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4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界对幼儿品格的形成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幼儿不仅可以从书本中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得多元化的信息,这些信息相当繁杂,其中难免夹杂着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不良因素,影响幼儿品格的形成。此外,许多父母忙于事业,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造成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出现孩子对长辈不尊重、做事缺乏耐心等现象。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教师对幼儿良好品格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拿出十二分的爱心、耐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全面培养幼儿的品格,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

一、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品格教育氛围

日常生活中多样的品格教育因素,为幼儿形成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习惯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为了有效开展幼儿品格教育活动,教师要以幼儿园作为品格教育的主要场所,将幼儿品格教育内容纳入幼儿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育道具、教学方式,如画册、游戏情境表演等,将品格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活动中。教师在清晨接待幼儿时可以为幼儿身披绶带,教育幼儿要向来往的小朋友和家长、教师以及领导敬礼、问好,帮助幼儿学会讲文明、懂礼貌。放学时,幼儿要排好队,有秩序地离开幼儿园。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多为幼儿讲解爱国、礼仪等知识,将品格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另外,在开展品格教育中,教师要不断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从小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插花、茶道等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内容的艺术美,让幼儿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各个班级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推荐“品格之星”的评选活动,鼓励每一位幼儿争取在活动中获得“星级宝宝”的称号,使幼儿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学会感恩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喜怒哀惧的心理过程,幼儿情感教育是教师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情感品质,促使幼儿对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促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教师在幼儿园中开展品格教育,就是要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边的人和物怀有感恩之心,让幼儿学会关爱和珍惜他人。教师可结合我国传统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每年“三八”妇女节,可以教育幼儿回家后帮助妈妈洗菜、洗碗等;每年教师节,引导幼儿向教师表达节日问候;每年国庆节,可以组织幼儿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开展各种爱国教育活动,激励幼儿心中要有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积极参加募捐活动,让幼儿了解贫苦地区小朋友的生活状况,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学会从小关心身边的人。同样,教师还可以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将品格教育活动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如让幼儿为家长们或社会人士进行汇报表演,由此展示幼儿品格教育的成果与成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格教育。

三、家园合作,发挥品格教育的榜样作用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幼儿品格教育中,教师需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幼儿园要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组织幼儿教师参与品格教育的相关培训活动,听取品格教育专家关于品格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性知识的讲解,明确幼儿教育中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渐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品格教育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之中。另外,幼儿园可以组织有关品格教育的评比,促进教师有效开展品格教育活动。为了尽快实现家园共育,幼儿园还可以聘请其他幼儿园的专家和讲师,为本幼儿园的家长开展品格教育相关专题,帮助幼儿家长加深对品格教育的认识,促使幼儿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幼儿品格教育,如见到老师要问好、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保护幼儿园的环境、不乱扔东西等。教师与幼儿家长共同实施品格教育后,可以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品格教育环境与氛围,为幼儿品格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2

【关键词】:幼儿道德启蒙初探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实施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

2、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全家的宠儿和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样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有艰苦成才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二、关于幼儿道德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的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3、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玲玲的草帽》中玲玲不小心草帽被风刮跑了,很多小朋友帮玲玲捡草帽,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还有《好心的小鱼》等故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4、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

李岚清同志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人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道德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05-01

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幼儿阶段教育的影响,学校能否针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针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途径。在幼儿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道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清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总结出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儿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普及,很多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了一定的道德教育,努力为幼儿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幼儿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幼儿搭建学习道德教育知识的平台,在教学活动中给他们实践道德的机会。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在努力朝着全面开展道德教育的目标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对幼儿道德教育认识不全面、不深入,导致幼儿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不同方面。例如一些教师开展道德教育仍然采用C械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道德教育知识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也没有为幼儿学习道德知识创建良好的氛围,导致道德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目前幼儿教师的入行门槛逐渐降低,一些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难以保证。这些问题都对幼儿道德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而社会对幼儿道德教育越来越关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不断总结适合幼儿的道德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道德熏陶,形成健全的道德品格。

二、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幼儿教师必须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理解,采取恰当的方法针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1)幼儿道德教育促进个体发展。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观念、性格特点形成的起始时期,道德是促进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时期的道德教育对幼儿个体发展有关键影响,不论是学校的道德教育还是家庭的道德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都有关键作用。

(2)幼儿道德教育能够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品格。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因此产生了很多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修养都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是目前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一个群体。因此从幼儿时期开展道德教育,能够切实培养他们的道德是非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应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幼儿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幼儿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幼儿相互沟通交流,让幼儿掌握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此外,幼儿父母和教师都能起到榜样作用,在家中父母也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道德体验氛围,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并不断发展。

三、幼儿道德教育的实施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将生活实践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针对幼儿喜欢的事物恰当地进行道德教育渗透,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热爱同学、尊重教师和父母的优良品德。教师的教学活动、家庭的日常生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道德教育效果。

(二)通过各种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听故事、看图书,教师可以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开展道德教育,让幼儿阅读并分析书中人物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例如在《玲玲的草帽》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帽子不小心被风刮走,她的小伙伴们都帮她捡草帽,这是助人为乐的典型例子。幼儿们通过阅读和听故事,建立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开展道德教育是直接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联系

幼儿园和家庭要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全面的道德教育,幼儿园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进行家访等,组织幼儿进行社会活动,如为社区的老人们表演歌唱节目等,帮助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综上,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幼儿教师要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理解,采取恰当的方式渗透道德教育,和幼儿家长共同开展幼儿道德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幼儿的道德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教育 社会化 情感 思想道德

每个人从出生他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如果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他的善良本性也许就会丧失。所以说,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培养我们幼儿良好的品质,爱国情感,不仅能让孩子的自身素质提高,对孩子的未来工作以及生活都是有着很好的作用。大方面讲,更能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起着巨大的点击作用。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孩子虽小,但他们是具有可塑性的,在孩子0至6岁这一关键期,孩子是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家园共育成为我们教师与家长的不老话题,就要做到双方一致坚持不懈的教育方法。

一、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溶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幼儿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生活中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事物,孩子的一切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玉,需要教育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不失时机且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幼儿从呱呱坠地起自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手段,孩子通过生活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因此,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模仿反面的、丑恶的行为,容易误入歧途。其实从更广的的程度上讲,家长更是最基层的教育者。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加强学习,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和老师要共同担负起这一职责。

2、重视孩子良好品格行为的培养

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一位幼儿表现很好,老师奖励了他一个小礼物,可在后来的活动中这位幼儿表现得不好了,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又哭又闹。这个事例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孩子就是别人有什么我就要什么,老师让他分东西时,先选一个最大、最好的留给自己而把小的分给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至,另一方面是孩子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家庭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懂得分享和付出,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幼儿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摔倒了没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没人主动去拣起来等现象。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养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

二、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幼儿帮助别的幼儿穿衣服、系鞋带,游戏时把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机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倾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会使孩子终身难忘,受益匪浅。

2、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搞好幼儿德育教育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我意识;健全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2-0083-01

幼儿教育是形成自我意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终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也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对于人格发展极端重要,在这些经验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人长期的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基本特征。这与中国的俗语“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所揭示的道理是一样的。英国学者通过对1000名3―6岁儿童长达20年跟踪调查研究表明,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因此,幼儿教育时期健全性格的培养,关系到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一、现状问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已历经三十年,中国家庭结果基本形成“421”模式。而孩子作为家庭中的“1”,被称为“小太阳”、“小皇帝”自然成了家庭的中心,两代人的宠爱集中到孩子的身上;加之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缺乏出其社会化的生活经验。造成大部分幼儿形成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心灵封闭、意志脆弱、自我管理能力差等问题。以及现在90后年轻人暴露的诟病的各种问题,都充分证明了克服这些现实问题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些不良性格不仅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更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

在幼儿教育层面,家长为了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和不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为了招生,两者共同凑成步入“重传授知识,轻人格培养”的误区,造成了幼儿教育变成了小学教育的根本性错误现状。更有甚者,为了争夺生源、提高收费标准,办起了幼儿双语、奥数、拉丁舞蹈等所谓的特色、实验幼儿园。这种拔苗助长的幼儿教育,使幼儿园变成了小学,使孩子们背负了不该有的、超出承受能力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失去了在幼儿园应有的快乐,更失去了幼儿园所承担的幼儿人格培养的重要教育职能。

二、目标与途径

幼儿教育的目标,初步实现孩子的社会化、认知能力、浅显是非观念、自我意识,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培养建健全性格的基础。健康的心里包括以下几方面。1、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喜欢集体(上幼儿园),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初步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男孩初步具有男性的坚强、勇敢、女孩初步具有女性的细心、温柔的人格特质;4、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5、喜欢参加各项活动,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6、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形成对自己的行为初步负责的意识和态度。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积极乐观、自信自强、团结互助、坚强自立”等优秀品格。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就必须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加以利用、引导。

三、教育和实践

幼儿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好动不易静是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的现实基础。因此,在对其进行健全性格培养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重实轻虚,快乐体验”的基本原则,避免教育理论实践化、抽象化、说教化,重视“有声、有形、有色、参与”的教育方式,通过动画片、玩具、图片、游戏等为教育载体,易于孩子接受和体验。从而达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1、树立“快乐教育”的理念首先,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学目标要求,把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打基础阶段,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健全性格、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基本认知能力。而不能片面的进行小学化教育,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教育,与幼儿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断奶期”,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面临第一次大的改变,是进行系统地社会化起步阶段,很难适应和融入。教师要把班级建成孩子们的快乐成长的乐园,首先让孩子们高兴的上幼儿园,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基础和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成功的开始”,只要孩子们从内心热爱幼儿园,才能快速适应集体生活,克服自我中心和融入团体,乐于接受各种教学活动,也为今后的学校学习、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健全性格的几点教学实践。教育的本质是“传道解惑,教书育人”。把培养孩子健全性格和优秀品质作为重点教育目标之一,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幼儿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灵宛如一张白纸,除了孩子的家长,幼儿园教师是第一个在这张白纸上作画的人,所以,必须每一笔都要写正确,是无法进行涂改的。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孩子容易接受方式,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篇6

一、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儿童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事来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优劣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影响人一生的命运,而在幼儿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据心理学家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接受能力及模仿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品格的最佳时期,幼儿从小接受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教育,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明、礼仪、美德的丢弃。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滋生了一些不良习气,不讲文明、不懂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不懂得尊老爱幼,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因此,广泛开展和推进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因此,加强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的途径

1.细化礼仪教育内容,将其渗透至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一日活动给文明礼仪行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包含着很多进行礼仪文明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对幼儿的礼仪、品德教育渗透至一日活动中。如在入园、进餐、入厕、午睡以及户外游戏活动等,教师可以给每个环节行为制订各项规则,并将礼仪教育内容细化到各个环节中,确定礼仪目标及指导策略。要求幼儿衣着整洁得体,要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要与父母说再见。进餐时要保持桌面干净、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主动收拾餐具,要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一日活动为幼儿的礼仪行为培养提供了很多契机,帮助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经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2.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及竞赛活动,强化礼仪行为。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在实践中才能慢慢养成,只有让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深化对礼仪行为的认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每周有计划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丰富文明礼仪教育教学模式,如开展“我与文明手拉手”“幼儿交往礼仪”“幼儿生活礼仪”“我爱我家”“我爱老师”“我爱同伴”等主题活动,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的思想意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在愉快的氛围中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逐渐规范化,如可以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在“九九重阳节”探望孤寡老人,不仅使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关爱长辈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文明礼仪竞赛活动,重视榜样效应,如开展“文明小卫士”评比活动,使爱模仿的幼儿有榜样可以学,在模仿中逐渐规范自身的行为规范,提高道德品质。

篇7

关键词:幼儿园 隐性 课程

隐性课程是针对幼儿园正规课程——显性课程而言的,隐性课程是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在教育实践中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影响的因素。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隐性课程在教学中往往比正规课程重要,由于隐性课程的特征和幼儿学习发展的特征吻合,所以隐性课程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促进幼儿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隐性课程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在这里接受的教育犹如在一张洁白的纸上着色,第一笔有时一辈子也不会褪色。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老人:“您是从哪里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的?”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是幼儿园老师教他:不打人、不骂人、不拿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事自己做。由此可见,人最初接受的正面引导至关重要,它为诚实、善良的人的品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幼儿学习与记忆多以无意记忆为主,模仿性强,所以隐性课程是影响幼儿情感和意志的重要因素。

二、隐性课程的宽泛性

(一)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的

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不易察觉性和多样性等许多特征,但哪些教育内容应被界定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具有不可确定性,因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时是相辅相成、互相转化的,在我组织的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中,一只黄蜂飞入幼儿队伍,顿时引起一阵慌乱,我急忙走过去将黄蜂踩死,却发现全班幼儿用责备的眼光看我,仔细询问后幼儿告诉我:老师踩死了蜜蜂,我的行为违背了我要小朋友信守的诺言:“保护益虫”,我听了灵机一动,决定将这个突然而至的隐性教育机会转化为显性教育活动,我告诉幼儿,刚才踩死的是一只害虫——黄蜂,黄蜂和蜜蜂的区别是我下一节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内容,我会下载两种峰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以区别两种蜂。幼儿对他们在无意中感兴趣的事竟成了老师的主讲内容特别有兴趣,这件事既鼓励了幼儿保护益虫的良好心愿,又使幼儿懂得了说到就要做到这个既普通又朴素的做人道理。

(二)隐性课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隐性课程存在于各种教育和非教育活动中,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在一次手工活动中,幼儿要做十个手指偶,活动已接近尾声,细心的朱鹮剪好了十个动物图形,只待黏好指套,往手指上一套,就能玩了,这时接孩子的时间到了,家长们站了一地,几个家长在咨询孩子的事,还有一位新入园幼儿家长因找不到孩子的衣物有点急躁,我吩咐朱鹮,帮新幼儿家长指出放衣物的柜子,朱鹮一边答应一边不放心地看着他的小图形,我急忙应承为他看管,他才跑去帮忙,可等我回答完家长的问题,发现朱鹮在瞪着我,样子很生气,我问他怎么了,他质问我:“你不是给我看着吗?”顺着他的手指我看到了他的手指偶,点数后发现少了小猪,我赶快在纸屑中找,最后在废纸袋里找到了,我如释重负还给他,并真诚地告诉他:“对不起”,这是对孩子充满自信的维权行为的肯定,让孩子知道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幼儿对“互相尊重、平等、温暖、可亲、关心爱护”等概念的理解,也是幼儿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对人对事态度的隐性课程。

三、隐性课程的可操作性

俗话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幼儿教师尤其如此,和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几乎全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这些活动并不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另外隐性课程的内容宽泛,给操作带来难度,但基于幼儿园教育特殊性,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设计”具有良好教育效能的隐性课程。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现代教育理念培养的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有个性、有爱心、诚实、善良的幼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师幼之间的积极交流和平等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接触孩子的心灵,从而满足孩子心理及情感等方面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创设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教师的努力,还需要限制班级幼儿人数,这样才能使教师有精力做好这项工作。

(二)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教师形象

教师形象包括两方面: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外在形象:教师的衣着是幼儿每天评议的话题,教师的形象也是一种特殊的隐性课程。内在涵养:教师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还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终身学习是教师不断进步的唯一途径,科学的教育观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影响幼儿,做幼儿合格的模仿对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幼儿教学;培养;自信;自主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人们对儿童的自信和自主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幼儿的教育,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主等良好的人格素养。蒙台梭利说过,“我们都知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时期。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成长过程中对他们自信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自主能力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一、自信、自主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民族中屹立不倒,离不开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而幼儿的教育是一个人良好教育的开端。为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就应该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幼儿优秀品质与健康品格的培养。而儿童的自信和自主能力是幼儿能够良好学习发展的地基,是一国的发展动力,所以自信、自主能力对幼儿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自主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才能将别人传授于我们的知识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一味地牵引着幼儿去学习只能使他学习一段时间,而教会幼儿自主地去思考、去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俗语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使幼儿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才能在往后的生活中自发地去学习,去充盈自己。因此,自主学习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2.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能使人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有了信心才能遇事处变不惊,以最冷静的头脑去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幼儿正处于培养自信心和塑造良好品质的关键阶段,自信的树立与否与人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幼儿,发现每个幼儿身上不同的闪光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信的人往往能把握住更多成功的机会,走向成功,所以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我们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自信和自主能力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良好品质

自信和自主能力是伴随人一生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还具有完全的可塑性,所以从小对他们进行自信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往往更独立、更自主,在日常生活中会更有主见,会使他们更容易成功,所以说自信和自主能力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良好品质。

二、幼儿自信、自主能力的培养

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自主能力

良好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形成优良的品格。作为一名优秀的幼教,应该学会通过丰富并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幼儿自信、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而言,一味的说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在教学生活中要寓教于学。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首先教师自身就该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这种方式通常使儿童更能接受。

(1)联系生活实际,为自信自主能力的培养提供空间

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幼儿大都具有好奇心,这种心理会促使他们去学习、研究。其实学习与生活是相通的,幼儿是一群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我们应该培养幼儿生活上的自立性,进而促进他们形成自主的优良品格。一个人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件事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使幼儿变得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从而又促进了幼儿自信的形成。

(2)建探索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能敏感地捕捉到学生的所需并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他们感兴趣的点,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教学活动。

(3)实践出真知

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投其所好,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会人生的道理,塑造优良的品格。

2.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自主能力

(1)设计以游戏为主的基本活动方式

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手指游戏就是其中一种适合小幼儿的游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手指机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而且能结合游戏进行语言、数字、音乐和道德等教育。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像餐前饭后和课间休息时间等空闲片段,我们可以对此进行有效利用,自发地组织儿童一起玩手指游戏。而且手指游戏不需要特别的道具准备,随时随地都能玩,也不会因为游戏玩具的不同造成幼儿的攀比心理。它是一款极易上手的小游戏,因此成为幼儿教育的游戏首选。例如:“爸爸瞧,妈妈看”“五门开开全进来”等游戏既能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加深幼儿对手指的认识,又能通过游戏的一些互动增进儿童同小伙伴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2)满足幼儿充分想象、自主创新的需要

小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秀的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引导,并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我们可以增加可塑性较高的课程或教学道具,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比如,我们可以多增加美术课,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去将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脑洞大开,画出他们脑海中的世界;还可以给他们一些橡皮泥等可塑性高的道具,让他们发挥想象创新意识,做出最有个性的作品。这样在培养他们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美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给予幼儿及时并恰当的指导,创造表达自我的条件

小幼儿的心思都是极单纯却又很敏感的,他们可能会穿一件新衣服,换一个新颖的发型,兴奋地和你聊天。作为老师要敏锐地察觉到小幼儿渴望表扬的细腻心思并及时而准确地给予幼儿鼓励。我们应当给幼儿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我们更应当给予关注和教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幼儿负责一些诸如帮助其他小幼儿的简单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又能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三、幼儿自信和自主能力培养的体会

在我们组织活动结束后或一天的课程完毕,我们应对幼儿的表现予以鼓励性的综合评价,以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并且激励他们,比如,做得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说相信你明天一定会做得更好。并且鼓励幼儿互相评价,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能使他们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且从小教导他们悉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总而言之,自信自主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所必备的健康品格,是人生的基石。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一定要注重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塑造,给幼儿充分发挥自我的机会,并让幼儿学会生活上的自理和学习上的自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夯实地基。

参考文献:

[1]钱益萍.为幼儿撑起一片彩色的天空:浅议日常生活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才智,2012(11):110.

[2]裴金玲.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9(7).

篇9

【关键词】幼儿;道德;教育

【Abstract】Early childhood is a person'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formation of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children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should stimulate young children's love of the motherland:foster children in their daily lives the life of moral values:use of literary works, with their homes, giving children every possible way concern.

【Key words】Child care;and moral;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10【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0)12-0056-02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贝多芬曾告诫后人: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比给他丰富的物质、房子、轿车和充足的金钱都好……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由此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还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些都说明幼儿时期品德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到首位。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幼儿园品德教育的核心是爱,给孩子足够的爱,给孩子全方位的爱,不在于具体教给他们什么,而在于用人性的光辉描绘幼儿性灵的底色。这样,将来不论每个幼儿成长大小,具体技术水平高低,但至少他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因为在一个爱的环境中,幼儿学会爱。在一个争吵和敌对的环境中,幼儿学会破坏和对立,可以说孩子是人类的幼年,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实施德育教育,为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呢?

一、从小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还会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基础。

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来欢乐;关心、体贴、照顾生病的家人;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有着辽阔的领土,丰富的物产,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能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二、“生活德育观念”,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生活德育观念即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并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孩子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表扬鼓励,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家长应要求幼儿从小做到尊老爱幼,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话;大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等等。

培养孩子不说谎话、有错就改的好品质。教育孩子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幼儿的勤劳品质可通过两方面的劳动来培养:(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铺、玩具等。(二)是适当的家务劳动。可让孩子洗碗筷、打扫居室卫生、择菜、就近处买小物品等。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加强幼儿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爱护,同时,通过劳动使孩子明白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平时家长要教育孩子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三、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形象的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克服那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来教育幼儿。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用抽象的首先概念难以掌握,利用幼儿最喜爱的艺术形象教育孩子作用相当大。另外,父母、教师本身就是幼儿心目中的榜样,他们对待社会、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间能够和谐相处、愉快合作,就会有利于幼儿团结、友好等积极情感的培养。父母的价值观,与人交往、待人处世的态度也会对幼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事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教育;二是部分家长虽然重视教育,却不懂得幼儿教育的方法,压抑了幼儿的发展;三是有些家长既不重视教育,也不善于教育幼儿。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努力做好幼儿家长的工作,如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待家长来访等,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向幼儿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点,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五、对孩子施以爱心 ,并教会他们继续传播爱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平凡而又琐碎的,有时甚至不知道具体干了什么,但始终牢记,给孩子爱,给他们欢乐和自由。解放孩子的个性。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和温和的目光去鼓励孩子。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创造;教师对孩子的爱仅仅是开始,我们的目的是使幼儿在爱的环境中学会爱、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用教师崇高的爱去教育孩子,就可以把爱心传递下去。如果人人都从幼儿开始学会关爱他人,世界必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下,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坚持长期性,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定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仁爱,就会收获尊重、关心、宽容、同情,因此从小给孩子的心播下良好品德的种子,使他们终身受益,从而整体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时代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和第一启蒙老师在幼儿素质教育的推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观念、情感的反应,对孩子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态度不太令人乐观。因此,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长在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当前

幼教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

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组织与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实践幼儿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十分关键。通过几年来的深入调查和总结,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还有许多偏见,具体表现在:一是重智轻能。一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他们往往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幼儿的智力开发上,忽视能力的培养、品德的上升、情感的塑造,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差,自私心重,不关心他人,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二是求全责备。幼儿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对此总是片面理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将幼儿培养成全才、通才,一味求全责备。他们往往过多过滥的让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结果是导致幼儿心力不济,产生逆反心理,对本来还有兴趣的单项班的学习也产生厌倦,适得其反。三是过专偏深。幼儿素质教育强调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有些家长把个性发展理解成“个别专长”,不惜耗费巨资带孩子拜名师,求高艺,全然不顾幼儿的自身特点,拔苗助长。四是超前教育。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同龄幼儿中出类拔萃,往往实施超前教育。他们或将孩子提前送入小学,或将小学的部分内容提前向孩子灌输。综观以上几个方面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误区,我们觉得加强家长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引导很有必要。

三、积极培训,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进行,幼儿素质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幼儿园特别是幼教工作者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1.要加强培训,促进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观的转变。要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的形式,组织家长学习幼教理论,帮助他们掌握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程序。要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让他们真正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在幼儿素质教育教育中要智商、情商二商并重,性格、品格、人格三格同举,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要加强交流,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日常沟通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强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犹为重要。如传统的幼儿家庭作业是背几首儿歌、唱几首歌曲或做几道数学题,素质教育的家庭作业可以是回去洗一次手帕、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等。在交流方式上可以利用手机发短信、网上平台、家校通、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

3.加强引导,促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主动参与。幼儿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在此要发挥主导作用,但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要使家长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参与。一是要主动让出时间,关心幼儿的成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亲子活动。二是主动献计献策,多提合理化的建议,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唯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