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现象范文
时间:2023-04-11 12:5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一个健康的人,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贴着墙站在地上。把一只脚抬起来,向前迈步,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来的脚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这说明,身体向前移动了。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或者说,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如果这种外力比较小,走路就会遇到困难,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就不敢迈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双脚。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6、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7、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8、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9、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我们认真观察自行车,也很容易发现许多物理现象,下面列举一些。
一、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一)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二)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
二、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篇2
关键词 中学物理 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
在自然界当中存在许多的物理现象,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些物理现象,而物理课程的魅力所在是物理现象的产生。只有将物理现象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当中,才能促进物理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使其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
1关于物理课堂的发展现状
物理学科作为理科教学当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要求教师在对其进行讲解时,要做到由浅显到深入、由较低难度到较高难度,有逻辑性、层次性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重点知识内容需要进行强调,并且增加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性。教师在讲述理论原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添加一些物理实验,让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操作实验的步骤以及提高技术能力,比如利用天平对物体的重量进行测试,利用弹簧拉力器测试拉力的大小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做好预习的准备,使得在课堂的学习当中能够更加轻松。
据相关调查统计分析,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一直没有提高,其原因不仅是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所造成的,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的不足之处。大多数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学生更是依赖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以后,将其内容背诵下来即可,没有思考的过程,也没有对知识内容提出疑问,进一步交流讨论的过程更是不存在。一部分研究人员发现,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当中,将理论知识作为重点讲解对象,没有注重到实践教学,也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将学生的创新思想的培养严重忽略了。因此,在传统物理教学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2关于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
将物理课程的特点作为核心要点,合理地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与规划,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有层次地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都要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如果存在现有的实验工具,就要利用实验工具对该实验的过程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做到认真听讲,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讲说,并且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使得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加深物理知识的印象。
3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当中的必要特性
将物理现象体现在物理教学当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热爱,提高在生活当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物理现象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物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利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当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4中学物理课堂对物理现象一些应用实例
4.1生活与物理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
许多物理现象都在生活当中得以体现,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时,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将生活与物理规律有效地结合起来,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例如,让学生思考在生活当中的一些与力学相关的现象,在爬楼梯时、拉伸弹簧时、抬起石头时,物理的力学就体现出来了,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容易理解,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另外,在课余时间,鼓舞学生主动感受周围的物理现象,写下自己的感受,在课堂当中与大家分享,从而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4.2社会现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地改革,要求其教学的内容需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节奏,从而体现物理教学的创新性。因此,在物理教学的改革当中,不但要注重生活与物理现象的紧密结合,还要注重社会现象与物理现象的紧密结合。例如,目前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么教师在讲解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当航天员在飞行的过程当中,处于什么状态,该状态涉及到哪些物理原理,飞船在太空当中飞行的过程中,如果想改变其目前的运行轨道,应如何操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找出相关理论依据,并做出解释说明,当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仔细思考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5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课堂对物理现象的相关应用意义非常大,不管是生活方面的现象,还是社会方面的现象,当它们与物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时,就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跟上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物理教学的迅速发展,创造较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在中学时期,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物理现象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
作者简介:崔慧丽(1978-),女,河南商丘人,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宇华.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2014(2):20-22.
篇3
一、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有成效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越感兴趣,则学习的信心越来越高,兴趣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而且也能弥补智能的不足。中学生的物理兴趣主要可分为四种,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学生对兴趣的发展是首先由生动的,具体的直觉兴趣逐步转化为内部有规律的兴趣的。而生活事例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入无疑会满足学生的这个要求的,因为熟悉生活事例对学生有较强的亲和力。引入生活事例能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因为注入了生活实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有用的知识,能让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克服了物理太难学,耗时多而且收获少的现象,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信心。
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很紧密,物理现象大量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如雨后天晴的彩虹,壶水沸腾时的气笛声,浮在空中的气球等,并且,每人时时刻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应用物理现象:如汽车停下时,为防前倾,身体会不自主地向后斜;搬运东西时,推着走比抬着走省力气等,这一切都给我们学习物理带来了方便。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入方法,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只要合理应用这些现象,就能激发学生原有的对这些现象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的理性认识,方便学生掌握新概念,新理论,新的知识点。并且把学生的新知识去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学以致用,学了有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已学知识。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
三、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促进物理知识同生活的联系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既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比如在运动力学的教学中,抛弃原有的物块等空洞形象运动模型中,代之以汽车、飞机等实物;从斜拉桥、“雪龙号”的受力分析到过山车、打桩机、“神五”飞船的运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都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材中的一些案例,能够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增强了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培养其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注意运用身边物理现象,收集有用信息
教师要注意收集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上的信息。这就要求老师平时要养成关注收集这类信息的良好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内化为一种自动的行为。平时多留意报纸和网上那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生活现象或科学事件。如:电磁波对人体是有危害的,那么具体会造成哪些危害,危害到什么程度,刚好报纸上有报道;核辐射对人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有多严重,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所造成的生态灾难?用活生生的事例,告诉学生和平、安全利用核能的重要性;还有三峡大坝建设、神舟系列飞船的报道、神舟飞船所采用的隔热措施、减速措施等等知识都被我用来充实课堂教学。这样的材料不胜枚举,这些素材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在教学环节中巧妙应用身边的物理现象
篇4
关键词:物理;现象;生活;兴趣
用寓教于乐的气氛激发大家学习物理的兴趣,并积极引导大家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而遇到不能解释的问题要能够积极的求教或是深入的思考,从而就会有深入继续学习的激情.将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下面针对不同方面的几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做一些简单的分析,部分揭开生活奇妙现象的神奇面纱.
一、光学
下雨天放晴之后,地面上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水塘.在水面上有些会有五颜六色的花纹,并且还会随风变化,甚是好看.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水面上飘着一层油膜,风吹动水面,油膜也会随之飘动,所以图案会发生改变,但是为何油膜浮在水上会导致表面有美丽的花纹呢?
当油滴在水面上时会形成一层很薄的油膜,油膜的上下表面都会反射光线,两束光会发生相互干涉.随着反射角度的变化,油膜底层的反射光线会经过不同厚度的油膜,发生干涉的光波波长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便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得油面上出现五颜六色的图案,其实这就是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二、热学
在过桥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要颠几下,低头一看,桥上总有几处贯穿桥面的缝隙.这些又会影响桥面美观又影响行驶的舒适度的缝隙到底有什么用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热胀冷缩的道理很基本,但是在生活中的应用就可能不会注意的很多了.在桥面上保留的这个缝隙就叫做伸缩缝,保证桥在冬夏天季节气温变化导致的桥的长度变化不会影响到桥的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桥梁保证一定的伸缩性,保证桥的安全性.
三、声学
在中国北方,冬天常常会下雪,一帮大雪之后,天地间银装素裹,甚是好看.在雪后,人们往往都会觉得万籁俱寂,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很多,身心都十分的放松.但是为什么雪后的世界会显得安静很多呢?甚至,下雪之后,人们往往会比较兴奋,特别是小孩子,各种堆雪人,打雪仗的活动让生活增色不少,但是为什么喧嚣反而减少了呢?
刚下过的雪是蓬松的,它的表面有很多的小气孔.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就会在气孔的内壁上不断发生反射,而后再返回至空气中.而气孔的结构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因此声波在里面会经过很多次反射才会返回大气.在每次反射的过程中,都会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损耗掉了,反射次数越多损失的能量越大,仅有很少部分声波的能量能够通过小孔的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在反射过程中被吸收而损耗掉了.这个小孔就类似于模拟的黑体,只是吸收的从光变成了声波而已.生活中的声音大部分都被这个雪的表面层的蓬松结构而吸收掉了,因此就会显得整个环境安静很多.而在下完雪后一段时间,雪被扫开或是踩实了,丧失了表面蓬松结构,雪吸声的效果就会消失,雪后的宁静就会消失.
四、量子力学
最后再讲一个有趣的故事,那就是薛定谔的猫.这是一个很经典却又很难理解的故事,众所周知,薛定谔是不确定关系和波动方程的奠基人,薛定谔方程更是物理学上的一大里程碑.
薛定谔的猫是关于量子力学的一个理想实验.内容是将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将会发射出触发实验装置的粒子.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一个小时后打开盒子,就会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是“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但是哥本哈根派学说表示,在没有进行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是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只有测量了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出现.这个实验将原子的“衰变和未衰变叠加态”和猫的“死-活叠加态”联系在一起,使量子力学的微观不确定性变为宏观的不确定性,使微观的混沌变为宏观的荒谬.未打开盒子时,猫处于活与不活的叠加态,而只有打开盒子的一瞬间,猫的波函数立刻收缩到本征态,才能决定猫之生死.
以上举出了物理学声光热力四个方面的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对于一些其他的方面,比如,电学和力学方面,也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身边事物是取之不竭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只要仔细观察,更是时时会接触得到.用身边的有趣的现象来引出话题,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物理规律,学生则听起来更为熟悉,并更有兴趣,接受和学习也就更加主动积极了.作为教师,应该激发并保持学术的兴趣,通过对身边物理现象的探索,揭示其原因,并将其运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上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的乐趣以及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
当人们看到玻璃杯摔在坚硬的水泥地上会立即破碎,而摔在柔软的沙滩上却安然无恙;看到沉重的物体不易搬动,而轻小的物体则相反;听到在空荡的大厅里说话能听到回声,而在放了东西的小屋子里说话则听不到回声等生活现象时,往往要问为什么,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可见,有些日常生活经验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大有帮助。然而,一些错误的日常“经验”却给物理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笔者在此本文由收集整理谈谈如何消除错误的经验产生负迁移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的障碍。
一、错误的“经验”带来的学习障碍
生活经验往往是学生在学习物理前所形成的一些经验性概念,由于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经验有限,因此考虑问题难免带有片面性,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学生形成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经验”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积极的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产生正迁移,而消极经验则产生负迁移。学生自以为是的那些片面性经验往往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产生错觉,致使一些错误“经验”在脑子里根深蒂固。这些“经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障碍。
比如“原子结构论”,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之前毫无感性经验,但是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flash动画效果,完全能够掌握这一知识,尽管这些理论非常抽象。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时,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这些感性经验中有些是片面的,也就是说感性经验中有些是错误的“经验”。如“只有人或者动物、机器等物体才能施力,而且施力是单方面的”;“打人者和被打者一个是单纯施力者,一个是单纯受力者”;“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石头安然无恙,所以鸡蛋受力大,而石头受力小”。又如学习“力与物体的运动”时,学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需条件,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否则物体就会停下来;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再如,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不可能同时落地;太阳曝晒下的木块的温度不如在同样情况下的金属的温度高,等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使学生对“力的知识”感到困惑。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还要想办法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并且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产生不同的错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从错误的“经验”中走出来,正确地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呢?
二、走出错误“经验”的迷雾,正确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
1.从物理概念和规律入手,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概念。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经验”,做到心中有数,注重弄清和真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并把它们作为解释物理现象的依据,这样就可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经验”。当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后不妨将错误认识也提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自动摒除错误“经验”。
如:讲到“二力平衡”问题时,让学生回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样能使学生意识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是错误的。在讲“自由落体”一节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觉得很难理解,所以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从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这样,就很容易使让学生消除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疑惑的感觉,从而使概念变得清晰明朗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消除“经验”,确立正确概念。
做演示实验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观察物
理现象的特定条件,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同时,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验条件为学生演示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演示一些现象,通过实物演示消除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其实,许多概念性的知识并不需要多精密的实验仪器就能说明问题,有时候仅仅需要一面镜子、一只杯子、一瓶水或者一个小钢球等。
比如,在“大气压”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杯水和一张硬纸片,演示前先向学生提问: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倒过来,纸片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吗?部分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错误“经验”,肯定会回答:纸片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演示的实验结果马上会纠正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并能避免这种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延伸。
又如,讲“热学”时,教师提问:夏天天气闷热,怎样做会觉得凉快些?学生会回答:打开电扇。教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电扇吹的是凉风。其实教师可以拿出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在电扇正吹着的地方和吹不到的地方,过几分钟后,看这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竟然一样。这时教师问:凉风为什么没使风扇吹着的温度计的示数变低?紧接着在这只温度计的液泡上裹上一团湿棉花,再让风扇对着它吹,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明显下降。学生马上明白了:人身体出了汗,电扇使空气流动,加速了蒸发,而蒸发时,汗液从人体吸热,所以才觉得凉快。
3.分析错误根源,让学生甄别正误。
篇6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物理现象 应用剖析
高中物理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课程不断改革和创新,高中物理教学在做调整,将物理与生活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实际应用能力。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习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从而达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意义。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物理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教师有效地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欲望,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利用物理知识探索自然,结合物理现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自主学习,研究探索物理现象其中的奥秘。
2.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将学习内容和生活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知识经验得以丰富,使学生在不同领域汲取知识,并运用知识,使其得到相互促进和交流。
3.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学习物理教学的意义,日常学习的理论知识只能应用到考试和练习中,遇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够解决。将所学知识内容合理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高中物理最主要的目的。物理现象源于日常生活,但学生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观察,认为这是正常的生活现象。没有合理运用生活资源解决物理现象和知识。只有促使学生积累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应用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物理理论知识的运用,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问题。
二、对高中物理在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能够探索物理现象的因果因素,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内容的学习欲望,增加物理知识的储备量。解读生活现象,关注热点内容,如:为什么举重比赛中,身高较矮的选手有优势?应用问题作业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思维模式的灵活性,对产生现象愿意积极研究探索答案。
三、将高中物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
物理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有效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物理现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对所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愿意研究、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将理论学习知识和生活现象结合,让学生有效利用储备知识的资源,推论现象发展变化,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现象,对所出现的生活现象探索解决。密切物理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在累积经验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生活和教学中初学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
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发生的现象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敏感的观察能力,做一个细心的人,帮助学生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教师布置问题作业,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出现的奇闻奇事,提炼总结出好玩的物理现象,供大家课堂学习实验,验证现象。
2.有效的解释物理现象
教师在讲解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时,要将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物理现象提炼出的经验相结合。例如:高一课程中的“弹力”教学,学生没有理解形变的意思,教师可通过橡皮筋拉长让学生看到弹力现象,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能够从连接细管的液面变化间的感受“形变”作用。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和理念的跟进,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物理理论学习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离不开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存在。因此,关注社会热点是很重要的。关注社会热点,能够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对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教师可布置问题作业,例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是什么物理现象?为什么发射火箭要采用竖直发射的方式?太空中宇宙飞船的轨道是有什么样的变化?促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教师可根据相关知识经验,结合实验模式有效开展活动,通过一些高效方法,结合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物理现象的研究,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有效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理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知识理论的储备,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物理教学开展的实际意义,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华丽娟.关于生活中物理现象与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22):152-153.
篇7
关键词:物理学习;生活;物理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73-01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生活,这是学生的内在,不是任由外界制定的。假设只为学习物理而进行物理学习,那么就是在割裂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两者间的联系,失去生活联系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是死读书、读死书式的学习,完全不符合生活教育理论里活读书、读活书的理念。从这点出发,物理教学就是要将物理学习放在生活中,留心生活实际里的物理现象;善于动脑思考这些物理现象的原因,并试着去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积极发现并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明白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
先举生活中几个物理现象:(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一、身边的光现象
1、朝霞和晚霞。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或折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着。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
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
2、物体的颜色。为什么窗纱白天看到是红色,漆黑的夜晚看起来是黑色?窗纱是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它的色光:它允许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红色的窗纱只允许红色光透过,其它的六种色光都被吸收,故只能看见红色;而漆黑的夜晚没有光线照在窗纱上,也就没有光线透进室内,也就没有光线射进你的眼睛,故而你看到房内漆黑一片。
也许聪明好学的你又会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又由什么决定呢?比如,红花绿叶,为什么你看到的花是红的,叶是绿的?能否像剧场的演员一样,实现大变色呢?
你不难知道: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它只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当阳光照到红花绿叶时,红花只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的色光;绿叶只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的六种色光。故而你看到的是红花绿叶。
当然,想进行红花绿叶的大变色,你不妨去试一试:将红花绿叶放在漆黑的环境中,用其他的色光(白光除外)去照射。你不难实现你的猜想和期望。
二、有关声音和电磁波的现象
细心的你可能会问到:为什么打开或不打开窗户,就能听到声音,而太空的宇航员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无线电话呢?那是由于地球被空气所包围,被液体和固体所充斥,而太空是真空。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而声音通过空气或窗户就能传播到你的耳中,没了介质的太空就只能依靠电磁波来进行无线电对话了。
三、有关力和运动的现象
晨风吹动着的秀发,枯叶打着转越飘越远,枯枝又为何东摇西晃,雪花为何会在跳舞呢?原来,这些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而力的作用效果有二: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运动状态的改变又包括两种: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秀发、枯叶、枯枝和雪花都属于第二种,故或吹动或飘远或摇晃或跳舞,用这展现大自然的奇异和秀美。
四、花香、露珠、雪花又蕴含怎样的奥秘呢?这是有关分子运动和物态变化的现象
花香:花朵分泌的香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从而被你灵敏的嗅觉所发现。
露珠: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蒸汽就液化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或汽化)以气态的水蒸气形式而和你开玩笑,在你眼前消失殆尽。
篇8
关键词:生活;物理现象;高中物理教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树上掉下一个苹果”、“人在死海里可以漂浮起来”、“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等。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应用这些生活中物理现象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些物理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高中物理教学意义
(一)W生全面发展
高中物理是高中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这是为了保证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后提高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及抽象思维的能力,为将来大学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效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以后的工作,更多人在学习物理之后不会从事物理相关专业,但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理现象。例如: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死海,人可以自由的漂浮在水面之上而不下沉,是因为死海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其密度高于人体的密度。在生活中正确的解释所遇到的物理现象是高中教学意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知识是一种回顾,也同时对大自然更加的了解。
二、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解决生活中的物理困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增加摩擦力”,交通行驶中,刹车的作用必不可少,因此通过“轮胎增加花纹”、“增大压力”、“在结冰路面行驶时,增加防滑链”等方法,增加摩擦力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降低生活中的危险系数。
(二)对物理教学保持新鲜感。高中的物理知识繁琐庞杂,需要学生在保持思维活跃的同时能够静下心去学习,因此对于物理教学,保持新鲜感是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将生活中所发生的现象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来达到增加物理与生活联系的目的,同时为物理知识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让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
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方式
(一)抽象问题生活化。高中物理的难度较大,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个困难的存在。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可以使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理解物理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的物理知识都是前人经过大量的思考和演算得出,具有很强的归纳总结特点。很多学生会对此产生疑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去验证物理知识,将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更加容易思考。例如: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存在着许多有名的故事及原理,教师可以讲故事讲述的同时,带领学生去高处做实验,来证明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
(三)兴趣是唯一的老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知识不再是死板的公式,而是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在物理现象中寻找生活。对于天文知识爱好的同学,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去观察星体运动,去检验科学家们所预言的“流星雨”的到来。
(四)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思考。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家漫长的观察之后,发现并总结了某一现象规律。因此发现物理知识的第一步就在于长期观察生活,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解释,或者去学习新的知识,更甚者发现新的知识。第二步就在于思考,如果仅仅是看到了下雨,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下雨,那么永远也无法解释下雨的原因。通过思考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才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五)紧随时代步伐。学生对于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快,他们能够接受比较新鲜的事件。在实际的高中教学中,通过新闻或者观察去发现新的事情,于师生分享学习。学生自我讲解最新的物理学事件及知识,有助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及积极性的调动,同时对于教师也会存在思维创新上的帮助。
高中的物理教学充满了多种问题,枯燥乏味,晦涩难懂。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高中物理知识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去理解物理知识,同时对物理知识保持新鲜的态度,能够不断地去汲取物理知识。运用生活去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将物理知识能够具体现象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能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从而举一反三,收货更多的知识及思维想法。
参考文献:
[1]金玉.应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J].中学生数理化,2012,(4):55-56.
[2]龚燕.生活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J].中学物理,2016,(5):95.
篇9
关键词:物理 光学现象 生活 现象
高中物理是整个物理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光学知识,它在光学仪器、照明设备、激光设备、光感传输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高中物理中的光学理论知识,大都来源于自然现象或者日常的生活现象,所以在对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之后,反过来从物理角度解释它们实现的基本原理,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水平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1 、 光波的长短变化与吸收现象
在上学的路上,我们可看到交通指示灯颜色为红、黄、绿三色,那么大家知道它槭裁椿嵴庋设计呢?根据我们所学的光学知识可了解到红光波长最长,而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且红光比较醒目,在即使有雾的天气中也更容易被看见,因此交通指示灯正是借助了红光的光程远,被散射光线少的原理,被采用作为禁止通行的信号。另外,民间有俗语“朝霞不出市,晚霞走千里”的说法,那么,大家知道霞和天气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曾有一位老师告诉我,如果霞的颜色是干红,预示是晴天;如果霞的颜色是深红色,则表示今天会下雨。起初我不信,后来发现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因为霞的颜色主要与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和水蒸气的含量有关,加之相对于青光,水滴对红光的吸收能力更强,所以当霞是深红色时,表示空气中的水分子较多,可能下雨,而颜色是干红色时则相反。
2 、 光的折射现象
夏日的午后,雨过天晴,在阳光照射的对面天空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个内紫外红,颜色排列有规律的半圆形彩环,也称彩虹。那么彩虹又是怎么形成的?由于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而这些不同颜色的色光其对应的波长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频率是不同的,又由于频率不同的色光对于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折射率不同的光线又会发生色散现象,因此当太阳光照射到小水珠上时,由于空气与水的折射率不同,光线在射入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而当进入水珠里的光线由于其折射率比空气的折射率更大,满足全反射的条件与一定的角度时,其会发生全反射,而由于发生全反射的光线会反射出水珠,此时光线就会发生散射,因此光线会因频率的不同,由复合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即红、橙、黄、绿、蓝、靛、紫,当然完全有可能发生第一次全发射之后,光线还是不能射出的情况,而此时它还会出现第二次或者是第三次全反射,而这就是彩虹形成的原因,也是我觉得神奇的地方。
3 、 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相信我们大多数年轻人有在公园里划船的经历,拿我自身来说,就经常在湖面上遇到使人视觉产生疲劳的耀眼炫光,从而影响到划船的舒适度,而这是因为在水的表面同时发生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的反射光在重叠时就造成了这种炫光现象。同时由于太阳光是自然光,经过镜面反射后通常形成了部分偏振光,而经过漫反射后是非偏振光,这些从水平面上反射回来的光中含有大量在水平方向振动的直线偏振光,因此只有将水平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减弱,才能消除水面上形成的炫光,所以游客们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戴上与普通眼镜外观相同的偏振太阳眼镜。这种偏振太阳眼镜中设计安装了偏振轴在竖直方向的偏振片,水面上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偏振光在经过偏振片后会被大大减弱,从而达到“吸收”的效果,因此游客就不会感到有炫光刺眼。另外,大家都知道磨砂玻璃能够透光但不能反射清晰景象,但是当磨砂玻璃沾水变湿后,就变得透明了,而这是由于磨砂玻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当光线照在上面会发生漫反射,加之折射光线也无规则,因此无法反映清晰的景象,而当磨砂玻璃沾上水以后,凹凸不平的表面被填满,光线就能保持规则的折射方向,故能使人看清楚磨砂玻璃另一面的景物。
4 、 光谱效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宇宙膨胀学说,它认为很多星球都是逐渐远离地球的,宇宙处在不断膨胀过程中,而得出宇宙膨胀论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就是根据星球的光谱数据来进行说明的。起初,我对此表示很惊讶也不相信,但生活中却有类似此原理的现象,例如:火车进站鸣笛时,在火车站内的人会感觉到火车声音音调越来越高,而在火车离站鸣笛时音调会越来越低,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现象。声音也是一种波的存在形式,当火车进站时,由于火车处在靠近运动中,鸣笛声源生成的固定频率会随着火车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接受者认为,速度会增加,距离不变,而传播时间则会变短,对于声波来说,频率则会变高,在火车出站时,频率则会降低。同样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与上文声波原理相同,在书中看到有研究者说宇宙中很多星球都会发光,假如一个星球相对于地球距离不变,那么类似于声波多普勒现象,地球上接收到的光波频率与该星球的光波发射频率则相同。但是,如果该星球逐渐远离地球,那么在地球上接收到的光波频率应该小于该星球光波发射频率,反之亦然。
5、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全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投影技术,其第一步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即被拍摄物体在激光辐射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而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与物光束叠加形成干涉,通过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相位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间隔将物体光波的信息记录下来,而记录着的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其第二步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即全息图在激光照射下,其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像,即原始像和共轭像,再现的图象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果,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所以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象,而这就是全息技术的光学原理。
6、 总结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生活,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培养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可使我们能够了解到物理现象,并能帮助我们进行试验操作,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化银,张东雨.几例有趣光学现象的定量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8).
篇10
关键词:物理 磁现象 古代 应用原理 电磁技术
1、古代的磁应用
1.1 磁石的指向性及其应用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知道磁石能吸铁,而不能吸金、银、铜等其它金属,同时《淮南子》中也有记载:“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早期的司南或者说指向的磁性工具是放在标有方位的铜盘上的,司南由磁石制成,比较笨重,与铜盘的摩擦力比较大,使用起来不方便,指向的效果也不好,为此,人们又开始探索性能更好、更稳定、携带更方便的指向工具。人们通过探索发现改进放置的方法得知,用人造磁体取代天然磁体会更好,其做法是:取一铁片,通过高温加热至遍体通红,然后沿南北方向迅速放入水中,冷却过后的铁片就具有了磁性。通过物理学习,我们知道这种方法是符合物理规律的,高温加热,不管其有无磁性,均可让它去磁,使铁片内部磁畴激活,处于无序状态,然后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有序排列,最后用迅速冷却的方法使有序的磁畴排列固定,铁片就被地磁场磁化了,但是,这种方法获得的磁性却很弱。
1.2 静电现象与电磁应用
西晋张华《博物志》中写道:“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诧声。”意思是:梳头时头发‘随梳’是因为摩擦后梳子与头发带有异种电荷,而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因摩擦后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有光’则是由于摩擦使物体带有大量静电形成高压而产生的放电现象。另外唐代段成式在《西阳杂俎续集卷八》中这样写道“猫黑者,暗中逆循其毛,即若火星。”这更清楚的描述了摩擦起电现象。另外,在我学习语文的《水经注》一文中,提到了秦始皇为了防备刺客行刺,曾用磁石建筑阿房宫的北阀门,以阻止身带刀剑的刺客入内。此外,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提出了磁力测量的方法,他指出:优良磁石出产在南方,磁性很强,能吸引三、四根铁针,使几根针首尾相连挂在磁石上,磁性更强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铁针,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
除此之外,我通过翻阅书籍得知有晋曹洪记载,可用枣核大的磁石吸出小儿误食的小铁针,磁化后的水还可以治疗一些疾病,这在今天也是重要的保健用品。
1.3 古代人工磁化材料技术
北宋的曾公亮在《武经总要》中详尽地记载了在地磁场中磁化铁片的方法:“以薄铁片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铃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藏。”,其施工步骤为将烧红的铁片作淬火处理,冷却时顺着地磁场的南北方向,使铁片中磁畴排列有方向性,特别强调淬火时,只使其尾没水分,以使整块铁片在水中形成一倾斜方向。通过现今我们的物理知识来看,其实质上是利用地磁倾角,使F片与地磁场方向更接近,从而更有效地得到地磁场的磁化。
2、 现代社会电磁波的应用
2.1 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最为熟悉与常见的,其实它的结构并不是十分复杂,通过物理知识来解释它的原理,实质上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的非接触式IC卡。物理老师告诉我,卡内主体其实就是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和一个感应线圈,但是其配套的读卡器结构就复杂多了。读卡器随时都在发着频率和LC振荡器固有频率相同的脉冲,当卡靠近时,产生电磁激励,LC振荡器随之产生共振,以此导通芯片工作,读写数据,而这一切只发生在短短的毫秒之间。另外,我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一卡通是怎么区别开来的?以及为什么卡丢了你的钱不会少呢?这样类似的问题。后来通过向老师请教,才知道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IC卡里面只含有身份信息,与身份信息相对应的财务信息只在电脑终端上有,所以每个人的一卡通都是区别开来的,以此我们卡丢了以后去补办,还是能恢复原有的钱。
2.2 电磁辐射的应用
广播电视发送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射机和发射天线,其物理基本原理是用将传送的信号经调制器去控制,并通过对高频振荡器产生的高频电流放大到一定电频,送到天线上,从而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另外,高压电力系统则主要通过高压输变电工程影响环境,其具有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电磁场特性。同时高压电力系统的物理电磁污染,主要表现在由电晕放电和绝缘子放电引起的无线电干扰,以及热效应、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
2.3 电磁净化
影响金属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含有过多的杂质,如果能在金属材料铸造时尽可能的去除杂质,就可以提高它的综合性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母亲的金戒指会在一段时间后拿去金属店进行清洗,我以前也自己偷偷的尝试用水洗净,但总也洗不干净,后来通过物理课程才知道,液态金属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能够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在这种运动的情况下就可以分离其中的杂质。到金属店后,负责进行清洗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其实他就是根据这一原理,通过把液态金属盛装在陶瓷管当中,然后将其放在磁场里,这时会在金属中生出频率和交变磁场一致的涡流,而涡流与感生磁场在相互作用下,会产生指向轴心的电磁力,加上由于含在其中的杂质的导电率相对于金属液体来说要小很多,因此戒指里的杂质就可以在电磁压力的作用下,顺着电磁力方向的反方向运动,最终落在陶瓷管壁上而被去除。
3 、总结
综合上述,通过对我国古代与现代电磁波的发现与运用进行简述,我们能用现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其现象,并能从中联系生活实际,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以及对其原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张秋臻.奇妙的磁现象[J].生物磁学,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