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关键词:职高体育;教学策略;体育精神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职高体育”教学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革新。因此,相关教师应该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传递出体育的精神价值。它要求教师不再将其视为一堂“辅”课程,而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起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基本的体育常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意志。一直以来,“体育学科”对于各年级阶段的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一学科难以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也是一个普遍问题。“职高体育”既有同普通中学相类似的困境,又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做出了针对“职高”学生群体所特有的要求。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技巧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等层面出发,对当下职高体育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强化思想引导,传递体育精神

在传统的职高体育教学中,学生很难树立起体育学习的重要性理念。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多数学生认为,在其他专业性课程和今后的就业出路面前,“高体育”显得可有可无,故而学习态度散漫,不具备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这便要求相关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从精神层面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不再将教学内容停留在“姿势”、“动作”等表层内容上,而是要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体育价值观。首先,体育本身便是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一项“隐形素养”,学生今后的自我保健能力和防范职业病的意识,是其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其次,体育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职高体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为此,相关教师可以借助古希腊罗马的“竞技体育精神”“马拉松精神”以及“奥运精神”等等,传递出职高体育的教学价值。

二、了解学生需求、拓展教学内容

传统的职高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一方面,部分教师“以本为本”,固守教材或者大纲内容,开展的教学项目少而无趣;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固守统一的教学模式,未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便要求教师拓展教学项目,同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训练。

(一)拓展教学项目,完善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部分教师开展的体育项目,仅表现为引导学生“跑”、“跳”以及偶尔的篮球接触,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远远不够。为此,教师应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体能锻炼的有益活动,教师都可以引进课堂。

比如,常见的排球、乒乓、羽毛球等等,虽然不少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训练;而不少男生喜爱的武术,女生适用的防身术等等,教师同样也可引入教学;此外,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最是当下“职高体育”教学所缺乏的。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些体育常识和人体机能的基础知识,比如“如何拉伸和放松,以防止跑步过后小腿肌肉紧绷”“如何热身,以减轻剧烈运动给人体造成的伤害”等等。

(二)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职高体育”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教学活动,因此,一切项目的开展,都应该建立在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之上。这便要求相关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测验,了解不同学生的体质和学习需求,进而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体质,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学生的耐力、肺活量、反应速度等等;二类包括学生的视力、既往病史、生活习性等等;三是学生的体育优势和爱好,比如学生业余喜爱的健身项目、健身频率等等;四便是学生随时主观自述的身体状况,学习需求等等。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体质状况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进而采取差异化的、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要求来选择教学项目。比如,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面临用眼过度、腰肌劳损等问题,这便要求教师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开展乒乓球活动锻炼其眼部肌肉、引导学生学习伸展腰背部肌肉的健身操等等。

三、采取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学生对“职高体育”缺乏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原因,便在于他们将课程项目视为一种负担,各类体能锻炼也往往在身体和精神上给学生造成一种疲劳感。这便要求教师采取相关策略,将体育课程变得有趣而简单。

首先,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引进教学。比如“两人三条腿”、“接力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可以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教学技术和工具,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放映体操的分解动作图,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最后,教师应该多加利用“鼓励教学”的策略。部分学生体能基础较差,在锻炼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学生的理解力不够,相应的动作学习不能跟上班级节奏。这便要求教师对其多加引导和鼓励,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循序渐进。

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职高体育”本身便是一项示范性较强的学科,在相关动作要领、姿势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动作便发挥着“模范性”的作用。这便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和管理模式加以思索。

一方面,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相关的动作姿势、项目要领,体育教师应该加以反复地训练和细心的求证,使得自己的教学示范更加规范。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参与相关的调研和交流活动,与其他体育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进而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篇2

关键词:差异教学;信息搜集;学生主体

差异教学,是在正确认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之上,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高段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由于知识的摄入和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在语文这类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学科中则更需要把握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想象力等,并且掌握自我表达的能力。

一、小学高段语文差异教学的现状

1.任课教师对于差异教学的认识不足

差异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许多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依赖于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实践,忽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虽然新课标中倡导运用差异教学,但大多数教师还只是停留在较浅的认识层面上,并不能实际掌握相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正是由于教师对差异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教师不能全面理解新课标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理念,在差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分析原因并将其解决。

2.差异教学存在诸多误区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差异教学逐渐普及,但其中不乏跟风改革应用的现象,“邯郸学步”的情况往往存在着诸多不足。另外,许多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使用差异教学时简单复制他人的经验,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错误地使用一些具体的办法。例如,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差异方面,教师忽视了必须的事前测查,还不够了解学生的差异;在差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过于注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感受、过分注重范文的影响等。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加强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对于差异教学理论的学习

为了保证差异教学在小学高段语文中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教学中,反对以往过于倚重经验而忽视理论的教学体系。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当教师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时,如果没有足够扎实的理论作为支撑与指导,则无法明确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如何帮助学生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注重教师对相关差异理论的掌握,从根本上树立小学高段语文教师的差异教学理念,对促进差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学习相关理论时的心得体会、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其他教师一起讨论、相互切磋,通过不断的交流,促进高段语文差异教学的实施。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信息的收集

受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只有在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之后,才能准确把握学生之间的各方面差异,从而展开差异教学。但是实际上,很多教师并没有花时间了解学生,只是单纯地将教学当作工作任务,并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感受;有的教师因为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无暇顾及所有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学生信息。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细致观察学生,注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通过各方面因素综合了解学生。其次,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了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听取学生对课堂的建议,根据学生指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使之适应和满足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增进了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课堂之外的学生,分析学生差异形成的原因。

3.选择多样化的差异教学方法

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学习目的的需求。所以,针对每一堂高段语文课,教师应该基于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力求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或者安排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习惯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完善。

例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擅长听觉的学生借助录音机学习,播放课文配套的音频,让他们多听课文录音,充分利用听觉优势,从而达到理解课文、背诵课文的目的;对于擅长口语交际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既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印象;而对于擅长形象思维的学生,教师可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课文描写的画面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小学高段学生的基础知识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起着重要启蒙作用。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并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如何帮助不同的学生在小学高段语文学习中都取得进步、有所收获,需要多方面的不断努力、不断探索。要让差异教学获得长足进步,不仅需要良好的理论基础,也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加以佐证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玉芬.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9).

[2]金怀德.万紫千红才是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差异教学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1).

[3]贾国清.试论小学语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新课改;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常识、素材等相关资料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从而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对国家语言文化进行很好传承。同时也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此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高中语文教学是个整体的教学传授过程,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面的进行引入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一、课前采取情境导入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开始的好坏是课程效果好坏的关键,一个好的课程首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精心的备课。包含与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的视频课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主动的吸引学生眼球,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对作者汪曾祺对学生进行介绍,包括作者创作的情境。还要将北京胡同的视频或照片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的头脑中对北京胡同产生印象,带动学生进入学习语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得不提的是,创设情境应该注重自然性、顺承性。真正能让学生如临其境,万万不可为了创设情境而生搬硬套,给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带来的人工雕凿之痕及“做秀”之嫌。总得来说情境的创设需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尊重教材,把握语境,不脱离实际;第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第三,坚定目标,加强引导,共同进步。

二、课中采取互动交流法

增强师生互动性是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性一方面能够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师生互动的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定时地采取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创设互动环境,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语境中。例如,在《胡同文化》这篇课文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北京胡同的特点、胡同文化是指什么、胡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等等,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课堂的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此外课堂上还要采取情景模拟法,根据课堂的内容,编制一个辩论或话剧等,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达到愉快教育的目的。第二,以课程为基点设计延展内容形成师生点评式互动;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延展内容和新的丰富的课外知识,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延展的教学内容来引起师生间的点评式互动。例如在讲授《雨霖铃》时,由于这首诗本身较为凄美,写进了人间离愁别恨。教师可以借此引发学生回想曾经学过的包括小说在内的多少写作方式和手法。还可以启发学生去比较电影中借用光、影、蒙太奇等多种方法呈现的人物与小说中人物呈现的方式有哪些不同等。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课程以外的经典人物故事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课后回顾课程情境法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巩固,课后作业的预留就能帮助教师实现课程的巩固和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在课前和课中情境教学方法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业余的时间查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知识,例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为每个人物填写“病历卡”,完整体现出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等。完成后引导学生将查找到的内容在班级内容进行交流展示,这样不仅能带动条件较好的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也能促进条件一般学生的知识量,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总结情境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要求,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融入教学内容和有效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符合差异化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学生利益,还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热点和难点。以上仅为本人在新课改要求下,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和肤浅认识,教无定法,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式方法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都是为将祖国未来的花朵教育好、培养好,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语文教学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龚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2016年第07期18.

[2]梁少艳.浅谈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文摘版),2016年第02期03卷.

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材料科学;产学研;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40-02

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类人才,开设了一系列相关课程。在“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从2010年起,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与美国肯纳公司合作,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材料类专业职业生涯培训A》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得到了肯纳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担任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该公司相关岗位的资深专家和部门经理。该课程已持续开设了3年,受益学生达170多名。三年多来,我们教研室的教师与肯纳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和组织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选课的学生对这门课程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该课程讲授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到“刀具的基本知识”,再到“陶瓷工程”及“销售技巧”和“财务培训”等,这些课程内容的安排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他们补充了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实用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及生活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每个主题都安排3个学时进行讲解和培训。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中,肯纳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针对肯纳公司就新进本科生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及面试技巧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并在课堂上开展了模拟招聘环节,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面试的场景,并在面试官的建议下更好的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在“销售技巧”培训中,肯纳公司北方区销售总监刘刚先生在介绍了销售人员的一些基本素质和基本的能力之后,就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模拟销售不同类型的服装,让学生们进行销售案例情景展示。学生们积极踊跃展示和点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案例情景展示过后,刘经理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及丰富经验一一点评及分享,让学生们了解到销售领域的大学问。刘先生根据学生们在演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了销售的技巧和经验。结合实际案例,刘经理又详细介绍了销售领域理论知识――销售六部曲。首先第一步是发掘客户,销售人员需要根据自己产品标准来寻找需要此类产品的客户。第二步是了解客户,销售人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在替客户着想的基础上达成一笔合理公平的买卖。第三步是学习产品,只有十分了解自己的产品,才能够在客户提出要求的时候及时介绍适合客户的产品给他们,抓住客户的心。第四步是提品,在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产品必须具有差异化和独特性,满足客户的要求。第五步是达成协议,走到这一步客户与你就有了合作关系,而这个关系是否能够持续和长久还需要下一步。所以,最后一步就是管理客户,对客户进行分类。在“外资企业高绩效管理”培训中,主讲人是肯纳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娟女士。李女士以她丰富的人力资源培训技巧并结合学生们关心的评优工作,细致的介绍了外资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讲座一开始,Alice女士询问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获得优秀学生、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以及是否知道如何考核、如何评定。由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提问,她深入潜出的由学校延伸至企业,提出了三个在企业中关注的问题。“什么是绩效管理?”“如何设定绩效目标?”“什么是个人发展计划?”带着疑问,学生们专注得听着Alice的生动讲座。培训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演练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外企是如何考察员工的工作成绩的,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们对外资企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对于财务培训也是相当感兴趣的。肯纳公司的财务共享中心经理丁苏宜女士讲课风格非常的风趣幽默。丁女士借用肯纳公司的一张资产负债表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如何制作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各种数据是如何得出的,然后从中得出“资产=权益+负债”的公式,由此说明了解一个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就可以掌握这个公司目前的资产和负债规模,有助于公司作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运营效率的判断和决策。为了方便学生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她引用了诸如Dell、宝洁、家乐福等知名公司的许多例子,向大家介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其流动性的差异以及对公司的影响。在最后丁女士还给出数据请大家亲自动手制作一份资产负债表,实践练习让学生们对这次财务培训讲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短短的3个小时的时间就让学生们明白了一些财务知识。还有“刀具应用介绍”和“刀具设计”以及“物流和供应链”等培训都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大三学生开设的知识拓展课,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希望他们能够积累就业经验及对不同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规划。以往的教学方式,很多情况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一方面觉得课程比较枯燥,另一方面觉得和自己相关性不多,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来自企业的各个资深的部门经理除了给学生传授一些实践经验,更多的是设置了很多模拟的场景和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氛围非常的活跃。同时,部门经理们还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公司真实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及提示,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自身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足之处,增加了很多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在“陶瓷工程”培训中,肯纳公司的斯泰克厂长郭志全先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还准备了很多精美的小本子和小礼物。在他的课堂上进行了分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培养了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深奥的陶瓷内容介绍的非常容易理解。通过郭厂长的介绍,大家逐渐了解了陶瓷基本的判定标准及陶瓷的应用领域。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他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围绕“氮化硅(Si3N4)样品制造”进行相应工艺过程制定的练习。尽管学生缺乏专业系统的陶瓷工艺知识,但大家利用上课所学的内容,拓展思维,积极讨论,合作完成了制作工艺图,并派出代表阐述各自小组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最后,郭厂长针对四个小组的不同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选出最佳方案团队。通过这样一个分组练习,学生对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市场培训”是由肯纳公司的市场传媒经理赵婧婧女士进行的。在课堂上赵女士详细的介绍了市场和销售的区别,使学生们在学校里就深入了解了将来若从事市场方面的职位应该做什么工作。赵经理还特意准备了海盐巧克力来活跃课堂气氛。

三、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和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又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他们是否达到规定目的,是否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法。对于《材料类专业职业生涯培训A》这门课程主要是想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自身特点和各个职业的特征,为将来走入职场、正确定位自己在职场中的位置做准备。这门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开卷考试及学生心得体会报告来确定,开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每次培训的基本理论内容来进行的。同时,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内容,写出自己对培训课程的感想及收获,目的是想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和总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效果

篇5

国家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并组织编写了《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使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步入正轨。而且近年来个人计算机的价格逐渐降低,很多家庭购买了计算机,中小学生不论是在学校或家里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这使得近年来高校入学新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的起点显著提高,新生在入学时已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平台能力,如操作系统(如Windows)的主要操作技能,日常工作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常用功能的使用,可以较快速准确地使用电脑打字。大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不断提高,因此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必须同步进行改革。

二、高校公共计算机分层次教学

笔者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水平进行改革,不要重复设置中学计算机已经教完的内容,教育改革应该使大学与中学同步进行,使大学与中学的教学内容各有所侧重,仅将计算机平台能力教育作为大学中的一门起填平补齐作用的计算机补习课,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大学计算机教育应该以三个层次为基础,实施教学改革。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以三个层次课程设置为依托,按照学生水平、专业需求进行改革。第一层次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1]。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硬件的性能指标及装机步骤、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日常生活软件(如图像处理、电子杂志、视频编辑等)的功能使用、计算机常见问题的处理(如网络连接配置、如何ghost等)。第二层次是程序设计基础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学会对问题的抽象,找出解决问题的形式化方法,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课程主要包括VB、VF等。第三层次是结合专业需求学习专业应用软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专业软件的使用能力,实现能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处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专业方向、学习重点的不同,结合各专业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异化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达到与专业紧密结合,为专业学习服务,互学互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学习,学生就能由浅入深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较全面地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能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意识,提高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通常不能切实执行。多数高校在第一、二层次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而对第三个层次关注较少,通常仅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计算机的公共课程,其余学年出现计算机教学的断层,没有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相关的课程,造成了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不能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专业中的相关问题[2]。这造成当代大学生通常都拥有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但却不会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而这种专业性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水平,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三、高校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带来的思考

本着大学四年计算机教育“三层次”不断层的思想,以大学计算机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了解计算机知识为准则,以大学生将计算机作为本学科研究的桥梁和工具为目标,笔者结合多年非计算机类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一层次教学教师应注重实例演示。大部分同学感觉在使用计算机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它。为了克服这类问题,课堂上教师应注意避免照本宣科,要多多融入实例操作。如在第一层次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时,教师可以准备一台可供拆卸的计算机主机,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组成部件的外观,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被组装连接构成主机的,带领学生学习装机操作后,即可进一步演示如何安装操作系统软件、如何安装硬件驱动和常用应用软件、如何配置网络连接。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内容的设置,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了多个知识点,相比较以前枯燥文字、简单图片的幻灯片课件,这种生动、互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真正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更有效,当他们以后遇到装机、拆机、安装软件等问题时,更容易自己解决。第二层次教学注重学生上机操作的练习。学生普遍感受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枯燥难学、内容多、难记忆,程序看得懂,但自己去编却不一定能编出来,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学习方法的偏差,仅满足于上课听懂了,但却忽略了上机解题能力的训练。计算机课程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自己练会的。只有让学生上机动手操作,解决设定问题,他们才能学会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真正明白结构化程序设计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上机操作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第三层次教学应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相适应的选修课。根据学校各专业实际计算机应用需求,开设计算机选修课,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达到可以较熟练应用本专业常用的应用软件处理、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如理工类学生学习CAD、MATLAB等建模软件,学会对产品和工程进行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技术文档,初步掌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eview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掌握应用对经济活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实现数据分析与评估、金融分析、宏观经济预测、仿真、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文史类学生学习与多媒体制作相关的软件,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学会把文字、图片、视频、特效、光影、音效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计算机各层次的学习采取基于项目导向的方法。传统教学方法通常都是按照教材内容编写的顺序,由前向后逐章讲解,学生学习时只见树叶,不见森林,提不起学习兴趣的问题,一门课程学完后,只记得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些常用规则,能够独立实现设计任务者凤毛麟角。基于项目导向的方法以项目实例为主线,学习内容围绕其展开,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展开教学,并结合书本上相关章节的内容,有效融汇到学习中[3]。学生按人数或兴趣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详细制定学习时间和活动步骤,定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和学习,展示并介绍制作的作品、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活动。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以前都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基础,但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升级换代频繁。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计算机每隔18个月性能翻一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界面和功能变化也非常快。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应定期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或学生,结合当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动态,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组织开展计算机知识竞赛、命题作品展示等参与性广泛的活动,让学生们从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学习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知识。

篇6

[关键词] 工程型 电子商务 创新 教育模式

我国电子商务在近年来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典型的发展性、应用性、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电子商务教育模式也应该具备与之相应的特点。要体现创新的精神,就要通过创新教学机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一、工程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简介

电子商务专业是新兴的复合型专业,涉及到商务、管理、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拥有电子商务学院的大学只有3所,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大部分高校是根据自己原有的专业背景和办学特色把电子商务专业放在了经济管理类学院或是计算机类学院的旗下,使得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各异。因此,可以简单划分为经济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工程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调查结果也表明大部分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在实际办学中偏重于对经济、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鉴于我们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是设立在计算机学院,为了扬长避短,依托学院学科背景,发挥专业优势,因此定位为工程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照常规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话,就会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设置计算机类的课程过多,就逐渐变成了计算机专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对电子商务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如果两类课程各占一半,又失去了工程型的意义,并且没有突显自身专业的竞争力;另外如何突出工程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工程特点和以及进行差异化培养等等。因此需要对工程型电子商务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培养既具有专业技术,又具有多元化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形成工程型电子商务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工程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教育模式设计的原则

1.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来对教育模式进行定位,才能够有的放矢。工程型电子商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学习计算机网络、工商管理以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管理科学基本原理,具有大型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能力,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要,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现代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现代经济商务管理的高级跨学科综合型人才。

2.指导思想

针对工程型电子商务的特点,确定了“重视基础,以工为主,工管交叉,强化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按照人才培养内涵发展模式的要求,从电子商务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出发,通过分析和整体上把握学科发展的现状、趋势、特点、内在规律及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按照学科知识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科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该教育模式宽口径、厚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贴近社会经济形势发展需求,符合我们师资和教学条件的现状和发展,在若干方面具有明显理工特色。

三、建立工程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教育模式

1.建立创新的课程体系

(1)课程整合。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跨学科专业。在对工程型电子商务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时,不是将商务、管理、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主干课程简单地叠加,也不是一味地强调技术类课程,而应从以下方面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地优化和整合:

①合理配置课程。从技术、商务、管理类课程全局角度出发,注意计算机、商务、管理三方面的知识搭配、跨学科内容的交叉和安排,理出专业课程的主干部份,分清课程间的关系,特别是互相间的铺垫关系,确定课程间的开出先后关系,以保证知识体系的联贯性,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体现工程型特点,合理配置技术类课程。从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系列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围绕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研究开发能力的培养来进行的,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程技术。专业课设置中还确保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设置相应经济管理类的课程,使学生能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②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没有非常成熟的教材,所以各门课的授课内容没有定论。因此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制定成课程教学大纲,供日后教学实施提供依据。目前许多院校的电子商务毕业生给社会的印象是“万金油、学而不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讲授不同学科课程时自成系统、相互割裂。如果希望毕业生以完整的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就必须以完整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淡化学科边界,实行科目整合。如在讲授数据库技术、Web设计等这些工程系列课程时,不应只单纯介绍基本理论和技术技巧等,还应该结合商业逻辑设计内容如考虑消费者心理需要、如何提高可用性、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等方面来介绍课程内容。

(2)课程拓展

①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对电子商务课程进行扩展。除了技术和商务的基础课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意识,以及引导学生关注电子商务经济、政策和社会战略环境,可以开设电子商务战略环境的课程以及电子商务将来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改革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拥有一个战略的眼光,能够加深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还可开设人机交互课程,主要介绍应用到电子商务的人机交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和设计能力。

②增加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程的开设,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电子商务本身的快速发展,在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只有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因此应在教学领域内对学生实施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技法训练,采用智力激励法、5W2H法、TRIZ等创新方法和理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TRIZ理论,对指导如何实现发明创新“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认为,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和原则可以告诉人们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去进行创新并对结果具有预测和可控制性。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创新并能预测创新。如果掌握了TRIZ理论和方法,也就掌握了一种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有效的工具,这对于开阔思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将会大有益处。可以把基于TRIZ的创新理论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或讲座,重点介绍其支持创新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实例。

2.建立创新的实践体系

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传统的实践环节以验证、模拟操作为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强调综合素质、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为特点的具有不断自优化功能的实践体系。

我们把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验组织在一个教学计划当中,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在课程体系中,给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了实验内容。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从整体角度来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要求,体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化。同时充分注意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内容中以及实验教学内容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结合、延伸。

通过验证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各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实验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对自己所训练的内容、完成的情况、心得体会、课程改革意见等进行总结,并写出报告。另外,设置了商务调查实习和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使学生能够亲身接触社会,独立完成系统的、高难度的、大训练量的综合课程设计,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体系中融入创新思维理论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把智力激励法和5W2H法的运用与网站开发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在丰富网站的功能、提升其服务的同时,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的训练方面,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一些实际的创新问题,指导学生应用TRIZ方法完成任务。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TRIZ理论的意义以及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结合,使他们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的、规范的创新活动流程,从而提高学生应用TRIZ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的体验,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工作习惯。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活动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或研究兴趣结合起来开展各级各类创新项目。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成才平台。

3.建立创新的考评体系

创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有创新的考评体系与之相适应,以推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向开放、理论实践并重、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根据教学培养计划,其考核内容既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又要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闭卷考核体系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做出综合考评。因此。电子商务课程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析、评述、论文、实验、开发等方面能力的考评,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下表为创新的考评体系参考方案,各门课程可根据各自的具体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来进行相应调整。

四、结语

创新是电子商务的灵魂和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生命力的体现,今后在工程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创新,建立起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教育模式,形成良性循环,以真正适应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青青钟鸣文:探索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浙江大学的案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 2007. 3

[2]毕凌燕牟小勇: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商场现代化[J].2007.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