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凭着对地理教育的执著追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地理学科才有生命力,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地理头脑。

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尽量利用和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地理知识挂起钩来,相互印证,构建成系统、深刻和牢固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转化成地理意识、地理眼光和地理头脑,让学生越来越觉得地理时刻都在我们身边,是鲜活的、有用的。

3.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对知识的应用,力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地理的过程。

很多时候,教师觉得自己在课上已经把相应知识点讲解清楚了,学生也觉得自己听懂了,可是做题的时候,总有些学生做不对或不会做。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指导。例如,讲美国这一章节的城市内容时,针对男同学对美国NBA篮球队的名字比较熟悉,把它应用于教学中,如休斯敦火箭队,就把休斯敦这个城市的名字记住了,还有底特律活塞队就把底特律记住了,以及洛杉矶湖人队就把洛杉矶这个城市的名字记住了。这样很容易把美国7个城市的名字都记住。

4.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4.1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标准理念和内容标准,制定目标前应当认真研读。

4.2了解学生情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已经具备的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出发。另外要考虑教学资源等外在条件。

4.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

4.4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5不能以课程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较课程目标更具体、详细。

4.6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落实教学目标,首先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

5.学生对地理课学习不太重视,认为对自己以后会考、高考没多大影响,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激发、唤醒、鼓励――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奇闻逸事,注意身边的新闻报道、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时出现的与地理有关的事件,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逐渐使他们了解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首先了解学生想要什么?课堂上,利用插图、故事、古诗、谚语等的插入,在课前5分钟介绍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讲解,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回来制作旅游手册给同学们展示,在班级设立地理角,展示各种地理奇闻逸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讲课等。在课外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等,这些辅助活动可以让学生从“要你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

初中地理教学与会考、高考的确有关系,可是,初中教学目的并不只是参加高考和会考。

参加地理高考的学生是高中选择文科的学生,如果过早地将初中和高考联系起来的话,则将给学生太重的负担,不利于理解课标理念,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地理和生活是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的重要任务。现在新闻热点很多,都是创设情境最好的话题,如由地震引出防震知识,由墨西哥湾漏油引出环境问题,由洪灾、旱灾引出巨大的损失来自于天灾和人祸,使学生增强环境意识等,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对生活有帮助。

6.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6.1教师要将课程标准细化,制定可操作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性、开放性、可达性与可测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展开教学活动,任何偏离目标的教学活动都是无效的劳动。

6.2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方式的关系。地理教学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教师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发展。利用好地理课程资源,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整合,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对教学起辅助作用。在教法选择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倡导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创新,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以目标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7.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和地理学习能力。

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需求和课堂生成调整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积累、技能形成作为学生发展要素看待,学生学习从传统接受式逐渐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起到“导、促、帮”的作用。

8.如何有效使用初中地理教材。

现在地理教材由几部分内容组成:讲述部分、阅读材料、活动及大量图,学生拿到课本后,这些都可以刺激他们的感官,给他们新鲜感。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使教材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生动,意图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阅读活动是对教材正文的补充。这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内容往往可以在此处挖掘。从这部分入手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学生的“看”、“读”、“思”、“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在互动中教师必须把握好度,不要影响正文。教师使用各类图,发掘阅读材料,有效利用活动,有效使用初中教材。

篇2

[关键词]渗透 健康

我在实践新课程的同时,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偶有收获,现撷取点滴,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两方面谈点初浅体会。

一、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为基础,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氛围,并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从而优化课堂人际关系。这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

(1)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要求教师自身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热情而愉快的情绪基础。

例如,肯德基是学生很喜欢吃的食物,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我就以肯德基为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同时把课题改为《肯德基餐厅里的学问》。这样,教师一出示课题,学生的积极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冲垮学生心理上的防线,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没有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

(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需要教师以鼓励性的话语、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完整,同桌同学补充后,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合作,老师相信你们两人都会非常出色的。”这样,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却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地参加到学习中来。但如果教师说:“你们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势必在这两位学生的心理上造成阴影,使他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同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投射的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遇上困难的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没有自信的学生以学好数学的信心。

(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还要求教师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与学生平等,是指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师权威看得过重。其次,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学生最希望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最忌讳教师有偏见,尤其是学困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复习性、基础性,或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感到其实我也能回答问题,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们,而是在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们,从而慢慢地恢复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经验是怎样获得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活动中心论”认为:“经验最为宝贵,实践最为重要,主张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他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学习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1)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习的兴趣。

(2)举办数学竞赛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篇3

【关键词】 新课改 转变教师角色 培养学习兴趣 构建和谐学习环境

新课程标标准要求高中地理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应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作为新课改具体实施者的一线地理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人现结合地理新课改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 、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驱动学生自主地学、努力地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可塑性好,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地理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周密策划每一堂地理课,添加一些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引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从“怕学”到“好学”再到“乐学”,以发挥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上“洋流”这一小节,在讲述风海流的时候,就可引入“当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做了标志的椰子壳扔入大海,后来居然在法国的比斯开湾被发现”的这一故事。并设置疑问,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在分析补偿流时,可设置疑问:“为什么在秘鲁附近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渔场?”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无穷奥妙和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又何愁他们不乐意学好地理呢?

(二)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乡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政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讲“气象灾害”一节时,我们可用近期某一气象灾害为例,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气象灾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利用这些鲜活的乡土地理,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地理。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证明,“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教师必须提高地理教学的艺术性,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比如在上“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节课时,就可通过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地形坡度、土壤性质、地表植被和降水强度等因素对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条件许可的野外去实地探究。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节,则可采用地理实践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一系列过程去发现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假如每堂地理课都能做到大胆创新,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会不断高涨。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

(一)、正确对待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而是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而言的,“教为主导”要着眼于“学为主动”,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

(二)、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篇4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滴体会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要求,请提出建议,越多越好。”从学生的建议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并将这些建议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引发了学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的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认读虽然简单,但也会受到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的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的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评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才能评鉴作品。小学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做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学生的文斗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专心、自觉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求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心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以和作者产生共鸣。

篇5

【关键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学生观 终身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92-01

在暑假研修中看了地理教育专家讲座相关的的视频后,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从事地理教学十几年,使用过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必学的内容,更没有详细的知识点,更加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就给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课程标准在认识区域部分规定,认识国家,提出“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显然,这里没有要求我们必须讲某个国家,必须掌握某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等等。而是要求我们教给学生分析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将来学生走向社会,他会自己独立分析某一个国家的基本自然环境特征就可以。

课程内容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它给学生呈现的是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课程已经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举个例子,比如南北方区域差异的比较,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比较南北方的差异,不但找出是什么,还要找出为什么?进一步找出怎么办?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是真正的“生活经验”和自己“亲历的情境”。只有这样,课程才真正能够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

新课程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克服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偏”的弊病。以日本为例,过去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特征,得出结论。而现在通过让学生阅读日本地图,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思考自然条件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日本的居民生活?日本为什么是个资源小国,经济大国?将当地能买到的日本商品列一个清单,再与日本主要进口商品进行比较,说一说日本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学生真正感到地理与我们的生产密切相关。

新课标强调了地理课的课程性质。地理课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这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既突出知识的传授,又要突出地理的学科性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地理教学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初中地理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初中地理教学的都是围绕着八年级地理毕业会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会考能够考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初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

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原有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研究者、开发者,在民主教学氛围中,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摆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篇6

关键词:绘制;示意图;有效

地理学科教学很大程度上依靠地图来完成,地图是载体,知识点通过地图来传达原理和常识。地理教材大量应用地理图片,包括卫星图片、现实摄影图片、简易示意图等等。其中简易示意图是用简单的数据、符号和线条表现复杂的地理事物的一种教学图形,具有内容简明扼要,直观表达教学重点的特点。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考试大纲关于技能与能力考核目标,具体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和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文字和绘制的图表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本人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绘制简易示意图,从中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魅力和有效性,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课为例,加以阐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气温年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计算气温年较差,可以利用课本第54页的活动环节“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提供的表3.2“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PPT幻灯片形式一步步演示绘制方法,让学生跟着引导步骤绘制。在整个绘制过程中,学生可以懂得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是根据表格气温资料确定取值范围的,懂得气温曲线图上12个点的定位是怎么确定的。在今后的气温曲线图判读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每个月对应的气温数值,以及计算出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一、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过程

1.数据:表3.2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

2.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5℃~25℃,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二、绘制简易示意图的优点

1.学生容易完成,产生学习动力。绘制简易示意图需要的工具、数据、符号和线条都是比较简单的,在本案例中,气温单位℃,这个符号表示摄氏度。一年有12个月,所以,横坐标平均分成12段。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容易学会,只要认真按照教师的示范方法,跟着引导一步步做,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而且学生每完成一份简易示意图,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会有更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想法和动力。

2.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在一步步的绘制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绘制目标上,目光、动作和思维不会随意转移,专注力可以得到提高。因为学生明白一旦其中有一个环节出错,势必会影响整个气温曲线图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看似很不标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步步的绘制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绘制,每一笔每一画都需要自己努力,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参与动手完成作品,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方法、讲原理,忽略了实际操作。

篇7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要点

1.遵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对案例的选编要对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教学案例本身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因此,我们对案例的运用,其本质就是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性解读,是对课程标准要求加之知识理论的诠释。因此在课堂案例探究中,就需要对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构筑起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概念与理性认识。除了教材上已有的案例,我们在对这些案例进行替换或者改造时,只要遵从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原理的掌握,都是可以的。

2.案例必须具备鲜明特征和突出典型

所谓“案例”必须从案例本身来说,其信息点明确、针对性强,才能实现对学生活动和思考的引导,才能体现案例的价值所在。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如果我们选取的案例蕴含了较多的无关主题的信息,无疑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还致使学生对所需要探求的知识点认识模糊,这既不是教学上的创新,也无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案例素材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体会来看,地理课程教学案例应该有激发兴趣的元素。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领悟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案例选材必须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从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乡土地理、热点内容的兴趣度较高。当然来源广泛仅仅指素材,在应用案例材料中,还需要对内容加以提炼,结合课程教学特点来进行设计。

二、高中地理课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创新思考

1.以学生为主体,定位教师角色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推行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要求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向导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知识。

2.遵循教学普遍规律,创新教学环节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完整和教学环节的衔接,使得案例在应用于预习引导、要点理解、实践调查等环节时具有较好的衔接性与连贯性。案例教学是课本知识的一种嫁接,尽管与书本的条条框框理论表达不一,但其知识点实质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案例不断变化,仍然需要紧紧围绕课程知识要点进行创新,遵循教学规律,不能偏离教学的方向。

3.创新教学管理,选择优质生活化案例

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目前我们基本上是以教学组为单位来研究教学相关课题。因此,可以从教学团队层面来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具体对案例教学来说,教学组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搜集生活案例,定期开展讨论,选取优质的生活案例,确保授课的质量。同时通过协作,建立案例数据库,并能不断更新。

4.留意生活勤记录,经常反思常创新

生活中的案例很多,教师要始终保持专业的敏感性,随时记录热点事件,例如舟曲泥石流、民勤沙尘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等等。这些热点事件的相关资料要分门别类地保存,常年积累就会形成庞大的案例数据库。热点事件时时发生,案例也要不断地更新以保持新鲜性。对案例的设计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反馈、课堂组织、作业设计等,要经常思考,寻找最佳的方案。

篇8

评估结束了,但评估专家们提出的建议一直在指引着我们的工作方向。作为祈福高中的一名教师,时刻预备着为祈福的辉煌繁荣添光加彩,祈福兴则我们事业旺。为此,特制订个人今后几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目标: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转变观念、坚定信念,把思想进步放在所有进步的第一位。

2、班主任工作和地理教学上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力争在五年内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力争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开拓型教师,力争从年轻教师中脱颖而出,工作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培养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3、争取在未来十年内逐步把自己打造成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气力、中坚气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教师。

4、适应社会形势,加强与他人、社会的沟通,不让自己所有观念被教育教学所束缚,做一个有特色、有学识、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人格健全、布满生活情趣的人民教师。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多实践,多反思。

2、服从学校治理和各项安排,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由不知到知、由做得到到做得好。

3、参与合作,积极汲取别人的经验,反思教训,虚心学习,为我所用。

4、培养自己大局意识,从高处、从长远看题目,学会对自己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不计较一时得失。

5、吃得了苦,受得了气,挨得住批,培养包括交际能力在内的方方面面能力。

6、每年申请和组织部分学生参加野外实践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响应教学改革。

7、坚持每年参加无偿献血,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爱心教育,以身作则。

篇9

多媒体教学结构的转变,影响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促使了初中地理教学结构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将直接影响互动教学模式。首先,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结构发生转变,互联网提供了师生互动的全新模式,人机互动的结构下课堂常规教学结构发生转变,课堂需要利用计算机教室,开展“自主学习,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生生互动知识内化,师生网络互动个人总结,网络集体展示”的基本教学结构。在这个结构过程中应该发现,互动教学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模式;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内化知识,形成地理规律的全面运用能力培养,而师生网络互动能够实现更好地沟通;最后的个人总结能够锻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的能力,并将自己的总结内容展示在互联网之中。在这个全新的地理学习结构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人机互动带来了相当于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它就课堂内容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实时的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整合方案及措施

(一)多媒体资源利用

将多媒体技术和资源用到课堂之中,能够更好地组织多媒体教学模式,推行人本化教学。首先,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制作成功的教学课件。一般采用PowerPoint进行课件制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例如地图学习就必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图内容,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分析地图的方式方法,明确地理知识体系。其次,要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形象化教学。例如地理抽象知识内容可以动画处理,然后出示字幕,供学生思考。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整合知识体系,开展模拟教学。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地理必修教材第一至五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整合这单元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1)人类活动、区位因素的分析。(2)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然后利用多媒体创设动画内容,公布本市区(或县区)的地图,然后设置个模拟的动画人物,介绍这个人物的基本信息情况,然后提出模拟问题“如何购置一套满意合适的商品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结合所学的地理学知识,利用“区位选择”和“地理环境差异”等知识理论来解决购房问题。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整合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造开放教学环境,利用网络信息

篇1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原则,本文选取了首都师范大学2005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32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了《地理教学实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占总数的87.5%。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钻研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成绩评价(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备课6个维度命题,总共20道。每道题采取5点量表记分的方法,让实习生依据亲身体验选择非常熟练、比较熟练、基本熟练、不太熟练、极不熟练,数据统计时赋予分值分别为5、4、3、2、1分。第二部分以研究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地理教育学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互动、融合与整合状况为目的,共6道题。前4道题研究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的状况,基本属于等级量表的范畴,每个选项以一句话描述了各等级的状况,分别赋予分值4、3、2、1分。后2道题研究地理教育学课程的状况,属于类别量表的范畴,只统计各选项的百分比。

此外,笔者等人还选择性地听取实习生课程、与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非正式访谈,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在中学实习1个月的经历也是本文的资料来源之一。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习效果的总体状况

问卷的第一部分共20道题,每道题得分3为参照值,因此总分60为中等水平。本次调查中28名实习生的平均分为65.25,略高于60分,说明实习生已具备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通过实习能够基本胜任课堂教学。但是实习效果差强人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大的潜力可供开发。另外,有8名实习生总分低于60,占总人数的28.57%,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比例。这说明超过1/4的实习生还与一个合格实习生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分看,钻研教材得分3.31、理解新课程标准得分3、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分3.25、基本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得分3.23、成绩评价(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得分3.36、备课得分3.37,所有得分均大于或等于3分。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理解新课程标准得分显著低于其它5个维度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这说明相对于其它维度,理解并实践新课标准是最迫切需要提升的问题。

2.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融合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相关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82.14%的实习生认为大学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能够完全或者基本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只有17.86%的实习生认为有些内容大学课程中没有学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71.43%的实习生认为大学学习的内容与中学教学的内容似乎不完全一致。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思路或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67.86%的实习生认为非常有帮助或者比较有帮助,但是绝大多数实习生根据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整。另有28.57%的实习生认为没有什么帮助,认为大学学到的学科思路与中学教学完全不一样。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素材(指中学课本之外)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71.43%的实习生认为用到的素材大部分都是在教学实习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21.43%的实习生认为来自大学课程的素材与教习实习中搜集的素材的数量差不多。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内容的组织、分析等能力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53.57%的实习生认为备课时从大学课程学到的方法中得到很多启发,甚至得心应手。46.43%的实习生认为大学课程中的学习方法对实习没有多少直接帮助,甚至只是对要讲的内容不感觉陌生罢了。

以上4道题分别是问卷的第21~24题,采取4点量表计分方式,故2.5为参照值,通过计算,这4道题的平均分依次为2.93、2.68、2.25、2.39。其中第23、24题得分低于2.5,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这两道题得分显著低于第21、22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第23、24题反映出来的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融合性较差。

3.地理教育学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融合

从大学地理教育学类课程中,你认为对教学实习帮助较大的是:(可多选)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中学见习、听课(71.43%)、地理教学方法的了解(60.71%)、中学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53.57%)。由此可见,切实解决实习生如何教的困惑是最突出的问题。

从教学实习(讲课)中感觉比较(或最)困难的地方是:(可多选)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初中实习生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把握补充知识的多少和深浅(57.14%)、理清课堂教学组织的思路(57.14%)、找到合适的素材(57.14%)。初中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课程设计原理性的内容较少,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但是由于初中课程不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这就使得教材编排突出区域重点,而显得学科体系不完整,因此实习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组织思路比较混乱,非常有必要补充知识与素材,但是不能把握补充知识的深浅。高中实习生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吸引高中学生的兴趣(64.29%)、能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57.14%)、组织课堂学习活动(35.71%)。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同,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这就使得课程难度加大,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由上可见,无论是初中实习生还是高中实习生,他们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都是围绕新课程的特点展开的,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地理教育学相关课程不涉及相关内容,如果实习生不在大学期间理解和实践新课程,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1.扎实教学技能,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效果如何与实习生的教学技能是否扎实密切相关。这里所说的教学技能不仅指实践知识层面,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实践智慧。高师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是普遍的,在研究者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调查中发现,不少中小学校长抱怨高师毕业生是半成品,需要很多时间再培训,这是对高师毕业生实践能力、实践智慧不足的有力佐证。为了不让这样的半成品进入中学校园,在教学实习之间,一定要利用多种途径,如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类课程、微格教学等途径锤炼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实习生实践能力的获得不要寄所有希望于教学实习,这是不切实际的。

实习生毕竟还不是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才能实现,不能以一名优秀中学地理教师的标准要求实习生。实习生教学实习前应基本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通过实习提高实习效果,达到一名高师合格毕业生的要求。

2.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适度融合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为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笔者认为必须保证所传授知识的科学性、培养能力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有机融合,使高师课程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起来。具体到地理学科,就要加强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的融合。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需要为实习生提供充足、科学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供缜密、清晰的学科思路或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提供充足的学科素材,培养实习生学科内容的组织、分析等能力。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的融合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提供学科素材和提供学科内容的组织、分析等能力方面。

笔者认为,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的融合度并不是越高越理想。如提供学科素材方面,学科素材涵盖非常广泛,要求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似乎不太现实。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素材方方面面都可以引用到课堂教学中,而寻找素材应是地理教师的一种能力。地理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与时俱进的敏锐性,根据教学实际选择素材,这样才能满足课堂对素材的需求。另外,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的难度要高于中学课程,并不是中学课程的重复学习,因此应提供充足、科学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是不能要求大学学习的内容与中学教学的内容完全一致。

3.从实习生需求出发开设地理教育学课程

中学见习、听课、地理教学方法的了解、中学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代表了实习生的内心需求。实习生最迫切想学习如何教,这不是理论的学习,更侧重于指导、训练他们怎样教,强调实践操作性。教师职业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地理教育学课程的开设要着重从教入手,但是不能忽视融入学法的指导以及必要的理论学习。

由问卷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出,理解并实践新课程标准是相对其它维度最迫切需要提升的问题。从上述初、高中实习生报告的教学实习中最困难的地方可以看出,实习生遇到的困难几乎都与新地理课程的改革有关。当前的实习生都是新课程实施之前中学毕业的,对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现状实际了解少,体验更少。因此,地理教育学课程的开设要与时俱进,努力培养实习生实施新课程的热情。从新课程的实践出发讲解新课程的理念、与旧课程的区别;从实验区新课程实践出现的问题入手,重点突出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差异。

与此同时,地理教育学课程自身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尝试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如多使用探究式教学,多采用讨论、发言、辩论、撰写论文等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实习生从大学教师的示范中,体验新课程,学会新课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