统计与协调,并且能够进行供应商的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学生无法毕业立即可以从事,但在一定工作管理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今后可以选择发展的方向。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积累,可以培养自己的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力,以及价值链管理能力。

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能够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及其变化进行企业战略定位和实施战略计划,并根据对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制定新战略。

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力: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和制度,能够采用和推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预防和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价值链管理能力:能够发现企业各个环节中价值低效和高效的工作,改善企业作业管理的方式,整合企业各项资源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三、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围绕职业定位和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界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基本的管理素养和较强的管理优化职业能力,能够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组织与管理、经营计划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项目管理等业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注意突出未来职业定向与能力要求。

(二)根据特定专业能力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内容的安排上也关注全面,而忽视了对核心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毕业时产生“什么都知道,但什么又不会”的感觉。笔者建议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严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就业岗位和相关职能要求设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除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外,应从生产组织、计划管理、物流采购、质量控制、战略规划以及价值链分析等能力要求来配备相应的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程则围绕各项业务能力展开,与理论课程相呼应,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论实践课程群。

内容和课时分配上应向实践教学倾斜,坚持理论够用、侧重实践的原则。另外,注意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区别,突出业务能力的培养,兼顾发展能力。

(三)以实际应用配套特色实践教学

基于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并且围绕职业能力重构的实践教学体系,剔除之前相对务虚、内容不明确的实践环节,增加对职业能力关联性强、贡献度大的实践课程。在所有的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依据,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

首先,打破传统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附属环节的形式,以培养相应职业能力为目标,系统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按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结合开设的理论课程,在大二到大四每个学期各设计一门实践教学课,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其次,实践课程的开设依托企业管理软件,通过各种管理软件平台,帮助学生模拟训练,使他们在模拟中体会并学习企业运营管理知识,提前了解企业运营环节,熟悉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训练。做到不去企业就可以熟悉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并且熟练操作软件,培养企业管理软件操作能力。

最后,通过职场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开展职场训练教学,如学校设立职场训练室,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严格制定上下班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课程中引入项目课题,通过日常工作来熟悉职场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培养在团队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职场训练课中,要求学生以“组建一个公司”或者“完成一个工程”为项目主题,从总体的规划设计、环境调研、分析、项目定位、组织等方面让学生提出方案,分工完成,最后用多媒体展示。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整门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如何定位该专业的特色,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定位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以适应岗位职能为培养目标,从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并从培养目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建议。

参考文献:

[1] 卢安文,胡明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

[2] 王小青.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7).

篇10

一、钴井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总体状况

目前,胜利油田钻井行业的用工较为复杂,钻井公司用工构成大致可分为正式工、子女劳务派遣工、内聘工、集体工、企业员工(改制企业输出到主业)、临时工、协议解除合同人员(以下简称协解)、未改制人员(未参加改制的人员)、内部退养人员等,用工来源表现为多渠道。本文数据均以渤海钻井一公司为例。渤海钻井一公司现有员工愈千人,其中一线员工占62%人,女工丨1.5%人。用工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钻井一公司用工现状

通过与国外(美国HWD公司)、国内(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外部市场(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胜利油田内部(钻井三、四、五公司)、渤海内部(钻井二公司)等钻井公司从一二三线人员、钻井队用工两方面进行对比,认真分析,寻找差距,努力寻求改进的措施,进而推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 一线、机关后勤用工对比

(2)钻井队用工对比

通过调查,国内外钻井公司的钻井队在用工上存在差异,其人员配备情况如表2所示:

综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钻井一公司的用工情况在胜利油田内部(钻井二、三、四、五公司)属于中游偏上,但对比国际、国内及外部市场的钻井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则还有明显不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员配置合理、队伍结构优化、部门精简、分工明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而美国HWD公司井队人员配备与胜利油田井队人员结构不同,差别较大。美国钻井队人员较少是通过相关服务的专业化来实现的,实行四班两倒制,每个队人员18~20人,而目前胜利油田钻井队实行三班两倒或三班三倒制,每个队人员是国外的2倍还多。大庆的钻探公司,一线早已实行四班两倒,一线工人相对轻松,后勤单位虽说庞大,但是正在进行改革,实行自主营业,发展第三产业,有应当学习和借鉴之处。

二、钴井行业人力资源符现存作的M题

1.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目前胜利油田钻井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做不到把人力当作资源来进行管理,而仅仅考虑压缩或者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对当前及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等缺乏科学合理的预测,可归结为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这将导致钻井行业在面临内外环境变化时,不能确保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得到符合要求的足够数量的钻井人才,进而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撑121。

2. 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大大提升员工的工作业绩,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方式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以往钻井行业对于员工的激励往往偏重于精神鼓励,给予员工“劳动模范”、“文明建设先进员工”等荣誉,而少有物质奖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钻井行业又逐渐偏重于物质奖励,主要体现在奖金、福利(少量)等方面,不够重视精神鼓励。这两种做法都失之偏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知道,当员工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后,会更在意个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目前,虽然胜利油田钻井行业有考虑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结合,但现行的激励机制仍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失现象。第一,钻井行业一、二线薪酬差距没有拉开,体现不出一线员工是利益的创造者和重要贡献者;第二,人才成长通道方面的政策不健全、不统一,如钻井一线的劳务派遣工按照规定只能晋升到司钻岗位,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在员工的工作及生活环境的改善方面投入不显著;第四,在钻井员工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快速的反馈渠道|21。

3. 工学矛盾突出

目前,钻井行业工学矛盾突出已成为钻井行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一线井队由于实行“三班两倒”工作制,组织培训难度较大,呈现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这无疑是制约一线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原因。由于体制和行业特点等原因,整个钻井行业比较倾向取证培训,以渤海钻井总公司为例,现有各类证件13种,其中包括:HSE证、H2S证、井控证、司钻操作证、安全管理资格证、叉车证、航吊证等,目前要求做到培训持证率100%,做到持证上岗。

钻井行业的员工取证压力较大,尤其是一些一线员工。对钻井行业不同岗位需要持有的证件进行了统计,详情如表3所示。

钻井行业所持的各种证件均有有效期,经历一定年限必须进行复审或者换证,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相应的培训取证。在面临紧张的生产经营任务时,无疑会占用员工休息时间或者损失了进行其他技能的培训机会。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胜利油田钻井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实现战略目标,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激励等问题,并根据当前及未来对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等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以确保钻井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得到足够数量、符合要求的人才,进而保障人力资源需求。

钻井行业要不断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首先要对当前及以后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包括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等方面的预测,这是将人力资源规划做好的基础。其次,钻井行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既要考虑到总体规划,也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具体计划。一个完整的钻井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时间段、计划达到的目标、情景分析、具体内容、制定者、制定时间等关键要素。从内容上看,钻井行业编写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涵盖晋升、补充规划、培养开发、配备、薪酬、员工职业生涯等规划相关内容。

2. 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制度

胜利油田钻井行业的激励机制就是应该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正是钻井行业获得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钻井行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并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实行差额奖励,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3. 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利于提高钻井行业的员工素质,是增加钻井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是增强钻井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回报的一种投资。同时,员工培训又能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由于胜利油田钻井行业固有的特点,加之工学矛盾突出,这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公司只有实实在在地转变观念,将培训服务深人基层、深人一线,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率,才能把培训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企业和员工“双赢”。可以采取以下手段不断完善培训机制。

(1)建立全员学分制

全员学分制意在加强胜利油田钻井行业的全员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培训形式、程序及量化考核,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纳人学分制考核的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有:外委培训、自主办班、取证培训、全员考试、技能竞赛、学历教育。学分制考核对员工教育培训情况实行一年一评的考核办法,学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岗位晋升、岗位年度考核等挂钩。

(2) 送培下基层

针对胜利油田钻井行业的特点,结合钻井“三班两倒”的工作制实际,有必要按照员工的培训需求,同培训机构进行协调,将培训服务深人基层、深人一线,进行岗位传帮带,不但要传授理论实践知识,还要传授工作作风。送培下基层有助于提高员工学技能、练本领的积极性,为员工赢得出去培训所耽误的时间,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有助于营造练技能、搞创新、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3) 完善标准化示范模式

近年来,钻井行业中每年均组建标准化示范班组。标准化操作示范班组以钻井生产现场为课堂,以巡回演示为手段,以教学基地为平台,严格推行标准化的操作,细心传授业务技能,指导各岗位纠正在协同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站位错误、动作变形、配合不当等现场操作的问题,使岗位员工在实战环境中接受标准化操作培训,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纠正习惯性违章,杜绝盲从性违章和无知性违章,确保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到实处[4]。提倡在整个钻井行业仍要继续推进并完善标准化班组的示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