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信息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信息化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消防;常识;宣传;措施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24-02
0 引言
近年来,广东省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重大特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从火灾原因来看,多数火灾是由于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常识缺乏、违反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广东省21个省辖市经济发展各异,因此在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建设等消防“硬实力”有较大发展的前提下,消防管理、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等消防“软实力”则参差不齐,因此通过此次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情况调查和研究,对全省消防安全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全民消防安全知晓率的调研情况
1.1调研方法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专业调查机构,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访对全省21个省辖市,2000个配额的电话进行访问。[1]
1.2调研样本分布情况
样本根据广东省各省辖市人口数占省总人口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本次调研有效样本是2010个,其中城镇居民1205个样本,农村居民805个样本。固话有效样本是1006个,手机有效样本1004个。
1.3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1.3.1 性别
本次调研有效样本中,男性、女性全民分别占比67.91%和32.09%。
1.3.2 年龄
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全民属于青年群体和中年群体,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图1。
1.3.3 职业
本次调研有效样本中,职业比例如图2。
1.4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1.4.1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指标体系及分项权重
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指标体系,包括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和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两个一级指标,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细分为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知晓率,对家用电器线路、燃气管道、灶具等的检查习惯,居住或办公楼等周围消防设施的知晓率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关注度二级指标;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细分为了解灭火器功能及使用方法、拨打火警正确提供基本信息、燃气泄漏处理得当、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处理得当、火灾不乘坐电梯、身上着火处理得当和身处高层遭遇火情时能够正确应对情况二级指标。
1.4.2计算方法
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得分=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得分×0.4+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得分×0.6
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得分=(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知晓率得分+对家用电器线路、燃气管道、灶具等的检查习惯得分+居住或办公楼等周围消防设施的知晓率得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关注度得分)/4。
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得分=(了解灭火器功能及使用方法得分+拨打火警正确提供基本信息得分+燃气泄漏处理得当得分+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处理得当得分+火灾不乘坐电梯得分+身上着火处理得当得分+身处高层遭遇火情时能够正确应对情况)/7。
1.5总体调研结果
1.5.1广东省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得分为55.18分[1]
从总体来看,广东省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总体得分为55.18分,其中,安全防范意识得分为37.84分,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得分为66.74分。
1.5.2广东省全民有36.57%参与过正规火灾自救培训和逃生演习
从全省火灾自救培训和逃生演习全民参与情况来看,我省投入及宣传力度不够,仅有36.57%的全民表示参加过相关
活动。
2消防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措施
2.1 城市提升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的措施[2]
联合网易邮箱、QQ邮箱、搜狐邮箱定期以发送公众消防安全常识订阅邮件;加强消防演习和对官方微博和“南粤消防在线”微信公众账号信息进行宣传,让公众通过更多的新型渠道了解消防安全资讯。
可以联合社区单位对不同行业/不同建筑的火灾防范情况和自救逃生技能进行分类统计,有的放矢地让消防宣传人员对相关的企业开展针对性强、扎实有效的上门宣讲工作。
2.2 农村提升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的举措[3]
在冬春火灾多发季节、清明扫墓祭祖期间、春耕垦荒烧荒期、森林火灾多发期以及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期,地方政府要根据农村火灾的特点和规律,由村委会牵头,在组织开展农村生产经营单位防火安全检查的同时,不失时机地通过宣传单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提醒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家用电器线路、燃气管道、灶具等的做到经常检查的习惯,做到防患于未然。
2.3消防常识宣传教育从源头抓起,从校园消防抓起
在学校消防重点部位和人员较密集等场所进行消防演习,如使用灭火器灭火,疏散逃生演练等。
采取给学生布置一份消防安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家庭火灾隐患排查和电器使用方面的安全检查。及时督促家庭成员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公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调研报告[R].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广州市豪森威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篇2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工艺规划仿真优化
中图分类号:S220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围绕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时间、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化等压力。如何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从“以产定销”到“按订单生产”模式转变?数字化工厂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2 数字化工厂概述
数字化工厂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
2.1数字化工厂
2.1.1数字化工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根据虚拟制造原理,在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优化和重组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它是在设计建造阶段,建立全面、详实的信息,包括材料、工艺、设备运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档案数据库,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指导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护,为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平台,加上CAD、EEP、MEP等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工厂控制系统内部数字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既链接了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联系,进而把整个企业数字化的资金信息、物流信息、生产装置状态信息、生产效率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市场信息、采购信息以及企业所必须的控制目标都实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给决策者和管理者,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管理者的效率,从而实现管理和控制数字化、一体化的目标。
2.1.2数字化工厂的优势
数字化工厂利用其工厂布局、工艺规划和仿真优化等功能手段,改变了传统工业生产的理念,给现代化工业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其优势作用较为明显。
预规划和灵活性生产:利用数字化工厂技术,整个企业在设计之初就可以对工厂布局、产品生产水平与能力等进行预规划,帮助企业进行评估与检验。同时,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设计不再是各部门单一地流水作业,各部门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助于工厂建设过程中的灵活协调与并行处理。此外,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关联产业链上的各节点,增强生产、物流、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和自动化水平。
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竞争力:数字化工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方便地对新产品进行虚拟化仿真设计,加快了新产品设计成形的进度。同时,通过对新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与优化,保证了新产品生产过程的顺利性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加快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在企业间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金效益:通过数字化工厂技术方便地进行产品的虚拟设计与验证,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物理原型的生产与更改,从而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料(客户需求、生产原料、设备状况等)进行生产仿真与预测,对生产过程进行预先判断与决策,从而提高生产收益与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利用数字化工厂技术,能够对产品设计、产品原料、生产过程等进行严格把关与统筹安排,降低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产品数据的统一性,方便地进行质量规划,提升质量水平。
2.2数字化工厂的差异性
“数字化工厂”贯穿整个工艺设计、规划、验证、直至车间生产工艺整个制造过程,在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系统集成方面的问题,“数字化工厂”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规划时,需要与设计部门的CAD/PDM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对设计产品进行可制造性验证(工艺评审),同时,所有规划还需要考虑工厂资源情况。所以,“数字化工厂”与设计系统CAD/PDM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集成是必须的。同时,“数字化工厂”还有必要把企业已有的规划“知识”(如工时卡、焊接规范等)集成起来,整个集成的底部是PLM构架。
同时,类似于PDM系统和ERP系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流程和规范,考虑到很多人都在一个环境中协同工作(工艺工程师、设计工程师、零件和工具制造者、外包商、供应商以及生产工程师等),随时会创建大量的数据,所以,“数字化工厂”规划系统也存在客户化定制的要求,如操作界面、流程规范、输出等,主要是便于使用和存取等。
3 数字化工厂的实现与应用
数字化工厂以突出的功能优点,在工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实现过程也涉及多种关键技术。
3.1数字化工厂的关键技术
数字化工厂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字化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优化仿真技术、应用生产技术。
数字化建模技术:数字化工厂是建立在数字化模型基础上的虚拟仿真系统,输入数字化工厂的各种制造资源、工艺数据、CAD数据等要求建立离散化数学模型,才能在数字化工厂软件系统内进行各种数字仿真与分析。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关系到对实际系统真实反映的精度,对于后续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以及生产过程的模拟仿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数字化建模技术作为数字化工厂的技术基础,其作用十分关键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多维信息空间,方便实现人机交互,使用户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开发的产品,具有很好地直观性,在数字化工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虚拟技术的实现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化工厂系统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影响着用户对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判断的正确性。
优化仿真技术:优化仿真技术是数字化工厂的价值所在,根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与仿真系统给出的仿真结果及其各种预测数据,分析虚拟生产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潜在的优化方案等,进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产品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由此可见,优化仿真技术水平对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化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尤为关键。
应用生产技术:数字化工厂通过建模仿真提供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与生产流程,但是作为生产自动化的需要,数字化工厂系统要求能够提供各种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设备控制程序以及各种是生产需要的工序、报表文件等。各种友好、优良的应用接口,能够加快数字化设计向实际生产应用的转化进程。
3.2常见数字化工厂软件
由于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优越性,各知名企业竞相开发各种数字化工厂软件,其中较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化工厂软件主要有eM-Power和Demia等。
eM-Power是由美国的Tecnomatix技术公司开发的数字化工厂软件,它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该软件架构是建立在Oracle数据库之上的三层结构,它为企业用户提供零件制造解决方案、装配规划、工厂及生产线设计和优化、产品质量和人员绩效等主要功能。这些主要的功能模块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库eM_Server中,实现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共享。2007年以来,西门子公司在收购了UGS(UGS于2004年收购了Tecnomatix)的基础上,推出了功能更为强大的Teamcenter 8和Tecnomatix 9,提供工厂设计及优化、制造工艺管理、装配规划与验证、开发、仿真和调试自动的制造过程和质量管理等功能,在各大企业具有广泛应用。
Delmia是由法国的Dassault公司开发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构建在Dassault公司的PLM结构的顶层,由其专用数据库(PPR-Hub)统一管理。Delmia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面向制造过程设计的(DPE)、面向物流过程分析的(QUEST)、面向装配过程分析的(DPM)、面向人机分析的(Human)、面向虚拟现实仿真的(Envision)、面向机器人仿真的(Robotics)、面向虚拟数控加工方针的(VNC)、面向系统数据集成的(PPR Navigato)等。它主要由面向数字化工艺规划模块、数字化仿真平台工具集以及车间现场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模块等组成。
3.3数字化工厂的应用
数字化工厂是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促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兴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大型制造企业。
3.3.1数字化工厂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目前,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国内外汽车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外,如通用汽车公司使用Tecnmatix eMPower的解决方案,大大缩短了通用公司从新产品设计、制造到投放市场的时间,同时提升了其产品质量。奥迪公司使用eM-Plant进行物流规划仿真,如A3 Sportback项目。通过物流规划仿真不仅使得整个生产物流供应链之间建立起了紧密有序的联系,同时也方便对物流方案进行先期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在国内,如一汽大众在车身主拼线工艺设计中采用数字化工厂技术,改善了车身焊接工艺,提高车身焊接质量。上海大众在发动机设计和产品总装领域采用数字化工厂技术,大幅提升了公司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目前,华晨金杯公司引进西门子的Tecnomatix软件,对产品的总装工艺进行数字化改造。
3.3.2数字化工厂技术在飞机制造业的应用。
在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先进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F35研制过程中,采用数字化工厂技术缩短了2/3的研制周期,降低了50%的研制成本,开创了航空数字化制造的先河。有如波音787飞机在研制过程中采用基于Delmia的数字化工厂技术,实现其产品的虚拟样机。空客A380飞机采用虚拟装配方案,实现整机的三维虚拟装配仿真和验证。不仅国外飞机制造企业在其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工厂技术,国内的飞机制造企业也是如此。如上海飞机制造厂利用数字化工厂技术在三维环境中进行人工装配操作的数字化模拟,提高了人工操作的标准化。而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则采用Tecnomatix的数字化工厂软件对其异型件生产线进行仿真和优化,进行技术改造探索。
3.3.3数字化工厂在铸造行业的探索
共享铸钢团《数字化工厂示范工程》拟运用先进制造理念(如虚拟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等)和先进铸造技术、方法,结合共享集团在铸造行业内领先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全面融合先进信息化技术,建设数字化模样生产线、数字化柔性造型生产线、智能化熔炼控制系统、智能体联合控制的铸件精整线、数字化在线检测等综合集成的数字化铸造工厂,在“多品种、小批量、快捷”铸造生产方面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建成一座在铸造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柔性化、绿色、高效”铸造工厂,集成并创造数字化铸造新模式。
4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工厂技术不断与现代企业相结合,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动力。在当前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数字化工厂技术出现了新的趋势。首先,现场总线技术在数字化工厂中的应用,提升数字化工厂的现场可操作性;其次,应用网络技术,拓展数字化工厂网络互联能力;最后,数字化工厂的智能化发展,实现虚拟仿真与企业真实生产的无缝链接,打造真正的智能数字化工厂。
作者简介
郭兆祥(1976-)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险峰.DELMIA让数字化工厂成为现实[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6,(9):48-50.
篇3
【关键词】隐蔽工程;选厂数字化;三维数字模型
近年来,各行业企业对现代化经济运营管理模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加大了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矿山企业在创新理念指导发展中对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尤其典型。矿山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立足于资源不可持续现状进行了技术、装备、管理、效益等综合化的管理系统探索,以统筹全面推进企业资源开发与经济运行。本文以新型矿山企业选厂隐蔽工程建设为例,着重分析探讨隐蔽工程建设规划中的信息技术特点与要点。
1 基础数据的整合处理
现阶段,众多现代化的新型企业在选厂隐蔽工程构建工作中均基于数字化互联网软件信息平台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字化技术应用说明与管理文件制定,如部分矿山企业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过程中制定了“基础数据收集、整合、分析处理及管理规范说明”等,该类说明、指导性文件为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工程建设提供了数据整合、收集工作指导,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数字化隐蔽工程建设资料与数据收集、整合的完整性、有效性与准确性。
1.1 基础数据内容
现代企业工厂建设工作中会涉及到选厂地表与地形、工厂生产作业场地、地下管线、厂区供电线路等基本设备与设施,构建信息化的选厂隐蔽工程要实现完善的统筹化的管理,需要在隐蔽工程基础信息收集与整合管理中掌控选厂隐蔽工程建设相关的资料信息,主要包括选厂地表资料、场地资料、相关信息挡案和各种线路资料等。
1.2 数据收集与分析处理
选厂场地的地表装置与设施资料的获取一般借助GPS测量设备进行实际的测量,并就测量数据构建起宏大的、系统的信息框架,进而为数据的建设提供信息指导与依据。矿业、工厂或企业选厂隐蔽工程建设均具备不断深入更新的特点。选厂场地中地下设施信息的获取是依据设计图纸与施工信息等资料。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应用中多是整合信息形成三维化的数据模型,进而进行统筹数字化运行管理。
2 数字化模型构建与实际应用
2.1 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的构建
在基础信息收集与整合工作中要依据地表地形信息资料进行科学标高赋值,在实际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出对等、科学的图纸信息数据,进而构建制定符合实际的三维地表地形模型,以为后期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息基础。
2.1.1 地表设施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
地表地形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工作中以图纸信息中二维地表坐标等信息进行科学计算转换,后在数字化可视模型建设中进行对等的高程赋值,形成三维模型。
2.1.2 地下管线系统矢量化
工厂、矿山选厂建设过程中为保证正常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在场地区域内铺设多种管道设备,常见的管道设备有电力、排水、热力、通信等,另外不同行业的选厂隐蔽工程建设还包括不同的地下管道设备,如矿业企业选厂建设中必备供水、回水,矿浆工艺管线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地下管线设备三维可视化数字化工作中要将不同用途的地下管道进行区别分类,进而在数字化模型构建中建立完善的图标,增加模型的可读性。地下管线设备的矢量化最大的特点便是颜色区别管理,这也是地下设备三维可视化的基础。
2.1.3 地表数字模型与地下矢量模型的整合
三维数字化模型图表的应用还需要地表与地下三维图复合处理,这是制定三维数字化模型形成的最后环节。在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应用中选取任一点三维坐标进行空间处理,形成三维复合处理,该种模型处理方法还能间接优化选厂隐蔽工程建设方案,减少建设投资。
2.2 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应用
选厂隐蔽工程三维数字化模型应用需要涵盖模型建立与储量计算、选厂隐蔽工程规划与设计、统筹管理等环节,笔者以矿山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模型应用为例,着重分析了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应用与实践要点。
2.2.1 可视化模型构建与储量计算
矿业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工作多是在获取地质勘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整合与管理,进而指导矿床地质模型的构建。矿床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在地质图件编制管理与研究的基础上计算矿床储量,为矿业工厂资源开发规划提供有效的优化指导。
2.2.2 选厂隐蔽工程规划与设计科学度提升
矿业选厂三维模型构建过程中要进行地质储量计算,该计算工作中以规划与设计软件为主要工具,能够为选厂规划与设计提供优化思路,进而为选厂生产计划的动态化调整、完善提供指导。将三维可视化模型应用于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中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科学、系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运行作用十分突出,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现阶段,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应用不断推广,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建设三维化的管控模型能够有效利用整个工程原始数据,并提升工程统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 隐蔽工程的系统优化布局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模型建立工作是以工程规划方案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与三维可视图来进行工程优化布局。
现阶段,矿业工厂或企业在选厂隐蔽工程建设中多是借助于Surpac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信息处理,该信息处理平台在应用中能够为工程规划方案优化提供隐蔽工程整体布局可视图,进而提供选厂内物流流畅程度、占地情况、运输距离、安全保证、功能区规划等基本信息,为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方案优化提供科学的信息指导。此外,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工程建设中能够借助三维可视化图表进行优化布局,还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场地利用与成本最低化。
4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研究成果总结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经验研究表明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能够借助可视化的三维模型来指导隐蔽工程布局,从根本上改善厂区内各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尤其能够改善选厂内部的交通设施条件。数字化的应用模型应用中矿业等各领域选厂隐蔽工程建设中能够提供不同的厂址方案,对于提升选厂方案的科学化水平作用突出,这些信息化的数字指导有利于选厂隐蔽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还融入了同步更新系统,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数据库的动态化,这样能够为隐蔽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着重针对场地地表与地下设备进行了可视化模型设计,为选厂隐蔽工程建设提供直观化的管控平台,也增加了选厂隐蔽工程建设工作中的技术含量,为现代化项目管理运营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提供便利基础。
5 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应用要点与特点。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在收集、整合信息、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进而借助可视化的数字化模型指导选厂隐蔽工程建设,并为隐蔽工程建设提供方案优化信息指导与参照,这种数字化的管理运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各领域选厂隐蔽工程建设工作中的主流,能够为选厂隐蔽工程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保证,值得实践推广应用。此外,笔者认为在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工作中经过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不断总结经验,并在经验完善过程中优化提升选厂隐蔽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贺俊林,武凤茹,刘占全.巴润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研究[J].矿冶工程,2011(6).
[2]刘承军.首钢“开凿”数字化矿山[J].企业改革与管理(首钢专栏),2007(2).
篇4
整个厂区遍布机器人,它们将取代工人完成各种操作―如果你的答案仅停留于此,那只能说明,你对未来的工业制造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误解,或者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真正的未来场景或许是这样的:一个整车生产厂中,电子面板上显示,收到了一名客户的订单。他想要一辆有着亮粉颜色、复古样式,并配备最先进技术的汽车。按照这样的要求在软件上完成图纸设计和模拟生产后,需要的零配件将自动通过取件车从仓库进入到装配车间,并按顺序到达相应的生产线上进行组装、喷绘等流程。
“用机器人来做东西,只是3.0概念的工厂,未来工厂的整个生产方式将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富士通中国全球客户销售部总监孙捷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信息化和自动化完全整合在一起,每一个零件都将是一个信息载体,知道自己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下一步要做什么。也就是说,生产方式是动态配置并且是高度定制的。”
对于这种完全数字化的未来工厂,现在,人们更喜欢用“工业4.0”这个词来概括。作为全球第四大IT服务商,富士通也提供工业4.0或者说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而在进入富士通之前,孙捷曾在西门子工作―这家老牌德国企业,正是“工业4.0”概念的主要发起者。
过去1年多,西门子位于成都近郊郫县的电子工厂,已接待了超过4000人来访,是这家工厂全部员工数的10多倍。
来访者中不仅有验收产品的客户,还有媒体、政府官员、企业主,甚至美国MBA学员。在这里担任部门经理3年多的戴霁明,每天都要跟这些访客们一遍遍解释“什么是数字化工厂”“什么是未来制造”。
2013年9月,全名“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研发基地”(SEWC)正式投产,它是西门子在海外的第一家数字化工厂,完全复制其在德国的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后者被认为是全球最先进的工厂之一,在运营的25年间,产能翻了7倍,但生产面积和员工数量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
而安贝格工厂的“中国版”,SEWC一期工程车间面积3000平方米,全厂员工仅370人,过去1年,共生产零部件100万件,缺陷率小于百万分之十五―颇为有趣的是,与这家工厂相距不远,就是人数庞大的富士康。
戴霁明和他的同事们通常会这样解释这家工厂的运转机制:如果工厂是人体,要生产的产品就是大脑,它将引导生产;遍布生产线的传感器就是眼睛和鼻子,构成视觉系统来检测质量;而装载产品的自动引导小车就是运动神经和肌肉。每经过一道工序,传感器都能把产品上的条码信息扫描或者通过无线通信,记录并传到控制系统,然后“大脑”会下达命令,指挥小车去往下一道工序。
“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技术,关键有三块:传感器技术,可以收集信息;本地的计算能力,可以控制传感器;还有低成本的通信。此外还包括大数据计算能力和云服务等等。”埃森哲北京技术研究院院长刘东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些技术会贯穿于研发、生产、物流等各个阶段。
被称为“研发基地”的SEWC,研发部门和生产车间同处一个楼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性能设计出的产品,其信息会统一传输到后台,各个部门都可以共享,比如生产或采购部门就可以将实际会遇到的一些限制条件输入系统,让产品设计更接近最终形态。此外,各部门还能一起模拟生产过程,设计生产线―整个过程就像玩电脑游戏一样。加上3D打印技术,产品测试或者预生产环节,未来或许就会消失了。
而产品及生产线的设计完成后,最终的产品图纸可以直接传递到生产线上。由于每个物料上都自附信息,SEWC车间的U型混合生产线上可生产多种产品。每个物料都能自己寻找到各自的组装位置。
最醒目的则是SEWC一楼仓库和二楼车间中间的镂空部分。18米高的立体仓库存放着2万多个箱子,没有拿货、卸货和点货人员,取料车会自动识别应取的货号,即箱子上的条码。如果箱子存放在最里面,机器还会把外面的箱子挪开,拿出正确箱子以及相应的物料件数。
整个物流中心1个班次只有4个人,而整个车间5条生产线上的工人也仅有不到50人。即使一些仍需要人工操作的复杂工艺,操作员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左手边的电脑屏幕会告诉他应该按什么顺序组装部件,右边的屏幕则显示检验的结果,如果组装错误就会进行提示―生产计划员和检验员也不需要了。
“尽管现阶段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但我们会让机器来帮助人减少错误。”SEWC副总经理李永利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14年10月,在德国安贝格工厂工作了3年的他被调到了成都工厂。
在生产车间的参观台上,有一面墙放置着几台电脑,屏幕上动态显示着从研发到生产、物流等各个部门的实时状况。
遍布整个工厂的扫描仪和传感器时刻收集着各种数据。当系统自动识别出产品的质量问题时,生产线就会自动停止,并给相关的负责人发邮件,通知纠错。客户来时,也可以随时查看出错记录,上面有出错时刻、原因和位置等信息。
不过,在富士通的孙捷看来,即使是西门子的安贝格工厂,也并没有真正实现高度定制化的4.0工厂,“它只在3.8左右,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中国本土工厂,大多更是处于完善工厂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阶段。
据富士通中国副总裁黄邦瑜介绍,2012年,长安汽车曾请富士通为它设计一套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它可以取代传统车间里的生产计划员角色。
然而,当富士通的日本专家来到长安汽车时,第一反应却是“没办法做”,因为日本车企的生产线长度远远短于中国(生产线长度越短越高效),操作人员水平差距也较大。
富士通最终为长安汽车制定了一个“折衷方案”,先主要从三部分构建MES系统:生产线的管理、厂内物流的高效运转,以及质量管控。工厂改造1年后,长安汽车的两条生产线每小时汽车产量比竞争对手高出20辆左右。但孙捷认为,这只是完成了信息化的处理,离工业4.0还很远。
“单一环节的智能化都是局部,产品出厂之后,从物流走到商店货架、消费者、再回到厂家,这才是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这样完整的数据流在中国制造企业中是稀缺的。”埃森哲的刘东说。
而从全球角度来说,要做到真正的未来工厂,首先也需要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标准化,即让不同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正如智能手机上,安卓系统和iOS系统的应用无法相互访问一样,工厂里的各种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都需要统一的通信标准,共享统一的数据库,让编程环境保持一致,才能相互“交流”。
在高端制造业方面较为领先的德国和日本,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标准化制定的工作。比如西门子目前就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的各个设备都符合一定的自动化标准。如此,整家工厂只需要一个工程师就能维护所有的自动化系统。
篇5
信息化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中实施和运用,而在汽车主机厂工艺设计与管理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中,成熟的案例很少。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汽车工艺设计与管理水平,是国内主机厂面临的又一个课题。汽车工艺设计与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国产汽车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汽车工艺信息化需求分析
汽车的开发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规划,生产制造三个主要环节,在产品设计阶段有成熟的PDM系统来进行产品数据的管理,在生产制造阶段有成熟ERP系统指导生产的进行,而在工艺规划阶段尚缺乏成熟的信息化产品来提高工艺效率和水平,使其成为信息孤岛,成为汽车开发过程中的瓶颈。在工艺规划阶段,对于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如下:
系统集成,数据信息作为各部门使用的共同资源,随着项目的进程不断丰富,在设计阶段产生设计数据,工艺阶段以设计阶段作为依据,添加工艺信息后,传递到生产部门使用,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工艺信息化系统与PDM、ERP等上下游系统实现集成。
工艺BOM管理,汽车工艺设计需要实现设计BOM到工艺BOM的调整,在统一的平台上,提供多种视图的管理方式,并可进行视图的比较:提供工艺产品结构调整功能,实现虚拟拆分件、工艺合件的处理。
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需要为工艺人员提供方便的工艺设计环境和专业化的辅助工具,帮助工艺设计人员方便快捷的实现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文件的编制,能够充分借用已有的典型工艺,工艺资源,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操作,提高工艺设计效率;系统需要维护典型FEMA库,实现工艺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之间的链接关系,管理TS16949过程的所有文件;提供检索方式,引用已有典型数据设计新的PFMEA,提高PFMEA的设计效率。
工艺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实现汽车工艺设计全过程数据的管理,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是:工作文件主要通过本地文件的方式集中管理,在版本控制、权限细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而且通过文件夹的方式组织文件,数据组织比较分散,文件与文件之间得不到关联,如分析结果与数模之间,分析结果与分析报告之间很难进行直接的对应。
工艺设计流程电子化,系统需要实现电子审批功能,实现所有工艺设计输出物的审批在系统中按预先定义的流程模型进行。审批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列表就方便地接收并执行当前的工作任务:文件审签过程中从系统中方便查询流程状态。通过设计变更过程的流程控制,能够管理从产品设变数据的接收到文件更改的整体过程。
汽车工艺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结合奇瑞公司的工艺研发现状,在工艺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客户考察和技术方案的对比,最终与山东山大华天软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经过细致的业务需求调研,针对奇瑞公司的工艺研发信息化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1、BOM多视图管理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BOM是连接各个阶段的重要信息。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产品数据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人员、功能和应用要求是不同的。特别是产品结构在各个阶段有很大的变化,同时不同阶段的人员对产品有不同的视角。使得BOM必须符合特定阶段的要求。
工艺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完成工艺路线设计,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形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的专业视图,各个专业在自己相应的BOM视图上开展工艺设计工作。
2、系统数据模型
对产品的工艺规划而言,简单的可以概括成四个方面:P-Product“造什么-What”:P-Process“如何造-How”:P-Plant“在哪造-Where”:R-Resource“用什么造-With What”。
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我们把这四方面的信息有机的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中(简称为P3R数据模型),从而形成一个贯穿企业所有产品、过程和资源的结构化数据体系,满足从不同角度查询访问各种数据的需求。
除了系统本身的功能模块,为了做到汽车研发过程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及时、快速、有效地进行传递,CAPP系统必须做到与上下游各相关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其中包括:与PDM系统集成,PDM系统将产品的设计BOM与设计更改信息传递给CAPP系统,作为工艺设计的基础;与数字化工厂软件集成,将数字化工厂中定义的工位信息、资源信息等数据传递至CAPP系统,作为自动编制工艺文件的基础;与ERP集成:CAPP系统将物料数据及各种生产用BOM传递给ERP系统使用;与RTX集成,CAPP系统绑定企业的即时通讯,实现消息的及时通知,如更改提醒、任务通知等,方便设计人员协同工作。
工艺信息化系统在汽车工艺研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篇6
一、调研情况
两家典型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是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前期8年的市场调研后成立于2007年,去年获得首轮4000万风投资金。目前公司研发推广的工厂物联网技术产品已经在广东、浙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进行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通过向工厂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和高水准的工厂物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将企业信息化延伸到生产车间,直达最底层的生产设备,从而构建起数字化透明工厂,使生产制造不再盲目进行。工厂物联网的实时监控和预报警机制弥补企业管理资源的不足,详尽的原始数据通过提炼应用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快速、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持续提高管理水平、经营绩效和综合竞争力,推进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浙江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台资上市公司。“IDC流体控制”作为全球流体控制领域的专业服务商,服务于暖通、给水、消防、水暖配件及水处理五个市场,目前是最具实力的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团之一。集团现有4个制造基地——浙江IDC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IDC万达阀门、IDC盛大软管和IDC嘉兴暖通科技,总投资7亿多人民币,产值10亿多元。
企业应用工厂物联网技术的背景。据估测,我省各行业领军企业的装备数字化率已达80%以上,一定程度缓解了劳动力紧张局面,也较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但问题是目前的有效利用率普遍较低,大致在50%左右。浙江艾迪西流体控制公司也存在同样问题。随着劳动用工越来越紧张,公司已经投资了1亿多元进行装备的数字化改造,但工厂主管还是强调生产来不及,向董事会提出要求继续添置设备以满足业务增长需求。为此,董事会从台湾派出精益生产顾问到工厂调查指导,发现设备利用率并沒有申报的90%以上那么高。2010年8月,公司在了解到浙江力太科技公司的工厂物联网功能和作用后,通过业务接洽,双方达成协议先试用2台力太公司的物联网数据终端对其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2个月后,监测发现艾迪西公司原生产设备平均实际利用率只有29%,于是向力太公司追加购买了16台数据终端,并利用工厂物联网平台进行管理改进。再经3个月使用后,生产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了10%。为此,艾迪西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其属下所有工厂共计1100台生产设备全部安装上工厂物联网数据终端,应用一年后生产设备利用率提高到了68%,带来可观的效益。
企业应用工厂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效益。通过对IDC集团下属工厂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已应用工厂物联网技术的1100台生产设备的统计数据推算,由于设备利用率从39%增长到68%,效率增长达到74%(计算方法为:(68-39)/39×100%=74%)。这样,将带来减少设备使用:1100(总台数)×74%÷2=407台,设备减少又将相应带来厂房面积减少:407(台)×10(平方,单机占用面积)=4070平方米。
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如下:
①减少设备投资产生的月息。设备投资额407(台)×7?郾7(万元,设备均价)=3134万元,则相应的月息为3134×0?郾5%=16万元/月。
②减少工资支出。407台/2?郾5(人均机台数)×2(2班制)×3000(人均月工资)=97万元/月。
③减少能耗支出:407台×10(KW,单机平均功率)×16(小时,日均加工时间)×0?郾7(元,平均电价)×30(天)=136万元/月,考虑非有效加工时能耗减半,实际减少能耗=136×50%=68万元/月。
④减少设备折旧分摊:3134万元/10年/12月=26万元/月。
以上4项合计=16+97+68+26=207万元/月=207×12=2484万元/年。
同时,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还为企业带来各方面的综合管理效益。一是提高了管理自动化水平。使公司信息化(如ERP)延伸到车间,并与设备自动化系统彻底融合,使工厂实现了数字化透明,并逐步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二是加强了部门协作能力。物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部门与生产支持部门(如计划、仓库、工装、设备维护、质量、工艺等)对生产实时状况、进度和需求的信息共享,促进了对生产异常和外部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三是增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由于工厂生产中的数据都是来自于物联网的自动采集,数据具有准、快、细、全的特点,为工厂的工价核定、绩效考核提供了全面、详细、责任分明的原始数据,从而为工厂管理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
二、有关建议
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工厂物联网在我省制造业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建议加大对工厂物联网技术的宣传和推广,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业中树立“两化融合”典型示范工程,确立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组织召开相关专题论坛,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邀请企业、院校等进行研讨,深化业界对工厂物联网的了解与认识。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工厂物联网的支持,将工厂物联网推广应用作为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篇7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工厂化水产养殖;水环境;实时监测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8-0032-02
0 引 言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世界上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水产养殖产量来自于中国境内。目前,国内多数的水产养殖场在技术上都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主要依据个人经验进行生产管理。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量养殖场都转而采用大幅度提高养殖密度的方式来获得更多利润,这使得过去在自然水体中进行散养的陈旧经验不再可靠。对水环境不能及时了解,是养殖场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次严重的缺氧就可能对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水环境管理不善使得鱼病丛生,养殖者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药物保证养殖对象的存活,这又对食品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持续关注,这样的生产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水产养殖行业急需一种更精细的生产管理模式。
而阻碍水产养殖业进行精细化生产转型的最大阻力便是成本,尤其是各种测量和通信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成本。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养殖场普遍套用工厂的管理模式,大量使用现场总线和工业计算机等自动化设备对各类传感器进行组网,并聘用懂得使用此类设备的高技术人才进行运营。这些设备的一次性投入过于巨大,超出了国内绝大多数养殖场的承受能力,且对使用者的要求过高,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养殖场尚无可能招聘到此类人才从事养殖工作。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新型信息管理方案有望解决这一困局。
1 技术方案
1.1 适用场合
本文所论述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已经初步具备高密度水产养殖能力的装备了人工增氧和基本水处理设备,而尚无可靠的水环境信息获取能力的养殖场所。
1.2 系统结构
本方案包含一个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各类信息采集设备的无线通讯,并将采集得来的信息经汇总后发送到用户需要的终端。
用于信息采集的设备主要是各类传感器。传感器可收集水体溶氧、温度、浊度、氧化还原电位等信息。每个传感器均与一个ZigBee终端及一个小型充电电池组成一个完整的探测单元。该探测单元可以被自由的安放在任何需要的位置,无需布线。ZigBee终端可与ZigBee的其它单元配合形成一个自组织的无线网络,并通过ZigBee网关将探头收集的数据传输至网络。用户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通过网络随时查阅这些信息。图1所示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结构示意图。
1.3 系统参数
本方案使用的芯片为采用IEEE 802.15.4标准的CC2430系列ZigBee芯片。在硬件设计上,针对路由节点的功率不同采用两种可选方案。
其中普通方案适用于养殖场所中安放ZigBee测量终端与路由节点的位置相隔不太远且可视的情况。普通路由节点使用CC2430片上系统集成的CC2420RF收发器,经测试可保证可视距离60 m内的数据传输。此种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供电方式非常灵活,且续航时间长。
而针对养殖场各个部分相距较远或中间有物理隔断的情况,可选择大功率路由节点。大功率路由节点在普通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CC2591射频前端,并通过TPS73033电源模块进行供电。经测试,大功率路由节点可间隔3堵厚约30 cm的混凝土墙或400 m以上的可视距离进行数据传输。
1.4 网络拓扑
为了尽可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养殖场结构,本方案采用网状网路由的方式对网络进行自组织。此种网络拓扑方式采用自组织按需矢量简化算法(AODVjr ),适用于养殖场的数据传输需要,即拓扑或通信环境有时会发生变化且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不大(主要是温度、溶氧量、浊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简单数值信息)的情况。
2 功能应用
2.1 数据获取
利用CC2430片上系统自带的ADC模块,可将各类传感器提供的电压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统一编码发送。可集成的传感器有溶氧探头、温度探头、浊度探头、氧化还原电位探头等。基本满足了水产养殖的水环境监测要求。
2.2 数据传输
采用ZigBee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介于20~250 Kb/s,而每个传感器每次所需传输的数据只有几个字节的大小,数据传输的延迟几乎感受不到。
2.3 节点分布
ZigBee网关的安放应在保证可以连接英特网的情况下尽量位于养殖场的中心位置。每个路由节点的安放应保证其有效通信半径内包含网关或至少一个可与网关通信的路由节点。每个测量终端的安放应保证其位于至少一个路由节点的有效通信半径内。
2.4 信息获取
用户可简单的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访问英特网查询养殖场的实时水环境信息。该信息会依据设置定期刷新。用户与养殖场的通信联络如图2所示。
3 技术优势
与西方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现场总线和工业计算机的养殖场数据采集方式相比,本文所论述的方案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具体情况如表1所列。
4 结 语
本文提供了一个用于提高水产养殖场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尚不包括对养殖场中的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的功能。这种控制功能的实现还有待于一个专家系统的建立作为依据,依照系统中储存的对特定养殖对象最合适的环境参数对养殖场的设备工作情况进行统筹的安排。这将是本方案未来继续改进和提高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刘鹰. 工厂化养殖系统优化设计原则[J]. 渔业现代化,2007(2):11-12,20.
[2] 陈峻青.工厂化养殖大菱鲆质量安全控制策略研究与体系建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3] 孙峰德,孟庆武.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建造技术及其市场前景[J].中国渔业经济,2008(3): 26-28.
篇8
对于烘焙连锁企业而言,竞争的本质就是规模,而简单复制单店模式的同质化竞争并不能聚集品牌的规模效应。面对已经到来的管理红利时代,如何在提速布局全国市场的同时,规避规模扩张造成的运营困境,寻求价值增长的突破点,味多美亟待一次完美的管理蜕变,关键词便是信息化。
规模化扩张 亟需管理红利
如今,烘焙连锁行业的整体经营业态由个体工商业即家庭作坊,逐渐向中央工厂供应、连锁加盟体系演变的态势已不可逆转,和零售业的其他领域一样,烘焙连锁门店正以铺天盖地的规模迅速成长。规模的扩张势必导致管理的桎梏。据调查,门店数超过10家以上的连锁体系都有不同程度的经营管理问题存在。
同时,相较于其他连锁零售行业,烘焙连锁企业的经营业态更为复杂,企业运作往往涉及采购、库存、销售、生产、配送、直营、加盟、会员、预定、门店加工、门店管理等产业链的上下游。因此,要想摆脱同质化束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烘焙连锁企业需要比其他竞争者更快地获取各种经营参数与相关信息,并且更迅速精准地分析和处理整体门店运营数据,这就要求信息化触角延伸至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因此,在管理变革大幕拉开之初,味多美便制定了明确的运营精进目标:加强总部对门店的运营管控力度,使店面库存清晰可控,业务流程追溯简便快捷;优化账务处理机制,加快门店至总部的数据响应速度,财务数据有业务来源支撑 ;通过海量经营数据收集、汇总、整理、分析、挖掘,辅助决策层制定营销方案。显然,味多美希望借助信息化这一竞争利器,在规模化扩张的进程中,加速优化运营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前后端一体化管控,从而深入挖掘管理红利。
经过严格的考察与甄选,味多美选择了鼎捷软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借助易成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所蕴含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直营门店的有效协同运作,以及门店与总部、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而通过信息化效能在门店管理、集团化管理层面的全面发酵,味多美的管理能力体系也日益得到巩固,并逐步推动企业走上智慧运营的轨道。
确保单店盈利
拯救“店铺模式”
习惯以门店为载体致使目前许多烘焙连锁企业多以门店扩张的形式达到树立品牌的目的,然而这往往造成单店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甚至出现部分门店亏本经营。不断的开张、关店不但会给企业带来运营成本压力,对品牌价值的塑造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味多美深知,保证单店盈利能力是规模扩张的基础,稳定的单店盈利模式更是企业由单店迈向多店的支撑。于是,味多美开始在鼎捷易成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助力下,着力打造清晰、透明的门店管理。如今,味多美各门店对物品实际出数实现了有效控管,彻底杜绝了门店跑单、漏单,为集团化管控提供了精确数据。
另外,各门店能够通过POS端及时查询生产、销售、结存报表,不但使得商品进销存管理真正高效透明,门店管理人员也可通过分析此类报表,清楚了解各门店管理漏洞所在,从而改善、提升店面日常的运营管理能力。快速反应的POS端让门店的收银过程变得快捷轻松,不仅间接促进了店面人流量的提高,提升了单店盈利能力,还在无形中改善了客户的购物体验,有效维系并增进了味多美的品牌忠诚度。
集团化管控
连锁门店“进化论”
同时,味多美依托从前端门店到后端财务、从零售促销到经销渠道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彻底杜绝信息断层的出现,实现井然有序的集团化掌控。
味多美在拥有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中央工厂,并集生产、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基础上,通过鼎捷易成商贸流通企业整体解决方案生成进销存报表分析,味多美工厂可合理配送各区域内门店货物,最大限度地节省原料,最终达到成本的严格管控。味多美总部统计部门统一接收各门店销售数据,从而降低门店重复做账机率,统计部门处理店面的账务周期从原先的1周缩短至第2日即可查询,味多美管理层对于门店所有的盈亏也第一时间了然于胸。
另一方面,味多美总部对于各类节庆促销的支持力度也得到极大提升。统计部门可通过鼎捷易成ERP系统直观分析各门店促销期间每日的销售情况,从而帮助管理层及时调整集团统一化的促销优惠、会员活动等,并可针对各门店的实际情况分析具体做法,有效实现各门店差异化经营。当每日的数据保留在易成ERP系统中并形成海量数据后,味多美的决策层便可通过甄选历史数据,了解明星产品销售趋势、门店利润贡献分布等关键经营数据,从而掌握市场脉动,做出及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海量数据的提炼与分析还可协助味多美进行能力移转和方法提炼,提升并加固单店复制能力和异地扩张能力,为未来数百家门店的快速、规模化复制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
轻资产化
全新经营模式挑战
当前,长期极度依赖地面营销的传统烘焙企业纷纷抢滩网购市场,互联网营销已然成为一片通路的蓝海。充分整合并利用传统线下门店资源的网络销售,对于烘焙连锁企业而言,不仅意味着新通路拓展带来的全新盈利模式,更是对原有经营模式的有益补充。21CAKE等一些烘焙品牌甚至将互联网营销这一新模式作为核心战略,来调配企业的内部资源。即使有线下终端的开拓,也是为了配合网店,并发挥辅的服务职能。
依托于网络平台的轻资产化运营业态成为本土烘焙行业的重要走势已毋庸置疑。
篇9
面对核心竞争力普遍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的产业现状,乐惠集团坚持两化深度融合,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而乐惠坚信,这是一条可以追求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模式的康庄大道。
探寻成功秘诀
乐惠集团专注于为中国乃至全球啤酒酿造工业提供高质量的酿造和包装设备,其中宁波乐惠国际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中国最大和唯一一家向全球范围提供整厂交钥匙项目服务的啤酒酿造设备制造商。
追随“成为世界上客户最喜爱的优秀啤酒饮料装备公司”的愿景,乐惠集团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专注于为大型啤酒集团及啤酒工厂提供从产品原料到啤酒灌装整个生产线的全方位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我们所熟知的百威、喜力、青岛、雪花,燕京、珠江等啤酒品牌,甚至包括其中几家客户的海外工厂都使用了乐惠的生产线。
作为亚洲最大的啤酒装备制造企业,乐惠集团以“成为世界上客户最喜爱的优秀啤酒饮料装备公司”为愿景,专注于为大型啤酒集团及啤酒工厂提供从产品原料到啤酒灌装整个生产线的全方位服务。
已跻身世界级竞争阵营的乐惠集团,总经理黄粤宁坦言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和国内其他装备制造企业一样,我们也是从模仿国外的技术开始,尝试自主创新和研发,一边学一边做,再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对产品品质进行提升和更新换代。我们是普通的企业,比我们优秀的企业很多,我们只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了转型,现在也算在行业做出了小小的成绩。”
客户驱动变革 乐惠望突破管理瓶颈
信息化是每家现代企业必须要走的路,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4.0的横空出世,很多企业才发现随着信息量日渐庞大,不论是客户还是供应商都要求你有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支撑。乐惠过去总是在考虑:乐惠拥有什么样的产品?乐惠拥有什么样的技术?乐惠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现在乐惠思考最多的是: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样的创新能够为顾客带来更多的价值?
“其实我们早在2001年就尝试了财务电算化和库存管理,算是初步的信息化,但是信息化是没有止境的,企业及产品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我们企业的信息化也要进行更新和升级。”黄粤宁说道。
由于啤酒饮料装备产品的特殊性,绝大多数订单都是定制的,即基于现有标准化的三大主机,依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单件式生产决定了制造周期长,并且由于结构复杂,单一产品零部件可达3千以上。订单周期长、制造产地多,对于成本的把握困难、快速报价的准确度也比较低;产品从设计到采购到生产到交付安装,流程长涉及的部门多,如何使各部门的资源投入及行动协调一致,使每个项目能准时交付也将成为难点; 加上上游原材料厂商的强势,导致整个集团资金周转压力很大。
订单无法准时交付,项目合同无法及时回款 ,仓库数据混乱,项目成本、项目毛利数据一直不准确……这些问题的牵绊,使得乐惠集团在信息化道路上一直希望能有所突破。
运用CEBIT 聚焦四大管理议题
乐惠集团早期便选择了鼎捷的易飞管理软件实施导入,当企业规模和产值不断提升,需要更高阶的信息系统支撑时,乐惠还是首先考虑能否进行系统升级。当鼎捷的顾问团队了解到乐惠的需求后,没有立刻推荐升级系统,而是按两个阶段来考虑。第一个阶段,鼎捷软件派出了有经验的高管进行管理诊断,通过CEBIT管理方法,针对乐惠现存的问题找出瓶颈,并了解到领导层希望改善的关键问题,最终讨论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将原来的易飞ERP系统升级到了更高阶的TOP GP 3.0系统,后来又升级到了TOP GP 5.3系统。而这次升级主要是为了改善乐惠的四大管理要求:订单交付能力、项目管控能力、成本准确性和库存准确性,直指资金周转的提升。
运用CEBIT手法,乐惠将精细化管理方向锁定在聚焦订单交付能力、项目管控能力、成本准确性和库存准确性四大层面,针对存在的关键问题找出瓶颈,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
植入信息化 打造智能生产场景
乐惠集团CIO曾伟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南京乐惠的工厂。走进宽敞明亮的车间便看到工人们井井有条的工作景象,随处挂着“保持车间干净”的牌子,保洁人员随时都在打扫,这些都和我们想象的脏乱的工厂印象截然不同。
首先到了仓库部门,“之前库存数据很不准确,工人经常随意领料,现在我们在仓库布置了云终端,所以有人领料都需要通过系统,领取物料需要进行扫描出库,基本做到了透明的车间现场”。曾伟介绍到。
顺着仓库,我们走到了零件加工部门,各种大型机床设备整齐地分布在厂区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打开电脑系统里的设计工单,研究需要生产和加工的零件,每完成一个订单,就将系统更新让订单自动走入下一个流程。对于外来采购和订制的零件,工人们正在逐个检验并进行扫码入库,方便后续的领料。
最后是装备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项目设备的装配,完成了这个步骤,就基本完成了80%的工作量,还有20%就需要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了。这样一个流程,大概需要1年时间。
乐惠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未来的车间生产里会更多的运用生产线的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乐惠的灌装机像生产汽车上一样,在流水线上移动,而机器人和工人在流水线旁边进行装配,这是乐惠对未来的智能生产美好的愿景。
“从我们接到订单开始,就要准备设计,我们很多时候是边设计边生产的。以前如果中间有一个零件或者加进一个着急的订单,所有的工序就会乱,会导致后面的一步拖一步,最后订单没有办法准时交付。现在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控项目流程,订单能准时上交,就意味着回款能及时。”曾伟介绍道。
篇10
大企业如何避免细节上的致命失误?红塔集团的答案是: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组织建设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面对当前行业提出的“卷烟上水平”新的工作要求,红塔集团在年初就确定了集团的发展目标:增强“两个实力”――以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硬实力”和以先进管理体系、管理思想为核心的“软实力”。
在红塔集团看来,支撑“世界领先品牌”的管理体系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坚实的管理基础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三大特征。
在“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品牌”战略的统领下,红塔集团将管理体系的建设重心放在了提升企业运作效率、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上来,并确定了今年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深化四大中心建设,构建“四大中心”非法人实体管理运作模式;开展对标工作,寻找现代化管理模式下企业发展的短板;加强基础管理,创建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加强工厂建设,创建“现代卷烟制造工厂”等。
先进的管理理念
*推进“四大中心”非法人实体建设
想多远,决定了能走多远。同样,一个企业能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走多远也取决于其管理理念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红塔集团董事长柳万东在回顾“红塔山”50年来的发展历程时说过:“当企业能够得到比较快速、稳定发展的时候,在观念、思路上必定体现了先进思想的指引。”“思想解放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过程,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最要害的不适应,就是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
思想理念的创新,这股红塔集团管理创新的源动力,推动了红塔集团管理软实力的提升。
*“四大中心”变管理为经营
保持系统高效的运作,除了要使上下信息畅通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执行能力,对于如红塔这样的大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烟草工业企业建设四大中心的决定恰逢其时。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红塔集团先后完成了市场营销中心、技术中心、物资采购中心和生产制造中心的组织机构建设。分权是为了更高效地实现权力的运作,在集团合理授权的前提下,四大中心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人权、事权,能够相对独立地调配内部资源,成为相对独立的职能业务模块。“四大中心”的建设推动了集团一体化运作,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和运行效率。
与此相应,“四大中心”从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职能部门由以指挥、考核为主的直接管理型向以指导、监督、考核、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型转变,体现了“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前移”的管理思路,进一步适应了“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需要,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提速“非法人实体”建设
今年初,红塔集团在深化“四大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构建“四大中心”非法人实体管理运作模式,并将其列为集团的年度重点工作。
所谓“非法人实体”,是指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但相对独立运行的业务模块,是一种准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四大中心”要向非法人实体转变,突出经营职能,就必须相对自主、权责对等、目标明确、考核到位。一是从集团层面,按照“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原则,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四大中心”的职能定位,授权到位,权责对等,高效协调。二是从中心层面,要理顺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做好KPI指标的分解落实。三是健全完善“四大中心”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整合资源,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四是集团各管理职能部门要结合“四大中心”建设,调整职能,加快由管理型向管理经营并重型转变。真正实现“要做的事做得了,想做的事做得了,不能做的事做不了,该监督的要监督,要考核的能考核”。
为此,红塔集团确定了非法人实体建设中的首要原则――“市场为导向、品牌为核心”。这一原则要求“四大中心”非法人实体建设要聚焦于品牌战略,坚持以市场化取向的要求来理顺集团管理体制机制以及各中心内部的体制机制的问题,快速响应和适应市场,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此外还有另外三条原则:“权责对等、效率优先”,“协同作战、发挥优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规范坚实的管理基础
*坚实管理基础铸就行业标兵
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企业规模做大了,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做实做强、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厚积才能薄发。这其中加强基础管理,把发展建立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更加严格规范的基础之上,是实现企业由大变强的重要环节。红塔集团把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建设、现代化卷烟制造工厂的建设、对标工作等工作视为企业组织体系构建和发展规范坚实的基石。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再现优势
标准化工作是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提升集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对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建“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列入了红塔集团2008―2009年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和基础,既要重视又要细心,还要有执行力。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红塔集团总裁李穗明要求。
为加强标准化工作组织领导,红塔严格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和红塔自身的实际情况,着力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为支撑,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体系。集团制定了《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实施方案》,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对集团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进行了修订,初步建立了系统、规范的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组织申报了7项烟草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
2008年12月,红塔集团新建立的企业标准体系正式运行,并在今年6月4日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评审,再一次在重大管理创新方面成为全行业的标兵。
*“对标工作”确保行业一流
全面开展“对标”工作是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红塔集团2009年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所谓“对标”就是围绕品牌、适应市场,以行业先进指标作参照确立目标,对比先进找差距,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
“对标工作”更是强化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工作。其对企业的吸引力之所在,就是通过加强与国内和国际先进烟草企业在成本控制等方面上的对标工作,可以寻找出差距,从而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方向。同时围绕行业品牌评价体系中7个考核指标,加强跟踪对比分析,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挖掘潜力促发展。 技术中心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研发队伍。 红塔集团应用ERP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今年一季度红塔集团启动了“对标”项目,全面展开“对标”工作。在“对标”工作中,集团积极寻找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和不足,以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的国内同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为依据,通过季度公布企业相关可比性指标,突出成本费用指标,树立标杆,对比行业先进找差距。集团力求通过对标,在较短时期内,促使企业逐步缩小与先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保持国内领先优势,推动一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外同行企业的先进水平,整体提升红塔管理软实力。
*加快打造现代卷烟制造工厂步伐
“现代卷烟制造工厂”是全国各烟草工业企业卷烟厂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根据国家局制定的评价标准评选而出。随着全国卷烟工厂在管理上的不断进步,只有在管理水平上连续提升的幅度始终保持领先的工厂,才能创建并保持“现代卷烟制造工厂”这一称号,考验的是一个工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落实红塔集团“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品牌”的战略目标,切实加强集团卷烟生产厂的基础管理,进一步提升工厂现代管理水平,红塔集团依照《管理手册》,以玉溪卷烟厂为试点,全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努力打造先进卷烟工Jc通过建立“现代卷烟制造工厂”的组织架构,提出创建方案,开发一套可操作、可量化的“现代卷烟制造工厂”管理成熟度评估标准,不断提高工厂的执行力、制造力、和谐力,为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改进机制,建立起管理体系结构化的持续改进机制。
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融合核心业务流程和辅助环境流程,按业务流程来设计点对点的扁平化矩阵组织架构,在执行过程中通过管理执行监督机制和问题管理机制等方式实现持续改进,目的就是把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为融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于一体,具有高度制造力、执行力、和谐力的现代卷烟制造工厂。
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ERP构筑红塔信息化平台
信息社会,为现代化的大企业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同样构成重大挑战。对于红塔集团这样覆盖全国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生产规模和资金规模都极为庞大的企业而言,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能力。红塔集团ERP信息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起来的。
红塔集团从2001年开始推行ERP系统,从财务水平、计划水平、控制水平、协调水平四个方面来看,有力地带动了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高。随着对ERP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和提高,目前,红塔集团的“ERP信息管理系统深化项目”以CRM(客户关系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ES(生产制造执行管理)三个子系统为重点,并将标准化建设与“四大中心”业务流程优化有机结合。其中最具创造性的,是在建设“四大中心”时融入了ERP信息管理系统,通过ERP信息系统推动“四大中心”业务管理流程体系建设,保证企业顺畅、高效运作的情况,为打造“世界领先品牌”奠定了基础。
“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深化项目,是落实集团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打牢企业管理基础的重要手段。”柳万东董事长强调。据了解,MES、CRM、PLM三个信息模块深化项目实施完成后,红塔集团在生产制造、品牌营销、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方面将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也将力红塔集团建设信息化平台,打造“数字红塔”,提升“软实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