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管理体系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管理体系总结

篇1

【关键词】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资源保护;企业管理

一、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在企业内部,尤其是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将企业的管理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有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

第二,在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形象。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可以有效地避免环境风险和环境纠纷。这样可以有利于开展清洁生产,同时有利于实施各种节能降耗,另外还有利于减污增效的技术改进和综合利用。

第三,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防止企业环境污染,是保护区域环境,是实现当地环境目标的需求,也是公司良性和长期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本文从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并重点讲解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特征。

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可以通过下表来体现:

该过程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初始环境评审,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策划与设计。只有做好了这三方面的工作,才能合理的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三、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特征

企业在不断致力抓好规范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自我加压主要有以下特点:将环境方针与工作方针相结合,将环境改善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和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1、将环境方针与工作方针相结合

要想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要将环境方针和工作方针相结合,这也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一大特点。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严格科学的管理控制对象,严格制定各种目标和计划书等等;严格控制和管理环境改善、资源保护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

另外,企业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控制各单位、各部门重要环境因素,最大限度预防各种污染,企业内部各部门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来做到更好。

2、将环境改善与资源保护相结合

结合环境改善与资源保护是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水平的另外一大特点。这样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环境以此来提高能源利用率。然而,目前企业仍然存在很多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各种开采工作造成的各种各样的污染现象;第二,运输、存放、转运等不同程度上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第三,区域自然生态的改变。为此,企业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结合环境改善工作与资源保护工作,将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实施企业的总体规划结合起来。

3、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科学有效的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非常有利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实施。举例说明:在企业内部的重大项目建设中,我们要评价各种环境影响因素,比如生态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声环境等等一系列与企业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另外,对于企业管理来讲,要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等等,这样把企业管理和环境管理结合在一块进行管理,既促进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由此可见,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特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有效的结合环境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

四、总结

很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较多,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重视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优化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仁志,孙蕾,陈恺立. 在我国实施自愿协议式工业环境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4) .

[2] 田娟丽, 戴娟, 胡持平, 吴涛, 于平洋. 推行生态工业促进云南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科学, 2008, (04)

篇2

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最微观组织单元,企业应提高对环境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内部环境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和环境审计的结合体,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污染与治理行为进行监督。基于此,本文以制药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这类重污染行业企业应该如何以内部审计为立足点开展环境审计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审计;制药企业;内部审计

环境审计是一种现代的环境管理工具,其基于客观、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价值评估,为企业制定环境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以实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顾名思义,所谓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基于企业内部审计视角对企业的环境影响行为进行的客观、公正的评估与监督。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内部的环境审计不但是企业表明环境责任承担主动性的最直接方式,还是企业增强社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一、内部环境审计概述

(一)基本要求与审计目的

进行有效的内部环境审计,制药企业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制定的所有环境审计方案都必须以ISO14001标准的规定为依据,与该规定有冲突的审计项目均属无效审计。二是应基于企业环境管理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内部环境审计。三是为保证内部环境审计结果公正客观,负责相关工作的审计人员必须与被审计部门之间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都已经结合自身的运营实际构建了环境管理体系,借此对环境组织活动以及影响程度等进行控制。实际上,内部环境审计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发现问题,而是要以这些问题为参考来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所以,制药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对通过内部环境审计所发现问题的重视程度。为了确保环境审计目标顺利实现,制药企业必须做到三点:第一,以环境管理体系给定的审计标准为参考依据,客观的论证被审计部门是否合理的构建了环境管理体系。第二,论证被审计部门是否有效执行并保障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第三,指出被审计部门现行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完善建议。

(二)适用范围

内部环境审计是贯穿企业运营全过程,覆盖企业所有部门和工作岗位的系统工程。由于制药行业的污染性较高,所以一般认为制药企业的内部环境审计范围可以划分为在建过程审计及投产后审计。(1) 制药项目在建过程。总体而言,在建的制药项目分为:新建项目、改建项目、扩建项目及拆迁项目。由于每类项目的建设过程以及投产之后的生产工艺各不相同,所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纳入环境审计范围,审计结果则作为最终审计报告的一部分。(2)制药项目投产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的生产都有着显著的特点:单元式生产、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低、间歇式排放及生产连续性强。由于药品的生产工艺多样且复杂,所以,不同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千差万别。基于此,内部环境审计应侧重生产工艺与排污特点这两个方面,监督后续的整改过程。

(三)具体分工与确认事项

制药企业需要组建环境审计小组,由其全权负责企业的环境审计工作,环境审计小组成员包括审计主任和审计员。环境审计主任的具体分工为:做好与被审计部门的沟通工作,明确审计范围;收集整理和环境审计工作有关的重要资料;确保审计工作在完全独立的情况下进行;结合被审计对象的特点调配审计员;安排各个审计员的具体任务;向委员会递交环境审计报告并与存在管理问题的部门领导进行面对面沟通。环境审计员的具体分工为:收集整理与分析自己所负责审计内容的相关资料,并给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编写审计总结。制药企业应对以下与内部环境审计相关的事项进行确认:企业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相关环境管理规范的要求;企业有效的执行了环境管理规范,并确保了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企业的所有环境行为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制定了清晰的环境管理标准化流程;企业已经对上次内部环境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

(四)环境审计人员

如前所述,内部环境审计是贯穿制药企业运营全过程、覆盖所有部门与工作岗位的系统性工作,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必须参与到内部环境审计工作之中。不过,在整个内部环境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的重要性最高,因此,制药企业的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化学知识之外,还应熟悉环境管理与改造科学、制药工程学、环境基本法、污染排放管理规范等内容。

二、内部环境审计内容

(一)事前环境审计

防患于未然是事前环境审计的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审计环节,因为其能够降低环境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将环境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事前环境审计主要考虑四方面问题:研究原料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分析生产过程可能引起的排放问题;政府的相关环境管理要求;以及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执行与运行有效性。事前环境审计是一种前瞻性审计,其能够在源头上控制污染问题的出现,让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好的保护环境。此外,通过事前环境审计发现的问题还是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更新排污设备、使用清洁能源的源动力。

(二)事中环境审计

制药企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经济效益,因为这样做不但不符合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审计,评估其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并将其作为企业绩效评估的一部分。制药企业应编制事中环境审计报告,并将其作为改进后续环境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最近几年,国家不断提高对重污染行业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标准,制药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国家政策的脚步,适时的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三)事后环境审计

制药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牺牲的环境代价,是事后环境审计的侧重点。通过审计与评估,制药企业可对外披露内部环境审计报告,让公众对其环境管理行为有更好的了解。实际上,主动披露内部环境审计报告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利大于弊,其虽然将现存的环境管理问题暴露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但同时也表明了企业敢于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精神,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公信力、改善企业的形象.

三、内部环境审计流程

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实地走访,笔者认为制药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流程与传统审计大同小异,具体见图1:

(一)准备阶段

(1)制定年度环境审计计划。制药企业的相关部门结合上一年的环境审计情况编制年度环境审计计划,并将其提交给委员会审批,委员会在审批的同时会确定该年度的环境审计次数。具体的环境审计工作由环境审计小组负责与协调。需要注意的是,制药企业必须在制定年度环境审计计划之前明确审计对象,具体见表1:(2)事前调研与沟通。调研是环境审计计划的编制基础。基于此,环境审计小组应做好四方面的调研工作:一是制药工厂、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是否变更过地址或者用途;二是环境管理组织是否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有效设置;三是制药设施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设置;四是环境管理计划是否科学有效。其后,环境审计人员还要与各部门领导就以下事项进行沟通:制定审计时间表,并将其发送至各部门;要求各部门领导按照企业要求递交填写好的调查表;设置各部门的审计重点项目。(3)编制具体的环境审计计划 环境审计人员应以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为依据编制具体的环境审计计划。总体而言,审计计划分为两类:第一,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初期的环境审计计划,不但要编制一系列的审计表格,还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等;第二,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之后的环境审计计划,只要根据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营状况对之前编制的环境审计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

(二)实施阶段

完成了准备阶段的工作之后,审计人员需要深入到现场进行审计。总体而言,实施阶段的主要包括以下活动:(1)首次会议。在进行现场审计之前,环境审计主任需要主持首次会议。首次会议的内容具体包括:简单介绍审计小组成员的情况;重申审计目的、标准、规范、流程以及时间安排;明确各个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解答各部门领导以及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寻求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宣布审计实施正式开始。(2)收集审计证据。想要对被审计部门的环境行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资料。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到通过面对面访谈或者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审计证据,例如:环境方针的执行情况;排污过程的完整性;环境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环境管理责任的落实情况等。此外,审计人员还应记录所观察到的药品生产过程废物处理情况,管理文件的记录情况以及相关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情况等。总而言之,审计人员不能被自己过往的工作经验牵着鼻子走,而是应该客观的观察与记录被审计部门的环境影响行为。(3)探讨审计结果。完成上述审计工作之后,审计小组应集中在一起探讨审计结果。如果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与环境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的事项,则将其记录为不符事项。根据程度的轻重,可以将不符事项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重大不符事项,指的是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出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例如,未对违反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事项进行整改;未评估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二是轻微不符事项,指的是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结构上或者功能上的问题。例如,操作规程不符合环境管理规范;部分环境目标未达成;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评估结果不全面等。三是观察事项,指的是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存在一些小瑕疵。例如,对个别特殊项目没有明确的限定与规范等。(4)末次会议。末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将审计结果告知各部门领导,让其了解到本部门现存的环境管理问题。末次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说明会议目的;参会人员签到并记录会议内容;重申本次审计的重点、范围与对象;通报审计结果,肯定环境管理的成功之处,指出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出审计结论;与被审计对象共同探讨整改办法;确定环境报告披露时间;初步制定整改方案与时间表。环境审计小组应立足于客观事实出具审计意见。如果被审计部门认为审计意见客观中肯,并同意按照审计小组给出的建议对现存的环境管理问题进行整改,则应着手落实相关工作;如果被审计部门认为审计意见有失公正,则应该向委员会申诉并要求审计小组解释其提出的质疑。(5)编制与检验反馈书。被审计部门根据审计小组给出的审计意见编制反馈书,反馈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导致现存环境管理问题的原因;整改计划书等。被审计部门将反馈书发送给审计小组之后,审计小组会对其进行审核,如果认为整改计划书可有效执行则批准;如果认为整改计划缺乏可执行性或者有效性,则将其退回并要求被审计部门重新编制。

(三)报告与跟踪阶段

完成了上述的工作内容之后,审计小组应编制环境审计报告,报告的样式见表2。由表2可知,环境审计报告包括三方面信息:第一,基本信息,对内部环境审计目的、参与人员、会议日期等说明。基本信息能够反映出内部审计执行依据、执行时间表与执行人员,对整个审计过程进行一般性记录。第二,被审计部门的环境管理现状,是对被审计部门环境管理体系构建、执行与运行情况的说明,是整个报告最核心部分。第三,审计结论,是审计小组出具的最终审计意见。审计结论还会指出被审计对象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并给出相关的整改建议。编制好环境审计报告之后,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整改工作进行跟踪。其后,环境审计小组要编制跟踪报告并将其作为环境审计报告的附件。至此,整个环境审计流程全部结束.

参考文献:

[1]孙岩、杨肃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定义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

篇3

一、区别和联系

笔者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目前发展一个分支,所以应着重考虑二者之前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从定义的角度考虑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为,其是“设计和应用适当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和管理对环境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的管理。”相比之下,管理会计的定义为“计量分析和报告有助于管理层作出实现组织目标的决断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从本质上来讲,环境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涵上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环境管理会计更多的是为环境绩效评价和监控服务的,管理会计是从业务整体层面对绩效进行监控。这是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点关注的情况下,为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增值和高效的利用资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由管理会计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2、从环境管理角度考虑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层为了实现价值链的增值,需要从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中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如:如何将进货出货影响的环境成本降到最低、如何评价员工的参与环境管理的绩效。获得这些想关的信息的,需要环境管理会计,反之,获得的充足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管理会计能否取得预期的有效。

但是,由于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有限性,很难为环境管理提供充足的信息,以支持管理者作出相关决策。为了更好的获得有效的信息,环境管理会计通过拓展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金和完善其方法,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更好的相关决策,促进环境成本的降低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将可出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联系

在目前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许多人将着眼点不光放在经营业绩的提高和财务利润最大化,他们越来越关注企业从环境角度的可持续增长.这时,作为管理决策和支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就会被延伸了新的研究方向,此时环境管理会计就应运而生,更好的满足管理层的管理需要,同时推进管理会计的进步与发展。

二、环境管理会计评价方法选择

由于环境管理成本是进行环境管理分析的主要着眼点,所以笔者主要探讨环境管理会计成本的评价方法选择。目前学术界关于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如下三种分类:环境成本核算分解、环境投资评价和环境业绩评价。环境成本分析促进企业对导致环境成本的产品、服务和劳务进行有效的辨别和计量。主要采用作业成本计算、质量成本计算、寿命周期成本计算等管理会计的方法。针对环境投资评价的方法,既有对传统的净现值法进行改进的全部成本评价法(TCA),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SVA)。针对环境业绩评价,为克服传统评价指标考虑财务指标的缺点,其应用了环境质量体系、平衡计分卡等[2]。

(一)成本核算分解

作业成本法(ABC)

分配环境成本影响环境管理的投资分析和业绩评价,如何合理分配环境成本对整个环境管理至关重要。环境成本分配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为管理者提供反映成本的准确信息,为其做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并且鼓励员工降低环境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然而,在传统的成本分配的领域里,环境成本大多数时候是直接归集在制造费用中,并且采取很武断的分配方法,如直接将成本分配到产品和工时中去。由于缺乏成本和产品之前的因果逻辑关系,使得成本分配更加的不合理,导致企业不能根据成本分配做出合理的决策。如果对成本分配方法重新的选择,按成本动因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其具有因果关系可以促使企业完善成本分配,寻找分配的合理动因。作业成本计算法是环境管理会计中根据确定的成本动因,采用按作业对成本进行归集,使其符合因果分析的逻辑。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能更好的使成本和作业相联系,有助于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使成本分配更加合理[3]。

(二)投资决策

全部成本决策(TCA)

TCA是首先由美国环保局新泽西分局设计和提出的。它不同于之前的投资决策工具,克服了之前工具忽视长期而只重视短期经营行为的缺点,长期角度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所进行综合的财务规划。设计者专门设计了一套P2/FINANCE的财务软件,方便企业应用TCA进行投资评价使用。根据其所设计的全部成本评价法成本清单,初始投资成本中涵括了生产设备购置和日后维护、专利许可证的研发支出和申请费用、职工的业绩评价支出等生产经营支出。在年度经营成本中,包括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废品管理成本等,而收入方面则涵盖了从企业的主业收入、到营业外收入、损害赔偿等。从财务指标角度,考虑了贴现率、通货膨胀率、折旧方法和税率等因素,如果管理者输入有关的数据,利用系统继续系统进行分析时,其自动生成盈利能力分析结果,包括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贴现等财务指标,优点在于针对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得出不同的关键指标,简化了投资工作,节约了管理者投资分析的时间[4]。

(三)业绩评价

1、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的产生是环境管理会计针对降低污染物阶段的必然产物。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指标:ISO9000(质量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ISO18000(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他们的指导思想都是以预防为主。后续监控为辅,通过制定有效的规划、确定明确的目标、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员工的培训,后续实施管理和控制,加强监督和监测。特别强调的是,环境管理体系评价的展开需要企业内审部门的参与,定期按照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进行内控评价,并且定期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交监控评价报告。

2、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从诞生以来就是管理企业的重要工具,随着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效用也会渗透到环境管理中去。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指标体系包含了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创新和学习。大部分学者认为平衡计分卡渗透到环境管理会计中去的核心要点:提高顾客满意度促进财务维度,而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改进作用于顾客的满意度。五大维度相互影响。促进环境管理成本的下降,环境绩效评价的提高。还有部分学者人为也可以单独作为第五个方面来反映,以突出环境管理日益增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环境管理会计必将受到更多管理者的关注,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评价方法选择,也会有新的理论创新。(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D].厦门:厦门大学,2001,2001:12-13.

[2] 李勐.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22-23.

篇4

1999年12月,我在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大开间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覆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1mm;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mm,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彻底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内外墙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屋面防水层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荣获2000年度最佳优质工程(金牌奖)及2001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二、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到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干得更是出色。调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之后,恰逢公司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同志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铺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总结我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经验,我形成了《浅析建筑质量管理体系》一文,并获得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技术论文一等奖。

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作中如鱼得水,从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到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和管理,各项工作样样精通。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送到市里交流的技术性文件多次受到唐山市建设局、唐山市质量监督检测站有关领导的表扬,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随着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领导决定启动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上述两个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该同志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体系文件编写、初始状态评价、重大危险和环境因素辨识、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当中,为企业顺利通过注册认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参与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个人也学到了国际通用的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三个体系的内审员也时刻为三个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做出艰苦的努力。

三、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该同志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共享internet连接上网,利用netmeeting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的应用更是前景广阔。这一切都为最终企业内部的文件实现无纸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总结建筑业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经验,我写成了《建筑企业办公局域网-搭建实例》一文;为了适应企业科技技术文献检索的需要又写成了《用web浏览器查询工程信息资源》一文,这两篇论文上报到河北省建设厅参加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论文评审,均荣获二等奖。

四、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篇5

我,1999年12月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先后工作于河北省第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唐山现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年9月在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科任科长。在此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情。任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以后,先后在丰南市国税局群体住宅小区工程和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中担任技术负责人,这两个工程竣工以后均被评为唐山市优质工程,而且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在评为市优工程的基础上又被评为XX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在施工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作为公司的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在公司经理和公司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对技术管理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已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国际承认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三大认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认证、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河北省第一家获得三个认证证书的建筑施工企业。五年来,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总之,五年来自己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 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1999年12月,我在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大开间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覆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1mm;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 mm,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彻底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内外墙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屋面防水层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荣获XX年度最佳优质工程(金牌奖)及XX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二、 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到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干得更是出色。调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之后,恰逢公司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同志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铺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总结我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经验,我形成了《浅析建筑质量管理体系》一文,并获得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技术论文一等奖。

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作中如鱼得水,从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到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和管理,各项工作样样精通。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送到市里交流的技术性文件多次受到唐山市建设局、唐山市质量监督检测站有关领导的表扬,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随着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领导决定启动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上述两个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该同志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体系文件编写、初始状态评价、重大危险和环境因素辨识、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当中,为企业顺利通过注册认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参与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个人也学到了国际通用的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三个体系的内审员也时刻为三个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做出艰苦的努力。

三、 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关于建设有限公司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的文章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该同志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共享internet连接上网,利用netmeeting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的应用更是前景广阔。这一切都为最终企业内部的文件实现无

纸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总结建筑业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经验,我写成了《建筑企业办公局域网-搭建实例》一文;为了适应企业科技技术文献检索的需要又写成了《用web浏览器查询工程信息资源》一文,这两篇论文上报到河北省建设厅参加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论文评审,均荣获二等奖。

四、 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十余次,获得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土建三级预算师、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获得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贰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近五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篇6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 建设 石油企业

HSE管理体系是依据管理学的原理,对健康、安全与环境进行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密切联系,三者有机结合,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建立和完善HSE管理体系,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领导承诺、全员参与。预防为主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它是以消除石油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为目的的。安全建设是石油企业保证日常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而HSE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于石油化工行业克服管理障碍,走出管理困惑以及化解发展阻力[1]。

1.1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HSE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内外石油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旨在建立一个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管理体系,为中国的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使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文化的开展,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向更高的台阶迈进[2]。

1.2有助于树立企业安全理念

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是其在处理安全问题时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和牢固的管理理念,也是将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中,从而为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而设立的一种文化体制。HSE管理体系将人身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更好的诠释了安全文化的内涵,将安全因素融入到企业的各种安全经营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使企业各层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实行HSE管理体系能够对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安全意识的统一,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基础。

1.3有利于完善企业安全制度

HSE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法令、系统的安全程序、严谨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周密的安全管理细节之上的,是企业安全制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不仅能够加强石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使石油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进入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建设,保证企业生产在安全的管理制度下有序地进行[3]。

1.4有利于规范企业安全行为

石油企业的安全行为方式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而HSE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使企业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并提高安全生产技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HSE体系目标是从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利用科学的安全监控措施,使石油企业从设计安全、操作安全及生产工艺安全等得角度实现了行为的本质安全,从多个角度规范了安全行为的实施。

2强化HSE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2.1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总结、探索和改进

一方面应在现代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原理的指导下,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模式、经验,总结、探索和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形成适宜于中石油上下游业务的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另一方面要考虑HSE管理体系与其他HSE管理技术方法的结合,如清洁生产技术、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要考虑融入HSE管理[4]。

2.2提高员工的HSE意识和理念

HSE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HSE管理的核心,因此从石化企业HSE管理对策来说,“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提升人的意识和能力的HSE教育对策在HSE管理体系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首要的是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在HSE意识和理念上要有一个改变,HSE管理体系的优劣最终还是取决于管理层的作为。HSE意识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维上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管理方式、方法的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进行HSE管理的改变,还是要着重提高HSE管理的意识和理念[5]。

2.3HSE管理体系建设要搭建全员参与平台

做好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是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石油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员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的条件。在推进HSE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理念要新、方法要新,要与杜邦先进的HSE理念相结合,与工作安全分析、观察与沟通、作业许可、HSE个人行动计划等风险控制新工具相结合,采用安全经验分享方式,变阶段性学习为日常教育;其次践行有感领导,让下属听到、看到、感受到各级领导的表率作用,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工作的示范性,感悟到自身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性;推进直线管理,严格落实谁管工作,谁管安全的工作要求,防止相

互依靠、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逐级落实员工HSE管理责任,搭建人人管安全的责任保障平台。

2.4建立全过程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

HSE管理体系落实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为确保HSE管理体系确实落实到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HSE全过程风险识别评估机制进行实时修改,确保HSE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并将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批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予以解决。此外,要加强对危险作业申报和审批工作,利用企业推行的“停止作业卡”,使“三违”现象得以避免。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工作程序,并对个层次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形成良好的应急联动格局。通过完善和强化HSE管理体系,来实现HSE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和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HSE管理体系,是石油行业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程的一个重要革新措施,石油企业必须紧紧围绕HSE管理的内涵,抓住管理的重点,开展HSE管理文化建设,从理念、规范和行为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是企业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永,吴苏江,周爱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建设[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刚,高静.浅谈如何进一步强化HSE管理体系建设[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1(19):195-196.

[3]朱鲁洋.探析强化石油化工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326-327.

[4]董国永,刘景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47-51.

[5]张莲芳,刘烨,刘冰.浅析国外大石油公司HSE管理体系[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03)

篇7

关键词:NOSA管理系统;三标;安健环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30-02

1 概述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电力企业不仅要关注安全,而且要重视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率先实现安全生产的转变。因此,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来说,更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1.1 安全管理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意义

电力安全生产是全国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对于电力工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由电力工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1)电力生产过程包含大量的高处作业、接触带电体作业、机械作业等行为,对人身安全的威胁较大。

(2)电网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

(3)电力事故往往会给社会和企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一直是电力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1.2“三标”与NOSA简介

我国传统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重视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管理效果不尽如意,而NOSA与“三标”的有效融合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ISO 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实施ISO 9000族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组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来达到支持环境保护、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的目标,并可通过取得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形式,向外界证明其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环境管理水平。

OHSAS 18001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N)等13个组织于1999年联合推出的一项管理体系标准,目的是透过管理减少及防止意外而导致的生命、财产、时间的损失,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其内容取向已经发展成为能相容ISO 9001及ISO 14001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使企业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一体化”,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带来利益回报。

NOSA是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National Occupational Safety Association)简称。而NOSA“安全五星”管理系统是在上述基础上从上世纪70年展起来的,至今已形成一个集安全、环保、健康于一体的管理体系。

NOSA五星管理系统是以风险管理为灵魂和基础,以海因里希的“冰山理论”为依据,以“P、D、C、A”方式为其运行模式,主要侧重于保障人身安全,目标是实现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风险管理,即“安、健、环”。NOSA强调在实现“安、健、环”管理过程中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注重安健环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认识、控制以及管理的有效性,以持续改进为原则,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控制安健环风险。

2 发电企业推行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系统的条件分析

2.1 基础条件分析

(1)内部条件。

在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之前,电力企业已经较成功的施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电力企业管理日益规范有序,员工对先进管理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这些为企业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基础。

(2)外部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电企业致力于建立包含生产安全、人员健康、环境安全的企业,这为企业实施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管理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为企业建立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诸多企业有着成功实施安全健康环保管理的成功经验。

2.2 整合的可行性

在实践中,经过对比分析发现NOSA五星管理体系和“三标”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其整合可行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相同的管理原则。

这是各体系融合的前提。无论是“三标”还是NOSA五星管理体系共同遵循的管理原则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过程方法和持续改进。

(2)共同的管理核心。

NOSA标准与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的管理核心是相同的,都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手段来提升安健环管理水平。

(3)兼容的内容条款。

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在NOSA标准中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条款,相比之下,NOSA标准更具体化。这样,几者的相互融合,可以增加其它两个标准的可操作性,这为体系整合提供了可行的管理思路。

(4)共同的循环程序。

几个标准的运行程序都遵循戴明循环,即PDCA循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5)一致的检验手段。

标准都要求相同频次的内审、外审来检验和改进其管理绩效,并实现持续改进。

3 发电企业实施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系统的前提

NOSA标准与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都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手段来提升安健环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在建立、实施和保持基于NOSA的发电企业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基础。所以,如何充分理解和正确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是体系完善与运行控制的前提。

作业活动中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也就是危险源。危险源辨识是基础,风险评价是方法,风险控制是手段,其策划的目的则是事故预防。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按照以下四类的方法进行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

3.1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实施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基础,而危险源辨识需要先对作业活动进行划分,即划分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一般有:(1)按生产流程阶段名称划分;(2)按作业任务名称划分;(3)按工艺装置控制名称划分;(4)按作业区域名称划分;(5)按劳动组合名称划分等。

根据划分的单元收集作业活动信息,通常可按照作业流程依次排出,包括:(1)作业任务期限、人数、频次等;(2)作业所涉及的机械、设备、电器与工具等;(3)作业所接触到的物料形态、性质与作用;(4)作业人员的素质水平;(5)体系控制的作业文件;(6)作业活动有关数据的监测;(7)同类作业发生过的事故记录等。然后,依据收集的作业信息,再按照前文提到的危害的四大类别,分别进行危险源的细化辨识分析。

3.2 风险评价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风险评价可分为:

(1)新建、扩建、改建系统以及新工艺的预先评价;(2)在役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评价;(3)退役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评价;(4)化学物质的危险评价;(5)系统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进行风险评价的方法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将可能性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风险程度,用风险概率值表示。对较复杂系统的风险评价,常用定性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方法通常结合起来运用。实际工作中常见、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安全检查表法(SCL);(2)工作安全分析法(JSA);(3)预先风险分析法(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6)作业条件风险值评价法(DLEC);(7)事件树分析(ETA);(8)故障树分析(FTA)。

3.3 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

风险的受控,将保证体系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保证体系方针的实现。所有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是综合管理体系方针实现的必要条件。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措施需遵循下列原则:(1)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限制风险;(2)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风险源与危害承受者隔离;(3)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或组织措施,从源头控制危害或风险消除危害或风险;(4)制定安全作业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来削弱危害或风险的影响;(5)采用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控制残余危害或风险时,必须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其得到使用和维护。此外,还要发挥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作用。

4 推行基于NOSA的电力企业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科学策略

为提升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接轨,切实保障人身安全、降低职业病、减少环境污染,在电力企业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体系,应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策略。

4.1 通过信息化建立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平台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按照单“三标”或NOSA体系要求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平台的支撑,使得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使得企业已建立的管理体系难以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而通过建立并应用集成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能结合“三标”和NOSA要求,及时采集、分析和统计各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信息,分析评价并预测各类危险源的变化趋势,为快速发现和控制各类危险源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保证;能有效提高企业安健环质事件的反应能力、处理能力、反馈能力和工作效率,对发电企业安健环质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珠海发电厂RCAM系统的软件平台应用为例说明。其软件平台的应用充分结合了NOSA相关理念,在系统中建立了标准化的安全危害预防、危险物料存放、危险预防、安全隔离措施,形成了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立了合理有效的RCAM安全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NOSA标准在维修工作中得到确实的贯彻,将电厂主要的维修维护工作从基于时间的计划维修转移到基于实际状态的预知维修,取得了明显成效。可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平台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4.2 注重体现企业特点的安健环质文化建设

建设电力企业的“NOSA安健环质”安全文化,对于增强企业全员安全素养、推动文明生产、降低管理成本,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环境,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践证明,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呈正相关。推行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体系,人的观念意义重大,一要靠日常的教育和引导,使良好的习惯慢慢养成,从而营造一个持久的安健环氛围;二要靠强制管理来克服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加强潜在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企业运营中的NOSA综合安健环质活动同样是在完成一个文化的积累。在实践中,诸如安健环质知识竞赛、安健环质品质活动、环保日活动、安全月活动以及定期的NOSA星级评审等活动,都可以作为促进安健环质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4.3 注重教育培训和体系宣传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措施,也是企业贯彻实施管理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贯彻实施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也必须向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只有员工的安健环意识得到提高,掌握了NOSA安健环管理的力法,才能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健环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才能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

一般电力企业的NOSA五星系统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知识与实践、标准编制、工作安全分析、事故调查管理、安健环代表、内审员培训等。

为了提高培训和宣传效果,应该注重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4.3.1 分层次教育培训方式

针对教育培训对象的广泛性特点,采取分层次教育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岗位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手段及内容。对技术、管理人员主要传播安健环新理念新思路;对一线生产员工以贴近工作实践的内容开展经常性的安健环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生产员工事故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将安健环系统的宣传氛围深入到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构筑企业内部职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协作环境。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企业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发和传播多媒体安全教材,以生动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4.3.2 构筑良好的安全教育培训阵地

生产第一线员工事故防范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核心。为确保企业安健环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生产第一线员工中积极挖掘和培养安全教育人选,利用班组教育中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根据不同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在生产第一线建设一个有效的安健环教育培训阵地。

4.3.3 确立教育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立足于对安健环教育培训工作的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测试与评价既要考虑教育培训的实际工作量,又要考虑员工接受程度和效果。利用安健环质管理综合平台建立企业安健环教育培训资料库,汇总相关培训及教育资料,用于评判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

5 结论

NOSA管理体系的应用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公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逐步成为鉴定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一个检查标准。NOSA系统企业在控制风险因素上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借鉴NOSA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结合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需求及现状,充分考虑目前通用的“三标”特点,建立基于NOSA的安全健康环保质量综合管理体系是发电企业进行综合安全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进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并注重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电力企业将可以降低人身事故、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并最终实现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系统“零意外、零违章、低风险、零污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元. 整合NOSA与“三标”,建立发电企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J].华中电力, 2008(6): 71-74.

[2]苗金明,冯志斌,周心权.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0):63-67.

[3]罗扬. 浅谈NOSA安全五星管理体系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 2008(6)152-153.

[4]李继军. 浅析建立、实施NOSA五星管理系统的前提[J].煤炭工程,2007(6): 12-13.

篇8

一文献回顾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环境审计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致力于环境审计的研究,促进了环境审计研究的发展。国外学者对环境审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对于环境审计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14000标准中将环境审计定义为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特定的环境活动、事件、状况、管理体系,或有关上述事项的信息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Thompson等认为环境审计是系统、定期地评估企业、政府、机构的管理系统、政策和实务,以确定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后续适当的调整活动[1]。关于环境审计的目的,R.S.Mahwar等认为环境审计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消耗和促进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2]。对于环境审计的内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IA)认为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1)财务审计;(2)合规性审计;(3)绩效审计。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认为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1)评估场所的污染情况;(2)评估计划投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3)对关注的环境的审计;(4)对公司环境绩效报告的审计;(5)对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情况的审计。对于环境审计的程序,国外学者Moor等认为环境审计程序分为接受委托阶段、审计计划阶段、测试和取证阶段、评估和报告阶段,其中接受委托和审计计划阶段属于事前审计,测试和取证阶段属于事中审计,评估和报告阶段属于事后审计,这种划分符合美国的审计标准和国际审计标准[3]。关于环境审计的方法,Lightbody认为早期的环境审计主要是审查活动,并且不是由会计人员执行的。随着人们对环境审计期望值的提高和专家的介入,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自己特有的技能来克服理论和方法上的差距[4]。Pow-er认为审计人员应该将传统的财务审计和环境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在环境审计的过程中有必要采用一些科学技术方法[5]。Johnston等认为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来计量环境影响,如重大环境影响评估法,该方法包括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公司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第二阶段用矩阵来衡量影响是否重大。这个方法需要用到Delphi法,即德尔菲法,让公司员工根据他们自己的评估对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的等级,从而来确定影响的程度[6]。总的来说,国外学者对环境审计研究的主题多样化,他们对环境审计的研究不仅涉及环境审计的定义、环境审计的目的、环境审计内容、环境审计的主体,而且还涉及环境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等应用理论。

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他们从不同层面致力于该问题的探索:在环境审计的定义方面,陈东(1999)认为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环境责任状况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7]。刘长翠(2005)认为环境审计是社会责任审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评价[8]。黄道国、邵云帆(2011)认为环境审计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依法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过程[9]。在环境审计的目标方面,蔡春、陈晓媛(2006)认为环境审计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全面有效地履行受托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10]。毛洪涛(2009)认为环境审计的目标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对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起着指导和统领作用,环境审计的一般目标是评价企业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情况,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对环境审计一般目标的具体和细化[11]。

在环境审计的内容方面,刘爱良(2010)认为我国的环境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审计、环境保护项目计划和目标执行情况审计、环保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还包括环境工作绩效审计、环境管理系统审计[12]。耿建新、牛(2007)认为环境审计包括环境财务审计、环境法规的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等[13]。李雨薇、唐洋(2011)认为环境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环保资金筹集与支出、环保投资项目与建设项目以及环保政策落实、环保目标实现情况[14]。在环境审计的程序方面,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环境审计和传统审计的程序相差无几,即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增加后续审计阶段,如刘冰(2010)认为环境审计应该实施全过程审计,即不仅关注项目存续的情况,还应关注项目长期的影响[15]。在环境审计的方法方面,张宏亮(2007)认为在环境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中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并且构建了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16]。王春萍(2007)认为可以环境把费用效益分析法应用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17]。在环境审计的主体方面,李雪、杨智慧(2004)认为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及其人员[18]。张爱民、郭坤(2010)认为我国环境审计主体为:审计署、环境保护部门、民间审计机构和企业[19]。

从上述的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审计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学者们对环境审计的理论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环境审计还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总体而言,我国学者研究关注的是环境审计基本理论问题,但还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环境审计内容框架,缺乏系统性,与环境学科的融合不够,并且对环境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应用理论研究不够重视,难以取得适应环境审计实务开展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对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和非线性审计程序的研究能够丰富环境审计理论,对环境审计实务的开展也有指导价值。

二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

环境审计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评价企业的政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革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设等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后续的纠正措施,因此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规性审计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法律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合规性审计的依据。合规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企业相关环保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排污许可和排污申报登记情况等,同时还应审查其执行的程度、方法、措施以及产生的问题,以此来评价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环保资金审计

环保资金审计主要是审计监督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具体包括环保资金筹集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和环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审计。环保资金筹集的真实性审计主要是审查会计账簿上的环保资金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合法性审计即审查企业是否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筹集相应的资金,我们可以通过向经营管理者询问,审阅公司相关章程、查阅有关凭证以及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来进行。环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审计主要审查资金是否确实用在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上,有没有被挪用和截留。此外还应关注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作用如何等。

(三)环境管理体系审计

ISO14000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是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整个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环境管理的总称,包括制定、实施、策划、实践过程,并通过评审来改进。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计主要是要审查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健全性,以及在管理企业环境事项、提高企业环境保护水平和防范企业环境风险等方面的有效性,找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

(四)清洁生产审计

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查找企业污染物的来源,产生废弃物的原因,系统地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及实施过程,旨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根据原国家环保局编制的《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程序包括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的产生和筛选、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7个阶段。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生产过程、识别清洁生产机会以及制定与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五)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处理情况审计

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和废物。在对企业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处理情况进行审计时,先要审核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文件规定,检查分析各种环境记录,判断其真实性,实地测量相关环境,进一步检验环境记录的真实性。除此以外,审计人员还应关注有毒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处理,一般废物的填埋处理能否防止风化、扬尘,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无法无害化处理的有毒有害废物存放的容器和设施是否长期稳定。并且还要关注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从产生到处理的各个环节,审查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合规性和符合性,确定减少废弃物的机会,以及废弃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情况。

(六)环境友好型产品审计

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4000管理体系标准规定,环境友好型产品危害较小,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有利于人体健康。企业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有利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一般用生命周期的评价方法来评价环境友好型产品,完整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原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的使用、回收或处理。因此,企业环境友好型产品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包括:检查企业产品的设计情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产品的再回收和再利用情况。

(七)环评报告审计

环评报告是对企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环评报告及其审批意见是建设项目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也是我们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我们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审计时,既要审计环评报告及其审批程序的合法合规性,又要审计环评报告内容的完整性。这就要求环评报告的编制既要遵守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还要充分揭示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进行决策。

三企业环境审计的非线性程序

企业环境审计的程序和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程序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完成这三个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审计的程序并不是一步接着一步的线性程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从第二阶段回到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回到第一或者第二阶段。环境审计的程序,尤其是企业首次进行环境审计的审计程序是非线性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首次进行环境审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审计方案的复杂性,使其信息的反馈作用更大,审计人员可能需要不断改变其目标和目的以及审计范围。

(一)环境审计计划阶段

在该阶段审计人员首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环境风险,以及通过最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初步确定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目标确定审计范围,从而选择审计团队成员和工作分派,向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分派具备适当经验的人员,以及是否需要利用专家的知识。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在将有关的审计信息与管理层交流后,审计人员可能会因为获得新的信息,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新的环境风险或者管理层提出新的要求而改变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审计人员根据以后获得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修正。评价获得的相关信息也会改变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通过检查相关文件资料等信息评价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其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的相关性,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重大的信息,以及可能忽视的信息,从而可能引起审计人员改变环境审计的目标和目的。与管理层交流审计信息和评价获得的信息,也会产生反馈作用。这些新获得的信息,可能改变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的评价,从而改变审计范围和审计团队成员的选择。

(二)环境审计实施阶段

在环境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会通过询问相关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进一步获得信息,来证实或消除其所发现的可疑问题。而通过询问管理者和员工所获得的信息,其可靠性是非常差的,审计人员一般不能将其作为审计证据,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件和记录来证实其所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在查阅文件和资料的时候,审计人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或疑问,需要询问相关人员来获得新的信息。实地观察相关设备是环境审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环保设备的实际利用情况和质量状况。在实地观察中,审计人员可能会产生新的疑问,或者所获得的情况与以前了解的情况有所不同,审计人员就需要询问相关人员和查阅相关文件和记录,来消除或证实其疑问。审计人员在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后,可能认为获得的信息或证据不足,或者审计信心或证据的质量不高,不足以支持相关认定,需要重复上面的程序来获得充分的证据和信息,为其做出结论提供合理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获得新的信息的基础上,重新确定需要咨询的管理者和相关员工,以及新的文件记录,甚至考虑是否需要实施更加详细的测试程序,使用环境审计的特有方法,如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市场价值法等。在首次接受委托的环境审计中,审计人员因为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不够,对管理者和员工不了解,需要反馈的次数可能更频繁。

(三)环境审计完成阶段

在环境审计完成阶段,相对前两个阶段,需要反馈的程序可能较少。审计完成阶段主要是汇总审计差异,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如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证据,并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总结,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审计人员可能会产生新的疑问或发现新的问题,甚至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就需要重新考虑相关风险是否恰当,相关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是否需要追加新的审计程序,来获取新的审计证据,在这些疑问被消除或问题被解决后,审计人员才能签发审计工作底稿,撰写环境审计报告。环境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环境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是环境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情况、形成环境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四我国企业开展环境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环境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

实践是理论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对实践有能动作用。因此在推进环境审计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大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力度。在实际中,环境审计开展得比较少,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撑,具体表现为环境审计的程序方法和评价标准不明确。因此应加快健全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作业规则和报告制度,解决好审什么、怎么审的问题,从而使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拓展企业环境审计的领域

由于对环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缺乏严格的监督,挪用、侵吞以及无效使用环保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我国环境审计大部分是关注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保护资金等方面,与国外环境审计实务相比,我国的环境审计领域还很狭窄。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环境审计,必须拓展企业环境审计领域,要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计、废弃物审计和环境友好型产品审计等。只有这样,环境审计才能涉及到企业环境活动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保护环境和促进有效利用资源的作用。

(三)加强环境审计人才的培训和技术协作

由于环境审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其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有会计学和审计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具备环境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正是我国审计人员所缺乏的。我们可以通过专业性的强化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正常性开展。由于审计人员对环境保护专业技术知识的欠缺,我们还应加强审计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协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篇9

Abstrac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zard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compliance evaluation.

Office area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zard identification exist many error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office area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zard identif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liance evaluation in the office area.

关键词: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

Key Words:Environmental factors; hazard;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的过程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整理及传递;评价输入材料的提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实施等。其中,每个过程均是针对办公区域现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的。因此,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是进行合规性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1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

首先按照组织机构、活动类型、产品类型划分作业类别,根据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全面辨识环境因素、危险源并评价,然后按作业活动类别列出清单。

2 办公区域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方法

2.1 分类过细

办公区域环境因素包括纸张、笔、复写纸、胶带、订书针、一次性茶杯、包装物、职工午餐泔水……等的使用或消耗,在识别的过程中不必分项列出,可以进行归类合并,例如规并为办公用品的使用、生活垃圾的排放等。

电脑、照明灯具漏电伤人;各类电气插座、插头、开关、线路老化、受潮、破损;用电线路、设备短路或过载;电源接线板随地拖放浸水;非电工人员自行安装修理用/带电器具等危险因素可归并为漏电保护设备失效。

2.2 列入不必要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办域涉及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较少,影响后果也较小,不必为了追求篇幅而列入不必要的或发生可能性较小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例如:档案资料纸张散发有害气体、废纸丢弃、废日光灯管的排放、废笔的排放、废文件夹的排放等,造成的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在企业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健全的情况下,旧计算器的废弃、废硒鼓的排放、废打印机的排放、废电脑显示器的排放等环境因素几乎不存在。

柜子松动、搬重物(书柜等)不稳、已知传染病未隔离、环境卫生不良、办公室照明灯坏了未及时更换等发生的概率较小或不会造成较大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后果。

2.3 错误区分环境因素、危险源

部分生产活动,即有环境影响、又有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就应根据其后果影响程序区分。例如:墨粉的污染、计算机房电磁辐射、变压器室电磁辐射、吸烟烟雾、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杀虫剂的使用等,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危害应是对人的健康损害,属于职业健康安全范畴。

3 针对环境因素、危险源的合规性评价输入材料

与企业环境因素、危险源有关的运行活动资料,如环境监测报告、平面消防疏散图、有害固废处置等数据,对不明确的及时进行调查。

员工工伤事故信息等资料、五险等福利制度的执行信息。

员工体检情况、意外伤害互助保险情况、女职工特殊问题保护等相关信息。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 注意事项

4.1 执行人员应提高认识,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工作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做到有效实施和监督执行。不断查找学习改进和持续发展的突破点。

4.2真实、及时、具体的收集记录和证据。日常工作记录、总结评价和考核应充分,证实证据的支撑性材料应完善。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详细的文字记录十分重要。

4.3 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要连贯,必须进行有效封闭。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的事情需要追溯,有些不能完成的事情不应写入制度建设中。

5 结论

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制度的合规性评价,找出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制定的预防方案和纠正措施有的放矢,使预防工作高效实用。合规性评价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控制企业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参考文献:

[1] 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S].

[2] 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S].

篇10

(青海油田劳动服务公司安全设备科,甘肃 敦煌 736202)

摘 要:本文分析了QHSE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够对提高QHSE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中的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田企业;QHSE管理体系;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DF41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214-01

收稿日期:2015-03-25

作者简介:李雪梅(1971-)女,湖北应城人,大专生(已毕业),研究方向:油田企业QHSE管理体系运行。

引言

QHSE管理体系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套现代化的,涉及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方法,整个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大部分活动。Q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含义是确保标准化工作,规范化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制度,降低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质量,持续改善环境,保证企业健康、安全。因此,有了QHSE管理体系作为公司的企业管理系统,关于如何有效提高QHSE体系质量稳定,促进其在企业的有效运行,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内在活力,使开发企业中的QHSE管理体系成长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QHSE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中的使用现状

对QHSE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中的使用现状,本文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2004年,公司的QHSE管理体系正式运行。因为该管理体系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科学、标准化的作用,该体系已经有效地使公司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为制定企业稳定、健康、有效的发展战略,获得一个可靠的担保,系统运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

1、全套的QHSE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理念,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氛围。

2、公司的工作流程管理功能获得了更多的规范化,操作效率提高显著。

二、QHSE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运行中所需解决的问题

QHSE管理体系对油田企业的稳定运行及科学的油田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在油田企业实际操作还存在着实践和生产方面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主要表现在:

1、QHSE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和认知程度的理解是不够的。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对原有的企业管理系统的选择和深度融合,将与以前的思维习惯等发生碰撞。

2、QHSE文档和内容管理缺失现象。QHSE管理体系所建立的体系文件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在补充原有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基原来的管理文件进行修改。因为当前油田企业中没有实现系统的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文件的修改,更新功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长期不更新或替换的状况,影响实际生产。

三、解决QHSE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QHSE系统中影响其有效运行的主要因素,为系统运行质量的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深入持续改进体系管理理念的实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1、理顺QHSE体系与原有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消化和吸收原有的企业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应科学的发现原有的企业管理系统及QHSE管理体系的优点和缺点,形成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2、QHSE系统和油田企业的基本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要予以重视。现代企业基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科学基础,也是与企业基层员工最直接,最相关的管理内容;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是QH SE体系在企业经营中的基本任务。因此,一是应注重QHSE系统工作运行的基础管理工作,在对相关需求文档管理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把QH SE体系认真落实基本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逐步推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的学习培训,强大基础层,如在重点领域开展生产岗位操作规程,实现提前预防,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3、注重油田企业的专业考核与QHSE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在QHSE系统集成、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不断对专业知识进行考核完善,全面覆盖QHSE体系的文件类别管理;确保专业考核的特点,将QHSE系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结合,在内容简化补充和提升的同时,充分吸收QHSE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坚持生产,为内部审计体系的效率提升做出贡献。

四、总结

有效推进QHSE系统的运行,提升QHSE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我们只有在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深入推进系统的运行,充分把握QHSE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矛盾,以科学的解决方法,根据当地的条件,寻求改进的方法,才能继续推进系统的运行效果,为了使它更适合油田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的改进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是增加企业的操作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亚丽,龚捷,兰勇,刘亦歆.QHSE全域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科技.2013(08).

[2] 宿铁军.油田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研究—以胜利油田为例[J].科学决策.2010(12).

[3] 李宏勋,谢芹,武洪雨.论中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