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时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时代

篇1

关键词:社交媒体 品牌营销 消费者行为模式 新逻辑

从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封以“@”区分用户名与地址的电子邮件发出开始,社交媒体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一步步渗透人们的生活。社交媒体以 Web2.0 技术为依托,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主要有博客(和微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等基本形式,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观点、交换信息、维系情感的工具和平台,赋予了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近年来,社交媒体依靠互联网蓬勃发展,不仅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而且成为企业价值传播的重要手段。

一、社交媒体特征及发展

(一)社交媒体的特征

1、互动性

传统的媒体是信息单项传输到用户那里,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接受或者忽略传播的内容,没有过多的参与。而社交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的传播是双向的,是一种互动交流。用户可以第一方的身份参与信息的传播,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任何一方进行互动,这样增强了用户的自,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积极性。

2、社交性

社交媒体有很强的社区性,可以方便的以地区、兴趣等共同点找到并形成各种社群,并就共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沟通。用户参与社交平台的目的不仅为了自我传播,也为了维护和拓展关系网络,树立个体形象和强化社群地位。这种社交化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大众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但是提高了用户归属感,增加了社交媒体使用的频率。

3、无界性

依据社交媒体的定义,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是社交媒体的显著功能,这也是社交媒体“草根性”的特征体现。用户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产生、传播、接受和反馈各种信息内容,这种网络平台对用户没有任何身份门槛限制。社交媒体的无界性可以激发用户的广泛参与,它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

(二)社交媒体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1月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正在改变并主导着越来越多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中建立的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也应势而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依赖。到目前为止,社交媒体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在萌芽时期,社交媒体主要表现为即时通信、交友网站和各种论坛等;2003年第一个真正的通用社会化网络Friendster成立,社交媒体进入发展阶段;随后出现了一些用作专门用途的利基网站,如Ning,接着公司主办的社会化网络、多媒体共享网络、社会化新闻与书签、实时更新网络等开始出现;2004年,web2.0的概念正式被提出,这成为社交媒体诞生的主要标志,此时产生了Facebook、Twitter等,标志着社会化媒体发展进入成熟期;2010年至今,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大量社交媒体应用开始流行起来,出现了微博、微信、陌陌等应用社交平台[1]。

二、社交媒体转变了消费者行为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化,不仅促使着传统经济自我革新,而且使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据麦肯锡2015年数据显示,在30个大类产品中,通过社交媒体“推荐购买”这样的营销行为,可平均诱导26%的品牌购买,其中有2/3的产品因社交媒体营销直接决定了消费者购买决策。社交媒体的大量出现,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消费者的认知和消费行为。传统消费者行为模式“AIDMA”提出,消费者从接触商品信息到最终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首先,通过媒体广告、终端促销、人员推销等方式了解商品信息,并引起对该商品的关注(Attention);然后消费者与商品的信息进行沟通后,对已关注的商品产生兴趣(Interest);接着消费者通过各种信息刺激,对该商品形成购买欲望(Desire);消费者对商品建立欲望后,通过外界媒体的反复作用加强记忆(Memory),形成对该商品的深度认知;最后在欲望与刺激中,消费者对商品产生极大的认同和需求,促成行动(Action):最终购买该商品。

然而,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崛起,消费者拥有了更广泛的话语权与自,其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形成了AISAS模式:品牌的创意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或注意(Attention),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对品牌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激发消费者在互动中产生参与的兴趣(Interest),然后受众开始利用社交媒体搜索(search)与诉求相关的品牌信息,在社交平台上经过比对、认识、了解品牌后,产生购买行动(Action),最后,在社交媒体中分享(Share)产品的消费体验,形成口碑传播。这样消费者就完成了一次,从“买者”变成“卖者”的进化过程,企业的品牌也在消费者的自我展示中完成了传播[3]。

三、社交媒体时代品牌营销从对立到融合

(一)品牌建立与传播

依据定位理论,品牌建立主要是通过填补消费者心智中的空缺(或需求)来完成,如果这空缺(或需求)已经被其他品牌占据,品牌就需要“重新定位竞争”。在社交媒体时代,品牌的建立仍然遵循以上“空缺原则”,但是传播品牌的渠道和媒介却发生了根本变化,品牌营销的核心不仅依靠语言文字取得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如果品牌想要进入消费者的心中,最好的方式是在社交媒体上利用视觉(视频)影响消费者的品牌选择。

(二)传统品牌营销的模式――对立

在社交媒体大量出现之前,所有品牌几乎都按照消费者“认识―购买―忠诚”的方向运作,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处于单项的对立关系,品牌只有通过不断的单方向消费者进行宣传,力求最大限度的让消费者认识品牌,而后又不断地在品牌的各种塑造上下功夫,让消费者产生认同,再通过不断让利去维持消费者的忠诚度,消费者在传统的品牌营销中处于被动地位,品牌和消费者站在利益的两端,企业付出的成本和精力与收获的消费者不成正比,因此,传统品牌营销并没有最大化品牌营销的经济价值。

(三)社交媒体时代的品牌营销新模式――融合

随着社交媒体的产生到大规模应用,不断充斥和渗透着消费者的生活。在工业时代,要建立并维持一个品牌通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这个过程。社交媒体时代品牌营销新的逻辑是让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从利益对立到利益融合,品牌传播按照“忠实消费者―扩散知名度―消费者体验分享―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方向进行,让全民在分享中成为品牌的代言人。品牌信息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创建粉丝团,营销者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其他形式的网络形式来或更新信息,支持在线互动,并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例如戴尔公司在Twitter上的@Delloutlet账户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4]。中国的互联网网民除了乐意与“网上伙伴”交流与分享外,他们也乐意通过社交媒体的品牌社区与“品牌”沟通与互动。品牌与忠实消费者之间的依赖,会成为最强大的营销武器。如星巴克所做的就是引导忠实消费者每天上网宣传自己的品牌体验,晒出星巴克的各种精美图片,获得无数“赞”。因此,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代言人,借助“全民代言”的欲望,让大众成为品牌营销的主流。

四、结语

正因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无界性,品牌的建立被视为一个动态的和社会化的过程,社交媒体开放了品牌的互动、参与和共创边界,使不同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和员工)的合作成为可能,他们可以共同创造品牌,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它,这有助于品牌资产的增值[5]。

参考文献:

[1]根据MBA智库百科资料整理。http:///wiki/

[2]唐小鹏.社交媒体营销对拓展网络营销渠道的推动作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5(24):38―39

[3]李红新,晁翠华.网络营销与策划[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梅.web.0时代的营销变革解读[J].经济论坛,2014(8):135―138

[5]邓乔茜,王丞,周志民.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1):32―42

篇2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社交;微博

在全球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被网络覆盖的当下,各类信息呈现铺天盖地之势向人们涌来,网络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让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接收者,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无时不刻不在经历着不同以往的强烈变革。网络甚至于开始表现得无国界、无时差、甚至于无沟通障碍。2015年,一则发生在我国著名社交网站新浪微博的“事件”,震惊了中美网络社交圈,并获得众多国际媒体的争相报道。

1 事件回放

美国人马特于2014年丢失了手机,一年后,其手机相册里突然出现了不属于他的照片,主要为一个中国男人对着橘子树的自拍照(网友称为“橘子哥”)。随后,马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博文在美国Buzzfeed网站上,新浪微博用户(英国那些事儿)将该报道转发到新浪微博上,并由此受到诸多关注。这场热闹非凡的“网络寻人”记,获得了网友超过共计1亿次的信息分享,更难得的是,这段跨国友谊获得了近3个月的持续关注。

2 案例分析

针对该事件中蕴含的各类传播要素和传播特征,下文将做具体分析,并以传播主体的转变为界将整个事件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寻找橘子哥和找到橘子哥之后。

2.1 第一阶段

传播主体。马特作为此次事件的参与者与故事撰写者是制作该信息的源头,是信息的制作者。英国那些事儿作为重要的传播中介,实现了对信息二次加工和传播,也是信息制作者。该阶段担任传播者的为网民群体,橘子哥是信息接收者。

传播内容与传播平台。围绕帮助马特寻找橘子哥,主要表现为两种指向:指向橘子哥的寻人信息以及指向马特的网友协助信息。信息的传播平台为互联网平台,主要依赖互联网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和Twitter。

传播效果。48小时内,橘子哥被找到。英国那些事儿的橘子哥被找到的信息迅速成为了热门话题,单条获得超过34130次转发,7429条评论和24655次点赞。除了新浪微博的网友们在为两人的奇妙因缘鼓掌喝彩之外,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在同一天的新闻中播报了该信息,并采访了当事人马特,事件由此开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2 第二阶段

传播主体。第二阶段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虽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各人承担的角色却略微不同。该阶段中,参与主体都承担者信息制作者、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

传播平台。第二阶段两人之间的信息传播依旧主要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为主),网友也同样通过此类平台与二人互动、交流。同时,诸多媒体(包括电视、网络媒体)对该事件的介绍和报道,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注意力和影响力,包括中央电视台、CNN、纽约时报、香港有线电视台等的大肆传播让该事件的影响力加速扩大进而形成更广泛的传播。

传播内容。微博是了解该事件中主要转播内容的重要途径和依据,笔者对两人微博中涉及的与此次事件相关的要素对内容进行分类研究,主要包括互动问候类、转发或包含媒体报道类、含有特殊文化符号的微博以及私人生活。在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两人在微博的信息70%以上配有自拍或其他影像信息。

传播效果。马特在注册新浪微博的第一天就拥有超过5万个粉丝,一周内粉丝超过十万。其首周的微博评论总数为37018,转发76101次。马特的微博在开通的第一周受到了网友广泛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从单条微博的传播效果看,第一周的平均转发数、平均评论数为总数的6倍。

橘子哥的新浪微博账户虽然显示开通的时间为2012年1月

8日,但其的第一条微博的时间为2015年2月21日,的内容也为与此次事件相关的内容,故而也可以将其在新浪微博的传播效果作为因此次事件而产生的效果。橘子哥新浪微博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网友关注高峰期:橘子哥刚加入微博、马特来到中国、橘子哥回访美国。

事件发生之后,两人先后接受过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采访、著名脱口秀节目Ellenshow的录制、湖南卫视著名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录制等活动,更将此次事件的传播范围扩大,并为橘子哥和马特迎来了第三个网络社交平台传播高峰期。

3 分析与总结

此次事件展示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传播个体,在网络中经历了跨文化与跨平台的传播,对其使用的传播平台和受众以及在经过多级传播后,对网络和现实世界均产生了信息传播效果。不仅让人们感慨互联网的强大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影响,更看到了清晰的互联网社交中的时空特征、网络信息符号传播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隐患。

3.1 互联网社交中的时间和空间

朱振明曾经在《数字时代的国家形象传播》中提出,每一种远距离传播技术的出现都改变着人们对事件和空间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管理方法、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他还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的传播具有自身的特点:无地点性、实时性、无边界性、市民性、透明性、融合性。该事件作为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特殊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现了数字时代传播特点的具体化表现。

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空间让全球用户能够将信息传递给任何人。虚拟世界所依托的现实地点仅仅为一块接入互联网的屏幕,无论作为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或者接受者,只要拥有这一块屏幕,便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完成信息制作与传播。身在美国的马特在Buzzfeed上的信息能够实现被网友的迅速转发,并且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一方面主要由于互联网展现出的不受地点和边界限制的特性,让信息能够实现跨国界的流动,能够让每一个能够作为传播者的个体不受地点限制地传播信息;另一方面更在于信息的实时性,让马特的信息以及他人转发的事件信息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其他人看到,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信息在传播中的耗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3.2 网络信息符号传播的穿透力

(1)影像符号。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符号因素,“自拍”抑或图像既是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更是让事件变得“驰名中外”的重要原因。首先,橘子哥闯入马特的生活就是通过照片。即使马特看不懂中文,但影像却向他传递了来自各异文化背景的陌生人的世界,“每天看看那个另一个世界的人干了些什么成了我的日常”。他看到了和他生活经验不符的图片,虽然充满惊奇却并非完全不能理解,跨文化的单向交流由此开展。

马特的文章附有众多曾经出现在手机中的橘子哥的生活照片,熟悉或不熟悉图片中文化符号的网友,都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来寻找图片中的人。而后将搜索范围缩小在广东梅州也主要根据文章中提供的影像资料,甚至于最后网友们确认橘子哥身份真伪的方式,都是需要提供其照片,以此完成信息校对。图像既是“证据”也是实现与陌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随后,两人在新浪微博平台的交流,除了微博常用的字符信息外,还有图片与视频。媒体对二人的报道以及网络信息的传播,更多地也是对含有二人信息的图片的传播,最大程度同时最快地让受众明白事件的缘起和发展。

影像符号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实现用最少的语言传递最懂的信息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差,是提高跨文化传播效率和信息传播穿透力的有效方式。但影像传播的传播效果却并非万能,此次事件中,两人的微博中未含有影像信息的传播内容虽然在数量上要相对较少,但从传播效率上看,即单条信息的转发、评论和点赞数量来看,此类传播内容比含有个人影像信息的传播效率要更高,传播效果更好。故而不能一味地迷信影像传播要优于其他符号传播。

(2)语言符号。来自美国的青年男子马特和来自中国的中年男子橘子哥单就语言来说,可谓互不相通,除了使用最具体形象的影像符号,二人通过网络的文字交流,包括面对中国网友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也呈现了一定的特殊性。

无论是网络传播还是人际传播,克服语言障碍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寻找翻译。在二人的网络交流中,除了热心网友会在评论中回复译文帮助二者解决此项难题,更是专门开通了马特微博的中文版和橘子哥微博的英文版来同步翻译、推送各自的微博信息。但就从两个账号的粉丝数量来看与二人原微博的粉丝数量相距甚远。

从特殊语言版本微博的传播效果看,以马特中文版新浪微博为例,其无论是在传播总量上或单条信息的传播效果上都要比英文原版的效果差得多。另外,翻看马特微博的粉丝评论来看,使用该平台的大量用户能够实现用英语与马特直接交流,因而从大多数网友的角度看,马特与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障碍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反而能够成为对陌生文化的了解窗口。马特也同样将该平台作为了解中国流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将评论中的流行语进行提取、询问,并最终实现对其进行创造传播,均是与陌生文化走近和交流的重要过程。

3.3 网络跨文化传播的隐患

(1)网络个人隐私。就该事件而言,网络传播的个人隐私自然是最主要的关注点。从手机云存储的功能特性来说,不仅只有马特能看到橘子哥的照片,橘子哥也能够看到马特手机里的照片,双方的隐私都会暴露在对方的眼前。不同的是,马特选择了在网络上用戏说的方式描述了事件,而橘子哥则保持沉默不语。在选择为如此的“网络奇缘”惊呼神奇的同时,智能手机的信息传播安全也开始经受质疑。

(2)网络版权。“英国那些事儿”于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在新浪微博平台翻译并传播Buzzfeed网站的文章的现象虽然存在多时,网络内容版权问题却一直处于模糊的边界地带。此次事件中,Buzzfeed虽然并为对此类行为作出警告,但并不代表此类问题会被永久性搁置,跨平台尤其是跨文化、跨国际的网络内容传播管理规范正越来越成为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麻争旗,蔡帼芬,徐琴媛.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 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宪,译.商务印书馆,2001.

[4] 彭兰.网络与跨文化传播初探[J].国际新闻界,2000(6):50-54.

[5] 韩璐.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移动社交媒体互动传播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社交网络 大学生群体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05-02

社交媒体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在年轻人中有着惊人的高普及率。那么,大学生这个群体使用社交网络是否会影响其课外阅读习惯?

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级新生为调查对象,按各学院新生总数及男女比例各抽取25%的学生(共计36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涉及五个专业,其中,文学专业10人(男2人,女8人);法学专业8人(男3人,女5人);管理学专业34人(男14人,女20人);理学专业20人(男14人,女6人);工学专业292人(男257人,女35人)。男生总计290人,女生总计74人。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样本涉及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使用社交网络的学生,那他们的情况有什么差异?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学生对社交网络影响阅读习惯所持的态度是否存在相关性?差异有多大?是本文探讨的问题。由于所涉及的数据包括定类、定量,所以本文拟分别以专业、性别为自变量,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对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相关,若存在相关性,则进一步进行线性关联分析以判定相关度的大小。

二 数据统计分析

364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社交网络是否影响阅读习惯”这一问题有三类意见:是、说不清、否。其中,男、女被调查者中选择“说不清”态度者(即社交网络是否影响阅读习惯自己并不太确定)分别为95人和23人,由于他们认为社交网络的使用对自己阅读习惯的影响并不明朗,关键是把握好“度”,并没有全盘否定其影响作用。因此,为了便于分析,笔者把选择“说不清”的被调查者归入选择“是”者(下同),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对于社交网络是否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这一问题,有69.8%的被调查者持肯定态度,仅有30.2%的被调查者持否定态度。那么,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的态度是否一致,有无相关性呢?

1.不同性别调查者的差异分析(见表2、表3)

表2 性别* 影响

影响 合计

是 否

性别 男 计数 205 85 290

影响中的% 80.7% 77.3% 79.7%

女 计数 49 25 74

影响中的% 19.3% 22.7% 20.3%

合计 计数 254 110 364

影响中的% 100.0% 100.0% 100.0%

表3 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0.559a 1 0.454

连续校正b 0.367 1 0.544

似然比 0.551 1 0.458

Fisher的精确检验

线性和线性组合 0.558 1 0.455

有效案例中的N 364

注:a. 0单元格(.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2.36。b. 仅对2×2表计算

由表2可以看出,有80.7%的男生认为社交网络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而持相同观点的女生也有77.3%。同时,仅有19.3%的男生认为社交网络不会影响其阅读习惯,持相同观点的女生为22.7%。我们发现,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社交网络与阅读习惯的态度普遍一致,即普遍认为社交网络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那么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否显著呢?

我们假设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于二者的态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表3的卡方检验显示:由注释a说明0单元格(.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2.36。理论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比例(0%)小于20%,说明统计结果可靠,可以进行阅读分析。卡方值(χ2)=0.559,相伴概率(P)=0.454>0.05,说明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不能拒绝原假设。

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态度相互独立,即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一致,且不具有显著差异。

2.不同专业调查者的态度分析(见表4、表5)

由表4可知,不同专业的被调查者,对社交网络是否会影响阅读习惯持肯定态度者的比例较高,即:不同专业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社交网络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其中,文学专业和理学专业被调查者的态度相同。

我们假设使用不同专业的受访者对于二者的态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表5的卡方检验我们发现:由注释a说明0单元格(2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42。理论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比例(20%)不大于20%,说明统计结果可靠,可以进行阅读分析。卡方值(χ2)=4.349,相伴概率(P)=0.361>0.05,说明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不能拒绝原假设。

因此,我们认为不同专业被调查者态度相互独立,即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一致,且不具有显著差异。

表4 专业* 影响

影响 合计

是 否

专业 法学 计数 5 3 8

专业中的% 62.5% 37.5% 100.0%

文学 计数 6 4 10

专业中的% 60.0% 40.0% 100.0%

理学 计数 12 8 20

专业中的% 60.0% 40.0% 100.0%

工学 计数 211 81 292

专业中的% 72.3% 27.7% 100.0%

管理学 计数 20 14 34

专业中的% 58.8% 41.2% 100.0%

合计 计数 254 110 364

专业中的% 69.8% 30.2% 100.0%

表5 卡方检验

值 df 渐进Sig.(双侧)

Pearson卡方 4.349a 4 0.361

似然比 4.182 4 0.382

线性和线性组合 0.108 1 0.742

有效案例中的N 364

注:a. 2单元格(2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42。

三 结论

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被调查者对于社交网络是否会影响阅读习惯的态度普遍保持一致,认为社交网络的使用会对阅读习惯产生影响,而且统计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总之,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的出现会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正确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影响,把握好使用社交网络的“度”,培养大学生积极、正确的阅读习惯,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与互助。如此,才能进一步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优势,实现培养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在云、高文举.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浅阅读现象研究[J].新闻世界,2013(2)

[2]尕藏草、杨洪卫.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4)

[3]费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篇4

社会化媒体营销无疑将改变传统营销。大家较为关心的是,营销在此时应作何种改变。当营销不得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时,作为营销者,我们该如何应对?在社会化网络中,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潜力如何?这些问题,涉及社会化网络营销的根本,但似乎还都没有标准答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位于中关村SOHO的北京微梦广告有限公司,对赵充进行了专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作为一家社会化媒体营销服务机构,微梦总经理赵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社会化媒体传播最大的特点是:用户的主动参与互动,以及内容的提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网络的高曝光量,引发网友的关注。对于品牌的传播,不再是以往的简单曝光和到达,更多的是引发大家的讨论和参与,这样才能够让品牌及产品占领消费者心智,在其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而不再是冷冰冰、高高在上的角色。”

关于为何选择在社会化媒体营销这个领域发展,赵充总结了两点: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就职于新浪网,一直在研究社会化媒体营销;另一方面是顺应市场大趋势,主流的网络人群,其用户习惯开始向社会化媒体转移,由受众决定传播营销的战场。就目前互联网情况而言,社会化媒体层出不穷,各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也各有特色。从全球来看,facebook、twitter都有较好的传播效果,但从国内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以及国内网友的用户习惯来看,微博是最重要的阵地,尤其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主。新浪微博影响力大,以公知、名人为首的核心用户,使得该平台的活跃度持续走高,这也使得品牌在该平台上可作为空间较大;而腾讯则借助自身客户端,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但对QQ的依附性较强,单独的活跃性响度较弱。整体来看,用户参与度稍弱。但未来潜力很大,可以作为社会化媒介选择的有效补充。同时,在微信营销上,微梦也是业内最早进行实践的营销机构。尤其是微信的LBS功能,给了营销者很大想象空间。

探寻微梦观点 聚焦“人性化营销”

微梦观点里提到“人性化营销”,对此,赵总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社会化媒体中,每一个账号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在网络上包括现实中生活的喜怒哀乐均可从其媒体行径中查询到,作为以人为存在的平台,他们更乐于参与到与“人”的对话和互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样的效果,“人性化营销”必不可少。只有企业或者品牌把自己作为有性格、有特色的“人”来看待,才能更好地和用户进行对话及互动,了解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获得互联网信息价值,增强彼此间感情交流,提升黏性。

助力提升客户品牌形象 实现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

微梦广告会将品牌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全网媒体进行传播扩散,运用多重方式,进行相同诉求及内容的多平台曝光,而微博最为即时性及互动性最强的媒体,则起到短期引爆的效果。利用官方或草根资源,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大范围和跨平台的传播扩散,达到多平动的效果。

微梦广告服务过的大量品牌及电商类客户,比如IDo、吉野家、国美电器、阿狸、美国运通、银联、1号店、酒仙网等,以及影视娱乐媒体类客户,比如新浪、搜狐、网易,优酷、乐视,PPTV、暴风影音、《谍影重重》、《超级战舰》、《三傻大战宝莱坞》、《危险关系》、《北京青年》、东方卫视《声动亚洲》等。IDo情人节的推广便是借助情人节期间,同名电影《我愿意IDo》的上映,进行品牌以及主打产品香榭之吻的传播,利用了多平台以及多重传播方式,如微话题、微活动、APP传播、微访谈以及线下观影活动等,短期内对品牌起到了较好的曝光,并对店面产品销售也带来了较高的提升。

“微易互通”平台优势显著 实现社交网络精准广告投放

微梦广告是国内领先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机构,为客户提供社会媒体营销的一站式服务。在多个社会化媒体平台提供如下服务模块:市场调研、数据挖掘、营销策划、自助社会化媒体资源购买平台、APP开发,游戏化会员体系、舆情监控、营销效果评估等。公司对于创意和技术非常看重,赵充打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创意和技术,如同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社会化媒体平台,内容为王,好的创意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而技术,尤其是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处理,能够帮助广告主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找到精准的目标受众。”

据介绍,微易互通是新浪微博基金唯一投资的第三方社会化媒体精准营销平台,平台上的媒介资源涵盖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美丽说等五大平台资源,并包括名人和草根两大类人群。微梦认为,只有对的内容到达正确的人群,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故账号本身的数据分析就非常重要,这对传播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微易互通产品中针对账号资源的数据分析可谓多维度并行。账号粉丝的多重维度分析(性别、地域、活跃粉丝率)、账号内容的分析、传播效果的分析等,能够为企业主在进行社交网络精准广告投放时,达到事前预估、事中跟踪,事后分析的效果。

中国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在社会化网络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化网络就是关系网络。但这种关系网络与以往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网络有所不同。在社会化网络中,关系可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小的成本得以拓展,也就是说,传统的关系分隔度在缩短(小于传统所谓的六度分隔)。另一方面,相对于关系拓展,关系维系也变得日渐网络化,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网络初期的虚拟关系的维系,进而还把越来越多的现实关系也搬到网络上来维系。

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首先,因关系网络中沟通的便利,由用户主导并创造的信息得以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化网络平台上轻易被和传播,导致企业及其产品的透明度空前增强,且这种透明化是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其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正逐渐回归人际关系网络(或社会化媒体),而企业曾长期依赖的传统大众媒体,其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中,以往企业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的单向传播的效率大大降低,现在消费者更愿意在社会化网络上与企业进行直接的双向互动;最后,消费者越来越集中于社会化网络,导致营销面临碎片化:快速变化和海量信息的网络环境、纷繁复杂的个性化特色的需求呈现、千奇百怪的信息反馈,都使营销越来越细碎,操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篇5

一、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数字化时代下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

传统的艺术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授色彩原理时,往往通过文字来描述颜色,学生也只能通过联想来比较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难将记忆里的色彩知识自觉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使得创作进行得非常困难。而通过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的教学就具有很好的效果。处理色彩间的复杂关系时,教师还可以用投影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迅速更轻松地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具体创作时,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着色不匀等问题,还可以迅速地拓展出多个方案,便于进行比较,在其中选出最优的创作方案,从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扩大练习范围。

2.数字化时代下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

展示设计原理作为一门边缘性的学科,是要把科学认识与感性的印象达到有机的融合。随着数字多媒体时代的来临,科学地运用计算机三维建模以及渲染技术,能够使得学生观察静止物体的同时,视点更加具有流动性,并且能够有效地表现出物体的各个细节,同时还可以在三维视点中对物体进行有机的建构和修改。不断发展的会展行业,也使得新型材料不断地涌出。学生在建构物体形态的时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具有多样性,3DSMAX、SKETCHUP等三维软件给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材质数据库,和较为便捷的实现途径,必要时还可以真实地模拟所需材质。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形体的设计中去,而不用费力去考虑材料制作的问题。这个系统还可以提供灯光和动画效果,方便对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观看,从而加大学生思维上的训练,降低了手工操作上的难度。

3.数字化时代下的建筑装饰课程教学

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三维软件系统能以相当美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创作者的每个方案在设计以及表达等过程中,一般通过设计图及效果图或者实体模型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还是从细节表现都无法做到完善,并且制作实样的成本较高,而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的效果图便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难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已被广泛应用于装饰设计教学中,不仅易学好用、方便修改,还具有照片级逼真的效果,使得很多三维效果图不仅实用,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数字化三维制作还能虚拟出所建模物体真实的材质,以及所选择材质是否正确,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所建模物体的真实感。完成三维建模之后,数字化三维制作还可以在所选择的背景中加入灯光和摄像机,不仅可以使整个场景的亮度适合观赏,还可以观察到作品的细节部位,最终使设计达到模拟现实和设计师想要的理想效果。

二、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的利与弊

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设计教学,近几年在各大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中已经有所体现。在艺术设计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效。将数字化技术作为艺术设计的辅助工具,使设计能在真实模拟的情景下完成,使作品的构思、设计和制造等更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在更多的产品中看到了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使产品设计更人性化,也更具有人情味。

客观地看待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其弊。数字化技术拥有的强大优势,使得人们对它寄予过高的期望。并产生依赖心理。多数艺术设计者都会不自觉的地沉迷于数字化技术的技法和游戏中,逐渐地忽视了艺术设计真正的目的,逐步进入缺乏创新的设计观念以及人机共同创造意识的困境。他们所设计的艺术品将会更倾向于理性色彩和技术的展现,较少能够体现出艺术性和人情味。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艺术设计软件也相继推出,艺术教学系统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艺术设计的方法和程序逐渐变得模式化与简单化,加上学生较片面地追求技术,忽略思维的练习,客观上阻碍了艺术设计创新性的发展。

篇6

1.过于频繁的更新

此次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人群中33%决定不再和一个品牌有联系是因为该品牌过于频繁的发送/信息。像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结识一个初始稍有好感的人,但对方不顾我们的感受、一味追求从不后退而使我们厌烦一样,这类品牌此时就扮演了“that guy”的角色。这个调查发现并不令人惊异,因为其他一些调查也发现社交媒体用户不会希望总被来自一个源泉的信息所轰炸。一个容易掌握的原则应该是:当你有对他人有价值的信息时再开口说话。在规划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时,对质量的考虑需多于多数量的考虑。

2.不真实的解读品牌

没有人喜欢被蒙骗,在社交媒体营销中同理。此次调查中22%的受众决定不再和一个品牌有联系是因为他们发现该品牌的真实情况和他们在社交媒体中获得的认知不吻合。为了增长粉丝数量而而有意粉饰自己的品牌从长远来说只会带来损害。当人们意识到你体现的品牌形象或表达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吻合,他们会一去在不回头。最好的方式是在所有的传播渠道都传达一致的品牌信息,这样才不至于失去辛辛苦苦吸引来的粉丝或群成员。

3. 没有保持联系的价值

如果一个品牌对自己没有价值,为什么还要保持联系?调查中19%的人认为他们由于看不到该品牌对自己的价值而断绝联系。价值并不总是等同于降价或免费礼物,价值可以是启发思索的问题,或娱乐性质的录像。保持提供价值有助于社区人数增长。

4.某次看到广告后建立了联系,但之后改变了主意

由于当时精心打造的信息,投放在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常能一下吸引很多粉,但之后也常有较大比例的流失率。这常因为广告之后的内容不再有吸引力.对广告主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广告真实的代表品牌所提供的价值,也需确保广告投放后一段时间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品质都比较高。

5.“其他”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634-03

1 前述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加大了对于高校的公共基础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很多学校直接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中的普通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转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为了让教师更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为了教学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和监督与评估教师教学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关于如何实现对多栋分散的教学楼中零散的多媒体教室实行集中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

2 现阶段多媒体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多媒体教室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近五年的时间(从2009年-2013年),由原来的39间多媒体教室增加到了276间多媒体教室,几乎将过去所有的普通教室全部改装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而且同一栋楼中同一楼层分别设计了不同功能的教室,例如同一层楼有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有画室、有办公室、有机房、有专业实训室等等,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并且现阶段对多媒体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还停留在纯人工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并且工作的效率低。

1)涉及多个部门和科室共同管理,造成教学资源调配难和教室管理难的问题。

2)服务和需求多元化,造成不能遵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问题。

3)纯人工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媒体设备,造成即耗时又耗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问题。

4)教室和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无法监督,造成教学设备使用数据无法统计,且不利于督导教学管理。

5)设备出现故障,排除故障和响应时间太慢。

6)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少安防管理。

3 多媒体教室管理现状与不足

1)采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YXNEET500IP)-多媒体教学设备(授控设备)-被控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教学设备运行数据返回主控机数据库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室和设备进行分布式网络化管理[1]。

2)由服务端(采用J2EE技术构建)与客户端(采用以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为依据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管理多媒体设备、查阅教室相关信息[2]。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中央控制系统(简称中控主机),由于中控主机是通过发控制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所以各种授控设备必需与中控主机存在物理上是连接。例如电脑远程开机,需要连接电脑Power开关,人为因素改动计算机线路,引发计算机供货商不再保修。

4)服务器控制端(总控端),只能用手工方式根据课程表远程开设备,过程过于繁琐、易出错且费时。

5)监督教室使用情况缺少视频反馈管理。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整体结构图

首先,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定时访问教务智能排课系统并获取排课数据。其次,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校园网,通过智能多媒体中控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接着,读卡器根据排课信息,按照上课时间打开多媒体柜子锁头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中控系统开、启动计算机、启动投影机、投影幕布放下);最后,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每隔30秒对客户端中控主机进行扫描返回设备运行状态并将数据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中。

5.1 开发工具与技术

系统选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Delphi是由Blrland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Windows平台上的程序开发工具,使用的是Object Pascal语法,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语言,并且它使用了大量VCL(可视化组件库),能更快地、高效地开发出基于Windows环境的各类程序,特别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比较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的局域网环境和应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而服务需要交换信息比较小环境;UDP的主要优点传输速度快,缺点UDP数据包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和错序等现象,而且发送方的数据发送率可能会超过接收方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UDP 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发起端和接收端不需要建立连接,当需要传送数据时就简单地将用程序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并且发送端使用UDP 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到应用程序生成数据速度、计算机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

5.2 中控系统IP模块通讯协议

中控系统主机通过内置网络模块来接收指令,由中控主控芯片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完成指令对应的操作发送至终端设备,指令数据均是十六进制数,例如接到fe,01,14,52,1,68,ff指令,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fe表示起始码,01代表电脑(控制码总控电脑发过来的),14代表开关类模块,52表示执行开流程,1表示执行的端口(如继电器端口号),68代表校验码,用于判断指令是否有效,它的值等于(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100即(01+14+52+01)mod 100=68;,ff表示数据传送完毕,该指令表示的意义为:通过总控室电脑远程控制中控系统开流程。

5.3.7 完成数据写入电控锁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开锁触发中控联动。

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于中控主机硬件上的远程控制技术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结合电子教室管理软件中的远程软件管理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开启和监控教室设备,并运用教室安装的摄像头得到的监控视频图像,来观察和判断教室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来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管理。

6 结束语

系统的实现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陈述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举办各种考试时,加强考场、考纪、考风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分布式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向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更规范化,管理部门组织体系更趋于完善,人员配备更为合理,职责定位更加明确,技术服务更到位,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柯.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辛宪民.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秕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 肖景灵,黄锋.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2).

[4] 胡维治.基于校园教学网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2009(6).

[5] 万华明.可管理开放式智能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的设计构建与实现[J].江西科学,2005(3).浅谈现代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镇江,杨厚群

(海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570028)

摘要:根据现代多媒体教室管理需求,借助校园网应用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MC900智能多媒体控制系统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读卡器根据存储器中的排课信息,按时开锁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实现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634-03

1 前述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加大了对于高校的公共基础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很多学校直接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中的普通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转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为了让教师更方便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为了教学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和监督与评估教师教学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关于如何实现对多栋分散的教学楼中零散的多媒体教室实行集中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

2 现阶段多媒体教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多媒体教室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近五年的时间(从2009年-2013年),由原来的39间多媒体教室增加到了276间多媒体教室,几乎将过去所有的普通教室全部改装成了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来使得多媒体教室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原来建的旧教学楼比较分散,而且同一栋楼中同一楼层分别设计了不同功能的教室,例如同一层楼有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有画室、有办公室、有机房、有专业实训室等等,使得学校改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分布即零又散。并且现阶段对多媒体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还停留在纯人工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并且工作的效率低。

1)涉及多个部门和科室共同管理,造成教学资源调配难和教室管理难的问题。

2)服务和需求多元化,造成不能遵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问题。

3)纯人工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媒体设备,造成即耗时又耗力(人力、物力和财力)问题。

4)教室和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无法监督,造成教学设备使用数据无法统计,且不利于督导教学管理。

5)设备出现故障,排除故障和响应时间太慢。

6)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少安防管理。

3 多媒体教室管理现状与不足

1)采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YXNEET500IP)-多媒体教学设备(授控设备)-被控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教学设备运行数据返回主控机数据库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室和设备进行分布式网络化管理[1]。

2)由服务端(采用J2EE技术构建)与客户端(采用以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为依据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管理多媒体设备、查阅教室相关信息[2]。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中央控制系统(简称中控主机),由于中控主机是通过发控制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所以各种授控设备必需与中控主机存在物理上是连接。例如电脑远程开机,需要连接电脑Power开关,人为因素改动计算机线路,引发计算机供货商不再保修。

4)服务器控制端(总控端),只能用手工方式根据课程表远程开设备,过程过于繁琐、易出错且费时。

5)监督教室使用情况缺少视频反馈管理。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整体结构图

图1 目标实现原理图

首先,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定时访问教务智能排课系统并获取排课数据。其次,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校园网,通过智能多媒体中控将教务智能排课系中的排课数据存储到各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锁的存储器中。接着,读卡器根据排课信息,按照上课时间打开多媒体柜子锁头并触发中控联动控制机制(中控系统开、启动计算机、启动投影机、投影幕布放下);最后,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每隔30秒对客户端中控主机进行扫描返回设备运行状态并将数据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中。

4.2 系统目标图

图2 系统目标图

5 系统实现

5.1 开发工具与技术

系统选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Delphi是由Blrland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Windows平台上的程序开发工具,使用的是Object Pascal语法,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语言,并且它使用了大量VCL(可视化组件库),能更快地、高效地开发出基于Windows环境的各类程序,特别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比较适用于高可靠低延时的局域网环境和应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而服务需要交换信息比较小环境;UDP的主要优点传输速度快,缺点UDP数据包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和错序等现象,而且发送方的数据发送率可能会超过接收方的数据处理能力。由于UDP 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发起端和接收端不需要建立连接,当需要传送数据时就简单地将用程序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并且发送端使用UDP 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到应用程序生成数据速度、计算机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

5.2 中控系统IP模块通讯协议

通讯协议格式:“起始码+源器件地址+目的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校验码+结束码”;起始码:\xfe(254),表示一个新数据传送的开始; 源器件地址:1-15共15个;目的器件地址:16-255共240个; 操作指令:一般一个指令码;操作数据:指令码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校验码:(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256;结束码:\xff(255),表示数据传送完毕;

单击系统中“中控开”按钮代码;

rocedure Tdemo.B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CmdBuf[1] := $01 ;

CmdBuf[2] := $14 ;

CmdBuf[3] := $52 ;

CmdBuf[4] := $01 ;

SendUDPcmd(CmdBuf, 4); //发送fe,1,14,52,1,68,ff指令。

Sleep(100);

end;

中控系统主机通过内置网络模块来接收指令,由中控主控芯片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完成指令对应的操作发送至终端设备,指令数据均是十六进制数,例如接到fe,01,14,52,1,68,ff指令,根据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fe表示起始码,01代表电脑(控制码总控电脑发过来的),14代表开关类模块,52表示执行开流程,1表示执行的端口(如继电器端口号),68代表校验码,用于判断指令是否有效,它的值等于(发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数据) mod 100即(01+14+52+01)mod 100=68;,ff表示数据传送完毕,该指令表示的意义为:通过总控室电脑远程控制中控系统开流程。

5.3 接口软件自动下载排课数据

5.3.1 建数据库

IC卡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SoftData.mdb

5.3.2 建数据表

ClassroomData,存放教室名称、编号、IP地址、端口等教室信息;

ClassTime,存放每天的课程时间信息;

Week,存放学期每周日对应的日期;

ClassTab,存放由教务系统转换过来的课程数据,包括教室名称、教室编号、教师名称、教师编号、教师卡号、周次、星期、节次等信息;

KeTable,存放下载到教室IC卡的数据信息,包括教室名称、教室编号、教师名称、教师编号、教师卡号、刷卡时间等信息;

5.3.3 建立接口

由接口软件、配置文件(*.ini)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SoftData.mdb三部分组成。

5.3.4 接口软件初始化

IC卡网络管理系统软件CardReader清空所有教室的课表卡;

检查或录入ClassroomData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教室名称、编号、IP地址、端口等;

检查或录入ClassTime表中的每天课程时间数据,时间格式为两位的时和两位的分,比如:“0850”表示8点50分;

检查或录入week表中的每周日对应的日期数据,日期格式为“年.月.日”,比如“2009.9.23”表示2009年9月23日;

准备ClassTab表;

清空KeTable表;

5.3.5 导入排课数据于KeTable表中

5.3.6 发送排课数据以中控网络控制接口协议用UDP的传输方式发送

5.3.7 完成数据写入电控锁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开锁触发中控联动。

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于中控主机硬件上的远程控制技术和IC卡网络管理系统,结合电子教室管理软件中的远程软件管理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开启和监控教室设备,并运用教室安装的摄像头得到的监控视频图像,来观察和判断教室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来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智能化管理。

6 结束语

系统的实现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陈述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举办各种考试时,加强考场、考纪、考风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分布式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向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得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更规范化,管理部门组织体系更趋于完善,人员配备更为合理,职责定位更加明确,技术服务更到位,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柯.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辛宪民.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秕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 肖景灵,黄锋.多媒体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2).

篇8

关键词:社交网络时代;网络营销;营销模式

一、消费者愿意接受社交网络营销的原因

(一)解决了信息不对称

社交网络时代以前,由于地域等外界因素的限制,消费者了解企业产品只能去附近的商场或通过媒体硬性广告等,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只能被动的接受企业定价,自身没有很大的选择权,但随着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其可以通过多种社交媒体渠道收集企业与产品真实信息,决策准确度更高。

(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社交网络时代下,通过与企业的双向信息互动,消费者已不再只是产品、服务的购买者,也成为了产品的创造者,企业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媒体上消费者发表的评价、感受,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以及对产品的各方面意见,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企业社交网络营销较于传统营销的优势特征

(一)成本低、传播速度快

传统营销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借助广告、促销等营销方式进推广,其传播范围有限,且成本过高,就算真正实施,也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需要产房、设备,只一台简单的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将消费者与企业联系起来进行营销推广,大大减少了营销成本,扩大了传播范围。

(二)营销准确率高

社交网络时代下,用户在注册时会填写真实、可靠、精准的客户信息,比如职业、性别、LBS定位等,再加上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表达情感、心情、兴趣爱好等信息,更有利于企业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用户识别,实现精准市场定位。[1]

(三)用户参与度提高、可不断完善产品

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可以参与到企业产品制造的过程的当中,完善产品。例如小米公司就专门在微博等平台上设置沟通官网,所有消费者都可以随意提出产品使用感受、未来期望、建议等,后台人员会进行专业性信息整理,设计人员结合这些意见,再进行到下一轮新产品设计。

(四)增强消费者信任感、挖掘潜在用户

相比较于企业广告宣传,消费者更愿意相信身边或者用过产品的人给自己的推荐与建议,而社交网络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通过在论坛、微信、微博上利用一定手段促使用过产品的消费者产品相关信息,对于用户粘性强,决策越来越相互信赖的消费者来说,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感以及挖掘潜在用户。[2]

三、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特点与营销优势

由于社交媒体平台具有成本低、准确度高、覆盖面广、值得信赖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大中小企业关注的亮点,但是不同社交媒体由于其本身特点与自身定位的不同导致其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一)微博

微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相对陌生,但是信息交流度很广,对于企业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有很强的效果,有利于企业进行口碑营销。

(二)微信

微信是以交流、沟通为主的社交平台,所以可以用来组建线上客服平台,实现一对一及时沟通,再加上朋友圈中广告的投放可以根据用户资料分析、公众号可以对用户类型分细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精准营销。

(三)论坛、社区

以兴趣、共同点集聚而成的论坛、社区可以集聚大量具有相同兴趣的消费者,例如粉丝群、母婴、教育社区等,他们可以在社区、论坛中针对兴趣点发表言论、分享产品,且由于具有相同兴趣观点,很容易引起共鸣,所以企业可以从兴趣点出发设置信息内容、进行产品推广。

(四)抖音短视频等

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创意设计,使得普通人也乐于效仿、参与。比较于传统的“硬广告”病毒式营销,更容易贴近用户的内心深处,使用户感受到亲切感、归属感、参与感、所以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品牌软传播。

四、社交网络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建议

(一)激发消费者情感、刺激其共享行为

二十一世纪属于共享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使用但不拥有,分享代替私有”,要想充分的利用好社交网络媒体平台,就一定要借助一系列方式激发消费者的共享行为,例如通过刺激消费者发朋友圈进行集赞打折等促销方式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共赢互利。[3]

(二)重视负面消费者声音

社交网络时代下,消费者参与度大大提高,每一个个体用户都是一个自媒体,很可能一个不起眼的事件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下就被发展为一个爆炸性的事件,所以企业务必关注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下的各种“声音”。

(三)重视软营销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新时代,消费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要充分将顾客心理变化纳入到企业考虑的因素当中,从消费者立场出发,注重客户心理需求变化,尊重消费者的感受与体验,淡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商业活动,以顾客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营销。

篇9

【关键词】自媒体;国有企业;声誉管理

声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声誉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在私人企业中,声誉通常被置于企业运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往往设置有专门的声誉管理部门。在长久以来,国有企业因为有国家和政府的声誉作为担保,自身的声誉管理并未被充分重视,尤其在大型国企的地方分支部门,声誉管理甚至仅仅由客户服务部门兼营。国有企业不重视声誉管理有其原因。其一,国有企业通常在某一领域形成垄断,声誉的好还不能直接体现于其产品的销售中。例如电信、石油、电力等垄断性国企,民众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其二,国企的声誉与政府的声誉相联结,国企认为政府才有责任维护自身的声誉,继而国企便能自动享有这种声誉。其三,传统媒体时代,政府控制的媒体并不会对国企进行声誉的破坏性的报道,这一方面由于媒体因自身“国有”属性的身份认同而进行的自我审查,另一方面也由于媒体的管理机构会及时对可能造成国企声誉影响的报道进行干预。但是在社交网络组成的自媒体时代,声誉管理对于国企而言,将变得更加棘手,那些过去的优势也需要重新审视。

一、国企的声誉弱点

1.认为国企“与民争利”。在传统认识上,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总体来说,国有企业被认为带有鲜明的政府印记的具有公益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经济实体。如今,对于国企的认识,不管是在学界还是在民间均有了变化。在前几年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国进民退”这个词被多次提到。学界普遍认为,国有经济过多的侵入原本应该由民营经济运营的领域,这是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倒退。

2.质疑国企的利润与垄断。经济形势越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越位明显,这种干预的一个重要形式就增加投入。在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更是激化了民众对国企高利润和垄断的认识。因为毫无疑问,相比民营企业,国企更加容易获得这些投资的项目。在对国企的利润和垄断的抨击上,中石油、电信等企业是首当其冲的靶子。

3.质疑国企“福利过高”。国企的福利条件有受到误解的可能,但是这并不妨碍民众对国企的无差别的指责。2011年,湖北恩施电力公司职工集资成立的富源公司被央企国电集团收购,按照规定电力企业职工持股的必须退股,因此原本入股的大部分职工都获得了近百万的退股收入。在网络上,这一事件被描述为“湖北恩施电力总公司分红6亿元人民币,400多人一跃为百万富翁,多者达千万元”。事实上,与政府一样,国企受到的员工福利过高的质疑从未停止。尽管从实际情况看,这与具体企业的盈利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不妨碍民众进行集体批评。因为国企被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但普通民众认为并未享受国企带来的利润。

4.质疑国企“内部繁殖”。普通民众认为并未享受国企带来的好处之一便是国企中大量的内部子弟职工。一方面,民众承认国企待遇好,而另一方面,不少国企早人员招聘时确实录用了部分职工子弟,这为民众所诟病。从现实中看,许多内部子弟员工并未有良好程度的教育,仅因为其父母是国企员工而享受录用时的优先权,甚至有的国企因此便有了家族化的趋势。

二、自媒体时代的新挑战

60年来,除了与民争利一点,其他国企在声誉维护中存在的弱点几乎都存在。但在自媒体的社交网络中,个案被放大和传播。相比原本传统媒体,后者即使给予报道,也相对客观和温和,言语更加中立,也有许多潜在的禁忌。但是社交媒体中,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传播更加透彻和无所顾忌。从传播的特点看,国企的声誉在自媒体有这些新挑战:

1.个人化和个性化传播。自媒体的者不用对媒体机构负责,加上者通常匿名,其尺度和深度远非传统媒体时代可以相比。在的内容上,自媒体带有更多的个性色彩,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煽动性,情绪化的语言加上图片和视频的配合,比起传统媒体上平实的报道具有口碑传播的先天优势。

2.去中性化传播难以控制。自媒体通常利用微博等具有去中心化传播特点的社交媒体内容。所谓去中心化,即内容的没有一个中心可言,任何外在的点都可以成为引爆传播的原点。国有企业的负面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将难以干涉。传统媒体时代,控制传播的源头——媒体,便可控制信息的发散,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则是另一个局面。在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干涉自媒体内容时,其内容已经通过网状的传播路径四散开去。

3.社交网络是信息的“中央集权”。在传统媒体时代,国有企业凭借其在政府机构的关系能够较容易地干涉媒体的内容。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控制权并不在地方或者某家媒体手上,而在于社交网络运营商。当前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运营商集中在北京,这就形成了一种信息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和各地的国有企业不得不在信息控制上求助于中央媒体管理机构和运营商,这对于国企干涉负面信息将带来更大的成本。

三、自媒体时代如何管理声誉

1.企业树立社交网络的声誉意识。很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是不同社交网络的,或者只是略微听说微博。要建立社交网络网络时代企业的声誉维护制度,从企业负责人到具体负责宣传或者媒体公关的人员必须熟知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规律,做好自媒体时代危机应对的充分准备。

2.建立社交网络预警系统。建立专门的互联网团队来监测网络信息,包括流言、竞争对手的中伤、媒体的负面报道等,第一时间商讨对策进行应对。在平时,这个互联网团队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和口碑传播,确保企业的形象能够在社交媒体中有所覆盖。

3.指定符合社交网络特性的危机管理方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公关危机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出现或改变危机发生的过程。检查所有可能造成公司与社会发生摩擦的问题和趋势;确定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估计这些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威胁;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四、结语

在由微博等社交网络构成的自媒体时代中,国有企业原先的依靠者政府机构自身的声誉正在接受社交网络的拷问和挑战。政府机构从宽松的依靠其控制的媒体维持和谐共处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疲于应付对其行政效率、腐败等积弊的质疑。在这种状态下,国有企业如继续奢求政府机构能够给自己带来声誉上的哺育则不现实。去中心化的自媒体和呈现网状传播的社交网络值得国有企业重新重视企业声誉管理,因为,不仅国企需要声誉来维护企业形象,而且政府也需要国企以良好的声誉运行。事实上,在社交媒体时代,国企的声誉和政府的声誉成为一个整体。

参 考 文 献

[1]徐金发,刘靓.企业声誉定义及测量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9)

[2]王红茹.国进民退成体制之争.《中国经济周刊》.2010(3)

篇10

关键词:精准营销;社交媒体;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65-02

近几年,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媒体除了其简单的交流、沟通功能之外,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已经将社交媒体视为企业在营销中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企业、品牌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在传播上的优势并通过社交媒体来收集不同受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更好地确立自己的目标受众,进而确立自身品牌的精准营销目标和策略。本文立足于社交媒体发展的大背景,对商家、品牌如何进行精准营销进行简要剖析,同时学习与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经验,展开分析研究。

一、精准营销的兴起

精准营销已经成为当今营销的关键,如何做到精准,这是系统化流程,有的企业会通过品牌联播等营销做好相应企业营销分析,市场营销状况分析,人群定位分析,最主要的是需要充分挖掘企业产品所具有的诉求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营销。精准营销是时下非常时髦的一个营销术语,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可量化的精确的市场定位技术突破传统营销定位只能定性的局限;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等技术手段保持与顾客长期沟通等措施,建立企业的忠实受众群。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媒体,作为营销工具,将营销信息推送到潜在受众群体和市场中,使企业用最小的成本来达到利益最大化,完成企业的既定营销目标。

1.网络精准营销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全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转移,然而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极速发展的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了信息爆炸的问题。在互联网里,我们面临的、可获取的信息(如商品、资讯等)成指数式增长,如何在这些巨大的信息数据中快速挖掘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网络精准营销的概念应运而生。

2.网络精准营销的手段。运用个性化技术的手段(如网站站内推荐系统),帮助用户从这些网络过量的信息里面筛出他所需要的信息,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电子商务网站、媒体资讯类网站、社区都逐渐引进站内个性化推荐这种手段,进行精准营销了。

二、社交媒体营销发展格局

1.社交媒体营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社交媒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社交媒体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突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模式,让受众有更多机会去参与双向沟通与互动,社交媒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极大的调动了受众的参与性,使更多的普通人、平凡人成为传播者,成为信息的者,许多受众满足于传受两者角色之间的转换,参与性极强。社交媒体以其开放性、连通性和交流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如此,社交媒体除了沟通交流功能之外,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交媒体渐渐成为了诸多企业、商家作为自身营销手段的首要选择。

社交媒体营销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工具来进行营销、销售,维护公共关系,开拓客户服务的一种方法。近几年兴起的口碑营销、品牌营销等概都基本以社交媒体为主要载体进行营销。

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有着很大的不同,社交媒体更多的是注重受众的使用效果,目标受众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主动分享对品牌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影响与自己相关的社交媒体圈里的用户,众多企业也正是利用社交媒体这一传播优势来进行品牌的推销,形成自己的品牌口碑,达到营销的目的。

2.社交媒体的营销现状。随着社交媒体营销的出现与不断发展,并且受制于环境和发展期较短等条件的影响,其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当前我们所处的营销现状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广告主的试探性。各种各样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给予了广告主新的尝试机会,广告主们开始对社交媒体加大投资,探索新的广告形式以适应社交媒体环境,并且不断扩张自身的广告辐射范围,做到营销最大化。(2)在线模式不够成熟。对于社交媒体不断涌现的当前社会里,其也有着自身的不足,社交媒体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我们可以看到同质化的社交媒体数不胜数,大多数新的社媒往往都是效仿,并未有创新;其次,社交媒体的板块设置混乱,导致很多功能没有发挥特有的作用,板块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3)效果不佳。这对于商家来说是最致命的,也是影响较为明显的。由于传播目标的不明确,造成了传播效果达不到预期值,这要求传播者要对市场进行细化,收集正确的客户数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到自身的潜在受众市场进行精准营销。(4)方式单一。商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营销的方式较为单一,只是一味去以营销为中心,缺乏整合意识,出现了混乱、碎片化的现象,应该集中力量将去利用有价值的社交平台,着力与受众构建稳定的往来关系,并且努力维系与受众建立起来的关系,让受众感觉到重视,培养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三、社交媒体的精准营销优势

社交媒体是一种在用户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分享、传播和获取的综合渠道。社交媒体精准营销则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用户量身打造各种营销策略,精准营销主要体现在“精准”两个字上,真正了解和分析用户的真实的行为以及真实需求,利用社交媒体来进行精准营销,其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

1.高介入度。社交媒体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媒体由传统的意识形态媒体变为了行为媒体,拉近了与消费者行为的距离,同时也增加了广告的转化率,使得受众在精准营销过程中的介入度由低到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受众切身感受了参与营销的过程,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意识。

2.受众定位清晰。便于实现精准营销,基于数据、cookies、路由器等对数据的搜集和筛选,商家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针对受众不同的喜好,生产能够满足受众喜好的产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明确不同受众的定位,进行归类整合,有助于精准营销的正确施。

3.免费分享。免费分享在社交媒体精准营销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体现,其主体大部分是用户自身,他们在使用过之后,在社交工具中主动分享用过之后感受和印象,对品牌产品加以评价,并为其他用户创造分享点,让更多的潜在用户去了解和关注,久而久之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口碑传播,而口碑传播的效果对于潜在用户的影响是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符合营销发展趋势。在这个充满营销的时代里,商家应该准确分析市场形势,制定适合市场的战略战术,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度放在第一位,改变过去只以商家自身利益为中心的观念,以4C理论为出发点,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市场,考虑消费者接触产品的便利性。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体验效果尤为关键,社交媒体带给受众的便利性已经蔓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商家而言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了解受众的需求,利用社交媒体的便利性,减少受众接触产品的困难度,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

四、社交媒体精准营销建议

1.受众分析(People)。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对于商家来说,对受众进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商家可以通过受众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习惯来逐渐确立品牌的目标对象,依据目标对象和媒体受众之间的黏度,决定营销推广中较为恰当的内容,澄清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受众建立联系,不间断地对受众进行科学合理分析,逐步细分、确立准确的受众群体,第一时间掌握满足受众的需求。

2.营销目标分析(Objectives)。营销目标对于每个品牌而言都各有不同,这不仅取决于品牌自身的产品属性,也和受众市场的不同有关,社交媒体平台的不同也影响了受众的品牌选择。商家在确立自身营销目标时候,应该先确立自己的受众群体,了解受众使用社交平台的特点,不同社交平台适合不同的营销目标,商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不是面对不同市场采用同样的营销目标,那这样下去,商家定会丧失对原有市场的掌控权,后果将不堪设想,社交平台的不同意味着受众的需求就会有所差异,商家要针对不同社交平台的受众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进行营销目标的确立。

3.技术分析(Technology)。技术层面的分析重点是对社交媒体技术进行分析,要求商家不仅要注重对受众和营销目标分析,也要对所用到的社交媒体进行足够的技术分析,并不是简单的只对使用社交媒体的人进行基数统计,充分了解社交媒体的技术特点,并将自身品牌与其特点相融合,定期更新社交媒体工具,制定适合媒介技术的精准营销战略。

4.营销战略分析(Strategy)。营销战略对于一个商家品牌而言至关重要,营销是否成功取决于商家实施的战略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恰当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是否符合发展的趋势。当然,商家应当注意到尽管社交媒体普及面很广,但社交媒体的受众也是部分受众,商家切记不能孤注一掷,放弃了传统的市场平台;社交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当前依然是以大众媒体为主导,商家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来进行精准营销,仔细剖析精准营销的准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恰当战略,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进行战略调整。

在当前社交媒体盛行的大背景下,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都是基于社交媒体进行拓展,而精准营销战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整个营销框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恰当利用社交媒体在传播渠道上的优势,使得营销的精准性、目的性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纵性。实现精准营销的基础是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分析的核心是要充分了解客户关键行为和态度,对受众市场进行准确分析、定位,进而创造更具关联性营销内容,对客户的行为、倾向、意图和喜好越了解,就越容易有效传递关联性信息。同时,作为品牌的传播者也应该明白,和一般的大众营销不同,精准营销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客户关系的学问,其核心不是品牌的打造,而是着力打造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沟通向客户提供中肯的建议以及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潘洪亮.数字传播时代精准传播研究初探[J].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3.

[2] 张丽.社会化媒体营销背景下微信的精准营销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