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一、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激感,富有感染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往往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我身边的环境》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天池、南山、植物园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池水水面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池水发生了变化,池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池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池。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他们积极踊跃地举手,为保持环境卫生想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

    二、明理,导行,创造高尚精神氛围

篇2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建体,对词汇的掌控和灵活应用能力直接反映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高低。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词汇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

英语词汇的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词的意义、词性及词性转换、同义词和反义词、常用搭配及用法以及词族等。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多媒体的优势充分灵活、有趣地把词汇的内容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能较好地习得和运用这些词汇。

一视觉突显法

这种方法是在PowerPoint界面中,利用自选图形中的各种基本图形和标注等多种图形文本框把某个词汇的重点内容突显出来。而用来突显的图形文本框可加上不同的背景色加强突显效果。另外,图形文本框还应该规范使用,比如,词的重点搭配及使用统一用长方形文本框,同义词及反义词统一用椭圆形文本框等。这样,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在醒目的图形文本框作用下,学生通过视觉很快地从该词的众多信息中扑捉到其重要信息。

这种方法是利用认知心理学里的图形———背景理论,即突显理论。图形是被清晰化了的结果,也就是更醒目的,被突出显示了的部分。在认知过程中,被突显的内容和事物往往更易、更先被人们感知。因此,在课件中用带背景色的图形文本框把新词的重点内容从其它与之相关的信息中突显出来有助于加强新词的重点知识的习得。

二图片语境法

英语词汇中大部分都是多义词,同时记住一个词的多个意思相对较难。研究证明形象记忆相对高效、简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一个词的多个意思时,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一些形象、有趣的图片来说明该词的不同意思,再让学生利用该词造句把这个图片描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形象、有趣的语境,从而避免了单一而乏味的直接呈现某词的多个意思的。

比如,bug一词可表示:睁大(眼睛);突出以及打扰等意思。在讲解“睁大(眼睛)”这个意思时,可呈现一幅睁大眼睛的图片,继而让学生再用bug描述词图片。讲解“打扰”这个意思时,可呈现一幅漫画展现一个人打扰另一个正在思考的人,然后让学生能够用该词并通过想象来描述该图片。

三文化语境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讲解某个单词时,教师可借助文字和图片等多种方式在课件上为该词呈现出一个文化背景,然后让学生利用该词来翻译这段带一定文化内容的文字描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第一,在真实而形象的语言文化语境下,学生更容易习得该词的意义;第二,通过该词意思的讲解学生也了解一些文化知识;第三,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veteran的时候,可先呈现“Veterans Day(退伍军人节)”这个表达,再给出一段文字描述“退伍军人节最初确立是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斗过的美国人”,然后让学生把此句翻译成英语。

四图示法

在讲解同根词、同一语域的词时,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态图示展现出同根词的演变过程以及同一语域的多个词,从而扩大词汇量。这种方法是利用PowerPoint的自选图形、组织结构图和其他图示并加上背景色,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图示的数量以及形式等。该方法的优点是:第一,用带背景色的文本框可以达到突出词汇和醒目的作用;第二,图示可用最少的文字在课件上表达出核心内容,达到简单明了的效果;第三,在动态图示的引导下,可促使学生利用风暴法和联想法回想已学的相关词汇,进而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更牢地记住新词汇,达到扩大词汇量。

比如,在讲解hurricane时,可在课件上利用多个圆形构成的射线图示结构,在最中心的圆形文本框中填上wind,然后在围绕中心文本框周围利用射线连接多个圆形文本框,使其构成放射性,再在这些文本框中逐个呈现出breeze,typhoon,gale等已学词汇,并在最后一个文本框中引出新单词hurricane。

五视听法

该方法是选取含有新单词的听力以及视频资料等,并结合PowerPoint界面把视听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听力、视频和阅读资料中语境来推断、理解以及掌握该新词汇。教师可选取一些与该单元话题相关的听力和视频资料,另外,这些资料最好是与学生语言、听力水平相当的真实语料。该方法的优点是:第一,为学生提供形象且直观的视听途径来理解上下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词;第二,通过视听等材料,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六最小语境法

最小语境法是指把新单词融入一个常用的英语表达中,这个表达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可以是一个短语、谚语、习语等,而这些短语等就是一个语块。把单个词汇融入到一个常用的语块中,一方面,在这种很小的语境中,学生很快地掌握该词正确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不仅习得新单词也习得了这个常用的语言表达(语块),而很多语言学家认为公式化语言(包括语块)在日常表达中非常普遍,是语言的主要构建体,同时,一些研究者[1]指出:公式化语言存在心理加工优势,习得大量的公式化语言不仅可使得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更母语化且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语言在大脑中在线处理和输出的效率。

教学过程中,当讲解某个单词时,可以在课件上呈现出一个含该词短语。比如:讲解joint时,可给出一些常用表达:joint venture(外资企业),joint effort(共同努力)以及make a joint effort to do(共同努力去做…)等。另外,在一个单元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从本单元的课文以及练习题等多处选出一些常用的习惯表达,可在课件中列出该表达的英语或汉语,再让学生回忆或从本单元搜寻其对应的表达,并在文中标示出来,这样借助本单元的语境和内容讲解,学生相对更容易记住和正确使用这些表达,也扩充了词汇量。

七阅读归纳法

阅读归纳法是指教师在课件上呈现出含有新单词的若干段话或若干句话,让学生积极的根据所给语境来推断所要讲的新词意义,课件上跟随学生猜词结果用图形对话框动态地呈现出新词的意义。通过学生主动归纳出的意义更易加强其记忆和印象,另外,这也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猜词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讲解odd一词的多个意思时,课件上可呈现出1) I’m 50, and he is 50 odd, that is, he is a little older than me. 2) How odd it is that his name is the same as mine. 3) 1 is an odd number, and 2 is an even number.然后让学生根据句子意思来猜出odd的三个不同意思,这样,学生在有趣的猜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该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八课件中的练习法

练习法是英语词汇教学中较为传统的方法,包括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来加深和检验学生词汇的理解。常用的练习法有:对比选词填空、翻译、写作以及课文内容总结中的填空等。这些方法在多媒体(尤其是课件)的协助下可以得到改进,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师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对比选词填空的练习多用于同义词辨析、搭配辨析。教师可首先在课件上呈现同义词或搭配的意义与区别,再利用课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工具栏来设置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先前的理解和练习题中的上下文语境把这些同义词正确地填入对应的空格里。通过具体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同义词的异同和不同搭配等。

翻译练习应不仅仅局限于词汇讲解过程中,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相应利用该单元的核心单词、短语以及句子结构等设计一些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类似的翻译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英文和汉语提示,从该单元中找到符合意思的词、短语和句子结构把汉语部分翻译出来。利用课件自定义动画来设置让题和答案有步骤地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可锻炼学生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翻译以及篇章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达到复习单元重点知识的目的。

对于写作练习,单元复习时,教师可以从课文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词和句子结构等列在课件上,在课堂上限定时间或课后,让学生用这些词和句子结构等写或说出一段连贯话,从而达到复习和提高写作、口语能力的目的。

课文内容总结形式的填空练习是指,单元课文讲解结束之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一段总结性的内容,但这段话中的核心词(本文的重点词和短语等)被剔出并以空格的形式出现。学生的任务是根据上下文从该单元选择正确的表达填入空中。这样既复习了词汇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地组合以上方法进行词汇教学。总之,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应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和兴趣,一方面可以探索出一些新的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多媒体把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选择填空,翻译,写作等)进行改进,达到更直观和更具可操作性的目的。从而达到不仅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而且也通过词汇教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邓利蓉.愉快教学法———英语词汇教学新趋势[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秦苏芳.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技巧探析[J].中国科技翻译,2000(4).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提高 心得体会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效率问题,普遍被人们所关注。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数学教学效率?这对每一个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是: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教师备课时,要围绕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节的教学就是整个复数教学的总纲,十分重要。老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体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懂得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能推动事物发展的道理,并把这个道理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指导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当遇到矛盾时,要勇于面对矛盾,树立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以便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这样,就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对战胜矛盾的勇气。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堂课都有一个重点。老师要围绕着这个重点逐步展开教学。为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上课开始,教师便可在黑板的一角将重点内容简要地写出来,引起学生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大脑,产生兴奋,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对所学内容烙下深刻印象,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显著的特点:能有效地增大教学容量,使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40分钟中内解决;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腾出时间、精力来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课堂效率;集音、像、色于一体,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对已学内容进行回顾小结。临近下课时,教师可借用多媒体的功能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或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教师还可以制作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学的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都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来帮助演示,提高效率。

四、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教师可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不同或变化,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上新课,往往采用讲授法;上习题课,往往采用讨论法;教学立体几何,可穿插使用演示法。在教授立体几何前,可先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然后再观察它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做,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

五、适时总结与及时鼓励

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情况。讲完一个概念,就可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可将解答过程擦掉,然后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重新板演。对基础差的学生,可对他们多提问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和较多的成功机会,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培养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灵活面对课堂生成

教师备课时,都对每一堂课的进程作了充分的预设,尽管如此,但还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课堂生成。如教学“复数的概念”第二课时,课本上有这样一个结论:“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个结论,书上并没有对它进行具体证明,我在备课时也没对它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它的解答式来。我心里一怔,不知如何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因势利导,先向学生介绍比较数大小的一般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1

七、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该讲些什么例题,可对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后才能选定。不能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如何解答例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由教师完完整整地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由教师个人承包。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教学内容相对宽松,也可以提出适当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

高考数学题的新颖性、灵活性,在近几年来的命题中,显得越来越强。为适应高考要求,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克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篇4

一、 多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具体可感。在课堂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开始时,插入一首抒情的乐曲,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或一组优美的图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本,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讲授课文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字词、作者介绍、讨论的问题、相关资料、拓展延伸等,不仅增加课堂容量,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北中初中部的王琼宇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效果不错。

三、注重师生互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以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提出后,前后位互相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在探讨xxx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5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1

 

一、学好地理,首先要摆好心态,保持对地理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学习多问为什么:例如在学习洋流时,就要问: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受什么因素影响,如果洋流改变了方向,将会是什么样的?这样一步步追问,知识就联系起来,即复习了旧知识,也学习了新知识,还使知识联系了起来。做到了举一反三。

 

二、学好地理,要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时不能只图快,要建立知识框架,明确目标,发现问题不逃避,遇到难题不泄气,而是把他们分门别类的列出来,在老师讲课时,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学习。要有质疑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有独特的观点就要及时提出,及时探讨。要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使地理知识鲜活起来,利于记忆。

 

三、复习是前进的第二动力,首先要图文结合通读教材,系统复习,通过做题把的重点、易忘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同学交流复习情况,从对方那里发现自己复习的漏洞,使自己的复习更加全面。同时要有意识的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日常发生的事情或现象。例如:11月初降得一场大雪,就要与冷锋知识联系起来,想到是寒潮来袭,再想到寒潮的危害,这样多想多做多联系。就会使学得的知识牢牢记在心中,当然这需要发挥主动求知精神。

 

四、学好地理,要会用地图,地理好多知识都是用图的形式展现,要是能学会利用地图进行记忆,则会事半功倍。另外学习地理还要要灵活运用知识,多动手、动脑,要有错题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2

 

xx年x月x日我参加了xx区“青峰杯”初中地理“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第十中学和第四中学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

 

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3

 

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心得: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七年级下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经常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4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应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与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作好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初中物理学习的心得体会5

 

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慨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课程标准从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七个模块的课程要求。由于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啊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优化 数学 几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 1006-5962(2012)12(a)-0246-01

下面把本人的心得体会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演示图形运动过程。降低理论教学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许多概念化教学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更好理解,不少教师会借助于小黑板或投影仪,试图降低对概念理解难度,但借助干这些东西过于静态,不能详细讲清其演变过程,学生接受上仍会死记硬背,而借助多媒体则可让这一静止过程动起来。

例如,在讲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程中,

我先由平行线等分线段讲起,(见图1)

在复习这一定理后,我拖动鼠标,移动c

为了便于讲授,我特地使b、c之间距离(图1)

扩大2倍,(见图2)

告诉AB:BC=I:2,让学生去猜测DE:EF的值,由于过程比较明显,学生很容易回答出DE:EF=I:2,而后带领学生去证明这一定理。为了便于让学生更好理解对应线段成比例这一问题,由图2变动DF位置,使DF发生平移,运动过程让学生看到,但用虚线表示(见图3、图4、图5)

在图2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对应线段,在具体的演变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对应线段是如何得到的,对于图3、图4、图5的对应线段有了深刻印象。接下来的练习也验证了这一点。这样,在运动中化解了死记硬背或呆板教学的难度,学生很愉快的掌握了这一概念。

2 运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分离。拼接。闪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初二的学生在学习几何时一个很大障碍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当把几个基本图形叠加在一起时,他便无从入手,不知相关的等量关系在哪里,证明思路在哪里。而用多媒体进行图形的分解、拼接会使隐藏的条件明显,复杂的图形简化。

3 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一题多解思想,开发思维训练

篇7

多媒体技术介入到远程教育之后,使远程教育的内容产生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教育的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网络教学模式,是将文本、静态图像和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运用到局域网或互联网;第二种是可以通过现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电子邮件、微波、影视共享等网络手段与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在线或下载进行学习。第三种是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效果。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双向或多向同步互动交流,还可以支持教师与多名学员连续的双向沟通,以便更有效的教学与学习。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比如:电子虚拟实验、多媒体化图书馆、电子课件、精品课程等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大量充实进来,有效的丰富了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教学环境,给与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远程教育技术也会随之前进。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各个学科教育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对远程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深远而重大影响。多媒体技术对远程教学传输模式的影响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远程教育模式的发展,远程教学模式要依赖现代的网络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发展技术,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以及网络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远程教学的发展。使得现在的教育不再收时间与空间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校园教师授课的模式。使得目前的教与学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接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教师的指导与授课。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远程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远程教学只是存在声音或者文本的传输。不能够把一些更生动的模拟实验或者视频图像进行交互,使得远程教育表现为单一、简单、鼓噪。

而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与集成性。可以有效的克服传统远程教育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通信数字化的普及,使得现在通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通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会议、多媒体电子邮件、可视电话、视像会议等被提出、研究和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被应用到现在远程教育过程中,使得人机交互方式更加自然,交互界面十分友好和方便,使教与学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媒体技术,并通过输入装置如鼠标、键盘、遥控单元、触摸屏等输入响应信息,计算机对所有的响应信息再作出分析和提示。这样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师生能更准确、更清楚地表达真实意图,使交流方式更加自然亲切,易于接受。从而可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对远程教学学习方式的影响多媒体教学资源是经过多媒体化处理的文字、文本、图形、音频、活动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而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学生依赖网络对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法方式更加自由。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总结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学习不同的课程,通过互联网访问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控制与选择学习课程。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相关行为。利用多媒体的视频会议或可视电话功能,异地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不会受到传统课堂上的一些约束,更加有利交流。多媒体技术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结构变化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单一的靠嘴讲与学生靠耳朵听的模式。而是以图形并进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达与接收。

篇8

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网络资源主观能动性高等数学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由于高等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基础性,使许多大学生对它望而生畏,提不起学习兴趣,给教学增添了困难,影响了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讲授高等数学是让学生通过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的必要训练,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方法、巧妙的技巧去解决问题。那么作为大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把枯燥、乏味,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学传授给学生,一直是一个不朽的话题,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且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文字、几张图片,播放一段视频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用眼看、用耳听、动脑想、动嘴说,做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做到自然而然的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情感的升华。特别是在大学数学上,比如空间解析几何课,教师若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展示就更加直观生动,学生的注意力会大大提高,这无疑节省了时间,信息量又大,教学效率也会明显提升。

二、注重发挥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管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也不管多媒体的功能如何完善,都不能取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的教学环境中,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把握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处理好教学方式的课题。正确利用好多媒体的良好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手段,影响了讲课的正常思路和重点讲授。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而且利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必要时我们还得回归到我们的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身体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极好的作用,优美的身体语言能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总之,只有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中之一,就是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

传统的备课,有参考书、备课本、笔就足够了,而多媒体教学不仅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精神,而且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来编制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这样一来,很可能取得的效果与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成正比。针对这方面的不足,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对此做一点点弥补,而且方法简单易行。举两个例子:

问题(1):求两个底面半径相同的直交圆柱面围成的立体的体积。见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5版下册85页例4)。

问题(2):求两个底面半径相同的直交圆柱面围成的立体的表面积。同样也是《高等数学》(第5版下册116页3题)。

当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个草图,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费劲,可能讲一遍也不能完全理解。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形象逼真地画出图形,但要想画的十分逼真却非易事。如果我们在网上找一下关于这方面的图形资源,那么借助于网络图形(比较逼真,可能还有动画),教师讲解起来就会非常得心应手,而且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觉十分容易。同时,还可以额外发现,早在《九章算术》里就已经为这样的立方体起好了名字,叫“牟合方盖”,是一个有名的几何模型。这样一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对问题本身的解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开拓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获得了意外收获。类似的数学课堂教学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前面四种教学方式也不见得“包治百病”,因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课堂上不看黑板,也不听课,自己在下面看书,自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教师没有调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取某一节课的一部分重点内容让学生自己讲,而且事先并不指定姓名,现场随机抽取一名同学来讲。当然,在前一次课结束的时候,就把该项“作业”留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会把该部分内容彻底弄懂吃透,当然附带也会熟悉相近知识,结果会使讲授该部分内容的学生本人受益匪浅。二是对其余在下面听课的学生而言,由于讲课人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和自己身份、水平相当的同学讲课,他们起码会以一种好奇的心理专注的听讲。这样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可能我们教师也可能会受到启发。

2.有些数学课程会出现附带数据的案例,如多元统计,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这时尽量让学生运用相应的数学软件操作实现,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在机房指导授课,也可以学生自己在课下用电脑操作完成。如果只在课堂上解释教材上给出的输出结果,那么学生的感觉始终是在记东西,若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就会感觉轻松自如,而且又能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理论方法。

六、总结

篇9

地理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地理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研究地理教学模式对于地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地理教学实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带来的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更加活跃。但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死记硬背”现象仍然不能杜绝,学生们还是考过就忘。要实现地理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之一要改革地理教学评价制度。通过学习《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使我获取了自己进取的途径与经验。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意教学艺术,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上课时十分注重用自然亲切的教态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如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课堂上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断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在《人口与人种》这一节的“不同的人种”时,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让三个小组代表白种人、黑种人与黄种人,从人种的外部特征、有哪些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分布地区来介绍不同的人种,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勇于探究人文的意识。

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发挥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并强化学生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教学时做了以下两个方面 :

1.地理教材的内容特别贴近我们生活的实际,例如在讲《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的“聚落与环境”时,就问:你的家乡、你的学校所在地如何?在介绍矿产资源时,就让学生谈谈夹皮沟金矿的资源,松原的油田;

在介绍世界气候时也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桦甸、夹皮沟的气候、地形、水文等特点,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家乡,也激发了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之情。

2.在教学中不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发展与合作》这节时,通过展示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例如:山区面积

广大、自然灾害多发;许多地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条件恶化;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和各种产品占有量偏少;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待于进一步加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等等,使学生在产生必要危机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让学生逐步树立无限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雄心壮志。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 达到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没有达到的话,原因是什么?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 处理的是否得当? 这次课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 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 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 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的解决, 在课后要及时的回顾总结, 不断的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二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三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同时,又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劣势,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 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就以我们生活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概括了这样一句话:“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雄辩证明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让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又教给学生一种挖掘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学习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并将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城市规划》一节的教学时,如果单纯就书本讲理论,学生听起来空洞、乏味。在认真挖掘教材之后,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规划的变迁这一案例,将北京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北京工业区(特别是首钢)的搬迁、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等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事作为一个个子案例逐一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布局到“一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规划变迁的意义所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明而具体,而且,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融入了环境观、发展观,引导学生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法规分析城市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比如在《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来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和如何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对旅游活动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课前设计了8个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到八达岭长城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学生对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种种破坏旅游环境的问题、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旅游超载问题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许多学生提出了有独到之处的建议。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又适时引导,为本课设计了一个“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里就可以水到渠成将旅游三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业作为三个系统来看,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而人的调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点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这样就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旅游活动》整个单元的知识及相互关系。

又比如,在地质灾害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往往被老师们忽略或一带而过,我在讲课中却设计了一个学生小游戏,让学生模拟表演当灾害来临时如何冷静避险、科学自救,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既了解灾害发生的原理,又知道如何防灾自救,使得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更密切,学以致用。

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教材专门设计了资源专题、环境问题专题和可持续发展专题,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大力推进的良好契机,但是往往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只要我们巧妙设计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进行《陆地资源》一节的教学时,如果仅仅就课本论原理是很乏味的,我引入了许多有关中国资源国情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材料阅读、问题设置、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特别是一组身边事的数据计算,起到了很震撼的效果,学生真切的感到许多资源就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节约资源何等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由陆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国资源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想观念去分析和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同时进一步明确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正确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堂课不仅成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很好体现了日常教学中应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高中地理虽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们在头脑中始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意识,善挖掘、巧设计,许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偏重理论的讲解,而多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多做些文章。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会有许许多多的素材、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养,使德育与智育犹如盐和汤一样不可分割。

猜你感兴趣:

1.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2.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3.地理教师心得体会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激活 兴奋点

时下,很多人都在谈论语文教学的创新问题,我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员,也想就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与同道们沟通和交流。语文的创新教育,既是新课标下课程改的要求,也是实行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尤为重要。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结合实际,创设环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呢?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探讨。

一是开设阅读“自然”课,引导学生回归自然,走向青山绿水,创设语文学氛围。美国著名教育家珍妮?沃斯特的教学七大步骤之二“适当的呈现方式”提出,要使学生得到最感性的认识,其中包括了到野外考察等活动。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使学生心灵净化,精神提升,自己学会审美,提高对美的理解、鉴赏和创造。

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和诗歌,他们更注重意境美,而意境的创造来自于自然,所以,文学史上的那些著名的作家大都非常注意与自然的亲近。优秀的诗文往往就是诗人观察生活、贴近自然的杰作。唐代诗仙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崔颢在《黄鹤楼》诗中描写:“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曾动情地说:“一松一柏是好朋友,山花山鸟是好兄弟”。诗人们在和自然的对话中,感受到了自然的无限魅力,灵感进发,写下了脍炙人口,流芳百代的佳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静坐于教室之中,苦苦揣摩那字里行间的意思,怎么能真切感受出那些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又怎么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实现美育的目的呢?语文教学首先应该使学生置于一个诗的情境之中,因此,就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观察自然,领略自然美景,曲径通幽,获得感性认识,进一步领会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这样,既体会了文学艺术的美,又加强了自身和自然的关系,陶冶了情操,对学生本身素质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有很大的作用。

二是创设语文课堂的“音画时尚”,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音响情景,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直接介入文学欣赏。文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和音乐、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词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也常说诗情画意,由此可知文学和音画的结合是自古一来就有的也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引领音乐和书画进入课堂,也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美好轻松的音画情境,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时,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中央电视台“诗歌散文”栏目及网上的一些精彩画面录制下来,选一部分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受到感染,获得美感,获得在“画中游”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学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创新学习。比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根据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达到情景再现。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兴趣大增,对文学作品中写实之景与意象之美的理解也就入木三分了,这不仅达到了教学互动的目的,而且比单纯抽象的讲解收效更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语文课上,教师也可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古今中外的名曲播放,比如,学习苏轼的著名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让学生欣赏大型音乐《长江》的片段,充分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之美,进而领略词作的意境之美;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可以让学生欣赏钢琴曲《爱如潮水》,体会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美学教育,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更高层次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生活中吸取语文学习的营养。纷繁多变的社会以它的时效性,鲜活性不断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所以,语文课堂走向社会已是不容置疑的客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