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现代企业;环保意识;环境质量;环境污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08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42

从20世纪之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此同时,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环境管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与特点概述

1.1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构成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和西欧部分公司提出的,其背景是为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目的是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其概念最先由荷兰在1985年提出,在1988年开始试运行,然后在1990年开始推行标准化和许可制度。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术语和定力、产品标准中环境因素、森林管理以及备用等,标准号共有100个,编号为ISO14001至ISO14100。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针对的对象是产品、服务和活动,是一套全面、科学的环境管理手段,符合市场中“自我环境管理”的思路,是解决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世界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

1.2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1.2.1 遵守市场基本原则。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符合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为公众提供了衡量企业产品、活动和服务环境信息的工具,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执行,只是利用当下市场中消费者环境观念不断提升的现象,以市场竞争和驱动为基础,促使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1.2.2 加强对污染的预防。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污染从“末端控制”改为“事先预防”,其中环境管理体系加强了操作控制程序,通过对企业产品、活动和服务中明显或潜在环境影响因素的管理,来避免环境污染的发生;而生命周期分析将环境因素作为产品设计和企业活动考虑的重要因素,从决策阶段开始进行预防,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发生的可能。

2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贸易能力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国际市场对企业资质、产品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环保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更强,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取得ISO14000证书,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提供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有助于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强企业国际贸易能力。

2.2 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深入,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必然会不断提升,对环境管理水平差、污染严重的企业会自主地进行抵制,给企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环境的重视,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形象,在消费者中赢得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有助于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

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中,对企业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获得ISO14000认证,企业势必要对当前落后、陈旧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革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短期成本投入,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会得到大幅度提升,生产成本会不断降低,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4 降低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风险

企业在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之后,可以对自身生产、运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的预防与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提升企业整体的环境管理安全意识,将环境污染事故因素从源头上进行解决,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风险,避免企业巨大经济损失。

2.5 减少污染治理费用,获取财政扶持

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后,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会有显著降低,各项排放能够控制在国家相关规定之内,避免了由于环境污染需要缴纳的治理费用和罚款等,在提高企业环保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此外,国家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推行过程中制定了许多激励政策,比如税收补贴、银行贷款以及其他环保优化等,而经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在财政支持、其他优惠等方面更容易获取,对企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 现代企业建立的困难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3.1 环境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

环境管理意识淡薄是阻碍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缺乏引导,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对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忽视企业产品、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影响因素,缺乏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鼓励;二是企业自身问题,许多企业领导者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投入和收益之间无法成正比,加上自身环保意识较差,自然不会去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3.2 环境管理的法律不够完善

完善法律法规是环境管理工作得到重视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就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现状而言,依然存在很多空白之处,规范性文件较多,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规定相对较少,且在执行力度上存在严重不足。如此一来,在地方政府的实际管理当中,其操作性较强,加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企业可以通过花钱消灾来解决自身的污染问题,企业投机心理严重,自然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3.3 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但在我国现代企业当中,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水平都相对较低,以资金为例,ISO14000标准的认证费用约是ISO9000质量体系的3~4倍,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无力或不愿承担如此昂贵费用,加上企业本身管理工作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许多技术问题属于企业难以单独解决的,种种困难都弱化了企业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积极性,影响了其建立与推广。

4 现代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对策

4.1 树立正确环境管理意识

随着“绿色浪潮”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认证热潮的兴起,国人的环保意识会不断增强,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了解也将不断深入,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国家与企业都需要加强对环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意识,加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推行力度。

就国家而言,应该采取适当的激励、补偿和惩罚措施,对污染严重、限期治理执行不力的企业进行惩罚,通过减税、降息等优惠措施,鼓励众多企业主动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要加强相关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理念,严格内部审核,将环境管理的相关责任落实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以及人员,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效果发挥奠定基础。

4.2 完善环境管理法律体系

针对当前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在结合我国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薄弱之处,积极完善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规章,以对企业环境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乱象进行有力约束,促进企业对环境管理的重视,积极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4.3 加强资金、技术方面支持

4.3.1 从政府层次而言,需要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技术支持,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大多企业缺乏足够的环境管理技术积累,政府需要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引导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促进环境管理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为现代企业环境管理技术提升创造条件,在经济上,主要可以通过贷款、税收等优惠给予支持。

4.3.2 就企业自身来说,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多地筹集资金,将其投入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之中,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使其管理能力与体系要求相符合,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加强对环境管理的重视,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减少自身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提升。现代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意识淡薄、法律环境较差等,阻碍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推行,对此,企业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从各个方面促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凌琳.我国企业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评估和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4).

篇2

关键词:石化企业装置 维护 HSE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HSEMS)是一种先进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推行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的现代模式,也是当前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目前石化行业正积极推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一、石化企业装置维护过程中HSE管理的重要性

1.建立HSE管理体系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石油石化企业的风险较大,环境影响较广,建立和实施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劳动卫生、环保标准要求的HSE管理体系,有效地规范生产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环境与健康控制,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人员健康的需要,是石油石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对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2.实施HSE管理体系对石油石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自从国际上一些大的石油石化公司实施HSE管理以来,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对石油石化企业提出了HSE管理方面的要求,不实行HSE管理的企业将在对外合作中受到限制。实施HSE管理,可以促进我们的管理与国际接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施工作业队伍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施HSE管理可减少企业的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HSE管理体系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通过实施HSE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减少事故处理、环境治理、废物处理和预防职业病发生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实施HSE管理可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实施HSE管理,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尽最大努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时,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控制和处理,将事故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5.实施HSE管理可提高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

推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加强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教育培训,通过引进新的监测、规划、评价等管理技术,加强审核和评审,使企业在满足环境法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改进管理质量、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二、HSE管理体系的实施

在HSE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监理机构应完成下列工作:

1.勘察设计阶段HSE管理工作

1.1监理机构对勘察设计HSE管理的内容

1.1.1监督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检查勘察设计单位HSE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落实情况。

1.1.2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审查勘察设计单位提交的HSE文件,对涉及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及深度进行评审。

1.1.3检查有关HSE的工程投资纳入设计概预算的情况。

1.2监理机构对勘察工作HSE管理的监控监理机构人员应在现场监督检查勘察外业人员的工作情况,督促其遵守规范规程,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周边环境,保证地上地下的各种设施和构建筑物的安全。

1.3监理机构对初步设计文件HSE内容的审查

1.3.1审查落实可研阶段“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的情况,如有变更,应征得原HSE审查单位的同意;

1.3.2审查《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和《环境保护专篇》;

1.3.3审查各专业涉及安全、消防、防洪、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地质地震灾害预防的有关内容;

1.3.4严格控制和审查非标设计,应保证非标设计的HSE内容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1.4监理机构对施工图设计文件HSE内容的审查

1.4.1审查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情况;在本阶段或施工阶段如有设计变更,应征得原HSE审查单位的同意。

1.4.2审查为防范施工重点部位和环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提出的设计指导意见。

1.4审查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中预防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2.施工阶段的HSE管理工作

2.1项目监理机构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HSE监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HSE管理工作。

2.2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负责HSE工作的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的施工安全措施,其内容应符合施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有关HSE的要求。

2.3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监理人员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文件和各种应急预案。

2.4对清管试压、有限空间作业、穿跨越、隧道工程、大型沟渠、河流的大开挖、石方段管沟爆破、深基坑支护与降水、脚手架搭设、拆除、大件吊装等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编制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2.5HSE监理工程师应对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报建设单位。

2.6HSE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的安全防护材料、起重机、施工机械、电气设备等的安全性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准予进场使用。

2.7HSE监理人员应对承包单位执行职业、安全与环境(HSE)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相关措施的情况和HSE管理体系运行及现场的HSE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时,应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8.任何人员不应指示施工人员违反有关HSE规定进行施工作业。

三、结论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国辉,张鸿斌. 石油化工企业装置检修改造安全管理措施[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 .

[2] 杨旸. 浅谈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J].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11).

篇3

关键词: 环境保护 ;调查 ; 识别;评价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oad construction,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igation;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省内外各条公路(尤其高速公路)建设范围内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有效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需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修路会给百姓造福,会使地方经济飞速发展,而在修路的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会使周围环境遭到破坏,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等,对各种污染物的形态进行了限制,所谓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排放/控制标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对公路施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分别做了具体要求。施工单位在每个施工场界内,都应该遵守国家和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因此要求每位职工在施工过程中都应该对相关法律法规做以了解,使每个人都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工作做起。但目前据本人了解,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职工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为了减少在修建公路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我们作为施工单位更应立足于施工实际情况,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施工特点,围绕敏感点,制定的噪声、振动控制方案;制定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和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方案;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保护城市绿化的具体工作内容;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施工范围内已有的列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名称和具体的保护措施等。首先在项目进场前应对各种环境因素予以详细调查,考虑到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须从多种角度、全方位按照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个方面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其中七个方面包括: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其他方面如特别行业的特殊环境问题。按照过程分析法、工艺流程(物料衡算)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对比法、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然后用定性判断法、定量打分法或定性判断与定量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工人进场和人员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和一般环境因素。对重要环境因素,要依据其具体情况制定出环境管理方案,并按照即定方案对其进行控制,或者对重要因素制定阶段性目标,以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加以控制。管理方案应是各部门相关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制定,并要对此方案进行评审,以保证方案的有利实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责任部门可以不定期去检查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对于一般环境因素,要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责任部门还应根据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环境测量和监视计划,计划中应包括环境控制目标、指标应完成情况,重要环境因素指标控制情况等,并要求实施部门按计划及时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有效控制。其中公路施工主要环境污染及其特征 (1) 噪声 ,施工噪声包括现场施工产生的噪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 施工过程将动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产生噪声,成为对临近敏感点有较大影响的噪声源。这些噪声源有的是固定源,有的是现场区域内的流动源。此外,一些施工作业如搬卸、安装、拆除等也产生噪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比较突出。(2) 振动 , 施工振动包括重型施工机械运转,重型运输车辆行驶、碾压等施工作业产生的振动。(3) 大气污染 , 挖土、拆除、装卸、运输、回填、夯实等施工过程和开挖面、露天堆场等区域会产生大量扬尘,扬尘在大风天气和旱季较为严重,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此外,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炉灶等燃具也排放废气。 (4) 水污染 ,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地下水、雨水径流、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5) 固体废弃物 , 主要有工程弃碴、建筑废料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为了保证各种环境因素能得到有效控制,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按照PDCA循环模式去控制,P即PLAN,计划阶段,制定环境方针、调查、识别、评价环境因素、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法律与其他要求、制定目标和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D即DO,运行阶段,应对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信息交流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做出具体控制程序和管理办法。C即CHECK,考核验证阶段,要制定出监测和测量办法、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控制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办法等,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验证与考核。A即ACT,管理评审,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所有评审工作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找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并形成文件作为评审输入的依据。

贯穿环境体系运行的全过程控制思路应是:在工程施工前计划阶段,应确定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制定环境监视和测量计划,在实施阶段应遵循环境方针,为达到即定目标必须采取措施去实现控制指标。验证阶段,施工单位应要求责任部门定期对目标、指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以验证目标、指标达标情况和环境因素控制情况。如果发现有不符合项没能满足环境目标、指标要求,影响到体系正常运行,责任部门要对其事实进行验证,查找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在限定时期内要对其进行整改。

与施工单位有关的各相关方,如材料运输方、供货方、租赁设备方、分包方等都应该遵守施工单位对环境方面作出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相关方通报相关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如相关方不能满足施工单位对环境要求,施工单位应拒绝与相关方合作。

下面就以上描述以流程图的形式预以描述,使思路更加清晰。

PLANDO

ACTCHECK

以上为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施工单位中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诸多因素,在调查、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时的具体方法,最终目的就是全方位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使大家能为构筑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学员手册》 文件编号:UITC-EMS-02

篇4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大连老虎滩;英译

【中图分类号】G420

一. 翻译目的论简述

目的论认为,所有的翻译都应遵循三个法则:1.目的性法则(Skopos rule):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也就是说,译文应对预定的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2. 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就是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目的语文化中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 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指译文和原文间应存在的语际连贯一致。

二. 翻译景点介绍的目的和要求

旅游资料的目的就是让普通游客通过阅读旅游资料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就其文体功能而言,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是旅游资料的两个主要功能,因而其语言表达必须准确、通俗、简洁,能雅俗共赏,利于不同层面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三. 大连老虎滩公园景点介绍英译的分析

依据目的论原则以及翻译旅游景点介绍的要求,本文选取了大连老虎滩公园介绍的英译文本做分析,从而说明目的论在景点介绍翻译中的可行性。

例一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评为AAAAA级景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并通过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老虎滩海洋公园是展示海洋文化,突出滨城特色,集观光、娱乐、科普、购物、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主题公园。

例一选自老虎滩海洋公园的概况简介,为遵循目的论的连贯性法则,译者重新整合句子结构及成分,将“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与“并通过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两部合为一个并列句,使译文简洁流畅,并且脱离了翻译痕迹。另外,“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专有名词,译者在翻译此部分时忽略了此问题,因此应译为“ISO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SO14001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以便使外国游客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此部分。

例二

海兽馆

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海兽馆分地下一层,地上二层。海兽馆现展养着50余只海洋动物,海狗、海豹、南美海狮、加州海狮、非洲海狮等,可谓海洋动物的乐园。它们虽然种类不同,来自不同的地域,但在这里却生活的和平而欢乐!

Marine Mammal World

Marine Mammal World has an area of 2,900 square meters and a construction area of 3,500 square meters. There are 2 floors, the upper and the underground. More than 50 marine animals are living here, including the fur seal, the harbor seal, the Southern sea lion, and the California sea lion. Though they are of different species and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all the animals are living together harmoniously and happily as a family.

例二为老虎滩公园内海兽馆的简介译文,译者在翻译此部分时,忽略了 “非洲海狮”和“可谓海洋动物的乐园”两部分短语。后者“可谓海洋动物的乐园”的省略不影响整个文章的意义,为了使译文简洁连贯可省译此句,体现了目的论中的连贯性法则。

例三

极地馆

第四部分是神秘的海底世界。这里您将在屯水量为世界最大的鲨鱼展示池里观赏到几十个品种、三百余条鲨鱼,几千尾鱼类的展示。这里有360度的水中通道和水中观景大厅,置身其中,美妙 之极!在海底世界东侧最大的一块玻璃高8米,宽6米,厚45厘米,堪称世上一绝。在海洋生物观赏区,您将看到高脚蟹、叶海龙、水母、海马、鹦鹉螺、鳐鱼、 石斑鱼、各种鲟类等各类珍贵的海洋生物。在触摸池,您可以切身地体会到用手触摸海洋生物的感觉。

本文以目的论为基础,结合旅游英语翻译的目的和要求,对大连老虎滩公园介绍的译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对以上理论的归纳及对译文样本的分析,得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性,连贯性及忠实性。译者应从读者角度出发,尽量使译文更加准确,无翻译痕迹。尤其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译文的优劣决定着外国游客对中国景点的印象及评价,因此翻译景点介绍文本时应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出发以适应与目的语读者的文本要求进行翻译,从而达到旅游翻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ida, E.A.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篇5

关键词:系统 环境监测站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X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23-01

环境监测站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国际)标准的关键。只有系统建立管理体系,环境监测站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功能,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

1 系统建立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的目的

管理体系能够对所有影响到监测站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和连续的控制,能够注重并且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具有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加以纠正[1]。

环境监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联系的系统,包括监测项目的确定,监测方案的设计,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实验室测定和数据处理等程序,其中每一步骤都将对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区域性的大型监测项目,参与监测的人员、实验室和仪器各不相同,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建立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为了更好实施质量管理,必须以系统法来建立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并使其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监测站的人员、监测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

2 系统建立监测站管理体系

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体系包含了基础资源和管理系统两部分[2]。系统建立管理体系是按一建框架,二走流程的开发思路,依据框架建立制度并对单项要素方案进行设计,然后采用按流程来设计体系要素方案,按照监测站业务循环流程,并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与提炼,使确定的方案更加细化。

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通过准备、规划、文件化三个流程。

2.1 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阶段

2.1.1 思想认识阶段

环境监测站站长是监测站的领导核心和决策者,对管理体系的建立起着决策作用。领导的思想认识阶段是系统建立管理体系的基础,要对监测站的管理体系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把建立管理体系列入议事日程,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管理体系的框架。

2.1.2 宣传教育阶段

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宣传教育要分层次、循环渐进系统地进行。宣传的人员层次首先是决策层,依次是完善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然后是与管理体系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通过宣传的形式使全体人员熟悉管理体系文件内容,理解质量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通过验证培训宣传的有效性,确保能够转化为全体人员的自觉行为。

2.2 管理体系总体规划阶段

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规划是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结合环境监测站的具体情况,围绕着自身确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按不同层次构造管理体系的整个蓝图。

2.2.1 成立机构,分配质量职责

环境监测站的部门设置要求每一质量要素要有专人或部门负责,环境监测站的部门设置一般要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一般由最高管理者站长担任组长,质量主管为副组长。第二层次成立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工作班子。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具体组织实施。第三层次建立质量要素负责小组,抓好质量职能分配,建立“监测站质量要素职能分配表”,明确管理体系要素的责任人。

2.2.2 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由站长组织制订本站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是体系的决策环节。质量方针是指引监测站开展质量管理的“纲”,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出发点,它对监测站内部可以明确质量方向,激励监测人员的质量责任感,对外表示出监测站领导的决心和承诺。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2.2.3 现状调查、对比分析

只有摸清监测站的现状和对其进行分析,才能合理选择体系要素。因为环境污染因子种类繁多,环境监测站监测对象包括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只有对它们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这表明了环境监测站建立的管理体系与其他实验室不同。

监测站要从站的现状与需求分析出发,客观评价监测站人员结构、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确定现行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管理体系的需要;客观评价各类检测设备的现状及存在的薄弱环节,调研所属各部门承担的质量职责及实施情况。

2.3 管理体系文件化阶段

监测站应将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政策、制度、计划、程序以及各类指导书制定成文件,即形成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化阶段是系统建立管理体系的稳定阶段。

管理体系要从上而下系统建立四个层次的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这些文件形成了一个完整具有层次结构的文件系统。

质量手册是环境监测站的“内规”,是体系的高度概括,是纲领性的文件,位于体系的最高层次。质量手册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指南,阐明监测站的环境方针、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能分配,要为体系文件提供总体指南及索引,要保持体系的相对稳定性。

程序文件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程序文件应包含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逻辑上相对独立的内容,可以是管理体系的一个要素或要素中的一个部分或几个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相互关联的一组活动。

作业指导书位于管理体系的第三层次,是操作岗位的局部活动的细化规定。在环境管理体系中,不同岗位需要的作业指导书性质不尽相同。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的展开和补充。

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四层次,是见证性文件,为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证据和可追溯性的手段,是系统建立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于环境监测站来说,监测需要通过记录来进一步评价环境管理中各项硬性指标的达标情况和取得的环境绩效。

环境监测站的记录区别于其他体系之处在于:一部分监测站记录是和其他体系通用的,如文件控制方面的“文件清单”“文件发放记录”等,内审中的“不符合项报告”“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审核实施计划表”等,另一部分记录是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特有的,例如“监测原始记录”“监测报告”等。

3 结语

系统地建立监测站的管理体系,是新的质量管理观念,对监测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对质量体系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实施质量改进的环境监测站自我完善机制。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 建设 石油企业

HSE管理体系是依据管理学的原理,对健康、安全与环境进行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密切联系,三者有机结合,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建立和完善HSE管理体系,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领导承诺、全员参与。预防为主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它是以消除石油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为目的的。安全建设是石油企业保证日常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而HSE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于石油化工行业克服管理障碍,走出管理困惑以及化解发展阻力[1]。

1.1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HSE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内外石油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旨在建立一个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管理体系,为中国的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使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文化的开展,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向更高的台阶迈进[2]。

1.2有助于树立企业安全理念

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是其在处理安全问题时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和牢固的管理理念,也是将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中,从而为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而设立的一种文化体制。HSE管理体系将人身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更好的诠释了安全文化的内涵,将安全因素融入到企业的各种安全经营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使企业各层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实行HSE管理体系能够对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安全意识的统一,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基础。

1.3有利于完善企业安全制度

HSE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法令、系统的安全程序、严谨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周密的安全管理细节之上的,是企业安全制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不仅能够加强石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使石油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进入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建设,保证企业生产在安全的管理制度下有序地进行[3]。

1.4有利于规范企业安全行为

石油企业的安全行为方式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而HSE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使企业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并提高安全生产技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HSE体系目标是从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利用科学的安全监控措施,使石油企业从设计安全、操作安全及生产工艺安全等得角度实现了行为的本质安全,从多个角度规范了安全行为的实施。

2强化HSE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2.1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总结、探索和改进

一方面应在现代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原理的指导下,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模式、经验,总结、探索和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形成适宜于中石油上下游业务的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另一方面要考虑HSE管理体系与其他HSE管理技术方法的结合,如清洁生产技术、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要考虑融入HSE管理[4]。

2.2提高员工的HSE意识和理念

HSE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HSE管理的核心,因此从石化企业HSE管理对策来说,“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提升人的意识和能力的HSE教育对策在HSE管理体系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首要的是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在HSE意识和理念上要有一个改变,HSE管理体系的优劣最终还是取决于管理层的作为。HSE意识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维上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管理方式、方法的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进行HSE管理的改变,还是要着重提高HSE管理的意识和理念[5]。

2.3HSE管理体系建设要搭建全员参与平台

做好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是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石油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员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的条件。在推进HSE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理念要新、方法要新,要与杜邦先进的HSE理念相结合,与工作安全分析、观察与沟通、作业许可、HSE个人行动计划等风险控制新工具相结合,采用安全经验分享方式,变阶段性学习为日常教育;其次践行有感领导,让下属听到、看到、感受到各级领导的表率作用,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工作的示范性,感悟到自身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性;推进直线管理,严格落实谁管工作,谁管安全的工作要求,防止相

互依靠、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逐级落实员工HSE管理责任,搭建人人管安全的责任保障平台。

2.4建立全过程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

HSE管理体系落实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为确保HSE管理体系确实落实到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HSE全过程风险识别评估机制进行实时修改,确保HSE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并将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批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予以解决。此外,要加强对危险作业申报和审批工作,利用企业推行的“停止作业卡”,使“三违”现象得以避免。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工作程序,并对个层次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形成良好的应急联动格局。通过完善和强化HSE管理体系,来实现HSE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和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HSE管理体系,是石油行业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程的一个重要革新措施,石油企业必须紧紧围绕HSE管理的内涵,抓住管理的重点,开展HSE管理文化建设,从理念、规范和行为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是企业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永,吴苏江,周爱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建设[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刚,高静.浅谈如何进一步强化HSE管理体系建设[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1(19):195-196.

[3]朱鲁洋.探析强化石油化工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326-327.

[4]董国永,刘景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47-51.

[5]张莲芳,刘烨,刘冰.浅析国外大石油公司HSE管理体系[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03)

篇7

关键词:录井施工;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现代石油工业中推行的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集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一体,预测风险,分析危害,能够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减少事故发生。当前路径施工作业过程涉及范围广,一些海上施工作业及浅层气井不断增多,作业过程也是多工种,比如钻井、测井、固井等交叉进行,作业环境相对复杂,这就需要更加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来知道,保证录井施工的正常开展。

1 HSE管理体系在录井施工作业中的作用

1.1HSE管理体系是提升录井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

HSE 管理体系是指为保证人员的健康,保证设备稳定和安全,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和场所以及保护环境。建立健全HSE管理体系框架,可以完善作业许可、预测分析安全性、安全观察,从源头控制风险和问题。结合录井施工情况,对相关的HSE制度进行评估,修订不符合项,及时新的制度,培训贯彻,让制度与实际工作高度结合,提升其可操作性,确保制度与实际的紧密连接,同时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1.2实施HSE管理体系是提升录井施工作业安全水平的关键

HSE管理体系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最大程度的规避了风险。

把岗位人员人的生产作业行为进行标准化,严格按照《HSE作业指导书》、《录井人员岗位操作规程》规范岗位职责,采用多种培训方式,让所有员工掌握风险评价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确认危险的根源和性质;督促小队人员积极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集整理各种工艺流程及设备的事故信息,认真落实隐患销项制度,同时积极推广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矫正不安全操作,杜绝操作隐患。

设备状态标准化,遵循HSE管理体系,定期识别设备风险,完善改造,进行专家评估,同时在作业前要先做好安全分析工作,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的发生。

作业环境标准化,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统一警示标志,将5S管理落实到位,规范作业现场,提高作业效率,避免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标准化,依据HSE管理体系,逐级明确责任范围和目标,制定HSE责任书及行动计划书,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主动性,确保录井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

2 HSE管理体系现有问题

(1)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相关培训不够深入。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因为培训工作的不到位,对于HSE管理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有时会出现擅离职守、不注重配套安全措施等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主要表现有安全管理概念模糊,没有意识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更加没有掌握必要安全操作技能;其次,当前的安全教育模式单一、枯燥,而且往往流于形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够和现实情况进行有效地结合。

(2)文件可操作性不强。在目前的录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其相关HSE管理文件未依据现场周边环境制定,不能和实际有效结合。

(3)管理混乱,执行不到位。虽然存在HSE管理体系,有相关的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可检查的精细化程度不够。

3 建议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录井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录井作业的增多,因其自身的构造图独特复杂,由此产生的工程事故也日趋复杂,所以要做到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处理好工程事故,为以后的作业提供安全保障。

针对我们提出的HSE管理体系在路径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1)加强安全培训。为了让工作人员更加了解HSE管理体系,需要开展相关培训,确保路径施工作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新员工培训。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可以采用导师一对一辅导的方式,确保新人的安全操作,监督指导其更快掌握安全操作要领,适应作业需要。

二是骨干表标兵的再培训。对于录井施工作业的的连续性,在生产的间歇期,号召组织生产标兵进行集中培训,同时不断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来推进路径施工作业高效顺利进行,让这些标兵真正成为安全作业的带头人。

三是优先培训关键人员。在录井施工作业过程中,优选特种作业人员,建立关键人员名录,严格上岗条件,集中培训,使其在关键岗位上能够熟练运用HSE管理体系进行作业。

(2)加强监督的力度。分层逐级签订HSE管理保证书,实现平面网式监督,加强协作,建立健全相互监督制度。

(3)注重细节。专人专岗制,将安全规范应用于细节当中个,比如记录的规范,标签的整齐,严密的巡检,强化安全无小事的观念,从细节入手,实现HSE管理的目的。

(4)关注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环境保护认识,将HSE管理体系融入日常生产,保证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减少事故发生。

HSE管理体系在录井施工作业的运行室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关注其运行中存在的弊端,把传统管理与HSE管理体系有效整合,改进和完善相关机制,把安全、健康、环保的理念融入施工,真正体现HSE管理体系的价值,并使经济社会效益到达最优。

参考文献:

[1] SY/T6276-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

[2] SY/T6283-1997 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S].

[3] SY 6348-1998 地质录井作业安全规程[S].

[4]龚伟安.深井泵防冲距的理论计算及其应用[J].石油机械,1979(6).

篇8

一文献回顾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环境审计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致力于环境审计的研究,促进了环境审计研究的发展。国外学者对环境审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对于环境审计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14000标准中将环境审计定义为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特定的环境活动、事件、状况、管理体系,或有关上述事项的信息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Thompson等认为环境审计是系统、定期地评估企业、政府、机构的管理系统、政策和实务,以确定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后续适当的调整活动[1]。关于环境审计的目的,R.S.Mahwar等认为环境审计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和促进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2]。对于环境审计的内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IA)认为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1)财务审计;(2)合规性审计;(3)绩效审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认为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1)评估场所的污染情况;(2)评估计划投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3)对关注的环境的审计;(4)对公司环境绩效报告的审计;(5)对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情况的审计。对于环境审计的程序,国外学者Moor等认为环境审计程序分为接受委托阶段、审计计划阶段、测试和取证阶段、评估和报告阶段,其中接受委托和审计计划阶段属于事前审计,测试和取证阶段属于事中审计,评估和报告阶段属于事后审计,这种划分符合美国的审计标准和国际审计标准[3]。关于环境审计的方法,Lightbody认为早期的环境审计主要是审查活动,并且不是由会计人员执行的。随着人们对环境审计期望值的提高和专家的介入,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自己特有的技能来克服理论和方法上的差距[4]。Pow-er认为审计人员应该将传统的财务审计和环境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在环境审计的过程中有必要采用一些科学技术方法[5]。Johnston等认为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来计量环境影响,如重大环境影响评估法,该方法包括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公司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第二阶段用矩阵来衡量影响是否重大。这个方法需要用到Delphi法,即德尔菲法,让公司员工根据他们自己的评估对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的等级,从而来确定影响的程度[6]。总的来说,国外学者对环境审计研究的主题多样化,他们对环境审计的研究不仅涉及环境审计的定义、环境审计的目的、环境审计内容、环境审计的主体,而且还涉及环境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等应用理论。

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他们从不同层面致力于该问题的探索:在环境审计的定义方面,陈东(1999)认为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环境责任状况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7]。刘长翠(2005)认为环境审计是社会责任审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评价[8]。黄道国、邵云帆(2011)认为环境审计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依法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过程[9]。在环境审计的目标方面,蔡春、陈晓媛(2006)认为环境审计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全面有效地履行受托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10]。毛洪涛(2009)认为环境审计的目标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对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起着指导和统领作用,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是评价企业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情况,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对环境审计一般目标的具体和细化[11]。

在环境审计的内容方面,刘爱良(2010)认为我国的环境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审计、环境保护项目计划和目标执行情况审计、环保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还包括环境工作绩效审计、环境管理系统审计[12]。耿建新、牛(2007)认为环境审计包括环境财务审计、环境法规的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等[13]。李雨薇、唐洋(2011)认为环境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环保资金筹集与支出、环保投资项目与建设项目以及环保政策落实、环保目标实现情况[14]。在环境审计的程序方面,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环境审计和传统审计的程序相差无几,即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增加后续审计阶段,如刘冰(2010)认为环境审计应该实施全过程审计,即不仅关注项目存续的情况,还应关注项目长期的影响[15]。在环境审计的方法方面,张宏亮(2007)认为在环境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中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并且构建了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16]。王春萍(2007)认为可以环境把费用效益分析法应用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17]。在环境审计的主体方面,李雪、杨智慧(2004)认为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及其人员[18]。张爱民、郭坤(2010)认为我国环境审计主体为:审计署、环境保护部门、民间审计机构和企业[19]。

从上述的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审计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学者们对环境审计的理论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环境审计还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总体而言,我国学者研究关注的是环境审计基本理论问题,但还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环境审计内容框架,缺乏系统性,与环境学科的融合不够,并且对环境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应用理论研究不够重视,难以取得适应环境审计实务开展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对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和非线性审计程序的研究能够丰富环境审计理论,对环境审计实务的开展也有指导价值。

二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

环境审计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评价企业的政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革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设等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后续的纠正措施,因此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规性审计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法律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合规性审计的依据。合规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企业相关环保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排污许可和排污申报登记情况等,同时还应审查其执行的程度、方法、措施以及产生的问题,以此来评价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环保资金审计

环保资金审计主要是审计监督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具体包括环保资金筹集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和环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审计。环保资金筹集的真实性审计主要是审查会计账簿上的环保资金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合法性审计即审查企业是否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筹集相应的资金,我们可以通过向经营管理者询问,审阅公司相关章程、查阅有关凭证以及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来进行。环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审计主要审查资金是否确实用在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上,有没有被挪用和截留。此外还应关注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作用如何等。

(三)环境管理体系审计

ISO14000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是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整个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环境管理的总称,包括制定、实施、策划、实践过程,并通过评审来改进。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计主要是要审查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健全性,以及在管理企业环境事项、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水平和防范企业环境风险等方面的有效性,找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

(四)清洁生产审计

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查找企业污染物的来源,产生废弃物的原因,系统地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及实施过程,旨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根据原国家环保局编制的《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程序包括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的产生和筛选、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7个阶段。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生产过程、识别清洁生产机会以及制定与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五)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处理情况审计

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和废物。在对企业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处理情况进行审计时,先要审核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文件规定,检查分析各种环境记录,判断其真实性,实地测量相关环境,进一步检验环境记录的真实性。除此以外,审计人员还应关注有毒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一般废物的填埋处理能否防止风化、扬尘,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无法无害化处理的有毒有害废物存放的容器和设施是否长期稳定。并且还要关注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从产生到处理的各个环节,审查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合规性和符合性,确定减少废弃物的机会,以及废弃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情况。

(六)环境友好型产品审计

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4000管理体系标准规定,环境友好型产品危害较小,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有利于人体健康。企业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有利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一般用生命周期的评价方法来评价环境友好型产品,完整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原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的使用、回收或处理。因此,企业环境友好型产品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包括:检查企业产品的设计情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产品的再回收和再利用情况。

(七)环评报告审计

环评报告是对企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环评报告及其审批意见是建设项目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也是我们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我们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审计时,既要审计环评报告及其审批程序的合法合规性,又要审计环评报告内容的完整性。这就要求环评报告的编制既要遵守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还要充分揭示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进行决策。

三企业环境审计的非线性程序

企业环境审计的程序和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程序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完成这三个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审计的程序并不是一步接着一步的线性程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从第二阶段回到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回到第一或者第二阶段。环境审计的程序,尤其是企业首次进行环境审计的审计程序是非线性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首次进行环境审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审计方案的复杂性,使其信息的反馈作用更大,审计人员可能需要不断改变其目标和目的以及审计范围。

(一)环境审计计划阶段

在该阶段审计人员首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环境风险,以及通过最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初步确定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目标确定审计范围,从而选择审计团队成员和工作分派,向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分派具备适当经验的人员,以及是否需要利用专家的知识。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在将有关的审计信息与管理层交流后,审计人员可能会因为获得新的信息,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新的环境风险或者管理层提出新的要求而改变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审计人员根据以后获得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修正。评价获得的相关信息也会改变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通过检查相关文件资料等信息评价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其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的相关性,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重大的信息,以及可能忽视的信息,从而可能引起审计人员改变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与管理层交流审计信息和评价获得的信息,也会产生反馈作用。这些新获得的信息,可能改变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的评价,从而改变审计范围和审计团队成员的选择。

(二)环境审计实施阶段

在环境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会通过询问相关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进一步获得信息,来证实或消除其所发现的可疑问题。而通过询问管理者和员工所获得的信息,其可靠性是非常差的,审计人员一般不能将其作为审计证据,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件和记录来证实其所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在查阅文件和资料的时候,审计人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或疑问,需要询问相关人员来获得新的信息。实地观察相关设备是环境审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环保设备的实际利用情况和质量状况。在实地观察中,审计人员可能会产生新的疑问,或者所获得的情况与以前了解的情况有所不同,审计人员就需要询问相关人员和查阅相关文件和记录,来消除或证实其疑问。审计人员在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后,可能认为获得的信息或证据不足,或者审计信心或证据的质量不高,不足以支持相关认定,需要重复上面的程序来获得充分的证据和信息,为其做出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获得新的信息的基础上,重新确定需要咨询的管理者和相关员工,以及新的文件记录,甚至考虑是否需要实施更加详细的测试程序,使用环境审计的特有方法,如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市场价值法等。在首次接受委托的环境审计中,审计人员因为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不够,对管理者和员工不了解,需要反馈的次数可能更频繁。

(三)环境审计完成阶段

在环境审计完成阶段,相对前两个阶段,需要反馈的程序可能较少。审计完成阶段主要是汇总审计差异,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如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证据,并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总结,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审计人员可能会产生新的疑问或发现新的问题,甚至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就需要重新考虑相关风险是否恰当,相关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是否需要追加新的审计程序,来获取新的审计证据,在这些疑问被消除或问题被解决后,审计人员才能签发审计工作底稿,撰写环境审计报告。环境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环境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是环境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情况、形成环境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四我国企业开展环境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环境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

实践是理论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对实践有能动作用。因此在推进环境审计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大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力度。在实际中,环境审计开展得比较少,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撑,具体表现为环境审计的程序方法和评价标准不明确。因此应加快健全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作业规则和报告制度,解决好审什么、怎么审的问题,从而使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拓展企业环境审计的领域

由于对环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缺乏严格的监督,挪用、侵吞以及无效使用环保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我国环境审计大部分是关注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保护资金等方面,与国外环境审计实务相比,我国的环境审计领域还很狭窄。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环境审计,必须拓展企业环境审计领域,要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计、废弃物审计和环境友好型产品审计等。只有这样,环境审计才能涉及到企业环境活动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保护环境和促进有效利用资源的作用。

(三)加强环境审计人才的培训和技术协作

由于环境审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其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有会计学和审计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具备环境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正是我国审计人员所缺乏的。我们可以通过专业性的强化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正常性开展。由于审计人员对环境保护专业技术知识的欠缺,我们还应加强审计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协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篇9

环境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环境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集中体现了环境会计活动的宗旨,为环境会计实务指明了方向,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有关环境活动的核算,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通过环境会计提供的信息,合理配置环境资源,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环境支出和取得的环境业绩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此外,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还必须满足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及社会公众等对信息的需求。

(一)兼顾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进行会计核算与披露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企业成本最小化、经济价值最大化,环境会计也是如此。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环境支出,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考虑环境成本与效益,做出正确决策。如果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代价过高,披露成本大于披露后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之和,则得不偿失。

(二)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遵循相关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应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环境会计的创建初期,其作为一个跨多学科的新研究和实践领域,最终发展结果还无法确知。因此应鼓励理论界和实务界充分发挥其才智作出多样性的探索,鼓励企业根据情况在环境会计方法选择和环境信息披露上进行尝试,坚持一定的灵活性。

(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环境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定量分析应占主导地位。但由于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价值系统的复杂性,有些问题难以用数值来表现;有的虽可以计量,但工作量太大,成本太高,并且精确度不高。因此,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要考虑到现阶段的科技水平,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能货币化的信息尽量货币化,不能货币化的信息以其他非货币化方式计量。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除了按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的定量信息外,还可以有文字说明等定性信息,以达到在环境报告中全面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的。

(四)自愿性与强制性相结合原则许多大型企业为了营造绿色优势,弥补其在实际环境影响中的负面作用,往往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在其中披露已经采取的减少负面环境影响的措施,这在西方国家因为市场发育的完善更为多见。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不仅要花费信息搜集成本、处理成本和审计成本等直接成本,而且还可能出现泄露商业机密等间接成本,期望所有企业都自愿披露环境信息也不现实。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迫于政府管理机构的要求,在外部作用的激励下,不得不编制环境报告,对外提供环境会计信息。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的《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建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会计政策及其他内容。关于环境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内容,我国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各自的观点。笔者认为企业应披露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

(一)企业环境财务信息企业的环境问题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因而,企业披露的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为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及环境收益信息。环境成本是指按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消除企业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而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预防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环境损失以及其他与环境相关的成本,如环境审计成本、环境认证成本、环境管理系统构建和运行成本等。环境资产是指因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企业环境资产的内容包括:环境存货,即环保物资、环境资源产品、废物回收再利用产品等;环境固定资产,即环保设备和污染治理设备;环境无形资产,即环保专利技术、环保非专利技术、资源开采和使用权、排污权等;其他环境资产。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在一些国家,当履行义务所要支出的金额和时间不确定时,环境负债被称为“环境负债准备”。环境负债的内容包括环境恢复义务、环境罚款以及环境赔偿等。环境收益是从企业的角度对环境保护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做出评价。目前,环境收益的确认和计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将环境收益按能否进行财务核算分为直接环境收益和间接环境收益。直接环境收益主要包括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收益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等优惠措施中所取得的收益,企业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国家发放的奖励金等,这些收益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计量而在会计报表中反映;间接环境收益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计量因而以文字表述等其他方式披露。

(二)企业环境绩效信息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企业不能用货币计量,无法在环境会计报表内反映的,但可以其他形式披露的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一是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具体包括企业是否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许可标准;企业环保政策制定是否遵循“政策性、可行性、效益性”原则;环境政策的使用范围如何,是否适用于企业所有的经营场地;环境政策是否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理解和支持;环境政策是否得到高级管理层的通过和认可;环境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情况。三是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包括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治污设施运行效率和污染源及其治理情况;是否发生污染事故及其处理情况。四是污染物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包括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再利用收益等。五是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包括从事环境管理、监测、研究机构和人员情况,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为防止环境污染而发生各项研究和开发支出及具体采取的措施等。六是间接环境收益,主要包括治污后的空气质量(清新程度)、治污后的水质(是否变好)、所在社区居民疾病率(下降程度)、企业的形象(是否改善)、企业的知名度及信誉(是否提高)等。由于企业对间接环境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存在较大难度,从目前世界各国环境会计实践看,一般都以环境业绩指标作为企业环境保护投人及成果的评价标准。此外还包括其他事项,如企业制定的重要环保规定、职工环保培训计划、社会环保宣传计划以及本企业取得的环保技术成果等。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我国大部分学者都赞同可以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与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两种模式中选择。补充环境会计报告是指在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项目、补充资料和报告内容的方式,将有关环境财务信息直接列入现有报表,报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主要运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进行以价值量为基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独立环

境会计报告是指设立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独立的环境报告书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对不能货币化的环境信息采用文字说明、图表等形式在环境报告书中单独披露。但目前究竟采取哪种报告模式比较合适,以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环境会计准则尚未制定的情况下,企业应先考虑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待我国制定和颁布具体环境会计准则后,再采用补充环境报告模式,即现阶段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应由环境会计报告和环境报告书两部分组成。

(一)环境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资产负债表是用来揭示企业在特定日期拥有或控制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所有者权益的报表。参照现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环境资产负债表的设计也可分左右两方:左边列示环境资产项目;右边分别列示环境负债和环境所有者权益项目。其格式见表1。二是环境利润表。环境利润表通过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得出环境利润,从整体上揭示企业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收益。环境利润表应根据“(直接)环境收益一环境费用=环境利润”进行设计。其格式见表2。三是环境会计报表附注。为了满足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企业可以在环境会计报告附注披露下列信息:环境会计政策;重要的环境会计政策变更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数,会计估计变更说明;环境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基础:所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若企业根本无法全部或部分估计环境负债金额,应披露无法做出估计的理由,并说明存在不确定因素而难以估计环境负债的事实;环境会计报表重要项目说明;计提各项环境资产减值的方法及其可能发生变动的说明;环境会计期后事项等。

(二)环境报告书环境会计报告主要反映环境财务信息,目前许多与环境相关的信息无法采用货币计量。为了便于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整体环境工作和环境状况,企业有必要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书。环境报告书是反映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为了减轻和消除有害环境影响所做的努力及其成果的书面报告。20世纪90年代后,环境报告书的编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但环境报告书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对其应包含的内容各个机构看法不一。笔者认为,环境报告书基本内容应包含以下几部分:

一是企业简介。企业简介是对编制环境报告书的企业的概括说明。

二是最高经营者声明。最高经营者声明是以承诺的形式,明确表示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心以及企业对解决经营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这一部分内容确定了环境报告书的基调。

三是环境政策和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环境目标是在企业最高经营责任者环境保护承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企业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要实现的环境保护总目标,以及由分解总目标而形成的各个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应是暂时性和不断发展的。环境政策、环境总目标及具体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企业环境保护活动的具体内容。企业必须对自身面临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比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环境政策,确定环境目标,提出最具可操作性的措施来解决企业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在这一部分,企业必须披露其环境政策和环境目标,以及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

四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为了贯彻实施环境政策和环境目标,企业应在内部推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有效实施内部环境管理的组织保障。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式是:制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方案,对存在问题进行检查纠正,以及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目标四个环节的循环,确保组织通过这四个循环使环境得到持续的改善。企业应在环境报告书的这一部分,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以表明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行动和努力程度。

五是环境保护活动。企业应在这一部分详细说明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存在的环境风险以及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行动。

六是环境财务信息。这一部分主要披露与企业环境保护活动有关的财务信息。如环境保护资本性支出、为了达到法定环境要求而发生的支出、罚款支出及环保收益等详细内容,实际及或有环境负债,预防条款及对财务成果的影响,未来环境支出预算等。

七是环境业绩。环境业绩是对环境保护活动成果的说明,是环境报告书的核心部分。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评价企业废弃物排放对外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形成了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企业通过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或消除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应作为环境改善和社会成本的降低,形成环境业绩评价的组成部分。

篇10

关键词:HSE 动态管理体系 风险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安全和环保方面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单纯以安全为主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要求。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员工与群众期望越来越高、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严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石油化工这个危险行业,提倡HSE管理将会是国际石油化工行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HSE,顾名思义,就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体系它将组织机构、职责和资源等要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在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满足人的需求。HSE 管理体系目的在于组织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之后通过评审等办法不断地推动其有效运行。石油化工行业的HSE 管理体系在经过多年的应用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更加科学合理HSE 体系,我们有必要认清当前存在的误区,并采取相对应的合理措施:

一、对“入门通行证”的认识存在误区及应对措施

当前,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全球石油化工行业的入门通行证,没有实现HSE管理的石油化工企业将会受到诸多限制。但是有了通行证,并不意味着企业真正实现了HSE管理。构建HSE管理体系只是向国际市场迈出的第一步,要想同国际接轨,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就要充分理解HSE管理体系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企业领导及员工都要高度重视关于“入门通行证”的误区,组织好人员培训,并通过企业宣传栏等方法大力宣传关于HSE管理体系的涵义目的等,使得每个人都做到对HSE管理体系牢记于心,只有领导干部和员工的齐心协力、积极参与,才能使得大家最终克服这个认识误区,更加推进HSE管理体系的进程。

二、应付检查、未能明确责任部门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在推进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有些单位对HSE管理体系不够重视,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每当遇到上级部门来检查的时候,就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临时准备材料来应付检查。这样的工作原因在于大家没有明确了解HSE 管理体系所具有的系统化和程序化的特点,最终将会影响HSE 管理体系的真正构建和落实。从而导致潜在的危险不能被发现并及时遏制,长此以往,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有的人认为HSE管理只是安全部门的工作,无论是构建还是评审过程都与己无关,不把自己当作主体,而处处置身事外,殊不知,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事实上,HSE管理体系关系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绝不是安全部门自己的事情,在推进HSE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要定期组织检查,尽可能做到检查内容详尽,转变应付检查和单干的思想,促进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合作,更好地促进HSE管理体系的落实。

健全的HSE 管理体系是切实落实HSE 管理的基础。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HSE 管理体系能够对潜在的危险进行分析预测并控制。为了促进HSE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了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HSE管理体系必须切实落实到实处,为此,企业每位领导以及员工必须明确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1.、实行HSE管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HSE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而且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它能够进行事前风险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不好的后果进行预测,它将健康、安全、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或阻止危害。实施HSE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节约了用于处理事故、治理环境等方面的开支,无形中改善了企业形象,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利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HSE管理体系可促进提升石油化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国际石油行业对石油化工企业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因此,HSE管理体系逐渐活跃在国际一些大的石油公司,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全球石油化工行业的入门通行证,没有实现HSE管理的石油化工企业将会受到诸多限制。HSE管理体系,规范了安全生产活动,更加有效的进行整体的控制,满足了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要求,有助于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力。

三、总结

HSE 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它能够进行事前风险分析,从而为了减轻并消除了可能发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风险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它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完全消除和杜绝不安全隐患的目的还远远不能达到。HSE 管理体系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认清HSE 管理体系的涵义及重要性、克服存在的认识误区至关重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HSE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进一步提高HSE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健康而又和谐的发展环境,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