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保信息化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保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

2010年初,新津县荣获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创新奖,站在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领奖台上。

建设背景

按照《新津县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新津县要在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卫生应急指挥、社区卫生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县域卫生信息体系,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县。

创新之处

该项目建设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区域”概念上,通过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实现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辅助检查结果的共享,从而为市民节约了诊疗费用,缓解了市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

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宗旨,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健康“一卡通”的实施,是以城乡居民“医保卡”为载体,将居民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就诊、体检等信息和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关联。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跨越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

以“人”为中心实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宗旨是将以“收费”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居民通过刷卡记录每次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不断增添、更新和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内容。

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健康“一卡通”管理系统共用城乡居民“医保卡”,拥有医保卡的本县城乡参保居民,直接使用医保卡就能快速实现建档、免疫、就诊、保健、查询等服务的“一卡通”,还可实时刷卡结算费用,信息“一次录入、多方共享”。

篇2

一、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医院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体系,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没有牵头部门去组织研究制定出台作为实现互联互通的必要前提――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在没有顶层设计规划、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横向的医疗机构之间、纵向的业务系统之间不联不通,县域内除医保结算系统与试点医院HIS系统互联并实现实时医保结算外,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计划生育、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等信息资源,尚未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降低了总体医疗服务能力,也为后期的信息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留下了障碍,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

二是未明确推进信息化建设目标责任及资金来源,缺少全程监督制约。不少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并未明确相关部门在推进建设中的目标责任,各级财政也未安排预算予以支持,导致信息化进程缓慢并缺少全程监督制约。作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各医院局限于满足日常业务工作需求,一方面,不愿主动投入资金新建或升级改造自身的信息系统,以达到与监管部门系统互联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也不愿互联互通后被相关部门实时监督监管。而作为各监管部门,卫计委、发改、医保、物价、财政等部门在没有明确其在推进这项工作中的责任的情况下,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监管部门根据需要留有端口,而部门之间监管需求和信息不清晰、不共享,缺少监管需求的相互融合,也导致出台政策时不统筹不协调。

三是县级公立医院开展远程诊疗形式单一、使用率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缓解边远地区城乡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矛盾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很多县级公立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形式单一,多数医院仅限于同对连的上级医院间的医疗培训,而且使用率低,年利用次数几乎都在个位数。究其原因,第一,县级公立医院普遍认为,在目前交通、信息便捷程度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只有综合性医院有此业务需求,而业务单一的专科医院、规模较小的医院遇到疑难病症的几率非常低,即便遇到也可方便转到上级医院,非边远地区短期内没有开展远程医疗的必要;第二,多数医院还只能在财务、人事、划价、收费等环节实现计算机管理,而极少涉及临床信息,缺乏对医疗临床功能的直接支持,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医院管理流程的计算机化,并未实现真正的医疗信息化;第三,受限于资金和人员,一方面需投入数十万资金建设远程医疗系统,另一方面需要相关医务人员的参与及计算机人员的技术支撑,对于基层的县级医院来说是个较大的困难。

四是多数试点改革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县级公立医院在机房面积、服务器数量、管理数据量等方面差异较大,有的存在系统维护人员与系统管理人员职责交叉现象,运行安全和患者数据安全无法有效保障;多数试点医院未制定或部分指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但规划都不够全面。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投入少,所需资金缺乏保障;另一方面,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医院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县级公立医院十分缺乏。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等原因,这样的人才有时在职称评定及职位升迁方面却不能享受优厚甚至只是正常的待遇,以至于人才流失严重。

二、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抓紧出台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细化具体措施,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推进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发挥好卫生信息化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技术支撑作用。

二是制定统一标准规范,推动互联共享。明确牵头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县级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做到统一顶层设计――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互联互通――达到信息共享。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业务文档类标准、统计指标类标准、医学术语及分类编码类标准、信息交换相关技术标准,以及系统功能规范等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宏观把握、通盘规划,及时统筹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实现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转变,推动电子病历的应用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为后期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篇3

关键词:医院信息网络;服务器;交换机;安全

信息化工程的目的是为医院的中长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支持,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包含网络建设和许多应用系统的开发。按照医院制定的“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案,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了门急诊挂号、划价、收费系统,药房、药库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医保接口系统,病案接口系统,多媒体导医系统等软件的开发,同时完成了医院中心机房的建设,配置了大规模应用所需的中心网络交换设备,建立了以小型机为核心的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自1997年底开始探索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1998年初建立DOS平台基础的门诊收费网络系统。2000年初建成了Windows平台基础上的门诊、药房、药库管理网络系统。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信息点也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药全面信息化,不仅药上新型应用系统,而且要对医院的网络基础结构进行彻底改造,才能使得新型应用系统充分地发挥作用。基于上述原因,于2002年,医院领导果断决策,全面实施医院制定的“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规划、设计并完成了医院局域网的建设。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将中心机房设置在第一住院楼,在中心机房与医院各栋大楼之间,全部采用8芯多模光缆传输,医院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为以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开通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另外在各栋楼房内部都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布线。

三、确定了医院信息网络方案。结合当前及将来医院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经网络专家评审会议一致通过,我院选择了以IBM小型机为数据库服务器,构成双机热备系统。另外,方案选择了以第三层路由交换技术为中心,千兆以太网为骨干的组网方式,采用CISCO公司的网络产品构建的网络系统。网络中心选用CISCO业界领先的Catalyst 4006千兆位以太网络路由交换机,二级采用Catalyst 3550交换机,三级采用Catalyst 2950交换机;另外,方案选择了IBM DB2数据库为网络系统数据库平台。

四、医院建立了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系统。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此而带来的损失,我院在近几年的实践中逐步摸索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保存不丢失,系统运行不间断。具体做法是:

① 服务器安全:我院在服务器端采用了双机热备份加异地备份方案,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备份服务器将自动在30秒内将所有服务接管过来,从而保证整个系统不会因为服务器故障而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② 异地数据备份:我院在中心机房的另一栋楼内另外设一个备份机房,备份服务器为IBM 系列,操作系统为Win NT4.0。

③ 网络综合布线方面:我院的局域网采用总线和星型相结合的拓扑结构的快速以太网,主干网采用8芯多模光纤,并铺设于地下,这样可以保证主干传输速度能达到1000M,通过三层交换到桌面的速度达到100M。

④ 病毒防范方面:我院在整个网络系统中安装了防火墙和网络版杀毒软件,将内网与外网进行物理隔离,并设置为自动更新病毒库,确保全院网络不受病毒感染。

⑤ 电路供应方面:我院中心机房电源采用双电源供应,做到专线专供,同时安装了两台8小时在线5KW UPS给主服务器和中心交换机供电。另外在门急诊挂号、收费窗口及住院结算窗口分别安装了4小时在线UPS,部分非窗口计算机采用300W延时15分钟的UPS进行备用,这样可保证主服务器、中心交换机和各服务窗口工作站不会因电源故障而造成医院信息系统的瘫痪。

⑥ 避雷系统:由于我院中心机房位于住院楼的高层,为此,我们对整个计算机网络进行防雷保护,分别对中心机房、中心服务器、中心交换机和各分支交换机进行了分层次的防护。

篇4

关键词:医保 医保档案 档案管理 意义 问题 方法

一、医保档案管理的意义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医保也从自费参保发展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保档案管理的内容。因此,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且是一项比较基础的工作,能够为医院的决策层提供一定建议和意见,从而实现科学化的管理,进而能够通过可靠且有效的资料来促进医保的发展。就医疗机构而言,如果医保档案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之前有关医保方面的事件就无法进行记录,从而也不能够对医保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医保档案得不到管理,那么医院也无法积累有关医保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也不能够对以往工作中的优势和弊端进行总结,无法促进医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医保档案的管理也可以为医院保存相关的经营活动的资料,能够为医院后续的医保工作排除相关的困难,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医保档案管理的现状

第一,虽然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得到了整体性的发展,但是我国医保档案管理却未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由于我国已经实现了全民参保,我国的医保档案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另外医保档案管理的流程以及内容比较复杂且繁重,相关领导也不愿对其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因此,医院的医保科总是由于设备以及人力不足而使得档案管理的流程出现混乱的现象。另外,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对工作缺乏认识,不仅意识淡薄,也不愿意从专业角度加深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长此以往,医保档案管理就将全面陷入“弱势”局面,走入不为重视的恶性循环。

第二,落后的档案管理方法导致管理水平偏低。医疗保险管理局近年来业务量的持续增加,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鉴于此。医保档案管理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高科技的信息工具来提升管理的工作效率。部分医保部门的档案管理业务甚至还未能实现电子化管理,这必然会影响到工作展开的效率。

三、做好医保档案管理的方法

1.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

医院的医保科属于行政管理部门。但是目前受到了利益的驱使,一些领导过于重视医院的业务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责任,从而无法做好医保档案管理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因此,医保科的地位也得到了各个领导的不断重视。医院领导也将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提高日常的工作中来。医院的医保科通过建立医保档案来加强领导开展医保管理工作,并且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方向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专业管理人员的配备

医院医保科一方面要做好有关医保档案的各种行政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要进入临床科室来管理各种医保检查工作。医保科室的领导要定期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为管理人员提供以往医保档案管理的经验以及借鉴其他档案管理的经验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且要通过建立责任制来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管理人员具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另外,医保科的人员也要通过综合测评推选出专人来做好科室以及相关的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管理文件夹进行编号并按照年份装订成册,每册的内容要具有相关的目录以及根据时间编排的页a,从而做到医保档案的有序性。

3.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医保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医保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为目的,以医疗保险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为主体。以往医保信息的收集靠人工完成,手工汇总、分析、核算,人员天天在科室收集数据资料,占据了科室大部分工作,管理信息滞后,不完善。 医保档案信息化使医保科人员从手工核算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做管理工作。①医保档案信息化将医保科数项数据在单位内部互联网上进行筛选,医院的各类参保患者进行分类,医保科可进行各类医保各项数据挖掘。建立报表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对比。 ②医保档案信息化将每位参保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进行实时管理, 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对住院患者的医疗、检查、用药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参保患者的动态信息,重点监控,及时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及时有效管理。③医保档案种类多,数据量大,涉及的内容广,医保档案信息化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保存年限不受限制,防止信息丢失,查找简洁方便。数据统计准确率高,时间短,节省人力物力,节约纸张。④医保档案信息化为管理者查阅数据提供方便, 制定医保管理方向。

4.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以往的医保档案管理只是为了保存医保人员的资料,而没有对医保档案进行有效的利用。目前,医院医保科的作用不仅是为了保存医保人员的资料,还为了通过分析医保档案中的各种数据来加强对于医保各方面的有效管理。第一,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来监督医保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并且通过比较计划和实际情况的差距来对医保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利用医保数据以及各种数学模型来预测将来参保人的健康指数以及参保人员用于医保的金额。第三,通过数学模型来为医保管理的各个层次提供不同的决策方案,从而为医保管理工作提供具有一定规划性的管理方法。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方法医保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医保档案管理有序,切实应用于医保管理工作中,管理时效性强,数据准确率高,管控有效结合使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刘代诚.医保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5)

[2]于红红.新时期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07)

[3]于红红.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点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6(08)

篇5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与参保人员也逐步广泛,包括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企业职工、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医疗保险不仅涉及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医疗保险工作是一大重点。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极具现实意义。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意义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涉及面十分广泛,政策性与专业性较强,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包括了“医、保、患、药”四大方面。所谓“医”,就是定点医疗机构,即对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认证、医疗费用清单与结算凭证等档案资料的管理;所谓“保”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指参保单位的基金征缴与支付资料;“患”是指参保病人,即病患的基本信息与个人账户信息;“药”是指定点零售药店,即要点的资格认证资料、药费清单等资料。“医、保、患、药”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是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必备资料,也是制定医疗保险制度的依据,因此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具有重要地位。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缺乏现代化专业档案管理人才等问题亟待解决。

1.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档案无法实现有效对接,没有一个完善的档案资料数据库,因此在参保方面存在种种漏洞,为医疗保险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虽然信息化步伐逐渐加大,但是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比如硬件设施不完善,计算机、硬盘、服务嚣都没有达到标准;软件设施不规范,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存在种种问题;档案管理工作的互联网环境不安全,导致资料泄密甚至被篡改……这些都阻碍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缺乏现代化专业档案管理人才

医疗保险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医疗保险档案和各种医保方面的情况。当前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现代化技能都有所欠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这影响到了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管理人员三个维度着手进行解决:

1.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1)促进城乡居民医疗档案统筹发展

城乡居民医疗体系的建设时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与实现目标,因此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抛除旧的保障体系思想,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医疗档案统筹发展,使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居民医保档案可以进行对接,从而相互结合,互促互进。

(2)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数据库

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针对不同居民的情况来建立不同的档案资料,并建立参保居民的个人账户数据库,将参保居民的照片、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编号等数据真实有效地记录在案,使档案资料完整、完善、真实,以便于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与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体系逐渐完善,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欠缺则将阻碍医疗保险体系的长远发展,因此要从硬件设施建设、软件设施建设与安全工作平台这三个方面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由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属于海量的数据文件,且文件的数量会持续更新,因此要选择高速的、大容量的硬盘作存储介质;为了稳定的备份档案文件,相关工作人员要以光盘介质存储数据档案;为了便于档案文件能迅速被调阅,网络平台要使用高速的服务嚣……这些都是硬件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加强软件施设建设

为了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规范性,相关的单位要使用自上而下、统一建设的方案进行软件建设。通过软件建设,可以建立一套界面美观、交互友好、便于管理、适合数据共享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

(3)创造安全工作平台

当互联网时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创建一个安全的档案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封闭的、安全的管理环境来保护数据安全与资料安全。同时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调阅权限要严格分级,使调阅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自由调阅数据,以此排除安全隐患。

3.加强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素质

对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促使其不断学习,定期提升,举办培训班,增加培训交流机会,不断丰富其工作内容,开阔眼界,并且要定期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工作环节中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切实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

篇6

【关键词】医疗数据信息;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管理

北京市医保中心医保管理数据信息采集系统日趋成熟,医保基金监管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人工审核到智能监控的转变,实现了对医疗行为的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分析,医保监管方式进入全口径审核、全方位监管时代。同时,随着医保数据库的完善,北京市医保中心在加强总额控制的基础上,推进DRGs等多种支付方式结合的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并建立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考评。作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随着医疗保险管理方式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应对这一变革无疑是医院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挑战,采用科学的管理策略进行合理的信息数据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目前,很多医院已将医保拒付管理、医保总额预付指标管理、医保DRGs费用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作为重要管理措施,而医保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准确有效的数据。因此,对数据信息的精确获取和有效利用是医保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作者论述了数据信息在北京友谊医院医保管理中的作用、数据信息的获取及分析方法。

1数据为根本,确定医院战略决策

随着北京市医保数据库、医保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2013年起北京市医保中心逐步完善了总额预付管理的考评机制。从仅对医疗总费用考核过渡到对定点医疗机构人次人头比、拒付比例、次均费用、药占比、病案上传率及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年终考评。2015年总额额度核算方式再次改变,将以往的结余额全部留用改为按分段计算累加(结余额在本院2014年指标额5%以内的部分全部纳入结余核增额,5%~10%以内的部分按50%纳入结余核增额,10%以上的部分不纳入结余核增额)。医疗保险改革重点已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1]。北京市医保中心总额预付管理方式的细化促使医院应加强自身应对能力才能确保总额预付基金的合理充分利用,避免总额基金的核减,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链,是快速反应能力的基础,是危机问题应对的根本,及时调整的依据。我院对下达的总额基金进行测算,结合自身数据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核减系数、结余核增额,在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调整费用结构,鼓励科室先进技术的申报开展,扶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合理分配,确保总额费用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医保数据源的及时获取,充分分析,了解潜在问题,医院决策层及时采取了有效解决方案,提高管理效率,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2深度挖掘数据,建立统计分析体系

医保管理数据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医保的管理方向。通过完善数据管理,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医保管理水平。

2.1数据挖掘

数据作为医保管理的切入点,是指标分析、指标制定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收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我院医保数据主要来源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互动关系[2]HIS系统数据主要为临床医疗活动中采集的未经处理的基础信息,繁杂且分散;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中的数据为医疗保险持卡实时结算中统计的数据,相对HIS数据已完成部分整合,处理后的数据虽使用方便但在特定查询中无法提供详细清单。医疗保险端数据促使医院端数据的规范与整合,医院数据又是北京市医疗保险系统获取医疗信息的源头和费用结算的必要平台。基于两种数据关系,如何在不相互开放数据库的情况下将两项数据有效结合,消除信息孤岛的形成,实现院端与医保中心数据共享与数据资源交换,一直是我院医保数据信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医保办通过政策解读,将政策导向结合临床需求,提出信息数据的关联方式。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HIS开发商、北京市医保系统开发商改造数据接口,将需要匹配的数据,可通过“对接”方式完成医院与医保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这一方法深度挖掘了院内数据,促使数据的使用做到点面结合,即不仅可获取某一特定点的详细数据,也可获取运行中的整体数据,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

2.2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分析是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方案制定的依据。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把系统中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集中、萃取和提炼,提取有效数据信息,经过计算、归类、综合分析形成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因此只有进行分析后的数据才拥有价值,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才能运用于管理工作中。

2.2.1拒付费用数据分析。在拒付费用管理中采取对数据点、面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对北京市医保中心反馈的拒付数据进行逐条筛查,通过软件调取当日就诊的HIS数据。根据HIS数据分析出现该笔拒付原因,原因明确后确定责任单位或个人,如为医生操作不当,则将该笔费用进行落实,若为系统错误或政策培训缺失,则向相关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完成阶段数据分析。第二步汇总各科室拒付费用、拒付人次及科室发生的总费用与总人次,通过拒付费用比(科室拒付费用/科室总费用)、拒付人次比(科室拒付人次/科室总人次)、拒付费用构成比(科室拒付费用/全院总拒付费用)、拒付人次构成比(科室拒付人次/全院总拒付人次)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综合评判分析,根据数据横向比较确定主要拒付问题科室。除此以外,还可对全部数据进行纵向分类汇总,根据各拒付原因的数据占比,明确全院或科室的主要拒付问题。抓住问题科室、主要拒付原因,完成面分析也就是综合分析才能对下一步管理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2.2.2次均费用数据分析。次均费用分析分为全院次均费用数据分析及科室次均费用分析。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的反馈数据,对全院次均费用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计算同比、环比数据的的变化率,同时横向与同级同类医院比较了解兄弟医院指标运行情况,通过对整体数据分析提出医院下一步管理方向。在管理方式确定后,由HIS数据及医疗保险上传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确定每个科室的次均费用完成情况,分析次均费用的结构,对于科室异常的数据变化,及时测算结构动向,比较多项关联数据指标,确定涨幅所在,分析数据涨幅可能原因,及时与科室沟通,给予恰当的调整或引导。

3建立合理的医保指标考核体系

将数据信息运用于实际医保管理中,把提炼、整理清晰的数据应用于医院指标制定以及绩效考核方式的制定,以数据为基础,保证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3.1遵从客观数据,结合科室特色,确定次均费用指标

我院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总额预付制试点工作,作为北京市首批4家试点医院之一,合理测算科室数据制定管理指标是试点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总额费用下达后,医保办以2010年7月12月各科室医保费用数据为基数,结合医保费用增长趋势和医保基金支付增幅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各科室权重数据分别测算出应下达的科室次均费用、自费比例等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听取科室意见,尊重历史,考虑病种、环境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并加强定向激励,测算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情况,按照“公平求实、分科下达、保证特色、促进发展”原则,根据测算出的数据对指标进行动态调控。

3.2多层次数据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2012年起我院逐步实现全院岗位管理绩效分配,医保指标作为全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3]。医保办以数据为切入点,以次均费用、拒付费用为基本考核指标,以科学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基本考核体系,同时本着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目标,变更绩效考核理念,采取精细化管理,通过医保指标数据和医疗指标数据联动考核方式,将医疗考核数据中的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作为联动指标,纳入医保考核管理。为了进一步体现不同科室间工作性质及费用结构比例不同的客观差别,实现考核的公平性,考核指标制定按照多项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科室对全院贡献值、科研教学影响力等个性化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力争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合理的指标制定与考核,2012年-2014年我院总额运行平稳,次均费用无显著增长,费用结构得到调整。

3.3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完成多部门协同管理

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医院各部门间信息数据的汇总及整理,使数据共享,一方面保证了各科室间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数据的反复采集,减少资源无形中浪费,同时加强了管理科室间的联系,为多部门联合管理提供基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既往依靠医保部门单独管理医保费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考核方式和管理要求,需要医务处、门诊办公室、物价办公室等多部门相互配合,制定相互制约指标,才能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3.3.1共享拒付数据,多维度有效管理。医保办将收到的拒付数据整理归纳,并进行数据共享,门诊办、药剂科、物价办等相关部门通过共享信息对拒付费用进行确认与再核实。并根据各部门的管理方向,即药剂科从药品安全、门诊办从医政管理、物价办从合理收费等不同角度分别入手,多维度进行拒付费用管理,使我院拒付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3.3.2完善数据录入,确保DRGs平稳运行。对于仍处于试点阶段的DRGs付费制度改革,医院各部门之间需要高度配合,才能保证流程高效运行。临床科室需做好病案首页数据填报工作;病案、统计部门要及时完成病案首页数据的录入;医务处根据填报数据加强临床路径的规范与管理;住院结算部门根据反馈的数据进行结算操作;医保办通过对结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多部门各司其职,通过数据链进行协同管理,保证DRGs平稳运行。2014年,我院共结算DRGs患者11014例,共覆盖科室26个,覆盖病组104个,占108组的96.3%。按项目结算为17663万余元,按DRGs结算为21314万余元,盈余3651万余元,盈余率20.67%。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下达2015年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付指标的通知(京)[Z].人社医保发〔2015〕101号.

[2]刘剑锋,李刚荣.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医学,2008,37(21):2406-2407.

篇7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医疗信息化;区域医疗结构

在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惊人速度,各种新的技术和应用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也就是在这种趋势下,云计算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中一个杰出代表开始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互联网带来大量的数据储存和处理需要而产生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式的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中,它的现实意义也越来越大,为大数据信息处理方案的优化提供着坚实的技术支持。云计算技术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们首先就要对云计算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做一番分析。

1 云计算技术的原理分析

云计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自动化管理技术、分布式储存技术、处理器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虚拟化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到目前学术界还未对其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通俗地讲,其就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以统一的标准和服务为框架,为存储数据和计算机网络提供安全、便捷服务的计算模式,它延伸了网格计算、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处理,实现了对效用计算、虚拟化、软件服务、平台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的演进和跃升,是一种超级计算模式。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服务器、个人电脑设备、以及用户的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都可以实现统一的协作。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处理数据是被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计算中心里由相关的云计算服务企业提供管理和维护,保证了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存在就可以连接互联网访问自己储存的这些数据,并且这些相关的云计算服务企业也为用户提供了处理能力强大的计算机以及足够多的储存空间。于是在以上技术特点的支持下,云计算技术也就有了较突出的可靠性、通用性、可拓展性、廉价性、虚拟化、针对性等特点。

2 云计算技术下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构想

当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时,主要的就是对医院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标准连接为一个体系结构,然后再针对不同部门和管理需求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设置。在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后,其促成了相关软件应用的简单、高效,而且还实现了医院在管理服务上成本的节约。

2.1医疗信息化中的云服务软件 和传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需一次性购买相关的软件不同,软件租用服务是云计算技术下的一种典型的应用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个性化需求就会很好地得到满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对软件的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以此提高软件的利用效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并且这种租用服务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在此笔者就以IBM的云计算支持平台为例,来分析云计算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云服务软件的应用,个人和医疗机构通过IBM公司提供的一整套云在线服务模式,可以实现对注册预约、档案管理的线上运行,不仅大大的为患者提供了便利,而且还使医疗机构的投资大大降低,如在进行电子健康档案查阅和调取的过程中,这种云计算技术支持的服务就可以实现实时在线,在医疗信息化中的云服务软件乳痈模型一般如图1所示。

2.2医疗信息化中的云存储服务 网格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应用和集群应用等应用技术是云存储实现的技术支撑,在以上这类技术的基础上,网络中众多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可以被协调起来共同工作,为众多的用户和海量的数据提供业务访问和存储功能的应用,这种不同类型存储设备的联合对外提供服务的应用就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集约化。而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在区域医疗信息化集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但是单独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数据中心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除了在投资成本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在后续的运用和维护中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而云计算技术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的云存储服务则该表了以上面临的难题。当资源有限的时候,很多企事业单位无法单独购置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存储设备,而在云存储技术的支持下,相关的数据运营商好IDC数据中心就可以根据相关企业的存储需求,这种服务有着性能高、储量大、使用便捷、价格较低的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数据信息,并能提供很好的数据信息管理和维护服务,凭借着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维护,企业的数据也会得到很好受到很好的安全保护,数据丢失和泄露的风险远远低于企业个体的管理和维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数据运营商和IDC数据中心也提供了数据备份容灾租赁服务,普通的企业用户利用远程数据备份和空间服务就可以将数自己的容灾备份建立起来。在云储存技术的支持下,个人用户的信息资料和各种类型的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数据都实现了云存储的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区域间相关医疗机构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提供了基础。系列就是云存储技术在信息集成共享和容灾备份方面应用的模型。见图2。

3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3.1云计算技术由于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技术,所以在其相关的标准制定方面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尽管诸如IBM、Google、Amazon等跨国公司都已经开始在云计算服务方面大展拳脚,但是当前的云计算服务的很多细节标准都未进行统一。

3.2在安全性方面也是云计算服务的重要隐患之一,因为云计算服务的运营商比数据的拥有者还具有优先访问权,所以这也就数据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隐患。

3.3云计算服务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就对网络宽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正是我国当前互联网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4从相关的云计算软件提供商方面来看,云软件提供商之间的整合标准和服务协议也存在较多的差异,着都影响了相互局迁移和集成的有效进行。

3.5在用户的观念方面可能也会对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造成障碍,传统的数据资源处理和管理观念使得用户一时还难以接受这种信息化的运作和发展模式[1-3]。

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中,云计算技术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必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向,通过此医疗卫生机构间也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区域共享,以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区域整合和协同发展,而这就需要更多的医疗工作者在这一方面进行更多的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鹏, 曾燕梅, 王新宁.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思路分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21(20):20-21.

篇8

【关键词】城市社区 信息化建设 建议

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 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孝感市城镇社区共223个,城镇社区建设工作通过10年的努力,社区组织体系日趋完善。社区组织制度逐步规范。社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社区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社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社区的就业、卫生、环境、文化、治安等各项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普遍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社区对信息化建设仍认识不足,社区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目前, 全市现有街道(镇)223个, 建设信息网站的街道(镇)只有23 个, 占街道(镇)总数不到1/10。算得上是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只有10个, 只占街道(镇)总数的1/22 。我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一斑,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障碍明显。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 各区县、街道(镇)的建设缺乏协调性和积极性, 形成了虎头蛇尾的尴尬局面;二是功能定位缺失。多数社区网站建设后缺乏管理更新, 服务功能性不强,内容的实用性不高,时效性不强, 互动性目的基本未能达到;三是资金人才制约。由于人才、技术、资金支撑力度不够, 而造成网站形同虚设,此外,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较好开展。

二、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有四个梯次。武汉市为第二梯次。孝感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支持, 孝感社区信息化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统一规划和搭建技术平台

要结合我市实际发展水平,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统筹发展。一是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积极鼓励和引导多方参与、多渠道融资、多形式运营, 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 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外包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模式, 逐步形成社区信息化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 打造孝感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建设路子。二是统一网络平台建设。一方面要政府的强势推动, 另一方面必须形成市、区、街道上下联动,加强引导,加快发展。三是统一网络集群建设。社区信息化系统为市、区、街和社区四级提供服务。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集成计生、组织、民政、档案、统计、房产等各个部门的120多类信息。

(二)统一网络建设和开发软件

一是要建成政务内网、专网、外网三套宽带高速网络。以现有市级网络为核心,将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所有县市镇社区。把市直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网络线整合为一条线。二是由大品牌软件公司承担社区信息化软件开发工作。由孝感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提供接口,满足各部门社区信息化需求。

(三)统一建设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和社区基础资源数据库

一是执行国家《社区信息化行业标准》。制定了人口、房屋、法人等基础数据库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发社区建设、社区文化、社区档案、社区计生、社区党建等100余项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并作为全市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服务。二是以社区基础数据库为基准。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四级公文信息的相互传递、社区内部事务的网络化管理和社区基础信息的数字化应用。

(四)统一开发服务网站群和社区信息服务

一是建立市、区、街、社区四级网站。通过嵌入政府网站门户成为政府网站的一部分。二是开通各类便民热线平台。建立“114、96580等”社区便民热线。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三是开通社区服务栏目。协助居民购物、订票、进行水、电、煤气、手机、固话、小灵通等项目缴费,并提供社保、医保、气象、物价等信息查询;四是建立区域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各类信息推动区域商贸服务业的深入发展。五是建成全市居民文化资源共享系统。开通影视文化网上观看、网上数字图书馆、网上数字档案资源等功能,丰富社区居民的网上业余文化生活。

(五)统一人才培养和经费保障

一是推进社区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二是发挥志愿者服务。积极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把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来提倡。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使其承接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的需求。四是抓经费落实。通过采取政府投入、单位帮扶、社会赞助、社区创业等多种途径,解决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公共活动场所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没有臻于完善的固定模式。孝感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处在探索和实践中,这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而且需要企业的支持更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多方配合合力发展才能互利共赢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信息化的优越性。可以预见: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完善,今后的孝感市社区信息化将承载更多的服务功能、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功能上更加便捷。

参考文献:

[1]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的社区信息化实践研究 宋煜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3年第6期

[2]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策略研究——“芜湖96365生活服务平台”的启示 李起斌 《软件导刊》 2013年第8期

[3]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赵克武《企业导报2013年第6期

[4]基于区街居三级体系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周东《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8期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优化;方案;可扩展

中图分类号:TP30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22

Optimization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HeN Li

(Information centerthe 3rd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ome optimization of current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chemas which focused on network devices and database storage equipments optimization wa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These schemas could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security and scalability.

【Key words】Inform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Scalability

0 引 言

医院信息化是将网络、存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技术应用到医疗企业的市场调研、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控制、资金运作管理、医疗器械供应等过程,从而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医疗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网络、数据和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1]。而应用系统(如ERP、CRM等)全都构建在网络平台之上,因此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网络平台应该能同时满足企业应用系统对实现话音、视频、电子商务等多种业务的需求。

1 医疗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时间较早,采用的网络设备大多为低端无管理交换机,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网络规模不断的扩大,原有的网络设备无法满足与日剧增的网络吞吐量,主要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

1)功能性差,主要体现在无法有效的隔离网络风暴,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不能快速的找到发生故障的节点;

2)网络主干线路部分多为百兆,在数据传输高峰期易成为传输瓶颈;冗余技术陈旧以致关键节点可能存在单点故障;

3)数据之间联系不大,缺乏有效的整合;

4)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导致办公效率低下;

5)缺乏较可靠的安全管理手段,时常发生信息化事故,如计算机病毒攻击、软件漏洞、重要数据的泄密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需要在现有的医院信息化基础平台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及改造。

2 总体设计规划

为快速改造现有基础架构且保证投入的改造成本较低,设计采用总体统一规划,局部分期实施的模式[2],结合医院目前的运作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应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同时兼顾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原则来建设。

2.1 基础平台建设内容

医院基础平台建设包含以下几大系统:

2.1.1 网络系统

优化改造现有网络系统架构,优化核心数据中心网络,实现数据中心网络与现网无缝融合;改建医院园区网络交换系统,部署全覆盖的无线网络系统。

2.1.2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存储设备,包括应用架构平台、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另一方面为机房配套设施[3],如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空调、防尘系统、KVM、UPS等。

2.1.3 网络安全系统

优化改造现有网络安全系统,数据中心网络、数据安全系统,流量管理系统,入侵检测、审计系统、准入控制系统。

2.1.4 存储/备份/容灾系统

部署完善的存储基础平台,实现数据平滑迁移到新数据中心,医院两地实现同城应用级容灾。

2.2 基础平台设计原则

为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性能需求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基础平台设计必须既能适应当前应用系统的需求又可满足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须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2.2.1 先进性

采用成熟的技术,在兼顾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使整个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同行业之间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使语音、视频等对网络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数据能够传输顺畅,

2.2.2 安全可靠性

高可靠性,即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不因硬件故障无法开展业务,具体实施方法有:在关键业务点采用冗余、热备等方法尽量避免系统的单点故障,制定较强的软件操作规范,以及建立事故监控网络技术措施等。

2.2.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医疗信息化基础平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应用系统的发展,当医院业务量增大时,能比较容易的扩大平台承载容量和提高各节点的性能。具备支持多种物理接口、通信媒体类型的扩展能力。

2.2.4 开放性

基础平台应具备与多种通信协议相互通信的特点,确保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遵循开放式标准,坚持采用统一规范的原则(如国家标准,ISO标准等)。

2.2.5 经济性

基础平台应使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小值以获得较高的性价比。通过以较少的人员投入支撑系统运行,使用较低的成本,在不影响系统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已有系统,充分利用原有的资金投入。

2.2.6 可管理性

当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大时,基础平台管理任务会越来越重。因此在设计时须建立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实时监控平台的运行情况并快速确定网络故障、动态平衡网络负载等。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策略和工具提高网络可靠性[4],为业务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基础平台优化方案

3.1 方案思路

针对目前医院的现状,医院现有基础平台从技术层面上可分为两大基础平台:网络基础平台和数据中心基础平台。第一步:重点优化现有网络基础平台,第二步:重点优化数据中心存储。

3.2 网络基础平台优化方案

网络基础平台规划设计图如图1,结合第三人民医院现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需求,全面优化、改造现有的基础平台。使该平台成为先进、高可靠、高效的基础支撑平台。同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能适应医院未来5年的信息化发展,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

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网络系统架构采用区域模块化架构,各区域模块根据其承担的功能分别设计,模块间相互独立并通过核心交换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与交换。当增加或优化业务系统时[5],只需增加或改动相关区域,避免了修改整体架构,最大限度的保护医院的投资。结合医院当前实际运行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核心交换区域和五个功能区域(数据中心区域、楼层汇聚区域、网管区域、外联出口区域、安全隔离区域),如图3所示。

核心交换区担任各功能区域间的数据交换,其重要性非常明显,因此改区域应具备高可靠、高性能、高冗余等特点,建议该区域采用两台万兆交换机交换机采用热备方式与各功能区域互联[6]。各功能区域互联的骨干链路全部采用千兆ETH线路(6类双绞线),利用区域模块架构设计,使各个区域的核心设备来分担现有核心交换机的负载,延长核心交换机的利用年限,在应用系统发展到需要万兆数据交换时,直接更换为万兆核心交换机。并且在核心区域部署IC4500担任全院安全准入控制系统,与各交换机和防火墙联动。

数据中心区域是数据存储核心区域,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用户信息、医疗信息等基础数据。该区域应采用两台千兆交换机热备方式,为各服务器提供高速稳定的交换平台。区域出口采用两台冗余防火墙控制访问权限,为数据中心区域提供安全防护。每台防火墙两条上行千兆光链路分别与核心交换区域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互联,形成骨干千兆冗余链路。

楼层汇聚区域担医院各大楼各楼层的接入交换机汇聚功能。结合目前医院的布线情况和楼层信息点分布情况,建议行政楼、老年科大楼、内科楼、综合楼4栋楼的汇聚功能由核心交换机担任,各楼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直接汇聚到核心交换机上。门诊楼采用1台EX3200-48T交换机担任汇聚交换机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先汇聚到EX3200-48T上,再通过汇聚交换机EX3200-48T与核心交换机连接。核心的Juniper EX4200千兆全线速集换机,部署为集群模式,实现各楼层交换机到EX4200汇聚交换机冗余链路且 2G上线干线。利用集群堆叠技术屏蔽了2层STP的问题,彻底解决2层冗余链路成环的问题,所有干线运用channel技术,不仅实现了链路冗余[7],还实现了冗余链路扩充干线链路带宽。港天门诊楼的汇聚交换机EX3200采用2层trunk channel链路与核心交换机互联,链路带宽为20G ETH 链路。根据原有各大楼间的光纤链路资源,建议采用单芯千兆光收发器为各大楼到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提供链路。

网管区域担任医院信息化运维系统的重要区域,采用1台防火墙及单台千兆交换机组成,与核心交换机互联。网管区域是部署信息化运维系统服务器及设备的独立区域。

外联出口区域担任与医院相关联的所有其他企业、机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确保医院内网网络的安全。(如:与医保的互联互通)外联出口区域采用1台Juniper SSG350防火墙担任与外联单位的专线互联,同时采用冗余链路分别连接到核心交换区域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上,实现外联单位与医院内网各功能区域的互联互通;该防火墙还担任各外联单位的相互隔离及访问安全控制功能。

安全隔离区域是一个公共区域。是为未通过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查的用户提供的可访问的信息区域。安全隔离区域是部署、防病毒服务器、补丁分布服务器、低安全度的公共信息资源等。

3.3 数据存储中心优化

数据中心是整个医疗信息系统信息存储仓库,保存着所有医务人员以及病人的相关资料,其重要性尤为突出。随着数据中心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将逐渐退出舞台。从数据中心的高扩展性、高效性、节能性、资源合理利用率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同时结合负载均衡系统、存储共享系统、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备份系统等,应实现数据、应用分离。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中心架构

数据中心将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文件分离存放,数据库文件存放到比较稳定的存储设备上,并作相应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则采用双机或者等技术以保障数据库7*24小时运行,为应用级容灾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Vmware虚拟化系统将所有硬件设备进行整合,再根据具体需求分配相应的资源给相关应用,合理的利用了计算资源,节约了成本,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针对当前医疗信息系统网络设备陈旧、可扩展性差、数据存储不集中等不足,提出了优化当前医疗信息系统应重点优化两个部分,即优化当前信息系统的网络设备和数据存储中心。并根据该指导思想制定了改良医疗信息系统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迎镭.论重庆卷烟厂的网络改造优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1.15.

[2] 周建大,黄志平,姚宁宁,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J].管理观察,2012(4):221-224.

[3] 孙中海,孙卫,王继伟.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2):47-50.

[4] 王琳华.关于远程医疗如何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1,40(35):3574-3575.

[5] 杜晨霞.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0):117-119.

篇10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存在技术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干扰,需要针对各医院实际情况做管理制度的完善健全,提升技术手段,规范管理细节措施,提升全体人员对网络安全维护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有效的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化、安全化,有序化。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防护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与成熟,促使整体的医疗诊治水平提升,保证了诊疗工作的准确与效率。但是随着信息化的普遍性,相关网络管理工作也日益复杂,尤其是我国恶意软件与不良网络攻击情况严重,导致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威胁。网络安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是保证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

1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1.1技术因素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会广泛的涉及到服务器、客户端、链路、软件系统、存储与网络设备等多种构成元素。医院信息化建设有效的提升了整体的诊疗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与便捷性,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相关信息资源的泄露或者系统攻击都极大的威胁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在安全管理中,物理性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安全等都是网络系统建设的常见安全问题。而常规性的运用防火墙以及其他防病毒操作都无法有效的保证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容易引发数据泄露、损坏与丢失,进而干扰了医院正常工作运转,甚至也对患者个人信息构成泄露,急需要通过更强的防护技术来做保障。对于部分医院而言,会简单的认为设置一定安全防火墙就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甚至认为不需要其他安全防护来做安全保障,这主要是安全防护工作中缺乏与时俱进的先进意识,认识误区较为明显。而防火墙只是防护手段中的一种,能够防御性的安全问题较为局限,对网络内部与旁路攻击都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护效果,同时针对内容攻击的问题也无法处理。部分设备中只是对攻击行为进行警告,但是并不具备攻击行为的防控能力。在数据库升级中,可以到数据库做用户操作登录记录,可以达到操作源IP地址的定位,但是缺乏无法阻止其做恶性操作,例如对数据信息做恶意的窃取与篡改,甚至无法认定操作人员最终责任,因为账户登录只需要账户与密码就可以进行,但是这种登录操作任何掌握信息的人都可以进行,无法达到全面的管控。此外,安全防护措施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在做IP与MAC地址绑定中,需要管理人员针对每台交换机做操作,对绑定信息做逐条的输入,工作负荷相对更大,操作缺乏高效便捷性。其次,如果有人懂得相关网络基础技术,可以轻易的做到IP与MAC地址的变更,从而引发绑定操作失效。此外,医院主机装备了杀毒软件,然而由于数量较多,不能有效的对每个主机做杀毒软件的统一性管控,对于病毒库的更新以及软件的开启等情况都无法做有效确定,相应的系统补丁也不能及时有效更新,进而导致安全防护效果不能确定。虽然医院投入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处理,但是实际上缺乏可执行性,同时由于各设备间缺乏关联性,从而对于实际效果无法做有效评估与管控,安全防护措施与手段的运用则流于形式。

1.2人为因素

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操作需要人为进行,因此人为因素是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医院没有将网络安全明确到人,缺乏责任制管理,无论是安全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制度规范,导致实际操作无章可循。没有强效的安全检查与监督机制,同时也没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做安全性介入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资质认定,对于网络安全没有展开合宜的宣传教育,同时也缺乏对应工作与行为考核,导致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观念。因为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与专业的安全能力,会出现将个人电脑接入医院内部网络,从而导致病毒携带入网,导致相关信息化系统运行故障。或则将医疗业务网络电脑与互联网、外网连通,导致相关网络中的病毒、木马程序进入到医院的内部网络,导致网络病毒蔓延。工作人员会因为有职务的便利性,会访问医院有关数据库,从而得到数据资料的窃取与篡改,进而导致相关经济损失。同时黑客会通过技术手段接入到医院内部网络中,进行直接性的网络攻击,医院与医保网络系统处于连通数据验证操作所需,如果被攻击则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2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防护

2.1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网络运行保持安全性效果的基础在于完善健全的制度管理,可以通过对医院实际情况的了解,设置针对性安全管理操作制度、监督制度、用人制度、激励制度等多种内容。确保所有有关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提升操作的标准性、可执行性。要不断的强化制度的权威性,让工作人员对此保持谨慎态度,避免安全疏忽。

2.2安全管理细节措施

医院网络管理需要多方面的细节措施来保证。例如为了保证服务器能够可靠稳定的持续工作,需要运用双机容错与双机热备对应方案,对于关键性设备需要运用UPS来达到对主备机系统的有效供电,确保供电电压持续稳定供应,同时避免突发事件。网络架构方面,需要将主干网络链路采用冗余模式,这样如果出现部分线路故障,其余的冗余线路可以有效继续支持整个网络的运转。需要运用物理隔离处理来对相关信息数据传输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防护,避免其他非专业人员或者恶意破坏人员对设备进行破坏,需要做好业务内网与外网连通的隔离,避免网络混合后导致的攻击影响或者信息泄露。对于医院内部的信息内容,需要做好数据与系统信息的备份容灾体系构建,这样可以有效的在机房失火或者系统运行受到破坏时快速的恢复系统运行。要展开网络系统的权限设置,避免违规越权操作导致系统信息数据的修改有着窃取,要做好数据库审计日志,对于相关数据做动态性的跟踪观察与预警。

2.3技术手段升级

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上需要保持多样化与多层次的防护管理,积极主动的寻找管理漏洞,有效及时的修补管理不足。对网络设备做好杀毒软件的有效管控,建立内外网间的防火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做好网络攻击预警与防护处理。对于网络系统各操作做有效记录跟踪,最安全漏洞做到及时发现并修复。要投入足够人力与财力,优化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保证技术手段的专业完善性。

结束语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需要医院所有人员的配合,提升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管理制度与行为,确保网络安全的有序进行。

作者:梁子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李骞.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