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卫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卫生教育

篇1

一、宣传教育的内容

1、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和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责任等。

2、农村环境卫生的好坏对农村家庭及成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3、农村环境卫生的好坏与农村居民疾病发生、传播蔓延的联系。

4、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

5、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6、修建垃圾池的方法和作用。

二、宣传教育的工作措施

1、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指挥所组织村场、部门、机关干部进行二轮培训,各村场要组织保洁员、督导员、宣传员及党员骨干进行二轮以上培训。镇村、组干部及党员都要包户宣传,包户花名册3月25日前报镇指挥所。

2、组织宣传车进村入户宣传一季度一次。

3、各村要召开广播会,每周二次,各组要召开户主会。

4、每户一封公开信要贴到大门上,与每个农户要签订农户三包责任状。

5、镇指挥所在新华大港沿线树立三个大型固定标语,各村要在醒目处设置固定宣传标语,每村不少于三条。

6、各村要根据实际制定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并广泛宣传。

7、镇整治指挥所利用短信平台经常性宣传及通报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8、每村要创办1-2个宣传栏。

9、各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放学、放假时日进行宣教,规劝,监督。

三、宣传教育的保障措施

1、成立镇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

篇2

1.微博平台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载体

微博的应用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努力把微博打造成各级学生管理部门联系、服务以及引导学生的一种新载体。学生管理部门和各类学生组织可以通过原创、点击转发、访谈等形式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就为学生管理部门更好地引导在校生提供了一个平等有效的工作平台,能够帮助管理部门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2.微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保证学校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高职院校可通过微博一些校园活动信息、奖助贷信息、就业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关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则可以不限场地、不限时间地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把各类信息到微博上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关注的热度及学生反馈,了解学校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学校各项决策的民主化,推动校园和谐建设的进程。

二、微博环境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

1.明确微博工作的定位和作用

校园微博具有公开透明、平等自由、更新迅速、涉及面广等特点,有利于各类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大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微博的这些特点,借助微博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传播速度快、公开透明等优势,引导学生的思想。将微博打造成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大学生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

2.注重创新微博宣传形式

通过创建“班级微博”“人人网年级主页”“招生办微博”等形式的组织平台,让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互动、留言,也可以在平台上及时公布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让同学们监督和参与,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引导,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3.分层级构建完整的校园微博体系

第一,建立院级微博平台,由院校骨干教职人员组建。同时,可以倡导学生处、团委等部门中的领导干部、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在学校范围内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优秀学生干部开设微博,利用这个平台各类信息、更新校园动态、展示大学生的风采,还可以鼓励这些校园微博逐渐将部分关注点转向社会层面,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多地关注社会,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第二,在全校各院系、各班级分别开设对应的微博群,实现院、系、班各层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微博平台及微博群,主要实现如下职能:

(1)实现信息的交流,各班级之间可以通过微博或者私信的方式,相互传递信息,完成班级工作任务。

(2)提供各类信息服务,通过微博校园资讯、就业信息等。

(3)组织各类活动,可以利用微博这一网络平台开展“微话题”“微采访”等活动。

(4)展示自己的班级风采及工作成绩。充分发挥微博公开透明、平等自由、更新迅速、涉及面广等特点,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完善校园微博管理制度,保障校园微博的良好运行

篇3

实验教学的改革

1实验内容的改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实验设置一般偏重于基础的微生物实验操作,如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及细菌的培养等,与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关系不大。本课程通过优化实验内容,结合实验推进课程的个性化教育。③从现实条件出发,课程实验不可能以师生一对一的方式来实现个性化教学,只能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实验内容的多样化。④为此,设计了综合性实验“环境中的微生物取样及观测”,包含微生物在环境中分布的调查、微生物的取样、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总结和汇报。由学生分组在课外查阅资料,结合现有的条件制定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后可实施。要求每组学生从不同的环境中取得至少三份微生物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通过取样,学生可以了解到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多个取样点的比较,找到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池塘边水中的树枝和石块、农田里肥沃的土壤、卫生间里常被忽视的角落、发霉的食物等。微生物在专业领域的应用是环境工程专业关注的重点。根据“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的内容,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与污水处理相关的实验内容,为水污染控制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可选取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这两种常见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设计“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认可后,利用实验室的污水处理设备模型培养活性污泥和微生物膜,并进行有机废水处理的实验。通过测定COD等指标来评价处理效果,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形态。这样的综合性实验包括了微生物的培养、废水的获取、微生物形态观察和细菌计数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测定COD等水质指标的操作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还能对水处理的流程形成深刻的印象。

2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然后抄写实验讲义上的实验原理、仪器及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再加上对实验结果的简单记录构成实验报告。本课程对综合性实验“环境中的微生物取样及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制订实验方案、选择取样点、取样、带回实验室检测,并将取样和准备原材料的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微生物的照片和实验结论汇总成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用ppt进行展示,并在各组之间就取样和观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这样的实验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进行基础操作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⑤“环境中的微生物取样及观测”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实验,而“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的教学过程则体现出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在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形态观察和细菌计数以及污水处理效果的评价等实验内容之外,留给学生机动开展实验的时间。在机动实验时间内,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但实验内容和方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意愿来确定。对实验内容和基础仪器操作不太熟悉的学生可以选择重复之前的实验操作步骤,⑥巩固微生物基础实验的技能;对前期实验内容已经熟悉并且有兴趣进一步进行实验的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建议,延长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时间,跟踪观察系统中微生物类群的变化,直到系统中出现比较高等的微生物;或对处理系统的出水投加杀菌剂,并通过检测杀菌前后水中的微生物量来评价杀菌的效果。

考核方式的改进

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原有的成绩评定方法是按照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课堂考勤的平时成绩以及实验报告成绩分别按一定比例折合后相加得到的,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只能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的能力和对已经给出的实验步骤的重复能力,不能作为评价个性化教育成果的标准。改进后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分组实验的动手能力、各组实验报告展示中的ppt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机动实验时间内选择的实验项目类型、在机动实验中表现出的思维敏捷性和自主性等因素,体现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客观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改变在高中时就养成的“死读书、多做题”的学习习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业规划出发,在课程教学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篇4

关键词:生态启蒙教育;载体;绿色教育环境

在自然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就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建立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少年强,则国强,一个人的发展是从幼儿教育开始的,幼儿教育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设绿色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一个充满自然气息、富有生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幼儿更加热爱自然,使人与自然、动植物的和谐相处从幼儿开始。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拥抱自然,发自内心地保护自然,也使幼儿的学习充满活力,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幼儿从小与自然相融合,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并且主动地加以保护,才能够使绿色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生态启蒙教育与绿色教育的内涵

生态启蒙教育的科学理论指导是科学发展观,需要教育以人为核心,完善学生的学习结构,将生态文明中的关键要素与幼儿教学相融合,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科学发展观融入幼儿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幼儿在潜意识中建立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理念,努力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同时又乐于维护自然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绿色教育一词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是一种现实生存教育,同样是一种适应社会的教育,致力于人的终生可持续发展,绿色代表了生命,代表了自然,也代表了未来。绿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很大的联系,要求人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每个人自觉地热爱和保护环境,也是一种环境教育。

二、以生态启蒙教育为载体为幼儿创设绿色教育环境的发展

(一)启蒙教育生活化

幼儿学习能力强,也有模仿的天性,在这一阶段的教育过程之中,要遵循幼儿的天性进行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学习能力强,但是这种学习是不拘泥于课堂的,在很多情况下,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更多,这也就要求将生态启蒙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中去,例如,在给幼儿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挑选那些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的内容,使幼儿对大自然呈现一种向往的态度,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他们才能更加自主地保护环境。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椭幼儿发现大自然的美,例如,组织学生集体看晚霞、看日出,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适时教育,让幼儿明白如果不对环境加以保护,这种大自然的美丽将会消失。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这种生活中的教育能够让幼儿更加热爱自然,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更能让幼儿理解,同时也自然地完成了生态启蒙教育。

(二)融入自然的课程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之中,幼儿长期坐在教室里,他们很难真切地感受自然,也就无法与自然相融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当适当增加幼儿与大自然相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然的游戏过程中观察、体验、探索……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带领幼儿集体外出写生,让幼儿身临其境,描绘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儿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幼儿自然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热爱自然。还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组织幼儿进行郊游,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进行嬉戏,其目的都是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又对幼儿进行保护自然的教育,这样是事半功倍的。但是在这些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重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必须对幼儿进行保护,远离危险的环境,让幼儿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之中感受自然、接受教育,并且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幼儿的长久发展是极为有益的,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一举两得。

(三)创建绿色教育环境

在现今的教学之中,虽然幼儿的学习环境很好,但是与自然的接触并不大,我们应当增加幼儿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而开展校园外的活动的机会是有限的,并不能经常开展,所以要为幼儿创造一个绿色的教育环境。简单地说,可以让幼儿自行照顾班级中的盆栽植物,使幼儿萌发保护植物的意识,而且能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幼儿自己养一个喜欢的盆栽,教师进行适当的帮助,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寓教于乐,从对自己盆栽的保护发展到对自然的保护之中。还要增加校园的绿化,让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植物,让幼儿了解人类自身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鼓励幼儿从不践踏草坪这种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为保护环境出力,使幼儿产生成就感,也就使得幼儿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

幼儿是一个人发展的开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将绿色教育与启蒙教育相结合,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有利于个人自身的长久性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让幼儿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拥有对环境的责任感,争当环保小卫士,为我国的环境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探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该实验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以及老师手把手传授实验技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做支持,掌握其中的操作技术是很困难的。下面提出几点心得体会,将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深化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

1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全过程

实验室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很重要,工作量要比实验课程多许多。老师除了要认真备课外,还需要对培养皿、试管、镊子等消毒灭菌,配制各种试剂,最好还要进行预实验,不但更加熟悉实验步骤,而且能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完整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这样一个完整流程学生完全参与下来,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过程的艰辛,进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实验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提高科研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得更形象、更具体、更全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其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加大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授

微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更新推动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渗透到环境工程应用的各个领域。为了紧跟时代和学科发展的步伐, 培养高质量人才,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为他们将来工作研究或是硕士博士阶段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过去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方法是建立在平板分离基础上的,但迄今为止利用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微生物只占总微生物种类的0.1%~10%。固体培养基其实是人类为微生物创造的人工培养环境,与微生物的实际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用它来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相当于是对自然微生物群落进行了一次强制的人工筛选。所以,用平板分离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环境的微生物生态时,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微生物群落的实际组成和存在状态。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及其向微生物学领域的渗透,形成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分支——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molecular microbial ecology),它为我们全面客观地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以微生物基因组DNA的序列信息为依据,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DNA分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来反映微生物区系组成和群落结构[2,3]。所以,这项技术就需要研究者掌握DNA提取及纯化技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PCR基因扩增技术。针对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微生物大实验,以活性污泥为样品,从DNA的提取、纯化,凝胶电泳检测,到细菌16S rDNA基因扩增,都让学生自己操作一遍。通过这一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对当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前沿技术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3 增强不同实验间的连贯性,以及实验和理论知识的连贯性

3.1 增强各实验间的连贯性

过去实验内容多为孤立、连贯性不强的项目,各实验之间的内容重复较多,学生难以系统地把握微生物学实验,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学时,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我们调整了实验内容,将原来独立设置的实验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实验,通过一个综合实验就能使学生学到以前3-4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技能。

3.2 增强实验和理论知识的连贯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广,要学好这门课,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教学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将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在实验教学中延伸、深化,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4 实现多媒体实验教学,更直观展现实验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各种微生物需要在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到。由于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便于更好的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动态变化过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能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微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知识。

首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放入大量彩色的宏观及微观图片、flash动画,从而更直观的反应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掌握,有了这些认识,才能在自己动手实验中达到很好的实验结果。

其次,也可以使用录像教学。教学录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屏幕清晰形象准确地展现每一个步骤,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关键所在。同时节约时间,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如配置培养基实验,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搁置斜面-无菌检查等步骤,如果没有录像,需要老师反复强调实验顺序及注意要点,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配好正确的培养基。但是,如果有录像,老师只需要先播放一遍录像,从旁作简单介绍,播放完后再讲一下原理及注意要点,然后再播放一遍录像,学生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最后,还可以利用电视显微镜进行教学。老师将样品放在显微镜下,找到微生物个体,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观察自己的样品。该方法既明确了实验目标,又能让全班学生同时看到老师显微镜里样品的特点,避免了以往同学们一个个排队去老师显微镜目镜里观察样品,提高了教学效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来自实践的科学,学生掌握了它之后也最终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学实验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施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群英,高廷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Watanabe K,Kodama Y.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populations in petroleum-contaminated groundwaterdischarged from underground crude oil storage cavities [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0,66: 4803-4809.

篇6

关键词:教学 渗透 环境教育 培养 行为习惯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生物科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了解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认识到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主要源自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这些损害、破坏环境的行为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如在学习“生物圈”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为了让学生更实际地明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调查了高台土地沙化,环境日益恶略的原因。同学们通过搜集调查,知道了高台之所以成现在这个样子,主要是缺水,而缺水的原因是植被被破坏。原来当地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荒地,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日益恶化。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常常是全球性的,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着生物圈,使生物圈面临危机。学生明确了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了人必须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道理。

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做到环保生活

保护环境,只靠宣传是不够的,学生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要转变为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自觉行为,才是环境教育的目的。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正确的环境行为习惯,更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中,在教师家长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过去的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递的更多的是不能和不要去做什么,如不要损坏树木,不要破坏绿化,不要伤害动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损坏公物等等。很少具体地教会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如何去做。

在学习《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内容时,提到不能随地吐痰。在《传染病》的学习中也说到不能随地吐痰。通过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学生知道了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作用,被呼吸道阻拦的细菌和有害物就形成痰和鼻涕等,随地吐痰将会散布细菌等病原体而传播疾病,污染环境。通过学习,学生会知道:遇感冒要咳嗽吐痰或流涕时,将痰吐在手帕里放进口袋,回家后处理或放进垃圾桶。应该说这是一个人人都会做的文明而环保的行为。

三、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目前中学生物教材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不少生物学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进行环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初中生物构建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线,串联生物科学知识;例如,在讲《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时,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四、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更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教师可结合熟知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场足以危及国家安全的环境灾难,而且,清理漏油的一些化学措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还会可能大于漏油本身。事件发生导致墨西哥湾地区,共有1387只海鸟、444只海龟和53只哺乳动物直接死于这场污染。让学生明白这是一场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人为生态灾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树立了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五、要利用专题讲座渗透环境教育

篇7

一、“微舆论”的特点

随着我国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群众中间的话语权在小众范围内逐渐走向大众,这样的情况也有利于群众信息的、转发,甚至还有评论的功能,这一点能够使最新的媒体称为一个公众的信息纰漏平台,并且代表着我国的舆论社会变成了“全民发声”的最新世代。并且在现阶段,以微信为代表的APP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这些软件逐渐成为网络中信息的主要平台。在这些软件的使用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大学生,因此“微舆论”也是在这种角度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比较便捷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接收到良好的教育手段,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同时“微舆论”也是校园中舆论和战场的主要阵地,其中的特点在于:具有比较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同时学生在其中信息的时候,被控制的请款也比较弱。这些都是“微舆论”的主要特点[1]。

二、“微舆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挑战

“微舆论”的教育方式,能够具有及时化的方式,同时也能够保证其中自由化的沟通,以及社会化的人际关系,这些情况都丰富了大学校园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提出了多种教育的方式和教育手段,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自身针对性和感染力。据调查显示,在媒体时代到来之后,我国最初的用户规模直接突破5亿,同时对于微博和微信等软件的使用率也达到了85%左右,在这些人群中大学生占有70%以上,同时在年龄段来看,19~30岁的用户占有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微舆论”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出了强烈的挑战。并且在这一阶段,“微舆论”所发出的巨大威慑力,给大学校园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挑战。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很多原始的教育方式并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现阶段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相关媒体和APP软件最直接的人群,特别是大学校园中的生活,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最新技术的使用之后,教育者的脚步不能够落后于被教育者,所以“微舆论”在大学校园中被提出,并且应用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但是如何提升课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急需解决的困难[2]。

三、“微舆论”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

经过长期的发展,大学校园长久以来一直以教学为主要手段,并且按照座谈、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辅助校园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开展,因此大学校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微舆论”的环境中,能够大胆的常识和创新,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一)设置校园思政教育的媒体网络

在校园的网站中,想要使用网络教育人的位置,还需要利用微信、微博和QQ群等网络信息的良好渠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同时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活跃,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也比较丰富,这一点在最新的大学课堂中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3]。

现阶段在我国很多校园中,校园网站已经成为学生们在生活中必须存在的交流方式。其中包括的内容也非常多,例如:学习、生活新闻、娱乐等内容,因此校园网站也成为学生们非常喜爱的精神家园。同时在校园网站的起步阶段,很多校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使用很多娱乐和科研的内容,聚拢网站的人气,这也是校园网站发展的主要方式。以我国一类院校为例,选取10所院校中的1000位学生,每天登陆校园网站的有899位,而每星期都会浏览网站的学生则有945位,其余则是不会登陆校园官方平台的,在这样的数据中能够看出,校园网站在学生生活和娱乐中所占有的位置。在校园网站发展速度比较快之后,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微舆论”的手段就显得非常顺其自然。

(二)尊重舆论的传播规律

校园中的舆论传播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校园网络中很多舆论也是网络中大多数人针对现阶段的社会现象,结合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的结合体。同时这也是网站发展的几个不同的阶段。而在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平台中,信息的使用和传递不受到阻碍,同时也很少受到政治方面的控制,所以“微舆论”是现阶段网络人群舆论成长的重要平台[4]。

(三)创建良好舆论圈

篇8

一、当前中学生音乐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的音乐教育缺少氛围

在地域上存在差异,兴趣是最好的学校,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兴趣,是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点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一切都围绕分数为指挥棒,原本学生对于音乐的那一点仅有的兴趣,也被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背诵整篇的课文所浇灭了。许多音乐教师的可被挤占了,音乐课的内容不能正常开展教学,因此学生对音乐的正确认识与鉴赏就无从谈起。

(二)音乐课堂缺少活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之一,对于培养人的创造性精神以及创造性能力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而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孩子们在课堂上安安静静、不能交头接耳等等,所以,我们很多的孩子被训化成了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内容,导致了孩子只爱音乐不爱上音乐课,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怎会充满活力呢?

(三)音乐教学在不同地域发展不均衡

由于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音乐课教学发展不均衡,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农村和城市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存在着差异。在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分拣,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认为文化课才是重要的音乐课有没有开设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②受客观因素影响,音乐教学在不同的地域发展不同。我认为客观因素是音乐教师的配备,音乐教具的配备等。在一些贫困地区,很多学校没有音乐教师,音乐课被主课占据,学生没有音乐课上,有的地方缺乏资金,不能配备基本的教具,音乐教学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种种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域音乐教育发展不均衡。

二、具体解决措施分析

(一)创造宽松环境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信心,对学生大胆的尝试并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起到辅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尽情在音乐中表现自我。在奥地利这样的国家,几乎人人都会使用一种到两种的乐器,而且,他们都不是专业的音乐团体出来的或者是音乐院校毕业的,可为什么他们那么热爱音乐,音乐在这种国度里为什么就像他们的吃饭穿衣一样的司空见惯?原因很简单,音乐为音乐课一直在基础教育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们会配备专业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乐器,学校也提供相宜的乐器和训练场地,拿着自己喜爱的乐器,走进自己喜爱的音乐课堂,那种从心底散发出来的热爱,是任何课业负担都不可打消的!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能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提并论,但只要我们真正把音乐课堂还给孩子们,再在早操和课间操中,播放高雅的音乐,或者开展一些中学生集体舞的表演,以此来营造一个轻松的音乐环境以此来唤醒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音乐。

(二)教师积极引导,为音乐课堂添光增彩

现在是一个发达的信息时代,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了,教师怎样创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便学生喜爱您的课堂,应该成为当下每个音乐教师思考的和所应对的课题。我認为一节好的音乐课,教学过程应该是愉悦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其中的,并在享受音乐的美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树立起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那么怎样让一节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呢?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其中

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自主性,从而增强学习效果。首先创设学习音乐的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享乐学习乐趣。例如:把水杯当成一件打击乐,敲打出快乐的节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用易拉罐啊等等制作出沙锤等等,不要看其貌不扬,音也不太准,但孩子们有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另外,教师应该善问和会问,激发和诱导学生,才能使课堂是一滩活水,真正让学生畅游其中。

(四)培养学生成就感。

在音乐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创编一些节奏啊、短小的曲子啊,尽情让学生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创作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遥不可及

(五)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篇9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大学英语教学 就业现状 影响

一、引言

2008对于所有的中国人而言都是特别的,其中之一是我们盼望已久的第29届奥运会终于成功举办并完美落幕。而全世界人们见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语言互相问候,英语就是众多语言中最常用的。英语在我国的普及率相当高,上至高龄老人,下至几岁顽童都在学习英语。英语在学校也是备受关注的,从小学到大学,人人都在学英语。毕业找工作,碰到的问题中也会有诸如“英语过六级没?”“口语怎么样?”“实用交际能力怎么样”等问题。甚至有些单位还要现场考验一下就业者的英语水平。由此可见,在中国英语已经是毕业生在社会立足的第一步了,所以,高校的英语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二、学生就业现状

据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11万人,再加上去年毕业的大体还有不到100万人没有就业,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为71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几年逐步加大,即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也不容乐观。

1.就业率明显差距。

国家英语四级已经成为许多单位招聘人才的基本条件。抽样调查表明英语过国家四级学生的就业率比没有过的就业率高12%左右。此外,在就业地点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北京等许多大城市将过国家英语四级作为外地大学生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在四级和六级两者中选择,当然会优先考虑过六级的学生。

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地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表现。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

要想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尽早就业,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迫在眉睫。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大学生进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经过短期学习可通过国家四级考试,而有的学生连基本发音都不能完全掌握,更别提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了。因此分级教学就成为一种适应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新的尝试。不同级别和同一级别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目的的不同必然导致了学生的语言行为目标、语言技能目标、语言水平目标、语言内容目标、语言任务目标、文化意识目标等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学生对教材、学时、课堂规模、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的不同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即使在同一级别的学生中仍然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

分级教学是遵循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适应个性化需求的教学。由于学生个体的来源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及方法不同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个体需求的多样性。教师在同一层次及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中都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标准进行英语教学。分级教学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包括教材、学时、课堂规模、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的课程体系,使之既能满足提高班学生的需要,又能保护普通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同一层次乃至同一班级的英语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能使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相对于自己原来的成绩都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分级教学收到预期效果。

2.优化课程设置。

语言学家H.H.Stern也说过,“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弄清楚个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是新世纪社会对人才和对有关教育部门和英语教师的要求,还是接受英语教育者的需要。在很多学校,传统和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设置的是精读课。尽管也设置了听力课,但一学期的课时只有16个,加上学生的听力基础差、上课间隔长和教学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听力课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效果。

课堂教学的作用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加强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提高其效率要从优化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要合理地安排师资,减轻任课教师的任务负担,使其能有足够的时间备课;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备课,吃透教材或组织合理的教学材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英语教学硬件设备(如多媒体教室、音像设备、网络设备)的投入,改善学习场所的环境;教师要学习新技术,懂得如何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优化教学手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创造出生机勃勃、活力持续的课堂活动来加强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了多媒体实验室和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意味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技术只不过是可用来实现某些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工具。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还是靠教师通过组织合理的教学材料,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来实现。

3.结合市场和专业,突出优势。

当今英语越来越重要,有较强的英语水平在人才市场上无疑是个较重的砝码。但只有英语好也不行,英语水平高的人比比皆是,光英语专业每年就有数万毕业生。为学生就业着想,教师可对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结合专业、结合当今市场进行相关教学,如加强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进行口语、笔译方面的强化训练,等等,以突出他们的优势。

站在学生就业这一功利立场,当今英语教学必须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尽量使学生在就业上不因英语水平而被拖后腿。但同时必须明确,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知识只是辅知识,要在人才市场取胜,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全面发展。

4.稳定师资队伍是改革的前提。

一个方案或者计划无论如何好,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去执行,就都会成为一句空话。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可以正确地领会新的教育思想和熟练地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创新,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落实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改变观念。长期以来,在中国相当多的地方,在很大的程度上,大学英语一直被认为是国家教育政策硬性规定的一门基础课程,所以往往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为针对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投入、科研投入、设备投入和培训投入不够。其结果就是不仅吸引不到优秀人才,还造成人才流失。另外一个同样严重的后果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大学英语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师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不如专业课程教师的地位高。其结果就是教师的教学精力投入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都低下。所以,要解决师资队伍建设这个问题,一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学部门要站在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高度上审视大学英语教育在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强对大学英语教育工作的各项投入,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另一方面,从事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自修,更新知识,增进协作,努力提高个人和团队的教学水平。

5.构建以实训为主的教学体系。

高校教学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大学英语课程实际上就是技能训练课程,因此本门课程应该以实训为主。我们应构建以实训为主的教学体系,围绕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设计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此外,采用以学生语言应用为主的训练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应用就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学会应用就是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我们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创造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四、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方面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过高的期望值,找准自身定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其中,英语能力水平的提高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今后自学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霞.教学应有序传授勿躐等――谈大学英语教学与就业.长江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3.

[2]陆小明,罗华夏.就业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探索.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4.

[3]赵亚麟.大学生英语水平与就业竞争力关系调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04.7.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56-02

1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教学手段上的改变,它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更多地采用了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如今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因此,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将为藏区师生的英语交际创设出良好的环境,同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一定的拓展,从而让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切实得到提高。

2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英语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它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英语是集人文性、综合性以及交际性为一体的学科,它既区别于实验操作课,又与基础文化课不同。加之初中学生具有注意力较差、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叛逆等特点,所以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背单词、空口说或者是练句型,这些显然都是有悖于初中生心理特点的。

据一份关于地区初中生的调查报告显示,6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学好英语的捷径是多背单词,可客观上来讲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当问到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看法时,70%以上的学生都觉得非常枯燥和乏味。与此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学生都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加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文短片,便能更好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让人惊奇的是学生在选择喜欢的教学方式一项中,几乎全部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由此足以证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

3 客观合理地分析多媒体教学中的利与弊

3.1 注重培养感知能力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虽然可以节约很多备课时间,也能让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可是它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过于依赖的心理,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急速下滑。而对于英语这门纯语言的学科来说,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感知能力来学好这门学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培养感知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在抽象思维里边去感知,最终引导学生对其本质进行认识。

3.2 注重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某些英语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经常把原本生动的形象变成几张简单的图片,甚至有的就直接播放课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便受到极大的限制,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观赏者”而不是“参与者”。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好时期,所以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应该有个度,那样才不至于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被扼杀掉。

3.3 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

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确可以展现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场景,然而信息技术教学它也是一把利弊同在的双刃剑,一旦运用不当便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所以教师要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清楚地认识到它的本质仅是辅助教学。在很多初中英语的公开课中,教师都会运用到多媒体课件,看上去课堂氛围倒是生动活泼,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能正确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实质,忘了它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只能进行辅助教学,让教学质量能有所提高,而不是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多媒体课件如果设计或者是使用得不好,也会让人觉得虽然有一定的直观性,但是没有什么实用性,自然教学效果也就不能让人满意。

4 让多媒体课件更加科学合理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以及遵照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通过科学、严格且合理的教学设计,再用多媒体这种表现方式与超文本结构制成的课程软件。所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将成为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参照地区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以及查阅网上诸多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要想让多媒体课件具有实际的教学价值,就必须要符合完整性、生动性、交互性和方便性等要求。此外,多媒体课件还应该具有教学反馈的作用,因为只有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好教学策略。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它采用的方式还是其产生的效果,都应该是在传统的教材之上的,换句话说,要是制作出来的课件连课本的效果都不能达到,那还有什么必要去制作课件呢。成功的课件不但要能让学者有所触动,还应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不然教师就和普通的放映员没有任何区别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一大动力,同时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固然有它的很多优点,但是不能因为它的好就完全把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弃掉,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光是“授人以鱼”,还应该同时做到“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与当前教学理念相契合。

参考文献

[1]杨烨.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0):35-36.

[2]范保宁.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