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写作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总结的写作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总结的写作方法

篇1

销售经理年终总结写作方法

年终快到了,作为区域销售经理应该拿出一份比较像样的总结报告,怎样的总结才能既让公司领导满意,又对来年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呢?笔者认为虽然漂亮的各种格式化总结报告很多,但是万能变不离其中,关键是要抓住二个要点:总结要客观、既有成绩也有问题,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要分析存在问题的本质性原因;总结中还要有计划,既要将计划任务分解落实,还要有可行的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其中的增长点。

一、当年市场工作总结

1、情况概述

客观地表述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要用数据说话。

比如:今年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指标是多少,实际完成了销售任务多少,超额完成任务或离任务的差距是多少,达到人均消费者多少,与去年相比增长率是多少,各项经用开支多少,完成利润多少。市场占有率多少,与去年相比增长了多少,产品见货率多少,是提高还是降低了。经销商网络情况如何,a类、b类、c类各有几家,销售队伍情况如何等等。只报大账和特别需要说明的数据,不需报细账,否则成了数据分析报表。

2、简要分析

针对上述的事实(数据),简要分析其原因,是行业形势、竞品原因、公司政策、还是其它原因所致。

3、特别说明

若是成功的经验,对公司其它市场有指导意义的,需要简洁、生动的表述成功的典型案例或经验,可让公司宣传鼓舞士气或在其它市场推广。若是区域市场运作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或严重的问题,需要对不足之处和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如网络构建问题、销售队伍问题、新产品开发问题、消费者沟通和启动问题等,要找出问题的根本性原因,分析清楚问题出在那一个环节段上,如广告促销火候不到,差几成。

二、明年工作计划

1、要全面

将总体的目标任务分解成各个阶段、各个区域的子目标。将任务落实到人(经销商和对应的销售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最好用表格、数据说明,力求仔细、认真、全面、准确。或者可以用附件的形式详细说明,但是年终总结一定是少不了明年的打算,如果公司的习惯是单独行文的,那么在报告里只要把简要的打算、主要的思路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2、要到位

目标需要有措施的支持,通过什么措施、配置什么资源,达成什么目标。先落实有把握的目标,期望达到的目标要另行说明,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会让领导感到不踏实、不到位、不放心的感觉,自己也容易搞糊涂,误将理想当现实。

3、要有突破和亮点

篇2

对主题的理解:所谓“教学评一致性”,就是学习目标引领下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达成的一致性。“目标”是教师思考“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既规定教学过程的方向,又提供教学有效的证据;“教”指的是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学习,教师想让学生 “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体悟什么”;“学”指的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即为了达到“教”的目标,设计哪些学习任务、组织哪些教学活动;“评”指的的是评价,就是对学习活动进行反馈和矫正,以便改进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如何实现,我们主要就是看目标引领下的教、学、评是否达成一致性。

所以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观察主题,并将观察的情况通过观察量表来进行呈现。在这张表里,我们记录了在本课4个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的行为(包括教师提问、组织讨论等)、学生的行为(包括回答、朗读、讨论等)以及评价任务是如何展开的。

总结:

不管是从郭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这张观察表记录的信息看,都可以看出郭老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意识,她的每一次提问、组织讨论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成目标,学生的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是指向目标。郭老师通过先评再学、边评边学,让学生在学中评,努力发挥了评价的促进作用。教学评三者之间是一致的,这种课堂现场的一致性让教者知其所教,让学者明其所学,确保了课堂的真正有效。

但从记录的信息看,可能也有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

存在问题:

1、目标二:教师在点评“林肯拥有坚定的信念”时是否能让学生来说,郭老师先入为主的告之学生这一点。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

2、目标三: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教师直接让学生表述参议院的态度变化,郭老师总结了写法“以人写人”,似乎觉得老师在告之学生写作方法。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多读相信也能让学生也能悟出什么。

篇3

1. 教观察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人、事、物的意识,我常常把学生组织起来,交流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人、事、物以及感兴趣的原因,并表扬说得好的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渐渐地学生会从身边的小事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写出有意义的内容来。学生有了观察的意识,还要有观察方法:首先,要教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事物,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示范;其次,教学生做到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再次,要求学生培养观察习惯,进行主动观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发现、捕捉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

2. 教看书的方法。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教他们如何看书。首先,给学生列出一些可以看的书名和篇名,内容要广泛,不能仅局限于名篇名著;其次,要求学生做到只要看书,就要用笔画画记记,摘录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甚至优美的片段,为自己以后的写作积累“砖石”;再次,告诉学生一遇到精彩的篇章、段落就要细读,品味文章的内涵,揣摩写作方法。

3. 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古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都必须有一本积累本,随时记录下想记的东西,不管是观察到的,还是从书本中得到的,要及时整理,将所见、所闻、所感有条理地记载下来,让它成为自己的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库。

二、 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光有素材还不行,还要有正确的写作方法。第一个方面是从语文课本上获得良好的写作方法。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提炼一些写作的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习作的真谛。比如,在教《石榴》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总结出如何写好水果或蔬菜的方法:第一,动用感官,认真观察。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滋味,用手摸。第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可以按照生长过程来写,也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第三,在习作最后,抒发对这种水果或蔬菜的喜爱之情。第二个方面是就某篇习作的具体指导,获得的写作方法。三年级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教师利用习作教材的特点,充分地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才能写出好的习作。譬如,在指导《我的自画像》这篇习作时,我注重从两点入手指导:一要突出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在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捉住自己的特征――不同于别人的地方来描写,如年龄、身高、体重、体型、性格、神态、兴趣爱好等,让人读后如见其人。二要详略得当。介绍自己各方面特点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最典型的特点详细描写,其余略写。

三、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掌握了写作方法,自然有了写作的愿望和兴趣,也就能写出好的习作来。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写作的愿望和兴趣呢?

1. 多多表扬。小学生特别喜欢教师的表扬,渴望得到认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写作的热情。教师点评时,要针对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提出表扬,肯定他们在习作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可以让写得好的学生,当众读自己的习作,再给予讲评,这样学生不仅得到教育而且也有了成功感。还可以表扬学生习作中写得好的片段,或者某一句写得好的话,这样就扩大了受表扬的面,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再畏惧写作,鼓足他们乐于写作的勇气。

2. 把握写作的机遇。变换习作训练的形式。教师要做到两个结合――计划性习作和随机习作相结合、整篇习作和片段习作相结合。在平常的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好的写作机遇,如看到一幅适合写作的图画,班级或学校举行了某种活动,遇到某个节日等等,这都是写作的好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指导学生练习。练习时不要每次都强调写整篇,可以多多进行片段练习,只要每次都能抓住重点,扎实练习,做到练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

篇4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能力;写作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评定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何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写作文,会写、巧写作文,从而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现今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写作兴趣缺乏,情感淡漠化

从低年级开始的词汇、句子、段落式练习到高年级的整篇写作,较长的写作训练过程让学生对写作课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学

生的畏难情绪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再加上写作内容的模式化与重复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低。在教师布置写作训练的时候,常常出现虚拟事件。

2.不重视材料积累,内容空洞

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其生活体验和积累的情感体会都是不多的,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关注语言材料的积累。但学生在教辅市场的影响下,过于依赖作文指导书上的所谓经典实例等,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写出的内容难免过于空洞,缺乏新意。

3.写作结构模式化,创新不够

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丰富的时期,那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较好的引导,让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能有事可写、有感可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现在的确发现学生有套模式写作的习惯,开头入题,结尾总结点题,作文呈现三论式。如,写《我的妈妈》,通常都是起篇对妈妈的赞美,中间举例妈妈在我学习上的关怀、生活上的关怀和心灵上的关怀,结尾总结对妈妈的热爱。这样的写作模式和写作内容学生使用得过于频繁,并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情感,缺少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创新。

4.照搬好词好句,缺少变化

有些对写作训练表现得较为积极的学生,他们有足够的写作热情,但没有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懂得用一些好词好句打动教师,但是却忽视了是否适合作文的主题或是段落的内容。照搬照抄,缺少自己情感上的一些融合或是句式上的一些变化。

二、造成写作兴趣匮乏、写作能力较差的原因分析

1.兴趣激发过于重视体验

现今的教学手段多样,写作兴趣激发可以依靠很多方式,如用多媒体技术。但是,学生虽然对写作课的课堂导入或是体验很感兴趣,在听课的过程中表达出较积极的情绪,但是这些新事物和新感官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重点没有放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上,而是停在了体验阶段。

2.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为高年级的小学生,写作时需要做到有感情、有条理,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并懂得观察、总结,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在养成了较好的语言材料收集,并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后,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但是现今很多学生都在学习的压力或是娱乐项目的影响下缺乏观察生活、认真总结的耐心,无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写作教学常常会陷入过多地追求作文中的思想性的误区,比如说教师会出《假如我是一片落叶》这类的题目,然后再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倾向于灌输学生落叶可以代表柴,为了祖国的发展我们勇于牺牲,或是代表着土地的肥料,为庄稼输送养分等,这可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想教育都有促进,但却某种程度上养成了学生口号式写作的缺点。因此,教师要多注意写作练习的内容,应多关联生活实际,从而引出学生的真实情感,不要总是讴歌好人好事及好的精神。

4.作文训练,方法指导较为程式化

由教师命题、讲解到学生写作及之后的批改与讲评,程式化的作文训练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写作思想和内容也容易被教师牵制,学生没有自主写作的意识,写作时也容易走入设定好的类型中。

三、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1.写作兴趣的激发要科学有效

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事物开始有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也有种表达心中想法或是抒发各种情怀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1)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一些趣味作文的整理,让学生对于作文欣赏有自己的标准;(2)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营造较好的具有感染力的写作氛围,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体验,让学生有能描绘的画面或是能抒发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参与家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各类生活体验中积累素材,使得在写作中能有感而发,并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将事件和情感记录下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引导工作,比如说,在参加了校运会后,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比赛得了第一的感受是什么,最喜欢哪个运动项目,某某学生输了要替他加油等,让学生有思考,有情感抒发。

3.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重视语言资料的积累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把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双线并进的原因就是因为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好词好句进行记录,认真感受每篇文章的内在表达,并将好词好句的正确使用弄懂,写读书笔记。要想开阔视野,多积累语言资料,就要多读书,并将好的内容融会贯通。

4.教学方式方法要多变,让学生爱写、会写、巧写作文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自我生活感知能力的培养,且不同类型作文写作的指导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程式化地指导,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具有基础语文水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而写作能力正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观念,关注写作训练创新,从整体上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培养学生收集积累语言资料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保护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写作能力在充实、愉快、和谐的写作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娜.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04):23.

[2]周文,罗琴.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134.

[3]柯向妹.巧体验,促提升:浅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161-162.

篇5

一、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

不少小学生惧怕写作文,作文中存在着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等普遍性现象。学生阅读量少,造成其写作知识面狭窄,感到写作文困难是必然的。因此,为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训练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养成习惯,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则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水平。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时,教师重点让学生围绕菜园写了父亲开荒、填土、育肥的主要事例进行阅读。熟读之后,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写好一个人物,就必须选择和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例,这是写好一个人物的前提。之后,让学生练笔写自己身边的人物。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扎扎实实地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由“怕”写作文转为“爱”写作文,并产生强烈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二、以读促写,从阅读教学中迁移、转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文不读熟不开讲。”学习课文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并把这当做“死”任务,要求人人做到。确保每个人达到读正确、流利之后,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出感情。例如,胡雅冬老师上《“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时,从题目入文,采用深情地读课题,自读课文,闯三关读生字词,有滋有味地读词,默读课文找脉络等多种形式激兴发趣,层层目标引读文,保障学习目标的实现。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还会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背诵积累,再在日记、作文中运用。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阅读和写作两种学习中实现互补,形成良性迁移,即在阅读教学中的许多训练都可以迁移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一把钥匙开两把锁,一箭双雕。

三、诵读课文,仿写内化

郭沫若所说的“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就是我们提倡的仿写。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模仿写句子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一句时,可引导学生感悟这句话的优美和句中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模仿写出类似的句子。

(二)模仿写段落

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可结合一些课文的特点,依据小学生认识规律,选择与小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四年级《猫》《白公鹅》这两篇课文里分别有描写猫和鹅外形特点的句子,这些句子分散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里。学了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文本的句子进行构段训练,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猫和鹅的外形特点。当学生掌握方法后,我再让他们用这种观察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也为以后的成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模仿写思路

我们小学的课本中安排了很多思路清晰、明了的课文,而且这些内容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就应该努力抓住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例如《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詹天佑》《父亲的菜园》等课文,都是写人的课文,作者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这些课文上完后,我们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写家乡的名人、身边的熟人。

四、勤说多写,激发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说话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但一到写作文时却思路不明,条理不清,不知道说什么、写什么。因此,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先说后写,即在平时就让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说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写作文时,让学生理清思路,把平时积累的素材通过语言叙述,边说边写。为此,我们建立了小组,在每天第一节课的课前十分钟让每组选一名学生到前边进行演讲,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最想表达的事情讲出来,可以是自己的见闻,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改变的小故事,可以是身边的好人好事,还可以是所学课文的续编……只要是学生想说的就可以。周而复始,学生想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写什么,降低了写作难度,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总结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一)仿写有些课文的结构很有特色,对学生写作时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很有借鉴意义。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仿写课文的语言。有些文章语言优美,描述生动,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其语言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改写教师可以改换课文的人称,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改写文章,重点描写出心理变化;可以转换课文的文体,如将古诗改写为现代文等。

(三)扩写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能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部分,让学生对课文全文或局部进行扩写。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文言文。

(四)续写学生可以续写结尾,可以补写情节,还可以改编课文情节。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把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良好的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在重视课内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作文;入门;指导

一、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使学生能够从看到说,再从说到写

(一)对学生在看图写话方面加强指导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看图写话的实际水平,在训练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大培训力度,指导学生能够非常全面、细致地看图。对图上缺乏的情节与内容,要指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结合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应当遵循从看图到说图再到写图这样的顺序,在学生写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图中的内容做好选择,要有主次之分,详略得当,有条理,确保语句连贯通顺。

(二)对学生加强写片段的训练,做好指导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语的条件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片段训练要落实在平时与作文课当中,教师在片段的过渡训练方面要加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出示几个词语、短语或对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一个大西瓜》等,对学生进行写真人真事训练,先说后写,同时要注意保持语句通顺,情节完整,语义连贯,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逐步提高。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书信、留言条、请假条等,使学生能够将身边的人与事写下来,利用看图写话等片段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二、利用作文为纲,对学生进行写日记、周记指导

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教师要善于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指导学生将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认真地写下来,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对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必定大有益处。

三、充分发挥文本资源的积极作用,逐步丰富学生的写作方法

崔峦是著名的小学语文专家,他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作文课与写作文次数是有限的,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的机会是一定的,因此应当将学生的练笔扩展到阅读课上。应当将练笔的意识贯穿在阅读课中,并且有具体的策略,由读到写,读写结合。”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它的主要作用体现为积累、理解、运用。阅读中的“积累”一方面包括优美词句的积累,也包括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积累。阅读中的“理解”一方面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包括对文章写法的掌握;阅读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够对阅读效果检验,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也能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应当高度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利用阅读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习作训练。所以语文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阅读材料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方法,对文本中的写作资源充分利用。尤其是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教师应当在阅读课上对相关的写作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总结或概括。以《翠鸟》这篇课文为例,第一自然段对翠鸟的颜色进行了介绍,在这里应当引导学生对作者描写的顺序进行注意,即先对头部进行描写,接下来写背部,再对腹部进行描写。在对翠鸟外形特点进行介绍的时候,要特别引导学生掌握翠鸟之所以能够非常敏捷地捉到鱼,与其身体小巧玲珑,眼睛灵活透亮,嘴又尖又长密切相关。“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爱贴着水面疾飞”,使学生通过这些动作与细节的刻画,加深对翠鸟的了解,掌握文章内容之间所具有的依托关系。再以学习《太阳》为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太阳和我们之间大约有1.5亿公里远”“1.5亿到底是什么概念?”教师通过一个十分浅显的事例进行类比:“到想到达太阳那里,假如采取步行的方式,日夜不停地走,大致需要走上三千五百年;如果采用坐飞机的形式,至少要飞上20多年”。采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展开说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理解。

四、在学生作文前做好指导

这是对学生开始动手以前的指导,也是关于三年级写作半命题或命题作文的一种训练,对学生为什么要写、写什么、如何写进行重点指导,从课内与课外两方面展开指导。

(一)进行课外指导

观察是课外指导的重点,作文内容主要写活动、景物、人物、场面等。教师应当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处于真实的情景中,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观察方法,接着再对观察到的内容展开协作,先口头描述然后动笔,要注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使学生达到边走、边看、边说的目标。

(二)进行课内指导

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是课内指导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能够确定写作中心,掌握如何选材组材,对构思精心安排,列出写作提纲,最后起草,努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良好习惯。例如《植树》《我的星期天》这样的作文题目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话说,学生写得都非常不错。

五、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作文自改

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作文自改做好指导,使学生能够对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做到发现与纠正,在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已经无须再改的情况下,让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互改,这样有利于学生实现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在作文方面的积极性。

六、教师要对作文进行批阅与讲评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不用‘讲’,简而言之,即‘教’是为了实现不用‘教’。”改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改”是为了实现不用“改”。为了使这一过程尽快实现,点出错误,对文风拨正十分重要。批阅有很多方式,有总批、眉批、面批,也可以这些方式相结合。总批基本都带有明显的鼓励性与综合性,通常会将评语写在篇外,指明文章的优缺点与相关改进办法。眉批主要着眼于词句方面存在的不足,具有鲜明的点拨性、针对性、指导性的特点。面批的对象主要为差生,对作文中的问题指出,确定该如何写、具体写什么。也有板批这种方式,因为小学三年级作文属于初学阶段,篇幅基本很短,所以抄在黑板上,用红笔修改,非常直观。

在对作文进行讲评时,应当对“进步作文”“优秀作文”在全班朗读,或张贴班级作文角,或推荐发表,如此能够使学生的写作热情受到显著的鼓舞。

总体来说,小学三年级作文既是对低年级作文的一种延伸与继续,也是为高年级作文向更高层次提高打下的基础,在整个小学作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想取得成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把握正确方法,不断坚持终究,才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陈太忠.怎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作文教学[N].学知报,2011.

[2]黎玉蓉.如何做好作文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0.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如下的要求,对于阅读方式的指导要狠下工夫,使学生对精读、略读、浏览有循序渐进的认知,可以体会到它们的价值。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之时,一般对于略读课文该如何着手进行,语文老师研究的比较少。以下作者就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小学期间的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发表一些看法。

一、对文章的大概构造进行掌握,促进学生自主理解

略读课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1)读完文章后总结“写了哪些内容”。(2)谈谈读后的感想。(3)回想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结合这三方面,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便有了一个简单的结构,即教学框架。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为例,此文章的模式属于采访对话的形式,文中使用的语言通俗易懂,在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我们可先让学生反复自读,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分角色朗读,注意基调,最后开展讨论活动,说说自身的感受,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自读感悟的得出。采用此种模式实施教学,对学生理解全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文章篇章结构、写法可以更好地去感知,同时对学生交流学习也是有利的。

二、对比文章,推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将已经学习过的课文挑选出来,经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发现新旧文章之间的异同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实施对比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温故,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完善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般来说可以进行对比的作品,可以是同一主题,还可是内容相同作者不同的,或是内容相同体裁不一样的,或同一个作者的多个作品等等。例如,在开展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对比教学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的时候,文章中细致描写了兵马俑众多的类型、特点。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老师可挑选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进行比较,从《长城》的写作方法入手,即“抓住事物特点实施描写”,对比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自身的感受,进而感悟写作方法。

三、把握好课内外知识的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学习本领的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把握好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十分的重要,可有效地达到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等目标。学生在自读自悟、讨论中对文本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进行感知,进而实现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提高的目标。

对于大意比较深奥的略读课文来说,在教学的时候可使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读完之后,引导学生把自身的感受写出来。比方说《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学习完之后,可让学生在课外的时候对周围爱读书的人进行采访,写出采访提纲,记录访谈内容。对《最后一分钟》《听听,秋的声音》等诗歌类型的略读课文来说,可使用朗诵练习的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此外对于不同的文章还可以使用“表演再现法”,“看图说文法”等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略读教学的开展,其优势在于目标明确,方法简便,流程简明,因此这也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教师对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注重略读方法的使用,将略读课文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

篇8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审题能力方面的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却忽略了作文素材的问题,以至于学生作文材料尽是死人、古人,常有无米下锅的窘迫。

其实,只要我们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就能从根本上培养写作素质,进而提高写作水平。下面谈一谈我在这方面所做出的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长期介绍课外作品,引导课外阅读

主要方式有三种:

1.在课堂教学中,作与课文有关的引用,学生常常会获得超出课文内容的信息。有心的同学把这些内容收集起来,高中三年下来就积累了不少资料。

2.利用早读或下午第四节自习时间开展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不必刻意为之,因为很多内容只是课文的拓展。

3.教材内容的拓展阅读。教师介绍的作品虽然只是点滴,却能够带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广泛兴趣。由于我的介绍和推荐,学生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作品,知“一斑”而后另觅“全豹”,阅读有了良好的品位和目标。

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很多写作好的学生往往并非得益于老师的指导,而是得益于自身的阅读。如果我们真想为学生做些实事,那就应该从引导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放开眼光,自己去拿”。读多了,预感灵敏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就会有几分了。

二、思想讨论民主化、公开化

思想认识的深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深度。令人焦虑的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普遍不高,有少数同学甚至思考的意识都没有。

正因为如此,我从学生高一进校开始,就坚持将思想讨论民主化、公开化,从而使学生直面新的事物、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我认为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解决作文中思想认识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有极好的促动。

思想讨论的主要方式有:

1.让小作文成为发表个人见解的论坛

上述有意识地出些激发学生思想的题目,如《生活的绳索》《等待春天》《留一点给自己》等等。

类型的小作文,学生作起来不但不感到是负担,而且兴致盎然。因为这些题目可以写出他们在生活中的真实想法,使他们产生了表达的欲望。有些学生在完成应做的作文之余,还时而附上自己近期不解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以求得到解答。我看到这些问题之后,总是及时组织交流讨论,以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

2.自由讨论的说话课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经常在一堂课最后留下15分钟时间进行说话课,内容丰富,且设有口试制度。这里只说及思想讨论。

我常常选取一些发人深省的故事、寓言、话题等,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或从中得到的启示。有的课不断转换话题;有的课围绕一个主题选择几个材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探讨。我们探讨的主题有“希望”“生命”“诚信”等等。

正是在这样的深入讨论中,学生的思想成长起来了,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在悄悄萌芽了。

三、开展与写作有关的课外活动

寓教于乐,永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必修4第一单元中外戏剧,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为他们不能融入当时的社会环境去思考。而我的学生却在我设计的舞台剧中忙得不亦乐乎,我让学生把这些内容由书本搬到教室,他们正积极排练,争取为大家奉献一场好的戏剧大餐。

这些“功夫在诗外”的活动,促使学生由被动而至主动地学习,其收效不是单凭教室上课的结果可比拟的。比如,为了迎接辩论赛,学生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搜集论据,制成卡片;团队磋商,商讨立论与驳论的方法;面向社会,与成人共同探讨有关话题。在那个时候,学生已将知识、方法、热情融成一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不得不油然而生敬意。

在活动中学写作的另一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感到他是在为生活及交际的细腰学习写作,有一种学以致用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正是提高作文学习效率的催化剂。

开展课外活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非常重要。至于辩论等活动,教师的指导工作则更复杂,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辛苦很值得。

四、将口头作文作为书面作文的预演

口头作文可以随时纠正失误,学生的思想负担较小,便于学生轻松地创作。口头作文比书面作文速度快,因而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高密度思维的能力。当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书面作文也就变得容易了。不妨把口头作文当作书面作文的预演。

1.说话课上的口头作文测试:人人题目不同,当场抽签,即兴发言,不求尽善尽美,但求结构完整。学生起先紧张,一旦发现这些题目有话可说,也就放开了思路。如果教师觉得准备那么多题目真得殚精竭虑,不妨让题目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比如,有时候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座右铭或者喜欢的小故事来作为议论文的口头测试。

2.教读课上的即兴创作:比如,运用现学的写作方法口头创作,对文章未尽其意或不够完善之处重新加工等。特别是对原课文的再创造,让学生感到自己有可能比作者更高明,大大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五、提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命题

作文水平的提高还在于多练。我没有让学生交日记的习惯,日记应是个人心灵的写照,而不是应付老师而作的。因此,我增加了大、小作文的次数。我的命题思路是:

1.新:即贴近于学生的生活。

2.美:以美的意境引人入胜。

3.怪:以曲折的题解,别致的立意引起学生一试的兴趣。

命题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保护学生创作的个性。

六、在实践与总结中强化写作的技法意识

写作技法是解决“怎么写”这个问题的。对于写作技法的“强化”不应是教师生硬灌输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在点滴的实践与总结中自我强化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只是点拨与指导。

1.以课文为范文,联系学生平时写作中的弊病,及时纠正。力争一课一得,课后运用此课有特色的写作方法,及时练习。

这种一课一练不仅巩固了课文的知识点,还达到了分项练习的目的。并且,我希望通过写作方法的教与练,让学生感到写作方法“有形”的存在,从刻意练习起步,将来才有可能达到运用自如,不留斧凿之痕的境界。

2.及时将写作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我常在单元教学目标完成后,将本单元的写作知识归纳整理,从丰富的课内外例文中归结出一些写作规律组成专题教给学生。这些写作专题,大多作了书本之外的拓展。

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在获得了方法之后,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作文水平有明显提高。我的上一届学生在我陆续完成议论文写作系列专题讲座后,面对议论文毫无惧色,议论文水平远远超过其他班,这是个有力的证明。

篇9

一.注重学生体验,有效开发教学资源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在。因此,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既要创造性运用教材资源,也需要有效发掘与利用其他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如教师可将学生引入社会生活当中,使其学会观察与发现,丰富写作素材,增强感悟,学会反思,从而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例如:学习古诗词、小说等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课后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合作完成书评,譬如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婚姻与爱情”,亦或编演课本剧等。同时,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优选与学生实际相贴近的话题与内容,从而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亦或立足教材内容,适当拓展延伸,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使其融入到整个作文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热情,使其愿写,乐写。如《我的四季》一文,作者将生命比作四季。请想想,我们还可将生命比作什么?请以“生命如 ”为题写篇短文,学生自主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二.注意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当学生有着强烈的作文兴趣时,教师则应积极引导学生以书面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尤其是阅读课文时,学生总会有一定的感受与体会,此时若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书面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亦或仿照文本结构布局、写作特色等进行写作,则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若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则需拓宽学生阅读量,因各种因素限制,教师难以让每位学生都阅读大量的报纸书籍等,实际上,学生只有充分利用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本与读本即可。由于教材中的课文都为名作名篇,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根据阅读材料选择不同阅读方法。

如泛读,以积累更多的语料信息;精读,以把握文本结构,参考文章独特的写作方法,学会如何谋篇布局,然后反复练习,实践应用,以提升写作水平。亦或写写读书体会、读书心得与收获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则会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写作时则可信手拈来。另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阅读,开展多种探究写作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文本,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而创作出独具匠心的作文。如学习《祝福》之后,在探究写作活动中,学生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札记短评,多角度思考,立意深刻。如有的学生探究写作了祥林嫂悲剧之因,如《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的悲剧探究》;有的学生探究写作了鲁迅小说画眼睛之艺术;有的学生则对小说景物描写作用进行了探究。

三.注重思维过程,引导自改反思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规定写作套路,将学生思维禁锢在条条框框之中,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导致学生习作是千人一面。实际上,在写作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写作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构建知识,把握有效写作方法,进行知识与能力迁移,才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所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写作、思考与研究的权利还给学生,促进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有效作文教学。

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融入作文批改评价环节中,引导进行写作反馈,相互评价与交流,相互促进。如互批互评、小组交流,可使其分享不同见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语言调控能力,注意语篇结构、方法等是否合理。通过他人习作评价,学生可找出巧妙字词、精妙表达方式或精彩语句等,学会借鉴。同时,注重错误纠正。若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一些错误,语文教师需予以一定的提示,譬如结构不合理、啰嗦、语病等,必要时可运用例子加以说明。

篇10

如何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寻找一种较好的方式,是笔者一直思考实践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些提法的核心便是充分尊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就是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在经典范文和同龄人的优秀习作中去总结归纳类文的写作方法;在模仿实践中去练笔提高;在不断练习中熟练方法,能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做到学生写作言之有物,教师指导言之有据。

一、重温经典语段,感受语言魅力

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确是一条很好的 “捷径”。在作文教学中,纯净凝练而经典的语言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在写作前积累好的语言素材,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积之愈厚、发之愈佳”。

例如,在一节关于“写作中的动作描写”作文课中,我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下搜集经典作品中的动作描写。在课堂上,选取了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岗武松打虎》片段、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的片段、鲁迅《少年闰土》中闰土捕鸟片段以及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里葛朗台扑抓金子等4个经典片段作为教学起点,学生充分讨论分析文段里作者所使用的动词,从中感受古今中外大师在使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魅力的妙处,以及大师运用动词进行描摹的方法。为下面运用动词进行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积累素材、打好基础。

又如,在评讲写景文章的写作时,也是联系经典语言片段,如朱自清的《春》、林斤澜的《春风》和杨德祥的《夏天的旋律》,来体会写景的手法,观察的角度等问题,为之后学生的细致观察、动笔独立描写景物奠定基础。

二、选取同龄习作,精选教学素材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并且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的角度等的相似性,同龄学生间对生活的感受、对问题的认识也会呈现相似性。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们的作文呈现的语言、思想、情感等语言片段,往往在同龄人间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作用。当然,在学生的理解有时候仍比较随意、零散的时候,教师也要适时的“导”。

教师事先选择好同班或同龄人的习作进行分组讨论,并习得方法。选择同龄人的习作拉近学生与文学的心理距离,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也会”、“我也行”、“我也能”写好同类文章。因为,同龄人的文章没有经典作品的时空隔阂,更易于让他们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谈适时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知识能力、智力水平的提升,最终使作文教与学的关系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把作文写作看作是一件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与“会学”的境地,快速掌握写作方法。

例如,在进行《写作中的动作描写》和《写景文中的细节打造》两个专题时,都分别选择了同班级写作能力较强、习作值得学习模仿的两位同学的文章作为典型例子,要么是动词使用得生动具体形象;要么是写景特点明晰,便于学生总结方法,为后面模仿运用打下基础。

三、模仿同类作品,生成融会贯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写作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更要逐步培养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灵活的运用相关素材和方法。

在前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经典美文和同龄人的范文直观了解到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内心感受,领悟到许多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在这些范文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模仿活动中逐渐消化吸收,并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从而逐步产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这也是具有创造性的萌芽写作。古人谓“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偷意”、“偷气”为模仿中的创新。鼓励学生模仿经典文学作品里的遣辞造句,模仿课文的章法,模仿课文里的表现手法等。与此同时,要逐步学会在运用创新过程中“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通过大量相关而又不相似的文章训练,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逐渐转化为写作能力,在逐步的“袭古”中去“弥新”,“沿浊”中去“更新”。例如在上《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运用》后,学生经过了课前的积累,寻觅,习得了经典素材,对比同类文章学习了方法,模仿相关文字调动素材并运用,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布置相关的作文题进行训练,包括《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课间十分钟》《一节自习课》《挤车》等。而在另一次关于《写景文中的细节打造》的作文课中,也同样进行了诸如《武汉的夏》《雪》《游》《美丽的东湖》等训练,几番训练下来,学生在一次次的摸索实践过程中,对于相关内容的写作素材掌握的范围更广,方法更加熟练,可以说这种实践是“始于模仿,终于创新”,最终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