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4-02-07 18:0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反思性教学在应用中所应坚持的原则
1.对教学的反思,应做到及时。只有教师将反思性教学的思想形成一种习惯,及时地对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进行搜集、分析和评价等再思考,才能够有效地、随时地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改进,找出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利弊,为下一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奠定思想、方法和可参考的依据。
2.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的互动交流,因此,合作性是反思性教学的又一坚持原则。通过反思性教学,使教师之间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合作下的有效地分析、探讨,总结出具有共性和学科个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观察,从中在进行反思,发挥出群体力量对教学的反思的促进作用,以实现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
3.教学反思需要坚持对教学信息的全面、多角度地进行探究思考,反思体现出整个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需要对备课前、备课进行全面的思考、探究和筹划,对课堂上的教学通过观察及时地进行调控,课后进行全面的反思,不仅要关注对教学目的、过程和结果的反思,还要是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对策的有效改进,实现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指导作用的最大化。
4.反思体现、强调了教学需要不断及时地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思考和分析批判,是对传统机械性、灌输式、重复性教学思维和模式的否定和替代,在反思性教学中坚持探究,是应有的原则。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反思性教学,有批判的眼光和思维对问题、过程等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专业化水平才能得以实现。
二、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反思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1.记好课堂摘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寻找规律。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学生来说,演示实验成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主要教学方法。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方法、原理、步骤、现象、数据、规律或结论等。课堂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也让学生从中更好地体验课堂学习的内容,促使老师和学生可以继续延续探索研究性的活动,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如在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课中,完成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实验后,讨论如何测出液体的密度,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法一:器材有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2)用天平测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3)算出量筒盐水的质量m=m1-m2;(4)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5)根据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方法二:器材有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1)用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然后全部倒入量筒中;(2)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根据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后发现,测得的同一种盐水的密度相差较大,对于这一差异,老师设下悬念,没有及时讨论其中的问题所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比较过程和记录的数据,反思实验中的成败得失。
2.课堂教学中的反思。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生活,丰富多彩,也是吸引学生关注生活,亲近自然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养成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习惯。如初二学生学习了声现象,知道了噪声的危害,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否给他人带来了不便和危害,我们通过哪些途径控制噪声。学习了物态变化,由生活中的雨露雾霜雪的形成联系到雾霾的形成,PM2.5让学生反思我们受到大气污染的感受。在老师和学生反思互动中,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让学生能根据切身体会来解决实际问题,又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篇2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物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正需要的是这种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而中学阶段作为学习物理的重要时期,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就应该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创新。本文中笔者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课堂中出现问题的措施以及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三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来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教学方法;创新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的许多教师都步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因而往往采取的是“满堂灌”的形式,然而,这与现代的教学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再以俯瞰的姿态来看待学生,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以“引导者”的姿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的过程,从而体验到重塑知识形成过程而带来的乐趣。物理课堂普遍沉闷、枯燥,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选择物理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多留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答案,少给些“框架”,框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拓展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二)过于强调基础知识而轻视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个度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非常好,却在做题中或者是实践中无法很好地将其应用,那结果将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的。我们的物理学习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时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对待问题严谨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无论是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才是我们学习基础知识的真正目的。教师要懂得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起来,避免陷入“基础知识为天”的误区。
(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本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多媒体在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盲目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了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耗费精力较大,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与理解,影响课堂的效果。多媒体课件使许多教师省去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PPT课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放电影”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了走马观花,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认识似是而非,从而使得整个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将多媒体的益处真正地落到实处。
(四)师生之间的互动过于“僵硬”师生互动应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富有特色的活动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有许多教师只是单纯为了满足课标的要求而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考虑并不周全,大多是流于形式的互动,为了互动而互动,失去了真正的教学意义。亦或是太为大众化的“一问一答”式的师生互动,使得学生根本不能提起兴趣,无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就成为了物理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的问题。
(五)物理实验环节不被重视,其作用得不到发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而物理是需要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的一个学科,两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然而在现实的物理教学当中,相当一大部分教师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对习题的练习上,往往忽略了物理教学中的这一重要的环节——实验,有趣的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的时候会尽自己的所能设计出更多的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若在物理教学环节中忽略实验这一环节,必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决课堂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一)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要想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享受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完课标的课程以后,留给学生一些自己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做一些课后的小实验,让学生自由结组,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就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其次,教师要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上的引导,既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又能让学生懂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留一些引导性的预习思考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当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最后,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对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懂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才能健康地发展,这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教师应在教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中找一个平衡物理虽然是一门自然学科,但是物理知识中蕴藏的哲理却是十分深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反而可以将二者融会贯通,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基本物理知识点时,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友爱是相互的这一道理。在一个集体中只有所有的成员尽自己的所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更多地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关心,从而整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生活在集体中的人就会感到越发的幸福和自豪,使这个集体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一个班集体也是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更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正确看待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便捷、直观等优点,若能避免本文上述的那些误区,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来,必将能为教学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要想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首先,必须要对多媒体技术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使用的盲目性,在课堂上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一来两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要提高制作课件技术的能力,制作课件的内容重点要突出,并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推陈出新,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最后,也是最为根本的一点,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做到开放式互动教学开放式互动教学时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住物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主干,对物理中重点难点的部分以及一些知识误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探究式、开放式的互动,这样开放式的互动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更能体现在课堂上的一种民主、平等的精神。因此,做到互动开放式教学就应该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创建一些有效的互动形式,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结束以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本实验有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通过实验你能了解到什么?这一知识点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所体现?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问题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融会到生活中,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发挥其作用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为学生留出一些自己的时间,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堂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要注意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精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实验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看待问题,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将情景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问题通过融入一定的生活情境,将难懂的问题生活化,让学生通过情境观察思考问题,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享受到通过情境法学习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授“物体的沉浮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分别向学生演示一块木头浸入水中、一块铁浸入水中,以及一块石蜡浸入到水和酒精混合的液体中,通过运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东西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通过这种实验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将分层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得各类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既不会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更不会使那些不擅长物理的学生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做到分层教学首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和优缺点所在,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层,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分层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是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学目标分层,低层次的学生达到基础的课表要求,中层次的学生要具备分析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高层次的学生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分层教学法,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能培养个体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一举两得的举措。
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商榷改进的地方,作为一线中学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切实地做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开放式的互动教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完善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学会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我们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进初中的物理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曾敏.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王建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和“实验—探究”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何增喜.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5]邓磊.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6]王现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57.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实践 反思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主要分成两种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种类型的实验都各自有特点和相应的作用,比如说演示实验现象呈现的直观性,而学生分组实验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新颖性和小组同学间的协作性等,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实验,都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当然我们不仅要以实验体现物理学的精髓,还要在完成实验教学实践之后有所总结和反思。那么,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之后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呢?
一、从实验原理角度进行反思
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尝试通过对实验原理公式的进一步变形,使实验设计的方案可能会更为简化,实验结果的呈现可能会更为直观。例如,我们在学习简单机械的内容、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分组实验时,如果我们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尝试通过数学变形使原理公式转化,此时我们只需要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和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两个物理量,通过观察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即可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从而简化了实验过程中物理量的测量,避免了测量带来的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趋近于精确。
二、从实验设计方案评价角度进行反思
引导学生思维向发散方向发展,寻求多种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对每种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反思,分小组讨论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最后选取最佳设计方案,这不仅有利于实验设计方案的完善,还有利于学生间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例如,我们在学习密度知识——“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至少可以设计出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2)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
(3)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
(4)计算。
方案二:(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2)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
(3)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4)计算。
方案三:(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2)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盐水的体积;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4)计算。
对于上述三种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反思,再由每个合作学习的小组陈述小组的观点。
三、从实验现象的呈现这个角度进行反思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反思,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串、并联电路实验教学过程中,两灯泡串联时,我们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这时我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可知决定灯泡亮暗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灯泡电阻的大小可知。一亮一暗是因为两只灯泡的电阻不同,亮的灯泡电阻大,暗的灯泡电阻小。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使学生加深了对决定灯泡亮暗的因素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的理解。
四、从实验规律的归纳总结这个角度进行反思
在教学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实验的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我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形光源”放在两倍焦距以外;把“形光源”放在两倍焦距点;把“形光源”放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把“形光源”放在焦点以内,分别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然后根据在上述实验演示过程中所呈现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出如下规律:
(1)物体由两倍焦距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2)物体由两倍焦距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3)两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
通过实验操作呈现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以上规律化的知识,最后呈现给学生简单明了的规律化的结论,学生印象会更深刻,并且为学生运用此类知识奠定了实验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同类问题的能力。
五、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角度进行反思
初中物理实验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提供基础的,所以在初中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其自身操作的注意事项,我们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围绕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反思,认清错误操作的危害,从而在思想上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求,为顺利完成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感悟,从而真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基本技能。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节时,为每一名同学分发了一段点燃的蚊香(蚊香的烟雾可用于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纸片,一只透明的、带孔的饮料瓶,一只长吸管等,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学生探究实验后的总结交流中,提出了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①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改变传播方向,且偏向法线;③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④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时,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⑤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候,没有光线进入空气;⑦光斜射到空杯底某点,慢慢加水后,光斑的位置发生了偏移;⑧斜射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⑨竖直放的吸管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象变短了,而从旁边看过去,好像变粗了……
真是不探究不知道,学生们在经过了这样的活动过程后所获得的知识,一定会比通过常规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有质的升华。对此,我们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
二、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学生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首先要采取“扶”一把的形式,充分利用填空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搭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与探究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在扶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引”的工作,教师可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可以是完全正确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是正确、错误兼备的方案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进行正确的探究判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物体运动速度)与实验方案,但故意不讲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最后教师还要采取“放”的手段,在出示观察对象,提供实验材料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先进行演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让学生看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才能分别得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什么情况下像是正立的、倒立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大胆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科学素质的人,重要的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三、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通过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物理新课程标准》一书中介绍的很多事例,都是将探究的焦点引导到生活中的。例如:“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多次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如:在讲到“声现象”时,我们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上书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对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自己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我们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还要求学生到眼镜修配店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视力检查和镜片的配制过程。科学探究,百花齐放、形式多样。我们通过不断尝试,让学生多方面地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更好的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篇5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物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下面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只讲知识、题海战术的结果往往是学生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到位。
二、注重教学目标的反思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职责不在是单一的“教书匠”,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八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内容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等等。
五、注重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要不断与时俱进。在物理教学中教学行为长期墨守陈规,不反思不总结不更新,教学效果就会体现低效无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经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学行为时仅仅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还需要有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教学理念为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六、注重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要对物理课案例研究,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学生得益的多少为评价标准,以学生能力的成长为目标。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法和学法,需要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师共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职责不在是单一的“教书匠”,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换法等等。
三、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不断要与时俱进,且要因人而宜。在物理教学中教学行为长期墨守陈规,一刀切,齐步走,不反思不总结不更新,教学效果就会体现低效无效。物理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经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学行为时仅仅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还需要有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教学理念为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和科学的飞速发展;了解新时代对物理知识的追求,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扬长避短,更新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学生学习的反思
篇7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依托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篇8
情景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或协助学生以戏剧小品的形式,生动再现课文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并乐于体验,创造性地体验,才能真正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的时候,就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所在。而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初中生生源优异,普遍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表现欲旺盛、参与活动的意识浓厚,同时也极富娱乐精神。课堂情景剧教学法就是学生能够运用且乐于运用的有效建构方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情景剧,防止情景剧流于形式,让情景剧真正为课堂、为学生服务呢?笔者结合七年级上册“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尝试。
2 案例描述
2.1 片断1
“病毒的发现”情景剧:剧中角色有伊万诺夫斯基(科学家)、农夫、助手。剧情大致如下:心急如焚的农夫拿着生病的烟叶请伊万诺夫斯基帮忙,伊万诺夫斯基看到病烟叶之后产生疑虑:“难道是由细菌引起?”于是叫助手将病烟叶捣成汁并用细菌过滤器过滤,然后注射到正常烟叶中,几天后正常烟叶生病了,伊万诺夫斯基产生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不是用细菌过滤器过滤了吗?”最后以伊万诺夫斯基将这个问题抛给现场学生为结尾。
“病毒的发现”这一环节,教科书的介绍比较简单,而这个过程在病毒的研究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适当补充。学生精彩的表演让这一环节更显丰满生动,课堂上不时传来的笑声足以说明情景剧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表演者对于细节的刻画和剧中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更能体会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也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最终以问题为结尾,又使得情景剧不仅仅是停留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层面,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思维,升华了情景教学的内在意义。
2.2 片断2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情景剧:剧中角色有大肠杆菌、噬菌体、非典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剧中将病毒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的关系比喻成衣服和身体的关系,将病毒寄生的细胞比喻成居住的房子。通过病毒三兄弟的自我介绍和互相吹捧、挤兑,将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种类等知识点生动直观展现。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其中的知识联系紧密,层次清晰,但内容比较抽象。改编成情景剧之后,通过学生生动夸张的演绎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此外,初中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一环节距离前一个情景剧大约间隔了15 min,在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将要下降时再度出现情景剧,毫不费劲地将学生即将偏离的焦点拉回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从学生兴致勃勃的样子和练习的完成效果,可以看出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了重点。
3 案例反思
从这两个情景剧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情景剧不仅让课本知识更立体生动,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同时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3.1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是情景剧实施的关键
克伯屈指出“要给年幼儿童提供足够的自由和机会,让儿童在教师明智的引导与管理之下练习发自内心地自己确立目标和选择目标,练习自己订出计划、执行计划、作出判断和评价”。编写剧本是情景剧实施的必要前提,教师和学生谁编写更合适呢?平日的师生互动已经让笔者领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欲望。虽然学生缺乏相应的情景剧编写与组织排演的能力,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因为情景剧的编写、排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独立于教师之外的一个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因此让学生编写剧本,这样既符合新教育理念也能锻炼学生对资料的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具体步骤如下:(1) 全班范围招编剧;(2) 布置编剧熟读课本;(3) 考察编剧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4) 把两个情景剧的具体要求告诉编剧;(5) 编剧上网查找资料并完成剧本的编写;(6) 完善修改剧本。
而在演员的选择方面按照自愿的原则。因为初中生大多渴望被关注,但当同学都将焦点集中在他身上时,往往会感到紧张甚至不知所措。课堂情景剧的参演者一般只有寥寥几人,纵目睽睽下的表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大考验,有勇气报名的学生至少说明自信和对此事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在角色确定方面主要根据个人意愿并结合学生们的推荐。此外,在排练时小演员们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剧本更生活化,把一些时髦用语串入其中,还制作了小道具比如头饰、卡片等,靠每个人不断努力、不断完善才有了最终的情景剧。
3.2 教师的指导是情景剧实施的助力
克伯屈还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利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动机,决定目的的选择,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教材等;此外,教师要从旁予以不断的鼓励,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诚和兴趣、减少学生们的学习挫折到最低的程度”。在剧本编写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怎样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首先,教师要选好适合编写成情景剧的内容,要构思好这一环节要体现哪些知识点。课本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或有必要改编成情景剧,情景剧要为整节课服务,比如它可以是导入部分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是用来突破重难点,而当教师确定大方向后,学生在编写剧本时目的性更明确,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善情景剧,尽可能通过排演加以点拨,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的表演经历并不少,对于表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采纳表演者的合理建议,并及时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有时候难免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太过了,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点拨,避免情景剧变成闹剧。
此外,教师要给表演者充分鼓励。一方面要调动全场气氛,给表演者带来更多的表演激情,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灵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准备,尤其要照顾好表演者的感受,给予充分的肯定,避免学生因紧张等因素造成表演不当而产生负面情绪,处理不妥当很可能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3.3 师生共同发展是情景剧实施的结果
克伯屈主张“教育属于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生生硬的知识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悟。在编排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编写剧本、角色扮演、制作道具等,体验了表演的乐趣,发展了动手能力、创造力及独立思考能力、论辩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等。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有用的知识,还有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教师从中也是受益良多。当然,不可否认辩论、情景剧表演等这些热闹的教学方法确实耗时耗力,这种“消耗”值不值得呢?确实,课改至今大量以小组讨论、两队辩论、情景表演、成果汇报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比比皆是,人们开始怀念返璞归真的课堂,而且只要是出现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活动,总感觉在作秀。但从这次亲身尝试中笔者的感受是:这种“消耗”是值得的。具体如下:
(1) 排演节目是一次很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增加彼此的感情,教师还深入了解了当下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喜好,对今后的教学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2) 在编剧、排练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相信经过这次磨练,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 课后有的学生向教师索要表演时的录像,有的学生问什么时候还能演。相信这次愉快的经历会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美好的一页。若干年后当他们打开电脑回忆曾经青涩的表演时,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承前启后;教学方法
一、做到“承前启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然衔接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就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直观状态.高中物理不像初中物理那样直观性、生活化,其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研究对象与范围都较初中物理复杂繁琐.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高中物理时可能无法适应这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自然衔接,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承前启后”的进行物理学习.
例如,在初中的物理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学过有关于“力”的知识,像“重力、弹力、二力平衡”等,对于力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进入高中之后,学生需要学习“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独立性”等,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似曾相似”但又完全不懂.初中阶段对于“弹力”的要求只是“知道弹力是因弹性形变引起的”就可以了,但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会判断弹力方向,知道胡克定律及其公式,根据二力平衡求弹力”.面对这样的转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进行力的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对初中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找出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速度、速率、位移、路程等的辨析,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比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高中物理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学生铺好台阶以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枯燥的,很多学生对于物理都不感兴趣,觉得里面的知识太过于抽象化,知识概念繁琐难懂.因此,对于物理的学是力不从心、得过且过.而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有心无力,面对几十个学生恨不得都能够手把手的进行毕生所学的传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丰富自己的课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笔直的跑道为例,让学生进行“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联系的讨论.这样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大胆的设想与发言,让学生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这个知识的教学,播放奥运会跨栏比赛的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的片段来进行位移、时间的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中是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三、进行课后“反思”,帮助学生巩固学习
对于高中物理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注重的是知识点的理解,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学生对于课后的练习,教师对于教后的反思工作却微乎其微.因此,这里的课后“反思”,不仅仅只是指教师要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后的反思,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加深巩固.首先是教师.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应该有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很多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很少再进行教学的回顾,备课的时候也只是象征性的写下课后反思内容.因此,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就更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估算,教师可以与物理课代表进行情况的了解,然后根据所了解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措施的改变.教师在课后还要注意进行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以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顺利传授,真正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也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后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可以是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是进行单元测评.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收获.这样通过交流让他们更清晰的认清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程度,进而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改变.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行课后的“反思”都有其必要性,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以便在以后的物理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
总之,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有相关的进步学习.通过自身努力,让自己的物理课堂能够变得生动有趣,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在物理的教学道路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努力才能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陶家强.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物理,2013(1).
[2]李伟伦.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教学[J].教育战线,2013(3).
篇10
关键词:初中;高中;物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中学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任何一个知识点或者学习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高一物理的教学中,要注意科学、灵活地衔接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新旧知识,确保高一学生顺利适应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以及教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变。本文结合笔者对初、高中教材、大纲、学生等的研究,分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
1、内容目标的变化
初、高中物理所学的知识类型上都局限于力、热、光、电、运动、功和能等几方面,但是,高中阶段的知识明显比初中阶段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大、要求高,相关概念、定理等也由定性了解延伸到定量计算、推导分析等,强调物理教学的重心由培养学生物理常识和基本应用转向培养学生对物理过程的抽象、还原能力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同时,加强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加大了对结合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依赖性。
2、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物理主要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以激趣为主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对知识的教学主要强调对概念的记忆,习题练习也相对简单,题型单一少变化。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明显增多,大多数的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题型灵活多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单纯靠记忆的方法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
3、学习方法的变化
初中物的学习理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要求学生能熟悉物理现象、概念、定理、公式,并运用相关公式来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抽象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模型,综合运用不同体系的物理概念、定理、公式来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多思考,课后举一反三,多次复习的习惯,才能摆脱初中物理学习习惯,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学好高中物理。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解决办法
虽然初、高中所学习的物理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在信息量、难度、要求上有较大区别,所以,要解决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就要做到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异同之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二者兼顾,游刃有余。教师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研究,明确二者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对同一物理概念运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对学生做解释,使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点时既能回顾初中知识,又能在教师的带领下知道新旧知识的区别,接受对初中知识的升华和难度的拔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初中知识来推出高中知识,以此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明确二者的关系,掌握新知识。对于不能用初中知识来推出的部分高中知识,教师要另辟蹊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和物理模型,引出新的知识。
2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
除了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透彻了解,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该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据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仅适合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习惯,建立新的适合高中物理学习要求的方法习惯。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善于引导,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此外,对于个别对物理存在畏惧心态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单独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尽快适应和融入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去。
3、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有教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能否帮助高一学生尽快由初中物理的学习思维模式转变为高中物理学习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影响。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在大多数知识点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容易让高一学生在两个思维模式下混淆不清,学习无所适从。所以,在起步阶段,首先要适度降低难度,放慢速度,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和熟悉高中物理知识特点,适应学习方式和节奏。其次,因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利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等实际操作过程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自身对高中物理的理解和学习模式。
总之,高中物理知识源于初中物理又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高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既可以借用初中物理知识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有容易在新旧知识交织的情况下混淆知识点。同时,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习惯有较大的区别,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高中知识时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下功夫认真研究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合理安排,科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节奏,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徐光杰.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